图书管理系统的目的模板(10篇)

时间:2023-09-07 17:26:1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图书管理系统的目的,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图书管理系统的目的

篇1

图书馆作为学习和汲取知识的场所,为教师教学、科研活动、国内外学术资料查询等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因此,基于当代网络技术,研究开发科学、高效的图书管理系统并将之应用于当下的图书馆的图书管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在提出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图书管理系统应用的必要性的基础之上,重点对图书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进行了阐述。通过实际应用于图书馆图书管理中表明,基于网络环境的图书管理系统方便操作,具有很齐全的功能而且维护方便,适应了现代图书馆图书管理的现实需要,可有力促进图书馆图书管理的科学化、信息化、自动化、现代化和规范化,更有利于现代图书馆图书管理水平的提高和管理效率的提升。

一、基于网络环境下图书管理系统应用的必要性

以前传统的图书管理系统效率比较低,难以满足当今社会对图书管理的需要,所以,研发科学的图书管理系统并将之应用于图书管理工作中是一个新的图书馆图书管理新的课题。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互联网的广泛普及,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同时也为图书管理系统的研发和应用带来了发展机遇。因此,就需要对传统的图书管理模式进行变革,利用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研发新的图书管理系统,进一步扩大图书资源的共享范围,不断满足需求,使图书管理的工作更加便捷和高效。

二、图书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介绍

(一)设置功能

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一是部门设置,这项功能的设计目的是为了将教师借书和学生借书区别开来。二是借书天数,这项功能设置了教师与学生的借书天数。三是借书数量,这项功能设置了教师与学生的借书数量。四是口令设置,这项功能主要是针对图书管理人员,其可以修改登陆口令,以保障系统安全性。

(二)录入功能

顾名思义,录入功能与常说的图书编目管理功能相一致,图书管理系统中的录入主要由部门工作人员的录入、期刊的录入、图书的录入和期刊目录的录入等。为了使录入、查询和管理等工作更加方便,要将录入的资料编号,这项准备工作非常必要。例如对部门工作人员的姓名、编号进行统一规定,对期刊和图书的录入格式进行统一,将期刊和图书的顺序进行编号。

(三)图书的借阅和归还功能

图书的流通管理功能就是图书的借阅和归还功能,这项功能可以对图书流通过程中的各项数据进行准确的记录,对图书流通过程中的差错进行记录,对读者借阅的数量和时间进行控制,这项功能可以排列读者借阅书籍目录、数量、借出的时间、归还的时间等一系列信息,使图书管理人员一目了然,为查询和管理提供方便。这项功能的应用不仅加快了图书的借阅与流通速度,还提高了图书的利用效率,更重要的是使图书的管理更加便捷。

(四)查询功能

查询功能充分将图书管理的自动化这一特色体现出来,图书管理自动化是当代图书管理的发展趋势。这项功能主要包括期刊综合查询、图书目录查询、归还日期查询、借书综合查询等内容。期刊综合查询采取的查询方式是模糊查询,读者只要将刊名、刊号、作者或者出版社等任一信息输入,就能很快查到所要查询的期刊;图书目录查询主要是为读者快速查询所要借阅的图书提供方便;归还日期查询主要是提醒读者及时归还借阅的书籍;借书综合查询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图书借阅情况,将书刊借出和馆藏的具体情况作一统计。

(五)备份、接收文件功能

基于网络环境的图书管理系统难免有时候会受到计算机病毒的攻击导致数据的丢失,也可能因计算机硬件的损坏导致数据丢失,所以,要对文件备份,备份文件功能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止因计算机系统损坏造成数据丢失,进而导致损失难以挽回。接收文件功能主要包括接收已经备份的文件、接受新增加的图书、期刊或新增工作人员信息。

(六)数据整理功能

在整个图书管理工作中会有很多的过期数据,所以进行数据整理显得非常必要。数据整理功能就是对过期的数据进行整理,维护现有的数据,进一步提高管理系统的工作效率。

三、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图书管理系统使用情况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图书管理系统通过使用,其效果肯定良好。因为其操作界面清晰简单,使管理工作进一步简化,能够让管理人员及时、方便地将书籍资料和所要管理的内容进行更新;借书与还书的快捷功能有效提高了图书管理的规范化和自动化;查询功能使读者和管理人员可以快速了解图书资料的每一项信息;显著提高了图书管理的工作效率。除此之外,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图书管理设备也在不断地更新改进,图书管理工作会更加便捷,进而实现图书管理的全程自动化。

四、结束语

图书管理的网络化、数字化必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不断提高图书管理系统的服务水平和系统的自动化水平是未来的发展目标。所以,当前要在图书管理系统的研发和使用工作中,时刻以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核心,密切关注科技的发展,实现图书管理的自动化和现代化,不断提高图书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陈晓春.网络环境下的图书管理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04).

[2]张建新.网络环境下的图书管理措施[J].华章,2011(11).

[3]孙晓川.浅谈高校图书管理系统的创新与应用[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2,27(04).

篇2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4-0050-01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资源高效利用提高效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图书管理也提出这样的要求,因此图书管理的数字化越来越受到大众的青睐.图书管理系统是现代图书管理工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广泛应用于图书馆管理,力求开发出一套严谨、可靠、功能完整的管理系统。使用图书管理系统能够很好的解决了传统图书管理的问题.人员需求能够减少,工作效率明显提高,管理更加便利。

一、系统介绍

此图书管理系统主要采用的是VisualStudio2008做为前台开发工具以及SQL Server 2005做为后台支持。以操作便捷、界面友好、灵活、实用为出发点,设计采用了模块化设计方法。系统实现了以下基本功能:

日常操作:此功能实现图书的借阅、归还。

读者管理:可以实现读者的添加、修改、查询等操作。

图书管理:实现图书的添加、修改、查询等操作。

系统管理:实现了对管理员的添加、修改、查询等操作。

开发工具:Microsoft Visual Studio2008(C#) 和SQL Server 2005。

图书管理系统具有如下一些特点:

方便性:读者以及工作人员能够及时了解图书情况,以便完成需要的工作。

稳定性:系统性能稳定。

操作性强:由于系统及面简洁,使用容易很便于用户操作。

二、系统分析

1.需求分析

通过调查,要求系统需要有以下功能:系统登录;管理员管理;图书管理;读者管理;日常操作管理系统退出.

2.可行性分析

图书管理系统使图书管理走上了科学化、系统化管理道路。

2.1经济可行性

使用图书管理系统能够极大的节约图书管理工作的运行成本。主要体现在:使用图书管理系统能够减少工作人员数量,从而降低人力成本;实用图书管理系统可以减少对管理资料维护的成本

2.2技术可行性

目前国内外软硬件产品和技术发展迅速.服务器,操作系统等相关资源技术容易获得并有较大的选择余地,而且在本系统软硬件要求适中,因此现有条件在技术层面上完全可以满足要求。

三、系统设计

1.设计目标

本系统是针对图书管理工作过程进行设计的,主要实现如下目标:合法用户可以登录此系统;读者可以查询图书、查询借阅记录; 工作人员可以对读者、图书进行管理和借书、还书操作。

2.数据库设计

把上面的概念结构转化为关系模型,我们可以得到各实体的关系模式(关系的码用下划线标出):

图书(图书编号,图书名称,图书作者,出版社,页码、图书价格、图书总数、现存总数、借出次数、ISBN、备注、条形码、书架、图片)

读者(读者编号,读者名称、院系、类型、性别、证件编号、可以借阅数量、电话、备注)

用户(用户编号,用户名、用户密码,真实姓名,性别,电话,年龄)

以下关系模式为读者――图书的关系模式:

借阅图书(读者编号,图书编号,借阅日期,应还日期,归还日期,是否归还)

从以上的关系模式我们可以得到数据库的逻辑结构设计。为了优化数据表结构,部分字段采用代码形式,以便与数据库中的数据表对应起来。根据以上分析,需要设计数据表来存放数据信息,这些表分别为图书表,读者表,用户表,借阅表。

3.总体设计

图书管理系统是一个典型的数据库应用程序,由应用程序和后台数据库两部分构成。

应用程序:应用程序主要包括登录,用户信息,读者信息,图书信息管理,借阅图书,综合查询,退出系统几个部分组成。

数据库: 数据库负责对图书信息,用户信息等数据的管理。

四、系统主要功能模块实现

1.登录界面

进入系统必须经过登录,用户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后,系统会查询数据库中的用户表,如果用户存在且密码正确,系统只有管理员。

2.主控制界面

此界面是进入相应功能模块的入口。

3.图书信息维护

在此界面用户可以对图书信息进行管理,具体包含图书信息的添加、修改、删除等。

4.图书借阅界面

图书借阅界面使用户完成图书借阅归还的操作。用户输入读者证件编号后单击[查询]按钮查出读者信息。输入图书ISBN编号好,查出对应的图书信息,当读者的可以借书量为0时,提示不能借阅,当图书的库存量为0是提示不能借阅。借阅和还书需要同时操作三个表,因为需要用事务来操作。

5.读者信息管理

在读者信息管理界面,可以对读者信息进行添加、修改、删除三种操作。注意证件编号不能重复添加

五、设计总结

本文重点讨论了“图书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法和过程。在本次设计的全过程中,我对所学的知识有了一个比较系统的认识和理解。在设计中我才知自己掌握的知识还远远不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总会出现各种问题,不是理论没掌握好,而是光知道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一定要把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多做多练,才可以把理论的精华发挥出来。知识不是知道,了解就好,一定让它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充分的应用,从而解决一些问题,这才是学习的根本目的。虽然我按部就班的完成了设计任务,但由于自己的知识水平有限,设计时间又较短,所以该系统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用户界面不够美观等问题,都有待进一步改善。

参考文献

[1]SQLServer2005数据库管理与应用[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篇3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3(c)-0-01

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很多图书馆也在实现自动化,其主要特点和发展趋势体现在由主机/终端模式向客户机/服务器模式转变,面向对象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应用,打破不同计算机系统资源共享障碍,为用户自动选择和传递所需文献。常用检索手段的预设,资源的有效利用,提高了图书馆工作的效率,实现了多媒体及电子文献的

管理。

1 图书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可行性研究目的确定问题是否值得解决,使用现有的技术能否实现系统,系统的运行不需要特定的环境,使单位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支出。即技术可行性,操作可行性和经济可行性。需求分析是软件定义时期的最后阶段,而本系统主要的任务是减少人力以及管理费用以用加速图书信息传输进程、方便的图书交互界面。是面向读者、图书管理员,方便检查、维护、查找系统漏洞。每个读者由图书管理员建立统一的账户,根据读者提供的卡号,判断借阅权限。基本的功能包括借书与还书的过程,如果满足借阅条件,将图书借出;要还的书籍交给图书管理员,图书管理员会根据用户信息,检查读者的图书证号,进行相应操作后将图书归还图书馆。数据字典是关于数据信息的集合,针对一般图书数据管理系统的需求,供人查阅对不了解的条目的解释,通过对图书管理工作过程的内容分析,中给人提供关于数据的描述信息。其数据项和数据结构包括图书信息、读者信息、读者级别信息、借阅信息和系统用户信息。图书管理系统功能需求包括.登录功能、图书管理功能(图书入库管理与图书的查询操作),读者管理功能主要有读者登记与读者查找功能,图书借还管理功能包括借书与还书功能,系统维护管理功能主要进行添加,删除管理员和普通用户。然后进行系统总体设计方案,性能上必须包括检索速度与系统的可靠性。技术上的难点主要是大量数据的检索,因此,针对需求分析以及相关技术我们采用基于数据挖掘的索引表技术。

2 图书管理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总体任务是实现图书信息系统化、规范化以及用户使用自动化。本系统需要完成的主要功能有:图书借还管理、图书管理、读者管理和系统维护管理。系统功能设计最终必须转换成详细设计,要充分了解用户各个方面的需求,进行需求分析,得出数据字典。设计出满足系统需求的各种实体,对读者信息实体的描述,对读者以及属性信息的定义;画出用户信息实体E一R图,对用户信息以及属性的描述;画出借阅信息实体E一R图,描述借阅信息实体,刻画各实体间的关系。系统数据流图描述了图书管理系统的输入输出,用数据流把这些加工连接起来,进行书籍的分类及书籍信息的处理。根据读者类别表,读者信息表获得读者信息,读者可以查询借还书信息,借阅情况等。系统详细设计包括登录模块,图书管理模块,读者管理模块,图书借还管理模块和系统维护管理模块的功能,输入输出流以及流程设计。登录模块主要是验证用户身份,要画出图书登录界面的流程图,判断是否为合法用户;图书管理模块包括图书入库处理子模块,主要描述了图书入库处理子模块。图书查询子模块查询图书信息;读者管理模块包括读者登记子模块,登记读者的一些信息。还包括读者查找子模块,列出读者所借书籍信息;图书借还管理模块包含借书模块,实现借书功能,还有还书模块,实现还书功能;系统维护管理模块,要画出系统维护管理模块的流程图,实现系统用户与普通用户的设置。数据库设计。我们使用为Access2003数据库系统。为图书数据管理系统数据库命名为T1,设计图书信息表,表名为book。设计读者信息表,表名为user,读者级别信息表,表名为rl,设计系统用户信息表,表名为ADoper,设计借阅信息表,表名为b1。

3 图书管理系统检索算法

这是整个图书管理系统中的重要环节,利用计算机技术,高效的检索算法能够提高图书管理系统的性能。随着图书的类别与数量的增加,我们会发现其检索成为系统性能的障碍,针对图书管理系统的检索模块,能设计出一种高效的图书检索算法。即基于类别、日期和类别日期的索引表。图书类别和图书日期索引表为二级索引,图书类别索引表和图书日期索引表。随着因特网的发展,网络里已经呈现出海量数据,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加强数据检索成了业界关心的问题。数据挖掘以一种全新的理念整合了多种学科技术,从而更加有效的提高检索的效率。在我们这个系统中,它主要是通过统计出读者近期所借阅的书籍,然后进行相关运算,得出读者借阅书籍的类别,年份等信息,接下来再将这些信息加以扩展,设置缓存,利用相关算法统计,直到重新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基于数据挖掘的索引表采用分块处理的机制,具体算法包括建立类别日期索引表,检查无误后进行了初始化缓存,放入相关借阅的书籍,然后使读者能够进行正确查询,用数据挖掘技术,经过相关运算后放到读者偏好的书籍,采用LRU算法,数据挖掘技术与索引表的结合,对书籍进行聚类分析,可以加速检索的速度,并推测读者未来可能借阅的书籍,充分发挥数据检索的优势,把这些书籍提前放到缓存中去。

4 图书管理系统各模块的实现与测试

用户登录模块的实现。用户登录窗口是用户和管理员进入系统信道,用户登录窗口起到了保护系统的作用,本系统的最大登录次数设置为三次,密码不正确则系统会出现信息提示。若输入的用户名与密码正确,方可进行系统界面。主窗口及菜单的实现。这个部分要求设计界面好看,实用。主窗口是管理系统的重要部分,用户通过登录接口进入的就是主窗口,并在这里实现系统各功能。菜单栏下面的工具栏有四个快捷图示。图书管理模块的实现。实现了图书信息的添加、修改和删除,系统管理员可以添加新的图书信息,对某图书信息进行修改,为图书信息删除等对图书信息进行编辑。对图书管理系统检索功能做性能分析,将把图书类别作为聚类对象,检索方式主要有直接进行检索,建立类别和日期索引,进行检索,在索引表中引入数据挖掘技术检索。读者管理模块的实现。其窗体与图书入库处理的窗体类似,但所有的数据项都不能为空,查找方式采用的是多条件查找和模糊查找。另外,还有图书借还管理的实现、系统维护管理的实现,最后进行系统测试,结果标明检索时间、可靠性达到需求分析指标。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系统设计;图书管理;软件

图书馆是一种信息资源的集散地。图书和用户借阅资料繁多,包含很多的信息数据的管理。作为计算机应用的一部分,使用计算机对图书管理信息进行管理,具有手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例如:有利于读者借阅、归还、查询图书情况;便于图书馆管理人员进行日常操作.更简单地进行管理图书借阅者信息、借阅、归还、查询图书等下作:图书馆管理人员能够对图书的借阅情况进行备份.并能对馆内图书的借阅情况进行查询,易于图书馆管理人员对图书进行整理和购置。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图书管理的效率。为了更好地完成图书管理的功能,使管理系统既起到推动图书管理水平的发展又不与传统的管理方式脱节,我们进行了详细的需求分析,既为其注入了现代管理的新元素同时也结合了图书管理人员的管理经验,对系统进行了合理的设计管理。

1 利用计算机管理图书资料的意义

传统的图书管理停留在纸介质的基础上,随着企业文化的发展,图书规模越来越大,这样的管理机制已经不能适应管理的需要,它不仅浪费许多人力和物力,并且由于效率低下,往往不能满足员工的需要,也不利于图书馆本身的发展。在信息时代,这种传统的管理方法必然被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管理所取代。开发企业图书管理系统软件,利用计算机对图书资料进行有效的管理能够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图书的利用率,充分发挥图书的作用,同时通过网络让读者及时方便地查到所需的图书,管理人员还可以利用强大的管理统计功能,通过统计图书的总量、金额、各种图书的借阅率等及时了解库存、图书馆发展的规模以及员工对各类图书的需求,掌握今后图书的订购计划及取舍方向。适应网络发展的具体情况(对等网、局域网都能使用);用户界面简洁,操作方便,层次清晰,用户容易上手;系统运行可靠,查询统计有较高的效率。

2 图书管理设计分析

2.1 需求分析

本系统的主要目的是实现一个图书管理系统。本系统有3类用户分别为管理员、读者会员以及GUEST用户。读者和管理员经El令认证进人系统后,管理员可完成维护系统的功能,包括管理图书和管理会员。读者会员则完成查询图书、修改个人资料、查询个人借阅信息的功能,工作完成后可以退出系统。

2.2 功能需求描述

(1)用户登录。

管理员或会员根据工作证和密码登录系统进行身份验证。

(2)查询图书。

任何人都可以进入系统进行图书检索,并可以通过点击图书名称查看书本详细信息。可以查看到书本的所有信息及借阅信息。

(3)添加图书。

只有管理员登录成功后才能添加图书。通过点击导航条上的“添加图书“超链接进入添加图书页面。填好后点提交,就迸数据库了。

(4)修改图书。

只有管理员登录成功后才能修改图书。通过点击导航条上的“修改图书“超链接进入修改图书页面。修改好后点提交,就进数据库了。

(5)删除图书。

只有管理员登录成功后才能修改图书。通过点击导航条上的“删除图书“超链接进入删除图书页面,点删除就可将书删除。

(6)修改和查询个人信息。

用户登录后可修改和查询个人信息包括个人借阅图书信息。

(7)用户管理。

管理员登录后可对用户进行管理,包括添加和删除用户。

(8)借阅管理。

管理员登录后可依据书本登录号和读者会员编号给读者会员进行借书。

(9)还书管理。

管理员登录后可依据书本登录号和读者会员编号给读者会员进行还书。

3 实现图书管理的必要性

图书馆数字化和网络化是新的发展方向,一个企业要发展,在技术上就要不断创新不断提高,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首先要提高企业员工的技术水平,企业图书馆的藏书资料在这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管理好藏书资料,有的放矢地不断补充新图书,让员工能更好更方便地从中获取新知识,提高技术水平,将更好地提高企业的技术层次。要提高图书管理水平,就必须使图书管理从传统的手工管理服务模式走向计算机化。建立联机书目信息数据库,实现联机检索和资料共享是发展的第一步,开发图书管理系统软件正是为了实现这一步骤。企业图书管理应该能够为员工提供充足的信息和快捷的查询手段,但一直以来由于企业本身条件的限制,通常使用传统的人工方式管理,这种管理方式工作繁锁、效率低,已渐渐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计算机科学日渐成熟,其强大的功能已使其在社会各个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使用计算机对图书信息进行管理,具有手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例如:检索迅速、方便、准确、统计精确、便于分析等。这些优点能极大地提高图书管理的水平,应用于企业,可为企业在提高员工素质方面起到更好的作用。下面将以一套图书管理系统的开发为例,谈谈其开发过程和所涉及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结语:

图书管理系统的实现在于提高数据管理的效率,降低图书管理的成本。本系统实现了图书管理的基本功能。由于本系统是基于B/S模式的.管理员可以方便的在联网的电脑上通过浏览器进行各项管理,比如添加、修改、删除图书和用户。进行借书和还书处理等。用户也可以使用浏览器检索图书,修改个人资料。本图书管理系统还支持条形码扫描.提高了效率。但本系统尚存有些缺陷,比如对安全性缺少考虑,对用户开放的功能少(没有网上预借和续借的功能等),对用户的管理也不够.比如没有对用户借书超过了期限实现处罚等。这些将会在以后慢慢改进。

参考文献:

[1] 苏月花 图书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期刊论文]-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1,13(8)

[2] 陈新.张楠图书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期刊论文]-硅谷2011(14)

[3] 密君英 图书管理系统的数据库设计与实现[期刊论文]-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25)

篇5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高度交流和发展的时代,面计算机系统则在信息时代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脚色,随着计算机的不断发展,计算机以渗透到各个领域,图书馆也不例外,图书馆的计算机化以不容迟缓。

图书馆在正常运营中总是面对大量的读者信息、书籍信息以及两者相互功能产生的借书信息、还书信息。需要对读者资源、书籍资源、借书信息、还书信息进行管理,及时了解各个环节中信息的变更,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作者针对图书馆手工管理的目前状况,经过具体系统的调查,阐明了图书管理系统的需求和功能,为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打下坚实基础。

一、图书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

当决定要开发一个信息系统时,首先要对信息系统的需求进行分析,需求分析要做的工作是深入描述软件的功能和性能,确定软件设计的限制和软件同其他系统元素的接口细节,定义软件的其他有效性需求。

获得当前系统的处理流程,在此首先假设当前系统是手工处理系统。手工处理流程大致是这样的。读者将要借的书和借阅证交给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将每本书附带的描述书信息的卡和读者借阅证一起放在一个小格栏,并在借阅证和每本书上贴的借阅信息。这样借书过程就完成了。还书时读者将要还的图书交给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图书信息找到相应的书卡和借阅证,并填写相应的还书信息。

抽象出当前系统的逻辑模型。在理解当前系统“怎么做”的基础上,抽取其“做什么”的本质,从而从当前系统的物理模型抽象出当前系统的逻辑模型。在物理模型中有许多物理因素,随着分析工作的深入,有些非本质的物理因素就成为不必要的负担,因而需要对物理模型进行分析,区分出本质的物理因素就成为不必要的负担,因而需要对物理模型进行分析,区分出本质的和非本质的困素,去掉那些非本质的困素即可获得反映系统本质的逻辑模型。

建立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分析目标系统和当前系统逻辑上的差别,明确目标系统到底要“做什么”,从而从当前系统的逻辑模型导出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在对上述流程进行分析后,我们对新的图书处理流程进行整理,图书馆借还书过程如下摘要:

借书过程摘要:读者从架上选到所需图书后,将图书和借书卡交管理人员,管理人员用码阅读器将图书和借书卡上的读者条码2码读入处理系统。系统根据读者条码从读者文件和借阅文件中找到相应记录;根据图书上的条码从图书文件中找到相应记录,读者假如有如下列情况之一将不予办理借书手续。

①读者所借阅图书已超过该读者容许的最多借书数目。

②该读者记录中有止借标志。

③该读者还有已超过归还日期而仍未归还的图书。

④该图书暂停外借。

若读者符合所有借书条件时,予以借出。系统在借阅文件中增加一条记录,记入读者码、图书条码、借阅日期等内容。

还书过程摘要:还书时读者只要将书交给管理人员,管理员将书上的图书条码读入系统,系统从借阅文件上找到相应记录,填上还书日期后写入借阅历史文件,并从借阅文件上删去相应记录,同时系统对借还书日期进行计算并判定是否超期,若不超期则结束过程,若超期则计算出超期天数、罚款数、并打印罚款通知书,记入罚款文件。同时在读者记录上作止借标记。当读者交来罚款收据后,系统根据读者条码查罚款文件,将相应记录写入罚款历史文件,并从罚款文件只删除该记录,同时去掉读者文件中的止借标记。

为了对图书管理系统做完整的描述,还需要对上面得到的逻辑模型做一些补充.首先采用图形的方式描述图书管理系统的用户界面,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整个系统的用户界面的一致性,同时也有国助于后续的开发人员更好地理解系统需要实现的功能.其次,说明图书管理系统的一些特珠性能要求。如借书、还书服务花费的时间一次不得大于5分钟等。

前面着重对借还书流程进行了说细的阐述,下面介绍图书管理系统的总体功能要求。简单的图书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下面的功能摘要:

借书处理摘要:完成读者借书这一业务流程。

还书处理摘要:完成读者还书这一业务流程。

罚款处理摘要:解决读者借书超期的罚款处理。

新书上架摘要:输入新书资料。

旧书淘汰摘要:删除图书资料。

读者查询摘要:根据读者号,查询读者借阅情况。

二、图书管理系统的功能分析

系统功能分析是在系统开发的总体任务的基础上完成。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需要完成功能主要有摘要:

有关读者种类标准的制定、种类住处的输入,包括种类编号、种类名称、借书数量、借书期限、有效期限、备注等。

读者种类信息的修改、查询等。

读者基本信息的输入,包括读者编号、读者姓名、读者种类、读者性别、工作单位、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件地址、办证日期、备注等。

读者基本信息的查询、修改,包括读者编号、读者姓名、读者种类、读者性别、工作单位、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件地址、办证日期、备注等等。

书籍类别标准的制定、类别信息的输入,包括类别编号、类别名称、、备注信息等。

书籍信息的输入,包括书籍编号、书籍名称、书籍名称、书籍类别、作者姓名、出版社名称、出版日期、书籍页书、、登记日期、备注信息等。

借书信息的输入,包括借书信息编号、读者编号、读者姓名、书籍编号、书籍名称、借书日期、备注信息等。

篇6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高度交流与发展的时代,面计算机系统则在信息时代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脚色,随着计算机的不断发展,计算机以渗透到各个领域,图书馆也不例外,图书馆的计算机化以不容迟缓。

图书馆在正常运营中总是面对大量的读者信息、书籍信息以及两者相互作用产生的借书信息、还书信息。需要对读者资源、书籍资源、借书信息、还书信息进行管理,及时了解各个环节中信息的变更,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作者针对图书馆手工管理的现状,经过详细系统的调查,阐明了图书管理系统的需求和功能,为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打下坚实基础。

一、图书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

当决定要开发一个信息系统时,首先要对信息系统的需求进行分析,需求分析要做的工作是深入描述软件的功能和性能,确定软件设计的限制和软件同其他系统元素的接口细节,定义软件的其他有效性需求。

获得当前系统的处理流程,在此首先假设当前系统是手工处理系统。手工处理流程大致是这样的。读者将要借的书和借阅证交给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将每本书附带的描述书信息的卡和读者借阅证一起放在一个小格栏,并在借阅证和每本书上贴的借阅信息。这样借书过程就完成了。还书时读者将要还的图书交给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图书信息找到相应的书卡和借阅证,并填写相应的还书信息。

抽象出当前系统的逻辑模型。在理解当前系统“怎么做”的基础上,抽取其“做什么”的本质,从而从当前系统的物理模型抽象出当前系统的逻辑模型。在物理模型中有许多物理因素,随着分析工作的深入,有些非本质的物理因素就成为不必要的负担,因而需要对物理模型进行分析,区分出本质的物理因素就成为不必要的负担,因而需要对物理模型进行分析,区分出本质的和非本质的困素,去掉那些非本质的困素即可获得反映系统本质的逻辑模型。

建立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分析目标系统与当前系统逻辑上的差别,明确目标系统到底要“做什么”,从而从当前系统的逻辑模型导出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在对上述流程进行分析后,我们对新的图书处理流程进行整理,图书馆借还书过程如下:

借书过程:读者从架上选到所需图书后,将图书和借书卡交管理人员,管理人员用码阅读器将图书和借书卡上的读者条码2码读入处理系统。系统根据读者条码从读者文件和借阅文件中找到相应记录;根据图书上的条码从图书文件中找到相应记录,读者如果有如下列情况之一将不予办理借书手续。

①读者所借阅图书已超过该读者容许的最多借书数目。

②该读者记录中有止借标志。

③该读者还有已超过归还日期而仍未归还的图书。

④该图书暂停外借。

若读者符合所有借书条件时,予以借出。系统在借阅文件中增加一条记录,记入读者码、图书条码、借阅日期等内容。

还书过程:还书时读者只要将书交给管理人员,管理员将书上的图书条码读入系统,系统从借阅文件上找到相应记录,填上还书日期后写入借阅历史文件,并从借阅文件上删去相应记录,同时系统对借还书日期进行计算并判断是否超期,若不超期则结束过程,若超期则计算出超期天数、罚款数、并打印罚款通知书,记入罚款文件。同时在读者记录上作止借标记。当读者交来罚款收据后,系统根据读者条码查罚款文件,将相应记录写入罚款历史文件,并从罚款文件只删除该记录,同时去掉读者文件中的止借标记。

为了对图书管理系统做完整的描述,还需要对上面得到的逻辑模型做一些补充.首先采用图形的方式描述图书管理系统的用户界面,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整个系统的用户界面的一致性,同时也有国助于后续的开发人员更好地理解系统需要实现的功能.其次,说明图书管理系统的一些特珠性能要求。如借书、还书服务花费的时间一次不得大于5分钟等。

前面着重对借还书流程进行了说细的阐述,下面介绍图书管理系统的总体功能要求。简单的图书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下面的功能:

>借书处理:完成读者借书这一业务流程。

>还书处理:完成读者还书这一业务流程。

>罚款处理:解决读者借书超期的罚款处理。

>新书上架:输入新书资料。

>旧书淘汰:删除图书资料。

>读者查询:根据读者号,查询读者借阅情况。

二、图书管理系统的功能分析

系统功能分析是在系统开发的总体任务的基础上完成。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需要完成功能主要有:

有关读者种类标准的制定、种类住处的输入,包括种类编号、种类名称、借书数量、借书期限、有效期限、备注等。

读者种类信息的修改、查询等。

读者基本信息的输入,包括读者编号、读者姓名、读者种类、读者性别、工作单位、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件地址、办证日期、备注等。

读者基本信息的查询、修改,包括读者编号、读者姓名、读者种类、读者性别、工作单位、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件地址、办证日期、备注等等。

书籍类别标准的制定、类别信息的输入,包括类别编号、类别名称、关键词、备注信息等。

书籍信息的输入,包括书籍编号、书籍名称、书籍名称、书籍类别、作者姓名、出版社名称、出版日期、书籍页书、关键词、登记日期、备注信息等。

借书信息的输入,包括借书信息编号、读者编号、读者姓名、书籍编号、书籍名称、借书日期、备注信息等。

借书信息的查询、修改,包括借书信息编号、读者编号、读者姓名、书籍编号、书籍名称、借书日期、备注信息等。

还书信息的输入,包括还书信息编号、读者编号、读者姓名、书籍编号、书籍名称、借书日期、还书日期、备注信息等。

还书信息的查询和修改,包括还书信息编号、读者编号、读者姓名、书籍编号、书籍姓名、借书日期、还书日期、备注信息等。

参考文献

[1]EWinemiller,J.Roff,着.VisualBasic6.0数据库开发.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篇7

关键词:图书管理;系统设计;Visual Basic;SQLServer2005

一、引言

随着计算机应用在全球范围内日益普及,管理信息系统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因此图书管理信息化是发展的必然趋势。用结构化系统分析与设计的方法,建立一套有效的图书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减轻工作,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提高工作质量,因此根据图书馆目前实际的管理情况开发一套图书管理系统是十分必要的。

二、图书管理的现状

在计算机尚未在图书信息管理中广泛使用之前,一直以来人们管理图书馆的日常工作使用的是传统的人工方式,对于图书馆的借书和还书过程主要依靠手工。手工手续繁琐、工作量大、效率低下、出错率高等,同时给对大量资料的查询、更新及维护都带来不少困难。随着近年来信息技术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 图书馆也先从传统的图书馆发展到自动化图书馆,再发展到今天的数字图书馆,这些变化使得图书馆的形象越来越现代化,人们查找资料也更加方便。为提高管理效率,更好地为读者服务,利用已有的办公局域网络条件,将馆藏书籍做成基于网络的查询系统,实现图书在一个单位的网络内查询,可使图书查询和借阅变得更加方便快捷,从而使图书室的工作效率得到明显提高。在计算机尚未在图书信息管理中广泛使用之前,一直以来人们管理图书馆的日常工作使用的是传统的人工方式,对于图书馆的借书和还书过程主要依靠手工。手工手续繁琐、工作量大、效率低下、出错率高等,同时给对大量资料的查询、更新及维护都带来不少困难。

三、系统的可行性分析

图书管理系统主要目的是利用数据库软件编制一个管理软件,用以实现图书、读者以及图书管理员日常工作等多项管理。同时对整个系统的分析、设计过程给出一个完整论证。本系统的设计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系统业务流程分析、系统的功能设计等。这些工作需对数据库知识有足够认识,并深入的了解Visual Basic 的使用和管理系统的相关知识。图书管理系统是一种基于集中统一规划的数据库数据管理新模式。

1、系统的可行性分析有以下几个方面:

(1)技术可行性:处理速度快、准确通过权限的设置,数据的安全性好、方便查询、借阅管理等。

(2)经济可行性:系统建设不需要很大的投入、可缩减人力投入。

(3)运行上可行性:本系统作为一个小型的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

所耗费的资源非常的小。

(4)从各种社会因素可行性分析:可降低工作人员工作强度,提高

效率,会得到学校工作人员的一致同意的。

综上所述通过可行性分析认为新系统的开发方案切实可行,可

进行开发。

2、图书管理系统开发相关技术的介绍

2.1Visual Basic 6.0 概述Visual Basic 6.0 是Microsoft 公司推出的可视化开发工具组建Visual Studio 6.0 的组成之一,是基于BASIC 语言的可视化程序设计语言。Visual Basic 6.0 既继承了BASIC 语言的简单易懂的特点,又采用了面向对象、事件驱动的编程机制,提供了一种所见即所得的可视化程序设计方法。Visual Basic6.0 已逐渐成为编制Windows 应用程序、数据库应用程序、多媒体程序及网上应用程序的理想工具。它不仅为广大程序员所钟爱,而且还成为了众多初学者编程者的良师益友,真正做到了实用且易掌握。Visual Basic 6.0 包括三种版本:学习版、专业版和企业版。这三种版本的基础是一致的,只不过为了适应不同层次用户的需要,在工具的提供方面有所不同。因此,大多应用程序可以在三种不同版本中通用。

2.2SQL Server 2005 概述SQL Server 是一个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它是由Microsoft 推出的,开发各类大中型数据库解决方案,SQL Server 提供强大的开发工具和各类开发特性,在大大提高开发效率的同时,进一步拓展应用空间,带来新的商业应用机遇。

3、系统总体设计分析

3.1 系统需求分析该系统主要分为两部分:读者部分和管理员部分。为了方便读者查找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进行阅读,要将图书按照内容进行分类。读者可以按照类别进行查找,逐级浏览、可以查看自己的信息。本系统还可对用户的账号和书目的阅读权限进行管理。管理员需要给用户分配用户名和密码,及设定用户的级别,还为用户提供图书的排行榜让用户能知道那些图书受到大家的欢迎。

3.2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根据图书管理系统的实际需求,可以将图书管理系统划分为系统设置、图书管理、读者管理、图书借还、系统查询5个部分。

3.3 系统流程

图书管理系统的流程是用户先输入自己的帐号密码成功登陆系统后系统根剧登陆的帐号信息从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对比判断是读者还是管理员,如果是读者则能进行信息查询,及修改自己的相关信息,查询到自己所需要的图书就能通过管理员进行借阅图书、归还图书也是通过管理员完成的。如果不是读者而是管理员,那管理员可以进行相关信息的查询、添加删除图书及读者的所有信息、设置相应的权限、为图书更新排行榜的信息、以及完成读者的图书借阅与归还。

4、图书管理系统详细设计

4.1 系统流程分析

根据开发图书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本系统设计了两种用户,分别为系统管理员、读者。当系统管理员使用帐户登录后,管理员可以通过系统导航菜单进入读者管理界面、图书管理界面、图书借还界面、系统查询界面,在读者界面中,管理员添加和修改用户信息、用户可以查看自己信息,在图书管理界面管理员可以添加和修改图书信息、用户可查看图书,在图书借还界面完成读者借书还书的操作,系统查询界面管理员可以查看借出去的图书信息及库存的信息、用户可以查找自己的所需的图书。读者使用读者帐号登陆系统后,可以查询自己所需要的图书的信息、也可以查询自己个人的基本信息及图书的借还信息。读者的借书和还书过程是通过管理员完成的。

4.2 主要模块的运行

4.2.1 登陆界面

当用户输入用户名、密码,系统自动将输入的信息和相关数据表中的内容进行比较,如果该用户输入的内容和数据表中的内容相符,则通过验证,此次登录成功;否则登录失败。用户只有成功登陆系统

后才能进行一系列的操作。

4.2.2 图书借还信息模块

图书借还管理模块主要分为图书借阅页面和图书归还页面,用户

可以在通过这个模块查看图书的借阅和归还信息。管理员可以在图书通过这个模块来完成读者借和还书的操作。

4.3 系统开发的遇到的相关问题及解决

4.3.1 图书管理系统索引

篇8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5)134-0157-02

当今时代,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资源慢慢成为生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甚至成为最重要的资源之一。面对庞大的信息资源,传统的信息管理方式已经不再适用。海量的信息要求使用新的科学技术手段来进行管理,此时,数据挖掘技术应运而生。如何利用这一技术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知识就成为了图书管理系统中的重中之重。

1 数据挖掘技术概况

所谓数据挖掘技术指的就是从大量的庞杂信息中提取出隐秘的、之前不了解的、潜在的、有用的信息知识的过程。近些年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很多图书馆都从传统的纸质图书管理发展到建立了自己的数字图书馆。但是海量的信息也给数字图书馆的管理带来了挑战,由于技术的不成熟,大量的信息很多时候都不能够被提炼出来,数据是很丰富,但是有用的信息却很贫乏。所以,怎样才能够充分的利用这些海量数据成为了图书馆的一大难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也让数据挖掘技术受到极大

关注。

2 数据挖掘技术应用于图书管理系统的需求

分析

2.1 图书馆资源开发利用的缺失

其实,随着数字图书馆的流行,很多图书馆都建立了自己的数据库,但是图书管理者没有对庞杂的信息进行很好的归类整合,也没能有效地适用数据库,对于大多的图书馆来说,数据库建好后,除了进行一些常规处理外,根本就没有对数据进行再加工和处理,也就不能更好的利用信息。这样就浪费了很多资源,最重要的是也没能达服务于读者的目的。

2.2 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存在不足

在图书馆查询或者借阅书籍时,一般情况下都是读者向工作人员提出信息请求,图书馆工作人员通过检索解答读者问题。但是这些并不能满足读者需求。这些都使读者处于被动位置,也就意味着图书馆的信息管理系统存在着不足。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应该做的不仅是为读者提供书籍等显而易见的,更重要的是针对读者的具体需求,挖掘出知识隐性的层面,更加贴近读者想要的

答案。

在图书馆日常工作中肯定存在着很多问题,有的读者借阅过一次就没有第二次,或者是热门书籍读者要预约,最后等很久才借到书或者是根本借不到,这样的话读者就放弃借阅。就会导致图书馆失去很多读者,提升读者对于图书馆的忠诚度也成为图书管理系统必须解决的问题。相信通过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努力,为读者提供不同于传统信息的服务方式,很好的解决读者的疑惑,就能够使图书馆的读者数量持续上升。

3 数据挖掘技术应用于图书管理系统的设计

分析

3.1 设计的基本原则

设计的基本原则最根本的是为了满足广大的读者,依据大多数读者的阅读水平和对计算机的掌握能力,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保证读者的阅读质量。图书管理系统的设计要严格按照国家文化部以及国家出版部门的要求,要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同时要注意信息产业等相关部门软件开发的规范,做到尊重权威的标准化体系。对于图书管理系统的设计还要注意到与时俱进,最好做到与互联网或者是其他网络的关联度,保证不会与飞速发展的信息社会脱轨。最后要保证系统能够进行升级,能够扩展新功能,开发新的用途,做到不会随着技术的发展而被淘汰,要做到可持续发展和利用。最后设计的原则要注意到现有的图书管理系统的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要结合现有的能力进行设计,否则系统设计后工作人员无法使用也是不可行的。要充分尊重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工作习惯。管理系统设计实施时,必要时要对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普及。

3.2 设计的最终目标

做好图书馆数据库的建设,系统开发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数字图书馆的系统化、自动化和规范化。通过系统可以对图书信息进行编辑之后存入建立的数据库中,供以后进行检索使用。

更好的管理书籍,对电子图书进行细致的分类,一目了然的分类可以节约读者的时间,及时的更新纸质书籍的状态,例如书籍放在图书馆的具体某个馆,在某个书架,或者是被读者借走阅读,又或者是纸质书籍有破损或者是销毁等,这些信息输入图书管理系统便于读者的选择,数据挖掘技术也会根据读者的需求推荐类似的书籍,从而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

为广大读者提供优质的服务,数据挖掘技术可以通过读者进行检索的信息得出读者的根本需求,通过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最后得出最接近读者需求的信息,通过图书管理系统反馈给读者,这样可以使读者更加便捷的得到自己所需信息。

4 数据挖掘技术应用于图书管理系统的应用

分析

4.1 吸引读者注意力

数据挖掘技术可以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了解得到读者的需求以及需求的特点,这样的话就能够提前预测出读者的阅读意向,也就能够根据预测的结果提前向读者提供相关信息,这样一方面可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一方面还可以根据读者对于推荐信息的反应做出改善,提供个性化服务,使得读者对于图书馆的满意度得以提升。

4.2 提升读者忠诚度

读者忠诚度是检验图书馆管理系统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好的服务才能够造就高的读者忠诚度,通过数据挖掘可以了解读者的需求,提供给读者个性化的服务,在数字图书馆管理系统中提供给读者多样的选择,读者就能够享受到好的服务,自然读者的忠诚度也就会提高。

4.3 了解读者群体的需求

数据挖掘技术中有一种叫做关联规则,通过这一规则可以发现读者群体的特征。例如可以把读者群体按照不同的性别、年龄、学历、职业等方面进行分类。或者是应用更详细的分类方式对读者群体进行划分。通过分析得出他们的特点,全面了解读者的需求,这样才可以提供更好的服务。

4.4 提高图书馆图书的借阅率

图书管理系统的工作人员可以将每天的图书馆藏书的借阅数据输入管理系统,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可以得到读者的借阅率以及图书的借阅频率,之后依据数据挖掘得到的信息对图书进行合理的规划,例如哪些图书借阅率较高就建议图书馆相关部门加大购进力度,提供给更多的读者以借阅机会,更好的满足读者的需求,更高效的进行图书管理工作。

5 结论

在如今的数字化图书馆的发展下,数据挖掘技术已经成为建设图书管理系统不可缺少的一份子,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使得图书馆在如今网络发达的社会不被淘汰,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数字化图书馆的方式得以存在。相对于传统的信息服务,数据挖掘技术又展现其优势,正以一种积极主动的方式向读者提供所需的信息,更好的服务于读者,提高读者对于图书馆的忠诚度。

参考文献

[1]荆月敏.利用数据挖掘技术推进图书馆个性化服务[J].黑河学刊,2014(2).

篇9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10. 065

[中图分类号] G2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10- 0113- 02

使用计算机软件对图书进行管理,减少了管理员的劳动,方便快捷。图书管理系统提供了备份管理功能,不管是因为计算机病毒或者硬件原因导致的系统崩溃,都可以在片刻间把所有的数据通过备份管理恢复过来,相关用户权的限设定也很自由,避免了未授权的普通用户对图书或相关信息进行非法修改。图书管理系统有屏幕保护的作用,可在用户离开后有效地防止别人修改数据。操作简单灵活、易学易用、易于维护、界面清晰、功能强大、运行稳定快速、系统资源占用少。下面就建模 UML谈谈看法。

1 UML对基于B/S模式

1.1 UML语言

UML(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是软件系统的统一建模语言,是用来对软件密集系统进行可视化建模的一种语言。UML的本意是要成为一种标准的统一语言,使得IT专业人员能够进行计算机应用程序的建模。UML旨在为面向对象开发软件系统的产品进行说明、可视化、和编制文档的一种标准语言。UML符号集只是一种语言而不是一种方法学,它提供了许多种类型的模型描述图,不需要任何正式的工作产品。当这些图在某种给定的方法学中使用时,开发中的应用程序的更易被人理解。把标准的UML图放进您需要的工作产品中,精通UML的软件管理人员就很容易加入您的项目并迅速进入角色。UML图最常用的包括:软件用例图、软件类图、软件序列图、软件状态图、软件活动图、软件组件图和软件部署图。[1]

1.2 B/S模式

B/S模式应用系统由浏览器(Browser)和服务器(Web Server、Other Server、Middle Ware)组成,数据(Data)和软件应用程序(App)都存储在服务器上,通过浏览器的下载功能,服务器上应用程序得到了动态的扩展,服务器具有多层结构,经过B/S系统处理的数据类型进行动态扩展。应用层主要依靠应用服务器来完成工作。在客户层提出请求后,应用服务器启动相应的进程来响应,动态生成一串HTML字母代码,其中也包含软件处理的结果,返回给用户的自身浏览器。以B/S模式系统开发的客户端不用维护,操作风格也大体一致,B/S模式系统维护工作集中在服务器上,只要用拥户有的浏览器合法,就都可以及其容易地使用B/S模式应用系统。基于最流行的浏览器的数据管理模式,可以采用基于组件技术的B/S(brower/server)系统结构。

2 图书管理系统用例分析

UML作为是软件系统的统一建模语言,能够使开发人员专注于建立产品的模型和结构上,并不是选用什么计算机程序语言和算法实现的。当B/S模式建立以后,B/S模式可以被UML工具转化为指定的计算机程序语言代码。IBM的Rational Rose和MS的Visio都是UML软件的工具。用例(Use Case)是一种描述系统需求的方法,使用用例的方法来描述系统需求的过程就是用例建模。用例图(Use Case Diagram)确定系统中所包含的参与者、用例和两者之间的对应关系,用例图描述的是关于系统功能的一个概述。用例图要么是整个系统的全部用例,要么是完成具有功能的一组用例。如果要在用例图上标识某个用例,可绘制一个椭圆图,将用例的名称放在椭圆的中心位置。在用例图上绘制一个角色表示一个系统用户名称,再绘制一个人形符号。使用简单的线段来描述角色和用例之间的关系。用例图描述了系统提供的一个功能单元。这种类型的开发活动包括项目管理、分析设计、测试、实现等都是以系统用例为主要输入工件,用例模型奠定了整个系统软件开发的基础。[2]

2.1 图书馆管理系统

图书馆管理系统能进行国民经济和企业的各种运行情况,软件能够利用过去的数据预测未来。图书馆管理系统合运用了管理科学、系统科学、运筹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知识。可以通俗的简化的描述图书馆管理系统的三要素:系统的观点、数学的方法以及计算机的应用。图书馆管理系统概念结构主要由四大部分,即信息源、信息处理器、信息用户、信息管理者组成。

2.2 用例分析

OOA(Object-Oriented Analysis:面向对象分析)的基础上,对系统OOD(Object-Oriented Design:面向软件对象设计) 进行用例分析。UML的用例图描述了图书管理系统的功能需求,明确图书管理员的责任,奠定UML软件对系统建模的基础。描述的图书管理的例图主要包括3类用户:读者、图书管理员和建模系统管理员。用例读者是多个,图书管理员则是几个,系统管理员仅仅一个。读者有权查询自己的借阅情况、分门别类的查询图书和在规定期限内续借不能超过一次操作的情况下进行自行登录续借书等。系统图书管理员的工作环节:图书订购、新书验证、图书登记、书目录入、借阅书登记、读者信息管理和读者信息注销等,系统管理员则负责统筹管理图书的系统,权限维护、日志维护和管理系统后台数据等相关事宜。

3 图书管理系统的建模

3.1 静态建模

任何建模语言都以静态建模机制为基础,标准建模语言UML也不例外。UML的静态建模机制包括用例图(Use case diagram)、类图(Class diagram)、对象图(Object diagram )、包(Package)、构件图(Component diagram)和配置图(Deployment diagram)。根据需求建立系统的静态数据模型,即建立系统类图。面向对象分析时,考虑与问题描述域和系统功能相关的对象就可以了。对建立的系统进行分析时,把系统的类对象可以抽象为图书管理、图书流通两个主要方面。在UML中,有些符号仅用于特殊的场合和方法中,只有当需要时才去使用。不要为每个事物都画一个模型,应该把精力放在关键的领域。最好只画几张较为关键的图,经常使用并不断更新修改。使用类图的最大危险是过早地陷入实现细节。[3]

3.2 动态建模

在UML中,静态建模可以描述系统的组织和结构,而动态建模则可描述系统的行为和动作。在动态建模常用机制中,用系统消息来完成对象之间的交互关系,用状态图、顺序图、协作图和活动图来描述建模系统的软件行为。UML图在考察了系统某一时刻的对象以及对象之间朴素关系的静态结构之后,然后要关注的是在任何时刻对象及其关系改变的系统情况,可以用UML的动态模型进行形象化地描述,借助UML软件中的状态图描述,把每一时刻的系统状态抽象成状态和事件,组成一个网络系统,侧重描述系统每一类对象的动态行为。顺序图是一种交互图,它强调的是时间和消息的次序关系,用来说明建模系统的动态情况,主要由参与者、对象、对象生命线和消息组成(如图1)。

和系统顺序图一样,UML动态建模中协作图也是一种交互图,用于描述建模对象之间的协作关系,模型元素和序列图的元素基本相同,强调的是系统发送和接收消息的对象之间的内在组织结构。体现消息传递的时间顺序,表达了对象之间的静态连接关系。协作图和顺序图是同构的,它们相互之间可以转化不损失信息,依靠协作图和顺序图可进行软件互相转换(如图2)。给出了注册新课程的协作图,描述了注册者、课程表单、管理员和课程对象之间的协作关系,对象之间的连接关系上给出了发送和接收的消息。

总之,利用 UML 的可视化的建模软件工具, 按照项目的需求, 使用各种图形, 从而实现整个软件系统面向对象的分析、设计与开发, 大大缩短开发周期。对图书管理系统采用面向对象的分析及设计方法的整个过程中,完全采用了UML技术。采用UML对基于B/S模式的三层体系设计方案,借助于Web浏览器完成,节省了管理人员和读者的大量时间,提供了更加快捷方便的图书管理流程,减少了重复信息,简化工作人员对图书的管理及维护工作。

主要参考文献

篇10

DOI:10.16640/ki.37-1222/t.2016.08.135

0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的信息化水平逐渐提高,信息科学技术对国内高校的影响也进一步深入。在此过程中表现出来一些阻碍高校信息化进程的现象如:校内信息孤岛、设施重复建设、信息获取途径繁杂等等。如何合理高效的整合校内资源并采用适当的方法解决这些问题以加快高校信息化进程的推进是各高校考虑的问题之一。一卡通技术的出现能够很好的解决目前遇到的一些问题,通过它能为校园信息化建设提供全面的数据管理平台,同时结合管理信息系统和一卡通专网形成数字空间和共享环境。校园一卡通是数字化校园的切入点,是校园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手段与方式,是促进高校管理信息化,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益的重要举措。校园一卡通系统依托校园网,以校园卡为载体,使全校师生仅需手持一张校园卡就可以实现在校园内进行吃饭、购物、考勤、洗浴和借阅图书等一系列活动,真正做到了“一卡在手,走遍校园”。一卡通与图书馆系统系统对接完成后,可以提升图书馆整体服务管理水平,对未来为读者开展新形式的服务奠定了基础。

1 一卡通系统与图书管理系统数据交换对接的目标

一卡通系统是指以智能卡卡片为主体,借助各类智能读写设备和软件平台,为持卡人提供服务的综合管理系统。图书馆管理系统主要实现学校图书馆内书籍管理,书目检索管理,图书借还管理,证件管理及借阅超期罚款等等与图书借阅等综合服务息息相关的管理系统。两系统数据交换对接完成后可以实现通过一张校园卡完成文献借阅、读者证件处理、超期罚款、信息查询等等服务,进一步简化图书馆的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使图书馆业务智能化、数字化。

2 一卡通系统与图书管理系统基础数据交换方式

图书管理系统与一卡通系统的基础数据交换的方式一般常见的有以下3种方式,文件共享模式(如Txt、CSV、XML)、数据库视图(DataView)方式、中间数据服务(如Web Service)方式。

2.1 文件共享模式(TXT、CSV、XML)

文共享模式是一种松耦合的数据交换模式。首先系统双方共同确定文件的数据格式,然后系统按确定的数据格式导出文件,待系统接收文件后按双方确定格式进行解析并导入系统。示意图如图1所示。

文共享模式安全性比较突出,在系统之间确定好标准的数据格式后,无需直接通信,就可以传递相关数据。缺点在于实时性差,无法快速响应。

2.2 数据视图模式(Data View)

该模式是第三方对接系统主动获取由一卡通数据库构建的一个开放数据视图。示意图如图2所示。

该模式需要一卡通系统开放部分数据库来建立数据视图,优点是一卡通系统工作量较少,数据视图定义简单灵活,缺点是一卡通数据对外开放,会对数据库安全和稳定性造成一定的影响。

2.3 中间数据服务模式(Web Service)

该模式是指由一卡通系统提供一些系统中间数据服务,这些数据服务与原一卡通数据库物理分离,保证数据安全性,对接系统通过这些中间数据服务来获取一卡通系统数据。示意图如图3所示。

中间数据服务模式相对于其他两种模式在安全性和开放性都是最理想的模式。一卡通系统通过建立一个共享数据的中间数据服务,分别定制出不同中间数据服务来满足相关第三方对接系统。中间数据服务可以针对第三方系统优先级别设置不同的数据开放策略,从而满足用户的个性需求。

中间数据服务是基于Web Services的标准化集成方案,前两种模式存在不同系统的异构问题,并且开放性和安全性没有第三种模式快捷高效。为了减少开发成本采用中间数据服务模式进行一卡通与图书管理系统对接是我们的最优选择。

3 一卡通系统与图书管理系统数据交换对接实现

3.1 系统数据交换对接

一卡通系统和图书管理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通过第三方借口程序实现数据通信,用一卡通替代原来的借书证,实现全校统一身份认证及校内金融消费。(结构图如图4所示)。校园一卡通系统和图书管理系统之间的接口主要包括如下几个部分:

3.1.1 统一使用学号

由于校园一卡通采用学号为唯一代码,因此图书馆也必须用学号替换现有的借阅证号,采用学号为系统唯一的借阅证号码,这样可通过读卡器模拟条码枪功能。

3.1.2 同步人员信息

通过底层开发接口,实现校园一卡通系统到图书管理系统的数据同步功能,在第一次导入用户档案后,后续档案的维护全部可自动实现。通过接口程序可以实时同步一卡通系统人员档案信息,一卡通替代原来的条形码借书证,借助读卡器实现图书借还的身份识别、新增人员信息、补办及挂失人员信息同步,图书管理系统直接调用一卡通人员信息,极大的简化了图书馆的日常管理,同时也实现了校内人员信息资源共享。

3.1.3 黑名单识别

图书管理系统通过第三方接口自动获得卡片状态信息,如果由于系统版本等原因无法实现的话,可通过服务器驻留的第三方同步程序进行黑名单识别,读卡器读到校园卡号时,首先由驻留程序进行识别,如果是黑名单则自动弹出对话框提示,如果不是黑名单,则可输入到图书管理系统窗口中。

3.1.4 扣费流水上传

校园一卡通的金融功能为图书馆罚款收缴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系统通过读卡器直接在一卡通中收缴罚款(如超期款、图书损坏罚款、丢失赔偿罚款等),并通过一卡通专网上传扣费交易流水到一卡通数据库,同时图书管理系统数据库保存扣费流水金额,以便于后期对账。

3.2 接口实现方式及流程

一卡通平台通过同步服务器系统和网络监控服务器,保证将共享信息及时、增量、准确、完整发送给预约共享对象,其工作流程如图5所示。

同步服务程序和监控程序的功能如下:

(1)将要求共享信息的系统分类,并根据分类信息控制共享的信息对象;

(2)为每个请求共享对象分配专用共享队列,从而达到信息存储缓存的目的;

(3)网络监控服务器系统时刻监控预约共享的请求对象的网络状态;

(4)同步服务器系统的发送线程根据网络状态保证将请求共享的信息及时发送给请求对象所在的计算机;

图书借阅端通过DLL动态链接库文件来获取图书管理系统里所需信息,主要DLL文件有:取得共享信息的DLL(SyncDll.DLL)、取得全局控制信息的DLL(Ctrl_app.dll)、上传计费充值信息的DLL(ReqDll.Dll)、卡操作的DLL(RF_CardDll.DLL)。

4 结束语

一卡通与图书馆管理系统数据的共享及同步,极大的简化了传统图书馆的工作流程,降低了人力成本,推进了图书馆数字化服务的进程。同时改变了图书馆传统机械的工作方式,实现了读者与管理者业务交流的数字化、信息化,提高了图书馆整体的工作效率。校园一卡通系统综合先进的智能卡技术及网络通信技术,不但能满足学校不同管理层次的需要,而且解决了校内多卡合一的问题,它在校园中起着桥梁的作用,通过它与学校图书馆、教务、后勤等等部门的管理系统之间的信息联系,将整个校园连成一个数据网,使校内管理实现高度信息化。随着一卡通技术的不断完善,它将革新校园传统的管理及运营体系,加快信息学校信息化进程,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凤,李志勇.“校园一卡通”与图书馆管理系统接口的实现[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07).

[2]王蕾.高校图书馆服务中校园一卡通应用探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4).

[3]杨继民.一卡通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9).

[4]阴小建,王文琳.图书馆管理系统与一卡通接口设计[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9(04).

[5]黎邦群.图书馆管理系统一卡通接口程序的设计与实现[J].惠州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