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7 17:26:15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小学课堂教学法,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面对”为指针,以“素质教育”为基点,以教学大纲为准绳,以整体优化为宗旨,以提高教学效率为目的,探索各类课型的教材特点、教学结构、教学方法,实施数学课的整体优化。
二、基本依据
大纲在“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这一部分中,申明“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等最基础的知识,必须使学生切实学好”。强调“必须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重视使学生掌握计算方法”,还指出“应用题教学要借助儿童熟悉的事物,掌握解题思路。”可见,口算、法则、概念、应用题、公式推导这五项教材内容是大纲早已明确的,也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客观存在的。按照系统论的认识观,这几个部分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有机地组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即通过每一册教材的各部分内容来完成小学数学教学任务。这就是通常所说的“部分依赖于整体,整体支配部分”。当然不排除按认知系统衔接的每一单元同全册教材也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不过这里主要是研究五课型教法,它是我们要阐述的重点。整体优化是我们的最终旨意,而达到这一理想目标,必须在整体优化思想的指导下,实行各系统的部分优化。
三、课型分析
对于每一个同学来说,五大类知识内容都要掌握,何况口算是笔算的基础,概念是法则应用题的基础。可想如果某一部分达不到大纲要求,都会影响全局,因而,整体优化是指在教某类课时要有系统论观点,有机地穿插其他课型方面的内容,以便在学生头脑中打下五种课型并不是孤立存在、而是互相联系的烙印。
(一)口算教学的启发课。
1.特点:教材内容精,教学要求高。口算方法较易掌握。但往往学生急于计算得数,老师急于检查效果,过早要求速度。
2.教法:以启发为主,设计富于思考性,又能提示学生想出各种不同口算方法的问题,由学生表述心算过程,最后熟练掌握教材中指出的口算方法。
3.目的:启迪儿童思维,特别是通过同一口算题能采用多种方法算出得数的口算内容,培养儿童从小多向、多侧面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
4.举例:如得数是11的加法9+2=11,不要直接告诉学生用凑十法,把大数凑满10.可以在黑板上摆皮球,左9右2,问学生动几个皮球,马上就可以看出得几?为什么动一个算得快?然后再归纳凑十规律。学到6+5=11,学生还可以说出“5+5=10,6+5=11……”。
5.程序:迁移复习――动机准备――启发问答――归纳方法――训练表达――基本练习。(先发散后集中或者先集中后发散)
(二)法则教学的尝试课。
1.特点:教材有图示或旁注,计算方法容易掌握,有20以内加减法口算和表内乘除法口算基础即可掌握,关键是理解算理并准确计算。
2.教法:主要是让学生根据已有知识进行试算,然后归纳总结法则。
3.目的:培养小学生联系旧有知识,研究探讨新知识的初步的自学能力,养成一定的自学习惯。
4.举例:见教案。
5.程序:迁移复习――尝试计算――比较正误――总结法则――口述算理――基本练习。
(三)概念教学的演示课。
1.特点:知识难度较大,抽象性强,学生不易理解,但教材中多半有直观图示或者指导动手操作的文字说明。因有些数字概念,书面考查意义不大,往往被老师忽视,实际上却处于重要地位。
2.教法:直观引入,透彻理解,灵活运用。
3.目的:强化概念教学,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同时透视数学课中过程教学的优越,培养学生推理、判断的逻辑思维。
4.举例:见教案。
5.程序:适量演示――适时引入――反复理解――反复运用。
(四)应用题教学的思路训练课。
1.特点:各类应用题的难易深浅不一;但师生多半是重解答、轻分析,重书面做题、轻训练思路。特别是学生对应用题的掌握两极分化现象较为突出。改革后的现行教材对解题思路较为重视,附有文字说明,为上好思路课创造了条件。
2.教法:先进行补充条件或补充问题的基本训练,接着依据例题启发学生分析解题方法,然后师生共同归纳解题思路,再规范到书中文字语言。最后大面积训练表达分析解答过程。
3.目的:培养大面积学生独立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和逻 辑思维能力,重点训练学生掌握从未知推向已知的分析方法。
4.举例:见教案。
5.程序:基本式训练――启发式问答――巩固式训练――运用式训练。
(五)公式推导教学的操作课。
1.特点:推导过程较复杂,大部分公式的抽象还要依靠实际操作来完善。而学生熟记公式便能运算,故忽视推导过程现象比较严重。
2.教法:主要让学生在操作中,动脑寻觅规律,理解、探索、记忆应用公式,掌握推导过程。
3.目的:消除填压公式、套用公式的不良弊端,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动脑发现的学习品质。
4.举例:见教案。
5.程序:迁移复习――指导操作――归纳公式――过程训练――熟练运用。
四、注意事项
1.每节课教学内容安排及练习设计上,保证以一种类型为主的前提下,适当穿插其他类型的知识。
2.每节课教学方式及方法上,保证以一种形式为主的情况下,兼顾必要的其他手段。
小学生的低龄化特点决定了当他们认为学习内容枯燥无味时,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就很难集中精力认真学习,从而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将一些缺乏趣味性的学习内容进行精心设计,通过有趣的“前导”,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从而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铺垫”. 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珠算加法的训练时,为了避免学生对此感到枯燥无趣而不认真投入训练,可以利用精心设计的“导语”进行导入:“同学们知道我国最高的山峰是哪座吗?……同学们说得非常好,是珠穆朗玛峰,珠穆朗玛峰也是世界最高的山峰,是一座不同寻常的山峰,其高度为8844.43米. 同学们再看老师手中的这张纸,是不是很薄?假设这张纸的厚度是0.1毫米,那么,同学们大胆地想象和认真地计算一下,这张纸折叠了多少次后的厚度能够达到珠穆朗玛峰的高度?……老师告诉你们,有一种计算方法,只需三分钟就可以算出来,那就是借助珠算,老师算给你们看……同学们看到了吧?只要利用算盘连加27次,就可以远远超出珠穆朗玛峰的高度……珠算是不是很有用?同学们是不是要掌握珠算的技能?”在教师的巧妙引导下,全班同学兴致盎然,积极动手进行珠算训练,从而收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利用生动有趣的课堂导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以主动积极的心态愉快地投入学习过程,从而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数学兴趣
小学生是富于好奇心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以调动小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的强烈欲望. 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平均分”这一课时,可以事先准备一些“道具”,例如两盘糖果. 先把全班同学分为人数基本相同的两组,再把糖果分成两份,有意让其中一盘的糖果比另一盘多出许多,然后问学生:“同学们,现在老师把这两盘糖果分别送给你们两个组,有没有意见?……为什么有意见?……怎样分才会没有意见?……既然同学们说平均分才显公平,那么,怎么做才能平均分呢?……现在,同学们跟老师学“平均分”这一课……”教师围绕教材内容,根据同学们的低龄化特点,创设问题情境,使同学们从不公平的糖果分配这个问题上自然产生“平均分”的欲望,促使同学们产生如何才能达到“平均分”的思考,从而对于“平均分”这一数学知识产生了强烈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积极创设问题情境,成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
新课程标准提倡师生之间的平等合作,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通过师生之间的积极互动,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 比如,教师在讲述“鸡兔同笼”的有关计算时,可以这样进行:“有一群鸡和一窝兔子被关在一个笼子里. 老师不知道笼子里到底有多少只鸡和多少只兔子,只知道有45个头,116只脚. 同学们可不可以告诉老师,有几只鸡?几个兔子?……哪位同学来说一说,鸡有几只脚?兔子有几只脚?……现在,老师让所有的兔子全体起立,举起前面两只脚,那么,兔子站在地上的还有几只脚?……现在兔子站在地上的脚数是不是和鸡的脚数一样了?……既然从上面看是45个头,那么,从下面看应该是多少只脚?……同学们说得对,是45乘以2,90只脚……地上原本是有116只脚,现在少了多少只脚?……回答正确,是116减去90,26只脚……那么,同学们知道有多少只兔子了吗?……同学们竟然会抢答了啊,非常正确,26除以2,是13只兔子,那么,同学们知道鸡的数量是多少了吧……非常对,45减去13,32只鸡……”实践证明,教师利用师生互动的方法开展教学活动,可以促使同学们放开了心扉投入学习过程,不仅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还使同学们对于学习内容印象深刻. 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开展师生互动,带动学生参与,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优化了课堂结构. 但需要说明的,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一方面要启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另一方面还要张弛有度,绝不可以“哗众取宠”而偏离教学主题,影响教学效率. 从而使得课堂教学既生动活泼、充满情趣,又井然有序、紧扣主题.
综上所述,“快乐教学法”作为现代课堂的一种有效教学策略,可以使学生在情趣盎然而丰富多彩的教学过程中自觉、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积极乐学的学习态度和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从而为新教学理念的贯彻执行提供前提.
所谓“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境,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语言所含的意义,从而达到在交际中使用语言的目的。语言,脱离了社会情境,就难以恰当地表述,难以发挥其表达进行交际活动的本质作用。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运用情境交际法不但能提高学生英语语言能力,而且有助于学生掌握用外语进行交际的本领。情境教学法是小学英语有效课堂教学最有效的方法。
1.1情境教学符合儿童的认知特征
认知发展学认为,尽管4-7岁的儿童已经开始从想象思维向运算思维发展,但仍然属于
直接思维,孩子在7岁以后步入具体运算思维阶段,但这种思维需在具体事物的帮助下才能运行。鉴于儿童认知结构的这一特征,小学教学内容应形象、具体、生动、直观、灵活。此外,小学阶段的儿童主要表现为:充满好奇心,善于模仿,具体形象思维好,活泼,好动,有意注意持续时间较短,喜欢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因此,教师创设具体、直观、灵活的语言情景有利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1.2 情境教学符合中国学生学习外语的规律
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学生平日里除了课堂上学习外语外,课外很少接触外语,家庭与社会没有外语交流的语言环境,学生缺乏运用英语的能力。其二,大部分英语教学将英语作为知识来教授,注重语法规则,以应付考试为目的,忽视语言能力的培养。其三,学习汉语拼音的中国学生受母语思维的影响很大。其四,我国大部分地区教育比较落后,缺乏先进的教学设备。因此,创设语言教学情境,免除母语干扰,不仅能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帮助学生建立外语思维并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
2 情境教学的几种操作模式
2.1 运用实物、生动形象的图片、简笔画、多媒体等手段,创设直观情境
小学低年级学生擅长直观形象思维,容易接受具体形象、生动,色彩鲜艳的内容。教师应充分利用实物、生动形象的图片、简笔画、多媒体等手段,创设直观情景,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习兴趣并帮助理解和记忆。如学生在学习各种动物时,我们可以准备这些动物图片并制成头饰,在学习“猴子”时,就把猴子头饰戴在头上,并用英语向学生说“Hello!Iam a money.” 接着让学生一起读这个动物的单词,教读几遍之后就让学生自己上来戴起猴子的头饰说:“Hello!Iam a money.”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就提高了,争着上台表演。以此类推学习其它动物的英语表达。之后,可以让几个学生同时戴着头饰互相问好。比如说:“Hello! I am a rabbit.” “Hello! I am a tiger.”还可以加上平时用的问候语“How are you?”“Nice to meet you!”等。另外,还可以让一位学生做各种动物的动作或声音,让其它的学生来猜猜是什么动物。这样,学生不但学得快,还记得牢,也增加了学习英语的兴趣。特别指出的是教师须灵活运用各种电教手段,如TV、VCD、CAI等能为学生提供真实自然的语言使用规范,让学生置身于以英语为母语的环境中,培养学生的听力和语感。
2.2 引入游戏或教授英文歌曲,开展趣味性情境课堂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爱表演,爱表现,喜欢玩,有意注意时间短。教师应适当有意识的增添一些趣味性游戏或教唱英文歌曲,创设丰富的趣味性情境课堂,使孩子们觉得好玩,从而延长注意时间,更有效的参与课堂教学。例如在教授head hair eye nose mouth ear等单词时,教师可以安排一个“筛选”。将学生分成两组,先让第一组学生起立,第二组学生监督,老师用由慢到快、越来越快的速度说:Where is your nose/ mouth? Where are your ears? 学生相应做出正确反应。没有按单词摸准身体部位的学生被逐一淘汰后坐下,坚持到最后一个的学生为优胜者。并给每组的优胜者以相应的奖励。与此同时,可以教授关于五官内容的英文歌曲“this is my head,this is my mouth,these are my ears…”并配以相应的动作,让学生在唱唱跳跳的活动中记单词和句子表达,因此,融游戏、歌曲于教学,在趣味性情境中进行语言运用的训练,不仅做大限度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在训练中掌握知识,提高运用语言的综合能力。
2.3 模拟表演,创设真实语境
一、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弊端
小学数学课程不仅仅是为了教会学生认识阿拉伯数字和一些简单的运算法则等浅层次的知识。科学研究表示,人的智力并非先天注定,很大部分是后天开发的,而6~12岁是智力开发的黄金时期,而小学数学能够促进孩子的智力开发。传统小学教学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按照教案,将教学内容机械式地教授给小学生,并没有关注小学生是否听懂教学内容,是否对课堂中的数学问题进行思考,只是对教学内容进行单纯性的灌输,没有创新性和吸引性。而小学生喜欢新奇好玩的事物,数学枯燥无味,课堂平淡乏味,导致小学生提不起兴趣,思想不集中,数学成绩下降,失去对数学的兴趣。
二、游戏化教学的概述
(一)游戏化教学的概念
游戏化教学,顾名思义就是游戏和教学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过程中,穿插合适的游戏,游戏中包含着课程内容和思维探索。学生通过在游戏中的实际操作中能够切身体会到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师恰到好处地选择数学游戏教学,不仅能让学生学到相关的数学知识,也能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思维在游戏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二)游戏化教学的理论依据
杜威的“活动教学理论”提到,体会在教学方法上就是“做中学”。杜威的活动教学法强调了活动教学的重要性。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以“书本为中心”,更多地侧重于理论知识指导和专业知识的传授,而杜威引入“活动中心”,并且强调在课堂上不仅仅要学习书本知识,更多地是要“做中学”。杜威的活动教学法为游戏化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
(三)游戏化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游戏化教学首先应该遵循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原则。首先,教师要遵循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结合其自身生理特点和性格趋向,照顾到全体学生。其次,教师应该遵循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小学生应该从小锻炼其自我努力自我探索的性格,教师教给他知识,陪伴他,并不是主宰他的生活,在新型的师生关系中,教师是学生的促进者,师生平等。最后,自愿、自觉的原则。教师与学生只有在自愿自觉的前提下,才能顺利地进行游戏化教学。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游戏化教学的意义
(一)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游戏化教学,可以使小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进来,学生在做游戏的过程中学习到了教学内容,更深刻地理解了教学内容,课堂的严谨性和游戏的轻松特点相结合,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节课中,教师自己准备了平行四边形的分割图形,先引导学生看平行四边形怎么求面积,当学生比较困惑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平行四边形分割成长方形,这样学生就会更加清楚地明白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么计算,增强了学生对内容的记忆和理解。
(二)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游戏具有趣味性,小学生爱玩的天性在游戏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数学游戏能够激发学生爱玩的天性,在参与游戏中保持着开心与兴奋的心情,而且非常愿意参加这样的教学游戏,这样,在游戏中慢慢树立起想知道这节课之后的数学有什么新内容的意识,培养对其数学的好奇心,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三)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能够主动学习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是教师以讲授和板书相结合的方式传授给小学生学习的内容,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完全发挥。游戏化教学中,小学生完全作为主体参与游戏,自我学习,思考问题,自我答复。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进行自主探究、自主学习,虽然没有教师的讲授,但是,学生在游戏中学习了教学内容,并且自我完善,自我发现,学生完全成为课堂的主体,实现了主动学习。
四、游戏化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一)编写游戏化教学的教案
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准备、有计划地进行。在课堂教学之前,小学数学教师应该编写合适的教案。教案的编写包括:教学目标、教具准备、课前导入等。在每个步骤中穿插游戏时,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认知能力。游戏化教学的教案和普通课的教案略有不同,穿插游戏的教案是要将学习内容和学生兴趣同步,遵循学习中有娱乐,娱乐中有快乐学习的原则。在编写教案时,教师还要注重游戏的多样化和创新性,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有欲望进行之后的课堂活动,由此可见,合适的游戏非常重要。
(二)课堂控制
游戏化教学对教师的课堂控制要求很高。小学生处在一个好奇心强、多动、分辨力弱、自我控制力不强的阶段,而游戏化教学的特点决定了教师的课堂控制力不能仅仅停留在学生听教师教的状态。游戏教学具有一定的活跃性,在课堂中穿插游戏就是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让学生想要知道下一步要干什么,在这一过程中,如果教师对小学生游戏中的行为和细节把握不好,就极容易造成课堂混乱、教师教管不力的问题,达到适得其反的效果。所以,在游戏化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把握好小学生的心理状态,适当控制小学生在游戏中的行为,保证游戏按照步骤、有条不紊地进行,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提醒学生学习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游戏的同时不忘思考,这样的游戏化教学就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三)师生全体参与
在游戏化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参与游戏人员的全覆盖,保证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游戏中来。小学生人数较多,教师可能在人多的情况下会忽视了性格内向或者活动积极性不高的学生,所以,任课教师要注意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游戏当中。如果有一些学生未能参与其中,会产生消极反应,使其他学生消极怠慢,或者有一些学生积极参加,而另外一些学生没有参加,这样长此以往,学生的成绩和长期的心理发展都会出现差异。所以,照顾到每个学生,不仅仅是为了该学生的成长,更多的是为了班里所有学生的共同成长。例如,在“位置与方向”这节课上,教师自己扮演一个不动的建筑物,使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站在各个方位描述教师的位置,这样学生和教师都参与到了游戏当中。
(四)游戏教学的课后反思与总结
游戏化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法,教师和学生在游戏化教学中会有与普通教学不一样的心得体会。在游戏化教学中,师生需要积极配合,全身心投入,课下教师进行课后反思、总结,同时,教师也要引导小学生进行自我总结,这样,不仅小学生能够知道自己在课堂上有什么表F和不足,教师也会有收获。
(五)游戏化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来呈现
游戏化教学作为一种特殊的新型教学模式,应该细化在课堂中,使教学游戏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呈现。在数学课堂中,数学教师根据自己事先设置好的游戏,选择适当的时机,将教学游戏的作用发挥到极致,教师和学生双方共同参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小学作为学生接受正规教育的最初阶段,可以说,其教学效果对学生之后的学习生活有着直接性的影响,这也是小学教学一直受到国家以及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主要原因。而语文学科作为小学阶段最主要的学科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就目前我国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状况来看,教学效果普遍偏低是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因此,采用什么样的办法来促进语文教学水平的提高就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工作重点。分层式教学法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的一种能够有效地促进语文教学效果提升的教学方法,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对改善目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具有积极作用,下面就将为围绕分层式教学法展开一系列的分析。
一、分层式教学法的概念和理论基础
1.分层式教学法的概念
分层式教学法,顾名思义,就是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分层的方式来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进行分层,通过这样的方式为每一位学生找到最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为他们量身定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这样一来就可以使不同基础、不同能力的学生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上都能够真正学到知识。分层式教学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上的积极性,能够使学生感受到语文学科的魅力,亩进一步深入探究语文知识的世界。
2.分层式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分层式教学法是近几年来逐渐得到广泛认可和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的理论基础就是“因材施教”理论。“因材施教”是自古以来我国教育界都奉行的一种教学理念,主要是倡导教师根据学生的个性以及学习能力等差异,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育工作者通过对这种理论的重新定义,最终研发出的分层式教学的方法。
二、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运用分层式教学法
1.学生分层
在分层式教学法中,对学生进行分层是最基础的一步,其也是该种教学方法应用的基础。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大多数是以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在课堂上,学生只是对教师讲述的知识进行机械的记忆,教师对于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这些知识并没有一个理解,因此,也就更无法针对学生之间的差异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语文教学的效果自然就很难提升。分层式教学法要求教师把班级内的学生分为几个等级,最主要的划分依据就是学生语文知识基础以及学习能力,这样一来,在之后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根据对不同等级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这样的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使学生认清自身的能力以及与他人有着怎样的差距,在便于教师管理与教学的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找准自己的定位,进而产生提升自己的观念,直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说是一举两得的一种措施。
2.教学目标分层
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每进行一个主题的学习,教师都会定一些教学目标,这些教学目标明确地告诉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以什么为目标,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方向。如果教师在班级整体范围内规定了同样的教学目标,那么往往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来说,这样的目标难以完成,因此其有可能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而对于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来说,这样的教学目标太过容易,就会使其认为课堂教学是没有意义的一件事,因此,教师应该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例如,在人教版四年级教材第一单元的“古诗词三首”这一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为成绩较好的学生设定“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这样的教学目标,而语文基础稍差的学生,教师可以规定他们能正确读写“洞庭、江南”等词语,这样一来,每一个学生都有了符合自己学习能力的教学目标,对于提升整个班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很重要的积极作用。
3.评价分层
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评价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在这一方面,教师也应该运用分层式的教学方法。例如,在人教版六年级《山中访友》这一课的教学中,面对教师提出的“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心情很好”的问题,成绩稍差的学生很有可能会找不准答案,这时教师就不能用高成绩学生的标准来评价他们,要尽可能多地对他们进行鼓励,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进而促进班级整体语文水平的提高。
总而言之,在小学阶段,语文学科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语文教师应该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分层式教学法就是重要的一项改革成果,其有利于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
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课堂教学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我国制定了有关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课堂标准,旨在提高小学美术教师的教学能力,促进小学美术教学的有效发展。
当下小学生的美术学习不再是一种技能技巧训练课,而是一种文化学习,即注重培养人文素养与美术素养:注重培养发展学生审美能力、感知力、想像力、表现力等方面的能力,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
一、转变小学美术教师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观念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实施者,对学生的学习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因此,为了满足我国新课程关于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课堂要求,教师必须转变其传统的、落伍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评价观念,同时要根据当前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特点与实际,树立起相适应的评价观,并以符合时代要求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评价观念为向导,明确自己的教学活动,开展个性化教学,使学生在课堂上保持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教师在树立正确的评价观念时,首先要明确进行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评价不是为了区别教师的教学水平,而是为了使教师通过评价,了解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及时地进行改正,从而提高其课堂教学的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避免为了评价而评价的情况出现。因此必须摆正小学美术教师的教学评价观念,使教学评价促进教师的进步,为学生提供发展与进步的空间。
二、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美术教师在课堂上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创造条件,给学生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帮助和引导学生找准思维的突破点,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自主学习,从而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如,在上《魔幻的颜色》一课――让学生认识三原色和三间色。我就运用了这种做法:用水彩颜料调成红、黄、蓝三种原色水彩,分别装在三个玻璃试管内,再拿三个空试管。课堂上让学生认识三原色时,把三种彩水展现在学生面前。讲什么是间色和间色是哪两种颜色调配成的,我就拿试管做实验。这种做法虽然很简单,但形式较为新颖。学生们像看魔术一样看老师演示,兴趣很浓。然后再做实验:红色+黄色=色,红色+蓝色=色,蓝色+黄色=色。两种原色的量的多少不同调成的间色有什么不同?利用这种方法教学,学生记得牢、记得深。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的同时,真正体会到了做学习主人的快乐。
三、在绘画课中渗透德育
绘画在美术课教学内容中占有很大比例,其本身包含诸多内容。在基础绘画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来陶冶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的各种优良品质。一幅完整的线条造型或素描作品,需要学生平心静气、一丝不苟才能完成,这就需要学生严谨、认真的态度。涂涂画画是孩子们的天性,也是他们观察生活、认识世界、表达自己思想情感的一种极好的方式。只有我们有意识地加以引导,就会培养他们健康向上的思想情感。例如:每逢重大节庆活动,让学生注意观察周围的变化,在观察的基础上涂画五星红旗、新建的高楼以及节日的各种欢乐景象。从而对每幅作品的艺术美有更深的体会。我们要巧妙地抓住基础知识与德育的关联点,向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四、注重导入艺术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有趣的导入是愉快教学的开端。因而在新课教学时,教师应注重新课的导入艺术,利用有趣的导入来开启愉快教学的大门。有效的导入能起到引人入胜的作用,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之后的美术学习之中,对于美术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大有裨益。导入方法新鲜多变。可以让学生在浓厚的猜谜之中,导入新课;还可以对范画或临摹对象进行欣赏、评价,使学生充分感知作品的构图、造型,产生美的向往,激发强烈的作画欲望,在此基础上导入新课;还可以巧设悬念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五、实施美术和音乐的配合
高效完成教学任务。美术与音乐都是借助于情感对学生进行美育的工具,能够净化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思想情操。因此在小学美术课上教师完全可以用动人的音乐去陶冶孩子们的心灵,去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去启迪他们美好的思想,为孩子们架起幻想的天梯,给整个教育过程增色添彩。在音乐的陶冶下,无论是感受意境还是幻想画面,学生都能开动脑筋积极创作,并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美术课堂活泼而有趣,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真善美”的艺术真谛。
六、适时地运用鼓励,培养学生审美意识
对同一个审美材料,不同的学生,就会有不同的审美意味和不同的理解。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不应该就某一审美材料规定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而是应该鼓励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方法去感受艺术作品的美,使学生的情感与对象产生共鸣,这样学生的审美想象力自然会得到很好的发展。
七、评价标准要实现实效性与导向性
大部分学校对于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实效性与导向性都十分重视,在发挥评价标准的激励功能方面,也做了许多工作,甚至利用行政认识,把课堂教学的评价结果和教师的晋升与奖惩直接挂钩,把教师在某一堂课中的具体表现当成其获奖晋升的一个重要依据。但是,这种激励办法只是对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评价的一个环节,如果失去了准确地观察、明确的评价目标、恰当的评价以及资料的收集,那么最后的评价就是无效的、盲目的,甚至还会导致错误的导向产生。针对这一问题,建议行政部门与各级教研员首先要明确教学评价的目的,避免根据单次教学活动作出片面的判断,而要注重对教师课堂资料的积累,在充分占有资料的前提下对其进行综合评价。这样既可以让教师认识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也可以认识到自己在一段时间内的进步,使教师对横向与纵向上有更深刻的、更客观的认识,从而改进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应对措施,可以使教师获得进一步的提高。
鼓励审美个性,培养审美意识。在教学中,不能事先就给某一审美材料规定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而是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审美感受,鼓励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视觉感受看作品。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美术课是一个开放式的课堂,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助互动,师生之间的平等合作,使教学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的充满着“问题意识”的“研究性”教学。其次在教学中设置合情合理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爱问。思维是由问题开始的,有了需要解决的问题才能调动思维的积极性,从而进行自主的探究活动。人的思维始于“问题情景”。在教学中把问题带进课堂,能鼓励学生解决现存知识与问题要求之间的矛盾,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总之,作为小学美术教师,应该从学科本身的特点和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出发,努力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遵循重感觉、重创造、重思想、重表现、重实践、重发展的原则,强化小学生的主体意识,真正做到优化小学美术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预习自学”,这一环节是五步教学法的基础,它意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为有效的课堂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上好一节课必备条件,然而现在的小学生过分的依赖教师扶助和家长的帮助已是不争的事实。“预习自学”环节要着力解决的就是如何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变“扶助和帮助”为“自主学习”。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呢?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在我们开始的摸索过程中,定位于“预习自学”。此环节是教师把一定量的知识内容教给学生,通过“家庭独立预习自学”和“课前生生互动预习自学”两个方面来完成。我们把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及相关的知识范围都还给了学生,学生可以自主学习了,但实际看来,有一大批学生,也包括一些好学生都有些茫然,拿着课本,不知如何下手。因此,这需要老师引领,特别在刚开始的阶段。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慢慢培养。欲速则不达,只要老师不断追求,给学生创造锻炼的机会,给学生成长的舞台,学生一定会成长得更好。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的课堂教学才会真正的充满活力。
二、情景互动和多维训练是五步教学法的核心
在课堂教学互动活动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对话是最主要的途径和形式。“情景互动和多维训练”是一个统一体,情景互动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巧妙设计并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它是前提;多维训练则是根据互动所得到的方法进行有效的练习。那么在“情景互动环节”就要做到两个注意:一是要注重提问技巧,创设问题情景。改变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模式,鼓励创新。准确地说,课堂教学中的言语对话离不开问答,合适的提问技巧是保证有效课堂教学互动的基础。首先,创设良好的提问环境。教师营造的问题情景要具有新颖性、独特性,从而能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回答问题并能提出问题。其次,选取适宜的问题形式。教师的提问应该既能帮助学生温故与知新,又能深度拓展学生的思维;既能面向优生拔高,又能照顾差生保底;二要贯穿启发引导,促进有效合作。首先,合作前的独立思考。在教师提出讨论问题或主题以后,应先给学生一个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学生经过自己的酝酿和思考,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讨论才能深入,才能有心灵的交融和思维的碰撞。其次,合作中的启发引导。小组合作学习不是学生参与、教师旁观,而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坚持以启发为指导思想,做好顾问,当好参谋,给予学生有效的指导和调控;对个别学生或小组有独到见解或创新思维时,教师要及时给以鼓励和支持,以激发其继续学习的积极性。
三、展示评价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有效动力
成功的展示自己的学习的成果,倾听老师和同学的评价,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研究表明,每个学生都愿意听到别人对自己的肯定和赞扬,他们更愿意在被别人赞扬的时候展示自己。因此,展示评价无疑是课堂教学环节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在课堂上,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指导者,学生才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有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才能真正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展示好自我呢?首先,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在课堂上,我们要特别关注学困生,先是让他们回答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先锻炼他们的胆量,鼓励他们大胆发言,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当他们每次回答完问题后,我应该积极鼓励。有时他们回答错了,我们不能批评,反而大加赞赏他们积极参与、勇敢发言的精神,这样,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就会逐渐克服自卑心理,从而树立自信。其次,在课堂上我们要充分相信、组织、利用和解放学生,使他们能够大胆说话,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把思维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第三,展示和评价巧妙的结合与运用,会使课堂活力进一步增强。课堂上,我们要营造和谐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展示,师生在评价中要注重用激励性的语言进行评价,激励性的语言,能使学生感到自我价值得到肯定,进而形成一种发自内心的精神力量,促使其积极上进。情感教学是师生之间真诚的情感交流,它可以创造一种轻松自如、气氛活跃、心情愉悦的教学氛围。传统的教学只重视知识传授和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情感交流有意识地营造适宜的课堂氛围,激励学生各抒己见,切实使学生处于主体地位,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真正成为教师与学生共同商讨的场所。这样,学生在这种和谐的氛围中畅所欲言,尽情讨论,学生的意见得以展现,学生的思想得以交流,学生的潜力得以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以培养,学生真正动起来,课堂真正活起来,课堂效果也就好起来。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一新的理念说明:在未来的教学中,教师将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转变;数学教学活动将是学生经历一个数学化的过程,是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因此,我们认为对课堂教学中对低年级学生感兴趣的数学游戏进行研究很有意义。
数学游戏是以数学知识为载体的游戏活动,它必须把数学知识与游戏活动结合起来,寓数学知识与游戏之中。它兼备了游戏与数学的特点。数学游戏以其内容和形式所体现出的独特风格,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扮演着特殊的角色。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更多关注数学游戏这种教学手段,让更多的学生享受到数学教学中游戏带来的乐趣。
一、利用游戏,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一种巨大的激励学习的潜在力量,当一个学生对一门学科产生兴趣时。就会积极、主动、愉快地学习,而不会感到是沉重的负担。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以无意注意为主,而无意注意又受兴趣的影响。在游戏中,学生通过耳听、眼看、手做、口说、脑想等多种感官的共同参与,可以使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有节奏地交替,从感性认识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从而降低思维难度。如在教学“认识角”时,我设计了一个“比一比,做钟面”的游戏:先让学生说说能从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上找到角,让学生对角有所认识。然后,我让学生用自己准备的平面图形自己设计一个钟面,并画上一个喜欢的时间,在小组里比一比谁的钟面上时针和分针组成的角大。学生充分地活动起来,借助已有的经验设计出了一个个生动的钟面,在设计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明白了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既使学生认识了角,达到了教学目的,又活跃了气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用游戏巩固新知,发展学生学习能力
在巩固新知时,适当运用游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也符合小学生的好奇、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心理特点,能有效的防止课堂教学后半段产生的精神分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游戏教学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创设最佳环境。让孩子们在游戏创设的环境中,更加有效巩固知识。
又如在教学《面积的认识》时,请学生自己设计各种各样的图案来进行游戏。学生顿时积极性很高,设计出了各种各样的漂亮的图案。通过在这样的游戏中做数学,使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学生既掌握了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游戏中老师要保证学生身心安全
小学生看似不成熟,但是他们所想的也是非常复杂的。有的小学生对陌生人产生畏惧感,有的小学生喜欢和陌生人说话,有的小学生心理有阴影性格内向,有的小学生阳光开朗那么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就要根不不同的心理情况还对每一位学生进行不同的教育。有游戏的过程中,教师不单要带领学生们做游戏,还能细心地去观察学生们的变化,有的学生们对完的很开心,积极参加老师所布置的任务。有的学生就会在一个角落不说话,因为他们害怕。他们怕自己做得不好,这时老师就要去关心和疏通学生的心理,但也不能操之过急,要慢慢的给予开导。比如给学生讲个笑话,用和蔼的微笑来让这类的学生去参加游戏。这样长期的和学生沟通和开导,学生就会对老师产生一种依赖感,从而很快的就能让性格内向的学生变得积极开朗,解除他们的畏惧心理,在学习中也能积极的回答问题,锻炼到各方面的能力,其实这也是教师的另外一种责任。新课改中教师的定义是,不单纯只是知识的教授者,更是帮助学生们发展和培养学生能力的带领者,要从学习和生活两个方面来全面的关心学生的成长,这样才能让学生们在课堂学习到知识,在生活中积累知识。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8-0072-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8.045
生动形象的图画、优美动听的音乐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一种情景交融的场面。但是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味地让学生放松娱乐是不行的,还要通过新奇有趣的情境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课堂真正生动起来。
一、积极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目前,多媒体等先进设备逐渐普及到教学中,为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节省了教师在黑板上写板书的时间,为学生呈现了丰富的资源和乐趣,尤其是丰富多彩的图片和美妙动听的音乐等,有效刺激了学生的感官,全方位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激发了他们对此课程的学习热情,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提供大量的信息,这样既更加方便快捷,大大提高了效率,又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学习兴趣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角色表演,提高学习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且每一个角色的任务和台词都不同,并在上课之前,让学生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各自牢记自己的台词和动作,把最精彩的一面展示给大家,这样不但能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实践能力,还有效提高了他们的记忆能力、合作能力。对于整个表演小组,学生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肩负着不同的任务,哪个环节也不能出错,否则就会影响到整个表演效果。如此便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生的责任心。通过积极配合与表演,学生深刻感受到了每个角色的心理特点,对教学内容也有了深刻理解,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神态都表现得惟妙惟肖,形象生动,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的教学模式比较适合叙述类的文章,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受到思想熏陶,陶冶情操。
音乐能放松心情,净化人的心灵,给人以美的享受,有的音乐还能让我们联想翩翩,甚至把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歌曲相比较,进而产生思想上的共鸣。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让学生聆听音乐,渲染教学氛围,使学生在情景交融的氛围中轻松学习知识。比如,教师和学生谈谈孝顺这一话题的时候,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父亲》《听妈妈的话》等音乐作品,通过歌词的有效说服力,让学生体会到父母的艰辛,认识到父母的不易,从而激发学生孝顺父母、体谅父母、善待父母的动力。
三、划分小组,深刻理解所学内容
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下,一部分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还是不停地讲,忽略学生的感受,没有重视和学生的互动交流,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于激发。因此,在小学品德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合理划分小组展开讨论。比如,在学习“保护环境”这一内容时,教师可让四个学生组建一个学习小组,每个人都要积极参与和发言,然后每组再派出代表在全班发言,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促进每个学生进步,可谓一举两得。在情境教学模式中,小组讨论是其中比较小的模式之一,学生在参与讨论的过程中,思维得到发展,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保护环境的好处有了深刻理解,并进一步懂得了如何保护环境,做一个高素质的小公民。
四、情境教学,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小学生的自控能力比较差,学习的主动性不高,如果教师不注重引导,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表现得比较被动,缺乏自主学习能力,这也是家长和教师的困惑。而开展情境教学模式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创设各种情境,构建宽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学生有效挖掘了学生的潜力。比如,在情境教学模式中,学生大多积极主动,有一股竞争态度。这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增长见识。另外,这种互动教学,改变了原来教师一味灌输课本知识的模式,使课堂焕发了生机和活力。比如,通过设置一些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教学活动,逐步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学习,又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双方共同合作、共同发展,实现了教学相长。
总之,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的运用,给课堂带来了生气,注入了新的活力,促使学生合理地使用大X,唤醒或启迪学生的智慧,让学生获得了探究的乐趣、创造的乐趣。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采用情境教学法将抽象的理论形象化,为学生营造更加轻松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获取更多的感性信息,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不断提高。
情境教学方的重要要求之一就是让教学情境更加形象和具体,而加强事物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就是使教学情境更加形象和具体的重要方法,因此我们必须要努力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加强实物在英语课堂中的应用,让小学生能够感受到更加直观和具体的英语。举例来说,在Isyourpencil?这一单元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本单元主要学习的英语单词有pencil,ruler,pen等,教师可以将这些英语单词所对应的实际物体拿到课堂上来,然后让学生看着实际的物体来学习英语单词。这样一来既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得到集中,又可以加强学生对英语单词的理解,从而使英语教学的质量得到良好的提高。
二、利用多媒体设备创设情境
多媒体集文字、图片、声音、动画于一体,能够使抽象的符号形象化、静止的事物动态化、无声的形态有声化,能够对学生的听觉系统、视觉系统产生直接的刺激,从而大大增强教学的直观形象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众所周知,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对直观形象特别感兴趣,因此,教师应依据这一特点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强大优势来创设英语教学情境。比如教师在新课导入之前可通过多媒体播放外国小朋友运用Hello和iH打招呼的卡通片,营造良好的语言交际氛围让学生初步感知英语交流的语言环境。小学生因年龄较小而易于被生动有趣的情境所吸引股计多媒体情境既调动了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又为教学新课进行了良好的铺垫。在学生初步整体感知“自我介绍”的语言交际情境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本节课的英语歌曲Hello来引入新课,从而很自然地引出教师与学生打招呼的对话交流活动。借助直观形象的传统教具和生动有趣的多媒体来创设主题教学情境,能够极大增强教学的形象性、生动性和趣味性,能够第一时间调动学生的感官系统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创设情境中感知良好的语言交际氛围,体验情境中的人物情绪,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从而达到提高学习实效性的预期目的。
三、创设游戏情境
小学生对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尤其是对游戏情有独钟。英语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这一特点创设游戏情境。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与生动有趣的游戏形式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团结向上的游戏情境中学习英语知识。而且,教学实践也证明,在英语教学中加入合适的游戏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还可以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在教授一系列表示动作的英语单词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创设游戏情境展开教学。教师可以边做动作边教学,让学生也跟着一起做,使他们全身都动起来。待学生了解单词意思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上台演示,当台上的学生模仿“跑步”这一动作时,台下的学生就可以说出“run”这个单词,以此类推。小学生善于模仿,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都想上台展示自己。在游戏中,学生仿佛置身于运动的海洋中,对英语学习会更有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