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7 17:26:28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课题研究策略与方法,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可以说,在我们的历史长河的教育评价体系中,起主导地位的一直是封闭式的、自上而下的量化评价模式,它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甄别、奖惩、选拔等含义。《纲要》中明确提出:“幼儿园教育评价实行以教师自评为主,园长以及有关管理人员、其他教师和家长等参与评价的制度。”教师自评,也就是让教师成为评价的主体,教师本人在发展性自我评价中处于一种主体地位。课题研究档案袋制度改变了传统的教育评价模式,让教师成为评价的主人。同时,这一制度的出台,让我们更加明确地看到,教师评价的目的是: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在课题研究中对档案袋的运用是实现自主性评价的重要而有效方式之一,会让教师形成一种内在的激励动机。当全体教师认识到这一点时,评价的效度和信度很快提高,这一课题的开展首先得到教师的支持。
二、确定教师课题研究档案袋运用的方法
首先,建立教师课题研究档案袋,教师依据总科研课题与自己的实际水平和班级情况,填写“子课题申请表。”针对课题研究的背景、目标、方法、实施阶段、预期成果等进行设计,并全面反思、评价自己在工作生涯中专业成长及课题研究的路线;为了更客观体现教师评价的效度与信度,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加入“管理者和同事评价、家长评价”等透明的评价方式,让教师获得更加充实、更加全面的评价信息,评价结果也就更有利于教师自我把握专业成长的方向。
其次,在经过评价面谈后,教师根据评价结果,调整个人或两人合作式的课题研究具体目标与计划,明确课题研究的近期发展目标和长期发展规划。通过目标的确定,教师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会通过自我约束、自我调整、自我检测等方式来达到实现课题发展的目标。
第三,教师搜集有关课题研究、自我专业成长的素材,并通过以自我评价为主的形式,促进课题和自我发展。在“教师成长档案”中,大部分素材来自于课题研究本身,包括:第一类:准备阶段;第二类:实施阶段;第三类:总结阶段。
第四,针对在业务能力强,反思能力强的教师,给他们创造自我展示的机会。教师自主选择展示的内容,在展示、评价活动中发扬自身的优势。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在他们给同事展示的同时,给全体教师创造了相互交流、学习、评价、反思的条件,在评价与反思中,教师们更容易看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找准改进的方向,获得课题研究的经验实现专业成长。
第五,从教师专业成长档案中的评价指标来看,幼儿园提出的评价标准基本是粗线条形式的。因为每位教师的起跑现都存在着差异,确立个性化的评价指标尤为重要,根据教师制定的自我评价指标,我们针对不同的教师提出不同的个性化评价指标,让教师充分发挥专长和潜能,更好的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主动创新。
三、开展教师课题研究档案袋研究的实效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9-0155-03
一、高中数学课堂教师有效提问的课堂观察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使自己的提问更有效果,什么才算更有效的提问策略呢?因此,我们走进了高级教师巢老师的课堂去寻找答案,课后巢老师谈到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了解学生,把握重点,研究难点,让问题与所学知识相呼应,使所提问题有助于引导学生理解知识的核心与本质。为此,教师要多了解自己的学生,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应带着强烈的感染力去提问,同时要热情地启发和引导他们,让学生对你产生浓厚的兴趣,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情绪,不断提高课堂效率。
我们摘录了巢老师的一个课堂教学片段,并收集和分析了巢老师课堂上所使用的提问方法和提问策略。
二、课堂教学片段
教师:数列 的前n项和是多少?
学生甲: 。
教师:很好,如果数列变成 ,它的前n项和又是
多少?
教师:请你先把求和的式子列出来。
学生甲: ,下面怎么操作呢?
教师:前面你是怎样想到变成差的形式的?
学生甲:前面做过的。
教师:你们说 这一式子为什么可以变成 ?那
是因为分子可以写成(k+1)-k的形式,所以有 。
现在分子的差是2,该如何求数列 的和呢?
学生甲: 。
教师:请你观察一下,最后通过前后相消还剩下几项?
学生甲:还剩下4项, 。
教师:但是现在原题的分子式1,该怎么处理?
学生:每一项先乘以2,再除以2。
巢老师给出了一个与本题有关且做过的问题后,学生很快就会解答了,说明学生以前的知识掌握的不错。当巢老师复习后又问到原题时,学生就没有反应了,于是巢老师转变思路,利用“联想搜索”的策略提出问题“前面你是怎样想到变成差的形式的?”从而了解学生能否真正掌握裂项相消的规则,但学生只是生搬硬套,是因为“前面做过的”,由此可看得出学生并没有真正掌握好裂项相消的方法,当题目变了以后就无从下手了。接下来巢老
师利用“提示关键点”的策略提问:“你们说 这一式子为
什么可以变成 ?”帮助学生回忆是如何裂项的,接着巢
老师自己说出了原题裂项的关键点。提问“那现在分子的差是2,
应该如何去求这一数列 的和呢?”学生
回答用裂项法,但没有给出结果。于是巢老师再次应用“提示关键运算步骤”来问到“请你观察一下,最后通过前后相消还剩下几项?”当巢老师回到原题时问道:“但是现在原题的分子式1,该怎么处理?”时,学生轻而易举地完成了这类问题。
三、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方式
1.创设先入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通过先入情境的创设,使得案例情境与所学知识联系起来,设计的问题由易到难,有层次性,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探究新知识的来龙去脉,寻找知识的本源,从而使学生自主参与面广、自由度高、积极性高。
2.创设数学实验情境,引导学生用实验去解决。
案例1:排列组合知识作为高中的选修内容,由于抽象程度很高而成为“教”与“学”的难点。很多时候我们很难用清晰简洁的语言把题目讲清楚,且学生的认知水平也存在差异,从而思维能力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因此学生对题目的理解一知半解、模棱两可。
例如:将编号为1、2、3、4、5的5个小球放进编号为1、2、3、4、5的5个盒子中,要求只有两个小球与其所在的盒子编号相同,问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放法?情境创设:让学号为1、2、3、4、5的学生坐到编号为1、2、3、4、5的五张凳子上,要求只有两个学生与其所坐的凳子编号相同,有多少种不同的坐法?
这里的关键就是将抽象问题具体化、生动化,让学生成为题目中的“演员”,成为问题解决的主角,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同时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尽管他们解决问题的过程是抽象、枯燥的,但可以从中学到知识,逐步掌握解排列组合题的规律,抓住本质,从而以不变应万变,灵活运用。[1]
3.创设问题到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维递进。
案例2:用砖砌墙,第一层(底层)用了全部砖块一半多一块,第二层用了余下砖块一半多一块,依此类推,每一层都用了余下砖块一半多一块,到第十层恰好用完,求原有砖块的数量?
问题情境1:设第n层用了an块砖(n=1、2、3、4、5、6、7、8、9、10),原有砖块有x块。如果得到数列{an}是公比为1/2的等比数列这一结论,是不完整的,必须进行完整的证明。如何严格证明数列{an}是等比数列?必须要找到an+1与an的关系,但比较困难。由于第n+1层所用砖块数与第n层所用砖块数都与到第n层时所余下的砖块数有关,所以引入参数b,得到了下面一种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2:设第n层用了an块砖,第n层时上次剩下砖块为b块,则由题意得数列{an}是公比为1/2的等比数列。这里是用等比数列的定义证明了数列{an}是等比数列,弥补了上述的不足,更主要的是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逻辑的能力,增强思维的严密性。
会上,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数字出版研究所所长王飚,开软科技集团总裁田雷,中国新闻出版报编委、新媒体部主任程晓龙,分别就课题主报告、技术解决方案和近期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动向进行了阐述,并接受了课题组的质询及答疑。随后,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副院长魏玉山对课题总体情况做了总结性发言。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专家评审组对课题成果予以了高度评价,一致认为,相关报告对国内外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了详细分析,对中国邮政集团公司进行了深入调研,充分了解了集团公司在数字出版发行方面的需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邮政集团数字出版方案,具有较强独创性。
最后,李永明代表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宣布该课题顺利结题,并表达了今后继续同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在相关项目及课题方面进行合作的愿望。
(孟晓明)
《数字出版标准符合性测试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获科技部批准立项
本刊讯 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作为项目主承担单位,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中国软件评测中心、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作为合作单位申请的2012年度“科研院所技术开发研究专项资金”项目——《数字出版标准符合性测试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于2012年5月被科技部正式批准立项。
标准符合性测试是依据具体标准和技术规范,通过实验室测试技术评测产品、过程与服务,并作出被测对象是否符合标准的权威判断。在西方发达国家,标准符合性测试不仅是推动标准实施的必要方式,更成为标准发挥产业规范作用的有效手段和工具。《数字出版标准符合性测试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自2011年8月申报以来,受到新闻出版总署、科技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该项目的立项有助于我国新闻出版领域标准化工作的深入,对于健全行业标准化工作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目前,新闻出版业已的基础、方法、产品、服务等各类标准达100多项,涵盖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领域,但因缺少科学有效的标准符合性测试技术和测试机构,标准之间的冲突问题现在无法有效解决。
本项目以数字出版内容标准符合测试为核心,涵盖了数字内容生产、加工、传播等全流程和整个生命周期,主要包含四项内容:一是开展数字出版内容标准符合性测试理论及方法研究;二是制定标准符合性测试相关标准;三是开发符合性测试系统及集成平台;四是建设数字出版标准符合性测评实验室并审报相应资质。项目于2012年正式启动,预计2014年完成。 (李 旗)
京交会英国出版科技集团签约
在教育科研课题研究中,只有将课题研究内容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问题,才便于研究,获得成功,其意义在于:
第一、合理分解课题研究内容,有助于找到课题研究的突破口。分解课题研究内容首先要对研究范围进行限定,确定我们应该研究哪些问题,不需要研究哪些问题,从而聚焦课题研究内容,并由此切入。
第二、合理分解课题研究内容,有助于增强研究的可操作性。研究内容的分解是把一个大问题按照内在的逻辑关系,分解成许多相互联系的小问题的过程。这是一个由抽象到具体,由理念到实践,由愿望到落实的分解过程,通过这样的分解,可以使研究问题的内部逻辑结构更简明,研究内容更清晰、更具体,从而降低了研究的难度。
第三、合理分解课题研究内容,有助于统筹规划,整体安排课题研究的进程。每一个研究课题也是一个系统工程,课题组需要做好顶层设计,以对课题研究进行整体规划与有序的安排。
二、分解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内容的策略
对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内容进行分解,没有固有的模式。同一个课题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分解成不同的研究子内容。一般来说,从课题研究的核心概念、核心问题入手分解、细化研究内容,是较容易的操作方式。
(一)从教育科研课题的核心概念分析入手,分解课题研究内容
每一个教育科研课题的内部逻辑结构,都可以通过分析该课题的核心概念来梳理,抓住核心概念,就抓住了课题研究的要领。理清核心概念的组成要素,就能够确立研究内容,制定研究策略,开展研究活动。核心概念亦称为关键词。一般说来,一个规范的教育科研课题,都能够找到这样两个关键词:一个是界定课题研究达成目标的关键词,另一个是界定课题研究实施途径的关键词。找到了这两个关键词,理清了这两个核心概念的内涵,就可以对课题的研究内容进行分解。
例如,郫县某幼儿园承担的省级课题“开展民间游戏培养幼儿数学素养的实践研究”,其中“数学素养”是界定课题研究目标的关键词,“民间游戏”是界定课题研究途径的关键词。因此,分别对这两个关键词进行解析,就可以细化为不同的课题研究内容。
查阅相关资料可以发现,幼儿数学素养的内涵,主要包括了点、线、面、体等数的空间及几何素养,大小多少长短等量的比较素养,数量及其关系素养,数的集合素养等。因此,本课题研究就是从幼儿的年龄特征出发,选择适合的民间游戏,对幼儿的这几种素养进行培养。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可以把研究内容分解为以下几个方面:
“开展民间游戏培养幼儿数的空间及几何概念素养的策略研究”;
“开展民间游戏培养幼儿量的比较素养的策略研究”;
“开展民间游戏培养幼儿数量关系素养的策略研究”;
“开展民间游戏培养幼儿数的集合素养的策略研究”。
从核心概念“民间游戏”入手分解研究内容。在本课题研究中,开展“民间游戏是培养幼儿“数学素养”的实施途径。我们知道,并不是每一个民间游戏都可以培养幼儿数学素养,也不是民间游戏拿来照搬到课堂上就可以自然地培养幼儿数学素养的。因此,本课题研究中,要选择合适的民间游戏,对民间游戏进行合理改编,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民间游戏进行教学。因此,我们可以把研究内容分解为以下几个方面:
“合理选择民间游戏培养幼儿数学素养策略研究”;
“合理改编民间游戏培养幼儿数学素养策略研究”;
“合理运用民间游戏培养幼儿数学素养策略研究”。
又如,郫县某学校承担的市级课题“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初中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研究”中,关键词“问题意识”界定了本课题研究达成目标,关键词“课堂教学”界定了本课题研究实施途径。因此,本课题核心概念就是“问题意识”、“课堂教学”。从不同的核心概念入手,就可以从不同角度细化本课题研究内容。
从核心概念“问题意识”着手分解研究内容。本课题研究目标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学生问题意识主要有四种表现形式:好奇、怀疑、困惑、探究。由此,我们的课题研究,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好奇心与求知欲、怀疑精神、困惑分析能力、问题探究能力。对这四个方面开展研究,就可以细化形成四个方面的研究子内容: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好奇心与求知欲的策略研究”;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怀疑精神的策略研究”;
“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困惑进行深度思考的策略研究”;
“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究的策略研究”。
从核心概念“课堂教学”着手分解研究内容。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途径很多,本课题界定为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对关键词“课堂教学”进行分析,“课堂教学”分类的逻辑要素很多,从不同角度解读“课堂教学”,就会有不同的课题研究内容:
从课堂教学过程着手解读,可以有课前导入、课堂新授、作业练习、课堂小结等,因此可以从不同教学环节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从课堂教学的学科解读,可以有语文、数学、外语等不同学科,因此可以在不同学科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从课堂教学课型解读,可以有新授课、复习课、综合实践课、活动课等,因此可以在不同课型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二)从教育科研课题的核心问题分析入手,分解课题研究内容
教育科研课题的着眼点是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增强课题研究的问题感是课题研究的基本要求。在每一项课题研究中,课题组都要进行前期调查,了解本课题研究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归因分析,从而形成几个主要研究问题。所以,从课题研究的问题分析入手,分解课题研究内容,是细化课题研究内容最常用的方式之一。需要强调的是,在进行问题归因时,要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对其归类,不能够把不同逻辑关系的问题并列成为研究内容。
例如,郫县某学校开展的省级课题“提升农村学校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校本策略研究”,课题组在前期调查发现,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缺乏的原因有多个方面,把这些原因进行归类,可以归纳为: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不足,缺乏职业成就感;青年教师对工作环境不适应,得不到领导、同行、学生的认可,缺乏职业归属感;青年教师收入不高,社会地位不高,与他人相比有些失落,缺乏职业认同感。因此,本课题从解决课题研究的问题着手,可以把课题研究内容分解为以下三个方面:
“学校提高农村学校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职业成就感的策略研究”;
“学校为青年教师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提升其职业归属感的策略研究”;
“学校引导青年教师形成正确的教师职业价值观,提升其职业认同感的策略研究”。
二、直击
怎么会不知课题该怎么做呢?为了引领教师们的科研能力,每年我校都会在校内举办“优质课题推介会”,请在市、区获奖的课题组负责人在全校进行课题推介,介绍课题价值、课题研究流程,呈现课题成果。每年教科节,学校都会邀请省、市、区的教科研专家到校做教科研讲座,从发现问题、确定课题、制订计划、实施研究、反思升华等深入细致地引领。事实上,正是有了这样的指导,学校教科研工作提升很快,2012年有区级立项课题13个,市级学科教改项目立项课题11项。
那么,这样由内而外、由下而上的科研引领,为什么年轻教师还是不约而同地提到课题研究不知如何进行的困惑呢?是他们主观原因造成的吗?这是我第一时间产生的想法。但真的只是主观原因吗?细细反思其实就能发现问题的症结:学校规划课题参与人员虽多,但年轻老师资历和经验尚浅,很少能被邀请成为课题组成员,即使参与了,也不能成为课题组核心人员,没有机会接触课题研究核心工作。我校今年立项的市、区级课题中,教龄五年以内的年轻老师的主持率为零,参与率不到10%。
显而易见,虽然学校在教科研上取得了不错成绩,有一部分教师通过教育科研获得了相当进步和发展,必须看到,相当一部分教师只是零碎地参与课题部分研究,对课题整体情况了解不足,对教育科研的感受不深,实际收获不大。
而我校教龄五年内的年轻老师占全校总人数的25.1%,比例不小。这些年轻老师在课题研究中“被边缘化”,迟早有一天会引起学校教科研的“断层”现象。之所以说是“被边缘化”,是因为他们不是没有参与的主观意识,而是缺少教科研整个流程亲历亲为的实践机会,缺少在课题研究中深入摸爬滚打的历练。致使虽然有校级课题可以让他们试水,但他们却觉得无从入手,畏首畏尾,苦恼不已。像这样被科研边缘化的老师其实每个学校都有,对于这些老师的教科研引领是当务之急,要让他们在课题研究中“做起来”,还要“扶上马,送一程”。
三、寻招
针对存在的问题,学校教科室开始了“寻招之旅”。
第一招,课题开题“库存版”
万事开头难,在学科教改项目研究过程中,尤其是研究新手,研究的开始即发现有价值的问题是一个关键,更是一个难点。对于总觉得课题研究无从入手的这些年轻老师来说,建立“问题库”,是解决研究主题确立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怎样建立“问题库”呢?我们通过“问题挂牌”的形式,对老师们提出的具有研究价值、感到困惑的问题,或具有见解性的问题进行积累。教师可以通过写个案、教案、日记、课后反思,或者录像、录音,或者请同伴听课,从中发现问题;也可以通过阅读、参加培训、网络,甚至与名师、专业人员的交流,拓宽视野,反观自己;更可以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现象进行分解,找出哪些是自己的特长、哪些是自己的缺陷,从而总结梳理出自己这段时期内记录的“真实的问题”,形成问题库。
但问题并不都能成为研究主题,善于把问题整合归类,梳理出研究主题才是年轻老师们急需学习的研究方法。我们请老师在“问题库”中提炼出“我最想挂牌的问题”,并为科研新手设计了《学科教改项目选题思维路径案例表》(见表1),引导老师学会梳理选题思路,制定研究方案。比如:反思自己的教学,觉得效果不好,这时问题还比较朦胧,如果确立一个“有效教学研究”,选题就太大,不好把握,因为“有效教学研究”涉及因素太多,不可能在一定时间内都研究到,都研究到了也就不是小课题研究了。可以从中选择―个感兴趣、又能把握得了的环节入手,如导语环节、提问环节、板书环节、作业环节……教师通过反思觉得以前某一环节确实做得不太好,并且决心把它做好。如想从作业环节入手,就应该考虑用什么样的方式研究解决问题,如用“作业评语”作为切入点,确立《作业评语创新,增强作业实效性》课题,就好把握了;如果想从提问环节入手,可以具体到《提问分层操作策略研究》。
研究主题确立后,让研修班的四十五位老师三人自由组合,开展课题研究,因为成员都是没有经验的,从零开始,不存在谁依附谁,无形中都有一种核心感和主人翁责任感,这样主体意识就被激发出来了。
在保证有问题、有分析、有主题的前提下,课题方案形式是多样化的,可以是文本式的,无需辞藻华丽,可以是表格式的(见表2),条目清晰。这样删繁就简,就是为了降低难度,让年轻教师尽快进入实质性研究。
第二招,研究过程“护航版”
1.课题“领办”
十五个研究小团队,怎样管理,怎样引领?我们摒弃了由学校科研骨干点对点负责的做法,骨干老师们有教学任务,也有课题研究,也要管理班级,再让他们负责辅导,这样的辅导只能是蜻蜓点水,起不到什么作用。我们将15个团队按学科分成三组,由教科室正副主任三位成员分学科“领办”课题组。这既然是教科室的本职工作,就应该提供全程服务,我们把“为科研边缘化教师寻招之旅”作为教科室的一个项目研究,跟踪辅导的过程就是研究个案的过程。
在跟踪辅导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从“纸上谈兵”进入课题研究实质阶段,这些老师往往无法可循,对课题研究从何做起,怎样做等问题心中无底,使研究处于无序状态。一线教师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是行动研究。立足点应该是从自己的课堂开始,反思司空见惯的教学行为,关注“困惑”和“话题”,以科研思路发现需要解决的问题,并思考解决办法。
所以,在我们提供给年轻老师的研究模式中,“课例研究+学科教改项目研究”的模式是最受欢迎的。老师们带着研究问题通过轮流上课(亲历实践验证)、听课(观察同伴验证),带着大量现实实践材料作为研究材料参与研讨:阐述自己的主题思考并听取他人的思考,听取同伴的主题思考并发展自己的思考,在此通过课例研究验证自己的预设。在这样不断进行的分析诊断研究中,形成深入认识和理解,小组成员经过个案集成分析、策略反思提炼,逐步形成课题成果。
2.QQ“联动”
十五个研究小团队分布在三个校区,怎样做到辅导研讨省时高效呢?经常坐下来讨论是有效的,却行不通。校区之间距离较远,肯定影响工作。于是,看似最平常却最实效的“QQ联动”帮了大忙,由教科室牵头建立研究小团队的“梦工厂QQ群”,在那上面随时可以“说说自己的困惑”,一呼百应,大家群策群力,问题迎刃而解。也可以“说说我的看法”,谈成功的体会、失败的教训,丰富彼此的思想。有了一个团队,在团队中自然表露心中困惑与想法,在团队内部沟通与信息交流中使解决问题的办法逐渐明朗,QQ群功不可没。
3.搭台“唱戏”
这个“台”就是交流平台。年轻老师说特别羡慕省市级课题的论证会,有专题汇报,有专家反馈,有鉴定意见,风风光光的。他们觉得自己没有这样的机会,担心自己的课题悄无声息地过去了。的确,这些课题要在市区立项甚至获奖还显得有些粗糙,不太现实,但如果就这样销声匿迹,肯定会消磨老师们的研究热情。为了让这些老师在课题研究中不再“边缘化”,教科室尽可能为他们创设“出头露面”的机会,为他们铺就一条条“星光大道”,将每年五月定为“微型成果展示月”,通过课题校级论证会、课题研究故事征集演讲、课题研究成果PK、课题研究示范课展评等形式,让这十五个研究团队亮出来。
第三招,成果呈现“练兵版”
鉴于“科研边缘化”老师们的研究经验尚浅,也是从一线教师课题研究的真实性考虑,在课题结题管理上注重变通,展示灵活。提倡因问题的解决而结束研究的结题模式,没有固定的结题时间、研究模式和成果呈现形式。相反,学校特别注重研究鉴定的“现场练兵”,结题成果的呈现在教师教育教学的第一现场,结题结论以真实的问题解决效果为基本标准。虽然从纸质化到现场化,教科室的工作量大大增加,但给研究者带来的是不敢造假的真实研究状态和成果被转化和需要的成就感;它给教师们带来的是看得见、触得着、用得上的研究成果。
如有一个课题组的学科教改项目“低学段写字教学随堂化策略研究”,就是通过“课例现场鉴定会”,由课题组三位老师上课题研究课,课例上三位老师分别体现课题研究的三个点,尽量将研究策略在课例中彰显出来;课后,由组内一位成员专题介绍问题解决的研究策略,通过“课例展示”和“策略汇报”,由同一个教研组,或同一学段的教研组成员对策略的可行性进行选择,选择“策略可行并将该策略运用在教学中”的,加2分;“可行但不会选择该策略”的,加1分。最后汇总到教科室,算出量化分,作为成果优劣的评断依据之一。
教科室再将反馈表“策略可行性鉴定表”结果汇总,用图表式(见下图),后附原因说明汇总,反馈给课题组,通过“哪些策略研究受老师欢迎,可行性高;哪些策略无人问津”等反馈,课题组可以进行论证,既可以作为课题研究的第一手资料,又可以作为改进课题研究的依据,还可以梳理出课题后续研究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从成果实际出发,允许教师多做少写,结果删繁就简。可以用经验总结、高质量的论文、成功的教学反思、典型案例等代替学科教改项目的研究报告。我们相信,强调“做得好”,才能“写得好”。
我们为科研“边缘化”老师的寻招之旅,没有“虚高”的理论支撑,关注的是这些老师在这样“放低姿态”、不再“玄妙”的策略引领中尝试用科研改造自己,并且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原创性”成果,属于自己的“原生态”方法;关注的是这些老师在这样实实在在的课研服务中,激发起研究热情,敏感研究的嗅觉,学会研究方法,用课题研究“小作坊”造就教师专业成长的“梦工厂”。
参考文献:
1.课题名称
2.课题研究背景及目标
3.课题研究内容
4.课题研究的方法
5.课题研究价值
6.研究条件
7.参考文献
一、课题名称
课题名称就是课题的名字。这看起来是个小问题,但实际上很多人写课题名称时,往往写得不准确、不恰当,从而影响整个课题的形象与质量。这就是平常人们所说的“只会生孩子,不会起名字”.那么,如何给课题起名称呢?两点
1、名称要准确、规范
2、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
列:影响教师教学积极性因素的调查与分析研究
二、课题研究背景及目标(也有人是吧背景和目标分开写的就像最后的范文)
首先,要写明课题研究的背景,就是根据什么、受什么的启发而开始这项研究的。因为任何课题研究都不可能是凭空而来的,都有一定的背景和思路。其次,要说明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题、研究它会有什么价值,又能解决什么问题。第三,要认真、仔细查阅与本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了解前人或他人对本课题或有关问题所做的研究及研究的指导思想、研究范围、方法、成果等。把已有的研究成果作为自己的研究起点,并从中发现以往的不足,确认自己的创意,从而确定自己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这样既可以更加突出本课题研究的的价值、意义,也可以使自己开阔眼界,受到启发,拓展思路。
而课题研究的目标就是通过研究,想要达到什么目标?和想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研究的目标一般是比较具体的,不能笼统地讲,必须清楚地写出来。只有明确了目标,才能知道工作的具体方向是什么,才会知道研究的重点是什么,思路也就不会被各种因素所干扰。
三、课题研究内容
有了课题的研究目标,就要根据目标来确定这个课题要研究的内容,研究内容要比研究目标写得更具体、明确。目前在这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只有课题而无具体研究内容;2、研究内容与课题不吻合;3、课题很大而研究内容却很少;4,把研究的目的、意义当作研究内容。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任何科学研究除了要应用哲学方法和一般科学方法之外,还要有具体的研究方法、技术手段。“研究方法”这部分,主要反映一项课题的研究通过什么方法来验证我们的假设,为什么要用这个方法?以及要“做什么”、“怎么做”.教育研究的方法很多,包括历史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理论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等。一个大的课题往往需要多种方法,小的课题可能主要是一种方法,但也要利用其它方法。我们在应用各种方法时,一定要严格按照每一具体科研方法的要求,不能凭经验、常识去做。比如,我们要通过调查了解情况,我们如何制订调查表,如何进行分析,不是随随便便发一张表,搞一些百分数、平均数就行了。这是在今后的科研工作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五、课题研究步骤和计划
课题研究的步骤,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研究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性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一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每一阶段的工作任务和要求,不仅要胸中有数,还要落实到书面计划中。从而保证课题研究按时保质保量完成,课题研究的管理也可据此对课题研究进行检查、督促和管理。
六、研究条件
任何研究都需要一定的研究经费和设备条件,教育研究也不例外。对课题研究有价值的资料,如有关测验题和问卷题等研究工作与材料、经费预算及设备条件的需要,必须写清。但要实事求是,不能多多益善,胡写乱要,要加强管理,监督使用。
七、参考文献
像下面需要把写论文时用到的参考文献一一列举出来(也可以不列举类似下面范列)
1、《××××》,作者名称,××出版社,***年第*版
2、《××××》,作者名称,××出版社,***年第*版
3、《××××》,作者名称,××出版社,***年第*版
4、《××××》,作者名称,××出版社,***年第*版
5、《××××》,作者名称,杂志名称,***年第*期
一、课题名称:
影响教师教学积极性因素的调查与分析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我校地处山阳县城西2.5公里处,近年来,经过“双高双普”、“教育强县创建”,学校基础设施配备完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良好,管理机制健全,管理制度完善,但是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始终不尽人意:班级管理消极被动,教育教学缺乏开拓创新,先进的教育教学设施设备使用率低下,教育质量始终稳步不前??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是决定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成败的关键因素。为切实弄清影响教师教学积极性的因素,探索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的策略,帮助学校管理层,调整管理策略,修订管理制度,充分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故开展此项调查研究。
三、课题研究目标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是通过调查分析,研究出影响我校教师教学积极性的因素,形成报告材料,交学校校委会,为学校管理构建更为科学化的学校管理策略,制定更富有人性化的管理制度,充分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促进学校教育教学事业的科学和谐发展提供依据。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有两个:一是教师工作兴趣、责任心、积极性调查分析与研究;二是影响教师工作积极性因素调查分析与研究。
五、课题的研究方法:
整过研究过程计划采用调查问卷法、交流座谈法和综合分析法:设计涉及课题内容的相关问题,制成调查问卷,发放给全体教师,然后分析研究,交流座谈,去伪存真,去粗存精,形成结论。
六、课题研究的的步骤和计划
本课题研究计划用时一年,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3年12月至2014年1月;填写课题评审书,制定研究计划,上报开题报告。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4年1月至2014年5月:获取资料阶段。通过发放调查问卷、交流座谈等方式,获取影响教师教学积极性的第一手可信性资料;2014年1月至5月,用5个月时间,整理、研究分析调查资料,弄清影响教师教学积极性的根本原因,形成初步理论材料,印发给研究小组人员及大部分教师,让他们阅读,提出意见和建议,进一步确定结论的准确性。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14年6至7月:形成结论阶段。将形成的初步材料,结合教师、小组成员提出的意见建议,进一步研究分析,去伪存真,精炼升华,形成一份《影响教师教学积极性因素调查分析报告》交校委会,作为学校调整学校管理机制,完善学校管理制度的参考资料。
七、课题预期效果与表现形式
教师教学工作积极性是影响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和谐科学发展的关键因素,本科课题的研究结果将以报告的形式交学校校委会。本报告的形成,将有助于学校管理层确立更为科学化的学校管理机制,制定更富有人性化的管理制度,充分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促进学校教育教学事业的科学和谐发展。
八、课题组织机构和人员
从确立了《小学数学“四领域”预习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的课题开始到现在,我们全体课题组的老师以极大的热情投入了新课题的研究和实验中。课题组根据课题研究工作的计划,以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提高预习作业的设计为研究重点,进一步调动课题组成员投身于课题研究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题组教师在各自所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分别在本校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力求通过“四领域”预习作业的设计与探索,寻求一种既能促进学生提高,又能促使教师发展的有效途径,积极探索“四领域”预习作业设计的最佳方法和途径,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挖掘数学教学的最大效能,从而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细致、认真的数学学习态度。
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反思。课题组成员以踏实的工作态度潜心学习和研讨,不断探索,不断反思,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情况作一些大胆的探索、延伸和发展,使我们的这项课题顺利地开展。在2012年3月——2015年6月,我们做了以下工作:
一、课题研究的实施情况
(一)课题研究组成员的学习情况
1.加强课题组老师的理论学习。
半年来,课题组老师阅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郭思乐教授的《教育激扬生命》、余文森教授的《有效教学十讲》,
特别是其中的有效教学三条“铁律”,以及外国教育专著《第56号教室》等,自费订阅了《小学数学教学》,《小学青年教师》等期刊,认真阅读了学校订阅的各类教育教学期刊及相关网站上的文章,凡看到与课题相关的优秀文章,总是认真研读。广泛的阅读更新了教师的教育观念,为课题研究打开了一扇全新的窗口。
2.定期、不定期开展组内教师的研讨交流活动,我们利用方便的qq在网上随时交流。交流我们在研讨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比如“如何指导学生完成前置性作业”,“如何设计有效的前置性作业”,“如何对前置性作业进行检查、评价”,
“如何让前置性作业与我们的课堂教学有机融合到一起”,“数与代数领域的教学策略”,“空间与几何领域的教学策略”,“统计与概率领域的教学策略”,“实践与综合运用领域的教学策略”等。交流寻找有突破意义和内容重点。
(二)阶段性的研究过程
1.积极开展问卷调查工作。为了使课题有效推进,了解小学生前置性作业的现状,本课题组设计了访谈提纲和《小学数学“四领域”预习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的调查问卷,并进行了相关的调查活动,及时总结了这次调查活动的情况,并完成了调查报告。通过对学生的个案分析,学生写数学日记,发现了小学生在预习作业方面存在的问题,为课题组做下一步研究做好了准备。
2.课题研究重在过程,课题组成员开展人人上好一堂研究课的活动,全组成员在各自学校带领一批教师一起探讨成败得失,提高自己的理解和研究能力。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前置性作业设
计的方法和途径。
3.认真整理研究过程和收集资料,对研究结果进行理论分析。适时召开小型的课题研究研讨会,调研课题的研究情况,督促课题组成员围绕课题撰写课题研究论文、教学随笔,教学反思,整理研究的资料。如,积累学习资料,学习笔记,前置性作业设计等。
二、课题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1.问卷调查准备不够充分,调查的目标有些泛化。
2.作业时间、要求一刀切。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同一的内容,期望达到同一的目标,忽视了学生的个性特点。
3.部分学生预习不到位,作业完不成,存在敷衍了事的现象。
4.教师在实验过程中的力度、强度不够,有后顾之忧,怕影响学生的成绩。
5.在课题研究中,我们还发现少数学生缺乏一定的学习主动性,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不能形成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
三、下一步研究计划
1.继续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实验,并加大对课题的管理力度,规范课题研究实验工作的管理。注意及时收集课题研究资料,总结研究成果。
2.加强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多读有关小学数学教学的书籍,让教师从书中汲取丰富的教育科研理论,从书中学习如何有效运用,使我们通过不断地学习获得前进的动力。
古往今来,幼儿都着迷于游戏,游戏代表着幼儿的自由、天真无邪、自然的天性和潜在的能力。“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是我国学前教育改革中的一个重要命题,也是幼儿园课程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纲要》解读明确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点明了幼儿学习的主要特点是做中学,玩中学,生活中学。幼儿只有这样才能学得有趣,学得有效,学得有用。《指南》强调:“要重视游戏,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它伴随着幼儿的成长,是幼儿完全自主、自发、全身心地投入的活动,是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重要途径。陈鹤琴先生也称之为“以自动代替被动,是自动的学习,自发的学习”。可见,没有游戏就没有发展,幼儿园的结构游戏有很多可挖掘的教育价值,它融操作性、艺术性、创造性于一体,蕴含着有益于幼儿发展的隐形教育潜能。它为幼儿提供了自由的创造空间,没有约束的游戏环境,幼儿在游戏中随心所欲的发挥,为他的独立思维能力、创造性提供了有利的基础,同时发展了合作能力,审美意识,加深了幼儿对世界的理解。因此,幼儿园科学地组织指导结构游戏的开展,有利于幼儿的发展,有助于幼儿的成长。
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课程管理已逐渐被课程领导这一术语所代替,成为当今我国学前教育研究的一个新兴领域。所谓课程领导主要指探究学校如何采取措施,以课程为中心,引领和激励全体教职员工实施课程,完成课程目标,最终实现促进幼儿发展的根本目标。杨明全认为:课程领导是课程研究实践的一种方式,是指引、统领课程改革、课程开发、课程实验和课程评价等活动的行为总称。课程领导不是在控制人,而是在引导人做出高层次的判断与自我管理,激励相关人员投入持续成长的生活方式。在课程领导中,我园不断思索,寻求幼儿园发展特色,实施促进幼儿园科学保教策略,课题研究能引导我们研究、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所以,我园的课程领导立足于幼儿、立足于教师,从实际出发,从结构游戏课程研究开始,去思考幼儿的游戏学习与发展问题。在结构游戏课程中深化研究课题《幼儿园结构游戏的组织与指导策略研究》,从游戏课题这一研究视角进行引领,充分发挥幼儿园游戏的积极因素,运用《指南》指导思想进一步深化游戏课题研究方向,践行课程领导策略,提升办园保教水平。主要从如何建构结构游戏课题的愿景和目标,建立课题实践的组织机构,引领教师专业发展,课题研究卓有成效等维度,浅谈践行结构游戏课题关注的视角。
一、确定课题研究的方向,建构幼儿园结构游戏课题的愿景和目标
课题研究方向的准确把握,是决定幼儿园课题研究的价值取向,是课题发展、创新和优化的过程指向。作为幼儿园结构游戏课程的引领者,在课题研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对课题研究的成败起着重要作用,我们必须清楚地预计到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应该关注哪些方面,关注什么问题,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园游戏课程的发展。首先,我们检视幼儿园游戏的发展历史,由于幼儿园是从私立园专为公立园,发生了体制的改变。先前幼儿园的游戏基础较弱,教师对如何指导结构游戏还处在茫然阶段,于是我们根据《刚要》《指南》的指导精髓:游戏是幼儿极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说明发展游戏指导在幼儿园课程中极为重要,是不可懈怠的。我们提出幼儿园结构游戏课题的愿景和目标:1.树立正确的游戏观,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2.主动创设游戏条件,把握游戏中幼儿主体和教师作用的关系。3.尊重幼儿结构游戏的意愿、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等。4.提高教师在结构游戏中的组织及指导策略能力,促进幼儿游戏水平的发展。接着,制定研究内容:在结构游戏中幼儿确定建构主题,选择游戏材料,掌握建构特征,构造建构物体,评价游戏成果等需要教师正确的指导策略,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研究:1.各年龄段幼儿结构游戏活动主题的确立研究。2.各年龄段幼儿结构游戏活动目标的制定研究。3.不同年龄幼儿游戏活动材料的选择研究。4.各年龄段幼儿结构游戏活动过程的指导策略研究。5.幼儿结构游戏活动有效评价的研究。
二、加强研究团队建设,建立课题实践的组织机构
(一)建立课题实践研究的矩阵组织
我园研究团队的组织机构合理,形成既有纵向联系又有横向关系,将集权化与分权化结合起来,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以研究任务为目标的组织结构。领导层的信息流和教师研究层的信息流交汇在一起,形成共同的课题研究点,共同致力解决幼儿园结构游戏的组织与指导的有效策略。
(二)组成课题小项目的实践研究团队
教师根据不同的研究内容、结合幼儿年龄特点、教师的经验和个人兴趣,采用自下而上的方法自由组合研究团队,先按教师个人兴趣分:游戏集体组与游戏区域组;再按幼儿年龄特点分:大段游戏组、中段游戏组、小段游戏组。(如下图所示)教师进行团队研究、协作探索,共同切磋游戏指导中的困惑,解决教育中的疑惑,共同探究创新策略,变个人问题用团队智慧来解决,提升团队的课题研究能力。
■
结构游戏实践研究团矩阵组织指示图
三、追求卓越,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一)结合《指南》给足教师有关游戏课程新理念的养分
《指南》指出:教师是幼儿园课题研究的设计者、实施者。我们作为课程领导力的核心,幼儿园课程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就应为教师提供充分的课程文化资源养分,让教师在《纲要》与《指南》精神的指导下实践、发展。
1.注入基础营养――向教师推荐各种有关结构游戏的理论书籍,学习当今国内外学前教育理念文献,以及各种幼儿园结构游戏教育的创造策略,为教师的课题专业成长注入基础营养,了解新形势下《指南》对幼儿园游戏指导的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如《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指南》中“在生活中学习,在游戏中探索”的基本理念;皮亚杰认为:游戏是一种同化,动作是思维的起源,幼儿在不断地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认知。德国著名教育家福禄倍尔指出,游戏是儿童潜在本能的表现。美国心理学家加维认为,游戏应当是由内驱力所策动的一种快乐活动等教育理念。通过学习各种教育理念,使教师理解领悟了幼儿园结构游戏课题是在研究:幼儿力所能及的活动,幼儿感兴趣的活动,幼儿能受挑战的活动,促进幼儿发展的活动。
2.提供拔节营养――反复研究阅读,让教师与课程相知,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游戏观,“幼儿是游戏的主人”,使教师不再迷恋自己掌控的游戏活动,更多的是观察活动的进展。让幼儿成了游戏的设计者,让他们忙着确定游戏主题、创设游戏环境、规划游戏布局、分工合作、讨论实施方案、评价游戏等,使幼儿沿着自己的思路和方法发展和解决困难,教师则间或斡旋、记录、观察整个游戏过程。现在我园幼儿是游戏的主宰者,结构游戏中所有的幼儿都在专注着、忙碌着,幼儿无处不在、无时无刻不进行着游戏,充分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使游戏成了幼儿园的特色活动,成为我园课程改革的重要部分。
(二)多形式的课题研讨,为教师搭建理解游戏课程理念的平台
关注课题研究已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问题,教师对课题教育理念的理解和实施难免良莠不齐,因此,搭建多种形式的园本课题研讨平台,帮助教师理清课题研究思路,为教师搭建交流、分享、思辨的平台,具有重要意义。
1.问题大家谈――定期收集教师教学实践中的困惑、教学难点和教育问题,在研讨会上提出问题让大家探讨,教师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课程教育理念分析自己的观点,反复揣摩幼儿游戏的指导方法。
2.主题争辩会――头脑风暴,思维的撞击,在一次次的唇枪舌剑中,一次次的辩论分析中,一次次的追问反思中,教师的游戏课题意识渐趋一致:什么是幼儿最想要的游戏?如何去指导?指导什么?观察什么?发展幼儿什么?
3.展示介绍会――快乐建构,分享智慧。展示介绍会上教师纷纷登台,将各自班级指导幼儿一物多玩的作品、玩具新玩法、辅助材料的巧用法一一介绍给大家,不同年龄段的各种结构游戏材料的玩法百花齐放,充分挖掘玩具的教育功能,体现了游戏中快乐建构、融洽的师幼关系。
(三)行动研究,践行游戏课题研究策略
行动研究是连接研究实践的桥梁,增进教师专业成长并促成反思性实践,是一种研究思考的方式,它把研究程序与实质行动结合起来,我园游戏课题采用行动研究,旨在改进幼儿园结构游戏的组织与指导策略。教师是幼儿园课题研究的执行者、验证者、创造者。所以,我们要给足教师游戏课程实践的空间,运用行动研究方法,鼓励教师大胆创新,改革游戏的课题思路,探究组织与指导策略,注重指导策略的梳理提升,使幼儿园课题教育的特色精彩纷呈。我园游戏课题行动研究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界定结构游戏组织与指导的研究方向;2.分析游戏共同存在教育问题;3.大胆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4.设计游戏课题的阶段研究计划及阶段研究方向;5.游戏课程实施,收集研究的过程性材料;6.对有效的组织指导策略进行评价,促进师幼共同发展;7.整理结构游戏的组织与指导的有效策略,汇编教师课题论文、教育案例专集、结构游戏玩具玩法篇、结构游戏主题活动方案集。
四、课题研究卓有成效,阶段成果显著
我园近两年来的课题研究,在幼教专家的指导和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现已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构成园本特色。
(一)构建网络,规范科研制度――幼儿园教学质量提升了
我们构建了“园长――业务副园长――课题组长――科研组长――组员”的科研网络,形成了“计划――实施――展示――总结”的完整过程。两年来,我们向片区开放展示2个观摩活动,开展多次园本教研研讨活动,每学期整理课题主题游戏活动材料,其中包含课题阶段计划、游戏过程,活动评析,活动反思,成果照片,阶段小结等,规范课题管理,汇编了《幼儿园结构游戏案例及解读集》,其中包含了幼儿的情绪情感、自主性、想象创造力、合作交往能力的有效培养,教师指导策略的合理运用。我们规范制定了科研考核制度、结构游戏目标体系及幼儿结构游戏评价表,实行了课题组长负责制,课题组长每两周组织一次课题组会议,学习内化理论知识,讨论解决教学问题,总结推广实践经验,全面促进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点燃兴趣,提高综合能力――幼儿发展了
游戏伴随着幼儿成长,幼儿通过游戏探索环境,从接触物体中获得知识并解决问题。幼儿在游戏中是小步递进地自我发展的,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游戏犹如火花,点燃了探索、求知的火焰。”游戏只是手段,促进幼儿发展才是根本,在课题研究中,我们欣喜地发现幼儿对结构游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全园师幼深深地融进游戏课题的行动研究之中。幼儿充分体会到了游戏的快乐、学习的乐趣,快乐建构,幸福分享,幼儿综合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如在特色区域的插塑比赛中,幼儿独特的想象,巧妙的构思,生动的形象,亲密的合作,为我园结构游戏课程积累了宝贵的操作经验。在去年“师幼互动,快乐同构”――庆“六一”大型结构游戏活动中,全体师生以年段组为单位共同建构,活动中幼儿的学习探索能力、合作交往能力、创新能力、艺术感受表现力全面发挥。活动结束后幼儿还充当了导游,在讲解过程中表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今后我们将进一步继承优化,彰显我园的科研特色,促进幼儿综合能力的发展。
(三)且思且行,转变观念,提升科研能力――教师进步了
观念认识的升华和探索实践的深入,使教师在实践和理论方面都有了不少的收获。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且思且行,就课题《幼儿结构游戏行为解读与教师指导策略的研究》现阶段的实践与思考作了进一步的研讨交流。以生动、有趣的案例展示了幼儿结构游戏中的智慧,介绍了现阶段教师对幼儿结构游戏行为观察、解读与指导策略方面的实践与认识。教师围绕“结构游戏材料投放的适宜性”进行切磋,案例呈现的是教师以研究的视角对主题结构游戏材料进行理性分析和调整的过程,活动中的感悟、对结构游戏的相关问题提出了新看法与新观点。她们还结合《指南》精神针对幼儿园研究工作的开展提出了体现幼儿自主游戏的新策略、新方案。同时,研究过程中教师的理性思考和分析,自身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点拨能力、评价能力等得到了显著提升,对结构游戏的组织与指导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使我园广大教师的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向前跨越了一大步。
经过一年多的课题研讨,全面提升我园结构游戏课题的研究水平,不断开启师幼智慧。反思我们走过的科研足迹,今后我们应给予幼儿更大、更多自由活动的空间和时间,让幼儿大胆想象、操作、嬉戏,真正体现“快乐玩、有效学”。教师积极参与幼儿的活动,提升游戏观察水平,对每位幼儿给予正确的评价,促使幼儿的身心得到更和谐健康的发展,让全园师生共同成长、共同进步,幼儿园教育教学得到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3).
[2]罗德(Jillian Rodd).早期教育中的领导力[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6).
[3]马云鹏,王永胜.校长与课程实施[M].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3).
[4]李庆平.改造我们的学校[M]. 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5).
当前,课题研究与学科教研各自为政的情况屡见不鲜。这使得大多数课题研究的成果停留在纸上而难以转化为教学效益,同时,许多教研活动却因缺少课题研究的引领而停留在“就课论课”的低水平重复上。为此,我们一直秉持“研为了教,教需要研”的基本理念。所谓“研为了教”,意指研究的课题只有聚焦教学、服务教学,才能充分发挥对教学的指导作用;而“教需要研”,则指教学需要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来予以潜心研究,方能把握其规律性,提升质量。在此基础上,我们创新了“以课题研究引领教研活动”的教研策略:一方面,从教研活动中努力提炼课题研究的问题,进而关照并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另一方面,以课题研究来引领教研活动,提升教研活动的水平。最终达至课题研究与有效教研的双赢。
(一)课题研究源自教研活动
教研活动是与日常教学关系最密切的活动,大量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大多会在教研活动中暴露出来。因此,教研活动的内容便为课题研究的选题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例如,《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指导纲要》和《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颁布以后,如何在品德教学中贯彻落实“两纲”,就成为了教研的热点。基于此,我们及时将这一教研热点转化为了研究课题。通过研究,我们总结出,保障贯彻落实“两纲”的重要途径就是,引导教师们认识到,“两纲”要求与二期课改理念以及教学中的“三维目标”在本质上是相辅相成、相融相合、相依相从的关系,指导教师们在教学中注意处理好显性与隐性、低年级与中高年级、教材与生活、认知与情感等四对关系。
又如,近年来,在教研活动中反映出品德与社会学科育人价值落实情况不尽人意的问题。针对此,我们展开了全市的抽样调查,在此基础上,提出并展开了《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育人价值研究》的课题,以引导广大教师切实重视品德与社会学科的育德功能,自觉地在教学中落实其育人价值。不仅如此,在落实育人价值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又发现教师们容易忽视方法和能力的目标,为此集中开展了《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有效落实方法与能力目标研究》这一课题。
可见,关注一线教研活动,不仅会让我们的课题研究有取之不尽的丰富资源,还能使教研活动中所遇到的问题及时通过课题研究而得到有效的解决。
(二)课题研究引领教研实践活动
当然,研究的课题提出以后,还必须通过教研活动去实践、检验和发展。这也就为提升我们的一线教研水平和质量提供了可能和有效的途径。
以《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有效落实方法与能力目标研究》这一课题为例。在这一主课题之下,我们提出了“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方法与能力目标同知识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有机整合的研究”“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材中方法与能力目标的系统性研究”“国内外相关课程中方法与能力目标的比较”“融合制定三维教学目标中方法与能力目标的确定与表述”“改善学习方式,促进方法与能力目标的有效落实”“方法与能力目标与注重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创造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的研究”“教师课堂教学评价中方法与能力目标达成的评价研究”“学生在学习评价中方法与能力目标达成的评价研究”等八个子课题,分配给各区县的教研小组。各区县学科教研员再制定子课题研究计划,经初步审定后,再把子课题的实施贯彻到学校的教研活动中,让广大教师广泛参与课题研究,群策群力。这就使课题研究走出了少数人闭门造车的“象牙塔”,真正成为了广大教师共同关注,共同参与的活动,同时也为教师成为新课程改革的建设者与完善者提供了平台。
如今,我们欣喜地看到,通过课题研究引领教研活动这一策略的实施,各区县品德教研员以及学科中心组成员的专业素养都有了明显的提高。我们曾在徐汇、杨浦等区举办过区中心组教研活动现场展示,可以从中看出他们交流发言的层次和评课的水平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新教研员也在这样的氛围中较快适应了本学科的教研工作。现在各区县的学科教研活动都逐渐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展示与研讨相结合,学术意味也越来越浓厚了。
二、拓展时空,创新教研形式
传统的教研活动一般都采用开会的形式,我们称之为常规教研。这种常规教研的优点是集中、直接。参与者可以面对面地在同一地点同一段时间里直接交流,有不同意见可以当场研讨乃至交锋,需要形成共识的也可当场形成共识,因而效率比较高。但也因为时间和地点的局限,往往交流和研讨不够充分,影响了教研的质量和成员积极性的充分发挥。近年来,网络教研大大拓展了教研活动的时空,也弥补了常规教研的缺憾。基于此,我市的品德教研活动努力突破常规教研的单一模式,通过常规教研网络化与网络教研常态化,最终创新出“常规教研与网络教研一体化”的新教研形式。
【中图分类号】G633.3
一、课题研究的提出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部分中指出: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 ]。教学过程中,提问是实现师生沟通的重要手段和途径。纵观近年来的语文教学,在课堂上的提问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有些教师认为问题越多,越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越能营造热闹的课堂氛围,越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因此,从上课开始,教师设计了许许多多的问题,剥夺了学生思考的空间,挤占了学生阅读品味文章的时间,这种违背教学规律的提问形式,失去了提问应有的价值和作用。
我们课题组由我主持“高中语文课堂上‘小提问,大智慧’的研究”的研究,对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提问及策略进行了探讨。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不善于提问,缺少提问的艺术,无学生提问,学生不敢问,这是目前课堂提问中的突出问题。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让老师们意识到在学习活动中中,教师精心设计提问,创造问题情境,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非常重要。同时让老师对正确的提问原则有所了解,能够有效地运用各种提问策略,帮助学生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达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人本主义学习论认为:课堂提问应该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为宗旨的语文课堂提问。该课题研究是对人本主义学习论的有益补充,课堂提问是教学中常用的手段,是教师教学艺术的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恰当而生动地适时提问设疑,不仅能捕捉到学生的思想动态,而且对突出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起着重要作用。它是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自行发现、掌握知识、培养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教师输出信息并获得反馈信息的重要途径;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的重要渠道。它对教师驾驭课堂,调动学生积极性,优化课堂教学,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认知心理学和建构主义理论:认知心理学关心人们如何获取、转化、表征、储存和提取知识。现代有效教学实践及其研究越来越强调“设计意识”和“反思意识”,更加关注“学生”关注教学中“人的问题”,也越来越迫切的需要广大一线教师的参与,巧妙设计问题有助于促进学生有意义的、主动地建构知识,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教师要精心设计将要提出的问题,学会“问什么”
1、教师的问题应能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思维。
2、提出的问题要有针对性。要紧紧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问在关键之处。
3、提出的问题要把握尺度,注意学生的可接受性。所提出的问题要注意学生的实际情况,既不能低于学生的水平,让他们“吃不饱”;也不能过分高于学生的水平,让他们“吃不了”。
4、提出的问题要注意循序性。教师的提问应先易后难,由简到繁,层层递进。
(二)教师要研究教学的提问方式,学会“怎么问”
课堂提问的方式多种多样,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根据学生实际,选择合理的提问的方式。
1、直问式
按照教材先后顺序、逻辑关系或学生认识事物的一般顺序,为引起学生思考而进行直接提问。
2、逆问式
教师不直接提问,而是以相反的方面提出假设。这样的问法构成了矛盾情境,是训练学生思维的有效方法。
3、比较式
运用对比、反比、类比等比较式方法进行提问,启发学生在比较中推出正确的结论,提高学生认识和鉴别事物的能力,养成分析问题的好习惯。
4、创造式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加深拓宽原有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可以对语文课文中的人物、情节、场景产生再造想像等。
5、追问式
这种问法是把知识点分解出若干个彼此相关联的小问题,一环扣一环地向学生发问。以营造热烈的课堂气氛,激励学生积极思考。
(三)通过研究,我们形成了自己的提问策略
1、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中提问的策略
2、要熟练掌握课堂提问语言的策略
3、面向全体和尊重个性并重的策略
4、善于使用等候的策略
5、把握恰当的时机进行有效追问的策略
6、建立课堂有效提问的评价策略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及方法
本课题研究,拟定为二年,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2年09月~2012年11月)拟定课题设计方案,组织开题报告,组织课题申报、上交课题设计方案。
负责人:任鹏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2年12月~2013年07月)启动课题研究,课题组长制定阶段达成目标,修正研究思路,定期总结交流,阶段成果展示,撰写中期评估报告。
负责人:靳顺高刘爽
第三阶段:小结阶段(2013年9月~2013年12月)课题组继续研究,策划论文集,撰写结题报告;邀请领导专家鉴定成果,课题组长撰写课题结题报告,收集整理论文等。
负责人:董明王燕
结合我校校情,结合实际,结合教育教学研究活动,采取多种方法进行研究。主要方法有:运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经验总结法、比较法等。
(一)文献法
查找与课堂教师提问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文献资料,为课题的顺利开展提供资料、信息保障。通过对大量相关资料的总结归纳,提炼理论,为课题组提供可参考借鉴的内容。
(二)调查研究法
所谓调查研究法,就是搜集材料并进行判断的方法,“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法的途径多种多样,如观察、访谈、问卷调查等。在课题研究中我们通过调查学生、家长、教师和社会等,对教师课堂提问的现状进行了解研究,准确把握课题的走向。
(三)经验总结法
在本课题整个研究过程中都要注意不断收集、整理、分析先进的经验,在课题组内进行理论交流探讨,把先进经验从具体上升到一般,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广应用。并形成有关的文字或录音录象资料。
(四)比较法
有比较,才有鉴别、有认识,从而探索教育规律。在本课题研究中,在研究“如何结合课堂实际切实贯彻一些基本的教师课堂提问中应注意到的原则”“如何结合课堂实际实现提问方式的多样化”“如何结合课堂实际,运用合理的课堂提问策略”等内容时可采取这种方法,以比较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提问与否是否对教学效果有影响以及有怎样的影响。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
(一)通过研究,我校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显著提高。
通过研究,我们学校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有了明显改观,教学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我的课堂教学得到了校、局领导的肯定。课题研究期间,我参加了县文教局组织的展示课活动,我将自己在课题研究中的经验融入教学设计中,使课堂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同时,我们的研究,加快了我校语文课题组“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有效互动”的研究步伐。
(二)通过研究,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实验以来,我们通过对实验班与普通班学生成绩定性与定量的分析对比,感觉到实验班学生的成绩明显呈上升趋势。我们通过调研得知,本学期的期中检测,实验班的语文成绩与与非实验班相比平均高出4分以上。
七、课题研究的体会:
(一)个人课题研究更新了我的思想观念,提高了我的科研水平。以往一直觉得课题研究很难,不知道该从何着手。然而,通过此次个人课题研究,我明白了个人课题就是将自己的课堂当作自己研究的阵地,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解决自身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个人课题就是一种行动研究。
(二)课题研究使我明白课堂提问不仅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种教学艺术。在动态生成型的课堂中,我们要不断摸索、不断创新、不断优化课堂提问的方法,通过科学的课堂提问,多角度、多层次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加强教与学的和谐互动,充分发挥提问的有效价值,从而极大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三)本次课题研究仅仅只是一个开端,教学中还有更多的、更为艰巨的任务有待于我们去完成,还有更多的课题有待于我们去研究。我将继续学习,努力提高理论水平,积极积累教学经验,将课题研究继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