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管理基础知识模板(10篇)

时间:2023-09-07 17:26:2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网络管理基础知识,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网络管理基础知识

篇1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2012)05-0000-02

计算机网络智能的故障,主要分为三大类,本文对其进行分析,为排除这些故障提供了科学的依据,有利于计算机智能管理中对硬件和软件处理,如何解决好网络故障的计算机智能管理与处理措施本文就这个话题进行了阐述,更有利于计算机智能化的发展,为计算机智能化管理提供了有利的措施。计算机智能化管理系统的研究开发将对国防、经济、教育、文化等各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一、计算机网络智能的故障

(一)逻辑类故障

逻辑类故障主要有路由器逻辑故障和主机逻辑故障。逻辑故障是通过熟悉数据底层结构的工程师进行逻辑分析,并以一定的软件辅助进行数据修复的,整个过程并不涉及介质的维修或更换配件。而由于软故障导致数据丢失的原因往往是误格式化、误分区、误克隆、误删除、病毒感染、黑客入侵、操作断电等。主机逻辑故障是关于网卡驱动设施的装置没有合理安装,会出现网卡无法被驱动,不能进行工作的状态,其次是对主机网址参数设置错误,IP地址的主机配置不能满足网路的需求,在一定的范围内无法联网。

(二)网络设备故障

网络设备故障主要是交换机发生故障以及服务器系统等发生异常的现象。计算机在正常工作的状态下,会发生软件崩溃的现象,计算机停止工作。另外,网络的外部设备故障也时常发生,它间接的影响着网络系统的运行。显示器的散热问题,无时无刻地制约着计算机的启动情况,没有及时的通风和散热,会将显示主板烧坏了,有时候也会因为显示器没有合理的保管,潮湿的环境中,显示器就会受损。鼠标和键盘问题是使用者没有合理的保管造成的,ups故障会给计算机带来的问题是不能满足计算机的供电,电压会及其不稳定。

(三)物理类故障

物理类故障主要是指计算机网络智能中存在的物理类状况。物理类故障主要有四种:线路故障、端口故障、集线器或路由器故障、主机物理故障等。针对不同的物理故障,我们开始进行不同的判断,线路故障是发生率最高的障碍之一,特别是线路的损害,不利于计算机智能的各个零件的正常运转,如果线路短路,可能是网线的质量常年在外受到风吹日晒,造成网线破损,应该及时进行排查工作,这样才能更有利于线路完好。有些过长的线路往往会发生中断现象,只有及时的检查才能得到发现,而且在线路障碍中也存在着电磁干扰,影响着计算机智能管理的正常工作;端口故障主要是插座、插头的松动状况居多,它会制约着计算机的网络信号,最终会导致信号灯不亮,使其他的端口无法正常连接;集线器故障会使绿的信号灯熄灭,不能正常通信,中断通信网络;主机物理故障最明显的是网卡插槽不牢靠,松动的卡座,会使计算机在运行中突然停止,计算机自动关闭是司空见惯的事实。

二、处理计算机智能故障的措施

(一)病毒的预防

病毒的预防是处理计算机智能故障的一个程序,一段可执行码。就像生物病毒一样,计算机智能病毒有独特的复制能力。计算机智能病毒可以很快地蔓延,又常常难以根除。它们能把自身附着在各种类型的文上。当文件被复制或从一个用户传送到另一个用户时,它们就随同文件一起蔓延开来。除复制能力外,某些计算机病毒还有其它一些共同特性:一个被污染的程序能够传送病毒载体。当你看到病毒载体似乎仅仅表现在文字和图象上时,它们可能也已毁坏了文件、再格式化了你的硬盘驱动或引发了其它类型的灾害。若是病毒并不寄生于一个污染程序,它仍然能通过占据存贮空间给你带来麻烦,并降低你的计算机智能的全部性能。做好病毒预防工作:首先,不要使用来路不明的磁盘或使用前。应先检查有无病毒并及时查杀。其次,不要打开来路不明的电子邮件。第三,不要登录非法,不良网站。第四,安装杀毒软件,并及时更新病毒库,随时监测,经常查杀病毒,及恶意插件等。第五、在做计算机维护的时候,值得强调的是,在任何时候都应将网络安全教育放在整个安全体系的首位,努力提高所有网络用户的安全意识和基本维护技术。这对提高整个网络的安全和整个网络正常运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加强计算机智能权限

处理计算机智能故障就必须加强计算机智能权限。服务器的管理由网络管理员和服务器管理人员共同负责,根据服务器的用途及相关用户的工作职责及权限制定相应的安全策略,严格控制普通用户对服务器的透明操作。路由器、局域网交换机、防火墙的管理只能由网络管理员和经授权的人员进行,严禁其他人员进行。统计信息网络和国家公众互联网的访问管理由网络管理员根据相关文件制定相应的策略。严禁下载无用文件,以防感染病毒。网络加密常用的方法有链路加密、端点加密和节点加密三种。链路加密的目的是保护网络节点之间的链路信息安全;端点加密的目的是对源端用户到目的端用户的数据提供保护;节点加密的目的是对源节点到目的节点之间的传输链路提供保护。用户可根据网络情况酌情选择上述加密方式。信息加密过程它以很小的代价提供很大的安全保护,在多数情况下,信息加密是保证信息机密性的唯一方法。

(三)提高计算机智能系统安全运行

处理计算机智能故障的主要措施是提高计算机智能系统安全运行,它的任务是保证网络资源不被非法用户使用和访问,是网络智能系统安全最重要的核心策略之一。网络管理员应该可以控制和限制普通用户的账号使用、访问网络的时间、方式。用户名或用户账号是所有计算机系统中最基本的安全形式,用户账号应只有系统管理员才能建立。用户口令应是用户访问网络所必须提交的“证件”、用户可以修改自己的口令,但系统管理员应该可以控制口令的以下几个方面的限制:最小口令长度、强制修改口令的时间间隔、口令的唯一性、口令过期失效后允许入网的宽限次数。

(四)人工神经网系统运行

人工神经网系统运行可以有效地排除网络故障,构造智能机的另一途径根源于人工神经网系统的研究成果,在医保运行中,它的抵抗风险能力特别弱,人工神经网系统可以对其进行大规模并行、分布式的表示与处理、非线性的动力学系统行为、加强医保运行系统的训练与学习以及模拟量的处理等等。尽管目前提出的人工神经网模型及已研制的各种人工神经网系统与人脑的神经网结构相距甚远,但这种以整体的统计行为取代逻辑推理,对解决医保运行危险来说,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

(五)加强智力化网络处理

加强智力化网络处理是解决网络故障有效方式。错综复杂的人类社会是由许多个人和不同层次的团体组成。与此类似,智能行为也可看成是许多在不同层次上的相互影响的并行操作的进程。层次越低,其智力越差,最底层的处理应是非智能的行为。建立一支过硬的智能化系统管理队伍。智能建筑建成后,一般都是移交给物业管理部门进行管理,传统的物业管理已不能满足现代智能建筑建设的需要,智能化系统涉及多种技术、多门学科,需要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因此需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智能化系统管理伍。这支队伍应了解系统的工作原理、设备分布,掌握系统的操作方法和一般故障排除。

(六)处理计算机智能日常故障

加强计算机日常使用,是有效处理网络障碍的策略之一。定期检查运行中的计算机软件的完整、可靠性,以保证软件正常工作。蓝屏死机为何故,死机使令操作者颇为烦恼的事情,常常使劳动成果付之东流。死机使的表现多为蓝屏,无法启动系统,画面“定格”吴反映,鼠标、键盘无法输入,软件运行非正常中断等。近管造成死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其原因永远也离不了硬件与软件两方面。应该及时关闭暂时不用的程序,一些程序及时过后要用,也可先关闭以节省资源。打开“开始”菜单中的“程序\附件\系统工具\资源状况”,就会在系统托盘区出现资源状况图标。右键单击该图标,选择“详细资料”一栏,就能看到系统当前各项资源占用情况,及时拆下新安装的硬件设备,例如:RAM、适配卡、硬盘、调制解调器等等。

三、计算机智能管理的意义

计算机智能化管理是21世纪信息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发展智能计算机管理将加速以信息产业为标志的新的工业革命。智能计算机管理的应用将放大人的智力,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它只需要极少的能量和材料,其价值主要在于知识。另一方面,研制智能计算机可以帮助人们更深入地理解人类自己的智能,最终揭示智能的本质与奥秘。计算机智能化管理在辅助决策、故障诊断、产品设计、教育咨询等方面广泛应用。文字、语音、图形图像的识别与理解以及机器翻译等领域也取得了重大进展。

结束语:

本文主要围绕网络故障的计算机智能管理与处理措施进行说明,就其解决计算机网络故障的措施进行了重点的阐述,进一步地加强了人们对计算机智能管理的认识,不断提高人们对计算机智能管理的能力,主要采取了病毒的预防 、加强计算机网络权限管理、提高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运行、应用人工神经网络、层次化的智力管理模型、加强计算机日常使用管理等五个方面,促进计算机智能管理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树勇,宋书芳,李兰欣.智能电网技术综述[J].国家电网,2008,(2):55-57

[2]谢开,刘永奇,朱治中.面向未来的智能电网[J].中国电力,2008,41(6):19-22

[3]王品.浅析计算机网络故障及维护[J].信息与电脑,2009,11

[4]王巍.浅析计算机网络故障诊断及排除[J].福建电脑,2010,2

[5]刘明忠.计算机网络故障的解决措施[J].企业技术开发,2010,29(6)

篇2

一、畅通网络舆情的互通交流平台。建立预警通报机制。在分析事物中发现问题

一是主动开展网络日常监测和突发事件监测,及时查找有无涉及举报反映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政风行风、机关效能作风、破坏经济发展环境、教育乱收费、征地拆迁侵害群众利益等方面信息,随时了解最新涉及反腐倡廉网络舆情。在发生重大突发性事件、重要敏感时期做到不间断的搜集和重点监测,全面及时关注舆论走向。监测的网站除了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设立的网上举报信箱、本地主要网站外,还包括本省和全国的一些著名网站、论坛、博客等。对监测中发现的问题,通过汇总和归纳,认真筛选,分类处理,并在第一时间直报主要领导批阅。

二是在受理举报投诉、办理案件中,发现可能诱发网络突发舆情的,及时向上级有关领导汇报,并迅速组织人员进行分析、评判、预警、核实解决,防止问题扩大和蔓延。为了加强对廉政网络舆情的引导,必须经常性地组织反腐倡廉评论人员,撰写发表评论文章,及时权威信息,引导网络舆论。对一些不明晰的网上举报线索,及时组织人员上网跟踪,有针对性地解疑释惑,防止恶意炒作。

三是积极拓展渠道,搞好内外联络,做到上下及时沟通、协调运作。积极加强与宣传、公安、检察等机关网络管理部门沟通联络,促进网络监督信息共享,增强工作合力。加强与公安网监部门、网络媒体沟通,集合各自网络技术优势,达到涉检舆情信息及时共享。公安机关具有网络监控及舆情技术对抗系统,能够利用信息网络技术抑制有害舆情信息的传播,而网络媒体普遍具有自己的网站,且内容丰富,论坛、博客、微博等比较普遍,维护管理人员也多,还有审帖、删帖等管理员特权。充分发挥各方优势,配合我们开展网络舆情监测和处置工作。

二、关注网络舆情的背后腐败问题。建立联合查处机制。在接触事物中解决问题

一是要做好甄别筛选。要根据舆情信息反映的内容和性质,进行研究判断,同时要结合平时掌握的情况,以及、检察等部门机关的相关信息,评价该舆情信息的可信度以及违纪违法行为的可查性、成案的可能性。在此基础上,对涉及党员干部违纪事实明显、可查且线索清晰的舆情信息,迅速向反腐败联络小组汇报,由纪检监察机关组织协调有关部门进行处置。

二是要查处快速到位。在经过甄别筛选以后,对认为有价值的信息及时转交相关部门进行调查核实,做到快查快结,一般性问题不超过一周,重大问题一般不超过一个月,确保情况基本查清,责任基本分清,处置基本到位。

三是要反馈客观及时。针对舆情信息所反映的不同情况,在保持客观公正基础上,采取不同的策略经行反馈。对一般性问题可以在调查处理终结以后依据调查结论进行反馈;对于短时间内传播面广、影响较大的、群众关注度高的问题,根据调查开展情况分为“着手调查、初步结果、最终结果”三阶段进行总结反馈,通过网络及时相关阶段工作信息;对不符合实情的信息,在通过官方渠道进行澄清的同时,迅速组织网络评论员跟帖,予以纠正和反驳,对带有益惑性、恶意性、攻击性的信息,组织公安部门进行追查,通过法律手段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并向社会通报查处结果,消除负面影响。

篇3

中图分类号:G2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1(c)-0249-02

随着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已步入信息时代,以因特网为代表的信息网络造就了一个全新的信息交流平台。在信息社会里,人们对话的文献信息的广度、深度和准确度的要求越来越高。与此相适应的现代化通讯网络技术和计算机管理也越来越深入到图书馆,致使图书馆在文献信息存储、管理服务方式上均发生了巨大变化。图书馆不再是一个静止不动的藏书楼,已成为信息高速公路中的一个重要站点,正在向现代化、智能化、信息化、虚拟化、网络化发展。网络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1],同时,在农村的广大基层人们的知识水平普遍不高,获取信息的收到还是比较单一的,这一网络技术促进知识的传播与流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图书馆是人们获取知识的地方,图书馆员就在当中发挥着重要的桥梁作用,作为一个新时代的图书馆工作者就要对自身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才能很好的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环境和生存空间,才能跟得上时展的步伐。更好的跟人民大众服务。

本文结合本人的一些经验,探讨一下在信息时代图书馆员提高自身素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 网络时代图书馆发展的特点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技术革命的到来,电子计算机作为图书馆现代化应用的工具,广泛应用到图书馆的各个领域,传统的图书馆被电子图书馆、数字图书馆、网络化图书馆所取代,我国和其他国家一样,把信息现代化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出发点之一,图书馆的现代化是其中一项,这样图书馆就向“以网络为中心的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信息数字化技术以及计算机国际语言化发展”。并具有以下特点:(1)图书馆的收藏模式向网络检索数字型的方向发展;(2)图书馆的服务方式由传统手工检索变为联机检索;(3)图书馆资源向声像、缩微、电子印刷等多媒体并存的方向发展;(4)图书馆管理和服务向网络资源共享方向发展。因此,作为一个图书馆员,只有不断的加强自身学习,才能掌握最新的知识,给读者提高准确无误的信息,给他们提供满意的服务[2]。

2 网络时代图书馆员的素质亟待提高

网络时代的到来,图书馆的整个业务流程和服务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服务手段从简单型向现代化技术型转变,服务方式由被动借还的低层次向主动提供信息的高层次转换,面对未来图书馆的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社会化、服务手段多样化的发展,图书馆员必须适应时代需求,不断提高综合素质,调整知识结构,吸收新的知识,使自身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多元知识型的人才。

(1)图书馆员的思想道德素质:过硬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图书馆员做好图书馆工作的基础。图书馆员是整个图书馆事业的主体骨干,是图书馆任务的承担者和目标实现者。因此图书馆员在思想上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坚持“以读者为中心”为社会大众服务的思想观念,在工作中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立足本职,为图书馆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2)加强图书馆员职业道德教育,培养敬业爱岗精神。图书馆的职业道德教育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它是指以图书馆的社会地位、功能、权利、方针和任务相一致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主要表现为,政治思想觉悟高、热爱图书馆事业,具有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和高度的责任感,对工作一丝不苟,对业务技术精益求精。图书馆员的职业道德,还体现在为读者服务过程中,对待读者是否富有爱心、耐心,是否贯彻“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方针。只有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形成团结互助,严谨求实,认真负责,文明服务的新风尚,才能更好地在知识信息时代体现自身的服务价值,成为优秀的信息传播者和管理者。

(3)图书馆员的业务素质。美国图书馆学家谢拉认为:“图书馆员作为知识的管理者,不可缺少的是关于知识的知识”。当今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层出不尽,边缘学科不断涌现,现代科技知识的迅速发展给图书馆员们提出了新的课题,图书馆工作的标准经过现代化、信息化业务手段的多样化、网络化,这就要求图书馆员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精深的专业技能和较高的信息分析能力,能从总体上概括了解知识体系及相互关系[3]。首先,随着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等多种学科日益复杂,图书馆员在熟练掌握图书馆和情报信息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应掌握几门学科的专业知识,及与其相关学科知识以及网络知识,以适应图书馆发展趋势,紧跟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步伐。以便更好地开展好信息服务工作。其次,随着图书馆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引进,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等,现代化技术广泛应用到图书馆工作中,这就要求图书馆员在掌握计算机的一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还要学会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迅速、准确地为读者提供各种信息服务,娴熟地收集图书及信息资料为教学、教研、科研工作服务。学习掌握新技术知识和技能是对每个图书馆员的迫切需要。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只有掌握了图书馆自动化这门学科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熟练掌握图书馆各科室工作流程和技术、服务读者的方法和方式,开发信息资源的能力等,才能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再次,具有一定的外语水平,图书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计算机管理.要很好地使用计算机和在网上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就要有一定的外语水平,才能在信息网络上及时跟踪捕捉现展信息,整理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提高网络信息资源利用率。因此,图书馆员不但要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掌握熟练地业务技能及具备一定的外语水平,还要掌握与其相关学科知识,做到一专多能。即“图书馆员必须是通才型复合型的人才。以适应网络时代图书馆现代化的需要。

3 网络时代图书馆员的能力

在人类历史迈向21世纪的今天,信息时代对图书馆专业人员的知识结构提出更高更广博的要求。科学文化的飞速发展和进步,广博的知识和敏锐的信息意识都要通过能力反映到具体的服务工作中。所以图书馆员必须掌握现代管理技术的能力以适应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需要,图书馆要想充分发挥其社会教育职能和和文化传播职能,图书馆员就必须加强现代技术理论的学习和研究,用现代管理技术的理论来充实自己,图书馆员必须学会使用这些先进的管理手段和现代技术,另外还要备较强的获取信息利用的能力。图书馆作为传播文化知识的重要阵地,要有效地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实现信息的真正价值。这就要求图书馆员具备敏锐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素质,掌握获取信息、更新、传播、开发利用信息等方面的能力[4]。在网络时代的今天,图书馆员除了需要具备较高的整体素质外,还必须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因此新形势下图书馆专业人员应具备以下几种能力。

(1)信息处理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包括对信息的感觉力、洞察力、分析力以及概括力等,图书馆员还必须有激活信息的能力,信息是财富但必须使其发挥作用,否则就是一页废纸。激活信息,使信息发挥最大效益为社会大众服务,

(2)获取信息利用的能力。图书馆作为传播文化知识的重要阵地,要有效地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实现信息的真正价值。这就要求图书馆员具备敏锐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素质,掌握获取信息、更新、传播、开发利用信息等方面的能力。这就要求图书馆员必须具备信息搜捕和检索的能力。

(3)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开发和利用的能力:图书馆员除了具备现代化信息、技术知识外,更要熟练地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如:能用计算机处理各种信息,能建立各种文献数据库,能在网上获取信息,以及网上解答读者的各种咨询,并指导读者检索各种文献信息等。并在实际工作中不仅提供“精、高、尖”技术信息,而且提供“短、平、快”的实用性信息。

(4)解答读者各种咨询的能力。如文献检索咨询、数值咨询、新技术咨询、网络咨询等。不但根据读者的特性提供具有针对性的信息,而且还能通过对读者专业特征、研究兴趣的智能分析而主动向读者推荐最可能需要的信息。

(5)较高的信息筛选转化和知识整合能力:随着社会知识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的知识文化层次有了很大的提高,社会将更需要具体的适应信息和经过转化、加工、分析、研究而形成的竞争情报,这种竞争情报不可能从网上或文献资料中直接得到,必须经过人脑的转化整合和再加工。即利用数据仓库、数据挖掘、知识提取、人工智能等技术对信息内容进行深加工,向读者提供能够用于决策支持、智能查询、科学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这是一种新的知识和新的信息即信息浓缩和提炼的能力。因此,图书馆员,必须具有能力能从浩如烟海的信息资源中筛选出所需的信息,并将其转化、整合为直观的知识信息,以满足社会大众需求。

4 结语

人类社会已步入21世纪网络时代,图书馆将面临严峻的挑战,只有加强图书馆员的思想素质建设,提高他们的整体业务素质能力,才能适应网络时代图书馆的发展需要,从而为图书馆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郭太敏.论信息素质与人才培养[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2,28(3):81-83.

[2] 鲁蓉蓉.略论21世纪信息素质教育[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4,24(2):40-41.

篇4

摘 要:针对网络工程专业和培训班两种学生类型,参考先易后难教学理念,按照TMN层次结构分别提出网络管理教学设计,首先是基本网络管理模型,然后是基于SNMP的网元管理内容,进一步学习网络管理功能集成,最后介绍网络安全态势的相关平台。

关键词 :网络管理;TMN;教学设计

第一作者简介:吴君青,男,讲师,研究方向为网络管理, jupiwujun@163.com。

0 引 言

网络管理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联网系统的运营、管理、维护和供应相关的活动、方法、规程以及工具,运用相关专业知识描述和表达问题,具有熟练的系统分析与应用能力[1-2]。该课程是一门专业课程,需要计算机网络原理、网络工程设计、网络应用编程等相关课程的基础知识。虽然只是一门实践性强的专业课程,但是网络管理的教学内容选择性较大。从网络管理生命周期的角度,学生需要学习网络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从系统工程的角度,学生需要学习规范化的、可定量的网络管理方法和模型;从网络管理技术发展的角度,教师需要讲授一些新技术和新方法,开拓学生视野和培养创新意识,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现代网络发展[3]。此外,学生类型不同,学习目标也不同。网络工程专业学生希望深刻理解网络管理的必要性,系统掌握网络管理的相关标准和模型,为网络管理系统开发打下良好的基础;培训班学生希望系统掌握网络管理工具,能够定位和排除网络常见故障。因此,整个教学设计的选择性较大,如何适应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先易后难”是常用的教学设计模式[4],首先介绍简单的、基础性的、容易理解的概念,然后学习比较复杂的、能够使用简单概念描述的抽象概念,最后学习那些综合性的、依赖于前面概念的知识信息。TMN层次结构是一个明确定义的网络管理层次结构[5],该层次结构中,网络管理可以分为网元、网元管理、网络管理、服务管理、业务管理,因此教师可以结合TMN层次结构,按照“先易后难”方式,实现网络管理课程的教学设计。

1 TMN层次结构

TMN是由国际电联(ITU-T)针对电信管理网络规范而制定的标准,其优点在于提供了一个明确而且广泛接受的术语学,有利于讨论网络管理的相关主题。TMN层次结构模型中描述了一系列网络管理层次,每个层次建立在另外一个层次之上。

TMN层次结构如图1所示,整个网络管理内容划分为网元、网元管理、网络管理、服务管理和业务管理5个层次:①网元层,对应于单个网元内部部署的管理,涉及设备自身所支持的、与任何管理系统无关的管理功能;②网元管理层,实现单个设备的远程管理,功能包括远程查看、修改配置、报警监控等;③网络管理层,基于网元管理层进行功能分析和掌握网络基础设施的整体运行情况;④服务管理层,管理对象是网络为最终用户提供的服务;⑤业务管理层,核心目标是实现网络服务的支撑和统计,如计费和定价、业务预测等。

经过仔细分析,服务管理层和业务管理层面向具体的网络服务,在实际操作中有较大的灵活性,而网元层、网元管理层和网络管理层定义了网络管理的公共内容,是提供网络业务的基础性支撑。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可以按照网元层、网元管理层和网络管理层进行组织。

2 教学实施设计

作为一门网络专业课,网络管理要求学习多种专业工具,掌握相关网络管理协议;在专业工具方面,需要介绍设备管理器和维护终端、网络分析器、网元管理器、管理平台等;在网络管理协议方面,需要介绍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6]、命令行接口CLI等内容。为了让学生全面理解网络管理功能,教师需要介绍网络管理基本模型FCAPS、OAM&P[1],讲授一些新技术和新方法,开拓学生视野和培养创新意识,使其更好地适应现代网络发展。因此,整个教学设计需要进行合理组织,按照一种先易后难、逐层推进的方式进行。

2.1 教学设计基本思路

结合TMN层次结构参考模型,通过分析各种网络管理工具、管理协议可得其所对应的管理层次,详细关系见表1。

其中,网元层重点介绍网络设备自身的管理功能,可以选择常见的超级终端接口进行讲解。对于服务器设备,教师可以介绍专门的自检工具或者类似于Windows资源管理器的工具。网元管理层方面要求学生重点学习SNMP协议。作为工业界事实上的标准,SNMP的支持和应用极为广泛,整个介绍内容需要涉及SNMP自身优势、运行原理、MIB信息等内容。网络管理层方面要求学生重点学习管理平台。作为一种网络管理集成方式,管理平台得到当前业界的普遍认可。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选择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系统作为学习案例。

整体教学内容包括相关教材选择、课堂教学设计和实验设计。在教材方面,选择Alexander Clemm编写的Network Management Fundamentals[2]作为参考教材,也可以选择其他具有类似知识结构的教材,要求是系统介绍网络管理的概念和原则,试图从一个整体的、系统的观点介绍网络管理,同时阐述网络管理中使用的各种技术之间的关系。教学的课堂设计以TMN层次结构为主体内容,同时增加必要的概述章节和总结性内容。教学对象可以分为网络工程专业学生和培训班学生,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类型,教师需要设计不同的教学计划。

2.2 网络工程专业教学设计

网络工程专业学生普遍掌握网络原理,但缺乏网络故障严重性认识和网络管理工具的使用经验。学习目标是深刻理解网络管理的必要性,系统掌握网络管理的基础知识。因此,教学目标是理解和应用网络管理相关标准和模型,为网络管理系统开发打下良好的基础。网络工程专业的教学课时为20+20(小时),具体知识分配见表2。

第1部分是网络管理概述,主要介绍网络管理的必要性以及网络管理有关的功能、工具和活动。通过相关案例介绍,学生首先能够对网络管理的用途、基本概念及重要性有一定认识,从整体上对这门课程有直观认识。

第2部分是网络管理模型,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进一步深化学生的网络管理基础知识,学生在面临巨大的网络管理系统时,应采用“分而治之”的方式逐个分解并解决,同时理解网络管理功能的分类方法。在该章节,教师可以初步介绍TMN层次管理模型和FCAPS等管理功能模型。这部分内容配套安排了一个实验,使用常用工具Ping测量网络中设备的响应时延并进行系统分析。通过该实验,学生进一步认识到通过适当的网络管理能够定量了解网络运行状况。

第3部分是网元管理层,主要介绍基于SNMP的网络管理。这一部分是教学重点之一,首先需要分析比较CLI和SNMP两种管理协议,分析各自的优点并介绍SNMP的管理模型组成;然后需要学习SNMP的MIB相关知识,掌握基于SNMP的开发方法,为实现网络管理系统开发打下良好基础;最后是介绍常用的MIB库,学习SNMP浏览器的相关使用。在实验环节方面,教师可设计SNMP浏览器的实验内容。通过使用SNMP浏览器,学生既能直观理解SNMP工作机理,又能够用该工具解决一些网络管理问题,培养这两方面的能力。

第4部分是网络管理功能集成,主要学习网络管理功能集成的目标和原理并通过Manage-Engine_OpManager系统进行实践。管理平台的开发实践是可选内容,介绍WebNMS的开发框架。这一部分的实验环节和课堂教学相对应,重点是学习使用ManageEngine_OpManager和WebNM的开发框架。实际过程中所花费的实验时间要超过6课时,可以选择只学习其中一个软件。

第5部分是新技术的学习,介绍基于OSSIM的安全事件管理集成。OSSIM是开源安全信息管理系统(Open Source Security Information System),支持多种开源软件系统的信息集成并实现事件关联。实验环节侧重引导学生安装和使用OSSIM系统平台,了解系统集成在安全事件方面的应用。OSSIM的网站上提供了较多的视频文件,学生可以选择其中的安装和使用视频进行学习。

第6部分是课程总结,教师可以按照具体情况有选择地实施。

以上是对于网络工程专业的课程设计,主要突出如下特点:①整个教学中注重整体介绍网络管理,强调网络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②按照TMN层次结构介绍多种管理工具,使学生能够系统掌握网络管理工具;③侧重于学生进一步开发能力的培养。教师通过介绍当前的学习资源,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资料查找和自我学习能力。

2.3 培训班教学设计

培训班的学生来源于实践岗位或者是即将参加具体岗位的本科毕业生,整个学习时间很短,学生特点是对系统开发兴趣较低,但是对于网络故障认识深刻,明确网络管理的必要性。此外,大部分学生有网络管理工具的使用经验,其学习目标是系统掌握网络管理的相关工具,为实际工作服务。因此,教学目标侧重分析网络管理工具的原理,能够从整体上理解网络管理工具的选择;一旦需要解决网络故障,能够准确选择网络管理工具,具有定位和排除网络常见故障的基本技能。网络工程专业的教学课时为10+10(小时),具体课时分配见表3。

整个教学设计中侧重实际应用学习。其中,第1、2部分内容和工程专业教学设计基本一致,目标是理解网络管理所必要的基础知识。由于培训班的大部分学生对网络管理已经有感性认识,因此不安排实验。

第3部分是网元管理层,主要介绍基于SNMP的网络管理相关原理、MIB浏览器的使用以及常用的MIB库信息。在实验环节方面,教师可设计SNMP浏览器的实验内容。

第4部分是网络管理功能集成,主要介绍管理平台的集成方法,学生学习网络管理平台的基本功能和选择依据。实验环节是学习使用ManageEngine_OpManager。

第5部分是新技术的学习,学习内容和网络工程专业一致,介绍基于OSSIM的安全事件管理集成。实验环节侧重引导学生安装和使用OSSIM系统平台,了解系统集成在安全事件方面的应用。

以上是针对培训班的课程设计,主要突出如下特点:①整个教学中注重整体介绍网络管理,强调网络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②侧重培养学生对网络管理工具的实际使用能力,通过介绍当前的学习资源,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资料查找和自我学习能力。

3 教学效果分析

整个教学计划目前已经在两个培养对象类型上实施。网络工程专业的教学对象为解放军理工大学指挥信息系统学院的网络工程专业学生,共计40人;培训班的教学对象为解放军理工大学指挥信息系统学院的设备维修培训班学员,共计42人。

3.1 考核指标安排

对于网络工程专业的培养对象,考核指标见表4。

对于培训班的培养对象,考核指标见表5。

两种考核指标中,网络工程专业的培训人员理论知识更为丰富,考核的内容中包含部分开发方面的内容。培训班的考核指标侧重于实际应用能力,由于授课时间较少,整个考核的知识点相对集中,应用能力方面重点考核实际操作能力。

3.2 考核结果分析

经过教学实施,我们最终统计出两个班级的知识点掌握情况分布。其中,网络工程专业学生参加考试40人,理论成绩最高分为91分,最低分为60分,平均成绩为75分;实验成绩中,最高成绩为90分,最低成绩为60分,平均成绩为78分。培训班学生参加考试42人,理论成绩最高分为81分,最低分为60分,平均成绩为68分;实验成绩中,最高成绩为85分,最低成绩为60分。整体的成绩分布如图2所示,详细的成绩百分比见表6。

两者的培训成绩中,在偏重理论的知识点方面,两者差距不是很大。大部分知识点中工程专业的掌握情况比培训班的掌握情况要好,差距最大的是第3(TMN层次结构)、第5(SNMP的管理模型)和第7(管理平台)3个知识点,差距在10%以上。在实践操作方面,如第4 (SNMP操作)和第8(管理平台操作)两个知识点,培训班的学生掌握情况更好,这可能是因为网络工程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习SNMP的相关开发内容,要求掌握更多内容,另外一个原因是培训班的学生操作任务比较明确,更有利于集中时间学习。

总体上,整个测试成绩说明教学设计方案有利于掌握网络管理的相关原理和实际操作,尤其是能够较好掌握SNMP和管理平台的基本操作步骤。

4 结 语

网络管理系统是一个对规模因素、鲁棒性、可伸缩性和可维护性具有苛刻要求的复杂系统,包含广泛的功能,在实际应用中面临许多挑战,因此网络管理课程的教学设计对于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业务能力起到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笔者提出基于TMN层次结构的网络管理教学设计,注重在整体上介绍网络管理的相关功能,并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制定了教学实施方案。对于网络工程专业教学对象,除了学习管理工具的使用之外,还介绍了相关的开发方法;对于培训班的教学对象则侧重于原理性知识和实际工具的结合。总体教学设计中都考虑了学习资源的介绍,进一步培养学生提高自我学习能力。

网络管理教学中另一个重要问题是实验环境的建设,一个典型性的网络环境对于教学两方面都有巨大的促进作用。然而,如何实现低成本的实验环境建设是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笔者下一步将在这方面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 Subramanian M. Network management: principles and practice[M]. 2nd ed.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2012:61-67.

[2] Clemen A. Network management fundamentals[M]. Indianapolis: Cisco Press, 2006: 24-25.

[3] 陈鸣, 胡谷雨. 网络工程专业教学体系的创新与实践[J]. 计算机教育, 2009(19): 43-47.

[4] Scardamalia M, Bereiter C. Knowledge building: theory, pedagogy, and technology[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6: 11-12.

篇5

计算机网络管理员就是保障网络包括因特网、局域网、广域网和其他数据通信系统在内的各种网络的正常运行,通过网络来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的职业,例如公司的员工可以共享打印机和传真机等硬件或者软件设备。在发生故障的时候,计算机网络管理员能够快速的定位和排除错误问题,可以设计、组装、管理和维护企业内部的计算机网络,提供计算机网络的技术咨询和支持工作,以此来保障企业信息的安全。

成为一名优秀的计算机网络管理员能够熟练的掌握计算机网络方面的知识是首要要求,而开展一切网络管理工作的前提是要熟练地掌握和运用网络的基础知识,如果模棱两可的掌握网络理论知识,一点都不扎实,在实际工作中那么必然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所以,一般来说,作为一名网络管理人员必须熟练掌握以下基础知识:在计算机网络中最常出现的一个词语就是网络拓扑,作为一名网络管理人员,就需要对每种结构的优劣做到心中有数,知道什么情况下,用哪种拓扑结构,怎么搭建该结构。在网络管理中,网络协议也是非常重要的,它规定了计算机网络之间如何通信,怎么通信。作为网络管理员,需要熟练地掌握每种协议的配置方法,知道在什么情况下运用哪种协议来实现通信,实现准确快速安全的通信。比如最基本的TCP/IP协议,比如UDP协议,要熟知他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掌握每种协议是如何工作在通信网络的那一层中的。

在实际的工作中,网络管理人员要时刻紧跟最新信息技术,掌握最新动态,并运用到工作中去。所以网络管理人员必须时刻注意提高自身的能力,加大自身筹码。网络管理人员必须具有一定的阅读英文文献的能力,这就要求网络管理人员必须能够大量的掌握有关于计算机的专业词汇,这样的话就能流畅的阅读技术资料英文原版,最重要的是可以看懂网络管理设备和网络管理软件中的英文说明书,不至于因为看不懂说明书而手足无措。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就网络管理工作本身而然,是为企业内部服务,需要经常和领导、同事、同行、厂商等交流。所以具备一个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实际工作变得事半功倍,提高办事效率和自己的竞争力。

同时网络管理员也要有吃苦的精神。网络管理员需要保障企业内网、外网的正常运转,需要随时准备解决问题。工作的性质决定了工作的时间是不规律的,有时候还需要体力劳动,所以这就需要网络管理人员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对于没有吃苦精神的人来说,是做不好网络管理的工作的。要有优秀的团体协作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对于每一种工作都是一种必备的素质,俗话说众人划桨开大船,众人的力量是巨大的,只有良好的团地合作能力,才能够在一个团队中实现自身的价值并为企业做贡献,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对于网络管理员也是如此。做事耐心、细心。网络管理工作涉及很多繁杂,细小的工作。很多时候,往往一个细小的配置出现了问题,就会使整个网络瘫痪,无法运行,这就要求网络管理人在工作时耐心,细心。保证所配置的每一个步骤都是准确的,因为当你配置完成但却运行不起来,再回过头去找问题,就比较麻烦。

计算机网络管理包括很多方面,首先是网络基础设施的管理。在网络运行比较正常的情况下,网络管理员对网络基础设施的管理主要包括确保网络通信传输的畅通、备份各项设备的配置文件、对网络布线配线架的管理负责、采取技术措施对网络内经常出现的用户变更位置和部门的情况进行有效的管理。同时也要对网络的通信状况进行监督,一旦有问题出现要及时的联系相关部门机构,实现对整个局域网和网络通信流量状况等方面的实时监控,还要对网络基础设施的使用制订和出相应的管理办法和监督执行的情况。

在日常网络维护中,网络管理员应牢牢掌握网络操作系统,熟练的运用系统中所提供给的各种软件管理工具,及时的监督系统故障问题,第一时间进行处理。而且,网络管理员还要对网络管理系统操作服务器建立热备份系统,准备好防灾工作。因为网络操作系统一旦发生致命的故障,整个的网络服务都会陷入到瘫痪的状态。

同时网络管理工作的优秀与否,取决于网络管理人员所掌握的技术。硬性条件和软性条件是对网络管理人员的技能的一种两大方面划分。硬性技能方面:整体规划整个网络的能力,相当于宏观的把控能力。而对于这种能力来说,它可以认为是一个必备的技能。在这之外还有一个就是维护网络设备的能力,比如对路由器、交换机等的配置和后期维护。网络管理人员要熟练地掌握设备命令语句的调试方法,制定出安全的策略等,能够实际的根据环境需求来进行相应的配置网络设备,达到一个1+1>2的良好效果。

总结:

综上所述,网络的发展可谓是日新月异的,每时每刻都有不同的理念产生,这对网络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作为企业网络的网络管理者来说,所需要完成的工作是繁重又重要的。在这样的情况下,网络管理人员需要具备极强的耐心和责任心,较为丰富的网络知识,在实践中不断的总结经验,力争成为一名优秀的网络管理员,为整个企业做好网络服务。

篇6

2002年我院开始进行计算机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工作,通过调查、研究、实践、完善、优化,形成了“平台+岗位”的课程体系和相应的实施方案,改革成果显著,“基于IT类职业岗位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教学成果获浙江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005年)。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作为院级重点专业,积极开展了基于“平台+岗位”的课程改革工作。在课程体系上以专业技术(技能)和职业素质培养为主线,建立了一套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课程体系,从专业教育为主转向以综合素质培养为主,从理论知识传授为主转向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主。强调前导课程与后续课程对口、专业知识与岗位应用对口、实践技能与专业岗位对口,经过课程的重组与整合形成新的课程体系。突出岗位技术(技能)的培养,重点培养两个主岗位(网络管理员、计算机系统维护员)和两个辅助岗位(数据库管理员、电子商务员),强调课程与职业岗位对接,相应设置了岗位系列课程。

本人根据多年岗位系列课程教学的切身体验和实践,就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中的网络管理员岗位系列课程的设置、整合与实践等方面进行探讨。

岗位系列课程的模式及设置

岗位系列课程模式根据“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为依据、以能力为本位”的专业建设指导思想,“平台+岗位”的课程体系充分体现“就业需要——确定岗位——确定能力(技能、技术)”的基本原则。每个职业岗位能力可以分为个人能力(责任意识、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等)、关键能力(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创新能力等)和技术(技能)能力。[1]岗位系列课程模式是把职业岗位要求的高素质和高技能的培养和训练任务,设计成一个贯穿学业全过程的链状课程,即岗位系列课程。以问题为中心的科目课程培养职业需要的基本技能和关键能力,以行动为导向的项目课程或训练课程培养职业需要的专门技术能力。[1]岗位系列课程是根据某一职业岗位或某类相近岗位工作能力要求而设置的一组课程,该课程组中的职业技能课、职业技术课及职业岗位综合实训课之间的联系如图1所示。

网络管理员岗位系列课程设置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技能型的高级网络技术人才,使学生既具备现代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同时掌握网络组建、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的基本技术(技能),又具有很强的实际操作能力。[2]主要从事各行各业计算机软硬件安装、调试与维修;从事计算机网络系统的配置、管理和维护;从事计算机网站的开发、管理和维护等岗位工作。网络管理员作为该专业的主岗位,其相应的课程设置如图2所示。在课程设置上,坚持应用能力“宽窄”结合的方针,按照“学习网络”、“使用网络 ”、“组建网络 ”、“管理网络”的学习过程设置课程,使学生逐步深入掌握网络知识,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网络应用能力。同时,适当兼顾其他应用能力的培养。

岗位系列课程内容的整合和目标说明

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对原先的计算机网络课程进行了整合与改革,进一步整合教学内容,进行岗位系列课程设置。同时针对岗位系列课程的各课程之间关系密切、逻辑性强的特点,知识应具有递进性,内容应前后衔接合理,以便组织教学。对教学内容要求具有明显的时代性和先进性。

计算机网络基础与应用(1)课程内容整合的思路。把《计算机网络技术》、《Internet应用》、《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三门课程整合成《计算机网络基础与应用》,作为一门职业技能课程,纳入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充分体现理论“必需、够用”的原则。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概念,很多已体现在人们熟悉的网络应用中(Internet应用),网络服务器环境已有条件在一般机房里搭建,将这三门课综合在一起,有利于学生在“学中用和用中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习的难度,并真正达到学有实效。(2)主要教学内容。本课程讲授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数据通信基础、局域网基础与网络互联、Internet的基础知识及应用、基于Windows Server 网络操作系统的AD安装、网络命令、IP地址的简单设置、用户账户的管理、资源共享、网络安全等。(3)课程教学目标。学生应具备一定的网络与通信基础知识,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网络分类及各类网络的特点,了解Internet的相关知识、技术特点及应用。简单的网络连接和共享资源的使用方法,熟悉一种网络操作系统(Windows 2000Server)的使用和一般的网络管理方法,能够在网络上创建和配置Web站台、FTP站点。

企业网组建与管理(1)选择课程的思路。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遍应用,中、小型计算机网络的组建和维护,是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应具备的重要技能。所以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学生选择开设《企业网组建与管理》课。(2)主要教学内容。本课程涉及组网基础、组网工程、组网设备、网络服务、网络设计、网络管理、网络安全和网络维护,这些内容包括组网前期的准备、组网中期的实现和组网后期的管理维护。本课程除了要求学生掌握企业网组建与管理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具备企业网的安装、调试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重视课程的实训和实践,适当地加大实训和实践课时,同时要设立专门的实训室,配置必要的实训设备和专业实训人员,为学生提供比较好的实训与实践环境。(3)课程教学目标。学会并掌握基于WindowsServer平台的Intranet网络的构建与管理,常见的局域网环境搭建与管理;学生应对局域网的基础知识、工作原理及发展趋势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了解组网工程的基本知识,掌握常用的局域网组网技术,熟悉当前流行的网络架构和典型的局域网设备和组件产品;能够运用所学的计算机网络原理和组网技术等专业知识和技能,规划、设计并组建及维护中、小型局域网络。让学生在前续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在系统科学方法的指导下,能根据用户网络的需求分析和计算机软硬件工程开发的技术规范,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术,提出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解决方案并具有将网络硬、软件系统综合集成为完整的网络体系(网络应用环境)的技能。能运用简单网管协议(SNMP)、TCP/IP协议、服务器等软、硬件环境提供网络管理和服务。掌握网络安全、网络防火墙、广域网的接入、网络运行管理、网络应用系统开发环境的搭建等技术。培养学生搭建配置和管理基于平台的局域网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局域网组建的基本知识,学会IIS环境的配置及服务软件的工作原理、FTP站点和WEB站点的架构和访问、DNS的解析配置、邮件服务器的架构、即时信息服务的架构、基于ISA Server的服务器的配置。

网络组建与管理实训通过实训,让学生了解网络组建过程与管理技术,掌握网络组建与管理的方法,通过实际工程技术项目亲自组建、配置与管理,积累实际项目解决的经验,为学生今后参加网络组建与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1)选择课程的思路。本课程主要目的是提高该专业学生计算机网络知识和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该课程涵盖了计算机网络与通讯的主要技术和网络管理方法。《网络组建与管理实训课》是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类专业的一门岗位综合实训课。本课程讲授和实践计算机局域网的配置和互联、基于局域网架构网络服务。(2)实训内容(模块)包括:网络互连(包括局域网和广域网);Cisco网络互连之静态路由;Cisco网络互连之动态路由;远程管理之Telnet;标准访问控制列表;扩展访问控制列表;Vlan划分及Vlan间路由(路由器和三层交换机);CDP(思科路由发现)。(3)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实践,使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和全面地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组建原则、组建方法,掌握网络管理的先进技术,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主要软硬件产品的技术特点和实际应用情况,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熟练组建网络配置设备。具备较强的计算机网络软硬件的安装、调试和运用能力,为今后从事计算机网络组建与管理方面的实际工作和进一步学习研究打下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岗位系列课程的实验、实训室建设

为了完成以上课程的教学目标,至少建设以下两个实验、实训室。

计算机网络实验室本实训室主要为《计算机网络基础与应用》课程提供实验环境。可供学生完成以下实验任务:(1)Internet技术和应用;(2)网卡的安装;(3)RJ45网线的制作和检测;(4)双机互联;(5)Windows对等网络的组建和应用;(6)小型局域网的互联;(7)Internet的接入技术;(8)Windows 2000Server的安装及管理。

网络组建与管理实训室本实训室主要通过与神州数码网络公司合作搭建实验实训的真实环境,建设计算机网络的专业教室,为《企业网组建与管理》、《网络组建与管理实训》两门课程提供所需软、硬件环境。主要可供学生完成《企业网组建与管理》课的实验模块、《网络组建与管理实训》课的综合实训模块。(1)实验模块:IP子网规划;设备间设备设计;路由器配置;DNS服务器的配置;DHCP服务器的配置;DNS服务器的配置;FTP服务器的配置;邮件服务配置;终端服务配置;校园网拓扑设计;网络安全管理。(2)实训模块:网络互连(包括局域网和广域网);Cisco网络互连之静态路由;Cisco网络互连之动态路由;远程管理之Telnet;标准访问控制列表;扩展访问控制列表;Vlan划分及Vlan间路由(路由器和三层交换机);CDP(思科路由发现)。把网络管理软件Solar winds融于上述实训的各模块中,使得实训更加综合,更加有趣,更加实用。

多年来,学院致力于基于“平台+岗位”的IT职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但仍需进一步加强探讨。如网络技术本身具有“高、精、尖、快”的特点,[3]如何保持高职教材和岗位系列课程建设相协调是岗位系列课程建设所面临问题。岗位系列课程是由内容相关的若干课程组成,任何课程内容的变化都需要岗位系列课程中其他课程内容的调整,否则体现不出针对性、先进性和应用性等特点。总之,实践实训环境如何进一步满足人才培养方案以及学生个性化培养的需要也应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篇7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计算机网络管理”课程的教学目标

在我校,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成为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必修课和全校选修的课程;计算机网络管理也成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和信息安全专业的选修课,随着计算机网络和网络技术的进一步普及,计算机网络管理课程也会逐步成为非计算机专业的课程。对于计算机及相关专业来说,计算机网络管理课程的目标如下。

(1) 培养计算机网络的管理员:按照网络管理员的国家标准,网络管理员的工作共涉及7个领域[1]:网络基础设施管理、网络操作系统管理、网络应用系统管理、网络用户管理、网络安全保密管理、信息存储备份管理和网络机房管理。培养计算机网络的管理员,就是要从七个领域中选择一些重点知识讲授给学生,特别是使得学生从实用性的角度掌握一些重要的计算机网络的知识;使得学生了解一些局域网和广域网的常见故障和应对措施;使得学生掌握一些常用的网络管理工具,能够利用这些工具完成对网络的日常管理。

(2) 培养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开发的程序员: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开发的程序员需要具备两个最基本的素质,首先必须对网络协议,特别是网络管理协议(如CMIP协议,尤其是SNMP协议)做到非常熟悉的程度;其次必须具备较高水平的计算机软件的设计和开发能力,熟悉计算机软件的体系结构和常用的设计模式。

2目标导向型教学实践

围绕计算机网络管理课程的两个目标,我们开展了目标导向型的教学实践。在教学环节,我们精心挑选了教材和教学内容,选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实践环节,以两个目标为导向,精心选择了重要的网络管理工具,并组织学生设计开发一个简单的网络管理程序;在考核环节,围绕两个目标选择了重点考核的内容。

2.1教学环节

首先需要做好教材的选取工作。目前,在市面上提供的计算机网络管理的教材都不是很理想,我们参考了四本计算机网络管理方面的教材[2-5],教材[2]从广义网络管理的角度组织内容,但是内容比较空泛,能够使得学生对于计算机网络管理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却不能起到培养计算机网络管理员和计算机网络管理软件程序员的作用;教材[3]从狭义网络管理的角度组织内容,比较详细地介绍了网络管理协议CMIP和SNMP,对网络管理软件的开发也有一定程度地介绍;教材[4]是一本详细介绍了最为流行的网络管理协议SNMP的教材;教材[5]选择了许多网络管理工具,并对这些网络管理工具进行分门别类。可以看到,以上四本教材都不能直接满足课程的两个目标,因此,在课程教学中综合采用了以上四本教材:

(1) 在教学内容的组织方式和计算机网络管理的常识性介绍方面,选择了教材[2];

(2) 在网络管理工具的讲授上,选择了教材[5];

(3) 在网络管理协议和网络管理软件开发方面,采用了教材[3]和教材[4],并自己补充了一些内容,如SNMP4J的分析等。

通过对四本教材的内容进行筛选,并补充一些教材上没有涉及到的内容,围绕两个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组织为以下几个部分。

(1) 计算机网络概述:从实用性角度重新对计算机网络中的重要内容进行了梳理,包括局域网和广域网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局域网技术、TCP/IP层次结构及其协议族等内容;

(2) 网络管理概述:主要内容包括网络管理的基本概念、网络管理的基本功能、网络管理的发展以及网络管理的基础理论与技术;

(3) 网络管理的体系结构:主要内容包括网络管理的基本模型、网络管理的基本模式以及网络管理协议等;

(4) IP地址分配以及常见的IP地址管理工具和IP链路测试工具:主要内容包括IP地址的分配与域名管理、常见的IP地址管理工具以及常见的IP链路测试工具;

(5)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该部分是网络管理课程的重点讲解的内容,主要内容包括SNMP基础知识、SNMP v1、SNMP v2以及SNMP v3;在SNMP基础知识中,主要讲解SNMP概述、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搭建SNMP的学习环境、抽象标记语言ASN.1、基本编码规则BER以及SNMP4J中ASN.1和BER的实现;在SNMP v1中,主要讲解管理信息结构SMI、管理信息库MIB、SNMP的基本操作以及SNMP4J对SNMP v1的支持分析;在SNMP v2中,主要讲解SNMP v2概述、SNMP v2 SMI、SNMP v2 MIB、SNMP v2协议以及SNMP4J对SNMP v2的支持分析;在SNMP v3中,主要讲解SNMP v3概述、SNMP v3体系框架、用户安全管理以及SNMP4J对SNMP v3的支持分析;

(6) 网络管理工具OpenView:重点介绍如何利用网络管理工具OpenView对网络进行管理。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了理论联系实际、程序演示和代码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及多媒体演示、网络管理工具演示等多种教学手段。

为更加深入地讲解网络管理协议和网络管理软件的知识,达到培养网络管理软件开发程序员的目标,在讲解SNMP协议的时候,采用了SNMP4J这一开放源码的Java程序包,配合SNMP的理论知识的讲解过程,在课堂上深入分析了SNMP4J的源代码,加深了学生对于SNMP抽象知识的理解,同时也使学生掌握了网络管理软件的开发流程和开发方法。图1为在Eclipse中建立的SNMP4J工程。

为了达到培养计算机网络管理员的目标,不仅讲解了网络管理的一些理论知识,还穿插了大量的网络管理工具的演示。图2为IP地址管理工具IPMaster的界面。

2.2实践环节

在实践环节,为达到培养网络管理软件程序员的目标,安排学生基于SNMP4J设计并实现一个MIB Browser。为了能够顺利指导学生完成实验内容,作者实现了MIB Browser的原型系统,如图3所示。

为达到培养计算机网络管理员的目标,安排学生利用OpenView进行网络管理的实验。

2.3考核环节

以两个教学目标为导向,在考核的内容上增加了对于实际网络管理知识和网络管理软件设计开发知识的考核;在考核方式上采用了考教分离的方式;在考核的组成部分加大了实践环节成绩和平时成绩的比重。

3结束语

通过为计算机网络管理课程设置两个教学目标,推行目标导向型的教学实践,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网络应用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普遍反映课程目标明确,实用性较好。

参考文献:

[1] 郭锡泉,王伟. 网络管理员的职责与风险分析[J]. 计算机教育,2006,(9):56-58.

[2] 杨云江. 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篇8

关键词:软考;网管;网工;网络知识;分析

0 引言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报考计算机软件水平网络方向的考试,但是初次报考的考生在拿到教材后,却不知道复习的重点,不知从何处开始复习。在此结合作者的考试经验,对2005~2006年网络管理员、网络工程师的考试试题进行了对比分析,同时做出简单的趋势分析表,希望有助于报考网络方向的考生的复习备考。

1 网管、网工知识点的分析

网络管理员考试的上午试卷知识点覆盖面广,基本上覆盖了考纲中的所有知识点,但在分析表中(见表1)我们可以很直观地看到最近几年网络管理员考试的重点所在:局域网技术与综合布线;计算机网络概述;网络安全;Web网站建设;网络操作系统。下午试卷的考点为:网络设计题;Linux的基础知识题;Linux或者Windows下服务器配置题;安全配置题;HTML的语法题。其中安全配置题和HTML的语法题是每年必考的。应试者只要认真准备这几个重点项目,下午试卷的考察将不会很难。

从网络工程师试题的分析表(见表2)可以看出网络工程师考试上午卷的重点是考察概念性、基础性的知识点,都是需要我们记住的一些基本概念。而下午试题的重点为:网络设计题,Linux及Windows相关的配置问题,交换机、防火墙的配置等。在题型设计上最近两次考试下午题都是比较新的题目,但是由于难度高,所以出现了选择题型,这就造成了整体难度的降低。应试者只要平时对下午试题内容认真学习,难度应该不大。

2 网管、网工试题的分析对比

网络管理员试题分析表(表1)归纳了2005年-2006年三份试卷,从中不难看出考试的各个知识点的比重变化,有些知识点每次比例都差不多,如计算机网络概述、网络操作系统、Web网站建设、标准化及知识产权、英语题。其中英语题是每年必考的;有的是隔年变化的,如:局域网技术与综合布线、网络安全;有的是逐年增加的,如:网络管理。应试者可以根据分析表抓住考试重点进行复习。

网络工程师试题分析表(表2)分析归纳了2005年~2006年三份试卷,从中亦可得出各知识点在这几次考试中的变化:计算机系统知识、网络安全、标准化和知识产权和英语题基本不变;接入网技术与网络需求分析和网络规划这两部分知识点的考查是隔年出现的;网络管理有所增加;而网站设计和配置技术从2006年开始下午题就只考一题了,但是今年的考查或许还会有增加,这点还是需要注意的。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网络工程师考试上午的英语试题都可以在Google上搜索到,这说明命题小组对网上的知识越来越重视了。

3 对考生复习的建议

篇9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有网络组建与维护、路由与交换技术、网络操作系统、网站设计与开发、综合布线技术、网络互联技术、网络管理与安全、虚拟化技术等。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指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知识,培养具有一定计算机网络基本理论和开发技术,具备从事程序设计、Web的软件开发、计算机网络的组建、网络设备配置、网络管理和安全维护能力的网络高技术应用型人才。

(来源:文章屋网 )

篇10

1 企业网络能力与技术能力简介

1.1 网络能力

“网络能力”这一概念,诞生于企业竞争环境与社会网络化进程的结合中。笔者通过分析关于网络能力的研究报告,并结合自身企业网络管理实践,将网络管理的概念总结为:网络能力是一种建立在企业内部信息和其他资源基础上,通过对网络价值与机会进行判断,构建网络结构,对各个层次网络关系进行开发与维护,以此获取珍稀资源并能引导网络变更的动态能力。这一概念可以详细分成三重含义:(1)网络能力的形成建立于企业内部知识的基础上;(2)层次性是网络能力的基本特征;(3)网络能力是一种不断严禁发展的动态能力。

网络能力的基本层次是对企业二次元关系进行管理。比如,管理企业与供应商或客户之间的关系,或对企业网络进行资源优化配置,评价企业多个网络关系组合等。

网络能力的动态性要与网络演进特性相结合适应,网络结构的变化对网络演进有重要影响,因此,为了将网络能力充分运用于企业生产,企业必须不断更新网络结构。在革新网络结构的过程中,企业要不断积累网络管理经验,不断提高网络管理效率,从而提升企业的网络能力水平。

1.2 技术能力

从知识活动观点,笔者将技术的概念总括为:技术能力是建立在企业本身固有的技术知识基础上,通过整理、运用、革新生产技术知识为企业支撑各类创新活动的能力。这一概念可以细分为三重特征:(1)技术能力依托于企业固有的各类技术知识;(2)技术能力的变化有赖于企业知识活动的开展;(3)企业的创新活动离不开技术能力的支援。

2 企业网络能力与技术能力之间的联系

2.1 两者在知识属性方面具有较大重合性

从知识属性层面来看,企业的网络能力与技术能力具有较大的重合性,可以通过相互作用实现相互提高,因此,企业的网络能力与技术能力之间是一种协同合作的关系。

在基础知识层面,网络能力与技术能力具有一定的重合性。企业在执行网络管理任务时所需的相关知识大多都包含于技术能力的内容范围中。从知识载体层面看,网络能力与技术能力之间也存在重合区域。网络能力所需的知识大多来自于网络管理的人力资源中,而技术能力知识来自于企业技术研发人员和生产设备,二者的重合点就是即具有技术开发知识又具有网络管理知识的企业技术人员。这类技术人员掌握着企业的核心技术,肩负沟通企业技术与外界技术的责任,不仅要负责生产企业的内部知识,还要负责企业的网络关系开发。

2.2 两者在活动特性方面具有可相互促进作用

从能力活动特性层面看,网络能力和技术能力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关系,这两者的相互作用既体现于相互促进又体现于相互制约。企业在对网络进行管理时,必然会与其他组织产生相互作用,这种基于网络交换关系的相互作用主要体现在技术与其他知识的沟通交流上,对促进企业网络能力与技术能力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企业积累技术能力必须从内部与外部两个方面着手,在内部要积极开展研发活动,从研究中获取知识,在外部则是通过与其他企业或组织进行互动交流,引进其他企业或组织的新技术知识。

企业网络能力直接关系到企业网络的连接范围,关系到企业网络的交换频率,因此,企业网络能力决定了技术能力积累外部知识的效率,对技术能力的提高有十分关键的影响。此外,技术能力与网络能力的相互作用中,网络能力的知识积累与整合包含于技术能力知识活动中,网络管理在开发和利用新的网络关系时要借助技术能力的相关知识。因此,企业的技术能力水平与网络管理水平之间存在着必不可分的练习。如果企业内部知识活动效率低下,那么当企业获得接近稀缺资源的机会时,就无法很好的把握住机会,无法获得稀缺资源会对网络管理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知道,企业网络能力与技术能力之间存在着协同合作的关系,可以通过相互作用实现相互提高。为了有效提高网络能力,必须加强网络建设,通过网络建设获取网络管理所需的知识,同时,也可以通过具体实践活动来累积网络管理知识;为了提高技术能力,企业要积极开展内部创新研究活动,另外还可以通过网络管理活动提供的各种渠道从外部吸纳新的技术知识。

只有加强网络能力与技术能力之间相互制约与相互促进的协同合作关系,才能使企业的生产效率与经济效益得到大范围的提高。

3 企业网络能力与技术能力未来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