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纠纷的时效性模板(10篇)

时间:2023-09-08 16:59:10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经济纠纷的时效性,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经济纠纷的时效性

篇1

中国经济型酒店—————个改变中国大众旅游生活质量的产业。查尔斯·福特曾说“:旅馆(Hotel)和餐馆会改善一个国家中人们的生活。”经济型酒店当然也包括在其中。

一、经济型酒店市场营销的优势分析

在我国各个地区,品牌竞争、规模拓展的局面已经展开,“如家”、“锦江之星”、“莫泰连锁酒店”、“7天连锁酒店”“、格林豪泰”等品牌已逐渐割据市场。目前,“7天连锁”似乎是走在整个经济型酒店品牌的前列。因此,它的营销前景很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就会被突破。

1.经济型酒店的服务优质,价格适中

在具备一定的服务水平、价格水平,符合一般公务、商务旅客的要求的条件下,经济型酒店的价格水平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2.网点众多,管理成本相对较低

在旅游、公务、商务目的地,一般都存在着一定数量的经济型酒店,酒店布局上具备相对的优势。相对于高星级酒店,经济型酒店的管理成本较低。一些经济型酒店的管理费率远远低于高星级酒店的水平。

3.有一定客源背景

和高星级酒店、普通社会旅馆一样,经济型酒店也存在数量巨大的客源。由于经济型酒店定位于大众消费,因而经济型酒店将自己的目标市场定位在普通商务人士、工薪阶层、大众旅行者和学生群体上,而高星级酒店往往以高端商务人士、高收入阶层和公费游客为主要目标市场。

二、经济型酒店市场营销的劣势分析

1.盲目模仿,缺乏个性

经济型酒店在中国刚刚起步,尤其是一些国内的经济型酒店投资者,在建设初期没有明确的目标市场,不是根据市场调研、市场分析来组织策划经营,而是片面模仿别的高星级酒店,因此造成市场定位混乱,在客源的选择上非常盲目,没有重点。另一方面,一些从中低档国有饭店改造而成的经济型酒店,在建造初期都是按照普通星级酒店标准设计的,其业务部门和职能部门都较齐全。

2.单体经营,规模优势不明显

国内的很多经济型酒店都是单打独斗,没有形成规模。经济型酒店之所以“经济”就是因为其较低的成本,连锁经营或集团化经营能够统一采购、统一培训、统一提供技术支持、统一市场营销等,从而降低了成本和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3.缺乏品牌建设,市场营销手段不全

国内的很多经济型酒店为中小型企业,所有者和投资者没有雄厚的资金来进行品牌建设。而从国际经验来看,酒店品牌在扩展过程中都伴随着强大的营销和预订系统的发展,都伴随着企业文化的渗透和市场份额的扩大。我国经济型酒店的经营者往往只注重内部管理,缺乏在市场开拓、品牌打造、网络预订等方面的意识和手段。

三、经济型酒店市场营销的机遇分析

1.国际模式可以借鉴

经济型酒店在我国起步较晚,我们在保持和发扬自己独特魅力的同时,也要注意按照国际行业市场的要求和标准来规范自己,尤其是要多向外国经济型酒店学习。

酒店是国际化、标准化特点强的产业,先进、适用的酒店模式应用会传播到世界的每个角落。从建筑外观到先进材料,从设施到使用物品,从电脑硬件到软件,从经营模式到管理服务规范以及绿色环保等。

2.我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国

目前,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我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国。

3.市场需求旺盛

我国经济型酒店市场需求旺盛,几个大城市和几块区域成为热点。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大型城市的经济型酒店需求非常突出,市场条件比较成熟。

四、经济型酒店市场营销的挑战

1.来自市场的挑战

过去的成功经验并不代表未来成功的保障。更何况,过去10年中国经济型酒店之所以取得辉煌的业绩,与其说是市场营销的战果,还不如说是搭乘了中国经济高速发展这班车。传统的、原始的营销手法,如发单片、跑客户、开中介和签合同继续有效,但远远不够。

2.来自组织的挑战

房间数超过200间的经济型酒店在近年来大量出现,经济型酒店那种门店没有市场营销部门和人员的组织结构,已经不足以应对庞大的房量造成的长期出租率无法有效突破的困境,相当多的大房量由于管理不善、营销不利、促销无方,而陷入困境。这是机遇,但同时也是挑战。因为这些酒店普遍房量较大,经济型酒店那种老套的方法和曾经令人自豪的扁平化以及无中层管理者和部门经理的组织机构,已经无法有效地组织起门店的营销。

3.来自新技术的挑战

网络营销已经成为市场营销重要的营销工具之一,但是没有看到哪家经济型酒店设有网络营销经理,而要招聘此类人才也是非常困难。中国经济型酒店呼唤适合于中国经济型酒店的市场营销理论的出台。

篇2

由于中国经济近年来的高速增长,国内的金融业尤其是银行业的发展规模日益扩张。伴随实体经济转型和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中国的银行业的行业分化趋势明显。随着近年来各大银行股份制改革的完成,金融行业尤其是银行业的门槛进一步放低,竞争对手的大量涌入,使得国内传统的银行业所面临的竞争进一步加剧。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下,商业银行更应该不断提升服务效率以及经营效率,服务效率的提升依赖于银行对员工专业素养、服务态度等方面的培训提升;而经营效率的提升则需要对银行的经营状况进行科学、客观、定量定性的分析。为了使国内传统金融业能在这样一个竞争巨大的利率市场化的大环境下继续持续稳健的发展,保住自己的一席之地,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应该加强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评价的研究,提升自身的经营效率,使传统银行业能在内部竞争与外部竞争同时存在的情况下依然能健康的发展,更好的给银行的客户和投资者树立信心。

二、相关文献综述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的银行家们就开始把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管理作为加强银行管理的重要目标之一,但银行作为一类相较于其他生产性企业更为特殊的一类企业,其经营绩效评价的研究又相对较晚。在经过大半个世纪的发展之后,西方国家金融届和学术界在商业银行经营绩效评价领域的研究已经逐渐趋于完善,现在已经形成了一个较为成熟的绩效评价研究体系,这对于发展相对滞后的我国的学术界是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并对我国的学术研究起到了指引的作用。

美国经济学家Alhadff[ ]1954年在对美国加利福利亚州210家商业银行进行研究分析时发现银行业的绩效与产出的扩大成本效应有关,且扩大的成本效应对产出有着负向的影响。1972年,美国学者David Cole首次将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引入商业银行经营绩效评价体系中,丰富了商业银行经营绩效评价分析方法。1985年,英国经济学家West[ ]将因子分析法运用于银行业绩效评价中,并结合骆驼分析法进行分析,最后得出因子分析法在商业银行绩效评价中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手段。Robert Kaplan和 David Norton在1996提出了平衡计分卡在绩效评价研究中具有广泛的用途,它不仅能测量财务指标,还能准确地衡量出非财务指标,这一方法在当时也是运用非常广泛的一种方法。Allen N. Berger 在其文献综述研究中总结了130多篇关于各国金融机构效率评价方法的研究,其中所运用的主要方法有数据包络分析法、自由分布方法和随机边界方法和因子分析法等。

与国外的研究相比,国内关于商业银行经营绩效评价的研究起步较晚。2004年李建军从微观绩效和宏观绩效两个方面对国有商业银行绩效进行了分析,他根据商业银行的公共特殊性创造性地提出将银行绩效评价分为三个方面:企业型绩效评价、公共型绩效评?r和综合型绩效评价。2005年张云在其发表的文章中系统的概括出了西方国家近年来有关商业银行经营绩效评价的相关方法,从国内金融监管者、社会中介部门和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者三个角度分别对银行经营绩效评价建立模型并进行实证分析。沈春雨2011年在其硕士论文中总结了前人将EVA方法应用于绩效评价中的理论成果,尝试性的将EVA方法应用于上市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评价中。

综合来看,国内学者对商业银行绩效评价研究在近年来还是比较丰富的,研究内容也比较集中,主要集中在股权集中度、资本市场结构等因素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研究以及银行自身经营能力指标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经济增加值法(EVA)、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因子分析法、平衡计分卡、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等分析方法。

三、上市商业银行经营绩效评价模型的建立

(一)数据的来源说明

本文选取了2016年上市的16家上市商业银行为进行实证分析的银行样本,这16家上市商业银行分别是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以下简称浦发)、中国民生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平安银行、华夏银行、北京银行、南京银行、宁波银行。这16家大型上市商业银行的各项财务数据每年均以年报形式准时向社会大众和股东披露出来,其数据具有很强的真实性和实效性。主要从盈利能力、流动能力、风控能力和发展能力四个方面对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经营绩效进行评价,根据《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考核评价办法》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股份制商业银行风险评级体系(暂行)》的通知以及国内外专家学者们在此领域的研究基础上从上述四个方面选取了十二个二级评价指标,具体指标在第三章中有详细讲述。这十二个二级评价指标分别为:A1:平均总资产回报率、A2: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A3:成本收入比、A4:权益利润率、B1:流动性比率、B2:存贷比率、C1:资本充足率、C2:拨备覆盖率、C3:不良贷款率、D1:总资产增长率、D2:净利润增长率、D3:资本积累率。

(二)数据处理与检验

为了将数据统一量化,分别对所有指标数据进行z-score标准化处理,按照方差为1,均值为0的标准化方法来进行。对处理后的数据运用SPSS软件进行KMO检验和Bartlett球形检验,检验数据是否适合进行因子分析,检验结果如下表1所示。本次实验计算出的KMO取值为0.546,表明可以进行因子分析;Bartlett的球形检验中的统计量Sig.为0.000,小于0.01,说明数据来自正态分布总体,适应进一步分析。如下表1为KMO检验和 Bartlett球形检验结果。

表1 KMO检验和Bartlett球形检验

(三)经营绩效评价模型计算结果

为了能达到经营绩效分析的目的,需要将各个原始标准数据带入各主成分因子的计算表达式中,计算出各个银行在四个主成分因子上的得分情况,方便更直观的比较各银行之间的经营绩效差异。各主成分因子得分情况如下表2所示。

表2 主成分因子得分

注:表2中FACi_1表示第i个主成分因子的得分

为了能客观的对十六家银行的经营绩效评价结果进行一个评分和排序,本文选取四个主成分对所有指标的方差贡献率作为每个主成分因子的权重系数。根据解释的总方差表可知第一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是41.76%,第二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是17.36%,第三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是14.96%,第四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是8.54%,因此,四个主成分所占的权重分别为0.4176、0.1736、0.1496、0.0854。银行评价指标的四个主成分因子的得分分别为F1、F2、F3、F4,记F为银行做种经营绩效评价得分,则

F=0.4176*F1+0.1736*F2+0.1496*F3+0.0854*F4

以中国工商银行为例,中国工商银行经营绩效综合评价得分为:

F=0.4176*(-0.766887942)+0.1736*(-0.275967931)+0.1496*

0.592743371+0.0854*(-1.865390315)=-0.4388

其他各银行的经营绩效综合评价得分也可据此计算出来,计算结果以及排名如下表3所示:

表3 银行经营绩效综合评价得分及排名

(续上表)

表3中银行经营绩效综合得分有正值和负值,这里的正负只是一个相比较的值,并不是银行当年的的经营绩效为负。结合上文中旋转因子载荷矩阵中得出的结论,每个主成分因子能反映绩效评价不同的能力,主成分因子F1反映了评价指标中的发展和风险控制能力,主成分因子F2和F3反映了评价指标中的盈利能力,因此本文选用F2和F3两个主成分因子的评分和作为盈利能力的综合评分,主成分因子F4反映了评价指标中的流动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

四、实证结果分析及建议

(一)实证结果分析

总体来看,城市商业银行的整体经营绩效比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要好,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整体经营绩效比国有控股商业银行要好。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在发展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方面排名靠后,排名为第12-16名,基本落后于所有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

从盈利能力来看,以兴业、浦发和招商等为代表的股份制银行表现的比较出色,事实也确实是如此,近年来,浦发银行和招商银行的市场份额不断扩张,尤其是在某些特殊的地区,这两家银行的业务量已经超过了国有五大银行的市场份额,并且还在以非常高的速度进行业务扩展。从流动能力来看,股份制银行的表现也是独占鳌头,股份制银行规模相对五大国有银行而言其规模更小,各项资金的审批流程更简洁,因此在资金流动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国有控股的五大银行是由“老国企”转变过来的,手续审批等方面也就更复杂,因此其资金等的流动周期就更长,流动能力也就被削弱了。

在发展能力上,三家城市商业银行跻身前四名,虽然我国现有的城市商业银行所占的绝对份额仍然较低,但其增长速度很快,体现了强大的发展潜力和良好的发展态势。从风险控制能力的角度来看,招商银行和兴业银行等一众股份制银行都名列前茅,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等反应风险控制能力的指标比股份制银行高出很多,尽管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在风险控制方面严格把关,但是由于国有银行业务范围广,涉及的客户群体较为复杂,130%左右的拨备覆盖率足以保护高风险资产的预期损失。

(二)提升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建议

1.提高资产质量,降低不良贷款率

做好不良贷款管理工作,降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不良贷款管理是根据不良贷款的风险程度采取不同的措施,化解和防控信贷风险的过程。贷款存续期内,贷款人应通过风险监测和贷后检查等措施,对信贷资产质量进行分类或调整,对于符合不良贷款特征的,要及时纳入不良贷款管理,以真实反映资产质量,并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和流程,对不良贷款实行全面、精细化管理。如可在灵活运用直接催收、诉讼、减免息、以物抵债、呆账核销等传统手段的基础上,尝试探索打包处置、债权转让等市场化、批量化处置渠道。

2.完善公司治理,构建扁平化的风险管理架构

篇3

中图分类号:F8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14-0081-03

0 前言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从“旧常态”到“新常态”的过渡期,银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必须深入推进改革转型,只有合理运用自身资源、使资源投入产出比达到最优的银行才可以在这一轮经济转换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进一步深化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绩效评价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国内目前关于商业银行经营绩效评价和竞争力评价的文献非常多,诸如:郭?q梅(2012)应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现阶段我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进行分析,根据对评价结果的分析挖掘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差距的原因并结合实际情况给出政策建议。王海涛(2012)基于商业银行的卓越绩效,分别运用因子分析法和二元语义方法对其进行绩效评价。朱运敏(2013)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我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经营绩效进行综合评价,并得出排名。彭勃,叶春明(2013)研究了基于纯语言混合算术平均(PLHAA)算子的商业银行经营绩效评价问题,并且应用该方法对某商业银行下属6个支行的经营绩效进行评价并排序。张乾,夏芸(2014)结合大型商业银行甘肃省分支机构经营发展实际,运用时序全局主成分分析的方法,从规模效应、经营管理、风险控制等六个方面,对大型商业银行经营绩效进行动态综合评价。盛九元,吴信坤,朱辉(2015)选取台湾地区27家本土银行作为研究对象,利用2009-2013共5年数据,使用因子分析法对其经营绩效做出评价并排名。

从目前关于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绩效评价的研究情况来看,主要集中运用了数据包络分析法、灰色关联度法、因子分析法、平衡记分卡等评价方法和工具,但运用价值工程理论进行商业银行经营绩效评价的文献非常鲜见。仅有的一些文献,只是从价值工程角度对商业银行某项业务进行定性分析。诸如:刘宏(2004)认为价值分析方法能够对商业银行的经营投入产出效益做全面的考核,进而能够有效综合评价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和运营价值。李爱军,陈国伟(2008)从价值工程角度分析了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广泛运用于产品的功能与成本分析的价值工程理论进行延伸和扩大,进而研究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评价问题。最后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

1 价值工程理论及方法简介

价值工程是一种旨在提高分析对象价值的思想方法和管理技术。是通过价值工程理论和方法体系,对研究对象的功能与成本费用进行系统的分析,通过创新思维和手段,改进对象的功能和成本关系,从而提高研究对象的价值。价值工程理论和方法体系最初应用于产品设计和材料代用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效果。由于价值工程应用效果非常明显,因而它也被推广应用于各个领域。商业银行经营绩效,作为一个价值体系,完全符合价值工程对象的特点和要求。因而,我们可以采用价值工程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问题,为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管理提供科学的手段和依据。

价值工程的基本思路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它首先要求明确对象的合理功能,进而分析和确定实现各项功能的费用成本,根据功能及其消耗的成本量之比,评价对象的合理性。价值可用表达式V=F/C表示,(其中:F表示对象的功能值,C表示对象实现功能的成本值,V表示对象的价值)。V的大小取决于功能值与获得该功能的全部费用成本之比。V越大,则价值越高;反之,则说明对象消耗资源量与实现功能的量不匹配,应该实施必要的改进和提高。

价值工程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商业银行经营绩效评价,就是把商业银行经营绩效作为分析对象,经营产出为功能,经营投入费用额作为成本,经营绩效评价结果作为对象的价值评价结果。令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即价值为V,商业银行经营投入费用额为C,经营产出为F。价值工程应用于经营绩效评价的目的就是要以合理的经营投入,获得满意的经营产出,从而实现对象绩效(价值)的最大化。以下是商业银行经营绩效评价价值工程方法的基本原理:

商业银行经营绩效表示为:

公式中:F――经营产出;C――经营投入;Fi――各经营产出指标的转换值;Cj――各经营投入指标的转换值;Wi――各经营产出指标的总权重;Wj――各经营投入指标的总权重。

以上商业银行经营投入产出指标的转换值源于为了消除各指标原始值之间计算单位的影响,对量纲不同、大小不一的指标进行归一化处理,从而转化为可以直接相加、相乘的相对值。处理公式如下:

2 基于价值工程理论的商业银行经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按照科学性、可比性、可行性的原则和价值工程分析框架,在充分考虑指标与评价对象针对性的基础上,建立商业银行经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其中,经营投入指标主要由支付利息、手续费及佣金,支付职工薪酬福利,对外投资支付,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分配股利、利润及利息等构成;经营产出指标主要由净利润,三大资产增加额,基本每股收益,净利润现金含量,股东权益比率,应收帐款周转率,资本充足率,正常贷款率,客户存款增加额,佣金等中间业务收入以及股东户数等构成。指标数据可从上市商业银行公开的财务报表中直接或者间接计算获得,各层次指标相对重要性系数可通过专家填写咨询表并利用AHP法计算获得,以保证评价的准确性。商业银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细化如图1所示。

3 实证研究

3.1 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绩效评价指标原始值

根据四大国有商业银行2014年的公开数据,经过分析统计后的原始数据如表1和表2所示。

3.2 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经营投入产出相对重要性系数

经由多位业内专家填写咨询表,并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经营投入产出相对重要性系数如表3和表4所示。

3.3 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绩效评价指标转化值

3.4 计算结果

由价值工程的原理可知,V=的比值越大,价值越高,说明商业银行合理、有效利用企业资源的程度和经营绩效水平越高,反之,则说明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就应该改进和提高。从以上价值工程分析结果可以看出,V值依次为D>C>A>B,就是说2014年的经营投入中,D银行价值即经营绩效最高,C银行次之,也即说明D银行资源投入相对其他银行来说得到更为合理、有效的利用。

篇4

在以上对话中,我们很容易发现工作者的冷淡情绪。同样的案例,我们再来看看下一个回答——

“请问您当时有没有打欠条呢?”“打了,对方签字了。”“私人之间的经济纠纷,作为电视台一般是不介入的。不过,我们可以给您提供一个解决问题的途径,您这个两三年的欠条在法律上可能已经失去了时效性,建议您找到借款人重新打一个借条,然后再寻求法律援助。江西省法律援助热线是……”

听到这里,如果您是听者,感受是否会不一样呢?当我们带着不稳定的情绪进入工作,观众的情绪也会受到我们的影响,其结果是观众不理解,我们的工作也没有做好。

稳定情绪,不受对方情绪影响。

篇5

顽固性幻听是临床常见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刘勰的后遗症,这种病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现今采用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因此,需要采用新的治疗方法[1]。而重复经颅磁刺激是一种给人体脑部位产生刺激的新型技术,这种技术通过影响皮质兴奋性而有效改善幻听症状[2]。本文主要讨论分析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精神分裂症顽固性幻听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28例精神分裂症顽固性幻听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1例,女17例,平均(45.6±17.5)岁。纳入本次研究研究的患者均符合美国精神病学会DSM-Ⅳ分类与诊断标准[3]。患者在治疗之前已经服用抗精神类型的药物治疗了2个月以上,但是幻听症状未见好转。根据PANSS(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评分,得到的评分≥4分。在治疗期间让患者仍旧服用原来药物。所有患者排除心脏病、肝脏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各种严重疾病。在为患者治疗前进行详细的心电图、脑电图以及血常规检查,无任何异常。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4例,对照组给予采用10次1 Hz伪刺激治疗,观察组采用10次1 Hz真刺激治疗。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病程、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选用美国CADWELL公司生产的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仪,频率为1 Hz,线圈为9 cm的滴状,部位是双背侧前额,刺激强度为80%的运动阀值。观察组:把线圈放置位置和颅骨平行,每天对患者治疗20 min左右,刺激频率:40次/min,不间断治疗10 d,一共刺激8 000次。对照组:线圈放置位置和颅骨垂直,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头部会产生一种被敲击的感觉,和观察组受到真刺激的感觉类似,随后会因为磁场距离的增大、增强而衰减。可以忽略这种放置方法对大脑皮质层的影响。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给予全部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进行PANSS与TESS(不良反应量表)评分[4],以及心电图、脑电图和血常规检查,评分人员是经过专门培训的医生。以治疗后幻听评分减分大于等于2分判定有效,小于2分判定无效。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评分比较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可知:观察组的幻听症状、精神病理症状以及总评分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幻听症状改善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治疗前后与不同组别存在交互作用(F=20.467,P

2.2 两组常规检查及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28例患者在治疗后两个星期,神经系统检查、心电图检查以及血常规检测均显示正常。经过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可知:患者心律和血压在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全部患者脑电图检查结果显示正常,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最后根据TESS量表显示,观察组有1例患者,对照组有2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头痛、麻木感等不良反应症状,持续了大约8 min左右,在随访2个月左右全部患者均显示正常。

3 讨论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真刺激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总体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幻听的频率明显减少,声音变小,对患者的干扰程度降低,患者可以从以前痛苦的幻听体验中解脱出来,进行一些简单的劳动[5-6]。而国外Vercammen等[7]也证明了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顽固性幻听的有效性。Vercammen选择的治疗频率也是1 Hz,但是他选取的治疗部位是左颞顶叶。而这两种治疗方法选择的部位均能很好地治疗幻听,这说明了幻听很有可能不是由单个脑区的功能异常引起的,可能牵涉到多个脑区[8-9]。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其阴性症状与精神病理症状都有很大改善,其中阴性症状改善主要表现在患者的行为活动增多,愿意和人交流沟通;而精神病理症状改善主要表现在:患者的抑郁、焦虑状态有所好转。由于本文在选取病例研究时,所有患者的阴性症状评分都是19分以下,故需要进一步研究该种治疗方法对阴性症状的治疗效果。精神病理症状的改善和幻听、阴性症状的改善没有直接的相关性。这和国外相关医学专家的研究结果相符[10]。但是采用rTMS治疗,两组患者的阳性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故可以推理rTMS治疗患者的幻听效果显著,但是针对阳性症状没有明显效果。

幻听是精神分裂症患者比较常见的残留症状,根据最新的报道显示,全世界大约有50%~80%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患有幻听,这种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现阶段采用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因此需要重新寻找新的治疗方法。低频重复经颅刺激治疗是一种在人脑的特殊部位进行刺激的新技术,其原理是变化的电流在线圈中出现磁场,磁场通过患者的头皮、颅骨然后在大脑皮层的位置产生感应电流,这种电流通过改变神经细胞活动影响患者的精神活动。在不同频率的经颅刺激作用下,产生的抑制作用不同。根据最近几年来的影像学研究结果显示,幻听其实是一种特定的分散脑结构异常,关系到听觉信息、言语额颞叶网络脑区域的变化。幻听的严重性还和额、顶以及颞脑区的体积缩小相关,得了幻听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左侧颞顶叶听觉、海马以及纹状体范围内的血流活动会明显增强。

对幻听的功能连接研究结果说明了,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现了额颞叶之间的关系异常,其主要表现是左背侧前额叶和上颞叶皮层之间的功能关联系数降低,所以,精神分裂症幻听和额叶前面兴奋程度的增加有很紧密的联系。据此进一步推理通过影响皮质兴奋性然后再改善幻听的症状。根据王伟男等[11]人的研究证明,低频的重复经颅刺激对于治疗难治性幻听效果显著。本次研究选取的治疗部位主要是根据幻听的脑功能研究为基础,在治疗频率选择方面根据精神分裂症顽固性幻听的作用原理,把被测前额叶当作治疗部位,使用1 Hz的治疗频率,有效抑制了额叶的不正常情况,改善了患者的幻听症状[12-15]。根据高志勤等[16]人的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顽固性幻听患者的平均病程约为1~10年左右,而治疗该部分患者的疗效在某种程度上和患者的病程长短密切相关,患者病程越短,其治疗效果越好,相反病程越长,其治疗效果越差。

本次研究只是进行了初步研究,但是重复经颅磁刺激为治疗精神分裂症幻听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能够配合药物治疗,如果和影像学研究结合,会进一步了解幻听的病理原理。所以,重复经颅磁刺激是一种比较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总之,1 Hz的双背侧前额叶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精神分裂症顽固性幻听效果显著,且安全系数高,值得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权文香,乔宏,赵志宇,等.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顽固性幻听[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8(3):204-209.

[2]任艳萍,周东丰,蔡焯基,等.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精神分裂症顽固性幻听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0,24(3):195-197.

[3]美国精神病学会.DSM-Ⅳ分类与诊断标准[M].杨森文库-精神医学分册,2001:120-123.

[4]何燕玲.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13):267.

[5]何燕玲,张明园.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的中国常模和因子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0,8(2):65-69.

[6] Hoffman R E,Hawkins K A,Gueorguieva R,et al.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of left temporoparietal cortex and medication-resistant auditory hallucinations[J].Arch Gen Psychiatry,2003,60(1):49.

[7] Vercammen A,Knegtering H,Liemburg E J,et al.Functional connectivity of the temporo-parietal region in schizophrenia:effects of rTMS treatment of auditory hallucinations[J].J Psychia Res,2010,44(11):725-731.

[8] Fitzgerald P B,Benitez J,de Castella A,et al.A randomized,controlled trial of sequential bilateral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for treatment-resistant depression[J].Am J Psychiatry,2006,163(1):88-94.

[9]高志勤,余海鹰,崔雪莲,等.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精神分裂症慢性幻听的疗效及随访研究[J].精神医学杂志,2009,22(4):257-258.

[10] Ford J M,Gray M,Whitfield S L.Acquiring and inhibiting prepotent responses in schizophrenia:event-related brain potentials and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J].Arch Gen Psychiatry,2004,61(2):119.

[11]王伟男,丛晓山,孙红杰,等.氟哌啶醇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增效作用[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9,19(2):123-124.

[12] Molina V,Sanz J,Sarramea F,et al.Lower prefrontal gray matter volume in schizophrenia in chronic but not in first episode schizophrenia patients[J].Psychiatry Res,2004,131(1):45-56.

[13]徐婉姣,金怡,黄悦勤,等.脑电引导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精神分裂症的随机双盲对照实验[J].中国临床康复,2012,10(46):22-24.

[14] Lawrie S M,Buechel C,Whalley H C,et al.Reduced frontotemporal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in schizophrenia associated with auditory hallucinations[J].Biol Psychiatry,2002,51(12):1008-1011.

篇6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8月-2016年8月在我院接受急性期精神分裂症的病人8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40例。所选取的患者全部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关于精神分裂Y的相关诊断标准。此次研究由病人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观察组4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27例,患者年龄各不相同,其中年龄最大的为48岁,年龄最小的为19岁,平均年龄32.4±4.9岁。对照组4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26例,患者年龄各不相同,其中年龄最大的为49岁,年龄最小的为20岁,平均年龄32.8±5.1岁。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上差异对比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用药根据病人不同病情,实施调整药物剂量,观察组奥氮平的最小剂量是每天10毫升,最大剂量为每天20毫升,而丙戊酸镁缓释片每天最小剂量为0.5,最大剂量为1.5。对照组病人单纯使用奥氮平实施治疗,治疗疗程为14天。治疗之前以及治疗之后第7天、第14天,通过PANSS量表评分配需的多名医师实施评定。

1.3 治疗效果判断

PANSS量表减分率除去治疗之前的评分,再乘以100%,当数据大于75%即表示治疗痊愈,数据在50%-74%表示治疗有显著进步,而数据在25%-49%表示有进步,当数据小于25%表示没有改变。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差异、组内差异采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值检验,P

2.结果

2.1 观察组在第7天治疗显效的有14例,治疗无效的有5例,对照组治疗显效的为6例,治疗进步的为14天,20例治疗无效;第7天结束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观察组与对照组PANSS评分对比分析

如下表2所示,观察组在第7天的PANS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所谓精神分裂症,就是病人患病之后往往伴有敌对性、兴奋以及激越、攻击性等多种危险行为,临床治疗过程中为了尽快的将病情控制住,降低此类病人潜在的各种危险性,因此快递有效的控制病人激越症状是非常迫切的。正常情况下对精神分裂病人病情实施控制最有效的药物是使用高效价传统的抗精神病药物或者苯二氮卓类相关药物。不过多年的临床经验显示此类方法椎体外系的副反应相对较为明显,现已使用率越来越低。

临床工作人员通过多年的研究把新型的抗精神病药物作为其治疗的首选药物,而奥氮平由于治疗效果明显,不良反应相对较少同时安全可靠而备受临床重视。有调查显示,来看口服大剂量的奥氮平对伴有兴奋以及激越症状的病人治疗效果显著,同时也有研究表明奥氮平能够有效的改善精神类疾病病人的相关症状。正常该药物不但能够治疗精神分裂等疾病,同时也可以治疗精神障碍类相关疾病。本文研究观察组通过使用奥氮平合并小剂量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单纯使用奥氮平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杜能强.齐拉西酮与奥氮平治疗早期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分析[J].重庆医学,2012,41(28):2938-2939,2942.

[2]颜慧,宫泽辉.斑马鱼谷氨酸功能低下精神分裂行为模型的建立[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1,27(1):134-137.

[3]王祥.利培酮及奥氮平对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糖、脂代谢、血清瘦素及催乳素的影响[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6):144-146.

[4]邓旭瑶,卓恺明.齐拉西酮和奥氮平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及对血糖血脂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16,45(13):1580-1582.

[5]Sun,J.,Tang,Y.,Lim,K.O.etal.AbnormalDynamicsofEEGOscillationsinSchizophreniaPatientsonMultipleTimeScales[J].IEEETransactions on Biomedical Engineering,2014,61(6):1756-1764.

[6]李万顺,于晓东,崔宇. 奥氮平合并小剂量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急性期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J]. 精神医学杂志. 2008(03)

[7]高桂林,陈莉. 奥氮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分析[J]. 上海精神医学. 2003(01)

[8]杨献红,黄继忠,严和V,江开达,陆峥,盛尤荣,熊祥玉,冯明德,姚维菊,吴敏. 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70例临床分析[J]. 上海精神医学. 2002(02)

[9]孙霞,杨建立. 氨磺必利与奥氮平治疗急性期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分析[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13(03)

[10]张毅,陈美娟,徐斐康,沈辉,钱竹书,王佩青,陆峥. 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10(01)

篇7

作者简介:姚旭兵,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湖南工程学院管理学院,讲师。

一、引言及文献综述

自从上个世纪中国拉开改革开放的序幕之后,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一直稳步推进。按照城镇常住人口占总人口的统计口径,我国城镇化率从1978年的17.92%快速达到2014年的54.77%,根据“诺瑟姆”S曲线对城镇化发展规律的划分,我国城镇化进程已经步入“加速”的快车道,目前城镇化发展已经成为我国新时期促进经济增长及转型的重要动力源。与此同时,我国在“三农”领域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尤其是农业经济增长比较快,农业总产值从1978年的1117.50亿元提高至2013年的51497.37亿元。但是,城镇化必然导致非农产业在城镇集聚、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那么,这种随城镇化进程的推进致使土地、资金、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大量从第一产业流出的过程会不会最终在促进我国整体经济增长的同时却损害农业经济的发展及增长?农业经济的增长是否一定会阻碍城镇化进程?城镇化与农业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在我国是否存在区域异质性?在我国目前大力推进的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对于这些问题的深入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及实践意义。因为我国是农业大国,还有7亿多人口生活在农村,农业的发展与稳定对于我国整体的发展与稳定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如果城镇化进程对我国农业的发展造成严重伤害,则会进一步威胁我国经济的整体安全。所以党的“十”已经明确提出要“促进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即新型城镇化肯定不是以牺牲农业发展来推进的,而是在保证城乡统筹、农业安全、粮食安全的前提下高质量地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进而促进我国整体经济的均衡增长。

关于城镇化与农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在国外已经有较成熟的研究。吉尔伯特通过实证研究指出,城镇化水平虽然与非农产业发展高度正相关,但是与农业发展负相关[1]。迈克尔斯认为区域城镇化水平是由该区域农业初始就业水平、农业向非农产业转变的速度及质量共同决定的[2]。波普金、德尔加多通过研究发现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农民的收入及消费能力也相应提高,直接促进了农产品需求,最终促进农业经济增长[3,4]。

国内也有许多学者就城镇化与农业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做了比较深入的研究。陈志峰认为城镇化进程导致城市增加了对农产品的需求,从而带动了农业的发展及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5]。谢杰通过实证分析认为,城镇化会反过来使先进技术扩散到农村地区及农业,促进了农业采用更先进的技术,从而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6]。杨志海、王雅鹏基于县级区域的面板数据的研究发现,县域城镇化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并且城镇化的正效应随着时间越来越显著[7]。苏发金基于时间序列数据运用误差修正模型研究之后,认为我国的城镇化与农业经济之间存在长期动态均衡关系,但是这种均衡关系在短期与长期存在显著的差异[8]。虽然大多数文献均认为城镇化有利于农业经济增长,但是也有一些学者认为城镇化对农业经济增长会产生负效应。如李魁、程名望通过实证研究认为城镇化进程会发生劳动力、耕地等生产要素向比较效益高的非农领域转移,农民耕种土地的积极性下降,农地荒芜现象严重,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甚至会影响到我国的粮食安全[9,10]。高彦彦则认为城市偏向政策致使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导致生产要素从农业部门流失,从而不利于农业增长[11]。

通过对已有研究文献的梳理,发现存在如下不足:第一,一些研究使用VAR模型利用单纯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但是所得结果会因为时间序列的内在缺陷(如自相关、波动性大)而极不稳健,可信度差;第二,有的研究虽然是基于城镇化与农业经济增长的面板数据进行研究,但是仅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单向回归检验,但是已有的研究已阐明二者其实是双向互动关系,如果仅进行单向回归分析可能导致严重内生性问题从而使结果失真度较大;第三,研究的假设前提把全国视为同质化的整体,但是我国各区域之间存在显著的异质性,以全国整体样本得到的结论其可靠性值得怀疑,而以此制定一刀切的政策全国统一执行实施更可能会导致水土不服,政策效果差。鉴于以上不足,本文利用1997-2013年的面板数据,根据区域的异质性将我国客观地分为三组类型,基于PVAR模型对城镇化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相互关系进行实证分析,试图得到更符合中国客观实际的研究结论,从而为我国正在如火如荼推进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实证经验的支持及可信的政策建议。

二、城镇化与农业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内在机理

(一)城镇化影响农业经济增长的机理

1.资源再配置效应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及城镇规模的扩大,城镇的各种产业也快速做大做强,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从而有力促进了农村冗余劳动力的转移,并且越来越多的人口集聚在城镇也为富余农副产品的销售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有效拉动了农业经济的增长。所以,这种城镇化进程把农村剩余劳动力及富余农副产品等资源在城镇进行优化配置,大幅提高了资源的使用效率,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为正效应。但是,如果城镇化的进程过快,城镇规模过分扩张,则会在比较利益的驱使下,可能使农业领域的劳动力、资本及土地等资源过多地向城镇及非农产业集聚,使农业经济的发展面临严重“失血”的困境,那么,这样的城镇化进程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就为负效应。因此,城镇化通过资源再配置效应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净效应不确定。

2.规模经营效应

基于人多地少的国情,与国外发达国家的农业经营规模相比,中国的使农业经营规模过小,农业经营效率低。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使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镇就业,从而为我国农业进行现代农业经营体制改革提供了契机,现在在许多省份各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如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通过土地流转、转租、转包等方式进行规模化农业经营的实践,提高了农业经营的效率,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有力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增长。

3.产业结构调整效应

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必然会导致产业结构的深度调整,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调整:一个方面是农业结构内部的调整;另一个方面是三次产业之间的结构调整。首先来分析第一个方面的调整,由于城镇化的规模扩张使城镇人口越来越多,需要更多的农产品来满足城镇居民的消费需求,并且随着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及消费能力的增强,对农产品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驱使农产品结构升级来满足城镇居民更高的品质要求,从而致使农业结构基于农产品市场的终端需求在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与其他农作物的生产之间进行内部调整,生产出适销对路的农产品来满足居民食品结构多样化的需要,这种结构调整效应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为正。其次,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各生产要素的拥有者会基于比较利益原则理性选择所投入的产业,而农业为弱质产业,其生产效率比第二及第三产业要低,因此在没有政府行政干预的情况下,生产要素会从农业流向第二及第三产业,则会导致三次产业之间进行结构调整。基于前文的分析,如果流出农业领域的仅为冗余生产要素,那么这种流出对农业经济增长的效应为正;但是如果生产要素从农业领域流出过多,则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肯定为负效应。

(二)农业经济增长影响城镇化的机理

1.农业经济增长对城镇化的发展起基础性的决定作用

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及其效率高低制约城镇化的发展。如果一国的农业经济增长速度较快,农业技术水平不断进步,劳动生产率也能够稳步提高,则能够生产出足够多的粮食及其他农副产品,并且带来越来越多的农业剩余劳动力,而这些粮食及其他农副产品、农业剩余劳动力资源恰恰正是城镇化发展所必须具备的物质资源保障。如果推进城镇化的进程及规模扩展是以牺牲农业经济发展为代价,那么这样的城镇化模式无法得到充足的农业物质资源支持其发展,肯定是不可持续的。

2.农业经济增长影响城镇化的质量

以往的传统的城镇化模式着力于利用强大的行政干预使各种资源向城市集聚,这种“人为城镇化”模式当然使我国的城镇化推进速度比较理想,城镇化的空间快速扩张,但是带来了严重的城乡二元结构矛盾,阻碍了农业经济的增长,而农业经济增长停滞会导致城乡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最终致使农业经济与城镇化发展互不相容,这种不能统筹城乡发展的“伪城镇化”质量自然大打折扣。但是在现在提倡的新型城镇化模式下,要求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工业化三者同步协同发展,农业现代化能够高效促进农业经济的增长,带来农村居民收入的显著提高,农民收入的增加提高了其支付能力及消费能力;并且在国家积极推行我国城镇体系包容性发展的理念下,各级政府积极推进城乡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致使农村居民所享受的医疗、卫生、教育等公共服务也会快速增加,从而使城乡差距逐渐缩小,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不断改善,所以只有与农业经济增长协同发展的城镇化进程质量才是有保障的。

当然,以上关于城镇化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影响效果大小会受到所在区域具体外部环境的制约,外部环境的差异性会导致这种互动影响的实际效果也呈现出异质性。

三、变量选择及计量模型设定

(一)变量选择

本文选取我国共30个省份1997-2013年之间的面板数据进行农业经济增长及城镇化之间动态关系的实证分析(因为西藏的相关数据存在较大缺失,所以从样本中剔除)。农业经济增长指标采用各省年人均农业GDP(peragrigdp)来表示,采用第一产业GDP除以第一产业从业人数而得,单位为万元/人;为了剔除通货膨胀带来的误差,使用相应年度的GDP平减指数对其进行缩减得到实际值(以1997年为基期)。城镇化指标现在主要有两种方法来进行衡量:一种是建立一个较完整的指标体系对城镇化水平进行综合测度,此方法优点是可以更全面地涵盖城镇化的各方面特征,但是缺点是主观性强,难以操作;另一种方法是采用单一指标衡量,由于其简单且易操作,运用更广一些。所以本文采用后一种方法,即用各省的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来表示城镇化(townlevel)。同时,为了降低数据的波动性,尽可能消除时间序列带来的异方差,本文对农业经济增长及城镇化指标均进行了对数化处理,以lnperagrigdp、lntownlevel来表示。本文所有面板数据来源于1998-2014年的《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及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库。

(二)计量模型设定

城镇化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并非简单的单向因果关系,而是存在较复杂的相互影响关系。以往的此类研究文献大多数是基于单向回归模型,即先人为指定因变量及自变量,然后通过计量模型得出结论,由于无法彻底解决模型中变量之间的双向互动影响的内生性问题,因此这些研究结论可能存在严重的偏误。为了克服这些缺陷,本文采用面板VAR模型对城镇化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VAR模型作为对传统回归方法的创新,由Sims率先在1980年创立,而后Holtz-Eakin在Sims的VAR模型再次进行创新,将其拓展到面板数据,提出了PVAR模型,此模型由于是基于面板数据,所以增加了样本观测值的容量,从而提高了计量结果的精度与稳定性,并且还允许样本个体存在个体效应和时间效应,目前已成为具备诸多优点的成熟模型。结合本文的变量数据特点,本文建立如下的PVAR模型:

上式中,i代表各个省份,t代表年份,Yit包含农业经济增长(lnperagrigdp)及城镇化(lntownlevel)两个变量,由于城镇化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可能存在区域异质性,所以在模型中加入αi变量,代表地区固定效应,用来控制那些与各个省份密切相关的特征因素。βt代表时间固定效应,可以用来控制变量的时间趋势特征。εit为随机扰动项。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试图揭示城镇化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关系是否存在区域效应,然而区域效应受到当地的经济发展程度、市场化水平的严重制约,因此如果沿用传统的东部、中部、西部的区域划分方法并不科学,所以本文采用熊启跃、张依茹的研究方法,将我国分为经济发达地区、经济次发达地区和经济不发达地区三个区域进行研究更为合理。

四、数据检验与计量分析

(一)数据的平稳性

为了避免伪回归现象出现,有必要对数据的平稳性先进行单位根检验。同时为了增强结果的稳健性,本文同时采用IPS检验及LLC检验,前者是针对异质单位根的检验,后者则是针对同质单位根的检验。检验的结果见表2所示。

由表2可知,当对发达地区、次发达地区及不发达地区的城镇化及农业经济增长的对数水平值进行单位根检验时,除了在经济次发达及不发达地区lntownlevel指标的IPS检验显著之外,其他绝大多数的检验数据结果都是不显著的,即三个区域的检验结果都无法完全拒绝原假设,所以此时两个变量都是不平稳的;但是对其水平值进行一阶差分后再进行单位根检验,从表2下半部分检验结果可以看出,均在至少10%的显著水平上拒绝存在单位根的假设,而且大多数统计量值都是在1%显著性水平下拒绝。所以可以认为lntownlevel及lnperagrigdp均为一阶单整平稳序列。

(二)面板协整检验

表2的单位根检验显示lntownlevel及lnperagrigdp都为一阶单整,可以依据协整理论进行进一步的协整检验。本文采用Westerlund提出的协整检验方法,Westerlund构造了四个统计量:两个组统计量Gt与Ga,两个面板统计量Pt与Pa。Gt与Ga组统计量用来判断在允许面板异质性条件下是否存在协整关系,而Pt与Pa面板统计量则用来判断考虑面板同质性条件下是否协整。其原假设都是不存在协整关系。检验结果如表3。

根据表3的检验结果,除了组统计量Pt在经济发达及不发达地区不显著之外,其他的Ga、Pa、Gt三个指标在所有的区域至少1%水平上拒绝了原假设,因此可以认为lntownlevel及lnperagrigdp两个面板数据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

(三)脉冲响应函数

脉冲响应函数能够衡量随机扰动项的冲击对其他变量当前和未来取值的影响,从而直观形象地反映出各变量之间的动态关系,并从中判断出变量间的时滞关系。本文通过进行蒙特卡洛模拟1000次生成95%置信水平的城镇化及农业经济增长的脉冲响应函数图(图1及图2)。图1、图2是模拟的脉冲响应路径曲线,中间的曲线表示相应脉冲响应函数值,两边的曲线表示脉冲响应函数一倍标准差的置信区间,纵轴表示因变量对解释变量的响应程度(%),横轴表示实验设定的响应期数(这里设定为10期)。由图可以看出,不同经济区域的城镇化及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具有明显的差异。

1.各区域城镇化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脉冲响应函数

图1是城镇化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脉冲响应函数图。由图可以看出,不同经济区域的农业经济增长面对城镇化冲击的响应有明显的差异。对于发达地区而言,当给城镇化一个标准差的外部冲击时,其农业经济增长在当期没有响应,从第一期开始有缓慢的负向响应,一直到第十期为止,这种负向响应在缓慢地增加,这说明长期来看,经济发达地区城镇化的提升不但不能促进农业经济增长,反而会在较长时间对农业经济增长起抑制作用,虽然这种抑制作用并不显著;对于次发达地区来说,当给城镇化一个标准差的外部冲击,稍作停顿之后农业经济增长就开始出现正向响应,到第一期达到整个脉冲响应期的最大峰值,其后开始衰退,但是一直到第十期为止,城镇化对农业经济增长都表现出明显的正向促进作用;并且这种促进作用整体上体现出“驼峰”特征,即城镇化的脉冲响应效果在整个观察期内呈现出“波峰-低谷”的周期性波动,分别在第一期、第四期及第八期达到峰值。而在不发达地区给城镇化一个标准差的外部冲击时,稍后对农业经济增长产生了负向效果,且其后负向效果越来越大,到第六期达到最大值,在整个观察期内城镇化对农业经济增长脉冲响应效果都在0值以下。综合来看,城镇化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脉冲响应效果表现出显著的区域差异:在次发达地区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城镇化进程都显著地促进了农业经济增长,这个实证结论是令人欣慰的。因为我国的粮食主产区绝大部分属于次发达地区,所以次发达地区包含多个农业大省、农业强省,对于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农业安全举足轻重。现在实证结果表明本区域的城镇化进程不但能够与农业经济增长相容,而且城镇化水平的提高还能够显著促进农业经济的增长,让那种“新型城镇化会损害农业经济增长”的担忧至少在本区域成为多余;但是在发达地区及不发达地区,城镇化进程不但没有促进农业经济增长,反而表现出抑制倾向,并且在不发达地区这种抑制作用比较明显。为什么会表现出这么强烈反差的区域效应?我们认为可能原因如下:在次发达地区,由于其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各方面的条件都有利于推动城镇化进程,所以城镇化的速度及质量都还相对不错,对农业经济的发展带来下面三个方面的正向影响:一方面需要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满足城市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需要,将农村冗余的劳动力资源消化利用,剩下的农民进行新型农业经营的尝试,在农村实行土地流转、转租、转包等规模化经营,迅速提高农业经营效率;另一方面,城镇化加速需要更多的农产品满足不断扩大的城市生产及生活的需求,从而为农林牧渔业的农产品销售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有力地拉动了本区域的农业经济增长;另外,城镇化的发展还会产生农业内部产业结构调整效应,驱使农产品的生产质量提高及市场的扩大,也会促进农业经济的增长。而在发达地区,则由于其过快、过度的城镇化进程占用了大量本来用于农业的资源,如土地、资金等生产要素因为农业比较收益相对低从而农业领域大量流失到第二产业及第三产业,对该区域的农业经济增长造成了比较明显的负面影响。至于不发达地区,一方面由于城镇化进程致使农业生产要素大量从农业领域流失,这个原因与发达地区类似;但是还有另外一方面原因是其经济发展水平低,城镇化率普遍偏低,城镇化的质量较差,城市规模小,既不能消化本区域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又不能为农村的农产品提供广阔的销售市场,从而使城镇化的资源再配置效应、规模经营效应及产业结构调整效应的正面影响都无法发挥出来,导致在不发达地区城镇化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还大于发达地区。图1的研究结果与杨志海,王雅鹏关于城镇化对农业增长影响的结论并不一致,后者研究结论是城镇化在全国范围都有利于农业增长,但是本文的实证结果只支持城镇化在次发达地区促进农业经济增长,而在发达地区及不发达地区则抑制农业经济增长。

2.各区域农业经济增长对城镇化的脉冲响应函数

图2则是三个区域农业经济增长对城镇化的脉冲响应函数图。从图可见,三个区域共同特点是来自于农业经济增长的外部冲击均会对城镇化进程产生正向影响,且影响效果比较显著,持续时间长。比较而言,在发达地区农业经济增长对城镇化的促进作用力度最小,而在次发达地区的促进效果相对来说最大,其次是不发达地区。根据前文对农业经济增长影响城镇化的内在机理的理论分析,可以这样来解释其区域差异:因为次发达地区的城镇化扩张的平均速度在三个区域是最快的,迫切需要农业领域源源不断地提供充足的物质资源来满足城镇生产与生活的需要,这就要求农业经济增长能够跟得上城镇化的速度,否则城镇化的发展就会受到制约,因此在次发达地区农业经济增长对城镇化的促进作用表现最为显著。而不发达地区的城镇化速度相对于次发达地区稍慢,所以农业经济增长对其城镇化的促进效果也相对弱一点。然而,由于发达地区的城镇化水平已经到了比较高的水准,没有必要也很难再维持以前那种快速城镇化模式,更重要的是如何提高城镇化的质量,因此不再像以前快速城镇化阶段那样迫切需要农业领域提供的物质资源的支持,所以其受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最小。整体来看,农业经济增长对城镇化进程的影响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区域差异,但是没有城镇化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差异性那么大。这个研究结论与苏发金的研究是一致的。

(四)方差分解

方差分解通过分析不同结构冲击对内生变量的贡献度,来评估各结构冲击的相对重要性。为了更加精确地评估城镇化及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影响程度,在上文所得脉冲响应函数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方差分解,进行蒙特卡洛模拟1000次生成95%置信水平下的面板方差分解结果(表4)。

表4给出了第1期、第10期及第20期的方差分解结果。综合表4的数据结果可以发现:第一,到了第10个预测期之后,方差分解结果与第20期的结果已经相差不大,说明到了第10期系统已经稳定;第二,在对三个区域农业经济增长误差项的分解中,其自身贡献了大部分的解释能力,而城镇化进程只贡献了小部分的解释能力,但是城镇化对次发达地区农业经济增长的波动影响最大,对发达地区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最小;第三,对城镇化误差项的分解呈现较大的不一致,只在发达及不发达地区城镇化自身贡献了大部分的解释能力,而在次发达区域,农业经济增长在第10期之后贡献了对城镇化误差项解释能力的70%以上,超过了城镇化对其自身的影响力,在发达区域农业经济增长对城镇化进程的影响最小。所以,方差分解的结果进一步支持了上面的脉冲响应函数图。

五、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本文通过利用1997年至2013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基于面板VAR模型研究城镇化进程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及其区域差异。研究发现:首先,无论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高低,城镇化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二者之间是双向互动关系。其次,城镇化进程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在次发达地区,城镇化进程能够显著促进农业经济的增长;但是在发达及不发达地区,城镇化进程却阻碍了农业经济增长。再次,无论在不发达及次发达区域,还是在发达区域,农业经济增长都能起到促进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但是还是存在一定程度的区域差异,即在次发达地区这种促进作用最大,而在发达地区对城镇化的促进作用最小。

篇8

关键词:HRP系统 医用耗材管理 降低库存成本

关键词:HRP系统 医用耗材管理 降低库存成本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4-165-02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4-165-02

医院资源计划(Hospital Resource Planning,HRP)是医院引入企业资源计划的管理思想和技术,整合医院自身资源,创建整体运行的系统化医院资源管理平台。医院借助HRP系统,可加强物资和药品的采购和库存管理,降低运行成本,提升医院科学管理和科学决策的水平{1}。医用耗材管理是医院医疗活动的基础,如何提高医用耗材管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减少浪费和库存占用,优化管理流程,更好地为临床服务,是医院信息化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笔者所在的太和医院在医院的信息化管理过程中,虽然将医用耗材的管理作为重点工作管理,原有的耗材管理模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医院资源计划(Hospital Resource Planning,HRP)是医院引入企业资源计划的管理思想和技术,整合医院自身资源,创建整体运行的系统化医院资源管理平台。医院借助HRP系统,可加强物资和药品的采购和库存管理,降低运行成本,提升医院科学管理和科学决策的水平{1}。医用耗材管理是医院医疗活动的基础,如何提高医用耗材管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减少浪费和库存占用,优化管理流程,更好地为临床服务,是医院信息化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笔者所在的太和医院在医院的信息化管理过程中,虽然将医用耗材的管理作为重点工作管理,原有的耗材管理模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医院医用耗材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医院医用耗材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医用耗材名称不规范。近几年新型耗材品种及型号增多,现有的分类和编码体系无法满足对耗材的规范化管理,同类耗材名称有多种,临床科室申报需求计划和实际需求不一致,导致库房管理人员找不到临床科室所需要的东西、财务审核容易出现差错、退货时有发生。每月各科室需专人报送纸质的耗材计划到库房,配送效率低下。

1.医用耗材名称不规范。近几年新型耗材品种及型号增多,现有的分类和编码体系无法满足对耗材的规范化管理,同类耗材名称有多种,临床科室申报需求计划和实际需求不一致,导致库房管理人员找不到临床科室所需要的东西、财务审核容易出现差错、退货时有发生。每月各科室需专人报送纸质的耗材计划到库房,配送效率低下。

2.医用耗材安全性不能保障。首先是供应商资质管理不规范。医用耗材采购有严格的证件管理制度和市场准入制度,目前我国实行经营许可证、注册证和卫生许可证制度,在实际工作中还要审查供应商的营业执照、厂家产品授权、销售员授权等证件。不规范的采购供应将给临床医疗安全带来隐患和纠纷,所以在采购环节时要严把资质关,但单靠人力来完成审核和动态管理工作效率低下,容易出现差错。其次,存货保质监控缺乏管理。由于医疗耗材的特殊性,有效期要求的存货如果失效后进入临床使用不仅会导致医疗事故隐患,也会造成医院的经济损失,退回给供应商也容易引发经济纠纷。因此,需要加强存货的保质期监控和管理。

2.医用耗材安全性不能保障。首先是供应商资质管理不规范。医用耗材采购有严格的证件管理制度和市场准入制度,目前我国实行经营许可证、注册证和卫生许可证制度,在实际工作中还要审查供应商的营业执照、厂家产品授权、销售员授权等证件。不规范的采购供应将给临床医疗安全带来隐患和纠纷,所以在采购环节时要严把资质关,但单靠人力来完成审核和动态管理工作效率低下,容易出现差错。其次,存货保质监控缺乏管理。由于医疗耗材的特殊性,有效期要求的存货如果失效后进入临床使用不仅会导致医疗事故隐患,也会造成医院的经济损失,退回给供应商也容易引发经济纠纷。因此,需要加强存货的保质期监控和管理。

3.医用高值耗材监管乏力。医用高值耗材一般指分属于专科使用,直接使用于人体,对安全性有严格要求,且价值相对较高的医用耗材。医用耗材属于高风险材料,其质量的可靠性和有效性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安全。由于高值耗材的特殊性,在实际运行中一直是临床科室直接向供应商提货,临床科室集采购、验收、保管、使用于一身,最后凭使用的四联单办理出入库手续到医院结账。这种现行的管理模式不符合医院内部控制的要求,也不能做到高值耗材使用过程的全程跟踪。2011年我院高值耗材年消耗1200万元,占材料成本30%,是医院成本管理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但是高值耗材种类繁多增加了医院监管的难度。

3.医用高值耗材监管乏力。医用高值耗材一般指分属于专科使用,直接使用于人体,对安全性有严格要求,且价值相对较高的医用耗材。医用耗材属于高风险材料,其质量的可靠性和有效性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安全。由于高值耗材的特殊性,在实际运行中一直是临床科室直接向供应商提货,临床科室集采购、验收、保管、使用于一身,最后凭使用的四联单办理出入库手续到医院结账。这种现行的管理模式不符合医院内部控制的要求,也不能做到高值耗材使用过程的全程跟踪。2011年我院高值耗材年消耗1200万元,占材料成本30%,是医院成本管理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但是高值耗材种类繁多增加了医院监管的难度。

4.缺货和不良库存时常出现。不良库存指积压库存和过剩库存,缺货指某物品的供应量不能满足临床需求,前两种库存都直接导致物流效率的低下和库存成本的上升,而缺货会直接影响临床使用,容易导致医疗纠纷。日常采购工作对需要耗材的数量和型号还停留在库管的经验层面上,不能有效关注库存的时效性。粗放的库存量控制方式给使过期积压耗材增多,对医院的日常运营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

4.缺货和不良库存时常出现。不良库存指积压库存和过剩库存,缺货指某物品的供应量不能满足临床需求,前两种库存都直接导致物流效率的低下和库存成本的上升,而缺货会直接影响临床使用,容易导致医疗纠纷。日常采购工作对需要耗材的数量和型号还停留在库管的经验层面上,不能有效关注库存的时效性。粗放的库存量控制方式给使过期积压耗材增多,对医院的日常运营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

二、HRP系统在我院医用耗材管理中的应用

二、HRP系统在我院医用耗材管理中的应用

我院自2010年开始使用HRP系统,对医用耗材进行全面管理,取得了以下改善:

我院自2010年开始使用HRP系统,对医用耗材进行全面管理,取得了以下改善:

1.规范耗材名称,提高领用效率。充分利用HRP系统,根据工作要求规范,建立耗材编码体系,做到一物一码{2}。要求供应商和临床科室严格按照规范的耗材名称填写,否则不能入库和领取使用。其次,通过HRP系统实施网上申领。网上申领由科室在HRP客户端进行网上材料申领、库房对申领信息处理、网上申领系统控制功能三部分组成。每个环节的单据可以自动引入生成,避免数据的重复录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简化临床科室申领的手续,提高医用耗材领用效率。

1.规范耗材名称,提高领用效率。充分利用HRP系统,根据工作要求规范,建立耗材编码体系,做到一物一码{2}。要求供应商和临床科室严格按照规范的耗材名称填写,否则不能入库和领取使用。其次,通过HRP系统实施网上申领。网上申领由科室在HRP客户端进行网上材料申领、库房对申领信息处理、网上申领系统控制功能三部分组成。每个环节的单据可以自动引入生成,避免数据的重复录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简化临床科室申领的手续,提高医用耗材领用效率。

2.设置预警功能,确保耗材安全。充分利用HRP系统对供应商的科学有效管理:在HRP系统中录用目前审核过的纸质文件,清理纠正重命名、供应商资质时效过期等问题,如当供应商授权资质时效到期前30天,系统将自动报警,提示供应商在期限内提供相应的有效资料。在供应商重新提交有效的资质文件之前,系统不能发生与供应商的任何业务,确保医用耗材在使用资质上的安全可靠。其次,通过HRP系统可以将供应商的三证及授权等重要文件可通过扫描件导入本系统,在管理需要时可以快速调出和查看,提高工作效率。最后,通过HRP系统对需要进行保质监控的耗材设定保质期预警,确保材料的有效性,杜绝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2.设置预警功能,确保耗材安全。充分利用HRP系统对供应商的科学有效管理:在HRP系统中录用目前审核过的纸质文件,清理纠正重命名、供应商资质时效过期等问题,如当供应商授权资质时效到期前30天,系统将自动报警,提示供应商在期限内提供相应的有效资料。在供应商重新提交有效的资质文件之前,系统不能发生与供应商的任何业务,确保医用耗材在使用资质上的安全可靠。其次,通过HRP系统可以将供应商的三证及授权等重要文件可通过扫描件导入本系统,在管理需要时可以快速调出和查看,提高工作效率。最后,通过HRP系统对需要进行保质监控的耗材设定保质期预警,确保材料的有效性,杜绝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3.监管高值耗材,保障合理使用。通过高值耗材业务流程改造和条码技术的应用,HRP系统可对高值耗材实施全过程、专业化、信息化管理。我院在心血管内科和中心手术室建立高值耗材二级库房,其中备有常用高值耗材料的基础库存量。临床使用高值耗材的科室需提前一天用申领系统在库存中选择所需要的耗材,在手术当天由护士将耗材送到各手术间使用,手术结束后在手术室扫描条码即可。这样通过HRP系统减掉二级库库存数量的同时,自动生成补货采购清单,传递到采购部门补充基础库存。HRP系统严格执行一物一码,可以实现高值耗材从采购、入库、出库到最终使用于患者的全过程追踪,实现科学监管,提高管理透明度,杜绝因耗材不合格可能产生的医疗质量隐患。

3.监管高值耗材,保障合理使用。通过高值耗材业务流程改造和条码技术的应用,HRP系统可对高值耗材实施全过程、专业化、信息化管理。我院在心血管内科和中心手术室建立高值耗材二级库房,其中备有常用高值耗材料的基础库存量。临床使用高值耗材的科室需提前一天用申领系统在库存中选择所需要的耗材,在手术当天由护士将耗材送到各手术间使用,手术结束后在手术室扫描条码即可。这样通过HRP系统减掉二级库库存数量的同时,自动生成补货采购清单,传递到采购部门补充基础库存。HRP系统严格执行一物一码,可以实现高值耗材从采购、入库、出库到最终使用于患者的全过程追踪,实现科学监管,提高管理透明度,杜绝因耗材不合格可能产生的医疗质量隐患。

4.采用ABC分类法,有效管理库存{3}。有效的医用耗材库存政策不仅能保证日常医疗需要,还能降低库存占用资金。充分利用HRP系统的功能,将我院库存耗材按照占用资金多少分为ABC三类,并采取不同的库存控制策略:对A类耗材重点管理,在保证经常性库存和保险性库存的条件下,尽量减少库存量,减少流动资金占用;B类耗材可适当控制,C类耗材可增加订货量。ABC分类法可在不影响库存控制整体的同时,减少库存人员管理的工作量。同时在HRP系统中对每类耗材设置库存数量的上下限和保险性库存数量,有效减少库存积压和缺货现象的发生。

4.采用ABC分类法,有效管理库存{3}。有效的医用耗材库存政策不仅能保证日常医疗需要,还能降低库存占用资金。充分利用HRP系统的功能,将我院库存耗材按照占用资金多少分为ABC三类,并采取不同的库存控制策略:对A类耗材重点管理,在保证经常性库存和保险性库存的条件下,尽量减少库存量,减少流动资金占用;B类耗材可适当控制,C类耗材可增加订货量。ABC分类法可在不影响库存控制整体的同时,减少库存人员管理的工作量。同时在HRP系统中对每类耗材设置库存数量的上下限和保险性库存数量,有效减少库存积压和缺货现象的发生。

三、结语

三、结语

我们通过HRP系统管理医用耗材,规范了医用耗材的名称,提高了医用耗材的安全性,加强了高值耗材的监管,避免了缺货和不良库存时常出现,为临床科室提供了切实有效的后勤服务,降低了医院库存成本,并为医院领导及相关的职能管理部门提供了决策的理论依据,提高了医院核心竞争力{4},使医院步入健康发展的快车道。

我们通过HRP系统管理医用耗材,规范了医用耗材的名称,提高了医用耗材的安全性,加强了高值耗材的监管,避免了缺货和不良库存时常出现,为临床科室提供了切实有效的后勤服务,降低了医院库存成本,并为医院领导及相关的职能管理部门提供了决策的理论依据,提高了医院核心竞争力{4},使医院步入健康发展的快车道。

注释:

注释:

{1}刘勇.医院信息化HRP系统的探索.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8):135.

{1}刘勇.医院信息化HRP系统的探索.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8):135.

{2}杜显峰,卢光泽,刘新明.信息化和集约化的HRP系统在医院耗材物流管理中的应用研究.中国医院,2010,14(6):46-48.

{2}杜显峰,卢光泽,刘新明.信息化和集约化的HRP系统在医院耗材物流管理中的应用研究.中国医院,2010,14(6):46-48.

{3}伍宇空,朱烨.ABC分类法在医院物资管理中的应用探讨.中国卫生经济,27(7):49-50.

{3}伍宇空,朱烨.ABC分类法在医院物资管理中的应用探讨.中国卫生经济,27(7):49-50.

{4}由宝剑,曹亚莉.论现代医院HRP信息系统构建.经济研究导刊,2010,33:215-216.

{4}由宝剑,曹亚莉.论现代医院HRP信息系统构建.经济研究导刊,2010,33:215-216.

(作者单位: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 湖北十堰 442000)

(作者单位: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 湖北十堰 442000)

篇9

在现阶段,经济法的实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本文就从中国经济法的作用和中国经济法在实施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探索,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中国的经济法在中国历史上已有数十年的历史,我国经济法在实施的过程中,有比如食品安全等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一些不合法的现象依然存在,虽然取得了利益,但是对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为此,应该彻底解决这些问题,实施相应的措施,改善社会上存在的不合法经济行为,进一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1 中国经济法的作用

 

(一)维护经济秩序

 

在社会的发展中,需要法律进行约束,确保各项活动的有序开展,中国经济法就具有此种作用,能够对一切经济活动有所限制,并且对经济违法的行为做出明确的规定,可以说,中国经济法在维护社会经济秩序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在中国的发展中发挥着功能[1]。

 

(二)打击经济违法行为

 

现阶段,有很多人会因为经济利益而做出违反经济法的行为,这不仅会危害到国家的利益,也给自己带来危机。中国经济法的存在能够很大程度的打击经济违法行为,让其处在正常的秩序之中,中国经济法中明确规定了对违法行为的处罚规定,通过这些,能够将经济违法行为彻底打击,让人们能够在和谐发展的经济环境中继续下去。

 

(三)指导经济发展

 

中国经济法在各项经济活动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其主要体现在:活动的参与者必须在中国经济法的规定下开展活动。在市场经济中,时刻都需要政府的经济调节,在调节的过程中,中国的经济法就将自身具备的功能和作用充分发挥了出来,既不让其自由发展,又不让它被完全掌控,这种调控的力度很大程度的解决了经济发展中的问题[2]。

 

2 中国经济法在实施过程中的问题

 

(一)违法率高、查处率低

 

在中国经济法实施的过程中,市场主体的违法行为普遍存在,这主要是因为,执法资源不全面,经济法没有得到完整实施,法律的威慑力不足,从而导致了违法率高、查处率低。

 

(二)经济法不完善

 

在经济法的完善过程中,并没有取得显著的效果,我国为了促进当前经济的发展,已经调整了相应的经济制度,并且对经济法中的相关条例进行整改,但其仍然没有适应我国的经济发展。

 

(三)执法不严格

 

中国经济法在实施各项经济活动中,并没有将其作用发挥出来,也就是经济法的执法并不严格,相关的工作人员并没有对经济违法行为中涉及的人或事情给予处分,很大程度的影响了经济环境的发展,使得各项经济活动不能够正常有序的开展。

 

(四)执法人员素质低

 

在实际的经济活动开展中,经常会出现经济执法人员因为利益而任意活动者进行经济违法行为,这种现象导致经济纠纷不能够得到有效解决,由此可见,经济执法人员在经济法的实施中也具有着一定的作用[3]。

 

(五)经济监督不到位

 

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如果没有经济法的监督就会陷入混乱的状态。在实际的经济活动中,中国经济法的监督工作并没有顺利实施,而是存在很多的问题,从而导致监督的作用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因此,需要正确处理经济监督的问题,以此来保证社会的经济能够得到发展。

 

3 解决中国经济法实施过程中遇到问题的策略

 

(一)提高法律的威慑力

 

首先,提高抽查率,让企业能够感受到法律的威胁,在不同行业和不同区域中让人们感受到法律是具有威慑力的,比如,药品这一行业,相关的执法人员应该加强对药品的抽查率,这样才能够发现更多的劣质药品,同时,也能够对生产劣质药品的厂家进行控制。

 

(二)完善经济法

 

中国经济法是开展各项经济活动的模板,需要遵循的规则,在当前形势下,中国的经济发展正处于上升的趋势,为了更好的做好国家经济发展的法律支撑,应该完善经济法,针对国家的经济形式,对其做出适当的调整,在经济形式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将经济法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不断加强经济发展中经济法的时效性[4]。

 

(三)加强监督

 

在经济活动中,应该对保证其能够有秩序、合理地运行下去,在当下经济活动的监督中,应该增加经济监督法的时效性,将其监督的作用发挥出来,不能够忽视经济监督工作,进一步完善经济的监督工作。可以说,经济监督工作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监督部门应该强化监督,提高执法机关的工作效率,让我国的经济法能够在完善的监督环境中顺利实施下去。

 

(四)严格执法

 

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经济活动者为实现自身的利益,不惜违背经济法的原则,对于这一现象,我国应该高度重视,相关的执法部门应该在确定其做出了违法经济行为之后,对其严肃处理,严格按照中国经济法的要求对其进行处罚。在平常的经济活动中,增强经济法的宣传教育工作,愿每一个人都能够严格守法,按照法律规定进行经济行为。

 

(五)提高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

 

目前,关于经济纠纷的案件不在少数,为此,经济执法人员的工作就变得尤为重要,需要综合素质全面的执法人员,以此来保证经济纠纷案件能够在合理、合法下处理好。所以,应该对执法人员进行培训,让执法人员多参加学习教育的活动,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以期在执法行为中取得良好的效果[5]。

 

(六)运用信用信息的力量促进市场主体自律

 

为了法律的实施,应该开展各种执法活动,加强对经济法的宣传,还可以通过市场中现有信息的力量完善信用制度,将法律的威慑力发挥出来,虽然我国企业在信用信息上使用的很少,但是还需要通过信用制度将经济法的震慑力发挥出去,目前,使用信用信息最多的就是银行,但是银行在促进市场主体自律方面并没有太大的作用,所以,完成这一任务还是需要政府来进行,对市场中的公共资源通过不同的信用信息手段进行介入,不仅能够对合理分配资源有促进作用,同时还能够使信用制度的力量得到发挥。

 

篇10

2养护工程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

2.1管理理念落后

养护工程管理理念落后是养护企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之一。目前我国的养护企业还处于发展阶段,管理模式受经济快速发展的影响还存在不完善的现象,同时企业领导忽视了管理理念的创新,经济管理的定位也不够准确,限制了企业在养护工程中的发展和进步,同时落后的管理理念不能为企业的经济管理和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对企业发展战略和危机理念没有相应的认识,不能适应新时期养护工程经济管理的要求。

2.2经济管理制度不健全

养护工程的经济管理制度不健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养护工程中的经济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其中以材料用量、台班、人工费的管理最为缺失,同时管理中不注重管理的时效性,引发了人力资源的浪费;其次,经济管理制度与企业的发展目标不一致,主要表现在养护企业的经济管理制度落后,不能满足于养护工程发展的需要,有时往往因设备不齐全或材料不到场而影响到了养护进度,尽而增加了人力和施工机械的成本支出。

2.3缺乏内控管理

内控管理是工程经济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在养护工程中多数企业以财务审计做为成本控制的主要手段,以防止资金在利用过程中的浪费和流失,但在实际操作中这种管理方式往往不能够适应现场环境的变化和施工管理中的变化。施工中由于管理权限的问题,内部管控的目标不能与实际施工目标相一致,单以财务管理来进行控制不能满足现场的实际需求,这也是养护工程经济管理模式的弊端。

3养护工程的计价与控制

养护工程的计价与控制是工程经济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如果不进行有效的计价与控制,养护企业的利润将会受到非常严重的影响。以北京某公路工程养护为例,因行车密集、载重过大、事故发生较多,设施投入时间较长,引发了日常小修保养工作繁多,同时因维修急抢修时间短,造成维修费用难以计量和控制,因此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控制:强化养护工程的合同管理,在公路养护招标时应选择具备资质、技术力量、机械设备、信誉好的养护公司,同时填写工程供方评审表,以满足养护工程的需要;其次,确定公路养护项目的综合单价,因公路的日常养护工程量较大,在长期的养护过程中养护费用很难进行估算,应先对养护项目的单价进行确认,并参考当地的工程养护定额和计费办法结合市场价格进行比对,区分路基、路面、桥涵、设施、绿化等养护费用的单价,制定出合理的台班费、人工费、材料费、税金、管理费等相关费用,并确定出日常养护项目的工程清单,以方便养护单位进行结算;再次,当遇到急修或抢修工程时,维修金额应与管理单位进行商洽,以工程量为依据进行费用的划拨,并且引入监理单位进行工程量的监督,确保养护工程的经济管理落实到位。

4养护工程经济管理的优化措施

4.1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是养护工程管理的关键要素,工程养护企业在管理中要以成本预算为出发点进行管理,这也是提高养护工程经济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也是提高养护企业盈利的客观要求。因此,管理过程中应制定相应的预算成本计划,充分的考虑到养护工程的配置情况、养护标准、养护工艺等因素,认真的做好相应的成本预算,让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能够在施工中控制成本目标和成本内容,并将各项成本控制措施深入的贯彻和执行。

4.2合同管理

养护工程经济管理中应严格的执行合同管理制度,在管理中要对原材料的报价、招标、评定进行监督,防止因合同产生漏洞而给养护工程带来损失,在合同签订时双方应对合同条款进行协商,避免签订后引发的经济纠纷或欺诈,同时注意合同内容的时效性,如有与养护工程不符的情况应提出异议。

4.3健全体制与管理机构

养护工程经济管理的好坏与管理体制相关,因此在管理中要健全管理体制,以节约行政支出和监督费用支出为基础,提高养护工程的自身经济效益。同时,建立相应的管理机构和监督机构,提高养护工程的办事效率,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如:建立养护工程项目部和工程监理部、建立养护奖励机制、建立养护惩罚机制、实现养护目标责任制等,只有完善以上管理体制和组织机构才能更好的把责任落实到位,以此来对经济管理费用进行有效的控制。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