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企业信息化改革模板(10篇)

时间:2023-09-08 16:59:1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企业信息化改革,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企业信息化改革

篇1

1.1建筑施工企业不能足够理解信息化建设

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有很多都没有认识到企业信息化是一项建筑施工企业的变革,对于建筑企业信息化的严肃性、重要性都没有足够的认识,而建筑企业的长期的工作习惯以来养成,没有足够的认识企业信息化对于业务流的程影响。施工企业缺乏整体规划企业信息化建设,有些企业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实用性,对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概念不清楚,所以,企业信息化建设要与企业基础信息资源的建设同步进行。

1.2目前,我国较落后的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

目前,我国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仍然有较多的跟风现象,也有少数个别的企业实施了信息化,自己的企业马上也要搞信息化。对于这样的跟风现象,这些施工企业基本上没能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于自身的实际情况与需求并不明确,所以会造成资源浪费的现象。

1.3企业信息化的应用与投入

我国目前,建筑施工企业对于信息化管理的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对于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有些施工企业已经建立了专业的信息化管理制度,成立了信息化专业小组、设立了网络系统和中心机房;但,水平总体来讲并不高,特别是真正能为建筑施工的企业创造除的效益信息化内容并不多。主要是软件系统的建设与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1.4管理人才缺乏,专业技术水平有限

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是针对企业的业务实际情况所指定的专业化的信息管理系统,在信息化系统服务和专业技术方面,必须由专业的技术和人才来实施。而实际上,建筑施工企业大部分都缺乏专业的信息化技术人才,特别是更缺乏那些既懂信息技术又懂业务和管理的复合全能型人才。目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的效益又普遍不理想,对企业信息化人才的需求与设立并不到位,系统也不完善,复合全能型人才与企业信息化管理人才更是严重流失,建筑施工企业对于人才的启用与培养也不到位,根本就留不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这种情况给施工企业的信息化进程带来了十分严重不利影响。

2企业将如何管理与建立信息系统

我国施工建设企业信息化的管理,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因为对硬件设施没有太高要求,在使用信息化管理技术的同时。关键在于软件系统,所以要选择适合自己企业的企业信息化软件系统。

2.1实施企业信息化的目标,要详细的分析和比较

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实施初期,可以请信息软件公司的专业人员来本企业介绍与讲解,带着问题去调查和研究,并与信息软件公司专业人员进行讨论。重要的是,要明白软件公司所提供的软件系统服务对本企业究竟有什么用,从而来选择真正适合本企业并帮助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信息软件系统。

2.2经常与同行业之间交流和学习,对企业信息系统的发展要关注

建筑工程企业的信息化管理人员,应经常关注企业软件系统的发展,把我好各种机会。应常参加相关的学术性会议,经常收集相关的资料,还可以通过在会议上的互相交流与讨论,来收集相关信息。积极的与同行的施工企业信息化的相关人员交流,了解最新的施工企业信息化的动态和技术的发展。

2.3加强信息化合理投入和信息化持续性发展

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是较复杂和长期性的信息系统的工程,不能一次就投入完成。而所有的信息系统,都是有使用期限的。而软件公司,也在不断更新和产品升级。所以,要建立企业信息化,必须要要结合自身企业的基本情况,对于本企业的需要,都要解决的问题,要与软件企业提供什么样的信息系统服务,要全面策划。企业信息系统的应用,应适用于本企业的需求并及时更新。只有不断完善,更新企业信息系统,才能为企业不断发展来服务。

3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企业信息化管理对于自己传统管理模式会产生很大的冲突。因此,这些因素与企业信息化建设管理经营环境要有良好的互溶,原有的企业发展模式也可能会无法适应新的经营管理形势。所以,有可能导致企业战略方式整体调整的结果。所以,企业信息化的实施,应做好企业发展的全盘考虑,包括管理制度、协调控制、组织结构、管理企业文化建设等。

3.1质量管理

企业信息化建设,质量管理并不只是项目完成后的检查管理。是应在信息系统实施进行中的全面的质量控制,包括事中控制、事后控制、事前控制,保证施工企业在建设过程,每个阶段性工作成果的质量检查。

3.2人力资源管理

篇2

在网络信息技术发展下,铁路企业已实施了网络售票服务,有效推动了铁路企业信息化发展,铁路企业的财务管理也逐步趋向信息化,但在财务改革方面还不完善,仅财务核算信息化,无法有效满足铁路企业财务的信息化改革,应采取一定措施,改善财务信息化系统。

一、铁路企业财务改革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信息化程度不是很高,主要以会计核算为主

我国铁路企业有关财务核算的软件较早,因财务人员的电算化水平有限,财务核算软件的分析处理功能,并未得到充分应用,软件的增值服务发展缓慢,大部分铁路企业改革了财务管理,但财务信息化主要以会计核算为主,财务电算化,极大降低了财务工作者的工作量,不过财务核算多体现于事后核算,会计电算化仅能是财务改革的基础,并未真正形成财务管理的系统化,在财务管理上,还需要进行事前计划、事后分析与事中控制,铁路企业的财务改革需要基于信息化,并以价值链管理作为导向。

(二)基于信息化的财务硬件投入较大,但缺乏高端信息人才

在铁路企业中,基于信息化的财务硬件设施,铁路部门重视性高,铁路部门正在完善网络的基础配套设施,如网络购票,进站的电子信息检查等,这些为企业的财务信息改革打下良好硬件基础,便于企业基于信息化财务管理的构建,但在财务信息化方面的重视程度不够,多数段、站缺乏信息投入重点,并且在综合高端人才方面也非常缺乏,尤其是懂高端的信息技术与铁路生产管理的综合人才,很多铁路部门在财务信息化方面,仅局限在核算功能上,并未认识现代财务管理对信息化的高需求,并没有清醒地认识到财务信息化管理在企业现代化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在铁路企业内部,包含各种技术人员,有生产经营、计算机控制等方面,在财务信息建设中,各自均存在一定局限,综合高端人才较为缺乏。

二、基于信息化的财务改革措施

(一)加强信息化财务改革进程

在铁路企业当中,基于信息化的科学规范财务管理,可有效促进企业管理的现代化发展,给铁路企业搭建良好财务信息管理平台,增强财务管理的工作质量与效率,通常来说,铁路企业财务核算量大又复杂,财务信息化改革,可让财务人员自繁重的财务工作中解放出来,使其有更多精力投入高层次财务数据的分析当中,给企业管理层提高可靠决策参考依据,为增强铁路企业管理发展与竞争力,加大财务软件信息化投资是可行的,尽快完善财务的信息化管理系统。

(二)加强铁路企业全面预算与资金管理软件的应用

在铁路企业当中,广泛应用会计核算软件的同时,还应加强全面预算管理与资金管理软件的应用,促进企业的良好财务改革,全面预算管理是种管理工具,或者系统管理方法,运用全面预算管理,可合理分配企业的财物人等方面的战略资源,以协助企业实现制定战略目标,用绩效管理监控企业的战略目标进度实施,对费用支出进行控制,对财务状况、资金需求与利润等进行预测。全面预算软件,还能预算定额、预算编制申请与标准成本等,协助铁路企业实施全过程、全员及全业务的预算管理,根据全面预算软件的调研报告可知,我国的全面预算软件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中,这势必会促进铁路企业在全面预算软件方面的应用。资金管理软件主要以企业资金流转为主,该软件能够提供大量的资金预测、存量及预算结构等分析,实现企业资金的明细信息与余额信息多维的分析,以实现企业资金同比分析,该软件还覆盖了有关资金的收入、还款、支出与借款等业务,从不同角度对核算项目给予分析,给企业管理者提供大量详尽实时的报表,资金管理软件的广泛业务覆盖,可有效适应铁路企业的各种应用,如收付款、国际结算、内部结算、贷还款、存取款、金融信息平台与外汇买卖等。

(三)加快信息资源的共享,增强管理效率

在铁路企业当中,信息化管理是运用数据计算与项目模拟环境来实现的,经过大量数据检测管理,将原有成功经验运用可行操作手段给予规范化,适应目前信息技术要求,财务信息管理应该将用户需求作为中心,对项目规划与成员分配间的任务确定后,对任务间的次序、分配与步骤进行计划评估,同时提供项目方案与文档管理,给项目管理进行全方位的监控,有效增强铁路企业的财务管理效率,并降低铁路企业的管理成本。

(四)选择恰当信息系统软件,并实现软件标准与开发的统一

信息系统软件优劣主要在其应用效果上,有些系统软件对某个企业非常适合,但在其他企业可能完全不行,应该根据实践业务对软件进行开发优化,这是软件义不容辞责任,对铁路企业进行量身订制是适合的,这也符合信息系统的业务流程,这样铁路企业方能感受信息化所带来益处,开发信息化财务软件,离不开一线工作人员支持,获得一线人员推动支持,对实际操作问题进行信息化改进,这样才能发挥作用,给铁路企业贡献财务力量。同时铁路企业在开发软件中,要对其规范、编码、设备配置、平台与开发工具等进行统一,以开发适应铁路企业的财务软件,充分体现财务与业务一体化,财务软件的统一,可让企业财务的信息标准统一,最大限度发挥信息共享度,信息编码统一,还能增强信息利用的效率,让信息系统得以更有效运转,经过财务软件统一,可提高铁路财务信息化,给财务管理供以高效率的价值服务。

(五)树立信息化理念,加强高端人才培养

铁路企业要加强财务信息化管理,需要充分认识信息化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铁路企业经营当中,只有控制好现金流与财务管理,才能有效增强铁路企业管理水平,铁路企业要加快改革发展,需要树立财务信息,控制现金流量,完善财务信息系统,强化资金控制与财务管理,实现铁路企业信息资源的共享,强化数据真实性与利用率,对企业的经营风险进行防范,并增强内部控制。铁路企业要想促进财务信息化发展,离不开高端综合人才的支持,企业应积极培养懂信息技术与生产经营的综合人才,同时,强化现有财务人员有关计算机技术培训,尽快组建起财务信息与高素质的综合人才。

三、结束语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发展,铁路企业要想适应现代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需要加强信息化管理,提高管理水平,财务管理作为企业重要组成,其管理信息化水平,直接影响着铁路企业的整体工作效率,采取合理的信息化措施,实现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可有效推动铁路企业的财务改革。

篇3

自从我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后,在经济水平不但得以提高的同时,也使得我国面临了较强的竞争压力。并且,人们在企业信息化模式的推动下,使得自身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模式都在不断发生变化。使人们真正意义上的从以前的农业社会逐渐转化为经济型社会,让人们从思想观念上对企业信息化模式有了一个本质的区别。同时,企业信息化又是在世界经济的发展下所形成的,它是世界与社会共同发展的产物。在新世纪竞争压力的推动下,一个企业若想在世界上站稳、变强,就必须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水平,而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是促进这一信息化水平有效提高的首要方法。

二、我国会计教学模式研究现状

由于信息化技术在我国企业会计及管理方面的使用率较高,使得传统会计的运用方式已经逐渐被信息化技术所替代。但也正是由于这种新技术的出现,才使人们对会计教学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会计教学模式与会计信息化技术的发展相比仍存在很大的差异,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以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为主,并且,教师的教学方式及教学理念仍然保持着传统会计教学的思维模式。所以,在传统教学方式中培养出来的人才很难适应、融入到信息时代中。所以,分析研究我国当前的会计教学现状及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具有一定的重要性。

1.只注重理论,缺乏实践

会计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它不仅要求会计工作者要有过硬的专业基础知识,同时还要有超强的实践经验与能力。实践教学,就是让学生将课本上所学习到的知识通过生活实践使其得以巩固与升华。但是,在传统的会计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只注重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而忽略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种只重理论的教学模式主要是由两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方面:学校对实践教学的认识不足,且没有固定合作的实习基地。到实习时间时,学生很难找到单位去实习。由于学校长时间的不重视、学生自己能力有限,从而导致学生在思想上也对这一实践教学有所懈怠。另一方面,教师对实践教学的指导力不够。并且教师缺乏与企业沟通的能力,导致学生在实行过程中很难掌握到专业的技能。因此,形成了学生与市场企业会计相脱轨的局面。

2.教学方式落后

在我国众多的会计培训学校中,教师仍在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以“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为主,教师很难在课后对学生进行辅导。且整个教学过程教师缺乏与学生互动的能力,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也难以发现其中的乐趣,缺乏新鲜感。并且,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从而导致学生只重视专业知识,而对忽略了实践能力。

3.对信息化的会计教学缺乏认识

在人们传统的思想观念里总认为,会计工作就是经常跟钱打交道的,所以也就认为会计教学就是跟数字、公式、管理有关的“工具”性教学。其实,人们并没有对新时代的会计教学的认识是片面的。事实上,对企业信息资源的管理与业务流程的规划,进行整体性的创新与优化的工作模式,并将这种工作模式运用到会计教学中来的方式,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会计信息化教学模式。由于,人们长时间的受“工具性”教学模式的影响较深,使得人们对真正意义上的会计信息化教学认识比较片面、对会计信息化教学与其他专业的整合度不够。正是在这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下,才使得会计教学与新世纪所需的会计专业人才标准相脱离。

三、信息化会计教学模式改革措施

1.丰富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保障,它包括:知识储备量、教师队伍的建立、教学设备、教学经验等各个环节。在信息飞速发展的今天,会计教学更应使教学资源得到丰富与优化。例如,学校可以增加信息化教学实验课、建立师资力量较强的教师队伍、培养一批具有高水平会计信息技术的教师队伍等,以此来提高学生的会计信息化水平。并在此基础上,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能有效的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转变教学观念

以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依据,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课堂教学时,应适当的加入信息技术与会计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技术等新的会计信息化知识。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先对这一信息化知识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从而使信息技术与会计知识有效的融入一体,提高教学效率与实用性。所以,要使得会计行业的发展进入信息化时代,教师对会计教学观念的转变也是尤为重要的。

3.教师要有正确的教学目标

众所周知,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科技非常发达的年代。正是在这种高科技水平影响的驱使下,才使得我国的会计行业也越来越重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在这一发展要求下,教师才更应从传统的教学目标中走出来,树立一个新的、正确的教学目标。因为在现代会计行业的发展中,企业需要的是对会计软件、应用系统、管理系统等程序都比较熟悉的高科技人才,而以往教师对学生所采用的教学目标已经不符合现代会计行业发展的要求。同时,现代的会计行业对会计专业的学生要求是极为严格的,例如,要求学生要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超越自我的学习精神等。而这些专业素质及自身素质的提高都是在教师正确的教学目标的指引下所实现的。所以,教师要以正确的教学目标来进行教学,使学生在这种教学目标下完善自我,体现自己的人身价值。

4.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

篇4

(一)不断增长的档案数据规模企业生产经营中,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需要对生产经营中各环节的数据和操作进行记录和存档,随着企业生产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方式已经落后,档案管理效率低下,难以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同时,信息技术发展越来越快,企业各部门的工作也需要进行信息化转型。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必须要及时收集档案数据,并对档案数据进行高效的整理,才能确保档案数据的准确、可靠,能够及时、有效地提供给相关部门。随着档案数据规模的不断增长,档案类型也越来越复杂多样,企业档案管理部门必须加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提升档案管理效率。

(二)信息技术对企业办公环境的影响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信息技术已深入到各行各业,极大地改变了工作方式,提高了工作效率。对于现代企业来说,采用信息化办公方式,不仅有利于提升办公效率,确保各部门的工作内容及时有效地衔接,还能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对于档案管理工作来说,将档案管理系统与企业OA系统进行有效对接,能够对企业的财务数据进行自动归档,使档案数据得到实时的传递与分享,由此提升档案数据的收集、分类、处理、分析、归档及使用等环节的工作效率,是今后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方向。

(三)档案对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的作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企业所掌握的生产经营环节的数据越详细,做出的生产经营规划就越全面具体,越有利于企业今后的发展。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对于档案数据的利用不足,为企业发展所提供的有价值的信息也相对有限,无法发挥档案管理工作的作用。而信息化档案管理能够实现对档案数据的充分利用,并且也能确保信息传递的及时性、有效性,确保档案发挥对企业生产经营的积极作用。因此,对于现代企业来说,建立信息化档案管理模式是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必须要实现的目标。

二、基于信息化背景的企业档案管理改革措施

(一)重新构建档案业务流程档案管理工作主要包括收集、整理以及利用等环节,企业进行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就必须对这些工作内容进行改革优化,重新构建档案业务流程,使档案业务能够朝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第一,改革优化档案信息的收集环节。档案管理人员在收集档案信息时,要合理利用企业内部信息系统,将任务下达到各部门,并做好分工,部门人员要通过信息管理系统来上传档案信息,以便信息的及时接收和收集。第二,改革优化档案信息的整理环节。档案管理人员要对档案信息进行集中管理,根据档案信息的具体情况,做好归类和划分,然后建立不同的文件夹进行保存,为了防止丢失,还要做好备份。档案信息梳理完后,档案管理人员需要根据档案的所属部门、档案的具体类型以及档案的形成时间等特征逐一进行录入,并设立对应的安全管理权限,以提升档案信息的安全性。第三,做好档案信息的检查工作。档案管理人员要定期进行档案信息的检查工作,如果发现有信息残缺等问题的档案文件,要及时联系所属部门进行档案信息的确认,并做好相应的处理工作,确保档案信息的完整性和有效性,为企业的决策者提供全面、详细的数据信息支持。最后,改革优化档案信息的利用环节。在调取档案信息时,必须与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对接,填写好调取档案信息的内容、目的以及责任人等。此外,在调取档案信息时,需要在避免档案信息外泄和流失的条件下,给予对方相应的权限。

(二)档案信息资源的有效收集和整合企业档案信息管理中,需要做好资源的收集工作,保证档案信息收集的全面性,并且要避免资源的重复收集,也要注意防止资源的丢失,保证信息收集的有效性,为充分发挥档案信息的作用奠定基础。特别是随着企业生产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部门的数量也越来越多,企业各部门都会产生大量的信息,不仅有生产信息,还有财务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等各种各样的信息,这些信息资源对于企业生产经营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企业在进行档案信息资源管理时,要形成一套全面具体的管理体制,确保管理工作有序开展,实现资源的有效收集和整合。例如,对于财务档案信息,财务人员每天都要汇总相关档案信息,并按照时间做好档案信息的排序工作,在汇总时,要注意档案信息的完整性和有效性,避免遗漏和丢失;同时做好检查工作,检查无误后,才可上传档案信息。档案信息的上传工作可以以周或月为单位上传。财务人员录入会计信息后,还需要设置好相应的控制权限,并根据档案信息的变动情况,及时对数据进行整理、增加和修改,保证档案信息的及时性。对于人力资源信息来说,人力资源部门要为每位员工制定个人档案文件夹,将员工文案信息完整地录入,并且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内部员工流动性加剧,需要适时调整岗位,人力资源部门就要根据员工的变动情况,对员工档案信息进行调整、修改,确保档案信息的正确性、完整性、及时性,便于查询和调取。此外,还要制定一套严格的档案信息管理划分标准,明确各个部门的档案信息管理职责,以避免和防止信息的重复录入,使档案信息更加清晰有效。

(三)提高档案服务能力企业档案管理工作能为企业决策者提供全面、详细、具体的信息资料,有助于企业更好地完成运营管理活动,提高管理效率,促进企业的发展。而目前,企业档案服务仅仅是提供档案信息的借阅,服务内容有限,很难发挥档案信息的作用,造成企业不重视档案管理工作。因此,必须优化和提升档案服务能力。第一,优化现有档案服务功能。当前档案管理的主要功能是档案资料的借阅。对此,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围绕借阅服务进行深度开发,可以借助数据挖掘技术、快速检索技术以及全文检索技术,提升服务效率,便于利用。此外,还要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开拓更多的服务功能,提升档案管理系统的服务水平。第二,加强新功能的开发和应用。企业要在确保档案信息安全的基础上,科学梳理档案信息,并根据部门开放相应的档案信息调取权限,使更多的企业人员能够利用档案信息,提升档案信息服务范围。

(四)档案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企业在建设档案管理信息系统时,还需要加强档案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确保企业档案管理工作能够按照标准体系的要求进行。第一,编写详细的信息资料录入说明书并下达各部门,还要详细地讲解说明书,确保各部门能够按照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文档的编辑和录入。第二,制定数字档案接收标准,明确上传时间,保证信息上传工作的及时性,便于后期档案信息的汇总,保证档案信息的及时、快速保存。第三,构建档案信息化管理标准,确保档案管理人员按照相应的标准实施各项管理工作,包括数据的存放、备份、删除和归类等,确保各项工作的规范性。

(五)培养高素质的档案管理人员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离不开高素质的档案管理人员,现代化的档案管理工作对于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并且随着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对其信息素养也有较高的要求。因此,企业要加强高素质档案管理人员的培养。第一,加大对高校毕业生的招聘,适当招聘有工作经验的专业人员。第二,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定期开展相关管理工作的培训,提升档案管理人的管理水平。第三,档案管理人员要增强学习意识,主动学习新的技术,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总结工作经验,及时改正工作中的不足,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为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助力。随着企业生产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档案管理工作的价值日益凸显,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已成为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必然趋势。企业要发挥档案的积极作用,就要结合自身发展情况,通过重新构建档案业务流程、档案信息资源的有效收集和整合,提高档案服务能力等措施,加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保证档案管理信息化能够真正为企业的长期发展创造更多契机。

参考文献:

篇5

“营改增”是我国深化增值税制度改革的必然举措,我国港口企业的营业税和增值税一直是同时征收,在这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重复征税的现象,“营改增”就在于解决这一难题。虽然从目前看多数港口企业提高了实际税负,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我国经济制度在得到不断完善。“营改增”从一定角度是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为出发点定制的税收政策,目的在于发展第三产业,顺应市场经济制度,同时更大提升我国劳务和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二、我国港口企业财务在“营改增”税制改革后的新变化

在实施“营改增”税制改革后,我国港口企业财务方面发生了很多新变化,下文将进行详细阐述。

1.港口企业收入核算方法发生变化

税制改革前,企业取得的营收均为不含税收入;营改增试点以后,取得的营收为价税合计,即含税价。由于增值税为价外税,在港口业务价格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港口业务价格仍按此价格进行交易,会造成港口企业收入直接减少。

2.港口企业税收计算方式发生变化

营业税与增值税的最大不同就是税额计算方式的不同,营改增后改变了我国港口企业税收计算方式。增值税是销项税减去进项税,销项税要以收入为依据,进项税要以成本为依据,而营业税只需要以收入为基础来计算,没有其他方面的抵扣情况。

3.税负成本发生变化

(1)税率明显提高

在“营改增”前,装卸服务作为主要营业项目按照3%来征税,仓储等其他服务项目按照营业额的5%征税。在税改后,装卸服务与其他业务不再单独计算,而是归结于一体,共同按照销售额的6%计算。税率增加,这样计算出来的销项税额就会明显提高。

(2)可抵扣进项税额偏低

港口企业属于资产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企业,主要提供劳务服务,可抵扣的项目很少,主要是燃材料、修理费以及新纳入增值税的服务项目等。对于一些设备比较陈旧的老港口企业,由于码头修理费用和燃材料消耗较高,成本负担和可抵扣税额较大,所以税负相对减轻;但对于大多数码头装卸工艺比较专业和先进的港口企业来说,由于税率上升和取得的可抵扣进项税额较少从而使税负成本在短期内会有所增加。

由以上分析可知,“营改增”税改以后,营收相应减少,税率增加,可抵扣成本和进项税额偏低,使多数港口企业税负成本短期内直接增加。

三、针对“营改增”税制改革促进我国港口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建议

由于“营改增”税制改革在我国企业中才刚刚起步,其优点还无法充分发挥,难免带有一些问题,下文将针对“营改增”税制改革对促进我国港口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提出合理可行的建议。

1.积极应对,高度重视“营改增”的前期准备工作

(1)逐步建立税收信息资源库

积极收集税改实施办法等信息资料,逐步建立起税收信息资源库,及时关注国家营改增税制改革动态信息。

(2)加强学习,举办“营改增”税改知识学习培训班

通过组织举办学习培训班,特邀专家教授作专题讲座,使财务人员对“营改增”税制改革有较全面和系统的了解,充分做好税改工作。

(3)协助配合税务等部门做好相关税改工作

积极配合国税等部门完成税务登记信息资料转换、变更的填写与上报工作,同时认真填写“营改增”税负信息调查表,为顺利流畅办理各项税务工作做好准备。

2.制定工作计划、有条不紊实施“营改增”税改衔接工作

(1)财务部门按管理条口进行工作布置,分头行动,对涉税各条口相关准备工作进行详细布置和安排

首先是财务部涉税业务管理条口负责起草涉及本分管业务的工作方案、应对措施和具体操作方法,将梳理进项抵扣作为重点;明确涉及各业务环节的操作和职责,关注新老划断衔接有关问题的处理,积极做好税务筹划的事项。同时邀请税务事务所专家,对税改方案进行研讨和综合评价并定稿。

(2)按照税务部门安排,组织业务人员参加试点纳税人认定和培训

组织财务和相关业务人员参加试点纳税人认定和培训,以掌握税控机具使用办法、发票衔接、发票领购等具体操作工作,确保营改增工作顺利进行。

3.重点关注税改运行过程,出台税改内控制度,总结税改相关工作

为确保“营改增”后税收征管和申报工作平稳有序,征税系统运行正常,还需进一步做好以下工作。

(1)进一步加强与税务部门沟通,解决税改过程中疑难问题

通过与税务部门较好的沟通,认真反映和及时解决当前税改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事项。

(2)出台《增值税相关业务管理暂行办法》,规范纳税管理信息

有针对性的及时制定《增值税相关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从增值税管理的职责分工;相关业务流转程序;专用发票审核和认证要求;专用发票领购、开具及管理规定;申报管理规定;税务报表、报告及档案管理规定等几个方面来加强“增值税”业务流程管理,提高“增值税”税务管理水平,强化纳税风险监控,规范纳税管理信息。

(3)定期对公司营改增工作进行总结,争取实质性政策扶持

配合税务、政府等相关部门,填写 税改税负信息影响跟踪调查表,定期将税改影响情况进行详细总结,为企业提供较准确的数据依据。同时向政府等相关部门提出加大税收政策扶持力度、减轻企业负担等方面的相关建议,争取取得实质性的政策扶持。

4.重视税改过程中存在问题,积极提出解决办法和对策措施

“营改增”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操作要求高。税改的后续工作还需积极跟进,还应完全理顺工作流程,加强工作的秩序性、条理性、明晰性。

(1)财务人员和业务经办人员还应进一步加强“营改增”知识学习、宣传和普及工作。

(2)加强与税务、政府部门的沟通和联系,及时了解各项税种、税率、征收方式等税收相关政策和最新动态,积极有效解决运行工作中存在的疑难问题。

篇6

2005年9月15日,广东电信联合中国惠普公司和深圳金蝶集团召开新闻会,宣布三强联手将广东电信的“蓝色魅力”项目向实质性推进,使得帮助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的ASP模式得以进一步落实,加快建设广东省更多的中小企业更加简易通畅地接入信息化发展的快速路。该计划中的三方合作伙伴各有分工:广东电信负责网络平台的建设与维护,惠普和金蝶则分别提供硬件平台和软件平台。据了解,“蓝色魅力”计划是中国电信于8月8日推出的面向中小型企业一站式信息化应用解决方案――商务领航(BizNavigator)在广东省的具体落地运作计划。

在同一天,中国电信响应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和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的号召,与惠普、联想、思科、微软、金蝶和中兴等8家国内外IT巨头共同组建了“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联盟”。业界认为中国电信此举为共同打造良好的中小企业信息化价值生态链,推动国家中小企业信息化进程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据广东电信负责人透露,在“商务领航”正式推出之前,中国电信就已经向各省电信公司明确了“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目标,广东电信是最早响应的省公司之一。早在2004年11月22日,广东电信就正式在深圳展开“蓝色魅力”的试点工作,不到3个月时间已发展企业用户1万4千多家,市场效果非常明显。在市场条件确认充分成熟的情况下,广东电信将“蓝色魅力”计划在今年“5.17”电信日正式在全省启动。

SMB市场混乱通信巨头出山

即使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广东中小企业也普遍存在信息化建设的种种难题。

广东电信信息业务部的相关负责人向《IT时代周刊》描述了当前广东中小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面临的困惑:首先中小企业普遍对通过IT手段提升管理效能、提高业务能力的必要性认识不足,有许多企业购买了电脑,却不懂得怎样利用电脑进行企业管理或拓展企业的发展;IT管理人才严重缺乏,对于一个中小企业来说,无法长期供养一个甚至一批IT管理人员;面对众多的信息化产品无从选择,现在市面上的信息化应用产品非常丰富,IT厂商比比皆是,许多中小企业无法衡量比较出真正适合自己的信息化产品;另外,中小企业,特别是起始阶段的中小企业和初级中小企业,由于资金有限,在业务发展和信息化提升方面很难做出权衡,有限的资金投在业务发展的紧迫需求上就往往不得不将信息化提升的想法搁浅起来,从而也限制了企业的再发展、扩充。

广东电信数据通信局黎晓副总经理认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有鲜明的特点:第一,企业平均寿命周期短,决定他们需要更低的信息化投资风险;第二,追求完备和效率,需要能为其带来商机的信息化产品;第三,缺乏专业的IT人员,更需要的是提供信息化服务而不仅仅是产品;第四,同行业的信息化需求相似,需要的信息化服务要求不高。

中小企业参差不齐的信息化水平决定了他们不同阶段的信息化需求,而中小企业相对较低的购买力,也是IT巨头们意兴阑珊的症结所在。如今中国电信等运营商的强势介入有望打破这种尴尬的市场局面。“蓝色魅力”就是广东电信整合自身以及各家合作伙伴的优势资源,为中小企业提供普及化的信息化应用服务的建设计划。

“蓝色魅力”魅力何在?

广东电信率先推出的“蓝色魅力”,不但令中小企业客户以最低的风险与投入跨进信息化门槛,而且更以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打造良好的产业链,从而使信息产业的发展走向良性循环。。

据惠普商用市场部市场总监金卫东介绍,“蓝色魅力”的本质是企业信息化应用解决方案服务平台,它建立在广东电信、惠普和金蝶等专业合作伙伴共同部署的“可托管服务”基础上。“‘可托管服务’实质是一种租赁形式,中小企业选定的全部硬件、网络设备和服务方案都采用租赁方式,它的最大吸引力在于客户无须花费过多IT成本,就可以拥有先进的虚拟IT部门和专业的服务队伍,轻松享受信息化的应用和服务。”金卫东强调。

黎晓指出,“蓝色魅力”的推出意味着中小企业可以轻松便捷地获得一站式信息化建设所需的软硬件应用系统和IT环境。同时,该计划提供的产品并非简单地把惠普和金蝶等合作伙伴已有的产品罗列出来,而是针对客户的需求与合作伙伴一起对产品进行改造,并与宽带接入捆绑,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的信息化解决方案。

另外“蓝色魅力”租赁式的全新信息化服务消费理念也是备受中小企业欢迎的原因之一,这一消费理念强烈地刺激了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欲望,对整个市场的冲击可想而知。

据电信相关负责人介绍,广东电信还安排了专业人员将所有服务根据客户不同的通信和IT需求进行了产品打包,协助客户用好宽带。而在服务方面,用户每个月的租赁费用将通过原有固话收费系统进行缴纳,遇到故障则拨打10000号申请维修。

资源、渠道优势决定稳操胜券?

从“蓝色魅力”的特点也可以看出,在“蓝色魅力”这一计划当中,提供服务内容的各个合作伙伴发挥了很大的能量。专门为该计划提供企业级邮箱服务的21CN公司的刘畅告诉本刊记者,他们之所以加入“蓝色魅力”计划,很大程度上是看中了广东电信庞大的商业用户资源。刘畅说:“我们的渠道只能以万计,而中国电信是以百万计。”他还同时表示,“蓝色魅力”计划已经成为21CN的主渠道之一,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为“蓝色魅力”提供信息安全的趋势科技中国有限公司的黄经理也表示,虽然广东电信不代表全部中小企业,但它却拥有了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用户,这一点是他们加入“蓝色魅力”的首要因素。另外,加入以后虽然在销售上暂时还没有大的突破,但是觉得依托于电信庞大的渠道,趋势产品在用户心目中的品牌效应还是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由此可见,基于广东电信的传统主流业务是固话业务,并且也是市场上最主流的宽带接入商,在打造中小企业信息化中的企业级互联网应用得心应手,其手中掌握的客户、渠道资源是其他竞争对手无法比拟的,广东电信的金字招牌在为中小企业搭建的信息化平台上也真正体现了一呼天下应的王者风范。

篇7

具有先进适用的技术

企业信息化所采用的技术主要是微电子、计算机、网络和软件等信息技术。企业在实施信息化过程中既要注重所采用技术的先进性,又要注重所选技术的适用性。

能多次开发利用的资源

企业信息化的核心是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如果说信息网络建设是企业信息化的“路”,信息处理硬软件设备是企业信息化的“车”,那么,企业的内外信息资源就是“货”。因此,企业信息化建设要重视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通过建立数据库,在数据的采集、提炼、录入、存储、传输、处理、分析、管理、应用及共享乃至二次、三次开发利用上下功夫。企业不仅要注重内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还要注重企业外部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与体制改革密切相关

企业信息化和企业体制改革具有互动关系。一方面,企业信息化在促进企业生产力发展的同时,必然要引起体现其生产关系的企业内部制度的变革,要求改变传统的经营理念,转换经营机制,进行业务流程重组,进行机构调整,引入现代管理体制;另一方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以先进生产力为基础,信息技术是当今最具代表性的先进生产力,所以企业体制改革应以企业信息化为基础。因此,企业信息化和企业体制改革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

广泛的社会关联性

企业信息化不是一个企业的内部事务,而且与其所在产业链的企业及全社会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如企业要实现电子商务,光靠一个企业自己采用信息技术是不够的,必须使该企业所在供应链的上下游企业都具备开展电子商务的条件,与银行、税务、海关等外部环境在信息认证、电子支付与结算、计税缴税、报关通关等各方面提供便利条件,才有可能真正实施电子商务。

需要不断深化、创新和完善

企业信息化既要充分发挥企业信息化投资存量的作用,使信息技术逐步渗透到企业的各个层面,又要按照新世纪企业信息化和现代化的要求,不断追加投入,并持续实施企业业务的流程重组、体制改革与完善。企业领导及员工对信息化的认识,对信息技术的掌握,对新的业务流程和新体制的适应能力,也是不断提高和深化的。所以,企业信息化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的过程。

阶段性地发展

企业信息化虽然是一个长期过程,但它可以分成若干不同阶段。在由低到高的每一阶段,都会呈现出一次次新的飞跃,这就是企业信息化的形态特征,反映了在不同的阶段,企业在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企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深度和广度,例如从计算机单项应用、局部综合应用、整体综合应用到无纸办公,网上协同设计、集成制造、虚拟制造,网上采购、网上营销、电子商务等。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企业信息化的分期分阶段实施计划,确立每期每阶段的任务和目标,不断攀登新的高峰。

    推进企业信息化的重大意义

推进企业信息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企业信息化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主要组成部分。

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是领域信息化和区域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内容。实现企业信息化,将有助于推进领域信息化和区域信息化,有效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促进形成国民经济信息化。

第二,推进企业信息化是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

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强信息技术与产业的结合,可节能降耗,可提高产品质量和数量;以信息技术与设备为依托,企业可实现扁平化管理,特别是在资金流、物流上进行综合管理,实现实时监控与决策,可以提高资金周转次数和使用效率,降低能耗和库存积压,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围绕互联网开展企业信息化应用工作,可使企业融入经济全球化,实现产品敏捷和柔性的个性化生产,赢得市场,带来经济效益的提高。美国近10年来的经济繁荣,同其信息化程度密切相关,信息技术行业在美国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从1990年的5.8%上升到2000年的8.3%。在过去5年,美国超过33%的经济增长来自信息化的拉动,超过其他任何行业的拉动作用。

第三,企业信息化是实现我国工业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

人类历史表明,发展中国家在吸纳先进的生产技术后,发挥后发优势,可以实现跨越式发展。我国的工业与发达国家的工业存在几十年的落差,要想在竞争中强盛,必须迅速跨越落差,跨越式发展是我国民族工业的出路之一。

第四,企业信息化是促进现代企业制度形成的催化剂。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没有企业信息化,就没有处理大量信息的手段,就无法组织敏捷制造,就无法进行科学管理。因此,企业信息化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必要条件。没有企业信息化就没有企业现代化,也难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篇8

企业信息化实际上就是现代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方面的应用。它可以理解为一个企业依托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在企业实践中一个动态过程。其实所谓的信息化,也就是指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和社会活动各领域中普遍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更有效的开发和利用所有的信息资源,以达到使社会各单位及人民大众可以随时随地都可以享用这些资源以及互相传所需要的信息。其本质就是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对企业信息化管理的认识与分析

a)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意义,详见图1。b)在企业信息管理中的应用存在的问题目前国内许多企业都有跨区域经营与国际商务。诸如公司网站、信息门户和邮箱等基本信息的应用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利器,可以有效地支持跨区域业务。

2采取一定的措施,以促进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a)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企业变革过程的管理企业信息化的实施必然涉及到企业管理模式、组织结构、业务流程、组织行为变革等方面。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的组织与管理变革。在信息管理改革中通过改革目标为导向,以确保方向性,可监控性以及有领导的管理环境,使整个改革过程中的计划,形成有效的项目团队和项目管理流程;在新的领导方式管理企业变革的支持下,宣传和提高对信息的核心价值管理工作的有效性;采取有效措施,激励员工,提高业务人员的新的工作环境的性能。b)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企业运作管理因此,一个企业的信息系统能否成为一个战略信息系统,取决于它能否满足一个或多个方面的要求:1)可以用来作为一种工具,在商业环境中获得竞争优势?2)可以与一个组织提高其经营绩效的综合?3)可以用来开发新产品或服务?4)它可以用来改善企业组织与客户和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吗?。c)对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化实施过程的管理企业信息管理是指系统,为企业建立信息技术、信息资源的访问计划,实施和运行的企业信息组织、过程控制、协调和指挥,使企业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上的投资回报最大化。企业信息化的运行过程管理主要包括信息化过程的规划、组织、控制、协调和指挥。事实上,有:(1)计划,这主要是指企业信息管理通过对企业信息化的基础规划的过程中,企业信息化蓝图,找到的信息差距,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确定的企业信息,然后确定主要内容、投资计划、实施步骤和实施目标考核指标等。(2)组织主要是指企业信息化的实施,决定企业的组织结构和职能。它包括对首席信息官的功能的测定,一个信息组织成立后,一个信息项目团队的建立,一个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以及技术和信息工作者的绩效评估。(3)控制主要是指对企业信息化过程的有效控制。(4)协调主要是指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各种矛盾的调整。协调包括首席执行官、首席信息经理之间的关系;协调业务部门与IT部门改善关系,企业战略和信息战略协调;不同项目之间的资源配置协调、信息协调不同责任之间的矛盾。(5)通信是指通过发出命令、指示和其他形式对组织内的个人施加影响。信息化规划的目标或领导者的决策成为全体员工的统一活动。d)企业信息化建设应采取的策略1)企业信息化建设应遵循总体规化-分步实施的策略2)我们应该一步一步实现企业信息化3)要建立企业决策的信息支持系统4)要制订有关的标准和规范5)要考虑的是企业的应用基础

3结论

实施国民经济信息化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企业信息化建设,也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重要基础。其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以及对国民经济信息化整体水平的提高和信息产业的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作者:刘洁 单位:包头铝业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篇9

1.引言

当前,飞速发展以及日益更新的信息技术正在广泛的普及,并且正在从各个领域深层次的影响着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生产活动。对于油田企业来讲,信息化的建设以及企业管理的改革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信息化的建设与革命同时也在影响着企业管理模式的发展方向。企业信息化建设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油田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能够提高油田企业的管理水平的提高,能够使油田企业在生产油、炼制油以及运输油方面得到更多的优化处理;第二个方面,信息化建设能够完善油田企业的管理模式,增加企业管理的效率,企业管理的优化也成为了油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一部分。因此,信息化建设以及企业管理模式改革是油田企业提高市场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

2.油田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

当前,油田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还存在比较滞后的现象,相比具有高新技术的制造型大型企业,油田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在管理者对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决策者的运作能力、企业员工的综合素养、资金储备、销售渠道以及工作环境等方面达不到应有的标准。因此,上述原因造成了油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观意识不强、信息技术基础设施落后造成的信息化建设滞后等结果,使得很多油田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仍处在初级阶段。尽管我国社会的信息化已趋于成熟,但是油田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的成功率以及建成后的利用率较低。另外,我国对推动油田企业信息化的相关政策还不完善,信息化的服务体系发展还相对落后。上述这些因素均限制了油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基于油田企业信息化的建设现状,本文提出了相应的信息化建设的措施以及对策。

3.油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对策和方向

在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方面来讲,由于当前市场竞争十分的激烈,使得很对油田企业之间的竞争持续升温,这很容易导致企业的资金不足以及周转困难等现象出现,这些因素能够严重的阻碍油田信息化建设的进度。作为油田企业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进行资金筹集,为信息化的基础设施、信息化的人才引进以及软件技术等提供足够的资金保障。

从人力资源方面来讲,油田企业应该注重企业员工的技能提升,尤其是加强信息化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企业管理人员的信息技术知识与信息处理技能将直接影响着企业管理模式以及企业长期战略目标的实现。信息化建设能够促进企业管理的优化升级,能够利用规范的、科学的信息化管理手段对企业的业务信息和管理信息进行系统的管理,为企业建成完整的、高效的管理体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从部门协同合作来讲。油田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需要企业内部的部门通力合作才能够顺利完成的,单凭管理层的工作是不够的。油田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切实的遵守由管理者进行统一部署和领导,由各个业务部门共同进行筹划来完成油田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同时,油田企业的战略分析是信息化建设的前提条件。要从全局进行油田企业的优势和不足,面对所处的地理环境以及市场环境,详细分析企业遇到的基于和挑战,及时的调整企业产业结构和布局和经营模式等,为油田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进行全局的,长远的目标规划。

4.油田企业管理模式的发展方向

当前,我国的很多油田企业共同的问题就是企业管理基础十分薄弱和落后,主要原因在于企业管理者的管理经营理念落后和管理者的管理水平低下。油田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要想在这种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得到有利的位置,必须要对当前的管理模式进行创新与改革。企业的管理模式的创新与改革还要借助信息化技术的手段,其中包括了采油、炼油设备的改进,更主要的是控制系统的硬件与软件的开发方面。油田企业应该将更多的精力投放在应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同时也要考虑如何应用信息化建设来促进油田企业的管理模式革新。信息化建设与油田企业管理模式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信息化建设要依靠高效率、科学的企业管理模式,而企业的优化管理需要依靠先进的信息化技术进行支撑。在油田企业的日常运营时,管理的每个方面均依赖于企业信息的实时传达以及高效率的数据处理。因此,在信息化建设中的要注重与企业管理相辅相成的发展关系。

5.结束语

本文阐述了油田企业信息化建设以及管理模式改革的重要性,分析了油田企业目前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从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方面、人力资源方面、部门协同合作方面探讨了油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以及发展方向,并在最后给出了油田企业管理模式革新的发展方向。

总之,企业信息化建设和企业管理模式是相辅相成、互相依赖的关系,信息化建设要依靠高效率、科学的企业管理模式,而企业的优化管理需要依靠先进的信息化技术进行支撑。因此,将二者进行结合的发展才能够保障油田企业信息化建设顺利建成以及企业管理模式的优化升级。

参考文献

[1]付吉群,赵权.构建油田内部网站提高企业管理水平[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06) :100-103.

[2]曾范清.油田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初探[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13(02):156-158.

[3]陈婉玲,刘湘轶.拓展企业信息化管理咨询的思考[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0(01):99-111.

篇10

小微企业在繁荣经济、增加就业、科技创新与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2012年11月,党的十报告明确提出,要支持小微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对于小微企业的发展,必须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进一步推动小微企业结构调整和创新发展,不断拓展市场开发的广度和深度,提高企业盈利水平和发展后劲,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而在十报告提出的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发展思路下,提高小微企业信息化水平是小微企业突破目前发展困境的必然选择。

一、小微企业信息化水平的现状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改变着企业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互联网、电子商务发展至今,在国民生活中发挥越来越大影响力,使工作越来越简单,越来越多的用户倾向于通过互联网解决问题。云计算、电子商务、大数据、移动互联及各种数字化的交互、智能控制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重构社会中的经济、企业的运作模式,信息化也真正融合进了实体经济。目前国内的企业处在以客户为中心、通过网络媒体将产品研发、生产、营销和售后服务等紧密连在一起的信息经济环境中。这其中也包括了众多小微企业。小微企业是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家庭作坊式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统称。据国家数据统计,我国中小微企业占到企业总数的99.7%,其中,小型微型企业占到企业总数的97.3%,而其中实现信息化的比例不足10%。

相比大型企业的成熟完善,小微企业的各种资源有限,经营成本偏高,随着需求拉力的减弱,企业间的竞争日趋白热化。然而一直以来,作为中国经济生态系统中的“弱势群体”,小微企业面对信息化既感到熟悉而又陌生。实施信息化的小微企业却少之又少,即使有的企业实施了,结果也只是流于表面。由于缺乏信息化的支持,目前大多数小微企业的管理呈现粗放、混乱的状态,导致其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下风,很容易因为大型和中型企业的竞争而倒闭破产,同时也制约了小微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据统计,中国的小微企业平均寿命仅2.5年。如何用更低的成本获得更佳的信息化能力,是每个管理者急需解决的问题。但是小微企业管理层的信息化意识普遍比较单薄,相对信息化,他们更关心业务、成本和利润,而且实际上,由于财力和人力所限,小微企业没有能力也没有精力来做一个整体的信息化战略规划,具体部署和实施当然也无从做起。

我国一直把推动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信息化作为推动“两化融合”的重要内容,积极组织实施小微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例如国务院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其它部委印发了《关于强化服务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意见》;启动了百万中小企业信息化培训工程;围绕提高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管理水平和市场开拓能力,缓解融资难等难点问题,开展了精益研发、管理升级、电子商务、融资服务等信息化服务平台试点和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等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随着十二五规划的实施,小微企业信息化需求越来越迫切,但是小微企业因其自身特点,信息化预算投入有限,小微企业迫切需要投入较少同时又能满足其全方位需求的产品。

二、提高小微企业信息化水平的难点

1.小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政策和管理部门引导与支持乏力

首先是小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政策环境不足,虽然存在着不少扶持、支持小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政策,但是这些扶持、支持小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政策不够明晰,缺乏可操作性,尤其是财税政策的具体化不够。其次,小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规划不具有可操作性和推广性,不能适应不同区域和不同行业的具体要求。再次,政府内部管理小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不能顺应现代信息化发展的要求,难于对小微企业信息化建设做出合理的引导和指导。最后,对于小微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管理体制不顺,存在着多头管理的现状,不利于对小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促进。

2.针对小微企业的外在信息化服务滞后

最近的调查中发现,不少小微企业迫切希望通过信息化手段来提升企业效率、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对信息化有了更高的需求,如“支持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的有效利用”;“能在不同终端设备(PC、平板、手机、电话等)之间无缝切换”;智能化的IT管理”;“消除信息孤岛”;“可从高灵活性的架构和众多整合选项中显著受益,轻松实现扩展,更加灵活的部署选择,从而全面满足企业各流程、各部门的应用需求”等,或者可以说,达到高效智能的信息化水平成为越来越多中小企业的需求所在。但是目前大多数针对小微企业的软件服务商提供的服务仍然停留在“以我为主”的理念上,不从小微企业利益的角度出发,使自己的产品能与企业生产管理特点相符合,不能满足小微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多变的情况。而且软件的维护和升级也不到位,小微企业的个性化服务得不到满足。

3.小微企业自身信息化建设的能力不足

首先是信息化建设的理念跟不上。信息化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大势所趋,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小微企业竞争力已经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但是大部分小微企业对于“信息化”还呈现出种种疑虑。他们既担心投入大量资源建设成的IT信息系统其投资回报周期有限且无法适应企业形态的快速变化,又怀疑IT信息系统不能完全满足其独特的、复杂的应用需求。对信息化作用认识不足的本质是信息化观念不强,随之便会导致企业对信息化信心不足、信息化投入不多、信息化积极性不高、信息化成功率低、信息化环境不佳等一系列问题,最终致使小微企业信息化停滞不前。其次是内部管理不利于信息化建设。大型和中型企业的管理体系、部门设置和人员配置都比较完善,拥有较多的大型管理软件支持,因此各个体系的信息化应用更容易实现。而小微企业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杂”,业务、人员、流程和IT设备都很杂乱,这就导致企业信息化实现起来存在诸多难题。

三、提高小微企业信息化水平的出路

1.政府对小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推动

政府在小微企业信息化建设中起着不可或缺的推动作用,这一点也得到了实践的认可。例如北京2012年联合中国联通、百度、用友、金蝶等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商,通过企业健康成长计划、管理升级计划、育林计划,为一大批中小企业提供培训、咨询、应用推广、免费建站、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等全方位的信息化服务。笔者认为,政府对小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推动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加强:首先是加强组织引导。在全国范围推动实施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发挥地方主管部门和信息化服务商的资源优势,多方配合,形成合力;加强小微企业信息化建设纳入地方发展建设规划;推广信息化应用和服务的经验,引导小微企业提高信息化建设的自觉性。其次是加强政策扶持。出台小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优惠政策,如信贷、税收支持等;政府通过调研,主导开发适合不同小微企业的各类相关软件,降低小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成本。再次是加强培训指导。发挥新闻媒体受众面广、传播渠道通畅的优势,组织开展大规模信息化培训、政策宣讲和案例宣传活动;整合各类培训机构,为小微企业信息化建设免费培训或必要的补贴;整合各类服务机构资源,建立为小微企业信息化建设服务的专业队伍和业务服务机构。最后是加强平台服务。建立地方小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网下服务平台,提供建设专业服务及日常相关专业服务,维护网络运行。营造地方网络诚信平台,让企业通过诚信的通道实现盈利和发展,吸引更多的小微企业自主加入信息化建设,做强诚信绿色信息通道。

2.外在机构对小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支持

当前外在机构对小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支持主要是成立信息化服务联盟,通过联盟的形式把支持小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力量统一起来,通过品牌扶助、管理扶助、融资扶助、信息化扶助等措施提升小微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完善管理工具,打造品牌实力,获得融资支持,从而使更多的小微企业能够顺利提高信息化水平。例如2011年,广东省中小企业信息化创新服务中心、英特尔公司、中国银联等5家合作伙伴在广东共同发起“助力中小企业成长创新联盟”,旨在通过将信息技术与金融服务相结合,帮助中小企业提升信息化水平,使其获得高效的金融及融资服务。联盟成立以来,共有超过100家中小企业在此次创新性的跨行业联盟的合作中受益,累计获得银行授信近5000万元。

3.小微企业自身提高信息化建设的能力

中小企业实现信息化建设步伐需要内外功的结合,内功方面需要提高信息化建设的能力。首先是提高小微企业自身的信息化意识,特别是管理层要真正认识到信息化对于小微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把信息化建设纳入企业的发展战略之中。其次要改革企业内部管理机制,以适应信息化建设的需要。企业内部的信息化就是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管理流程再造、管理手段革新和管理团队重组的过程,要求企业必须加快推进改革、改组、改造步伐,加强内部管理,否则,体制、机制、组织结构、管理模式等一成不变,陈旧僵化,即使采用最先进的技术装备和信息系统,也只会失败,不会成功。最后要提高小微企业的软硬件建设。其中硬件系统是信息化运作的基础,软件系统是实现信息化的手段;硬件系统为软件系统服务,软件系统则直接为用户服务。小微企业如果准备建立自己的信息化系统,就需要详细了解企业自身的需求,选择合适的信息化产品,并制定配套的硬件系统搭建方案。在选择时切忌贪多求全,或者盲目选择高端产品,而是应以适合企业情况为最大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