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农场前景模板(10篇)

时间:2023-09-08 16:59:1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生态农场前景,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生态农场前景

篇1

中图分类号:S181 文献标识码:A

推进农业健康发展是当今世界性潮流,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型团场的重要内容和基本要求。依靠科技进步,有效缓解土地资源和农业用水严重不足的状况,加强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的环保条件,切实推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如何保护好及改善现有的生态环境,为屯垦戍边新型团场提供雄厚的基础,实现农业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是目前面临的重要问题。

1 团场农业生态环境现状

塔里木垦区三十一团,位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境内,地处塔里木盆地东北边缘,西南面临世界第2大流动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东北临库鲁克塔格沙漠,是塔里木河与孔雀河下游的两河冲积平原,是新疆主要的农业生产区,也是我国典型的干旱荒漠生态区。

1.1 林地面积

位于塔里木河流域的三十一团现有土地面积38000hm2,耕地面积4200hm2,林地面积1400hm2,果园面积1733hm2,水域面积5867hm2,其他非生产用地667hm2,其余为未开垦荒地或野生及次生林保护区。

1.2 气候条件

塔里木盆地的三十一团属典型的内陆型气候,干旱少雨,蒸发强烈,气候干燥,多风沙浮尘,日照长,温差大,热量丰富,冬夏长,春秋短,夏季炎热,冬季干冷。主要灾害性的天气为风沙、冰雹、干旱等。

1.3 水资源状况

三十一团位于卡拉灌区,引水水源是塔里木河和孔雀河及卡拉水库,年供水量1.2亿m3,多年来由两河共同供水。塔里木河据恰拉水文站41a资料分析,2007年以来,年径流呈下降趋势。

根据1981年零零九二五部队勘探调查分析,团场区域土壤土质多为沙壤、轻壤土、沙土和粘土。土壤有机质含量均在1%以下,土壤pH值在8~8.7之间,总盐量为0.1%~1% , 土壤经熟化后易脱盐,通气透水性好,近几年由于两河断流频繁,地下水位在3m以下,天然林及农作物种植缺水严重。

2 保护团场农业生态环境的必要性

2.1 植被覆盖率急剧下降

三十一团地处塔里木盆地的东北边缘位于巴州尉犁县境内。南至塔克拉马干沙漠东北边缘,北临库鲁克塔格沙漠南缘,两沙漠交汇点最近处不足2km。塔里木河的下游近30km河道贯穿其中。由于解放以来几次大的农田开垦活动,使得植被覆盖率急剧下降,生态环境日趋恶化。每年由于沙漠侵蚀农田的危害性日益加剧,自然环境沙化现象使得团场大面积农田被迫撂荒,加之日益频繁的沙尘暴的发生,已严重制约了团场经济的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减少环境因素的负面影响对改善现有的农业种植结构,提高现有耕地的单位效益,增加团场的经济总量和职工收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2 沙漠化侵袭严重

团场南部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及东南部的库鲁克沙漠极端干旱,纯属沙漠景观。塔里木河从2沙漠之间流经,注入若羌县境内的台特玛湖,近10a来,孔雀河干枯断流,塔里木河下游断流频繁,2沙漠之间已有百余处汇合,大有合拢之势,绿色走廊濒于消失,等待挽救。

2.3 风灾沙害严重

由于两河来水剧减,使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的破坏,生态环境趋于恶化。气候恶劣,干旱少雨,风灾沙害严重,全年降水稀少;蒸发强烈,蒸发量是降雨量70倍左右。由于团场紧邻塔拉玛干沙漠,每年春夏的大风、风沙和浮尘对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十分严重的危害。

2.4 林业资源衰退严重

2河下游,土地盐渍化严重,荒漠林、草植被长期缺水,出现大面积死亡;林草野生植被面积大幅度减少,沙漠面积扩大。恶劣的自然环境,让团场干部职工深刻地意识到,没有林业发展,就没有农业的丰收,要生存发展,要履行屯垦戍边的历史使命,就必须牢固树立生态立团理念,把生态戍边作为屯垦戍边的基础,坚持不懈地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为团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3 保护团场农业生态环境的措施

3.1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生态资源与环境是农业生产的自然基础,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是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基本前提。只有提高认识,加大对生态建设的保护力度,使团场全民普及生态环境保护知识及树立农业可持续发展意识,加大投入人力、物力扩大建设生态区,把保护资源和环境治理并举,为经济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条件。

3.2 加强生态保护力度

3.2.1 加强公益林管护

建立各项生态资源管护制度,签定公益林管护责任书,保证公益林管护4个到位,即做到管护措施到位、管护人员到位、管护经费到位、管护责任到位。保护人们的生存环境和野生资源免受破坏,恢复发展公益林的长期生态效益,严厉打击各类破坏绿色植被的违法行为。

积极发挥林业站的各项职能作用

加强林业站对管辖区域的监督、管理,制定林业生产阶段目标管责任制,依法治林,严禁乱砍乱伐林木,严禁破坏自然植被、野生资源。加快对人工防护林的建设,做到耕地林网化、道路绿荫化、城镇花园化的环境格局。

3.3 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逐步实现环境、经济、人口、资源的协调发展。要保护现有的森林资源,在原有基础植树种草,改善生态环境,严禁毁林开荒,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植树种草的成活率;要保护好现有的防风林带,禁止乱砍乱伐;要扩大生态保护区范围,在各自然保护区,划出一定面积作为缓冲过渡区,确保保护区的安全。

3.4 发展生态经济林产业

加大生态经济林的建设,合理调整和改善现有的农业种植结构,以林养林,加强管理。生态经济林既能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对团场农田起到防护作用,也提高团场现有耕地的单位效益,增加团场的经济总量和职工收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5 科学的开展植树造林

在靠近农田较近的荒地,选择生长旺盛、根系发达、抗风、抗旱、抗碱的植物种植,改善农田环境,对棉花种植起到保护作用。生态林种植的树种主要以耐盐碱、抗干旱、生长快的乔灌品种为主载品种,主要以胡杨、沙枣、红柳等容易成活的品种,形成乔灌相结合的种植模式。既能保证防风基干林的形成,又能达到保护农田、改善环境的效果。

3.6 有效实施节水灌溉造林

节水滴灌造林,具有节水、节能、省工、省地、提高林木成活率和生长速度的独特优点,可避免人为沙化、增加植被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是防沙治沙、控制土地沙化的新途径,是一项集防沙、治沙、开发沙地资源、扩大绿洲、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于一体的技术。

3.7 加强森林有害生物病虫鼠害防治

篇2

2梨树综合生态场的效益分析

梨树综合生态场以沼气作为工程纽带的设计,实现了各种功能资源之间的互补和对废弃物的多层利用,不仅连接了燃料、再生饲料和有机饲料的生产过程,同时也在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之间取得了统一,实现了生态农场的循环发展。

2.1社会效益分析生态农场的建立为周边地区提供了新鲜、绿色的健康蔬菜。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在2000—2010这10年间,该生态农场为周边地区提供了生猪15.6万头,肉鸡326.5万只,鲜鱼1.2×106kg,此外,还提供了各种水果产品,这些都提高了周围百姓的生活水平,同时也带动了周边经济的发展。生态农场的建立缓解了当地的就业压力。在创建之初,养殖的种类比较单一,农场的规模也比较小,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扩大,农场的规模正在不断地扩展,这使得农场吸收了大量的劳动力,进而解决了当地的就业难题,缓解了部分地区的就业压力。

2.2经济效益分析生态农业工程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其对经济发展的带动和促进作用上。通过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生态农场建立的10年间,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了明显的上升趋势,尤其是随着农场规模的扩大,经济成本不仅得到了回收,还得到了巨额的经济回报,加快了农场经济增长的速度。另外,新品种的引进和产品结构的调整,也极大地提高了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进而实现了经济效益的显著增加。

2.3生态效益分析梨树生态农场的主要特点便是其发展过程中的循环性和经济增长过程中的环保性,因此其生态效益也是其功能效益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沼液虽然是生态农场的副产品,但它不仅能够为鲜鱼和生猪提供充足的饲料,还能当作水稻田的肥料,从而提高了养殖业的经济效益和种植业的粮食产量。沼肥的使用主要有以下几点效益:①能够改变当前化肥利用率低下的问题,并从根本上改变了土壤的营养结构,进而为农业种植的增产、增收提供了保障;②减少了有机化肥使用中的负面效果;③由于沼肥自身经过了厌氧发酵的过程,杀灭了内含的病菌和害虫,因此它可以防止交叉感染的出现,减少了对周边环境的污染,保护了生态环境。

篇3

通过对海林农场旅游局等相关工作人员进行相关调查得出海林农场近年游客数量统计及变化(详见表1),可以看出2009年~2014年前三季度,游客数量呈逐年增长趋势,发展潜力巨大。

(二)旅游收入变化

近五年数据结果表明,除住宿2013年与2012年持平、购物2013年低于2012年之外,其他各项均是逐年递增的趋势,且发展势头强劲。

(三)合作开发

海林农场在自身不断发展农业生态旅游的同时,还加强与周边景区的合作,其影响力和知名度在不断扩大。农场凭借天然的地理优势,合理设计旅游线路,利用与镜泊湖、国家地质公园火山口地下森林、中国雪乡和亚布力滑雪场等的交通便利,形成了以农场为下榻基地,春夏秋冬都有去处的圣地。

(四)格局构建

海林农场构建“一心三圈九游”的辐射格局,以农场场部为中心,向外进行辐射,形成场内旅游圈、周边旅游圈和外地旅游圈。场内旅游圈重点突出北国田园风光生态游、高效有机农业观光游、现代农民生活体验游等“三游”;周边旅游圈重点突出镜泊湖游、中国雪乡游、宁海山风光游等“三游”;外地旅游圈重点链接东北游、西部游、沿海游等“三游”,通过“内部建、外部联”的模式,迅速启动农场的旅游产业发展动力,力争在2015年实现旅游产业收入占据农场全年收入的半壁江山,推动农场旅游产业健康迅猛发展。

二、海林农场农业生态旅游营销策略研究

海林农场在发展农业生态旅游过程中,虽然旅游人数增加,入住率提高,基础设施建设等发展程度不断提高,但是在面对旅游景区的宣传及营销方面,还在走其他景区发展的老路,应该不断开拓属于自己的营销道路,才能在农业生态旅游产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一)传统农业生态旅游营销方式探究

传统的旅游业甚至是新兴的农业生态旅游,在发展过程中最主要的就是“以产定销”的销售方式,即旅游景表2海林农场农业生态旅游5年来收入变化(单位:万元)点闻名什么,就依托什么,然后就卖什么,这种推销方式是世界各国甚至是我国大多数景区所遵循的老路子。这种营销方式最大的投资就是前期建设方面,当景点建设完工之后,便出现了“啃老族”现象,墨守成规。最后导致其他景点可以仿效,多地景点景观大同小异,特殊性丧失,吸引游客的能力降低,最终效益减少。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农业生态旅游的热情逐步增加,如果在营销方式上不加以更新,沿用老路,必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

(二)海林农场农业生态旅游营销方式探究

篇4

1 引言

休闲农业是指综合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农业资源等资源,有效结合农林牧渔、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文化,加以合理规划和设计,集休闲、度假、体验、娱乐、购物、科普于一体,是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型产业。而经营休闲农业的地方便被称为休闲农场。休闲农业具有生产、生活、生态三生一体的功效[1],是农业“接二连三”[2]的综合体现。所谓“接二连三”是指农业要提升,就必须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相结合,才能拓宽农业的功能,延长农业的产业链,使农产品得到深度开发,从而达到农业增效、农民致富的目的。因而,休闲农业得到政府的扶持,而且扶持的力度越来越大。从市场需求看,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和休闲时间的增加,带来了都市人娱乐方式的转变,也催生了承载都市人田园梦想的现代都市农业的转型升级。休闲农业既有政策支持,又有市场需求,具有较大的发展前景。但是,在休闲农场快速增长和蓬勃发展中,也暴露出很多隐性问题,阻碍了休闲农场的发展与提升。本文通过对福建龙晶葡萄园、永泰千江月休闲农场的实地调研,提出了休闲农场的发展之道,以促进休闲农场的自我提升和转型升级。

2 龙晶葡萄园和千江月休闲农场经营情况对比分析

通过实地调查获知:龙晶葡萄园和永泰千江月农场在选址上都处于福州市郊区,两者的投资都比较大。龙晶葡萄园前期基建投入较大,主要依靠高新科技发展高山生态农业。而千江月休闲农场依靠闽北山区原生态自然资源和农业资源,毗邻大樟溪而建,通过十几年的经营逐渐打造成具有台湾特色的休闲农场。

从表2可以看出,千江月休闲农场的经营已处于较为规范的市场运作阶段。经过十几年的经营使得整个农场市场成熟度较高,通过品牌运作成功的与旅游公司、企业进行战略合作,既能为企业员工提供素质拓展和会议的空间,又能为团体、散客提供配套齐全的乡野旅游活动。但是,与众多休闲农场相比较其同质性较强,需要树立差异化以实现农场的自我提升。对于龙晶葡萄园农场,尽管起步较晚但发展快速。龙晶葡萄园农场综合利用物理和生物工程防治病虫害,生产绿色、优质的葡萄,让都市人体验吃葡萄不吐葡萄皮的乐趣。通过观光采摘、休闲体验让都市人体验到别样的田园风光。与其他休闲农场相比异质性较强,但也存在配套不足、体验项目丰富度不够,需要补充同质性以延长农场的生命链。

3 主要做法与形成的特色

3.1 福建龙晶葡萄园

3.1.1 打造葡萄主题公园,别样风趣

前洋村山清水秀的良好外部环境为龙晶葡萄园农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此基础上,龙晶葡萄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做好市场定位和自我定位,努力打造一个生态、休闲、体验、宜居的葡萄主题公园。以休闲体验和服务为舞台,以葡萄为道具,围绕游客,创造出令游客难以忘怀的回忆,使游客在观光采摘体验中,精神上得到极大的享受,且劳逸结合,品味别样的田园风光。

3.1.2 采摘为主观光为辅,融于体验

龙晶葡萄园农场仍处于建设初期,基于综合配套设施欠缺的考虑,采取扬长避短经营策略,主力推介以葡萄采摘为主的参与式体验,进而结合观光休闲。为增强以葡萄采摘为主的体验,农场也推出了相应的体验项目以提高趣味性和益智性。通过开展葡萄套袋、认栽认养、DIY酿酒、葡萄树下蚯蚓搬家等体验活动,不仅提高了游客的参与度,使其更好的体验生活,也能使游客知识增益,热爱自然。

3.2 永泰千江月农场

3.2.1 功能分区布局合理,有机整体

千江月休闲农场充分运用园区的空间结构,因地制宜地满足休闲度假、生态旅游、实验教学、素质拓展、会议住宿等多种功能需要。注重各功能分区的特点以及彼此间的联系,合理规划入口区、生产区、接待区、休闲度假区,使之协调发展,又具整体感,从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游客更容易融入园区,置身其中,亲近自然。

3.2.2 项目丰富配套完善,宜游宜居

千江月休闲农场注重物的开发,经过十几年的建设园区配套逐渐趋于完善。现建有乡间别墅、K歌篝火广场、音乐餐厅广场、休闲会议室、烧烤露营区等配套设施。在体验项目上也较为丰富。游客在园区可体验到休闲垂钓、双索竞渡、高空索滑、素质拓展等的乐趣。注重项目开发,强调游客参与式体验,有利于达到宜游宜居的双重效果。

4 存在的问题

4.1 重物开发文化荒漠

回顾我国休闲农业的发展过程,休闲农业功能从单纯观光,扩展到观光、休闲、体验、健身等多功能。经营理念也从单纯的生产经营,扩展到休闲与体验,增加了文化和生态内涵[4]。龙晶葡萄园农场处于建设初期,工作重心为基建和葡萄栽培。尽管在采摘期有相关文化活动,但只是一种文化渲染,而且文化产品单一,因而无法作为一个重要的战略点融入农场规划建设。千江月农场也存在文化产品单一问题,主要原因在于农场注重物的开发而忽略文化的建设,文化建设处于边缘化状态。这与未来休闲农场的经营理念背道而驰,非常不利于休闲农场长远的发展。

4.2 同质性与异质性难以兼容

我国休闲农业经过初期缓慢的自我发展,进入了规范化蓬勃发展阶段。而城市人在满足吃、穿、住基本需求以后,其消费倾向将逐步转向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的多样化、高级化和个性化[5]。这也对休闲农场的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但是很多休闲农场存在有特色但项目欠缺,无法满足游客多样化的休闲体验,抑或是项目多样但无特色,主题不明确,容易陷入雷同化下的价格战,不利于农场的可持续发展。龙晶葡萄园农场异质性强,但缺少同质化的补充拓展。千江月农场同质性强,但异质性模糊。两者都无法实现同质性与异质性的完美结合,需要以实现转型升级。

5 对策与建议

5.1 加强文化建设突出精神享受益智休闲

休闲农场的开发设计的重点往往放在物的开发上,这是休闲农场发展的一个基础要素。但是,一个高品位、高层次的休闲农场文化对于发展是至关重要的。龙晶葡萄园农场和千江月农场都注重物的开发,文化产品单一,文化建设处于边缘化地位。急需唤醒这种文化绿化意识,打造一个文化绿城、有内涵的休闲农场,以满足游客精神文化需求,既增知益智又心情愉悦。

5.2 龙晶葡萄园特色明确但配套欠缺需要补充同质

福建龙晶葡萄园农场应该围绕葡萄观光采摘这一主题展开一系列的项目拓展,全力打造全省一流兼具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葡萄观光采摘主题公园。在农场快速发展过程中,打造葡萄主题公园有自己农场的特质,具有无可替代性。但是,也存在配套设施不完善、体验项目不够丰富的缺陷,成为阻碍龙晶葡萄园农场打造高品质休闲农场的一道坎,急需完善配套设施、拓展项目体验,补充同质性。

5.3 永泰千江月农场同质性较强需要培育自我特质

永泰千江月休闲农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积淀,农场配套设施趋于完善、市场运作日渐成熟,客源较为稳定但却难以有质的飞跃。主要原因在于农场产品同质化、文化建设不足,还难以形成一个有内涵、有特色的休闲农场。需要在肯定农场产品同质化的基础上,加强对童趣、农俗元素的开发和运用,进而形成自己的文化特性,建立农场的竞争力。

6 结语

6.1 休闲农业符合社会需求是一个朝阳产业

休闲农业具有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生态三生一体的功效,成为吸引都市人踏足农村,品味别样田园生活乐趣的法宝。休闲农业是以农村为舞台,通过都市人的带动资金和信息的流动,有利于城乡互动统筹发展,有利于推动新农村建设,因而也得到了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与政策支持,既符合市场需求又有政策支持,是未来的一个朝阳产业。

6.2 文化体验项目开发与拓展是休闲农场的必经之路

休闲农场的建设多以物的挖掘为主,文化项目的开发与拓展往往被忽视。随着基础设施的逐渐完善,文化建设的要求更为迫切也更加重要。文化的内在包容性与外在柔和性为文化休闲体验项目开发的可行性提供了的理论基础。这必将是休闲农场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点,也是休闲农场的必经之路。通过文化体验项目的开发与拓展,发挥农业多功能性更好的服务于休闲农场的建设。

6.3 发展策略将是休闲农场经营的制胜之道

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普遍遭遇“盈利难”的困局,越来越多的企业主将目光瞄准投资“洼地”农业。“企业难做”正带动越来越多的民资进入农业领域“淘金”,“资本下乡”为民资找到了“新蓝海”,富于增长潜力的休闲农业广受民资青睐、异军突起[6]。在内部竞争压力加剧,外部投资者不断涌入的竞争下,休闲农场的发展理念将是未来休闲农场的一个发展思路,也必将是休闲农场经营的制胜之道。

参考文献:

[1] 吕明伟,郭焕成,孙艺惠.生产·生态·生活——“三生”-体的台湾休闲农业园区规划与建设[J].中国园林,2008,24(8):15~17.

[2] 严力蛟,赵雪玲,郑军南.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以浙江省德清县中国和美家园建设为例[C]//论文征集组委会.中国(安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高层论坛主题征文活动优秀论文集.安吉:论文征集组委会,2011(4):25~30.

[3] 喻琬真.台湾地区有机休闲农场经营关键因素之探讨[D].台北:台北大学企业管理研究所.2005.

篇5

为努力实现职工持续增收、农场持续增效目标,牡丹江管理局积极探索质量效益型农业发展路径,通过“转方式、调结构、稳产能、提品质、强基础、促营销”,在尊重市场和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实行“增减”模式,今年计划种植水稻424.2万亩,同比增长2.4%;种植大豆30万亩,同比下降46.3%;种植经济作物37.01万亩,同比增长26%。

发展质量效益型农业,调结构势在必行。这个管理局通过增减作物种植面积,把调结构“增”的目标盯在市场行情好的水稻上。今年,这个管理局依托兴凯湖灌区扩能改造配套项目建设,新增旱改水面积10万亩;置换地下水灌溉37万亩,地表水灌溉比例达58.6%,较以往提高18%。好地得种好品种,好品种还得适应市场。牡丹江管理局的农业、商务、粮食以及工业等部门及时分析市场形势,选择了一批市场前景好的作物品种。今年,管理局将种植优质水稻30万亩,同比增长110%;示范种植有机水稻1.6万亩、有机大豆1000亩、红小豆1000亩、特色大豆2000亩。

调结构在于优,并不在于统。在调结构过程中,牡丹江管理局既尊重市场规律又尊重自然规律,在只适合种植玉米的地块上重点推广了早熟、优质和脱水快的品种,并严格控制、压缩熟期偏晚、脱水慢的品种。

只要对老百姓有益的事,管理局党委便会铆足干劲。今年,这个管理局积极依托龙头企业加快发展质量效益型农业,依托兴垦粮贸有限公司种植红小豆15万亩,同比增长16%;依托农垦卉菊海林甜菊糖有限公司种植甜叶菊3万亩,同比增长25%;依托农副产品营销公司和集贸市场种植白瓜子10万亩,同比增长76%;依托各类经纪人种植元葱6000亩,同比增长10%;依托围城优势种植瓜菜2万亩,同比增长15%;依托新友谊豆蛋白食品有限公司种植特色大豆(黑豆、双青豆)5万亩,同比增长15.7%。

牡丹江管理局在发展质量效益型农业过程中,注重依托优势、挖掘潜力、盘活存量、扩大增量,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依托优势,大力发展林业经济。在管理局森林、林木、林地所有权和生态功能作用不变的前提下,加大森林经营权市场化出租转让力度,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挖掘潜力,促进质量效益型畜牧业健康发展。大力推广农牧融合发展模式,盘活各类养殖资源。盘活存量,提质增效,重点抓好粮食加工企业达产和升级改造工作,努力使粮食加工综合达产率达到49.2%。拓展增量,用活用好用足周边地方政府招商引资政策,着力引进一批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投资力度大、衍生能力强、税收贡献多、生态环保型项目人驻园区,重点抓好八五五农场60万吨蒸汽压片玉米粕饲料、八五0农场玉米综合精深加工、八五七农场5000吨大米面条等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引导龙头企业与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社会资本通过建立长期稳固的利益联结机制,组建多种形式的经营联合体11家(新增5家),经营规模达到30万亩,奶牛8700头。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争取并制订扶持政策,大力发展餐饮、物流、家政、旅游、电商等现代服务业,有效拉动了就业和创业,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篇6

农庄农场信息化的核心理念为“生态化”ד数字化”。“生态化”主要包括“田园风光+洁净环境+健康食品+乐活生活”等“低碳”生活要素;“数字化”主要指基于互联网的“智能”生活方式,主要包括“e农田+e服务+e推广+e联通”等多种形式。

多种形式,多重价值

农庄农场信息化将具备多种表现形式,满足都市人居住、度假、乐活、养生、学习、交流、养老等不同层次需求;同时,与传统城市地产相比,农庄拥有更广阔的生产空间和升值空间,投资前景乐观。

以乡野养生公寓为例,为老年人度身打造的集中式公寓,由若干相互连接的独立单元构成,每个单元都有一个起居室、书房和至少一个阳台,面积在40-70平方米。主楼顶层为公共活动区,包括有洗衣室、休息室、电脑室、室内游泳池、健身中心和客房;主楼底层有服务台和大堂。公寓配备有远程医疗诊断设备,城市医院的医生通过专门的仪器就能够掌握老人的各项生理健康数据。公寓一般选址在大地景观突出的田园环境中。

七大核心要素

田园风光

农庄的周边应包含农田及村庄、树篱、道路、水塘等类型,整体景观组合给人以安静闲适的感觉,没有污染,没有喧闹,远离浊世,清净悠然。

洁净环境

农庄自身及所在的农村社区生态环境、人居环境良好,房屋规划与改造、生活垃圾、沟渠水塘、院落畜圈得到妥善整治,村庄绿化效果显著。

健康食品

农庄内生产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包括各类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和绿色食品,保证市民的饮食健康。

乐活态度

农庄内倡导自然、健康、精致的生活态度,强调“健康、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在农庄,吃的是健康食品与有机蔬菜,穿的是天然材质棉麻衣物,骑自行车或步行出游,快乐的劳动,注重个人成长。

品质生活

在农庄农场信息化,可以享受现代科技带来的舒适和便捷,生活空间的所有设施均与城市接轨,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和生活品质的内涵。

智能社区

与普通休闲农庄相比,农庄农场信息化更突出了其“智能化”的未来特征。农庄所有的空间都会用网络和高科技控制系统联系起来。农庄作为一个社区,将与城市的医院、学校、银行、公司和政府机构实现全方位信息共享;数字技术深入农庄的住户房屋、街道和所有公共设施。在这里将有智能家庭、智能商店、智能学校、智能医院和智能银行。所有的日常杂事都能依靠高科技IT技术和物联网技术自动完成,居民的生活将变得非常便利。

零距交流

虽然远离城市,但通过发达的网络,农庄可以实现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零距离沟通。农庄的居民可以通过安装在农田的摄像头查看自家菜地的情况,并与亲朋好友分享和交流经验;老人通过网络与远在国外的儿女进行视频通话;家庭在农庄可通过智能网络掌握城市家中的情况。

篇7

1.文化创意农产品农场。指的是单纯以文化创意农产品的开发与种植的农场,它以文化创意农产品的种植为主要功能,通过批发文化创意农产品作为盈利手段。它的规模可大可小,主要目的为提高传统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为文化创意农产品消费者提供丰富的消费产品。

2.文化创意农艺工坊。是以文化创意农产品包装、农业工艺品、农业装饰品等设计、创作与生产为主,以销售此类商品为主要盈利途径的一种农业项目开发模式。

3.农品专营店。此种开发模式,主要结合城市或者旅游服务区,为消费者提供文化创意农产品、农业工艺品、农业装饰品等销售服务,以此来获得盈利的一种农业项目开发模式。以上项目规模较小,项目主题较强,因此盈利模式相对单一。

二、综合型文化创意项目

1.主题农庄。主题农庄模式,是以一个特色鲜明的主题贯穿,以农业要素为主体和题材,辅以花园、果园、田园、菜园、树园、牧园等农业生态环境,主要以为游客提供农事活动体验、农业文化欣赏、居住、游乐、养生等功能服务为主要目的的一种休闲农业开发模式。于其中,可以增加文化创意农业景观,品L、购买文化创意农产品、工艺品,体验文化创意农业节事活动等农业项目。

2.亲子农园。亲子农园模式,是以生态农业景观、农作物、畜禽动物、农事活动等为主要元素,供亲子家庭游乐、体验的一种农业乐园。可以将文化创意农业景观、农产品、工艺品、农业技术展示、文化创意农业节事活动体验融入其中,从而提升亲子农园的品位与价值。

篇8

广西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取得如此丰硕的研究开发成果,得益于其拥有的数量众多的蔬菜优质栽培基地。各基地针对各自不同的环境优势,制定了不同的功能定位,明确了不同的生产和管理重点,为中心的科研创新及科技成果转化搭建起了一个广阔的平台。

中试基地

1、基本情况

该基地位于广西农科院内,具有良好的温、光、水、土等自然条件和便利的交通条件,适于蔬菜科研及生产。基地占地面积6 000多m2,实行封闭式管理。蔬菜科研是中心的支柱事业,中心大部分的科研试验、品种中试、产品生产都在该基地实施。

2、功能定位

以中心的科研项目为主导,以现代农业技术为依托,建设成为集科研、生产、示范、成果展示为一体的多功能基地,向市场提供高产值的瓜菜品种,实现社会、生态、经济效益三统一。

3、建设规模

基地建设以设施园艺为主,有钢架薄膜大棚(180 m2/座)32座,三连栋大棚(540 m2/座)2座,工厂化育苗车间1个,大型平顶网室1座(720m2/座)。

平南制神基地

1、基本情况

广西平南县具有良好的温、光、水等气候条件,非常适合瓜菜等作物的周年生长。基地占地面积30多hm2,实行全封闭式管理,地势较平整,土层深厚为壤土,土质肥沃,有利于瓜菜的生长发育,适宜开发成为优质瓜菜制种基地。

2、功能定位

瞄准国内外巨大的瓜菜种子市场空间,以现代农业技术为依托,建立优质瓜菜制种基地,向市场提供名、特、优、新、奇的瓜菜品种,实现社会、生态、经济效益三统一。

那马基地

1、基本情况

由广西农科院蔬菜研究中心与香港格兰园有限公司共同创办的那马无公害瓜菜示范基地,位于南宁市郊那马镇“竹泉岛”旅游景区内,规划面积20hm2。 该基地东与已开发的旅游区竹泉岛和凤凰绿都生态农庄相连,南有一条清澈透底的小河,西与一村庄相邻接,中间有一条通往旅游圣地大王滩的三级路地势平整,排水良好,土层深厚为沙壤土,土质肥沃,有利于蔬(野)菜的生长发育。紧靠南宁一北海二级公路和南宁一北海高速公路,距南宁市约20 km,距那马镇1.5 km,交通极为便利。这些都是该基地开发成优质蔬(野)菜生产、出口基地的优越条件。

首期已开发10 hm2,初具规模,产品试销香港、新加坡等地,深受欢迎,前景喜人。

2、功能定位

该基地瞄准中国巨大的市场空间,主要生产优质绿色蔬(野)菜,以现代农业技术为依托,以名、特、优、新、奇的绿色蔬(野)菜和西甜瓜的生产、销售为主导,开发成为绿色食品级的果蔬内外销生产示范基地以及集科研成果展示、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农业生态园,实现社会、生态、经济效益三统一,已建设成为广西农科院蔬菜研究中心蔬菜名、优、新品种生产、示范、出口基地,是中心科技成果转化以及产品走向国际市场的新平台。

3、建设内容

生活区供管理人员居住、办公的场所。

野菜栽培区:全区分简易连栋网室和露地栽培区,种植作物有脑、野韭菜、富贵菜、一点红、珍珠菜、飞来参、藤三七、辣椒叶等。

常规蔬菜栽培区:全区分简易连栋网室和露地栽培区,重点种植西甜瓜、水果型黄瓜、西红柿、彩色辣椒等。

育苗大棚区:该区以塑料大棚作为主要栽培设施,以育苗为主,主要培育上述各区所需要的秧苗,在育苗空闲季节可用来种植其他蔬菜。

云南基地

1、功能定位

基地将以蔬菜、烟草等特色作物种苗生产为重点,辅之以先进实用科技成果推广和高新技术的引进示范,以设施育苗为突破口,通过优质种子种苗的繁育、销售、高效育苗技术示范、绿色农产品生产技术以及集约化经营管理技术等农业先进科技的推广应用,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促进全省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在社会效益上,可以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进程,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状,实行标准化;提高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增加农民收入和就业。在生态效益上,由于绿色农产品生产技术的全面应用,将减轻化肥、农药、激素等对土壤和农产品的污染,增施有机肥,可以大幅度提高土壤肥力,使当地农业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建设规模及内容

建设规模:占地6hm2,其中设施育苗1.3hm2,设施栽培示范0.3hm2,露地栽培示范4hm2,其他用地0.4hm2。

主要育苗作物种类蔬菜、烟草穴盘苗。

主要栽培示范内容:绿色蔬菜的生产示范。

柳州基地

1、基本情况

广西柳州市城郊具有良好的温、光、水等气候条件,非常适合瓜菜等作物的周年生长,但是名、特、优、新、奇的瓜菜的种植却得不到应有的发展,优质瓜菜价格昂贵。在柳州市郊建立优质瓜菜生产农场,有较好的市场前景。农场占地面积10余hm2,地势较平整,排水良好,土层深厚为壤土,土质肥沃,有利于瓜菜的生长发育,很适宜开发成为优质蔬(野)菜生产农场。农场紧靠洛满火车站,距柳州市约37km,交通便利。

2、功能定位

瞄准柳州市巨大的市场空间,建立优质绿色瓜菜生产农场,该农场以现代农业技术为依托,以名、特、优、新、奇的西甜瓜的生产、销售为主导,实现社会、生态、经济效益三统一。

篇9

中图分类号:F32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3)10006002

1引言

2005年10月,原国家环保总局正式批准丽水地区为全国生态示范区,遂昌县作为其中九县(市、区)之一,紧紧围绕“生态立县”战略目标,积极发展绿色经济,全力打造“金山林海,仙县遂昌”。 遂昌拥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九龙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省级森林公园3个,共有各类生态公益林面积195.1万亩。2010年,遂昌县启动原生态农产品培育行动计划,积极打造国家级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做强做大区域生态、有机品牌,走出了一条欠发达地区差异化、特色化有机农产品区域化发展之路。2010年,全县创建国家级有机食品基地4个、原生态农产品生产核心基地30个,形成了农作物种植面积8000多亩、山油茶种植面积26000多亩、库区有机鱼养殖面积8500亩、牲畜养殖3200多头、家禽养殖近7000多羽的规模,实现产值3600多万元。目前,遂昌累计获国家级有机食品标识9个,国家级绿色食品标识2个,省级绿色农产品2个,省级无公害农产品15个,其中“龙谷丽人”茶和石练菊米获得国家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双认证,遂昌先后被命名为“中国菊米之乡”、“中国竹炭之乡”和“中国名茶之乡”。

2发展现状

遂昌耕地面积约15万亩,2010年,遂昌县共获得有机、绿色和无公害农(林)产品认证的企业及合作社共30家36个产品,其中有机食(产)品11个、绿色食品5个、无公害农产品22个、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基(产)地25个。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北界镇美国红提,种植面积1600亩,核心区面积400亩,按有机方式种植,每亩纯收入达12000元;高坪乡高山蔬菜,全乡种植面积3433亩,亩产值在万元以上;金竹镇山油茶面积2.7万亩,年产山油茶500t,其中有机山茶油基地2000亩,总产值达到3500万元;建洋村有机水稻100亩,亩产值5600~8400元;湖山乡原生态五谷杂粮基地1030亩,品种包括山谷、山西瓜、黄大豆、高梁、黑土豆、黑玉米、黑花生等,效益较好;石练镇菊米种植面积上万亩,产值1500万元以上,在浙江石练菊米有限公司的倾力打造下,“石练”牌菊米作为菊米行业的龙头,2003年就通过了国家有机食品和国家绿色食品双认证;大柘镇茶叶种植面积19000多亩,产值达8058万元,其中精诚茶叶于2010年申报国家级有机食品生产基地,目前共有711亩茶园取得了有机茶认证。

3有机产品市场前景分析

3.1有机茶叶市场前景分析

有机茶是我国第一个颁证出口的有机食品。1997年以来,我国茶叶主产区的浙江、江西、安徽、湖南等省在政府的积极引导下,出口企业和茶农热情高,有机茶得到了快速发展。到2000年,全国有机茶园达7.5万亩,产量约3000t;到2005年增加到24万亩和10000t;到2007年,面积扩大到了85万亩,按亩产40kg算,产量可达3400t,占我国茶叶总产量的2.9%。当今,随着人们日益增强的健康保健意识,有机茶市场每年的增长率为10%~20%。我国有机茶主要销往欧盟、美国、日本和一些南亚国家。欧盟有机茶最大的市场在英国,年销量可达1000~1500t,主要通过传统销售渠道销售。其次是德国,年销量达600~800t,名优有机茶占有一定市场份额。按德国茶叶协会统计,2007年德国有机茶消费685t,占德国茶叶年消费量的3.9%,主要通过有机商店和健康食品店销售,也有部分有机茶通过高档特种茶叶店销售。其他欧洲国家有机茶年销售量约100t,主要包括意大利、法国和瑞士。

3.2有机林果业市场前景分析

近十年来,世界有机水果生产发展迅速,国际贸易活跃。国内方面,相对于其他有机产品开发而言,有机水果业起步晚,发展速度比较缓慢,只有少数几个小面积的有机水果生产基地,如安徽省岳西县的有机猕猴桃基地,湖南沅江市赤山岛的有机柑橘基地,天津蓟县个营镇的有机苹果基地等。但随着有机食品发展速度的加快和国内市场的启动,有机水果的生产与需求正在迅速增加,一些实力雄厚的公司开始涉足有机水果开发,有机水果基地逐渐增多,面积不断扩大,如从2002年10月开始,北京华邦公司相继在全国建成了6个有机水果基地:河南西峡有机(野生)猕猴桃农场;河北兴隆有机(野生)山楂农场;四川蓬安有机甜橙农场;北京延庆有机葡萄农场;北京平谷有机大桃农场,总面积达7万多亩,规模堪称全国第一。尽管有机水果的价格是常规水果的2~3倍,但销售额却可占超市水果销售总额的10%~15%。在上海,青浦草莓研究所生产的有机草莓在超市供不应求,台湾的“燕巢有机水果”也正在进驻上海超市。总之,随着我国有机食品市场的发展,有机水果将是倍受消费者关注的有机产品,有机水果的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3.3有机中药材市场前景分析

通过有机中药材的栽培和有机中药加工产品的开发,可以保证中药材原料的质量,增加生产者和加工者的质量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促进中药产品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生产,打造知名品牌,提升国际形象,适应人们“回归自然和绿色”的需要,从而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有优势地位,抗拒贸易壁垒对我国中药产品的阻挠。因此,有机中药材产品的开发必将迎来广阔的国内外市场前景。

4发展思路

4.1近期目标

2013年通过有机认证的面积达到1.5万亩,其中油茶3000亩,蔬菜3000亩,菊米2000亩,茶叶2000亩,红提1000亩,板栗1000亩,水稻、烤薯、杂粮、竹笋、水(干)果、中药材各500亩,初步形成一套生产管理、生产技术与操作规程,建立有机食品产业化经营模式。

4.2中期目标

2015年通过有机认证的面积达到3万亩,其中油茶8000亩,蔬菜5000亩,茶叶5000亩,菊米3000亩,红提2000亩,板栗、水稻、烤薯、杂粮、竹笋、水(干)果、中药材各1000亩,完善有机农业开发能力建设,有机产品进入国内外市场。

5实施措施

5.1重点抓好生产示范基地建设

有机生产作为一种新的生产模式和开发概念,首先应该抓好示范基地和精品园的建设,针对每一特色品种先建立一定规模的有机生产示范基地,并以集中连片的茶园、林地、田块为基础,以知名品牌为依托,一方面能使有机与原产地的品牌有机整合,形成精品基地,另一方面可确保有机食品的质量,进一步提升现有品牌的知名度,使其上升为名牌产品。示范基地要从组织管理、基础设施建设、生产技术、品牌建设、产品营销诸方面做好示范工作,做好有机生产的成本投入和效益产出的分析,形成一系列有机食品的开发模式,制定系列的有机食品生产的技术操作规程,作为在全县较大范围内开发有机食品的典型。

5.2建立有效的有机食品开发的组织形式

有机认证要求较高,一家一户分散操作的方式进行有机生产难度较大。建立示范基地首先要确定基地的组织方式(如公司+基地+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公司租赁等)、生产规模,制定技术方案,建立内部质量控制体系。从全国的经验看,公司租赁经营和“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是比较成熟的,因此要扶持、鼓励有机食品各行业的龙头企业;在缺乏龙头企业的乡镇需要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组织好当地的有机生产示范,建立有机食品开发公司,推动有机食品的发展。

5.3建立有机种植生产技术体系

根据有机食品生产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全国尤其是浙江农业、林业、园艺和植保相关的研究所和高校及农林技术推广机构等当地的科技力量,将有机食品生产示范基地与科研院所的科研工作结合起来,共同研究适合遂昌有机生产的技术体系,包括病虫草害防治技术、土壤培肥技术和轮作套种技术。有机农业病虫草害防治工作是有机生产的难点,但要把握一个总体原则,就是要以农艺措施防治为主要手段,避免大面积的单一种植,建立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平衡的农林生态体系,实现健康栽培,再辅之以恰当的生物、物理措施。从选种、选苗开始加强生产各个环节的管理,预防病虫害发生,将其抑制在萌芽状态,以达到病虫草对作物不构成危害和减产的后果。土壤培肥方面,要提倡和积极推广目前比较成熟的果园与豆科作物及绿肥如苜蓿的间作、覆盖技术,种养结合技术等,利用间作作物、覆盖物、畜禽粪便培肥果园。在有机食品生产面积大的区域,要集中畜牧养殖业,提供足够的有机肥源,满足有机食品基地肥料的需要。

5.4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加强有机食品贮藏与加

工能力建设遂昌主要林产品有竹笋、油茶、板栗等,此外还有大量种植的茶、菊米等品种,有机食品品种多、发展快、特色明显,但多以新鲜产品或初级产品的方式销售,尚未建立相应的加工企业,未能实现特色产品的增值。有机食品上市时间短而且集中,短时间内大量上市,一方面与其他同类产品同时上市,很难实现优质优价;另一方面,大量新鲜产品短时间内不能销售完,必然造成巨大的损失。通过保鲜储藏延长产品的供应时间,既可以避免不能及时销售带来的损失,还可通过反季节供应来避开产品上市的高峰期,实现可观的经济效益。县政府应加强对外宣传和招商引资的力度,加强有机食品贮藏和加工能力建设,通过加工可以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降低运输的数量和成本,留下大量的可以用于副产品开发的有机物质或用作有机肥的原料,有助于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

篇10

一、宁安农场基本情况

宁安农场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宁安市境内,北依牡丹江市,南滨著名风景旅游区镜泊湖,与吉林省毗邻。这里气候宜人,雨热充沛,适宜作物生长。交通便利,公路、铁路路路畅通。农场总面积150平方公里,耕地6.9万亩,林地8.9万亩。有三个管理区,总人口7000人,劳动力人数2650人。农场下辖8个农林牧生产单位,2个工业企业,年生产总值3.7亿元,人均收入1.6万元。

二、发展创意农业构想

近几年,无论是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国家以及省委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的战略高度和政策支持上讲,对于垦区的发展都是前所未有的机遇。但是做为小型农场,与大型农场相比,占有耕地资源少,如何响应国家和黑龙江省委的号召,搞好现代化大农业,实现经济强场,具有更重要的现实意义。小农场,不能单纯靠发展粮食生产。小农场必须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开辟一条独具特色的农业发展之路,那就是创意农业。

1.创意农业的概念

创意农业是指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林牧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提供国民休闲,增进国民对农业及农村之体验为目的之农业经营。换言之;北大荒创意农业是指以农场的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资源为基础,依靠科技、文化、设计等创意活动,研发设计独特的创意农产品,提升现代农业的价值、创造新的创意农产品和市场需求的新产业。都市农业、设施农业、绿色农业、观光农业、生态农业、循环农业、低碳农业、旅游农业等转型升级的重要标志就是创意农业。

2.创意农业发展的社会经济背景

创意农业是农业转型与农业结构调整的需求;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消费观念发生了巨大改变,休闲度假、旅游观光的需求日益增多;随着都市的快速发展,都市人口增加,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促使城市人走出城市,走进乡村观光旅游;休假时间增加,为发展旅游观光农业提供了条件;道路与交通的改善,为出外观光旅游提供了便利条件。

三、宁安农场发展创意农业的资源优势与条件

1.国垦第一场历史文化优势。宁安农场始建于1947年6月13日,是中国农垦开发建设最早的国营农场,享有“国垦第一场”美誉,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2.地理环境和资源优势。农场南邻著名风景旅游区镜泊湖,北依牡丹江市,牡图铁路、201国道纵贯场内,距牡丹江飞机场40公里,距口岸城市绥芬河、浑春各230公里,具有交通方便,信息畅通的优势。

3.自然资源优势。农场土地良好,气候温和,风调雨顺,年积温高,无霜期长,素有塞外小江南之称。这里的土壤、气候条件非常适宜各种农作物生产。

4.垦区窗口优势。在地理位置上宁安农场是垦区一重要窗口,代表着黑龙江农垦形象。近年来随着农场的不断发展,影响力不断扩大,每年来农场检查指导、参观旅游的各界领导和旅客络绎不绝。

5.人力资源优势。农场人多地少,有富足的劳动力资源,且周边众多乡镇、农村也可提供充足的劳动力资源,为发展密集型集约化农业奠定了基础。

6.人才资源优势。农场有着多年玉米杂交种生产和元葱、西瓜、甜葫芦、甜瓜、蔬菜等经济作物生产历史,并培养了一大批管理骨干和种田能手,为玉米制种和经济作物种植提供了保障。

7.水资源和灌溉资源优势。农场拥有迎门山水库和红星水库两大水利资源,农田水利基本设施比较完善,建有万亩节水灌溉区。2010年秋季农场与地方共建,辅设管道,将卧龙河水库水源引到农场第二管理区耕地,新建水浇地5000亩。通过科学用水,科学喷灌,促使高产高效经济作物产量和效益稳定增加。

四、发展创意农业几点做法

宁安农场是以旱作农业为主的农场。农场围绕市场调结构,走出了一条“种子 + 经济作物”的特色、高效农业之路,现已成为黑龙江省重要的玉米种子生产基地和经济作物出口生产基地。种子以玉米杂交种为主,经济作物包括圆葱、毛葱、甜葫芦、西瓜、香瓜、马铃薯、黄瓜籽、甜叶菊、蔬菜等。为了进一步扩大农业经济总量,增加职工收入,农场近年来不断增上项目,增加农业设施投入,改善农业基础条件,发展创意农业,开发旅游项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使得农业迎来了新的发展空间。

1.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发展设施农业

宁安农场旅游区位条件十分优越,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和黑龙江省农业旅游示范点。农场借助现有的旅游资源,开辟“农业旅游”项目,打造“北欧式花园旅游度假城”。2007年、2008年共投资1亿多元,建设了一座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园区内建有智能温室3200平方米、培训楼1000平方米、生态酒店2000平方米、人工湖1.5万平方米、日光节能温室227栋、标准化钢骨架大棚173栋及8万平方米采摘园,示范园共占地1000亩。示范园充分发挥黑龙江垦区科技优势,转化推广国内外农业生物工程、节水灌溉、设施农业、组织培养、无土栽培、信息网络等先进技术和科技成果,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为科技创新提供空间。示范园以市场为导向,主要种植反季蔬菜、花卉、食用菌、葡萄以及特种经济作物等,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户增收,温室大棚平均亩效益达1万元以上。农场与宁安市开展场市共建,计划用2~3年的时间在农场建成2000栋规模的温室大棚核心区,辐射带动宁安市兴盛村至东京城振兴村地段建造2万栋大棚。借助现代农业先进科技和“国垦第一场”的深厚文化,做好现代设施农业、智能农业和生态农业有机结合,做大做强棚室蔬菜、花卉、食用菌生产基地,全力打造“龙江第一棚”。大力发展休闲采摘农业和旅游观光农业,全力打造现代农业博览城。

2.增上基础设施,发展高效农业

(1)2005年农场投资500多万元兴建水利设施,在第三管理区建立了节水灌溉区,主要发展以圆葱为主的水浇农业。2010年农场又投资1500万元,继续扩建节水灌溉区,在第二、三管理区新建蓄水池4座、水闸9座,修建渠道1649米。2010年秋季与卧龙河水库联合共建,辅设管道,将卧龙河水库水源引到农场第二管理区耕地,新建水浇地5000亩。目前,全场圆葱种植面积已达10000亩左右。圆葱每亩纯收益2000-4000元。产品主要销往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国家出口创汇。

(2)2008年农场投资2500多万元购置冷冻设备,建设冷冻车间、库房等,新建了垦一食品公司。公司主要以种植收购鲜食玉米、蔬菜、山野菜、食用菌等为主,对农产品进行加工速冻,反季节销售,以提高农产品销售价值。该项目的建设有力地促进了种植结构调整,拉动鲜食玉米和蔬菜的种植,增加出口创汇,延伸产业加工链条,增大利润空间。

3.加快小城镇建设,带动发展旅游观光农业

农场农业有了新的出路、新的突破,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与小城镇建设相互配合,共同带动农场旅游产业发展。如今来到宁安农场,随时随处都可看到美丽的景观,时时有鲜花,处处有奇观。当你夏季来到宁安农场,到处鲜花盛开,绿树成荫,瓜果飘香,即可欣赏田园美丽风光,又可亲自采摘品尝,尽情享受田园之乐。当你秋季来到宁安农场,一行行金色的玉米制种挂满田间,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一袋袋苹果圆葱堆放在地里,有黄色的,有紫色的,尽显宁安地方特色经济作物。当你冬季来到宁安农场,外面白雪皑皑,银装素裹,示范园智能温室内依旧鲜花盛开,果味飘香,红掌、仙鹤来鲜艳盛开,黄瓜、西红柿、草霉、南国香焦硕果累累。

在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方面,农场制定了“十、百、千、万工程”设想。即:建设十家高档歌厅、十家洗浴场所;建百家饭店、百家旅馆、百家娱乐室、百亩农家体验田等;(下转第160页)(上接第156页)建千栋温室大棚,种植特色水果蔬菜供游人采摘;通过旅游名镇建设,拉动万人参与二三产业发展。

农场非常注重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利用工作。农场2004年获得总局级环保模范小区称号,2006年获得总局级生态农场称号,2008-2009年获得分局级文明生态城镇称号。2008年,农场被评定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和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2010年被命名为“黑龙江100个最值得去的地方”。

2011年农场通过举办葡萄采摘节、中小学生夏令营活动等,共接待参观旅游团体246个,累计餐饮、住宿接待人数达6.28万人,旅游收入932.6万元。为了迎接2012年农场建场65周年,农场正在建设“国垦第一场”场史文化馆,馆内将收藏建场至今的各类珍贵照片、文物、史料,场史馆的建成将为宁安农场旅游观光增加一个新的亮点。

参考文献:

[1]隋凤富,关于黑龙江垦区“十二五”规划的思考,农场经济管理,2011(1):1-3.

[2]许先珠,做好“三游一镇”文章 发展旅游新兴产业,农场经济管理,2011(1):10-11.

[3]姜世佳,五大连池原种场规划构建垦区“第一旅游名场(镇)”,农场经济管理,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