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8 16:59:2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体育生职业分析,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一、前言
众所周知,有氧代谢能力是各项体育运动的基础。耐力项目运动缺少氧,就只能提前进行无氧代谢,造成身体中乳酸和自由基增多,加速疲劳的产生,从而延长运动员的恢复时间。吸烟不仅影响运动水平和运动成绩,而且造成运动员体质、体能下降。本研究通过对新疆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吸烟现状进行调查,目的在于帮助运动员认识吸烟对运动训练的危害性,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新疆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为研究对象,总样本量为450人。
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查阅有关书籍及论文,了解与本研究相关的资料。
问卷调查法:共发放问卷450份,有效问卷450份,有效率为100%。
数理统计法:运用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访谈法:与部分学生进行访谈,了解其吸烟现状。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吸烟率调查
调查结果表明,偶尔吸烟的学生有20.2%,每天吸烟的有5.3%,学生的吸烟问题不容乐观。有28.5%的学生是从小学阶段开始吸烟的,有71.5%的学生是从初中阶段开始吸烟的。其中,初中阶段学生吸烟百分比为最高。通过问卷与学生的访谈,学生吸烟的原因是复杂的,既有个人因素,也有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因素。
2、吸烟原因调查
调查表明,学生吸烟的原因有多种:家庭影响、朋友影响、同学影响、受了挫折、受了负面情绪的影响等。从调查结果来看,“家庭影响”和“朋友影响”是学生吸烟的主要原因,各占41.9%和14.0%。通过访谈,绝大多数学生能够抵御烟的诱惑,同时还会劝周围吸烟的同学戒烟,但是体职院学生绝大多数年龄偏低,文化水平普遍不高,自制力差,因此很容易受到诱惑。
3、对如何看待吸烟的调查
关于如何看待吸烟的问题上,有12.1%的同学认为吸烟很自豪,有14.6%的同学认为吸烟无伤大雅,有43.1%的同学对吸烟持默然的态度,只有18.6%的同学对吸烟反感。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对吸烟者反感的比率不高。
4、对吸烟影响运动成绩的认知调查
调查表明,有61.70%的同学认为吸烟会危害健康并且影响运动成绩,而且是从抽烟一开始就知道,有28.40%的同学一开始不知道抽烟会影响运动水平和运动成绩,是后来才知道的,仍有9.90%的同学至今不清楚吸烟对从事运动训练的危害性以及吸烟后对运动成绩的不良影响。通过访谈了解到,有些运动员原本训练成绩良好,很受教练员的重视,但是受朋友影响后开始吸烟,时间一长造成了体质和体能下降,最后从心理上厌倦训练甚至开始逃训,运动成绩也直线下降。
5、对戒烟问题的调查
调查表明,想戒烟并且已经戒掉的占38.5%,想戒烟但是戒不掉的占53.4%,从没有想过戒烟的占7.3%。通过访谈,不少学生表示想戒烟但是戒不掉这与其认识态度和决心有关。此外,受社会和学校不良风气的影响,大部分学生在言行举止、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等方面发生了深刻变化,养成了一些不良生活习惯,同时来自家庭和父母的约束减少,导致学生间聚会吸烟的机会增多。
四、建议与对策
吸烟有害健康是尽人皆知的道理,体职院的学生大多担负了训练、比赛任务,对于运动员而言,吸烟不仅造成体质、体能下降,更重要的是影响运动水平的发挥。针对学生的吸烟状况及影响因素,从以下几方面采取控烟措施:
1、努力营造“无烟学校”环境
学校要杜绝教职工在工作环境里吸烟,努力营造“无烟学校”的环境,提高学生自觉抵制烟草的能力。目前,体职院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经常吸烟,说明“吸烟有害健康”的宣传力度还不够大,学校应充分利用广播、专题讲座等渠道加大对吸烟危害的宣传。教练员和班主任应让学生充分认识吸烟对运动技能、成绩和健康的危害,对重点吸烟群体进行针对性的强化教育,采取切实有效的干预措施。
2、利用运动人体学科等专业知识加强对学生的健康教育
教师从吸烟对人体健康有害,并极大影响运动成绩的方面对学生进行重点讲解,教会学生如何避免被动吸烟以及如何劝说他人不要吸烟,使学生自觉减少吸烟,最终远离烟草这种慢性,积极营造无烟害的学习、训练和生活环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健康教育。
3、提高家庭的无烟意识
通过访谈得知,体职院学生吸烟原因与家庭中有无吸烟者有很大关系,绝大多数吸烟学生的家庭中有人吸烟。因此,作为父母,在家中应做好典范、以身作则,做到在子女面前不吸烟,在发现孩子吸烟时,家长要严加管教,并积极配合学校及社会帮助孩子戒烟或不吸烟,在日常教育中引导孩子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减少吸烟行为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余嫣雅,林梅.高校大学生吸烟现状调查分析及干预对策.社区医学,2009.7.
[2] 余艳妮.青少年吸烟行为现状调查.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7.4.
[3] 曹蔚,曹薇.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吸烟行为的现状分析[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8.5.
[4] 廖春艳.新疆体育职业院校学生素质教育探讨[J].搏击.体育论坛,2013.2.
体育态度是指个体对体育活动所持有的评价、体验、行为倾向和综合表现。它是一种内在的心理准备状态,是决定体育行为的潜在动因。
厦门市有十六所市教育局直属国家级重点的职业中专,现有1000多个教学班,学生人数49679人,为了激发学生上体育课的热情,使新教材《体育与健康》顺利的实施,在2010年―2011年度上学期我市分别对高一、高二、高三的职业学校学生体育态度进行一次抽样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一、学生对体育课的态度
注:学生十分愿意上体育课,全市81.3%的同学还喜欢上三节体育课,这说明体育课给同学们的身心带来快乐。体现了职业学校的学生最喜欢上的课是体育课,因它能帮同学们从繁忙的专业课中解脱出来,让身心全方位地放松。
二、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注:多数学生对体育感兴趣、其中男生明显优于女生。男生会随着年级的提高对体育课越感兴趣,女生却是随着年级的提高而
下降,说明当前的课程对男生更有吸引力,女生特别到了高三对体育较为被动,怕脏、怕累、比较情绪化。
三、学生平时对身体锻炼的态度
注:学生平时对身体健康锻炼的态度占1/3,大多数学生持有良好的态度,男生会比女生积极,高二、高三的女生对身体锻炼比较茫然。
四、学生最喜欢的体育活动
注:总的来看,大多数男生喜欢球类(篮球、足球),而女生相对喜欢运动量较小的乒乓球及羽毛球,喜爱田径的女生比例最少。这与田径教材本身比较枯燥无味有关。(但学生有抱怨篮球的场地太少了)
五、学生最喜欢的体育老师
注:总的来看,绝大数学生喜欢民主型的体育教师,特别是女生,但是高一刚入学,男生还未定型,自律能力差,需严肃的体育老师。高二、高三年级的学生需要民主型的体育老师。
六、学生对体育课的希望
希望体育老师不要按教材内容照搬,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上。
希望体育课连上两节课。
对男、女生的要求平等对待,特别是人格上的要求。
在体育课上多组织一些有意义的教学比赛或男、女生混合比赛,活跃教学气氛。
希望学校多开辟一些篮球场地,多数学校篮球场地有限。
适当的时机组织学生登山也是一种体育课,体现一下学生课外的个性要求。
除了教材、学生自己选择体育项目来上。
七、总结
1.总的来说,我市中职学生对体育课及体育活动较为感兴趣,对体育锻炼有比较积极的态度,但是女生因为自身的原因而躲避上体育课,特别是到了高年级对体育的兴趣急速下降,这要引起我们体育教师的重视,制定相应的教学措施加以改变。
2.除了球类项目,我们需对学生较不感兴趣的项目(如田径、体操)加以重视,用趣味法、游戏来解释枯燥的教材,改变学生对这些项目的观念,使他们逐渐对其感兴趣。
3.对高年级的学生开发体育课程的资源,增加体育选修课的类型,尽量满足学生多种多样的体育兴趣要求,保证从我市毕业的职校生每人能熟练掌握好一至两个项目,并贯穿他们的一生,使他们终生受益。
4.要加大对我市职业学校体育设施的力度,增加篮球场地,建设塑胶跑道,有良好的体育环境,这样会使我校体育运动的氛围更为浓厚。
中等职业学生作为我国制造业的主力军和中坚力量,应该拥有强健的体魄。职校生需形成良好的体育意识和正确的体育行为,才能具备强健的体魄来迎接社会的挑战。随着社会的发展,素质教育的推进,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国家对学校体育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校体育要以开展终身体育为主要教育方向,鼓励学生自觉参加体育活动,培养学生体育终身化,强化学生的体育意识,树立正确的体育观。要使终身体育成为现实,关键在于学生时期有良好的体育意识。那么,当前的中职生体育意识如何呢?
我对所任教的江苏省无锡汽车工程中等专业学校的实际状况及准确数据加以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无锡市区多所中职学校的体育现状进行了调研,得出的结果表明:中职生体育认知总体水平较低,男生体育认知高于女生,体育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趋势,存在学生爱体育而不爱上体育课,有喜爱的运动项目但不愿意参与或者不能运用于健身的矛盾现象。
一、中职生体育意识现状
所谓“体育意识”,从心理学角度看是指客观存在的体育现象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人们对体育运动总的认识和看法。就学生而言,是指他们在参加体育活动过程中对学校体育目标的认识,采取个人认为是正确有效的方式以决定行为的心理活动。它的基本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体育认识、体育情感和体育意志。从这三个方面综合来看,当前中职生体育意识不容乐观。
体育意志是体育意识的能动方面,是学生自觉地确定参加体育的目的,并在确定的目的支配下,克服行动中的障碍、困难,实现目的的心理形态。体育锻炼最根本的原则是要持之以恒。可是,许多中职生对体育锻炼缺乏恒心,经常“两天打鱼,三天晒网”,碰到困难不能克服,没有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据统计,市区内几所中职院校2010级学生的体育考试成绩总体情况如下:
以上学校的体育成绩虽然及格率较高,最高甚至达到了95.8%,但据统计,60―70分这一分数段的分数占比重的70%左右。现以我校学生体育期考成绩为例:
1.考试对象:2010级新生;考试内容为段考50米,期考1000米(男)、800米(女)和球类考试(篮球、排球、足球任选一项进行考试);考核要求为以上内容三个模块全考,缺一为不及格。
2.考试结果:经各位体育老师认真核实班级人数及考试情况,2010年秋季学期整个2010级学生体育学科不及格率达到16.5%。其中部分班级的期考成绩统计数据如下:
从以上所列班级情况来看,不及格率比较高的班级有:2010维修班(44%),2010钣金版(42%),2010电商三(33%),2010营销二班(29%),2010物流班(26%)。
二、中职生体育意识淡薄原因分析
(一)心理因素分析。
华中理工大学程小虎等对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进行了调查研究,只有10%的大学生有着良好的锻炼习惯,大部分学生体育锻炼无规律,没有养成习惯。据浙江省兰溪市游埠镇初中陈浩然老师对初中毕业生参加工作1-4年参加体育锻炼情况调查结果表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占15.65%;少量参加锻炼的占27.91%;基本上或根本不锻炼的占56.44%。可见,这些学生在校期间的体育活动比较被动,没有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缺乏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体育意识尚未形成,以致走出校门后,不能长期主动地参加体育锻炼。
心理学认为,只有当学生对运动产生间接爱好,即对活动的结果产生爱好,并以体育锻炼的社会意义为动力,才能对活动始终充满热情时,并能克服一切困难进行身体锻炼,使体育锻炼成为自觉行为。然而,目前的状况却很不乐观。许多中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目的和意义、体育锻炼的价值了解不足,更不懂得体育锻炼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绝大部分学生参与体育运动是因为他们对该运动本身产生爱好,是直接爱好,而不是间接爱好。所以他们参与体育活动不可能持之以恒,一旦受到外界客观因素的影响,就马上终止运动,不可能形成良好的体育意识。
(二)主客观因素分析。
实践是熟悉的来源。体育意识是人们在不断地参与体育运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首先,从客观上讲,体育教材内容重复单调,学生认为每年体育课的内容都大致相同,没有新鲜感,和其他学科形成比较明显的反差。客观上,显得体育教学内容更加乏味,学生学习主动性及兴趣都不高。另外,由于场地器材不足,难以在教学中传授和开展学生喜爱的运动,也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其次,从主观上讲,受传统文化影响,部分家长、老师和学生认为,体育好和差不要紧,关键是文化成绩要好,体育课可有可无,对于中职生来说体育成绩的好坏不会影响拿毕业证,这种思想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学效果。还有一部分学生把体育课理解成一种欢乐的“玩”,对体育课一些较正规的技术学习感到生疏和失望,易产生厌倦心理。
三、预防与减轻学生的淡薄心理,提高教学质量的对策
在这一两年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越来越多的学生表现出对体育课的“厌倦”现象,主要表现为对体育学习不感兴趣,锻炼的积极性不高,畏难情绪较大,借故请假较多,对教师布置的教学练习任务勉强完成,考核成绩、测试达标就行,甚至出现不愿意考试等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很大程度地影响体育教学质量,不能达到全面锻炼身体,增强学生体质的目的和效果。怎样才能更快更好地减轻或消除学生的厌倦心理,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通过对我校学生上体育课现状的调查分析,现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一些建议供参考。
(一)端正学生对体育课的学习态度,提高对体育学科的正确认识。
无论从体育老师的角度还是整个学校的文化导向来讲,教师都应该抓住不同的时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他们认识到体育活动是与其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明白体育的作用,从而自觉地进行体育锻炼。
(二)结合教学内容,适当增加学生喜爱的娱乐性体育教材。
兴趣是激励学生进行各种学习活动的发动器。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与爱好,是促使学生体育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重视娱乐性教育,使学生在从事各种身体活动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
(三)在体育教学中,“差生”是客观存在的。
在对待“差生”的问题上,体育老师应该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不要随意批评、指责,而是要经常鼓励引导他们,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怀,从而对今后的学习充满信心。在学同一技术动作或进行课堂练习时,教师可以适当降低标准,使“差生”感到“练”有所获。同时,对“差生”的点滴进步给予恰当的表扬,及时把进步较快,成绩提高明显的“差生”,作为说服教育其他“差生”的范例,激发其他“差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差生”不再惧怕体育。
(四)教师与学生一同参加练习,融洽师生关系,进一步了解学生的思想与体能,便于改进教学工作。
体育教师应该是学生的知心朋友,只有成功地充当这一角色,才能走进学生中间,洞悉他们的奥秘,学生才能把自己的困难、苦恼、高兴或过失尽情地诉说出来,从而得到情绪的发泄和紧张的缓解。而体育教师只有掌握了学生的思想脉搏和内心活动,才能及时而有效地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帮助和教育,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体育教学中。
(五)改革教学方法,多采用一些竞争性、娱乐性强的练习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
竞争心理人人都有,是成就感的反映,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在竞争中获胜。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运用各种竞赛方法激发学生斗志,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减轻学生的厌倦心理。
(六)体育老师的表率行为。
体育老师作为教育者、组织者,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体育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体育教师要做到语言端正文雅,对学生指导温和、规范,这样才可以使学生消除对体育教师的恐惧感。如果体育教师总是以粗暴、强硬的形象出现,那么学生也会将对体育教师的反感迁移到体育教学中,从而产生厌倦心理。
(七)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合理地安排运动量,使学生的生理和心理负荷量比较合理,防止极端化。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水平,以及学生的接受能力。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性格特征提出不同要求。
(八)关注体育心理障碍,需要辅助相应的心理知识指导,教师要更好地认识学生的身体意识,提高激发学生表达身体语言的技巧。
要注意这个年龄段学生的身体、生理的变化会对心理的自我表达力产生一定的阻碍。他们往往羞于展示自己的体态,特别是在异性面前会害怕类似竞技运动过程中的挫败影响到自身形象,所以很多时候,一部分缺乏自信心但内心又特别希望他人关注的学生会出现逃避运动、逃避考试的行为。
总之,体育课中产生的淡薄、厌倦心理是客观存在的,产生的原因也是多样的,在以“培养学生对体育的爱好,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体育教师绝不能回避这一厌倦心理,只有让全体学生真正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真正成为学习活动中的“主人”,才能实现体育教学优质高效,才能促进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提高,为终身体育创造条件;只有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进行学练,培养他们自主、合作、创新的习惯,才能真正让体育课堂充满活力。
参考文献:
[1]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6.
[2]李相如,姚蕾.北京市学校体育发展的战略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
[3]张弘.吉林省白城市中学体育教师现状的研究[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7.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消费的商品化,市场化,多样化,高层次化及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使体育消费在人们的生活消费中的比重越来越大。高等学校是一个具有知识密集,思想活跃。代表先进文化潮流等特点的场所,而生活在这一环境中的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主流群体,其体育消费行为与消费观念不仅影响着当今社会人们对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的选择和未来体育行为的走向,而且是引导着未来社会生活与消费趋势的潜在力量。本文通过对山东现代职业学院学生进行调查,以了解目前普通高校大学生的体育消费状况,为引导大学生树立合理的体育消费观念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山东现代职业学院汽修学院,电子信息学院,人文学院和医学院在校大学生。
1.2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近几年有关体育消费的学术论文,为本文结构框架建立理论依据。
1.2.2 问卷调查法
根据本文研究的内容和目的,设立问卷调查表,在 外语学院,计算机学院,政法学院和医学院发放问卷400份,回收392份,有效问卷389份,有效率97.25%。
1.2.3 统计分析法
对回收的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并用 Microsoft Word、 Microsoft Excel制表制图。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体育消费的概念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得出,体育消费是指人们在满足基本的生存消费后,为追求发展和享受在体育活动方面的个人支出。它不仅是指买票去观看各种体育比赛或体育表演,而主要的是指人们为了取得身心健康、陶冶情操、获得美的享受、欢度余暇时间、促进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发展而花钱去从事各种各样与体育有关的个人消费行为。包括观赏性体育消费、参与性体育消费个实物性体育消费3大类。
2.2山东现代职业学院学生体育消费的动机
从表1可以看出,支配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动机主要是增强体质和休闲娱乐,这说明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的目的非常明显,消费动机是健康的:这与我国推行的全民健身计划相适应的。
2.3影响山东现代职业学院学生体育消费的因素分析
由表2“是影响本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三大因素,前两者可通过学校体育的大力改革在短期内能得到改观,而后者在很大程度上受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因此,要在短期内达到一定的消费水平是很困难的。
2.3.1学生的经济收入是影响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
调查表明,学生在体育消费支出的高低,对其体育消费的行为是依据他们的 经济收入而定的 ,学生体育消费的经济来源主要是家庭的支持,一部分是学校发的助学金、奖学金和打工所得。家庭经济好,学生经济收入相对较高,体育消费支出也随之增多。月消费低的群体,对体育的主要消费以不花钱为主,因为他们少量的体育消费开支从生活费中挤出。
2.3.2 从事体育活动的次数是影响学生体育消费的重要因素
调查显示,学生参与各项各类活动时间的次数多少与其体育实物消费和体育劳务消费水存在显著差异,经常参加学校有偿体育服务的学生在其实物消费中呈上升趋势。因此每天用于体育活动的时间越多,其体育消费也就越多。这表明运动时间也同样制约着体育消费的高低。
2.4.3体育锻炼习惯是影响学生体育消费的显著因素
体育锻炼习惯,是指主动,自觉地以体育运动为健身手段的一种有规律和经历的生活行为。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是学生对体育需求、健身需要和转化为体育行为的纽带。体育锻炼习惯的好与坏,与学生对体育课及课外体育锻炼的态度有的趋同关系,对体育消费的认识、体育消费水平有着显著影响。
3.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通过对山东现代职业学院学生体育消费现状的分析可知,绝大多数大学生对体育消费持积极肯定的态度。大学生的消费动机比较明显,追求健康是大学生体育活动(消费)动机的主流,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价值取向更偏重精神和能力维度,这表明了对健康的理解和认识更加全面、深刻。
3.1.2体育消费已成为大学生生活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总的消费水平较低。大学生体育消费结构仍以实物消费为主,实物消费水平明显高与其他消费水平;消费方式比较单一。但可以看出大学生对“花钱买健康”已有了正确的认识,这个理念不仅标志着对生理和心理健康的追求,还隐含着通过体育消费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加快“社会化”过程的寓意。
3.1.3参与型体育消费作为一种增进健康、消除疲劳和愉悦身心的独特手段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所接受。
3.1.4影响体育消费的主要原因是体育场馆设施不不足、体育消费价格较高、没有时间和经济条件有限等。从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可以看出,很多大学生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也影响了体育消费的支出。
3.2 建议
3.2.1加强大学生对体育消费观念和体育消费意识的培养
高校体育要加强对学生体育消费观念和体育消费意识的培养,大力宣传体育消费的作用与意义,逐步引导大学生的体育消费走上合理化、科学化的道路。
3.2.2加强体育设施和健身俱乐部的建设
大学生普遍感觉体育的场地及体育设施太少,因此改善体育场地设施,增设适合大学生兴趣爱好的体育项目活动,使大学生有更多的健身场所。也可以借鉴国外先进试验,建立单项体育俱乐部的模式,建立学生比较喜欢的项目,如篮球、网球、体育舞蹈、羽毛球、健身操、太极拳等形式的俱乐部,已满足不同层次经济条件的学生向着自己喜欢的项目进行健康投资,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全民健身,以促进体育消费的多元化。
3.2.3营造良好的体育锻炼环境,灌输“终身体育”的健康理念
“生命在于运动”一言道出了生活的规律,适度运动是创造健康的手段,能保持脑力和体力的协调,是创造健康的一个要素。高校学生在校可依赖专职体育老师,离校后往往许多人放弃锻炼,慢慢地开始透支生命。因此,高校体育教育应积极引导促进个人健康投资。而且加大学校体育改革,营造良好积极的体育锻炼氛围,让大学生把锻炼身体与娱乐、求知紧密结合起来,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使体育消费活动取得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志强.我国体育消费者的需要、动机和行为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2,(2).
[2]韩湘平.湖南省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的调查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3,(2).
关键词 苏州市职业大学 运动损伤 调查
运动损伤是指在体育运动中所发生的各种损伤,对学生来说运动损伤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健康 学习和对专项知识技能的掌握。同时还妨碍体育教学的正常开展,因此,探索学生运动损伤的原因能正确指导其技能的提升,尽量降低运动损伤的发生。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对苏州市职业大学2010、2011届体育系学生共54人,其中男生40人,女生14人。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查阅国内主要学术期刊中大学生运动损伤研究领域的研究成果和相关的统计信息资料
2.问卷调查法
以苏州市职业大学2010、2011届体育系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抽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损伤的性质与部位。
在此次调查中,男生42例,女12例,合计54例。通过调查问卷的数据统计发现,其中多数为急性软组织损伤,只有极少数为劳损性慢性损伤。在各种损伤中,以急性如组织损伤发生率最高,有47人,占总损伤的87%,多为皮肤擦伤。在损伤部位上几乎包括了所有的运动器官,且下肢明显高于上肢。其中踝关节损伤者有11人,约占20%,损伤部位依次为腕、腿、膝、腰,各占8%、20%、63%、80%,上肢和头部损伤例数较少。
(二)损伤的项目
表1 不同项目损伤情况
项目 篮球 羽毛球 健美操 武术
男生 19 15 12 5
女生 2 3 2 1
由表1可知,体育系学生在所选专项中都有受伤,其中篮球专项发生损伤的人数最多为19人。由于篮球是对抗性项目,学生的冲撞比较多,再加上学生的准备活动不够充分及老师的运动量安排过大、过密,因而很容易造成学生的损伤;其次是羽毛球专业的损伤为15人,这是由羽毛球运动本身特点造成的,因为羽毛球专项的技术动作和要领都相对专业,动作稍有做错,就容易造成肩、肘关节受伤和膝关节的扭伤;健美操和武术项目有相同点,基本是以韧带拉伤为主,这也是和项目特点是分部开的。
(三)损伤时的运动组织形式。
表2 损伤的发生地点(人)
地点 课堂 课余活动 比赛
男生 20 10 3
女生 7 2 1
由表2可知,半数以上的学生在运动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受过伤,多数为急性损伤。造成学生运动损伤在课堂上的人数为27人,在课外活动中损伤的人数为12人,占被调查人在各类比赛中损伤的人数为4人。这充分说明了,在专业课中,无论是准备活动还是教师教授过程中,专业老师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样才能减少学学生运动损伤的发生,学生在进行无组织的课外活动时,尤其是田径训练和篮球比赛和足球比赛的损伤比例较高,这反映出学生在运动前对准备活动极其不重视,技术动作不合理,场地及天气的因素都是造成运动损伤高发的原因之一。
(四)损伤后的紧急处理
问卷调查科知,由于大多数学生在不同时期对运动损伤和急救知识的了解,80%的受伤学生在发生急性损伤时都能够或是在其他学生的帮助下能采用日常知识进行自我救护,如:冷敷、制动、抬高伤肢等正确的方法。这样不仅减轻了伤者的症状,而且为下一步的治疗提供了保障和最佳的时机。调查还显示,由于某些学生的好胜性格和其他原因,有的学生对于运动损伤容易忽略而性选择继续参加运动,这样就导致损伤治疗延误和恢复的减慢,从而影响后期的学习和训练。对于伤后康复方面的调查显示,很少有受伤的同学采用过一些康复性的训练和练习方法,以帮助损伤部位进行恢复,这提示我们应加强专业、系统的运动损伤后的康复训练知识的教授。
三、学生运动损伤的原因分析
调查问卷表明,运动损伤中关节扭伤,韧带、肌肉拉伤占有相当高的比例,大多数为急性损伤。武术和健美操专业的学生损伤主要是肌肉韧带的拉伤,多数是发生在课堂中,健美操因为课时安排长,每周的课密度高,还有就是课堂上的运动负荷过大,又加上学生的好胜心比较强,思想上容易麻痹大意。其他的专项学生的损伤多发生在学生的业余比赛中,原因是近90%的学生运动前不做准备活动,违反循序渐进的原则,也有部分学生是因为技术动作不正确等。从表3可知,造成学生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表3 损伤原因、人数和所占百分比(人)
损伤原因 人数 百分比
技术动作不规范 12 22%
准备不充分 21 38%
动作粗野违反规则 12 22%
环境因素 20 37%
(一)运动技术动作不规范
运动技术动作不规范造成运动损伤的人数占22%,多数体现在2011级学生身上,因为他们喜欢技术课多于理论课,很多动作尚未定型就开始继续对抗性比赛,做动作时很随意,特别是重复错误动作过程中容易造成运动损伤。比如:打篮球抢篮板时不会站位,用蛮劲硬性对抗;踢足球是动作不正确会引起大腿拉伤和脚趾骨折;打羽毛球时不会用手腕发力等。
(二)准备活动不够
缺乏必要的准备活动造成的损伤占38%,在本次调查中占较大比重。运动前不做准备活动或是准备活动不充分,是体育系学生容易忽略的环节,机体没有经过充分的调动造成的后果就是肌肉的弹性和伸展性较差,容易造成损伤,尤其是在冬季。另外,准备活动做得不好或是和本专项的联系不大,也极易导致运动损的发生。
(三)动作粗野违反规则
这一点在2011级学生身上表现得特别明显,因为他们大多数是半路出家,缺少比赛的经验,对各项目的规则和裁判都不精通,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较弱。在运动时只顾着自己尽兴而过分地使用力量,就算机体感到疲劳也忽视不管,以上各原因综合就造成损伤的出现。
(四)环境因素
根据调查表分析,由于我校的体育设施还不健全和完善37%的学生的运动损伤是由于这一原因造成的。例如运动场地方面,塑胶跑道老化,高低不平,羽毛球场地地板太滑,篮球场地是水泥地面,太硬太滑。足球场地人工草坪不够平整,均是导致学生脚踝、膝盖和腰部发生损伤的主要原因。此外,我校的运动器械松动设置不规范、缺乏必要的保护措施等都潜伏着引起损伤的因素。在运动时,少数学生的服装和鞋不够专业,这也是导致损伤的重要原因。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苏州市职业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损伤比例相对较高,以课堂损伤为主,不同项目的损伤部位也有所不同。
2.学生发生运动损伤的原因以主观因素为主,主要是思想上没有给以充分的重视,客观因素主要受各个项目的技术特点影响。
(二)建议
1.提高对准备活动的认识,认真做好准备活动。要给学生灌输“好的身体状态时学习、比赛的前提”这一思想。严禁学生一到场地就继续专项技术练习,必须是预热后在继续后续的练习。
2.合理安排课时。针对特殊性,应该合理安排学生的专项课时间和课堂的运动量,同一天不要安排过度高强度的技术课,有的学生就是田径后马上篮球,这其实是不利于的学生机能的积极恢复的。
1研究目的
中国社科院教育蓝皮书《2005年:中国教育发展报告》的调查则显示,2005年应届大学毕业生真正签约者只有33.7000而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到413万人,200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495万,比2006年增加82万人,2008年高校毕业生将达到559万,预计今后三年内还将以每年50万的速度增长,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有研究表明,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影响大学生的自主择业,在同样的人力资源市场的状态和要求下,个体如何评估自身的特有的属性对决定将要进人或变换的职业有着重要影响,从而使个体在职业决策行为方面存在许多差异,比如说面对职业选择范围的反应和信念就截然不同。有的人在选择职业时挑选面非常狭窄;有的人则能突破专业的限制,跳到别的领域。当面对其它专业领域、比较有挑战性的就业机会时,有的大学生会认为依赖自身的基本素质并通过努力和学习完全可以克服困难、胜任工作,并使自己获得进步和成长;而有的大学生却认为接受这样的职业,一旦不能胜任就会证明自己是低能的,因此面对这样的就业机会,他们往往会选择逃避,这种逃避无疑会影响到他们的顺利就业。那么,海南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临近毕业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如何,对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的就业带来怎样的影响,这正是本文所要研究的内容。通过本研究可以对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调节,提高其自我调节能力,对高校开展就业工作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2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
2. 1研究对象
海南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05级毕业生为研究对象。
2.2主要研究方法
采用2001年由厦门大学的彭永新和华中师范大学的龙立荣主持编制的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该量表采用里克特5.。计分的方法,分为自我评价、收集信息、选择目标、制定规划和问题解决五个分量表。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对我校体育系体育教育专业四年级学生中进行随即抽样,共发放问卷80份,回收80份,回收率l00%;其中有效问卷为73份,有效率为97.500。被试的主要统计特征分布状况见表1。所有数据采用SPSS11. 0进行数理统计分析。
3结果与分析
3. 1体育教育专业临近毕业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现状分析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现状。我校体育教育专业临近毕业学生总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得分为3. 512135,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五个维度中,有两个维度的得分超过总平均值,这两个维度分别是自我评价和制定规划。总体看来,体育教育专业临近毕业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较高,五个维度的得分均超过中值3。具体得分情况见表2。
3. 2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性别差异分析
在选择目标,制定规划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总分上,男生得分的平均分要高于女生。自我评价、收集信息、问题解决这三个维度上,女生得分的平均分要高于男生,造成这一现象的可能原因是:传统的女性职业和传统的男性职业,在当今社会的划分已不明显。尤其是脑力劳动等复杂劳动,工作岗位的男女之分逐渐淡化。尤其是大学毕业的女性,具有很强的工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这也反映到其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上,所以其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并不低于男性(见表3) 。
3. 3是否独生子女的差异分析
独生子女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五个维度以及总得分上都高于非独生子女。这说明独生子女的高校临近毕业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高于非独生子女,而且独生子女在收集信息方面更加有自信。其可能的原因在于,独生子女一般家境较非独生子女好,而且父母对其关注度较高,给予其就业信息方面的帮助相对较多(见表4)。
3. 4生源地城乡差异分析
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8)07-0954-03
1引言
1.1体育新闻专业纷纷成立是新闻教育“超常规”发展的产物,社会需求是决定办学方向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教学质量的优劣是社会需求评价中的关键
21世纪初,新闻教育事业开始了“超常规”的发展。据统计:1994年以前,全国新闻学类专业点共有66个;1995年1999年,5年共增加58个专业点,每年平均增加10个左右。2000到2002年,3年间共增加新闻学类专业点204个,每年平均增加68个。其中仅2003年一年,就新增专业点100多个。从1994年到2004年,10年当中新闻学类专业点增加了7倍,由66个发展到470个,这是“超常规”的发展速度[1]。
至于体育新闻专业的开办情况:目前开设体育新闻教育的院校有两类:一是体育院校;例如上海体育学院、成都体育学院、广州体育学院、天津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等十余家院校相继开办新闻专业。二是综合大学在原有的新闻或相关院系开办的体育新闻专业;如吉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南京大学新闻学院、兰州大学新闻学院、北京联合大学等。据了解还有相当一部分院校正在筹办之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无论是新闻教育还是体育新闻教育都面临着激烈的竞争,教育教学质量的优劣是对办学能力最好的评估,而对于新近加入到新闻教育中来的院校来说,甚至关系到专业的生存问题。
1.2衡量本科教育质量优劣的重要指标是毕业生的就业率和成才率,它也是体育新闻专业在未来激烈竞争中得以生存发展的保障目前,就业率的高低已经成为每一个专业、每一所学校能否吸引学生的最重要的素之一,也是专业声望、学校名誉的具体体现。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毕业生是兴办专业的核心任务。
目前,北京体育大学新闻专业本科生的培养目标是面向体育及传媒发展的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体育和新闻兼通的、能在各类新闻媒体及相关的宣传部门从事体育新闻传播、媒介经营管理以及公关、策划、广告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2]。这是一个相对务实的目标,可以说,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是顺利实现此目标的前提。
1.3运用较成熟的科学测量手段,了解在校学生的职业兴趣和职业能力,可以为学生将来顺利就业和继续成才提供依据学生对未来职业的了解和自身的人格特点是否适应未来的工作在其成才道路上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因此,通过科学的手段了解在校学生的职业选择倾向是因材施教的基础,更是就业指导的依据,增添了本研究的现实意义。
1.3.1霍兰德职业性向测量表职业选择是一个发展过程,与年龄相关,其中,个体的兴趣、能力和价值观的发展起决定作用。在这方面的研究,霍兰德(Holland)的职业人格类型理论影响最大。他把职业兴趣和工作环境分为六种类型:现实型(R)、研究型(l)、艺术型(A)、社会型(S)、经营型(E)、常规型(C),并用职业六边形模型来描述六种兴趣类型之间的相关。20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基于不同测量工具和不同被试群体的研究似乎都支持了该结构模型[3]。
霍兰德职业性向测量表是较常用的工具,前后分为七部分,分别从个人的兴趣、特长、价值取向等角度进行评估[4]。
1.3.2卡特尔16项个性因素测验卡特尔十六种个性因素测验(16PF)是美国伊利诺州立大学人格及能力测验研究所教授卡特尔编制的,是公认权威的测量人格的工具之一。
卡特尔认为人格的基本结构元素质是特质,所谓特质是指人在不同时间和情境中都保持的某种行为形式和一致性。经过卡特尔及其同事在几十年时间里对不同年龄、职业和文化背景的人们的测量,发现差不多有20种基本特质。后来又收集到更多的证据,确定为最基本的16种潜源特质[5]。
1.3.3通过科学测量,可以真实的了解学生的职业兴趣和人格特征,为因材施教、就业指导提供依据霍兰德在其职业人格理论中,提出了“职业兴趣就是人格的体现”的观点。冯伯麟等在1987年曾探讨职业兴趣类型与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之间的关系,认为人格、兴趣类型和职业类型之间存在着对应关系[6]。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使用霍兰德职业性向测验表、卡特尔16项个性因素测验对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传媒系2005级(大一年级)、2003级(大三年级)全体学生施测。
2.2程序使用二份测验同时对学生进行测查。霍兰德职业兴趣问卷分为七部分,分别从个人的兴趣、特长、价值取向等角度进行评估,把职业兴趣和工作环境分为六种类型:现实型(R)、研究型(l)、艺术型(A)、社会型(S)、经营型(E)、常规型(C)。卡特尔16种个性因素测验共有187项题目,包括16种个性因素和8项次级因素,分别为:乐群性(A)、敏锐性(B)、稳定性(C)、影响性(E)、活泼性(F)、规范性(G)、交际性(H)、情感性(I)、怀疑性(L)、想象性(M)、隐秘性(N)、自虑性(O)、变革性(Ql)、独立性(Q2)、自律性(Q3)和紧张性(Q4)以及适应焦虑、内向外向、感情用事与安详机警、怯懦与果断、心理健康、专业成就、发明创造能力、成长能力等。
2.3统计方法
本研究抽取体育传媒系2005级全体学生(113人)和2003级全体学生(63人),其中2005级受到有效问卷92份,2003级受到有效问卷46份。在此基础上,使用ssps13.0进行统计分析。
3结果与分析
3.1两个年级学生个人的理想职业与其对职业兴趣和职业能力的判断之间存在较大差距霍兰德认为大部分人的职业兴趣可被归于六种类型,也是六种人格类型的表现。具体含义为:
艺术取向的人往往重视审美品质,自我表现欲强,喜欢创造性的工作,参与性强,富于幻想和创造性,情绪不稳定;与此匹配的职业有:室内装饰专家、图书管理专家、摄影师、音乐教师、作家、演员、记者、诗人、作曲家、编剧、雕刻家、漫画家等。
经营取向的人喜欢影响和控制他人,喜欢冒人际危险和经济危险,爱交际、精力充沛、乐观、和蔼、细心、竞争性强;与该职业兴趣类型相匹配的职业有:推销员、饭店经理、广告宣传员、调度员、律师、政治家、零售商等。
社会取向的人往往乐于助人、有责任心、热情、善于合作、理想,善解人意,友善合作,具有人际交往的技巧。与该职业兴趣类型相匹配的职业有:社会学者、导游、社会工作者、社会科学教师、学校领导、公共保健护士等。
研究取向的人喜欢独立工作,具有分析概括能力、数理和科学能力,仔细、独立、安详、俭朴;与该兴趣类型相匹配的职业有:分析员、设计师、自然科学学家等。
常规取向的人喜欢传统工作,个性比较顺从、工作务实、认真细心,条理性好,有耐性;与该职业兴趣类型相匹配的职业有:银行职员、图书管理员、会计、收银员、统计人员、电脑操作员、办公室职员等。
现实取向的人喜欢现实性的实在的工作,行动多于思考,不善于交际,他们真诚、谦逊、敏感、务实、朴素节俭、腼腆;与此种职业兴趣类型相匹配的职业有:需要熟练技能方面的职业,动植物管理方面的职业,机械管理方面的职业等[7]。
在测验中有“写出三个你理想的职业(专业)”一题中,我们分别对两个年级的有效问卷进行了统计,结果如表1、表2所示,在这里,我们主要以学生的第一选择为标准。
从表1我们得知,二个年级的学生在个人认为的理想职业选择中,职业类型的依次排序为A-E-S-I-C-R,在霍兰德的职业分类中新闻记者属于艺术型A,受目前专业影响,二个年级的学生选择新闻工作的人数最多:2005级51人中有43人选择新闻工作,其中的9人选择体育新闻工作。2003级27人中有17选择新闻工作,只有3人选择体育新闻。可见,对体育新闻的专业(职业)认同感并不强烈(具体内容见附件1)。
经过施测,从表2中我们发现,二个年级的学生职业类型的分布有了明显的变化,顺序依次为S-E-A-C-I-R(2003级)和S-A-E-I-C-R(2005级),说明学生自我认为的职业兴趣和实际的兴趣和能力之间存在着认知上的差距。
在表2的基础上,我们对六种类型学生的得分进行T-TEST分析,发现在经营型E、社会型S、常规型C三个类型上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经过两年的学习,2003级学生对各人的职业兴趣和职业能力的评价有所上升,但是,这个结果是基于表2中的职业类型的划分。
3.2对二个年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分析我们对学生对职业价值观的评价进行了初步统计,结果见表4、表5。
从表4、表5得知,学生看待一项工作的重要程度,主要来源于个人利益的满足、特别是个人物质利益的满足,当然这种结果离不开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但是,作为对社会责任感要求较高的新闻工作,学生给予的关注不高,这是新闻教育工作者需要重视的问题。
3.3两个年级学生职业兴趣类型与个性因素的关系以六种职业兴趣类型在16PF的16种个性因素和8个次级因素中的得分为因变量,以六种职业兴趣类型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除乐群性、活泼性、内向与外向因素外,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表6、表7)。
前人研究显示[8],不同职业兴趣类型的个性因素与霍兰德对6种职业的描述有一定的吻合性。
A类型的人在稳定性、规范性上得分很低,而情感性、想象性、创造性方面得分很高。
S型的人独立性最低,表明希望成为组织中的一员,并热爱组织活动。
E类型的人是外向的,有较高水平的自发性,在社交情境中表现自如,富有冒险精神等。
I类型的人在乐群性、活泼性、情感性、内外向型上得分最低,而在敏锐性、稳定性、规范性、独立性、安详机警、果断性以及发明创造能力上得分最高。
R型的想象性最低,是一个现实主义和脚踏实地的人,更倾向于直接去做某件事情。
但是在本研究中,应该存在显著差异的个性因素没有在统计分析中发现,这与学生的职业类型相对集中有关(表2)。
4结论
4.1对在校学生进行职业教育是当务之急,也是学生明确专业学习态度,适应未来就业形势的途径目前,在我国的基础教育体系中还缺少职业教育的内容,对未来职业的感性理解导致了在填报志愿中的盲目性和本科专业学习阶段的懈怠,以及就业阶段的迷茫和随意。因此,有针对性的加强本科阶段学生对未来职业的真实了解,沟通未来职业和本科专业学习之间的联系,是保证毕业生质量的必要措施。
4.2作为成立时间较短的体育新闻专业,需要研究者和教育者尽快树立专业意识,为学生能树立正确而牢固的专业思想最好保障在本研究中体现出的学生专业意识不强的原因之一,是体育新闻作为一个专业方向的时间较短,还没有形成核心的专业理念。又由于目前新闻行业,特别是体育新闻实践中,违背职业道德的行为屡屡发生,使得体育新闻的专业凝聚力有待加强。
参考文献:
[1] 何梓华.控制办学规模提高教学质量――兼论中国新闻传播学教育面临的问题[J].新闻战线,2005,7:64-65.
[2] 孟文娣,毕雪梅,等.对体育新闻专业办学模式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8):1086-1088.
[3] 蔡永红,林崇德,肖丽萍,中学生职业兴趣的结构及其特点[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0,1:80-85.
[4] 陆文笛.职业倾向分析[J].成才与就业,2005,6:25-26.
[5] 黄希庭.人格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202-203.
[6] 刘军,敖景文,陈强,等.霍兰德职业兴趣问卷修订版的实证效度研究[J].临床军医杂志,2004,4:86-88.
[7] 刘海玲,王立山.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及其价值分析[J].职业时空,2005,22:5-7.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20-0125-02
在经济转型时代,我国教育需要尽快转型,以培养出时代需要的创业型人才。把大学生培养成未来职业的创造者,为一个新世纪培养有创业能力的新人,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从三个层次分开论述,从创业能力的视角帮助大学生认知创业本质,梳理创业思路,提升自身创业能力。
一、创业能力的概念
对于创业能力,不同专家学者对此的认识和表述都不一致。创业能力本身是创业者不断发现、分析并解决各种创业矛盾进程中积累的专业知识、职业素养和行业经验的一种综合性概括,其实质是一种客观实践后的主观沉淀。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公式来总结:创业能力=创业知识+创业素养+创业经验。
创业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那么到底创业能力由哪些能力组成呢?首先,创业能力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两种。一般能力指贯穿于整个创业阶段的基础性能力,如沟通能力、决策能力、行动能力和学习能力,没有这些能力,不用说创业,可能连基本的就业问题也难以解决;特殊能力是指创业的不同阶段所着重掌握并运用好的能力。如果不具备这种能力,创业就很可能会在这一阶段遇阻。而特殊能力在创业的不同阶段要求不一样,具体表现为:
1.创业筹备期需具备的特殊能力
自我认知和规划能力,即正确认识、清晰回答,并持久把握诸如“我是什么、我能做什么、我要做什么”等一系列认知问题能力;第二,商业信息的获取和分析利用能力,即从互联网、社会实践、书籍资料、信息中心、各种展会等渠道收集自身关注领域的商业信息,以分析创业的外部、社区、行业、政策及校园内部等多层次环境的能力;第三,洞察市场商机和正确决策的能力,也就是要在“市场之盾”和“自身之矛”之间找到生存空间和发展机遇并做出正确决策的能力,这是创业筹备期最为核心的能力所在。
2.创业实践期需具备的能力
要有把握人才的能力――即能对创业伙伴进行选择、使用和优化组合,而且能运用创业团队共同愿景建立团队规范和价值观,形成团体内聚力的能力;第二,要有把握物力的能力――解决怎样筹集企业硬件、怎样购置企业资产、怎样安排企业内部布局、怎样管理企业生产等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三,要有把握财力的能力――这不仅包括创业实践中的奖金筹措、分配、使用、流动、增值等环节,还涉及融资能力、节约能力、采购能力、推销能力等;第四,要有把握信息力的能力――要对规划、决策、实施、管理、评估、反馈所组成的企业管理全过程中产生的外部和内部信息,具有全面控制盒全程运筹的能力。
3.创业拓展期需要具备的能力
创业者在创业逆境中要有持续作战的能力,在创业顺境中要有居安思危、不断创新的能力。
二、创业能力的意义
创业能力的有无决定创业结果的成败,创业能力的高低影响创业进程的顺逆。创业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对社会经济发展、创新团队企业、创业者自身修养均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首先,创业是大学生更好地规划自身目标、增长自身才干、提升自身价值的重要方式。[1]其次,创业能力对大学生所创建的企业而言是维系企业发展、提炼企业核心价值的核心内容。再次,创业对社会经济发展而言,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是区域实现创新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2]
三、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的策略
大学生如何通过自身的努力提升创业能力呢?如前所述,创业能力是创业者不断发现、分析并解决各种创业矛盾进程中积累的专业知识、职业素养和行业经验。大学生要掌握创业能力,没有可以一步登天的能力速成训练班,必须在日常学习中积累专业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职业素养,从社会实践中积累行业经验,并不断将这些知识、素养和经验转化为自己的创业能力。具体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从日常的专业知识学习中积累创业知识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单凭热情、勇气或只有单一专业的知识,要想成功创业是困难的,创业者应具备多方面、全方位的知识结构。具体来说,可以概括为国家关于创业的法律政策方面的知识、创业所在领域的专门知识及相关的商业知识。此外,还要强调科技知识的学习吸收,大学生创业与社会人员创业的不同之处在于,大学生创业更多体现学术领域的科研创新和市场领域的机会挖掘,应当更勇敢地凭借自身的知识优势,走知识性、机会性、自主性创新的道路。
大学生学习创业知识,可以采取课堂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从以下几条路径入手。
(1)大学课堂、图书馆与创业社团,利用学校开设的学生科研项目、开放实验室等条件,充分吸收各种具有生产应用和市场价值的专业知识。
(2)媒体资讯,一方面可以通过人才类、经济类纸质媒体学习;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管理类、人才类、专业创业类网络媒体学习;此外,各地创业中心、创新服务中心、大学生科技园、科技信息中心的网站也往往能提供大量创业知识。
(3)与商界人士广泛交流,可以找有创业经验的亲戚、朋友、同学、老师请教,获取间接的创业知识。
(4)社会实践,以自主创业为目的的社会实践是学习创业知识的最好途径,可通过课余、假期在外的兼职打工、求职经验、参与策划、试办公司等活动学习创业知识。
2.从日常的大学生活中培养创业素质
一般来说,创业素质包括创业动机、创业思维、创业人格、创业心理和身心素质等。
它是大学生创业的个人基本因素,是推动和保障个体从事创业实践活动的主客观条件,[3]培养创业素养最好的办法就是从生活中做起,养成好的习惯。具体而言,一是要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可以支撑创业事物的“好身板”;二是要注重自我心理调适,养成可堪创业困境侵扰的“好心态”;三是要留心观察环境,养成随时随地发掘创业机会的“好眼光”;四是要注重交流沟通,具备“好口才”。
3.从日常的社会实践中积累创业经验
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生活中形成的习惯,只有通过社会实践形成经验,并不断调试、融合才能真正具备创业能力。就大学生创业者而言,积累创业经验一般有以下途径:第一,通过校内兼职、勤工俭学等方式获得初步的工作经验,校园中的老师、工友往往会悉心指导工作的方式方法、规律程序,为创业打好工作基础。第二,通过校外打工、小型创业等方式积累初步的商业经验,训练自己的统筹管理和规划实施的能力,最好能进入与自己的计划创业项目属于同行业的企业,积累岗位经验,依托实践平台梳理创业知识,通过接触社会挖掘创业机会、积累创业经验。第三,从工作实践中获取经验。在工作实践中积累创业经验,是一个积累经验的理想选择。通过社会实践积累创业经验,最重要的是要学会从一个雇员的角度看待企业和企业家,学会如何做一个优秀的企业家以及如何管理好一家企业,要想做好“企业的老板”发号施令,首先要做自己的老板,管理好自己。
总的说来,创业者的面前既有光明的机遇和未来,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风险,但只要大学生能牢牢把握住自身能力的提升,深深扎根于能与力,一定能达到成功的彼岸。
参考文献:
职业女性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有比较固定的作业单位和固定的经济收入的女性。中年职业女性指35-55岁的职业女性。
据第三次人口普查统计,我国女性消费者有4.8亿之多,占全国人口的48.7%,其中在消费行动中有较大影响的是中青年女性(20岁~50岁这一年龄段的女性),约占人口总数的21%。女性消费者不仅消费数量大,而且在生活中担任多重角色,在购买活动中起着特殊重要作用,是绝大多数儿童用品、老年用品、男性用品、家庭用品的购买者。在中国城市居民中90%的支出都与女性有关。在家庭消费中,女性完全掌握支配权的比例为44.5%,与家庭协商的比例为51.6%,女性不做主的比例只有3.9%,另外,女性个人消费在家庭支出中占一半的比例高达53.8%。因此女性是市场最为活跃的主角、市场潜力最大。
对于体育消费市场而言,由于我国体育产业开发较晚,体育市场并不繁荣,加之女性体育价值观念、健康观念、余暇时间的支配方式、体育锻炼意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中年男子的体育消费比例远远高于女性,新疆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65%的职业女性年体育消费为0,广东男大学生体育消费总额高于女生。为此,研究中年职业女性体育消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以湖南省14个省辖市35岁~55岁城市中年职业女性人群为主要研究对象。这些城市是:长沙市、湘潭市、株洲市、衡阳市、邵阳市、岳阳市、益阳市、常德市、吉首市、怀化市、娄底市、郴州市、永州市、张家界市。
2.研究方法
(1)调查、访问法
①一般问卷调查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抽样调查样本总量700人,问卷回收 676份,回收率为96.57 %,剔除无效问卷34份,有效问卷642份,问卷有效率为97.76 %。为便于比较,又分别发放城市青年职业女性问卷100份,回收92份,回收率92%;发放35岁~45岁城市中年职业男性调查问卷100份,回收93份,回收率93%,发放46岁~55岁城市中年职业男性调查问卷100份,回收90份,回收率90%。在问卷设计好后,作者选取了37位体育理论及消费心理学专家,对问卷的效度进行评分,结果表明,问卷具有较好的效度。
②调查访问法
为了解全面情况,笔者就有关问题亲自走访湖南省一十四个省辖市和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经济学、体育社会学、市场营销学等方面的学者,并亲自考查了长沙、湘潭、益阳等地竞赛表演、体育健身、体育用品等体育消费市场,掌握大量的一手资料,为撰写该论文提供更有力的依据。
(2)文献资料法
本文已查阅了相关论文60余篇,阅读了《消费者心理学》、《消费者行为学》、《体育经济学》、《体育市场营销学》等与体育消费心理和营销策略相关书籍。
(3)数理统计法:
本文对回收的问卷采用spss13.o分析统计,将结果进行讨论。
(4)逻辑分析法
运用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知识、问卷调查结果以及走访专家所得信息,进行逻辑分析,提出相应策略。
二、湖南省城市中年职业女性参与体育消费的基本情况分析
1.湖南省城市中青年职业女性参与体育消费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1)湖南省城市中年职业女性参与体育消费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从被调查的中年职业女性中得知,在过去的一年用于体育消费的支出问题上,回答有1元以上者占总人数的66.67 %(428人),回答为0元者占总人数的33.33%(214人)。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参与人数明显高于未参与人数,但后者的比例约占总人数的三分之一。
(2)湖南省城市青年职业女性参与体育消费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从被调查的青年职业女性中得知,在过去的一年用于体育消费的支出问题上,回答有1元以上者占总数的79.35%(73人),回答为0元者占总数的20.65%(19人)。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青年职业女性参与体育消费的比例明显高于中年职业女性。
2.不同年龄段城市中年职业男女参与体育消费的调查结果
(1)35岁~45岁中年职业男女参与体育消费的调查结果
从被调查的35岁~45岁中年职业男性中得知,在过去的一年用于体育消费的支出问题上,回答有1元以上者占总数的80.65%(75人),回答为0元者占总数的19.35%(18人)。而这一阶段的职业女性,回答有1元以上者占总数的73.77%(284人),回答为0元者占总数的26.23%(101人)。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35岁~45岁中年职业男性参与体育消费比例明显高于同年龄阶段的职业女性。
(2)46岁~55岁中年职业男女参与体育消费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从调查结果看,46岁~55岁中年职业男性在过去一年里有1元以上体育消费者占总数的62.22%(56人),没有体育消费者占总数的37.78%(34人)。而这阶段的职业女性在过去的一年有1元以上体育消费者占总数的56.03%(144人)没有体育消费者占总数的43.97%(113人)。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46岁~55岁职业男性参与体育消费的比例明显高于同年龄段的职业女性。
3.城市中年职业女性群体体育消费参与者的职业结构
依据随机抽样调查结果,工人、机关干部、文教卫人员、企业管理人员、其他工作人员分别占调查总数的29.44%(189人)、6.85%(44人)、12.93%(83人)、8.26%(53人)、42.52%(273人)。不同职业城市中年职业女性群体参与体育消费的百分比从大到小依次为机关干部(31人,占70.46%)、企业管理人员(37人,占69.81%)、其他工作人员(186人,占68.13%)、工人(125人,占66.14%)、文教卫人员(49人,占59.04%),
4.湖南省不同文化程度城市中年职业女性群体参与体育消费的比例
表1湖南省不同文化程度城市中年职业女性群体参与体育消费的比例(%)
从表1可以看出,初中至大学阶段的中年职业女性,随学历层次的提高,参与体育消费的比例增加,说明文化程度越高,体育消费意识越强。但是,研究生参与体育消费的比例比较低。这可能是由于这部分人群工作任务繁重,无暇参与体育锻炼、体育消费的缘故。
5.湖南省不同身体类型城市中年职业女性群体参与体育消费的比例
表2 不同身体类型城市中年职业女性参与体育消费的比例(%)
从表2可以看出,偏胖与多病型职业女性参与体育消费的比例较高,这可能是这两种身体类型的城市中年职业女性追求健康的需要。
6.不同家庭观念城市中年职业女性群体参与体育消费的比例
表3 不同家庭观念城市中年职业女性群体参与体育消费的比例
从表3可以看出,关爱丈夫和孩子的职业女性,参与体育消费的比例高,这可能是受丈夫和孩子体育观念的影响,也可能是自身家庭健康观念强的原因。以丈夫为中心的职业女性则体育消费底。
7.湖南省城市中年职业女性参与体育消费的场所分析
(1)35岁~45岁城市中年职业女性参与体育消费的场所分析
从调查得知,公园、健身厅、体育用品专店是35岁~45岁职业女性参与体育消费的主要场所,分别占被调查总人数的25.35%、24.65%、20.07%。其次是旅游景点、彩票售点、运动场,分别占被调查总人数的14.81%、8.45%、6.69%。
(2)46岁~55岁城市中年职业女性参与体育消费的场所分析
从调查得知,体育用品专店、公园是46-55岁职业女性体育消费的主要场所,分别占被调查总人数的28.48%、22.22%;其次是运动场、旅游景点、彩票售点、健身厅,分别占被调查总人数的14.58%、13.19%、12.50%、9.03%。
8.湖南省城市中年职业女性参与体育消费类型分析
(1)湖南省城市中年职业女性参与体育物质消费分析
体育物质消费是指人们用货币购买与体育活动有关的实物类消费行为和过程。主要是指购买运动器材、运动服装和运动饮料。根据调查结果,在参与体育消费的中年职业女性中,26.48%的城市中年职业女性没有此类消费,73.52%的中年职业女性有此类消费。在现代生活方式不断改善的过程中,城市中年职业女性如果还没有次类消费,说明,她们的生活质量水平还没有较大的提高。
(2)湖南省城市中年职业女性参与体育服务消费分析
体育服务消费是人们用于观赏体育赛事、参加健身健美、娱乐休闲体育和体育旅游等方面的消费。根据调查结果,在参与体育消费的中年职业女性中,46.88%的中年职业女性没有此类消费,53.12%的中年职业女性有此类消费。这个数据表明,湖南城市中年职业女性体育消费结构不合理,即体育物质消费过大,不合符时代的要求。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较大。
(3)湖南省城市中年职业女性参与体育信息消费分析
体育信息消费是指人们用货币购买体育报刊、体育图书、体育图片和体育科研资料等方面的消费。根据调查结果,44.24%的中年职业女性没有此类消费,55.76%的中年职业女性有此类消费。
9.湖南省城市中年职业女性体育消费水平、体育消费结构与体育消费需求分析
(1)湖南省城市中年职业女性体育消费水平分析
体育消费水平是指按人口平均的体育物质资料和体育服务消费资料的数量。它可以用价值(货币)单位来表示。体育消费水平表明在一定时期内体育消费需要的实际满足程度。体育消费水平的高低受社会经济发展、居民收入、体育商品价格、体育消费习惯和体育消费意识等因素的制约。根据调查结果,湖南省城市中年职业女性体育消费水平趋于中等偏下水平,年体育消费500元以下者占60.88%,年体育消费501元~1000元者占20.40%,年体育消费1001元以上者占18.72%。年人均体育消费297.56元。
(2)湖南省城市中年职业女性体育消费结构分析
体育消费结构是指居民的各类体育消费在体育消费支出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及相互关系。体育消费结构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其变化在不同的国家和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是不同的,但变动的总体方向总是由生存健身需要到发展需要,再至享受需要的顺序发展。
从调查得知,湖南省城市中年职业女性体育物资消费比重大于体育服务消费(参与体育消费总人数428人,有运动服鞋消费人数293人,运动器材消费人数194人,体育资料消费人数167人,体育彩票消费人数158人,健身健美消费人数170人,观看比赛消费154人,体育旅游消费146人。)。在体育服务消费结构中,健身健美消费居第一,说明有相当一部分城市中年职业女性已参与健美健身,顺应时代的潮流。其次,观看体育比赛和体育旅游消费构成比没有多大差异,说明湖南城市中年职业女性的体育旅游消费与其他体育消费具有相同发展趋势,消费结构向好方向发展。
(3)湖南省城市中年职业女性体育消费需求分析
需求是指有支付能力并愿支付的有效需要。对消费者而言,需求可以说是指在某一特定的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消费者愿意购买的商品数量。体育消费需求是指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一年)对体育消费品的需要。体育消费需求在一定时期内也是可以变化的,因为人们的需求受经济、社会、文化、消费习惯、消费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从调查得知,湖南省城市中年职业女性对体育消费的需求从高到低的排序为减肥健身消费、健美消费、运动服鞋消费、观看体育比赛消费、体育旅游消费、体育彩票消费、体育资料消费,分别占调查人数的30.15%、19.66%、18.29%、12.88%、11.06%、5.90%、2.06%。这个排序表明,大部分城市中年职业女性有追求健康美的需要和需求动机,这是一种好的现象,应当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尤其是体育商家要高度关注。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
城市中年职业女性参与体育消费人数明显高于未参与人数;初中至大学阶段的中年职业女性,随学历层次的提高其参与体育消费的比例增加,但研究生具有不同的趋势;偏胖与多病型职业女性参与体育消费的比例较高;关爱丈夫和孩子的职业女性参与体育消费比例较高;公园、健身厅、体育用品专店是35岁~45岁职业女性参与体育消费的主要场所;体育物质消费大于体育服务消费,体育消费水平偏底;减肥健身消费、健美消费需求较高。
2.建议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城市中年职业女性的地位和作用日趋明显。为此,全社会应高度重视中年职业女性的身心健康,为她们提供良好锻炼身体的环境,了解她们的体育消费需求,正确引导她们参与体育消费,从活跃体育市场角度讲,体育商家更要高度关注她们的体育消费心理。
参考文献:
[1]王永平:现代女性消费心理与营销策略[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3,4:68
[2]杨晓燕:中国女性自我概念与消费态度[J].南方经济,2002:67
[3]李丽.河北省城市居民中年群体体育消费的现状与对策研究[C]
高职体育教师职业规划是他们在对自身进行个人分析、自我评估后,设定出合理的职业奋斗目标,并制定出切实有效的措施和安排,同时还根据现实的情况不断地调整职业目标和奋斗措施的安排。目前来看,职业生涯阶段设定可以概括为教师职业初期、教师职业成长期、教师职业成熟期、教师职业衰退期四个阶段。
陕西省高职院校2014年有56所,教学一线体育教师有558人,根据调查显示,初级职称,中级职称和高级职称的配比是3:4.5:1,基本符合国家关于高职职称比例的要求,但是有少部分高职仍没有正高职称的教师。在所有高职院校中体育教师的学历情况为大部分为大学本科学历,有1%为研究生,获得在职研究生学位的约占29.4%,尚没有博士学位的体育教师。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与所在单位的职称评定息息相关,二者几乎是重合的关系。那么从职业生涯的四个阶段来看,职业初期可看作是助教的阶段,职业成长期可看作是讲师阶段,职业成熟期可看作是副教授阶段,职业衰退期可看作是教授阶段。每一个时期皆有一个职称相对应,高职体育教师应该理解这样职业生涯规划,努力争取高一级的职称阶段,使自身的体育教育教学经验得到认可和提升,从根本上提高工资待遇水平,进一步提升体育教师的满足感。从高职体育教师的价值取向上来说,有53%的人认为取得更多的工资待遇才能够体现自身的价值,41%的人认为工资可以就行,另一方面工作条件舒适,环境氛围温暖快乐是值得努力奋斗的,有6%的人觉得高职体育教师声誉高,受人爱戴和尊敬,是自己努力工作的价值所在。看来,我省高职体育教师普遍看重的是自己的工资待遇,工作的条件和环境是其次。
职业满意度调查显示随着物价的上涨,薪酬的实际购买力并没有很大的提升。工作条件与之前相比较有相当大的改善,比如塑胶田径场,人工草足球场,办公条件提高等。综合比较来说高职体育教师对职业满意度高,工作感到轻松愉快,有自我满足感。在我省高职体育教师跳槽调查统计中只有3%的人感到不能胜任工作或是不喜欢从事的职业,想要跳槽另谋它业。其中有93%的人在重新选择职业时仍然会再次选择体育教师。理由是教师职业这些年工资待遇提高,并且社会上形成了尊师重教的风气,在这种情况下颇高收入和受人尊敬,胜任和喜欢工作是体育教师被重复选择的原因。
在自我实现方面,高职体育教师从老中青三个年龄阶层有不同的态度。作者按照35岁以下为青年体育教师,35至50岁为中年教师,50岁以上为老年教师为阶段。结果显示青年教师入职时间有限,资历尚不足,他们有较多的想法和活跃度,对于自我不满足,工作有激情和动力,在职称评定和外出学习进修方面有较大的追求和提升空间。中年教师入职时间在二,三十年,职称以副教授为主,他们形成了成熟的业务能力和稳定的思维模式,对于职称评定和工作有平稳的观念和事业心。老年体育教师处于职业衰退期对晋升职称的动力显得不足,他们对自我的处境是满意的,思维模式处于只求安心的走完职业生涯的最后旅程。
二、职业目标实现的阻碍和适应对策
在职业生涯规划的初期和成长期,高职体育教师职业活动积极且充满动力,他们普遍对职称晋升和业务进修充满向往和进取心。然而在职称评定准备过程中作为体育教师的他们在入职前由于长期运动训练,文化课学习时间无法保证而使英语落下,职称英语考试和学位进修英语考试上显得力不从心。处于职业的成熟期和衰退期的高职体育教师对于职业生涯目标的实现没有成长期那么强烈,全省处于这个阶段的中老年高职体育教师约占本部门的40%至50%,比例和人数都不小,他们在工作实际里发挥丰富的工作经验为教学建设、教学改革指明道路和方向,发挥自身的特长带好一支运动队,关心和指导青年教师开展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
三、结论与建议
(1)陕西省高职体育教师普遍看重的是自己的工资待遇,
工作的条件和环境是其次。(2)在职的高职体育教师对所从事的职业普遍感到满意,对职业充满稳定的事业心。(3)自我实现目标方面,高职体育教师老中青三个年龄阶层各自有不同的态度,青年教师对于自我不够满足,中年教师对于职称评定和工作有平稳的观念和事业心,有一定的自我实现目标的基础,老年教师对自我的处境是满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