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财务管理风险模板(10篇)

时间:2023-09-08 16:59:2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税务财务管理风险,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税务财务管理风险

篇1

企业税务风险涉及到国家税务机关、国家法律法规、企业税务管理部门,对企业税务风险的掌握可以帮助企业合理把握正确的税务风险控制时间,能够减少税务法律法规变动中带来的风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方式在发展变化中要求企业的经济发展方式也要有相应的转变,国家税务机关和企业必须在税务管理工作中有新作为才能保证企业健康有序发展。因此,如何减少、避免企业税务风险,提高企业服务质量,目前在国家税务工作中和企业发展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一、企业税务风险概述

企业税务风险是企业在运行过程当中由于对税务法律法规没有依法实行或者对税务法律法规的变动没有及时掌握导致的企业利益风险,主要包括企业的纳税行为违反了税务法律法规和企业没有准确运用税法导致额外的税务成本负担[1]。

二、企业税务风险的特点

(一)主观性

企业税务风险关系到在国家税务单位和企业税务管理工作者,其中国家税务机关的税务政策和企业税务工作者对政策的认识、实践,企业自身的税务风险意识和企业税务工作者的素质,这些主观性因素增加了企业的税务风险。

(二)必然性

在我国国家税务机关对企业进行税收是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进行的,具有强制性特征。企业生产运营的目的是创造最大经济利益,往往要减少、降低一切生产成本,导致在企业运营过程当中有逃税、漏税等不规范纳税行为出现。因此,二者之间存在着必然矛盾。

(三)预先性

企业中的财务管理部门符合国家标准的,与企业的税务管理工作有直接的联系,在财务审核工作者就已经产生了税务风险意识。因此,企业的税务管理工作是有预先性的。

三、企业税务风险原因

企业税务风险的原因一般从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两方面分析:外部原因是指国家税务部门缺少相关的税务法律法规或者国家税务部门较低的服务效率,造成企业的税务风险。内部原因是企业的税务防范不全面或者企业的税务意识不强造成的企业税务负担。

(一)企业税务人员素质较弱

企业运营过程中,企业的税务管理人员因为自身的税务管理知识、财务知识有所欠缺,以及过国家的税务法律法规没有掌握,或许本身并没有偷税漏税的想法,但是造成的结果就是企业在运营过程中有了偷税漏税行为,给企业增加了没必要的企业税务风险[2]。

(二)企业对税务风险认识不足

由于在企业处理税务工作中会产生很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会加大企业的经济负担,尤其是中小企业的税务管理体系不完善,导致企业对企业税务风险认识不深刻,或者企业运营过程中对税务管理工作的态度松懈,产生了一系列的企业税务风险问题。

(三)信息情报工作不到位

数据信息情报在国家税务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已经得到广泛认可,企业可以通过很多渠道得到税务信息,但是,事实表明,企业对获取的信息并没有足够重视和应用,导致国家税务机关的税务信息没有实际有效运用。

四、企业对税务风险防范对策

(一)加强企业税务人员的素质

企业税务人员的税务风险防范意识和防范水平关系着企业面临的税务风险。企业的税务人员可以通过企业讲座、企业培训提升自身的综合税务素质,保证自身可以在具备充足税务法律法规基本知识的前提下帮助企业减少税务风险。

(二)强化企业风险应对意识

企业的税务风险意识要逐步加强,一定遵从税务管理单位。一旦企业的税务管理遵从度减弱,不仅增加企业自身的税务风险意识,也给国家税务单位带来税收风险和税收困难。在企业运营过程中税务风险的预防工作也会出现疏漏,因此,企业应该按照周围的环境对企业税务风险进行检查、纠正,促进企业的正常的发展。虽然在解决企业税务风险问题时给企业增加成本负担,但是能够给企业带来更大的效益。

(三)进行企业纳税检查

企业应该定期进行财务数据审核、税务检查,对企业财务的各个环节清晰明了地掌握,做到健康有序地安全防范税负风险。在发现税务风险问题时要与专业的税务工作人员解决,及时解决[3]。如果发现企业在运营过程中有税务风险问题存在,企业要受到处罚并且需要对企业的税务管理工作进行检查、修正,以免出现更大的税务风险。

(四)提高数据信息情报质量

必须要在专业的税务管理、实际中服从税务风险应对工作者,对于其更新的数据信息、数据需求准确、按时获取。税务风险应对工作者也应该在县城的新机具初上做好整合运用,加强财务在企业税务风险应对中的作用,切实了解企业的真实生产能力,进行企业各个环节的财务数据深刻,能够及时有效地解决企业的隐性的税务风险。

五、结论

企业税务风险的规避需要企业税务管理人员、国家税务机关的共同努力,其涉及的因素较多且过程比较繁琐,其中的关键还在于企业自身要健全税务管理工作机制,从内部解决税务风险的根本问题。本领域的研究者多年来也一直在积极探索、深入调查企业税务管理工作中的风险成本,期望能够研究发现可以运用在企业税务管理实践中的行之有效的办法,促进我国企业的可持续健康运行。

参考文献:

[1]周洲.我国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研究[D].合肥:安徽财经大学,2014.

篇2

一、企业财务管理中税务风险概述

第一,企业财务管理中税务风险概念。我国关于该方面的研究较晚,因而相关的概念还不完整。国外著名经济学家对税务风险的阐述比较完善,明确说明税务风险具有不确定性,但却是必然存在的。税务机构或者有关税法的政策对税务风险定义的解释变化、会计记账标准发生变化、企业的监督管理制度发生变化,都会增加税务风险发生的概率。企业财务管理中税务风险指的是由于企业在税务活动中没有正确、及时地执行税法规定,给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埋下隐患。企业财务管理中税务风险的具体内容包括:企业的纳税行为没有按照有关的法律规定进行,例如由于应该缴纳的税款没有缴纳或者缴纳金额不足而进行的补交税款、罚金、滞纳金等产生的风险,这样的行为将会导致企业受到刑事处罚并且影响声誉与信用等级,从长期发展来看风险成本会进一步增加;企业由于对税法的误解或者其他原因导致的经营行为没有匹配正确的税法政策,具体包括企业没有利用好国家有关的避税政策或者优惠措施,反而缴纳了没有必要的款项,白白浪费政策优惠,并增加了经济负担。

第二,企业财务管理中税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外部原因:国家税收方面的法律以及税务征收部门的实际工作与企业财务管理中税务风险产生有直接的关联,例如国家在税收方面的政策制度存在漏洞,税务征收部门未按照国家政策对企业进行规范与调整,或者工作效率低,这些行为都会增加企业财务管理中税务风险;内部原因:企业对税务风险不够重视以至于没有制定合理的风险应对措施或者措施的有效性与专业性不达标,没有建立完善的防范风险的机制,这些防范意识不强或者管理不科学会给企业的纳税行为埋下隐患,增加风险成本。总之,企业财务管理中税务风险产生的原因是很多因素共同作用的,如税收政策的曲解与误用、企业的防范意识差、企业与税务机构缺乏沟通。

第三,企业财务管理中税务风险的特点。一是主观性。纳税企业与税务征收部门都具有主观意识,对税务的认识也不尽相同,而且不同的税收机构对同一纳税政策或者不同政策的认识也都具有主观性。这种主观意识的不同会造成纳税企业与税务机构之间的沟通困难,增加风险。二是必然性。由于企业的盈利性,因此进行经营活动的最终目的就是获得最大的税后利润。因此,企业必然会尽量控制税务风险成本达到最小,导致与税务机构之间的信息存在不对性,企业难以进行有效规避风险的措施,带来持续性风险。三是预见性。税务风险是在企业进行财务管理过程中就已经知道?L险的存在了,是在企业履行纳税义务之前就已经产生了。

二、企业财务管理中所面临的税务风险分析

第一,企业税务管理人员素质不高。国家强制税收是因为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关系着国家各项基础设施能否顺利建成。完善的税收体制能够保证国家各项事业健康、稳定地发展。来自企业的税款又是整个税收收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现阶段却有一些企业对税收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认识不够深刻,一些财务管理以及税务工作人员业务水平不足,素质不达标,并不是指这些人故意偷税或者漏税,而是对相关的税收政策认识不足不能准确把握,或者没有按照国家规定去进行税务行为,最终极有可能导致企业被刑事处罚,增加潜在风险。另一种情况更为严重,企业的税务管理人员在有关人员的授意下为了追求不正当利益伺机钻税收政策的空子,进行违法行为。

第二,企业对税收风险防控措施重视不足。企业自身问题。企业缺乏完善的管理税务的机制,没有制定合理的风险防控措施,导致在风险真正发生时无法及时应对,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另外,由于有些中小企业对税收的贡献不像大企业那么大,因此税务机构对这类型的企业的约束与监督比较少,而且这些企业数量比较多,对其控制需要各地区、县的税收机构花费大量的人力与财力等,因此控制力度不够强。现在普遍存在着税源大的企业能够显著提高税收成效,而中小企业这类小税源不仅费力,而且得不到明显成效。

第三,企业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度能够有效减少税务风险成本。目前很多中小型企业并未建立具有实效性的风险成本管理制度,而且缺少专业的财会人员,以至于企业不能够从源头上控制税务风险。另外一个影响比较大的原因就是,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导致税收情报不能及时被知晓。若企业不能够随时掌握国家税收政策,就不能利用合理的政策进行有效避税,导致缴纳多余的税金,造成经济利益的损失。

三、企业财务管理中税务风险成本控制措施

第一,提高税务管理人员的素质。税务管理人员作为企业纳税行为的主要管理人员,其素质直接关系着纳税行为是否合法,风险规避是否有效。企业要采取必要的措施提高相关人员的业务水平与职业道德。具体措施包括:提高人员招聘门槛,筛选出接受过正规财会教育的专业税收管理人才;聘请业内知名的专家、学者定期进行最新税法法规以及政策方面的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税收政策方面的知识,从而进行合理避税;加强对税务管理人员的内部培训,以便他们及时知晓企业的经营状况及税收情况,加强他们对企业的了解,制定合理的纳税制度;实行绩效考核,对具体的指标进行跟踪,完成情况比较优秀的给予必要的经济奖励,并制定合理的晋升制度,提高工作积极性。

第二,提升对中小企业税收风险防控的重视程度。随着税收管理制度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省、市局实体化程度加强,以后将会对大企业进行集中管理,因此应付税收风险的主要对象就转变为过去不受重视的中小企业。因此,对中小企业税收风险防控将成为有关部门的重要任务。虽然中小企业的税源不及大企业,而且投入与效果比不如大企业高,但是只有实行有效的风险防控与应对措施,才能帮助这些企业不断规范自己的纳税行为,规范纳税市场。此外,一些中小企业实际上是与大企业配套的,若这些企业的纳税遵从度低,税务机关将很难发现与之配套的大企业中存在的税务风险,对我国的纳税遵从水平有着很大的负面影响。

第三,建立完善的税务管理机制。企业财务管理中税务风险成本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管理机制,在纳税活动中形成一个完整的发现风险、防范风险的体系。企业要结合自身的实际经营状况与地方征税政策建立风险管理的框架,建立框架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企业发现自身风险、制定防范措施的过程,实质就是对企业的整个纳税过程进行控制。框架的建立能够给税务管理人员提供风险防控依据,保证风险应急方案的及时实施,在风险来临时不至于手忙脚乱。完善的框架制定好以后,要制定整套的防范策略,成立防范委员会,选取专业水平高、综合素质强的人员作为委员,对风险成本进行有效评估,并制定具有实效性的举措。

第四,明确目标,提升数据信息情报的工作质量。对于企业而言,税收信息情报对于防范风险,合理减少税款具有重要意义。信息的获取一定要为税源管理实践服务,案头分析与应对人员要及时提出信息需求,围绕专业管理进行获取信息的行为。另外,风险应对人员要避免在信息获取之后才采取措施的行为,纳税企业与征税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可能在完全对称的,在这种外界环境无法改变的情况下只有先立足于自身,将已获得的信息的价值充分挖掘出来,由于这些信息大部分是零散分布在不同系统的税务机构的,因此要做好整合工作;不仅要关注财务信息,还要关注非财务信息在应对风险中的重要作用。除了核实销售信息、存货信息、成本变动、收入变动、存货周转等外,还要在了解企业实际生产力变动的基础上,分析诸如用电量、用水量与产能之间的关系等非财会信息,保证数据的整体准确性,对潜在风险进行合理规避。

篇3

第一,企业财务管理中税务风险概念。我国关于该方面的研究较晚,因而相关的概念还不完整。国外著名经济学家对税务风险的阐述比较完善,明确说明税务风险具有不确定性,但却是必然存在的。税务机构或者有关税法的政策对税务风险定义的解释变化、会计记账标准发生变化、企业的监督管理制度发生变化,都会增加税务风险发生的概率。企业财务管理中税务风险指的是由于企业在税务活动中没有正确、及时地执行税法规定,给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埋下隐患。企业财务管理中税务风险的具体内容包括:企业的纳税行为没有按照有关的法律规定进行,例如由于应该缴纳的税款没有缴纳或者缴纳金额不足而进行的补交税款、罚金、滞纳金等产生的风险,这样的行为将会导致企业受到刑事处罚并且影响声誉与信用等级,从长期发展来看风险成本会进一步增加;企业由于对税法的误解或者其他原因导致的经营行为没有匹配正确的税法政策,具体包括企业没有利用好国家有关的避税政策或者优惠措施,反而缴纳了没有必要的款项,白白浪费政策优惠,并增加了经济负担。

第二,企业财务管理中税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外部原因:国家税收方面的法律以及税务征收部门的实际工作与企业财务管理中税务风险产生有直接的关联,例如国家在税收方面的政策制度存在漏洞,税务征收部门未按照国家政策对企业进行规范与调整,或者工作效率低,这些行为都会增加企业财务管理中税务风险;内部原因:企业对税务风险不够重视以至于没有制定合理的风险应对措施或者措施的有效性与专业性不达标,没有建立完善的防范风险的机制,这些防范意识不强或者管理不科学会给企业的纳税行为埋下隐患,增加风险成本。总之,企业财务管理中税务风险产生的原因是很多因素共同作用的,如税收政策的曲解与误用、企业的防范意识差、企业与税务机构缺乏沟通。

第三,企业财务管理中税务风险的特点。一是主观性。纳税企业与税务征收部门都具有主观意识,对税务的认识也不尽相同,而且不同的税收机构对同一纳税政策或者不同政策的认识也都具有主观性。这种主观意识的不同会造成纳税企业与税务机构之间的沟通困难,增加风险。二是必然性。由于企业的盈利性,因此进行经营活动的最终目的就是获得最大的税后利润。因此,企业必然会尽量控制税务风险成本达到最小,导致与税务机构之间的信息存在不对性,企业难以进行有效规避风险的措施,带来持续性风险。三是预见性。税务风险是在企业进行财务管理过程中就已经知道风险的存在了,是在企业履行纳税义务之前就已经产生了。

二、企业财务管理中所面临的税务风险分析

第一,企业税务管理人员素质不高。国家强制税收是因为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关系着国家各项基础设施能否顺利建成。完善的税收体制能够保证国家各项事业健康、稳定地发展。来自企业的税款又是整个税收收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现阶段却有一些企业对税收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认识不够深刻,一些财务管理以及税务工作人员业务水平不足,素质不达标,并不是指这些人故意偷税或者漏税,而是对相关的税收政策认识不足不能准确把握,或者没有按照国家规定去进行税务行为,最终极有可能导致企业被刑事处罚,增加潜在风险。另一种情况更为严重,企业的税务管理人员在有关人员的授意下为了追求不正当利益伺机钻税收政策的空子,进行违法行为。

第二,企业对税收风险防控措施重视不足。企业自身问题。企业缺乏完善的管理税务的机制,没有制定合理的风险防控措施,导致在风险真正发生时无法及时应对,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另外,由于有些中小企业对税收的贡献不像大企业那么大,因此税务机构对这类型的企业的约束与监督比较少,而且这些企业数量比较多,对其控制需要各地区、县的税收机构花费大量的人力与财力等,因此控制力度不够强。现在普遍存在着税源大的企业能够显著提高税收成效,而中小企业这类小税源不仅费力,而且得不到明显成效。

第三,企业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度能够有效减少税务风险成本。目前很多中小型企业并未建立具有实效性的风险成本管理制度,而且缺少专业的财会人员,以至于企业不能够从源头上控制税务风险。另外一个影响比较大的原因就是,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导致税收情报不能及时被知晓。若企业不能够随时掌握国家税收政策,就不能利用合理的政策进行有效避税,导致缴纳多余的税金,造成经济利益的损失。

三、企业财务管理中税务风险成本控制措施

第一,提高税务管理人员的素质。税务管理人员作为企业纳税行为的主要管理人员,其素质直接关系着纳税行为是否合法,风险规避是否有效。企业要采取必要的措施提高相关人员的业务水平与职业道德。具体措施包括:提高人员招聘门槛,筛选出接受过正规财会教育的专业税收管理人才;聘请业内知名的专家、学者定期进行最新税法法规以及政策方面的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税收政策方面的知识,从而进行合理避税;加强对税务管理人员的内部培训,以便他们及时知晓企业的经营状况及税收情况,加强他们对企业的了解,制定合理的纳税制度;实行绩效考核,对具体的指标进行跟踪,完成情况比较优秀的给予必要的经济奖励,并制定合理的晋升制度,提高工作积极性。

第二,提升对中小企业税收风险防控的重视程度。随着税收管理制度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省、市局实体化程度加强,以后将会对大企业进行集中管理,因此应付税收风险的主要对象就转变为过去不受重视的中小企业。因此,对中小企业税收风险防控将成为有关部门的重要任务。虽然中小企业的税源不及大企业,而且投入与效果比不如大企业高,但是只有实行有效的风险防控与应对措施,才能帮助这些企业不断规范自己的纳税行为,规范纳税市场。此外,一些中小企业实际上是与大企业配套的,若这些企业的纳税遵从度低,税务机关将很难发现与之配套的大企业中存在的税务风险,对我国的纳税遵从水平有着很大的负面影响。

第三,建立完善的税务管理机制。企业财务管理中税务风险成本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管理机制,在纳税活动中形成一个完整的发现风险、防范风险的体系。企业要结合自身的实际经营状况与地方征税政策建立风险管理的框架,建立框架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企业发现自身风险、制定防范措施的过程,实质就是对企业的整个纳税过程进行控制。框架的建立能够给税务管理人员提供风险防控依据,保证风险应急方案的及时实施,在风险来临时不至于手忙脚乱。完善的框架制定好以后,要制定整套的防范策略,成立防范委员会,选取专业水平高、综合素质强的人员作为委员,对风险成本进行有效评估,并制定具有实效性的举措。

第四,明确目标,提升数据信息情报的工作质量。对于企业而言,税收信息情报对于防范风险,合理减少税款具有重要意义。信息的获取一定要为税源管理实践服务,案头分析与应对人员要及时提出信息需求,围绕专业管理进行获取信息的行为。另外,风险应对人员要避免在信息获取之后才采取措施的行为,纳税企业与征税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可能在完全对称的,在这种外界环境无法改变的情况下只有先立足于自身,将已获得的信息的价值充分挖掘出来,由于这些信息大部分是零散分布在不同系统的税务机构的,因此要做好整合工作;不仅要关注财务信息,还要关注非财务信息在应对风险中的重要作用。除了核实销售信息、存货信息、成本变动、收入变动、存货周转等外,还要在了解企业实际生产力变动的基础上,分析诸如用电量、用水量与产能之间的关系等非财会信息,保证数据的整体准确性,对潜在风险进行合理规避。

篇4

企业存在的税务风险主要包含两方面:一是企业没有按照相关法规进行纳税工作,存在偷税漏税情况,面对这种情况企业将面临补税、罚款、缴纳税收滞纳金、甚至于接受刑事处罚等情况;二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计算税款方法不正确;不明确缴税制度,承担了企业不必承担的税务负担。因此,企业一定要做好税收风险管理工作,保证企业的长久发展。

一、财税改革背景下出现税务风险的原因

由于我国正在进行财税改革工作,基于此,企业出现税务风险的原因有以下三点:

(一)我国目前正在不断完善企业的税收体系、税收制度以及税收的征管制度与税法相关法律。在进行纳税工作时,如果企业没有应用新的税收制度,仍然根据传统税收方法进行纳税工作,那么很有可能做出违法操作,增加企业税收风险出现的可能。

(二)我国社会市场的主体是企业,由于目前企业市场的交易方式日益增多,在经营过程中,企业有更多的项目涉及税收工作,因此企业在进行税收工作时需要考虑的事情也在不断增加,增加企业税收风险出现的可能。

(三)虽然企业在进行税收工作时会根据税收法律去计算税款,但是企业通过这种方式计算出来的应缴纳的所得税、增值税都与实际存在一定差距,如果按照计算数值去缴纳税款,那么企业需要时刻准备好承担企业税收风险。

二、财税改革简介

我国财税改革分为三个方面,即税收制度改革、税收征管制度改革与税收系统改革。每个方面的整改方面都存在一定差别。

(一)税收制度改革我国税收制度进行改革是2007年开始的,到目前都没有结束。具体改革措施有这几点:2007年相关部门宣布合并内外企业所得税政策的;2009年相关部门对增值税暂行条例进行修改;2012年建立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2016年全面推行,至此使用了66年的营业税彻底废除,成为了历史;在2017年至2019年,我国财政相关部门对增税税率进行调整,推出加计抵减、增量留抵与税额退还等政策,同时完善了个人所得税、车船税、资源税等相关税收政策,将房地产税政策也加入改革制度中。

(二)税收征管制度改革税收征管制度改革发展历史比较短,具体发展历史如下:2015年颁布了《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也正是这一税法的颁布,使得我国税收征管制度改革拉开序幕;2018年我国相关部门颁布并开始实施《改革方案》,其中指出,税收征管制度改革应从县乡开始开展,合并其国税、地税等税收工作,然后在逐渐完成省市国税、地税等税收工作的合并任务。

(三)税收系统改革截至目前,我国税收系统改革分为两个阶段,具体如下:第一阶段:2016年金税三期建设工作竣工,使得税收系统的运行更为稳定,并且其中包含了所有税收种类与各个环节。第二阶段:自2017年开始至2018年结束,各乡、县、市完成了税收征管制度省集中化任务,完成了自然人征管系统的建设,使得民众可以通过系统查看个人收入与财产信息需要进行的纳税工作。

三、税务风险的类型

企业需要面临的税务风险有很多,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根据税务风险产生方式进行划分,即企业没有按照相关要求缴纳税款,导致税收相关部门对企业进行检查工作,如果确实存在问题,那么还会要求企业进行税款补交以及缴纳税收滞纳金;企业出现税款缴纳过多的情况,降低企业受益[1]。

(二)根据税收方式进行划分,即税收种类以及纳税方式都存在税收风险,如基于增值税以及附加税、企业所得税、印花税等税收种类产生的税收风险;再如由于企业在登记申请表格时出现信息填写错误,属于因为纳税方式产生的税收风险。

(三)根据税收过失程度进行划分,即企业在税收方面存在过失但影响较小的税务风险,或企业故意做出偷税漏税举动所产生的税务风险。

四、财税改革下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新制度与旧制度更替带来的税务风险由于财税改革工作正在进行中,因此很多企业目前还无法适应新的财税政策,在工作中经常出现问题。比如企业在进行“营改增”工作时对未完成的项目可以选择继续使用旧制度,也可以选择新制度。而且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新制度与旧制度之间存在很多交叉部分,税收工作比较混乱,很容易出现缴纳税款不及时的情况。

(二)税款缴纳过多带来的税务风险企业在财税改革过程中,“营改增”改革是非常重要的一项,这项工作在改革过程中涉及很多的财税优惠政策,比如包括退税政策、免收增值税政策以及其他具有特殊要求的税收政策。这一情况也在侧面表达了在财税改革过程中会出现新的税收政策。因此,企业一定要及时调整税收工作方面的工作计划。

(三)抵扣进项税收带来的税务风险开展财税改革工作之后,企业需要处理更多的进项税抵扣工作,财会人员要熟悉部分进项税不能抵扣的有关政策,比如企业用于简易征收项目的投入不能进行抵扣,如果企业取得的进项税发票既涉及增值税一般纳税征收项目,又涉及到简易征收项目,则这部分项目的进项税款首先要将简易征收项目的进项税按比例拆分出去,然后再进行税款抵扣工作。而且此项目实施进项税抵扣操作会提高企业税务风险,在后期企业需要进行补救措施,补缴税款并缴纳滞纳金,更严重者可能会影响企业声誉[2]。

(四)未全面掌握税收政策带来的税务风险在财税改革工作开始之后我国的税收减免政策也发生了一些改变,由传统的批准制改为了备案制,这就提高了企业需要承担的税务风险。因此如果企业税务工作人员未能及时全面地掌握最新的税收政策,在进行税收工作时未按照最新的减免政策进行实施,受备案制度影响,企业无法及时发现这些问题,在发现后需要缴纳滞纳金,同时承担这种情况给企业到来的后果。

五、企业面对税务风险管理制定的政策

(一)建立并完善相关制度企业应建立税务风险管理部门与税务风险管理制度,同时根据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完善税务风险管理制度,以便于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遇到税务问题时可以有处理依据。企业财会部门人员在处理税收工作时要学会识别,识别项目需要承担的税务风险有什么,发生风险可能会造成哪些影响。然后根据分析内容制定应急措施,尽可能减少企业损失。因此企业需要制定相关制度,比如财务风险预警制度、发票管理制度,税收预算制度与税务风险自查制度等。企业通过这些规定降低出现税务风险的可能性,以便于企业的未来发展[3]。

(二)企业财会人员要主动学习税务知识企业要提高财会人员的专业知识,可以通过培训的方式帮助财会人员掌握税收知识,这种做法的优点有以下两点。1.通过培训,让企业财会人员掌握最新的税收制度,提高各位财会人员的税收风险意识。2.避免企业财会人员在进行税收工作时,因不了解相关税收政策,而导致企业承担税务风险的可能性。

篇5

新时期,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机制和环境的不断完善,企业所面临的竞争环境也日益激烈,财务风险的科学控制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推动作用。所以在现代企业发展过程中,财务风险管理和控制一直都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研究方向。因为财务管理水平直接关系着企业资金管理状况,而资金贯穿于企业整体业务活动中,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企业投融资活动、市场信用度等都有着重要影响。

一、财务风险含义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主要来自企业预期收益和实际收益之间的差异,而这些差异产生主要是由企业各项业务活动进行过程中,财务管理的不确定因素所引起。水泥企业财务活动可以直接划分为筹资、投资、资金回收、分配4个具体环节,这4个环节都会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财务风险。筹集资金风险主要是因为无法按时偿还资金引起;投资环节风险主要是项目实际收益与预期不符;资金回收风险主要是因为资金结算回收不顺利、投资项目资金回收难以及对外担保资金回收难;分配环节财务风险在于企业盈利后对各利益方资金分配不合适。除此之外,还包括财务制度风险、存货管理风险、财务人员专业技能有限、财务人员职业道德缺陷等各方面原因引起的财务风险。由此可见,企业财务管理风险无处不在,并且都是客观真实存在的,所以企业要在这些风险发生前积极采取防范措施加以控制。

二、水泥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期间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制度存在的风险

我国水泥企业较多,自从2016年以来,国家相继出台了淘汰产能落后、调整水泥行业架构等多种硬性政策,使得水泥行业步入了节能减排、提高行业集中度的时期。财务管理制度风险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目前水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侧重于日常收支核算,并没有大范围实施预算管理,财务管理人员也缺乏一定的前瞻性和创新意识,无法很好地应对财务风险。对预算管理也缺乏专门的部门和人员,企业预算也缺乏了严肃性和权威性,所以企业预算管理效率极低。另一方面预算管理制度、流程不完善。预算编制和执行效率较低,主要是因为预算编制方法不合适,不适合企业实际业务经营活动[1],最终预算执行效果远远偏离预期,也缺乏相应的监督和制衡制度,导致企业资金预算管理水平下降。

(二)筹资风险分析

1.资产变现能力差企业获取现金的能力大小会影响企业筹资需求,而资产的变现能力强弱关系着企业筹集资金的效率和效果,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企业偿债能力。但是在水泥企业发展中,其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用于贷款抵押占比也较大,整体资产流动性较弱,所以企业未来经营活动需要的筹资活动也会受到部分限制。2.融资渠道受限制企业融资方式主要是银行贷款和商业信用贷款,其融资增长能力主要取决于企业自身经营能力、运营水平,后续资本增长能力有限。企业本身负债资本比例较高,如果后期经营不善,盈利较低,就会给企业带来极大的财务负担;如果到期无法偿还债务,企业就会面临着严重的财务风险。水泥企业目前融资方式仅仅依靠银行贷款和商业信用占用资金,整体融资能力受限于企业盈利能力、权益资本、营运能力等的条件限制,而其中的营运能力和盈利能力的提升是需要一个耗时久、循序渐进的过程,在短期内并不能迅速提升,所以企业融资能力的提升最有效的途径就只有权益资产的增加,融资渠道太过单一,企业资金风险较大。

(三)投资风险分析

1.受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比如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控、行业政策变动、利率变化、汇率变动等,都会影响企业投资项目实际收益情况。2.市场对水泥的需求量大量减少,水泥企业产能相对过剩目前水泥企业产品主要是面向化工、建筑、电力、钢铁等重工业市场。经过近十多年的发展,这些行业也先后面临着发展瓶颈,以至于水泥企业相继出现了大量产能过剩的问题。3.企业投资项目分散化严重,管理成本难度大水泥企业投资项目普遍存在分散化,缺乏多元化投资战略规划,既增加了企业投资项目的管理成本,也给企业造成了极大的投资风险。

(四)资金回收风险分析

1.市场环境导致企业内外部应收账款风险在逐渐增加企业为了在市场竞争中赢得更多销售量和订单,一般都会采用宽松的信用政策,这就形成了大量的应收账款。2.应收账款管理制度不完善在企业实际销售过程中,很多业务员为了业绩和销售规模会忽略销售后的资金回款情况,而且企业业务部、市场部、财务部之间也缺乏完善的信息沟通机制。财务部不能及时准确地预估客户应收账款回款情况,也不能对可能存在的坏账采取相应措施,对清欠业务员也缺乏奖惩措施[2]。

(五)存货管理风险分析

1.员工存货管理意识不强预算管理机制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没有发挥实际作用。在存货采购过程中,采购负责人根据主观经验判断采购量的情况较严重,并没有根据市场需求和实际订单量来科学预测存货量,整体缺乏存货管理意识。2.存货管理方式不恰当、不科学对企业不同存货也没有进行分类管理,对不同重要程度的产品也没有实行针对性管控,全部采用统一的、粗略的采购管理模式,导致企业存货周转率低,占用资金现象严重。3.水泥企业存货本身的特点水泥企业生产成本由煤炭价格、电力、原辅料、人工成本、折旧等几部分构成,其中煤炭和电力价格定价能力较强,而且在水泥企业生产成本中也占比较高。所以水泥企业整体议价能力较弱,企业存货有着高储存量、高运输成本等的特点,不利于企业存货管理。

三、水泥企业加强财务风险管理的有效策略

(一)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

外部市场环境的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也在逐渐增强。这就要求企业不断提升自身综合实力,树立正确的财务管理意识,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增强内部控制力度,规范生产经营管理过程,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财务监督管理力度。财务制度的完善首先要在企业内部宣传财务管理理念,让全体员工能够正确认识财务管理理念;其次增强财务风险防范意识,制定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政策,尽可能减少企业内部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最后企业要完善预算管理机制,通过预算管控实现企业业务活动全过程管控,有效防范企业业务活动经营过程中的风险[3]。

(二)筹资活动风险控制

1.拓宽筹资渠道由于水泥企业目前融资方式仅仅依靠银行贷款和商业信用,太过单一,所以要采取其他有效的筹资渠道,保障企业资金充足。企业可以适当选择内部融资、股权融资、债务融资、资本金融资、社会融资等方式。比如采用资本金融资方式,可以考虑发起社会资金或政府财政资金支持。采用股权融资,在资本市场的助力下促进企业发展,提升企业知名度,筹划上市,通过上市使企业内部管理更加规范、严谨。顺应我国目前积极推行的“新三板”方式,争取在短期内实现新三板挂牌上市。2.合理选择筹资时机水泥企业筹资需求较大,所以现阶段企业除了尽可能获取股权融资外,还要加强银行贷款的管理。银行贷款对股权融资来说,其优点在于融资速度快,受外部资本市场波动影响小。企业在进行融资时要选择合适的时机,要综合考虑自身实际需求、利率变化、资金成本等因素。如果银行流动性紧,融资成本较高,并且预计在一段时间内企业经济增速也较慢,建议企业采用固定利率获取银行贷款,可以有效降低企业未来融资成本。

(三)投资活动风险控制

1.防范产业政策风险在项目投资前,企业要充分考虑投资项目地理位置、资源能源消耗、技术水平等方面能否适应可能发生的行业政策变化;还要根据科学预测,对未来可能发生的风险提前制订防范措施。2.防范环保政策风险我国对环保政策方面都出台了详细规定,比如对水泥企业制定的政策有《水泥工业除尘工程技术规范》《水泥厂卫生防护距离标准》《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等。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要严格执行这些标准。3.应对能源价格变化风险煤炭是水泥企业主要的原材料,并且占据企业生产成本比例较大,并且煤炭价格也不单单是受国内市场影响,还受国外煤炭价格的影响,所以企业在煤炭价格方面议价能力较低。企业要很好地应对煤炭价格变化,就要在项目投资前合理评估本地区煤炭价格趋势和供应情况,可以选择在煤价合适的情况下签订长期供货合同。4.应对市场开拓风险企业市场开拓风险的应对是对投资项目市场开拓能力的综合评判。项目投资方一方面可以通过引入大量人才、完善培训、制度奖惩制度等措施来提高投资项目团队的市场开拓能力,以此来占据市场份额;另一方面可以建立市场项目开拓能力的风险预警管理机制和意外事件处理机制,争取把项目风险降到最小。5.防范收益水平风险企业收益水平的高低是影响其投资项目吸引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因为我国水泥市场行业有着典型的区域特征,所以不同地区水泥市场价格、行业收益等都存在着极大的差异。企业在进行收益水平评估和分析过程中,要以本地区投资项目为研究对象。一方面评估行业收益水平,另一方面对新项目投资,要注重项目实施全过程收益水平的管理,在投资前、投资中、投资后都要评估项目风险和收益风险。如果收益风险较低,可不采取措施;如果收益风险较高,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防范[4]。

(四)资金回收风险控制

1.健全客户信息管理体系企业客户信息管理体系的建立主要有客户信息档案、客户信用等级、信用政策3个方面。客户信息档案建立时全面把握客户信用情况、经济状况、企业规模、工商注册、还款能力、行业口碑等信息,避免信息不全面导致坏账,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造成经济损失。客户信用等级可以划分为7个层级,对应的信用政策如表1所示:2.增强应收账款催收力度在企业经营活动中,赊销是在所难免的,但是企业要对其采取合适的管理,认真分析每一笔应收账款具体情况,定期更新客户应收账款还款情况,定期与客户保持联系,适当催收。增强应收账款催收力度,还可以保证签约收入和现金流量正常,对大金额项目可聘请专业的第三方催收公司,必要情况下可以采取法律手段[5]。

(五)存货风险控制

1.加大供应商管理力度水泥企业对供应商要求比较高,所以在选择供应商时要全面考虑供货服务(20分)、供货速度(30分)、供货质量(50分)。具体供应商绩效管理标准如下表2:2.制订最佳存货定额管理方案企业存货管理不合适,一方面可能造成生产环节资源不足,供不应求;另一方面可能占用大量运营资金,水泥企业存货管理能力低会影响企业资金使用效率,所以企业要根据市场需求量调研和预测,制订合适的生产计划,并且选择最佳的存货管理办法。而水泥生产的重要原材料就是煤炭,其煤炭价格的波动也会对企业成本造成极大的影响。所以企业可以在煤炭价格趋于上涨时适当储备煤炭,在煤炭不景气的情况下,减少库存量,避免存货大量积压影响资金流动性。在煤炭价格较稳定的情况下,企业可以根据当前订单情况适当生产,不需要大量采购和储备煤炭资源,以保障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资金流动性[6]。

四、结语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很多企业都经营不善、被迫倒闭,其中很多企业都是因为资金流动性不足导致破产或者被收购。所以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有效规避资金风险、债务风险对企业发展来说至关重要。所以文章主要研究分析了财务风险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依次从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筹资活动、投资活动、资金回收、存货管理几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改进策略,促进企业财务管理转型,积极调整企业经营管理模式,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稳定长久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高山.基于资金集中管理实现水泥集团化企业资金优化[J].营销界,2021(5):161-162.

[2]李晓琴.大数据背景下建材企业财务管理措施分析[J].江西建材,2021(2):209,211.

[3]高琳.混凝土企业财务风险问题及管控策略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21(10):151-152.

[4]张二锋.基于财务风险防范下的企业内控管理研究[J].财会学习,2021(15):187-188.

篇6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2-0-01

一、当前企业财务资金管理的问题分析

(一)资金配置不合理,使用率较低。当前我国企业生产和营销过程中关于资金管理存在着很多现实问题,最明显的就是企业的发展需求与资金的集中管理之间存在缺口,之所以产生这种问题,是因为企业内部存在着多种资金占有主体,造成了资金的过度分散,使得企业制定的资金配置行为失调,无法发挥实际效用,而且当前企业的各种投资行为不当,造成了资金的无效沉淀。

(二)资金使用过程缺乏有效监督。当前企业资金的运转流程的随意性较大,无论是资金配置行为之前还是配置过程中,都没有形成有效的监督渠道,作为企业的所有者对企业内部不同领域的资金运转流程监管不力,而且资金运转有人为操作的因素,私自将公司资金挪作自用,或是公然侵吞公共财产的现象时有发生。尽管从形式上来说,当前公司设置了相关具有监督职能的内部机构,也制定了对资金进行监督的相关制度,但这些机构中的工作人员并没有实现对企业财务资金运作的信息全面掌握,同时监督手段不规范,因此并没有体现出监督的有效性。对资金运作的前期控制不够,而资金使用后的审计工作流于表象,造成了企业严重的财务风险。

(三)会计信息失真,影响财务决策的正确性。当前由于企业内部管理的缺失以及其他各种非客观原因,会计信息的人为操作性很大,使得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不高,会计报表无法真实反映公司资金的运行状况和财务状况,会计报表中的部分数据还对公司的实际利益刻意隐瞒。这种财务信息的不真实,使企业的管理者无法得到对公司财务现状的准确依据,影响了公司决策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同时也不利于国家的宏观调控和社会监督。

(四)资金管理模式不健全、不规范,财务人员素质与工作需求不符。首先应当明确当前我国企业发展速度与管理效能不一致,尤其是在预算管理方面存在很多漏洞,许多企业的预算管理制度与企业现状不符,或是形同虚设,降低了预算管理之于企业发展的预测和判定作用;第二是企业的资金管理行为存在随意性,没有建立起统一的收支管理体系,对于资金的管理方式不科学,仍然采用传统的财务信息核算和传递方式,资金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低,会计信息存在滞后性,这不利于管理者对于公司财务状况的实时了解;第三是具有专业资质的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很少,当前企业人才引进和培养的重点都在于科技领域,而管理领域中人员的素质缺失问题没有受到重视,往往只关注到会计人员的工作实际,而没有为他们创造更多的技能提升机会,使得财务人员没有精力和时机对财务管理及实施策略进行研究。

二、提升企业财务资金风险管理水平的有效策略

(一)强化资金集中管理,尽量减少财务风险。要研究建立企业的财务结算中心,并充分实现结算中心对于资金的存储作用,确保资金流转过程的规范性和严密性,使得企业的资金运作能够在财务管理的监控下实现。对于企业的现金流向要强化管理,确保企业对各种生产成本和费用的支付能力,对于有可能发生的现金支付风险和流动风险要充分明确和准确衡量,规范现金在企业内部的流转过程。要建立全面的企业资金预算管理制度,对于资金的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进行控制,预算执行的要级别分明,层次控制合理,严格按照预算计划执行,坚决避免肆意更改现象。

(二)深入研究符合企业管理现状的监督形式,积极建立财务内审机制。要认真研究符合企业资金运营现状的财务监督方式,对于不同性质的企业要建立不同职能的监管体系,对于集团性质的企业,可以尝试采用会计委派制,实行多层级的财务管理制度;对于非集团性质的企业,要强化内部审计制度的建立,明确内审部门的职责和目标任务,配备符合岗位需求的审计人员,通过各种监督来约束资金运作行为,减少资产流失的可能性,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无误。尤其对于企业内部的大数额资金使用和重大投资决策等,要对其资金流转过程实时监管,坚持监督效能前移,将问题控制在初发状态。

(三)进一步完善财务工作的信息化管理。信息时代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先进的信息技术对于企业资金的科学管理、风险防范和运转流程的有效监控都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因此要将财务信息与企业业务流程进行统一,要选择与企业管理现状相吻合的财务工作软件,在企业内部大力实施会计电算化,进一步实现对会计基础行为的规范要求,要严格按照计算机信息实现路径的具体进程,对财务信息工作进行全面规划,逐步建立科学的财务信息管理平台,将财务资金管理信息与企业的材料供应、产品营销等信息进行整合和共享,实现对资金行为和信息管理的有效监控,要从优化企业内部管理方式入手,积极研发和引进ERP财务管理系统,实现对资金的合理配置。

(四)建立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保障机制。首先在思想上要充分意识到财务管理对于企业发展的关键性作用,要明确财务资金管理效能的提升对于推动企业整体管理的进步的重要作用;其次在措施上要积极为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提供更多的技能提升机会,提升他们的对计算机技术和财务软件的掌握能力,确保他们能够准确应用各种会计数据对公司财务状况和资金信息进行实时分析;第三在机制上要建立能够准确评定财务工作成绩的绩效考评和激励机制,实现财务人员对资金管理工作的责任感和积极性。

三、结语

企业财务资金管理问题的发生,首先是因为财务管理体制不健全,其次是因为管理方式与企业状况不符,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资金管理、资金运作过程监督、预算和内审机制建立、信息化和人员素质等多方面入手,才能切实解决财务资金管理中的诸多问题,降低资金风险的发生概率,同时逐步消除其对于企业的不利影响。

篇7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市场的快速变化及不可预见性,加上决策者素质水平的影响,导致财务风险的存在,致使财务管理的中心位置也越来越突出。识别财务管理风险,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成为企业管理的首要任务。

一、财务管理风险的内涵及类型

风险是现代财务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企业财务管理风险是指企业在各项财务活动的过程中,因一些列难以预料或无法控制的因素给财务状况造成的不确定性,进而使财务蒙受损失的可能。

财务管理风险的类型大致可以分为下列几种:

(一)筹资风险。是指资金供需市场。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或资金来源结构,期限结构等等因素给企业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其主要表现在:筹资成本过大,利率过高债务规模过大而致企业过度负债,债务期限结构不合理而造成财务危机等等。

(二)投资风险。是指因投资活动而给企业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其主要表现:投资项目在工艺技术上的不可行;市场调研有误,产品定位不当;投资项目规模过小或过大,属于重复建设:投资于企业根本不熟悉的领域,或因扩张过度而无力管理和控制;投资项目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技术、市场、国家政策等发生重大变化,等等。

(三)现金流量风险。一般指企业在收益不错的情况下,因销售实现原则的不同而产生的财务困难。

(四)连带财务风险。指一个企业以自己的财产为另一个企业的经济合同进行担保,因另一个企业有可能届时无法履行合同,而本企业必须贪污承担连带的偿付义务,从而给本企业将来的财务成果造成的不确定性。

(五)外汇风险。由于汇率变动而引起的企业财务成果的不确定性也是一种常的财务风险。

二、财务管理风险控制的必要性

众所周知,企业的经济活动都是在各种难以预料或控制的环境下进行的,因而具有一定的风险性。从财务角度来看。风险主要是指无法达到预期报酬的可能性。风险可能企业带来超额收益,也可能带来超出预期的损失。但是,一般来说投资人对意外损失的关切比对意外收益的关切要强烈的多,经常把风险看成不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因此,人们研究风险时侧重如何减少损失,从不利方面研究风险。财务风险主要是筹资和投资过程巾的风险。如果资金利润率不高,企业的现金流量不足以还本付利,资金的安全性不高,债权人会提前要求还本利息。加大企业破产的风险,所以只有高回报才能使企业资金安全,到期偿还债务,使企业进入良性循环。由于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日了能安全取消其影响,甚至给企业带来破产的危险,因此,人们要对风险进行研究和控制,使企业减少不利事件的影响。

三、企业应对财务管理风险面临的问题

(一)企业经营者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决策失误。财务决策失误是产生财务风险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我国企业的财务制度体系不完善。在企业的科学管理体系中,企业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是否有一套良好的管理模式,特别是有一套精密的财务管理模式,决定一个企业是否会有长远的发展,决定一个企业整个经济运行的正常与否。

(三)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不明确。根据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最优目标。企业在实际财务管理中应充分意识到如何运用正的财务杠杆利益。

(四)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

(五)财务管理人员风险意识淡漠。

(六)资本结构不合理。

四、加强财务管理的措施

为使财务管理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使之真正发挥核心作用,有效控制企业成本,就必须做好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加强财务管理工作,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转变观念,实现财务管理方式的创新。思想上高度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应树立科学的财务管理理念,制定正确的财务管理目标,实现财务管理的精细化,引导企业经营活动的健康发展,使经济效益和企业价值最大化。

2、提高财务管理人员队伍素质

(1)财务管理人员要注重自身素质的提升。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将会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财务管理人员需要具备扎实的基本功,丰富的财务管理知识和先进的财务管理理念,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财务管理体制的要求。

(2)企业要重视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工作,为财务人员提供必要的学习机会和条件,不断创新教育培训方式与方法,有计划地进行各种适应性的培训;必须把思想教育和业务工作结合起来,提倡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严格执行财务制度;要培训财务人员的团队精神,还要培养财务人员主人翁意识和富有激情的创新力和执行力。同时,随着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步伐,还应加强财务人员计算机能力的培训,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3、提高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

对财务管理实行信息化管理,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正确处理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关系,建立会计信息系统,充分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为企业决策服务,指导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充分重视财务管理系统的安全性。在系统建设、运行等不同阶段,遵循不同的安全管理目标,充分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在合适的时间通过合理的方式,循序渐进,逐步改善,保证企业管理体系的完整和安全,确保财务管理业务不间断和数据的高度安全。

综上所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必须确立以财务管理为中心地位,扎实做好这项管理工作,才能使企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逐步走向快速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 王露.浅议财务管理风险.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05,(Z1).

[2] 刘恩禄,汤谷良.论财务风险管理.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 科学版),1989,(0 1).

[3] 胡小燕.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的危机预警系统研究.企业经 济,2005,(03).

(下转第163 页)

(上接第14页)

[4] 王永莉. 企业应加强财务管理.现代企业,2005.(03).

[5] 朱学平,吴葆薇, 财务管理的风险问题.华东经济管理.1994. (06).

篇8

引言

水利工程的建设和发展主要是为了满足我国电力需求及水利灌溉需求,近年来我国针对这一目标建设出了越来越多水利工程,但是多数水利工程在进行建设的过程当中都会出现相应的财务风险,如果不对这些财务方面的风险进行严格的评估和控制,就很容易直接降低工程施工方面的质量,从而直接阻碍我我国水利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1水利工程财务管理存在的风险

1.1筹资风险

水利工程在建设时需要进行资金的筹集工作,从而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近些年来,我国投资体制在逐渐改革,水利建设资金筹集形式相对比较多,它可以满足水利工程的发展需求。但是在现实中,需多水利工程筹集资金的主要来源还是银行贷款。这样的形式会增加财务管理的风险性,受到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影响较大,不利于企业的良好发展,同时也不利于工程的顺利完工。除此之外,银行贷款还会受到贷款利率、通过膨胀以及经济市场变化的影响,给水利工程财务管理带来较大的风险,不利于我国水利行业的进步与发展。

1.2承包商信用不足风险

水利工程项目施工主要是通过招投标的形式来进行,从中找到更加适合的承包商,进而达到水利工程施工的目标。但是在招投标的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一些违规操作,使得一些不具有施工资质的承包商或者财务状况不好的承包商承包该工程,从而影响到水利工程财务管理的质量,增加管理的风险。水利工程建设周期相对较长,所需的资金投入相对较大,因此承包商需要由一定的经济实力,这样才能够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降低财务管理的风险性。一般情况下,承包商的财务状况越好,它的信用相对就较高,承担风险能力以及履行合同的能力较强,促进水利工程的良好发展。

1.3财务监管风险

水利工程施工时需要进行监督和管理,这样可以保证施工的质量,降低工程施工的风险性。有时一些建设企业没有及时了解承包商的基本财务状况,如果财务状况不好,将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水平,进而给水利部门带来比较大的损失。因此水利工程施工中需要对其进行严密的监督,否则将会提升财务监管的风险,容易造成工程质量问题。

1.4工程项目价款结算风险

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时,如果财务管理工作不到位,就会增加工程项目价款结算的风险,不利于整个工程的正常进行。工程项目价款结算方式主要是依据项目自身的特点来进行的,采用价款结算的方式有按月进结算、按进度结算、一次性结算以及分期结算等。众所周知,水利工程作为一项比较大的工程项目,它的施工周期比较长,这样就会增加许多的不确定因素,导致工程财务管理风险的上升。工程施工方或者承包商在施工时,为了达到自身的利益,经常采用多计工程量、提升阶段单价以及重复结算等手段来进行结算,最终会增加建设单位的资金压力,不利于水利工程的正常施工,严重时还可能会影响到工程施工质量,形成较高价款结算的风险。

1.5政策风险

水利工程的施工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从而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多的能源。但是如果国家政策不够科学,同样也会增加财务管理的风险性。近些年来,我国水利工程扶植政策虽然在不断完善,但是还是存在比较多的问题,比如资金运行中,权利与义务关系的变化,使得概算单价也产生比较大的变动。作为我国基础设施之一,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会直接关系到整个地区和社会的经济发展质量。因此国家要制定更加科学的资金扶植政策,提升资金的使用透明度,保证各项资金的使用,最终达到水利工程财务管理的目标。

2水利工程项目财务管理风险预防措施

2.1建立承包商资格审查机制

承包商的信用问题会导致施工质量问题的出现,因此在今后水利工程财务管理中需要建立相应的承包商资格审查机制,这样能够更好的满足我国水利工程发展的需求,提升财务资金的安全性。水利工程建设单位可以在招投标的过程中要求承包商必须提供经会计事务所审计过的最近几年的财务会计报告以及其他财务相关资料,从而确保承包商的财务状况,减少不良承包商违规行为的出现。在承包商的评价过程中,还要对其注册资本总量、资产总值、资产负债率以及资金流动状况等进行审查评定,对其信用进行分析。这样可以保证承包商能够按照合同进行施工建设,提升它的抗风险能力。

2.2完善负债风险控制制度

在进行水利工程施工时,需要提升水利建设企业的风险意识,有效的控制自身的贷款数额。同时还要加大对水利工程数据的搜集,结合项目建设的规模以及建设单位的偿还债务能力来确定贷款数额。这样能够有效的降低贷款成本,提升建设单位的资金使用效率,促进水利工程的安全施工。水利工程财务管理部门也要按照投资计划,以及资金的支出状况来确定款项数额,合理优化贷款结构,为自身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降低工程财务管理的风险,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

2.3不断健全监管体系

水利工程项目施工时需要确保工程设计的科学性,这样才能够保证施工的质量,同时也能够保证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建设单位的监督,减少不良建设行为的出现。健全监管体系,除了要对施工建设单位进行监督,还需要加大对工程财务管理部门的监督,减少财务管理人员不法行为的出现,提升财务管理的质量,提高财务资金的使用效率。建立内部监督时也需要建立相应的外部监督制度,即建立相应的监督机构,对工程财务部门进行定期的监督,完善相应的监管体系,为今后我国水利工程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2.4加强工程结算风险控制

财务管理人员在对工程结算进行管理时,需要加强对其风险控制,从而满足我国水利工程的需求。在预付环节上,建设单位可以在预付款之前向承包商提供相应的保障,比如预付款保证金、预付款保函等。而承包商则可以要求向合同第三方支付款项,并要严格区分并加以拒绝,从而减少相应的风险。同时为了防止承包商在工程价款结算中出现多计工程量的行为,建设单位可以要求与承包商一同严格保证按照合同进行结算。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不断完善工程价款结算手段,规范结算的方式和程序,从而降低工程结算风险,提升水利工程财务管理效率。

2.5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水利工程财务管理的质量关系到整个工程的施工状况,因此在今后的管理中需要不断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促进我国水利工程的发展。当前我国水利工程财务管理人员中缺少综合性的人才,这些管理人员专业能力很难达到财务监管的水平。所以在今后的管理工作中,需要加强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管理技能,能够实现水利工程财务资金的有效利用,进而促进我国水利工程的良好发展。除此之外,财务管理人员还要提升自身的责任意识,掌握相应的法律知识,减少自身违法行为的出现,为资金的运行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结语

综上所述,要想做好水利工程财务管理风险的防范措施就需要构建承包商资格审查制度、完善财务监管体系、强化工程项款控制,降低结算风险等,这样才能真正做好水利工程财务管理风险的防范工作。

篇9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1 引言

当前我国的水利工程项目施工虽然在技术上、制度上、方法及手段上都有了更强的进步,但在内部管理尤其是财务管理工作方面仍然表现出许多不足,财务管理工作方面的不足制约了财务管理工作本身的进步。所以如何提升财务管理工作质量,助力工程建设质量不断提升就应该成为当前管理者、领导者所应该关注的实际问题。

2 水利工程财务管理存在的风险

2.1 筹资风险

水利工程需要庞大的资金,单靠建设单位本身的自由有金,通常是远远难以满足工程建设的需求,因此需要进行筹资。但筹资的不确性容易带来财务风险,譬如利率风险、财务杠杆风险、汇率风险等。水利工程的资金除了自有资金和财政拨款之外,大多数还需要通过银行贷款等方式筹集,但贷款政策容易受到国内外金融经济的影响,筹资成本的变动

2.2 工程招标阶段的合同报价风险

水利工程在招投标的阶段,承包商根据招标文件的具体要求,编制投标的报价书,然后通

过对项目的预测分析,对工程量可削减的部位进行判断,从而压低单价;对于那些可能增加工程量的项目,则会提高单价。这样一来,承包商在总报价不变的情况下,就能够获得更多的工程结算款,要求甲方增加工程成本,使得财务风险增大。

2.3 承包商信用不足风险

水利工程项目施工主要是通过招投标的形式来进行,从中找到更加适合的承包商,进而达到水利工程施工的目标。但是在招投标的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一些违规操作,使得一些不具有施工资质的承包商或者财务状况不好的承包商承包该工程,从而影响到水利工程财务管理的质量,增加管理的风险。水利工程建设周期相对较长,所需的资金投入相对较大,因此承包商需要由一定的经济实力,这样才能够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降低财务管理的风险性。一般情况下,承包商的财务状况越好,它的信用相对就较高,承担风险能力以及履行合同的能力较强,促进水利工程的良好发展。

2.4 财务监管风险

水利工程施工时需要进行监督和管理,这样可以保证施工的质量,降低工程施工的风险性。有时一些建设企业没有及时了解承包商的基本财务状况,如果财务状况不好,将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水平,进而给水利部门带来比较大的损失。因此水利工程施工中需要对其进行严密的监督,否则将会提升财务监管的风险,容易造成工程质量问题。

2.5 工程施工阶段的结算风险和支付风险

首先是在结算风险,由于水利工程的建设周期比较长,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承包商为了增加工程的结算款,会通过重复计算工程量或者提高结算单价的方式,给甲方带来不必要的资金压力,从而形成比较高的结算风险。其次是支付风险,发生在工程款结算之后,尤其是受到工程转包现象的影响,会增加工程款支付的风险。

2.6 政策风险

水利工程的施工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从而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多的能源。但是如果国家政策不够科学,同样也会增加财务管理的风险性。近些年来,我国水利工程扶植政策虽然在不断完善,但是还是存在比较多的问题,比如资金运行中,权利与义务关系的变化,使得概算单价也产生比较大的变动。作为我国基础设施之一,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会直接关系到整个地区和社会的经济发展质量。因此国家要制定更加科学的资金扶植政策,提升资金的使用透明度,保证各项资金的使用,最终达到水利工程财务管理的目标。

2.7 工程项目款项支付风险

施工单位在完成工程价款的结算后,会遇到水利工程项目款的支付风险。比如,承包商在结算工程价款时,由于银行借款或者其他单位的债务而提出要将该款项直接支付到合同外的其他单位,施工单位支付后,承包商有可能会不承认该款项,同时也没有得到承包商开具的任何收据,这样就会产生相应的支付风险。除此之外,在水利工程项目中的频繁转包也会导致这样的风险性增加,进而不利于我国水利工程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不利于水利工程的进步。

3 水利工程项目财务管理风险预防措施

3.1 建立承包商资格审查机制

承包商的信用问题会导致施工质量问题的出现,因此在今后水利工程财务管理中需要建立相应的承包商资格审查机制,这样能够更好的满足我国水利工程发展的需求,提升财务资金的安全性。水利工程建设单位可以在招投标的过程中要求承包商必须提供经会计事务所审计过的最近几年的财务会计报告以及其他财务相关资料,从而确保承包商的财务状况,减少不良承包商违规行为的出现。在承包商的评价过程中,还要对其注册资本总量、资产总值、资产负债率以及资金流动状况等进行审查评定,对其信用进行分析。这样可以保证承包商能够按照合同进行施工建设,提升它的抗风险能力。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在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的同时,企业还要架构长期财务预警系统。这样能有效防范财务风险,成为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及时雨”。

3.2 工程招标阶段合同报价风险防范

水利建设单位在编制和印发招标文件的时候,需要在文件当中明确要求参加投标承包单位标示修正后的报价,而且还要列出修正后报价的详细计算程序,包括报价表、工程量明细表、项目详细单价分析表。招标文件要将参与投标承包单位的工程量详细列出来,尤其是针对那些需要使用到大量施工材料和施工设备的项目内容,要严格控制分包情况的出现。对承包单位上报项目单价的合理性进行分析,特别是工程量比较大的项目,要求根据市场上最基本的单价为参考标准,分析所上报单价是否背离市场价格而出现虚报的迹象。

3.3 完善负债风险控制制度

在进行水利工程施工时,需要提升水利建设企业的风险意识,有效的控制自身的贷款数额。同时还要加大对水利工程数据的搜集,结合项目建设的规模以及建设单位的偿还债务能力来确定贷款数额。这样能够有效的降低贷款成本,提升建设单位的资金使用效率,促进水利工程的安全施工。水利工程财务管理部门也要按照投资计划,以及资金的支出状况来确定款项数额,合理优化贷款结构,为自身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降低工程财务管理的风险,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

3.4 不断健全监管体系

水利工程项目施工时需要确保工程设计的科学性,这样才能够保证施工的质量,同时也能够保证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建设单位的监督,减少不良建设行为的出现。健全监管体系,除了要对施工建设单位进行监督,还需要加大对工程财务管理部门的监督,减少财务管理人员不法行为的出现,提升财务管理的质量,提高财务资金的使用效率。建立内部监督时也需要建立相应的外部监督制度,即建立相应的监督机构,对工程财务部门进行定期的监督,完善相应的监管体系,为今后我国水利工程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3.5 加强工程结算风险控制

财务管理人员在对工程结算进行管理时,需要加强对其风险控制,从而满足我国水利工程的需求。在预付环节上,建设单位可以在预付款之前向承包商提供相应的保障,比如预付款保证金、预付款保函等。而承包商则可以要求向合同第三方支付款项,并要严格区分并加以拒绝,从而减少相应的风险。同时为了防止承包商在工程价款结算中出现多计工程量的行为,建设单位可以要求与承包商一同严格保证按照合同进行结算。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不断完善工程价款结算手段,规范结算的方式和程序,从而降低工程结算风险,提升水利工程财务管理效率。

3.6 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 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是提高管理效率的基本前提,事业单位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及财力,为财务人员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业务素质。现代财务管理要求财务人员由传统的核算型向管理型和经营型会计转变,要求财务人员要有过硬的业务素质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因此,要结合水利事业单位工作实际,加强财务人员的业务技术培训,组织参加政策法规、财务知识和计算机操作应用知识的学习,以全面提高专业判断能力、职业道德水准、法制观念和现代化财务管理水平,积极优化财务人员岗位,推行竞争上岗,大力培养复合型人才,来为水利管理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服务。

3.7 合理应对款项支付风险

水利工程款项的支付风险的防范,可以采用支付主体、支付方式、支付凭证这三种控制方法来进行,从而保证我国水利工程财务管理水平。要提升建设单位以及承包商的风险意识,做好风险防御工作,争取将自身的风险降到最低,实现企业的良好发展,同时也能够满足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

4 总结

总而言之,对水利工程财务管理的风险的研究是促进水利工程发展的必然选择,只有充分的了解了水利工程财务管理风险的产生原因,认识了水利工程财务管理风险的有关类型,然后对它进行分析,才能找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从而降低水利工程财务管理的风险,同时促进单位健康、稳步的发展。

篇10

(一)增强水电施工企业的盈利。伴随市场经济的产生、发展,各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严峻。尤其是目前不少企业施工的标段多是采取低价中标,这更加导致了盈利的急剧降低。而且大多水电施工企业都是在一个工程完工之后随机辗转到其他工程,而其遗留下来的未处理的问题很可能会一些不可预知的风险。针对如此情况,水电施工企业只有在摆正其经营理念,在企业内部控制上狠下功夫,以规避潜在的管理风险,实现施工成本降低,以此来促进企业竞争实力的提高,也只有这样水电施工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健康持续发展。

(二)确保水电施工企业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内部控制在企业会计系统中的开展,主要是控制会计主体所发生的所有能用货币计量的经济业务的记录、分类、归集和编报等行为。对水电施工企业而言,加强内部控制,可以显著提高其财务信息的可靠性。

(三)确保水电施工企业各项管理制度及方针的贯彻执行。加强水电施工企业的内部控制,使企业能够结合其自身特点,不断规范岗位管理措施和完善其岗位责任制,并建立起相互制约、相互配合与相互促进的工作关系势在必行,也只有这样才能够降低和规避不良现象的发生,也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水电施工企业所制定的各种制度与措施能够顺利贯彻落实。

(四)确保水电施工企业成本的降低与经营目标的实现。预算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中的一个有效手段,它涵盖了企业各项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企业通过实施预算控制,可以将企业的经营目标转变为各部门和项目部,以及各个岗位乃至个人的具体的行为目标,预算控制作为企业各责任部门的约束条件,可以从根本上确保企业各项经营目标的实现,并能有效控制水电施工项目的成本,发挥资本的最大潜力。

二、加强水电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的措施

水电施工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与风险防范水平的提高主要有以下措施:(一)建立健全完善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水电施工企业内控制度的建立应当从企业的具体现实情况出发,并认真研究和分析《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推出科学合理的内控制度。在财务管理方面,水电施工企业应当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具体要求,相应实施规范的财务管理。

(二)加强内控制度培训与宣传力度。水电施工企业必须要纠正有关负责人等领导层人员的相关观点,通常来说可以采用以下几方面去引导。(1)从内部控制的作用入手。(2)要狠抓控制点,对于每一个环节都要加设补偿制度。(3)在水电施工企业中建立互相监督机制。(4)利用举办培训班、开设网络课堂、编制专题资料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培训,使企业员工全面掌握企业内部控制的各项制度。

(三)实施绩效考评,建立奖惩制度。将水电施工企业的内部控制执行下去,必须建立企业激励约束制度,将企业各责任单位和全体员工和实施内部控制的情况纳入绩效考评体系,对经评价、审计发现重大缺陷的责任单位及其负责人,要严肃处理。同时,建立一系列的奖惩制度,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水电施工企业内部真正实施控制。

(四) 加强企业内部审计控制。对于水电施工企业来说,内部控制主要力量是其内部审计控制。所以,要想增强内部控制势必要加强企业内部审计控制。其实,很多水电施工企业都在强化内部审计的工作规范与力度,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增强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为此,加强内部控制审计制度,就为水电施工企业实施内部控制打下了基础。

三、加强水电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举措

针对水电施工项目中引发的财务风险,必须在项目的管理中融入风险意识;要积极应对内、外部环境因素引发的财务风险,加强风险防范;在财务工作中尤其要加强合同、筹资、资本运营、会计核算、内部控制制度、应收账款的风险管理。

(一)加强合同风险管理。防范合同风险主要有两点:一是认真分析合同条款,合同条款中有没有潜在风险,有没有对自己不利的提法和约束性条件,对变更、索赔条款是否公平合理等;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向对方阐明自己的观点,力争修改合同章程;二是要注意对方转嫁的风险,对风险的界定有超前意识,充分考虑在施工中可能发生的风险,并提出风险应承担的责任。

(二)加强筹资风险管理。首先,要将筹资规模控制在安全范围内,防止债台高筑,使负债与施工项目承担风险的能力相适应;其次,使债源分布平衡,还债时间均匀,长、中、短期债务搭配合理,防止还债高峰的过早到来和集中到来。此外,还要使资金成本理想化,确保盈利。

(三)加强资本运营风险管理。企业要从资金来源结构和运用结构及施工项目信用三个方面来把握。把握资金来源结构,就是要使项目有足量的资金供应量,以满足项目资金周转的需要。把握资金的运用结构,就是要使项目资金合理地分布在水电施工企业的全过程,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把握项目信用,就是项目要重合同守信用,使施工项目保持良好的信誉形象,为再筹资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

(四)加强会计核算风险管理。会计核算工作是财务工作中最基本的工作,一定要认真及时、严格把关,要有程序控制,因其关系着企业的成本核算、资金管理、报表的报出等。程序控制是指企业所有业务和财务活动都必须按既定程序办理,具体可表现为授权控制和预算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