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初中语文教学叙事模板(10篇)

时间:2023-09-08 16:59:30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初中语文教学叙事,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初中语文教学叙事

篇1

针对目前作文教学存在作文教材本身缺乏连贯性和序列性、学生写作缺乏兴趣、作文教学效果低下等问题,我们认为作文教学要注重序列性的教学策略,要真正体现写作教学的循序渐进的原则,来解决教师教学生学的问题.具体落实措施为:编写具有科学、合理序列的作文教学材料;贴近学生生活,建立合理的写作训练序列;改变作文评价模式,体现科学序列评价梯度等,以期改变作文教学的现状。

编写具有科学、合理序列的作文教学材料

长期以来,对课本基础知识的扎实掌握与巩固,是每位语文教师孜孜以求的目标,因而细而又细,反复而又琐碎,可是对教材规定的作文训练却往往是以指令性写文一次就一带而过,使之成为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一个附庸,而没有把它提到一个与基础知识并重的运用的重要形式的位置上,这种模糊的认识与做法同教师对作文教学的具体而微的要求与规律的把握不足有关。作文教学在实行中只有“点”的简单的涉及,而无“面”的渐进性广泛涵盖。对作文教学的规律把握与实际运用的内涵认识不足,是目前最普遍存在的问题。教材中作文训练的指导意义不强而且实践的范围较窄,训练出现的次数在每册中只有寥寥数次,无法体现作文教学的连续性与渐进性。而作为担负着指导责任的教师不可能也无暇去深入设计这种训练过程,这就暴露了教材的一个弱点,只有“点”的训练,没有“线”与“面”的连接和拓展。因此,作文教学的实施,急需一套与教材要求相匹配的内容丰富层次分明的训练补充材料,供教师选择使用。内容编排的灵活性与训练层次的渐进性应是其主要特点,要既能体现出课标的要求又切近学生多彩的生活。

二、贴近学生生活,建立写作综合性训练序列

初中三年训练重点各有不同。初一是以记叙文为主,初二以说明文写作为主,初三着重训练议论文。这种安排符合初中语文教学规律,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对具体的文体来说,同样应该由浅入深,先易后难。教师在作文教学也由导引、示例、训练三部分组成。“导引”主要是教给学生掌握每种文章的基本要求和行文模式,它能为那些写作未入门的学生迅速写出“上路子”的文章提供帮助;示例,顾名思义是选择典型的范文,来剖析给学生看,让学生从范文中获得教益,受到启发;最后当然要落实在学生的训练上,这更要一步一个台阶,不能把已经得到细分的目标毫无条理的让学生练习。教师要始终记住作文训练的序列性和科学性。如记叙文的记叙顺序训练,只有在学生能较好地运用顺叙来写人记事时,才能尝试训练倒叙和插叙。特别注意训练的目的的单一而集中,每一次训练一项作文能力。 例如记叙文写作,可以把它分解成“记叙文写作的基本要求”、“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以叙事为主的记叙文”、“以写景状物为主的记叙文”、“以抒情达意为主的记叙文”。各类又可再此切分。如“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包括“一人一事的记叙文”、“多事一人的记叙文”、“一事多人的记叙文”等。因为训练目标单一而集中,教师讲解容易深入透彻,学生理解也容易,这就有益于消除学生对作文的“大而全”(有些教师的理解并在作文训练中对学生如此要求)的畏难心理。追求“大而全”,学生做出来的作文往往是粗陋的半成品,制成精品的机会较少,好似爬山只能爬到半山腰,学生每次都是爬到半山腰即返回,循环往复,只能在低水平上徘徊,由于从来没有登上山峰的成功体验,从未享受到胜利的喜悦,逐渐丧失对作文的兴趣也就顺理成章。将训练目标设立小一些,学生便能够集中精力和笔力,写出符合训练要求的文章来,同时能激发学生对于作文的兴趣,收获很多的意外成果。很多文章用语诙谐,人物处理真实形象,描写方法灵活多样,思想也积极向上。一个片断训练,完成了一次所谓的大作文都未达到的目标。

篇2

写作构思的第一步便是审题。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命题人给出的记叙文的题目进行深入探索,仔细的推敲题目中的每一个字,这样才能领会题意,对题目进行恰当的解读,从而抓住写作的中心和重点,掌握题目的限定信息和要求,从而选取符合题意的新鲜材料,更好的完成写作任务。审题的方法多种多样,其步骤一般包括:审文体形式、审写作内容、审写作重点、审文题限制。把握题目的题眼是第一位的。例如“记我最熟悉的一个人”,虽然作文题目有点长,但应抓住题目中最重要的一个词“最熟悉”,找准文题所要求写的重点,选材也就有了范围。“记一件难忘的事”、“一件有意义的事”、“令我敬佩的一个人”、“记一件拨动我心弦的往事”等这些命题作文,也都能用此方法找到它们的题眼,即“难忘”、“有意义”、“敬佩”、“拨动心弦”,抓住了题眼,就是抓住了文章的写作重点。再例如“春天”、“清晨”、“路”等题目,在写作时就应该在理解题目上多下功夫,因为记叙文的题目就一个词,这个词既是题目,也是文章的题眼。同时还应分析题目的内涵,深层意义。象“春天”,它可以代表季节,可以写这个季节里的雨、风、花草等,也可以把人的心情比喻成象春天一样美好。

二、行文:前后照应

前后照应是谋篇的重要手段,它可以使文章严谨连贯,浑然一体,又能突出内容和结构上的内在联系。在记叙文的写作训练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在写作过程中做到前后照应,其形式主要有如下四种:(1)文题照应。例如苏教版七年级上册巴金的《繁星》一文,文章开头一段:“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从前在家乡七、八月的夜晚在庭院里纳凉的时候,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这一段既是破题,又是统领全篇的关键段。(2)前后照应。例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一文,第一段中有三组对比,即济南和北京的对比、济南和伦敦的对比、济南和热带的对比,其中第三组是用热带的毒日跟济南的温情作对比,从而得出“济南真的算个宝地”的结论。在这一组中“宝地”对应了前文第一组对比的“奇迹”,在后文中交代和阐明前面所写事物的结果与发展脉络,使全文环环相扣,结构紧密和逻辑清晰。(3)首尾照应。在文章的结尾处对开头交待的事情作必要的提及,使文章首尾一致,成为有机的整体。例如《济南的冬天》一文,文章以对比开篇,突出济南冬天的特点,结尾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收笔,和标题“济南的冬天”相呼应,抒发了作者的怀念之情。

三、观察:注重方法

在作文教学中,不仅要学习课文中的表达方法,还要引导学生多观察生活,在观察活动中,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观察方法,包括全面细致观察法、重点观察法、比较观察法等,在观察之后师生交流,归纳和总结。只要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善于观察,即使是很平凡的事情也可以成为很好的题材,都能写出形象生动、语言流畅、景色优美的好文章来。例如朱自清的《背影》一文,这个在生活中太容易让人疏忽的“背影”却成了朱自清文中描写的焦点,从小小的背影中却映衬了大大的父爱。

四、仿写:熟能生巧

篇3

1.理清记叙文的六要素

一般情况下,记叙文包括六个要素,分别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弄清楚了这些要素,学生基本上就能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记叙文,把握记叙的要素,是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和关键,只有把文章所写的人物活动或事件的来龙去脉搞清楚了,才能从材料出发准确把握文章的宗旨。

2.理清记叙的顺序

记叙文的顺序主要有三种,分别为顺叙、倒叙、插叙,其中倒叙和插叙是要学生特别注意的,有着各自不同的作用。首先来看倒叙,作者或者根据表达的需要,或者为了突出中心,或者使文章结构有些变化,使叙述有波澜,或者为了造成悬念,常常会采用倒叙的手法。在具体的文章中,学生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分析倒叙的作用。其次,插叙,在记叙文中,插叙的方式有两种具体的表现,一是根据某种需要,暂时中断叙述,有关的另一件事情,其目的是为了说明某个人某一方面的特点;二是对有关事情的追溯和回忆,叙述完了,仍然按照原来的线索继续叙述,其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资料或背景知识。

3.理出记叙的线索

记叙文不论采用哪种记叙方式,都会通过一个线索将文章的材料有机地组织起来,抓住了这个线索,就能很快理顺文章内容,而且能对文章的结构有清晰的认识。记叙文的线索有很多种,或以时间的推移、空间的转换、思想感情的发展为线索,或以某一个人、某一物品、某个具体的问题贯穿全文。线索的本质就是联结材料的或明或暗的纽带,其作用就是使材料统一,结构严谨,便于文章内容的表达。

二、引导学生分析综合文章

1.分析记叙文的表达方式

记叙文最主要的表达方式是记叙,但不是唯一,我们通过学习教材中的记叙文会发现,它还有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这几种方式基本上是穿插在记叙中,虽然不成规模,但所起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各种表达方式的内涵和作用。首先是描写,即作者在叙述的过程中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环境、事件等进行较为细致的描绘,其目的是给读者鲜明生动的印象。其次是说明,一般是对某一物品或动物的形状、外貌、颜色等加以解释,可以起到补充说明的作用。再次是议论,即作者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发表见解和看法,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最后是抒情,即作者表达自己的情感,可以让读者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2.分析记叙文常用表现手法

(1)过渡。记叙文中常见的过渡方式有词语过渡、句子过渡、段落过渡等,其目的是为了承上启下,穿针引线。

(2)照应。记叙文中的照应大致可以分为四类,一是起始段落与文章题目的照应;二是开头和结尾的相互照应;三是前设悬念,后有照应,层层递进;四是文章中有相似或相近的词语、语句,称为复叠式照应,这类照应对突出文章中心、表明文章线索都有重要作用。

(3)悬念。在文章中设置悬念是为了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强表达的效果。一般情况下,设置悬念后,会有照应。

(4) “抑扬”的表现手法。欲扬先抑、欲抑先扬是常见的“抑扬”手法,既可以贯穿文章的始终,也可以出现在某几个段落,我们可以通过对文章详略、主次的分析来把握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另外,这种表现手法如果运用得巧妙,能够使文章摇曳生姿、波澜陡起。

(5)衬托。衬托是用一些别的人或事物作陪衬来突出某一人或事物的写作手法。

3.把握关键词语的深刻含义

篇4

区教研室中学语文教研员已有《初中语文写作序列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课题方案,且有将其中“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范文序列编排与实施的研究”子课题交由笔者分项负责的有利条件,笔者力争通过研究与实施,力推我区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范文序列及教学向前发展。

2.教学现状

(1)教材缺少写作系统

从当前教材整体安排来看,明显缺少一个写作的系统,无写作知识,无写作技巧,无文体要求,无阶段作文侧重点要求等。各单元、各年段只解决了写什么,没有按写作的规律指导学生怎样写,怎样循序渐进地写。这显现了教材编写的突出缺陷。

(2)文体缺少各类范文

当前学生写作难以“仿效”,作文对于大多数初中学生是为难的事,按照学生自己的思路写作,结果是写出了“四不像”作文。初中生没有典型例文,写作不入门,基础没打好,创新当然无从谈起。

(3)话题作文消极影响

话题作文,一用就是十余年,操作上由于曲解了原意,宽泛的话题提供了套借作文的便利,而功利的动机助推了套借作文的盛行,抄袭作文、改头换面的作文大为流行,扎实而费力的作文教学被遗弃,取而代之的是功利地准备作文与作文嫁接,作文教学被边缘化。

二、研究内容

我们用比较清晰的流程图解读研究内容:

1.全面扩大范文储备――解决“有文可范”的问题

(1)细挑文本选文

挑选有代表性的可供语文教师开展写作教学参考、而又可供学生开展写作学习与摹写的文章作为典型选文。

(2)精挑同伴选文

着眼于把“学生作品”转型成为“学生范文”,让同伴将同伴的作文当作范文。这样的范文一旦成为教师“教之范”、学生“学之范”,必将在学生习作中起到重要的导向作用。

(3)慎挑辟精选文

选择相关一部分名家短篇作可仿之文。譬如,老舍的短篇、季羡林的散笔还是被一一收入其中。经典之于写作,并不相悖;只要有补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只要学生够得着,稍微挂得高一些未必就是坏事。

2.科学编排范文序列――解决“有序可循”的问题

(1)推进年段编排

按六册三年段各自的重点与特点,进行有序编排,对教材进行二度剖析,形成列表式推进的编排基准。

(2)推进体系编排

是从“选材”“立意”等到“语言”的方法系,还是架构从“记叙文”到“议论文”到“散文”的文体系,是挑定选文的关键。以七(下)第六单元为例,“观察自然界动物(状貌),并做客观描述”成为本单元一个重点要突破的“写作基元”,于是以例文《猫》为教学范文,该文作者通过仔细观察,准确地把握住了“童猫”猎奇顽皮的特点,以“抓线团”的小细节生动表现出养猫的无限乐趣。

范文的合适并不在于主题的深幽,并不在于内容的新异,并不在于言辞的华丽,并不在于它有多么高雅,而是“合适的就是最好的”。

(3)推进特色编排

特色编排专门指临时性的、个性化的编排方式,它在没有一定的融通的境界下也是不可轻易得之的,但对学有余力、写有特色的学生和教有个性的教师来说至关重要。

3.有效实施范文教学――解决“有效可证”的问题

(1)择点试验

择班试点,如果试验期成果明显,师生综合评价较佳,则可以进行全面推行。

在择点试验前努力做好三项重要的前提工作:

①精选模仿范本,在写作教学中预设模仿目标

教学过程中预设模仿目标,比如,本次教学要解决“学生不擅结尾”的问题,即应该将教学目标定位为“以范文促进学生作文结尾方法的习得与良好结尾习惯的养成”。于是,就应该着重选择结尾有亮彩、有余味、有哲思的范本进行教学实践。

②结合自身感受,在写作教学中体现模仿个性

所谓个性,既指教师“教”的第一革新,也指学生“学”的第一革新,是对原有范文习得“智”和“技”的基础上,彰显的一种新的思考和新的改进。

③提升模仿品位,在反馈实践中生成模仿价值

提升模仿品位,在反馈实践中彰显模仿的综合价值,包括写作的价值观和生命力、实效力和功用性,甚至是一个学生通过一系列的范文习写,比较全面地改变或提升自己。

(2)全面推行

可以采用“七年级做一做,八年级碰一碰,九年级闻一闻”的做法,既不是盲目推进,也不是止步不前。在此过程中生成积累教学案例、教学课件、相关资料等有效“用具”。

(3)反思跟进

反思择点试验成败,反思全面推行得失,以归因法甄别分类,以实际跟进的方式调整部分序列上产生的各种矛盾、多样问题,以确保序列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4)凝固升华

凝固已有的包括“教师‘教’”“学生‘学’”和“学生‘作品’”在内的多元成果,并且升华一线教学方法、思想等,是范文写作教学整体推进的又一重要环节。

三、研究成效

1.诞生了精优初选范文

“通过了新一轮的写作教学改革,推进了我区新课程背景下语文写作教学范文序列编排与实施工作,并通过序列的编排和改革的整体推进,改善了我区已经开展相关实践工作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范文教学现状”。此举也使得初中语文开始有了新的范文序列。

2.促进了学生写作能力

笔者所在学校仅其中一个学年,即有近100人在报纸杂志发表习作,有400余人在全国及省、市、区各级各类征文比赛中荣获等级奖,收获了最外显的成功效益。笔者所在学校的校园文学社,近年成功晋膺“全国示范校园文学社团”。

3.提高了教师教学水平

切实提高了教师范文写作教学“编”的能力、“教”的水平,使笔者、研究教师及其所带的团队形成一种“破难攻坚”的意识、一种“系列推进”的做派。

4.创新了写作教学格局

篇5

动态虚拟阅读教学按照思维层次由低到高、限制程度由大到小分为以下二种。

1.填补艺术空白──再造虚拟。

艺术需要空白,读者就是利用作品的艺术空白进行虚拟。这是一种最低层次的虚拟,也是运用最为广泛的虚拟形式。是指学生阅读感悟后,在原文内容和形式的基础上进行的再现、重构、扩展和改造,是对课文本身的虚拟。一般来说有两种情况:

阅读过程中的虚拟。

如阅读《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课文中并未写到他伯外貌,但通过他三拳打死镇关西的情节的描述,感知他疾恶如仇、刚强勇猛的性格特点,脑海中就会不自觉地显现出他的勇武形象。这时让学生把他的外貌描述出来,大多数学生都写到他“浓眉大眼,满脸络腮胡,人高马大,虎背熊腰”的形象特点。当这幅画只是在读者心中时,这便是一种隐性的再造虚拟。尽管这种虚拟“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鲁达”,但又必须是“鲁达”,而不是“贾宝玉”。这就体现了虚拟的多元性和集中性。文学作品不仅在外貌上会留有空白,因此其他诸如心理活动、语言、神态等都可以进行虚拟。

(2)阅读结尾的虚拟。

文学作品最大的艺术空白要算文章的结尾,在读者意犹未尽时画上了句号,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例如《皇帝的新装》,当皇帝“觉得百姓们说的话似乎是对的、心里有点发抖”的时候,故事就结束了。读者不禁要想:这个愚蠢的皇帝难道就这样算了吗?这时可以让学生根据皇帝的本性进行虚拟《皇帝回宫以后》。

学生对这一类的虚拟总是乐此不彼,即使最差的学生也急于表现,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2.挑战名家名篇──过程虚拟。

这种虚拟的限制比前一种小,因此也更富于创造性。它源于课文又不受课文限制,不能离开作者及其时代。过程虚拟强调从解读课文这种作者思维物化结果来再现过程,并在过程中虚拟文章的立意选材、语言运用和谋篇布局。纵向的过程虚拟是一种动态的感悟,它和从平面的物化结果而来的感悟相互补充、相互激发,从而提高阅读的广度和深度。如《渔夫的故事》一文的教学,有学生问,“故事中的魔鬼太愚蠢了,太容易对付了。事实上,很多敌人是非常狡猾的。

假如他识破了渔夫的计谋,不肯钻入胆瓶,渔夫又该怎么办呢?”这个问题问得好。这是对写作思路的挑战,这时可以发动学生对故事的情节进行虚拟。经过一番思考和讨论,学生们提出了多种多样的可能,为渔夫想出了丰富多彩的计谋,极大地丰富了课文的情节,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二、动态虚拟阅读教学应遵循的三个原则

1.虚拟必须自由──民主开放性原则。

阅读教学中的虚拟是极具开放性的思维和语言的训练过程,是充满丰富的情感体验和人文感悟的心理历程。因此首先必须有宽松、和谐、自由的课堂环境,才能出现“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局面。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与心理的自由。”自由的课堂环境有以下几个特点:

(1)民主性和平等性。

创设一个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和谐民主的心理环境:允许民主讨论、自由思考,每个人都可以忠实、自然、无修饰地表达自己,不惟书,不惟师,不惟上,给思想松绑。

(2)愉悦性与激励性。

在愉悦性的心理环境中,学习者情绪愉快、精神放松,有利于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时时激励、赞赏学生,学生就会体验到快乐感和成功感,从而增强自主性和自信心,不断获得创造的巨大动力

(3)启发性和开放性。

在启发气氛影响下,学生彼此交流,相互启迪,自由讨论,创新思维可以得到最大的发展。开放性的课堂心理环境有利于开展批判性的研究,鼓励好奇心与冒险精神,为一切超越常规的标新立异、奇思妙想提供了生长的土壤。

2.虚拟必须感悟──求实性原则。

感悟是虚拟的基础,虚拟是感悟的深化。感悟是阅读的基础层面,虚拟是阅读的创造层面。连课文都没有读通、读透,虚拟就失去文本的基础。缺乏对现实的课文所表现的那一种“可能性”的感受悟,就想当然地虚拟课文的“另一种可能性”,这样对于教学毫无意义,这是一种虚浮的学风,必须坚决反对。

篇6

2.围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坚持实践性教学原则,着重培养学生8种习惯:①默读和“速读”习惯;②圈点批注和做读书笔记的习惯;③置疑和发问习惯;④使用工具书和看书下注释的习惯;⑤按照先指明X页X段X行再回答问题的习惯;⑥分析字结构记忆生字的习惯;⑦写完作文先读一遍和修改文章的习惯;⑧集体讨论的习惯。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阅读、探索、思考、质疑等过程。

3.走出单一的课堂授课模式,坚持多元化教学形式。“新课标”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这将打破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外出参观、考察、实地测量、现场制作、模拟面试、辩论会、排练节目、座谈会、赛诗会和“上网”搜集有关资料等都将成为语文教学的形式。

4.教师要站在作者的角度谈创作过程和站在读者角度谈学习过程和学习体会,给学生以示范。新课标要求“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能说出自己的体验”,这将使教师再不能以学生大脑为容器――一味地灌输知识,一味地把学生的认识和体验归拢到教学参考书的答案上,甚至强迫学生背答案;而应该以教师自己学习的过程为示范,使学生通过一次次模仿形成学习能力。

5.突出教与学的互动,教学由实施预案向增加准备如何回答学生现场提出的问题转变。课上学生会主动提出的问题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往往是多元的,这种现场发散式提出的问题是教师始料不及的,这就需要师生间互相尊重、欣赏,相互交流、沟通、理解和补充。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在帮助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相长。

6.讲读和阅读教学以课文为单位和与“教学单元”为单位相结合设计、施教。目前七年级上册(原初一第一册)课本有30篇课文和6个“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单元,尽管有15篇略读课文,但还要加上90篇自读篇目。如果再沿袭原有教学方法是完不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新教材中每个单元的课文间有较明显的内在联系,可按照教学单元组织学生进行“求同与求异”的合作、探究式学习。

7.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强调个性化的教学设计和个性化的教学风格。学生将围绕自己对课文中最感兴趣的部分和知识深入探讨、思考和学习。因此,教师分析课文要突破“从头到尾抚摩一遍”的教学习惯。要注重学科间的联系和知识结构的综合性,通过指导学生首先寻找、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学习其写作手法,并强调学生个体的需求和体验指导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篇7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9-0122

中职学校没有升学压力,相对于专业技术科目来说,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较低,没有充分认识到语文和就业有很大的关系。由于对人才市场对人才的要求认识不足,一些中职语文教师采取“满堂灌”的方式,应付了事,学生没有学到真正的语文“职业味”知识,在就业工作中碰到一些非专业的技术问题时便不知所措,从而导致学生就业失败或工作能力降低。本文试就中职语文教学与学生就业关系进行分析,探索中职语文教学适应学生就业工作需要的有效教学途径,以供同行借鉴。

一、从学生就业工作中看中职语文的重要性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行各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就中职毕业生而言,除了要求具有熟练的专业技术知识之外,大体上要做好以下就业准备程序:

1. 面试。面试的核心是考核毕业生的综合口头表达能力,如何组合头脑里储存的知识,用嘴巴把它们表述出来。所谓语文即口头为语,书面为文。中职毕业生的就业面试和语文有很重要的关系。

2. 简历报告的撰写。中职毕业生就业面试的同时还准备有个人简历发展报告。个人简历发展报告撰写水平体现一个中职学生的语文水平。中职教育语文同义务教育语文有所不同,侧重于学生就业技能表达的培养,侧重于应“付”实践工作生活。

3. 工作中的语文知识需求。在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中,中职毕业生会要求上交工作计划、总结、商业合同、市场调查报告等工作材料,这些材料的结构是有固定格式的,在中职学校,语文教学一般会贯穿有这些知识材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改革创新、突破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能真正学到这些知识。

二、提升中职语文教学“职业味”的主要方式

根据中职学生的就业特点,中职语文教学应该围绕毕业生工作的职业特性,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对症下药,抓住毕业生工作职业中常经历到实际问题开展教学工作,作为学校多年学生实习工作的带队教师,笔者认为可通过以下教学方式来提升中职语文教学的“职业味”。

1. 通过练“读”,锻炼提高学生的“说”。众所周知,职业学校学生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有些学生的思想还不够成熟,为人低调,不够大胆。上课时,教师提问不敢回答或不敢说好。在企业到学校进行招聘面试时,笔者曾经发现有些学生上台面试时很拘束,说话时停时断,导致面试失败。究其原因,平时练“说”功夫不强,心理素质差。所以,为了加强学生的“说”,教师应让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来读课文,中国有句俗语:“一回生,二回熟”,有意识地锻炼这些学生的朗读,可以提升他们的心理素质。在练习朗读的情况下,逐步锻炼学生“自说自话”,“说”自己的家乡、亲朋好友的事、“说”学习上的事等自己熟悉的事情。笔者的做法是:(1)根据班级人数,用纸条写上序号,把所有纸条放到空盒里,每个学生轮流抽签,按照自己顺序轮流上台说话;(2)确定50道学生易说的说话题目。由学生抽签,抽中哪道题目就说哪道题目。公平、公正抽签,提高学生兴趣,学生积极参加,通过多次锻炼学生的“说”,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效果良好。

2. 作文课内容倾向于学生的就业实践需要。中职毕业生在校时间短,一毕业就直接走向社会就业。在就业工作之后,经常性的写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等。因此,在教学当中,作文课时应该多关注学生的就业需要,带领学生开展课外调查和勤工俭学,然后学习撰写各种应用文文种如商业合同、市场经济调查等,作文课中加强学生这方面的练习,能提高学生的内在知识素质。

3. 采用现代多媒体手段,提升学生语文文字输入效率。在任何工作岗位中,不能熟练使用计算机输入语文文字,就不能胜任工作,这是时展需要,也是中职学生的职业内涵。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大能力,其中的“写”包含有职业味颇浓的语文文字输入能力,通过思考的同时,能够同时书写,形成文章。写得好、写得快体现了一个学生的表达能力,这是任何一个单位的领导非常欣赏的。

4. 根据不同专业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中职学校有不同的专业,语文教学应该根据不同专业调整教学内容。如在旅游专业和商务越南语专业语文教学工作中,笔者分别采取不同的教学内容:酒店与旅游服务专业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说”的能力,带领学生走访凭祥市著名的旅游景点和边贸点后,由学生扮演导游身份给游客(学生)讲解旅游景点或边贸点;而对商务越语的学生侧重于中文和越文写作的转换练习,提高学生的知识应变能力。

三、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 教师言传身教。由于中职学生文化素质较差,对写作比较头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做示范、做演讲,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2. 加强教学后反思。在教学过程中,难免存在一些教学缺陷或漏洞,教师只有通过教学反思,不断反省教学方法、手段、学生反映等等,才能不断地提高教学水平,更好地改进教学方法。

3. 加强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语文教师在学生就业后,跟踪学生就业去向,多和学生沟通,了解自己语文教学知识在学生就业工作中应用情况,可以不教哪些内容,应该增加哪些内容,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出自己的语文教学工作“职业味”,以适应时展和学生需要。

实践证明,以上几种措施对于很好地实施中职语文教学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可以促使中职学校的学生正确面对自己的就业形势,同时也能提高语文教学的教学效率,可谓一举两得。

篇8

关键词:

影视资源;初中语文;教学

“开发与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和“深入和发展语文课程”逐渐成为语文教育的重要课题。创造性地开展课堂教学,增强学生学习语文、使用语文的自主意识,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成为语文教育的时代潮流[1]。电视、电影、网络等课外学习资源同样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影视能提高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将影视资源与语文教学相结合,会增加语文教学的活力和生机,使语文教学更加丰富多彩。

一、影视资源的特点

影视艺术是丰富人们业余生活的精神食粮,青少年对影视的日益关注,使其逐渐进入到学生的生活与学习中,影响着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影视可以把图画与声音结合在一起,将难理解的观点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影视中的语言通俗易懂可以提供新的听说教学方法,是多元化的信息产物,超越课本资源,激发初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真实情感[2]。

二、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影视是语文课程的重要部分,能够拓展语文教学空间,提高艺术修养,培养思想道德,帮助学生提升文化修养和个性品质。教师把影视引入语文课堂,将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成具有生命力教学模式,不仅改变了沉闷的课堂氛围,还简化了教学流程,扩大了课堂容量,激发了积极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的措施

(一)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

如何训练口语交际能力一直是语文课堂努力研究和探索的目标,口语交际能力已经成为现代公民必须具备的能力。在日常交际中,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使学生更好地进行人际交流。而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是营造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教师应该要求学生观看中央新闻,观察播音员的发音、吐字、唇形,模仿播音员的姿势、声调、讲话等,进行普通话训练;也可以选择影视作品中有哲理的经典对白进行模仿配音,形成学生的口头禅,从而提高驾驭其语言的能力。在课堂上引入有争议的影视进行分析、讨论、质疑,探讨大众传媒中的热点、焦点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审美能力、批判能力,还提高了学生对自身、生活、社会、人生的认识能力。

(二)开阔学生的视野

现实课堂语文教学中,文学原著很少被关注,为了改变这样的现状,必须引进影视。一般来说,只要人物性格鲜明、故事性强的戏剧或小说等都能改编为电影。初中语文课本文体丰富多彩,有很多作品已经被改编成影视作品,如鲁迅的《孔乙己》、老舍的《骆驼祥子》、安徒生的《丑小鸭》等,不仅仅将文字转换成影像,还重新构建文字整体感受,把原著和影视相互结合,审美价值不自觉地进入学生的自我世界中,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本,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学生的鉴赏力。越来越多的经典文学作品被拍成影视剧,学生可能不喜欢阅读,但确无法抵抗这些影视剧。教师正好利用学生对影视剧的热爱,在课余时间让学生观看影视剧,带动学生阅读原著的欲望,从而展开积极而主动的课外阅读。教师应该做好学生观看影视剧引导,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让学生认识到作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三)培养学生的写作素养

初中学生思想单纯,易受不良因素的影响,影视观后感成为语文教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的重要途径。初中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接受新鲜事物也最快,语文教师可以利用MTV,引导学生对音乐由感性认识转变为理性的思考。如果学生在写作时能够借鉴一些影视作品,巧妙利用,拟出好的题目,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教师应该在教学中介绍一些结构比较独特的影视剧让学生模仿。电影作品叙事顺序也值得学生在写作中借鉴,如结局式开头、截取式开头,把事件最突出的片段或结局作为电影开头,然后再按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交代经过。掌握多种记叙顺序,根据需要进行选择,避免应用单一叙事顺序,增加文章的生动性。利用影视指导学生进行细节描写、景物描写,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教师可以借助学生喜欢的影视,利用影片中空镜头对学生的景物描写进行指导;利用特写镜头学习细节描写,指导学生少些平铺直叙、多些细节描写,这样的训练使写出来的作文更耐看、更生动。

四、结语

影视中的内容涉及领域广泛,初中学生认知能力有限,语文教师应该认真挑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影视作品,引入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影视是初中语文教学课程的重要部分,要求教师要不断创新,积极利用与开发影视课程,在实际教学中不断进步,切实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篇9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表现形式的多样化发展,对语文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充分注意到对学生的基本特点的总结,利用合理的教学辅助手段,促进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使学生能够通过接受语文教育,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达到素质教育改革的目标。

一、初中语文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需要解决的问题

1.信息技术教学的两面性问题

相比较于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方式,采用信息技术教学方式,可以充分的利用好信息技术表现力强、内容丰富的特点,活跃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效率。但是,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信息技术的发展很有可能导致网上出现大量雷同的PPT,初中语文教师备课不认真,或者产生过度依赖于互联网的实际情况,导致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产生和初中语文知识的脱节,造成对初中语文教学的恶劣影响。针对这样的情况,要想实现初中语文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信息技术教学方式的两面性问题。

2.传统语文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往往容易忽视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兴趣的考察,这就导致语文教学方法往往容易出现枯燥乏味、难以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情况。在这样的背景下,就要结合新课程教育改革的实际要求,在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打破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的桎梏,通过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方式,打造多样化的语文课堂,满足素质教育改革的实际要求,帮助学生在快乐中完成语文的学习。

二、初中语文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方式

1.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插入时机

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正成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参考指标,而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提升离不开合适的语文教学方式。针对这样的情况,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要在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的基础上,合理的插入信息技术手段,促进语文课程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与此同时,在进行语文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充分意识到学生的语文学习特点,合理选择信息技术的插入内容,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济南的冬天》的过程中,如果只是单纯的让学生进行语文课文的学习,很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对语文课程的厌烦感觉。这就需要在进行《济南的冬天》教学的过程中,穿插使用多媒体幻灯片,让学生欣赏《济南的冬天》中所涉及到的济南的冬天景象,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迅速提升。

2.优化初中语文课程结构

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语文教师可以在充分调查学生的实际特点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方式,优化现有的初中语文教学结构,有效提升语文课的教学效率。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注意到对于语文教学内容中情感精神的传递,合理的利用好多媒体技术手段的表达方式,进而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放松身心,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样,在进行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的注意到结合信息技术的实际特点,优化初中语文教学结构,促进语文教学效率的提升。

例如,在进行《羚羊木雕》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木雕的美,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情意重,还是你自己的享受更加重要?”让学生思考,加深学生对于课文背后蕴含的人生道理的思考。学生沉浸在语文的魅力中,能有效的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学生的语文水平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3.实现信息技术和教学内容的深度契合

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下,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通过观看多媒体,加深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理解程度,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快速进步。

例如,在《皇帝的新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问题讨论,让学生在多媒体短片的叙事背景下,通过互相探索,顺利完成课文的研究分析工作。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形成对于语文课程运用的初步认知,有效提升语文的教学效率。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语文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信息技术和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机融合,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语文学习氛围,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赵财经. 推进小学语文教学整体改革 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J].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2] 庞光辉、秦锡纯. 识读结合 识写一体――新编小学语文第一册《影子》教学述评[J]. 黑龙江教育,2000年09期.

[3] 杜洁琼. 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 基础教育研究,2000年03期.

[4] 陈妙兴、林月娥. 小学语文目标教学浅探[J]. 教育导刊,2000年Z2期.

篇10

在新时期,越来越多的初中语文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不仅有效提高了语文教学效率,还极大拓宽了初中生的知识面。尤其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简化文言文的教学难度,构建轻松愉悦的文言文课堂氛围,还可以实现学生互助探究学习,激发初中生的文言文学习兴趣。

比如讲苏教版初中语文《岳阳楼记》时,教学重点是引导初中生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境界。学习文章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体会文章骈散结合的句法形式。掌握文中常见实词的意义和虚词的用法。我利用多媒体技术引入新课,在电子课件中展示江南三大名楼(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图片,让初中生对岳阳楼的历史有所了解。然后这样开展教学:同学们,我国的很多名胜古迹都留下了文人骚客的诗词歌赋。比如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上面就铭刻了很多美文妙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岳阳楼记》,体会作者描写的景色和抒发的情感。

二、 注重朗读技巧,品味文学作品意蕴

文言文朗读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础,也是锻炼初中生文言文语感的关键,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必须注重对学生朗读技巧的指导,注重初中生的主体地位,带领初中生品味文学作品的意蕴,从而更好的激励初中生的学习欲望,促进全体初中生的共同进步。比如讲苏教版初中语文《小石潭记》时,要让初中生掌握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体会这些写法的妙处,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积累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与虚词,掌握其音与义,了解常见的文言句式特点,从而理解作品的内容和艺术手法。

《小石潭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的第4篇,全文不足200字,却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行、游览、返回的全过程,特别是对“小石潭”秀丽景色的描写,细腻而生动,读之如置身其境。我首先给初中生进行范读,扫除初中生学习时的文字障碍。然后再播放课文的音频,让学生轻声跟读,理解文章的大意。最后我会让初中生带着问题进行精读,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三、 鼓励学生质疑,构建师生互动的课堂

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往往限制了初中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初中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初中生对语文学习感到厌烦。因此,在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应该鼓励初中生大胆质疑,对于学习中的疑问要及时向教师提出。还要善于构建师生互动的语文课堂,培养师生感情,提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性。

比如在讲苏教版初中语文《桃花源记》时,我先让初中生展示搜集到的有关资料,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然后我进行归纳和总结,全班同学结合注解默读课文,准确把握叙事线索和故事情节。5分钟后请学生复述文章大意,复述时可适当增加自己的想象。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而对于文章中难以理解的和注解中没提到的可以提出质疑,并通过师生互动交流的方式予以解决。在教学时有很多初中生提出问题,比如桃花源美在何处?桃花源神秘在何处?桃花源的幸福表现在何处?还有的初中生对文章的主旨提出质疑,到底是积极追求美好生活,还是消极逃避现实?

四、阅读课外作品,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日常教学中,初中语文教师应该秉承“课内打基础,课外增实力”的教学原则,通过鼓励初中生阅读课外文章,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道德品质。所以在初中文言文教学时,我会为初中生创设学习语文的大环境,挖掘初中生的潜力,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力,从多角度提高初中生的学习效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