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信息化建设模板(10篇)

时间:2023-09-08 16:59:3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水库信息化建设,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水库信息化建设

篇1

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推广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使经济社会真正步入了网络时代和信息时代。信息利用俨然已成为人们各种社会活动的基础,信息的作用已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随着社会的发展,水利资源在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能源和信息是当今社会持续发展的两大支柱资源,开发和利用水利资源是促使水利行业向现代化转变的有效措施和手段。实现水利的信息化建设是水利现代化的前提。

1 中小型水库水利资源的现状

虽然我国的水利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巨大成就,水利基础基础设施初具规模,但依旧有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水利信息的利用不充分和水利信息化建设的技术力量薄弱。计算机应用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推广,提高了信息的传递速度,拓宽了信息渠道,极大的方便了信息的传递和获取。办公用的计算机硬件设施和网络环境虽然有了明显改善,但仅限于一般信息的浏览或简单信息的查询。水利信息化建设中的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都有了进步,但没有充分利用这一便利条件,造成我国的水利信息利用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水利信息化建设需要有专门的技术人员,信息的汇总、系统的维护、监控网站的设计与制作等工作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来完成。水利系统现有的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人员相对较少,技术能力相对薄弱,很难完成水库水利工程大规模的数据采集、汇总和信息的及时更新。

2 中小型水库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问题

水库的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基础信息系统工程的建设,以及全国水库的相关信息采集、信息传输、信息处理和决策支持等分系统建设;水利信息数据库的建设,水库信息数据库是国家安全重要的基础性公共信息,为国家和政府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水库综合管理的信息系统建设;加强对水库工作人员的队伍建设。中小型水库的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问题:中小型水库的水文观测站少和相对流域较小,洪水汇流和入库的时间短,传统的时段报讯方法和人工语音报讯无法对水库流域降水实现实时掌握,不能及时有效的做出洪水预报;大多数水库还采用传统的人工洪水预报方法,这种方法工作效率低,不能进行实时预报;中小型水库普遍尚未实现计算机模拟洪水调度,依旧采用手工方式进行洪水调度,手工方式演算计算量大、效率低、精度差,很难实现水库洪水的多方案调度和方案的优选,无法为现场决策提供有效的信息和技术支持;中小型水库的工作管理人员较少且文化程度不高。技术水平有限,水库情况和雨水情况的资料整编费时、费力,准确性和及时性不能保证。所以,应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结合水库的实际情况,促进水库的信息化建设,建立起一套集水域情况采集与传输、防汛值班机、洪水在线预报、洪水调度模拟、水情资料整编等功能的自动化系统。彻底解决传统的水库工作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实现水库水利工程的信息化和现代化。

3 中小型水库信息化建设和发展方向

3.1 水利信息化的发展方向

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水库水利工程也凸显出新的特点和要求,主要包括水库水利信息的多元化、信息的快速传输、快速处理、资源共享、水库水利信息的安全性等等。随着全球地理信息系统,以及RS、RTK等传感技术的应用,为水库水利信息的多元化提供了更加丰富准确的信息。卫星系统和雷达信息的引进,推进了水库水利信息的数字化进程,加快了水库的规划、开发、管理信息的全面数字化。先进的计算机网路技术使信息传输数字化和网路化,极大的提高了信息传输的时效性和利用率。这些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在国家防汛指挥系统建设中发挥着重大作用,使得在短时间内收集齐全的国内水雨信息成为现实,为全国的防汛决策提供了信息支持和及时可靠的信息来源。计算机性能的不断提高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得信息处理速度快、可视化程度高、表达更直观。高水平软件的开发和先进的加密技术,切为信息系统的安全建设提供了保证。努力提高信息化工作的管理水平,重视信息技术人员和管理人才的培养,积极探索新的信息系统管理方法,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

3.2 水利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要加强现代水利的顶层设计,把水利信息化建设贯穿于“建设防洪抗旱减灾体系、水资源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水资源保护和江河健康保障体系、有利于水利科学发展的制度体系”的全过程,力求实现水利信息化和水利现代化有机融合;要加强基础数据采集和信息资源共享,构建完善的数据采集、处理、传输与的基础设施体系,实现对水库水资源基本情况实时监测,为政府防汛抗旱指挥决策提供准确的第一手资料;要加强水利信息技术应用和推广,推进信息技术在主要江河源头区、饮用水源保护区等重要生态功能区强制性保护中的应用,建立防汛、防台风、防山洪灾害联动预警机制,利用现代技术,在流动人口进入山洪灾害危险区或发生山洪灾害危险前,及时有效的提出预警。

水库水利信息化所需的基础设施是一个全国性的网络工程,是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包含的关键技术有:实现远程自动化控制、信息数据和信号的模拟、全球地理信息系统和传感器技术、数据库技术、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人工智能化管理等技术。从水库水利资源规划管理到水利工程的设计施工和运行,促使传统水利工程向信息化水利工程转变。充分借助信息技术的力量,不断丰富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内容。各个水库、江河流域等水利工程的信息化建设是国家水利信息化的一部分,是国家水利信息化系统的信息源和信息子系统。这是一个规模庞大、复杂的信息系统工程,涉及到水利行业的方方面面。水利的信息化建设是国家一项重大战略,需要水利共组人员认真去布置、实施和完成。

要加强中小型水库水利信息化建设中的员工队伍建设,提高工作效率和信息资源利用率。水库水利的信息化建设要按照相关建设的程序,合理规划设计、实施和建设。水利工程的建设是基础,管理是关键。着重强调水库的日常维护、技术培训、技术支持和技术服务,促进水库的保持和升级。要加大与有研实力和熟悉水利行业特点的计算机企业的战略合作,确保水利信息化建设的技术支持。要加大对水利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培养出专业技术与信息管理技术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建设一直特色、专业、敬业、高素质的现代水利队伍。不论从发展速度还是发展规模,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都是信息采集、传播和利用都达到了空前的高水平。要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资源的优势,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4 结语

水利的信息化建设要在国家信息化建设方针的指引下,适应水库水利工程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提高水库水库水利工程的管理与服务目标。在全国水利行业中推广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建设水利信息化的基础设施,解决水力资源不足和有限资源共享难的问题。以促进水库水利工程的信息化来提高防汛减灾、水资源优化配置、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水土保持、水质监测等水利工作中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立足应用、着眼发展、实务创新,带动水库水利的信息化和现代化,保证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陆赞.利用IT技术实现水利信息化建设.数字技术与应用.2011.11

[2]沈青德.陈林.辽宁省中小型水库水情预报调度系统技术研究.现代农业科技.2010.10

篇2

1水库灌区灌溉管理模式

1.1用水户参与管理模式

用水户参与管理的方法主要是针对灌区支渠以下的渠道或者田间工作进行管理。由于我国投资政策及管理体制还不够完善,利用此种灌溉管理方式不但可以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更可以利用农民力量来降低小型灌溉投资成本。而这种方法仅适用于小型的灌溉工程,因为小型灌溉工程具有工作人员少、设施简单化、便于管理的优点[1]。

1.2租赁或承包模式

租赁承办模式是将灌溉工程或者设备的经营使用权转让给个人经营,在此基础上收取租金或者承包费,前提条件是灌溉工程产权没有改变。工程单位与承包方主要利用合同契约的形式将各自的要求、使用权归属、利益等进行详细拟定,并经双方同意,签订此合同。这种管理模式比较适用于所有权过长或者不宜改变的灌溉工程或者设施中。

1.3灌溉服务公司模式

这是一种新型的灌溉服务组织管理模式,主要是依照市场机制要求改进而成的。这种管理模式使企业内部具有一定的管理制度,服务性质也比较规范化,属于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管理类型。这种方式比较适用于分散的灌区管理。

2灌区灌溉管理工作的有效措施

以上不同的管理模式有着各自的优势,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导致上述管理模式在实际水库灌区灌溉管理工作应用中存在各种不足,为了有效提高水库灌区灌溉管理效率,可以从三方面进行改进。一是完善和改进工程设施,巩固扩大灌溉市场。灌区建设配套设施要以节水改造为目的,做到每一环节在满足粮食灌溉需求的同时能够有效节约用水量。二是加强灌区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并加强灌区设备的维护,减少设备发生故障的概率,降低维修成本。三是发挥市场经济作用。将水库灌区灌溉推向市场化,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到灌区建设中,扩大灌溉市场。

3灌区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方向

3.1加大投入力度

不断扩大灌区建设,促进灌区市场化,引入更多社会资金对其投入,并采用各种惠农政策,实施“以水养水”的节约用水策略,可以通过改造灌区,增加发电收益,来弥补供水水费,不断提高灌区建设设施自动控制条件,并加强工作人员对管理设施的操控能力,结合当前“三农”扶持政策,为灌区争取充足的经济费用。

3.2提高灌区应用科技进行管理决策的能力

水库灌区灌溉信息化管理的实施主要是为了提高用水效率及保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满足灌溉需求。采用科学技术是实现水库灌区灌溉信息化管理的最佳方式。因此,要不断加强对现代信息技术与灌区灌溉技术的研究,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水库灌区灌溉管理系统中,有效地提高管理决策能力。结合系统分析、控制论及计算机技术功能特点,研发出灌区用水实时调度决策系统,灌区灌溉过程中供水能够被合理控制,起到节约用水、实时供水效果。

3.3建立激励机制,提升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需建立激励机制并制定有力的奖惩措施,促进广大干部、职工增强危机与紧迫感,自觉地在各方面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同时,创造条件引进人才,共谋发展。

3.4深入开展以建立“现代化管理模式”为核心的灌区管理体制改革

通过改革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管、护、建相统一的灌区管理体制,形成机构精简、管理科学、民主的管理机构和人才队伍。深入开展以建立“现代化管理模式”为核心的灌区管理体制改革,有利于破解灌区管理主体“缺位”、水费征收困难、管理维护资金短缺等难题,是灌区实现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4结语

水库灌区灌溉信息化管理可以有效提高灌溉效率,促进农业稳定发展。目前科学技术仍然在不断研发与创新中,因此灌区管理也应不断结合现代化科学技术深入研究,为灌溉工程发展提供帮助。

篇3

我国水利建设信息化系统推进迅速,特别是各地从水库动态监管系统设计到试点建设中,也取得了初步成效,积累了实践经验,在提升水库防汛抗旱减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由于我国水库工程水量较多,不同地域水库动态监控水平参差不齐,特别是在病险加固施工、水库水情、雨情监测及水库应急处置等方面还存在不足。为此,本文将立足水库信息化建设实践,就其问题展开探讨,并提出积极的改进对策和建议。

1当前水库工程动态监控系统概述

水库工程动态监控系统多采用多通道水库动态监控装置,包括声波水位计、雨量计、防雷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和三维GPS想信息系统等,实现对水库水位、雨量、气温、大坝信息等方面的监测与信息采集[1]。如信息采集系统主要有电源电路、各采集设备及智能主控单元构成,在信息接收系统中,通过对多线程信息的采集与传输来进行加密、解密、校验处理,并存储到系统数据库;对于信息管理与预警系统,主要从各类数据的查询、处理中来了解水库运行状况,特别是查看水库水位、雨量、大坝稳定性、安全性参数等,来实现相应的自动报警。如水位一旦超过某限制水位或低于某死水位,都将触发相应的报警机制,以便于迅速根据预警监测来进行及时快速有效处理。在水库工程信息化建设系统中,还有GIS信息系统及其他预警控制软件系统,如与中国移动、联通等通信网络的连接,能够实现多点触发、各部门多级数据同步共享管理,来提升水库实时监控管理水平,更好地防范和化解水库病险及减灾任务。

2水库工程信息化建设重点内容

在水库工程信息化建设实践中,随着气候变化,各类洪灾的危害日益严重,如南方强降雨、汶川地震等灾害,给水库安全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于各地大中型水库工程来说,在除险加固及信息化建设中,无论是硬件投入还是软件建设都较为完备;而对于一些小型水库,因其分散性强,数量多,在安全预警及信息化建设中还存在不足。以河南省小型水库信息化建设现状来看,除了具备对大坝各重要监测点的安全监测与水情测报外,很多小型水库因位置偏僻,信息化管理成本高而难以实现有效、及时的安全监测,也给一些小型水库工程带来安全隐患。为此,要提升水库防洪抗灾水平,必然需要从信息化建设中,结合不同水库工程工情、水情、雨情实际来进行优化和管理。一是做好试点建设工作,特别是针对小型水库信息化建设,要从水库安全信息动态监测预警系统建设中,针对雨水、洪灾及干旱等灾害特点,来设置不同批次、不同等级的水库信息化建设试点范围,以积极完善试点建设工作。二是推进不同等级水库信息化预警系统安装、建设,特别是围绕水库运行状态等开展监测系统招投标管理,提升水库工程信息化管理水平。三是加强技术开发与应用,特别是随着网络覆盖范围的进一步扩大,特别是移动通信网络技术的成熟,以智慧水利为特征的水库动态信息化监控预警系统建设,以移动手机等为开发平台,实现智能手机对各水库工程状态信息的实时监控。如利用手机水库监管系统APP软件,可以对水库基础信息、水库水位信息、水库状态信息等查询与显示,为实现移动化管理提供了条件,也增强了水库工程信息化管理的实效性[2]。从水库动态信息监控预警系统建设成效来看,一方面从信息技术的应用中来实现对水库状态信息的获取,特别是每15min即可完成对预警状态数据的更新,对水库常规监测指标如水位、蓄水量、温度等数据的自动采集,提升了水库信息化水平;另外,在对强降雨及险情状态下,能够按照每5min一次的间隔进行数据更新,便于及时了解水位风险,设置汛限水位、坝顶高程及与当前水位之间的关系,提升各相关管理部门对水库基础资料的了解,增强对水库状态的实时性管理与安全防范。另一方面,通过应用信息化监控预警系统,可以利用多种方式来查看水库状态,了解各类安全汛限信息及安全隐患风险,并通过与专门人员的手机关联来及早进行处理。同时,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可以降低水库监控预警管理成本,减少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特别是通过自动化水情、水位、险情的采集,不仅大大降低信息监测成本,还提升了工作效率。另外,通过水库工程信息化监测预警系统的应用,使得水库安全管理人员责任意识得到提升,增强了对水库安全管理及水库运行状态的快速查询,提升了抗风险水平。

3改进水库工程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3.1注重监测预警系统的完善,提升全天候监测水平

在水库工程信息化建设改进方案优化上,一是可以增加监测点,特别是在夜间实现水库状态信息的全覆盖。当前的监测摄像头多为固定式,缺乏对水库整体性动态监测,且在设备分辨率上显得不清晰,尤其是在夜间监测时,因光线暗、环境变化而影响监测准确性。同时,在监测关键点上如大坝、泄洪洞、库内水位等增加红外装置,以有效补充夜间监测的准确度。二是对重点水库工程实现全天候视频监测。由于视频监测所需设备投入高,对数据传输流量大,系统运行成本较高,因此在一些水库工程中采用间隔模式来运行,无法实现对水库信息的全天候监测。对于下一步信息化建设重点,要针对水库工程分类及等级要求,加强对重点水库全天候观测与视频记录,以增强水位、雨量等状态信息的时效性。三是逐渐实现自动化管理。信息化建设自动化预警机制的建设,重点在于与通信运营系统的对接,特别是从技术研发与管理上,加强对水库工程各监测系统的自动化报警管理。同时,在系统数据采集精度、信息采集广泛性上,能够涵盖水库坝体、水库环境、水库关键状态如水位、雨量、流量、温度等指标的感知与记录,提升传感器的采集效度和效率[3]。

3.2拓宽对水库工程信息化保障机制的建设

针对一些小型水库工程信息化管理现状不足问题,在优化信息化建设,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上,要创新管理方法,拓宽信息化监测预警建设范围,真正实现“管好”“用好”目标。一是注重水库信息化顶层设计,协同省级主管部门,从技术标准、系统设计与规划上作为整体方案的建设,提升水库实时报讯工作水平,实现对重点水库病害、险情、防灾能力的管理。二是注重多方协同管理机制建设,特别是围绕省级主管部门要求,逐步细化市县级及水库库区管理单位的协同推进机制,加强对库区管理职责的划分,提升库区安全管理、技术管理、信息化管理水平。三是注重对软件系统平台的整合,避免投资浪费。特别是在对小型水库工程动态监管与信息化管理中,要着力从水库信息综合平台建设上,实现资源信息的共享、共用,提升水库工程安全性分析,对洪水预警机制信息化管理实现动态、优化调度。四是注重视频监控力度建设,推进新技术的应用。从系统信息化研发到新技术的推广,要从水库工程信息化视频监控与预警机制整体化设计上,逐渐实现网络系统改造与系统接入,提升水库信息化监管服务器分布式管理水平,提升系统服务器级联及备份能力,提升系统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水平。

参考文献:

篇4

1、前言

国内有很多水库项目,种类和数量都十分复杂,因而要进行行之有效的管理非常困难。为了保证水利工程的不断发展,有必要利用信息网络进行管理和建设。在构建水库工程信息结构体系的基础上,研究了信息技术在水库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2、信息化的水库管理系统

为了实现水库的精细化管理,有必要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对供水安全和水资源的监测。

2.1信息收集系统

利用信息技术建立水库工程信息系统主要采用信息技术收集信息。主要功能是收集地下水,水质,图像,干旱,工作条件,雨,天气等。采集方法主要包括云摄像头和传感器采集。通过收集数据,监测水质,水量,水泵运行,水情和降雨量,确保项目安全运行。水监测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为防洪作业和洪水预报提供技术支持。水情监测系统包括中心站,中继站,通信链路,遥测站以及降雨和水位传感器。视频监控系统的主要目的是检测和观察水库的整体状况。已经建立了结合无线传输和有线传输的视频监控系统。对于具有长电缆线路的复杂地形,光纤传输至关重要。水计量系统的主要目的是计算储存的水量并观察水库的蒸发以便更好地进行管理。为了建立供水计量系统,需要建立不同的计量点,然后由GSM发送计量点中心站的信息,以显示不同时期的水库的流量信息。建立水质监测系统的主要目的是监测和分析水质,避免环境污染。系统建设的主要方法是使用水质监测系统仪器实现自动检测。

2.2高级应用系统建设

水库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一些问题。其中一个主要因素是水库项目没有强大的信息数据库。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水库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价值,有必要建立一个综合的水库信息数据库,为信息化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但是,在许多水库工程的运行中,数据库的建设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甚至一些工程管理团队也不了解信息数据库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因此,在水库工程管理过程中,工作人员无法通过网络计算机和信息技术掌握水库的运行,这将阻碍水库工程的管理。建立先进应用系统的主要目的是为水土保持,水环境管理和水资源合理配置提供准确,科学的数据支持。水资源管理系统的主要目的是支持水库政府的管理,为水资源规划,节水和引水提供技术支持。基于信息网络,实现了水库办公管理的信息化,完成了各项任务的信息化。建立预报系统的主要目的是为防洪作业提供依据。预报系统包括水质,水量和洪水。变量和水文参数被认为是系统的内部结构参数。天气雷达用于有效监测降水和峰值到达时间,并建立预报系统。

2.3重视科学研究和人员培训

研究和开发新设备和技术,以及自动信息采集设备,洪水预报模型,GIS地理信息系统和计算机相关技术,以改善洪水预报系统的建设。存在的问题是研发问题较少,范围狭窄,技术含量低,缺乏先进性。因此,提高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势在必行。目前,基层水文观测站人员素质普遍较低,人员培训很少。即使只是正规训练,也大多局限于书本知识训练,实用性不强,效果差。因此,有必要定期培训员工,以提高他们使用信息设备的能力。此外,我们必须不断招募和吸收水库管理者,以改变和适应水利发展的新形势。

3、水库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具体应用

在水利工程中,水库工程管理非常重要。安全操作,维护和工程维护是确保人们生命和财产安全下游的关键,信息系统可以有效地管理水库项目。

3.1环境,气象和水文的实时监测

信息化建设人员必须创新思路,积极考虑提高信息化建设成效的措施,结合水库工程的各个方面,按照信息化建设体系制定计划,确保分支机构全面信息化监管。另一方面,改善水文监测,水库周边环境信息和自然灾害监测,自动监测预警,可以节省人力,提高管理水平。环境,气象和水文是水库管理的重要方面。为了保证环境质量,气象和水文测量报告和系统工程的稳定性,相应的维护和安装。水库环境,气象和水文管理需要确保应用软件的通用性,系统维护的有效性,数据的可靠性,信息传输的及时性和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3.2加强水库综合治理

从我国大部分水库的基本情况来看,整体自然条件较好。经过长期的建设和发展,上游基本形成了绿色或森林。植被良好,洪水泛滥,大大小小,保护了下游人民的生命财产。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上游城市的产业发展非常迅速。随着流域人口的增加,污水排放严重影响了水库的水质。这种现象在中国水库中很常见。因此,有必要加强水库综合管理,综合社会环境和治理工程措施。河流的运动和形成具有一定的振荡范围。它的蓄洪功能。在综合管理过程中,还需要信息管理。通过信息化和现代监测方法,可以实时监测水库的水质。一旦水质发生变化,就可以及时处理,以避免水污染。

3.3加强洪水预报

洪水预报是水库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水资源管理,防洪减灾的技术支撑。但是,为了加强洪水预报,有必要加强水库工程的信息化建设。为提高水文预报的准确性和预测周期的增长,有必要加强和加快水资源预测中心和洪水预报系统的建设,加强水情雷达的建设。利用雷达谜题研究降水反演数据为分布式水文模型的有效应用提供了物质基础。

4、结束语

水库工程管理的主要目的是防止溃坝,确保防洪工程的安全。水库信息管理可以有效提高管理效率,促进水库整体稳定和安全。本文从水库工程信息化建设入手,研究和探讨了信息技术在水库工程管理中的具体应用,希望借鉴水库工程工程管理的经验教训。

参考文献

[1]李久阳.水库工程管理的信息化 [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18(6).

[2]李久阳.探讨水库工程管理信息化 [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8(4).

[3]李文静.水库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分析 [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8, No.419(4):45.

篇5

本文详细介绍水务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探讨建立水务信息化建设与维护管理的长效运行机制。

二、 信息化建设主要内容

序 项 目 《铁岗水库扩建综合自动化》 《铁岗与石岩水库水务信息化》

1 大坝安全监控77支渗压计 铁岗主坝5个断面共40支、1#副坝3个断面9支渗压计 石岩主坝7个断面共28支渗压计

2 闸门自动控制 铁岗5套闸门自动控制及改造 石岩2套闸门自动控制及改造

3 视频监控

56个数字视频 铁岗水库主坝就近的22个光纤视频 铁岗水库14个库区无线视频,石岩水库14个光纤视频及6个库区无线视频

4 水质监测

4套在线监测 无 2套供水口九参数水质站房,2套河道入口五参数水质站房的在线水质监测

5 市政内外网 无 在宝安区政府信息网基础上构建千兆局域网和百兆党政专网

6 信息集成 集成水情自动遥测(12个雨量站)及GRPS供水计量监控(24个供水点)

7 中控室及大屏显示 管理处今日水情LED、铁岗所水情显示屏 调度中心DLP大屏系统、

石岩中控室改造及电视墙工程

8 三维WebGIS系统 无 基于SkyLine的三维WebGIS及综合信息平台软件开发

铁石信息化综合体系框架

按照国家水利信息化综合体系的构成原则与技术划分,铁石水务由信息采集监控体系、资源共享服务体系、综合业务应用体系和信息化保障体系构成铁石信息化综合体系,采用国际上先进的三维WebGIS技术,将各类工程信息资源进行了有效整合,构建以两大水库安全运行为主体、六大子系统为核心的交互性强、功能齐全、资源共享、安全高效的铁石信息化综合体系。

(一)信息采集监控体系

信息采集监控体系主要包括水务信息化网络系统、基础信息采集系统和工程远程监控系统三个部分。

1、水务信息网络系统

信息网络系统是信息化资源共享及交换的基础和核心,由于下属管理所、管理站均分布在深圳市宝安区内,为充分共享宝安区政府信息网络资源,在铁岗、石岩、塘头管理所和茅洲河管理站分别铺设光纤到政府就近的信息网节点(节省大量的电信管道租赁费用),即末端采用自主光纤,最终在区政府信息网万兆路由交换机基础上构建铁石千兆局域网,并共享区政府百兆Internet网上冲浪及短信告警平台。

由于铁岗林场管理站离区政府信息节点太远,为节省投资,铁岗林场管理站与西沥取水口铺设光纤,在西沥取水口与管理处楼顶安装点对点5.8G无线网桥BB100-E(100M无线主干带宽),优化组网模式,采用有机和无线相联合的模式构建数字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系统具备成本低、带宽高、视频传输能力强、稳定性好等特点。水务信息化系统已基本实现网络覆盖到每一处办公点,让高速网络惠及到每一位员工。

2、基础信息采集系统

信息采集系统主要负责水务信息的基础数据实时采集,水务信息化包括:两大水库供水口九参数水质站房采集点2套、河道污水入口五参数水质站房采集点2套,供水计量采集点24个;水情雨量站采集点8个、水位雨量站采集点2个、蒸发站采集点2个、水位计采集点3个;覆盖两大库区的数字视频监控点71个;大坝安全监测点共77个,其中铁岗水库主坝安全监测点(5*4*2)40个、铁岗1#副坝安全监测点(3*3)9个、石岩主坝安全监测点(7*4)28个;小流域截污工程远程闸控。

(1)水质信息采集

水质在线监测系统采用最先进的模块化系统设计理念,以自动监测技术为基础、在线自动分析仪器仪表为核心、集成德国科泽先进的分析仪,实现一体化在线监测系统。可以实现水质的实时连续监测和远程监控,预警重大或流域性水质污染事故、有效监测水库周边污染源对水库水质的影响,及时了解供水水质状态,更好地保护水环境、服务于社会,通过在线设备监测水质的变化,为科学管水提供依据。

在铁岗九围河和石岩河口入水口建立五参数水质站房,常规5参数即水温、PH、溶解氧、电导率、浊度,其中石岩河口五参数和石岩截污一标总磷与氨氮两参数互补建成七参数水质站,若发现水质不达标,根据需要将启用截污工程泵站把污水抽进市政管网;铁岗九围河正在实施小流域截污工程,将有效减少污水的入库流量,九围河水质数据通过无线视频通信方式传输。

在铁岗与石岩2#涵闸供水口建立九参数水质站房,九参数水质在常规五项(即水温、PH、溶解氧、电导率、浊度)基础上增加总磷、总氮、氨氮、高锰酸盐指数COD,供水源头水质采集可有效地保证生活用水的安全,让深圳市民喝上“放心口”,提高对污染事故的快速反应能力,及时防止源水污染扩大。

在线水质系统具有定时自报和召测工作方式、定期自动清洗和自动校正等功能、可在无人值守的条件下长期工作。今后可扩展包括有机碳(TOC)、生物毒性、叶绿素、重金属砷、铅、镉等在线分析系统。

水质测定方法如下:

(2)供水量信息采集

GPRS无线通信具有①数据安全性好,时延短;②传输快,速率大于20k/s,理论上可达171k/s;③主机只有一个公网IP地址,实时在线;由于供水计量点地理位置相对独立,具有分散性,为节省投资和月租费用, GPRS供水计量系统每4分钟采集一次24个水表的瞬时流量和累计流量,为水资源合理配置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持和决策依据。

《供水计量》:应用短信告警平台,综合信息平台每天8点自动当天水表读数、供水量、库水位等给相应水厂的领导和值班人员,下例为给朱坳水厂的短信。

最后通过整合水雨情、供水计量、水质等基础信息数据,构建水情水文智能管理系统,结合供水计量,从技术上彻底解决了长期以来“供水读数到现场人工抄表”的传统作业方式,经过1年多的运行,水文人员和水厂都已形成默契,只需要查看手机短信,不需要同时到水表现场抄表,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得到了用户水厂的高度评价!

(3)雨量水位信息采集

铁岗与石岩水库集雨面积为64+44=108平方公里,按照每10平方公里分布1个雨量测点,共布设10个雨量站,这样通过泰森多边形才能准确的计算出降雨分布(产流的流量与汇流的时间),正确及时地做出洪水预报。

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由2个中心站、8个雨量站、2个雨量/水位站、2套蒸发器组成,各监测站实时水情通过市三防专用超短波230M发送到铁岗中心铁塔,由于铁岗水库库围47.8公里,为提高数据接收可靠性,在铁岗管养房B栋楼顶已建设5米高的数据通信塔,可同时接收铁岗和石岩所有超短波水雨情数据,当降雨量每增加0.5mm、水位每变化1cm时发送数据到中心站,完成数据的自主上报。

(4)库区视频监控

为保障大坝安全,对水库大坝、库区主要出入口及配套工程的重点部位进行监控,铁石水务信息化已建设56个数字视频,2011年7月新增了11个大运反恐视频,加上已接入的4个市区三防监管视频,集中存储管理的数字视频已达71个,信息化视频存储容量高达26T,并将继续扩容,为水库安全运行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主坝附近主要采用铺设光纤,在库区远端通过5.8G无线网桥通信,采用有线和无线相结合的通信方式,大量节省投资成本,打造水库管理的精品工程。

(5)大坝安全信息采集

结合水库的基础工程信息,以及汛期高水位下发生变形、裂缝、渗水、管涌、滑坡、决堤等险情的实时工况,并根据环境量、人工巡查、实时视频等对大坝安全作出评估,为及时发现异常,有效监控大坝和三防调度提供保障。

监测内容包括:巡视检查、表面变形、渗流量、坝基/坝体渗流压力、水库水位/降雨/气温监测等;

大坝安全信息采集包括铁岗与石岩主坝共77支渗压计,主要监测断面上压力分布和浸润线位置,通过采集大坝安全信息,结合人工巡视检查信息,为大坝安全状态评估、大坝安全运行和水库调度方案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撑。

铁岗主坝坝体采用测压管法,5个横断面,每个断面4支共设20支GK4500S钢弦式渗压计;坝基和坝体采用同一个钻孔,共埋设20支,,在铁岗主坝下游坝后设1个量水堰测量点。

铁岗1#副坝采用测压管法,3个断面共设9支坝体测压管渗压计,坝后设量水堰1个。

石岩主坝监测利用原有的测压管,7个横断面,每个断面4支共安装28支钢弦式渗压计;在主坝下游设2个量水堰测量点。

3、小流域远程监控系统建设

小流域计算机监控系统要与现有信息化系统相融合,在管理处与九围河泵站调度室构建100M无线主干通信系统,对小流域截污工程系统进行实时监控、统一调度,保证各泵站工程更加安全、可靠、经济地运行。

(二)资源共享服务体系

资源共享服务体系主要实现水务信息资源的存储管理、共享与交换、与应用,主要包括:

1.基础数据库建设:包括水雨情数据库(NSY)、闸门控制数据库(Scada)、大坝安全数据库(dam-server1)、供水计量数据库(JYRDC)、档案管理数据库(archive2008)、洪水预报数据库、信息化应用核心数据库(teigang),同时利用大型三维GIS地图库(SZ-final-preview.mpt),实现基础数据库的海量信息整合,结合先进、成熟的GIS软件平台对各类数据进行一体化管理,为信息服务系统提供应用支撑。

2.利用大型商用三维GIS地图库(SZ-final-preview.mpt),铁石三维GIS地型图坐标范围为左上角(104000,48000)、右下角(91950,23950),铁岗、石岩水库蓝线保护区1:1000, 蓝线外区域1:2000;遥感影像(航片)为2008年拍摄的航空影像数据,精度达0.2米。

实现基础数据库的海量信息整合,结合先进、成熟的GIS软件平台对各类数据进行一体化管理,为信息服务系统提供应用支撑。

3.数据共享和交换平台:实现跨平台、跨系统、跨应用的网络互联数据共享与交换,完善水务信息共享技术标准,实现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建库、数据和数据共享的标准化;构建与水利部门系统内部进行信息交换的平台,利用统一和开放的数据标准实现信息交换。

短信告警平台:采用宝安区政府先进的短信交换平台,整合移动、电信、联通短信平台共享为一体(短信流量6万条/月)、实现日水情、供水计量、故障告警自动及会议通知等。

①日水情:8:30自动当日8:00水情水文工况数据;

②供水计量:8点自动水表读数、供水量、库水位给相应水厂的领导和值班人员;

③故障告警:计量实时告警、视频离线告警等故障时通告相关人员;

④会议通知:短信群发功能、三防值班轮巡通知等。

4.数据中心建设:充分利用已建的网络设备和系统设备,进行存储管理、数据共享与系统、数据备份与恢复系统等服务,逐步完善数据汇集、管理和维护等运行机制,开展洪水、水源、水污染预报与调度模型的开发研究。

(三)综合业务应用体系

综合业务应用系统是水务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将进一步深化信息化手段在水资源管理、水环境监管及水污染治理、水务工程建设与管理和水务行政资源管理等领域的应用,推动涉水事务管理的现代化和精细化。

1、水务信息化综合应用系统

在整合现有数据库和系统资源的基础上,基于水利信息的完整性、可靠性和规范性,深入开发新的水务信息综合数据库,建立一套集中管理、安全规范、充分共享、全面服务、具有大容量、高效率的的综合数据库信息平台。同时,借助综合数据交换系统,实现分布式数据库的数据共享服务,遵循各子系统的数据结构规范设计,实现各子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交换。

综合应用是建立在webGIS(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上的综合信息化平台,系统整合了水库管理工作的所有业务信息资源,实现了信息的集中管理、用户集中认证,能根据权限级别提供不同的信息服务和管理操作,主要包括数字水库、水雨情遥测、GPRS供水计量监控、水质在线监测、闸泵自动控制、视频实时监控、大坝安全监测、水库日常业务和系统管理等功能。

2.水库三维GIS应用

采用SkylineGlobe的TerraSuite作为三维WebGIS的开发及平台,融合航空影像、卫星数据、数字高程模型和其它的2D或3D信息源构建三维地形数据集,通过金字塔结构创建可视化三维地形场景,实时的融合海量的栅格和矢量数据并进行,通过客户端浏览器方式将地理空间数据迅速传输给用户。

水库主坝等主要建筑物需要逼真的实时渲染效果,应用三维地形场景建筑模型矢量叠加原理,制作精细模型,使管理处、铁岗/石岩/塘头管理所办公楼及主坝场景内容更加丰富、真实。

水库工程主要包括水库主坝、副坝、溢洪道、溢洪道闸门、分洪闸、提(抽)水泵站、出入库管线、石松供水工程、在建工程等,可在线查询工程的基本情况、特征参数、工程图纸、实景照片等信息,同时水库高程分布专题图可根据用户选择的高程步长(10米、5米、3米、1米、0.5米)进行色彩分层显示。

采用国际上先进的WEBGIS技术,实现基于三维场景的水文、水质、大坝、视频、地下管网、线路铺设、水库专题、在建工程等信息的实时定位查询。

3.水务指挥调度系统

水务指挥调度系统是信息化指挥调度平台,负责调度小流域远程闸控等其它相关系统,由硬件和软件设施组成,硬件设施包括网络系统、调度室DLP大屏显示系统、大堂LED日水情显示系统、多媒体会议系统、UPS系统、防雷接地系统、短信群发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等;软件设施主要是铁石综合信息平台,在整合各子系统信息资源的基础上,实现对信息的综合查询与分析,为决策提供信息支撑;

调度室DLP大屏显示系统:管理处新综合楼5楼调度中心,面积约64平方米,由2*2块60寸DLP大屏幕+6台42寸液晶电视机构成,是信息化指挥调度系统中心,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

4.视频实时监控

为加强水库枢纽区域安全管理,保障大坝安全,对水库大坝、库区主要出入口及配套工程的重点部位进行监控,帮助管理人员实时了解重点地区的安全隐患、水情及灾情等,提高水务重点防控地区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两大水库无线通信设立两个视频中继站,其中铁岗松坳中继站: 建设17米高标准通信塔,安装2套60度扇区天线主站,总带宽为54M;石岩上屋山中继站:建设15米标准通信塔,安装2套60度扇区天线主站,,2组带宽均为54M;

铁岗水库库面约10平方公里,库围47.8公里,由于无线视频必须完全可视,因此在铁岗水库库区设立望塔和西沥2个无线中转站。特别是铁岗林场有4台办公电脑,需要同步监控铁岗库区视频及Internet应用(林场与西沥取水口光纤相接),由于西沥中转站理论带宽为12M,视频监控经常处于瘫痪状态,经过流量发包检测,铁岗林场电脑上网及反调视频占用非常大的带宽,2011年5月中旬,望塔和西沥中转站与管理处楼顶重新安装两套点对点的BB100无线设备,中转站无线主干带宽升为100M,高带宽保障了铁岗林场办公系统和望塔无线视频的畅通无阻。

石岩水库库面3.17平方公里,库围20公里,为保障石岩湖后桥和老管养房续接的光纤视频,在石岩上屋山中继站新增加了一套VL 54M点对多点设备,确保石岩湖后桥和老管养房主干带宽为27M;

同时,为防止网络广播风暴,必须在主干交换机(H3C5600千兆三层)上设置独立视频VLAN、服务器VLAN、用户VLAN专区,减少相互干扰,实践证明,通过VLAN分区,超大流量的视频监控系统才能可靠、稳定地运行。

铁岗与石岩水库区域均为重点雷区,为保障库区野外视频头的安全,采取多项措施①视频立杆接地电阻小于4Ω,避雷针高出视频头1米以上;②安装三合一防雷器(云台、电源、视频头);③取电端安装漏电开关,当有大雷电时,很可能首先击坏防雷器,实践表明,漏电开关跳闸有时取到关键性的保护作用。信息化现有71个视频点,经过一年多的运行,已打坏5个视频头,其中10个电源漏电开关在雷电时容易跳闸,需要事后人工合闸,尽管增加了一定的工作量,但仍不失为一种传统作业方式。

目前已上传西沥来水口、北线来水、铁岗/石岩主坝、溢洪道等8路视频到深圳市反恐办,并可供省三防总调用。

5.闸门自动控制

已对上述七套闸门进行自动化控制改造,实现中心站和远程自动控制。

②控制权限顺序:设现地、中心站和远程三级。自动控制权顺序为:现地中心站远程;并设置就地/远方、手动/自动切换开关,其中现地手动控制级控制权最高,以保证在现地控制单元出故障时实现闸门的手动控制,从而提高系统的可靠性与可控性。

③控制原理:在闸站各配置了一套PLC测控柜,具有现地/远方保护控制、动作状态指示、开度显示等功能,并对闸站的上游水位(溢洪道下游水位)、闸门开度、过闸流量、视频监控点进行监控,确保人身与财产的安全。

自控信息集成:塘头泵站永久泵站的自动控制系统已经建成,待中控室搬迁改造工程启动后,需要整合永久泵站机组运行数据。

(四)信息化保障体系

信息化保障体系建设包括:研究信息化建设和管理体制,完善水务信息化标准体系,建立人才培训与保障体系,加强安全体系建设。

保障体系要重视人才队伍的建设,做好人才培养工作,加强信息化建设中的人才保障体系,制定并实施安全管理策略及相应的规章制度,健全安全管理机制。

四、结语:

篇6

【中图分类号】 TU717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727-5123(2010)02-009-02

ShiHe reservoir water-supply informationization management system construction

【Abstract】 ShiHe reservoir water-supply management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Water management are discussed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implementation of water supply management informationization management the importance of work,From the aspects of

management and operation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the authors discuss water supply.

【Key words】 Water management;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石河水库位于秦皇岛市山海关西北约6公里的石河上,于1972年动工兴建,1975年竣工即投入运用,是一座为城市生活、工农业生产供水,兼顾防洪、发电、旅游等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利枢纽工程。石河水库设计标准为百年设计,千年校核,总库容为7000万立方米,年调节水量为1.01亿立方米,为年调节水库。

随着国内水务市场的开放和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在最短时间内建立起与之相配套的“对外充分适应并快速响应;对内高效沟通并快速决策”的管理系统,尽快摆脱原始的管理模式,使供水管理工作趋向于数字化、系统化、专业化、精细化,从而有效地提高水库对外的服务水平和对内的管理能力。

1管理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管理现状。石河水库工程科供水组负责供水管线上计费流量计日常运行管理和流量计周期性校定工作。在供水管理中,由于个别流量计距离较远,致使不能及时掌握流量计的供水数据和运行状态,供水管理基础工作更显薄弱。由于内部操作程序不够规范,加之监督管理不到位,在一定程度已直接影响到水库的经济效益。

1.2存在的主要问题。

1.2.1手工作业,效率低下:在供水数据资料分析整理,均以手工记录、书面通知用水单位为主,工作效率低,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效性差,易产生计量纠纷,影响对外服务质量和水库诚信经营的形象。

1.2.2运行机制不健全,管理存在漏洞:在供水计量管理中,操作程序基本上是在班组间完成,工程科供水组集抄表管表职能于一身,抄管不分,人为因素难以避免,拆换表随意性较大。在修、校、拆换表工作中监管不到位,漏洞较大。在抄表过程中易出现误抄、漏抄、估抄等现象,计量的准确性、可靠性受到影响。

随着用水单位和流量计数量的增加,用户信息档案和运行数据越来越多,并且这些数据始终处于变化状态。计费流量计运行是否正常、是否定期校定、何种原因造成水表修换、周检和修换前后数据是否及时准确记录更新等,这些水库均缺乏对其进行有效动态的监管、跟踪和数据分析工作。因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加之部门之间配合衔接不畅,极易造成用户资料丢失或不能及时抄表收费甚至造成漏抄。客户资料也需不断更新修正,依靠人工的静态管理模式无法满足动态变化的需要。

1.2.3校定不及时,周期率低:由于受季节、安装地点等限制,加之管理不到位,流量计不能及时、正常地进行周期性校定,用水单位和水库的利益难以得到保证,不仅容易产生投诉和用水纠纷,也易给水库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2供水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

供水信息化管理,不仅涉及到水库的经济效益,而且涉及到水库的服务水平和社会形象。供水信息化管理建设,就是要充分利用先进的计量设备和网络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计量器具基础信息库基础上,结合实际工作流程,实现供水管理的科学化和自动化。

供水数据面临着实时性和可靠性、管理的动态性和系统性、信息化系统的复杂性和共享性等种种困难。这些困难在于各种管理的分散性、独立性、滞后性和不完整性。实施供水管理信息化建设,目的是保证信息沟通及时、准确和高效,增强信息共享性、一致性、准确性、时效性和部门间运转协调性,提高工作绩效和服务水平,完善、改进内部运作流程,增强水库快速反应能力和适应能力,提升水库管理水平。

2.1系统建设。

2.1.1网络物理链路:供水信息化管理系统建立信息数据中心是必不可少的,数据服务器设在水库计算机机房,用户信息和数据存储在数据服务器上。通过现有的10M光纤与Internet相连。在水库内部电脑组成一个局域网。

2.1.2数据库结构及软硬件环境:供水信息化管理系统采取Client/Server结构,即客户机/服务器方式,根据各部门的需求及权限不同,给与不同的用户名和密码。整个系统流程通过事件驱动运作。从经济性、稳定性、开放性和完整性考虑,决定数据库采用ASSESS,运行于Microsoft Windows Server 2003下。

硬件数据服务器采用联想高性能服务器,以满足客户机较频繁的数据查询。对于日常的查询工作,我们通过WEB方式设计查询模块,以便各用水单位查询、监督。

2.1.3功能模块:供水信息化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如下功能模块:①数据查询:用于各用水单位及有关单位对供水数据进行查询和监督。②数据管理:用于供水数据的日常管理和维护。

2.2系统运行管理。设有日常操作、网站维护和数据维护三个小组负责供水信息化系统的运行工作。日常操作组主要负责对每日供水数据进行更新,确保数据的准确和及时。网站维护组主要负责对供水信息化管理系统网站进行维护和升级,满足各用水单位对供水数据的各种需求。数据维护组主要负责对供水数据进行审核和维护,保证数据可靠,起到监督工作。同时在各用水单位和有关单位查询过程中,还可以对供水数据进行监督,保证数据公正透明。

3结论

供水信息化管理系统以供水计量为枢纽,优化了供水管理工作流程,完善了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克服了原有管理的弊端,提升水库的经营管理水平,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潜在价值:

3.1完善了内部监督制约机制,保证计量数据真实可靠,避免人为干扰、堵塞管理漏洞,提高了水库经济效益。

3.2信息化管理代替手工作业,降低劳动强度,节省管理成本。

3.3计量数据真实、完整、准确,减少用户投诉和纠纷,提高服务质量,树立水库诚信经营的好形象,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

3.4提高了水库管理水平和对外服务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和绩效,增强水库竞争能力。

3.5实施供水信息化管理,克服了现行管理模式和技术条件的束缚,摆脱了人为因素、地理因素的影响,变原有的静态管理为动态管理和监控,使计量管理工作更趋科学化和规范化。

参考文献

1董哲仁.生态水工学――人与自然和谐的工程学[S].水利水电技

篇7

水库具有很多的优点,它可以用来灌溉农田、水利发电、观光旅游、供水补水、水产养殖及改善生态环境等众多的作用,因此对水库进行合理的管理是至关重要的,所谓的水库管理工作即是对水库的利用和管理。利用是使水库发挥出它的效益和功能,管理是延长水库的寿命及确保水库安全。

一、水库管理信息化的主要技术

水库管理信息化系统需要包含信息存储、信息采集和信息分析三样整合在一起。因此系统的设计需要分别针对以下几个问题来开展:从总体上看,水库信息管理系统要采用分布式层次结构,结合管理系统和数据库技术进行系统开发。主要技术如下:

第一,分布式体系。一般需要选用CORBA与COM+软件,分别对应于跨系统平台与微软操作系统,两者不相同,却可以使不同类型的平台、网络、数据库进行整合,来使得不同类型技术的资源实现共享。

第二,Web服务器。常用的Web服务器是APache HTTP Server,它具有支持跨平台的应用、良好的可移植性、源代码开放等优点。

第三,数据处理技术。水库的管理软件因开发目的不同存在技术类型差异性,常用的信息处理软件和数据库有SQL server、Silver light、Oracle等。

二、信息化管理在水库工作中的重要程度

权威人士提出了水利管理要从过去已有的水利管理的前提下,扩展出现代化水利管理和可持续的水利的内容,首先要继承和传统一样对水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和治理,更要在原有基础上更加重视对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保护水资源;一样重视水利工程的建设,而且要做到在重视工程建设同时,加强非工程措施建设。想要使水利工作完成转变,必须把信息化管理作为重要的技术手段。信息化既可以提高水库管理工作的决策水平以及管理水平,使得水利为国家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是现阶段社会发展的要求。要使水库工作管理信息化,一方面水库的管理部门要保持与执行部门的联系紧密度,给其提供尽可能多的水利信息,比如旱情、水工程、洪涝、水量水质等信息,为相关部门尽早做出抗旱、防洪、水资源等综合管理提供其依据。水库建设的本身也极度需求信息行业的技术支持,包括生态环境、区域经济、地质灾害、气候气象等。因此,水库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即是水库管理工作自身发展的要求,更是国民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信息化建设的主体目标

水库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要时刻保持与国家信息化建设总方针与总原则相协调吻合,即要顺应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潮流,保证信息化技术先进性。对落后的水库设施进行技术升级,稳步提升水库管理的水平,深入建设水库的信息化工程,更好的为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做出贡献。水库管理信息化建设达到以下几点目标:

(一)信息采集系统的建立

水库的管理工作需要有基本资料来提供依据,需要收集水库的蒸发量、上游来水以及降雨量、水质、出库水量等其他气象信息以及大坝渗流、应力应变的现象进行管理检测,为水库后期工作提供资料储备。

(二)提高信息化系统

水库的很多资料都需要进行共享或者传输,如果加强水库的信息化建设,那么信息传输将会比较方便、快捷。比如将采集器的采集到的信息以及相关信息经过电子设备传输到信息中心,然后依据信息中心所下达的命令进行总的调度;通过信息系统与其他的水库和管理所进行网上联系,方便传输数据,提升相应工作效率,办公自动化的实现,以此来提高整个水库的管理水平。

(三)闸门自动化管理

对水库的闸门安装自动控制系统,让其自动控制水库的进水闸与泄水闸,从而控制水库的水位。从而实现闸门及时、迅速的开启或关闭,以提高水库信息化系统的可靠性,实现自动化控制,自动化科学管理为目的。

四、信息化建设基本措施

目前,水库信息化管理已经为水利管理提高了很大的作用,大幅度提高了水库的工作效率,尽可能发挥出工程效益,但从现阶段来看,水库信息化的管理建设还有待提高。

(一)改变以往观念

以信息技术来实施现代化管理、科学管理,转变以往保守、闭塞的习惯,在信息社会里需要信息共享与开发。水库信息化建设不是朝夕可以完成的,是一个需要很多人力物力的漫长过程,因此水库要加强对专业人才培训,给予他们正确的政策领导,在人员的经费与工作时间等方面给予支持,从而提高有关人员的工作热情,尽早完成信息化

(二)分步实施

进行信息化建设,可以先从简单的入手,再专攻难的,从单项的信息化建设再到复杂信息化建设,循序渐进。并将研究所得运用到实际中来,提高实际生产力;多进行软件开发,为水库的生产产生效益,并为进一步的研究推广奠定基础。

(三)与高校合作

高校是人才输出地,与高校进行合作,从而得到专业人才加快信息化的建设。高校可以提供技术、人才,在时间安排方面会比单位有优势,因为学校的空闲时间安排会比较充裕,这样水库提供财力聘用高校人才,两个单位进行结合,可以加大工作深度,带动水库的专业人才进步与发展。

(四)加大对水库专业人才培养的力度

专业人员是水库进行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前提,无论工作环境再好,信息系统在先进,都是需要人去实现的,只有具有了专业人才,才能使得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成为可能。在培养人才的时候,要对人才进行选择培养,尽量选择一些事业心强的,专业知识扎实的人才,只有确保了人才的质量,才能够让水库信息化建设更好的发展。总之,水库管理信息化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的,它需要改变以往的老观念,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技术创新,逐步使得信息化管理为水库管理服务。

参考文献:

篇8

水库工程的种类有很多,不同种类的水库工程,作用与所处的客观环境也是不一样的,所以管理的内容与方法也应该有自己的特色。对大坝进行安全管理是水库工程管理的工作重点,其次是对水库的调度运用等。在水库工程方面,目前已有几千座水库完成了除险加固的工作,但是这些投资主要是用来解决大中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对于量大、面广和危险隐患众多的中小型的水库则无法得到解决[1]。因此,对水库工程进行信息化的应用便显得尤为重要。

1.全国水库工程的基本数据

2013年,经国务院正式批准,水利部与国家统计局正式了《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公报》,根据公报数据显示,到2011年12月31日为止,我国水库共有98002座,总库容量约为9323亿立方米[2]。其中,97246座为已经建成的水库,总库容量约为8105亿平方米;756座为还在建设中的水库,总库容量约为1220亿立方米。根据早两年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总共有86353座水库,总库容量约为747792立方米。其中529座为大型水库,总库容量约为581600立方米;3181座为中型水库,总库容量约为98280立方米;82634座小型水库,总库容量约为67824立方米[3]。从上述数据不难看出,虽然大型水库所占全国水库的比例不高,甚至可以说很低,但是总库容量却占据了四分之三以上。虽然在2011年的全国水利普查数据中没有具体的大型水库数量,但是完全可以按照经验分析得出其数据的变化系数不会很大。因为各大型水库的具体资料,国家防汛总指挥部掌握得较为详细,而且这两年建成的大型水库也是有限的,所以其总库容量的变化系数也不会很大。另根据报道显示,我国目前有四万多座小型的水库具有不同程度的病险问题。根据国家防汛总指挥部的要求,对于水库的病险问题,大型水库与重点中型的水库必须保障不垮坝,而普通的中型水库与小型的水库则要在预设计的标准内确保遭遇洪水冲击后不会垮坝。依据上述的数据与报道,不难看出,对全国的水库工程进行信息化的应用重要性已经越来越突出了。

2.我国水库工程信息化现状

(1)大型水库与重点中型的水库在调度模拟、闸门控制管理、水文预报、水雨情监测与大坝安全监测等方面大都已经实现了信息自动化,但是从使用情况来看,只有水雨情监测系统能和厅属水库中的少数视频实现和水利厅中心的连接。而水库大坝中的其他安全监测信息与调度模拟等信息要想只能在水库当地的范围内实现,进行远程信息成果的则是难以在水利厅进行的[4]。

(2)工情、水情与坝体的安全监测和闸门控制等系统已经在大多数水库中建成,且都是独立进行建设,运行时也是孤立的,这样每个系统之间就没有了有机的关联,整体的综合信息化系统体系也就无法建立与应用[5]。水库安全的预警系统基础是对水库安全的综合评价,在以洪水预报为主的水库安全预警中又没有建立良好的安全预警系统的情况下,自动画和信息化的建设成果的总体效益在发挥的过程中就会受到影响。

(3)“重水情,轻工情”是大多数中小型水库在建设自动化系统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弊端,只有在建设水库水雨情遥测系统时才有工情安全的监测系统,使得对水库枢纽的健康状态便无法实现动态的掌握。这样,中小型水库中便存在着大量的病险库隐患。

(4)有一部分小型的水库,对水雨情的观测设施严重缺乏,甚至有些小型水库连稳定水位的观测设施和降水的观测站都没有,再加上有些水库的现场没有任何的管理人员,这样对流域进行防汛调度工作时便存有非常大的隐患。

(5)很多系统在线运行的工作年数都已经超过了10年,严重超出了系统设计的寿命,使得主要设备出现严重老化的现象,再加上后续技术纸盒与备品备件都已经停止了生产,造成各系统都难以正常运行的局面,从而使其提供出来的技术支持能力越来越少,能发挥出来的效率也就愈来愈低。

3.水库工程信息化应用的途径

3.1 做好水库工程信息化的前期准备工作

首先,决策者要有绝对的决心。因为对水库工程进行信息化管理建设具有一定的风险性,所以决策者要有一定的决心,并把握好全局,对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意义和其必然的趋势等有一个理性的认识。

其次要建立一个良好的管理体制与机制[6]。水库工程信息化的核心和精髓是科学的思维与先进的技术方法。所以建立的管理体制与机制,必须与现代化的水利工程管理思路相符,实现水利工程的信息系统化、科学化、标准化。

再者,要对人力资源进行充分的挖掘。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可以说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各企业单位必须重视对具有创新意识,能够接受新知识、新事物、新技术而且具备较强实践能力的人才培养。因为实现水库工程信息化的关键是优秀的人才,而这些优秀的人才必须具备专业的知识、善于交流、且有良好的开拓性意识。最后,从实际出发,进行总体的规划,然后分步骤给予实施。从实际出发是所有工作的基本点与根本点,所以各水库工程的单位必须充分了解前期工作的基础以及各项信息化应用的现状,建立一个信息化的实现目标,并对其进行逐步的实施与完善。

3.2 避免信息化建设中的误区

首先对贪大求全的行为要坚决的杜绝,因为水库工程的建设与管理关系着千千万万条生灵的性命与人类的生存环境。因此,对水库工程中的行业特点、管理模式、地理位置以及人员素质等因素都要进行充分的考量,秉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准确的对需求进行定位。其次,对系统开发的个性在应用的时候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因为水库工程信息化的各项应用系统的开发,不仅有水库工程系统的理论与方法的共性,而且还都带有自身一定的管理个性。所以在应用时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对其开发的成功性给予衡量。最后,不能盲目的进行跟风,对已有的自动化系统如何发挥其最大的作用才是需要大量投入工作精力的[7]。

3.3 加强各系统的集成研究与应用

首先要对基础类的信息进行集成,对基础类信息中的各项自动化系统中日常运行过程都要进行集成,使其可以成为水库工程信息化的基础。其次要对应用类的信息进行集成,并将集成后的基础类信息作为应用类信息集成的基础。如果任务与目标不同,还要开发出专用的软件系统对数据进行二三次的处理,从而达到直接用于信息化的目的。最后,还要对管理类的信息进行集成,主要是对水文水资源、防汛调度指挥、工程管理和水质水环境四大类管理信息进行集成。

3.4 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

信息化工作的关键是人才,尤其是水库等基层水利单位,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因为现阶段很多水库工程普遍都存在着现代化技术水平不高,应用管理水平也较低的现象。通过多种形式对职工加强培训,可以从整体上提高水库工程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从而有利于培养出水利与信息化都懂的技术型人才。

4.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水利工程的不断发展,对水库工程实行信息化的应用将会成为其必然发展的趋势。现阶段,虽然很多水库工程已经投入了信息化的应用,但是诸多病患问题还是存在。这样,我们就必须从病患的根源出发,为水库工程的信息化应用开拓出更为方便、实用、科学的道路。

参考文献

[1]程邦谊.湖北省水库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研究[D].2005届中国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吴苏琴.基于计算机技术的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系统研究[D].2010届西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范文.刍议水库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3(9):271.

[4]朱永琪,韩保国,刘春晓.所前泊水库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J].水利建设与管理,2008(4):53-54.

篇9

2原有网络系统现状及存在问题

水库管理局原有网络主要包括乌兰浩特市调度楼网络系统和库区办公楼网络系统。另外,开通了与水利部松辽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松辽委)网络连接的2M光纤线路。乌兰浩特市调度楼现由3个相互独立的机房组成,形成了3个业务部门局域网,即防汛调度网、工程管理网、财务办公管理网。由于建设年代较早,网络建设缺乏统一规划,3个网络均相互独立运行,网络设备性能低,无法进行扩展升级,各类信息和资源由业务管理科室分别管理,“信息孤岛”现象严重;机房已运行多年,设备设施陈旧老化,网络运行安全可靠性均已降低,缺少UPS电源供电保障和必要的环境保障设施设备;未安装机房监控管理系统和病毒防御系统;未组建全局的网络,各部门仍采用单机ADSL方式访问Internet;与松辽委办公网络的通信联系采用异地拨号方式,通信手段落后,网络带宽不足,无法满足信息交换的需求。

3网络信息化平台构建

水库网络信息化平台主要在原有网络系统的基础上改造完成,并采用当前成熟的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选用性能稳定可靠的产品构建。

3.1平台建设原则

1)统一标准、整体规划。随着信息化建设的逐步深入,数据的共享、系统的推广、功能的扩展等都要求标准先行、规范信息化建设、进行信息资源整合。因此,平台在建设过程中,将按照水利部及松辽委统一的技术标准实施安装,并根据水库管理局实际情况,认真开展需求分析工作,充分利用现有的通信及计算机网络、系统和数据资源,加强整合,进行整体规划。

2)资源整合、易于扩展。平台建设在充分整合已有资源基础上,为水库信息化发展预留扩展空间,包括硬件资源、软件资源、机房环境方面的扩展,确保水库信息化建设的完整性、全面性。

3)先进实用、安全可靠。平台建设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力求功能齐全,各项指标满足水库管理局信息化的需要;同时平台应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因此要选择结构成熟、质量可靠、性能稳定和维护方便的定型产品;正确处理发展与安全的关系,综合平衡成本和效益,加强信息安全保密的技术措施和制度建设,建立完善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确保平台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3.2平台建设方案

根据水库管理局实际现状、建设目标及功能要求,平台建设任务分为三部分:

1)乌兰浩特市调度楼机房。将现有的乌兰浩特市调度楼六楼机房改造为全局网络机房,组建全局统一网络系统,铺设楼内网络连接点和机房防静电地板,统一接入互联网,配备UPS电源系统、设备机柜,配置核心交换机、接入层交换机和交换机调试终端等,并安装机房监控管理系统和防病毒系统,以保障设备安全可靠运行。

2)库区办公楼机房。对库区办公楼三楼的机房进行改造完善,配备机房监控管理系统等设备,为水库自动化系统安全可靠运行提供环境保障。

3)乌兰浩特市调度楼中心控制室。将位于乌兰浩特市调度楼内三层的会议室改造为中心控制室,包括安装防汛视频会商系统(主要用于乌市调度楼与库区之间的防汛调度、工程管理的会商)、信息显示系统、水库调度控制系统和水库安全运行监控系统终端设备,为洪水预报、防汛调度决策及工程管理等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3.3平台建设实施

1)将乌兰浩特市调度楼六楼机房改造为全局网络机房,与库区办公楼机房网络联为一体,承担起全局网络中心管理机房的任务。购置UPS供电系统,主要为调度楼计算机设备、网络设备、控制台、应急照明等供电,根据需要,配备1台40kVA的UPS电源、40块电池组成的UPS供电系统。配备了服务器机柜、KVM共享器,用来安装水库现有各大系统及新增的服务器。对机房及乌兰浩特市调度楼内1~6层进行网络连接布线,在原路由器的基础上,新配置1台3层交换机和4台2层交换机,3层交换机作为网络的核心交换机,为管理局网络提供核心交换、互联网出口、专线出口、接入层交换机接口、核心服务器网络出口等,二层交换机作为接入层交换机,为终端提供网络接入和交换功能。配置防火墙和入侵防御设备,具体部署在互联网出口和核心交换机之间,并配备2台调试终端计算机来保证网络设备的安装调试等运行维护工作。机房环境建设部分主要进行机房静电地板铺设、机房固定监控点安装,为保证机房的环境温度,安装了机房空调。

2)库区办公楼安装机房监控系统,配置1台硬盘录像机和2台全方位视频监控摄像头,并配有监视器,主要用于监控库区机房运行情况等。

3)将乌兰浩特市调度楼内会议室改造为一个具备综合控制管理功能的中心控制室。控制室终端采用联想计算机,考虑到视频会议设备的兼容性,视频会议终端仍采用水利系统统一使用的泰德终端,配置夏普显示屏、索尼D70摄像头、迅控SV-V0804矩阵、线缆等设备。音频系统选用天马士TM-4500专业功放,天马士TM-612音箱,雅马哈的MG166CX调音台,以及天马士TM-3003无线麦克和天马士TM-60S桌面麦克。环境建设部分主要包括承重墙建设、控制室天棚、墙面、地面处理等附属建设、操作控制台以及5P立式空调的购置。

篇10

一、基本情况

盘河水库位于韩城市西北约20km的盘河干流上,是一座以农业灌溉,工业供水、城乡人饮为主兼有防洪功能的重点小(一)型水利工程,水库枢纽由大坝、放水洞、溢洪道三部分组成。水库于2009年完成除险加固工程任务。下游防汛目标主要有西庄镇和昝村镇的十个村庄。108国道,京昆高速公路,西昝工业园、盘龙煤矿、涉及1.5万人口,2万亩耕地,10亿元资产的防洪保安任务。

二、应急管理能力建设情况

(一)组织机构建设情况

盘河水库是韩城市重点小型水库,是市防汛工作的重点单位,也是抗旱工作的骨干,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旱涝灾害频繁,防汛抗旱工作任务日益繁重,盘河水库管理处为差补事业单位,级别为副科级单位,目前在编人数94人,实际在岗人数49人,盘河水库的防汛工作由市防汛指挥部宏观领导,由主管市长包联。盘河水库管理处也成立了防汛领导小组,由管理处主任任组长,灌区各乡镇镇长任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防汛办公室,主要负责雨情、汛情检测预报、工程巡查、抢险、水量调度、后勤保障等工作。组织机构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盘河水库防汛领导机构行政级别低,盘河水库管理处是副科级单位,相关灌区各乡镇属正科级单位,在汛期,下级单位向上级单位命令、召集会议、调配人员或者物资,经常行不通,妨碍了防汛工作的统一指挥调度。建议提高盘河水库防汛机构行政级别,保证政令畅通。盘河水库防汛办的设立,有利于防汛工作统一调度、雨情、汛情、工情信息共享,形成重点水利工程、各乡镇、村、联动机制,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防洪抗灾意识,有利于形成水库防洪保安为人民,人民抢险保安全的良好局面,有利于科学决策,有利于统一调度、形成有效、高效、强有力的防汛集体,从而更加有效的防洪减灾,避免“龙多不治水”的混乱局面。因此,设置盘河水库防汛办十分重要。

(二)法规制度建设情况

盘河水库成立了防汛组织机构,落实了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职责,制定并完善了《防汛值班制度》《观测及巡库、巡坝查险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目前最需要建立健全的地方配套法规制度,就是水政监察的执法权限问题,我们国家涉及水的法律法规建设已较为完善,我们面临的不是无法可依,而是有法难依,执法无权,对于日益突出的河道采砂、河道侵占、河道排污等一系列水事纠纷,水事违法事件,我们执法无力,水作为一种资源,作为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不可或缺的资源,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进步,人们对水资源的依赖日益增长,未来围绕水资源的违法、违纪事件,也将矛盾日益突出,建设一支强有力的监察执法队伍,为水利各项事业保驾护航,真正实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的依法治水目标。

(三)预案建设管理

编制完善了《水库度汛计划和防汛抢险应急预案》,明确了不同等级洪水情况下的防、抢、撤、措施和水库调度运用计划,并反复修计,使防汛预案和度汛计划更加科学合理,更具有可操作性,符合我库防汛抢险工作的实际要求。预案的执行由盘河水库管理处负责,但是盘河水库管理处属副科级单位,灌区各乡镇属正科级单位,如遇汛情、险情,很难达到政令畅通,严格执行,很难集中力量全力抢险,因此建议提升盘河水库防汛办公室行政级别。

(四)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盘河水库于2009年完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任务,新建库区管理站400多平米,建设有日常办公用房,汛情会商室,值班室,未设记者接待室,办公条件大为改善,但技术装备条件较差,目前仅配备防汛有线电话一部,防汛电台一部,雨情、水情、工情等都是人工观测,人工语音报汛,观测效率低,特别是恶劣天气情况下,容易误测误报,通讯失灵,影响防汛工作。要建设现代化、信息化的防汛办公室还需要上级政府在资金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配备防汛指挥车辆,并由政府牵头协调,电力、电信、公路、交通等部门给予帮助支持,确保防汛安全。

(五)保障机制建设

盘河水库防汛经费市财政未设立专项经费,每年应保持10—15万元才能满足防汛工作需要,(流域内雨量监测、大坝安全监测,抢险、汛雨情测报话费,防汛物料消耗补充、防汛油料、大坝设施日常维修等)防汛业务经费也未列入同级财政预算,每年需五万元能够满足防汛办日常工作的需求,防办日常工作经费希望上级防汛主管部门予以解决。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制约盘河水库防办建设工作的主要因素是深化水利管理体制改革问题,体制改革工作没有得到贯彻落实,人员经费,工程维修费无处着落,严重制约了灌区的发展,职工队伍不稳定,专业技术人员大量流失,各项工作困难重重,维修经费缺乏,工程设施得不到及时维修养护,工程效益不能正常发挥,由于单位经费严重短缺,无法开展项目前期工作,影响了争资引项、影响灌区发展,导致恶性循环。

2、盘河水库防办建设遇到的实际困难,防汛经费无处着落,防办现代化、信息化建设得不到落实,不能满足当前防汛工作的要求。

3、建议上级帮助解决盘河水库防办的行政级别、及防汛经费问题。督促有关部门尽快落实“两费”改革,增加防汛抗旱办公室人员编制,保证灌区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4、盘河水库要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改变工作作风,不断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工作效率,将防汛抗旱工作做好。

四、对策、措施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