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0 14:39:17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传统茶文化知识,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中图分类号】 TU9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11-263-2
政治文化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在理解不同国家或不同时期的政治时,政治文化是个重要的因素。如果不考虑政治文化,我们就不会理解政治实际上是如何运转的。因为政治文化第一为政治体系的确立提供合法性说明;第二为政治秩序的稳定提供思想、意识上的支持;第三为政治统治体系的发展提供指导作用。我们深入地研究中西政治文化,了解二者各自的主要特质和差异,对于理解两国不同的政治行为和建立我国新型的政治文化都有重要的意义。
1956年,美国著名的政治学者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在《比较政治体系》一文中率先使用了“政治文化”的概念,用来代替“民族性格”、“民族精神”、“政治意识”等概念。接着,在他与维巴合著的《公民文化》一书中,认为“政治文化”是指“作为被内化于该体系成员的认知、情感和评价之中的政治体系”。最后,在其《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一书中,他进一步将政治文化明确定义为“一个民族在特定的时期流行的一套政治态度、信仰和感情”。根据这种概念,政治文化是政治体系的基本倾向或心理方面。徐大同教授认为“它包括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普遍奉行的一套政治态度、信仰、情感、价值等基本取向。它由一个民族的地理环境、民族气质、、政治经济的历史发展进程等因素。影响甚至决定着一个民族或每个政治角色的政治行为方式、政治要求的内容和对法律的反应;政治行为是它的外在表现,政治制度是它的凝固形态,政治学说是它的理性升华”。因为政治文化是超越阶级、党派界限和时间界限的,它比表层的政治制度和政治理论更准确地反映一个民族的政治个性,所以政治文化是政治价值、政治制度和政治行为的根源因素。
哲学框架为我们理解中西政治文化的差异提供了一种可行途径,因为哲学是文化的基础。哲学包括三大部分:方法论、形而上学和价值论。方法论又可分为逻辑和认识论两部分;形而上学包括本体论和宇宙论;价值论可分为伦理学和美学。价值论来源于对世界的形而上的认识基础之上的,而方法论又是形而上的认识的基础,所以方法论是价值论的基础,而价值论就是文化的核心。
首先来看中西哲学的方法论差异。方法论包括逻辑和认识论两部分。逻辑从事寻求种种最后的标准,以便用以使我们的信仰得到根据又使得我们可得到真的知识。蒙塔古进一步指出人们的观念与信仰源自见证、直觉、理智、知觉和实践。人们在事实上也已经把每个这种源泉当作断定哲学真理的主要标准,因而跟这五种信仰源泉相应的有五种类型的逻辑学说:权威主义、神秘主义、理性主义、经验论和实用主义。也就是说,人们获得知识的途径主要靠这五种逻辑方法。从不同的逻辑方法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认识论、世界观和政治伦理价值。
在中国哲学的开端时期,就逻辑说,表现为对人作为超越性存在的精神境界、心理体验的可能性的寻求和对人作为超越性存在的现实伦理生活的可能性的寻求两类问题的互补。按照蒙塔古在《认识的途径》一书中对逻辑方法的分类标准,中国哲学的逻辑方法可归为神秘主义的逻辑方法,因为蒙塔古将神秘主义定义为:“通过超理智的、超感觉的直觉官能来达到真理”。神秘主义逻辑方法注重直觉,把直接认知的东西看为宝贵的东西,所以中国哲学“没有明确区分主观与客观之间的界限,认识的主体和认识的客体还是浑然一体的”。
从这种重直觉的神秘主义逻辑出发,中国哲学发展出了“天人合一”的宇宙论和用“道”表示的本体论。葛兆光在其《中国思想史》中指出:中国古代思想世界一开始就与“天”相关,在对天体地形的观察体验与认识中,包含了宇宙天地有中心与边缘的思想,而且潜含了中国古代人们自认为是居于天地中心的想法。正是这种对天地四方的直观感觉和想象是古代中国人推理和联想中不证自明的基础和依据。从天圆地方,大地有四极八方为象征的空间观念出发,由此推彼,“人们会产生在空间关系上中央统辖四方、时间顺序上中央早于四方、价值等级上中央优于四方的想法。”当这种观念延生到社会领域,就会成为中央帝王领属四方藩臣的政治结构的神圣性和合理性。由于这种政治结构象征天地的器物,拥有与天地的“同构性”,而这些器物并非全体所有,所以只有拥有权力和能体察“天地之道”的人才能拥有它。对于宇宙时空即“天道”的探索、体验与玄想最终在思想世界积淀了一个大体成型的观念性框架,即人类生活在一个由“道”、“阴阳”、“四时”、“五行”、“八卦”等整饬有序的概念构筑起来的,天地、社会、人类同源同构的宇宙之中,在这个宇宙中,一切都是相互关联的,一切都是流转不居的,整齐有序的流转时正常的,同类联系的感应式正常的,在这一秩序中体现的“天道”,是一切最终依据也是一切的价值来源。
那么人们怎么才能感知“天道”呢?“天道”就体现在“圣人”身上。《尚书・洪范》篇说:“于事无不通谓之圣。”圣人是唯一能体察“天道”的人,所以圣人作为价值的代表,指导社会的一切行为。谁又是圣人的现实体现呢?是皇帝。《洪范》强调“天子作民父母,以为天下王”,天子或君主秉承“天道”来治理天下。所以在中国传统的政治生活中,由于圣人体察天道,而君主又是圣人的代表,所以对君主的命令需要绝对的服从,于是形成了“圣人政治”。圣人为王的理论在逻辑上不仅没有对限制君权的思想留有任何余地,反倒帮助君主无限制地扩张权力,形成绝对的专制权力。“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君主对其子民拥有极大的支配权力,最终形成“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家国同构”、“君国一体”的认知。在“圣人政治”体制中,君主掌握绝对的政治权力,君主独揽立法、行政、司法和军事大权,享有随时对官员和民众的生杀予夺的权力,“雷霆雨露,莫非天恩”,民众只有服从的义务。由于皇权至上,而治理国家的官员又依附于君主,所以君权可以通过层层社会网络直接扩张到社会最底层。国家无所不及地全面支配整个社会,形成了全能政府。
从根本上来讲,西方哲学中的方法论主要是经验主义的,并辅之以理性主义。早在古希腊时期,西方就有经验主义认识论的传统。亚里士多德在研究城邦政治体制时就采取经验主义的方法。亚里士多德曾说:我们通过观察和归纳得到演证推理的可靠前提。虽然在西方漫长的中世纪,哲学一度沦为神学的婢女,但是到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兴起,西方哲学逐渐摆脱经院哲学的束缚,开始用“人”的眼光来重新审视世界,经验主义的方法论重新成为主要的哲学方法论。经验主义的方法论拒绝任何天赋观念,认为人们的一切观念无一例外地都是通过某种经验而产生的,所以主张知识应当建立在观察的基础上。这种经验主义方法论把宇宙一分为二:人和独立于人的外部世界;人是认识外部世界的主体,而外部世界对人来说就是认识的客体。人和外部世界的关系就是认识与被认识的关系。虽然在人如何才能正确认识外部世界的问题上,西方哲学有过巨大的争论,但是经过宗教改革和科学革命,西方成功的将依靠超自然力量(上帝)的方法排除在可行的认识途径之外,从而将人的经验确立为认识主要途径。
茶文化蕴含深厚的民族传统文化内涵,承载着我国长久发展形成的文化基因,是我国最为宝贵的文化遗产。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传承和保护茶文化,是当代社会管理者和教育者思考的问题。而借助教育这一重要的渠道,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契机,促进茶文化在校园文化中的融入,不但可解决文化传承发展的问题,还能充实校园文化内涵,利于茶文化在学生群体中传播,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审美观念、文化传承意识,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1茶文化教育和校园文化的内在关联
我国作为茶文化发源地,在悠久的制茶和种茶过程中,通过与其他文化内涵的相互融合,形成具有我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茶文化体系。而这种以茶叶这种物质为载体的文化类型,有着物质和精神层面上双重意义。在物质层面,茶叶作为一种保健食品,通过饮茶和品茶促进茶多酚的吸收,有效的预防和控制人体疾病的产生,并加快新陈代谢,促进人体机能的恢复。而在精神层面,茶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在长久发展中没有被其他文化所取代,反而吸收各类文化优秀要素,形成更为完善的文化内涵。茶文化倡导的仁爱、宁静、淡泊等思想,可净化人的心灵,给人以温暖和舒适的感受,促进人更加主动的修身养性。可见,茶文化不仅是一种传统,更是一种特殊的文化象征。从这一角度来看,茶文化可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具体而言,校园文化使学校在长久发展中形成特有的精神风貌,可真实反映着学校办学理念,还可展示着学生的道德素质和修养水平。在全面落实立德树人育人目标的背景下,各大院校开始重视传统文化教育,而距离学生较为久远的传统文化内涵,难以符合当代教育的理念,无法满足学生认知上的需求。为此,以更加贴合学生现实生活的茶文化为特色,将茶文化引入到校园文化中,可利用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学生的思维、品质、思想等,使学生了解茶文化内涵的同时,缓解精神压力,在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中修缮身心,促进自身道德素质和个人修养的提升。
2茶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2.1茶文化引导健康价值观,利于增强学生道德修养
随着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社会开放程度的不断提升,学生所处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发生较大的变化。网络信息传播平台的构建,为西方文化和价值观的入侵带来机会,而对于大学生而言,由于自身辨别力不足,容易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出现错误思想观念,挑战学生的品质和文化素养,也影响校园文化的建设。面对这种普遍存在的现象,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促进校园精神文明的发展,平衡学生的心态,提升学生整体的文化素养。借助茶文化教育这一渠道,向学生介绍茶文化的概念、内涵、特色,以及对人身体和生活的促进作用。并向学生展示茶艺、茶诗、茶道涉及到的礼仪规范,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德。可通过茶文化倡导的价值观念,来影响学生的思想和意识,同时将茶文化中蕴含的“仁、爱、真,怡”等精神,上升到哲理的高度,使茶文化形成更高的文化层次,对学生理想和目标进行深刻的启迪。另外,面对当前校园文化氛围不浓厚,学生对校园文化理解不深刻等现状,高校以茶文化为载体,开展与茶文化相关的茶事活动,不但可改变以往校园文化内容单一刻板,还能够陶冶学生情操,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发展观念,并受到传统文化深刻的影响,形成坚定的文化自信,促进和谐校园的构建。
2.2茶文化具备的美学功能,提升学生审美情趣
新时代下的育人工作,除关注学生知识水平和技能之外,还需要了解学生的精神状态,确保学生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保持良好的精神风貌和热情,这需要高校以校园文化建设为手段,将更多具有艺术美感的文化和艺术活动带到学生面前,使学生有着较强的审美能力,并在美的熏陶下实现人与内心的相互和谐。茶文化作为一种怡情文化,在长久发展中茶文化与艺术的联系日益密切,在高校校园中开展茶文化相关的活动,对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情趣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首先,古代茶相关的书画和诗歌,为世人描绘一个清幽淡雅的世界。而茶艺表演所形成的优美律动和独特造型,可为人们展示着肢体美和艺术美,可大大的提升学生对美的感悟能力,对于提高学生审美品味有着积极的意义。其次,在饮茶和品茶活动中,在茶文化营造的宁静悠远的环境里,深刻体悟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的关系,并使茶营造的意境美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暗示,潜移默化的使学生性格更为稳定,思想也得到陶冶。最后,茶叶自身具备的养生功能,可使学生了解到自然世界的淳朴,逐渐达到返璞归真的境界。不但利于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构建,还能够促进艺术美和环境美的传播,在塑造良好校园环境,提升学生思想境界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2.3茶文化传承传统文化知识,丰富校园文化内涵
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主要以传递正确的思想和观念,向学生展示学校办学风采为主。虽然大多数高校在长久的发展过程中,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但是以理论为主的文化内涵,学生难以在其中获得深刻的感受,使得校园文化氛围不够浓郁,使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引导力不足。而面对新的发展目标,高校需要借助校园文化这一宣传渠道,不但进一步充实校园文化内涵,还增加校园文化的生动性,以更加符合学生审美需要的内容,来增加学生传播文化的自主性,促进良好校园文化风气的形成。鉴于此,茶文化这种有着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特性的文化形态,可借助茶德、茶道、茶艺、茶礼仪等更生动具象的内容,向学生展示校园文化的特色,并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播,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极大程度的提高学生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主动承担文化传播和传承的重要责任,推动我国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发展。
3茶文化教育融入校园文化的策略分析
3.1以茶文化教育为导向增设校园特色文化课程,促进茶文化传播
以茶文化教育为导向,增设校园特色文化课程,需要秉持着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理念,立足学生需求确定课程主题,围绕学生发展实际选择课程内容,组织多学科教师积极参与其中,一同研发校园特色文化课程,进而保证校园特色文化课程开设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在具体实践中,相关学校首先可通过成立专门的茶文化教育课程研发小组,利用线上线下混合调查模式、面对面交流访谈等形式,深入调查学生学习诉求、家长期望以及学校与地方可利用的茶文化教育资源,围绕多方主体合理定位查文化教育课程。同时,校园特色茶文化课程的开发,应当以培育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茶文化素养等综合能力为主,将当地茶企业、茶园、茶馆以及茶文化研究机构等作为资源依托,为校园特色文化课程中的实践环节实施提供支持与保障。其次,为构建以茶文化教育为导向的校园特色文化课程,还需要结合地方茶文化特色与学校办学特色,积极设定茶文化传统、茶艺知识、茶联创作等专项板块,完善茶历史、茶分类、茶文化、茶健康等几类主题内容。应从提升学生查文化素养与能力的角度出发,丰富课程活动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课程实习、实践活动、校园文化活动,多组织学生开展校园茶文化演讲、茶礼仪演绎、茶文化小品等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主学习。除此之外,还需要聘请专职研究员每年在校内对全体教师进行专项培训,为其传授专业的茶文化知识与实践技能。并组织教师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带领教师参观学习茶馆、茶厂、茶园等地,引导其通过观摩学习、调查研究,逐渐形成良好的茶文化素养与知识储备,为校园特色文化课程的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3.2以茶文化教育为引领构建多方协作育人机制,创设茶文化氛围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全文化教育,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个人修养、文化水平与审美趣味,还可有效激发学生民族自信心和爱国热情,使之形成坚定的文化自信,更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早一步实现“中国梦”。虽然学校担任着传播和推广茶文化,开展茶文化教育工作的职责重任,但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需要获得全社会关注和重视的。尤其是在文化多元发展背景下,茶文化的传播与推广更是重中之重。面对这一发展形势,政府部门作为延续茶文化传播工作的主力军,更是要注重发挥自身职能作用,加大茶文化宣传教育力度,重点关注茶文化教育在青少年群体中的有效开展,努力为茶文化教育进校园文化提供良好外部环境。基于此,政府部门应发挥自身引领和带动作用,协同教育部门积极出台相应政策、制度与帮扶措施,为学校校园文化融入茶文化教育提供充足的资金、政策、制度支持与保障,带动学校积极开展茶文化教育。同时,媒体作为弘扬茶文化,为社会公众普及茶文化历史与专业知识的重要载体,应重视发挥自身作用与优势,积极参与到茶文化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工作进程中。通过发挥传统主流媒体公信力与影响力优势,利用电视新闻传播,制作茶与青春主题栏目,研发茶文化视频节目等多种途径,对茶文化教育的优势、价值及作用等加以宣传普及。还可通过联手地方学校一同举办茶知识讲座活动,协同茶企业与茶馆举办多样化的校园饮茶活动,通过邀请学生参与制茶、泡茶、饮茶等活动,为学生赠送优质茶叶,让更多人了解茶、喜欢茶,从而达到宣传普及的目的。除此之外,还应当鼓励学生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在茶文化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科学研究工作。比如旅游专业学生可研究茶园旅游专业课题;外语专业学生可研究中国茶文化向海外传播专业课题;历史专业学生课研究茶文化起源与民俗等课题。并将课题成果上传至校园网站,供其他学生观看、点评、讨论,既有利于发挥学生在茶文化教育中的主观能动性,又有利于营造浓厚的校园茶文化氛围,达到最佳效果。
3.3以茶文化教育为核心开设相关学生社团活动,传播茶文化知识
学生社团是开展茶文化教育,丰富校园文化体系,传播茶文化知识的关键手段之一,对于达到茶文化教育目的具有一定帮助。因为社团通常是基于学生共同兴趣、爱好及目标而自发成立的组织,是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组建茶文化社团,可为学生进一步了解茶文化提供平台和契机。因此,学校应围绕茶文化教育开设相关学生社团组织,将志趣相同的学生组织在一起,成立茶文化社团,定期开展茶文化活动,引导学生相互切磋茶艺,交流彼此对茶的看法和心得,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茶文化的了解和掌握。有利于提高学生社交能力,为学生今后人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在具体实践中,学校应加强此方面的资金投入力度,加大资金支持购入先进的设备设施与信息技术,优化茶文化社团软硬件环境,满足茶文化社团线上线下交流、学习、互动等切实需求。同时,还应当定期邀请专业茶艺师到社团内开展茶艺培训、专题演讲、茶艺座谈会等活动,为每位社团成员传授专业的茶道礼仪、茶道精神与相关手法。当学校在重大节日中举办节庆活动或接待活动时,便可鼓励茶文化社团自发组建茶艺队进行专业表演,不仅有利于烘托节庆气氛,为学生了解茶文化并对外展示茶文化提供契机,还可宣传学校形象,提高学校知名度。除此之外,还可鼓励茶文化社团定期在校园内组织开展校园征文、手抄报、茶文化知识竞赛、茶文化教育主题班会等活动,带动其他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有利于促进茶文化知识的普及,营造浓郁的校园茶文化氛围。
3.4以茶文化教育为目标积极搭建宣传教育平台,加大茶文化融入
以茶文化教育为目标,积极搭建专业的宣传教育平台,首先可通过围绕学生个性特点、文化知识水平与学习需求的个体差异情况,结合各专业教学内容和目标,积极开设茶文化选修课程,丰富学生茶文化知识,为完善学生茶文化知识储备提供支持与保障。比如,在茶文化传播背景下,我国教育部门已有50多所学校开设茶道课程,并适当融入了专业学科知识,深受学生欢迎。其中最为常见的便是《茶文化概论》、《中国茶文化》等课程。此类课程传授的内容,主要以中国茶叶分布和种类,教会学生如何鉴别不同茶叶,掌握茶叶外观、味道与品茶技巧等为主。还有少数课程以培养学生个人修养、文化水平与道德素质为目的,开发了专门的茶礼知识内容,将儒家理念和理学融入其中,引导学生在学习相关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礼仪、修养,达到培养学生审美情趣,陶冶情操的目的。另外,为了保证这些课程内容的高效传授,学校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在互联网平台中搭建专门的茶文化教育平台,开发教育教学、教学资源库、教学监督管理、聊天室、反馈系统等功能。监督线上茶文化教学效果与进展,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茶文化的学习兴趣,让更多学生参与到茶文化教育当中。最后,还可通过在校园网站中开发独立的茶文化传播板块,定期发送茶文化相关文章,来实现茶文化教育目的。
引言
英语教学方式应该更加多元化,不管是理论,还是实践,都要体现出英语的魅力,针对不同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构建更加完善的英语教学模式。而茶文化背景下的英语教学,能够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茶文化在我国具有扎实的群众基础,能够激发社会各阶层对英语学习的热情,茶文化与英语语言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并且深受中国人民以及西方国家人民的喜爱,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融入茶文化,不仅可以提升英语教学整体质量和效率,同时还能够促进中西方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
1大学英语与英国茶文化的关系概述
中国有几千年的茶文化历史,并深深影响着世界的茶文化发展。其中以英国茶文化最具代表性。随着现代人对茶文化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许多院校已将茶文化与教学内容相融合,保证开展教学课程的过程中,同时讲解茶文化的背景以及文化理论,让茶文化被更多的年轻人所熟知。在开展英语课程教学的过程中,由于西方国家同样重视茶文化,因此,可以适当引入西方的茶文化知识,让学生有一定的文化功底,才能更准确的掌握英语语言的学习方法和技巧。由于学生需要掌握大量的语法、句法以及语言场景的使用,教师可以以茶文化为背景,不断融入茶文化教学理念,确保学生对英语教学更感兴趣,提高学生对英语语言的驾驭能力。截至目前,多所高校已将文化教育与语言教育相结合,提高了英语教学的利用价值,并确保在融入茶文化以后的英语教学课程变得更有意义。学生了解基础茶文化内容以后,可以更准确的理解英语词汇,并掌握重、难点英语语法和句法的使用方法,既保证学到了更多的英语文化知识,又可以对中国的传统茶文化进行学习和弘扬,让英语课程教学变得更有意义。
2高校进行茶文化教学的有效措施
随着中国茶文化流入英国,英国本土渐渐接受了这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并将其内容变得更为丰富,形成了独有的茶文化内容。
2.1增加选修课
与其他学科的授课方式不同,茶文化的教学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让学生可以以良好的心态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完成其他科目的学习任务。由于学生掌握了茶文化的相关内容,因此,在学习其它文化科目的同时,可以适当引荐茶文化的基础知识,并要求教师对相关茶文化历史进行讲解,加深对其他文化的印象。学生有了一定的文化底蕴,才能在文化底蕴的基础上陶冶情操,顺利完成其他科目的学习任务。
2.2不同的渠道推广
茶文化在我国生活中十分常见,教师也在课堂上大力宣讲茶文化的内容,因此,学生有了更多渠道来了解茶文化的相关知识,进一步对茶文化进行推广。为确保学生了解更多的茶叶品种,并在推广的同时,融入自身对茶文化的理解和看法,各大院校可以在图书馆设立茶展览区,并提供相关介绍书籍,让学生完成茶文化知识的自主学习任务。适当开展以茶文化为主题的诗词大会,要求学生在大会举办之前,不断积累茶文化的知识和内容,以便提高答题过程的精彩程度。校园内部也应大力宣传茶文化的知识,鼓励更多学生普及茶文化,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茶文化的相关理论,确保我国优秀的茶文化可以传播得更快、更广。利用校园广播的宣传方式,能够迅速提高茶文化在校园的影响力,有针对性的对茶文化的知识进行宣讲,满足了茶文化爱好者的学习要求,提高了学生对茶文化知识的学习兴趣。
2.3将茶文化与学生自身的专业内容结合
由于学生需要学习英语课程知识,因此,教师将茶文化知识在英语课堂上推广,能够弥补学生茶文化知识的空白。教师引入的文化内容以西方茶文化为主,英国的茶文化是西方茶文化的代表,为避免学生对学习茶文化知识不感兴趣,教师可以采取中西方文化结合的教学模式,既保证满足学生对汉语文学的学习需求,又可以在潜移默化中传播英国茶文化知识,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茶文化知识的精髓,进一步体会茶文化内容的价值。外语专业的学生需要用英语与外国友人进行交谈,在了解英国茶文化的内容以后,可以满足特定语境的交流需求,让交流的内容变得更加完整,提高了学生英语口语表达的流畅性。
3茶文化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实践
与传统的英语教学课程不同,融合了中西茶文化后的教学内容,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搭建英语课程基础,确保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弥补知识的空缺。由于学生首先了解了中西方茶文化之间的差异,所以在对英语课程进行学习时,可以有针对性的学习不同的内容,并有阶段性的进步和提高。
3.1阅读中西茶文化文学作品,丰富英语教育内容
学生想要更好的了解英语的重要内容,可以先从阅读西方茶文化文学作品开始。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语言学习能力,英语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符合学生阅读能力的茶文化文学作品。首先,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具有西方文化特色的文学作品,并让学生有针对性的开展阅读课程,全面了解西方文化的知识,并以此为基础,了解英语的使用方法和表达技巧。因为这种学习方式满足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需求,因此,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了解更多的英语知识,加强英语知识的储备量;其次,教师要鼓励学生尽量阅读原著,以免在进行汉英互译的过程中,受盗版错误翻译的影响。学生积极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并深入了解茶文化的知识,感受作者在茶文化氛围中的思想和情绪变化,才能更真切的了解茶文化的历史价值,并进一步提高学习英语知识的兴趣;最后,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平等的交流空间,让学生提出对阅读作品的看法,检验学生英语水平提升的状况,才能顺利完成下一步教学方案的制定任务。奥斯汀的《曼斯菲尔德庄园》、《诺桑觉寺》以及最为著名的《傲慢与偏见》进行阅读。这些作品各有各的艺术风格,且与茶文化息息相关,同时也对英国饮茶方面的风俗习惯、文化特征等进行了详细的概述。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将这些作品推荐给学生,或定期的举办英语优秀作品心得交流座谈会、恳谈会等,这将使学生在作品的交流中不断的增长自己对英国茶文化以及不同区域风俗习惯、文化特征的理解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学生了解东西文化差异,提高学生基于英语文化理解英语知识的能力。
3.2立足于中西茶文化的差异,培养学生正确的认知观
诸多高校开展英语教学课程,都要先让学生了解中西茶文化之间的差异性,才能让学生在学习英语课程的同时,有选择性的进行学习。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交际习惯和规范用语习惯,才能确保学生在与国外友人进行交流时,语言更为严谨,口语表达能力明显提高。由于中英文化之间存在差异性,所以学生在翻译时一定要注意,翻译的内容应避免与中西方文化产生冲突,避免翻译以后的文章难以被理解。教师应注重中西方文化差异性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英语课程教学任务。由于某些学生存在英语成绩较差的状况,因此,教师在为学生讲解茶文化的同时,为避免学生出现理解歧义或无法理解茶文化根本内涵的状况,教师需要先让学生做好预习工作,在课后自行上网查阅与茶文化相关的资料,了解茶文化的起源以及相关历史背景,然后教师针对这一类学生增设培训科目,比如单独出课后复习题,让学生的个人能力有质的飞跃。学生需要谨遵教师给出的教学方法,接受教师的指导性意见,才能经过不断努力,既可以了解了中西方茶文化之间的差异性特点,又可以以英国本土的茶文化思想,完成英语知识的学习任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3注重茶文化导入的层次性,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
英语专业的教学课程需要教师有阶段性的开展教学任务,也需要学生个人能力有层次的提高,才能确保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教师为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需要不断学习,并适当的将茶文化知识在课堂上进行宣讲,让学生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顺利的完成英语课程的学习任务。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有针对性的开展茶文化的教学任务,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语境,让学生的语言能力逐步提高。由于教师讲解的理论知识更有逻辑性,学生学起来也更为方便,为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学生应根据教师的指导性办法,在课堂上认真思考,并做好相关的记录工作。另外,学生应利用课余时间对不懂的知识进行补充,或者找老师进行询问,弥补茶文化知识的空缺。教师也应与学生共同讨论,充分了解学生的爱好兴趣,才能将制定的理论教学方法更好的应用于实际,让学生的个人成绩稳步提高。教师应注重教学方法的使用,避免在短时间内为学生灌输过多的知识内容,假如学生无法消化和理解,那么这些知识内容的讲解也就失去了意义。因此,开展以茶文化为基础的教学课程,还需教师有阶段地制定教学计划,让学生慢慢融入这种学习氛围,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4结束语
英国文化历史悠久、渊源流传,因此在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要想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英语文化知识,就可以从茶文化方面入手,通过优秀茶文化作品的分析,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英语重点、难点知识。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通过积极的引入英国茶文化,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与品位。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以阅读西方优秀文化作品为基础,先让学生在茶文化的海洋中畅游,从而用茶文化去感染、熏陶每一位学子,丰富学生的见解,提高学生的英语知识理解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鼓励学生去阅读英国优秀的著名原著作品,若存在问题,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英汉互译本,从而帮助学生通过学习英国茶文化,更好的掌握英语语法、语感等方面的知识,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颜学军.《失明抒怀》语言层面分析[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12(5):2-4.
[2]袁宏.从语言层面谈儿童绘本的翻译[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5):11-14.
[3]彭富强.论文化与思维方式对英汉语的影响[J].新西部(理论版),2014(8):35-36.
1.1 人文性
我国《辞海》记载“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即其是我们人类文化中的核心优秀部分,其是以人为主体,重视人的存在意义。简而言之,人文——人的文化,是人类活动的烙印。现代教育崇尚人文教育,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对其人文特性进行全面开发与培养。人文教育则是将我们优秀的文化,全面作用于学生身心的方方面面,使其浑身散发出一种智慧理性之光,这个过程就是人文教育的全过程。我国体育教学活动也是以人文理念为宗旨,注重学生个体身心的发展,也注重其体育文化的习得。例如,在大学体育教学活动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课程,尽显了其浓浓的人文情怀。
1.2 循序性
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砖一瓦夯实累积而成,不是一蹴而就平地而起,高校的体育教学亦是如此。每个高校都有其固有的体育传统以及体育文化氛围,其所秉承的体育教学理念也略有差异。但是,其对于学生耳濡目染式的熏陶教化作用却都是逐步深入,层层递进。高校体育教学活动中,学生对于体育知识的了解从最开始的浅显到最后的领会运用,是一个慢慢长进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拔苗助长,只有靠学生自己去钻研,完成从基础到高阶的蜕变。另一方面,高校整体的体育文化的塑造也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其在实践中不断吸收和演变,具有长期的建设性。
1.3 综合性
高校教育最鲜明的特点是综合性强,专业性高,这一点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体现得尤为明显。每个高校都有自己的体育制度、体育场所以及体育赛事,这些都是体育教学活动的常规内容。高校不仅设置了露天运动场所,还设置了室内体育馆,以满足不同体育课程的不同需求。同时,高校每年都举办运动会,并积极参加各个大型的体育赛事活动。此外,大部分高校体育课程开设科目繁多,从全民皆宜的足球篮球,到风靡一时的舞蹈健身,再到修身养性的太极瑜伽,系统的课程设置见证了体育教学系统的完善过程,而这些也是高校体育教学综合性与专业性的最有力佐证。
2.茶文化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分析
2.1 丰富高校体育教学内容
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应用到高校的体育教学中,不仅能丰富高校体育的教学内容,而且也会促进高校体育教学体系的完善。目前,高校的教学体系己经日趋成熟,茶文化作为一种新元素应用到体育教学中,其精妙的文化意义对于高校体育制度的建设与体育精神的塑造都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一方面,高校的体育课将会新增一门茶文化与体育的课程,然后与此柑随的知识结构、教学方法以及评价体系也会应运而生,这是对髙校体育教学内容的一种创新性发展。另一方面,茶文化中的平和从容之气对于高校体育文化的建树具有重要意义,宁静淡然的茶文化内涵能在一定程度上涤荡体育赛事中的浮躁功利之气。
2.2 促进茶文化的弘扬与传承
茶文化知识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其是经过几千年的文化积淀而成,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璀璨的华夏文明中的一朵奇葩。一路走来风光无限的茶文化却在物欲横流的当代遭遇了“生存窘迫”的局面,甚至可能会出现断层危机。而将茶文化与高校的体育教学相结合,对于萎靡不振的茶文化而言,无疑是有百利而无一害。首先,体育教学中茶文化会以课程的形式出现在学生面前,无论是出于内心的喜欢抑或是迫于考试压力,学生们都会或多或少地了解一定的茶文化知识,这就在无形中对茶文化进行了弘扬。同时,高校学生是传统茶文化继承者的最佳选择,其相对较高的知识水平能够理解和吸收精深的茶文化内涵,并且其具备将茶文化内容以深入浅出地形式进行传播的能力。
2.3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塑造其良好的品格
我国茶文化是融儒家、佛家以及道家思想精髓于一身,其是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茶文化一度被视为我国传统文化的标志,其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茶文化囊括了茶艺、茶具、茶道以及茶学、茶歌、茶故事等物质精神文化内涵,对于拓展学生的茶文化知识大有裨益,同时也能刷新其对茶文化知识的认知度,增强其对茶文化的好感与兴趣。此外,茶文化奠定了我国民族文化的基石,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坚忍不拔、怡然自乐、淡泊质朴的精神内。核对于高校学生的性格塑造具有正面的积极影响,学生在淡然朴实的茶文化的陶冶下会少一分戾气,多一分平和,有利于其良好品格的重塑,将会促进其人文修养气质的提升。
3.茶文化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前景展望
3.1 构筑完备的茶文化理论体育教学系统
茶文化作为一种新鲜血液注入到高校的体育教学中,将会为高校的体育教学增添一股文化气息,增加体育教学课堂的趣味性。但是当务之急是如何构筑完备的茶文化理论体育教学系统?而要解决这一问题,则首先应该在人文精神的指导下,建立茶文化体育课程的目标与要求,并建立该课程的框架结构,设计完整的课程内容以及合理有效的授课方式,通过这一系列理念与方法逐步搭建起茶文化理论体育教学系统的大楼。另外,评估考核机制的建立对于茶文化体育教学活动的幵展也会大有帮助。特别是师生间的双向评估制度对于茶文化体育教育活动的开展具有极大地促进作用。一方面,体育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运动技能、茶文化认知程度以及学习态度进行综合性评估;另一方面,学生也可以根据教师茶文化体育教学的内容与授课方式以及专业素质进行评价。
3.2 完善茶文化体育教学活动的硬件设施
目前,我国各大高校体育设施的配备比较完备,专业的训练场地与较为齐全的运动器材是高校体育课堂有声有色进行的必要前提。因此,茶文化体育教育也应该添置其所需的硬件设备,增强学生的体验感。例如,统一发放与茶文化体育教育相适应的课堂教材。开设专门用于茶文化体育教学的专用教室,配置饮茶所需的茶壶、茶台及茶盏等茶具,以增添茶文化体育课堂的真实生动性,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好奇心。同时,开展茶文化体育教学活动的其他相关装备也不能落下,高校应增加设备购买的经费,为茶文化体育教学活动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3.3 加强茶文化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创新工作
茶文化第一次被应用到体育教学中,但其己不是首次走进校园,步入课堂。据了解,部分高校早己开设了与茶文化相关的公开课。但是由于教师沿用传统的授课模式——一个人唱独角戏,忽视了学生的接受能力,也没有融入创新因素,导致课堂氛围一片死气沉沉,也埋葬了学生对茶文化最初的好感。因此,在茶文化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的创新性,充分调动每一个元素来活跃课堂气氛,重述茶文化在学生心中的形象。一方面,体育教师可以将户外授课与室内授课这两种模式相结合,对茶文化从理论与实践进行两方面的不同阐述,让学生更加深刻的领悟茶文化体育教学的内容与精髓。另一方面,在茶文化体育教学中要注重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并举的原则,不遗余力地对该课程进行创新性设计,从而使其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对茶文化的热情达到课程设计的目的。
3.4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茶文化体育实践活动
茶文化体育教学受制于课堂时间,其文化内涵并不能在有限的课堂上完全的展现出来。因此,高校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茶文化体育。实践活动以另一种方式对茶文化体育教学的内涵进行剖析。例如,可以在人文教育中增设《品茶文化》、《茶叶历史》、《茶艺思想》等系列课程丰富学生的茶文化知识。另外,也可以通过举办茶叶与茶文化知识讲座、茶诗茶歌茶故事表演大赛以及茶文化知识有奖竞猜等活动促进茶文化的传播,营造浓厚的校园茶文化气息。同时,可以在学生中组建茶文化体育社团,引导学生正确地参与茶文化体育活动。当然,也可以组织学生到校外的茶文化基地与博物馆进行参观学使其身临其境地感受茶文化魅力。
感谢xx区青少年宫为我校学生提供了接触茶文化、了解茶文化、感受茶文化的机会,学生们在兴趣盎然地学习了茶文化相关知识之后,踊跃地参与报名,并拿出了各项目优秀的作品。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活动目的:
为进一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以传统茶文化教育为载体,在青少年群体中通过开展茶文化大赛的方式传播传统茶文化,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内容,展示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成果,拟决定开展“2017xx市xx区学生首届茶文化创新大赛”。
二、活动人员:xx市实验小学师生
三、活动过程:
1、学习了解茶文化相关知识
2、用心感受茶文化,参加茶文化青少年创新大赛:
(1)、xx市xx区首届青少年茶故事大会
(2)、xx市xx区首届青少年茶文化作文大赛
(3)、xx市xx区首届青少年茶文化创意书画大赛
(4)、xx市xx区首届青少年茶席设计大赛
(5)、xx市xx区首届青少年茶包装创意设计大赛
四、时间安排:
2017年5月3日前为各单位初赛阶段。
汉语是中华儿女使用最多的一种语言,同时其使用人数也比较多,由此可见汉语的重要性。另外,我国有着古老悠久的茶文化历史,在发展中常会与各项传统文化进行融合,进而形成我国传统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汉语教学中合理融入茶文化,是中国文化与汉语能够得到世界认可的关键。通过我国传统文化——茶文化的渗透,不仅可以让学生认识到中国的茶艺,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对汉语教学内容加以丰富,为枯燥、乏味的汉语教学增添一丝趣味。
1中国传统文化——茶文化的起源与内涵
1.1茶文化的起源
中国的《神农本草》是最早记载茶的著作:神农氏在进行百草的品尝中,因为吃到了一片毒草而即将毒发死亡,此时有一类草本植物解了神农氏的病毒,也就是“茶”,由于茶叶有着一定的清热解毒作用,所以也被人类视为重要药材。起初茶的数量还比较少,但一般是上流阶级的奢侈品,在中国平民百姓也比较鲜闻,后来由于中国栽培茶树规模的增加和制茶工艺的提高,使中国平民百姓慢慢地接触到了茶文化,从而在中国民间社会兴起了喝茶风潮。与此同时,茶文化渐渐在中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人们往往会在饮茶中吟诗作赋,诞生了茶文学,并规定了饮茶的动作和制茶的方法,进而出现饮茶风俗。
1.2茶文化的内涵
中国茶文化作为从茶叶本身的物质层次而引申出来的文化特征,从更为宏观的视角分析,中国茶文化既包含了茶具、茶品等的物质层次,又包含了茶文化和茶俗等的文化层次。而中华茶道的内容可以大致总结为喝茶氛围、泡茶使用的水、各种种类的茶、煮茶的火力和盛放茶的茶具等,它也被称为"五境之美"。人类在喝茶过程中既解决了自己的“渴”求,还能平心静气,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境界。茶代表着清廉的品性,其生长环境、茶叶形状以及茶的甘甜都在体现这一品性,所以人们在品茶的过程中应时刻进行自身反省,以此来保持美好的一面。
2中国传统文化——茶文化的教育价值
汉语教学中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首先,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较为密切,通过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可以让学生加深对汉语的认知程度,加强学生的汉语应用能力;其次,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的底蕴充分决定了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将学生的视野加以拓展,而传统文化本身的魅力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热情。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当在汉语教学中积极渗透中国传统文化。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部分,其代表性相对较为强烈,茶文化与我国传统哲学思想具有十分紧密地联系,同时其存在形态较为多元化,如茶书、茶画、茶艺、茶诗等。因此,将茶文化渗透到汉语教学中,可以有足够丰富的教学题材与教学内容,同时让学生以茶文化作为基础了解中国的宗教文化、民族文化等,并增强自身的语言应用水平,实现文化素养和语言综合素养共同提高。
3汉语教学中茶文化的意义
3.1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
茶文化作为一项独特的饮茶文化传统知识,同时蕴含着我国古代儒家、佛家与道家的三大主题思想,中国古代茶文化的重要主题思想也是关于弘扬古代儒家思想,儒学在反映个人文化精神状态变化方面始终强调和谐社会与茶共生,坚持和具有乐观积极向上的健康人生理想信念;佛家中的“茶禅一味”思想,通常会在饮茶中蕴藏佛理,通过茶来领悟禅的涵义;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及清静的养生观念,对会茶文化造成极大的内涵影响。就拿信阳毛尖为例,其我国绿茶文化品鉴性和观赏价值比较高,然而与信阳毛尖茶叶绿茶文化有关的许多文化名词具有一定的翻译难度,影响我国茶文化传播的关键因素就是语言障碍。但是,推动中国传统文化传统的有效路径就是汉语教学,将我国优秀的茶文化渗透到汉语教学中,既可以提高汉语课程的实践性,又能加快我国茶文化传播的进程。
3.2塑造学生懂礼、知礼等品格
我国传统文化——茶文化渗透了儒家思想,作为儒家代表的孔子曾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人无礼,无礼立”,由此可见不论是在现代还是古代,礼貌都是极为重要的,懂礼、知礼不仅可以展示高尚的品格,还能彰显知识水平。中国作为文明古国,更是礼仪之邦,在茶艺活动中也能体现我国利益形式,比如在倒茶时将茶水倒至七分满是最佳的,在敬茶是需双手举着茶杯。伴随着时代的更迭,人们对于个性化发展愈发重视,尤其是年轻人,严重缺少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与了解,所以在汉语教学中加强茶文化的渗透颇为重要,既能让学生更好的学习传统文化,又能塑造学生懂礼、知礼的良好品格。现阶段,我国社会对素质教育比较关注,而教师就可以在汉语教学中通过茶文化知识的渗透对学生开展素质教学,组织学生开展茶艺活动来塑造学生的性格。
3.3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
文化作为人与人之间互相沟通的成果,在汉语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茶文化可以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一方面,我国的茶文化中蕴涵着较多的含义,“和”是最关键的部分,茶文化所宣扬的是和谐文化,教导人们应和谐相处,通过茶文化教学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学生的相处方式,拉近学生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通过合作的形式学习关于茶文化的知识,能够激发学生互相沟通的积极性,有助于加强学生间的情感交融。所以,汉语教学中的茶文化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交流水平,为学生步入社会奠定交流基础。
4汉语教学中茶文化的教学设计
4.1教学原则
根据茶文化开展汉语教学时,教师遵循科学性、针对性以及实用性原则,以此来保证茶文化教学可以有效开展。首先,科学性原则。在汉语教学的目标指导下,对于教学方式的选择、实际教学内容的确定应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尤其要借鉴已经总结出的茶文化教学经验与教学规律,确保可以合理地开展茶文化教学工作,为增强茶文化教学效果奠定扎实的基础。其次,针对性原则。汉语教学中的中国传统文化——茶文化教学,可以有效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并且还能提高学生的汉语交际能力,为了保证学生能够得到更为优质的发展,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具体学习需求进行教学设计工作,保证教师所展现的教学内容与教学难度贴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学习水平,以便于提高汉语教学成效。再者,实用性原则。教师应保证学生在学习茶文化知识后,可以增强自身的语言能力与身心健康,所以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尽可能避免发生空谈理论知识的现象,要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对中国传统茶文化的认同度。
4.2教学方法
中国传统文化——茶文化教学工作中,应选择较为合理的教学方法,并构建出多样化的教学体系,以此使茶文化教学效率有所提高,加深学生对茶文化的认知。所以,在汉语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实际的教学目标、学生学习特点优化教学方法。汉语教学中茶文化的教学方法主要有四种:体验法、参观法、理论讲授法与展示法。首先,理论讲授法,该教学方法是较为常用的一种方法,尤其是在关于讲解茶文化基本理论的知识中,教师通过口头语言详细解释教学内容,将学生的茶文化基础予以夯实;其次,展示法,茶文化中的大部分知识点无法通过理论讲述让学生理解,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展示法为学生呈现茶文化知识,如视频、图像等为学生展示关于茶叶、茶具的图片,让学生可以更加地感受到茶文化;再者,参观法,教师除了在课堂中进行茶文化教学,也可以多元化开展茶文化教学场景,带领学生参观文化馆、博物馆中的茶文化内容,感受茶文化的历史底蕴与魅力;最后,体验法,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茶园中进行茶叶采摘、茶叶加工等,加剧学生对茶文化的体验,从而强化学生对茶文化的认同。
4.3教学内容
汉语教学中的中国传统文化——茶文化教学应体现较为专业、系统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理解茶文化的深层涵义,而茶文化能充分发挥提高学生汉语能力的作用。同时,在确定茶文化的教学内容时,应全面考虑学生的汉语基础、学习需求等方面,重点强调茶文化特点的实用性与基础性。汉语教学中茶文化内容主要分为是三个方面:第一,茶史方面。在讲解茶文化的相关概念时,应向学生介绍茶文化与茶叶的发展历史,便于学生了解茶文化的由来、演变以及在传统文化体系中所占据的地位,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进而更好的学习其他内容;第二,介绍传统文化与茶文化的关系。茶文化与我国传统的文学艺术、哲学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教学中体现这一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拓展文化事业,有助于学生学习我国其他的传统文化;第三,茶艺文化。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体验茶文化,可以加深对茶文化的认知,让学生更好的感受茶文化的魅力。除此之外,教师在茶文化教学内容的设计中应重视学生的参与度,确保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可以得到最大程度地发挥,同时还应保证关于茶文化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学习需求较为契合。
5汉语教学中茶文化的应用
5.1以不同角度进行讲解,加深学生对茶文化的认知
由于茶文化中的知识点相对较多,教师在汉语教学中可以通过不同的角度进行茶文化教学,加深学生对我国茶文化的认知程度。首先,教师为学生讲解关于茶文化的历史,如“神农说”、“西周说”,让学生认识到茶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教师对茶文化的起源进行讲解时适当融入现代历史,例如“西周说”,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西周的分封制,让学生提高对历史的认识。要想更好的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神话故事,如女娲补天,让学生在历史中学习茶文化的历史。其次,教师在课堂中进行汉语教学时可以讲述茶对生活发挥的作用,推动中医文化的传播。例如茶具有药用的功能,绿茶不仅利尿,还能抗衰老,在困乏的时候可以喝绿茶来提神;红茶可以帮助消化,消除水肿,其中的黄酮素化合物能够降低出现心肌梗死的概率。最后,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茶诗教育,从诗词中学会我国茶文化。茶诗在古代中国的诗词体系中占有了颇其重要的地位,例如苏轼的《望江南•超然台作》中所描述的“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陆游的《临安春雨初霁》中所描述的“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嘻乳戏分茶”。而老师茶诗介绍给学生,能学生意识到中国茶文化占据的重要历史地位,从而提高对中国茶文化的了解。
5.2开展茶文化知识讲座,提高学生对茶文化的兴趣
我国传统文化——茶文化博大精深,倘若通过浅尝辄止的方法展开教学不仅难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还会降低学习传统文化的主动性,进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所以教师为学生讲授茶文化的知识时,可以通过专题讲座的方式进行。教师进行茶文化的知识讲座时,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播放关于茶文化的图片、视频,激发学生的茶文化的学习兴趣。不仅如此,教师在正式讲授前可以让学生对茶叶进行品尝,让其感受有着悠久历史的茶文化便于学生可以更加清晰、直观地了解茶叶的味道与形状。除此之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其他活动,通过“茶吧”的方式开展交流活动,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进而更好地学习我国茶文化。
5.3通过因材施教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茶文化知识
为了可以加深学生对茶文化的了解,教师在汉语教学中应采用因材施教的方式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教育,并由此方法来增强汉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比如老师就可按照学习者对茶文化的实际掌握程度,将其教育分成三种不同的阶段。针对更深层次的学习者,也就对其所了解的茶文化认识得更加深入,而老师也可对其展开深入教育,如茶马古道;对于中层次的学生,老师可向其展开有关茶文化活动的课程,使学生在了解茶文化活动内容的同时提高对茶文化的了解;对于低层次的学生,教师为其讲解茶的种类,进而直观地认识茶。教师在教学中应严格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浅入深,逐渐加强学生对茶文化的认知。另外,茶文化承载着我国诸多的精神,当学生已经对茶文化的实质性内容有所了解后,教师可以进行深入的教学:如何从品茶中认识道家思想。由此可见,为了可以在汉语教学中更好地融入茶文化,让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有所增强,教师应进行针对性教学,通过因材施教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茶文化知识。
5.4加强理论与实践结合,强化学生对茶文化的了解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推动了教育的改革,茶文化教学应紧跟时展的进程,积极创新。在汉语教学中,教师应对文化因素与文化范畴加以认识,尤其是对中国传统文化——茶文化教学有用的内容,将其渗透到教学中,并将目前的茶文化理论知识体系予以完善,促进汉语语言与传统文化的深度整合。实践教学需要以理论作为基础,只有让理论有了突破,才能让实践有依靠,否则任何实践都将会成为虚影。汉语教学中的茶文化教学,单纯依靠理论知识远远不够,还应该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进而实现茶文化教学的目的,强化学生对茶文化的了解。教师对茶艺活动进行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学习茶歌、茶舞,如《采茶歌》、《茶山小调》等,教师在课堂中可以先为学生播放《采茶歌》的视频,让学生观看采茶的过程,在歌曲的学习中加深对茶文化的认识。不仅如此,在汉语教学中不管是校外还是校内,都要间生活交流与交界,为此教师在教学时应重视茶文化知识传授的实用性,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使用到所学习的理论性知识,避免教学脱离实际的情况,通过结合实际生活进行的茶文化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此外,在条件允许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茶园体验采茶,之后学习炒茶与制茶的过程,让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认识到我国的茶文化,并予以深入地了解。
6结语
总而言之,汉语教学中的中国传统文化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拓展自身的文化视野,加强学生的汉语应用水平,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与强烈的教育价值,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应严格遵循科学性、针对性与实用性的原则,以此来保证教学效果。同时,教师还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茶文化精神内涵,更好地学习茶艺,促进我国茶文化的创新。
参考文献:
[1]潘乐英.中国传统文化与对外汉语教学结合之探——评《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2021(08):108.
[2]邹雪.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长江丛刊,2020(30):59-60.
[3]曾慧瑜.浅析中国茶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的导入研究[J].福建茶叶,2020(09):286-287.
[4]曾思倩.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教学设计探究——以客家擂茶文化教学为例[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07):192-193.
关键词:
中国茶文化;对外交流;翻译人才;培养思路
随着人们饮茶习惯逐渐成熟,茶文化对人们的价值影响已经超过了其他任何一种文化形式,通过对传统茶文化的研究,能够让我们寻找到优化自身价值理念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可以说,中国传统茶文化作为重要的文化财富,即使在多元文化不断发展的今天,也极具学习和应用价值。当然在全球一体化建设速度不断加快背景下,各种文化之间交流融合不断加快,茶文化也不例外。
1我国茶文化的发展历程及特点分析
我国有着悠久的饮茶历史,从神农氏尝百草开始,我国历史上就已经有了关于茶的记载,茶在产生初期更多承担的是医药和祭祀的功能。但是自唐朝以来,随着种茶、制茶工艺水平迅猛发展,茶叶就逐渐发展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所不可缺少的元素,越来越多的人将饮茶作为自身一种生活习惯。因此,茶叶对于人们的生活来说,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茶叶不仅丰富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同时也在饮用过程中,与各种文化相结合,从而形成一种文化———茶文化,可以说中国茶文化的形成不仅诠释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同时更是对我们的精神世界和价值认知进行的体系化改造。当然在中国茶文化体系中,有很多专属名词,这些名词的内涵和意义转化就必须在掌握相关翻译知识和技巧的同时,通过自身对茶文化的全面了解,进而准确翻译。文化形成的基础是社会发展和生产力推动,任何一种文化形式,其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时代特征,对于我国茶文化来说,其形成更是几千年中华文明推动的结果。想要有效传播和交流我国茶文化,就必须对其特征进行全面有效认知。我国茶文化首先具有融合特征,其中融入了很多积极向上的内容,尤其是融入了各种积极的意识形态。因此对茶文化来说,在今天仍然具有传承价值和意义。这些内容大多经历了几千年的传递和发展,它所包括的内容已经远远超过了其表面意思。因此在对这些内容进行翻译时,就不能依据中英对照来进行翻译。茶文化传入西方国家和地区后,形成了各自相对独立的茶文化体系,而中西方茶文化之间是存在明显差别的。无论是内容,还是表达的含义都有着实质性差别,所以在对这些内容进行翻译交流时,不仅要结合我国茶文化内涵,同时还要对中西方茶文化之间的差异进行有效分析,通过对其差别进行有效鉴别,进而实现茶文化对外交流的理想目的。
2翻译人才培养的要求分析
在世界融合交流不断深化的当今,不同文化体系之间的交流、融合进一步推进,想要实现各种文化内部信息有效传递,不但需要合理消除不同文化语言之间的差异,更为重要的是要选择较为合适的文化传播载体,通过对各种不同类型的文化进行全面认知,进而实现其融合目的。在世界文化交流不断深化的今天,英语作为主要应用语言,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范围,同时也有着更为深远的影响力。可以说,现阶段,我们要想准确、全面了解和认识世界,就必须合理有效使用英语这一语言工具。从目前茶文化交流传播状况看,由于专业翻译人才的相对不足,已经制约中国传统茶文化发展融合。因此,我们必须结合实际需求,全面探索翻译人才培养机制。而想要培养理想人才目标,需要做到:首先,牢牢结合翻译活动的客观要求,培养学生掌握翻译过程中所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技巧。翻译作为一项语言活动,做好该项工作的前提是丰富的知识储备粮和灵活的翻译技巧、思路。因此,做好翻译人才培养的基础就是引导其形成扎实的基础。只有这些人才掌握了相应的翻译技巧和知识,才能对整个翻译过程进行有效把握。其次,翻译人才培养过程中,还需要注重培养其掌握多样内容,全面提升知识储备和视野。在多元文化迅猛发展的今天,知识信息更新的速度已经超出了以往人们的想象和储备。如果翻译人才仍然停留在传统知识体系中,那么将无法适应迅猛发展的新时代。因此,要积极收集新的知识内容,做好对翻译人才知识体系的全面储备,通过更新翻译人才的知识储备资源,从而满足对外交流迅猛发展的客观需求。最后,当前在翻译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一定问题和不足,从某种程度上看影响了文化对外交流活动的有效开展。首先,翻译人才在培养过程中,过多强调其技能应用培养,忽略了对这些人才人文素养的有效培养。多数情况下,其人才培养活动都是从功能需求视角出发的,由于缺乏对人文内涵的全面认知,以至于很多人才即使掌握了翻译技巧和知识,但却缺乏相关文化积淀,以至于对整个翻译内容和过程把握不透。其次,实际上,文化对外交流翻译过程中,很多时候,并不能直接依赖翻译技巧和理论,翻译的前提是意思和内涵的传递,因此,需要对整个翻译过程的各个情况进行有效了解,通过灵活应用音译和意译等各种方式,从而实现对整个翻译活动的有效表达。对于语言交流而言,其基础是内容的关联和认同,因此在翻译人才培养时,必须注重培养其对各种翻译情况的了解和认知。最后,目前翻译人才培养过程中,缺乏构建相应的承载机制,也就是说整个培养过程,不能脱离文化机制来开展翻译活动。随着全球文化交流进程不断加快,如今我们在培养翻译人才时,必须引导其了解各种文化,认知各种文化的差异,通过培养其掌握相应的理论技能,从而实现对外交流这一目的。
3基于茶文化对外交流视角分析翻译人才培养的思路
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也是对外文化交流活动中,传播的核心。而在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今天,不仅我国有茶文化内容,其他国家和地区也形成了相应的茶文化体系。因此在进行茶文化对外交流过程中,其前提就是理清中外茶文化之间的差异。其核心则是培养掌握翻译知识和技巧,了解传统茶文化的专业翻译人才,可以说翻译人才在整个茶文化对外传播交流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中国茶文化在进行跨语言交流时,如何才能消除语言上的差异,就需要通过开展体系化的翻译活动,当然从文化交流需要看,培养体系化的翻译人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思路。通过培养专业翻译人才,不仅能够有效传递中国茶文化,更重要的在于能够让传统茶文化得到有效传承和发展。但是我们在进行翻译人才培养时,必须认识到由于文化和语言上的差距,想要做好茶文化有效交流,不能仅仅依靠机械、客观的翻译理论和方法,其前提应该是对传统茶文化进行全面有效的认知和了解。培养翻译人才应该注重把握三点,一是不仅要教育其掌握必要的翻译基础和技巧,同时也要引导其学习和了解茶文化内容。在翻译人才培养过程中,很多人都能认识到翻译技巧和理论培养的价值和重要性,但是对茶文化内容的了解程度远远不够,事实上,茶文化的内涵极其丰富,如果翻译人才对其缺乏必要了解,那么整个语言交流过程很难实现其目标和效果。其次,要构建基于茶文化知识教育的翻译教学理论体系。茶文化知识是一种知识体系,而翻译则是一种技巧,如果将两者割裂开来,不仅无法达到其原有目的,甚至很难让翻译人才对两者联系形成正确认知。因此,必须将翻译教学与茶文化知识教育融合开展。比如针对翻译教学的相关内容和技巧,要选择合适的茶文化素材进行示范教学,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案例中了解两者的特点。最后,随着全球文化交流不断深化,如今茶文化不仅在我国具有相应形态,在西方国家也有茶文化内容,最典型的就是英美地区也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茶文化体系。而在茶文化对外交流活动开展过程中,就必须有效辨析两者差异,通过有针对性的讲解,让人们了解这两种文化的差别和不同,从而加深对中国传统茶文化的真正了解和认知。当然在培养翻译人才时,也要让其认识到中西方两种茶文化内涵及形式上的差别和不同,从而实现茶文化对外交流的目的。
4结语
我国有着成熟的茶文化体系,不仅包含丰富深厚的物质资源,同时也有着极为深厚的精神内涵和价值体系,可以说,我国的茶文化体系就是我国文化的浓缩和精华,因此想要全面深化了解我国文化,其必然需要对中国茶文化进行了解。随着全球交往不断多样化,多元文化交流已经成为文化融合新常态。传统茶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精髓,在其传播过程中,不仅要认识到其具体价值,同时也要对中西方茶文化的差异进行有效界定,通过培养掌握翻译技巧、理论和茶文化知识的人才,从而实现传统茶文化的有效传播和交流。
作者:王金明 单位:上饶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肖颖.中国茶文化对外交流与翻译人才的培养[J].亚太教育,2012(15):147-152.
[2]孙鹤.浅析中国与英美饮茶文化比较研究[J].教学研究,2013(6):77-79.
《建筑摄影》课程教学以提高学生的摄影技巧和审美能力为主要目的,但是目前的《建筑摄影》摄影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这主要是传统教学与学生能力的培养相脱离的教学模式。而将茶文化引入到《建筑摄影》课堂上就是需要提炼茶文化中的有益成分,将其充实到《建筑摄影》的课堂上,提高学生的摄影实践能力和审美能力。
1传统的《建筑摄影》课堂教学面临的问题
1.1传统《建筑摄影》教学中出现的困境
尽管各个学校的摄影专业对《建筑摄影》课程教学十分重视,在平时的教学中安排了大量的时间进行《建筑摄影》课程的教学活动,将《建筑摄影》的知识作为学生必修的课程之一。教师在课程教学中主要通过讲述法进行教学活动,学生学习的形式比较单一,对于很多专业性比较强的知识,很难在短时间内理解和接受,缺少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关注,在测试中也以专业知识的测试为主,与其他课程的测试方式并没有大的区别,因此,学校的课堂教学不仅不能够实现预期的培养目标,反而会使学生在功利作用下,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
1.2目前《建筑摄影》课程教改面临的问题
近些年各个高校已经认识到《建筑摄影》课程教学中面临的问题,很多高校的《建筑摄影》课程改革与实际的教学情况并不相符合,缺乏教学的时效性。很多改革措施要求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和实践操作能力,但是很多学校的硬件设备并不能跟上高校的教学需求。因此,《建筑摄影》改革必须重视时效性,完成相关课程目标的要求,最终提高学生的摄影水平。
1.3今后《建筑摄影》课程教育面临的挑战
目前,学校的学生存在着巨大的就业压力,而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方面。因此,学校也在转变人才培养的思路,将实践能力的培养放在重要的位置,进行了课程改革,但是现在的课程改革流于形式,并没有通过课程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今后的《建筑摄影》课程教学中要与素质教育紧密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2对将茶文化引入《建筑摄影》课堂的思考
茶在我国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在长江以南的地区有广泛的种植。我国古代很早以前就有饮茶的习惯,人们在饮茶活动中领略这个过程中的美好意境,形成了一种文化现象,被称为茶文化。这种茶文化是中国人们对世界饮食文化的重要贡献,反映中国民族的文明和礼貌。而茶文化中的精神层面上的一些元素,是摄影专业学生需要具备的,因此,将茶文化引入《建筑摄影》课堂十分必要。在引入之前需要从三个方面对茶文化引入《建筑摄影》课堂进行思考:
2.1茶文化的元素解构
茶文化在中华文明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漫长的历史中对于我国人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我国的茶文化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同地区都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茶文化。为了很好地将茶文化融入到《建筑摄影》课堂中去需要对茶文化的元素进行解构。根据《建筑摄影》目前注重知识传输的情况,需要将茶文化中的隐性元素融入到教学之中,即在教学过程中体现茶文化的精神层面,使学生在学习中提高自身的气质和审美能力。但是茶文化具有极强的地域性,而学生都来自不同的地区,很难理解某个地区性文化,因此为了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的需求状况,在《建筑摄影》教学中要注意提取中原地区的茶文化元素融入到教学之中,以提高教学的效果。
2.2茶文化的进入《建筑摄影》课堂的途径
要想使茶文化在《建筑摄影》课堂发挥重要的作用,需要找到一个很好的途径与课堂教学融合在一起。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得出了以下几个需要注意的事项:第一,要积极利用现有的教学模式,不宜于对整个教学情况做出过多的改变,以免为教师的备课过程增加大的负担,这样才能在短时间内将茶文化融入到《建筑摄影》课堂教学中去。第二,茶文化进入到《建筑摄影》课堂中要考虑到逻辑性,使整个的融合过程显得十分自然,不唐突,这易于被学生接受,给茶文化的传入创造有利的条件。第三,茶文化的引入要根据教学的需要选取适当的内容,与教学板块需要的教学目标紧密结合在一起,以最终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三个方面是茶文化在融入到《建筑摄影》之中需要具备的要求,在坚持这三个方面要求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需求进行适当的创新,以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摄影技巧。
2.3茶文化进入《建筑摄影》课堂的评价
由于将茶文化引入《建筑摄影》课堂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整个程序并不十分完善,需要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发挥自己的教学智慧,在教学完成之后,需要对引入后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茶文化引入《建筑摄影》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摄影水平和审美鉴赏能力,因此,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表现情况应该是评价的重点,在评价过程中需要采取一些办法来反映学生职业素质的隐性信息。
3茶文化功能分析
在《建筑摄影》教学中不仅需要进行专业知识和专业技巧的教学,还需要在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自身能力,包括学生的涵养、心性、耐心等方面,这些方面的素质是一个专业的摄影师需要具备的重要素质,因此,在《建筑摄影》教学中也要注意这方面能力的培养。
3.1增加涵养功能
学生的涵养是专业素质的重要方面,对于学生今后的就业是一个无形的帮助,在学校的教学中缺乏对于学生进行涵养的教育,而将茶文化引入到《建筑摄影》教学中,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涵养。茶文化作为文化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本身具有提高涵养的功能,通过饮茶、品茶等各种程序来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因此,将茶文化引入课堂十分必要。
3.2修养心
目前学生中的个性意识十分强烈,他们善于表现自己,希望自己的能力能够得到别人认可,竞争意识比较强烈。这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学生由于受到网络快餐文化的影响比较严重,内心极其浮躁,对于很多事情缺乏耐心和毅力,这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而《建筑摄影》课程对于学生的心性的要求也比较高,这就使茶文化在《建筑摄影》课程中的融合出现了可能性。3.3培育耐心功能目前,学生在《建筑摄影》课程的学习中缺乏一定的耐心,很多学生觉得自己只要努力学习,就一定能够学会,一旦遇到难以解决的困难就会出现为难情绪,最后失去了学习的信心。而茶文化具有培育学生耐心的功能,需要积极引入茶文化。
4对将茶文化引入《建筑摄影》课堂途径的探索
通过以上的阐述可以看出,将茶文化引入到《建筑摄影》课堂对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茶文化引入课堂可以通过以下四个方面来解决。
4.1采取集体备课制订茶文化进入课堂模式
将茶文化引入到《建筑摄影》课堂是一种新的教学形式,之前各个学校并没有教学先例,所以,要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来制订茶文化进入课堂的模式,组织摄影专业的教师组建教研组,对茶文化进入课堂的模式进行深入的探讨,使教师们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如茶文化如何在《建筑摄影》课堂上提高学生的涵养、心性和耐力。对教师的看法进行总结以促进茶文化在《建筑摄影》课堂上发挥其功能。最后,按照总结出来的模式进行试点教学,教师还需要开展观摩教学,通过观摩不断总结,对自己的教学模式进行改进,最终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
4.2对摄影专业教师进行茶文化知识的培训
要使茶文化在《建筑摄影》课堂上发挥重要的作用,首先该专业的教师就应该具备相关的茶文化知识。这就需要学校安排一些专门的培训课程,由茶文化专业人员和具有茶文化知识的教师。对该专业教师进行茶文化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茶文化的知识、茶文化与《建筑摄影》的联系、茶文化与摄影专业的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对于这些内容的培训可以采用教师之间进行讨论的形式,也可以采用讲座的形式,最终使教师对茶文化和将其融入到课堂之中有充分的认识,从而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4.3应增强学生职业素质的软实力
与传统的《建筑摄影》关注学生专业知识不同,将茶文化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应该突出茶文化对于摄影专业学生软实力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真正的将茶文化融入到其中,提高学生对于《建筑摄影》课程的学习兴趣,给学生一个全新的学习模式,提高学生学习建筑摄影知识的兴趣。为了更好的发挥茶文化的影响力,可以采用专题的形式进行知识的传授,以便于将茶文化知识与建筑摄影知识有效结合在一起,以增强学生职业素质的软实力。
4.4建立以学生为指导的教学评价机制
传统的《建筑摄影》课程评价都是通过相关人员进行评价的,这种课程教学效果评价存在着一定的主观性,并不能够很好地反映课堂教学的真实情况,忽略了学生对于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的感受,不利于日后的改进。所以要建立教学评价机制。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课堂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教学形式的看法,真正为教改深入提供借鉴和指导。总结摄影专业学生的内在品质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要注意学生内在素质的培养,将茶文化融入到《建筑摄影》教学中,可以很好地将二者的优点融合在一起,使学生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充分体会茶文化的巨大魅力,受到茶文化的影响和熏陶,促进学生的涵养、心性、耐心提高,使学生成为具备各方面综合素质的人才,以满足社会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毕雪微.高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中摄影基础课程的研究与实践[J].艺术教育,2014(4):174-176+183.
1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媒介,文化的直观体现,而文化促进了语言的发展,是语言的依存,两者相互依存,互不分离。人类在了解不同文化时,首先是从对方的语言着手的,只有通过学习语言才能更好地的了解不同的文化,了解不同文化的差异性,也只有更深入地理解了文化,才能更好地学习语言。大学生学习英语,不仅要学理论知识,更要学与英语语言有关的文化知识,通过学习西方国家的文化历史等,从中获得学习英语语言的基础,为真正学好英语做好铺垫。
2中西茶文化的比较
茶最初诞生于中国古代,随之演变出相应的茶文化,在唐代以前,只有王公贵族消费得起茶叶,直到唐朝,茶文化处于繁荣发展的时期,茶逐渐普及到平常百姓家,成为人们招待客人的必需品,在饮茶时,往往搭配有甜点。唐代的陆羽写的《茶经》详细记载了煮茶的过程和与茶相关的文化活动,据调查从唐代到清朝,茶诗就有将近2000首,中国的茶文化发展至今,内容越来越丰富。西方国家中英国是最早接触中国茶文化的,在十八世纪,世界贸易愈加频繁,中国茶叶出口到西方国家,特别是英国,成为人们最喜爱的饮品,随即在西方国家掀起了饮茶热潮,随着时代的发展,英国也形成了其独特的茶文化,并成为世界茶消费最多的国家。茶叶最初进入英国,是作为稀有品,价格昂贵,一般平民消费不起,只有王室和贵族才能饮用,代表着一个人身份和地位的,随着十八世纪四十年代第一次的结束,英国打开了中国的国门,清政府同意英国在中国设立通商口岸,中国出口越来越多的茶叶到英国,茶叶价格降低,不在是稀有品,平常老百姓也消费的起,茶叶成为英国人最喜爱的生活必需品之一,随着时间的流逝,中国出口更多的茶叶到英国,最终英国茶叶的消耗量超过中国,成为世界上消耗茶叶最多的国家,据英国茶文化组织机构统计,英国人每年人均消耗的茶叶超过中国人一公斤以上。中西两国茶文化对茶叶的偏好也不相同,中国人偏爱绿茶,而英国人喜欢红茶,绿茶清心明目,有益健康,而红茶更加浓郁和香醇,更加顺口。中英两国人民的饮茶习惯也有所不同,英国人习惯将茶分为上午茶和下午茶,英国人在饮用红茶时,习惯放一些糖和牛奶,而中国人就是用沸水沏茶,一般也是饭后饮茶,清理肠胃,解腻提神,两种不同的饮茶方式不仅丰富了茶文化,也促进了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在早些时候,中国出口的主要是绿茶,随着全球经济进一步发展,中国的绿茶出口量也有所增加,逐渐得到西方国家的认可。
3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英语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通过开展茶文化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形成相应的文化价值观,让学生认识到文化对语言发展起到的促进作用,从而让学生在学习知识时,能够发散性思考问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英语是一名语言性学科,通过开展文化教学,帮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英语知识内容,了解现代英语形成的历史过程,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要实现文化的交流与经济的合作发展,就必须依赖于语言,因为语言是人们彼此交流的工具,也是文化传播的介质,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只有真正了解西方国家的文化,才能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英语。教师在教英语时,不仅要教语言本身,更重要的是教与英语有关的文化元素,教师只有对西方文化元素有更深刻地认识,才能教好学生英语。由于学生对西方文化和风俗习惯的陌生、不了解,导致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常常会遇到很多困难,不理解一句话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语法结构,在不同情景下,又会有另一种语法结构。因为中英茶文化是有差异的,教师只有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茶文化教学,让学生对中英文化有比较,有更明确地认识,使学生对西方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才能提高学生对英语的掌握和实际运用的能力,从而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4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虽然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正在进行,但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很多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应试教育,这样一种模式往往能够提高学生们在读和写两方面的能力,但实际与外国友人交谈时,却说不出来,即便说出来,对方也听不懂你想表达的意思。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就语法等内容进行讲解,过于抽象,并且很多语法是中国人加进去的,在英国并没有,教师采用的是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并未进行情景模拟,让学生自己模拟出外国人交流的情景,导致学生对英语的掌握和实际运用能力差强人意。随着我国与世界交流更加频繁,国家和社会对综合型人才的需求扩大,应试教育模式必然不在适合英语教学,教育工作者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要引入文化教学这一新的模式,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提高英语实际运用能力。茶文化作为文化的一种,中英茶文化有许多相似点和不同点,对于英语教育工作者是一个新的教学切入点,在英语教学中渗透茶文化知识,引导学生在学习茶文化知识时,比较其中西茶文化的差异,让学生了解不同的茶文化价值观,加深了学生对西方茶文化的理解,提高学生对英语的运用能力,有助于解决他们在学习英语时遇到的困难。
5中英茶文化差异下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策略研究
语言是构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我们学习一门语言时,一定要学好与这门语言相关的文化知识,只有具备了扎实的文化背景,才能掌握好一门语言。在学习英语时,将茶文化融入到英语教学中,让学生认识到中英茶文化的差异性,从茶文化出发,了解西方国家用语习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5.1阅读英语茶文化原著
要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教师不仅仅要在课堂上教学生学习英语语法和句式、写作等知识,因为语言与文化是统一的,教师要推荐学生在课后学生阅读与茶文化相关的英语原著,并让学生用英语总结读后感,定期在班上进行阅读总结,表扬做得好的学生,对阅读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及时指正,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英语原著中体现的不仅是一个文字,更多的是文化背景,通过阅读有代表性的茶文化英语著作,学生能更加深入地了解文化背景,了解英语实际应用的交际规范,增强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阅读英语原著,使学生不再停留于语言的直观表现,更多的是通过学习西方茶文化,并把西方茶文化与中国茶文化进行比较,使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一种对英语语言的整体认知框架,对学生后续学习英语有很大的帮助。英语茶文化典型的代表著主要有三部:英国著名的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在1853年出版的作品《维莱特》、英国维多利亚时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狄更斯的作品《匹克威客外传》和爱尔兰剧作家萧伯纳写的著作《匹克梁梅》。《维莱特》详细描述了英国下午茶背后的社交文化内涵;狄更斯对茶文化有着特殊的情节,他的作品一般都是借用茶来隐射作品人物的内心活动,《匹克威客外传》这一部作品中,“茶”就被运用了86次;《匹克梅梁》中更是喜欢借用茶来象征人的身份地位。
5.2组织开展茶文化活动
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师主要集中于课本教学,过于死板,不利于学生对英语文化的学习。因此,一方面教师可根据教学情况,定期组织中英文化交流活动,邀请留学生或外教,开展这类活动,进行文化交流,让学生更加了解西方文化;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开展类似于英国上午茶或下午茶聚会这类活动,邀请英语外教,让外教讲述英国人在举行茶聚会时一些文化内容和一些常常交流的话题,使学生了解更多西方国家的茶文化背景,和社交中的交际规范。这种教学模式通过创造一定的情节环境,有利于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英语语言背后的文化蕴含。
5.3欣赏西方经典茶文化影视作品
学习英语不仅要注重学习课本,也要注重实践。影视作品相比于英语原著,对学生学习英语口语有帮助,也有助于学习西方的一些文化知识。虽然语言文化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也发生了一些改变,但是基本内涵是没有改变的。许多影视作品都能反映西方国家人民的生活态度,也能反映一部分现实生活和文化内涵,对学生学习英语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也有利于学生提前了解一部分英语文化。在英语教学中引入茶文化,即要求学生阅读与茶文化有关的英语原著,也要重视学生的口语,推荐学生观看有关茶文化的影视作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演练视频中出现的桥段,加深学生对英语的理解。例如英剧《唐顿庄园》就有人们的饮茶交际活动场景,对于下午茶的剧情描述的也非常丰富,可以帮助学生学习英语语言,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
6总结
随着我国国际化步伐的加快,国家和社会对英语人才的需求增加,因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中西茶文化知识,将英语茶文化教学融合到英语理论教学中,通过比较中西茶文化的差异性,让学生看到中西方文化在内涵认知上的差别,看到两种文化的内核是完全不同的,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英语,提高学生对英语运用的运用能力,为今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孙志勇.浅谈中西文化冲突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34):127-128.
[2]张文杰.从中西茶文化的差异看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J].科技信息,2007(21):220.
一、茶文化与旅游的相互关系
1.现代旅游的特点
旅游是人类文明的体现,现代旅游更多的是一种文化消费,因此是广义的文化活动。现代旅游的六要素,即食住行游购娱,都与文化水**融,密不可分。现代社会,人们之所以愿意花费较多的财力、物力、体力和心力去参加旅游活动,就是因为他们在付出的同时,满足了探奇求知的需求,探奇求知的核心是体验异地异族的文化。因此可以说,旅游是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一种文化活动。
人们在参加旅游的过程中,不仅要求能看到一些过去没有看到过的东西,而且要求了解这些文化现象的来龙去脉和有关知识。有些可参与性的项目,游客总想自己动手动口去尝试一下。有些具有可取意义的东西,游客总想带点回去与亲友共享、慢慢回味。因此现代旅游项目,通常必需具备观赏性、知识性、参与性、获得性等多种属性。使游客通过了一次旅游活动能获得更多的文化知识,满足其某一方面的文化需求。
2.茶文化的靓丽之处
旅游文化包括山水文化、聚落(城镇)文化、园林文化、建筑文化、宗教文化、民族文化、民俗文化、烹饪文化、酒文化、茶文化、诗词文赋文化、书画雕塑文化、戏曲歌舞文化、工艺美术文化、花鸟虫鱼文化等。可以看出,茶文化是旅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如此,茶与山水、宗教、民族、民俗、烹饪、诗书画、歌舞戏曲、工艺美术又有密切关系。丰富多彩的茶类,具有千姿百态的茶叶外形和色香味各异品质特点的名优茶对游客就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加上茶区的山水风光、名寺名泉、各民族的茶俗风情、泡茶饮茶艺术、茶书茶画茶诗词、茶歌茶舞、工艺精湛的各种茶具,以及茶马司、葛玄茗圃、贡茶焙、御茶园、皇茶院等茶文化遗迹等,都是茶文化的靓丽之处。因此茶文化在旅游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
3.茶文化与旅游相结合的好处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人们在旅游活动中对传统文化都有浓厚的兴趣。因此无论是茶文化的专项旅游,或是在一次旅游活动中,恰如其分地安排一些茶文化的内容,如观赏茶艺表演、品名茶、观看茶歌茶舞、观赏选购茶具、品尝茶餐茶菜、自己动手学制茶学泡茶、参观和考察茶文化遗迹等等,都会给游客带来新鲜感、愉悦感,既增长了知识,又愉悦了心情,达到了探奇求知的目的。
在旅游活动中充分利用当地的茶文化资源,把茶文化的知识性、观赏性、可参与性很好地与旅游结合起来,既可丰富旅游活动的内容和文化内涵,同时也宣传和普及了茶文化知识,弘扬了茶文化,促进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茶文化旅游的含义
茶文化是一定时期内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综合体现。它以茶这种实物为载体来传播与茶有关的各种文化,因此茶文化有着非常广阔的内容,它涵盖了多个学科与行业,如文化艺术、医学保健、科技教育、经济贸易、历史考古、餐饮旅游和新闻出版等。具体内容包括:茶与诗词、茶与歌舞、茶与禅教、茶艺表演、茶与婚礼、茶事掌故、茶与楹联、茶与谚语、茶叶专著、茶叶期刊、茶与小说、茶与美术、茶与祭祀、饮茶习俗、陶瓷茶具、茶馆茶楼、茶食茶疗、茶事博览和茶事旅游等方面。茶与各种形式的文化有机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今天内涵丰富的中国茶文化,当代茶文化精神讲求人与自然的亲和、追求真善美的完美统一。旅游即旅行游览活动,泛指为旅客提供休闲设施与服务的产业,涉及到政经史地法等各个社会领域。一般而言,旅游具有观光和游历两个不同的层次,前者历时短,体验较浅;后者历时长,注重精神层面的人生体验;旅游既能锻炼人的身体,又能陶冶情操,丰富知识,开阔眼界,体味生活的本来面目,平时不易得到的快乐通过旅游得到充分的释怀,并成为一生永久而美好难忘的记忆。休闲生态旅游成了当今人们外出旅游的趋势与方向。现代的旅游方式已不同于古代文人的游山玩水或徐霞客式的旅行和科学考察,“求新、求知、求乐”是旅游者普遍的心理需求,它已经成为人类社会中一种不断发展的生活方式。省“经济发展十佳县”。
广西茶文化旅游的意义相关文章:
1.关于旅游与茶文化的论文
2.关于茶文化旅游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