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0 14:39:1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理财估值法变化,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中图分类号:F8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3)10-0079-04
一、引言
由于利率市场化和资产证券化发展进程缓慢、企业直接融资市场欠发达和投资者投资渠道匮乏,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迅速,已逐渐成为相对独立于传统业务的新型业务和重要利润增长点。根据2012年13家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公布的年报信息,上市银行2012年底所披露的表内理财余额合计10856.3亿元,约占其存款余额总和的1.8%。其中,结构性存款余额2670.9亿元,保本理财产品余额8154.1亿元。与国内理财业务快速发展相比,国内目前理财会计尚未建立统一规范的准则,银行处理模式的规范性和透明度都有所欠缺,既不利于投资者和监管部门对会计信息的理解,潜伏着一定的金融风险。
二、上市银行理财会计处理方式及其依据
按照资产负债表账务处理方式的不同,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可分为结构性理财产品、保本理财产品和非保本理财产品三种。本文对我国13家上市商业银行2012年年报进行分析,发现各行理财产品的会计确认和计量方法存在一定的差异。
(一)结构性理财产品
结构性理财产品是由主合同及嵌入的衍生金融工具组成的混合金融工具,其中主合同(即普通存款)是以摊余成本计量,嵌入的衍生工具以公允价值计量。2012年各上市银行年报中对结构性理财产品的会计处理方式主要有如下三种:
1.结构性理财产品作为“指定为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或“交易性金融负债”,相关损益作为“投资收益”。工行和建行采用此种处理方式,其依据是《企业会计准则》(CAS)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满足一定条件的混合工具可以整体“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
2.结构性理财产品进行拆分,所含嵌入衍生金融工具作为“衍生金融工具”列报,主合同部分列入“吸收存款”,按摊余成本法进行后续计量,相关损益作为“投资收益”。农行和华夏银行采用此种处理方式,其依据是认为嵌入衍生金融工具“与主合同在经济特征及风险方面不存在紧密关系”,按CAS22要求应从主合同中予以分拆,作为单独存在的衍生工具处理。
3.全部作为“吸收存款”,按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相关损益计入“利息支出”。中行和光大银行采用此种处理方式,笔者认为其依据是CAS22要求将结构性理财产品中的衍生工具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但因在监管统计指标中结构性存款归类为存款,应缴纳存款准备金,并纳入“贷存比”计算口径,所以将其列入“吸收存款”。
(二)保本理财产品
对于保本理财产品,2012年各上市银行也有三种会计处理方式:
1.保本理财产品所募集资金作为“指定为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相应地,投资的资产作为“指定为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工行、农行采用此种处理方式,其依据是CAS23“金融资产转移”准则,若银行在与投资者签订的理财合同中承诺“保本”,产品到期应保障本金支付,则用募集资金进行理财投资运作所发生的亏损要由银行承担,银行并未“将风险、报酬完全转移给客户”,所募集资金和投资资产应在表内确认为金融负债和金融资产。
2.所募集资金作为“吸收存款”,投资资产作为“存放同业款项及拆出资金”等各项资产。建行采用这种处理方式①,将保本理财投资资产并入自营资产中反映,在同业之间这属于非主流的处理方式[1],笔者认为其依据是监管部门要求将表内理财产品纳入结构化存款统计②,需要缴纳存款准备金,并纳入“贷存比”计算口径,因此列入“吸收存款”。
3.所募集资金作为“其他负债”或其他相关负债,投资资产列入“其他资产”、“应收款项类投资”等相关资产科目,交行、华夏、光大、浦发、兴业等银行都采取这种处理方式,不确认为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就不需要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减少了在估值上的压力。
(三)非保本理财产品
理财产品是否入表一般依据CAS23的规定“银行是否将风险、报酬完全转移给客户”来进行判断,若银行需要承担风险就在表内进行核算,由于非保本理财产品的风险基本上已经转移给投资者,因而大多放在表外进行核算。2012年各上市银行年报中披露的非保本理财产品情况较少,仅民生银行在“拆出资金”中列入与本行发行的非保本型理财产品资金池进行的短期资金拆借金额;招商和中信银行认为其所发行理财产品的风险已全部转移,“理财募集的资金不在表内确认,于投资前记录为‘其他负债’”。事实上,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尽管名义上风险已经转移,但银行对所发售的非保本理财产品仍存在较大的隐性担保责任,一旦出现违约,银行不可能置身事外。对于非保本理财产品的计量,按照CAS13“或有事项”准则的规定,放入表外的非保本理财业务属于或有事项,应当确认为预计负债,“按照履行相关现时义务所需支出的最佳估计数进行初始计量”,因此,非保本理财产品对银行估值技术要求较高。
三、上市银行理财会计处理中存在的主要风险
(一)缺乏统一的会计准则和行业规范,会计处理随意性较大,为银行进行规避监管提供空间
目前我国没有专门针对理财业务的会计准则,相关规定多为禁止性规定,较为零散,且 对于如何进行确认和计量缺乏统一标准,指南和解释中也没有具体的指导意见,实际应用中主要参照或涉及CAS22、CAS13和CAS23等准则[2]。在进行会计政策的选择时,各家上市银行拥有较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处理方式较随意和简单,财务人员对准则的理解、管理层意图以及同业其他银行的核算方式都可能影响其具体会计处理方式的选择,这为银行规避信贷规模和贷款相关监管规则提供了空间。规避监管的主要做法有将风险较大的资产(如发放给限制行业的信贷资产)打包放入理财资产池中并隐匿于表外、通过产品设计使理财资金于特定的时间点在银行表内外之间进行转化、将表内保本理财资金列入存款以降低存贷比指标等。
(二)未从账户管理上分离理财与自营业务,理财资金与自有资金的错位错配容易引发流动性风险
目前部分商业银行开立于中央结算公司和上海清算所的自营业务与理财业务的托管债券账户和资金结算账户并未严格分离,发生业务时后台无法直接进行处理,须辅以前台操作,以银行自制的债券买卖成交单作为结算单据,因此,银行可以较为便利地对自营与理财业务进行资金调剂和利益输送[3]。在实务中,除了混同理财与自有资金,银行还通过资金池等模式将不同理财产品的资金混合在一起,由于不同的理财产品的投向、期限和风险都不同,为了实现较高收益以及保证资产配置稳定,银行通常采取滚动发行期限错配的方式来进行操作。资金错位错配容易引发流动性等各种风险,不利于监管部门对理财资金流向的监督,同时投资者也无法对理财投资风险进行预见。
(三)信息披露存在局限性,风险和责任分配不够明晰,不利于监管和投资者权益保护
由于理财业务是金融创新产品,其会计问题与金融监管息息相关,会计信息披露作为财务报表的补充,在目前会计准则和相关制度建设还较滞后的情况下,对银行与投资者之间的责任划分,以及监管的有效性和投资者权益保护起到重要作用。目前会计准则中与信息披露有关的是CAS37“金融工具列报”准则,既有的理财业务监管规章中也普遍对信息披露问题有所涉及,但总体而言,各家上市银行理财业务信息披露仍存在较多局限。首先,从年报披露情况来看,一是各家银行披露的大多是表内理财产品情况,表外理财信息披露很少甚至不披露;二是同业之间披露口径不统一,披露的深度也不一样,导致信息缺乏可比性;三是信息披露的相关性不强,许多对经营决策有重大影响的非量化会计信息并未披露。其次,从每种理财产品信息披露情况来看,许多上市银行没有披露完整的理财产品说明书,有些银行没有披露产品运作信息或到期信息[4],投资者与银行之间存在较为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风险和责任分配不够明晰。
(四)理财产品认知水平不够深刻,估值技术和估值系统不完善,投后管理存在估值风险
投后管理是银行理财业务管理的薄弱环节,广受诟病的主要是对所投资项目没有比照自营贷款进行严格风险管理,由于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需要定期进行估值,会计处理中后续计量问题也应该属于投后管理的范畴。首先,对理财产品的认知水平不够深刻导致风险确认不及时。由于理财产品大多是创新型产品,更新换代较快,各家上市银行对新生事物的认知和理解还不够深刻,对把握理财产品的风险缺乏实践经验,常常要等到风险暴露后才能在财务报告中予以反映,延后处理的风险确认更是加大了表外理财的风险聚集程度。其次,理财产品估值技术和估值系统不完善。以结构性理财产品为例,由于其形式灵活多样、结构设计复杂,对于部分复杂的交易,需要从交易对手处询价,并在充分考虑宏观经济变化、外部评估机构估值等多种因素的基础上进行估值;此外,结构性理财产品并没有统一的估值模型,进行估值时还要根据市场和产品情况,对模型和参数不断进行修正和调整[5]。
四、政策建议
(一)完善会计准则及相关制度建设,规范理财业务的会计处理
首先,推动会计准则或相关制度建设。建议考虑制定“理财业务确认与计量”会计准则,明确理财业务会计处理的一般原则,提供相应评估和判断标准,使银行能够根据业务性质进行判断,并进行相应会计处理。其次,行业监管部门应与准则制定部门配合,建立会计与监管联动的机制。对应列入表内的理财业务进行明确,原列在表外的符合入表资产应限定时间要求其入表,使表外风险资产无所遁形;关注表内和表外业务相互转化过程中的会计处理,在判断依据、处理方式、计量方面提出可操作的要求,有效避免利用会计政策选择规避监管。第三,适时制定具体业务的操作指南。应针对不同业务,合理设置会计科目,恰当选择记账方式,科目应能反映经济实质,并尽量与准则所涉及概念和原则一致。
(二)对理财产品实行分账经营、分类管理,从账户管理上构建严格的风险隔离机制
商业银行的理财业务应该开立单独的资金结算账户,设立理财一级科目、二级科目,在业务系统中建立相应的理财报表,保证完整、准确记录理财业务数据。同时,由于不同理财产品有各自的投资规律和风险等级,监管部门应该要求商业银行做到每个理财产品与所投资资产相对应,每个理财产品单独管理,实行分账经营、分类管理、分人管理,尤其是资产池的理财操作模式,避免将不同投向、不同期限、不同风险的理财产品一起放入池中集中运作,争取实现资金来源和投向“一对一”的对应关系[6]。2013年3月银监会出台的“8号文”①中对此已经提出要求,但是由于达到这些要求需要大量的准备过程,既包括管理数据系统的完备和支持,也需要相应管理制度的完善,短期内是不可能实现的,应该是一个长期渐进的目标[7]。
(三)提高信息披露的规范性和透明度,明确划分银行与投资者之间的风险和责任分配
首先,监管部门应将理财业务监管规章中有关信息披露的内容进行整合,建立统一的理财业务信息披露整体框架,明确披露范围、内容、原则及标准。在保证会计处理合规性的前提下,强调信息披露的规范性、充分性和透明度,确保风险信息不遗漏、不重复,提高监管的效率和质量;有些特殊的表外业务可以进行动态披露,提供不同时期的比较数据和非量化信息,以方便投资者对银行潜在风险和财务业绩进行全面评估。其次,商业银行严格按照监管要求,针对每种理财产品单独进行信息披露,明确划分银行与投资者之间的风险和责任分配。监管要求的披露内容都要认真落实,监管规章尚未明确的问题可根据业务实际与投资者进行专门约定,应由投资者承担的正常投资风险要根据合约对银行予以免责,避免在理财产品收益无法达到预期的情况下,银行承担过多的担保责任。
(四)关注金融创新对财务报告的影响,完善估值技术,精细化开展理财资金的投后风险管理
首先,商业银行应提高对金融创新的认知水平,关注其对财务报告的影响。由于理财产品创新中经常包含有非常复杂的合约安排,银行会计人员需要介入产品设计过程,了解金融资产和负债及其交易的细节情况,掌握其收益和风险的分布,并准确界定各相关主体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审慎评估其对财务报告的影响。其次,商业银行应完善估值技术和估值系统管理。在业务开展过程中逐步积累估值经验,比照自营业务提高对理财业务及资金的管理标准,精细化开展投后风险管理。
参考文献:
[1]徐芳.浅析商业银行表内理财产品发展及会计政策[J].金融会计,2012(5).
[2]杨立斌,陈谦.商业银行表外业务会计处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金融会计,2012(5).
[3]薛恒敏.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会计核算解析[J].债券,2013(4).
[4]胡建平,段华友.我国银行理财产品信息的网上披露:现状·问题·建议——基于上市银行网站的简易调查[J].西部经济管理论坛,2013(3).
为此,记者走访了多个领域的金融理财分析师,发现下半年的理财机会十足。而面对银行、保险、基金、股市、债市、贵金属以及信托等理财市场,谨慎布局最重要。
银行理财:锁定长期
整体来说,2012年上半年银行理财产品相对较少,同时多以“保证本金、稳健收益”的面貌出现,少数银行代销的券商集合产品或其他风险较高理财产品效果并不显著,观望仍是不少投资者的态度。
而三年半来的首次降息及货币政策的放松预期对各类理财产品都产生不小的冲击。由于市场利率化促使存款利率上升,加上通胀回落,市场重回正利率时代,银行存款重回大众理财视野。
不过,在银根宽松趋势下,银行理财产品及货币基金收益却显现下滑趋势。二季度以来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下降趋势明显,市场上收益超过6%的产品难觅踪影,收益维持在5%以上的产品数量也大幅减少,此次降息后,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预计会有更大幅度的下行。
面对当前理财产品收益进入下行通道的情况,投资者可以通过选择期限稍长的产品来锁定较高收益。同时,目前投资者购买理财产品不能等,遇到适合的产品应尽快下手。
A股:寻找机会
6月,A股市场持续下挫。截至6月30日,上证指数创下2188.72点的近期低点,从整个上半年来看,股指走出了标准的“M”形态。当股指回到原点之后,人们开始对下半年的行情充满期待。
摩根大通预计,在下半年经济企稳的前提下,股票市场可能会在2300点到2600点运行,还是有上升的可能性。同时,国金证券认为,下半年A 股市场先抑后扬。
为此,投资者需要寻找相对确定性机会。短周期经济是否企稳有不确定性,可选择业绩确定性行业作为对冲,以稳定增长的消费和低估值的蓝筹股为选择,而对于创业板和绩差股,要尽量规避。
基金:关注蓝筹
上半年行情已正式落下帷幕,基金又踏上新一轮征程。
针对下半年的投资布局,景顺长城基金掌舵人余广认为,估值便宜,盈利稳定的龙头公司预计表现良好。金融、地产、品牌消费、先进制造以及销售已触底的早周期行业成为首选。
同时,上投摩根基金也认为,下半年重点配置行业主要有环保、节能、品牌消费、券商、保险、地产等。
现在蓝筹股的估值水平还是处在相对比较低的位置,《金融理财》建议投资者可适当关注中小盘蓝筹板块。目前看来,二线蓝筹股反弹力度相对较大。
债市:配置为主
尽管已经从“快牛”变成“慢牛”,但是债市投资依然被人看好。以债券基金为例,Wind数据显示,在2012年上半年的业绩赛跑中,债券型基金以平均5.79%的业绩排在各类型基金收益榜首。
事实上,自去年底,央行已连续三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并进行了一次降息,使得目前银行间市场的利率维持在一个相对的低位,对债券投资较为有利。而前不久刚试点的中小企业私募债,也对未来的债市投资造成影响。
下半年,日信证券建议,在资金面宽松的情况下,建议配置具有票息优势的中低等级信用债。从估值情况来看,可选择持有目前仍有票息优势的银行间AA 及AA-级企业债。
而在整体债券市场处于平台整理的情况下,渤海证券认为下半年的投资策略以配置为主,交易为辅。同时,下半年久期不亦过度缩短,建议维持在5 年左右。
久期是衡量债券发生现金流的平均期限的方法,是被用来衡量债券或者债券组合的利率风险。久期越大,利率的变化对该债券价格的影响也越大。在降息时,久期大的债券上升幅度大;在升息时,久期大的债券下跌幅度也较大。
不过需要提醒投资者的是,虽然债市下半年的行情还没有结束,但是分析人士均表示,目前已经过了此前低风险高回报的阶段。尤其是对于债市的重点投资对象信用债而言,最需要防范的就是“高收益”陷阱。
贵金属:定额投资
上半年,贵金属总体走出了一波冲高回落、大区间内震荡的行情。虽然国际现货黄金价格在2月底冲上1790.75美元/盎司的高位,但3月份后便一路走低,二季度逐步回落至1520美元/盎司。
中证期货认为,影响贵金属整体走势的共同因素,主要是欧洲债务危机演变的进程、市场投资者对于美联储进一步宽松政策预期展望变化以及贵金属各个品种的资金面流向。展望下半年,贵金属板块率先其他板块企稳回升的概率在逐步升高。
同时,贵金属分析师赵新鹏表示,下半年通常为黄金白银销售旺季,在此期间黄金、白银价格较为抗跌,加之欧债危机短期难以解决,下半年金银价格下跌空间已不大,其避险价值将进一步彰显。建议投资者下半年用定期定量或定期定额的方式,每个月投资一个定额,用半年来完成持仓,这样就可避开一个短期波动的风险,形成一个均价,后期贵金属价格上涨,收益会稳定些。
信托:避开地产
上半年,国内信托市场呈“量缩价增”的特征,1-6月份共成立信托产品1735个,成立规模2458.99亿元,平均预期收益率为9.45%;其中工商企业类信托产品成为上半年增长最快的品种。
信托分析师张宏表示,下半年房地产信托和矿产类信托将迎来兑付高峰,各信托公司因忙于应对而放缓这类产品的发行;而随着降息等政策影响,下半年信托产品收益率也难有提高,其景气度也将较上半年有所下滑。建议下半年投资者购买大型央企控股的“中”字号信托产品,而净资本较大且投资比较稳健的信托公司也是不错的选择。另外,投资者最好选择中短期产品,最好避开房地产和股票权益类产品,可选择现金投资类产品。
保险: 回归保障
在众多理财产品的配置中,保险是转移风险的工具,它的核心价值就在于保障。因此,无论市场行情如何,不论是降息或升息,对保险的影响都不大。
中资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是我国利率市场化和资产证券化发展进程缓慢、企业直接融资市场欠发达和投资者投资渠道匮乏的背景下,商业银行创新的产物。截至2013年9月底,商业银行自身创设发行、投资管理的理财产品(银行理财产品)余额已接近10万亿元人民币。银行理财产品在波动的市场环境中为投资者带来了持续投资收益的同时,也连通了投资与融资,推动了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促进了中国金融投资体系有效前沿面(efficient frontier)的逐步形成。
但另一方面,银行理财产品以约定收益率方式为主的发行模式,以及法律地位缺失等问题,使得银行理财业务的风险收益隔离、过手机制没有真正确立,刚性兑付的现象客观存在,代客与自营存在风险传染的可能,迫切需要建立一个扎实的“栅栏”。 理财业务“三要件”
近期,十余家试点银行推出了“理财直接融资工具”与“理财管理计划”相配套的理财创新整体方案,可以看作是监管机构在银行理财业务框架内,为继续发挥银行理财业务为投资者创造财产性收入、推动实体经济发展、促进银行转型等积极作用的同时,解决理财业务存在的信息不透明、影子银行隐性风险积累、通道业务放大金融杠杆等问题,按照“栅栏”原则,分别在理财业务资产端和投资端做出的规范性安排。
银行理财业务本质上是受托业务,是银行作为专业受托资产管理机构使用投资者的资金、在与投资者事先约定的投资范围内进行资产组合配置和投资管理,投资收益与风险由投资者承担,银行从卖者有责的角度出发,做好受托、履职、尽责的义务并收取管理费的活动。
根据国际金融监管的理论与实践,如何使银行理财或资产管理业务的投资风险与收益过手给投资者,让投资者愿意承担、能够承担,即满足“风险隔离、风险可公允计量、投资者可承受”等三个方面的要件,就是理财业务产品建立栅栏、回归本源的关键。
1.风险隔离。首先要根据业务实质明确风险由谁承担,并在法律形式、账户独立、会计核算等方面能够将不同权属关系的资产相互隔离。
2.风险可计量。风险被隔离后还应公允、透明地计量,即基础资产的风险被资产价格的公允变化所反映,否则投资者无法了解所进行的投资实际承受的风险,也就无从谈及去承担风险。金融学上的风险就是指金融资产价格波动反映的不确定性,而大多数银行理财产品采用的按照约定收益率发行的方式,加之银行声誉的背书,使得理财产品所投资基础资产的利率风险、市场风险以及信用风险并没有传递给投资者。
因此,尽管银行采取了很多投资者适合度销售的措施,但结果仍是银行理财产品的刚性兑付。而反观债券基金、股票基金等产品,尽管也是银行销售的,但因为其按净值认购、赎回,价格的变动反映了风险,投资者也真正认可了“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的理念。
3.投资者可承受,即通过分散风险使投资者能够承担风险。在银行主导的间接融资体系中,金融风险是通过银行的客户关系管理与持续信用风险监测(贷后管理)、模式/模型选择与组合管理得以控制的,储户(投资者)仅承担银行的信用风险而不承担银行贷款所对应的基础资产的风险;而在以金融市场为主导的直接融资体系中,风险控制的主要手段是依靠专业化的资产管理与财富管理机构,以分散化的风险转移为主要控制手段,投资者直接承担了基础资产的风险,但由于资产管理机构的动态管理与组合投资,单一基础资产的风险被层层分解,最终能够被投资者所承受。 标准化创新方案
反观十余家试点银行推出的“理财直接融资工具”与“理财管理计划”方案:
所谓“银行理财直接融资工具”,是由商业银行作为发起管理人设立、以单一企业的债权融资为资金投向、由合格投资者(银行理财管理计划)进行投资交易的标准化投资载体,在法律上起到风险隔离与破产远离的作用,并保证理财资金与实体经济一一对应。这一工具的创设,引入了公开发行、集中薄记、持续报价、连续估值以及最高80%的自我投资,并向“计划”管理银行定期披露信息,使得非标准的基础资产转化为可交易、可估值、透明的标准金融产品。
“银行理财管理计划”有别于传统的银行理财产品,是商业银行发行的开放式、无预期收益率、仅投资银监会认可的标准金融工具(债券、理财直接融资工具等)并独立开户、单独管理、单独建账和单独核算的理财产品。“计划”通过动态管理(开放式)、组合投资、公允估值(非预期收益率)、信息透明,做到分散风险并将基础资产的投资收益于风险过手给投资者。
“计划”的特性确立以“工具”的可交易、可估值为基础,“工具”的风险传递以“计划”的组合投资为要件,工具是立栅、计划是横杆,两者缺一不可,构成了理财业务坚实的栅栏:“理财直接融资工具”将非标融资项目变身为标准化的金融产品(但无法解决单一投向的集中度风险以及实体经济需要长期资金但资金端需要流动性的矛盾),“理财管理计划”将金融产品变身为投资组合(通过动态管理与组合投资以分散风险,在基础资产与投资者之间建立缓冲带,体现资产管理人的价值贡献)。
通过层层过滤,依托专业化的结构设计与组合管理,分散基础融资项目的风险,使不同风险偏好的机构投资者、个人投资者能够承受,从而使原来集中在银行系统的信用风险得以转移出来,真正促进直接融资的发展,提高金融与实体经济的拟合度,也使投资者真正获得风险收益。 强化风险把控
“理财直接融资工具”与“理财管理计划”相配套的整体方案试点推出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推进多层次的直接融资体系建设,以理财业务增量资金对接实体经济,同时理财直接融资工具与理财管理计划对应,即是银行理财资产端和负债端直接对应,压缩了多层通道环节,将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其次,使原有理财业务透明化、标准化,风险收益真正转移,避免刚性兑付,推动发展为规范的资产管理业务,不仅赋予了银行应对金融脱媒与利率市场化的有效防御武器,也促进债券等直接融资市场的发展。一个强大的债券市场与一个强大的资产管理行业相互配合,才能促进中国金融体系转变,在这一过程中,银行通过理财业务的规范完成自我革命。
两项试点铺开,将倒逼银行风险管控能力和投资管理能力提升。理财直接融资工具要求银行提高对标的资产项目风险的识别和管理,以维持其发起方信誉,同时银行理财所谓“影子银行”风险将显性化、透明化,从而有助于监管层对系统风险的把控;而理财管理计划的投资与收费的透明、比较基准的显性化,也迫使银行真正提高资产配置和投资管理能力,从而促使银行由财富持有银行向财富管理银行转型。
第三,抑制过度虚拟化,缓释“影子银行”风险。一是减少通道业务,挤压“资管泡沫”,推动金融机构差异化经营、专业化分工,推动大资管行业健康发展;二是整体方案是以商业银行模式而非投行模式为主的综合化经营,本身就抑制了过度杠杆。
非标准化债权资产作为金融市场创新产品,已经成为银行理财间接投资发展最快且最具活力的新选择。2013年银监会下发8号文,对非标准债权资产业务进行界定。
非标准化债权资产在2010年以前主要指信贷资产和信托贷款;2010年至2011年期间包括信托资产收益权(投向债权)、票据资产;2012年后,包括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等市场交易的债权。在2013年8号文中,又将非标准化债权资产定义进行外延,是指信托贷款、信贷资产、承兑汇票、应收账款、委托债权、各类收益权、信用证、股权融资(带回购条款)等未在银行市场、证券交易所等资本市场交易的债权资产。
二、对非标准化债权资产的规范监管
2013年银监会下发8号文对非标准化债权资产提出“双红线”规模控制、“资金池”禁止操作、信息披露和风险管理等方面的规范监管。
非标准化债权资产“双红线”规模控制。第一,严格要求红线,即有效规避银行规定时点考核红线而进行时点调控,提出红线考核时点为任何时点;第二,从业务增量和业务占比进行双重总量管理控制,要求非标准化债权资产投资余额低于银行上年度总资产4%,低于理财产品余额35%,且以较低者为红线标准。
非标准化债权资产“资金池”禁止操作。银监会8号文明确规定资产管理“单独管理+单独建账+单独核算”三单独原则,要求银行理财产品和投资标的物要对应,强调的是标的物和理财产品之间关系的确定,而非一一对应。其中,单独管理是指独立对理财产品进行投资管理,要求银行在业务操作中保持理财产品的独立性,否定了资金池、资产池多对多业务操作的合法性;单独建账是指单独记录理财产品的投资明细账,逐项明确理财产品的投资资产。从财务角度独立操作产品,并确保财务信息清晰明确,否定资金池业务;单独核算是指单独对理财产品进行账务处理,为每个理财产品单独建账出具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利润表等财务报表,是对单独建账原则的延续发展,利于有效实施监管政策。
强调临时信息和发行信息并重的披露原则。其中,非标准化债权资产发行信息披露包括融资客户、到期收益分配、融资期限、项目名称、交易结构等基本信息,但是在银行理财产品信息中这部分信息披露经常被弱化;非标准化债权资产临时信息是指理财产品在存续期内发生风险变更、风险状况发生实质性变化时,银行基于信息披露的时效性和重要性原则,应在5日内将非标准化债权资产临时信息披露给投资人。
加强非标准化债权资产风险管理。第一,明确提出非标准化债权资产等同自营业务风险控制原则。银行应等同自营贷款的管理流程进行风险控制,加强对非标准化债权资产的尽职调查,并加强对其投资风险审查,实行严格的投后风险管理。第二,严格合作机构的准入和退出机制,8号文规定合作机构进行名单制管理准入制,在开办业务10日前将名单上报监管部门。第三,加强代销业务权利审批,8号文规定非标准化债权资产产品发行或投资均需银行总行审核批准才可代销。
三、银行非标准化债权资产的财务处理规范
初始确认:银行对非标准化债权资产理财业务处理属于表外业务,记账方式由于不同的业务各不相同,如单式记账、复式记账直接登记在表外,或总账核算后于期末进行轧差出表。
存续期核算:第一,非标准化债权资产重估值,由于非标准化债权资产属于表外业务,因此不做重估值核算;第二,理财收益和支出。针对每个非标准化债权资产设置“理财资金投资收益”科目进行核算,符合非标准化债权资产单独核算原则;第三,利息计提和支出。银行按照非标准债权资产合同约定计提并支出利息,各银行之间的财务处理差异较小。
到期兑付:在非标准化债权资产理财到期日,按照合同约定兑付投资本金和收益,财务处理如下:
借:理财资金
贷:银行存款
如果非标准化债权资产发生损失,财务处理如下:
借:理财资金
贷:银行存款
E-MAIL:editor@amoney.省略 传真:021-64940492
渣打首推定投QDII业务
Q:渣打银行的定投QDII业务涵盖哪些产品?每个月的投资额如何确定的?(上海市 岳秋云)
A:渣打中国近期宣布率先推出定期定额代客境外理财投资服务――渣打银行“聚通天下”代客境外理财系列――全球基金精选定期定额投资计划,旨在向国内投资者提供全新的海外理财计划投资方式,这也是目前国内唯一提供该项服务的银行。
据悉,“全球基金精选投资计划”包含14种可供投资者选择的理财计划,投资标的涵盖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商品市场等多个不同的资产类别,投资标的海外合作方均为全球知名基金管理公司,包括贝莱德基金、施罗德基金和邓普顿基金等。其每月的起始投资金额仅为人民币5000元,为国内的普通投资者提供了新的海外投资选择。渣打中国还特别推出了多项个性化服务,包括随时改变投资金额、随时加入或停止定投计划等,满足投资者在不同时期的个性化需求。
指数基金接近投资拐点
Q:经过连幅下跌后,参与指数基金的投资有哪些注意事项?(北京市 曹丽影)
A:国金证券认为,目前市场仍处于反复筑底的底部区域;西南证券认为,大盘6、7月份或将完成筑底,后期有望再步入回升走势;天弘基金也表示,当前市场平均估值水平已跌到15倍左右,5月起央行公开操作由净回笼转向净投放,预计信贷投放也将“前紧后松”,下半年市场流动性将明显转好,股指下跌空间将非常有限。
理财专家指出,投资者若渴望参与市场反弹,指数基金无疑是最佳选择之一。当市场开始回暖时,指数基金反应最为灵敏。目前市场已经进入阶段性筑底阶段,随着利空因素逐步得到消化,股指反弹的几率很大,而在反弹行情中,被动型、高仓位的指数基金往往会一马当先,走在市场前列。2007年单边牛市、2009年市场反弹,指数基金就成为当年最大的赢家。数据显示,经历2008年熊市大跌后,2009年,19只指数型基金全部跑赢大盘,平均年收益率达到83.95%,其中,有17只指数型基金的年收益超过80%,远高于普通股票型基金的收益率。
近期,天弘基金设计了一款跟踪经典指数――深成指的指数基金,日前已获得证监会批文,即将于近期公开发行。
转债基金迎来投资机遇
Q:可转债基金“攻守兼备”的特点在过去的牛熊市场上得到了印证,近期转债市场扩容,兴业可转债基金也恢复了5万元以上的日常申购和转换业务。能不能介绍一下这只基金的情况?(上海市 卫马琳)
A:作为市场上唯一的可转债基金,兴业可转债基金将在限大额申购一年多之后,于7月6日打开申购上限,恢复5万元以上的日常申购和转换业务。
专家分析称,转债市场的扩容将大幅缓解目前市场供不应求、流动性不足、估值过高的现状;也将带来市场流动性的深度上升,大幅提高可转债基金仓位变化和品种选择的灵活性;同时从长期来看,随着可转债市场发展壮大,投资可转债基金获取收益的机会也会明显增加。
兴业可转债基金“攻守兼备”的特性在过去几年市场的牛熊更迭中得到了充分的印证。可转债基金净值波动较小,抗跌能力强。晨星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6月25日,股票型基金(剔除指数基金)过去三年的年化波动率为33.54%,而兴业可转债仅为19.61%;同时根据2009年年报公布过的三年净值增长率标准差(每日),兴业可转债为0.99%,也明显低于普通股票型的2.02%。
“阳光令牌”统一身份认证
目前构建绝对收益的方法主要是通过量化对冲策略,同时操作不同的市场与产品,剥离系统性风险,赚取波动差额。但是从严格意义上说,对冲产品的风险剥离能力依然受限,绝对收益也只能产生在固定收益产品的领域,也就是国债和银行存款,由于国家信用和银行信用背书,可以说是稳赚不赔。
从产品角度考虑,目前市场中大概只有4种类类货币产品可以为投资提供绝对收益,主要包括包括货币基金、短期理财债基、分级债基A份额、商业银行短期理财品种(除信托类)。
类货币产品—绝对收益的摇篮
之所以说货币基金、短期理财债基、分级债基A份额以及商业银行短期理财品种等类货币产品可以为投资提供绝对收益主要是基于两点原因。
首先,从收益角度来看,这几类产品均保持年度正收益,且绝大多数产品年化收益率均超越一年期定期存款水平。满足了投资者从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这一核心要求。
其次,从资产投向来看,银行存款以及优质债券是其资产主要配置方向,这也是目前基础市场中少数能够提供信用背书的市场。
尽管这几类产品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是契约细节上仍旧有一定区别。
第一,从流动性角度来看,货币基金作为开放式产品,流动性最佳,而其他三类均为封闭式产品,作为现金管理工具流动性较差。银行理财产品以及分级债基A份额的运作期主要集中在3到6个月期限,产品流动性不如短期理财债基,在产品到期之后还存在产品的转换时滞,收益存在空档期。
第二,从投资范围来看,短期理财债基可投资于信用等级在A+级及以上的企业债券,投资范围更广,且参与回购的上限是40%,高于货币基金20%的上限比例,但是低等级债券面临的信用风险要高,因此短期理财债基潜在收益波动性要大于货币产品。而分级债基A份额与银行理财产品由于存在约定收益率,整体收益稳定。
整体来看,这四类种类货币产品可以为投资者提供高于定期存款的绝对回报,并且收益水平之间的绝对差异没有显著的规律性,投资者可以在其中酌情选择。除了分级债基A份额与银行理财产品是因为契约原因可以提供绝对收益外,其余两种产品绝对收益主要来源于集中利用资金的存款优势。
协议存款—货币类产品收益利器
从货币类产品的投资操作情况来看,货币基金与短期理财债基收益的主要贡献来源是银行协议存款,而决定存款利率水平的因素主要是期限以及产品规模。
首先,大部分货币型基金配置的主要资产是与银行签订的协议存款,短期理财债基与货币基金操作基本相同,协议存款期限长短不一,利率水平一般高于同期限的SHIBOR利率水平,一般情况下,较长期限的协议存款利率相对较高。2011年10月证监会发文明确货币基金投资“协议存款”将不再受制于“投资定期存款的比例不得超过基金净值的30%”这一上限规定,货币基金对协议存款的配置比例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下图表2和3可以看出,从今年二季度末无论是货币基金还是短期理财债基,对于协议存款的配置比重都有大幅的提升,尤其货币基金更为显著。从我们了解到的情况来看,有些投资二三线城商行的近期一个月协议存款利率可高达7%。
其次,较大规模的基金产品更倾向于配置协议存款获取高利率回报。除了存款期限外,利率水平还与基金公司的议价能力密切相关,这种议价能力是由基金规模来决定的,买入存款规模越大,其协议利率水平也就越高,对收益的贡献也就更加突出。从下图表4和5,可以看出,市场中前十大货币基金与短期理财债基金由于议价能力较强,在协议存款上的配置比较均较高,尤其汇添富7天理财配置比例高达96%。
当然,无论是配置协议存款还是债券资产,利率变动都直接决定了绝对收益型产品的业绩水平。一般来讲,宽松型的货币政策不利于该类型产品收益的获取,廉价资金的易得性将削弱其获利能力,偏紧的货币政策环境下绝对收益型产品才会受到市场追捧。因此投资者在选择此类产品时首先判断当下以及未来的货币环境,而较为乐观的是未来一段时间资金价格将逐步提升,绝对收益产品潜在业绩回报也将随之走高,这也是目前投资者应该关注此类产品的核心原因。
高利率时代绝对收益产品优势逐步显现
无风险利率上行助推绝对收益产品收益提升。
今年二季度以来,央行执行紧平衡的货币政策,改革措施出台试图修正经济发展轨迹,资金价格逐步走高,无风险利率提升。虽然经济增速和CPI水平比过去低,但目前FR007的利率水平已达到14年来(2000年以来)的高位。在11月,除了国债,其他各个品种的利率几乎都趋近有数据以来的历史最高位,其中,10年期国开债利率甚至触及了国开行去年年报给出的全部生息资产收益率5.64%;国债利率也达到了七年来的高位。
受益于货币政策的收紧,无风险收益提升,直接推动绝对收益型产品收益率大幅攀升。一方面部分分级债基A份额约定收益在封闭期结束后向上移动,比如9月份银华永兴纯债分级A,将其约定年化收益上调0.5个百分点至4.7%,而新发行的易方达聚盈分级首期A级份额约定年化收益率达6%,相比以前的分级产品约定收益有大幅提升;另一方面,少数货币基金七日年化收益频繁超越10%,而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也冲高到7%附近。
利率市场化或将推动货币产品大发展。
货币基金的出现源自美国利率市场的松动,1970年,美国国会取消了关于10万美元以上存款利率最高限制的规定,造成对存款小户的利率歧视,货币市场基金应运而生,小户资金被集中起来以大户的姿态出现在金融市场上。两者之间存在着相互推动的关系,随着货币基金规模的不断壮大,对银行储蓄大量分流,6年后实现了利率市场化。
如何形成由市场供求决定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利率体系,推进利率市场化过程,一直以来都是国内金融界关心的焦点问题。12月11日,上海清算所公告,国开行、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五家银行将发行首批同业存单,总额不超过190亿元。这意味着先前最多能在央行确定的存款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10%的存款利率未来将开始松动。
从结果导向来看,利率市场化的直接效应就是存款利率差异将逐步增加,手握大量现金的货币产品在银行间市场议价能力增强,更容易获取协议存款绝对回报。
尽管短期内国内的货币产品发展与利率市场化的发展不一定简单复制美国市场的路径,但是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其前景相对乐观,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将会意识到这种产品的优势,存款大搬家将逐步实现。
产品触网,衍生功能增强提升其受众度
利率走高推升其收益率,而互联网时代的快速发展使得传统基金行业也出现了较大的变化,各种创新型产品层出不穷,产品触网让更多的投资者了解到绝对收益产品,而各种衍生功能的增强更让这类产品的受众度越来越广。
所谓T+0模式,简单讲究是可以实现当日赎回、当日到账,相比以前货币基金当日赎回,T+2到账的模式有了革命性的改进。目前主要有三种模式(见附表8):一种就是网站直销型,如汇添富、国泰以及南方基金公司的货币基金;第二种是三方平台型,即利用第三方支付平台实现实时赎回的产品,如天弘基金与支付宝合作的余额宝以及华夏基金与华夏银行开发的活期通;第三中就是场内交易型,包括华宝添益、银华日利等。投资者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投资者方式。
支付功能领域的创新也是一大亮点,在美国,货币基金之所以发展迅猛,就是由于其高流动性和可支付性使得人们的生活更为便捷。如华安基金推出货币基金份额的“电子支付”业务,投资者在部分电子商务网站上购物后,可直接使用其持有的华安现金富利货币基金支付相关消费款项。广发基金 “钱袋子”也在新近推出的货币基金中,加入了车贷、房贷还款业务。另外汇添富、工银瑞信基金已经先后发展的与信用卡还款挂钩的货币基金卡,也是意在将货币基金“活用”的一个尝试。
当然,除了货币基金领域的创新外,短期理财基金、分级产品以及银行理财基金也在各种互联网平台进行发售,部分银行甚至自己搭建平台来销售理财产品。总之,互联网时代,投资者与产品逐步之间零距离传递,衍生功能的增强将越来越利于投资者利用此类绝对收益产品打理资产。
投资建议
投资者应利用资金规律巧理财、最大程度实现确定性投资。
杨有红(北京工商大学会计学院教授、金牛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我最近也在考虑这个问题,股权分置改革以后,财务的关注点会不会发生变化?在股权分置改革之前,如果我是上市公司,又是大股东持股,财务运作的目标是企业价值最大化吗?肯定不是。因为大股东持有的股票是不流通的。那么财务的目标是什么呢?假如我是这个大股东的话,我首先要做到的是大股东利益最大化。我们中国的上市公司没有人挑明这个问题,但是事实上就是这么做的。你说不侵犯中小股民的权益,实际上还是要受到股权分置的约束。具体表现为,在配股增发的时候,股价低也没有关系,我只要把钱捞到手就行,因为衡量我的价值的标准不是股价,国家对我考核的是净资产。但是全流通以后,我就不会以牺牲股价的方式来做财务运作。这个时候我必然要关心股票的市场价格,财务上的理念、运作方式等也都会发生变化。所以我说只有全流通以后,财务管理才会慢慢地跟国际接轨。从这点来说,财务人员以后能够施展更多的才华,因此,全流通对我们的财务人员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会。
王敏(首都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总会计师):全流通以后,对于大股东来说,股票可以上市了,可以作为抵押去贷款了,这样就可以获得更多的利益,也能解决一些历史遗留问题。但是对于上市公司来说,股权分置改革主要是为了股票全流通。现在中国的股市,业绩跟股票价格基本上没有关系,有时候ST股票还能涨。全流通以后,肯定要有业绩。如果你的每股负债率高、每股盈利低,在市场上的形象肯定不会特别好。而如果每股净资产高,而且每股盈利也高,市盈率又低,你的股票投资价值不就显现了吗?作为大股东来说,股票价格上去了,我就可以用股票抵押贷款、再融资。这就给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了新的问题,就是如何使股价真正体现企业价格,如何进行资本运作。这是将来的一个重要课题。
杨小舟:在国外,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就是企业价值最大化,对于上市公司来讲,就是股票价值最大化。所以不光是财务人员关注公司的股价,公司所有的高管人员都十分关注。因为公司的股价就是一个公司的成长性的反映,和企业以后的增发、配股、融资等都是息息相关的。
刘俊勇(中央财经大学会计系教师):我最近接触了一些企业,他们在总结自己的财务报告时谈到:政策出效益。就是政策的变化可能对一个企业的影响更大。我就想中国人有一句话:大胜在天,小赢在智。有时候你的企业好不好,取决于大的环境,取决于所在的行业。但是,不管是从国外还是国内的经验来看,企业要基业常青,还是要抓内部管理。
杨小舟:你说的没错。一个企业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下成长的,你所谓的大胜在天,就是外部环境。外部环境是不可控的,内部管理是可控的。把内部控制做好,和外部因素协调,才是一个企业发展真正要做的。但是,有的时候光抓内部控制,不知道控制的目标是什么,跟外部的环境不协调,你做得再好,精雕细刻,能够有5%、3%的利润。但是你一旦抓住了外面的融资环境,成本一下子就低了很多。就是说,全流通以后,市场越来越规范,企业会把重心转到内部管理上去,但是内部管理还必须要盯住外部环境。
包括我们的会计工作,同样是做会计工作,不同的市场环境下估值的方法是不一样的。国外的分析师认为,所谓的会计游戏是没有用的,会计政策的改变不影响公司的估值,因为成熟的市场可以把这些因素剔除。以前我们是可以的。固定资产折旧期限延长一点,存货减值准备少提一点,这些会计上的工作以前是可以做的,甚至以前还是抓住了“大势”。在那种环境下你就要那样干,你不那样干,你就没抓住这个“大势”。在新的情况下,估值的概念、方式发生了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就算是会计工作,其干法也跟过去不一样了。你不要再搞过去那种人家一看就明白的小伎俩。像融资,全流通以后就要用到现金流量贴现法,这是财务管理当中最基本的方法。总之,好多东西在市场化中慢慢地发展,财务工作、会计工作也要变化。
王敏:实际上企业的内部控制也好,会计制度也好,都与市场的变化有关系。等你完全市场经济了,跟国际上接轨了,那个时候会计工作、财务工作也才能跟世界接轨。刚才说的内部控制主要是管理会计的问题。过去多少年企业对管理会计重视不够,而管理会计的主要功能就是理财。现在企业的财务会计做的工作很多是会计工作。将来随着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发展,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会分开,并且将越来越规范。
杨有红:财务管理和外部环境结合得很紧密。比如说EVA管理,要算一个基本的无风险报酬,很多企业一是根据自己的实力,二是根据外部的要求。比如TCL集团,实行EVA管理时,一是测算他的内部管理,二是测算整个行业的水平。他的基准的无风险报酬率定为全国家电行业的平均赢利水平。如果达不到平均赢利水平,企业就是赔的。再如西门子集团,他到中国来投资时的无风险报酬率是6%,后来调整到5%。为什么呢?因为中国的证券市场规范了,政治风险少了。所以说,环境变化以后,对财务管理来讲,一个是内部要做好,通过成本控制、平衡计分卡等,来加强综合的平衡和管理;一个是盯住外部,因为很多东西要受外部的影响。比如说股权分置以后,财务运作的方式、理念肯定不一样。我要盯住我的股价。就这一点来讲,财务决策的很多方法也不一样。比如说以前有一个上市公司要上某一个项目。它的财务总监说,我们为什么上这个项目?这个项目上了以后,可能会影响我整体的回报,甚至会影响整体的股价。但是大股东说了,只有这个项目上马,我原来分流出去的那些人才能够安排进去。这个时候,他可能不太考虑股价,因为他和他的股价是割裂的。而全流通以后,可能这个方案他就不会采用了。
邹年秀(大唐电信股份有限公司财务部总经理):现在财务会计确实是更多地定位为会计。我觉得财务和会计本来就是两份业务,只不过是因为我们现在公司财务这块没有充分做起来,所以更多地把这个业务附着在会计上。如果上市公司的股票全流通的话,他会关注财务这一块,因为有了这样的市场。只有当理财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影响非常大的时候,财务才能够真正转化为理财。像我们财务部,会计和我们就是分开的。财务部这边目前做的很多就是融资的工作。现在资本市场上的融资是暂停的,剩下银行这块非常单一。全流通以后,我想融资的方式会进一步放开。理财必然会涉及到目标是什么?刚才专家讲到是企业价值最大化,或者股东价值最大化。我觉得作为企业理财,始终都是围绕利润的增加,而不是更多地着眼于企业价值。因为很多时候取决于外部表现,取决于资本市场对这个企业的估价和定位。因为我是财务部的,作为一个公司的部门,更多地还是关注利润。
杨小舟:利润跟企业价值是一致的。企业价值最大化好像是一个不好量化的东西,实际上是可以量化的。增加利润和企业价值最大化不矛盾。矛盾的地方在于,如果光是从会计上来考虑,就有一个短期和长期的差异。比如研发,根据会计准则,研发是要进费用的。如果考虑短期的利润,研发就不要做了。这就没有考虑到成长性。所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不是忽视内部管理,也不是忽视利润,而是股东财富最大化或者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个概念,更清晰地表达了一个企业的理财目标。
杨有红:作为上市公司来讲,价值最大化包括的内容要比利润复杂得多。有一个上市公司利润很好,但最后分析说这个公司的利润没有成长性。为什么呢?他分析了几项费用,结果发现他的广告费投了2个多亿,可是研发费用这两年每年都只有几百万。所以,虽然报表利润很好,但是这个公司的成长性就很差。对企业来讲,评价企业的价值,不光看今年的利润,还看利润的持续性。企业价值就是未来利润、未来现金流的贴现,应时刻关注今天的利润和明天的利润。在原来大股东没有流通的情况下,未来利润和股价的关系不是很紧密,但是全流通以后,关系就很紧密。
所以,全流通以后财务管理的内容是要拓宽的。增收节支、扩大销售是很重要,但除了这一块,还要更多地关注还有哪些东西会影响公司价值?比如说在国外,搞财务的人必须对证券市场、金融有相当了解。我几年前做财务顾问的时候遇到一个例子。南方的一个企业想吸引外资,国外投资者来考察,三年的报表他们都看了,最后一关是细节调查。他们到工厂转了两圈,最后列了一个单子,大概有200道问答题。我们答的时候他从来不反驳,全部记下来。回去后他对你回答的问题再研究,研究完以后再反问你,企业基本上招架不住。我记得很清楚,他问的第一个问题是:贵公司的市场销售额占国内同类产品的份额是多少?回答:是30%。第二天他就反问,你昨天说30%,我查了你们国家统计局的网站,这个产品的销售额在国内是800亿。按800亿的30%,你利润表的销售收入应该是270多亿,而现在只有7个亿,怎么会差这么多?他把你的报表分析完后,一个一个问你。所以国外的财务总监很厉害,既懂资本市场,又有金融知识,对内部管理也相当通。他问的很多知识都是财务以外的知识,资本运作的知识。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基本都建立了财富管理中心,来维护自身的高端客户,吸引更多有钱人的眼球。但是,国内的财富管理还属于交易型的,过多的是指导客户如何买股票,买基金或其他理财产品,投机性太强。其实,真正的财富管理要包括三个方面的服务,第一部分是财富保值,首先要保证客户财富的不贬值,第二是财富增值,即进行投资理财规划,追求财富价值的理性、稳定增长。第三是财富转移,就是财富所有者按照自己指定的对象和时机通过个人信托计划或者其他方式来分配和传承财富。
同时,财富管理也不是财富创造,可能客户拿着钱做自己最为擅长的实业投资,比投资理财的赚钱效应更快,实际含义是,他一直是集中股权做一个投资,还要面临严酷的市场竞争,这种风险是非常大的,财富管理就是提醒和规避这样的风险,让客户的一部分资产退出实业市场竞争,分散集中投资风险。
配置资产要有长期可预期收益
尽管目前的中国股票市场遇到了史无前例的大牛市,但我们并不建议投资者将太多资产配置到股票,因为,做资产配置必须依据长期可预期的收益水平,并且不受市场冷热的影响。在美国,股市平均年化收益水平在11%,债券在7%,基本成为可以遵循的市场规律,中国的股市历史太短,还没有一个可预期的长期收益预期值,如果从1993年算起,平摊到每年的收益率仅仅为5%-6%,所以,没有理由配置过多资产在股票上。
同时,资产收益也取决于市场制度的变化,中国市场还需要再观察一段时间,毕竟是处于改革和调整期,制度和机制的变化,也会带动各类资产的收益变化。目前的中国股市也属于变动之中,在一段时间内还是封闭环境中炒作稀缺资源,所以估值无法国际化,长期收益很难预期。但是,投资者要对自己有清醒的认知,所谓不理性者看隔壁,理性者看自己,做资产配置,关注的是自身资产状况和市场长期风险,不能被他人的赚钱效应和市场短期情绪所左右。
此外,理财规划和资产配置是要因人而异的,没有固定的模式,所谓
常用的金字塔形资产分配现阶段在中国也是没有理论依据的,这要完全取决于每个人的实际状况。
风险高低取决于资产特性
通常而言,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可以利用4大类资产,包括现金,债券等固定收益类资产,股票和对冲基金,私募资金,结构性理财产品等备选资产。徐春认为,是不同特性的资产类别产生了不同的风险收益,股票的风险肯定要高于债券,债券的风险则高于现金。
在风险相对较高的备选资产中,特别把结构性理财产品列入其中,可能让很多投资者心生疑惑。因为结构性产品都是挂钩和跟踪某一个市场,其收益取决于原生品,无法预期和预知。相比较而言,股票市场虽然有风险,但有规律可循,长期的平均收益状况是可以预期的,所以,这类理财产品的风险不可小视。
投资者还可以关注国内的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目前,中外资银行纷纷推出了挂钩境外股票,股指,商品价格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很多投资者在购买这类产品时过于盲目和盲从,缺乏风险意识,银行方面在风险揭示和信息披露方面也不够充分。由于从境外引进的结构性产品大都是对冲风险的金融衍生品,收益的不确定性很大,但在目前低利率环境下还是有很大生存空间的。在市场监管,理财观念都不成熟的时候,人们更多的是看到产品发售的前端描述,却没有看到到期的后端总结,究竟有多少产品实际收益率高于或低于预期收益率,究竟有多少产品到期收益率是零,这样的数据无从知晓。
随着AlphaGo在围棋界的走红,人工智能技术越发受到关注,想象空间也延展到互联网金融领域。两者的碰撞,诞生了智能投资顾问业务,英文名robo-advisor,直译过来就是机器人投资顾问。
在欧美,智能投资顾问业务已经初见规模。全球最大资产管理公司贝莱德,通过收购初创智能投顾公司Future Advisor,走上robo-advisor道路;美国最大线上券商嘉信理财,自设robo-advisor,并研发出相关产品intelligent portfolio,实现从线下转到线上买卖股票;前不久,苏格兰皇家银行宣布用智能投顾业务替代250位私人银行家,执行客户投资顾问服务。
花旗集团最新研究报告表明,两年时间内,机器人顾问所掌握的资产从2012年的几乎为零,逐渐增加到2015年底的187亿美元。未来10年,机器人理财顾问管理的资产规模将扩至5万亿美元。另据咨询公司A.T.Kearney预测,美国智能投顾行业的资产管理规模将从2016年的3000亿美元增长至2020年的2.2万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68%。
具体而言,智能投顾就是根据现代资产组合理论,个人投资者提供的风险承受水平、收益目标与风格偏好等要求,运用一系列智能算法及投资组合优化等理论模型,为用户提供最终的资产配置参考。同时持续跟踪市场变化,在这些资产偏离目标配置过远时进行再平衡。
智能投顾最早起始于2009年,到如今逐渐为国际主流成熟市场认可。较有代表性的企业主要还是集中在欧美地区,包括Wealthfront、Betterment、Personal Capital、Future Advisor等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其中,Betterment在纽约,Wealthfront在洛杉矶,均管理接近30亿美元的资产,折合人民币近200亿元,相当于国内一家小型公募基金公司,但比国内大部分私募公司管理的资产要大。
Betterment需要用户在平台上回答涉及投资目标的问题,据此做出分析,给出相应的投资组合建议,并通过Betterment平台自身直接投资。它有两个投资项――股票组合与“超安全”债券组合。近期有消息称,Betterment公司又拿到1亿美元融资,估值超过10亿美元。
与之相似,去年就已达到10亿美元估值的Wealthfront主要以调查问卷形式了解用户的风险偏好,然后根据评估结果为用户量身定制投资计划。如果用户接受该计划,平台则随时监控该投资组合的动态,并定期对计划进行更新,以便合理控制风险。
查阅Betterment与Wealthfront资产组合案例可知,前者投资组合主要基于13种指数基金(ETF),其中包含了6种股票基金和7种债券基金。相比Betterment,Wealthfront的投资组合类型更加全面,包括了硬资产项目、房地产以及自然资源等。
由这两个公司的操作手法可以看出智能投顾的特点,主要包括投资分散性,都是将资产分散到不同的篮子,追求的不是极度收益,而是风险收益比;投资个性化,智能投顾不是千人一面的产品,不同人得到的组合建议以及后续跟进都不一样;追求长期稳健的回报,而不是择时择股的急功近利。
积木盒子智能投顾项目负责人郑毓栋对《财经天下》周刊介绍,资产组合的投资收益=无风险收益+α收益+β收益。α收益指绝对收益,一般是资产管理人通过证券选择和时机选择获得的收益;β收益是资产管理人通过承担系统风险获得的收益,强调的是大类资产配置的能力。形象化来讲就是,跟随大盘跑的就是β收益,比大盘跑得好的就是α收益。
郑毓栋表示,包括巴菲特、索罗斯、王亚伟等大佬们孜孜不倦追求的就是α回报,很多人的投资理念都是追一支10倍牛股,或挖一个涨停板,又或者发掘一支重组概念――但现实是,真正做到的人少之又少。“美国市场上20年能够拿到超过道琼斯指数的基金经理两只手就数完了。”
只是,当这个市场越来越有效、机构投资人参与越来越多的时候,α回报的空间也越来越小。与之相反,β回报没有上述问题,但获得它的人同样不多。
因此,智能投顾要做的,就是基于资产配置理论,长期有效并且大容量地帮助客户获得不低于β回报的收益。
目前,虽然国外智能投顾资产管理规模成长速度可观,但国内管理的资产规模却少得可怜。一方面是因为国内行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另一方面,凭国内消费者目前的投资理念,要想接纳智能投顾,还有一定难度。
郑毓栋表示,积木盒子在将国外模式引入国内时,做了一些因地制宜的改动和调整。比如国外智能投顾提出的投资建议,是要求客户严格遵循不得篡改的,但国内,为了给消费者一个缓冲适应期,暂时允许客户依照自己意愿进行一定的调整,但相应的,因此而造成的资产损失,也是由消费者自身承担。
关键词:理财产品 会计核算 风险管理
随着银监会对理财产品的监管日趋严格,以及新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的实施,理财产品的会计核算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不仅自营业务需要规范的会计核算与风险管理,理财产品也同样需要,应将理财产品的交易对手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以量化的形式反映进理财产品会计报表和监管报表,以达到商业银行稳健经营的内在要求。
理财产品的账务处理
理财产品按收益特征可分为:保证收益类、保本浮动收益类和非保本浮动收益类。以下,本文将对前两种产品的会计核算进行账务分析。
(一)业务负债
向居民或企业募集的保证收益类、保本浮动收益类理财资金,在“业务负债科目”内核算,包括以下5项:
1. 业务负债—募集资金本金
本科目用来核算商业银行向客户售出的理财产品本金,属资产负债共同类,发售时募集资金增加反映在贷方,到期后居民前来兑付本金时反映在借方,所有客户兑付完毕后余额为零。
2. 业务负债—募集资金应付利息
本科目用来核算商业银行向客户售出理财产品后按约定的预期收益率每月计提的应付利息,贷方反映按月计提的应付利息,借方反映到期实际支付时冲销的利息,余额在贷方,所有客户兑付完毕后余额为零。
3. 业务负债—募集资金利息调整
本科目反映商业银行通过发行理财产品募集资金,是平价募集资金还是溢折价募集资金,溢折价的部分需要按实际利率法进行溢折价摊销。
4. 业务负债—募集资金公允价值变动
本科目反映商业银行通过发行理财产品募集资金,在存续期内所遇到的理财产品发行市场的同品种剩余期限市场收益率的变化所对应的资金价格变化。
5. 业务负债—理财产品委托客户的收益
本科目核算应属于客户按约定的预期收益率应收到的利息,贷方反映应付居民的利息,借方反映计提出来的应付利息,贷方反映冲销的收益。
(二)业务资产
商业银行使用募集资金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购买债券或逆回购,形成业务资产,在“业务资产”科目内核算,包括5项。
1.业务资产—理财产品面值
本科目反映商业银行使用理财产品所募集资金购入债券面值,本科目属资产负债共同类,购入时反映在借方,到期或卖出时反映在贷方,代购债券售出或到期后余额为零。
2.业务资产—理财产品利息调整
本科目反映商业银行使用理财产品所募集资金购入债券溢、折价,本科目属资产负债共同类,借方反映购入的溢价和折价摊销,贷方反映购入的折价和溢价摊销,债券售出或到期后余额为零。
3.业务资产—理财产品公允价值变动
本科目反映商业银行使用理财产品所募集资金购入债券的公允价值变动,债券的公允价值高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借记本科目(公允价值变动),贷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业务资产”科目;公允价值低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4.业务资产—理财产品应收利息
本科目反映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所持债券的应收利息,借方反映购入债券的应收利息和按月计提的应收利息,贷方反映收到利息或卖出时销账的应收利息。
5.业务资产—理财产品已实现未结算损益
本科目核算商业银行发行理财产品应收利息和应付利息的差额,本科目余额反映商业银行发售某期理财产品的真实损益,年度终了将本科目余额结转为“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再将“手续费及佣金收入”结转为“本年利润”。
(三)损益类科目
损益类科目包括3项:
1.手续费及佣金收入—理财产品;
2.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业务资产;
3.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业务负债。
(四)表外科目
开出理财产品收款凭证本金。
对理财产品的风险管理
(一)自营业务与理财业务从托管账户、结算账户彻底分开
商业银行必须做到自营业务与理财业务相分离、固定收益和浮动收益理财产品相分离、对公理财产品与对私理财产品相分离,做到分账经营、分类管理、分人管理,强化风险防控。中央国债结算公司和上海清算所应将商业银行的自营业务托管债券与理财业务托管债券的账户彻底分开,从账户管理上设置防火墙,使托管账户、资金结算账户严格分离。自营与理财业务发生交易时应有后台结算交割单作为结算单据,而不是商业银行自制的债券买卖成交单作为结算单据,当自营与理财的托管账户、银行结算账户完全分开后,理财产品买卖债券都从后台实现,实行券款对付交割分别有相应的指定账户时,才能有效杜绝自营与理财的利益输送及产生风险。
商业银行的理财业务应单独开立资金结算账户,应在核心业务系统中建立理财产品单独的一级科目、二级科目的日计表、月计表、季报、半年报、年报,还有理财产品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募集资金和持债的期限结构表、单独的托管账户的券种余额表等风险管理的报表,应归档保存,居民或企业有权利查询理财产品的投资情况,因此须做到完整、准确地记录该项业务。
(二)流动性风险
商业银行应对流动性及其风险开展相应的压力测试,应定期组织情景分析和压力测试,计算流动性比例及流动性期限缺口,对其管理应比照自营业务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指标,理财产品的投资运作须符合本行的流动性管理的总体要求,要保持一定的流动性资产占比,严格匡算产品现金流,确保产品流动性。理财产品的投资运作应做好资产负债调节,控制资产池与产品的期限错配比例,确保产品发售与交易投资间的平衡运作。
商业银行将发行多款理财产品募集到的资金汇集起来,如7天、14天、21天、1个月的理财产品的滚动发行,整合所有资源对资金进行统一管理和投资,赚取期限溢价,并通过理财产品的循环发行来保证资金的稳定性。这一模式的益处首先在于理财产品丰富,容易满足不同期限的多层次客户需求;其次期限结构与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回购业务、债券业务两项相适配,大集中形成大资金容易形成规模效应。但这一模式的风险在于短期风险被不断延后,一旦资金链断裂,将造成严重的流动性危机,当某一期限的产品购买量少或兑付量大、某个期限的缺口难以满足时,易引发流动性风险,尤其是中小金融机构的资金往往来源于一级资金批发商,一旦市场资金收紧,一级资金批发商不出钱时易导致资金链断裂。而且募集资金无法与投资标的一一对应,导致商业银行和客户都难以理性估算
投资成本与风险参数。
(三)市场风险管理
理财产品应该按照公允价值做好对理财资金投资债券资产的客观估值及验证,对于理财产品所购买的资产(债券)可以按中央结算公司提供的净价估值作为净价公允价值来进行风险计量,进行浮动盈亏的管理,有利于防止未来的风险,当市场行情不好等原因无法达到预期收益率或本金受损时,提前公告预警。在本会计核算流程中将理财产品的公允价值计量纳入会计核算体系当中,理财产品会计计量市场风险的核算方法应与自营业务达到同等水平。
对理财产品所持债券可以按照中央结算公司提供的十八项风险管理指标,限额评估其合理性,应对久期、凸性、基点价值、var值、资产负债久期错配比例、利率敏感性缺口等指标进行计量,采用银监会新资本管理办法下的监管报表体系及这十八项风险管理指标,对一般市场情况下资产池承受的风险,及极端不利情况对其造成的潜在损失进行估算,充分揭示资产池运作过程中面临的潜在风险。
利率风险主要源自于理财产品的资产、负债的重新定价期限错配及市场利率变动,也产生于央行利率政策的调整,应利用缺口分析理论或模型,对理财产品的利率敏感性资产、负债重新定价期限缺口实施定期监控,主动调整付息负债与生息资产的对应关系,精细化管理理财产品,实现风险可控下的理财产品安全化。
在理财产品存续期间,若募集资金和债券投资收回发生变动,则客户面临承担理财资金配置存款和投资配置债券的机会成本风险,应注意在产品设计时,募集资金的期限尽量与所持债券的期限相匹配,不建议为追求高收益率而持有期限较长的债券或高风险产业债券,使理财产品看起来利润较高,但一旦理财产品到期,较长期限的债券需要自营业务买回,这时容易产生纳入自营业务的债券的公允价值变动为负数的结果(如果市场处于下跌状态),可能会产生商业银行自身的流动性风险和资产质量、利润的损失,通过销售理财产品募集资金所购买该类债券还可能最终流向高风险产业,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资产质量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