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企业财务风险模板(10篇)

时间:2023-09-10 14:39:2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高新技术企业财务风险,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高新技术企业财务风险

篇1

(一)高新技术企业。关于高新技术企业的界定,国际经合组织等比较权威的机构已经做出了明确规定,笔者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后为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概念做出界定:所谓高新技术企业就是从事高新技术开发、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转化创业投资的资本运行活动。高新技术企业主要是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技术服务支持等活动,同时,高新技术企业还承担着高新技术产业的培育、发展的重要使命。在高新技术企业中,产品的研发费用、研发专业技术人才的工资所占的比重较大。(二)财务风险。财务风险的内涵可以从广义和狭义这两方面来看。广义的财务风险主要是指由于企业内部的各项经济活动中存在着各种无法估计的、无法掌握的事件,使得企业在一定范围内、一定时期内的实际结果与预期目标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最终导致企业的经济遭受损失、企业的收益遭受损失的可能性。狭义的财务风险主要是指企业由于举债而引发的到期无法偿还债务的可能性,这种风险仅仅表达的是企业在筹资活动中的风险。不论是广义的财务风险还是狭义的财务风险,都具有一样的基本特征,即:客观性、普遍性、不确定性、两面性。(三)财务风险预警理论。企业对财务风险的预警主要就是企业对可能发生的财务危机的预测、警报。任何企业要想保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对财务环境进行监测,财务预警就是在一定时期内的财务危机的一种表现,一旦企业的经营者发现企业存在着潜在的财务风险,就必须立刻进行处理,企业一定要认真处理好财务危机和财务预警之间的关系,更好地构建财务预警机制,为企业合理规避财务风险的发生奠定基础。(四)高新技术企业的基本特征。高新技术企业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1.研发费用的支出较高。如前所述,通过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基本内涵的叙述可知,高新技术企业主要是以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来引领时展的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的产品具有较高的科学技术含量,这样才能赢得市场、占领先机。但是,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高新技术企业在技术和产品的研发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研发费用。虽然国家对高新技术企业中的研发经费(投入做了相关规定)金额做出了规定,但是,对于高新技术企业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过程来说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这些都是企业在未知领域中的探索,风险性也就可想而知。一旦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以失败而告终,那么高额的研发费用和人力资源成本就如同泥牛沉海。2.智力资本成本较高。我国在对高新技术企业进行认定的过程中,明确规定了高新技术企业中必须拥有一定比例的大专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一般要占到企业职工总人数的30%以上,而企业中真正从事高新技术和产品研发高精尖人才应该占到10%以上。这也从另一个层面说明,在高新技术企业中,智力资本的重要性越来越强,智力资本也成为企业所有的生产要素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这也是高新技术企业不同于其他企业的明显标志。3.存在较高的市场竞争风险。对于高新技术企业而言,市场竞争风险主要就是指同行业之间的竞争风险。高新技术企业要想使自己研发出的产品能够准确、快速地占领市场先机,就必须保证自己研发产品能够符合广大消费者的心理需求、能够切实适应时展的要求。作为高新技术企业的管理者经常在技术研发滞后性、专利成果的溢出性之间进行着博弈。技术研发的滞后性使得高新技术企业的产品并未在同行业产品中赢得拥有较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带来的附加值;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研发的溢出性有可能出现企业的研发成果被其他企业模仿的结局,模仿的企业由于并未在前期投入一定的研发资金而拥有绝对的成本优势,并且能够很快占领市场先机。可见,对于高新技术企业而言市场竞争风险较高。(五)高新技术企业财务风险发生的过程。从产生发展至今,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已经初具规模,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对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我国的高新技术企业起步较晚,在前期的发展中经常会受到资金、人力、技术等因素的影响,从而使得我国的高新技术企业缺乏自主的知识产权、缺乏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如:我国大部分高新技术企业开发的产品基本上还是模仿型、改进型的产品,这就导致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在参与国际竞争的过程中缺乏拥有核心知识产权的、属于自己的产品,国际竞争能力较弱。正是由于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这种发展历程导致其出口的产品主要是一些低端产品和中间产品,国际竞争力严重不足。随着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在国家有利政策的支持下,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增加了对研发费用的投入,但是投入的力度仍无法同西方经济发达国家相比。再加之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转化率比较慢,产品的科技含量较低,企业内部缺乏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研发人员大量缺乏,管理层的决策能力不高,导致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诸多不确定性因素,从而增加了财务风险的发生几率。

二、高新技术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因素

(一)宏观因素分析。高新技术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因素,从宏观方面来看,主要是指国家政策、经济环境等企业无法主宰的因素。如:制度环境的不确定性,这主要是指产业制度缺乏完善、国家对利率的调整、国家税收政策变化、通货膨胀等;再如:产品市场的不确定性带来的影响,虽然有的高新技术企业也进行了前期市场调研,但是产品的创新本身就是一个不确定的因素,市场前景也是不确定的,消费指导消费偏好、经济条件、偶发事件等,都能带来影响。(二)微观因素分析。微观影响因素主要是指企业内部的原因引发的。如:技术上的不确定性、研发技术转让为产品的不确定性、资金流动的不确定性企业内部管理的不确定性等,这些都能对高新技术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风险。

三、高新技术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和控制现状分析———以A公司为例

(一)A公司基本情况介绍。A有限公司于2004年01月12日在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南山局登记成立。,公司经营范围包括研发、设计、经营新型电子元器件(片式元器件、电声器件、新型机电元件)等。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该公司在技术上突飞猛进,在产品上不断创新,并多次成功地将科研成果转化成商品,并获得了国家的专利,这些成效对A公司产品结构的调整,产业的升级等都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二)A高新技术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现状。1.资金使用效率风险控制成效低。为了能够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的地位,A公司这两年来在研发费用的投入不断上升,并且随着市场竞争、行业竞争的日趋激烈,投入还在不断增加。如:为了保证研发费用,A公司通过固定资产抵押的方式向银行借入大量的贷款,在归还了研发费用贷款利息和一部分本金后,A公司所持有的现金量十分有限。但是,A公司的正常运转需要大量的资金作支持,这对于A公司而言是一个不小的压力。目前A公司的预算制度还不到位,虽然预算项目比较详细,但是并未实现与公司其他部门整体预算的完美融合。2.对信用风险的事后控制缺乏完善措施。就目前A公司对信用风险的控制来看,并不是很重视。由于和A公司合作的企业和客户信用级别比较高,在产品销售后或者技术转让后,存在一定的回收期,但是不论时间多久基本都能收回。另外,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随着企业市场的开拓,企业的营销部门的员工更热衷于产品的销售,对产品货款的追回缺乏积极性。可见,在信用风险的控制中该公司还是主要体现在销售的事后控制上。3.融资方面存在风险(个人感觉这段没有说清楚)。在企业筹集资金的过程中,负债经营是引发筹资风险的一个主要原因。如果企业出现过度的负债,必然会增加企业还本付息的压力。如:A公司在成长期中,业务发展速度较快,公司的经营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但是其资金需求也在逐渐扩大,这就造成该公司的资产负债比率一直较低。再如:某位国家级科研人员曾经看中了该公司的实验室,并与其进行了实验合作,A公司的领导层也十分看好这个项目,在优厚的资源优势上该公司与科研人员的合作非常愉快。但是,在后期由于该公司在一年内承接了一些大型项目的研发,于是就没有多余的资金对科研人员的研究提供支持。由于经营中的保守态度,没有资金支持的A公司只能中断了合作,从而错失良机,这对A公司而言是一大损失。4.财务风险控制机制缺乏健全性。财务风险控制机制是现代企业内部治理结构中的重要内容。财务风险控制机制的构建需要企业建立专门风险管理部门、指派专门的风险管理人员、制定专门的制度。但是,就目前A公司的现状来看,在这三方面都存在问题。如:A公司并未成立专门的财务风险管理部门、缺乏专业的风险管理人士、未制定专门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5.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匮乏。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是一个随机的变化过程,但是,A公司并未构建完善的、科学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一旦风险发生,A公司只能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中。如:A公司在对风险的事前控制方面缺乏主动性,并未对财务风险的状况进行主动监控。

四、高新技术企业加强风险预警的有效建议和策略

(一)加快企业技术创新的步伐。高新技术企业不同于其他类型的企业,其自身的特征表明必须加强探索和创新。对于高新技术企业而言,如果技术创新能力弱,就必然无法同其他同行业企业进行竞争,也会引发财务风险的发生。高新技术企业的生命力、利润的增加都来源于自身的技术创新,一旦企业出现技术创新危机,忽视了市场的变化和新技术的创新与引进,那么在市场经济的洪流中,企业离被市场淘汰的时间也就不远了。因此,对于高新技术企业而言,必须尽快加强对专项人才的引进,特别是高精尖人才的引进,在产品研发上一定要主张自主研发,这样才能帮助企业形成强有力的科研竞争能力,只有企业的产品在市场中具有一定影响力才能站稳脚跟,才能在同行业中占据领先的地位,才能降低财务风险发生的几率,获得长远的发展。(二)完善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在高新技术企业中,企业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在是否拥有科研能力较强的创新型人才。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不仅仅局限于技术的创新、知识的创新、产品的创新上,还应该更加关注企业管理方式的创新、管理理念的创新。就案例中的A企业而言,自身拥有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并已经形成了一部分自主研发的产品和技术,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但是,在企业管理上,A企业的问题也是较为明显的。如:该公司的总经理和董事长是由一个人担任的,董事会持股比例也不合理、监事会更是流于表面形式。可见,该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弱化了公司的治理效率和效能,更为财务风险的发生提供了滋生的土壤。因此,高新技术企业必须要高度重视公司治理效能的提升,逐渐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充分发挥监事会的重要作用,为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三)对财务指标进行全程、动态化管理和关注。企业的财务循环是一个长期的、具有持续性的过程,高新技术企业在前期的产品和技术研发中投入了大量的费用,此时的技术并不太成熟,流出了大量的资金;在后期,企业的技术逐渐趋于成熟,但是,此时的企业又面临着资金缺口及融资的财务风险,资金流入量也不稳定。如果我们只从数据上对预警信号进行判断是不完善的,也是很难识别企业财务风险的发展趋势的。针对这些问题,要求高新技术企业在构建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时必须要对财务指标进行长期的、动态化的监控和关注,对于财务指标中所反映的预警信号、财务风险预警等及时进行识别。(四)实现高新技术企业业务流程的重组。根据高新技术企业的基本特征,必须在高新技术企业的内部建立一系列的流程控制体系,这种流程应该涵盖企业中的研发、采购、生产、营销、服务、行政管理等不同的环节中,并严格地遵照企业的各项规范对流程进行控制。而对于在运营中发现的新问题,必须及时进行总结与研究,及时修改和完善流程。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新技术企业所拥有的独特的行业特征决定着企业财务风险远大于其他传统行业。因此,各高新技术企业必须尽快构建一套完善的、长期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防范财务风险的发生,为促进企业的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吴多阳.论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及其对策[J].现代营销,2013,(12):21.

[2]彭莹.我国企业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探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4,(31).

[3]黄麟.探析我国互联网企业风险管理模式及内控机制[J].管理观察,2015,(23):65-67.

[4]肖晓蔚.互联网时代的财务风险防范[J].信息通信,2015,(8):145-146.

[5]刘国栋.企业风险防控管理浅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23).

篇2

关键词我国高新技术企业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分析规避措施

目前针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生命周期可以分为四个时期:种子期、创业期、成长期和成熟期。而在高新技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同时期会遇到不同的风险,其中财务风险其中影响较大的风险之一。财务风险会导致企业出现财务困境,甚至出现财务危机,对于企业的发展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一、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财务风险的形成原因

1.融资结构产生的财务风险

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处在种子期时会面临技术上带来的财务风险以及外界市场因素而产生的风险。处在创业期时,企业经常会存在现金不充足的情况以及现金管理容易出现问题等财务风险。处在成长期的时候,企业会产生由于负债的结构不合理而造成的财务风险。处在成熟期的时候,企业会由于举债的方式和规模出现问题而造成企业陷入财务风险。不同阶段的融资结构都会给企业带来不同的财务风险,如果不加以防范,企业则会逐渐的走向衰退。

2.无形资产产生的财务风险

高新技术企业的无形资产无论是过高过着过低都会为企业带来不同程度的财务风险。当高新技术企业的无形资产所占比例过低时,外界就会认为企业并不拥有核心技术,也就是说投资者会认为企业并没有长期存在的价值,最终就会导致在融资的时候,银行以及风险投资都很难给予企业一定的支持。而当高新技术企业的物性资产所占比例过高时,由于针对无形资产的评估难度高,所以非常容易出现较大价值的变动,这对于企业来说也会带来财务风险。

3.企业规模产生的财务风险

目前在我国,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由于自身规模的原因,融资渠道少、效果差,非常容易陷入融资带来的财务风险。我国大部分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都处于种子期和创业期,也就是说,大部分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都处在非常艰难的时期,但是对于我国很多风险投资机构来说,鉴于诸多因素的考虑,大多数的风险投资机构仍比较喜欢将资金投入到处在成长期和成熟期的企业,对于种子期和创业期的企业投资非常少。通过调查就可以看出,近几年针对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投资增长较慢,甚至还出现降低的趋势。而对于国外的风险投资机构来说,他们更注重与资金的快进快出,所以针对中小高新企业的投资也非常少。除此之外,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缺乏有力的担保,以及我国担保公司规模等等因素的制约,中小高新企业也很难获得银行贷款。

4.国际环境变化产生的财务风险

国际环境和我国的高新技术企业之间存紧密的关系。例如前几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就给我国的高新企业带来很大的影响,再如保护主义针对我国的出口产品也产生了不同的影响。短期来看,国际环境变化会造成出口产品停滞、资金周转慢等现象,对于企业的偿还能力产生影响;中长期来看,产品大量积压就导致资金无法回笼,缺少资金企业就无法让高级技术更新换代,最终影响了企业的偿还能力,从而加大了企业财务上的风险,严重者甚至会产生财务危机。

二、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措施的几点建议

1.树立全面风险理念,加强财务风险管理

财务风险和市场风险以及技术风险存在紧密的关系,所以高新企业必须要树立全面的风险管理理念,要认清三者之间的关系,并且有效结合企业技术的特点、企业的规模以及市场等因素,全面的进行整体优化,针对企业的融资方式和数量进行正确的决策。企业还应建立监督体系,随时监督企业的资本机构是否处在最优化的状态。

2.加大高新技术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的研究和开发

针对高新技术企业来说,无形资产对于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而目前我国很多高新技术企业中无形资产的占有率非常低,这对于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来说,根本无法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所以高新技术企业应重视无形资产,加大针对自主知识产权的研究和开发,由此大大的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并且高新企业针对无形资产的确认和评估也应进行完善和改进,由此大大加强企业针对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视。

3.建立完善的高新技术中小企业联贷联保机制

所谓高新企业的联贷联保是指处在同种技术行业或者处在同一地区的高新技术企业资源的组成联保体,根据不同比例向银行缴纳一定数量的保证金,由此就可以享用不同授信额度的一种方式。我国众多的中小高新企业都存在融资难的问题,特别是处在种子期和创业期的中小企业。所以完善有效的联贷联保机制可以为正在处在种子期和创企业的企业解决融资困难的问题,由此为融资难的高新技术企业提供一条新的融资渠道。

4.利用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担保来获得银行贷款融资

高新技术企业在面对出口问题的时候,可以寻求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的担保来给予支持。目前在国家的支持下,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加大了力度,承包金额每年都成上升趋势,而申请费用则逐渐降低,这对于高新企业来说,申请难度就大幅度降低。我国的通信、电子、计算机等成熟企业就可以利用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的保障向银行申请一定的支持,由此保证企业可以获得中长期的贷款,由此大大降低企业财务风险的几率。

结语: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高新技术企业也迈入了新篇章,但是高新技术企业在发展的同时要时刻关注能影响企业财务风险的因素,要找出能引起自身企业财务风险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由此保证企业财务避免出现风险,让企业可以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3

目前国际上有一种较为流行的做法,即对于一国而言,R&D强度高于国内制造业平均值1倍以上的产业可以界定为本国的高新技术产业。日前主要发达国家制造业的R&D强度一般在2%左右,而高新技术产业的R&D强度都在5%以上。1994年,OECD根据R&D费用所分为的三种类型,即总R&D费用、直接R&D费用和间接R&D费用三个指标。报据国家科学技术部《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和办法》(国科发火字[2000]324号)文件,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界定标准主要有:第一,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占企业职工总数的30%以上,其中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研究开发的科技人员应占企业职工总数10%以上;第二,用于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研究开发的经费应占本企业当年总销售额的5%以上;第三,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性收入与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的总和应占本企业当年总收入的60%以上;新办企业在高新技术领域的投入总投入60以上;第四,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应是熟悉本企业产品研究、开发、生产和经营,并重视技术创新的本企业专职人员。与传统企业相比较,高新技术企业具有智力密集、知识密集,高投资、高风险、高回报的显著特点。在高新技术企业中,知识越来越资本化,知识资本在所有生产要素中变得异常活跃,作为知识资本载体的人才,其作用也就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得多。知识资本替代其他要素成为企业最重要,最有创造力的要素,是高新技术企业的显著标志。

二、高新技术企业面临的风险种类

根据前面“高新技术企业一般特征”的分析,高新技术企业的基本特征之一是高风险,这种高风险主要来源于高新技术企业的另一特征即创新性,归纳起来主要有技术风险、资金风险、组织人才风险、环境政策风险与市场风险等类型,每类风险又有着各自的影响因素(风险源)。虽然这五类风险存在全寿命周期的各个阶段,但各阶段的主要风险以及风险的轻重、主次还是有明显的不同。按照风险可否分散或化解划分为可分散风险和不可分散风险。

1、可分散风险

可分散风险又称非系统风险,是指每个自身情况不同的投资对象所特特有的风险,这种风险有可能得到控制或化解。

(1)技术风险。是指企业在开发、取得和使用技术方面的不确定性,这是高新技术企业首先遇到的风险。高新技术企业大多是技术创新企业,技术创新在其成长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高新技术的前沿性、高投入、高竞争和寿命周期的不确定,导致技术创新的不确定性。这种技术方面的不确定性来源于其创新过程,具有三个突出的特征:不确定性、不可分割性及创新利润的非独占性,其核心特征是技术创新过程的不确定性。涉及产品和技术的独特性、进入该领域的障碍、专利的保护、产品的寿命等因素。创新过程的这些特点会是企业在技术开发、取得和使用活动中存在不能实现顶期目标的可能性。

(2)财务风险(资金风险)。即企业由于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所引起的丧失偿债能力、陷入财务危机的可能性和企业所有者受益的不确定性。财务风险主要由资金需求的不确定性、筹资能力和条件的不确定性、资金成本的不确定性、业务收入的不确定性等原因引起的。在高新技术企业生命周期的前期投入阶段,财务风险主要为能否及时筹集到足够的资金,在技术创新的投资是否有保证;在成长期以后,财务风险主要为能否按期收回投资并获得令人满意的利润。

(3)管理风险。是指因人员素质欠缺、管理不善而导致投资失败造成的风险,如企业领导者创新意识不强、判断与决策失误以及企业组织结构不合理、管理方法不当等。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团队一般都不十分健全,特别是从技术领域出身的创业者往往缺乏企业管理方面的系统知识,而且有的还居功自傲给企业管理增添障碍。

2、不可分散风险

不可分散风险又称系统风险,是指具有普遍性的风险,不同的项目都会面临,不过程度可以有所不同,这种风险无法化解,一般只能转移或规避。

(1)市场风险。是指企业在市场实现方面的不确定性。市场风险主要是产品推广风险和同业竞争风险。高新技术企业的市场风险主要是其产品的市场不确定性和技术创新收益的不确定性所导致的。由于高科技产品的创新性,其市场多是潜在的、有待发掘和成长的,这种特征的市场是否能有效满足、在什么时候满足、以什么产品满足、在什么时候能满足,都充满不确定性。同时,创新企业并不能够占有技术创新的全部收益。创新企业一般都有意或无意的假定他们能够占有创新利润的全部或绝大部分,并以此为基础制定创新技术决策。但创新收益不可避免的会从创新企业向非创新企业溢出。创新企业究竟最终能够占有多大比例的创新收益,企业所获得的创新收益是否必然大于该创新的社会收益,则是高度不确定的。这就是许多技术创新企业“先驱变先烈”的主要原因。

(2)政策(环境)风险。政策风险则表现为产业政策、技术政策、金融政策、财政政策、税收政策等给企业带末的风险,即企业外部的社会、经济、政治、法律、政策等条件发生变化时给风险投资带来的风险,如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水平、速度,国家优先发展的产业、技术领域的选择,政府对经济、科技发展的调控及调控的方式,国家财政、税收、消费、外贸、环境保护等政策的变动,投资与金融政策的变化,将直接影响到资金环境,所有这些风险都会给投资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

(3)自然风险。即由于自然因素的变化带来的不可抗拒的风险,比如地震、洪涝、火灾、战争、瘟疫等突发事件。

(4)法律风险。由于我国的法律体系不健全而且正在逐步完善,高新技术企业的生产过程、营销过程或产品本身可能会违背未来将制定的某些法律条文,这就构成了法律风险。

三、高新技术企业的风险规避策略

第一,风险规避。指事先预料风险产生的可能性程度,判断导致其实现的条件和因素,并在实际中尽可能避免它。风险规避手段的实际运用要受到一定限制,因为它往往牵涉到必须放弃某种机会,从而相应是区与该机会相联系的利益。

第二,风险转移。指某风险承担者通过若干技术和经济手段将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风险转移费为保险转移和非保险转移良种。保险转移是指向保险公司投保,讲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承担。非保险转移是指利用其他途径讲风险转移。

篇4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3-0-01

一、前言

在目前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中,财务风险是经营管理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风险之一,同时也是对企业经营影响最大的风险,为了保证高新技术企业能够在发展过程中处于有利的竞争地位,我们必须对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有足够的认识。从当前的研究成果来看,企业应对财务风险有效的办法是根据财务预警理论,建立有效的财务预警机制,提高企业应对财务风险的能力,使企业能够在财务风险形成之前有所预知,并采取积极的方法进行干预,减少财务风险的发生,保证企业的经营效果。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应该对财务预警理论有深入的了解。

二、高新技术企业财务危机和财务预警的概念与描述

1.财务危机又称财务困境,国内外学术界并没有给出财务危机的统一定义,通常公认有两种确定的方法:一是法律对企业破产的定义,二是以证券交易所对持续亏损、有重大潜在损失或者股价持续低于一定水平的上市公司给予特别处理或退市作为标准。根据中外学者的研究,财务危机至少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第一,从企业的运营情况看,表现为产销严重脱节,企业销售额和销售利润明显下降,多项绩效评价指标严重恶化;第二,从企业的资产结构看,表现为应收账款大幅增长,产品库存迅速上升;第三,从企业的偿债能力看,表现为丧失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流动资产不足以偿还流动负债,总资产低于总负债。

2.所谓企业财务预警,即财务失败预警,是指借助企业提供的财务 报表、经营计划及其他相关会计资料,利用财会、统计、金融、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理论,采用比率分析、比较分析、因素分析及多种分析方法,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财务活动等进行分析预测,以发现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潜在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并在危机发生之前向企业经营者发出警告督促企业管理当局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潜在的风险演变成损失。

三、目前财务预警理论和财务预警方法分析

目前的财务预警理论主要是研究企业如何能够利用正确的财务行为,避免财务危机的发生。从企业所面临的财务危机来看,财务预警理论将研究重点放在了如何对财务危机进行预先判断和分析上,旨在通过对企业财务行为的分析,达到对企业财务风险的预警。目前来看,企业财务预警主要采取了以下方法:

首先,通过对基础的财务数据材料进行分析得出企业财务风险的判断,并以此理论为指导,推动企业采取具体措施对风险进行干预。

其次,通过采用多种分析方法,对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进行判断,主要方法为比率分析法、比较分析发、因素分析发等,保证分析的准确性。

再次,通过对企业面临的潜在风险进行预警,避免企业财务危机的出现,一旦发现企业存在潜在风险,应立即采取措施,对风险进行干预和消除。

四、目前财务预警理论和方法存在的问题和局限性

从目前财务预警理论和预警方法来看,主要表现为三个层面,首先为基础数据分析层面,其次为专业分析方法层面,再次为潜在风险预知层面。虽然这几种方法在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中取得了积极效果,但是由于高新技术企业所面临的经营形势和市场环境不断发生着变化,为此现有的财务预警理论和方法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和局限性。

1.高新技术企业的财务预警方法过于单一

对于高新技术企业而言,在经营管理过程中,虽然对财务预警理论非常重视,但是在实际运行中财务预警的方法采用的比较单一,没有取得预期的管理效果,没有完全消除企业遇到的财务危机。

2.高新技术企业面临的财务形势日趋复杂

由于高新技术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非常激烈,自身的财务形势也比较复杂,企业的多数资金都用于产品研发,导致了资金配置不合理,存在一定的风险,同时受到市场竞争的影响,日趋复杂的财务形势制约了财务预警理论的发展。

3.高新技术企业的财务结构制约了财务预警理论作用的发挥

考虑到高新技术企业的特点,高新技术企业在财务结构方面将资金投入重点放在了产品研发上,客观上导致了资金倾斜过于明显,使企业的财务面临一定的风险。也正是这种财务结构,制约了财务预警理论作用的发挥。

五、高新技术企业财务预警研究的理论框架分析

通过对高新技术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研究,高新技术企业要想取得良好的财务风险预警效果,就要根据企业自身发展特点提出财务预警研究的理论框架,指导企业财务预警实践。以下以哈尔滨高新技术企业为例,重点探讨高新技术企业财务预警研究理论框架的形成。

1.哈尔滨高新技术企业偏向于新产品的研发,需要成熟的财务预警理论来有效预防财务风险。从目前哈尔滨高新技术企业的产品定位和企业结构设置来看,天然存在的风险对财务预警理论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2.哈尔滨高新技术企业的贷款存量较高,需要完整的财务预警理论来支持整个企业财务发展。由于哈尔滨高新技术企业在发展中吸引了一定数量的贷款和民间资金,因此在财务风险上处于高风险的状态,这一现状决定了企业需要完整的财务预警理论。

3.哈尔滨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速度较快,需要根据财务预警理论构建有效的财务预警体系。考虑到高新技术企业高速发展的现状,只有有效的财务预警体系才能实现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干预。

参考文献:

[1]卢声,任若恩,李清.中国上市公司财务困境模型的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01).

[2]李荣.西北地区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模型问题研究[J].商业研究,2007(06).

[3]张鸣,张艳.财务困境预测的实证研究与评述[J].财经研究,2001(12).

篇5

创新活动虽然能够促使企业增强自身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占据领先地位,从而实现深入持久的发展。但是创新活动需要企业投入非常高的成本,回报周期也很长,而且创新活动还存在各种不确定因素,从而导致企业在创新过程中存在一定风险。而高新技术企业与其他行业相比,创新活动尤为普遍且其中存在的风险尤为显著。在创新活动中,投入、研发并产出转化为创新成果,有助于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企业价值。但是从现阶段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进程看来,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以致于创新活动缺乏雄厚的资金支持。与此同时,创新活动本身具有高风险,将会导致企业难以实现有效融资,从而不利于高新技术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基于此,高新技术企业财务柔性与企业价值相关性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能够为企业融资问题的有效解决提供新思路。

一、财务柔性与企业价值的基本内涵

(一)财务柔性财务柔性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笔者认为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可能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风险,而企业就需通过对财务资源的灵活运用来应对这种风险。而财务柔性指的是企业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在财务管理方面随机应变的能力,侧重于对风险的预防和应对。除此之外,财务柔性也可以通过对财务资源利用时来把握投资机会,强调了对于机会的利用行。因此,财务柔性具备了上述两种属性。

(二)企业价值企业价值指的是企业本身在市场中的价值,企业的价值是该企业预期自由现金流量以其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为贴现率折现的现值,并不等同于经济利润,但是经济利润等属于企业价值的一部分。财务决策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价值,二者关系密切。企业价值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等等。企业价值的多少与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回报率关系密切。

二、高新技术企业财务柔性与企业价值相关性分析假设

目前,高新技术企业财务柔性主要有两种方式来进行储备,一种是保持低程度的财务杠杆,而另一种就是持有超额现金。倘若未来外界环境的变化导致企业要适当的资金来应对一定风险的时候,或者是企业面临着有利的投资机会的时候也对资金有所需求,在这两种情况下所需要的资金就可以利用财务柔性来获取,从而促使企业规避财务风险或者帮助企业把握投资发展机遇,从而实现企业价值的提升。财务储备将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成本,然而财务柔性对于高新技术企业应对财务风险以及把握投资机会等方面产生积极作用,帮助企业获取的经济利益将远远高于所需的成本。因此,本文提出假设即:高新技术企业财务柔性与企业价值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

三、高新技术企业财务柔性与企业价值相关性分析的实证研究结论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从2019年间高新技术行业A股上市企业200家,研究对象在经过了选择和剔除环节后共计185个高新技术上市企业的样本,通过样本企业公开披露的年报获得相关数据。通过对这些样本各个变量数据的获取之后,首先对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财务柔性等方面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其次通过相关性分析去检验各变量之间是否具备多重共线性,然后再进行了回归分析以及稳健性检验等各种实证研究,先将对高新技术企业财务柔性与企业价值相关性分析的实证研究后所得出的结论汇报如下:在描述性统计分析中需要应用到高新技术企业的财务柔性变量,虽然经过统计分析后所得出的均值都为正,这说明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具备了财务柔性。但是数量较少,这说明我国高新技术企业从整体上看具有较低水平的财务柔性储备,而且各个企业在储备财务柔性方面存在很大不同。有些高新技术企业具有非常丰富的财务柔性储备,而也有一部分企业在财务柔性储备方面相当匮乏。在对样本进行的相关性分析以及回归分析所得出的数据都表明高新技术企业财务柔性与企业价值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因此,通过实证研究可以得出高新技术企业财务柔性与企业价值的关系是正相关,即财务柔性对于高新技术企业价值的提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还正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为了健康持久的生存下去,稳定自身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应当提高自身的财务柔性储备水平,从多种渠道来获取财务柔性来源,倘若在企业的发展进程中发生了难以意料的风险和危机时,财务柔性储备可能有效缓解企业的财务风险,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时间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完善,促使企业脱离困境,推进企业稳定持久的发展,从而实现企业价值。

四、高新技术企业财务柔性与企业价值相关性研究意见

(一)财务柔性理念渗透于高新技术企业的日常运营中从之前的回归分析以及相关性分析中已然发现,高新技术企业财务柔性与企业价值存在明显的正相关的关系,也就是说高新技术企业高水平的财务柔性储备程度有利于企业价值的提升。从这一方面而言,高新技术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应当对财务柔性的重要意义有清晰的认知并且引起对其得高度重视,应该将财务柔性理念渗透于企业日常的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当在某项业务活动结束后存在资金结余时,那么企业应当尽可能的积累下一部分的剩余资金,从而在面临财务风险时能够游刃有余地进行应对。与此同时,企业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未来发展前景以及财务能力等多方面作为举借债务的重要依据,切不可盲目扩张。除此之外,企业应当用动态、长远和发展的角度看待投资项目并且做好可行性研究。如此,企业在面临着回报率和收益率更高的投资机会时,可以充分利用财务柔性储备,不至于由于资金匮乏而失去投资机遇,从而提高企业的机会成本。

(二)高新技术企业在发展进程中专注于技术创新活动科技研发是高新技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核心环节。高新技术企业为了迎合市场的需求,应当要专注于技术创新活动,定期研发新技术从而推出新产品。高新技术企业虽然现在只是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但是由于新技术的应用和新产品的研发等有着较快的发展速度。企业要想实现自身的高速度、高质量和高水平的发展,大量的资金支持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在发展的进程中都会面临着不同程度上的资金问题,而且大多数企业的资金问题还很严重突出。为了获取更多的资金支持,企业不应该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进行投机行为。这种行为危险性极高,中航油的陈久霖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相反,应当坚持主业来进行发展和获取经济效益,科技创新研发就是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主业。

篇6

1.引言

世界正走向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将成为统领世界经济的主流的今天,高新技术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高新技术企业财务管理也应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体现知识经济时代的经济特征,符合时展的要求。高新技术企业属于知识密集型企业,是以高新技术及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转化和销售经营为主体业务的企业类型。在财务管理模式上,应针对高新技术企业特点,选择符合知识经济时展的要求的财务管理方式。

2.高新技术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财务管理方法落后

当前,我国高新企业的财务管理仍然局限于运营资金管理为主的日常性和事务性的财务管理工作,其目标是保证企业的正常现金流动与相应的偿债能力,以减少财务风险,维持企业的正常资金运作为主。而对于企业筹资、投资、税务筹划及多元化经营、上市融资或引入风险投资等资本运作、企业资本结构的设计、财务风险控制以及财务分析等不太重视。这些现象的产生,其主要原因是高新企业的经营理念往往受创始人的影响。另外是在选人用人方面,对于财务人员也缺乏相应的资质要求,使整个企业对于财务管理的理念与方法上出现偏差。

2.2 资金管理水平不高

由于高新技术产品升级换代快、产品附加值高的特征,决定了其市场的变化也远远大于普通企业。这就要求企业的财务管理应针对高新企业高风险和高收益特点,关注企业资金需求的时效性。当前,一些高新企业资金管理水平尚有待提高,这主要体现在资金收支的配置方面。由于高新企业的新产品溢价都很高,但产品的开发周期又很长,如果将产品销售回笼的资金盲目投入长期性支出,则必然导致后续的产品研发出现资金缺口。

2.3 融资能力具有局限性

一方面,由于“融资冲动”高新企业在筹资时较少考虑资本结构和财务风险等,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因此,在企业可能并不需要过多资金时,融资会产生额外的财务费用。或者超过了举债能力,产生了偿债风险。另一方面,在具体融资过程中,由于高新企业的固定资产较少,或者又属于专用设备,抵押价值不高,再加之其风险较大,通过银行贷款方式获得资金难度比较大,而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融资更是难上加难。

2.4 高风险没有相应的财务管理手段加以预警

由于高投入、高负债、高技术导致的投资、筹资、运营风险,在高新企业是普遍存在的。现行财务管理模式是建立在传统工业企业基础上的,以货币、实物等物质资本的筹集、运用为核心内容,这种财务管理模式不能满足高新技术企业对财务管理的新要求。

3.加强高新技术企业财务管理的策略

3.1 提高财务管理方法

首先,企业管理者要转变财务管理理念,重视财务管理工作。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到高新企业财务的一些本质特征,如人力资本在高新技术企业中非常重要,企业通常会维持比较高的科研投入,与传统企业相比企业风险比较大等。在此基础上,从全局、战略的高度来配置企业各项资源,构筑人才高地,实现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其次,要给予相关员工充分的财务授权,有利于创造性的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创造性地去实现企业价值目标。

3.2 加强资金管理水平

首先,强化资金管理基础工作。主要是做好资金的“收支两条线”管理,防止各单位、部门坐支现金,导致资金管理失控,增强资金管理的安全性。其次,要提高资金管理的效率,如引入资金集中管理制度等模式,杜绝基层各部门自收自支,也有利于企业汇集资金,增强资金的宏观调控能力。再次,要做好资金预算。通过年度预算、月度预算、项目预算等多模式的预算组合,把企业、各部门资金收支的动态情况完全置于企业财务、资金部门或结算中心的监控之下,通过滚动预算,保证资金支出按计划、按审批授权和预算平衡制加以控制,要形成与高新企业研发活动特征相适应的资金配置机制。

3.3 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高新技术企业在选择融资渠道时应该衡量企业自身的特点、优势和对资金提供者的吸引力,并且考虑不同融资方式对企业融资量、筹集资金所需时间、融资成本的影响,最后结合自身的发展状况和融资渠道的特点进行融资。对于企业所有者而言,要充分权衡企业对企业资金需求与调控的关系,充分利用政府部门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各项扶持政策,如对科技型企业的履约贷款、对科技小巨人或科技培育小巨人的担保政策、对有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企业的信用担保和银行贴息等政策,用足用好各项政策,解决中小型科技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也可适时考虑引进民间资金和天使风险投资资金。可以通过协议、章程的约定,对于战略投资者的权力与义务加以约束。

3.4 财务管理要在防范风险、增加价值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篇7

对于高新技术企业来讲,在发展的过程当中,对于财务管理工作都有着非常高的期待与希望,从而针对财务管理工作在高新技术企业当中的工作价值展开分析,有利于推进高新技术企业更及时地掌握好市场发展动向,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为此,笔者针对高新技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所面临的现状进行分析与研究,并且提出了相关的解决对策。

一、高新技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一)财务管理有利于确保高新技术企业完成经营目标对于高新技术企业来讲,在财务管理这一方面的工作主要包含了企业的技术研发、订单生产、产品销售等多个环节,企业在做各项资金投入以及做企业决策的时候都无法离开财务分析。财务管理同时还能够帮助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技术研发管理、产能、品质以及销售管理等模块都提供更加科学的数据分析。而为了能够完成高新技术企业的经营目标,通常情况下,作为企业高层来讲,他们都会制订出多个经营方案出来,而在制订经营方案的过程当中,其中财务分析就是制订方案的重要参考依据,同时也是企业高层们最终做出企业战略决策的重要依据。为此,财务管理可以有效地确保高新技术企业完成经营目标,对其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财务管理有利于高新技术企业实现健康、稳定的发展由于高新技术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其中针对技术研发所投入的费用以及研发成果得到转化的产品收入费所占的比例是有着相应的规定,而在制定这些规定以及指标的过程当中,是与企业的财务管理离不开的。高新技术企业在开展技术研发活动的时候,所需要的一些财务资讯是要依赖于财务管理的有效性、准确性以及完整性,从而可以及时、准确地把各个财务数据传输到相关的业务部门,最终可以帮助企业高层领导们可以及时管控企业风险,并且及时应对外部环境给企业带来的威胁,针对经营战略及时做出调控,不断地完善企业的各项管理机制,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得以健康、稳定的发展,让企业的各个管理部门得到正常、顺利地运行。

二、高新技术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高新技术企业全面预算方案的构建仍然不够成熟从现阶段的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状况来进行分析的话,企业的战略目标具有指导性的作用,但是在现实当中,仍然有大部分的高新技术企业在战略目标上没有得到非常完整的开发,因为高新技术企业在财务管理工作实施的时候,相关的策略并没有完全地彰显出企业的自身价值出来,从而造成了企业在全面预算方案的构建存在不成熟的现象。导致不能在预算方案的优化过程当中来完成对全面预算方案的优化管控。有一些高新技术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尽管具有预防财务风险的意识,但是在实际的财务管理工作当中,却没有对公司各项财务预算计划的实现一个科学有效的配置,造成了高新技术企业在未来的发展规划以及经营决策方面的构建成果没有实现一个有效的改善,以至于无法有效的监控到各项预算目标的执行状况,从而无法完成对高新技术企业全面预算方案的有效运用了,最终让企业各项资源的配置价值没有得到非常明显的意义。

(二)在财务管理理念方面的革新理念不够我们从目前的大部分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来看,有一些企业在财务管理工作实际展开的现象来进行分析,存在着资金管理理念不足,建构水平能力差等现象,特别是在处理企业财务内部监管体系的过程当中,还是不能够完成企业高层对高新技术企业各个管理需求方面的精准数据以及认知,造成企业高层很难在实施项目创新研发以及销售市场开发等工作中进行一个优化的调整,让财务管理理念没有进行有效的优化,这就使得财务管理机制的建立价值没有充分地发挥出来。甚至有部分高新技术企业在实施资金审批工作的过程当中,针对资金审批流程和收款、付款的流程设计缺少足够的重视,在实施财务体系建立的过程当中,没有与高新技术企业的特点进行相互结合起来,从而无法实现对财务管理创新理念的优化与革新,同时在资金审批流程建立以及收款、付款流程设计方面的创新工作也没有取得很大的成效。

三、高新技术企业财务管理的解决对策

(一)提升高新技术企业全面预算方案的构建成熟度对于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来讲,要想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走得越来越稳,那一定要重视对企业战略目标的指导性作用,特别是要针对企业在做全面预算方案的时候,要重点关注一些全面预算方案需要关联的主要因素,并做好价值考察,让其可以实现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目标的要求,从而把财务管理在企业当中的价值体现出来。最终完成对全面预算方案当中各项管理措施的价值认知。与此同时,高新技术企业在展开企业整体经营性活动的设计过程当中,一定要加强对财务各项计划在设计特点上的准确识别,让高新技术企业可以在构建全面预算方案时实现合理化以及科学化,帮助企业创新更加好的条件,最终完成对全面预算管理方案的不断优化与调控。与此同时,还要重点关注高新技术企业目前所具备的内部资源的结构状况,特别是要对企业资金预算的主体关联情况进行深入探究,确保可以符合企业现有资金调配的运用要求,从而把财务管理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体现其的价值与作用。除此之外,在进行构建高新技术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方案的过程当中,还要积极强化对自有资金的供给情况进行深入探究,并且要从企业日常性的经营情况的视角进行出发,满足对企业资金缺口状态的准确识别,帮助企业高层管理者可以有效的实现对各项筹资方案价值的掌控,提高因为货币政策等不良影响给企业带来的风险与挑战防御能力,帮助企业构建全面预算方案创造一个有利的条件。

(二)提升高新技术企业财务管理理念的革新水平作为高新技术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来讲,除了要加强自己的专业知识之外,同时还要对财务管理的相关理念进行变革与创新,对其所产生的一个重要意义进行分析,从而可以满足高新技术企业的实际需求,在最大程度上体现自身的作用与价值,最终实现对财务管理工作理念的优化与创新。为此,这就要求财务管理人员要从企业内部的监督管理体制的创新构建进行出发,完成高新技术企业在财务管理新理念上的突破与优化,特别是针对企业现阶段的技术研发项目的考察情况进行一个有力分析,确保研发项目可以满足于市场需求,保障各项市场开发工作的推进措施可以完全地体现出财务管理的价值,最终完成对财务管理理念的创新与突破。不仅如此,高新技术企业高层领导者还要不断地强化对财务管理体系的建构特点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讨,针对企业在资金审核流程以及收款、付款的流程不断地变革与创新,最终实现财务管理人员在理念上的创新,进一步提升高新技术企业财务管理理念的革新水平。

篇8

一、新三板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新三板是我国近十年发展起来的重要资本市场,是挂牌企业数量最多的一个资本市场。截止2020年4月30日,新三板挂牌8626家企业,其中创新层658家,基础层7968家,总股本5472.89亿股。中小型高新技术在新三板挂牌融资,拓宽了企业外部融资渠道,为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提供了良好的直接融资平台。

二、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挂牌新三板作用

(一)提升企业品牌宣传效应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在全国股转系统挂牌,投资者可以在股转统系查询挂牌企业信息,宣传了企业品牌,提高了企业社会知名度,让社会投资者更多了解企业,强化了客户和潜在客户对企业的认识,表明企业市场发展潜力巨大,企业具有非常高的成长性,提升了消费者对企业产品及产品系列的认知程度,对企业拓展市场具有明显的宣传效应。

(二)提升企业价值发现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在新三板挂牌后,企业和股东的股票可以在全国股转系统进行报价交易转让,实现非限售股份在交易系统内以较高的价格进行流通,增强了企业股票的流动性,企业的全部资产的市场价值被社会投资者认可,从而充分体现创业者团队及个人的价值,企业非限售股股东可以将自己所持有的股票出售套现,实现了财富的增值,为企业股东带来较为丰厚的回报。

(三)提升企业综合融资能力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挂牌新三板,拓宽了企业融资渠道,有助于解决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困境,借助新三板资本市场进行融资,能够获得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帮助企业改善资本结构,使企业资本结构最优化。依据企业战略布局的需求向投资者定向增发股票,引入合格投资者,进行股权融资,这一块资金不需要支付利息,是企业的股本,进而降低了企业的融资资金成本,为企业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增强了企业发展后劲。

(四)完善企业治理结构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挂牌新三板之前,首先要找准企业市场定位,把脉企业发展优劣势,分析在国家宏观环境、行业环境的位置,让企业发展布局战略清晰化。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在新三板挂牌过程中,企业要接受券商、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的协助,将企业产权关系明晰化,纳税行为规范化,创建符合企业发展要求的现代企业治理制度,完善企业的治理层架构。在新三板挂牌后,券商会常年对企业进行业务督导,企业发生的重大事项要及时在全国股转系统进行披露,会计师事务所会对企业半年或年度财务报表进行审计,督促企业建立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架构明晰,权责合理的现代企业治理结构,规范企业治理能力,实现公司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三、挂牌新三板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研发项目资金管理风险较大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挂牌新三板后,企业处于企业生命的初创期和成长期,呈现蓬勃发展良好态势,企业的高新技术产品具有引领市场前沿,技术创新快,科技含量高等特点。企业研发新产品项目是个较漫长的过程,从研发新产品市场可行性调研,到报批立项,从高新科研人才的引进,原材料、研发设备的源源不断的投入,整个研发项目都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和保障,甚至出现资金长期被新产品研发项目占用的情况。对于部分新产品研发项目的投入会有研发失败的风险,一旦研发新产品项目没有成功,那么企业就会承担较高的资金损失压力,有资金链断裂的风险,从而会造成企业日常经营性资金流动资金严重不足,对企业生存发展造成危胁。

(二)企业筹资策略不完善实际控制人及其家族的资金投入是不少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在设立阶段股本资金的主要来源,这部分资金有限。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的信用体系没有权威机构进行评估,企业发展前景具有不确定性,导致企业融资能力有限,为了保证企业生产经营资金流的连续性,随时有流动资金可用,中小型高新企业经常采用借新债还旧债方式进行债务偿还,为了获得一笔新的银行贷款,甚至到民间借贷市场借上一笔15天期的高息过桥资金,用过桥资金把到期贷款还上,过桥资金的利息费用较高,随着借新债和还旧债的次数逐增多,融资越发困难,筹资的风险和难度在不断加大。

(三)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不完善合规性审核是内部控制问题最为关键的一项,尤其是财务内部控制问题,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在准备挂牌新三板之前,会由券商、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牵头,对企业整体业务进行合规性审核,查找企业的不足之处。1.财务内部控制体系流程控制不完善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在新三板挂牌之后,会按照券商、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的要求,多方面对财务制度进行流程优化设计,对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内部控制体系进行了全方位的疏理、重构,但财务制度流于形式的问题仍然存在,财务内部控制体系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联系不紧密,进而造成企业管理上出现漏洞。一些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自身规模较小,资金审批流程过于简单化,甚至有些企业资金使用决策仍是由实际控制人一个人决定、自己说了算,“一只笔”的问题仍然存在,财务人员盲从于实际控制人。过于简化的审批流程会带来舞弊的风险,给企业的资金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财务内控制度流于形式。2.财务内部控制运行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加强不相容财务职务岗位设计,坚持财务部门定期轮岗制度,在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构建中,要从企业顶层设计,确保实现财务管理全过程的控制,目前财务内部控制运行制度不健全,在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仍然普遍存在,企业没有设立相应的内部审计稽核部门,没有建立明晰执行监督管理机制,财务内部控制运行监督机制不健全。3.审计稽核监督机制不完善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运行是否有效性,除财务岗位定期轮换外,内部审计稽核等职能部门的组建要得到管理层重视。出于成本的考量,目前,不少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没有成立审计稽核部门,有些企业虽然设立了审计稽核部门,但审计稽核部门工作覆盖面不广、审计广度、深度不够,审计稽核部门工作体系建设不完善,没有充分发挥审计稽核部门的监督功能,不利于改进完善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

四、完善挂牌新三板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财务管理对策

为进一步提升挂牌新三板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财务管理水平,解决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企业管理层应拿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对策,减少企业在全国股转系统披露半年报、年报财务信息产生的不利影响。

(一)建立完备企业研发项目资金管理风险规避机制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本身具有较强的风险性,研发项目具有不确定性,在企业内部要建立完善的研发项目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研发资金使用办法,统筹研发经费管理,实行总经理负责制,严把研发项目预算、决算,资金划拨和支出审批,对研发项目资金实行专款专用管理,逐级审核、审批,力求节约使用,确保研发经费申请、使用畅通,为研发新产品项目保驾护航。对市场不明朗的新产品研发项目,减少资金预算投入,确保研发资金高效使用,同时为研发项目购买商险保险,降低资金使用风险。

(二)完善融资战略和提升融资效率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融资并非一项独立的财务管理活动,是企业发展过程中重要一环,它是支撑企业战略管理、驱动投资增长所需财务资源的保障机体。企业融资方式应多样化,强化融资风险管理机制。随着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半年、年报财务数据在全国股转系统定期披露,企业的发展成果会在全国股转平台得到展示,会受到更多合格投资者和银行界的青睐,融资渠道多样化,融资方式选择多样性,间接降低了融资成本。

(三)严格遵守企业各项财务管理制度首先,《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是企业财务管理的行为准绳,财务报表及附注要真实反应企业的经营状况。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应从规范会计原始凭证做起,拒绝做假账,确保财务报表和账目准确、完整、真实。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应单独设置研发费用明细辅助账,对研发费用支出进行详细核算和归集。其次,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的股东会、监事会,加强督促企业董事会、经理层尊重财务部门独立会计核算,遵守会计法规,不得授意财务人员篡改财务资料,给财务部门核算施加压力,优化审批控制流程,杜绝“一字笔“现象。最后,中小型高新技术企要加强内部审计稽核部门建设,对会计核算进行严格稽核审计,提出书面整改意见,财务部门要依据审计部门提出的意见,及时自查自纠,需要追溯调整的事项,要和审计部门沟通确认后及时调整。

篇9

财务危机预警的研究由传统的统计研究方法发展到人工智能算法。最早是由Fitzpatrick(1932)采用单变量分析方法对公司的财务危机进行预警研究,得出权益负债率和权益净利率是判定企业财务风险的重要指标。Altman(1968)利用多元判别分析法建立基于Z-SCORE的财务预警模型。其后,回归模型克服了线性模型的假设局限性,常用的有Probit模型和Logistic模型。Ohlson(1980)使用Probit和Logistic回归方法建立逻辑回归模型,得出公司规模、资本结构、业绩和变现能力是影响公司破产的重要因素。上述以统计类方法为基础的模型是在样本满足合理的统计假设条件下才能有效,否则可能没有意义,由此许多学者相继将非统计的方法引入财务风险预警研究,其中应用最多的是神经网络分析法。Lapedes和Fyaber(1987)首次运用神经网络模型对银行的信用风险进行预测和分析,并取得了较好的预测效果。Odom和Sharda(1990)通过Z值模型中的5个财务比率构建了人工神经网络财务预警模型成功地对企业的财务危机进行了预测,证明了人工神经网络模型不但准确率高,而且鲁棒性也更好。Feng Yu Lin和Sally McClean(2001)以Logistic回归法、判别分析法、决策树方法和神经网络方法为基础,通过这些方法的组合运用,采用了三种混合模型,再分别对这些方法进行检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同等条件下,混合模型在准确率方面优于单个方法模式。国内财务风险预警研究起步较晚,陈静(1999)对上市公司财务数据进行了单变量分析并建立Fisher线性判别分析模型,得出越临近企业被ST的日期,模型的预测准确率越高。吴世农、卢贤义(2001)验证了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在预测财务困境的效果上比单变量判别模型更好。柳炳祥、盛昭翰(2002)划分了财务危机等级并验证了基于粗神经网络的财务预警方法的有效性。周敏,王新宇(2002)提出了模糊优选和神经网络模型,范静(2008)选择因子分析法—BP神经网络等评价方法。陈伟等(2010)主要分析了不同成长阶段高新技术企业的融资特点,提出了有效防范财务风险的具体措施。杨淑娥引入面板数据,构建BP神经网络模型对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行预测,提高了预警精度。张晓琦(2010)证明了支持向量机(SVM)方法在高新技术企业财务危机预警建模方面的有效性。综上所述,现阶段对于高新技术企业的财务危机预警研究集中与理论分析阶段,大多数都是基于t-1期与t期的数据建立静态数据模型,忽略了企业财务比率的时间序列特点,企业财务危机的出现是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且不同行业的高新技术企业特点也不尽相同,这些因素将对企业财务状况的演化产生偏差,从而影响预警模型的有效性和精准度。 

本研究综合了主成分分析方法、Logistic回归方法与BP神经网络机制,引入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建立动态的高新技术制造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模型。从理论分析而言,面板数据提供了多层面的数据信息,充分发掘企业财务信息,同时结合高新技术制造业的特点,从不同的侧面选取指标来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各个方面,所以能够深入全面地反映财务危机前的状况和趋势并作出及时合理的判断,采取相应措施。从实践结果而言,解决了一般企业由于数据缺乏带来的技术问题,扩大预警模型的适用性,为更多的高新技术制造企业服务。实证结果表明,基于Logistic-BP神经网络模型的预警能力明显优于传统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和BP神经网络预警机制。 

一、研究方法 

(一)Logistic回归 

二、数据和预警指标 

(一)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本研究考虑到时间因素和指标可比性两方面,选择高新技术制造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多期历史财务数据建立财务危机动态预警模型。本文以我国2008年至2012年深沪A股高新技术制造上市公司(通过2008《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的制造行业企业)为研究对象,数据源于CCER经济金融研究数据库以及巨潮资讯数据库,使用Excel、SPSS16.0和Matlab2010数据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沿用国内研究习惯,以ST作为出现财务危机的标志,选取2012年ST和非ST高新技术制造业上市公司为待测样本。为了符合上市公司ST与非ST的实际比例,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可比性,参照Beaver(1966)的方法,采取1:3的配对方式,选择规模(总资产)相近的ST、非ST公司120家为训练样本,所有50家ST和150家非ST公司为分析样本。

由于上市公司在t年被特别处理是由其t-1年财务报告的公布所决定的。根据以往分析,t-1年财务数据的时效性较强,预测度很高,但是,其与正常样本相差很大,有失模型构建的真实性和可比性,实际预测的应用价值不高。财务风险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而是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越早洞察出财务风险,越有可能避免再次亏损。据此,选定t-2和t-3作为财务预警年度。 

(二)预警指标的设计 

在参照现有财务风险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同时结合高新技术企业本身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以及新型制造业的运营特点进行综合评估,从公司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成长能力、运营能力指标和现金流量五个方面初步选定18个变量作为备选指标,如表1所示。基于识别财务风险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挑选的变量必须在ST公司与非ST公司之间显著不同。通过对指标进行显著水平5%的K-S检验得出财务比率均不服从正态分布特征,因此采用Mann-Whitney-U检验来预警指标在ST公司与非ST公司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在95%的置信区间内接受原假设,最终选取在2009年和2010年均存在显著差异的14个变量作为最佳评估指标,剔除4个不显著指标:营业利润增长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 

三、基于Logistic-BP神经网络的实证研究 

(一)建立财务危机预警模型 

由于财务指标之间相关性较强,信息重叠不利于后续预警模型的构建,首先分别对t-2和t-3年的14个财务指标进行因子分析,得到t-2和t-3年的KMO值分别为0.681和0.724,Bartlett球度检验给出的相伴概率均为0,小于显著性水平0.05,因此拒绝Bartlett球度检验的零假设,认为适合于因子分析。 

本文在累计贡献率85%以上的基础上,采取正交旋转法提取5个主成分F1—F5。第一主因子F1由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股东权益比率、资产负债率组成;第二主因子F2由净资产收益率、运营资金比率、主营业务利润率组成;第三主因子F3由净资产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组成;第四主因子F4由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组成;第五主因子F5由现金流动负债比率和每股经营性现金流组成。通过上述因子分析所提取的五个财务指标包含了公司财务危机的主要信息,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 

在静态BP神经网络模型中,同样选择训练样本的五个因子变量作为网络层的输入,经过反复试验,构建出5x24x1的基于因子分析的静态BP神经网络财务预警模型,模型收敛情况如图2所示,通过对所有上市公司样本进行预测,得到如表4的预测结果。 

综合Logistic模型的回归分析结果pt-2和pt-3,将训练样本的w1pt-2和w2pt-3作为网络输入变量,建立动态BP神经网络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其中w1+w2=1,经过反复试验取中间层8,将所有样本作为验证样本带入模型,通过选取不同权重系数w1=0.4,w2=0.6时,模型呈现较高的预警精度,模型收敛情况如图3所示,预测结果如表4所示。 

(二)三种模型的预测结果比较分析 

由表4可知,在这三种模型中,t-2期的预测效果要明显高于t-3期的,即离目标预警期越近,预测准确率越高。但是t-3期的预测结果仍与t期财务状况存在紧密联系,如果忽视t-3期数据将会降低t期的预测结果。对于单期财务数据的Logistic回归模型和基于因子分析的BP神经网络模型预警分析结果,均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其中BP神经网络模型综合预测效果要优于Logistic模型,但BP神经网络模型中ST的误判率高于Logistic模型中ST的误判率。而基于动态BP神经网络模型无论是从ST公司和非ST方面均提高了预测的准确率,其总体预测准确率为94%,明显优于第一种和第二种模型。由此可见传统的预测模型仅仅体现了某一时期对目标时期的预测效果,难以实现不同时期的最优预测,通过将二者相结合,综合考虑t-2期和t-3期历史数据来建立基于面板数据的动态BP神经网络模型,且其预测结果优于前两种方法,第三种模型充分结合了BP神经网络和统计方法的优点。 

四、结论 

本文采用高新技术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多期历史面板财务数据,利用因子分析对指标进行降维,采用多期数据建立动态Logistic-BP神经网络模型,提高了模型的纵向长期预测能力,实现多时段预警。通过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首先,高新技术制造企业财务危机的出现是循序渐进的过程,距离被ST时间越近,模型的预测准确率越高。其次,通过采用财务面板数据,从数据的截面和空间随时间变化两个方面研究,深入体现了企业财务状况发展机理的渐变特性,体现企业财务危机发生的连续动态特点,提高了样本中关键财务指标变化的特征信息,有利于建立更精确的模型,提高预警精度。最后,综合模型结合了Logistic非线性分析方法和BP神经网络的容错性、自我学习性特点,具有更强大的财务预警建模和预测能力,降低了ST公司的误判率,在实际应用中有助于经营者预防和监控财务危机,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也有利于投资者债权人规避财务风险,减少经济损失。 

篇10

R&D是高新技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动力源泉。我国高新技术企业R&D投入在高速增长,与此不相适应的是,我国现行的企业财务管理理论和方法比较滞后。现行的财务管理模式是建立在传统工业企业基础上的,以货币、实物等物质资本的筹集、运用为核心内容,这种财务管理模式不能满足高新技术企业具有高投入、高风险性质的R&D对财务管理的新需求。

二、R&D财务管理的现状分析

(一)R&D财务管理的意识不强

以往高新技术企业对R&D的管理主要停留在技术层面,往往缺乏从价值方面的有效管理。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

1.R&D资金缺乏合理的规划

目前,国内高新技术企业资金来源单一,绝大多数企业的R&D资金来自于留存收益中,且普遍投入不足。在对我国高科技上市公司年度财务报告调查中发现高科技企业对R&D投入严重不足。

2.企业内部缺乏健全的R&D财务管理制度,没有专门的机构或人员对R&D 资金进行管理

在R&D资金投入逐渐扩大的趋势下,这种管理模式显然已不能满足高新技术企业对R&D资金有效管理的需要。

(二)R&D资金使用过程中缺乏系统的实时管理

不少企业抱着技术创新的愿望,将大量资金投入研发项目,却缺乏配套、有效的资金管理制度。

1.未能做好R&D资金的财务预算;

2.管理过程疏漏。

由于缺乏专门的机构与人员对R&D资金使用进行跟踪管理,使财务部门与投资部门难以充分协调R&D 决策,资金的供应很难做到及时、高效。同时,因为R&D过程时间跨度较大,而外界环境变化迅速,由于管理不到位或滞后,导致应该中止投资的项目还在继续投资,该加大投资的却仍按部就班,使企业不是浪费了资金就是错失了开发新产品和新技术的良机。

(三)对R&D财务风险的重视程度不够

1.举债规模过大

高新技术企业的首要经营目标是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同时兼顾其他目标,这就要求高新技术企业融资必须给企业经营带来一定的盈利。企业在进行债务融资之前,应对R&D的资金需求进行合理预测,合理确定资金的需要量,并使融资的数量与需要量相匹配。由于R&D项目的高度不确定性和债务融资的杠杆效应,企业往往因融资过剩而降低举债融资的使用效果,给企业经营带来风险。

2.举债方式不尽合理

企业的融资方式不同,所付出的成本和承担的风险也不同。高新技术企业要依据本身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和R&D对资金的需求特征,采取相应的权益或债务融资方式,避免融资方式不当造成财务风险。

3.负债结构不合理

高新技术企业R&D对资金的需求往往在较长的时间里具有周期波动性。在基础研究阶段,时间长,资金需求量相对较小;而在技术开发阶段则时间短,资金需求量大。因此,负债融资的多少及其期限结构应与企业及R&D的周期波动相匹配,避免出现不合理的债务融资安排所引起的某一时点上的偿债高峰,或某一时点的资金闲置。在进行融资安排时应尽量合理安排流动资产与短期负债之间的关系,保证有足够的短期偿债能力。同时还要遵循短期资金由短期负债来融通、长期资产由长期负债来融通的原则。

(四)信息披露不规范,不利于企业价值的发现

在高技术预示着高收益的投资理念支配下,高、新技术上市公司理应成为股市投资的热点,受到股民的“青睐”。可是现实情况却是:高新技术企业有关的财务信息披露出来时“市场反映平淡”,其主要原因是能反映高新技术企业价值及增长潜力的信息未能披露出来,缺乏对R&D支出信息的披露,严重影响公众对企业投资价值的判断。R&D信息披露的这种状况使得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和决策相关性大打折扣,同时也使投资者难以客观地评判企业的发展潜力和盈利前景。

三、加强R&D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强化R&D过程的财务管理机制

研究与开发关系到高新技术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必须加强对R&D的管理。由于研发过程中资金投入一般较大,投资过程中受许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具有很大风险。因而加强对R&D过程中的财务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1.企业应建立合理的R&D资金管理制度

从R&D资金的筹集、开支及其控制以及资金使用效率的考核等方面建立一个快速高效的反馈系统,及时根据有关信息做好R&D资金投入部署,包括风险的防范。

2.企业必须设立专门的机构对R&D资金进行监督管理

例如,可以在财务部门设立投资会计或在资金计划部门下设立专门的R&D资金管理中心。在R&D资金管理人员与投资部门之间建立畅通无阻的信息反馈通道,使R&D活动全程处于财务监管之下,并注意将控制重点放在超预算的项目上。

(二)优化R&D的投资策略

高新技术企业所能支配的资源是有限的,R&D活动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不能做到所有想要研究的项目全部都能够开展研究。因此,掌握R&D活动所需资金的投入规律,合理分配现有的资金,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益,是R&D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为了优化R&D的投资管理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1.加强对R&D投入的财务分析

投资R&D项目的关键是正确地对R&D项目进行财务估算,准确的R&D项目财务估算可以提高R&D项目投资的效益,降低R&D投资风险。R&D项目财务估算的数据来源于项目的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其依据主要是项目的技术方案和产品方案,它们决定着投资R&D项目的预期投入和产出。因此,科学的财务估算应从R&D项目评估的角度出发,在项目市场、资源、技术条件评估的基础上,依据现行的经济法规和价格政策,采用与企业财务口径相一致的计算方法,对一系列有关的财务数据和指标进行事先收集、测算和审查,并比较各种方案的投资收益和风险,从财务分析的角度对R&D投资决策提供依据。

2.合理分配R&D资金的投入比例

对R&D资金的分配,要服从于企业的经营战略和R&D战略。不同的战略,要求R&D资源有不同的投入比例。要合理把握R&D资金在近期、中期和远期项目之间的分配。如果R&D资金过多地集中于近期项目,虽能满足企业现时竞争的需要,但从长期发展来看,企业发展后劲乏力;而R&D资金过多地集中于中期和远期项目,企业则很难保持现时的竞争优势。一些成功的高新技术企业在R&D资金分配中,通常是为近期项目分配R&D资金的1/2,使企业在现时激烈竞争中保持着强大竞争力,同时将另一半R&D资金分配给中期和远期项目。而在中期和远期R&D资金分配中,中期项目大约占2/3,远期项目大约占1/3,这样才能确保企业的短期竞争力和长远发展的平衡。

3.保持R&D投资的柔性

在多变的市场环境中,高新技术企业要随时能够调整经营规模和投资结构,这就要求保持投资柔性。投资柔性包括投资规模柔性和投资结构柔性。从规模上讲,投资不仅要有扩张的能力,而且要有缩减的能力。这与传统观念认为财务柔性仅表现为现金满足新投资机会的能力是不同的。投资结构柔性指企业要注重投资期限和投资方式的合理搭配。通过柔性的R&D投资管理使得企业获得长远的发展能力。

(三)加强R&D资金筹集及使用管理

高新技术企业的R&D活动含有较高的风险。除技术风险以外,还有一种风险是不可防范的,即由于外部融资而产生的风险。要保证满足企业R&D资金的需要,使R&D活动不至于由于资金的缺乏而中途夭折,则高新技术企业要保持一定的融资弹性。

1.要具有较强的融资能力

一方面,企业要保留一部分融资能力,使企业的实际融资数量低于可能的融资能力。这种融资能力源于企业偿付债务的能力和支付股利的能力,依赖于企业的获利能力,表现为灵活的融资方式和融洽的财务关系。另一方面,企业的融资结构要有弹性。融资结构是指企业所筹措的不同渠道资金的有机搭配以及各种渠道资金的比例关系。要使融资结构具有弹性,就要做到融资期限长短组合合理、融资形式转换灵活、融资工具(可转换债券、权利股等)转让顺畅。

2.可以考虑设置“R&D机动费用”

由于R&D项目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在R&D工作中如果出现突况,在急需资金的时候而没有资金,就会坐失良机而造成损失。特别是在有独创性的R&D项目中,这种情况尤其显著。“R&D机动费用”这笔款项从一开始就要另设专款,不能和一般费用混在一起,以确保R&D资金投入的来源。

(四)加强对R&D全过程的绩效评价

1.R&D项目的评价一定要及时

要及时做好事中评价是关键,即根据投资项目的特点对R&D活动全过程进行项目后的效益分析,以判断项目的持续性和可行性。根据评价结果,果断地采取相应对策――继续扩大投资或终止投资。

2.要选择合适的评价指标

企业可以采用非财务指标或者综合指标来对 R&D人员进行绩效评价。根据高新技术企业R&D的实际情况,从R&D财务管理目标的角度考察如下项目绩效评估指标:总收益、净收益、年收益、年净收益、投资回收期、收益率、资金利润率、成本利润率、权益报酬率和年权益报酬率等。在上述各项评价指标中,只有收益率和净收益两项指标能够直接反映R&D成果的有用效果与其劳动消耗之比,因而这两项是主要指标,其他各项都是辅助指标。

(五)建立R&D财务风险控制机制

对于具有高投资、高风险的高新技术企业R&D而言,对其财务风险的控制更显得举足轻重,必须有针对性地建立R&D财务风险管理机制,选择有效的控制手段。

R&D财务风险控制机制是指在R&D财务风险管理中所形成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功能体系,是降低R&D财务风险的关键之一。对财务风险的控制要做到事前、事中和事后三方面的工作:

1.对财务风险进行事前控制

通过对财务风险发生及其存在原因的客观分析,运用概率分析、风险决策法和弹性预算等方法,制定柔性的风险管理措施,以保证企业在出现非正常状况时可以有效地应对。

2.对财务风险进行事中控制

在高新技术R&D活动中,积极运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法,观察、计量、监督财务风险状况,及时调整财务活动,控制出现的偏差,有效地阻止或抑制事态向恶性方面转化,将财务风险降到可控制的范围内,减少风险的损失程度,以保证R&D活动的正常进行。

3.对财务风险进行事后控制

以财务风险分析资料为依据,指导未来的财务风险管理行为,制定今后风险管理计划;对于已发生的风险要建立风险档案,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以避免同类风险的继续发生;对于已经发生的损失,应及时消化处理。

(六)改革R&D支出的账务处理,规范R&D信息的披露

R&D支出会计处理方法不同,将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纳税、价值和投资等,特别是对R&D投入巨大的高新技术企业来说,其影响将会更大。因此,高新技术企业选择R&D支出会计处理方法时,应在《新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下遵循以下原则:

1.尽可能地划分“研究”与“开发”的界限

以利于企业对R&D支出进行成本核算,使R&D项目所带来的收益与R&D支出相匹配,反映R&D成果的价值形成过程和企业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的全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