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企业信息化流程模板(10篇)

时间:2023-09-10 14:39:27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企业信息化流程,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企业信息化流程

篇1

一、企业信息化和业务流程重组的关系

(一)业务流程重组有利于企业进行信息规划

BPR思想产生于信息时代,它包含了过去很多优秀的管理思想和方法。BPR要求站在一个战略的高度,站在信息社会前沿的角度去改革我们的企业,使其能够满足信息时代,网络经济时代竞争的要求。BPR虽然没有给我们的改革提供完善的改革方法和工具,但给改革注入了一种思想,指明了改革的方向,那就是创造适应网络经济时代竞争要求的,以电子商务、网络经济为总体方向的企业改革与信息技术应用道路。正如哲学是自然科学、社会政治等科学的理论总结与升华一样。BPR来源于信息时代,更要服务于信息时代,它对我们企业革命具有重要意义,同样对企业信息规划也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过去我们的企业在进行信息规划时,通常只是把原来的业务处理自动化,计算机化,这样得到的信息化应用方案通常不能很好地支持企业的长远运作。并且在进行企业信息规划时,通常是按照职能划分来考虑信息系统模块设计,而不是以业务流程为基础,致使信息化应用只是存在于流程上的个别处理环节,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化孤岛,信息流没能够真正的流动起来。

进行以流程为中心的企业BPR再造,塑造新型的企业改革文化,在此基础上进行企业信息规划,可以更好地提出企业需求,更好地设计企业信息化应用的长远规划。

(二)业务流程重组有利于企业信息化的实施

企业在实施信息化方案的时候,由于信息技术本身对企业业务流程、组织结构、企业文化都会有很多影响。如果不能很好地规划实施,就很容易中途流产,即使软硬件系统都已到位,具体的应用也很难贯彻下去,这样不但没能改善企业运作效率,反而成了额外的负担。现在很多企业都在上ERP系统,但是没有深刻的认识到ERP本身包含了很多管理思想在里面,只有进行企业全方面的改革,围绕ERP产品塑造新型的企业运作模式,才能取得最终的实施目的。可以说,现在几乎所有实施了ERP项目的公司都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其关键就是因为没有能够很好地贯彻企业业务流程重组这一信念。

企业进行BPR可以更好地实现信息化目标,在信息化方案实施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企业业务流程,组织结构以及企业文化等各方面可能产生的变化,变被动地接受企业信息化为能动的为信息化方案的实施提供有利的支持,把BPR企业改革的思想贯穿于整个信息化的过程中才能更好地达到企业信息化目标。

二、中铁货代现状

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带动了货代和物流的发展。显著的标志就是进入本行业的企业日益增多。1983年,中国只有中外运一家国际货代企业,到 2003年11月,经过商务部批准设立的一级国际货代已经有 4100 家,而且,每天都有新的货代诞生,平均每月增加 100 家。在中国货代市场上,还有一大批没有取得一级资格但实际从事货代业务的公司和组织,包括个体户,据业内人事估计,全国大约有 3 万间。中国的物流公司更是多如牛毛。由于物流的概念比较新,大家争先恐后感时髦。原先的快递公司、搬家公司、运输公司、仓储公司和货代公司,纷纷更名,冠以“物流”二字;海陆空的承运人也延伸服务,搞物流;制造企业和商品流通企业也成立物流公司;还有哪些不知“物流”为何物的人,也加入物流大军。这样,中国的物流很快就形成了庞大的队伍,有关数据表明,中国的“物流”企业有二十多万家。

尽管物流企业数量不少,但其整体实力和管理水平 与世界经济全球化、市场经济竞争化和企业效益最大化目标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集中体现为“小、少、弱、差”。即:第一,大部分企业规模小,无论是人员规模、资产规模、营业额规模以及市场份额等都比较小;第二,是物流服务功能少,局限于传统的单项服务,同质化现象严重;第三,由于缺少高素质物流专业人才,导致物流组织能力弱,许多物流企业对现代综合物流似懂非懂,不会制订现代综合物流服务方案,造成物流成本过高。第四、管理水平差。中国大部分货代企业只有十来年的历史,从行业的生命循环周期曲线来看,中国的货代和物流行业处于“开始”阶段。因此,在人员管理、市场营销管理、信息化管理以及网络化管理方面,亟待提高竞争能力。

中铁国际货运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铁货代CRIFA)是铁道部中铁集装箱运输中心下属的、经外经贸部批准、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的国际货运企业。公司于1996年成立,目前已有17家分公司,2个合资公司,2个办事处,经营网络遍及全国主要城市及北美地区,业务涉及海铁联运,大陆桥运输、过轨运输及物流服务等,与多家船公司和货代公司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随着中铁货代业务量的增大,以前基于手工作业的弊端表现得越来越明显。特别是到了2001年,情形更加明显,首先是箱号的查询与核对,箱量的统计与报告,应收应付帐款的对帐变得非常繁琐,有的甚至变得不能为之。另外,每个人掌握的是自己负责的那一块业务,业务信息不能共享,领导为了获得汇总报表,不得不一遍又一遍地手工计算。还有,这些业务信息掌握在每个业务员手中,一旦该业务员出差或休假就会造成工作的停顿,还带来了潜在的风险。因此,此种局面不但造成了日常工作的重复劳动及效率低下,更重要的是已经限制了公司的业务发展,因此,建立一套中铁货代业务信息系统迫在眉睫。

三、中铁货代实现了信息化与业务流程重组相结合

(一)企业信息化与业务流程重组二者不可分割

可以看出,企业的信息化和业务流程重组是一对不可分割的孪生兄弟,信息技术的出现形成和促进了业务流程重组。业务流程重组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持。业务流程重组是企业适应环境变化,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发展壮大的途径,企业信息化可以说是企业业务流程重组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工具和手段。二者的结合是当前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经之路。这一点从我国企业的实践不乏成功先例。杨元庆在谈到企业为什么要信息化时,提出了两个理由:一是信息化能够将企业变成“透明鱼缸”,加强管理和控制,防止暗箱,藏少漏洞;二是信息化可以促进市场化,可以降低成本,可以更好地满足客户的个性化要求,从而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为了同国际厂商竞争,联想进行了大规模组织结构调整,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的事业部机制,完全以市场为导向,市场能卖多少 ,就生产多少,采购多少。营销理念由企业“推”变为用户“拉”。配合这种改变,为了保证企业掌握客户端的信息,确保能够快速供货、又不产生积压,联想推出了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电子商务、企业资源计划、车间管理、供应商协同等信息系统,为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企业小批量生产、多批次订货需要提供了保障。

(二)中铁货代实现了二者的相互结合

中铁货代的信息化是在以市场链为纽带的业务流程重组的基础上实现的。中铁货代根据国际化发展思路,对原来的事业部制的组织机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形成以定单信息流为中心的业务流程:把原来各事业部的财务、采购、销售业务全部分离出来,整合成商流推进本部、物流推进本部、资金流推进本部,实行全集团统一营销、采购、结算,这是中铁货代市场链的主流程。同时把原来的职能管理资源进行整合,形成创新定单支持流程 3R(RD:研发、HR:人力资源开发、CR:客户管理),和保证定单实施完成的基础支持流程3T(TCM:全面预算、TMP:全面设备管理、TQM:全面质量管理 )通过业务流程重组,中铁货代实现了全球采购配送网络。在业务流程重组的基础上,中铁货代形成 了“前台一张网,后台一条链”(中铁货代客户关系管理网站和中铁货代的市场链)的闭环系统,构筑了企业内部供应链系统、ERP系统、物流配送系统、资金流管理结算系统和遍布全国的分销管理系统和客户服务响应系统,并形成了以定单信息流为核心的各子系统之间无缝连接的系统集成。由此可见,在中铁货代的业务流程改造中信息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再造后,信息系统已经融入了整个管理系统。

企业信息化与业务流程重组相结合,是成功实施企业信息化和根据环境变化对企业业务流程进行再造的关键。只有将二者统一在企业战略及总体目标之下,才能避免走入信息化和业务流程重组的误区,充分发挥其在企业管理中的巨大威力,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四、展望

篇2

一、引言

财务管理信息化给企业管理带来了一定便利的同时,也给企业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企业信息化管理意味着市场经济规则的改变,因此,企业需要改变传统的经济模式,提高企业的管理优势,确保企业拥有持续的竞争力。企业应该构建科学有效的信息化管理系统,确保企业能够将传统的管理模式转化为现代信息化的管理模式,通过信息化的管理方式,实现会计活动实时监控,通过计算机如实反映会计活动中的数据,管理经营活动,合理配置企业内部资源,量化企业经营成本和经营风险,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信息化条件下进行的会计流程改造必须围绕着企业管理以及企业决策的需求来进行的,确保实现企业财务与业务协调发展,保证会计信息及时有效,适应ERP信息建设的需求。

二、现阶段我国的会计流程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部分企业会计流程的范围过于狭隘,无法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

现阶段,我国的部分企业在建设财务流程的时候对会计流程的理解过于狭隘,会计流程的设计仅仅限制在财务部的日常工作之中,而且会计流程的设置也仅仅是作为财务部门的工作来进行的,这样使得会计流程无法覆盖到企业经营业务的方方面面,影响了企业部门之间的联系,以及企业资金运转的贯通性,从而导致了企业的会计无法实时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企业的各项业务。因为企业会计流程设计的过于狭隘,以及会计流程的局限性导致了无法优化企业内部经营的业务流程,所以无法满足企业实际工作的需要。

(二)部分企业在制定会计流程的时候不注重部门信息资源的共享

传统的会计管理方式下,企业的会计流程被分割成了简单的财务部的工作来进行,这样表面上看,企业的财务部按照会计流程的确是可以迅速准确的进行财务工作,提高了财务部的工作效率。但是从根本上来看,由于企业部门之间分工过于明细,以及会计工作直接被细化到了资金的环节,而不注重财务部与其他部门的联系,从而导致了在各部门日常工作中,经常因为不同部门之间的利益不同而发生冲突。再者,因为部门之间沟通不足,非常容易导致信息流通不畅,不利于会计流程的运行,降低了企业工作的效率,增加了企业管理运营的人力成本,导致企业经营不畅。在旧的会计流程管理下,很可能出现不同部门提供的同一信息,但是不同的数据,形成业务流程交叉现象,会导致经营者在决策的时候还需要增加数据筛选的工作,降低了管理者的工作效率,甚至导致错误决策影响经营。

(三)部分企业的会计流程过于老旧,不能够满足信息时代的要求

企业日常的财务业务工作总是伴随着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情况,但是传统的会计流程制定的过程中总是只能关注业务过程中和资金相关的部分,而忽略了其他相关信息的关注。这样,就需要企业其他部门针对企业其他的信息流动进行管理,所以一定程度的增加了企业内部工作中的不必要的环节,更容易导致会计信息和其他部门系统信息无法相匹配。再者,现有的会计流程由于对财务需要的数据关注度不同,不同部门同时对信息进行管理控制,很容易造成信息的重复储存。伴随着企业会计管理信息化的提高,新的经济制度对企业的财务要求也越来越高,简单的传统“三张财务报表” 的信息种类早已无法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需要,将会导致财务人员无法从多个角度分析企业的财务以及经营状况。

(四)现阶段的部分企业会计流程无法满足及时控制的需要

在现代化信息社会,信息的时效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但是传统的会计流程由于大多数的数据信息都是靠财务人员手工来进行数据的处理,这样很多时候会发现会计记录的财务数据与资金流动或者其他信息过于滞后。从而导致了会计工作偏于事后管理,无法及时地对企业生产中的信息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因此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很难进行实时控制。但是,在实际的经营活动以及现阶段经济市场都需要及时的财务数据来满足经营分析的需要。因为,不能使财务信息使用者及时的得到需要的信息,不能对财务数据及时有效的管理分析。

三、对信息化条件下会计流程再造的一些建议

(一)在信息化条件下,必须要从经营战略的角度来进行会计流程的再造

由于企业实施会计流程再造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企业经营的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因此进行会计流程再造的工作必须要从战略角度来进行。企业再造会计流程的时候,必须以企业战略流程为指导方针,并且将企业的会计流程的设置和企业的日常经营以及发展结合起来。这样就要求企业的财务人员将会计流程视作为企业的一个管理手段来看待,而不仅仅是将会计流程视作为一项工作应该遵循的制度来看。为了将企业的会计流程再造和企业的战略方针统一起来,就要求企业的管理者、决策者参与企业会计流程再造活动,重视企业会计流程的再造,充分认识到企业会计流程再造的重要性,将企业会计流程的再造作为财务工作的一个重要的地位,并且要求全公司提高对会计流程再造的重视,为会计流程再造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在信息化条件下,必须要以企业的资金流动为指导来进行会计流程再造

由于资金流动是企业经营的血液,因此在一般的情况下,全面的会计流程应该包涵一切和资金有关的业务的流程。因此,在再造会计流程的过程中,应该从资金的筹集、资金的使用等资金流动来进行设计,使得企业的会计流程能够让资金的每个运作环节衔接起来,提高企业资金的利用率。为了能够设计联系企业资金运作的会计流程,就不再能仅仅只是由财务部来进行记录,应该结合各个部门,建立一套严格监督资金走向的会计流程,并且认真分析资金运作的各个关节,将会计流程再造和内部控制机制的完善有机结合,根据传统的会计流程中所存在的缺陷进行改造,确保企业资金的安全。

(三)在信息化条件下,再造会计流程应该注重人工对会计流程再造的作用

工作人员作为生产力中最基本最直接的要素,财务人员对会计流程的再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现阶段,个人的成就和企业的环境以及企业自身的发展有很大的关系,由于员工自身的发展和企业内部的发展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因此,很容易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简化以人为本的会计流程,可以提高企业员工积极性。传统的会计流程下,每一个员工都被限制在自己的部门中,专职负责自己部门范围内的工作。但是,这样的体制不仅仅会影响企业内部的沟通和连贯,而且对于员工的创新精神也有所影响,限制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以及创造力。因此在再造会计流程的时候,应该打破部门之间的限制,加强企业内部所有部门之间的联系,促使企业所有的员工能够发挥自己的潜力,提高员工责任心。这样,可以提高企业内部的其他管理流程和会计流程之间的联系,确保企业内部的各个管理流程能够相辅相成,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

(四)建立适合企业自身的会计流程

因为不同行业的企业经营状况有很大的差距,所以,每一个企业所适应的会计流程也会有很大的不同。例如,制造业和服务行业的会计核心就会有很大的区别;商业企业和制造业的会计流程也有很大的差距。即使是同一个行业,在不同的企业的环境、企业现有规模和以及企业的发展、企业文化等等的差距也会导致企业所需要的会计流程有很大的不同。例如,日本的松下电器以及日立集团两个企业同为日本知名电器企业,但是由于两个企业的发展历程、开发历史、管理者风格以及企业管理方式的不同,导致了两个企业的会计流程有很大的差距。因此,企业在进行会计流程再造改革的时候,应该注重企业自身的特点,在借鉴别的公司的成功的会计流程再造的同时,不能忽视了企业自身的经营发展情况。

四、结论

目前,我国信息化普及的程度并不算高,会计流程与信息技术的结合程度也不算理想,且从根本上来看,会计的手工记账、会计电算化以及会计信息化也仅仅是核算的方式发生了改变,会计核算的内容以及会计本质并没有发生任何改变。因此,在进行会计流程改造的同时,应该参照原有的会计流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加入现代化的信息手段,提高企业的财务工作效率。由于现阶段的信息技术更新很快,企业在更新会计流程的过程中很容易遇到刚刚完成会计流程再造就遇到了经济规则的改革。因此某企业没有必要贸然的更换企业的会计流程,更多的是应该结合企业自身的真实需求,结合经济市场的发展规律,适当的对企业内部进行会计流程的调整,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竞争力,满足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篇3

随着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化规模不断扩大,并且受多方影响,能够更好的对行业模式进行划分,在原有的发展趋势上,实现建筑市场的开放性,促进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为企业带来更先进的管理技术,强化企业自身的能力建设,提高企业在市场的竞争力。

一、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

我国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具体包括两个方面:其一,信息化建设的基础管理意识不够。虽然信息化建设在各行业都迅猛发展,尤其是大型综合性企业、金融行业、计算机行业等,能够更好的对企业管理进行技术层面的支持,有效的把握企业的管理实施内容,遇到问题可以及时发现并分配到合适解决的对象,从而促进预期管理目标的完成。但信息化建设在传统建筑施工行业的发展却并不如意,主要是拘泥于传统的管理模式,对于新的信息化管理模式有一种骨子里的不安全感。其二,对信息化建设的应用不够深入。通过技术层面对工作流程的支持,可以增强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惯性发挥,在保证企业管理正常有效进行的同时,并进而优化企业的管理流程,更大程度的发挥出信息化管理的作用,促进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应用的不断深入。在传统的建筑施工企业里,即使迫于外部环境的压力开始了信息化建设,却由于不够深入理解的应用,以及员工对信息化管理模式的理解不够,不但没有发挥出应有的高效率,有时反而将程序变得更加繁琐,对业务的开展有一定的桎梏。

二、业务流程管理的发展历程

在业务流程管理上,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化经历了一定的发展阶段,具体发展历程如下:

(一)业务流程重组

这项业务是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的基础,以业务流程为改造对象,对现有的业务流程进行分拆、诠释,再思考、再设计,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以及现代的管理手段,最大限度的实现技术上的功能集成和管理上的职能集成,以打破传统的职能型组织结构,建立全新的过程型组织结构,从而实现企业经营在成本、质量、效率等方面的改善与突破。

(二)业务流程优化

业务流程优化需要明确改革思想,通过降低流程活动的非增值业务,优化流程活动的增值业务,对业务流程进行调整、修正,以达到改革目的,更好的促进业务流程的管理服务,在满足客户基本需求的前提下进行合理的资源分配,更好的建立增值业务,提升企业效益。

(三)业务流程管理

在具体的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中,需要对各个管理模块系统进行优化,稳定业务中心,保证各组织的基本管理,从而达到稳定组织的目的。从纵向角度来看,这种管理具有一定的信息导向性,而且影响了建筑施工企业信息的传递速度。通过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评价,对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化管理的具体实施,对基本组织机构进行合理设置,充分让各个实施人员了解其组织设置、权责,将工作安排妥当,有效的跟上信息组织建设的步伐,从而避免业务流程管理的尴尬,达到大家工作方向的统一。

三、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对流程管理的影响

信息化建设作为一种对企业全盘产生影响的管理模式,与传统建筑施工企业碰撞,产生独特的影响。我们从具体问题出发,进行合理的分析解释,针对建筑施工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对其流程管理产生的影响分析如下。

(一)促进高效系统团队的组建

对企业实施信息化管理首先需要一个高效的信息化建设与维护团队,在团队的组建过程中,一方面保证能满足企业原有的基本管理需求,另一方面保证新的信息化建设能有序开展。根据管理的需求,做好团队基本战略定位和组织定位,通过技术手段来加强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和分配上,可以进行相关的技术手段的维护,通过组织模型的建设来达到系统设计,完善信息技术管理,维护了成员之间的团队建设。让信息技术模型组建更加具有协调性,保证了成员之间的专项管理工作,做好各自相关决策权,通过团队来形成优势互补的叠加效应,更好的达到系统建设的效果。

(二)帮助明晰实施路径

在对建筑施工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对原有企业各项管理流程进行系统的分析,认清企业现有的管理水平和企业的现有管理优势,然后再定位要建设的信息化管理。首先进行相关的组织调研工作,针对原来的管理流程权限做出理性的分析,从企业管理实际情况和个性化理念出发,结合企业的战略定位和企业文化,协调各组织之间关系,进行具体的流程管理权限分配。然后对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需求进行详细的调研。把握好调研的范围,对调研对象进行详细的分析,细致到流程的每个环节,每个环节的处理对象,处理权限。帮助企业明确管理的实施路径,实施对象,实施权责。从信息化角度加大管理力度,做好管理权责的分配。进而加大信息量,考虑得更加周到细致,充分发挥出信息化建设的优势,用流程制度约束来代替原来的人工约束,即使面对人员的变动与业务的大幅增长也不用担心管理缺失。

(三)不断协同改革意识

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明确改革意识,加强理念和执行两大支柱的力量。通过对思想层面的解放,可以促进执行理念的发展,在原有的执行范围内做好管理,将管理理念系统化之后,又能更好的促进下一步改革发展,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共同建设更好的管理目标。

(四)做好切实的标准体系

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标准体系建设也是关键。传统的建筑施工企业虽有自己既定的管理模式,由于涉及的内容相对广泛,一般没有稳定的制度约束,容易出现制度外的例外,对制度的执行不够彻底。通过对信息化流程标准的落实,可以对管理的深入程度进行分类,然后进行有效的技术分配。根据企业管理现状将管理系统进行前瞻性的分配,既完善了原有管理标准,又更好的推进了有层次化的信息化管理。在信息化管理的基础上,让制度得以有效执行,从而有效的推进信息化服务,促进信息化建设,更好的完善公司管理流程,提升公司效益。

四、结语

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以管控为核心,加强企业的流程管理,更好落实企业制度,明确业务实施路径,落实相关人员权责,旨在降低企业整体成本,提升企业效益,保持企业在市场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鲍锦山.ERP信息化在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信息系统工程,2013,02:135-137.

[2]祝连波,白玲.《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评价标准》业务方面评分细则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16:61-63.

[3]马智亮.《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评价标准》要点解读[J].工程质量,2012,08:1-6.

[4].浅谈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2,04:16-17.

[5]李金梅,马维珍.基于MFC的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评价软件的开发[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2,03:96-99.

[6]徐根连.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信息化实施策略研究[J].管理观察,2014,07:14-16.

篇4

我国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具体包括两个方面:其一,信息化建设的基础管理意识不够。虽然信息化建设在各行业都迅猛发展,尤其是大型综合性企业、金融行业、计算机行业等,能够更好的对企业管理进行技术层面的支持,有效的把握企业的管理实施内容,遇到问题可以及时发现并分配到合适解决的对象,从而促进预期管理目标的完成。但信息化建设在传统建筑施工行业的发展却并不如意,主要是拘泥于传统的管理模式,对于新的信息化管理模式有一种骨子里的不安全感。

其二,对信息化建设的应用不够深入。通过技术层面对工作流程的支持,可以增强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惯性发挥,在保证企业管理正常有效进行的同时,并进而优化企业的管理流程,更大程度的发挥出信息化管理的作用,促进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应用的不断深入。在传统的建筑施工企业里,即使迫于外部环境的压力开始了信息化建设,却由于不够深入理解的应用,以及员工对信息化管理模式的理解不够,不但没有发挥出应有的高效率,有时反而将程序变得更加繁琐,对业务的开展有一定的桎梏。

二、业务流程管理的发展历程

在业务流程管理上,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化经历了一定的发展阶段,具体发展历程如下:

(一)业务流程重组

这项业务是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的基础,以业务流程为改造对象,对现有的业务流程进行分拆、诠释,再思考、再设计,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以及现代的管理手段,最大限度的实现技术上的功能集成和管理上的职能集成,以打破传统的职能型组织结构,建立全新的过程型组织结构,从而实现企业经营在成本、?|量、效率等方面的改善与突破。

(二)业务流程优化

业务流程优化需要明确改革思想,通过降低流程活动的非增值业务,优化流程活动的增值业务,对业务流程进行调整、修正,以达到改革目的,更好的促进业务流程的管理服务,在满足客户基本需求的前提下进行合理的资源分配,更好的建立增值业务,提升企业效益。

(三)业务流程管理

在具体的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中,需要对各个管理模块系统进行优化,稳定业务中心,保证各组织的基本管理,从而达到稳定组织的目的。从纵向角度来看,这种管理具有一定的信息导向性,而且影响了建筑施工企业信息的传递速度。通过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评价,对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化管理的具体实施,对基本组织机构进行合理设置,充分让各个实施人员了解其组织设置、权责,将工作安排妥当,有效的跟上信息组织建设的步伐,从而避免业务流程管理的尴尬,达到大家工作方向的统一。

三、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对流程管理的影响

信息化建设作为一种对企业全盘产生影响的管理模式,与传统建筑施工企业碰撞,产生独特的影响。我们从具体问题出发,进行合理的分析解释,针对建筑施工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对其流程管理产生的影响分析如下。

(一)促进高效系统团队的组建

对企业实施信息化管理首先需要一个高效的信息化建设与维护团队,在团队的组建过程中,一方面保证能满足企业原有的基本管理需求,另一方面保证新的信息化建设能有序开展。根据管理的需求,做好团队基本战略定位和组织定位,通过技术手段来加强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和分配上,可以进行相关的技术手段的维护,通过组织模型的建设来达到系统设计,完善信息技术管理,维护了成员之间的团队建设。让信息技术模型组建更加具有协调性,保证了成员之间的专项管理工作,做好各自相关决策权,通过团队来形成优势互补的叠加效应,更好的达到系统建设的效果。

(二)帮助明晰实施路径

在对建筑施工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对原有企业各项管理流程进行系统的分析,认清企业现有的管理水平和企业的现有管理优势,然后再定位要建设的信息化管理。首先进行相关的组织调研工作,针对原来的管理流程权限做出理性的分析,从企业管理实际情况和个性化理念出发,结合企业的战略定位和企业文化,协调各组织之间关系,进行具体的流程管理权限分配。

然后对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需求进行详细的调研。把握好调研的范围,对调研对象进行详细的分析,细致到流程的每个环节,每个环节的处理对象,处理权限。帮助企业明确管理的实施路径,实施对象,实施权责。从信息化角度加大管理力度,做好管理权责的分配。进而加大信息量,考虑得更加周到细致,充分发挥出信息化建设的优势,用流程制度约束来代替原来的人工约束,即使面对人员的变动与业务的大幅增长也不用担心管理缺失。

(三)不断协同改革意识

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明确改革意识,加强理念和执行两大支柱的力量。通过对思想层面的解放,可以促进执行理念的发展,在原有的执行范围内做好管理,将管理理念系统化之后,又能更好的促进下一步改革发展,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共同建设更好的管理目标。

(四)做好切实的标准体系

篇5

中图分类号:F270.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7-0035-02

前言

在信息化时代,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获取和利用有效的信息资源,即企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的实施不仅能为企业提供采购、制造、分销、供应链管理、财务、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重要信息以及这些方面的智能化支持服务。这些支持服务可以帮助决策者动态地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对市场机遇和威胁迅速作出反应。而企业信息化的基础是流程再造,流程再造能打破企业内部原有的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局面,改变企业的组织结构,使企业各业务部门对自己的每一个业务行为负责,通过流程的持续改进使企业赢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一、生产制造型企业的特点及管理现状

1.生产过程具有较高的严密性和逻辑性。相对于其他类型企业来说,生产制造型企业由于具备较为固定的工艺路线和成长较早,其生产过程一般较为严密,从原料投入到成品产出都有很强的逻辑性。

2.生产方式较为复杂,大多数生产制造型企业同时具备流程性作业和离散性作业的生产特点。且由于顾客需求存在差异性,产成品的性能具备多样化的特征,即在生产组织中,大多对一般产品实行流线性的生产作业方式,而对于特殊产品及重要用途产品则使用离散的生产作业方式,也就是说大多的生产制造型企业实际是采取以流程性生产为主,离散性生产为辅的作业方式。

3.劳动密集型生产。从目前国内大多生产制造型企业来看,由于其工艺特点和设备状况落后,使得目前的生产仍然停留在半机械自动半人工操作的生产方式下,从而要求操作工必须具备良好的操作技能以保证产品质量,而且劳动强度大,要求的操作工数量较多。

4.以传统的职能管理为主,低绩效。大多数企业仍然以传统的职能管理方式进行管理,管理观念落后,协调难度大,运行效率低,没明确高绩效的管理目标。部分企业虽然意识到了管理落后的问题,从而设计了一些所谓的流程,但很多都是照猫画虎,凭主观臆断绘制出来的,不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甚至给企业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也有小部分企业绘制了较为可行的流程,但由于企业领导的认识局限或改革的阻力较大,未能很好的执行,主要体现在部分企业在买了软件公司基于流程管理思想设计的ERP等管理软件后,竟无法实施或最终失败。

二、流程再造对企业的重要性意义

1.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在企业进行流程设计的过程中,通过对自身各项业务进行流程化的塑造,包括进行相应的资源结构调整和人力资源结构调整,从而明确哪项工作应该由哪个部门、哪个人来具体负责,使企业各部门、各岗位的责权更加清晰地体现出来,从根本上杜绝部门责任推诿,互相指责的管理现状。并以此来减少管理内耗,提高运作效率,从而大幅度增强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的生存能力。

2.转变企业管理模式,向世界的先进管理模式靠拢。长期以来,中国的生产制造型企业都实施了职能式的管理模式,而企业在进行了流程设计后,企业将由以职能为中心的传统管理模式直接转变为以流程为中心的价值导向型企业,最终实现企业经营方式和管理模式的根本转变。而这一转变对企业来说势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它可以使企业在面临市场变化的同时,能迅速根据自身的发展战略,及时进行经营管理方式的转变,从而使企业在未来更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永远处于主动的位置,以一变而应万变。

3.完善信息渠道,为企业信息化奠定坚实的基础。21世纪被誉为新经济时代,同时也被称为信息时代,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信息将是攸关企业生死的最为关键要素之一。一个理想的流程设计势必对信息渠道进行完美梳理,企业在这样的流程管理模式下,其对外部或内部信息的搜集与处理速度都是最为迅速的,也就是说企业对市场信息的捕捉将更为迅捷、准确,企业内部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将更强。在标准的流程化设计下,企业将更有自信采用各类管理软件来优化管理,实现企业的全面信息化管理。

三、企业的流程再造思路

1.流程再造的基本原则。(1)明确以顾客为导向原则。这里所指的顾客既指外部顾客,也指企业内部顾客。企业的内部顾客是指本道工序是为下一道工序服务,即下道工序为上道工序的内部顾客,体现在流程设计上面则应是上道工序为下道工序提供可靠、充分的作业条件。(2)坚持以流程为中心原则。坚持以流程为中心的原则,就是将企业的管理方式从以任务为中心改造成以流程为中心,将原来的一个个孤立的任务,连接成能够表示任务之间关系的流程。(3)遵循以人为本的团队式管理原则。因为流程是需要一个团队来完成的,而是一个人就能完成,所以在流程设计过程中,要贯彻以人为本的团队式管理精神,注重团队的整体作用,注重团队中人员之间的相互配合。(4)流程设计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其实,只要一个企业开始运营,就会产出业务流程,之所以单独提出流程设计的问题主要是由于原来企业中的流程大多是在各部门专业划分的基础上自发形成的,没有从企业战略角度进行精心的设计,有的流程是多余的,有的不科学,运行效率低,没有实现标准化。因此流程设计应该是渐进式的,而不是激进式的全面推倒后重来,这样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要更现实一点,而日本的丰田公司、中国的海尔集团的流程再造的经验已经证明了这一点,渐进式的系统化改造比全新设计的激进变革更有效。

2.流程再造的解决方案。从目前中国的生产制造型企业的生产经营模式来看,大多数企业都拥有自己完整的产、供、销系统,因此找到一条贯穿企业整个生产经营活动的主线是流程设计的关键,而从订单的录入和输出正好体现了这点。所以制造业的流程设计可以从订单入手,将企业的整个价值链实现过程用流程图绘制出来(见下图)。企业实施流程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1)确定流程设计基本方向。企业要做流程设计,就首先要设定流程再造的总目标、总方向、总思路。这需要明确企业的战略目标,再根据企业自身的战略规划,将目标进行分解,确定流程再造的出发点,并确定流程再造的基本方针。为使领导下决心进行流程的再造工作,还需要进行初步的可行性分析。(2)全面开启流程设计工程。企业要启动流程再造工作必须得做好两项工作:一是要组织队伍,二是要确认具体的目标。再造工程需要一支专门的队伍来完成。由于再造工程涉及到面向业务过程的组织设计,而不是面向功能阶层的,所以需要来自各部门的各种专业人才,这样才便于进行专业交流与协作。(3)选择有待再造的流程进行优化。在旧的方式中工作多年的主管,习惯于原有的思考与工作方法,尽管有时候也对一些方面感到不满,但是真正下决心破旧立新,还得有一些具备说服力的论证才行,而且这些论证要是能让领导下决心的重要因素。一经决定实施再造的工程,就需要去认识和选择有待再造的业务流程。由于业务过程是由一系列在逻辑上相关的活动组成的,它完成是为了达到一定的业务目标,它有一定的活动主体和一定的服务对象,跨越一定的部门,所以要加以全面的分析研究。(4)对有待进行再造的过程进行诊断。在这个时候需要深入研究所选的过程,这一步的内容是了解现有过程,发现潜在的病症。可以对原先的过程进行分析描述,写成书面材料。应该从过程的开始一直考察到终了,它可能包括多种功能、多个部门、多个户以及多种外部联系。还要把涉及的因素如人力、设备、信息系统等诸多方面弄清楚,可以用工作周期时间、生产线上等待时间与排队情况、废品率、顾客满意程度等现有系统的绩效指标来进行描述。如果过程的规模过大、时间过长,可以划分成一些子过程加以研究。

讨论

中国业务流程再造工程走过短短的十几年历史,制造型企业应该是走在前列的,但其应用状况始终喜忧参半。一方面,从一开始业务流程再造就以其思想的先进性和变革的彻底性吸引了许多企业的注意,成为欧美乃至世界关注的热点。但业务流程再造的不成熟性和其固有缺陷也正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目前许多学者都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企业如何建立起一套系统、实用的方法体系来促成业务流程再造由理论到实际的转变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潘国友,陈荣秋.企业流程再造循环[J].企业经济,2003,(2).

[2]肖智润.论企业信息化项目的风险及管理[J].工业技术经济,2007,(10).

[3]郝云涛,李玉强.浅谈制造业企业的信息化与流程变革[J].有色矿冶,2009,(10).

Role of Process Reengineering During Enterprise Information

WU Chang-yong,WEI Yuan

篇6

1.信息化

信息化是以现代通信、网络、数据库技术为基础,对所研究对象各要素汇总至数据库,供特定人群生活、工作、学习、辅助决策等和人类息息相关的各种行为相结合的一种技术,使用该技术后,可以极大的提高各种行为的效率,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提供极大的技术支持。可以说在现代企业信息化已经无处不在,并且已经与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充分融入到了一起,企业的各项资金流、信息流、物流等都要借助信息化工具实现流动和传动。

2.流程

流程管理大师迈克尔·哈默(MichaelHammer)与詹姆斯·钱皮(JamesA.Champy)对业务流程(BusinessProcess)的经典定义是:我们定义某一组活动为一个业务流程,这组活动有一个或多个输入,输出一个或多个结果,这些结果对客户来说是一种增值。简言之,业务流程是企业中一系列创造价值的活动的组合。从业务流程的定义来看,它是与企业的业务结合起来的,某一项业务的一组活动组成了一个业务流程。业务流程在运转过程中,将输入转化为输出,而转化的依据是为满足客户的需求。现代社会,企业组织异常庞大,几千人、几万人的企业遍布我国大江南北;此外,传统以职能方式对企业组织进行划分,使得企业内部存在着诸多的职能部门,如营销、计划、生产、采购、物流、研发、财务等部门,这些职能部门的存在也将企业整体的业务流程割裂开来。因此,如何从业务流程的角度来实现企业的经营管理,就需要借助信息化工具。

二、信息化与流程的关系

为了更好的理解流程概念、信息化概念,以及信息化与流程之间的联系,我们就需要研究信息化与流程之间的关系。

1.信息化是实现流程管理的工具

目前,无论在理论界还是在企业界,流程管理已经变得越来越热门,理论界对流程管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从BPR(业务流程变革)到BPI(业务流程优化)都饱含了很多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而在企业界,以我国企业为例,目前企业管理者已经越来越重视流程管理,很多企业管理者已经看到了传统的职能式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因此纷纷希望通过流程管理理念和方法的贯彻,打破传统的职能式管理的界限,解决部门之间的相互扯皮的问题,提升业务流程的运作效率。流程管理的方法无疑对企业是有用的,但是在实践中所发挥出来的效果往往有限,企业在开展了大量的流程梳理和优化工作以后,虽然形成了一系列的诸如流程、制度手册之类的成果,但是这些流程梳理和优化的成果得不到固化,纸质层面的成果往往在企业内部又得不到有效的贯彻执行,很可能使得这些成果付诸东流,成为一堆废纸。并且还可能造成企业的业务流程规定与实际的业务运作流程存在两张皮的现象,正所谓得不偿失。而为了解决此类问题,企业在开展流程梳理和优化工作时,就需要充分与信息化工作结合起来,将流程梳理和优化的成果固话到信息化平台当中,通过固化的流程减少员工犯错的机会,促进员工必须按照规划化的流程来进行操作。此外,信息化工具还能帮助企业收集流程运行过程中的各项数据,帮助企业管理者对流程进行分析,尤其是通过对流程运作过程中的相关绩效数据的分析,找到与目标绩效数据之间的差距,从而寻找流程优化的机会,为企业的流程优化工作指明了方向,促进企业流程优化工作的开展。

2.流程管理是发挥信息化工具用途的基础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信息化系统已经不再仅仅是简单的信息化工具,先进的信息化系统将其充分与管理思想与方法结合起来,不仅是企业信息化工具,同时也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工具。这就要求企业在使用信息系统前,必须首先对自身的管理水平以及业务流程进行系统的调研,了解在企业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并且希望通过信息系统改善哪些问题。此外,从流程角度来看,每个企业都有其自身的业务流程,并且基本上每个企业都是不同的;而信息系统本身在设计时也嵌入了一套标准的业务流程,企业在使用信息系统之前,他们自身实际的业务流程必然与信息系统的标准业务流程是不一致的,这就需要企业在使用信息系统前对自身的业务流程进行梳理,并且与信息系统的业务流程进行对比。此时,若需要采纳信息系统的业务流程,则需要对企业的流程进行优化;若企业坚持使用自己原来的流程,则需要考虑对信息系统进行二次开发,以促进企业能够更好的使用信息系统。从我国企业信息系统的使用实践来看,失败的案例往往都是企业没有认识到自身的管理问题所在,并且认识到自身对于信息系统的真正需求,并且建立在对业务流程进行梳理和优化的基础上再使用信息系统。因此,为了促进企业更好的使用信息系统,发挥出信息系统更大的价值,企业就需要通过流程梳理和优化等工具,建立与信息系统相匹配的规范化的业务流程。

三、如何正确应用信息化与流程之间的关系

通过以上对于流程与信息化的关系的分析,可以说在现代企业管理实践中,信息化与流程已经密不可分。而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他们也只有充分认识到流程与信息化之间的关系,并且利用二者之间的紧密关系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

1.在选择和实施信息系统前对流程进行系统的调研

信息化系统已经成为了企业日常运作过程中的重要工具,而对于企业来说信息化的投入往往较大,十几万、几百万、甚至上千万,而对于如此局的投入如何才能保证其给企业带来的受益了。这就需要企业在选择和实施信息系统的过程中,为了提升今后信息系统的使用效果,在流程梳理和优化的基础在开展信息系统的选择和实施,首先选择适合业务业务发展模式的信息系统;其次则是促进自身业务流程与信息系统流程之间的融合,更好的发挥信息系统的价值。

2.将流程梳理和优化的成果利用信息系统进行固化

企业在开展流程梳理和优化后,一定要将流程梳理和优化的成果在信息系统中进行固化。很多企业的实践都表明,不能用信息系统进行固化的流程梳理和优化成果往往会被束之高阁,从而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只有固化在信息系统中的流程,才能在日常工作中,促进员工规范化的使用这些流程,并且通过日常使用发现这些流程所存在的问题,从而有助于对流程进行优化。企业流程梳理和优化的成果固化,要借助OA、ERP、BPM等工作,通过信息化工具让员工看到流程梳理和优化的成果,并且只有能够真正固化在OA、ERP、BPM等系统中,才能体现出流程梳理和优化的价值所在。

篇7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30-0130-02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企业面临着残酷的竞争。同时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化的管理系统进入企业运转的各个环节,信息化管理系统不仅提高了企业的办公效率,同时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但是在信息化管理进入财务系统时,却面临着一个非常尴尬的局面,那就是信息化与传统财务管理工作流程的冲突。

1 财务信息化管理的基础工作

在传统的财务管理工作中,由于需要多部门的协作,有时一项工作可能需要往返于两个部门几次,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浪费办公资源,使工作不能在高速的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在信息化财务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信息化技术对应用活动的管理。在信息化过程中需要对传统的财务管理工作流程进行分析,对应的把各流程在计算机软件上予以实现,完成财务信息化管理。

比如说在该企业的办公费用报销方面,采用的是员工通过员工接口进入财务系统,提交自己的报销信息,然后财务人员和部门负责人分别审核,最后提交票据完成报销。流程简单,时间短。

2 财务信息化管理的工作流程优化方案

2. 1 科学性出发保证财务信息化管理正确有效

首先应当对财务工作流程的特点以及要求进行具体的分析,力求得到准确的办公流程方案,这样才能在信息化的过程中保证财务管理系统不会出现漏洞,保证公司的正常运营。通过对传统财务管理系统工作流程和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流程进行对比,把不需要的环节取消、不重要的环节优化,减轻信息化财务管理系统的负担,降低复杂度。

2. 2 建立科学的优化评测系统,保证信息化管理优化过程的正确性

建立流程优化评测系统应依照工作流程优化分析所得的需求及目的,从而满足信息化财务管理系统的基础需求,在评测系统的组建上应在行政、财务以及基层员工中抽调专业人员,进行该系统的需求分析,只有通过专业人员的分析才能得出专业的结论,但是由于专业人员只是在某个领域内专业,所以在需求分析完成之后还需要由信息管理部门的人员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评估,剔除没有意义的目标,保留重要目标。另外,信息系统人员不可以拥有“一票否决权”,以防止信息部门员工为了简化工作而把重要的但是复杂的目标否决。同时在信息化过程中不能只考虑企业目前的状况而放弃将来的提升空间。要充分考虑企业未来的前景,给信息化财务管理系统留有充足的提升空间,从而保证企业的发展不会受制于信息化财务管理系统的落后。

比如说员工的薪资系统,根据合同,确定员工的工资水平,同时录入员工信息,在每月工资核算日,传统的工作流程需要财务人员核实每个员工的考勤和业绩,然后再到负责人处签字确认,工作量大而且容易出错,并且查证困难。在新的系统中可以通过财务系统直接联网确认员工的考勤状况,同时业绩方面也可以直接从数据库中调取信息,这样就可以在办公系统中直接确认员工本月的实际工资,大大减少了工作量,并且不容易出错。

2. 3 优化信息化财务管理工作流程的重点

首先要把财务信息的收集流程优化放在第一位,因为财务系统中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财务信息的收集,通过信息系统来实现财务系统的信息收集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能保证信息无遗漏的收集。通过财务系统的高效收集信息,可以为企业在财务方面增强信息实效性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之前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信息在审批过程中会造成多少人力以及精力的浪费。

另外,在销售人员申请办公资金的时候,简化的流程也可以减少工作延误的可能。比如说一个刚刚入职的没有什么积蓄的工作人员需要外出办公,但是经费比较紧张,如果通过传统流程则很难在短时间内申请到办公资金,并且如果相关人员外出办公没有回来则这个工作可能就无法完成了。

在优化过程中要确定财务主导地位,在财务管理系统中明显要采用财务主导为关键,这样才能为提高办公效率打下基础。在财务信息化优化工作流程过程中,同样需要创新思维的建立,因为任何工作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保持创新同时保证以人为本,要知道系统终究是为人服务的,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2. 4 为达到优化工作流程的目的要加强培训

因为不同于传统的工作流程,所以在信息化管理系统刚刚上线的时候由于员工还不熟悉工作流程,从而造成新的工作方式反而使工作效率降低,这就需要员工进行快速培训进而熟悉新的工作流程。在简单的培训之后,新系统的优势才能体现出来。这时如果再有新员工加入公司则可由老员工指导工作,系统更新之后也只需要简单改变就可以适应工作。

3 关于信息化财务管理工作流程的优化方法

首先应对传统的财务管理系统的工作流程进行改造,并针对新的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相应的创新。因为信息化管理系统最根本的目的就是提高工作效率,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如果完全保留旧系统的工作流程,则信息化就只是一句口号,只不过是用信息技术包装的传统财务管理工作而已。同时信息化的财务管理系统还应该从企业的战略角度出发,为企业的长远目标服务,提高财务系统的控制能力,优化快速反应能力,让财务系统能进一步在企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从企业的市场定位确定企业的竞争力所在的关键点。

在对外竞争中,如果公司代表在外出谈判过程中不能对自身企业有一个很好的掌握,难免在工作中出现各种纰漏,而传统的财务系统中,员工想要了解信息需要进行大量的工作,从而降低工作效率,要知道在快节奏的发展中,任何一处时间的浪费,无用工作的重复都是企业发展的一个绊脚石。通过新的财务管理系统,相关公司员工可以快速对情况做出判断,节省大量的时间。

另外,制定企业规划的工作人员也一样需要快速了解公司情况,传统的工作方式不仅人力资源浪费严重,并且信息处理过程中如果出现差错则很容易将企业引入万劫不复的深渊。但是信息化的管理系统会把最正确的信息用最短的时间显示给相关的人员,而不必经过任何中间环节,从而大大降低工作中出现错误的概率,这样由于愚蠢而导致的决策错误就可以完全避免了,为企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风险。在激烈的竞争中,任何一点细微的风险都有可能产生蝴蝶效应,所以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绝对不是耸人听闻。而信息化的管理系统正是对细节最好的处理方式,所以信息化的优势一目了然。

4 结 论

基于以上讨论可以看出,在现代化进程越来越快的市场经济中,若想占据有利的竞争地位,必须从每一个细节提高企业的资本,而财务管理系统在整个环节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如何优化财务工作流程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优化过程中不仅要考虑企业内部的因素,同时对外部发展情况也要有相应的理解。所以在优化过程中必须采用谨慎的态度,同时大胆创新,为企业长远的发展铺平道路。

参考文献:

[1]汪慧甜. 会计信息化服务市场的财政监督[D]. 上海:华东理工大学,2012.

[2]宋莹莹. 安徽省农业企业会计信息化问题研究[D]. 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12.

[3]仇铭燕. 基于会计信息化下的财务会计流程优化[J]. 财经界(学术版),2013(12).

篇8

1.“业财分家”,财务信息难揭示运营状态

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成熟发展的同时,企业的管理经营流程也在不断的优化,而此时传统的财务会计流程由于没有采用科学的会计处理技术,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传统财务核算流程的信息记录方式存在一系列缺点:速度慢,操作复杂,信息运用不及时,由此导致企业内部存在的问题无法通过财务信息及时的表露和反映出来,企业的财务流程无法全面准确反映企业的运营状态,这在很大程度上给财务信息与业务活动的融合产生了阻碍,降低了财务信息与业务信息之间的协调统一性,财务信息的滞后性和片面性导致企业不能以财务信息为依据对业务活动进行调整,时滞效应较大,妨碍企业进行战略决策。

2.信息片面,经济活动未得到充分反映

财务会计流程经历了从手工记账到半手工记账的过渡,传统会计核算的特点是核算工作围绕各种会计凭证进行。会计人员根据经营活动的产生的原始凭证编制和登记记账凭证,对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编制财务报表,从会计人员按一定顺序独立完成记账过渡到后来对针对独立的系统进行操作。虽然这种转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具有精确度较高、易于操作等优势。但由于各系统之间存在独立性,无法实现资源和信息的共享,由此造成财务信息较为片面,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难以系统全面地反映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

3.信息滞后,难为决策提供有效依据

由于科技条件存在一定程度的限制,传统的会计核算往往是在企业业务发生一段时间之后才开始进行的,会计核算与业务发生时间的不同步导致了企业会计信息存在滞后性。此外,在实际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对资金流和物流信息的搜集也常常晚于业务实际发生时间,相关的会计信息未能及时有效地搜集。由此产生的会计信息滞后性使得企业的经营状况没能通过会计信息及时反映出来,可能导致企业决策者的决策失误。

4.信息断流,缺乏联系失价值

现阶段企业应用的传统的财务核算流程是按照既定的步骤进行的,各个核算体系之间缺乏信息交流和联系,在传递过程中各模块孤立存在,缺乏信息传递应有的综合性和统一性,使得会计信息失去了应有的价值。传统的会计核算流程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企业的业务信息,但由于没能将不同模块,不同层次的信息进行串联与融合,使得这些孤立存在的信息缺乏应用的价值。

二、优化企业财务核算流程的优势

随着经济技术和科技的快速发展,企业要想获得生存和发展,就要努力提高竞争实力,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并不断跟上时代的发展进度。做好财务管理工作是企业提高自身竞争能力所必须做到的,而企业财务会计核算流程的优化则是做好财务管理工作的必要条件。以信息化作为优化财务核算流程的主要手段和方法,可以提高企业财务工作的效率,保障资金使用安全,促进财务工作与业务活动的紧密联系,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奠基。

当前,发达国家企业在财务核算流程上已基本实现信息化、自动化,突破了传统会计核算中主要以部门职能划分核算单位的固有壁垒,采用了按照企业财务运作流程统一进行的方式,在这种方式下企业财务信息基本可以实现自动化处理,有效实现企业决策者对企业财务信息的实时共享,减少传统会计核算流程中重复性地对原始凭证的核对审核的步骤,可以有效提高核算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避免了传统流程下会计信息核算后信息间的人为传递。因此,信息化时代的企业财务会计核算流程应该摒弃传统的人工核算模式,向信息化转变,在这一过程中,除了需要在信息录入阶段需要人工向核算系统输入有关数据,此外在核算阶段和信息输出阶段都是由企业的财务计算机系统进行的,大大减少了人工操作的时间,可以大幅度提高企业财务核算流程的科学性和准确度。

三、以信息化来优化企业财务核算流程的具体措施

基于会计信息化优化企业财务核算流程,主要有以下几个切入点和着手点:

1.简化会计核算流程

传统会计核算流程繁琐复杂,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已经不能顺应时代需要,逐渐被时代淘汰。要实现财务会计流程一体化模式,现阶段主要任务是尽可能简化会计核算流程,提高企业通过数据库实时获取财务数据和信息的便捷性,保证财务决策更加科学合理。企业要善于将生产经营活动的业务信息转为记账凭证,及时录入数据库中,最后生成财务报表。对于流程中不能产生价值的环节应予以删除,广泛有效地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加强财务信息与其他各部门业务信息之间的传递和数据共享,扩大信息系统运用的覆盖面,将财务信息系统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2.统一数据标准

利用信息化的优势优化财务会计核算的另一主要工作就是企业要对内部经营数据的标准进行统一,建立、加强数据标准建设。将原始数据进行加工成为标准编码的“源数据”,各部门、各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源数据通过信息技术的加工可以实现内部数据资源共享。按照会计核算软件的数据标准要求对凭证、账簿、报表的数据结构进行设着,逐渐向会计记录的电子化、标准化靠拢。

3.重组会计部门组织结构

会计核算流程的转变势必要对会计人员的工作内容产生影响,也会使得各部门的职能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会计人员的主要工作由之前的整理、收集数据转变为对会计信息进行监督,具体包括事前、事中、事后。优化后的财务核算流程将会计信息的汇总处理的工作交给计算机进行,原始数据的录入工作也被转移到各业务部门,会计人员从原有的繁重工作中解放出来,主要工作职能由信息核算到分析财务信息为企业制定决策转换。为推进信息化财务核算流程的实施和应用,会计部门需设置系统部门和财务小组等职位,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定期维护主要是由系统部门完成的,该部门还需要针对企业的实际情况优化原有的信息系统或开发更适应企业的新系统,财务小组的工作重点则是由被动核算转为主动管理,更好利用财务信息为企业服务。

4.建立完善财务核算制度体系

篇9

关键词 企业 财务信息化 会计流程再造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日益完善与成熟,企业管理水平也大幅度提高,但是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仍不容忽视,如制度落实不严格、财务手段不严谨、账实不符、暗箱操作等问题严重,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随着企业信息化管理进程的加快,财务信息化过程中应积极引入会计流程再造,改善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目标。

一、会计流程再造的主要内容

会计流程的基本涵义为:改变传统组织形式下的分工束缚,提倡多元化的组织形式,以企业发展实际为出发点、以市场发展为导向,科学地运用财务信息技术,实现会计环境的优化转变。在企业财务信息化中实行会计流程再造,一方面,在确保会计业务与其他各部门业务相协调的前提下,针对会计业务的特殊性,实现资源整合;另一方面,通过会计流程再造推动整体构建流程的再造,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以下三方面:

1.树立全新会计观念

应该认识到,会计流程的再造,并不意味着原有会计流程和全新会计流程之间的矛盾对立或完全排斥。也就是说,会计流程再造不需要完全否定原有的会计流程,而是一种重组或优化。以我国当前企业的信息化系统实施状况来看,财务信息化中的会计流程再造并不是短时间内即可完成,而是需要以全局角度为出发点,完成从“整体准备――局部改造――全局重建”的过程,逐渐扩展改革的广度与深度。

2.优化会计组织

在财务信息化环境中,业务部门也应成立专门的数据处理岗位,并配以数据录入员、记账员、审核员、管理员等具体职务,而会计部门只需要设立相应的财务小组即可,但是涉及的任务较多,如财务信息化模块的使用、管理数据库、维护系统、收集财务信息、管理与监督等。

3.鼓励全员参与

首先,在会计流程再造过程中,需要企业所有人员的努力,尤其是会计工作人员,必须形成团队协作意识,加强合作,共同完成绩效目标。其次,企业全体人员应树立创造价值的理念,实现良好的沟通、协调,促进企业目标的顺利实现,做到价值增值。另外,在财务信息化过程中,信息交流是双向性的,会计流程再造必须在此范围内进行。

二、会计流程再造的基本步骤

在企业财务信息化环境中实行会计流程再造,主要结合企业原有会计流程中存在的问题,满足企业日益发展带来的管理与决策需要,对现有的会计核算等业务流程进行改造,具体步骤如下:

1.分析企业需求

分析企业的需求,是会计流程再造的基础与前提,应该认识到,企业财务工作必须围绕企业发展实际而进行,思考如何才能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为企业发展提供科学决策、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等。通过对企业需求的分析,实现会计流程与业务流程的协调发展。一般企业实行会计流程再造主要为了实现以下目标:

(1) 实现企业内部经营数据的共享,提高工作效率,改善信息孤岛弊端;

(2) 完善集中式、高效率的管理体系,加强对各部门、各岗位的监控,避免出现权利漏洞;

(3) 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由单一的财务核算,转变到财务分析、财务管理层面;

(4) 促进财务管理与业务管理相协调,加快企业内部资金流、信息流、价值流的同步化;

(5) 完善网络财务信息系统,加强管理,发挥远程监控作用。

2.现有流程的分析和判断

以当前会计流程的应用状况为出发点,进行细致、全面、深入地分析,通过调查,总结传统会计流程中存在以下问题亟待解决:

(1) 手工重复工作较多,工作效率不高,环节繁琐;

(2) 没能实现真正的数据共享,企业各部门之间存在信息孤岛现象;

(3) 部分监管手段落实不到位,缺乏统一化、集中化管理;

(4) 会计科目设置较随意,给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带来难度;

(5) 信息传递速度慢、成本高。

3.会计流程的再设计

在会计流程再造过程中,应将企业需求和实际存在的问题相结合,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完善:

(1)统一设置基础规范。在企业范围内,采取统一的会计制度、会计原则及信息系统,尤其对会计科目统一化,以便于企业的统一管理;

(2)完善企业集中管理。在企业中建立集成化的财务信息系统,一方面,将系统的集权在企业最高领导下;另一方面,实现网络服务器与数据服务器的集中化。这样,更利于企业各部门、对外等服务与共享,同时提高信息化运行的安全性。

(3)提高信息化系统的处理效率。通过计算机系统强大的自动处理功能,再加上人为设定的程序配合,自动生成会计凭证,提高时效性,加快数据汇总,改变传统的手工作业弊端,提高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

(4)完善在线财务网络服务。确保企业财务信息系统可以支持远程控制、Web功能,可随时查询会计数据、账簿、凭证、报表等相关信息,实现在线处理。

(5)简化审批程序,提高系统运行效率,缩短业务流程的处理时间,落实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例如通过目标管理、预算管理等手段,提高内部管理水平。

(6)建立健全信息反馈体制。决策是为信息管理服务的重要手段,怎样才能将信息报告及时、完整、准确地反馈给信息需要者,也是会计流程再造的重要内容与根本目标。

三、会计流程再造的成果

通过会计流程再造,优化企业财务信息管理,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通过会计流程再造,实现集中管理和分散管理的统一化,主要具备如下成果:

1.财务制度与管理的统一化

为了实现企业的资源优化配置,一切工作处于可控范围内。企业应采取统一的财务管理制度与程序,统一配置资源,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强化成本控制、考核目标、利润目标等,通过账务分离、权责分离以及计量单位与报表的统一、考核与绩效的统一等原则,加快企业财务信息的采集与处理能力,满足现代化企业发展的会计核算需求。

2.实现财务管理与业务管理的统一

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涉及到的采购、销售、固定资产、福利待遇支出等事项,在系统中按照固定的模板,进行相应的凭单账务处理,提高财务实时监控与核算能力,通过业务管理与财务管理的统一化,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延伸了企业的财务控制范围。

3.实行全面预算管理

为了实现企业经济利润最大化目标,应对整个企业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包括成本预算、费用预算、采购预算、销售预算、管理预算、现金收支预算以及损益预算等,同时建立预算的编制、控制、追踪、分析等全过程管理体系,在企业内部建立预算管理体制,完善以成本、利润、投资为中心的考核体系,确保企业一切生产经营活动按照预算管理有序进行。

4.规范合并报表

对企业一切交易活动,可在内部实现快捷、精准的对账,可确保企业各部门财务数据的及时上报与统计,财务部门可对数据实行实时汇总、合并与分析,将整个经营管理处于可控范围内,为企业决策提供重要依据,适应市场变化需求。

5.提高企业处理数据的能力

通过企业内部建立大型数据库,给企业财务处理数据能力带来更高要求,确保企业数据的安全性、高效性,提高网络管理性能,以提高企业财务处理效率,确保企业各项日常财务管理的有序开展。利用Web功能,实现数据的远程录入、会计凭证收集、形成报表等远程操作,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效率与质量。

由上可见,在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过程中,以科技手段取代传统的人工操作模式,塑造了更高效、更合理的业务流程,极大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是会计信息化的一场革命。

参考文献:

[1]高秀兰,张秀霞.企业集团财务信息系统建设与会计流程再造.沿海企业与科技.2008(2).

[2]曹官准,张东升.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MES系统应用研究.时代经贸.下旬.2009(2).

[3]范兴昌.企业流程再造应确立的几个管理理念.商场现代化.2009(6).

[4]王凡林.浅谈如何建立信息化财务预警系统.商业研究.2006(8).

[5]院振强.基于信息化的企业流程再造实施研究.江南大学:企业管理.2008.

篇10

中图分类号F5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69-0058-02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以及经济结构的调整,现代物流逐渐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其中,铁路货运物流作为物流业的主要环节,为了获得进一步发展,也要向现代物流发展。铁路物流是通过铁路干线或相关服务开展物流活动的综合性过程,包括铁路运输系统及其服务供应链网络[1]。

目前随着我国物流业迅速发展,铁路运输企业也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然而,铁路货运在运输方式上表现出方式单一,路局间运输缺乏集中等问题;在运输市场份额占有表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与此同时,传统的运营方式、硬件设施匮乏及信息化水平低等影响因素,也使铁路货运企业无法满足物流的市场需求,其发展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2]。

1 铁路货运企业发展现代物流分析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方式的变化,物流技术也朝着专业化、高科技化、集成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的方向得到了普遍的发展,同时,也为铁路货运物流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1.1 铁路路网及业务优势

供应链指从原材料采购直到消费全过程中各个部门、各个环节相互配合作用的结构,直接影响着产品的成本、流通的时间、效率及企业的效益。其成功的运作需要专业的物流服务作为支持。铁路作为我国的重要基础设施和国民经济大动脉,拥有发达的路网,其货物运输在货物交通运输中具有自身的优势,同时,铁路货运行业在货运业务上也具有继承性。

1.2 铁路资源优势

铁路货运企业目前大多拥有发展物流所需要货场、仓库;较完备的装卸、搬运和存储系统;具有规模的铁路中转运输网络和集装箱化运输体系。已具备实现包装、仓储、装卸、中转和配送等物流服务的基本能力,为发展现代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提供了有利条件。

1.3 较完善的铁路货运企业管理

铁路拥有通信线路12多万公里,各路局也已经使用可实现货运计划的计算机联网系统,与部分主要货主实现了联网,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信息网,为进一步构建电子商务和供应链管理平台提供支持。

2 铁路货运企业实现信息化的可行性

近年来,物流业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一方面是由于经济发展、市场发展因素引起,然而不可否认,另一方面是信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已成为实施现代物流的基础[3]。

近年来,铁路信息化的建设也得到迅速发展,面向货运的TMIS系统已经连接了全国的各个车站,面向调度的DMIS系统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这些都成为铁路行业信息化、现代化的稳定基础,为构建铁路货运企业的信息化系统提供了保障。

3 铁路货运企业信息系统实现及关键技术研究

铁路货运企业信息化是铁路运输生产的客观需要,其实现不仅提高了铁路货运供应链的生产和管理效率,也是促进铁路货运不断改革和创新的主要手段,其实现的基础就是构建企业信息系统。

3.1 铁路货运企业货运信息系统

铁路货运企业货运信息系统是一个管理先进、流程合理的大型信息系统平台。主要实现运输管理、仓储管理、装卸搬运管理、配送管理、专列管理、铁路集装箱管理、铁路货场管理等功能,包括合同管理、订单管理、铁路计划管理、物流调度管理、仓储管理、运输配送管理、客户关系管理、财务结算管理、系统管理等功能模块,可实现以铁路运输为主线,多种运输为延伸脉络的一体化物流运输网络信息化管理。铁路货运企业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铁路货运物流信息系统结构

3.2 铁路货运企业信息化关键技术研究

构建铁路货运企业信息化系统的关键技术包括:铁路货运业务协同技术、电子商务[4]、客户资源管理[5]和物联网技术[6]。

3.2.1 铁路货运业务协同技术

铁路货运企业要满足包含运输物流、生产物流、供应物流等方面的业务需求,需要结合供应链物流业务全过程,分析业务协同平台架构及数据集成技术,数据安全传输机制。考虑货物从交货人向接货人实体流动过程中的运输调度、仓储优化、物流跟踪技术和配送服务技术等,根据货物的不同属性,有针对性的提供货物装载优化方案和加固优化方案,实现货运物流的全程服务供应链协同管理。

3.2.2 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是全球信息化的产物,也可说为是信息化的高级形式,指信息流、资金流、商流和物流的有机综合以完成商品交易的一种商务模式。其中,物流作为电子商务的最终结果,包括配送、货物到发的验收付款的全过程。铁路货运企业发展电子商务将有助于实现其实现货运信息电子化和货运管理网络化,并实现客户对货物运输的全程监控。

3.2.3 客户资源管理

随着客户关系管理(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CRB)理念在各个行业中的广泛应用,铁路货运企业也渐渐认清了以客户为中心的管理模式的重要性。针对铁路货运企业客户这一重要资源,除考虑其自身具有的市场价值外,还应关注铁路客户的信息价值、规模价值、品牌形象价值、网络化价值等方面,并构建包括客户信息管理、客户分类信息管理、货物运输管理和货运支持信息管理等四个子模块的完整货主信息管理系统。铁路客户资源资源管理系统如图3所示。

图3 铁路客户资源管理系统

3.2.4 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指通过射频识别技术、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物品和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实现铁路货运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毫无疑问应该引入物联网技术。一种有效的途径是在货物标签中植入识别芯片,对货物的出入库相关信息进行记录,实现货运跟踪、调度和安全控制。

4 结论

信息化是铁路货运企业发展现代物流的有效战略途径。铁路货运企业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研究铁路货运的特点,构建具有针对性的铁路货运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物流、信息流的统一,为铁路货运企业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但铁路货运企业在发展以信息化为基础的现代物流的同时,不应忽视其自身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诚.铁路物流发展理论及其支撑技术研究[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11.

[2]罗涛.浅析铁路货运物流化[J].铁路运营技术,2008,14(1):24-26.

[3]吴敌,王静,姜放放.铁路货运企业向物流信息化方向发展的探讨[J].物流科技,2005,29(12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