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护理学与护理专业模板(10篇)

时间:2023-09-10 14:39:3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护理学与护理专业,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护理学与护理专业

篇1

1.概念

PBL即问题式学习方法,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把学生置于混乱、结构不良的情境中,并让学生成为该情景的主人,让学生自己一步一步地去分析问题、学习解决该问题所需的知识。老师把生活实际问题作为教学材料,采用提问的方式,不断激发学生去思考、探索,最终解决问题。

2.应用

周丽萍等[1]将PBL教学法应用于外科护理学教学中。在上课前一天,将选定的教学内容归纳成问题,并将问题发给授课学生,说明教学步骤,明确教学目标,通过这样的引导—自学—讨论—问题—教师精讲—解疑—测试等步骤完成整个教学任务。此法受到学生欢迎,并认为:有利于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重点内容的掌握,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启发拓展思维。同时,一改教师一言堂的枯燥教学模式,课堂活跃,学生积极思考。张红菱等[2]在内科、外科护理学教学中通过确立方案—精选病例—设疑导学—组织讨论—总结提高五步骤实施教学。田维忠[3]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对PBL教学方法进行大胆尝试,通过建立学习小组(6~7人为一组),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设计问题并提前1~2周发放给学生,让学生课前预习,查阅文献,上网搜集相关信息,集中讨论,教师归纳、解疑等步骤实施教学。周一峰等[4]从《外科护理学》教材中抽取具有代表的病种进行PBL教学法授课,即选定乳腺癌、甲状腺疾病、胆道疾病等章节,于课前2周发放含有自编临床病例和问题的案例,要求先行小组讨论,接着进行课堂集中讨论,然后教师就学生讨论拟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答;同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作出评价,指出存在的问题,指明今后努力方向。之后对此次教学法在学生中进行调查,结果显示:87%认为PBL教学方法优于传统教学方法;87%认为PBL教学方法有助于打破学科界限,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86%认为PBL教学方法有助于今后自觉更新知识和终身学习能力的提高;92%认为PBL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临床思维,提高查找相关信息、快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项目教学模式

1.概念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处理一个项目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先设置虚拟情景或任务项目,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实际操作训练。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经验[5]。此法主张先练后讲,先学后教,学生唱“主角”,教师演“配角”,实现教师与学生角色的转换,更加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参与,使学生从尝试入手,从练习开始,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利于自主能力、创新能力等的培养。

2.应用

丛小玲等[6]在《外科护理学》的实验教学中,进行项目教学法,共确定4个实验项目:手术室护理、清创换药绷带包扎、各种引流管的护理、骨科急救及常用护理技术。根据所确定的项目名称或病例,学生在教师示教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收集整理分析资料,设计项目流程,通过角色扮演及角色互换完成各项外科护理实验操作,并由学生和教师点评,及时纠正错误,交流体会。各小组在演示结束时先进行自我评价,小组互相评价时指出优点和不足,再由指导教师进行打分评价。邓海艳[7]从《外科护理学》实训中选择“模拟完成l例肿块切除手术配合”进行项目教学,学生在完成手术相关理论学习及教师实验示教后,根据学生的综合能力等进行合理分组,分别轮流扮演器械护士、巡回护士、主刀医生、医助。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设计“肿块切除模拟手术”具体流程,更衣—术前洗手—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手术区皮肤消毒、铺无菌巾单—器械台准备—器械准备—术中传递手术器械—术后器械、敷料的整理。学生分组练习子项目,教师从旁督促指导,熟练后各小组根据肿块切除模拟手术流程练习。最后以班为单位,在带教教师的组织下,以小组的形式分别进行“肿块切除模拟手术配合”的演示,调配结果显示:98%学生认为无菌观念加强;99%学生认为有助于全面系统掌握常用基本护理技能;96%学生认为加深了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94%学生认为集体参与意识及合作精神增强;95%学生认为提高了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94%学生认为提高了临床思维能力,在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1.概念

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就是打破理论与实践的界限,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在实践中教理论,在操作中学技术[8]。这种教学模式不仅仅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内容的一体化,也是教学场所的一体化,更是教师在知识、技能和能力上的一体化。

2.应用

王冰[9]将《外科护理学》内容拆分为数个教学模块,对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初步探讨。以胆道疾病护理为例,首先将学生分小组、分时段到附属医院肝胆外科见习,要求以小组为单位整理出肝胆外科典型工作任务,并由各小组讨论综合、教师指导,得出最终的肝胆外科典型工作任务。然后教师用多媒体讲解肝胆外科基础理论知识(约30分钟),再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入院接待、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目标、术前护理、术后护理、护理评价、健康教育)设计学习情境,最后采用各小组自评和互评以及教师评价的方式对各组情况予以点评总结。认为更符合学习规律,较好地解决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脱节问题。

四、建构主义理论教学模式

1.概念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实现对当前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10]。其更强调学生知识的获得前提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通过协作活动,借助必要的学习资料获取。学生是认知即信息加工的主体、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非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和灌输对象,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选用新的教学模式、方法及教学设计思想。

2.方法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目前比较成熟的教学方法有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和随机进入教学法。

(1)支架式教学法

支架式教学是通过一套恰当的概念来帮助学生理解特定的知识,建构知识意义的教学模式[11],由搭脚手架、进入情境、独立探索、协作学习及效果评价五个环节组成。即围绕学习主题建立概念框架,将学生引入问题情境,教师通过演示或介绍理解类似概念的过程,引导学生去分析,帮助学生沿概念的框架逐步攀升。学生进行小组协商讨论,教师并适时提示,由最初的多帮助多引导逐渐放手,最后争取无需引导,让学生自己探索,不断修正、调整原有概念的属性和排序,在概念的框架中不断攀升,达到对当前所学概念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支架式教学的评价包括自主学习能力、对小组协作学习所作贡献及是否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2)抛锚式教学法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建构,达到对该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及其内部之间的联系的理解,最佳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真实的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为此,这种教学要求必须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确立这种真实事件或问题被形象地比喻为“抛锚”。一旦问题确定了,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就得到确定了。抛锚式教学的实施,是通过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助学习和效果评价多个环节来完成。

(3)随机进入教学法

学习者可以随意通过不同途径、不同方式进入同样教学内容的学习,并获得对同一事物或同一问题的多方面的认识与理解,这就是随机进入教学。通过多次“进入”同一教学内容,将能达到对该知识内容比较全面而深入的掌握。这里的多次进入,不仅仅是对同一知识内容的简单重复和巩固,而是通过每一次的进入,都有不同的问题侧重点,使学习者获得对事物全貌的理解与认识的飞跃。

3.应用

实施教学前,将外科护理学总论部分课时的总目标分解,形成多个分目标,学生在完成对总目标内容正确理解的基础上,扩展对分目标内容、概念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通过这种支架互联作用,将学生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处,让学生在对一个个问题的理解过程中,认知能力实现提升。对于外科护理学各论部分,因涉及的是具体疾病,因此,临床案例的引入、真实情境的创设很必要。此时的“抛锚教学法”,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景中发生。由于疾病的复杂性与多面性,要做到对疾病发生、发展等内在联系的了解、掌握,达到对所学知识的全面而深刻的意义建构是有难度的,因此需要随机进入教学,要在不同时间、不同情景下,为不同的教学目的、用不同的方式加以呈现。卢玉仙[12]对120名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护生进行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方法研究显示:93.33%护生能够提高自学能力;78.33%护生能够提高言语表达能力;81.67%护生能够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讨论

PBL教学模式是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指导。因此,能有效训练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创造力的培养[13];项目教学模式以项目为主线,以教师为引导,以学生为主体。因主张先练后讲、先学后教,学生因能全部或部分独立组织、安排学习行动而提高对学习的兴趣;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特别强调学习者的自主建构、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并要求将这种自主学习与基于情境的合作式学习与基于问题解决的研究性学习相结合。三种教学法需要学生有一定的自觉性,教师在实施教学前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进行设计、实施过程中的每一步骤的主导、使每一个环节要真正落到实处,才能确保以上教学方法的有效性。然而,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打破理论与实践界限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采取教、学、做、考四位一体化的教学方法,解决传统教学模式中所存在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在知识上不连贯、不衔接问题,把抽象而枯燥的理论知识科学、有效地转化到生动有趣的实践中,把课堂和实践结合起来,将技能实践融入课堂教学等优势,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可克服单调、乏味的灌输式教学的同时,更克服PBL教学、项目教学、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所需师生于教学前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等特点,更适合专业性、实践性强的《外科护理学》教学,适合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理论学习时间有限、课程繁重的实情。因此,研究《外科护理学》教学模式,探索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培养社会适用性人才,是高职高专教育的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周丽萍,田淑芳,周建平.外科护理教学应用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法的新尝试[J].护士进修杂志,1997,12(8):526.

[2]张红菱,陈靖,舒剑萍.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效果评价[J].护理研究,2004,18(1):73.

[3]田维忠.PBL教学法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09,25(9):1434.

[4]周一峰,史亚琴.PBL教学法在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及探索[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9):90.

[5]马文华,王慧玲,陈巧力.项目教学法在急救护理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8,26(2):99-100.

[6]丛小玲,杨艺,许苏飞.项目教学法在外科护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09,23(8):2054-2055.

[7]邓海艳.项目教学法在《外科护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0,239(6):269-270.

[8]孙莹,张凌赢,惠春.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探索[J].药学教育,2010,26:40-42.

[9]王冰.例谈《外科护理学》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探讨[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89-90.

[10]马红蕊,周璐,董嘉锋.建构主义理论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体会[J].卫生职业教育,2008,24:73-74.

[11]吴锦程.浅谈支架式教学[J].学科教育,2003,6:29-30.

篇2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1(c)-0229-02

药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一门必修基础课程,主要介绍各类药物的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用药监护等相关知识[1]。目前,高专护理药理学教学受到多种因素制约,缺乏专业特色,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如何从高等医学职业教育的实际出发,更好地培养护理专业应用型人才,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该文结合专科院校护理专业特点和学生层次,对药理学教学进行探讨。

1 护理药理学教学现状

1.1 药理学课程特点

药理学是包括护理学专业在内的医学相关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药理学课程较其他课程综合性更强,同时理论抽象、知识点繁多复杂、内容枯燥。学生学习兴趣低,考试通过率低,教学效果较差。

1.2 高专护理学学生的特点

进入到专科院校学习的学生层次、文化起点、成长背景有差异,但普遍存在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不足的问题,部分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对自己大学生身份缺乏认同感[2]。他们大多处于青春期,心理发展不成熟,且目前社会对学历要求偏高,在面对实习、就业的压力时,容易导致他们对未来发展感到迷茫与失落,甚至自暴自弃。

1.3 护理药理学教学现状

护士是医嘱的执行者也是药物治疗的直接实施者。护士在工作中不但要熟悉药物的基本药理知识,还要了解如何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防止和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以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现有的护理药理学教学专业针对性弱、临床实用性低,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在今后的护理工作中缺乏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即使学生对基础知识熟悉但面对患者仍然无法独立开展工作。

2 措施

2.1 教学团队建设

药理学教师具备丰富的药理学专业知识,但基本没有经历系统的护理专业培训。药理学教师应当通过参加专题讲座、学术交流,到医院临床科室进修学习等途径提高对护理专业教学的认识,强化职业能力。

2.2 教材建设及教学内容的安排

教材是教学的基本工具、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也是良好教学质量的保证。专科护理作为职业教育,与本科教育不同,其工作重点应是学生岗位胜任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3],对于教材的选择应当是以难度适中,内容恰当、够用为宜。而目前我国护理专业药理学教材普遍是将本科教材适当删减,内容偏难,没有重点突出高专护理学专业的层次及特点。我们应当针对高专护理的专业需求,挑选适宜高专护理专业使用的教材,授课重点也应当侧重于药物应用、不良反应、用药注意事项及用药护理,旨在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有效运用药理学知识为病人提供护理服务。

2.3 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教师灌输,学生疲于记笔记或是注意力不集中,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无法获得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要运用教学相长的教学方式,将多种教学方法优化组合,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1)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PBL( Problem-Based Learning)[4]。

将知识设计为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导向的小组讨论法。例如在讲到镇静催眠药物时,在要求学生对本章内容预习的情况下,针对病例学习。如某患者因连续失眠3个月就诊,讨论①需给该患者开具哪种药品;②该药的临床应用有哪些;③为患者提供用药指导;④该药急性中毒的抢救措施。让学生在模拟病例中掌握常用镇静催眠药的作用、应用、不良反应及用药监护。

(2)利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形象、生动、直观,把复杂理论简单化,使学生易懂。在讲解药物时单靠讲解,学生缺乏感观认识,觉得枯燥。采用图片、视频、动画等形式表现出来,这样就使枯燥的理论教学变得生动起来,既增加课堂信息量和生动性,又保持课堂的整体性。

(3)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都是充当教学的中心,教师讲授、学生学习。这种灌输式的教学不仅效率低,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也无益处。对于教材中的某些自学章节,我们可以尝试把教学中心对象转移到学生身上,也就是以学生为课程主体,让学生去设计去安排教W活动,教师作为一个辅助者的角色参与。这样的一节课下来,学生学习到了要求掌握的知识要点,同时也增强了自信心和表达能力。同时,多从不同角度来看教学工作,也能够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2.4 实验课教学

护理工作是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因此培养操作能力非常重要。开展药理学实验教学时要注意培养学生能力与发展护理技能相统一。多给学生自主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学生准确掌握药物剂量换算、浓度稀释方法,熟悉药物配伍等护理药学工作相关操作。同时还可以增加药学与护理综合性实验,如动物为模型模拟临床用药进行用药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疗效评价训练,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

2.5 完善评价体制

为了评估学生学习护理药理学的质量,我们通常会采用考试作为考核方法,但单纯依赖于卷面成绩评估学生学习效果并不完全准确客观。在考量卷面成绩的基础之上,综合对学生出勤情况、作业完成情况、平时学习态度、用药护理实践等方面进行考核,得出的结果更加公正与客观。其次,教师可以在讲授新课前利用几分钟分钟的时间,对学生上节课所学的知识点进行随堂测验,以检验学生对于已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测试结果也可作为平时学习成绩计入最终考核结果。

综上所述,广大的药理学教师应当在课改的指引下:第一,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做到以学生为本、以满足社会需要为导向改革教学内容;第二,不断扩展自身专业知识储备和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努力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第三,在教学过程中更加突出护理专业特色,进一步提高学生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为社会培养专业技术扎实,专业技能熟练的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 方士英.药物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4.

篇3

1.1对象

我院2008级高职护理专业(三年制高中起点)学生312人,来自于6个不同的自然班级,其中女生307人,男生5人。根据班级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152人;对照组,160人。两组学生在性别、年龄、入学成绩、所学课程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两组学生均采用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常堂喜主编的《护理管理》作为教材,由同一名任课教师进行授课,授课时间均为28学时。对照组依据《护理管理学》教学大纲,以讲授法辅以多媒体课件的传统教学法进行授课。试验组则在此基础上对教学计划进行修订,加大实践教学环节,同时在理论课中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并对部分应用性最强的管理学知识采用专题式授课等方式进行教学改革。具体改革措施如下:

1.2.1适应高职教学特点,将护理管理学当中应用性最强的内容进行整合,开展专题式授课。高职高专教育重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实现培养合格应用型人才的目标[3]。护理管理学在高职高专护理学教学中的作用是运用管理学知识解决临床护理中的实际问题。因此笔者适应高职教学特点对护理管理学教学内容进行优化,选出对学生指导意义较大,应用性最强的内容例如护理差错事故管理、护理人才的识别和选用及职业生涯规划、时间管理(制定学习计划)、护理质量管理、护士长管理、目标管理、5S管理方法等内容进行详细的专题式讲解,而对理论性较强难以理解的理论,本着够用为度的原则,进行删减,突出重点,强调实用性。

1.2.2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4]。《护理管理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得非常紧密的学科,应用传统教学方法让学生对枯燥的理论感兴趣是非常困难的。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根据课程的具体内容与护生的实际情况,在试验组教学中,笔者选择了以下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

1.2.2.1应用案例教学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进行的调查研究显示,在课堂讲授、案例研究、研讨会等诸多教学方法中,案例研究教学方法综合效果名列第一[5]。《护理管理学》理论性强,尤其一些管理学原理对于高职护生来说更是不易理解。在授课过程中,授课教师在讲透理论的基础上采用案例教学法。例如在讲解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时,分析某科室新来的几名各具特色的年轻护士,小张,性格活泼,能歌善舞,善于与人交际,但做事欠稳重;小李,做事认真,一丝不苟,但不爱变通;小刘,喜欢书法、绘画,分析作为护士长如何更好的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通过案例分析,既能增加授课的趣味性,又能在分析中巩固理论识,加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

1.2.2.2运用情景教学法,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以生动的情景教学,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如在讲“临床护理人员分工与排班”这一节时,应用此方法,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各自按照所讲授的排班原则进行排班,然后写出报告,在课堂上进行交流,教师进行评定。这种既直观又真实的教学方法,深受学生喜爱,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2.2.3组织课堂辩论,发挥学生创造性思维。随着科学的发展,管理的手段也越来越先进,方式更加多样化。护理管理也是这样,同样的一个问题,有多种管理方式,只要不违反原则,有利于护理工作的进一步开展,都是正确的、可行的。这就决定了《护理管理学》教学的灵活多样性。组织课堂辩论,以学生为主体,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样,一方面促使学生深化理论认知,广泛收集资料,博采众家之言,客观比较分析,形成自我观点;另一方面可以引发深层思考,促使学生在争论中强化思索,锻炼口头表达能力,在交锋中拓宽视野;还可以实现教学相长,达到师生共同学习、共同完善、共同提高的良好效果。

1.2.3有意识在课堂及日常生活中指导学生应用

管理学原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经常能遇到应用管理学原理的机会,教师有意识在课堂上及课外指导学生应用管理学原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护理管理学的积极性。比如在讲解5S管理法后,带领学生对自己的物品进行分类整理,定期清洁,养成良好整洁的卫生习惯。在讲解ABC时间管理分类法时,带领学生分析自己时间使用情况,制定节约时间的措施。通过管理学原理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使学生真正理解学习管理学在实际生活的的应用价值,更加体会到了管理学的重要作用。

1.2.4加大实践教学环节,体现教学做一体化。

学习《护理管理学》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医院,医院的护理管理是怎样的,是学生最感到好奇又想急于了解的问题[1]。笔者有针对性地组织护生到医院进行参观学习,增大实践课开出率,由2学时增加到8学时。选择具有管理特色的内科、外科、手术室、供应室、急诊科等科室,在护理部的统一安排下,护生由各护理单元护士长带教见习。通过医院见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护士长的角色,工作方法,护理人员管理、排班方法,以及医院护理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等,使学生对医院的护理管理有了感性认识,既丰富了其护理管理知识,也提高了学习兴趣。

1.3评价方法课程结束后,对两组学生进行相同内容的考核,并发放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312分,收回有效问卷312份,有效回收率100%。

1.4统计处理

将所收集资料建立数据库,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0.0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两组教学效果比较(见表1)

试验组学生成绩合格率为100%,优秀率为27.63%;对照组学生合格率为97.50%,优秀率为15.63%,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学生比较合格率没有显著性差异(χ2=1.68P>0.05),而优秀率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χ2=6.66P<0.01)。

2.2两组学生教学满意度比较(见表2)

在两组教学满意度比较中,试验组学生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χ2=14.63P<0.005)。

2.3两组学生教学评价比较(见表3)

3讨论

篇4

【Abstract】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of nursing students to suit the needs of modern society well,various situations were used in the course of "Fundamental of Nursing Science" teaching by the characters of the course."Teaching" and "preaching" were combined together subtly to culture the professional belief,occupational moral,professional quality and science research ability of the nursing students.

【Key words】 Fundamental of nursing science;Nursing students;Situations;Teaching;Quality

由于医学模式的转变,自然社会科学的飞速发展,护理学已成为一门为人类健康服务的独立性应用性学科。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知识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在不断深化,对护理人员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21世纪护士从事护理工作的基本条件包括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素质、体态素质和健全的心理素质[1]。《护理学基础》作为护理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是各专科护理的基础,对本课程的学习在护生向护士角色转换过程中的意义十分重大。在《护理学基础》教学实践中,我们通过创设各种教学情景,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和设施,模拟医疗护理服务活动各个环节,将护理专业素质教育融于教学过程。教师的言传身教、师生间的互动、与患者及家属的直接交往等系列影响使护生不但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顺利适应社会和护理工作,又能充分体现护生个人价值和创造力。

1 教学方法

1.1 结合绪论和基本概念的学习,形成正确的护理哲理 《护理学基础》是护生接触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之前由于社会环境和偏见的影响,很多护生对护理专业和护士自身价值的认识不足,黄戈冰、许乐[2]研究表明:51.6%护生喜欢护理专业,46.8%护生对护理专业发展前途感到迷茫,半数以上护生不愿终身从事护理工作。而《护理学基础》“论”是引导护生学习专业课程的第一课,“护理学四个基本概念” 能提高护生对护理专业的认识水平,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专业信念。为此我们精心设计开篇课,以帮助护生对专业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激发学习动机和兴趣。

护理本科在大三开设《护理学基础》课程,经过两年医学基础课程的学习,护生往往对专业课充满着好奇与期待。我们要求教师每堂课都做到仪表文雅大方,待人热情诚恳,授课内容和方法富于趣味性和吸引力,让护生感受到教师和护士的双重职业美,真正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在讲授“绪论-现代护理学发展历程”时,突出南丁格尔对护理发展的贡献。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收集南丁格尔各个时期的照片,制成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辅以详细、生动的讲授,向护生展示一位出身名门望族的贵族小姐如何冲破世俗禁锢而从事身心付出巨大的护理工作,以及在克里米亚战争中一位民族英雄的光辉形象,使护生了解护理鼻祖南丁格尔对护理事业的呕心沥血和才智倾尽;并介绍了“国际护士节”和“弗罗伦斯・南丁格尔奖章”的相关内容,促使护生内心深处产生对护理专业的热爱。讲授“中国现代护理”时,展示了中国的南丁格尔-王秀瑛、林菊英、叶欣等护理前辈的照片,详细介绍其感人事迹,以及我国现代护理发展现状和前景,让护生了解护理专业发展道路的艰辛,产生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明确学习目标和榜样。通过学习“护理学四个基本概念”,使护生更好的理解患者特征,树立新型的健康观,进一步认识护理专业,从而增强专业信心,促进自身不断发展。

1.2 渗透护理情感教育,培养高度职业道德感 护理职业道德表现在热爱护理专业、爱护护理对象、严守规章制度、钻研护理业务、保守患者秘密等方面,这些宝贵品质不是自然产生的,而是需要精心培育的[3]。护理情感教育是培养职业道德感的主要途径,借助现实生活中先进人物事迹渲染、到医院参加临床见习、角色模拟等系列教育活动增加护生对职业道德的感性认识,注重培养护生的爱心、耐心、细心、同情心和责任心。

广大护理人员在2003年“非典”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表现出的临危不惧、顽强拼搏、舍生忘死、奋力抢救的精神以及2008年抗震救灾中表现出的不怕牺牲、持久奋战、坚忍不拔的毅力,发扬了救死扶伤的大无畏精神,捍卫了白衣天使的神圣职责,对在校护生来说无疑是最生动的一课。根据护生需求,在授课过程中穿插临床见习,每学完一个单元内容后即有一次见习机会,使护生能眼见为实,临床护士在工作中认真、细致、严谨、周密、慎独的工作作风和精神,以及患者的身心痛苦表现,都给护生职业道德的培养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根据教学内容特点设计特定情境,让护生自编、自导、自演,变理论教学为具体活动过程。如讲授“特殊情况下的沟通技巧”时,创设病室情景,护生分别扮演愤怒患者、抑郁患者、新入院患者和责任护士角色,通过情景表演来探讨相应的沟通技巧;在讲到“临终护理”内容时,针对临终患者的心理变化特点,设计情景,护生分别扮演患者、家属和护士,使其能在富于戏剧性的情节变化中掌握理论授课内容。在各章节的教学中,我们尽可能地引导护生去创设情景,进行角色扮演,使他们能够设身处地地站在患者及家属角度去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1.3 规范日常言行举止,树立良好职业形象 南丁格尔曾说:“护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护士不但要帮助其行其貌给人美感,有助于帮助患者恢复促进健康。这种良好职业形象的形成,是通过长久训练后内在气质的外化,需要护生下意识地去塑造,并使其成为习惯。为此我们将技能练习室模拟治疗室和病室环境,使护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在技能练习课和临床见习课时,要求护生进入练习室和病室必须穿统一的护士服,戴护士帽,不穿高跟鞋,不留长指甲,不戴首饰,进入练习室就如进入病室,一言一行都严格遵循护士行为规范要求。技能练习室采用开放式管理模式,反复强化各种技能操作练习,最终做到操作娴熟、手法轻巧、胆大心细,以培养护生的技术娴熟美、操作轻巧美和动作稳健美[4]。

1.4 贯穿临床案例教学,塑造整体专业素质 《护理学基础》是护理专业的一门桥梁课,护生没有接触过临床,加之本课程约有1/4内容属护理理论,如果教师只是照本宣科,没有生动具体的临床案例,则不利于护生对理论内容的理解,在学习时也会感到枯燥乏味。授课时我们要求尽可能结合临床实践,通过具体案例情景加强护生专业素质的培养。如在讲述“医疗事故及处理”内容时,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将抽象理论形象化、简单化,针对问题护生畅所欲言,进一步领悟和运用所学理论,同时又提高了护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应变沟通能力。再如讲授“给药原则”时,以身边有血有肉的惨痛教训为例,加深护生对“三查七对”原则的理解,又能从中学到一丝不苟、忠于职守、诚实严谨的慎独修养。

1.5 鼓励评判性思维,挖掘科研能力 评判性思维是现代护理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要求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对各种复杂临床现象合理质疑,独立思考,做出更好的决策。在护理操作教学中,我们改变护理工作过分强调程序和规则、盲目服从的传统做法,在教师规范示教后护生展开练习的过程中,要求护生视自己为一名真正的护士,能全身心投入到模拟操作情景中,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带着问题去学习、思考,能够有所创新和改造,并给出科研新信息,引导查阅相关文献期刊,了解最新研究进展。如护生能够了解头尾床单打结铺床法,血压计零点位置、着衣测量和测量部位对血压值的不同影响;简化青霉素皮试液配置方法以及能有效减轻患者痛觉的青霉素过敏试验部位选择等最新研究成果,与教材标准、教师示教相比较,激发护生产生科研兴趣。在讲授“鼻导管给氧法”内容时,设疑“鼻饲及胃肠减压伴吸氧的患者,采用何种氧疗方法最好?”,护生通过查阅文献发现,采用胃管对侧鼻导管吸氧法,氧疗效果不受影响。但是患者双侧鼻腔同时插入导管,如何解决由此带来的诸多不适和不便呢?在我们的教育引导之下,参阅其他资料,护生自己设计了一套鼻饲及胃肠减压吸氧装置--吸氧套管,并书写成文有待发表。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我们都注重创设情景,引发护生去思考问题、查阅文献和解决问题,大大提高了护生的科研能力,为毕业论文撰写和就业后自身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 教学反馈及体会

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我们综合运用各种情景教学,不仅拓宽了护生的知识视野,而且也注重培养专业素质,使护生在人际交往、语言表达、应变能力、审美观点等方面均有了很大提高,为临床实习、考研、就业打下坚实的铺垫。近几年来,我校80%护生能在省内、外找到理想的实习、就业单位,在工作中体现出完美的职业风貌,有的护生毕业后短时间内即承担了领导职务,考取研究生的护生也得到深造学校教师的肯定和赏识,收到了良好的信息反馈。

我们体会到,讲授《护理学基础》课程,不单单是传授给护生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护生如何做人,如何更好地塑造自我而符合护士的基本素质要求,把“授业” 和“传道”有机结合起来,利用各种教学情景,促进护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 考 文 献

[1] 殷磊.护理学基础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0.

篇5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6-0266-03

在护理工作中,压力的存在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已有研究证明,护理工作是一项压力非常大的职业[1-4]。而有研究结果[5]指出,护理工作中的压力并非开始于护士工作以后,而是护理专业学生在接受护理教育时就已经很明显了。另有文章[6]指出,作为护理队伍后备力量的护理本科专业学生,也同样承受着来自诸多方面的压力。虽然适度的压力能激发学生的潜能去应对日常生活的挑战,但过高的压力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健康,从而间接影响学生以后从事护理工作的能力及降低护理服务的质量。甚至有研究指出,压力会动摇她们从事护理工作的决定[7]。因此,本文献综述的目的是探讨护理学生的压力与其心理教育的研究现状,希望从中探索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去降低护理学生的压力水平或消除其压力源。

1 压力的相关概念

压力指在某种情景下,人感受到的环境需求已超出了自身可以应付的能力,使个体感到需要付出额外的精力以保持身心平衡。而Selye[8]定义压力是机体对外界环境刺激的一种紧张性、非特异性的反应。压力源则是指任何能使人体产生压力反应的内外环境的刺激。心理教育则是通过提供有关心理、认知、行为等方面的知识,使护理人员、护理学生或被护理对象的压力感受降低,从而限制及控制压力对个体身心的不良影响,以维持生活质量与活力[9]。

2 护理学生的压力源与心理教育

有关国内护理学生的压力研究中,研究者们主要调查了护理学生在学校和实习期间的压力源,以及不同学历层次学生的压力水平。在国外护理学生的压力源研究中,学生的压力源可归纳为3方面:压力来自于理论课程的学习、临床实践、个人性格和社会因素。

2.1在学校期间的压力源

曹颖等[10]对86名1~4年级本科生的压力源进行了调查,发现不同年级的护理学生由于对事物的认识不同而其压力源也不同,4个年级护理学生的主要压力源为:准备及参加考试;面对学业失败的可能性;对就业前景的担忧;社会对护理专业的看法;学习任务重;家庭经济情况及老师的评价。通过文献查阅,国外护理学生其压力主要来自3方面。其中与学习有关的压力有:过多考试和考核;对考试成绩关注和害怕考试不及格;理论课程多且课时长。此外,还有缺乏自由支配时间,处理与老师之间的关系等[11-13]。因此,准备及参加考试、学习任务重而缺乏自由支配时间是国内外护理学生共有的压力源。对就业前景的担忧及社会对护理专业的偏见是国内护理学生特有的压力源。当然,随着国内护理教育系统的不断完善及护理人员素质的不断提高,这种偏见已不再明显。还有相关研究探讨了护理学生在校期间的压力源,如汪涛等[14]探讨了120名护理本科生的压力源,刘军等[15]对359名军校护理学生的压力进行了调查,这些研究是以护士的工作压力源问卷调查护理学生的压力,由于其研究工具缺乏针对性,从而影响了研究结果的特异性。采用定性研究或结合定性研究的方式可弥补单一问卷调查所产生的非特异性研究结果。

2.2临床实习阶段的压力源

篇6

摘 要:文章主要对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临床护理能力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通过对80名学生的调查、统计、分析,发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临床护理能力呈现正相关性特点。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能力;沟通能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卫生条件的不断改善,护理工作呈现出工作量大、工作难度增加等特点,就大部分护士的现有的护理能力而言,还无法适应患者对高层次护理工作的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亟需提高护士的临床护理能力,而提高护士的临床护理能力又需要从护理学生抓起。影响护理学生的临床护理能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般包括学生的知识结构、学习能力以及思维推理能力等智力性因素,而在这些智力影响因素方面众多学者也进行了研究,但是关于非智力因素—心理健康与临床护理能力的相关性研究还处于空白.淮海医药,2001,22(1):2.

篇7

双语教学[1]一般是指在学校里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英语)进行各专业课(非语言学科)教学。目前,我国双语教学是指除汉语以外主要采用用英语作为课堂的主要语言进行专业学科教学的活动。涉外护理专业双语教学是指用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进行护理学科的教学活动。

双语教学的开展不仅可以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还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了解到国际最新的护理理念,提高学生护理专业学习兴趣和英语应用能力,培养[2]适应国际卫生保健事业发展需要,具有一定人文社会科学、医学基础知识和扎实的护理专业基本技能,熟练掌握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熟悉英语语言国家的国际型、涉外型护理人才;教师[3]通过对双语教材及英文原版教材的阅读和学习,有利于及时地了解国际最新教学、科研及学术动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促进教师专业水平和自身素质的提升。同时,也有助于我国医疗卫生行业进入国际竞争,为我国护理人才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2.护理专业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涉外护理专业双语教学要求达到的目标:学生不仅要把英语作为一种语言来学习,还需要掌握和运用专业英语来进行涉外护理服务。而目前,涉外护理双语教学在我国还处在起步阶段,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2.1缺乏优秀的双语教学师资队伍。双语教学成败的关键在于构建具有竞争力的可持续发展的高水平教学团队[4],教师是双语教学的直接参与者,在课堂教学上,教师对授课内容流利的表达能力所起的作用是关键的[5]。目前在我国高校的双语教师中,要么是英语教师出身,要么是专业学科教师出身。虽然英语专业的教师语言基本功扎实,口语表达能力强,能流畅的用英语与学生沟通和交流,但却对医学专业词汇和知识欠缺了解;而专业出身的教师,往往英语水平又欠缺,广泛存在发音不准确,句子不连贯等问题,大大的降低了双语教学的效果。双语教学在语言和护理学专业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上,以及在教学理念、教学能力、教学方法上都对高校教师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从以上几方面入手,培养出优秀的双语教学教师是目前高校教师培训的主要方向和内容。

2.2学生的英语接受水平不足。伴随着近十几年的高校扩招,目前的大学生素质普遍不如以前。我校的涉外护理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而大多数学生在英语听、说方面的能力欠缺,再加上大量的医学专业词汇,加大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英语教学的接受难度,降低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兴趣度。而往往老师需要用更多的时间完成教学内容,这就影响了正常教学进度的完成,甚至于因为英语学习的障碍,大大影响了专业课程的学习。在这样的情形下“一刀切”推行双语教学,就成了对双语教学形式的盲目追求。

3.改革措施

3.1双语教师必须是集专业素质和外语素质一体的综合性人才。双语教师队伍的建设直接影响到双语教学工作的成败,聘请外教,同时对专业教师加大双语教学技能培训,提供学习机会,提升青年骨干教师的英语水平。

3.2 首先,在入学时,对涉外护理学生进行英语摸底考试,根据学生的外语水平将学生分成不同的班级,对外语听说能力较强的学生实施双语教育,而对于外语基础差不能适应双语教育的学生不宜勉强。

篇8

【中图分类号】R63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8-0499-02

随着我国社会生活的变化,使得高职生有了新的特点。在高职院校的办公室里常听到这样的叹息声――如今的高职生越来越难教了,也越来越难懂了。我们只有正确地把握了高职生特点,才能懂得他们的心思,才能排除学习的障碍。

1 高职教育的特殊性及护理专业的重要性

高职教育与高中教育和大学教育不同,是招收初中毕业生,实行五年一贯制的高等职业教育。它实现了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有机衔接。高职教育培养了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满足了经济建设和生产第一线岗位的需要。

高职护理专业教育更具有特殊性,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和健康。今后几年我国将出现人口老龄化,需要有更多的合格的护理人员。这就要求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教育当然也在其中。

2 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

缺乏学习兴趣。 自我意识增强、具有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多元化的价值观、逆反心理突出、缺乏自信、得不到认可、学习目的多样性等。

3 高职护理专业教育的特点

鉴于护理工作的特殊性,高职护理专业教育更显得格外重要。一名护理人员能参加临床工作的前提是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有综合分析病历的能力,顺利通过全国护理资格考试,这是护理专业的学生成为护理工作人员必须具备的条件,所以专业课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但是专业教育与中小学的基础教育大不相同,科目繁多,学习压力大!

4 赏识教育的内涵

所谓“赏识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激励教育,就是充分肯定学生,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使其有进取的信心,进取的动力。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赏识教育通过激励赞扬来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从其内心愿意学习,喜欢学习。这种愉快的情感体验唤醒学生内心的上进意识,进而由进步动机付诸行动。因而教师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期待的微笑,一句肯定的话,都足以改变学生的心态,增强学生的自信,获得学习和生活的乐趣,发挥个性和潜能,并不断超越自我。

5 赏识教育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应用的几个注意要点

赏识教育紧抓情感因素,符合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征,又满足了学生的需求,对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内科护理教学有很大帮助。在具体教学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5.1 把课堂模拟成病房:课堂仍为教师教学的主要渠道。多组织课堂活动,给学生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如:在介绍“肺炎球菌肺炎病人的护理”一节时,我介绍完病因、临床表现后可以组织同学模拟肺炎球菌肺炎患者,我来问诊,让其说出患者的表现,能叙述出来要点说明对该部分知识点掌握了。过程中抓住时机表扬学生,让学生充满信心。之后还可找出其他同学模拟护士来总结护理要点,这种方法既能有效的记住专业知识,又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与自信心。

5.2 课间走到学生中去: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参与课外活动的机会比较少,可以把课间活动作为载体,利用短短的10-20分钟来组织学生有兴趣的小活动或找个时尚的话题和他们交流,特别是对调皮、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应注意抓住闪光点,去关注他们,让他们增加了对老师的信任度、喜爱度和学这一学科的积极性。

5.3 布置课下作业有技巧:根据护理资格考试的要求以及内科护理学的特点,小的病例分析性的题目很多见,这就要求学生有扎实基础知识的同时必须具备综合分析能力。针对高职生普遍存在不愿写作业的现象,我只布置口头讨论作业。在往年试题中挑选与本次课有关的典型病历题目(可以是选择题)打印出来贴在教室墙上,把学生分成两组课下讨论总结,下次课回答。每次课要提问不同的学生回答,对答对的给于表扬,可以让对方同学为他鼓掌;对回答错了的同学要给于鼓励。这种方法既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又锻炼了综合分析能力。

篇9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3(b)-0039-02

1 研究背景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加入WTO和奥运会、世博会的成功举办,涉外交际活动越来越频繁,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运用英语进行涉外交流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英语作为学校提升层次和培养现代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标志,一直受到各类高职学院的高度重视和学生的青睐,也一直是各类高职学院各专业的必修课。《高职高专教育英语教学基本要求》强调,高职英语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立足行业,培养学生满足一般涉外活动和涉外业务的能力。但目前的高职英语教学质量还不高,高职英语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的需求相差甚远,没有针对性,缺乏实用性,远不能适应改革开放形势发展的需要;没有根据高职学生英语的实际情况做到因材施教,教学方法单一,重阅读轻听说,难以适应社会对高职人才的实际要求;一些高职护理院校在专门用途英语素质培养阶段放松了对护理专业英语的教学,造成了学生在理解遵从医嘱及护理计划、读懂英文病例和药品说明、阅读医学英语文献等方面遭遇英语瓶颈,学生在毕业时综合应用能力还有所欠缺。目前,虽然已有不少学者对提高高职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进行了研究,但对于如何开发高职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专项研究还比较匮乏。

2 研究的意义与目的

本课题以黑龙江省高职护理学生为研究对象,旨在研究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教学策略,不仅具有很强的现实性、针对性,而且通过探讨提高高职护理英语教学的实效性策略,可以促进教与学方式的变革,从而实现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发展;通过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为重新建构新的教学策略,提供一种理论依据和科学方法;通过对英语应用能力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揭示教学发展的内在规律,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育能力和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

通过课题研究,争取达到以下五个目标:

(1)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提高英语应用能力的教学理念;

(2)探索和创新以培养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为核心的英语教学方法,构建有实效性的新教学策略;

(3)贯彻“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方针,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益;

(4)提高教师在课改形势下开展教学活动的能力,培养高质量的研究型教师;

(5)提高学校英语教学的整体水平,培养高素质的护理人才,实现可持续发展。

3 调研的基本情况

2011年6月至2011年9月,课题组成员对近年PRETCO试题及本校护理专业学生成绩等相关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对护理专业10个班级的学生进行调查。有63%的学生认为考试并不难,37%的学生认为考试很难或较难。对于日常教学是否会涉及考试内容,有65%的学生的回答是肯定的,只有四分之一的学生会进行考前辅导。对于该考试,62%的学生认为对自身和将来就业有用,有91%的学生回答考试成绩会和毕业证挂钩。在所有试题中,66%的学生认为最难的部分是词汇及语法结构,其次是阅读和写作,听力则被认为是最简单的题型。从调查情况看,虽然考试难度不大,但由于对其重要性缺乏认识,以及自身英语水平所限,导致通过率并不高。PRETCO等级考试我校的年均通过率为30%,其中写作和阅读失分较多。通过对护理专业学生对A、B级考试的反馈及调查的数据分析,课题组认为目前英语教学法要在培养学生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重点要培养学生的听力和口语的能力。

课题组于2011年10月设计了“学生英语应用能力调查问卷1”,在涉外护理专业和普通护理专业进行了调查,发放问卷500份,收回问卷498份。分析表明,普通护理专业的学生普遍学习目的不强,学习兴趣相对薄弱,学习态度不够积极,缺乏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大部分涉外护理专业的学生学习目的较强,学习兴趣相对浓厚,学习态度比较积极,但在学习方法上也有所欠缺,实际应用能力偏弱。

课题组于2012年4月设计了“学生英语应用能力调查问卷2”。在涉外护理专业实验班和非实验班及普通护理专业实验班和非实验班进行了调查,发放问卷200份,收回问卷196份。分析表明,非实验班的普通护理专业学生学习兴趣相对薄弱,学习的积极性没有明显的提高;而实验班的普通护理专业的学生,大部分学习英语的兴趣有了明显的提高,尤其是学习态度和积极性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善,很多学生已掌握了较好的学习方法,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大部分非实验班的涉外护理专业的学生,一直保持着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也比较积极,但在学习方法上仍有所欠缺,实际应用能力偏弱;相比之下实验班的涉外护理专业的学生大部分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行之有道的学习方法,学习的自主性很强,自学能力提高很快,实际的应用能力也有所增强。

4 研究对策与建议

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关键是要探索和创新以培养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为核心的英语教学方法,构建有实效性的新教学策略,在教学中逐步建立符合学生未来护理岗位需求的教学观、质量观与评价观,创设利于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教学模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应用能力的提高与发展打好基础。

(1)以能力为导向,实施项目化教学。高职教育课程的重点不是力求把知识讲得详尽,而是要训练和提高学生的能力,将知识点融人能力训练中,将理论和实践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要先确定课程的能力目标,围绕能力目标制定课程的项目、任务等具体内容,将知识点的学习体现在训练项目中,边做边学,从而实现知识和能力的一体化。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参与;以专业为导向,对不同的专业方向安排不同的实例和训练内容;注重知识一体化,实践、知识和训练有机结合。教学设计围绕能力目标展开,每一次课都有其具体的能力目标,而每一个具体的能力目标结合起来,就是该课程的整体能力目标。因此,我们也可以为整个课程设计一条主线,每一个单元就是一项的具体工作活动,以此来实现大的能力目标项目。同时,解决交际时涉及的语言知识和文化背景,如:掌握相关词汇、句型、语法,了解相关文化习俗等,即完成课程的知识目标。

(2)根据岗位目标教学,创新教学方法。课程体系与课程改革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要严格遵循“理论够用、技能为重”的原则,注重从实践教学来探索教育教学改革,使学生具备职业能力。基础理论教学要体现以应用为目的;专业教学体现以针对性和实用性为目的;实践教学体现以职业能力和技能培养为目的。同时,任课教师今后要进一步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开展各种活动等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要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校要通过改善硬件设施、引进外教等,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英语的氛围。

篇10

[关键词]

患者安全教育;护理学生;现状

患者安全是衡量医疗护理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是全球医疗卫生机构面临的严峻挑战。患者安全教育是保障患者安全的必要手段,将成为21世纪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1]。在健康照护的实践过程中,护士与患者安全最为密切相关,因而护理专业学生的患者安全教育更应该受到重视[1]。本文将对国内外护理专业学生患者安全教育的实施现状进行综述,以期对我国护生患者安全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一、国外护理专业学生患者安全教育的现状

自2000年美国医学研究所发表《孰能无过:构建更安全的医疗系统》以来,针对医学院校在校生的患者安全教育日益受到重视。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较早开展了针对护理专业学生的患者安全教育。教学对象包括专科生、本科生及硕士研究生等不同的层次[2]。以下将从教学内容、形式、方法及效果评价四个方面进行总结。

(一)教学内容。虽然不同国家患者安全教育的内容略有差异,但大多是围绕各国患者安全教育指南或者健康从业者的安全胜任力框架制定的[3-4]。在护理专业学生的患者安全教育中,主要以美国“护理人员质量与安全教育”项目(QualityandSafetyEducationforNurses,QSEN)以及WHO(WorldHealthOrganization)的患者安全教育课程指南为指导。(1)美国“护理人员质量与安全教育”项目。QSEN项目[3]旨在探索美国护生患者安全教育的内容及方法。该项目围绕以下6项核心能力开展患者安全教学,即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团队合作、循证实践、质量改善、病人安全以及信息技术,彼此间相辅相成。教学内容围绕核心能力展开,有的独立形成一门课程(如信息技术、循证实践),而大部分是整合到现有的护理课程中去。QSEN提出的6项核心能力现已被许多国家的医疗机构作为指导框架开展患者安全教育[5]。(2)WHO患者安全课程指南。2008年WHO推出患者安全教育课程指南[4],其中涵盖了护理学生的患者安全教育。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患者安全的概念、人为因素及其对患者安全的影响、高效的医护团队合作、不良事件的认识与学习、危险因素的识别与管理、运用质量改善方法提升照护水平等11项,可以将上述的部分或者全部内容整合到现有的医学课程中,补充并更新现有的患者安全教育资源。

(二)教学形式。国外患者安全教育多采用课堂教学与临床教学相结合的形式,注重临床的实际应用。英国AngliaRuskin大学为高年级护理学生开展预注册护士培训课程[6],该培训课程中课堂教学与临床实践教学各占50%,临床实践教学所占的比例比国内要高。此外,国外还开展了患者安全教育的网络学习,比如QSEN项目中的MOOC网络公开课程、英国多学科的网络学习平台等,网络学习平台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多专业团队协作相关的患者安全知识,同时也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共享。

(三)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较为多样化,有讲座、情景模拟、案例分析、PBL(Problem-BasedLearning)教学、研讨会、视频教学等多种形式[7],其中最为典型的是情景模拟教学[8],包括模拟法庭(以法庭辩论的形式分析医疗差错发生的原因)、角色扮演、标准化病人等。模拟教学是马萨诸塞州大学护理学院患者安全教育中贯穿始终的教学方法[9]。例如设置车祸后胸痛病人的模拟情景,让护理学生分别扮演急救护士、病人、医生的角色,对病人进行病情评估、用药及病人的安全管理。这种教学形式激发护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增加学生在整个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培养其安全实践的能力。

(四)教学效果的评价。患者安全教学效果评价的依据有学习效果及教学质量,以学习效果评价为主,包括多个方面,如出勤率、小测验、汇报、考试、课后反思、小组内的相互评价等,较为全面。评价方法有问卷、考试、书面作业、汇报等,其中问卷法较为常用,比如调查课程前后护生对自身患者安全胜任力的感知水平、评价课堂教学与临床教学的效果等[10]。

二、国内护理专业学生患者安全教育的现状

目前国内大多数护理院校缺乏专门、系统的患者安全课程,只是在部分课程的某些章节讲述患者安全相关的知识;教学形式包括课堂教学与实习前的安全培训;教学方法也相对局限于专题讲授和案例分析,近年来PBL教学法逐渐得到了应用[11];教学效果的评价主要通过考试和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其中考试多是针对授课内容开展的理论与操作考核。自2012年卫生部与WHO举行《患者安全教程指南》中文版仪式以来,国内护理教育者也在不断探讨在护理教学中加强学生的患者安全教育。柴学红等人[12]为359名护理实习生在岗前培训期间开展安全文化教育,培训内容包括患者安全文化的诠释、法律法规、团队协作与安全、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及处理等11项。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还包括小组讨论与示教室演示/练习。培训结束后采用笔试、口头问答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培训后实习护生的安全文化知识有所提升,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也由7.29%降至3.34%。徐萍等人[13]为加强护理专科生患者安全教育,对基础护理学课程进行了改革,组织学生开展模拟法庭和书写反思日记,在基础护理学课程结束后,运用理论考试、操作考核及问卷调查进行效果评价,结果表明实验组学生患者安全的基础知识与实践能力的成绩均较高。此研究是将患者安全融合到现有课程中的成功范例,值得学习和借鉴。

三、对我国护理人员患者安全教育的启示

(一)重视并完善护理院校在校生的患者安全教育。目前我国护理院校患者安全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应尽早确定适合国内医疗环境和护理教育背景的患者安全教育内容,或将其整合到现有的护理教育体系中,或考虑开设专门的课程,为学生提供全面的病人安全知识和技能指导,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病人安全的意识及识别和预防差错发生的能力。患者安全教育应贯穿护生学习的整个过程,同时针对不同教学层次,教学目标和内容应有所区别。国内对于患者安全教学内容的设置缺乏系统性,尚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与规范。考虑到不同国家医疗体制及文化背景的差异,应该在借鉴他国有效经验的基础上探索适合我国患者安全教育的内容。

(二)加强在职护理人员的患者安全教育。除了加强在校生的患者安全教育外,还应重视对在职人员的培训及继续教育,患者安全教育应作为在职护理人员继续教育的必修内容和考核内容,以提高护理人员对患者安全的重视。

(三)采用有效可行的教学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有助于提升学习效果,因而有必要探索适宜我国护理学生的教学形式,丰富教学方法,增加护理学生的参与程度。加强学校与教学医院患者安全教育培训的相互合作与沟通交流;其次,应该增强学生将知识转化为实践的能力[14],注重临床思维的培养,探索有助于提高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的教学方法。

作者:张艳 李杨 单位:北京协和医学院护理学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