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的原理模板(10篇)

时间:2023-09-10 14:39:3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金融危机的原理,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金融危机的原理

篇1

中图分类号:F830.9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9-0025-02

一、金融市场以各种方式促进经济的繁荣和发展提供和特任

首先,金融市场直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虽然与下面提及的间接促进经济的发展相比是小的。很多人不知道这样一个事实:金融领域中银行、保险公司和其他金融服务机构如证券公司创造了德国4.5%的总产值,高于德国一流领域电气和化学工业。说到就业,金融领域也是创造就业机会的主要领域, 67万多人(占整个劳动力的1.5%)受雇于银行,130万人(占3%)为信贷和保险公司服务。虽然有人认为,伴随着不久之前破裂的全球金融市场泡沫的形成,金融领域在不理性的膨胀,但是这不影响金融业直接促进经济增长。事实上,德国金融业的贡献相对国际标准仍然很低。美国金融业大约占总产值的8%,英国不少于8.5% ,瑞典占到10.5%。其次,金融市场间接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这一点尤为重要。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1.为经济活动提供资金并分配稀有资源。金融市场本身不会促进增长(除了对增长的直接贡献之外)。但是经济中稀有资源的有效利用的一个基本条件就是有效的金融市场。增长不仅是一个国家繁荣的基础和表现形式,增长也是确保大部分人口能在经济活动中发挥作用的最好方式,从而使其在经济繁荣中受益。或者不管是什么原因,不能从中受益,他们也可获得其他形式的金融补偿,如转移支付。当经济出现矛盾或停滞不前时对再分配的争论是没有用的。国家收入增长了,就可以很好解决这种冲突。

2.风险内在的联系。分散金融市场风险的重要功能不仅用于公司和家庭的直接融资。我们可以用规避现金风险的例子来说明其更广泛的作用。从其他货币区出口或进口产品的公司想要规避货币兑换的通胀风险,就要使用货币衍生品和期货交易。这种金融工具对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众所周知,开放经济要比封闭经济发展的快。如果规避汇率风险成为可能,那么公司整合国际劳动分工的意愿就会加强,这就是对增长做出直接的贡献。

衍生品的使用会控制其他范畴的风险。为了防止商品价格的波动风险而出现的商品衍生工具就是这样。银行和公司可以使用利率衍生品规避未预料的融资成本的波动风险。公用事业单位和其他对气候敏感的部门可以使用近来出现的天气金融衍生品,规避以气候为诱因的产量波动的风险。

金融市场规避风险的工具可以更深入的使用。像公司、家庭和个人都可以使用金融工具规避风险。为了防止疾病、事故和财产风险而购买保险产品。融资部门提供保护防止这些风险,使得传统保险部门和资金市场的联系更加紧密:丢失或损害的可能性的大小、损失潜在的程度和个体风险的相关性决定了保险公司承担风险的能力。这些传统风险的晴雨表,像死亡风险,很容易计算。对与极端天气事件紧密相连的灾难风险(飓风、洪水)或恐怖活动等情况是这样。有一种危险是无法计算的。这种风险要么不支付保费,要么不具备可保性,这反过来又会妨碍经济活动。“9・11”恐怖袭击之后更多的人意识到,航空公司不能确保飞机的安全,这对民用飞机制造业造成影响。更糟糕的是,全球气候的改变是保险公司的顾虑,他们要面对由气候引发的损失。在这种情况下,保险公司充分利用与保险相连的证券工具将这种风险转移到资本市场,从而转移到保险市场外的资本市场的参与者。这个例子表明,要利用金融市场的创新驱动力,来迎接崭新的经济政策的挑战。

3.解决日常消费问题而投资储蓄,具有融资功能。关于融资功能,金融市场权利下放的市场机制使得储蓄得到最有效的分配。市场体制越有效,配置功能也就越有效。拥有有效成熟的金融体制的经济会发展的更快。金融体制的有效性一方面由金融体制的深度(贷款比率和其他金融资产如股票、债券对GDP的比率)来测量,另一方面由金融市场的完备性(如金融工具的广度)来测量。后者尤其重要,因为总体资金供求可被用于所有更有效的更可行的资金调度工具,这种工具也符合资金提供者对风险的承受能力。

金融市场的广度与金融市场的深度相关,这一点总是被人们低估。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错误。不同的基金项目需要不同的金融工具。将具有不同特点的投资项目进行对比,就能清楚的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将一家公司的扩大投资阶段与开办阶段进行对比。第一个例子中历史数据让我们对投资回报流和量变曲线做出相对可靠的预测。另外,公司多年的业务已经有了担保。在这种情况下,可利用固定利率贷款大量的投资。一方面,基金压力(相对于税收流动而言)可由投资人分担。另一方面,由于附属担保物的历史和可用性,资本提供者的潜在风险是很低的。第二个例子,基金结构需要一方面考虑投资的未来总资本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要保证投资者的权利,要保证他们的所有权的安全。在这种情况下,恰当的解决办法就是准股权性质的贷款融资工具,让投资者在决策时有发言权并且对他们投资的资本进行风险调整,得到较高回报。

为了使金融市场具有完备性,金融体制的异质性和对发展的贡献之间的相关性不仅用于企业融资而且也用于家庭理财。例如:奥纬美世金融咨询公司为欧洲委员会提供的一份报告显示在拥有广泛的金融工具的经济中,私营地产融资发展的更快些。因此,如果有太多的繁重的规则,缩小基金投资的范围会对这部分市场产生相反的效果。这不仅适用于潜在的增长,而且适用于社会政策层面,如更具弹性的基金模式,各种回报和更长的回报期,也适用于低收入和没有固定房产的人群。

储蓄投资是融资功能的补充。储蓄者认为储蓄代表延迟的消费。尤其重要的是,人口结构慢慢变化,达到国家资助的现收现付的养老保险体制的极限,这确保了退休后的生活水平。从储蓄者的角度来看,关键是保持平衡,即投资回报的目标(回报越高,越有可能抑制消费)和投资安全性(在老年,会有一定数量的金钱可依靠)之间的平衡。在这种关系中,资本市场的国际性尤其重要:传统工业国家如德国,人口矛盾伴随着其经济潜在增长率的降低。因此合理的储蓄回报只能通过国际资产投资的多样化获得。为了确保投资安全,这种多样化还可以被恰当的规避以减轻汇兑风险和其他风险。这再一次表明,经济越发达,金融市场越多样化,就越有可能成功完成养老保险的既定目标。

4.金融市场的另一个功能是具有社会政策的重要作用。即使在金融危机后,开放的金融市场仍然是一个国家经济政策质量好坏的指针,这是一个基本事实。金融市场的约束力,如货币政策与其他国家要求更高的利率或提取资本(减少资金流)是有通胀性的,对那些外债政策太不严格的国家也是一样的。同样,股市的深度和广度是一个国家是否能成为有吸引力的业务地点的指标。当然,这一点不能过多也不应该过多成为投资者选择地点时的考虑因素。价格的波动应该起警示作用。然而,如果一个国家的股市价值和资本总额一直比其他国家低,这就一定可以理解为对这个国家经济表现和经济基础缺乏信心。这不意味着金融市场决定经济模式的优越性。每个国家都可以自由选择与本国人民喜爱的政治制度相符的经济政策。金融市场的表现只起一种指示作用,更清楚的阐明所选择的特定政策的经济后果。与选举不同,对这种选择作出评估不仅要在选举期,而且更多的是在选举的过程中。那些跟随着这种指示和控制作用而来的大部分是没有优势的人群:是那些低收入人群,那些固定的靠养老金生活的人,那些没有多少财产的人是货币稳定受益最大的人群。富人可以很容易使资产多样化或转移到国外防止货币贬值的负面结果。

二、私人银行业面对的问题及对策

如果2008年是记忆中最糟糕的一年,那么2009年将是重新形成全球金融体系的一年。银行不仅要恢复资金基础,而且要重建客户的信任和信心。他们要重新思考业务模式,重新设计金融市场和金融产品。政府要继续维持金融体制,要在全球金融市场建立平等的规范的管理体制。金融业向所有领域宣告危机所暴露出来的缺陷。在国际金融机构和风险管理政策小组的带领下,这些问题正在全世界的银行中改进。出现三个主要问题:

1.流通性问题。流通性是任何金融体制稳定的核心,尤其是以市场为基础的金融体制。但危机已经暴露了先前所持有的持续的流通性的假设已不再适用,同时,我们对市场动力在流通性不足时的理解有差距。而且,现在急需强调非流通资产在市场对市场财务体制中的价值。

2.透明度问题。如果我们仅限于银行的收支差的透明度方面,就完全误解了这个问题的实质。银行风险管理的制度安排、风险模式和所使用的技术都需要更大的透明度。而且金融产品,尤其是处于危机中心的结构复杂的信贷产品需要更加透明。只有公布足够的标的资产数据,使投资者能自己做尽职调查而不是依靠评级机构和发起人的判断,投资者才会回到这个市场。即使投资者愿意将资金投到更加简单的产品和商业模式中,也不会挽救市场的萎缩。

篇2

2008年9月份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愈演愈烈,世界经济发展减速,众多行业都陷入寒冬,正经受近几年来最为严峻的挑战[1]。金融危机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也造成了深重影响。本文分析了金融危机对人力资源管理造成的影响,并提出了积极的应对措施。

1 金融危机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危机对人力资源的影响有哪些呢?笔者认为,至少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非常明显:

1.1 员工关系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者在处理危机时的首选措施就是裁员,减少人员成本,这样来看,危机让人力资源面临着一场场的灾难,由于裁员、破产等原因造成的谈判、员工补偿是比较难解决的,特别是有些国家工会制度很完善。

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企业没有制定这种战略,那么可能还是一件好事。因为这种对无法明确以后发展状况的心理预期会容易让员工产生离职的念头,因为要分析新的企业是不是会一直执行招聘计划,因此出现了失业风险,而且即使是成功入职,也不一定可以保证在试用期期间出现裁员的风险。所以,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企业的主动离职率,同时让企业挽留潜在的跳槽职员的机会更加大。

1.2 招聘与配置

尽管这样会减小劳动者的主动离职的情况,但是并不影响劳动力的供应,因为企业破产或裁员可能会让更对的员工被迫离职,因此从招聘上来看,应该会有更大的选择空间,日前有建议中投等基金去华尔街抄底金融精英就是这一点的体现。再加上因为企业不能对未来经济预期保持一种乐观的心态,所以他们呢会非常小心的安排下一年度的计划,在人力资源上的表现主要是对人员需求不高了,特别是有的企业本年度已经不再在校园进行招聘,或者是减少了招聘的人数。

所以,现在的情况是市场供应变多了,人员需求却减少了,对于企业来讲,这是一种非常有利的外部环境,能够趁机对未来有积极预期的企业“抄底”相应人才。

1.3 培训与开发

企业的内部培训遇到最多的情况就是不能保证较高的出勤率、内部讲师不能够充分的参与到其中,而金融或经济危机则可能对其带来有利的影响。

在危机中,销售人员的压力应该会更大一些,特别是到了年底的时候,指标还没有达到,所以他们不是很注重培训。但对于承担制造、物流或相关职能的职员来说,如果企业由于一些原因减少产能,那么这时候给他们培训,他们可能会更加愿意参与到其中,而且这对企业也是比较有利的,能够让企业充分的利用劳动力,可以有效的提高劳动者的知识、技能,最终提高生产率。

2 应对金融危机的人力资源管理措施

“机遇与挑战并存”,全球金融危机对所有企业都是一个重大的挑战,同时也是促进企业发展的机遇。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而言,应该利用危机对人力资源管理形成积极的作用,变压力为动力,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好人力资源管理,为企业进一步发展做好人才储备。

2.1 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人力资源管理必须突出从战略的高度和制度化方面加强管理,强调发掘、发挥人力资源的能量,增强组织、集团的凝聚力,增强人员的使命感,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2]。因此,建立和进一步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主要从组织体系、制度体系方面入手。

组织体系主要是针对企业的管理者而言,要求他们必须转变观念,顺应金融危机的大环境,树立人力资源危机管理观念,从组织战略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对于帮助企业应对危机的重要作用,为组织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

制度体系要求企业要建立和进一步完善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为人力资源管理提供章法和依据,包括人力资源计划、人员招聘和人才测评方案、绩效管理制度、薪酬管理条例等。同时要求制度必须是切实可行、符合企业情况的,不能大众化,盲目照搬。管理制度是人力资源管理体系重点,需要通过制度条例建立责任制,明确分工,职责要落实到岗位的任职人员身上,部门职责要落实在部门内所有组成人员的身上。

2.2 做好人力资源计划和招聘

金融危机下,企业都会不同程度的调整发展战略,对人才的需求也会相应发生改变。因此,人力资源计划需要根据企业战略的调整而改变。要针对经营策略的需要设计人才需求计划、人员招聘计划、绩效考核计划等。同时,对于有能力的企业,积极做好人才吸纳计划也是十分必要的。在经济危机下企业对重要关键的岗位的招聘更要慎之又慎,严格招聘程序,进行全面科学的测评甄选和深入细致的背景调查,提高招聘甄选的有效性,同时结合市场情况确定合理的薪酬待遇,确保人员配置的经济性。

2.3 做好人才管理工作

在金融危机的压力下,人力资源管理者可以适当提高绩效的要求,兼顾标准化和个人化的激励,将个人化跟公司的标准化结合着考虑,重新制定应对危机时期的人才管理机制,包括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和竞争机制。

2.4 做好人力资源培训及评估

人力资源培训包括两类,一是基础培训,如团队建设、规章制度、工作流程、新员工培训、销售培训中产品知识等企业基础保障的培训,或是情绪管理等放松类的课程。二是针对特殊群体培训,这里的特殊群体培训并不是指给某个级别的员工或者管理者进行专门培训,而是指建立一个良好的工作、销售模式。比如如何进行写报表、如何进行新人培训、如何进行销售、如何进行收款等等一整套能为企业带来利益的模式。人力资源管理者必须要做好培训计划,明白培训内容,分清培训的层次,同时制定好不同的培训采用的不用的培训方式,按照“培训管理体系”进行严格的管控,这样企业的培训才具有实际的意义与效果,让培训效果利益最大化。

对于培训评估,可以运用柯克帕特里(Krikpatrick)的培训项目评估模型,从反应、学习、行为、结果进行评估,在具体的操作时可以运用定性评估法和定量评估法。定性评估法是指在调查、研究和了解实际情况后,集合评估者自身的经验与标准,对培训项目效果做出的评价。定量评估法是对培训项目作用的轻与重、影响程度的深与浅、范围的大与小,以及评估对象的认识和行为表现的程度等各种量的关系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最后作出结论性评价的方法。

3 结语

总之,金融危机的影响深重,加上当今人力资源本身所面临的巨大挑战,使得全方位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势在必行。在金融危机这样一个时期,做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开发和保留人才,加强培训,加速优胜劣汰,才能为企业积极应对危机和今后的迅速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金融危机的三个风险和四大机遇并存——中国企业如何在

篇3

1金融危机下员工压力管理的现状

1.1 个人面对压力不知所措

员工个人是压力及其后果的最终承担者。根据目前正在工作的同学及好友的谈话中和直接的观察中发现,绝大多数的员工个体对突如其来的压力会感到不知所措。具体的表现:第一,不敢正视问题,迈不出解决问题的第一步。第二,压力后果全面出现时,员工会更加不知所措,慌手慌脚的。这是不能正视问题的必然结果。

1.2组织缺乏相应的压力管理措施

第一,在观念上,压力被视为个人的事情,某些压力是个人的事情,组织是没有必要去干预的,这是一种被公司普遍认同的认识;第二,即使组织认识到压力的危害和组织认为有必要去干预压力,也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绝大多数组织也都只是关注如何提高公司的运营效率,只看一些数字所代表的经济结果,不看以牺牲员工身体和健康为代价的隐形成本。

1.3社会对高压力群体缺乏保护机制

目前,在金融危机的环境下,社会上的流行观念和心态对个体压力的增加起到了重要的影响:第一,缺乏对压力受害者的保护机制,没有相关的立法来约束企业过度使用人力资源。比如对压力过大而引起的过劳死在制度层面上就没有明确的法律界定;由压力引起的自杀事件的解决,国家和企业的补偿机制也不健全。第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个人对物质生活水平欲望高,而员工的物质欲望无限膨胀必然带来严重的心理落差,有可能导致员工心理崩溃,身心俱惫。

2 金融危机下员工压力产生的原因分析

2.1经济原因

    人的生存与发展必须建立在一定经济条件的基础上,经济问题会伴随着人生的整个过程,个人的收支一旦失衡必然会给他们带来消极的压力。就业压力和收入之间的矛盾、物质欲望高和购买力不足之间的矛盾,常常会对人产生极大困扰,导致强大的消极压力,轻则使工作分心,绩效下降;重则导致员工的心理崩溃和产生极端行为。

2.2性格原因

  心理学家Friedman .m认为,人有A型、B型两种不同性格的行为模式。A型人格行为具有强烈的成就动机,争强好胜、性格急躁、易怒、总是感觉到时间紧张,总是不断的驱动自己要在最短的时间里干最多的事,并对阻碍自己工作的其他人或事进行攻击(如果这样做是允许的)。B型行为者能较好地安排自己的时间,做事有自己的主见、热情开朗、易于与人相处。A型性格的人在完成一项任务时,会追求完美地把事情做好,如果事与愿违,其就会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产生消极的压力。因此,与B型性格的人相比A型性格的人更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产生压力。

2.3家庭原因

    个人与家庭生活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个人发展与家庭遵循着并行发展的逻辑关系,个人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是与家庭息息相关。家庭责任的平衡,对于年轻的雇员尤其是女性的雇员,每个人在社会生命周期都扮演着多种的社会角色,作为子女、父母的角色,即使改变自己的职业,但是却不能改变这些既定的社会角色或者拒绝这些社会所赋予的社会责任。

2.4人际关系

人是社会人、是情感动物。因此,亲情、爱情、友情都会对人的成长有着深刻的影响。经常跟别人吵架、冷战、人与人之间不能和睦相处都是人际关系紧张的表现。上司对自己工作的不理解、不认可、不给晋升的机会,上司在自己的心目中留下不良的形象,都会使员工产生一系列的综合反应,如:担忧、不理解、消沉等,这些反应的结果也都是导致压力的因素之一。

3 金融危机下的压力管理的对策

3.1个人的自我调节

对心理压力承受能力弱的员工,员工可以在没有人的地方大叫、剧烈远动、唱歌或者还可以找几位知心的朋友倾诉自己心中的郁闷以进行自我宣泄,员工这样可以极好的缓解自己心中的压力,可以静心思考自己紧张的原因、直面他们,进而调整自己心理和情绪上的紧张,从而调整心态。

3.2改变观念,正确认识压力

现实生活中,压力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工作上的压力更是企业每一个员工都会面临的问题,当外在的压力源是无法改变的时候,转变观念,改变自己,给自己建立一个合理的期待。有时可以换一个角度,重新看待这一事物,自己学着接受自己不可改变的事情。多想“得”,少想“失”。正确识别压力,把压力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把压力变成动力,继而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中的失误率。

3.3正确处理好家庭关系

家庭是温暖的港湾,工作之余多与家人沟通,让家人了解自己工作的环境和了解自己所处的职位状况,必要的时候可以与家人一起讨论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一起商量妥善处理,把问题消灭的萌芽之中。

3.4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

有效的沟通使员工了解公司的状况及外部的环境变化,及时做出调整,变被动为主动,减轻压力。沟通的方式有多种多样,如面谈、开会集体讨论或建立意见箱,定期组织员工集体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员工业余活动或者为员工提供个人宣泄压力的渠道。

参考文献

[1] 徐世勇.压力管理〔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4

篇4

我们这一代人知道金融危机是在中学的政治经济学课本里面,老师告诉我们那是一个“魔鬼”,当它来临的时候,人们恐惧得无处逃遁。1929年的某一天,上午还好好的,突然股市狂跌,许多人转眼之间就由百万富翁沦为一文不名的乞丐,接着是银行关门,企业倒闭,大量的人失业,牛奶一桶一桶倒进大海里,证券公司外面的水泥地上,每天都躺着或死或伤或残的人,那是刚刚破产从楼上跳下来的绝望者。接着就爆发了世界大战。

老师讲这些,好像是讲童话神话故事,至少是别人的事情,离我们是那样的遥远。就是到了80年代末期,当西方国家的经济出现问题时,我们还是隔岸观火,好像与我们毫无一点关系。到了九十年代,亚洲出现了金融危机,即使发生在我们的家门口,发生在我们的领土香港,好像对我们也没有太大的影响,大家该干什么干什么,该吃就吃,该睡就睡。这一次就不同了,金融危机来敲我们的门了,很多人吃不香睡不着了。我在南华大学散步时,碰到一位老大爷,他说,要是以前,你美国金融危机关我鸟事,我管你雷曼兄弟是谁?现在我早上爬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看雷曼兄弟的收购进展怎么样?看美国的救市方案通过了没有?看美国昨天晚上的股市是涨还是跌?原来老大爷把自己几十年的积蓄全买了A股的银行股,而中国的银行又或多或少持有美国雷曼兄弟的股票,持有次级债,老大爷现在已经跌得连养老的钱都不够了。

随着中国跟世界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虽然中国进行了外汇管制,虽然中国经济的许多领域还没有对外完全放开,但当全球金融危机来临时,中国肯定难以独善其身,世界金融动荡对中国百姓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美国失业人口增加,购买力下降,中国很多以美国为出口对象的小企业就接二连三倒闭了。我的一个外甥女,嫁的是一个台湾人,在浙江办了家小饰品厂,专门生产圣诞饰品的,去年刚刚投进去几百万,还没开始生产,今年就关门了,还欠着几十万的债,一夜之间由富翁变成了负翁。老公回台湾去了,外甥女也回了老家,不知哪一天才能东山再起。我的一个满妹在东莞的一家家具厂做营销总监,每年出口上亿,企业也一直在筹划着上市,可国际风云变幻给企业的发展增加了变数,现在企业的外贸销量受到了影响,而内贸又一直是企业的弱项,企业在加大内销力度的同时,也正准备大规模裁人,连管理人员也不例外。老妹很失落,在企业干了20年了,万一裁了就什么都没有了。

我自己虽然长期研究经济问题,在这次经济危机来临时,也难逃其害。去年在A股市场上赚了30来万,也曾一度逃离,但受不住诱惑,在股市跌到四千点时又反身杀入,结果不断补仓不断被套,最后60来万变成了10几万,最近因为要买房装修房子只好斩仓出逃,除了赔进去赚来的30来万,还亏了十几万,其中有10万还是银行的贷款。想卖套房子填补窟窿,谁知房产市场也受到了波及,原来2800元一平米能卖的房子,现在2200都没人还价了。贷款年底到期,现在开始为如何还上贷款发愁。

其实,受到美国金融危机影响的恐怕还不止我们一家,许多百姓的生活都有可能因此而改变。工作丢了,工资少了,投资缩水了,厂子关门了,建的房子卖不出去了,就是种的水稻,养的肥猪都要降价了。世界是平的,只有到了今天,中国人才开始真正理解这句话的含义。我们能做的就是对世界多一份关注,趋利避害,把自己的损失降到最低,期待下一个经济复苏周期的到来。

篇5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以来,人们才意识到,就算是华尔街的企业精英,若无足够的危机管理意识,也无法很好的挽回金融危机对企业造成的影响。而在我国当前的工商管理教育中,基本都是针对发展已经相对成熟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进行研究,而没有对企业创建初期所遇到的困难和解决对策进行学习,更没有对企业面临破产清算时如何尽量减少企业经济损失的应对措施进行探索。这就体现出了我国工商管理教育内容的确实,容易使学生在面对金融危机时不知所措,难以力挽狂澜,减少企业的经济损失。为此,我们应该积极改革工商管理教育模式,从创业教育、危机教育、实践教学等层面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管理能力。

1、当前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教育内容的缺失

在对目前我国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进行分析后我们可以发现,教学课程的内容基本都是围绕企业经营战略制定以及企业内部行为管理这两个方面开展,却很少有涉及到创业初期的管理内容,如注册、登记、报税等事宜;也没有针对企业濒临破产时所做的危机管理教学内容,这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来讲是极为不利的。因为所有的事物都是在不断产生和灭亡中得到发展,企业自然也不例外。而现有的工商管理教育却将企业发展的几个阶段割裂开来,只研究企业运营阶段的管理,而没有对企业创业阶段与破产阶段的管理进行研究。这种教育模式下的企业管理者在面临金融危机时,完全不懂得应该如何应对。而当企业倒闭后,只能加盟其他公司,或自主创业。而在此情况下加盟其他公司势必要面临更激烈的竞争,而想自主创业,又没有接受到相关的教育和培训。这样就会使其陷入两难困境,给其未来的发展造成很大不便。

除此之外,当前的职业技术学院的工商管理教育内容中,还存在一种缺失现象就是企业管理之间的联系都被阻断。也就是说,目前的教育内容是将企业各个管理活动一一分解开来,如战略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学等等,这固然可以学生更深入的了解某一个管理环节,但是却使其成为了孤立课程。也就是说,学生仅仅只学会了企业管理的某一个环节,却不知道这个环节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以及与其他管理环节之间的联系,导致学生在处理企业管理事务时,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各项职能管理无法共同发挥作用,企业管理水平自然也很难得到提高。企业一旦出现金融危机,不能相互配合、共同作用的各个职能管理只能会加快企业破产的速度。

2、金融危机下工商管理教育的改革措施

作为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本身在人才市场中的竞争力就比高等院校学生略差一些。若在工商管理学习中只是紧跟高等院校的工商管理教育内容与教育方法,自然很难提高其所具备的竞争力。基于此,笔者认为,应该在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教育方面进行一定的改革,从金融危机的角度来培养学生对危机的应对能力。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

2.1引进大学创业教育

一是关于创业教育,主要包括创业理念和创业家精神,创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创业企业管理等。考虑到大学创业教育应当尽早进行,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依次开设相关的创业课程。对于创业实践类课程组织编制指导手册,指导学生处理创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与此同时,辅之以创业管理案例,分析创业企业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二是创业教育培训,可运用仿真计算机平台,通过应用软件模拟创业过程中的创业者测评、创业项目论证、创业过程管理、创业风险管理等,尤其是全面模拟真实企业的创业运营管理过程,让学生在虚拟商业社会中完成企业从构思、规划、注册、创建、运营、管理等所有决策,将所学转化为实际动手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与创业能力。三是创业教育实践。在前期学习和培训的基础上,通过组建创业专家支持团队,评估大学生有潜力的创业项目,并尽可能提供智力帮助,孵化创业项目。

2.2引进企业危机管理

面对不确定的内外部环境,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总是面临各种各样的危机和风险,特别是此次金融危机引发了我们更多的思考。如何识别风险、评价风险、承担和转移风险等,是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为此,在工商管理教育中,一是要强化企业风险意识,引导大学生居安思危,随时分析和判断企业的经营环境,发现和评价各种现实的和潜在的内外部风险因子;二是学习和运用风险管理相关知识和手段,合理分解或化解风险,防患于未然;三是学习掌握与破产清算相关的知识,在企业经营极端不利的情况下,争取企业相关利益者的最大收益,直至化“危”为“机”,为企业寻找新的出路。

2.3整合课内外实践教学

一是加大课堂教学实践力度。在传授基本知识点的基础上,教师可通过案例讨论、情景仿真、角色扮演、视频教学等手段,让学生切身体验到真实的商业环境。根据工商管理教育实践指向的特点,加大课内实践教学力度。建议可用三分之一的时间开展实践,一方面让学生理解消化知识,另一方面促进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学习。二是积极开拓第二课堂。目前各个学校设有相应的学生社团,他们在培养学生或者独立形式,或者以团队形式开展管理工作的同时,也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的专业学习。他们会带着问题思考研究,直至找到满意答案。三是社会实践。如果说第二课堂还多数局限于校内的话,则社会实践则更多地将课堂延展到了社会。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通过其自己的亲身经历,对国家、对社会、对民族有了更深更真切的体验,能更好地理解学校传授的知识和理念,这无疑有助于增强公民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反过来,它又促进了学生的专业学习和第二课堂实践,便于今后更好地与社会对接,大大缩短进入社会的磨合期。

3、结语

总之,在当前的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教育中,我们必须要积极引进危机教育和创新教育内容,加强对学生的实践培训教育,使学生掌握更多企业管理技能,以更好的应对未来职业生涯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提高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竞争力。■

篇6

一、金融危机传导过程

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是从房地产市场开始的。在美国房地产优质贷款市场饱和的情况下,销售商为了进一步打开市场,刺激次级贷款,并逐步放松抵押贷款标准。为了使次级按揭贷款更加具有吸引力,贷款金融机构进行抵押贷款产品创新,即普遍采用优惠固定期或浮动期利息结构。次贷市场迅速发展,房屋价格和房屋信用泡沫逐渐变大,美国住房供应市场很快饱和。“据统计,1994~2006年,美国房屋拥有率从64%上升到69%,超过900万的家庭在这期间拥有了自己的住房。”

贷款公司以较低的门槛把钱贷给了次贷消费者,为了迅速回笼资金,以便找到更多的次贷消费者,获取更多的利益,同时降低风险,贷款公司以手中已有的抵押合同为条件,找投资银行对这个抵押合同建立新的数据模型,把这些贷款合同以更新的面貌出现,即CDO(担保债务凭证)。CDO进一步打包销售,产生出CDS(信用违约互换)。同时,这些金融机构推出众多按揭贷款创新证券品种,再进一步打包销售,产生不同的金融衍生品。这样,次级产品被打包成金融投资产品销售给投资者时,就把与这部分债券相关的收益和风险转嫁给了投资者。由于市场参与者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债券投资者无法了解次级贷款中申请人的真实支付能力,房子的供给也大大超过了购房者的实际支付能力,美国房地产市场潜在的矛盾最终因美联储连续17次调高利息而激化。

美国虚拟经济的虚假繁荣和信用的恶性膨胀,严重偏离了实体经济而最终损害了实体经济的发展。房地产市场便是首当其冲,在现实中表现为以房屋为代表的商品卖不出去。同时,投资者开始担心信贷问题是否会演变成整体经济危机,纷纷抛售股票而持有现金。企业缺乏资金的支持必将限制其发展的动力,导致企业资产价格下跌,这也导致了持有金融资产的居民财富减少,消费受到抑制。实体经济由于信用紧张而举步维艰,许多从业人员瞬间失业,经济衰颓,消费低迷,美国实体经济也逐渐沦陷。这次金融危机不仅使美国经济遭受巨大损失,更是世界性的巨大灾难。世界各国出口至美国的商品由于受到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纷纷滞销。生产的产品销售不出必然导致本国经济的受阻,经济效益的低下使企业员工也纷纷失业。同时,出口创造的外汇被迫用来购置美国金融衍生债券的部分由于次贷危机的影响受到巨大损失,其他部分也因美元贬值使得资产严重脱水。再者,美国金融危机的蔓延使美国国内资本严重短缺,使得在国外投资企业纷纷撤回在国外的投资资金。由此使得金融危机在全球迅速蔓延。

二、引发危机爆发的理论矛盾

1、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力作为商品,制约了社会有效需求。在资本的逐利本质下,“要转化为资本的货币的价值变化……只能从这种商品的使用价值本身,即从这种商品的消费中产生。”这种商品便是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力以出卖劳动的方式维持劳动者的生活,这一行为便使劳动力以物的形式存在着,劳动力成为了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劳动力的消费过程,同时就是商品和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劳动力的消费创造了劳动力的价值和剩余价值。资本家在购买劳动力的同时也得到了劳动力的价值和剩余价值,而劳动力的价值便是劳动者的工资,这样资本家就凭借生产资料私人占有条件就从劳动力处夺得剩余价值。我们再看劳动力的价值由“生产劳动力所必要的生活资料的总和”与“一定的教育或训练”费用来决定的,这就使得社会大多数人口的劳动人民的工资收入被限制在劳动力价值水平的标准上,从而消费者的购买能力受到了惨淡收入的限制。资本家无限制的生产与社会化中广大劳动人民可支配收入受限的矛盾随着资本家剩余价值逐步增加而迅速膨胀,金融危机便是在最大程度上的矛盾激化。

2、剩余价值的生产导致生产与消费的矛盾。商品所内含的劳动二重性矛盾决定了价值和使用价值的二重性矛盾的进一步演变,表现为商品和货币的对立,同时,私有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使商品的内在二重性矛盾越来越激化。资本主义私有制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是追求最大限度的剩余价值,资本家“把资本主义生产的动力――用剥削别人劳动的办法来发财致富――发展成为最纯粹最巨大的赌博欺诈制度。”剩余价值分为绝对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绝对剩余价值其实就是社会供给量与人口大多数的劳动者的消费需求量之间缺口的价值量。资本家为了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往往把工人的工资压到最低的标准。从另一方面,资本家通过不断提高剩余价值率来获取更多的绝对剩余价值。这便要依靠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来实现,从而降低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生产出相对剩余价值。在这种情况下,工人的工资虽然提高了,可与资本家的劳动所得却拉开了差距。

三、引发危机爆发的现实矛盾

1、生产过剩是金融危机的源头。美国金融危机“乍看起来,好像整个危机只表现为信用危机和货币危机……这种现实买卖的扩大远远超过社会需要的限度这一事实,归根到底是整个危机的基础。”“2007年7月未售的住房数量创下了11年来的新高,新房销售跌至近两年的新低,存货增至730万栋,住房价值开始大幅缩水。”在资本主义社会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高级阶段的今天,生产过剩仍然并将伴随资本主义发展的始终。随着次级贷款支付链条的破坏,体现出生产的无限扩大与大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的矛盾,它的实质是生产的相对过剩。然而,美国为了掩盖生产过剩危机,通过金融全球化,在世界各国攫取巨额利润,致使全球生产过剩,资本家转而投向金融领域,引发金融危机。同时,美国在面临生产过剩危机时,不是去提高消费者的支付能力,而是通过发放贷款的形式,鼓励超前消费,不仅没有解决矛盾,而且由于支付链条的延长使危机不断潜伏,成倍放大。当支付链条中断,由此建立起来的庞大的生产利益链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接连坍塌,金融危机由此爆发。

2、贫富差距过大抑制了消费能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下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进一步加大,使财富日益集中于少数大资本家手中,掌控经济职权的他们也控制了国家政治,使整个国家为大资本家利益服务。这使得社会生产由几个金融资本家的利益来操控,社会生产加大了盲目性,社会财富日益集中于少数资本家手中,社会贫富差距逐步扩大。“从美国的收入分配格局看,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美国工人的实际工资增长缓慢,美国的贫富差距呈现急剧扩大的趋势。”虽然经济蛋糕越做越大,可是大部分利益都流向了少数利益拥有者,低收入群体在享受国民生产利益中的比重却越来越少。资本家为了使低收入群体来消费他们的产品或服务,与信贷机构联合鼓励他们贷款消费,用虚假的繁盛消费来跟上他们快速的生产步伐,在初期掩盖了消费不足,但消费因其自身内在不足只能暂时掩盖并推迟危机爆发,最终将使矛盾冲突更加尖锐化,金融危机由此爆发。所以,资本家们永远也看不到“一切真正的危机的最根本的原因,总不外乎群众的贫困和他们的有限的消费,资本主义生产却不顾这种情况而力图发展生产力,好像只有社会的绝对的消费能力才是生产力发展的界限。”

【参考文献】

[1]窦圣勃.2007年美国金融危机的背景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08(3).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篇7

中小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改善等方面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从2008年下半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以来,千万中小企业也受到了巨大冲击。据统计,从金融风暴爆发以来,仅中国倒闭的中小企业就有8万之多,可见其受影响之深重。中小企业在组织层面,招聘策略,培训方案,激励规划等方面存在普遍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改善当下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有效利用人力资源,才能使企业渡过难关。中小企业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充分认识人才的重要性,优化组织结构,明确部门职能

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尤其是金融危机的严峻形势下,谁能够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将其有效转化为人力资本,谁就掌握了主动权,此时,效能是关键。企业应当明确战略目标,优化组织结构,通过工作分析,重新明确各部门的职责职能,进行组织结构重组和再造,消除人员冗余人浮于事的现象,严格控制财务成本,建立起一套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开发系统,科学、合理、最大限度地利用人才,开发利用人才的价值,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重视人才、重用人才,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是企业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制胜法宝。

二、建立完善的人才选拔机制,严把招聘关

招聘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之一,在金融危机时期,要确保招入的每一个人才都能够在最短时间内迅速为企业创造价值,防止资源浪费,因此严把质量关是人力资源培训的基础性环节和重要环节。因此,在招聘方面,要尽量招用“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对于某些不得不设又不可过多投入成本的职位,可由“多能”的人才监理,这样可以减少开支,获得最大收益。

三、完善培训开发系统,有效开发员工潜能

培训是企业高效运转赢利所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企业要改变只把培训当作成本投入的短视行为。事实上,金融危机下的培训可以提高员工士气,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同时,针对危机中的苦难,特殊时期的培训针对性最强,可以用最有效的方式指导员工。

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很少会有专业的培训师,并且金融危机来袭,管理人员更无过多精力专注于其不熟悉的领域上,这时“培训外包”为企业培训打开了新的视野,将培训活动整体外包,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管理资源,使管理者不必再为培训而耗费精力,转而专注地投入其他管理活动之中,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成本,有利于企业摆脱困境。

中小企业管理人员不要把培训看成是单纯的提高员工技能的学习训练活动,还要将其与绩效管理相联系。在培训过程中,要注意对员工进行考评,培训活动结束后对综合评价较好的员工予以奖励表扬。这可以有效监控培训过程,提高培训效率,同时,这意味着员工在考虑跳槽时要考虑其沉没成本和机会成本的上升,有利于减少离职行为。

四、运用科学合理的激励手段,提高员工积极性

经济危机前提下,利用物质激励员工使企业不能负荷,因此,转向非物质性激励成为企业首选。员工的晋升、对员工的支持认同、良好的工作环境以及和谐的工作氛围、工作的挑战性、对企业文化和组织战略的认同感等可以提高员工积极性,如果激励得当,其效果不亚于物质激励。要充分利用中小企业规模不大的特点,变不利为有利,建立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加强上下级的沟通与监督反馈工作,使员工从情感上更依赖于组织。另外,对员工给予一定比例的股权激励,也可达到物质精神双重激励的良好收效。

五、为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增强员工归属感

金融风暴来袭,面对不景气的局面,人的归属感降低。为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从企业角度讲它是满足人才需求,留住核心人才的有利手段,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降低离职率,通过对员工进行职业性向和性格匹配的科学测评,可充分认识员工潜能所在,把他们安排在合适的岗位上,实现任职匹配,有效避免由于人职不匹配带来的效率低下的现象。同时可使员工更加依赖企业,信任企业,提高了其忠诚度和归属感。

此外,企业应做好做好离职风险防范。经济萧条时期,尽管企业百般挽留,但还是会出现员工流失的现象。企业应该做好风险防范,主要体现劳资关系的科学处理上。要严格制定合规合理的劳动合同,健全相应规章制度体系,避免由于劳资纠纷而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资金和声誉损失。

六、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促进内聚力的增强

在企业遇到苦难时,同舟共济的企业文化氛围更能把员工和企业紧密联系在一起,使企业渡过难关。中小企业应充分利用其自身特点优势,建立主管与员工的和谐关系,以“以人为本”的理念为核心,理解人、关怀人、成就人,达到“企业文化影响人才,人才融入企业文化”,互为核心,互为基础的和谐局面,使员工感到企业与员工是站在一起的,以使员工心甘情愿的为企业分担风险,共度难关。要适时对员工进行企业文化学习的培训活动,通过对企业文化的学习,使员工进一步加强对企业文化的认知,提高认同感,共度时艰,战胜金融危机。

参考文献:

[1]崔 兵: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问题及其对策[J].企业改革与发展,2004.5:156~158

[2]何 伟:中小企业员工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9:48~50

[3]吴克明:招聘与选拔实务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篇8

2008年下半年,由于美国次贷危机而引起的金融风暴席卷全球。在各国各行业都程度不一地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同时,在校的研究生们也难以置身事外。来自社科院的一份报告显示,2008年将有100多万毕业生找不到工作,2009年毕业生人数将达到600万。而且2009年研究生还将继续扩招5%。这些数字意味着,将来的就业形势将更加严峻。

一、就业方面的压力

就业一直都与宏观经济的发展紧密相连,在这次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本来已相当严峻的研究生就业形势可谓是雪上加霜,不仅给即将毕业的研究生一定程度上的打击,让他们陷入迷茫和彷徨,很多低年级的学生也已明显感受到了危险的讯号。经济学家也预言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今年还只是个开始,明年有可能是经济更为困难的时候,随之而来的就是更加严峻的就业形势。近几年研究生的入学规模和毕业生的规模每年都是两位数增长,而研究生传统的就业渠道——高校和科研机构却随着大学生扩招的稳定而减少了教师的需求量,要么都提高了门槛,要求至少博士毕业。特别是现在正在流行的金融危机更加加剧了研究生们的就业难题。以前一些扩招的企业,今年也纷纷收回橄榄枝,大部分的裁撤人员,由此研究生的就业压力成了研究生的首要压力源。特别对于已婚的女研究生,她们年纪都相对较大,许多是放弃了原有工作来读研的,原本是期望凭着研究生毕业后能找到一份比以前更好的工作,可现实情况是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有的研究生毕业后想再进原来的单位都很困难,其压力就更大了。

二、完成学业的压力

由于年龄的增长,人大脑的记忆曲线是会有所下降的。已婚的女研究生们在工作时期对于学习也相对松散。她们还经历了恋爱,婚姻,甚至部分人还经历了生育和养育子女,要她们一下子集中精力投身于苦读行列中来必定不是件容易做到的事情。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研究生扩招,各高校为了提高研究生的质量,对研究生的学习和毕业不断制定各种条条框框。很多高校都对研究生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与优秀奖学金、评优评先进挂钩,这对于已婚的女研究生来说更是不堪煎熬。而如今流行的考证、过级也使一边需要照顾家庭,另一边又需要顺利完成学业的已婚女研究生疲惫不堪。自身专业上的发展要求、学校的论文要求与日常的学习任务是构成已婚女研究生学业压力的三个主要方面。 转贴于

三、经济的压力

金融危机给各个企业造成了大小不一的冲击,企业纷纷裁员减薪,员工的工资少了,生活开支也就相对紧缩了。自从1999年教育部实行研究生收费政策起,每年约有一半的研究生是自费。每年上万的学费, 再加上住宿费、生活费等等必要费用,无疑是一笔不小的开销ii 。对于已婚的女研究生来说,有了自己的家庭,经济上也独立了。她们不再像未婚研究生那样随心所欲,心安理得地依靠父母了。在金融危机的重压下,她们不得不小心翼翼。家庭的日常开支、父母的赡养费、社会的人际交际和子女的教育费都给她们造成巨大压力。

四、家庭的压力

1.家庭关系的压力。金融危机对一般的家庭或多或少都是有影响的,已婚女研究生除了要缓解自身压力外还要开导家人积极面对。一方面要协调好学习、工作和社交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又要利用空余时间尽到已婚女性照顾家人的义务。这使得很多已婚女性研究生变得很迷茫甚至角色错位。

2.生育的压力。对于未育的已婚女研究生来说,她们都到了和超过了生育适合阶段。但迫于金融危机的压力,她们更加希望学有所成,能够增加就业竞争力。可是,如果在学习期间生育,必然会耽误学习,拖延毕业时间。另外,她们担心毕业后招聘单位看到年龄偏大的自己到了生育年龄却依然没有孩子,会考虑到刚进去不久业务还没熟练就需要休产假、进行托儿前的照顾等,必定会耽误工作,因而会拒人于千里之外。这样又会失去艰难经济形势下难得的工作机会。

3.教育子女的压力。已婚的女性研究生们不仅要照顾子女,完成工作,而且还要兼顾自己的学业。一方面,她们在闲暇时间的分配上通常是有冲突的:是用来陪伴孩子还是要用来满足自己学业的要求? 另一方面,在如此尴尬的经济形势下,自己读研已经是一笔巨大开销,孩子的一大笔教育费又从何而来?她们担心因为自己读研,会影响到对孩子的教育和成长。

五、人际关系的压力

已婚的女研究生们除了上课在学校以外,根本就没有其它时间与同学交流。在经济、就业形势如此严峻的环境下,很容易就使得自己被孤立,一些学习和就业方面的信息也不能及时掌握。读个两三年下来,依然形单影只,觉得周围的同学都很陌生,加之金融危机的冲击,内心必然会有一种很强烈的失落感。

在金融危机的压力下已婚女研究生缓解压力的途径有:首先,提前做好规划,平衡好学习、工作、家庭三方面的事务,这样更能从容面对所面临金融危机下的困境;其次,学会寻求帮助,学会倾诉,多听取别人的意见,让压力分流。第三,通过和学校老师的配合,为孩子制定一个合适的规划,或者寻求离退休父母的帮助共同完成子女的成长教育问题;第四,要树立信心,坚信自己能够成功。保持乐观的心态,相信金融危机很快即会过去。

篇9

2008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而起的金融危机影响到全球各国的经济健康发展,中国经济的发展受到很大的挑战。中国对美国经济出口直线下降,东部沿海的一批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的中小企业关门破产,国内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几年来,高校毕业生数量在不断上升,大学生就业形势遭受了空前的压力,针对金融危机形势下面临毕业的大学生,在严峻的就业压力下,我们有必要掌握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就业心理辅导,为我院的毕业生心理健康工作提供一定的依据。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南通大学地理科学学院2008届毕业生144人,年龄18―25岁,平均23.11±1.41岁。男64人(44.44%),女80人(55.56%)。城镇70人(48.61%),农村74人(51.39%)。师范生33人(29.73%),非师范生111人(70.27%)。

1.2方法

在地理科学学院2008届毕业生毕业前两月内,采用由教育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课题组郑日昌、邓丽芳编制的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CCSMHS)[1]按班级进行集体测试。CCSMHS由104条题目组成,主要检测大学生心理健康的12个维度,包括躯体化、焦虑、抑郁、自卑、社交退缩、社交攻击、性心理、偏执、强迫、依赖、冲动、精神病倾向。施测者由心理健康辅导员担任。测试按照量表规定的程序进行。强调被试者在读懂指导语后方可开始答题,告之个人检测结果仅供心理健康专业人员使用,不影响被试者的学籍、入党、考研、奖惩和就业等,所有问题无对错之分,按照自己的情况真实回答。被试采取答题卡答题,测试结果通过读卡机录入电脑。测试中发放问卷144份,回收有效问卷144份。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tata 7.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各组因子分以x±s表示,组间比较分别使用t检验、方差分析。

2.结果

2.1毕业生CCSMHS结果

我院2008届毕业生CCSMHS各因子分除抑郁显著低于常模外(P<0.05),均极显著低于全国大学生常模(P<0.01),表明其整体心理状况要好于全国大学生平均水平。(P<0.05―0.01),详见表1。

表1 我院毕业生及常模CCSMHS比较结果(n,x±s)

与全国常模比较,*P<0.05,**P<0.01。

2.2毕业生CCSMHS关注对象检出率

检出标准:只要高于一般关注对象得分,即为心理关注对象。即具备以下4个条件之一:①抑郁大于或等于23分;②焦虑大于24分;③精神病倾向大于17分;④偏执+攻击+冲动大于66分。按照量表的筛查标准,共检出关注对象13人,占2010届毕业生总人数的9.03%。

2.3男女生间比较

男生与女生CCSMHS各因子分比较,在社会攻击、偏执、强迫、精神病倾向4个因子分上都显著高于女生(P<0.05),有明显差异性,其它各因子无显著性差异,详见表2。

表2 地理科学学院毕业生不同性别因子分比较(x±s)

与女生毕业生比较,*P<0.05,**P<0.01。

2.4城镇毕业生和农村毕业生比较

CCSMHS各因子分中,农村毕业生的社交退缩和性心理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城镇毕业生,有明显差异性(P<0.05),其余各因子分间均无显著性差异,详见表3。

表3 地理科学学院毕业生不同性别因子分比较(x±s)

与农村毕业生比较,*P<0.05,**P<0.01。

2.5师范生和非师范生比较

CCSMHS各因子分中,师范毕业生和非师范毕业生各因子分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详见表4。

表4 地理科学学院毕业生不同性别因子分比较(x±s)

与非师范毕业生比较,*P<0.05,**P<0.01。

3.讨论

(1)与全国常模比较,我院毕业生各项因子得分均显著低于全国常模,在关注对象检出率方面,我院毕业生关注对象,即心理问题检出率为9.03%,低于其它相关研究所得出的10%―30%[1-2]的心理问题检出率。结果显示我院毕业生心理健康水平要好于全国青年平均水平,这与有关研究结果有所不同[3]。综合原因分析,我院大学毕业生心理健康良好应该与我院在金融危机形势下加强毕业生心理健康教育措施有关。首先,在金融危机形势下,我院加强了对毕业生的就业心理辅导,强调先就业再择业的理念,促使他们摆正心态来接受社会的挑选。其次,加强对所有毕业生的动态筛查和摸底,对就业困难的学生给予及时的关注帮助和心理辅导,提升他们的就业心理水平。再次,及时推出一系列的就业帮扶政策,如“导师一帮一联系制度”“组织专场招聘会”等来促进毕业生就业,这也是金融危机形势下改善毕业生心理应激水平的有效方法。以上这些都是我院毕业生心理健康水平良好的重要因素。

(2)在男女毕业生比较研究中,结果显示男生在社会攻击、偏执、强迫3个因子分上都显著高于女生(P<0.05),有明显差异性。这与相关研究结果接近[4]。此差异可能与男女生的就业期望值和本身的个性特点有关。男生有事业心,希望找到较好的工作岗位,但金融危机形势下往往事与愿违,就业招聘中容易遭受挫折,承受的心理压力较大。且男生年轻气盛,血气方刚,遇事容易冲动,遇到烦恼不善倾诉,容易钻牛角尖,故容易造成偏执、强迫等状况。而女生就业期望值相对较低,容易接受灵活就业现状,且心境平和,善于沟通,遇事沉着冷静,因此也就较少产生偏执和强迫倾向。另一方面,也与我院男女生的学习动机有关。我院男生学习不够刻苦,学习目的不强,有的同学还迷恋网络,甚至有课程挂科等,这都是负性心理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而我院女生学习刻苦,有明确的学习动机和目标,在学习生活中能不断体验到成就感和愉悦感,心理素质也就相对较好。

(3)在城镇毕业生和农村毕业生比较中,结果显示农村毕业生的社交退缩和性心理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城镇毕业生,有明显差异性(P<0.05),说明农村毕业生的心理状况要差于城市毕业生,这与有关研究的结果相同[5]。我院农村毕业生大部分来自苏北农村,少数来自西部边远地区,他们的家庭经济情况一般都较差,大部分父母务农或者从事体力劳动型工作,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家庭不是独生子女,甚至多子女上学,这类同学在学校学习的同时,心理承受着较大的压力,一般比较内向,不善于与同学交流,与有着较好家境的城市学生相比,具有自卑、内向、敏感等性格特点。在即将毕业的情况下,尤其金融危机愈演愈烈的情况下,就业机会较少,在就业应聘中遭受挫折后容易产生社交退缩等心理问题。而且,农村的科学普及较差,农村大学生在家庭和学校接受的生理卫生知识较少,也是他们性心理水平差的重要原因之一。

(4)在师范生和非师范生比较研究中,结果显示CCSMHS各因子分中,师范毕业生和非师范毕业生各因子分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这可能与国家师范教育政策有关。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师范生政策的变化,师范生包分配已经成为过去。金融危机形势下,师范生也一样面临着就业形势的压力。随着教师招聘竞争机制的引入,我院师范生的毕业就业也面临着严峻的形势,他们和非师范毕业生的就业处境相同,本研究结果显示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处于相同水平。

本研究结果提示,我院的毕业生心理健康水平要好于全国青年大学生常模,他们总体的心理水平较好。同时在群体研究中,我们发现男生和农村大学生心理水平相较女生和城市大学生为差,这也为我们做好毕业生心理健康工作指明了方向。在金融危机形势下,要更注重男生和农村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帮助,提高他们适应新形势下的就业发展现状,更好地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樊晓光,周东明.青岛大学师范类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评价[J].中国学校卫生,2006,27(4):326-328.

[2]赵岩,王江洋.师范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1):47-49.

[3]赵书越,韩柏,唐荣华等.大学新生和毕业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调查研究,2009,6(8):130-131.

篇10

2007年2月由美国房产抵押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迅速地蔓延全球,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美国是重灾区,例如,华尔街五大公司之间倾刻崩盘,通用、福特、克莱斯勒的美国工业汽车巨头岌岌可危等。中国也不例外,经济发展的未来蒙上一层阴隐,国有企业、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和私人企业,遭受改革以来没有过的裁员、减薪、民工潮回流等异常现象的冲击,经济发展的趋势在弱化。这种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影响也波及到机关事业单位, 使其人才面临游憩、失业、恐慌的隐患。同时也暴露了机关事业单位在发展中遇到的压力是前未所有的,对策和方法出现的困惑、失缺也是空前的。面对金融危机, 机关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无力应对,束手无策,严重影响着本单位的改革开放和发展。那么在金融危机影响下,人力资源开发会遇到哪些问题,走出危机低谷须作出哪些应对,本文拟对此作出简要分析。

1 人力资源开发的弊端

人力资源是机关事业单位存在和发展的基本要素,是一切资源中最珍贵、最重要的资源。对其行之有效的开发形成高端管理模式巳成为新形势下机关事业改革创新的重中之重,但是这种管理共识在人力资源开发实践中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有一些机关事业单位常常离异它、忽视它,而去关心人力市场拓展、人才市场对接、人力资本扩充等其它资源,或者对其开发缺乏正确疏导和控制,或者不规范的开发和利用等。这种缺位、失控、无章操作恰恰成为人力资源开发的屏障,阻碍了机关事业单位发展,具体表现是:

1.1 人力资源开发缺位

开发缺位表现是多方面的,但对象、领域、目标三者组合中的断挡开发尤为严重:一是人力资源开发只有对象没有领域,在开发中领域缺层,有少数机关事业单位只重视从外部引进人才,把本单位职工中潜在的高智商的人力资源开发拒之门外,造成了人力资源宽领域开发上的空穴;二是人力资源开发只有领域没有目标,在开发中目标缺失,有少数机关事业单位只选择了人力资源开发的各类不同层次的人才,但没有制定不同层次高素质人才的开发目标,造成了人力资源高目标开发上的空穴;三是人力资源开发只有目标没有对象,在开发中对象缺位,有少数机关事业单位制定了不同层次的人力资源开发目标,但对象选择越位、错位、或者根本没有对象选择,造成了人力资源对象定位开发上的空穴。

1.2 人力资源开发失控

主要反应在人才流动、合理分配、互动沟通规范上的失缺:一是人才流动失控。一般人才走不出,高层次人才、复合型人才进不来,导致人才结构不合理,素质偏低,总量不足,远远满足不了机关事业单位发展的需求;二是合理分配失衡。社会和谐要求公平分配,但机关事业单位发展同样要执着合理调配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的积极性。而个别机关事业单位违背这一原则,只注重人才引进和培训,不兼顾本单位内部科室之间、部门之间的人才合理调配,导致科室和部门之间出现对人才需求过剩和紧缺的浪费现象,扼制了人才的积极性,使机关事业单位一度陷入了专注平抑人才固守屯聚和需求无援分配失衡的被动局面;三是互动沟通失策。互动的核心是贯输机关事业部门的人性化思想,它要求本单位的员工、管理者与人才相互通融、相互包容、相互尊重,相互关爱,在互动中彼此了解,团结一致,提升机关事业人性化的核心竞争力。但是,有少数机关事业部门在人力资源开发中对互动不但非能启用,而且讲客观,摆问题,论难不休,最终将其淡化或束之高阁。

1.3 人力资源开发无章法

制度不规范巳成为机关事业部门人力资源开发的瓶颈。一是人力资源开发的时间、地点、目标不明确,没有依据,随意性强,针对性差,开发出来的人才资源入不敷出,影响本单位的创新发展;二是人力资源开发行为短期化、无序化、行政化,未能根据本单位现有的人才客观情况和发展的远景,有计划、有步骤、循循渐进的开发,而是按照政权事权暂时的行政需求过度开发,造成事过境迂,资源膨胀和浪费;三是人力资源开发没有形成一个系统性、有效性和规范化的制度,不能用制度管资源开发权,管资源开发人,管资源开发度,仍由单纯行政管理对人力资源开发定位定向。

2 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

人力资源开发缺位是开发模式趋向性定位问题,开发失控是对影响开发因素制控问题,开发无章是开发制度和机制构建问题,以下对这三方面问题进行破解和应对研究

2.1 营造人力资源对象、领域、目标三者互为组合的开发模式

人力资源对象是指具有专业技术的高素质人才;人力资源领域是指战略管理、经营管理、工程技术、技术研发等各方面不同类型的专业人才; 人力资源目标是指因事、因时、因地制宜地开发机关事业单位发展所需要的人才。机关事业单位发展要求在人力资源对象、领域、目标互为组合开发的基础上,形成激发人才活力迸发的模式,充分挖掘人才创新技能,推动可持续发展。在激发人才活力的导向下,从领导职责、政务工作、组织机构、业务规划、经营管理、后勤服务等多视角、宽领域、全方位构筑人力资源对象、领域、目标三者互为组合和有机统一的规范性、原则性、程序性的开发模式。

2.2 打造人力资源开发的综合平台

在这个平台上通过优化人才公平分配产生的疑聚力,网络默契互动沟通孕育的影响力, 破解制约人才充分合理流动的主客观因素,展现人才素质,促进人才流动,激励人才创新。在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 机关事业单位化解人才危机的核心是打造人力资源开发的综合平台。开发人才资源,打造开发高平台,首先要完善“以人为本”的人才分配机制。各种不同类型的专业技术人才都是机关事业单位紧缺的资源,在人才资源分配上,执行均衡制,不搞彼此亲疏,对部门或单位所需、所用、所想的人才,用绿色供需通道保质足量及时地供给到位,营造人才供需的氛围,提供人才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空间。其次,网络纵横交错的互动沟通。推行开放式互动沟通,作为机关事业单位的上级、下级、党员、职工,经常与引进的人才互动沟通。在涉及部门、单位政策制定、人动、机构整合、经营战略、民主民生、利益分配等各项重大问题上,让他们知情、知根、知底,要他们充分发表自已的看法,善于接纳他们的不同意见,通过真诚地互动和交流达到统一,推陈出新。在相互信赖,相互交流,相互分析,相互启发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责任感和认同感,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再次,规范互通有无的人才往来交流。机关事业各单位要打破保守和封闭,让人才进出自如,情意专注。只有放得开,才能广纳人才;只有流得出,才有圣贤源源不绝。

2.3 建设人力资源开发的科学管理制度

当前机关事业管理创新正处于人事制度改革的关键时期,面对改革的新形势、新任务,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制度建设与创新,提高科学管理的质量与水平,是实现用规范制度管人力资源开发流程的迫切需要,是增强人力资源开发科学性、有效性的必然选择。

机关事业人力资源开发流程是一个复杂的程序,一般包括人才规划和目标,人才招聘和选拨,人才素质培训和提高,绩效评估,薪酬和奖惩等。为强化人力资源开发,提升管理格局,建立与流程各环节相适应的人力资源开发制度,包括人才招聘和聘用制度、高职低聘和低职高聘制度、绩效考评制度、职务晋升制度、业务培训制度、薪酬制度、激励制度、奖惩制度等,并根据形势的发展,人力资源变动,适时改变政策和制度的内生变量,构建不断适应新形势下人力资源开发的新制度。

2.4 构筑稳定龙头和淘汰凤尾并行开发的长效机制

机关事业人力资源开发在程序上引进人才是粗放效益,管好和用好人才是粗放效益的精化与放大,粗放效益与放大效益的释放并不能形成人才资源开发的长效机制。机关事业各单位只有不断地挖掘人才、信赖人才、知人善任、任人唯贤、淘汰未位、让人才蜂拥而入,才具有开发人力资源的活力。目前,一些机关事业单位引进人才的作法是从工作环境、生活需求、解除后顾之忧等方面,打造人才开发的支撑点, 或者逆向选择淘汰未位开发方式激励人才奋发图强。但是在目前人才市场竞争机制不完善的条件下,采取正向鼓动精英或逆向淘汰未位激励人才施展才华,是一种片面的单一延伸的开发模式,从规模到管理以致效益都不可能到达顶极,甚致有可能使人才开发陷入发展的瓶颈,产生负面效益。鉴于人力资源开发不良环境与条件,应在规范和完善人才市场信息对称的基础上,同时开展稳定龙头和淘汰凤尾并行的开发方式,并将人才置于发挥聪明才智和防范风险的心理预期优势上,以此形成激进、超越、永恒开发的长效机制,提高人力资源开发创新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