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的音乐课堂模板(10篇)

时间:2023-09-10 14:39:3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核心素养下的音乐课堂,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核心素养下的音乐课堂

篇1

一、何谓小学音乐教学的核心素养

篇2

音乐学科作为非主科教学的一种往往被人们所忽视,但在“培养全方面发展人才”的背景下音乐课堂的美育与德育功能是其他学科不能代替的。音乐教师应充分认识到音乐教学的意义所在,并在教育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具备深刻内涵的音乐教学。初中生处于人生发展的青春期,青春期不仅是个体发展的萌动期,更是个体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中采用适合的教育手段使青少年形成积极正向的发展观念尤为必要,教师应为初中生打下良好发展的坚实基础,使其平稳、安全地渡过人生的青春期。音乐学科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情怀与多样的艺术形式,通过音乐教学学生可以与多彩的音乐文化进行深入地交流,并从中汲取到积极的能量。因此,秉持正确的教学理念,合理地设计教学内容是完成一节高质量音乐课的必要条件,也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有效举措。

一、音乐核心素养的内容

核心素养已经成为现代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元素,基于核心素养进行教学设计是每个教师应该完成的教学任务。核心素养理念下的教育教学是区别于传统的教育教学的关键所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要求教师对所教学科有一个深刻的体认,并且能够通过教学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学科素质,从而获得更好、更全面的发展。音乐核心素养亦是如此,总得来说音乐核心素养分为三部分:

(一)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

使学生通过学习形成一定的审美感知能力是音乐教学的内在之义,也是音乐教学的基础功能。教师应选取合适的教学材料并通过讲解、示范、引导等手段使学生对音乐艺术的听觉特征、表现形式、表现手段等形成一定的认识。这种认识具备个体性与多样性的特点,它是不同的个体基于个体风格与感知能力形成的独特的体验,是个体内心世界的一种映像。教师应重视学生形成的不同的审美感知,但在尊重个体表达多样性的同时注重对消极、危险的思想认识进行纾解与引导,发挥音乐教育的积极导向作用使学生形成健康、正向的审美感知与思想观念。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是音乐教学的基础目标之一,教师应充分将这一目标融入教学之中,使学生在获得良好学习体验的同时提升自身的音乐核心素养。

(二)完善学生的艺术表现

如果说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是理论与认知层面的内容,那么使学生形成一定水平的艺术表现则是实践层面的内容。艺术表现考察了学生的综合艺术水平,它要求学生在学习之后能够通过歌唱、演奏或者音乐创编等形式表达自身关于音乐的认知。艺术表现不仅具备了美感性与可观赏性的内涵,同时也具备了考察性、实践性、创新性的性质,它是音乐核心素养中的关键内容,决定着音乐学习者的能力与水平能够达到的层次。提升学生的艺术表现需要教师多为学生提供展现与发挥的平台,这样的平台可以是小范围内的,也可以是专业化、高级化的。教师应学会为学生预留一个发展与发挥的空间,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内容、所获得的感悟多方面地展现出来。

(三)加深学生的文化理解

使学生在进行音乐学习的过程中对音乐艺术背后的人文内涵以及思想情感进行深入的了解是核心素养中重要的部分。音乐是感性与美的表达,它产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音乐学习者应具备一定的观察力与感知力,能够透过音乐的表象看到其本质,能够对一首歌曲或者曲目的产生之源有一定的认识与体悟。因此,教师应将加深学生的文化理解纳入教学目标之中,并合理设计教学目标的层次与等级,使教学目标按照一定的逻辑与体系进行建构,使学生能够在教学目标完成的过程中实现持续化、系统化的发展。

二、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探究

(一)构建多元课堂,全方面提升学生对音乐的感知

构建多元化的课堂是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多元化的课堂与传统的单一化、模式化的课堂有着巨大的区别,多元化的课堂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的学生的发展需求,并且有助于生成趣味灵动的现代化课堂。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形成的,需要教师结合所教内容进行多方位、多角度地引导,构建多元化的课堂是一个有效的策略。

音乐课堂中教师的教学与示范占据了很大的比重,长此以往不仅会使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直线下降还会使得课堂结构趋向单一化,从而使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消磨殆尽。多元化的课堂不仅指教学方法的多元化,更是课堂结构的多元化,教师可以采取情景化教学、讨论式课堂等手段丰富课堂的层次结构,使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提升自身的审美感知能力。例如,在进行《渴望春天》这首歌曲的教学时,教师在歌曲演唱的示范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聆听歌曲、感受歌曲。并在练习环节鼓励学生就歌曲的内容进行讨论与交流,使学生在交流分享中深入感受音乐的美感。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播放描绘不同季节的歌曲,使学生近一步提升对乐曲的鉴赏力与感知力。

多元化课堂要求教师赋予音乐课堂活力与生命力,通过创设不同的学习情景使学生加深对音乐的感知。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音乐材料供学生进行深入学习,唯有视野不断开阔,审美与感知才能不断提升。

(二)拓展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创新与表达的平台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今音乐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创新力不仅是教育理念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核心素养的内在之义。学生的创新能力体现在对音乐活动的设计与表现上,创新不仅包含了思维的新奇同时也暗含了对所学知识的实践与应用。教师应为学生提供进行创新的平台,使学生的音乐执行能力得到良好发展。

课外活动是供学生表达与展示的重要舞台,通过课外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新力,还可以在实践的过程中获得提升与成长。因此,睿智的教师应懂得为学生搭建一片艺术创作的空间,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在这片空间中得以发展。例如,在进行《歌剧之夜》这单元内容的教学时,由于该单元内容十分生动有趣,且具备着一定的实践性,因此教师可以根据该单元中的内容进行设计,以开展活动的方式使学生进行学习。教师可以举办一场“歌剧表演大赛”让学生自行选取歌剧进行设计与表演,这样不仅有助于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还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歌剧、学习歌剧。

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养成需要一定的平台作为依托,倘若教师只按照传统音乐课堂的示范-讲解-练习这样的模式进行教学,那么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与创新意识就会被抹杀。教师应善于借助活动培养学生,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得到锻炼与提升。

(三)深入挖掘内涵,帮助学生形成深厚的人文素养

音乐的背后隐藏的是丰富的文化与历史,音乐是人文历史的一种表达,人文历史是音乐赖以生存的基础。人文素养不仅是个体学习成果的重要体现,也是学生进行创新创造的源头,教师应使学生深入了解音乐背后的文化、近距离接触人文历史故事,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有效的积累。

使学生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沉淀并形成一定的人文素养需要教师进行引导与教授。教师应善于挖掘歌曲或者曲目背后的故事和文化,并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展现给学生,帮助学生进行充分的学习。例如,在进行《神州音韵(四)》这单元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应结合该单元中的曲目使学生感受到民族风情的特点,并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呈现与歌曲相关的背景与文化,使学生通过歌曲了解文化,并在了解文化的基础上加深对歌曲的理解。教师还可以通过故事讲述的方式进行教学,为学生讲解与歌曲有关的故事和背景,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培植学生的人文情怀。

唯有深厚的积淀才能产生伟大的创造,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以一定的人文素养与知识技能为前提的,教师应重视学生人文素养的养成,并鼓励学生走近文化、感知文化、创新文化。

总而言之,核心素养是学生进行有效音乐学习的基础同时也是评价学生是否进行了有效的音乐学习的标准,它要求教师关注音乐教学的不同的层次与角度,关注音乐教学目标的不同价值取向,并对教学进行精心的设计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教师应将核心素养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相结合,对二者的关系进行准确地分析,在核心素养的基础上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培养创新能力的同时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同时,要以核心素养为核心,以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为辅助,使音乐课堂在新时代焕发新的活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篇3

[中图分类号] G633.95 [文I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09-0046-01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提到审美情趣。音乐教学总是与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有着莫大的联系。音乐这门学科最早就被归类在美育中,无论是在古代的中国还是希腊,音乐的美育都受到先哲们的高度重视。但是审美从来不具备标准答案,审美情趣会受到时代、人群、年龄、阅历等方面的影响,从而出现不同的审美观念。音乐美是音乐所具有的品位,它产生于主客观的完美结合之中,是音乐形式和内容的高度统一。就农村初中音乐课堂而言,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谈审美情趣的培养。

一、培养会听的耳朵――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起跑线

初中音乐教学既然以歌唱为主,那音乐的审美就不能仅仅局限在欣赏曲目上,演唱歌曲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以及听力。最简单的例子是唱歌的音色,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能够有意识地发出适合演唱的声音,这就是一种学生审美能力提高的体现。学生刚升上初中时,一般演唱的方式还停留在小学,似乎越响亮的声音越能够体现出认真和投入,但这种意识和演唱方式往往会演变成最伤害学生嗓子的喊唱,学生在听方面关注的是音量的高低,这就不能称为音乐审美。所以我们一般会用一学期的时间来纠正学生的这种思维,让他们能够听出歌唱与喊唱的不同。在小学阶段,或许歌唱的美就是大声唱出旋律,但那是因为小学时期一般学生发出的是最清澈、纯粹、纯真的声音,是不需要过多修饰的。初中阶段,对于学生的歌唱,是一个很特殊的时期,一般在这三年中,大部分学生要经历变声期。这时候,耳朵的听力要能跟上这种变化,要能听得出,当对喉内肌肉进行不同控制后,发出的不同音色哪一种为美。课堂上,一般会让学生将自己的耳朵用手稍稍向前拨,使他们能够更清晰地听到自己的声音,又或者采取“小组唱互相点评”的形式,完成从他们听到点评到自省再到自唱的过程,最终达到对学生听觉审美能力的提高。

二、紧扣时代的节奏――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方向标

音乐课堂在培养学生审美情趣之余,还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农村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和村里网络电视铺设等原因,更难接触到当代音乐,更多的还是要靠音乐课堂上的补充欣赏。但在一周只有一节音乐课,每单元都有两首演唱歌曲、两首欣赏曲目的情况下,很难在完成教学进度的同时再扩充欣赏。音乐教材里的内容,对于学生而言其实都有一定的年代感,几乎每一批学生都会说,“音乐书上的歌不好听”或者“书上怎么都是老歌呀”。确实,虽然教材已经很注意现代歌曲的录入,像小虎队的《蝴蝶飞呀》、台湾校园民谣《踏浪》、周杰伦的《听妈妈的话》,但5年后在学生看来,连《听妈妈的话》都成了“老歌”了,小虎队的歌是他们父母听的,《弯弯的月亮》《故乡的云》那更是爷爷奶奶辈的流行歌曲了。音乐审美的更新换代是极其迅速的,音乐教材的更新换代却是极其缓慢的,学生认为这首歌老土,自然提不起学习的兴趣,虽然我们也可以从歌曲中寻找共性的审美,但这却不利于学习。音乐课堂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开阔学生音乐欣赏层面的视野。时代的大环境对于音乐课堂教学,尤其是审美情趣的培养,影响是巨大的。

篇4

2.多媒体技术在小学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中的应用

2.1在课堂歌曲教学中的应用。歌曲的教学很大程度上需要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影像资料的放映,通过直观的放映可以让学生有更直观的音乐体验。通过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可以灵活有效的对音乐课堂教学进度进行把握,高效的利用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整首歌曲进行适当的剪辑与合理地放映,可以取得更好的歌曲讲解效果。从而使学生有更好的音乐体验最终实现小学音乐素养的提升。2.2在音乐理论教学中的应用。由于音乐理论有一定的深度学生在对理论的理解过程之中会存在着一定的阻碍,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从长远来看不利于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提升。多媒体音乐教学的应用则有效的解决了传统音乐教学尴尬的处境。通过高品质的音乐乐理课件的制作可以使得乐理知识更加的形象化。在word、PPT等教学工具的应用过程中可以对乐理知识的讲解更加深入透彻,通过对重要的乐理知识内容的重点标注来实现教学过程中主次教学目的的把握。从而实现学生对乐理知识的更好的理解与掌握,实现提升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2.3在音乐欣赏课堂中的应用。课堂音乐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课堂音乐的欣赏部分,传统的课堂音乐教学中针对学生的课堂音乐欣赏环节主要是进行课堂音乐的播放,然而仅仅通过音乐的播放,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听觉享受上,对于音乐的作者与创作背景以及作品的风格分类没有更好的理解。通过多媒体教学工具的应用可以通过一系列的视频教学软件以及word、PPT等教学软件的应用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来穿插一些乐理知识,以及作者生平、音乐创作背景、音乐风格有更好的理解。

在对小学音乐核心素养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可以取得更好的教育教学目标,因此多媒体教学工具是贯彻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技术保障。通过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直观地音乐感受,从而有效的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打开学生音乐世界的大门。

参考文献:

[1]陈小澄.浅谈小学音乐教育中多媒体的运用[J].音乐时空(理论版),2012(07).

篇5

1、网络辅助教学在音乐课程中的作用

1.1有利于音乐知识的整合

在小学音乐课程中,唱歌、欣赏等等教学内容均有着强烈儿童特点,因此通过网络辅助展开音乐教学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在通过网络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主要是校园网络提供的资料,此外教师还可以依据具体的章节选择性额在网上下载素材,进而选取最优教学素材为音乐课程服务。还可以对网络食材进行整合,增长学生见识。例如在讲授《春天来了》这一章节时,可以提前选取春天美术图案对比,让学生养成对比、重复的思维。而后依据歌曲意境选择小学语文课本中相关图画,配上《春天来了》,可以使得学生想象自身处于春景之中,进而通过音乐来表现春天。教师还可以在互联网上下载与春天相关的动画、美术作品、作为,小学生在浏览的同时,会将知识进行整合,将各种关于春天的知识相联系,可以让学生准确、快速的掌握春天的艺术形象,进而达到自我教学的目标。

1.2有着较强的感染力

音乐课程乐曲旋律的生成,既是音符的组合,还是乐曲作者思想的体现。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使得其对色彩、声音有着较强的敏感性,小学生可以在动听的音乐氛围中,较为全面的把握艺术形象。通过网络可以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将声音、画面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乐曲创设的意境。在音乐课程进行的过程中通过网络辅助设置相关情境,帮助其在身临其境中体会音乐旋律之美,小学生再通过自身丰富的想象力对乐曲进行加工,使得其受到启发、感染,最后达到激发小学生参与音乐课堂的热情。

2、小学音乐课程网络辅助教学设计

2.1音乐氛围设计

小学音乐课程有着一定特殊性与针对性。小学生因为年龄的特点,其理解能力、自制力都相对较差,在小学音乐网络教学中需要对具体乐曲的意境、情感、内如进行引导、铺垫。这样不仅能够使得小学生更好的感受并领悟音乐魅力,还可以激发其学习音乐课程的热情。在音乐课程进行时,最为关键的是引导学生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导入音乐环节选取科学合理的方式,将音乐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通过灵活的方式加以呈现,为小学音乐网络教学创设优良的氛围,尽可能的将学生兴趣转移到音乐学习之中,进而促进学生养成自主学习音乐的能力,提升音乐课程网络教学的教学质量。

2.2教学流程设计

优质的学习氛围是提升音乐课程网络教学的基础,而优化音乐教学流程是确保音乐课程质量的核心。在音乐课程进行的过程中,最为主要的环节是“听”,因此教师在课程讲授时应当给学生一定空间,让学生更好的感受、理解、消化音乐内容,便与其感受音乐旋律魅力以及乐曲思想。音乐课程中第二大核心环节是“模仿”。如果出现学生理解、掌握音乐不到位的情况,这时就需要通过原创直观感受展开模仿学习,由技巧与情感这两方面加深小学生对音乐鉴赏作品的感悟与理解。在音乐课程网络教学的设计阶段,教师应当对此部分有着特别的指导与准备。在音乐课程讲授过程中,音乐技能学习也是极为重要的,小学生在娴熟的掌握音乐技巧之后,可以更加准确的通过音乐来表达自身感情,使得音乐课程更加真实。因此在小学音乐课程网络教学设计阶段,应当注重音乐技巧训练,通过练习和表演总结经验,进而提升音乐技巧。

3、小学音乐课程网络教学的实现

3.1鉴赏能力的实现

在小学音乐讲授过程中,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非常重要,音乐鉴赏能力培养是长期积累、训练的过程。在以往音乐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有着时间、空间差异,阻碍着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音乐鉴赏能力培养应当在学生可以接受和理解的范围内,展开灵活多样的鉴赏能力培养。比如在音乐课程网络教学插入与音乐相关的信息、资料,为音乐欣赏提供背景资料,创设优质的授课氛围。于此同时,小学生的音乐兴趣与注意力需要教师对其进行照顾、关注,进而确保音乐教学质量。在鉴赏音乐之前,可以提问音乐作品蕴含的内涵与学生感受,使得学生鉴赏能力有计划、有目的的提升,进而保证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注意力的专注度与集中度。还可以在不同音乐背景和水平的情况下,吧同一鉴赏课划分为不同部分,依据个性和特点安排鉴赏的内容,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兴趣,进而提升小学生的鉴赏能力。

3.2音乐技巧的实现

小学音乐教育为基础教育组成部分之一,良好基础是音乐学习的核心 。在小学音乐课程讲授的过程中,音乐基础理论知识是教学计划实现的关键,音乐技巧也是音乐课堂需要练习、巩固的部分。因此,在小学音乐课程讲授时,教学方式课堂氛围对音乐技巧有着重要的影响。欢快的课堂氛围与高效的教学方式对音乐技巧、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着不可或缺的积极影响。在音乐课程网络教学时,不可以像面对面教学提问的方式整合、运用教学内容,这就给教师提出了通过引人注目的方式为学生示范的要求,使得学生在音乐课程网络教学保持较高注意力。与此同时,使得学生在音乐课堂之余主动的去尝试和提高自身音乐水平与技巧,达到高质量音乐教学的目的。在音乐课程网络教学中,需要激励学生主动练习,增加锻炼自身的机会。

结束语

小学音乐课程教育高效的利用网络辅助展开教学有着积极的作用,网络可以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为音乐课程的讲授有着积极意义。利用网络辅助小学音乐课程教学,虽然存在诸多问题,但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必将带来小学音乐课程飞速的发展,进而普及网络课程教学,最后提升小学生音乐水平、音乐素养,为社会发展提供综合性的人才储备。

【参考文献】

篇6

学生是音乐学习的主体。因此,音乐课的智慧评价首先要智评学生的表现,包括非智力方面的表现和智力方面的表现。

心理学理论认为,非智力因素是个体学习的动力,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对小学生来说,兴趣与情感是参与学习活动的最重要内驱力。因此,音乐课智评学生,首先要描述学生课堂上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兴趣是否浓厚和持久,是否喜欢参与音乐学习活动。学生兴趣浓厚,喜欢参与就会表现出注意力集中、专心倾听、大胆表现、主动表达、遵守常规等良好行为,而且还表现出热烈的情绪和坚持性。

智力因素是个体学习的能力,包括感知、记忆、思维、想象和注意。在专心聆听中感受和欣赏音乐美,是音乐课中学生最主要的实践。因此,音乐课智评学生,还要将视野聚焦于学生参与音乐活动中表现出的智力状态。或描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音乐倾听状态,能否在听赏中感受音乐形象,欣赏音乐美,并能在感受欣赏中展开联想,丰富审美体验;或描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音乐表现状态,能否大胆表现,独立而且自信地正确演奏或表演,并从中享受表现的乐趣。

但是,当前音乐课观摩研讨的评价中,不少评价者往往忽略了学生这一主体在参与课堂活动中的表现,执教者往往也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和学习能力发展缺少关注,这个明显的评价缺失亟待弥补。

二、智慧评价二――智评教师素养

教师是音乐教学中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发挥着主导作用。因此,音乐教学评价也应智慧地评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表现出的音乐素养。

1. 语言表达素养。音乐课堂教学评价必须从教师普通话的准确,语句的简练明确,语气、语速、语调的变化多样,语态的亲切,语情的丰富和音乐语言的准确运用等方面素养是否能给予学生强烈的语言美感染力和精确的信息传递能力,予以评价。

2. 乐音的表现素养。音乐课堂教学评价必须关注教师在课堂中的范唱、哼唱、模唱、演唱等环节中的乐音表现素养,能否吸引学生、感动学生,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乐音美的陶冶。

3. 形体的表演素养。评价音乐教师课堂上的形体表演素养也是必不可少的。有经验的音乐教师在课堂上往往会展现自然、生动的体态表情、动作等,给予学生音乐美的示范、启迪,从而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4. 乐器的演奏素养。教师娴熟的弹奏,动听的琴声,不仅有助于学生聆听音乐能力的提高,也有助于学生音乐素养的发展。因此,音乐课评价教师素质,评价者必须认真倾听教师弹奏、弹唱中所表现出的演奏素养,给予准确的评析。

5. 现代教育技术素养。音乐课堂上,教师能否合理制作和娴熟利用视频课件为教学服务,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也是智评教师素养的一个因素。

当然,一节好的音乐课堂教学,对教师的音乐素养要求是多方面的,执教者不一定要面面俱到,平均使用,而应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身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素养优势,予以“放大”,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而评价者也不能面面俱到地要求,应充分肯定执教者素养优势所在及其发挥自身素养所产生的良好效果,恰如其分地对课堂上教师所发挥的音乐素养之不足,予以提醒和期待。这也是评价者评价智慧的表现。

三、智慧评价三――智评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方案,实施课堂教学行为,多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综合能力的展现,也是音乐课堂教学过程状态智评的重点和价值判断的核心,一般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眼。

1. 智评教学目标的预设与达成,教学重难点的把握与突破。音乐课堂教学评价,应在审视与分析教材内容的前提下,结合教改与教学课时特点,评价教师教学目标制定是否符合“本情”“生情”与“时情”,是否体现三个维度的整合与联系。同时,智评教师为达成目标而把握教学重难点的准确性,以及为突破教学重难点而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的教学形式与方法,从而确定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对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进行价值判断。

2. 智评教学过程音乐学科特点的体现。音乐是听觉艺术,听觉的感受与体验是音乐学习的基础,因此,智评教学过程就必须智评在教学目标引领下,音乐课的听觉的感受体验。是否形式多样,是否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听觉实践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是否切实有效地为教学目标服务,不能过度聚焦于教师的讲授、表现与表演。

3. 智评教学过程学生的参与度。执教者在组织指导各种音乐实践活动时,既要有全体学生的参与,又要有小组学生的合作,还要适当让部分学生个体独立感受与表现,而不能让整节课只开展全班学生共同参与的实践活动。而评价者的智评就要对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不同形式实践活动的状态进行描述。

4. 智评教学过程的情境创设与资源利用。教学过程中,运用各种教育资源,创设教学情境,有助于营造生动形象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兴趣,有助于学生对教学情境积极思维,展开想象和联想,从而丰富音乐情感体验。因此,智评教学过程中,要从音乐情境创设和资源利用的角度,描述教师创设与利用的适度性态度与有效性结果,以及从中表现出的教师素养状态。

篇7

大力发展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目标。初中教育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最后阶段,为学生顺利进入上一级阶段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因此做好初中教学对于学生们发展非常重要。初中音乐课程是初中课程体系中重要的一部分,在日益强调素质教育和学生全面发展的今天,音、体、美这些以前所谓的“副科”也越来越被重视。中学音乐课程是一门素养课程,学生在这门学科的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学习音乐知识、感受音乐魅力,并在此过程中陶冶学生的情操,进而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但是就目前来看,初中音乐教学并不是非常乐观,一些问题的存在影响着教学效果和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如学生不重视,课堂缺乏活力等,导致了现在的初中音乐课堂缺乏生机与活力,学生热情度不高的现实。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是我们教学的任务,针对当前初中音乐课存在的问题非常有必要作出调整,来切实达到音乐课程教学的目标。

一、了解学生,关注学生主体地位

为了更好地落实素质教育的发展目标,初中新课程改革从2000年左右开始实施,要求教师转变教学理念,调整教学方法,面向学生实际需求来设计、安排教学流程。新课改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要明确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那就是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教学活动的核心应该是学生,使学生能够参与到教学流程中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在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下,一方面自己在课上说得有些过多,教师往往把自己放在课堂的中心,忽略了学情;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安排脱离学生实际,学生参与的热情不高,影响了教学效果。这一方面与教师理念有关系,但更反映了教师对于学生主体地位的认识不清。尤其是学生在学习一些传统乐曲、乐理等知识时,这些知识因为学生了解少很多学生不感兴趣,他们内心更喜欢那些时下的流行音乐,所以上课时要么专注度不高、要么就是不遵守纪律。据此,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进行针对性的调整,调整的原则就是要把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需求更好地结合起来,以学生为核心来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具体来说,教师要注意教学的灵活性,切勿就简单地结合教学内容“过”一遍就可以了,要采取有意思的形式使学生参与进来,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这样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才可能被激发出来,学生学习的效果才可能更优化。

二、主动学习,提升教师综合素质

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是成长的一个目标。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非常快,特别是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扑面而来,这些是需要教师主动地去消化和吸收的。其中新课程对于教师角色的定位,即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这一新的角色要求并不是说教师在教学中的任务减少了,事实上是对教师的要求提高了,这就意味着教师既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也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教学的设计者,无疑给教师的教学目标更高,要真正做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的相互促进,很好地实现教学相长的良好效果。因此,教师要有主动学习的意识,我们常说:要想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拥有一桶水。而现在需要的是教师要有“一潭活水”,源源不断地满足学生学习、成长的需求。所以,教师要加强自身专业素养的提高,要了解学科教学、科研领域的新变化,保证教学内容的新鲜度;同时,也要加强对于新课改理念和教学方法理论的学习,主动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满足学生学习、成长的需要,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造高效课堂。

篇8

1.课堂中没有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改要求课堂中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但是从目前的初中音乐教学发展情况来看,课堂中仍然存在“填鸭式”或者“放羊式”的单调教学形式,教师仅仅根据教学需求进行课堂内容的讲解和灌输,忽视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初衷。而且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不够频繁,使得教学进程没有切实地结合学生的个性成长特征以及最新的学习动态等因素,在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情况下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2.教学观念和方法落后、陈旧

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的高低与课堂教学观念以及方法密切相关。由于受到传统意义上的教学理念的影响,不少音乐教师在课堂中都会采取“讲知识、识歌谱、练巩固”等的僵化模式,教学中没有适时地调动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的主动积极性和热情。还有,在教学手段上,不注重科学合理地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方式,致使很多宝贵的教学资源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价值,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和锻炼。

3.教学目标缺乏实际性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初中音乐教学被赋予了更多的内涵和目标,教学目标是否符合教学实际以及新课改的要求,直接关系到课堂效率的高低以及学生的综合素养。从目前的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发展情况分析来看,“照抄教案和参考资料”等备课行为仍然存在,缺乏对学生实际能力的把握,只重视所谓“尖子生”的培养而忽视了大多数学生能力的提高。而且很多教学任务的编排只是为了应付短期考试的需求,没有进行教学目标的长远规划,久而久之,目标的不实际和不清晰将会给教学带来不可估量的后果。

二、提高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水平的良好途径

1.营造良好的音乐课堂教学气氛

教学可以看成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在初中音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调度自己的教学情绪,在课堂中营造良好的音乐学习的氛围和环境,在实现音乐课堂互动的前提下为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作好铺垫。教师是课堂教学情绪的引导者和输入者,教学思维、行为以及学生学习情绪等的活跃都与教师有着至关重要的联系,因此,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精神饱满的状态下进行以情授学,要注重音乐情绪的调动和渲染,从而改变学生对该课程学习的抵触情绪,获得良好地教学成效。

2.合理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情景化教学

在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已经逐渐成为炙手可热的教学事实,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合理地运用信息化手段,将会在情景化教学的氛围下为教学方式的不断创新提供更多的活力。

首先,所谓“情景化教学”,就是教师通过图片、音乐以及视频等媒介将课堂教学内容展示出来,让学生在仿若身临其境的气氛中培养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打好自身的音乐基础。比如,在学习“中国民族音乐的成就”相关音乐内容时,可以选取在中国音乐史上有一定地位的音乐作品《歌唱祖国》,教师在教授之前要结合学生的个性成长特征以及教学需求,收集既能反映教学内容又符合学生兴趣和追求的图片、声音以及视频等,将其整合成生动丰富的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中予以展示,在学生彷如身临其境的教学环境中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灵敏嗅觉和感悟能力,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学生的音乐素养,为综合素质的提升打下坚实而有力的基础。

其次,在进行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之时,要注重与传统教学方式的完美契合,摒弃教条主义中的“人云亦云”等不良教学现象,促使情景化教学方式能够真正发挥作用。再者,初中音乐教师要经常性的深入到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去,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鼓励学生积极地说出自己对信息化教学手段的看法和建议,集思广益,为初中音乐教学水平的提高提供强而有力的催化剂成效。

3.发挥分组合作学习的作用

篇9

强调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强调考试公平的呼声越来越高,相关政策也在近期也不断出台。随着素质教育思想走进初中课堂,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寻找强化考试科目与协调文化科目之间的平衡点,以期实现全面型学生的培养。新课改后,音乐课程开始被越来越多的学校纳入初中课程,作为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主要手段。在此过程中,音乐课程设置日益完善,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及时反思初中音乐课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思考出解决之策成为音乐课程改革面临的最大挑战。

一、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有人说,音乐作为另一种形式的语言,能起到缓解压力、愉悦心情的作用。诚然,校方在初中阶段为音乐课提供学时,肯定也不乏这方面的考虑。但我们必须承认,在将音乐教学落实的时候,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1.学校、教师及部分学生对课程意义理解不深刻

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承担着文化传播与人文教养的作用,所以音乐课程也可被称作是一门充满人文性的课程。从课标要求来看,设置音乐课的目的除了教授基本乐理知识,培养学生艺术素养,就是要提高中学生的人文情怀,使他们学会欣赏美。然而,在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下,不少学校跟学生将音乐课当作了听歌时间。对他们而言,乐史上的经典篇章毫无意义,其吸引力甚至不及网络音乐和流行歌曲。音乐课成为空有形式,缺乏内容的课程。同时,部分中学对音乐教师也并不重视,音乐教师少,专业性不高的现状也使得音乐课很难真正打动学生。

2.教学形式相对古板单调,缺乏创新点和吸引力

相较于小学时期在音乐教室听着钢琴伴奏上课,初中生的音乐课显然无趣的多。对大多数初中生而言,音乐课就是老师在前面用录音机放一曲音乐,而后简单讲评一下音乐家的创作内涵。由于初中音乐课堂缺乏实践性,使得只有通过演奏、歌唱等多各环节才能全面体会的音乐失去了被学生体会的机会。老师在前面唱独角戏,学生在座位上枯燥的听,这种模式让学生难以理解那些深奥难懂的知识,也让他们失去了对音乐本来的兴趣。

二、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水平的措施

社会的快速发展给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素质教育的发展趋势也使得学校不得不在初中生音乐教学上花费更多功夫。对开始形成个人学习方式的初中生而言,通过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巩固和提升音乐表现能力,实现学生人文素养及人文内涵的提升是相当必要的。因此,针对初中生的音乐课堂教学,也应提出更有针对性的措施。

1.改革传统教观念

从某种程度上说,提高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就是要提高音乐教学的有效性。而这种有效性的提升可以从多方面予以实现。社会对素质教育的高要求决定了音乐、美术等课程对学生综合能力养成和自身发展的重要作用。传统模式下的教育难以保证音乐课堂教学的及时性和有效性。这种情况下,教育观念的改革就显得迫在眉睫。构建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四位一体的模式,改善传统模式下对音乐教学的错误看法,以正确的思想观念投入到课堂教学来。形成以学生兴趣为核心,着眼学生发展,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陶冶学生性情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2.校方对教学目的有更为明确、清醒、直观的认识

初中阶段的音乐课程,是以陶冶情操为目的,愉悦身心为效果的,是面向全体学生,而非单独培养音乐人才的课程。是以,只有让每个学生都能从音乐中感受快乐,将他们的音乐的认识从纸面带到生活,才能让音乐课程真正发挥作用。对学生而言,想提高音乐教学的成效,就必须树立以兴趣为第一动力的基本理念。愈发繁重的课业负担可能让初中生很难将有限的精力放在与中考无关的课业上,也让他们很容易忽视音乐这门学科。但当他们对音乐产生兴趣,一切就会变得截然不同。事实上,只有让学生真正爱上音乐,与音乐保持紧密联系,学会在音乐中享受人生,释放自己,才能实现用音乐美化生活。将自己对音乐的热爱与教学内容、个人经历乃至生活经验集合起来,站在欣赏的角度感悟音乐,才能在体会音乐的同时实现对人文素养的升华,推动音乐课堂教学的良性发展。

3.设置更为合理的初中音乐课程,培养学生兴趣

以往课堂中枯燥乏味的内容很难引起学生共鸣,也在无形中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所以,音乐老师需要以更新的上课方式来调动学生兴趣,同时构建师生间的和谐关系。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性和固定性,学校应在课程预设时就尽量减少教师照本宣科情况的发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加强学生对基本乐理和乐器的学习。除理论内容外,尽量增加授课环节中的实践与讨论环节,让学生有机会谈论、学习甚至演奏自己喜欢音乐,进而增加课程的趣味性。在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前提问,课中讨论,课后反思的方式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有效的设问能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把握本节课的内容要点,通过设计相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上课过程中的讨论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让每个人都参与进程中,避免产生老师讲课,学生不听的状况。事实上,讨论的过程也是师生互相交流融入的过程。因为讨论往往能使人更快更直接的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它能激发学生思考的角度和层次,使思考变得更为全面。课后反思则是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事实上,反思的过程也是一种强化的过程。受限于课时,学生很容易遗忘上节课所讲的内容,而反思这一环节恰恰弥补了这一点。反思实现了课堂教学的纵向延伸,它以兴趣为纽带,将课堂教学的成果转化为更好的教学质量,实现了对教学内容的反思。

小结

提高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水平,是教育改革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时展的需要。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即将走向一个举足轻重的位置,而这条道路注定是漫长而充满困难的。总而言之,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学校、学生、家长等多方面的努力,相信只有构建起更好的教育环境,给个性更多的展示空间,充分调动其学生兴趣,才能最终实现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目标――即音乐与文化、社会、民族的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篇10

[中图分类号] G633.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06-0064-01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是人类文明进程史上的奇葩。如何让音乐在人类的发展中继承并创新,是教育者的职责。《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指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科学综合,弘扬民族音乐……”音乐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陶冶情操。音乐不只是简单地教唱几首歌曲,更重要的是以优美的艺术形象感染学生,带给学生艺术美的熏陶和享受,在短短40分钟的课堂内,打开学生通向音乐殿堂的大门,让课堂真正成为师生相长的快乐天堂。

通过教学实践,笔者认为音乐课应该注重以下五个方面,才能成为高效课堂。

一、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40分钟的课堂时间是非常有限的,目标设定合理,才能让课堂容量合理,才能实现高效课堂的目的。在日常教学中,很多教师容易忽略这个问题,在选择目标上出现难以取舍的情况。如某教师在教学《舞剧的灵魂》这一课时,内容和目标设计过多,一会儿讲学习舞蹈的“三长一小”要求,一会讲芭蕾舞剧,一会讲现代舞剧。整节课下来,感觉时间不够,知识点讲得不透彻,目标安排得不够合理,让学生和教师都有遗憾。我们可以侧重一个点,如以某个舞剧展开课程,在这个基础上补充内容,效果会更好。

二、合理安排学生活动

高效课堂,要求学生参与性高,但并不是整节课都在活动。有些课堂过于花哨,教师在专注学生如何动起来而不是音乐本身。如《喜剧美》一课中,某教师并没有解释清楚音乐的喜剧美的特点,而是匆匆聆听完曲目之后,让学生开展活动,表演某个音乐剧中的人物,大概花了25分钟的时间分角色、讲表演、做动作。任课教师还花了不少心思,带来了服装和道具。这样的课学生很开心,教师很累,但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音乐的喜剧美的特点,只是记住那个音乐剧的角色,所以并没有达到教学目的。

三、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

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其实就是充分了解学生,以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现在的学生对音乐是怎样理解的?他们爱听什么样的音乐?如果教师完全依照教材教学,教材中的很多作品,学生其实并不感兴趣。因此我们要学会整合教材,收集相关的现代流行音乐,挖掘其中涉及的音乐要素。如《音乐能告诉我们什么》一课,由于这是高中第一堂音乐课,直接进入《少女的祈祷》会有点唐突,所以开篇找了两首流行音乐,先激发学生兴趣,然后分析作品的音乐元素,再进入《少女的祈祷》分析。学生的活动大部分以“听”为主,因此关注度很高,高效率地完成了课堂教学。在音乐理论知识的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流行音乐,结合学生现有的欣赏水平,让流行音乐为我所用,真正促进中学生有效发展。当前,流行音乐逐渐走向多元化,很多能够反映现实生活、愉悦身心、激励人们积极向上的作品是值得推广的。

四、审美教育

美教育,是贯穿整个音乐教育的核心。简单来说,教师要学会正确地审美,才能让学生欣赏到很好的作品。现代网络音乐发展迅速,但有很多作品并不适合学生欣赏。如《香水有毒》的歌词露骨,没有品味,太不适合学生聆听,还有很多“神曲”,听多了,学生误认为好,因此教师要教会学生辨别好与不好。学生有正确的审美观,才能有好的音乐素养。

五、课堂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