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0 14:39:37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生产企业成本管理,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行业日益兴盛。从电子管到晶体管,再到小规模集成电路,以及目前的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电子元器件的发展历程折射出了电子行业的兴衰荣辱。现如今,电子行业依旧处在发展上升期,而电子产品的广泛应用使得半导体元器件等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在此形势下,电子产品生产企业拥有巨大的发展机遇,同时,这些机遇也为其他企业所发现,并迅速采取措施,开展元器件生产业务,甚至进军电子行业。如此一来,电子产品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显著增大。而产生的后果就是利润空间不断缩小,毕竟电子市场总量有限,市场内企业数量越多,每个企业所能获得的利润就越小。因此,企业若想在激烈的市场角逐中占据一席之地,并趁着电子行业的大好形势增强自身实力,就必须在不断压缩的利润空间下争取取得更多的利益,而进行成本管理就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成本管理可以帮助电子产品企业科学有效的降低成本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一、成本管理概述
成本是电子产品生产企业开展业务活动的必然产物,也是影响企业利润的关键因素。不管是薄利多销还是想一本万利,成本都是必然要列入考虑范围的。由此可见,进行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必不可少的环节,且意义重大。一般来说,成本管理分为成本规划、计算、控制与业绩评价四个部分。这四部分环环相扣,可以形成一个有效的管理闭环,不断改善企业的成本管理现状,使其日益完善。对电子产品生产企业来说,从产品评估到研发生产,再到产品销售和售后服务,以及期间的物流运输,均会产生成本,在进行成本管理时,将它们全都考虑在内才能有更好的管理效果。成本管理的推进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首先进行成本预测,即对一段时间内企业的生产活动所需成本进行推测,制定成本目标,并根据目标比对不同的目标实现方案,选出其中性价比高的方案。其次是根据所选方案编制成本管理计划,计划的制定应该从整体到部分,从粗略到详实,将指标层层分解,再层层落实。然后是成本控制,控制应以成本计划为依据,严格按照计划执行,确保实际管理状况在计划允许的范围内波动。最后是成本分析,旨在通过分析找出成本发生变动的原因所在,以便及时作出调整,并为后续的成本计划编制提供参考依据。
二、电子产品生产企业成本管理现状
(一)成本管理理念落后
好的管理理念对于电子产品生产企业的成本管理具有科学的指导作用,能够帮助管理者制定更科学合理、可操作性更强的管理计划,使成本管理的作用发挥的淋漓尽致。而若是管理理念落于俗套,不能与时俱进,则企业在进行成本管理时也会存在诸多漏洞,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对电子产品生产企业来说,产生成本的环节不仅在产品生产过程中,产品研发、调试、销售乃至售后等过程均会产生成本支出。尤其是在竞争压力如此之大的当今社会,研发新产品早已成为维持企业活力的主要出路,企业在产品研发方面投入的资金、倾注的精力也在日益增加,这些环节产生的成本所占比重早已不可小觑。但现在的电子产品生产企业并未注意到这些改变,或者说并未因这些改变而调整成本管理理念。它们依旧将关注重点仅放在生产产品所产生的花费,忽视其他环节产生的成本。这导致企业的成本管理计划过于片面,不利于有效降低企业成本。
(二)对库存管理成本的认知度不够
根据产品生产计划购进原材料是企业正式进行产品制造前必不可少的环节,原材料供应是否及时关乎产品生产能否按计划进行。为确保企业不因原材料不足而导致产品生产停滞不前,工作人员大多会在企业允许范围内尽可能多的购买原材料,将之囤积在仓库之中,以便随时取用,这确实避免了原材料短缺现象的出现。但电子产品生产企业有其特殊性,电子元器件易氧化的特点注定它的存储周期比较短,若是一次性大量购进而无法及时使用完,则会出现元器件损坏的情况,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即使能在损坏前用完,因发生氧化也会影响元器件质量,从而使最终产品可能出现质量不达标情况。另外,原材料大量堆积在仓库,不但会出现材料损坏,还会影响仓库的使用效率,同时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支出,这均会造成管理成本的增加。但现在的电子产品生产企业过于担心出现原材料不足的情况影响生产计划,忽视了原材料过多带来的种种不利影响,所以在购买原材料时数量偏多,这在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库存管理成本。
(三)对售后服务成本的重视度不够
在电子产品生产企业多不胜数的当今时代,售后服务是顾客评价企业产品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企业吸引顾客、增加销售量的重要突破口。现在许多企业为增加电子产品竞争力,会向顾客允诺许多售后服务项目。虽说售后服务越优越完善,越能招揽到更多顾客,但这同时也意味着企业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执行这些服务政策。每一项政策的实现都伴随着一定的成本支出,然而售后服务成本由于发生在产品售出之后,企业并不能及时感知到这项成本的具体大小,这就造成了企业对其的忽视。比如,为实现允诺的服务政策,确保售出的产品出现问题后能及时维修,企业在并不确定会有大约多少产品出现故障的情况下,需要提前生产出大量的备用配件,这极有可能造成备用配件的浪费,加之产品更新速度较快,旧产品的零部件大多不能应用于新产品的制造,剩余的配件就没有了用武之地,出现留之无用、弃之可惜的尴尬局面,也造成了企业成本的增加。
三、电子产品生产企业加强成本控制对策
(一)加强研发成本的分析力度
创新是企业进步的动力,也是企业永续发展的保障。尤其是对产品更新周期短、技术要求高的电子产品生产企业来说,要想确保企业可以紧跟时展的脚步,就必须增强自身的创新能力,即重视产品研发。而研发水平的高低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成本支出情况。这是因为,研发方案决定了企业生产产品时将会使用的原材料、采用的制作工艺等,若是研发方案不够经济,或者因研发过程中考虑不够全面而导致后期需要调整设计方案,这些都会造成企业成本的增加。所以,企业必须加强研发成本的分析力度。在最终定稿前,必须对所要生产的产品有一个透彻详尽的认知,包括所要发挥的作用、想要达到的效果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等,避免因了解不全而造成方案的不必要调整。同时,对各种原材料价格、制作工艺难度等也应有具体认知,仔细分析各种研发方案下产品的生产成本,力求通过成本分析找到最经济、性价比最高的研发方案。
(二)健全原材料采购制度
合理的原材料采购制度不仅能及时供应产品制造过程中的材料需求,保证生产计划的顺利推进,还能避免原材料短缺、堆积等各种情况的发生,以防出现不必要的损失。为此,需要健全原材料采购制度。首先,企业需要秉承适量进货的原则,根据产品生产进度以及原材料使用速度,先行进购一段时间内的所会耗费的材料数量,用以满足当前生产。然后时刻关注原材料消耗情况,查看仓库内剩余数量,在剩余量达到一定标准时开始购买下一时间段的所需量。采用这种随买随用、及时跟进的方式确保原材料的使用顺畅,降低库存成本。当然,这种方式需要供应商的配合,因而在供应商的选择上就必须慎之又慎。选择合作伙伴时需要对各个供应商的产品质量、企业信誉等方面进行细致了解,必须选择信誉良好且产品质量达标的供应商,同时在签订合约时需要就原材料供应方式、时间、数量等做详细规定,确保供应商能够满足企业所需的材料供应方式。
(三)加强企业成本的信息化管理
经济市场瞬息万变,企业决策稍有偏差就有可能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而信息则是制定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特别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化管理在企业管理中所能发挥的作用日益增大,已逐渐成为企业提高管理水平不可缺少的手段,成本管理的顺利推进也离不开信息化管理手段的支持。在电子产品生产企业中,成本管理涵盖了成本预算、产品研发和生产、产品销售和售后等所有环节,要想保证管理决策的科学性,首先需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引入必要的信息管理系统,比如以订单为核心的企业在引入信息系统时,信息系统的设定也应将订单审核、产品制造等作为核心。然后将各个环节的有效信息录入系统,并实时更新相关信息,以确保所得信息的时效性。之后,还需要在各个环节设立合适的数据归集端口,使得各环节信息之间可以相互流通,一是可以了解企业成本的整体情况,便于从全局角度制定成本管理计划,二是可以根据信息变动及时调整相关政策,以降低企业总成本的增加额。
(四)完善薪酬激励制度
人工费是企业必要的成本支出,通过有限的人工花费激励工作人员为企业带来无限的效益是管理者始终的追求。而合理的薪酬制度则能够大幅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其为企业创造更多效益。在当今社会中,除物质奖励外,精神奖励对工作人员也有着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毕竟现如今人们的收入大多都能为自身带来较为理想的生活,而人们对声誉、名气等的看重也是逐渐增加。所以企业可以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制定激励制度,除加薪、给予奖金等物质奖励外,还可以根据工作人员贡献大小进行口头表扬、颁发奖励证书、帮助其申请工作模范以及一些社会上存在的证明员工价值的奖项等。总之,需要明确员工需求,根据员工类型的不同选择相对应合适的激励方式,力求以最小的成本支出给予员工最大的激励力度,助使其带来更高的企业效益。
四、结语
综上所述,电子产品生产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管理理念落后、对库存管理成本的认知度和对售后服务成本的重视度不够等问题。为加强成本控制,可以采取加强研发成本的分析力度、健全原材料采购制度、加强企业成本的信息化管理、完善薪酬激励制度等措施。
关键词:
混凝土生产企业;成本管理;控制措施
一、引言
1.背景。经过多年不断的发展,在我国混凝土生产行业已经日渐成熟,行业之间存在的市场竞争十分严峻,混凝土企业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企业的经济效益也逐年下滑,在这个时候决定着企业盈利能力大小和竞争强弱的不再是产量而是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的高低。因此,如何做好混凝土生产企业的成本管理与控制,对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2.研究目的和意义。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企业正在逐步的建立和完善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而成本管理已经成为了现代企业所关注的重点问题,因此对现代成本管理的研究,是一项十分有现实意义的问题。随着混凝土生产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过去的高利润时代已一去不复返。面对这样的大形势,混凝土生产企业需要苦练内功,对生产经营各环节的成本控制进行加强,通过采用加强内部管理的方式来减少各种成本流失,达到控制成本、提高效益的目的。
二、混凝土生产企业成本构成特点及问题分析
1.混凝土生产企业成本构成特点。本文以作者所在的混凝土生产劳务输出企业作为研究对象,详细的对混凝土生产企业的成本管理进行了分析。现今混凝土生产及供应市场主要分为两种形式,分别是商品混凝土和混凝土劳务输出两种形式。商品混凝土是指具有研发、生产能力的企业利用自有的生产经营设备,根据合同的约定,自购建筑材料,进行加工生产、输送混凝土,并将生产的产品以商品混凝土形式提供给工程施工现场的专业化生产形式。混凝土劳务输出是指不具备混凝土配合比研发能力的企业,利用自有的生产经营设备,根据合同的约定,采用工程项目部提供的建筑材料,进行加工生产、输送混凝土,并将生产的产品以混凝土形式提供给工程施工现场的专业化生产形式。本文作者所在的就是专业化的混凝土生产劳务输出企业。混凝土生产劳务输出企业的生产经营会受到建筑工程的施工作业进度的影响,存在着生产周期不稳定,生产波动大,产量不均衡的特点。在成本管理和核算上,其和商品混凝土相比有很多共同点,也有很多不同点。其主要成本构成有很多独特性,因此,只有对这些成本管理控制要点加以熟悉,在今后的管理中,我们才可以有的放矢,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成本实施。
2.混凝土生产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文作者所在公司成立运营已经有四年多,在运营过程中虽然取得的成绩不错,但是同样的也有很多问题和不足存在,具体概括为以下几点:
2.1成本管理主体缺失、沟通不畅。成本管理体系是个全员参与的体系,但是管理者经常会有一种错误的认识,他们在潜意识中将成本管理看成是财务和成本管理人员等少数管理人员的责任,而与车间、部门、班组的职工等生产者无关,这样就造成了管成本的不懂生产,懂生产的不懂成本的怪相发生,广大职工在进行生产时对于成本控制无从下手,搞不清楚什么样的成本该控制,什么样的方法可以控制成本等,只是盲目的生产,对于是否浪费毫无关心,成本意识淡薄。而企业的管理者没有广大职工的共同参与去控制成本很难真正取得成本管理成效。
2.2人力资源浪费严重。企业内部人员分工过于精细,会使得企业的管理变得更加复杂,会造成企业管理的协调成本大大增加,这不仅是对人力资源的严重浪费,严重降低了企业管理的效率,而且增加了企业管理费用,给企业造成了直接经济损失。另外,分工过于精细,造成了协作环节的增加,各方面信息的传递在一些非必要环节滞留时间过多,最终使得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失真,大大降低了信息及时性的重要作用,同时在信息反馈上难度也要比快速获得信息增加。这些不利因素对于企业的决策很可能加大其失误概率,导致企业管理的失误成本增加。
2.3机械设备成本控制乏力。混凝土生产离不开机械设备,所以企业注重于设备的投入和修理,却忽略对设备的日常保养,使本来通过保养就可恢复的零件趋于报废,不仅增加了成本也给维修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困难,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另外由于混凝土生产企业的生产经营与工程现场的施工进度密切相关,具有生产周期不稳定,生产波动大,产量不均衡的特点,容易导致设备的“忙闲不均”现象,在实际控制中经常出现由于没有进行严谨的规划而造成机械设备配置的浪费,无形中增加了设备成本。
2.4混凝土燃油成本高,不易控制。燃油在整个混凝土生产,乃至整个项目施工中起着血液一般的关键作用,我公司燃油成本在混凝土生产成本中约占15%的比例。面对一直居高不下的油耗,既能保证项目的混凝土供应,又能降低油耗成本的双赢目的成了关键。
2.5管理粗放,缺少对驻外搅拌站的有效管理和成本控制手段。由于外派搅拌站分布在全国各地,距离公司本部较远,且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驻外工点会越来越多,我公司驻外站点最多时候达13个,如果没有一套合理、有效的管理机制,势必造成控制乏力、信息传递失真,进而导致成本无法控制。
三、混凝土生产企业成本管理控制措施探讨
针对混凝土生产企业在成本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我公司在对问题时行透彻分析的基础上采取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如下:
1.实行全员成本管理,疏通成本管理沟通环节。目前有不少的混凝土生产企业领导和管理人员不懂成本,这种情况在我们单位也尤为突出,因此他们制定的生产计划、采取的措施、机械设备的配置等决定对成本的影响不能做到心中无数。所以,成本管理首要的工作是提高全体员工对成本管理的认识,增强成本观念,贯彻生产与成本结合的原则,向全员进行成本意识的宣传教育,培养全员成本意识,变少数人的成本管理为全员的成本管理。企业应该高度重视成本专业人才的培养和使用,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举办各种类型的成本管理培训班,借以提高成本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在企业内部形成员工的自主管理意识,改变通常的靠惩罚、奖励实施外在约束与激励的机制,实现自主管理。
2.注重人才培养,积极推行绩效工资管理。注重培养一专多能的“多面手”人员,如鼓励搅拌机操作人员学习操作装载机,培养有潜力的员工学习电工和钳工方面的知识,搅拌站站长和调度不仅会管理,还要会车辆操作,必要时都能顶得上。这样既节约了人工成本,也满足了现场的施工生产。实行绩效工资考核制度,使员工的收入与产量、成本、综合考核指标等完成情况进行挂钩,从而实现了多劳多得的制度。如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司机的工资由基本工资、效益工资、油耗节余等组成,基本工资固定,效益工资与产量直接挂钩,油耗针对不同的搅拌车百公里油耗,加减合理损耗实行包干控制。通过绩效工资的考核,可以体现风险利益共存。
3.合理配置机械设备,建立标准化的维护和保养制度。在工程项目上马前要对项目的混凝土需求方量及供应计划进行详细了解,以此并根据其它影响因素综合考虑,认真确定混凝土生产及运输设备的配置,做到“不少配、不浪费”的原则。在混凝土供应量周期性下降较大造成较多砼运输设备闲置的情况下,要及时在各个项目间进行混凝土运输设备的统一调配,最大限度的降低机械设备成本。由于混凝土搅拌站、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混凝土泵车等生产设备在混凝土企业中占有重要地位。企业不仅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机械设备,力求提高设备利用率,同时又要避免生产设备过度操劳而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因此,制定了详细、具体、标准、可操作、可检查的设备维护保养制度,同时为将设备的定期维护和保养制度落到实处,要将混凝土搅拌站设备保养标细则做成手册形式,保证人手一册,不仅使保养制度直观化、简单化、一目了然,也方便操作人员学习和查看。同时考虑按设备类型制定不同的保养细则,这样针对性较强,如装载机每天出车前该检查哪些项目,每工作50小时需保养哪些项目,每工作100小时需保养哪些项目,每工作250小时,600小时需保养哪些项目。我公司给每台设备都固定一名主车司机,专门负责维保养,并对责任人进行月度考核,使奖罚分明,避免操作人员的互相推诿。同时给每台设备都建立电子版的设备履历,详细记录设备的维修保养情况,真正做到管理一目了然。
4.从细节入手,降低单方混凝土燃油成本。当混凝土供应到项目上部结构施工阶段,砼质量要求高,灌注方量少、灌注时间及等待时间均延长,造成搅拌运输燃油成本增大。一方面通过采取使用标准油桶加油、发油的方法,堵住柴油供应方面的漏洞。另一方面狠抓使用环节中的费油细节,如通过对比发现搅拌车中老三菱底盘是最费油的,而日野就比较省油,欧曼次之,因而在派车时将老三菱作为备用车使用,而尽量使用比较省油的日野车;提高调度的成本意识,调度在派车前积极与项目部沟通,及时了解前方的施工情况,避免多派车;提高操作司机的节约意识,做到能关火时不开火。
5.建立考核机制,实行双文明承包考核。为加强各驻外搅拌站的生产经营管理,全面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确保各项生产经营目标的实现,建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并以各搅拌站的经营管理成效作为绩效奖金的分配依据,促进两个文明健康发展,建立以生产任务量、施工成本、安全质量、基础管理工作、精神文明及文明工地建设五个方面为指标的双文明考核机制,使员工的绩效奖金与双文明考核结果直接挂钩。具体做法是每月初根据各搅拌站所在项目的生产情况及施工部位“双文明”考核指标,确实生产任务量、人员、车辆及油耗等指标,次月初召开考核分析会,由各业务部门进行考核打分,并将打分成绩作为各搅拌站绩效工资基数的依据,产量高得分高的搅拌站奖金就高,真正体现“多干干好就多得”分配原则,不仅调动了站长及搅拌站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也打破了干多干少一个样、管好管坏一个样的大锅饭思想。我公司自2011年开始对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及装载机实行油耗月度考核,至今已有5个年头,下图是我公司自成立以来各年度的燃油消耗情况统计,我公司的单方混凝土燃油消耗已由最初的每方1.38升降至1.04升,近三年的油耗明显降低,基本控制在1.04-1.1之间,最高降幅为18%,以我公司2014年的砼生产量52万方计算,仅此一项成本便可为公司节约80余万元。
四、结语
总之,混凝土生产企业成本控制好坏的关键取决于经营者的管理意识,经营者要以成本管理为主线,不仅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成本管理,还要从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入手,制订出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并依托绩效奖金考核为手段,确保各项成本指标处于可控范围。通过定期进行科学而准确的分析,及时发现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及时纠偏,避免小问题积累成大问题,并持续改进,才能使成本得到有效地控制,促使企业健康持续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陆正飞,论现代企业成本的战略管理,会计研究,1995年第七期,18-22页.
[2]李天明,企业全面成本管理,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4年版,30-36页.
[3]李安定,企业成本学[M],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第1版,14-18页.
经过多年不断的发展,在我国混凝土生产行业已经日渐成熟,行业之间存在的市场竞争十分严峻,混凝土企业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企业的经济效益也逐年下滑,在这个时候决定着企业盈利能力大小和竞争强弱的不再是产量而是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的高低。因此,如何做好混凝土生产企业的成本管理与控制,对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2.研究目的和意义。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企业正在逐步的建立和完善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而成本管理已经成为了现代企业所关注的重点问题,因此对现代成本管理的研究,是一项十分有现实意义的问题。随着混凝土生产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过去的高利润时代已一去不复返。面对这样的大形势,混凝土生产企业需要苦练内功,对生产经营各环节的成本控制进行加强,通过采用加强内部管理的方式来减少各种成本流失,达到控制成本、提高效益的目的。
二、混凝土生产企业成本构成特点及问题分析
1.混凝土生产企业成本构成特点。
本文以作者所在的混凝土生产劳务输出企业作为研究对象,详细的对混凝土生产企业的成本管理进行了分析。现今混凝土生产及供应市场主要分为两种形式,分别是商品混凝土和混凝土劳务输出两种形式。商品混凝土是指具有研发、生产能力的企业利用自有的生产经营设备,根据合同的约定,自购建筑材料,进行加工生产、输送混凝土,并将生产的产品以商品混凝土形式提供给工程施工现场的专业化生产形式。混凝土劳务输出是指不具备混凝土配合比研发能力的企业,利用自有的生产经营设备,根据合同的约定,采用工程项目部提供的建筑材料,进行加工生产、输送混凝土,并将生产的产品以混凝土形式提供给工程施工现场的专业化生产形式。本文作者所在的就是专业化的混凝土生产劳务输出企业。混凝土生产劳务输出企业的生产经营会受到建筑工程的施工作业进度的影响,存在着生产周期不稳定,生产波动大,产量不均衡的特点。在成本管理和核算上,其和商品混凝土相比有很多共同点,也有很多不同点。其主要成本构成有很多独特性,因此,只有对这些成本管理控制要点加以熟悉,在今后的管理中,我们才可以有的放矢,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成本实施。
2.混凝土生产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本文作者所在公司成立运营已经有四年多,在运营过程中虽然取得的成绩不错,但是同样的也有很多问题和不足存在,具体概括为以下几点:
2.1成本管理主体缺失、沟通不畅。成本管理体系是个全员参与的体系,但是管理者经常会有一种错误的认识,他们在潜意识中将成本管理看成是财务和成本管理人员等少数管理人员的责任,而与车间、部门、班组的职工等生产者无关,这样就造成了管成本的不懂生产,懂生产的不懂成本的怪相发生,广大职工在进行生产时对于成本控制无从下手,搞不清楚什么样的成本该控制,什么样的方法可以控制成本等,只是盲目的生产,对于是否浪费毫无关心,成本意识淡薄。而企业的管理者没有广大职工的共同参与去控制成本很难真正取得成本管理成效。
2.2人力资源浪费严重。企业内部人员分工过于精细,会使得企业的管理变得更加复杂,会造成企业管理的协调成本大大增加,这不仅是对人力资源的严重浪费,严重降低了企业管理的效率,而且增加了企业管理费用,给企业造成了直接经济损失。另外,分工过于精细,造成了协作环节的增加,各方面信息的传递在一些非必要环节滞留时间过多,最终使得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失真,大大降低了信息及时性的重要作用,同时在信息反馈上难度也要比快速获得信息增加。这些不利因素对于企业的决策很可能加大其失误概率,导致企业管理的失误成本增加。
2.3机械设备成本控制乏力。混凝土生产离不开机械设备,所以企业注重于设备的投入和修理,却忽略对设备的日常保养,使本来通过保养就可恢复的零件趋于报废,不仅增加了成本也给维修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困难,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另外由于混凝土生产企业的生产经营与工程现场的施工进度密切相关,具有生产周期不稳定,生产波动大,产量不均衡的特点,容易导致设备的“忙闲不均”现象,在实际控制中经常出现由于没有进行严谨的规划而造成机械设备配置的浪费,无形中增加了设备成本。
2.4混凝土燃油成本高,不易控制。燃油在整个混凝土生产,乃至整个项目施工中起着血液一般的关键作用,我公司燃油成本在混凝土生产成本中约占15%的比例。面对一直居高不下的油耗,既能保证项目的混凝土供应,又能降低油耗成本的双赢目的成了关键。
2.5管理粗放,缺少对驻外搅拌站的有效管理和成本控制手段。由于外派搅拌站分布在全国各地,距离公司本部较远,且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驻外工点会越来越多,我公司驻外站点最多时候达13个,如果没有一套合理、有效的管理机制,势必造成控制乏力、信息传递失真,进而导致成本无法控制。
三、混凝土生产企业成本管理控制措施探讨
针对混凝土生产企业在成本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我公司在对问题时行透彻分析的基础上采取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如下:
1.实行全员成本管理,疏通成本管理沟通环节。
目前有不少的混凝土生产企业领导和管理人员不懂成本,这种情况在我们单位也尤为突出,因此他们制定的生产计划、采取的措施、机械设备的配置等决定对成本的影响不能做到心中无数。所以,成本管理首要的工作是提高全体员工对成本管理的认识,增强成本观念,贯彻生产与成本结合的原则,向全员进行成本意识的宣传教育,培养全员成本意识,变少数人的成本管理为全员的成本管理。企业应该高度重视成本专业人才的培养和使用,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举办各种类型的成本管理培训班,借以提高成本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在企业内部形成员工的自主管理意识,改变通常的靠惩罚、奖励实施外在约束与激励的机制,实现自主管理。
2.注重人才培养,积极推行绩效工资管理。
注重培养一专多能的“多面手”人员,如鼓励搅拌机操作人员学习操作装载机,培养有潜力的员工学习电工和钳工方面的知识,搅拌站站长和调度不仅会管理,还要会车辆操作,必要时都能顶得上。这样既节约了人工成本,也满足了现场的施工生产。实行绩效工资考核制度,使员工的收入与产量、成本、综合考核指标等完成情况进行挂钩,从而实现了多劳多得的制度。如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司机的工资由基本工资、效益工资、油耗节余等组成,基本工资固定,效益工资与产量直接挂钩,油耗针对不同的搅拌车百公里油耗,加减合理损耗实行包干控制。通过绩效工资的考核,可以体现风险利益共存。
3.合理配置机械设备,建立标准化的维护和保养制度。
在工程项目上马前要对项目的混凝土需求方量及供应计划进行详细了解,以此并根据其它影响因素综合考虑,认真确定混凝土生产及运输设备的配置,做到“不少配、不浪费”的原则。在混凝土供应量周期性下降较大造成较多砼运输设备闲置的情况下,要及时在各个项目间进行混凝土运输设备的统一调配,最大限度的降低机械设备成本。由于混凝土搅拌站、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混凝土泵车等生产设备在混凝土企业中占有重要地位。企业不仅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机械设备,力求提高设备利用率,同时又要避免生产设备过度操劳而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因此,制定了详细、具体、标准、可操作、可检查的设备维护保养制度,同时为将设备的定期维护和保养制度落到实处,要将混凝土搅拌站设备保养标细则做成手册形式,保证人手一册,不仅使保养制度直观化、简单化、一目了然,也方便操作人员学习和查看。同时考虑按设备类型制定不同的保养细则,这样针对性较强,如装载机每天出车前该检查哪些项目,每工作50小时需保养哪些项目,每工作100小时需保养哪些项目,每工作250小时,600小时需保养哪些项目。我公司给每台设备都固定一名主车司机,专门负责维保养,并对责任人进行月度考核,使奖罚分明,避免操作人员的互相推诿。同时给每台设备都建立电子版的设备履历,详细记录设备的维修保养情况,真正做到管理一目了然。
4.从细节入手,降低单方混凝土燃油成本。
当混凝土供应到项目上部结构施工阶段,砼质量要求高,灌注方量少、灌注时间及等待时间均延长,造成搅拌运输燃油成本增大。一方面通过采取使用标准油桶加油、发油的方法,堵住柴油供应方面的漏洞。另一方面狠抓使用环节中的费油细节,如通过对比发现搅拌车中老三菱底盘是最费油的,而日野就比较省油,欧曼次之,因而在派车时将老三菱作为备用车使用,而尽量使用比较省油的日野车;提高调度的成本意识,调度在派车前积极与项目部沟通,及时了解前方的施工情况,避免多派车;提高操作司机的节约意识,做到能关火时不开火。
5.建立考核机制,实行双文明承包考核。
为加强各驻外搅拌站的生产经营管理,全面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确保各项生产经营目标的实现,建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并以各搅拌站的经营管理成效作为绩效奖金的分配依据,促进两个文明健康发展,建立以生产任务量、施工成本、安全质量、基础管理工作、精神文明及文明工地建设五个方面为指标的双文明考核机制,使员工的绩效奖金与双文明考核结果直接挂钩。具体做法是每月初根据各搅拌站所在项目的生产情况及施工部位“双文明”考核指标,确实生产任务量、人员、车辆及油耗等指标,次月初召开考核分析会,由各业务部门进行考核打分,并将打分成绩作为各搅拌站绩效工资基数的依据,产量高得分高的搅拌站奖金就高,真正体现“多干干好就多得”分配原则,不仅调动了站长及搅拌站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也打破了干多干少一个样、管好管坏一个样的大锅饭思想。我公司自2011年开始对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及装载机实行油耗月度考核,至今已有5个年头,下图是我公司自成立以来各年度的燃油消耗情况统计,我公司的单方混凝土燃油消耗已由最初的每方1.38升降至1.04升,近三年的油耗明显降低,基本控制在1.04-1.1之间,最高降幅为18%,以我公司2014年的砼生产量52万方计算,仅此一项成本便可为公司节约80余万元。
一、企业成本管理的特点
企业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利润空间逐步减少,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成本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一个企业的兴衰成败。因而加强成本管理就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企业就必须重视成本管理中的制度建设有显得尤为重要。然而药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他的质量好坏也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和身体健康,所以一点也不能马虎。必须从原料的采购开始,确保其质量符合生产的要求。
二、药品生产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药品生产中所涉及的原辅材料达百种以上。如果对供应商的审计不能及时发现问题,或者存在舞弊现象,就可能对采购的原辅材料有点质量问题,能给企业带来灭顶之灾,甚至可能殃及生命。所以企业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必须要加强质量要求,不能降低用药安全。同样在生产环节,对药品含量品质达不到生产要求,或者生产者偷工减料,以致产品质量下降。也同样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销售环节的支出如果不加以控制,也必然带来销售成本的增加,同样带来经济效益的下降。必须在鼓励增加销售额的同时,也要加强销售费用的控制,增加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
三、药品生产企业采取成本管理的对策和措施
1.采购环节的成本管理
由于药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他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和身体健康,所以采购每一个原辅材料都必须严格把关,做到不合格的材料坚决不能入库进入到生产环节。采购人员做好供应商的招标审计工作,及时了解供应商的资质、信誉、生产规模以及市场行情变化,从中筛选中质量好、价格低、信誉高的供应商作为长期合作伙伴,并且为各个供应商建立诚信档案,每一种原料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产品的成本和质量,所以必须在源头抓起。保证进货渠道透明、正规,以确保原辅材料符合药品生产规程要求。
2.生产环节的成本管理
药品生产企业是个特殊行业。对软硬件设施有着特别规定,药品含量不能随意变动,因而对生产成本直接影响的是员工的成本意识和降低成本的主观能动性。制药厂把市场占有力、经济指标定位在同行业先进水平,把单位成本降低目标和管理人员的业绩考核挂钩,同时也同职工的收入紧密联系起来,调动广大员工的成本管理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使企业投入同样多物质成本、可以获得更多更大量的产出。同时员工的责任心和技术水平也是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的重要因素,要严格按照规程进行实施操作,重视每个生产环节,对生产报废品也要加强核算和管理。
3.销售环节的成本管理
第一,制药厂为了控制销售成本的增长,加强对广告费的支出控制,强调业务量和广告业务宣传费用成一定比例关系,使广告费用的支出控制在预算范围之内。从而有效控制费用支出的增长。强调业务员的销售费用同本人的销售业绩挂钩,因为销售额达到一定规模以后,并不是随着销售成本的增加而成比例变化的,甚至有可能达到一定的点后随着投入的增加而下降。演变成效益下降。第二,为了扩大销售渠道,适当增加赊销力度。增加利润。但是随着赊销数量的增加,伴随着应收账款的风险所带来的信用风险。从而增加坏账成本,制药厂为了控制坏账损失,在赊销之前对客户的资信做好全面调查,对赊销企业管理决策建立在对客户的客观分析和科学预测的基础之上。同时鼓励客户现款销售,扩大现金折扣,降低机会成本,加速资金回笼。增加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
4.成本管理中的制度建设
(1)树立完全成本管理理念。
第一,应在企业长期战略下,应该全面分析企业现状,全面控制成本支出,对预算编制、执行、控制、分析以及调整等,作出制度规定,做到目标明确,责任清晰。其次,将所有经济指标汇总归类,深入研究各个指标之间的关系,构建完整的成本分析体系。最后,建立长效跟踪追查制度,对日常工作的成本支出进行考核,严防超预算的成本支出。
(2)制定周全的成本执行计划
成本管理并不是一味的压缩支出,而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如何在市场中利于发展和盈利。企业需要根据现状,制定周全的成本计划,否则会在降低成本过程中犯下盲目的错误。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3)扩大成本控制范围
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企业加强内部成本管理的同时,也要接受市场的考验。产品的成本也只有通过市场的检验,并低于市场的价格,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取得有利地位,也才能转化为经济效益。所以说企业的成本管理不能局限于生产成本的管理,也要讲成本管理贯穿于决策、投资、生产以及销售的全部过程。只有讲成本管理贯穿于企业的整个生命周期考虑,并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才能实施真正意义上的成本管理,才能降低成本,也只有全过程的实施成本管理,才能对成本实施有效的控制。
(4)引进科学的成本管理方法和手段
首先,企业负责人要对成本管理的作用必须有充分的认识,把成本管理的具体要求落实到实处;其次,在企业内部选用必要的具有能胜任能力的管理人员开展成本管理工作,创造成本管理的重要条件;再次,按照企业的生产特点和要求,选择科学使用的成本管理方法,结合专业分析和群众智慧,发扬民主。充分挖掘降低成本的潜力。制药厂在充分调查认证的基础上,利于会计电算化的优势,采用定额比例法管理成本,初步解决了成本管理中的日常问题,并有利于产品的定期分析,做到成本核算同成本控制、成本分析的有效结合。
当然,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会对成本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成本管理也要随着环境的变化不断创新,管理理念要不断更新,从企业实际出发,积极探索控制成本的新途径,为企业取得长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吴媛媛.浅谈企业如何加强成本管理[J].办公自动化杂志,2010,12.
1.2汽车物流工作缺乏标准性汽车物流作为新兴的产业,但行业通行标准制定工作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物流运输工具和物流服务无法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从而导致汽车生产企业的物流设备出现严重冲突,无法充分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导致物流成本逐渐增加。例如:在汽车零部件的物流工作中,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在早期就制定了标准的物料容器具,实现了自动化的搬运与仓储工作,合理减少了运输装卸的时间,且保证了物流中产品质量。但是国内缺乏统一的标准,导致汽车物流工作程序相当混乱,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从而难以从根本上降低各企业的物流成本。
1.3汽车企业缺乏物流专业人才作为汽车物流工作主要环节包括:运输、仓储、保管、搬运、包装、产品流通及信息共享等。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的物流工作具有明显的技术性特征,但是企业的物流一线工作人员大部分缺乏充足的专业理论知识,专业培训比较少,导致专业操作容易出现偏差,严重降低了工作的时效性,难以消除返工现象,不断增加了物流的成本。汽车物流企业缺乏高级物流管理人才,难以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物流成本整体控制水平。
1.4难以完善网络物流信息平台现阶段,国内部分企业可能还是沿袭落后的物流信息交换方式,在管理过程中无法构建现代化的网络信息平台。在物流信息的交流中单纯依靠手机沟通等人工手段,导致无法接通各个点,可能会造成物流信息链处于断裂状态,因此,严重影响到了物流信息传递的精确性,难以确保较高的企业生产效率,却不断增加了企业运行中所需的物流成本。
2我国汽车生产企业物流成本管理有效策略
2.1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地方保护主义是汽车物流发展障碍的重要因素,成为降低物流成本的重要因素。为了实现汽车物流市场的完善化,企业必须不断打破各区域的物流服务限制,进行拓展汽车物流服务大市场。我国各大汽车企业必须加强彼此之间的联系与合作,通过销售时企业间运输的对流,共同降低企业所需的物流成本,从根本上保障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将物流服务外包的汽车生产企业,在实际的招投标过程中,必须坚持公平、透明的原则,将招标的范围拓展至全国各地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同时,通过服务外包方式,以有效降低企业物流成本。
2.2制定汽车物流工作相关标准汽车生产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的关键问题在于实现汽车物流企业的标准化发展,因此,汽车和物流的行业协会必须加强此方面的合作,共同降低企业整体成本。汽车生产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应该根据发达国家汽车物流工作的标准,并结合国内的基本国情,切实推动汽车物流标准化的建设。汽车物流工作标准化涉及到物流体系、汽车物流技术、计量、专业术语等方面的标准化建设。在汽车生产企业管理过程中,必须建立统一的汽车物流标准,以实现各汽车生产企业物流成本的降低。
2.3提高汽车物流专业人才整体综合素质在汽车企业发展过程中,应该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可进行制定完善的物流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生产企业必须立足于自身的发展中,进行培养各方面专业的人才。在培养专业人才中,应该不断结合长期培养和短期集训的模式,加强高校系统培养和企业在职培训的相关性,相结合高级物流管理人才与物流一线工作人员的培训等。在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同时,加强对未来国际化竞争需要的关注,全面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不断增强企业内部凝聚力。
2.4构建汽车物流网络信息平台汽车生产企业物流业务量逐渐扩大,对专业技术水平要求较高,物流工作流程繁琐复杂,物流信息传递时效性的低下,将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不断增加物流信息传导中存在的风险。因此,我国汽车生产企业应该不断加强自主汽车物流信息平台的构建,使运输、仓储、保管、搬运、包装、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紧密衔接。构建汽车物流网络信息平台后,将有效提高企业的物流工作效率,降低总体物流成本,减少物流损失。
一、目标成本的概念与生产企业实施目标成本管理的必要性
目标成本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某一时期要求实现企业目标的成本指标。目标成本用公式表示是:目标成本=目标收入-目标利润。目标成本管理是企业降低成本,增加企业价值和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有效方法。它是在企业预算的基础上,根据企业的经营目标,在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测定目标成本的基础上,进行目标成本的分解、控制、分析、考核、评价的一系列成本管理工作。它以管理为核心,核算为手段,效益为目的,对成本进行事前测定、事中控制和事后考核,使成本由少数人核算到多数人管理,成本管理由核算型变为管理型;同时,它为各部门控制成本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形成一个全面、全员、全过程的立体成本体系,以获得最佳经济效益。
目标成本管理之所以如此重要,是由当今的产业环境性质所决定的。如今,企业必须面对全球性的竞争环境,适应快速变化的特点。通过技术领先达到产品高质量的传统竞争,已经不能为企业提供持久的竞争优势。另外,竞争者之间的产品质量差异正在逐渐缩小,使得依靠质量差异化的竞争战略很难奏效。产品质量需要提高的同时,成本也必须降低。除了质量和成本外,时间也构成新战略三角上的重要一点。现如今,欧债危机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美国财政悬崖危机又现,新兴经济体增速放缓……面对全球经济众多严峻的不确定性因素,如何顺利度过难关,在无序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笔者认为,对生产企业而言,选择低成本战略至关重要。
二、生产企业如何实施目标成本管理
传统的目标成本管理建立在简单的节支降本的理念基础上,而当前经济环境下,推行目标成本管理,要突破传统理念,理顺投入与产出的关系,以价值为中心,树立“相对成本理念”。在此基础上,创建具有企业自身特色的目标成本管理体系。以目标成本管理为核心,选择适当的投入点,充分挖掘生产经营各环节的潜力,用较小的必要的管理成本来降低其他较大的可规避成本。
如何发掘企业潜能,制定科学的目标成本指标,怎样通过目标成本的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与实际成本比较分析控制,把生产经营环节中各种费用、消耗控制在事先预算的成本指标内,确保降低生产成本,实现企业目标利润,促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笔者认为:在坚持以目标成本管理为中心,遵循市场化、效益性和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基础上,要对企业目标成本管理进行系统的设计,从“顶层设计、中层管理和基层执行”三个层面分层设计,推进企业目标成本管理全面实施,以期达到企业生产经营目标。
(一)企业高层从顶层对目标成本管理体系进行设计
企业高层是企业风向标,对企业的战略规划和发展方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顶层设计需要做好以下事项:
1、成立目标成本管理委员会
推行目标成本管理工作,首先企业领导层要重视,企业高层领导就是员工的风向标,领导予以重视了,工作的开展才会得到支持,制度执行才会到位。企业应由总经理牵头,成立目标成本管理委员会,明确委员会成员的工作职责、范围、权限、相互关系和活动接口,并建立监督机制,定期或不定期检查目标成本管理的工作情况。
2、建立规章制度,让工作开展有据可依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推行目标成本管理时,要制定相关管理制度,依据制度开展工作。首先要制定科学、合理和可操作的框架制度及与之相配套的管理办法,其次是制定与各流程相匹配的实施细则,细化各项操作流程。此外,还需要制定例外管理制度,对于个别的突出的费用实行单项考核,严格控制费用支出。再次是制定严格考核制度和办法,对目标成本结果进行考核,检验企业目标成本的实施成效。
3、建立目标成本管理体系
目标成本管理体系是企业指挥和控制目标成本管理的管理体系,能确保企业目标成本管理向系统化、科学化方向发展,提高企业全员参与目标成本管理的积极性,持续有效地开展目标成本管理活动并坚持不断地因内外部环境等因素变化对企业目标成本管理进行修编,有效地针对企业的特征实施目标成本管理,保证目标成本水平得到持续的控制和降低。
(二)企业中层对目标成本管理体系进行管理与考核
目标成本管理的另一个重要环节就是管理,企业中层要切实实施领导层的目标成本管理体系,要做到以下几点:
1、 科学合理对企业目标成本进行分解落实
以董事会下达的全年目标利润指标为基础,将倒算出来的目标成本科学地进行层层分解,落实到各车间、科室、工段、班组、直至个人,形成“人人身上有指标,千斤重担众人挑”的局面。以A企业情况为例,A企业有生产车间三个,辅助生产车间一个,职能部门若干,年度目标成本9000万元,分解图如下:〔该图只分解到产品(车间),车间再逐级分解到工段、班组、个人〕
2、 及时分析反馈目标成本管理开展情况
各科室车间班组以及个人要及时进行目标成本核算和经济活动分析,检验本环节目标成本开展成效。目标成本管理人员要加强检查,对目标成本开展结果与目标指标的偏离程度进行校验并纠偏,以提高目标成本管理成效,为实现企业综合目标成本管理添砖加瓦。
3、 加强考核检验目标成本实施成果
目标成本指标分解后,能否有效完成,考核奖惩的执行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依据制定的目标成本管理考核制度,检验目标成本管理降本增效的实施成效,激励和约束目标成本管理的各环节,调动全员管理的积极性。
4、 加强团队建设,并进行经验总结
目标成本管理是一项既要懂市场,又要懂专业的工作。加强培训是开展目标成本管理的必要途径,它将造就一批专业、职业的成本管理人员。为做好目标成本管理,企业要加大成本核算人员、工段长及班组长的培训,举办目标成本管理学习班,通过培训,使相关人员明白企业效益的实现与目标成本工作完成的好坏息息相关,在工作中以企业利益为重,提高成本控制意识,杜绝“舍大家顾小家”的现象。通过经验交流,找出各车间、科室之间的差距,取别人之长,避己所短,做到由专业人员来做成本管理,使目标成本管理工作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三)企业基层对目标成本管理的开展加强执行力度
目标成本管理重在执行,设计和管理再完美,基层执行不到位最终会对目标成本管理的开展造成影响,基层要开展的工作主要有:
1、 原料采购:优化原材料管理,降低采购成本
在采购环节,原料、辅料、备件等采购均做到“三有”,即有计划、有审批、才有采购。对货物的采购推行比质比价,货比三家,严格挑选合格供货方,结合实际制定并完善物资采购制度,对物资采购实施有效的管理和监督,做到决策透明、权利制衡、监督有效,使采购资金得到最优化的使用。一部分采购成本向供货方释放,有效降低资金占用成本,提高物质采购的质量。有竞争力的生产企业,可以与供应商建立战略联盟,在经济环境不好的时候,携手迎接挑战,共度难关。在原材料管理环节,建立仓库管理平台,尽量降低库存,减少资金占用成本。
2、 设备管理:强化管理,提高设备利用率
强化设备管理,降低修理费用,提高设备利用率,延长设备的经济寿命。随着生产企业的装备水平不断提高,组建专业设备保养队伍就显得非常必要,全面加强施工现场设备的专业保养和一般检修,形成规范化和制度化。加强设备的管理、监督机制,在目标成本包干制的情况下,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设备管理办法,彻底清查老旧设备,做好报废设备的处理工作,重新核定设备保有量,同时针对修理人员短缺的现状,加大修理人员的专业培训力度,强化操作手和设备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不断提高操作技术和管理水平,本着总量不扩,结构优化的原则,继续深挖设备潜力,努力提高设备利用率。
3、 技术研发:提升技术创新和科学管理能力,降低生产成本
一个企业技术档次和整体素质是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根本,没有超前的科技意识和现代化的装备,不可能创优良工程或明星工程。生产企业要紧紧围绕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进行技术改造,大力开展“四新”技术的应用,提升装置运行能力、科学管理能力。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通过技术改造,提高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和工艺水平,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和装备,回收废酸废料,降低消耗,杜绝跑、冒、滴、漏等各种浪费现象,切实达到降低生产成本的目标。
4、 费用控制:时时监控可控费用,开展修旧利废活动
对可控费用的发生,实行时时监控。在费用发生初期,相关人员就要关注,对异常费用,及时与车间主管人员沟通,了解情况。对费用整体情况,进行逐月对比分析,对存在的差异,目标成本管理人员要协同车间主管找原因,找差距,找对策,且目标成本管理人员要跟踪监督落实。在员工之间大力提倡双增双节,修旧利废,形成成本控制氛围。专业部门建立修旧利废规章制度,根据不同车间制定指标,定期对修旧利废情况进行验收,由专管部门确认,并列入考核制度,与经济责任制直接挂钩。该活动的开展有助于提高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养成员工良好的节约习惯,促进企业效益增长。
5、 安全控制:抓安全,防风险,促效益
安全是效益的“保险箱”。它们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是一个完整的,密不可分的辩证统一体。安全与效益始终是成正比关系的,它是实现效益最大化的保障。特别是在当今强调民生,提倡以人为本的形势下,企业更不能出安全事故。企业应该以保障员工的职业健康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提升安全水平。强化安全工作的保障能力,全面落实安全环保平安奖及安全环保风险抵押金制度,建立多层次、多维度的安全环保考核体系。根据安全责任管理办法,建立以车间为基本单位的区域安全责任制,强化安全环保责任落实和自主管理。
三、结束语
面对瞬息万变的竞争环境,企业要能稳住根基,稳定发展,平稳过渡,一定要有适合自身的发展战略。目标成本管理是战略管理的一种方式,它的成功实施有助于企业战略落地。生产企业要高度重视目标成本管理,树立相对成本理念,切实推行目标成本管理,充分发挥目标成本管理的各项职能,跟踪监督专业部门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严格考核,充分挖掘生产经营中各环节的潜力,理清各种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参考文献:
[1]肖江.浅析目标成本管理的运用[J].科技资讯,2010;20
[2]门素梅,宋慧.目标成本管理浅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年第12期
随着经济的发展,每个企业都致力于用最小的成本来实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因此,如何在项目过程中将成本控制在最低水平,成为当前企业和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在轨道客车生产企业中,引入项目管理的思想,将项目管理用于企业的成本控制中,在整个生产周期中运用成本的估算、预算、控制、考核等对成本进行科学的管理,以确保实际成本在成本预算的范围内,从而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
一、轨道客车生产企业应用项目成本管理的意义
对于轨道客车生产企业这样的制造型企业来说,一个合同就等同于一个项目。当前,在轨道客车生产企业中,一般来说合同一经签订,合同的总价就确定下来,因此企业要想在固定的合同价中寻求更多的利润空间就要对成本进行有效控制。在现今企业管理中,项目管理被认为是一种切实有效的管理成本的模式,其会计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原则,能对项目中可能发生的成本进行有效的估算、预算、控制、分析和核算,通过制定目标成本,在生产过程中对成本进行事中控制,如发现有偏离目标成本的现象通过及时的纠偏措施以确保实际成本不超出阶段目标成本,并在完工后进行核算,使项目成本在项目进行的全周期都可得到有效的控制。通过将成本核算结果与项目开始前制定的目标成本进行比对可以清楚了解项目的盈利情况,对轨道客车生产企业来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在轨道客车生产企业中项目成本管理的具体应用
在轨道客车生产企业中,项目成本管理的基本流程与其他制造型企业类似,一般流程分为成本估算、成本预算、成本控制、成本考核及持续改进等。
(一)成本估算
在企业中标某一项工程后要及时组建项目经理部,以项目经理为主要负责人对轨道客车生产项目的经济效益负责,应当由项目经理组织有关人员对项目进行全面评估,进行项目成本估算。在轨道客车生产企业中,成本估算的依据是项目的初步方案计划,估算方法有很多,常用的有利用以往类似项目发生的成本的类比估算法以及先估算各个子项目成本再汇总成项目总估算的ABC法等。这一过程的主要功能在于对项目成本总体情况进行粗略估计,一般对结果精度要求不高,只为企业的管理者提供一定的方向性参考。
(二)成本预算
在有了详细的生产方案后,项目经理部要根据项目预期要达到的利润水平制定出科学的目标成本。项目经理部要根据项目的需要,对项目人力资源成本、原材料成本、劳动保护成本、设备磨损成本等进行预算,编制成本计划,并将目标成本细分到每个生产阶段,从而将总的目标成本落实到项目的每个项目分支以及项目的全寿命周期。通过项目的成本预算制定出的成本计划是整个项目成本管理的基础性文件,因此成本预算是项目成本控制的实施基础。
(三)成本控制
成本控制就是企业根据成本预算制定出的成本计划,对生产过程中可能影响成本的因素(比如人、材料、设备等)采取一定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以促进目标成本的实现。从定义中可以看出,成本控制可以分为以预防为目的的事前控制和以约束为目的的事中控制两种。
在轨道客车生产企业中,项目的成本主要包括人工成本、材料成本、设备折旧成本以及电费、水费、劳动保护费用等。首先,在企业进行生产之前或在生产过程中的下一道工序之前,可以根据当前的情况对未来可能发生的成本状况进行预判,及时发现可能影响目标成本的因素,以便在成本可能发生超出阶段性目标成本之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使之不影响后续工作的进行,达到成本的事前控制,成本控制效率较高,并且较为经济。其次,在生产过程中,几乎所有的成本费用都是一个不断累加的过程,因此在成本控制过程中,企业切实加强监督和检查制度,如发现在生产过程中的成本偏离了此阶段的成本目标,要责令项目经理及时对成本偏离的原因展开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采取有效措施对实际成本进行纠偏,通过这样的过程控制使企业生产的实际成本总能控制在阶段性目标成本的范围内,从而可有效保证整个项目的总成本目标得以实现,因此说,成本控制是项目成本管理中最具决定性作用的过程。
(四)成本核算与持续改进
在企业生产过程中,企业要及时组织财务人员对项目进行成本核算,其主要任务是对项目在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成本进行分类、归集、汇总和核算,计算出企业生产的实际总成本和单位成本,通过比较和分析来考核企业项目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总结出本项目成本管理的经验和教训,给企业的决策者对日后项目成本管理工作的改进提供参考。
可见,项目成本管理的四个过程:估算、预算、控制、考核的过程是遵循着PDCA循环理论的,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项目成本管理可以得到持续不断的改进,从而有利于实现企业的利润目标。
三、结束语
在现代轨道客车生产企业中要充分运用项目成本管理的思想,在项目开工、生产直到完工的全过程对成本进行科学的管理,使项目实际成本控制在目标成本的范围内,从而为企业赢得更大的利润空间。
参考文献:
1.成本管理的观念落后、成本管理内容僵化。目前,很多电子产品生产企业成本管理的范围只限于生产耗费活动,而对企业的研发、供应、销售环节则考虑不多,对于企业外部的价值链更是相对忽视;将成本管理的目的简单地归纳为“减少支出、降低成本”,强调节约和节省,而不将产品成本与其为企业带来的效益进行比较以实现企业整体的更大收益。同时成本管理的模式是以计划价格为基础,只考虑财务成本,以事后核算为重点,简单分析,缺乏科学的事前成本预测和决策,缺乏有效的事中成本管理和监督,以及事后分析的考核与激励机制。
2.成本管理方法和手段不合理。在企业成本管理对象复杂性、多样性日益加剧的今天,大多数企业却还停留在传统的成本核算、控制方法上,不能够紧密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开发成本管理软件,从而导致企业各阶段的成本管理和核算功能不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具体表现在分解产品成本时,不是认真按产品设计要求,按零部件工艺流程的成本形成逐个计算,也不是自下而上逐级填报、汇总,而只凭主观印象算大账,将产品成本按工时、材料消耗、管理费用等几部分进行分摊。或是过多倚重erp(mrp)中的bom来控制成本,而未对间接费用进行合理的分摊和控制。对成本管理缺乏全面性,即缺乏全面的价值链分析和全面的成本信息,只注重生产阶段的成本降低,而忽略了价值链的分析,尤其忽略对竞争对手价值链或成本链的分析。Www.133229.Com同时,传统成本管理沿用传统成本计算方法中的工时、产量标准来分配制造费用,过分地强调有形成本动因,如材料、人工、制造费用等,而忽视了对企业影响深远的无形成本——结构性成本的管理,如企业的规模、整合程度、产品的复杂性、生产设备布局等。
3.成本管理制度不健全,多数电子产品生产企业中参加成本管理的人员仅限于成本管理的专职人员(财会部门及下级核算人员),未涉及到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各职能部门的管理人员。虽然也制订了成本费用开支的审批制度、降低消耗指标等,但缺乏成本的全过程控制。
4.忽视库存成本。多数企业忽视电子元器件易氧化、电子产品细分型号多、多数电子产品生命周期短的特点,在研发阶段过于标新立异而选择特殊的材料(产品之间不通用),造成原材料种类繁多;在原材料采购环节不注意适度控制,从而造成库存数量过多;在质量控制严格的企业,3~6个月即要报废处理一批元器件,给公司造成损失;另外因为数量增加而增加了仓库租金成本、仓管人员工资成本。
二、成本管理是一个复杂的体系,是理论和实践不断影响的领域,没有100%优秀的方法,只有不断改进的方法。笔者以实际工作中的成本管理之经验,结合时下一些成本管理的方法,对如何做好成本管理做以下探讨:
1.树立全员成本管理的意识。企业成本管理的成败源于管理者及员工的成本管理意识,因此,企业不但要提高企业高层管理者和财务部门的成本管理意识,还要注重培养与提升企业中层管理者及员工的成本管理意识。
2.制定合理的成本管理制度,建立适合于企业的成本管理流程。企业制定的控制制度规定企业成立成本管理委员会(或其他名称),由财务负责人担任主要负责人,市场、研发、制造等部门领导任副职,组员要包括成本主管会计、销售管理人员、研发技术人员(结构)、工程部人员、制造经理等;制定成本管理委员会的权限和议事规程,明确成员的权利、义务及奖惩制度。根据企业业务流程,建立产品成本管理评审的流程,在产品各阶段,如市场定位、外观设计及包装、产品研发阶段选料(主要部件和结构件)、产品试产、产品量产、包装、运输等做到事前介入评审,从而敦促各相关环节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选择成本最低的方案,从而最大化地增加企业的利润。成本管理流程应该与企业的其他流程相结合,但必须独立出其他流程。
3.成本管理必须要在有归集的准确数据和业务流程比较齐全的基础上,积极应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合适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充分利用信息化的、先进的管理系统来进行成本管理。企业必须在采购环节、库存环节、生产环节、出货环节及管理环节制定合适的数据归集口径,口径必须具有一致性、一贯性;企业可以在前期多花费用、重点加强基层单位统计人员的素质,提高统计数据准确性,同时可以通过经营部门和财务部门不断地核对数据,从而不断地提高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珠三角外向型电子企业的业务模式主要包括:oem、odm和上述两种模式与自有品牌共同存在的模式,多是以订单为主线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因此,开发管理系统时,必须基于订单主线模式来编写程序的,以订单为主线来进行控制和核算。在erp的设计过程中,要从订单评审、订单生产、订单出货各环节减少特殊情况的发生,从而真正地控制和管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企业只有设计了企业合适的erp才有利于成本管理,否则也会有碍成本管理。
4.电子产品生产企业的成本管理必须基于企业的各个经营活动,先合而治之,后分而治之。电子产品生产企业的经营活动可以细分成以下几块:新品研发、产品试产、市场拓展、接单、采购材料、生产产品、物流、日常经营管理等,在实际中各环节是相互联系的,成本管理应先着眼于不断改善、简化各业务流程,减少流程反复的次数,力争做到高效率;简化流程就像是挤海绵里的水,行为应一直持续。在每个经济活动的业务流程中加入成本管理的环节,这样才能在整体上进行控制。具体阐述如下:
(1)在新品研发阶段,采购人员、财务人员和销售人员、市场开拓人员等企业相关人员都应参与早期的评审。这里重点要关注三块:①材料(电子元器件)成本管理,技术人员选料的原则应是除了特定功能的原料外,其他的原料全部选用通用材料;在类似的材料中,应选择质优价廉的材料。②产品尺寸控制,研发人员应与外观设计人员充分沟通,确定企业产品的尺寸,尺寸应限定只有少数的几种,切勿五花八门,因为这直接影响到产品的物流费用、产品的结构件和包材,又因结构件和包材有最小定货量限制,如果处理不好,会直接增加库存成本和材料报废损失。③模具类型的控制,销量预测应该是市场部门在新品评审时就应确定,销量预测直接影响模具费用,模具费用直接影响产品成本。做好研发阶段成本管理的前提有三个:①企业应建立齐全的供应商库,材料价格等能及时得到更新;②研发技术人员应熟悉相关领域各种材料的价格,或者进行内部询价;③有一个懂产品结构的成本会计来主导评价研发人员选料是否适当。笔者个人认为:在一般的电子产品的生命周期里,研发阶段的成本管理是最关键的,是整个产品成本管理的源头。
(2)产品试产阶段的成本管理应做好两块:①初步统一产品成本数据归集口径,建立产品成本数据归集的模式;②对产品上马前的各项成本预测数据的检验,根据数据比较、分析结果,确定量产成本管理的关键点及产品生产交货的周期。
(3)日常管理活动成本管理应利用预算控制的方式进行,企业应想尽一切办法来提高效率、精简人员,只有人员减少了,降低成本才会有可能。市场拓展成本的控制的关键就是用最有效益的手段来取得最大的市场反应,总的来说,采用先预算再发生后比较的手段来控制。具体来说,就是做好以下几个控制:①加强对国内、外展会费用的控制;建立展会效果跟踪机制,有选择性地参展,控制参展次数。控制展位面积,实际经验表明:除了是奢侈品外,参展面积过大的实际效果很小。②加强对宣传手段(途径)的控制。③加强对宣传用品的控制,做到少量多批的印制和发放宣传用品。
1.成本管理的观念落后、成本管理内容僵化。目前,很多电子产品生产企业成本管理的范围只限于生产耗费活动,而对企业的研发、供应、销售环节则考虑不多,对于企业外部的价值链更是相对忽视;将成本管理的目的简单地归纳为“减少支出、降低成本”,强调节约和节省,而不将产品成本与其为企业带来的效益进行比较以实现企业整体的更大收益。同时成本管理的模式是以计划价格为基础,只考虑财务成本,以事后核算为重点,简单分析,缺乏科学的事前成本预测和决策,缺乏有效的事中成本管理和监督,以及事后分析的考核与激励机制。
2.成本管理方法和手段不合理。在企业成本管理对象复杂性、多样性日益加剧的今天,大多数企业却还停留在传统的成本核算、控制方法上,不能够紧密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开发成本管理软件,从而导致企业各阶段的成本管理和核算功能不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具体表现在分解产品成本时,不是认真按产品设计要求,按零部件工艺流程的成本形成逐个计算,也不是自下而上逐级填报、汇总,而只凭主观印象算大账,将产品成本按工时、材料消耗、管理费用等几部分进行分摊。或是过多倚重ERP(MRP)中的BOM来控制成本,而未对间接费用进行合理的分摊和控制。对成本管理缺乏全面性,即缺乏全面的价值链分析和全面的成本信息,只注重生产阶段的成本降低,而忽略了价值链的分析,尤其忽略对竞争对手价值链或成本链的分析。同时,传统成本管理沿用传统成本计算方法中的工时、产量标准来分配制造费用,过分地强调有形成本动因,如材料、人工、制造费用等,而忽视了对企业影响深远的无形成本――结构性成本的管理,如企业的规模、整合程度、产品的复杂性、生产设备布局等。
3.成本管理制度不健全,多数电子产品生产企业中参加成本管理的人员仅限于成本管理的专职人员(财会部门及下级核算人员),未涉及到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各职能部门的管理人员。虽然也制订了成本费用开支的审批制度、降低消耗指标等,但缺乏成本的全过程控制。
4.忽视库存成本。多数企业忽视电子元器件易氧化、电子产品细分型号多、多数电子产品生命周期短的特点,在研发阶段过于标新立异而选择特殊的材料(产品之间不通用),造成原材料种类繁多;在原材料采购环节不注意适度控制,从而造成库存数量过多;在质量控制严格的企业,3~6个月即要报废处理一批元器件,给公司造成损失;另外因为数量增加而增加了仓库租金成本、仓管人员工资成本。
二、成本管理是一个复杂的体系,是理论和实践不断影响的领域,没有100%优秀的方法,只有不断改进的方法。笔者以实际工作中的成本管理之经验,结合时下一些成本管理的方法,对如何做好成本管理做以下探讨:
1.树立全员成本管理的意识。企业成本管理的成败源于管理者及员工的成本管理意识,因此,企业不但要提高企业高层管理者和财务部门的成本管理意识,还要注重培养与提升企业中层管理者及员工的成本管理意识。
2.制定合理的成本管理制度,建立适合于企业的成本管理流程。企业制定的控制制度规定企业成立成本管理委员会(或其他名称),由财务负责人担任主要负责人,市场、研发、制造等部门领导任副职,组员要包括成本主管会计、销售管理人员、研发技术人员(结构)、工程部人员、制造经理等;制定成本管理委员会的权限和议事规程,明确成员的权利、义务及奖惩制度。根据企业业务流程,建立产品成本管理评审的流程,在产品各阶段,如市场定位、外观设计及包装、产品研发阶段选料(主要部件和结构件)、产品试产、产品量产、包装、运输等做到事前介入评审,从而敦促各相关环节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选择成本最低的方案,从而最大化地增加企业的利润。成本管理流程应该与企业的其他流程相结合,但必须独立出其他流程。
3.成本管理必须要在有归集的准确数据和业务流程比较齐全的基础上,积极应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合适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充分利用信息化的、先进的管理系统来进行成本管理。企业必须在采购环节、库存环节、生产环节、出货环节及管理环节制定合适的数据归集口径,口径必须具有一致性、一贯性;企业可以在前期多花费用、重点加强基层单位统计人员的素质,提高统计数据准确性,同时可以通过经营部门和财务部门不断地核对数据,从而不断地提高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珠三角外向型电子企业的业务模式主要包括:OEM、ODM和上述两种模式与自有品牌共同存在的模式,多是以订单为主线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因此,开发管理系统时,必须基于订单主线模式来编写程序的,以订单为主线来进行控制和核算。在ERP的设计过程中,要从订单评审、订单生产、订单出货各环节减少特殊情况的发生,从而真正地控制和管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企业只有设计了企业合适的ERP才有利于成本管理,否则也会有碍成本管理。
4.电子产品生产企业的成本管理必须基于企业的各个经营活动,先合而治之,后分而治之。电子产品生产企业的经营活动可以细分成以下几块:新品研发、产品试产、市场拓展、接单、采购材料、生产产品、物流、日常经营管理等,在实际中各环节是相互联系的,成本管理应先着眼于不断改善、简化各业务流程,减少流程反复的次数,力争做到高效率;简化流程就像是挤海绵里的水,行为应一直持续。在每个经济活动的业务流程中加入成本管理的环节,这样才能在整体上进行控制。具体阐述如下:
(1)在新品研发阶段,采购人员、财务人员和销售人员、市场开拓人员等企业相关人员都应参与早期的评审。这里重点要关注三块:①材料(电子元器件)成本管理,技术人员选料的原则应是除了特定功能的原料外,其他的原料全部选用通用材料;在类似的材料中,应选择质优价廉的材料。②产品尺寸控制,研发人员应与外观设计人员充分沟通,确定企业产品的尺寸,尺寸应限定只有少数的几种,切勿五花八门,因为这直接影响到产品的物流费用、产品的结构件和包材,又因结构件和包材有最小定货量限制,如果处理不好,会直接增加库存成本和材料报废损失。③模具类型的控制,销量预测应该是市场部门在新品评审时就应确定,销量预测直接影响模具费用,模具费用直接影响产品成本。做好研发阶段成本管理的前提有三个:①企业应建立齐全的供应商库,材料价格等能及时得到更新;②研发技术人员应熟悉相关领域各种材料的价格,或者进行内部询价;③有一个懂产品结构的成本会计来主导评价研发人员选料是否适当。笔者个人认为:在一般的电子产品的生命周期里,研发阶段的成本管理是最关键的,是整个产品成本管理的源头。
(2)产品试产阶段的成本管理应做好两块:①初步统一产品成本数据归集口径,建立产品成本数据归集的模式;②对产品上马前的各项成本预测数据的检验,根据数据比较、分析结果,确定量产成本管理的关键点及产品生产交货的周期。
(3)日常管理活动成本管理应利用预算控制的方式进行,企业应想尽一切办法来提高效率、精简人员,只有人员减少了,降低成本才会有可能。市场拓展成本的控制的关键就是用最有效益的手段来取得最大的市场反应,总的来说,采用先预算再发生后比较的手段来控制。具体来说,就是做好以下几个控制:①加强对国内、外展会费用的控制;建立展会效果跟踪机制,有选择性地参展,控制参展次数。控制展位面积,实际经验表明:除了是奢侈品外,参展面积过大的实际效果很小。②加强对宣传手段(途径)的控制。③加强对宣传用品的控制,做到少量多批的印制和发放宣传用品。
(4)材料采购成本的控制是企业成本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要做好材料成本的控制应主要把握以下几项工作:①选择诚实的采购人员,建立采购部门的成本节约激励机制;建立内部监督、举报制度,加大对职务犯罪的打击力度。②建立健全企业供应商库,建立供应商、材料价格定期评审制度,让公司财务部人员、研发人员、制造核心人员参与,对供应商的资质、材料价格、材料质量、诚信、合作态度等进行评审。③优化采购流程,提高计算机管理的程度,提高采购效率。④降低安全库存量,提高材料周转速度,降低库存成本。珠三角地区电子产品的产业链条齐全,一般的电子元器件的供应周期短,完全有空间将安全库存量降至零。而包材体积较大,又有最小采购量的限制,如果企业不在产品研发阶段做好计划,企业往往会因包材过多而不断扩充仓库,从而增加库存成本和资金占用成本。
因此本文论述了精细化管理是生产型企业管理的基本思路,对于促进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加速资金周转,降低成本,完整、准确提供决策需要的信息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生产成本的主要组成
企业的生产成本,也就是工业企业为生产一定种类、一定数量的产品所发生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的总和,正是反映企业生产组织的合理程度、劳动生产率的高低、设备利用程度、经营管理水平的一项综合指标。从控制企业的生产成本入手,增加对企业生产成本的理论研究,必然能使我国的企业资源得到更合理的规划和开采;同时生产成本是衡量生产消耗的补偿尺度,是一个企业能否盈利的标志,节约的生产成本可以被企业利用在技术开发、环境的改善、职工待遇等各个方面,极大地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使我国的企业能成功地迎接来自国际和国内的巨大挑战。
根据财务通则和财务制度规定,结合企业的特点,生产成本包括如下内容:
材料费:指生产运行、维修和事故等所耗用的材料、备品、低值易耗品,以及不应计入燃料项目的其他各种生产用燃料费。
职工薪酬:是指支付给生产、管理部门职工的工资和津贴费用,包括工资,福利费及其他附加和劳动保险及其他。
动力费:包括风、水、电等所花费的费用。
制造费用:制造费用是指企业内部各生产单位(分厂、车间)为生成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应该计入产品成本,但没有专设成本项目的各项生产费用。制造费用一般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设置,一般常见的制造费用科目有: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水电费、修理费、折旧费、递延资产摊销、劳动保护费、运输费,其他等。
二、企业生产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企业生产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1.企业生产成本管理观念滞后
观念上,重视产量生产,忽视建立车间成本责任控制。在一些生产企业管理者思想上,还没有完全转化为市场经济意识。认为只有提高产品数量,才是企业增加则富的基本条件。特别在市场销路畅通,产品供不应求时,更是强化了这种观点。毫无疑问,增加产量可以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增值机会,可以减少产品单位成本,固定费用,如折旧、保险费等,从而使产品成本有降低的可能,但是,要把这种可能变成现实,还需要生产人员的努力。相应体现在车间成本管理上,车间没有明确成本责任控制制度,仅执行一级核算。车间未建立成本责任中心,没有与成本相关的考核指标,完全依赖年计划指标控制,缺乏自下而上的日常成本控制手段,为成本管理上作理下隐患。在实际生产时,为了保证生产正常,产品产量稳定增长,对于中间的投入没有科学控制,领料审核宽松,更换备件次数频繁,材料物资消耗增加。反而出现产量增加成本升高的情况。偶尔有盈利,却掩盖了浪费严重的现象。如果市场形势发生变化,则形成生产越多亏损越多的严重后果。
2.材料、燃料和动力成本方面
原材料、燃料和动力等各种消耗在产品成本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一般情况下,构成产成品的材料成本比例约占50%-70%,其比重决定了材料成本金额与数量都相当庞大。如构成机械产品的零部件,少则几个、多则成百上千个,每月光领料单都是数千上万张,按现行企业财务核算流程,领料、发料、汇总单据、财务出凭证、财务核算、财务报表及月未结账的时间要求,是无法随时提供每种产品的单个零件料耗成本;各车间产品直接领料,由物料部门每月按工令号汇总向财务部门报表,财务部门只停留于核算出每个工令号产品总计料耗成本(及按该工令号投产台数折算单台产品料耗汇总的成本);且生产现场有时存在着不同批次的各工令号间挪用材料、在制品情况,往往产品已完工,领料单尚未统计完全。由这些管理流程实践来看,成本细化工作在基础上就难以完全实现。
3.人工成本方面
人工成本是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是企业为员工支付的全部费用的总和,对于生产型企业而言,对应的员工成本,可以对象化的,直接进入成本对象。不能对象化的,先进入制造费用,再按一定的规则进行分摊。狭义的人工成本仅包括直接构成产品成本部分。在目前的核算方面,包括职工工资、补贴、津贴、公积金等。当前生产型企业人工成本核算的问题主要在于,一是员工工资计算或者未完全对象化。如只考虑将能够对象化到产品的工资计入了产品成本,部分不能直接对象化的未计入制造费用却计入了期间费用;二是员工工资计算不精确。如未严格按照工时记录、考勤记录、工料登记表进行工资的计算,从而导致人工成本基础数据不准确。
4.制造费用方面
制造费用是产品制造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然后按一定的分配规则归入生产成本。但目前在生产型企业中,往往存在着如下问题,例如混淆制造费用与期间费用的界限,常见的情况就是将一些车间费用或者几种产品的共同费用如水电费、车间物管费混入管理费用;另一方面,企业往往随意变更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企业可以根据需要自行决定具体采用哪种分配方法,但是分配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5.成本核算其他方面
生产型企业工艺流程较长,对于大部分企业来说,各工序生产时间又相对较短,物流复杂,客观上需要及时和精细的成本数据。但目前我国企业一般采用分步法核算产品的成本,核算对象为各生产步骤的成本,不能提供各个工序和各作业环节的成本信息,以及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的差异及原因。我国生产型企业往往缺乏对于物流、包装、运输方面的成本控制,但对于该方面的成本也未进行精确核算。此外,生产型企业往往是污染型行业,但目前几乎所有的生产型企业都未将环保成本纳入核算体系。此外,部分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往往还存在着成本核算基础不完善、计量手段不准确等现象,如对于废品销售成本冲减、盘盈盘亏存货处理、副产品的加工与销售对应的成本问题,都未能达到相应的准确程度。
(二)原因分析
目前生产成本管理的实践在一些企业仍处初级及探索阶段,当前企业生产成本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生产成本管理意识不高
目前,在管理领域上,一些企业只限于对产品生产过程或者项目生产成本进行核算和分析,没有拓展到技术领域和流通领域;在管理体系上,偏重于事后管理,忽视了事前的预测和决策,难以充分发挥成本管理的预防性作用。而且在一些企业的传统生产成本管理中,生产成本管理的目的被归结为降低成本,节约成了降低成本的基本手段,但是在某些情况下控制成本费用,可能会导致质量和效益的下降。
2.原材料采购中间环节多
在供应链环境下,提升采购的效率及降低采购成本对增强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由于很多企业采购点过于分散,采购信息不透明,使得物资采购成本较大。从实际情况来看,企业的采购经历中间环节较多,每经过一道环节都将给企业原材料采购成本带来了很大幅度的提高。若不经过过多中间环节,直接从供应商采购则减少相当比例的中间费用。同时,中间环节多也导致原材料采购过程中周期过长。
3.企业库存管理不完善
库存具有整合需求和供给、维持各项活动顺畅进行的功能。但是库存也是有成本的。库存管理的重点之一是管理库存成本,消灭库存成本。目前企业库存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库存准确率低。按照库存准确率的定义,库存准确率越高越好,这意味着生产物料被有效的管理。
(2)库存周转次数低。提高企业库存周转次数是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效益的重要举措。如果库存周转次数低,将会给企业造成巨大的资金压力。
(3)企业信息化建设滞后。加强信息化建设,可以促进企业决策的科学性和管理的精细化水平。但是目前,一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还很滞后。企业缺乏供应商信息,即使有,往往也是手工信息,利用效率很低。论文格式生产成本记录信息不准确、不完整。很多时候操作人员没有生产成本信息,这也导致该生产成本不能被检查到。这也必然导致生产管理成本升高。
三、完善企业生产成本管理的路径
2007年以美国的次贷危机为导火线,引发了又一场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目前,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仍然没有见底。目前很多企业明确提出了“勤俭节约、挖潜增效”发展策略。通过该策略实施,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有助于企业成本领先战略实现。结合目前一些企业实际生产运行情况,强化企业的生产成本管理的对策主要是:
(一)建立企业生产成本控制组织
1.建立适应企业需要的成本核算组织体系。对企业内部的各项管理进行必要的整合,建立强有力的成本管理工作体系。其中包括组织领导体系、生产成本预算管理体系、物资消耗与成本费用控制体系、成本信息的采集传递及信息反馈体系、成本指标的考核评价体系,以及日常管理制度和具体工作规范。重点解决好生产消耗及费用控制关键环节的管理缺位问题。防止人人都负责,人人都又不负责的官僚主义情况出现。
2.建立适应企业成本特点的核算方法。企业应根据生产特点和管理需要改进生产组织和劳动组织形式与核算方法。比如目前生产性企业大量采用的作业成本法就是其途径之一。作业成本法是基于作业的成本计算方法,它有别于一般企业以产品,或以时间段为成本对象的计算方法。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成本管理制度是借鉴台湾中钢的经验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而实行的标准成本制度,该制度实施以来,围绕技术作业能力和计划值等成本的相关指标将成本的前馈控制、反馈控制、核算功能、绩效评价及决策功能有机结合,大大提高了成本管理水平,并且实现了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分离。公司引入作业成本法发展和完善目前的标准成本制度,精细化成本管理加强过程以加强成本控制,进而为公司的经营决策提供有效的基础数据支持。此外,企业应利用企业信息管理系统,辅助进行精细成本核算。如现在大的生产型企业都推进了ERP系统进行核算,如Oracle、JDE、SAP等。
(二)对成本构成项目实行细化核算
1.生产型企业的主要成本要素是生产成本,一般由原材料、人工等直接对象化而来。建立相对准确的材料明细标准成本并以此进行汇总核算。首先,技术部门提供技术定额明细表(包括每种类型产品零件材质、规格、净重、下料尺寸及其下料重量等要素)作为计算依据,根据生产经验对边角料进行摊耗,汇总后,由财务部门计算出材料消耗量,并由物料部门建立材料采购价格体系并按月更新。其次,对技术部提品零件明细划价,计算出材料标准性明细成本。具体做法是,材料的下料重量由技术部门确定,材料采购价格根据市场行情况进行搜集,这样就能够掌握下料重量对应的市场价格,并折合为成本单价。再次,边角料摊耗问题,是影响机材料成本核算非常重要的不确定因素。因此,要密切结合产品技术设计要求与采购材料的实际规格、型号和长短等、以及各种产品零件对材料的利用率考虑产品材料的边角料摊耗问题,同时与技术、库房、下料工艺的管理现场沟通,合理确定和随时调整边角料摊耗问题。通过上述步骤,将产品材料成本调整为实际的耗费成本。
2.对产品材料成本的细化核算,也可据各车间实际领料单进行归集,但如库管尚未使用电算化核算管理软件,以手工录入料单工作量非常大。因此,要考虑利用电算化系统予以辅助核算,有规模的企业应考虑上ERP系统。
3.对于人工成本的细化核算,首先要分清不同产品对应的岗位分工,对于从事多种产品生产的员工,其工资可以先计入制造费用,然后按一定标准分摊。其次,要严格考核员工出勤率,根据出勤工时计算工资并计入成本。再次,合理配置人员,防止不必要的人工成本发生。
(三)对制造费用的细化核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