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0 14:39:38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提升思维能力的策略,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22-0131-01
地理学是“文科教学”与“理科教学”的中间学科,兼具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双重性质与特征,从本质上来讲,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与实用性极强的学科,地理知识与社会生活、生产建设、科学研究等领域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必须始终关注地理教学现状与发展趋势,增强地理教学师资力量,提升学校与教师创新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的意识与能力,实现高中地理注重培养学生地理思维教学的改进与发展。
一 思维的概念与内涵
思维是人类认识活动的高级形式,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概况的反映,是智力发展的核心。完整的思维过程应是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的过程,其中,最主要的形式是概念、判断、推理。因此,为有效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必须关注学生地理学习相关概念的理解,判断力与推理能力的增强,实现学生地理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 提升高中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必要性
1.对地理综合学科的本质特征认识不清
高中地理教学内容包含概念议论与逻辑分析,体现着人文学科与自然学科的双重性质,在高中地理教学活动中必须正确认识地理学科的本质特征,才能确保学生地理思维能力培养与建设的教学目标的实现。在我国高中教育阶段,地理被归类于文科教育,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对基本理论与课本内容的机械介绍,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掌握地理知识,忽视了对地理知识的逻辑分析与规律研究,无法为学生提供思维发散与思维创新的机会与平台,因而与地理课程的教学目标背道而驰。
2.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思维意识不强
学习地理知识是为便利生产生活服务的,地理教学的根本目标是提升学生利用所学用于实践生活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教学方式与教学用例的选用,帮助学生举一反三,树立理论转化为实践的教学理念,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都把地理学习看成是高考考核与义务教育的“必需品”,忽视了学生构架地理知识体系的能力。
三 培养与提升高中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策略与方式
1.科学选择教学实例,注重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调动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逻辑辨析与联系实际等能力,科学合理选择教学实例,以引导教学为主要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发挥联想与合理想象,全面提高地理思维能力在辅助与推动学生地理学习的比重。如在讲到卫星发射基地的区位选择问题时,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让学生联系地理知识找到问题的答案,在此过程中,学生充分调动地理思维能力,并且在脑海中将所学知识简单梳理并将相关知识一一调出,通过提出假设,设置问题,解决问题的步骤,完成教学任务,收获地理学习的乐趣。
2.增强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促进地理思维能力的形成
归纳推理就是由一系列具体地理事实材料概括出一般地理原理,或者由一些特殊地理事物推导出一般地理原理的思维方法,是以某个地理因素出发探究其对地理环境多方面的影响。如大气的热力过程可以概括为如下形式:太阳辐射――地面增温――地面辐射――大气增温――大气(逆)辐射――大气保温。我们可以根据这个理论去分析一天中温度的不同变化,正是由于太阳照射的角度与太阳和地球距离的变化影响了地面接收太阳辐射的程度而产生的结果。学生在综合分析地理章节知识的基础上,将相关内容简化为逻辑因果形式,以减少理论转化为实践的时间与失误。
3.充分利用现代科技的力量丰富教学内容,将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增强作为地理教学的重点与目标
随着多媒体技术与数字网络技术的发展,学校教育越发关注现代科技在推动教学发展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重要作用,高中地理教学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科技,让地理学习更加“直观”“生动”,并在和谐、轻松的课堂教学中增强地理思维能力。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要急于告诉学生标准答案,而是让学生在欣赏影片的同时总结地理特征,将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增强作为地理教学的根本目标与课堂教学的重点来选择教学媒介,设计教学环节。
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增强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也是素质教育与新课改教学理念的具体实践形式。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要科学、全面地分析当前高中地理教学现状,采取多种教学方式与教学策略,利用多媒体技术与试听技术,调动学生逻辑思维与辨析能力的参与,引导学生自主能动地运用地理思维能力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综合素质,推动高中地理教学向更现代化、科学化、实用化的方向发展。
1.引言
对许多刚进入高三的文科学生来说,地理很难,甚至在有些老师当中也会形成这么一种认识“学好地理就等于学好了文科”,地理之难,许多同学会一致推举人教版高一地理的必修上册和区域地理分析这部分。为什么许多同学会学不好这部分的内容呢。经过连续三年的高三地理教学,本人以为出现这种现象的症结在于学生缺乏良好的地理思维能力。
2.学生地理思维能力欠缺的一般表现
在地理学习中,许多学生往往表现出一些共同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造成了这些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的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地理学不好,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对地理学科的认识不够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这样表述地理学科的特点:第一,综合性,地理学科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第二、地域性。这两种特性决定了对高中地理思维需要转化,对地理问题的认识需要全方位考虑,但长期以来,许多学生特别是文科学生仅仅把地理局限于文科,再加上初中教育对地理知识形成的不全面,造成长期以来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获取依赖死记硬背,依赖于对地理结论的掌握,忽视对地理原理的探究,从而造成学生在遇到一些新的问题束手无策。比如对地方时的分析,教材中仅仅提到偏东的地方比偏西的地方早,但没有涉及到偏东的地方到底可以定为几点钟,所以导致许多学生仅仅局限于会计算时间,而我们许多老师开展教学的时候也没有特意分析时间是怎么定出来的,从而产生学生在思维能力上的障碍,做一些普通一点的题目不难,但对较难的题目就开始头脑迷糊起来了。
2.2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不够,综合分析鉴别能力差
地理知识体系的综合性特点要求学生的思维要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这样才能在地理学习中用全面的、综合的观点看问题,认识地理问题的本质特征。但是不少学生却往往表现出很大的局限性,常常用片面的、孤立的观点看问题,导致学生容易在地理学习中混淆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无法形成全面的认识。比如学生对光和热的理解,认为一个地方的太阳辐射能强烈,这个地方的热量一定充足,但热量又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呢,学生又不太清楚。这就造成了学生在分析一些特殊现象如青藏地区光照充足,但热量不足的现象的时候,往往无法进行正常的思维。又如在分析阿巴拉契亚山脉为什么比较平缓,许多学生就只能干瞪眼了。其原因就在于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不够。
2.3思维的逻辑性不强,易受思维定势束缚
在地理学习中,常有这种情况:有的学生虽然具备了解决某一问题的知识,但由于思维过程条理不清,违反了某些逻辑规则,结果得出的却是错误的结论。如对热力环流,有的学生没有充分认识由冷热不均引起的各个环节的先后顺序,而导致对高低气压的产生原因分辨不清,从而产生大气垂直运动是由低压流向高压的错误结论。又比如在一幅经纬网的地图上(如右图),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使学生无法正确理解地球自转方向和判断某地点准确的经纬度。
3.运用生活实际提升地理思维能力
针对学生出现的地理思维缺陷,特别对高三学生而言,由于直接面临高考,而许多高考题目都是全新的,没有良好的地理思维有时候是很难正确解决这些题目。本人经过长期的尝试,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地理教学,特别是运用生活实际,对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思维的帮助更大。
3.1加强启发诱导,调动学生的地理思维
要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思维,教师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地理教学中,必须得加强启发诱导,调动学生一切可以利用的头脑中的知识,从学生的认知能力角度出发,一步一步深入挖掘,有利于学生的思考。如在分析地貌的时候,学生往往会有对全球地貌形成的一些零碎的认识,如知道有大陆漂移说这种理论,但具体这种学说支持的依据如何就不太清楚,此时老师就应该深入挖掘,提出问题,大陆为什么会飘移,要解决几个问题呢?学生就会逐步去分析,出现两个问题,一是大陆水平漂移的动力,来源于什么地方,为什么长期朝一个方向,二是大陆这么重,为什么还会飘移。然后学生会提出一系列的假设,最后归结到目前比较成熟的板块构造学说理论,也能充分理解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的区别。
3.2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为形成正确的地理思维打基础
进入高三复习,没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学生是很难进行正确的地理思维。因此在高三地理教学中,要足够重视一些具有发散性思维和逆向性思维的内容,对这么内容教师要有充分的思考,甚至要动用全教研组的力量来思考,然后实施教学。如分析阿巴拉契亚山脉为什么比较平缓,就结合高一地理的内力和外力作用而已。如果遇到一些相关的学科,则更要请教一些相关学科的老师,这样学生的地理思维才能建立得比较全面。如对全球定位系统的卫星数目的分析,即要定位一个物体,需要几颗卫星,就需要和物理中的相关知识配套。这样学生就可以充分理解。同时为完善地理知识结构,地理教师可以采取在高三的最后阶段尝试让学生去记忆教材的大标题和黑体字的方法,因为教材的编排往往按照一定的地理思维来进行的。
3.3运用生活实际,提升地理思维能力
一、现状
目前,化学教学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影响了对学生化学计算守恒思维能力的培养。低年级时,教师只会针对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忽视了解题过程以及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所以学生化学计算中守恒思维能力容易被忽视,学生无法理解守恒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老师对守恒思维能力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学生失去了形成化学计算守恒思维能力的机会。高年级学习化学计算中的守恒,极大程度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学生无法理解相关题型的概念,学生智能水平和思维能力无法得到提高。
二、教学策略
1.增强守恒思维能力的重视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计划地提高学生的守恒思维能力,提高自身对守恒思维能力的重视度,低年级教学过程中,有计划地在教学内容中设计守恒规律类题型,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守恒类题型的规律,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守恒思维能力对学好化学的重要意义。
2.在实践中发现问题
高中生化学计算中守恒思维能力的培养应当从学生学习中总结经验,发现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误,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守恒思维能力和化学学习水平。教师可以用考试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测验,从测验中发现问题,也是比较有效的方式。例如,有学生化学方程式不会写,这就是学生不善于运用守恒思维能力的具体表现。教师可以让学生从相似化学方程式中找规律,从而加深对方程式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守恒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习化学变得更为容易。
3.培养学生的守恒思维能力
化学计算题会涉及大量的守恒规律,守恒思维能力在学生计算这些化学问题的时候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高中化学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的守恒思维能力,题型训练是一种很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应在教学内容中设计具有守恒思维规律的题型,使学生在题型训练中提高自身的守恒思维能力。
在新时期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下,高中地理教学要做到与时俱进,这就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把讲授知识作为课堂的重点,没有强调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因此,学生在利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比较死板,不能灵活运用。因而教师应该将教材内容同实际生活有效整合,利用生活素材来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从而让学生更加高效地理解和掌握。例如,在“大气的运动”这一章节中,在课前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是否感觉到我们贵阳在冬夏不同的季节风向有变化?而且不同季节的风感觉是不同的,有的温暖湿润,有的寒冷干燥。在讲授季风的时候为了使学生能够深刻记住不同的风向,在课堂中给学生演唱《我家住在黄土高坡》“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用歌曲加深学生印象,既强调了黄土高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又记住了不同的冬夏季风风向。效果十分理想,学生非常欢迎。教师从实际生活现象出发,通过对“是什么”和“为什么”的提问,既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地理学习在生活中的实用性,也可以吸引学生主动探索地理知识。
因此,教师要灵活变化课堂教学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使其思维能力得到有效锻炼。比如,在“陆地和海洋”教学中,教师可以用贵州龙、海百合的化石导入新课,让学生思考:在今天的云贵高原为什么会出现海洋生物化石,它们是怎么埋藏在深深的地层中?结合实际,将教材生活化,教师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海陆变迁的过程。在进行“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教学时,在课前准备一些相关影视资料,比如:《鸟瞰地球》《探索与发现》等等视频,让学生在欣赏视频的过程中深化对教材的认识。教师用影视资料来辅助教学,把抽象的理论知识形象化,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这对学生的动手能力、想象能力和协作能力都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总之,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应该在教学活动中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灵活变化教学环节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性思考,让学生逐步建立起地理思维能力。
当今的社会是创新的社会,而创新的源泉主要靠灵活的思维,数学教学又是思维活动的教学。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来看,他们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一方面,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运用着各种思维方法和形式,如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另一方面,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为运用思维方法和形式提供了具体的内容和材料。切实教好应用题非常重要,它能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基本概念,培养学生分析认识问题的思维能力,发展了学生的各方面思维能力,也就是发展了学生的智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普遍感到应用题难学,教师感到应用题难教。我觉得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对应用题的理解不得法,所以一遇到应用题就产生恐惧心理。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下面是我在小学应用题教学中一直尝试的做法:
一、“读圈”是指通过认真读题把重要的字眼圈画下来,提炼出主干,从中明白要算什么。“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题是解答应用题的基础,是为了理解题目中的意思、已知条件及所求问题。通过一边读,一边圈画,根据应用题的特征,迅速、准确地确定思维方向,深刻理解数量关系。认真读题是学生正确解题的重要前提,是正确解题的关键,有利于培养学生善于思考、敢于质疑的习惯意识。
二、“说讲”是指从应用题的读题开始,说清应用题的题意,说清题目中已知的条件和所求问题,讲清解决问题的数量关系和每个数量的解题步骤。通过口述解题的完整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系统性,促进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语言是思想的工具,学生的语言直接反映出其思维水平,语言训练实质上就是思维的训练。在应用题教学中,坚持让学生用语言表达思想: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清楚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用“讲清楚”促进学生“想清楚”,提高解题能力。说明思维决定着语言的表达,反过来语言又促进思维的发展,使思维更加有条理性。
三、“标画”就是用直观图形把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形象的表示出来,使学生获得充分的感性材料和丰富的表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给予指导,,逐步使学生的认识由直观的感性认识上升到抽象、概括的理性认识。另外指导学生操作让其将想的过程通过学具、电教媒体等形式展示出来,以内部思维指导外部操作,将内部思维转化为外部动作,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抽象概括能力。
四、“疑问”就是在学生讲解自己的思路的过程中,师生认真倾听,提出自己不明白或需要重点强调的问题。教师追问,起到点拨作用;在追问时抓住关键句子,进行判断推理训练或提出连续性问题,进行判断、推理训练。学生疑问可以培养学生的倾听、质疑、判断、推理等能力,同时也是互相学习,互相尊重的体现。
五、“对比”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和竞争意识。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比较是一切理解与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通过比较,我们可以把相似、相近的应用题知识区别开来,也可以把相关的知识通过对比,从易到难衔接起来,找出它们的差异,从而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教学时,充分利用教材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找出两道题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在学习中既要比较类似知识,还要比较学习方法。教师要指导学生互相交流解题思维过程以及解题时思维方法、思维策略等,从而达到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由于学生之间的思维能力、知识结构、语言表达等方面相当接近,所以他们的互学更能起到榜样示范的作用。
提高小学低段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可以让学生高效地学习数学,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提高小学低段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可以让学生深入探究数学知识,征服数学中的难点;提高小学低段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可以让学生以数学的思维思考问题,提高数学学习水平。下面通过四个方面介绍教师提高小学低段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策略。
一、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小学低段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课堂是属于学生的,学生必须在课堂上占据主体地位,才能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和学生的数学水平。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不要剥夺了学生的课堂主体权利,教师则要充当课堂的组织者、设计者、答疑者,给学生创造一个活跃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在一个快乐的环境中积极对数学知识进行思考,知道哪些方面的知识自己掌握得好,哪些方面的知识自己掌握得不好,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比如,“位置与顺序”这章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学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座位认识位置与顺序,A同学在B同学的前面还是后面,从前往后数C同学是排第几等等,让学生自己发现在这章的学习中还存在着哪些问题,提高思维能力。
二、采用生活化策略,提高小学低段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也蕴含着很多数学知识,教师可以利用生活化实例让学生巩固数学知识,也可以让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生活化实例的引入,可以给课堂增加新的活力。课堂上引入生活实例的过程,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就是学生积极思考并运用数学知识的过程,数学思维能力就会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提高,课堂上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的思维也在随时跟着教师的思路走,思维得到激发,自然就能提高思维能力。比如,“认识图形”这章内容,教师就可以列举一些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认识图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的交通标志牌是随处可见的,门窗、红旗、钟表等也是生活中很常见的,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学生会更透彻地思考图形的知识,锻炼思维能力。
三、采用举一反三策略,提高小学低段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中的很多知识都是相通的,如果教师能教导学生把知识联系起来,通过解答一道题摸索解答一类题的方法,通过解答一类题又能触类旁通另一类相似题目的解题方法,对数学知识进行举一反三,举一反三的过程就是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思考、整合的过程,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过程中,学生不要把每个知识点都给学生讲解清楚,学习新知识点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对旧知识点进行巩固复习,通过旧知识点联系新知识点,会对新知识点的理解更深;教师也不要把每道题的解题步骤都给学生讲解清楚,遇到类似的题目,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己总结解题方法,把同一类型的题目真正理解清楚,找到解题方法;很多数学题目都是可以相互联系的,不同类型题目的解答方法也有共通之处,教师要引导学生触类旁通,找到数学思维方法。比如,“除法”这章内容,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联系乘法内容来学习,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学生通过联系、举一反三,一定可以把除法的计算方法研究出来,提高思维能力。
四、采用小组合作策略,提高小学低段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合作精神是当今社会最需要的精神,没有一个人会不在别人的帮助下取得成功,课堂上也是如此,如果教师能采取小组合作策略,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对数学知识进行研究和思考,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汲取其他同学思路上的优点,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互帮互助,一定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先给小组安排教学任务,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学生在小组中可以随意发表自己的见解,可以取长补短,可以拓展思维,有不懂的问题还可以跟教师请教,这是学生不在教师的指引下进行思考的过程,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比如,“混合运算”这章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思考如何才能把混合运算计算得又快又准,在合作中提高思维能力。
以上内容通过四个方面阐述了提高小学低段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策略,分别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采用生活化策略;采用举一反三策略;采用小组合作策略。这只是其中的几种策略,提高小学低段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配合才能做到,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不要因为自身专业水平的不足而影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还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积累、不断完善、不断创新,找到更多可以提高小学低段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策略,真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能让学生征服各种数学问题,在数学方面有所造诣。
考虑到小学生身心发育的特点,我国的小学数学教学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都是较简易的,教学内容的难度和抽象程度也是随着年级的增加而增加。然而,尽管教材的设计符合学生学习的科学规律,但是现今的孩子们数学思维能力仍然较差,需要数学教师和家长给予更多的指导。
通过对许多小学生的调查和对许多数学教师的采访调查,我们发现,当今的小学生在数学学科上存在思维能力的欠缺。
一、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欠缺的方面
1.不能举一反三,知识迁移能力较差
许多的孩子在做某一道具体的题时,经过老师的讲解可以明白它的做法,但是等到有相似的题型出现时,没有老师的指点就不能完整地做完那一道题,这在学生学习应用题的时候表现得更加明显。如解答小学四年级经典应用题“某工厂原计划生产100件衣服,已经生产了10件,剩下的如果按2天生产40件的速度,剩下的衣服还需要生产几天?”,这主要考查的是学生能够根据题干列出复杂算式的能力,与单独的比较复杂算式值的大小异曲同工,但是孩子们普遍会认为应用题更难、无从动笔。
2.知识的转化能力还有待提高
与知识的迁移能力相似,许多孩子的知识转化能力较差,平常学会的运算不能很好地运用到生活中。如在学完整数的加减法和乘除法后,孩子们在超市购物需要用到计算时却需要思考很久,如在比较“30元一瓶的洗衣液,与28元的洗衣粉相比哪个价格更便宜?便宜多少?”孩子们往往很难想到运用学到的减法知识解答问题。
3.没有形成较系统的归纳能力,知识学习分散
由于孩子的思维能力发展水平有限,如若教师在教学时不能很好地带领学生归纳学习方法,总结学习经验,学生就不能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学习效率也会较低,不利于今后长期的数学学习。
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虽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是只要数学教师和家长给予充分的重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就会慢慢提高。
二、数学思维能力提高的策略
1.让学生明白知识点原理,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和原理性很强的学科,只要让学生掌握了其中的原理就能很好地读懂题目,提高做题的效率和准确率。如,在教授学生带括号的运算时,可以先教会学生基本的运算方法,即“先算小括号中的内容,再算中括号中的内容,最后算括号外的内容;如果算式中没有括号,就从左到右依次进行计算,先算乘除、再算加减”。随后,再给出几道相关的题目,让学生一起观察,并猜一猜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在班级达成了全部的共识后再进行最后结果的计算。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也可以提高孩子们的观察分析能力,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
2.加强对相似题型的练习,培养学生的规律意识
数学思维的形成需要长期的巩固训练,长期的训练也可以让孩子们明白题型中规律,明白了规律便能在脑海中形成系统的知识框架,便于指导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如在讲解两位数的除法时,有许多的规律和简便方法可以让学生在练习中观察总结,如“在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算法中,当除数是被除数前两位的2倍r,商为5;当除数与被除数前两位的最高位数字相同,且被除数前两位数比除数小时,商为9”。在向学生介绍了一种规律的简便方法后,就让学生实际操作并练习3~5道题,学生在脑海中形成对这类规律的清晰认识,学生再次遇到相似的题型时也会不假思索地进行运算,从而提高运算效率。
3.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寻找多样的解答方法
要切实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仅靠老师的指引是不够的,还需要学生主动动脑思考问题,这样才能有更大的提高。这就需要教师和家长在施教时更多地注意锻炼学生的主动性。在这里,教师可以多选择一些解答方法多样的题型,先不公布解题方法,而是将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尽量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构建多样的解答方法,再和同学进行交流,教师也对勇于表达自己想法的学生给予现场表扬和鼓励,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总之,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但是只要我们找出学生思维能力的不足,发现其中的问题,并通过教师的引导、家长的辅导、学生的主动学习三方面的努力,就一定能将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一个水平,为其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临床思维主要是以患者为中心,应用各学科综合知识,采集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并强调有效交流和沟通,获取第一手资料,与患者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对最佳信息和证据进行充分利用,综合判断和分析多方面的信息,对诊断进行鉴别,制定出有效、安全、合理的个性化诊疗方案,并不断进行修正和反馈,最后对思维过程进行整合和执行。在临床实践中临床思维极为重要,正确的临床思维可有效指导临床实践,也是提升诊疗方案准确性的重要途径,避免误诊情况发生,临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效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而在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中却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问题有:
1.1 片面性
有的医学生不能综合分析患者的各项检查结果、病史及体格检查,在对病例进行分析时,没有全面的考虑问题,很少思考伴发病和继发病,只诊断原发疾病,呈现出以偏概全的特点。甚至有的医学生直接对诊断结果得出,或者诊断结果只依靠先进的检查手段,对整体分析判断完全忽略了,增加了患者诊断结果错误的现象发生。
1.2 被动性
因为中国教育制度的不足,造成了在临床实习中医学生呈现被动的情况,对主动意识培养不够重视,在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之下,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主动性。在临床实习中医学生在带教教师的引导下被动,被动完成带教老师所布置的任务,而在任务完成过程中根本没有对问题进行思考,也缺少疑问,执行也呈现被动性,在处理病例时自己的见解也较少,影响带教效果。
1.3 混乱性
有的医学生问题思考逻辑条理性缺乏,回答问题是也较为松散和片面,没有足够的层次性和逻辑性,导致思维混乱的情况发生。在病史询问的过程中,照本宣科情况严重,提问无规律,遗漏情况经常发生,条理性缺乏。在诊断中感觉很多疾病都有可能,无法准确诊断出疾病。
2 临床思维能力培养影响因素
针对以上对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究其影响因素有很多,主要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2个方面,其中主观方面主要为,医学生不够重视临床思维能力,很多医学生意识存在局限性,认为只要足够掌握先进设备仪器就可对疾病进行有效诊疗,不够重视临床思维能力,对临床思维能力培养造成影响。同时分析方法缺乏,问题切入点很难找到,自主学习能力也较为缺乏,只是依据教师的安排。实习时精力不够集中,思考能力弱,对临床思维能力培养造成一定的影响,理论与实践相分离,在临床思维能力培养中人文社会科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辨证逻辑思想较为丰富,但是学生并不重视此课程的学习,影响临床思维能力培养。另外客观因素则为医学教育的问题,临床思维课程缺乏,教学程度与临床医生的诊疗程度不一致,导致学生很难转换思维,影响临床思维能力培养。
3 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针对以上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采用相应的策略对减少这些问题发生,提升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对提升医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以下为本研究提出的几个应对策略。
3.1 临床思维积极性激发
对于学生而言,对知识渴望一般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之上,因此对学生积极性进行激发很重要,对于教师而言,课程设计要有质疑性、针对性,也要有条理,让学生主动第问题进行解决,设置合理的问题,将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激发,问题设计要精心、有层次、多方面、多角度,对重点和难点要进行突出,对学生积极思维要进行鼓励,构建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将学生的求知欲激发起来。
3.2 灵活运用临床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9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使得高中美术这种传统意义上的“副科”在课堂教学中逐渐受到重视。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重视学生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升成为教师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而在高中美术的教学中,教师也应当顺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和其他学科不同,美术学科能够更加直接地体现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学生的美术作品直接反应了学生的现实心理状态。因此,教师应当加大学生美术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审美情趣和思维能力的提升,为学生的美术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全面提高W生的综合素质。以下,笔者立足于自己多年的高中美术教学实践经验,阐述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高中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创新策略。
一、当前高中美术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由于传统应试教育理念根深蒂固,当前,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如下:
1、学生的学习兴趣低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当前,在高中美术的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学生学习兴趣低下的教学现状。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高考的压力和影响。对于非艺考生而言,美术在高考过程中并不是考试科目,文化类考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更加愿意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必考科目的备战上,而美术作为非考试类科目,自然而然不受重视,也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由于美术学科依然处于比较低下的地位,无论是学校、教师抑或学生对美术学科都不重视,甚至还会出现美术课堂被其他科目教师占用的教学现象。这些教学问题和现状的存在,严重影响和阻碍了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也难以提高学生美术学习的效率,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2、教师的教学模式传统落后
当前,在高中美术的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传统落后。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由于没有考核等相关附加条款的束缚,对于高中美术的课堂教学往往都是草率地应付了事,教师并没有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美术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创新上,更甭谈什么学生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了,这样的教学现状,严重影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3、缺乏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系
在任何一门课堂教学中,教学评价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教师通过教学评价,可以及时发现自己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通过积极的改革和创新,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但是,在当前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系的缺失,是影响和阻碍地理学科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发展的因素。
二、高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策略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当前,在高中美术的教学中,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和束缚,教师的课堂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成为美术教师课堂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以下,笔者立足于自己多年的高中美术教学实践经验,分析和探讨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策略。
1、利用美术鉴赏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高中美术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美术鉴赏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美是一种感受,优秀的美术作品可以给人以美的感受。而在高中美术的教学中,美术作品的鉴赏和品味,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体会到美术知识的学习对于自身学习和生活的现实意义;此外,学生在美术作品鉴赏的过程中,可以提升自己的美术欣赏能力和鉴赏能力,学生对多种优秀美术作品的接触和了解,亦可激发学生的美术思维和美术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2、丰富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高中美术的教学中,教师要从思想上和行动上彻底改变传统落后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激发学生的美术思维和美术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艺术创作本身是一个比较有难度的过程,尤其是对于一些优秀产品的创作,则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而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教育,都是通过对优秀作品的临摹,实现作品的创作过程。而临摹对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影响甚微,因此,高中美术教师必须不断丰富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实现学生创造能力的全面提升。
3、强化师生间的沟通交流,实现思维共享
教师和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对于促进思维的交流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在高中美术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某个优秀美术作品,或者某个知识点,开展交流讨论,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不断提升自身的美术素养。此外,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了解,了解学生的现实心理状况以及学习能力等,为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总之,美术是作者情感表达的基本形式,一方面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美术是基础性课程,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教师应当通过美术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新思维,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本文立足于高中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探讨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高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策略。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5-0102-02
“翻译是基于情境和经验的一个创造性构建过程,自有认识与外部认识的共现与交互是译者的认知前提,问题求解是译者思维过程的核心特征,思维能力是译者实现问题求解的主观条件。”译者能力的核心是解决翻译问题所需的高阶思维能力,培养和训练翻译硕士的翻译思维能力是提升翻译硕士能力的关键。以英译汉为例,译者的英、汉双语能力要过关,要有广博的百科知识,要有科学严谨的翻译精神,要有一定的翻译理论知识,要有掌握网络等翻译媒体技能,更重要的是翻译思维能力。因为前面几个能力是译者必备的客观能力,而翻译思维能力,即翻译问题求解能力是译者翻译工作的主观条件。面对一个翻译任务,在分析源语文体、风格、背景、主旨等基础上,要采取什翻译策略则是译者思维过程的结果。所以,所谓的异化与归化、文言与白话、忠实与创造的度的把握等,皆是翻译策略的体现,皆是译者在分析源语的基础上思维过程的产物。由此可见,在译者具备了翻译的客观条件的前提下,最主要的是加强译者翻译思维能力的训练。
一、如何加强翻译思维能力的训练
1.加强译者问题求解能力训练。把每次翻译当作一次任务,借助已有知识储备,仔细研读原文,找出诸如术语、新表达等翻译难点,然后重点把思维的重点和难点放在这些“硬骨头”上。借助网络等电子工具,请教专家或与翻译小组成员共同探讨,但最终的译文表达则是经过反复质疑和查证等翻译思维能力的结果。因此,译者的翻译思维能力越强,越能做好翻译。
2.加强译者严谨、质疑、思辨、创新和科学求证精神的培养。译界大师傅雷素以严谨著称,堪称译界楷模。傅氏在动手翻译前,保持着一个习惯,就是先认真研读原文,力求把握原文的文气、灵魂和主旨,在最少研读四、五遍之后,才着手翻译,并力求传神地再现原文风采及众所周知的“神似”翻译观。翻译文本、翻译工具、翻译环境、译者的知识和翻译经验等在不断变化发展,因此翻译也应与时俱进,尤其是要译者敢于质疑、敢于思辨、敢于创新,并且不断提升科学求证的能力。通过对中西方一些译学理论的研究,专家们发现,有些理论知识假设还有待接受实践的检验,有些理论只是在一定时间、一定领域适用,因此译者不能墨守陈规,而应大胆质疑、求证,不断地完善翻译理论与应用能力。如对翻译忠实与创造的理解上,翻译观就发生了变化。以前翻译停留在忠实与美的争论上,后来引进了文体与翻译。译文忠实多少、译文创造多少,这取决于翻译文体。以文学翻译为例,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应给译者一定的创造性,否则译文的文学性荡然无存,尤其是诗歌翻译,创造性的成分会更大;再以宗教法律翻译为例,译者不能随意发挥创造,否则就会不忠实,甚至“吃官司”。
3.既要考虑作者因素,又要充分考虑读者因素。译者既不能抛开原文不顾,乱译胡译;又不能太忠实源语,甚至照搬源语句结构,让读者不知所云。翻译是以交际为目的的,要充分考虑焦急的数量、质量和风格等原则。因此,理想的结合点就是,在重视源语的基础上,考虑原语的体裁,充分考虑译入语的读者对象,采取适当的翻译策略以便于交际。究竟异化多一些,还是归化多一些,这只是翻译策略问题,取决于文体与译语读者群体。
二、英语翻译硕士相对于翻译的个性
英语翻译硕士属于专业型硕士,因此英语翻译硕士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培养实用英语翻译技能人才。从这个角度来讲,它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偏重理论研究的翻译学习。简言之,学翻译硕士,就是要在大量翻译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不断积累经验并上升到理论,使翻译成为一种职业,成为一种实践活动,而不是停留在理论研究的层面上。重实践不是忽视理论。殊途同归,翻译硕士,从研究翻译问题开始,采取问题的翻译策略,进而发散到平行文本的翻译,希望在这种尝试中,训练译者的翻译思维能力、问题求解能力,进而积累翻译经验,完善翻译理论。这符合人们“理论来源于实践的并接受实践检验”的认知规律。
三、翻译硕士使用译语要非常准确、简洁、传神,要符合规范
要避免翻译腔,不能“的的不休”,污染了译语生态环境。散文家、翻译家余光中先生在翻译名篇“论的的不休”中,大量列举国语恶性西化之弊,力主保持中文之生态。毋庸置疑,英译汉是把英文传达的意思用中文表达出来,从而达到信息交流之目的。然而,时下众多英文中译刻意求“精”,置“通顺”于不顾,句法夹缠,畸形西化,令读者不明不白,妨碍了正常交流,甚至污染了中文简洁对称、铿锵有力之常态。译文的语言文字是原文信息的载体,译文生硬繁琐、恶性西化,势必与翻译之目的相悖,甚至严重破坏了中文常态,后果不堪设想。译坛译意派认为,英文中译首先应遵循两条原则:忠实原文和中文表达习惯。现代翻译理论认为,译者能力实质上存在于环境、译者、知识等要素等交互等多维空间,是译者与原作者及其描写的社会存在、读者等因素的跨时空对话。怎样才能在各个时空有效地与作者、作品角色以及读者对话呢?看不懂源语或看不懂译语,是信息不匹配造成的。因此关联信息匹配度与交际效果成正比例,匹配度越高,交际过程就越顺利。从这个角度上来讲,提高英语翻译硕士翻译能力,既要关注文本与受者互动的脑力活动,又要培养译者推导源语意图的能力。简言之,翻译即搭建、解释相似性,追求源语与译语的最佳匹配(相似性)。翻译硕士学习,就是提高译者这种与源语对话的有效性,因此译者要训练这种双语信息匹配能力。翻译硕士要按以下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翻译策略属于情境构建型;关注任务环境、生态环境、社会环境;关注动态系统的深层知识;翻译以意义翻译为主,采取整体角度自上而下或交互式的翻译顺序;翻译思维相对复杂,以高阶思维为主;译文符合专业规范,交际性强。
简言之,笔者认为英语翻译硕士学习,一方面要继续加强双语学习,提升双语应用能力;另一方面在大量翻译练习的基础上,不断提升翻译思维能力和翻译问题求解能力,时刻以一名优秀、合格的译员的要求来严格要求自己。
参考文献:
[1]冯建文.译文归化与保存异域情趣[J].外语教学,1993,(53):11-14.
[2]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刘宓庆.文体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9.
[4]怒安.傅雷谈翻译[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5.
[5]沈苏儒.翻译的最高境界“信达雅”漫谈[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