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2 09:27:2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智慧教学策略,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多种教学理念和方式方法得到了广泛应用,智慧教育理念也得到了老师的认可,在对传统教学理念进行改造的同时,也为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带来了新的内容。网络学习空间的利用,能更好地帮助小学数学智慧课堂的有效建立,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一、对于智慧课堂的基本阐述
培养学生对于思维的创造性以及解决问题的自主性是智慧教育的主要内容。智慧教育通过课堂教学的形式开展,智慧课堂因此也就应运而生,智慧课堂更多地加强了技术和教育的交流,必然会成为今后教育发展的趋势。
(一)智慧课堂的基本含义
知识的接受者,其智慧能力可以在智慧教育的基础上得到提升,使得学生的自身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智慧教育的学习环境可以依靠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同时智慧教育也存在一定的规律性,无论是对学生的思维性、学习自主性、学习内容的多元性以及探究性等,借助信息技术,对学生的智慧能力进行综合锻炼。
(二)智慧课堂的创建路线
是否实现了提升学生智慧能力这一目标是判定一个智慧课堂成功与否的关键。智慧教育的实施,需要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快乐,提升自身能力,在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的同时,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创建路线为:将日常教学任务中的问题作为切入点,利用智慧教学的理念,结合智慧课堂的教学目标,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
二、网络学习空间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存在不足
(一)对于教学设计的不足
教师对于利用网络学习空间进行教学设计方面,较为欠缺,更多的只是简单往网络学习空间上传相关教学内容,给学生创造一个类似小图书馆的空间。现阶段传统的教学模式仍然是小学数学的主要教学方式,教学方式没有在网络学习空间的环境下发生较为明显的改变。网络学习空间在提供信息的快捷等方便性方面有明显的优势,但同时也使得师生之间的直接交流一定程度上有所减少。
(二)对于教学实施的不足
对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利用过于形式化,更多的是将教学内容传至网络学习空间,在教学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学活动的开展没有与网络学习空间的特点相结合,对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其他教学工具没有更好地利用,以达到辅助教学的效果,网络资源利用率较低。
(三)反思和评价过程中的不足
在完成教学工作之后,往往需要对教学效果进行一定的评价和反思,教师在第一次上传的基础上,只是增加了一定的习题资料,没有重视网络学习空间的学习记录以及交流等其他功能,对于学生的具体掌握情况没有真正了解,在进一步开展教学活动时,无法做到针对性的教学辅助,智慧课堂中提倡的提升学生智慧能力这一目标,也无法得到真正实现。
三、网络学习空间下的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策略
新的教育改革也要求教育要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增强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网络学习空间就是将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紧密结合的良好工具,小学数学智慧课堂的教学策略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向进行探究:
(一)以培养智慧型学习人才为主设定教学目标
能够较为自主性的,利用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创造性的学习,是对于智慧型学习人才的判定标准。网络学习空间因需要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这一特点,为智慧型人才提供了较为良好的学习平台,也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提供更多的方式和渠道,不再受时间以及地域的限制。智慧课堂的教学目标设定需要更多地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以学生能够建立适合自身的学习方式为重要目标。例如在进行《认识时间》这一教学内容时,传统教学方式会将教学内容分成认识钟表,包括对于时针分针的区分以及钟表的基本构成、认识整点时间等。智慧课堂则可以将教学目标优化,对时针、分针以及秒针进行正确认识,三者之间的相互联系、正确的读法等方面。
(二)利用设置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在进行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时,可以利用设置问题或者布置任务,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和表现欲望。需要注意的是,对于问题或者任务的设定,既要在充分拓展学生的思考能力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不能超过小学阶段学生的自身能力,避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打击。在进行问题设置时,需要对问题的趣味性和开放性进行思考,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创造性发散思维,避免学生落入思考能力僵化的窠臼中,使学生在自主积极性的探索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三)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方式
在开展小学数学的智慧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情境创设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以及开展小组合作竞争等多种教学方式,一方面,在提升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的同时,利用小组的合作竞争等,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以及竞争意识。
(四)注重学生在智慧课堂中的情感变化
智慧课堂的建立需要更多考虑学生自身的情感变化,学生之间的知识接受能力存在着差异,在进行智慧课堂的教学时,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和不同需求,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展示更多样化的教学内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结语
网络学习空间对小学数学智慧课堂的建立具有巨大的帮助,增强了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之间的交流,在改变教学方式的同时,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资源,提高了学生的能力。诸多的优势,决定了教师需要对网络学习空间下的智慧课堂教学认真思考。
作者:张翠萍 单位: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梁家墩镇中心学校
参考文献:
[1]唐烨伟,樊雅琴,庞敬文,钟绍春,王伟.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电话教育,2015(7):49-54+6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从中不难看出,语文教学不仅限于知识的传递,还有能力的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不是仅靠老师在课堂上一味理性的分析和机械的讲解就能解决的,而应当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启发诱导学生去想象、理解和体验,让学生的能力得到真正的培养。
老子在教育人方面提出“不言之教,无为之益”的主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道德经》第五章),他认为人才的培养不应当采用过多的干预行为,而应当遵循人类成长的自然规律。在我们中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老师不是做优秀的演员,而是做智慧的导演,适时而言,适时而行,发挥好自己的主导作用,正如老子所言:“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计,不用筹策;善闭,无关键不可开;善结,无绳约不可解”,在不动声色中扮演好“导演”的角色,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语文教学的因材施教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差异。”因此,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接受能力和个性特点的不同,还将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这种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也与老子的思想有不谋而合之处,老子认为万物都存在着差异,“故物或行或随,或或吹,或强或羸,或接或隳”(《道德经》第二十九章),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实际情况,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设置教学活动。在处理学生的个性差异的问题时,力求做到“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道德经》第四十九章),深入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对不同学生施以不同的指导,“圣人常善救人,而无弃人;常善救物,而无弃物”(《道德经》第二十九章),不放弃差生。教师应当以包容之心对待不同的类型学生,如老子所言:“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道德经》第四十九章)。
在现实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为了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往往把目光倾注在优生身上,而忽略了学困生的存在。这种不自觉的歧视行为不仅伤害了学困生的心灵,也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因其智力水平、兴趣爱好、情感态度等不同,必然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差异,为此,我们要树立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思想意识,关注教室里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长。
老子提出“不弃人”的思想:“是以圣人常善救人,而无弃人;常善救物,而无弃物”,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所具有的潜能,一视同仁地对待学生,“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用宽宏大度的胸怀,接纳所有的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发展。
三、语文教学的循序渐进
语文学习重在知识、能力的点滴积累,懂得了词语的意思,才能分析语句的含义;理解了语句的含义,才能读懂文章的要旨;读懂了文章的主题,才产生与作者的共鸣。同时,学生的心理发展过程也是一个由不知到知,由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的过程,因而语文教学也应当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老子也深知循序渐进的规律:“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告诫我们要扎扎实实地学习,注重点滴积累,才能走向成功。“图难于易,为大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老子认为万事都应从易到难去解决,“企者不久,跨者不行”,急于求成,不切实际地盲目进取只会导致失败。
四、无为而治的课堂管理
中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光靠教师在课堂的讲解、灌输,难以使语文知识内化为学生的能力与素养,而是靠学生在正确方法的指导下,通过学习、体会、理解和运用语言,来达到预期目标。因此,中学的语文教学活动可以界定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的自觉的语文学习过程。语文学习的实质是学生自我学习和自我完善的过程。在这个活动过程中,机械、禁锢式的管理模式难以达到语文课堂的管理效果,民主、开放式的课堂管理才能释放学生的思维空间,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在构建民主、开放式的课堂模式中,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给了我们不少启发。老子认为应当“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只要做到清静无为,就可达到“无为而无不为”。老子的“无为”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要我们顺应自然规律进行管理,万万不可肆意妄为,只有这样才能做成一切事情。在课堂管理方面,我们应当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圣人无心,以百姓心为心”,不凭主观臆断,胡乱作为,把本应活跃的语文课堂上成一言堂的“八股私塾”。在语文课堂管理中,我们可以充分发挥小组机构的管理作用,让学生在自我管理中调动积极性,形成自觉的学习习惯,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五、集思广益的合作学习
语文教学往往是通过对文章的学习来获得语文知识、情感体验和理性判断。在这个过程中,个人的情感体验固然不可少,但彼此间的交流也相当重要。语文课程在与时代、社会、家庭的依存关系上,远远超过该学科,其所涵盖的知识面比较广,仅个体学生的认识水平去完成对课文的理解、分析,难免显得势单力薄。《课程标准》提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学习、理解、交流中获得知识、提升能力、加深体验。
老子认为谦虚是处世美德,“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告诫我们:不可自以为是,而应当听取众人的意见,集思广益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老子提到“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道德经》第二十七章),其中“不出户,知天下”并不是指个人闭门造车的空想,而是善用众智、众力以实现“知天下”的英明决策。老子这种谦虚、合作的精神为语文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了理论基础。
培养学生的教学实践智慧需要学校全程规划和关注、教师教学全面渗透、全体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其中学校管理是前提和基础,教学是主导,自主学习是动力和决定因素。
一、学校管理全程规划,为建立基于智慧生成的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服务
(一)营造人文教育管理环境,加强职业养成教育
实践智慧的培养和教学行为的创新均需要民主和谐的教学管理。建立教学管理的人文机制,营造和谐民主的校园文化氛围,赋予教师自,给予温暖的人文关怀,以激发教师的主体性、积极性、创造性。只有在这样的教育环境氛围里,教师的教学智慧才能发挥至极致,达到“景物一体”之境界。学校组织学生积极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学术活动、社团活动、体育活动,参加社会实践,将学校、教师的要求有效地传递给学生,成为学生的共同愿景,造就乐于进取的心态和不懈追求的动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从实践来看,东北师大强调形成“积极向上、敦品励学、品位高雅、张扬个性”与“乐于从教、终身从教”的校风。坚持把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与优秀教师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华东师大盂宪承书院探索四年一贯、循序渐进的免费师范生职业养成教育模式,强调大学四年分别以教师信念、青春校园、思想启迪、从教风采、才艺拓展、回报社会、实践创新和入职强化等为主题逐步实施教师养成教育,以增强未来的青年教师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实现他们在“综合素质、个人形象、专业情谊、事业追求”等方面职业素养的全面提升。
(二)建立、健全教学技能训练中心,以全程教学技能训练强化职业技能培养
整合学校现有的小学教师教育实践资源,如微格教学系统、语音教室、电钢琴教室、舞蹈教室、音乐教室、书法教室、小学生团体心理辅导室、儿童能力训练室等,建立、健全多功能、全方位为学生实践服务的教学技能训练中心,实施全程教学技能训练。全程教学基本技能训练以教育行动研究为载体,以微格教室为中心,各种教学实践资源配合使用,通过“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过程,确立和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初步具备教学组织和班级管理两种能力,具备识谱视唱、少儿舞蹈和简笔画三项艺术素养,具备教师语言、三笔字书写、心理辅导和课件制作四种技能,提升自己的专业化水平。
运用微格教室开展模拟教学,学生比较容易进入角色,课后的评价也更能切中要害。通过教学模拟和实践课,通过教学动作技能分解训练、教学心智技能训练、教学案例训练法等形式,进行备课和小组讲评等模拟教学实践,以强化教学技能训练为核心,使学生初步形成包括备课技能、导入技能、教学语言技能、教态变化技能、板书技能、组织教学技能、演示技能、结束技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技能在内的各种教学技能。
(三)建立职业技能成长档案袋,实施职业生涯计划全程服务
职业技能成长档案袋作为一种有效促进学生专业成长的平台,系统性、规范性的记录整理大学生涯中个人教学基本功进步、学习反思、教案设计、研究课题能力、成果荣誉、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教师与同伴)等丰富的教育教学信息,其内容有学者形象地描述为“用激情去收获每一次的感动,用诗意去描绘每一次的成长,用欣赏的情怀去把美丽的智慧精彩呈现”。成长档案袋能展示个人的生命历程、成长轨迹,唤醒了学生的主体意识:通过专题内容整理、自助式学习、小组学习、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评论交流以及其他非正式的学习活动等,实现了学习方式的转变,能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完善个人知识结构。成长档案袋的建设有利于学生领悟职业技能成长的责任感、使命感与成就感,明确教师职业发展目标与理想;有利于促进学校人力资源管理手段的创新,充分实现“让每一位学生充分发展”的管理目标,切实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师发展理念。
(四)稳步推进顸岗实习支教,构建大学与中小学的“协作关系”的实践教学双轨模式
对学生来说,通过“顶岗实习支教”,学生能有效而负责任地开展教学实习、班主任工作实习、教育调查和教育研究、协助实习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在当地开展文化科技赶场活动或文化科技推广主题宣传活动。让学生把学到的专业知识、教育科学理论和教师职业技能综合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提高实习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增强教师专业素质,培养自己从事基础教育的独立工作能力,提升自己的教师专业化水平,提高整体师范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化水平。进一步树立和巩固专业思想,进一步增强从事教育事业的责任感和荣誉感,树立献身教育事业的信念,也可以增强为农村基础教育服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意识。因此,顶岗实习支教是一条从学校迈向社会、迈向成功、迈向美好未来的绿色通道。
从教师教育的全局看,顶岗实习支教为师范院校与中小学合作培养学生,建立“协作性一合作关系”提供了平台。顶岗实习支教形成的伙伴合作关系有利于大学与中小学的合作,必须寻找双方的共同需求,建立双方的信任关系。师范院校需要中小学的实验平台,如微格教学资料的搜集、教学实践、教育实习、教育调研与实验等,也有利于改变当前教学实习的困境。中小学需要大学的智力支援和信息资源,如教师的继续教育、提高中小学的管理水平、专家讲座、聘请兼职教师、图书资源共享等。因此,这是师范院校与中小学双方进行资源整合,借助对方的智力资源服务于本方的教育与科研,实现互利共赢的重要举措。
(五)逐步建立“双导师制”,指导学生提高从教能力
“双导师制”是指师范院校教师和实习基地教师共同担任免费师范生导师,旨在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指导学生提高实践操作能力的一种教育模式。一般“校内导师”由校内师德与专业水平较高的教师担任,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和创新能力;“校外导师”从来自
基础教育领域尤其是本校实习基地的教改专家、特级教师、教学名师以及优秀校友的教师中聘任,主要在学生专业学习、学术活动与专业实践活动方面指导学生。他们通过讲座、座谈会等形式引导学生,并在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毕业论文等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成为他们教师生涯的启蒙教师。使未来的青年教师乐教懂教会教善教,实现中小学需求动态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协调统一,形成连续、全程的见习、实习机制,积极引导未来的青年教师了解基础教育改革动态,提高他们的从教能力,从整体上提高免费师范生培养质量。
(六)在校园网建立“教学技能训练”主页,促进实践训练的信息化
尝试在校园网上设立“小学教师教学技能训练主页”,将教育实习的程序和规范编制成形象直观的电视教材;搜集本校毕业实习的音像资料、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班级管理、课外活动等教学案例与专题报告。学生结合课堂训练,可以随时随地上网观摩、学习;可以下载他人的教学录像,长期保存;可以开设专题论坛,让参与课题研究的学生把自己课题研究的做法、经验、体会、问题及时上传到网上,大家一同学习、交流;可以写读后感或观后感,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多维视角的培养。指导教师平时不必亲临现场,只需通过网上观看学生的训练实况,也可以进行指导,写出评议意见。这种常态化的训练机制互动性强,突出能力强,减少了课堂训练时间,节省了指导实习师资,扩大了训练范围,优化了训练效果,有利于学生将理论与鲜活的教学案例结合,实现与专家、教师、同学的交流学习,更深入地体会教师行为对教学关系影响的微妙之处,为培训和提高学生教学实践技能提供了极大便利,也为集中教育实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还能不断提取生成教育智慧。
二、教师教学力求全面渗透实践智慧的启迪
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是全面培养教师实践技能和发展实践智慧的主渠道。“课堂教学应被看作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每一个热爱学生和自己生命、生活的教师,都不应轻视作为生命实践组成的课堂教学,从而激起自觉上好每一节课,使每一节课都能得到生命满足的愿望,积极地投入教学改革。”
(一)实现教学理念的转向
为了适应全面培养实践技能和智慧的需要,教师必须首先转变教学观念。(1)由狭义教学向广义教学转向。狭义教学以书本为教学对象,以掌握书本知识为核心目的,不重视解决实际问题。广义教学以教材(书本)、师生交往、各种媒体、日常生活、乡土资源、网络乃至教师的知识结构和人格魅力等课程资源为教学对象,把教育教学内容从书本里、课堂中引向学生的生活世界,重视使学生学会在生活、学习中发现问题,完善知识建构,实现自我的可持续发展。(2)由独自式教学向对话式教学转向。独白式教学以教师为本位,由教师主宰课堂,以教代替学。对话式教学强调的是师生的交往、互动,“教师不再仅仅去教,而且也通过对话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他们共同对整个成长负责”。上课成为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成为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课程意义不断建构与提升的过程。(3)由依赖性教学向独立性教学转向。传统教学是建立在学生的依赖性的基础上,忽视、压制学生的独立要求。现代教学是建立在学生的独立性的基础上,相信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相信学习过程是一个争取独立和日益独立的过程,教学过程是一个“从教到学”即从依赖到独立的过程。(4)由知识性课堂向生命性课堂转变。知识性课堂把教学局限于认知层面,抑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态度的变化。生命性课堂则把课堂理解为生命成长、人性养育的殿堂,强调教学过程中学生愉悦的情绪生活、积极的情感体验、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用经验来激活知识,用思维来建构知识,用情感来丰富知识,用想象来拓展知识,用智慧来批判知识,用心灵来感悟知识。
(二)促进“学习场”的生成
所谓“学习场”是一种刺激、促进学生的学习活动的包括了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在内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学习环境”。生成“学习场”不是单纯的物理环境的设计,还包括师生“交互主体关系”的新型“关系场”的确立。(1)生成“学习场”就是提供“教育性模拟”的情境。“模拟情境”是“介入生活本身的实验场”,是在活生生的交互作用之中经验世界的生动活泼的学习共同体,于其中可以进行由话语与行为组成的对话,展开着意义的交流与抽象。“模拟情境”是浓缩了生活与学习活动并附以经验的一种“媒体”。(2)生成“学习场”就是设定必须思考、促进思考、验证思考的情境。通过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的意义交换与抽象这样一种“文化创造”的实践,掌握人类的文化遗产。(3)生成“学习场”就是设定基于话语与行动的对话情境。在新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活动与体验、作业与实习,既传递来自教师、课本、课堂的“明确知识”,又以批判性反思的态度生成难以用明确的形式表达的、整合的“默会知识”。因为“实践的技能很难诉诸文字,科学的创新根源于默会的力量”。
(三)强化师生交往,促进教学中的互知、互悦、互动
Van.Manenl.M(1991)说,“教学比舞台表演要求更高,因为教学不只是彩排,而是一个人际间互动的过程。不像舞台演员,教师从来不能确定他们的台词。教学需要现场的技巧,知道瞬间里如何理解变化的情境,要及时、瞬间知道孩子的感受,要知道怎么做,如何呈现事物,何时停止,如何创造教室中的气氛。”呵见,教学中的师生交往是十分重要的。
教学中的师生交往主要通过主体在认识上、情感上、行为上的相互理解即“互知”“互悦”“互动”来表现。“互知”要求教师要从学生的需要与动机的角度去理解自己,要引导学生参与、体悟和享受教学全过程,发挥自身的课程资源价值;引导学生表达学习需求、调控学习行为;要激发和培养师生的自我发展的愿望和能力,促进彼此的职业能力发展。“互悦”要求教师要体验学生情感,常持“悦人”之心,展现较强的人格魅力与工作魅力,要求从形成或改变人的某种感情人手,体验创设活动之“悦”以激励学生“自悦”。“互动”要求精神层面的“心领神会”“视界融合”与实践层面的“显性对话”和“适度参与”结合,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并引导其适时适度参与,同时要逐步地实现话语表达权、文本解释权、教学过程的控制权、教学效果的评价权的转移。
(四)积累有关教学案例,推广案例教学,缩短教育理论与教育情境的距离
赫斯特认为,教育理论应被描述成一种实践性理论,既有关阐述和论证系列实践活动的行动准则的理论。根据赫斯特的观点,教育理论的学习应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使学习者理解理论,培养学习者的实践能力,让其学会理性地实践和理陛地活动。
一、智慧导入的策略
所谓智慧的导入策略,就是指教师运用可行性的、正确的、具有实际意义的教学导入模式来进行物理课堂的引导物理学所研究的对象是大自然所呈现的最基本、最原始的自然规律我们都知道,物理现象在大自然中通常表现得非常的神秘因此,我们的物理课堂就需要教师将这种“神秘化”的内涵转化成现实可感、可知的现象,让学生在“具体”中学习,而不被“抽象”所影响因此,教师的工作就要让学生在学习和对物理知识探索的过程中获得真实的快乐,以“趣味”来唤起智慧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引入科学故事,播放音频文件等,将这些“插曲”插入到单调的理论课堂中来,这样不仅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还能提高物理的课堂效率
例如,在“万有引力和航天”的章节中,我们就可以引用牛顿在“苹果落地”现象的一系列猜想中所得出的引力作用,然后通过理想模型、圆周运动的相关理论知识,最后再根据开普勒的第三定律以及科学性的猜想,最终所构建的万有引力这一定律的伟大实践过程来丰富导入内容因此可以说,我们现在的航天技术能够取得成功,关键就在于对科学家们得出的伟大理论的智慧性运用,进而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作用
二、智慧讲解的策略
物理学科本身具有枯燥乏味的局限,作为教师的我们,就应该用尽我们的智慧去引导和激发学生的智慧,而教师的“智慧”主要表现在教学的讲解过程中,语言就是这一过程的承载体,而语言包括了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两方面著名的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过这样一句话:“教师的嘴是一个源泉,知识的溪流便是从那里可以发出”所以说,语言也是教师的第一智慧因此,物理教师就要从“语言”的角度出发,将枯燥、乏味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我们常见的现象就是,电视节目里的相声、小品、情景短剧都非常的吸引人,不难发现,这些“艺术”均在语言上取胜,尤其是相声演员在语言表达上的抑扬顿挫、肢体动作的丰富性等,同时这些语言也是充满了智慧的启发性如果说,教学是一门艺术,那么生动的语言便是教学艺术的体现
例如,在知识点“速度”的章节里会涉及到速度的快慢,教师就可以在讲台上演示“匀速”和“变速”的行走这一过程在匀速的时候,保持均衡的步伐前进,在变速的时候,通过时而“健步”时而“慢悠”的表现形式来展现,再加上幽默的语言,将“速度”的相关知识融合到这一情境中来,必定会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让课堂充满欢笑,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这就体现了智慧的启发性
三、智慧激趣的策略
智慧激趣法,主要是针对教学内容的设计方式而言,它是在教材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引导进行知识探究的一个“有力杠杆”,那就是物理实验,实验是一个表现物理现象同时也是得出结论的重要过程我们都知道,学习是一个相互交流、相互探讨、相互研究的过程,它不是封闭、完全独立的专研,因此,物理学科的智慧激趣就表现在“实验的灵活多样化”上比如学生通过自主、合作的方式来进行试验合作,其精髓表现在一个“活”字上,利用灵活的学习方法来补充更多的物理知识教师在课堂上也可让学生在灵活多变的实验中获取知识、感悟学习的方法,这是教师驾驭课堂的基本功和魅力所在同时,这也是诱导学生智慧的有效方法因此,学生相互合作实验的过程也是一种智慧激趣的可行方法
2、中职学生词汇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认识上的误区影响词汇学习很多学生错误地认为词汇学习就是背单词。由于对词汇学习认识不到位,致使学生在词汇学习上产生了轻视心理。他们认为词汇学习枯燥乏味,对学习词汇失去兴趣,从而产生厌烦心理,少数学生形成了越不想学越不会,越不会就越不想学的恶性循环。
2)学习方法不科学对词汇学习的影响
① 使用汉语注音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发现部分学生在学习英语词汇时,使用汉语的读音为英语单词注音。如:English 读作“阴沟流水”;Good morning 读作“戈达毛宁”等。这样读来,别人听不懂,从而影响自己的表达能力。
②重语义轻用法学生在学习单词时,往往只注重词义而忽略用法,这容易造成学生在写作或口语表达时学用脱节。
③词汇学习后未能及时复习、巩固
3、中职英语词汇教学策略
在教学时要遵循下列词汇教学的原则:
① 音、形、义相结合的原则在进行词汇教学时,要对词的发音,词的外部形式和词所表达的意义等三个方面进行综合的教学。
② 结合句型情境的原则词汇教学只有结合句型,才能使学生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来理解词义,掌握词的用法,才能使学生通过具体的语境理解词的意义。
③ 学以致用原则学习词汇的目的在于交际,因而教师在教学词汇时,要注重词汇的应用。
④ 回顾与拓展原则教师尽量以旧带新,使学生回忆并巩固旧的词汇,学习新词汇。 同时,教师要注意适当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注重词义的延伸,增强学生对词汇的理解,提升学生对语言的运用能力。
在实际中职英语的词汇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学生的学习水平运用下列词汇的教学策略是很有效果的:
1)词汇展示策略
在向学生展示教学词汇时要注意运用三个策略即①直观性策略、②情境性策略、③趣味性策略。
① 直观性策略是指利用实物、手势、图片等来展示词汇的意义。如校园的实物:tree, flower, building, blackboard, library等。合理地利用动作和表情来表达解释词义,例如:sad, happy, eat, drink, angry, sleep, walk, go, run等。
② 情境性策略是指在教学中把词汇放在一定情境或上下文之中,这样有助于学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词汇。
③ 趣味性策略是指在词汇教学中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活动,增强学习者对词汇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想象力,使词汇的学习变得有趣,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和记忆效果。
2)词汇训练策略
词汇训练策略是词汇教学的内容之一,一般说来,词汇的训练包括如下策略:
① 归类记忆策略在进行词汇学习训练时可以让学生对词汇进行分类、归纳、整理记忆以达到更佳的学习效果。如:
词汇归类记忆表
② 阅读记忆策略
③ 最佳时期记忆策略
④ 兴趣记忆策略
⑤ 拆词记忆策略即利用词的前缀、后缀和词根来理解记忆词汇。
⑥ 联想记忆策略 例如有不少学生很容易把in front of 和in the front of 记混,甚至有时完全不理解。一些教师就引导学生最如下的联想:the在短语的内部,则in the front of 是"在内部的前面",反之,in front of 则是在外部的前面。通过这种联想的记忆,学生学得轻松、记得牢靠。
3)词汇运用策略
绘本中往往有生动的画面,小学生在阅读课外绘本的时候,往往能够将自己的身心陶醉期间。同时,在这个时候,教师注意指导学生进行一定的低声吟诵,可以帮助学生获得生动的阅读感悟,从而实现对绘本内容的自我发现,在其中,教师适当进行一定的思考,可以帮助学生感受到绘本中独特的内容所在。如绘本《美丽的家》中,将“熊宝宝”的家进行了细致的描绘,让学生感悟到了画面的宁静迷人。同时,我让学生练习自己的家居摆设,展开联想,静静思考绘本中的内容所在。
2.感悟绘本独特美感
绘本课本往往是绘有丰富的插图,可以丰富学生的阅读兴趣,在阅读中可以产生良好的第一印象。在绘本材料中,更是能够让学生的阅读兴趣得到激发。绘本中的插图往往设计都非常精美,能够让学生感悟到浓浓的生活氛围。在美丽的彩图中,更是融入了生动的绘画元素,有的是简笔画,有的是水彩画,有的是卡通画,生动的绘画中充满了丰富的色彩,让学生感受到了一种充满诗情画意的境界。所以,在这种美的期待下,可以更好让学生的阅读带上浓烈的兴趣,激发学生更好的阅读。
二.善用绘本优化童心,获得阅读期待
1.启发思考童话世界
绘本阅读的范本中往往有很多的图画,充满了纯真的童话色彩,在精彩的彩图中,往往通过童话般的人物视角来陈述故事,使得一个个精彩的故事得到立体感的呈现。在这个故事的讲述中,更是融入了现代学生的欣赏视野,使得整个故事中充满了现代的感受,更能欣赏和感悟到现代的阅读感受。在童话般的讲述中,使得学生沉醉在一个充满真善美的世界中,内心的感悟和体会也会不断被感染,从而体验到更加真切的文本意味,内心的体验也会不断增生。如绘本《红帽旅行记》中,就将小红帽的故事进行续写,让小红帽到不同的国家进行游览,从中遇到的人物中有不同的童话人物,如“灰姑娘”“白雪公主”“精灵”等,在串联中实现了一种自然的童话对接味道。让学生感悟到童心悦动的感受。
2.感悟独特的真善世界
学生阅读课外绘本读物,这个过程,不仅是个心灵的旅行,更是培养自己的真善美不断提高的过程,在其中,学生得到更丰富的人物启迪,感受到人物内心的旨趣,从而对自己的心灵世界起到一个净化的作用。在其中,还可以让学生不断进行人物的自我评价,在一定的活动中让学生感悟到一种独特的绘本教育。教师在教育的时候,将课外的绘本素材和课内的素材,进行一定的关联,将学生的心理过程进行很好的补充,可以将学生的心理过程得到一定的点拨。从而更好启发学生思考绘本带来的思想感悟和艺术魅力,在其中,使得学生更好感悟到绘本中高超的教育魅力。
三.妙用绘本感悟生活,领略审美世界
1.收获生活真挚启迪
一、 看——善用观察的慧眼
观察力对于儿童是十分重要的。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在这里,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图像比文字或其他抽象符号更能优先唤起人们视觉神经的感知,并保持长时间的记忆。绘本是以“图”为主,主要是视觉的媒介形式,它的画形象生动,也能说话,也富有故事味,同时绘画家的绘画艺术也是一种美的熏陶,因此,阅读绘本首先要会观察,教学《逃家小兔》,我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指导的:
1. 看封面。(出示投影封面)师:你们看,这就是今天我们要读的书。谁来读故事的名字?(指着图)你们看,这就是故事中的主人公,小兔和大兔。再看书名下面的两行小字,是介绍这本书的作者和绘图的人。读封面,知道故事的名称,了解故事发生的地点、故事的主人公、作者。
2. 看作者和绘图者的图像。看图片和简介,认识作者并进一步了解。
3. 看书中的插图。绘本的特点就是书中有形象生动的插图,读绘本首先要看图,由图入境。教学时我首先出示了最后一页图,师:看!这就是兔妈妈和小兔生活的地方,它们生活在什么样的地方?小兔和妈妈一起生活得多幸福呀,可有一段时间小兔可不这么想,他怎么想呢?引读到前文。如,当小兔要变成小鳟鱼时,兔妈妈可能会变成什么呢?掩去文字,不直接告诉学生,先让学生去看那幅渔夫装扮的黑白图,根据图来猜测。特别是没有文字的彩色图画,教学中作为重点指导观察的对象。之后,掩去黑白图,直接呈现彩图进行教学。看看每幅彩图中小兔和兔妈妈分别又变成了什么,看看他们处的环境,再训练学生去想象前面黑白图的内容,想象两人的对话。教学中不仅指导学生会看图,还要看得仔细,能捕捉到细微的地方,从一些细节上体会更深的图外之意。如,当读到马戏团的场面时,师:老师发现,兔妈妈的目光一直看一个地方,看哪儿?走钢丝稍不留神就会摔下来,妈妈为什么不看脚下而去看小兔?(出示前面的彩图,逐幅浏览,看兔妈妈的眼睛一直在看着小兔。)师:这说明了兔妈妈满眼、满心都想着自己的孩子,完全忘却了自己的处境,自己的安全之置度外,表现出了伟大的母爱。
二、猜——插上想象的翅膀
绘本图文并茂,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可以帮助他们认识世界。每个儿童都是读图的天才,并且每本绘本一翻开,都是让人惊喜的七彩世界,也会刺激孩子的丰富想象力,进而拥有创造力。没有一种精神能比想象更能自我深化,更能深入对象,更能激活大脑、开启智慧。
儿童天生就是幻想家,喜欢想象。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想象是不可或缺的,与其他儿童文学形式相比,集图像和颜色于一身的绘本给儿童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是发展儿童想象力不可缺少的书籍形式。正像松居直所言:“图画书是想象力的一个重要的起点。”
指导阅读《逃家小兔》,在刚开始读封面时就激活学生的想象:猜猜两只兔子面对面坐着会说什么?因为想象总是美好的,总能给人美的享受。两种颜色的穿插,不仅一次又一次把故事推向,而且把孩子们的想象力拓展到了一个无限的空间。
1. 根据黑白图想象彩图。如,出示小兔说要变成小鳟鱼,妈妈说就变成捕鱼的人的黑白图后,引导学生想象会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再如,当小兔说要变成小帆船,妈妈说要变成风时,会是怎样的画面,请学生想想再描述一下,然后再呈现书上的彩图。
2. 根据彩图想象黑白图。彩色图虽然没有文字,可从图画中我们可以读到文字。如,出示高山彩图,师问:小兔在哪里?他又想变成什么了?他会和妈妈说什么?妈妈在干什么?她会对小兔说什么?想象前面的黑白图的内容。出示花园图、小鸟图、马戏团图时,同样让学生想象前面黑白图的内容,进行练习说话。
3. 剧情想象。挖掘兔妈妈对小兔表现出的伟大母爱也是本堂课的教学重点。教学中有意设问:兔妈妈爬高山时会遇到哪些困难?为什么她还坚持爬上去?当小兔变成小花、小鸟、帆船、走钢索的人时,兔妈妈会怎么办?她为什么要这样变?最后当小兔回到妈妈怀抱时,他可能会说些什么呢?再如,假如你是小兔,你还想怎样变,假如你是兔妈妈,你又想怎样追?想象使简单的图画丰满而又生动起来了。
三、说——训练语言的表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应当具有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发展合作精神。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语文教学义不容 辞的职责。在教学中除了师生对话,还有生生对话、生本对话。指导阅读绘本是训练低年级学生语言表达的好途径。
1. 以“如果你变成……我就变成……”的句式练习对话。每讲完一组图都让学生说说小兔和兔妈妈的对话。有时师生分角色,有时学生间分角色进行练说。
2. 以“如果你变成……我就变成……”的句式创作对话。在读完马戏团的场景后,师说:现在给同学们一个表现的机会,设想一下:如果你是小兔,你还会怎样变呢?如果你是妈妈,又如何去追呢?学着用书中的句子,“如果你变成……我就变成……”,试着把这个故事续编下去,可以师生创作,可以学生间创作。
3. 练习讲故事。绘本不仅让我们欣赏到美丽的图画,更主要的是能帮助我们识字、阅读。逐幅图指导完了,最后师生进行分角色配乐朗读。课后布置学生把《逃家小兔》的故事讲给家长听或讲给小伙伴听。感兴趣的学生可以进行写绘创作,即仿照前文继续想象内容,绘出图画。
四、悟——收获感恩的心灵
绘本的图画直观形象,文字简洁明快,有时绘本用简单的画面、简单的文字表达了深刻的内涵,可以把很多人生哲理、丰富的情感通过有趣的绘画、简练的文字传达给读者。绘本阅读可以给人一种直抵心灵的温暖与感动。《逃家小兔》书中将“母爱”这个抽象的概念用形象生动的画面、简短的对话表现得淋漓尽致。作者通过兔妈妈和小兔之间充满趣味的对话,加之形象的动作和表情,将“母爱”这一人类永恒的主题生动诠释。在指导学生读绘本、听故事的同时,也要引导他们读中能有所感悟。讲完《逃家小兔》故事后,问:听了这个故事你想说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学生围绕妈妈的爱而畅谈下去。为了能让学生有更深入的认识,我把别人读《逃家小兔》的感受说给他们听,以达成共鸣与提升。
五、诱——点亮阅读的明灯
一、生成创新能力
体育教师知道创新的重要性,但很少有体育教师真正具有创新的思维或创新能力。因为创新思维或创新能力首先是对自己的否定,这需要很大的勇气。这种勇气就是要改变过去的教学规则、上课程序与体育知识、技能传授的方式,即要打破原有思维模式、积极创造新思维。
创新意识的养成。体育教师能不能创新,首先是想不想倒新和敢不敢创新的问题。体育教师的创新意识包括质疑精神、批判精神、独立性和主动性等。创新意识不是单纯的创造技巧或方法,更多体现的是体育教师的个性倾向。它不是行政命令要求出来的。而是在长期的体育教学实践中滋养生成的。如,学校能为体育教师创造参与不同类别的学习策略教学课题研究的机会,提供体育课堂策略教学优质课、示范课的场境。开展体育课堂策略教学学术论坛的活动,请体育教育心理学专家做学术报告等,都有利于形成体育教师开阔视野、探索新方法及获取新信息的意识。但仅靠这些外在因素还不够。体育教师还必须积极主动地去汲取这份滋养,并使其内化为一种精神需要,即我要创新。
“双赢”意愿的培养。“双赢”在这里,一方面是指体育教师要赢在体育知识、技能传授上,另一方面又要赢在学习策略上,即体育教师会给学生“鱼”吃,也会给学生“渔”的技能。普遍来讲,体育教师要将两者娴熟地结合起来,需要一个磨炼的过程。我们在长寿中学三年教研组实验的过程中发现,五名实验教师开始时都有“双赢”的愿望.可在具体的实际教学中都是顾此失彼,即顾了教体育知识、技能,忘了教策略;或顾了教策略,忘了教体育知识、技能。经过反复研究其中的问题后发现,解决好这个问题,必须将体育知识点与策略教学条件有机地结合起来。其关键做法是要制定出各个层次上的教学计划表,如,全年体育学习策略教学计划表、全学期体育学习策略教学计划表、单元或每节课体育学习策略教学计划表.并要在每章表上详细地标明体育知识点与策略教学条件的结合点具体在哪里。完成这个过程,需要体育教师有一种献身体育教育科研的激情,更需要体育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如牺牲节假日、双休日或假期等)。就前者来说.各学校领导应高度重视并支持体育教师的科研实验.允许体育教师去探索、去发现,甚至不成功?只有这样,体育教师才能保持激情。就后者而论,体育教师要将时间投入到分析与研究体育知识点与策略教学条件的结合点上。因为这个过程是体育教师加工体育知识与方法的过程,也是把握策略教学方式、方法与创造性思维品质正确结合的过程。更是挖掘个人聪明才智,生成创新能力的过程。
二、增长执行能力
如果说体育教师的创新能力是实施体育策略教学的源泉,那么,体育教师的执行能力就是将甘泉洒在教学实处的工匠。这个工匠要具有执行和落实策略的能力。
增长体育教师执行策略的能力,第一、要求体育教师真正搞懂所用学习策略的内涵和外延,使之概念化。如,复述策略中的命名,是指见到体育图片就说出体育图片上的技术的名称。策略传授还要符合年级特点及学生心理特点。如,识记策略适合初一年级,精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适合初二和初三年级,但并不是不涉及别的策略。策略知识概念化要求体育教师要在头脑中有理、有序、有则地储存策略.即懂得何时、何处、何地激活与提取何种策略。
第二、体育教师要把比较抽象的策略,赋予丰富的内容,使之具体化。如,在使用重复策略时要注意:①重复时间的安排(时间安排上,教师要注意及时复习,越是意义性不强的难记的学习内容.越应及时复习,一定要抢在“大塌方”遗忘之前加固。“堤坝”);②重复次数的安排(如果刚能练习还不太熟练就停止学习,记忆效果不会太好,应该再记忆50%一100%的次数);③重复方法的选择(采用整记与分记相结合及多种感官协同记忆)。也就是说,每一种策略必须具体到如此地步才可以进行操作,反之,仅知道某种策略的内涵和外延.不赋予丰富的内容,要想使各种策略都运用自如.且收到较好的效果是困难的。
第三、体育教师要把各种相关的策略结合在一起用。使之综合化。各种策略尽管都有其独立性。但为了完成具体体育课堂教学任务,它们可以同舟共济。如,要巩固某方面的体育知识、技能,用识记策略中的复述策略和重复策略是可以的,但如果把精加工策略中的联想策略(形象联想、谐音联想),组织策略中的归纳策略(分类归纳、歌谣归纳、图标归纳)以及元认知对记忆的监控策略综合起来,其效果将好似锦上添花。这要求我们体育教师必须将所有策略烂熟于心.将陈述性知识变为程序性知识,使之运用起来得心应手。
【注】本文为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元认知策略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编号: 2011-491)的一项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7-0089-02
一、引言
语言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使语言学习更加成功、更加自主、更加愉快而采取的行为或行动(Oxford,1990)。作为积极的、自我指导的工具,学习策略在语言学习中相当重要,特别是在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上已得到广泛的认可(Harris,1999),而元认知策略则是语言学习策略中的管理策略。
在二语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元认知知识就是对其如何学习语言这一论题的自我认识和反省,是对语言学习进行计划、实施、反思、评价和调整的策略。O?蒺Malley & Chamot (1990)曾指出“缺乏元认知策略的学习者,根本没有方向或机会计划他们的学习,监控他们的发展情况或评价他们的学习效果和确定未来的学习方向。”可见,外语学习者具备必要的元认知知识、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是其综合语言能力形成的基础之一,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
二、策略培训与词汇教学
随着国内外对外语学习策略的研究不断向纵深发展,策略培训研究在90年代开始受到国外研究者的关注(O?蒺Malley & Chamot 1990,Oxford 1990,Cohen 1998,Chamot 2004)。研究者认为,学习策略培训是“一种基于认知的教学方法,旨在帮助学习者更有意识地去学习一些技巧,以利于其更好地理解、习得和巩固新的概念和学习方法”(O?蒺Malley & Chamot1990)。策略培训的具体目标是“帮助学生扩大策略选择的范围,创建个性化学习策略系统,学会根据不同的任务选择使用合适有效的策略,从而帮助其探索更为有效的二语学习方法,鼓励其自我指导和自我评价学习的全过程,并最终促进其自主学习”(Cohen 1998)。
词汇学习是语言学习的基础和关键。词汇的掌握是语言学习最基本的内容,在语言学习中起核心作用,没有所学语言的适量词汇,就无法实现有意义的交流和沟通,因此,词汇教学一直是外语教学的重要一环。今天的词汇教学是以提高学生的外语交际应用能力为目标,词汇不再被看作是长长的、孤立的单词表,而是在语义情境中具有实在意义的交际语言。
近年来,词汇习得研究受到国内外二语习得研究者的持续关注,其研究内容包括词汇学习、词汇习得、词汇知识和词汇项等 [10](王立菲 2012)。我国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外语教学的实际问题之一就是学生入学词汇量起点较低,因此从一入学起就面临着在短期内迅速扩大词汇量的问题。词汇学习依然是学生外语学习的颈瓶,是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一大难题,学生也认为词汇是外语学习中最困难的一部分。事实上,这是由于学生缺乏元认知策略阻碍了他们对认知策略的有效掌握。
词汇学习策略中的元认知策略是指对整个词汇学习进行计划、实施、反思、评价和调整,包括: 制订学习计划、反思自己的进步与不足、于他人交流词汇学习问题、调节不同词汇的学习深度等,掌握词汇学习策略将有助于学生在有效的学习时间内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随着英语词汇学习越来越受到重视,对词汇知识及词汇学习策略的研究已经成为应用语言学界的重要领域之一。
三、元认知策略培训的框架模式
多数研究者认为,应采取明晰的策略培训方式(explicit instruction) (O?蒺Malley &Chamot 1990;Oxford 1990;Cohen 1998;Chamot 2004),并指出:如有可能,应尽量将培训融入课堂教学(Oxford 1990; Cohen 1998; Chamot 2004)。在开展具体训练时,要尽可能详尽、明确地告诉学习者学习和使用新策略的意义与目的,介绍如何将策略迁移到其他学习任务中、如何评价其有效性,并通过嵌入式学习活动(embedded activities) 进一步强化策略,以便学习者更为自如地使用策略。Oxford(1990) 介绍了 3 种训练方法: 策略意识培训(awareness training)、短期策略培训(one?鄄time strategy training)和长期策略培训(long?鄄term strategy training);Cohen(1998)在其著作中则重点介绍了基于学习策略的教学(strategies?鄄based instruction,简称 SBI),认为这种将策略训练与二语教学融为一体的做法成效最好。每种训练方法均有所差异,各有利弊。
本研究根据这些策略培训理论,把O?蒺Malley & Chamot的策略培训模式(O’Marrey & Chamot,1986,Chamot,2004;)和Cohen提出的培训模式(Cohen 1998)相结合,制订出一个更加适合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的元认知策略培训的框架模式(见下图),对实验班学生进行了为期十八周的策略的培训。在此培训框架模式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将策略培训与课堂教学融为一体,每一教学环节都包含学习策略的直接讲授与训练。培训按准备阶段、呈现阶段、实践阶段、扩展阶段四个步骤循环进行。
1.准备阶段-元认知策略意识的培养
教师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目前的策略使用情况,了解学生对策略培训主题概念的掌握情况并对其欠缺的知识加以弥补。这一步骤旨在通过培训使学生明确其词汇学习任务、做出计划,使培训做到有的放矢。
首先,训练学生明确自己对词汇学习的认识,如:有效的语言学习需要掌握多少词汇,以及自己的词汇掌握与要求的差距;学会一个词包括哪些内容,等等。然后帮助他们确立自己的长、短期词汇学习目标,目标定得越明确,就越有利于学习者衡量自己的进展情况,有利于帮助他们从长远的角度展望自己的语言学习前景,产生动力。培训过程中学生通过自我认知和参与目标的计划与确立,开始有意识地思考自己的词汇学习,知道自己需要做什么以及打算如何做。为自我管理提供了一个心理平台。而且以后循环培训步骤的每一个新起点都需要对这一步骤进行加强。
2.呈现阶段-元认知策略的教授
教师通过示范、举例将新信息呈现、解释给学生,并和学生一起探讨各种可能的词汇学习策略,强调策略意识的重要性。
有研究显示,当学生以不同以往的脑力活动水平积极参与词汇学习时,效果是最佳的。在自然真实的课堂教学环境下, 适时教授词汇学习策略,如构词法、反/近义词策略、词性分析策略、上下文策略、分类策略、联想策略等。通过老师的示范,学生了解策略在学习中的作用及具体操作方法并引导学生小组或全班反思、讨论策略使用的依据。不断强调正确选择策略的重要性,使学生能够为特定目标、特定任务选择应用特殊策略,能够有意识地思考并对学习过程做出决定。训练他们如何进行不同词汇运用不同策略的选择。让他们自我反思: 词汇学习中我应使用哪些策略?哪些策略对我来说是新的?哪些最有效?
3.实践阶段-元认知策略的操练和应用
在课堂教学中以学习者为中心,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各种实践活动,以操练和应用被呈现的元认知策略。训练一般是从控制练习到半控制练习,到自由练习,教师逐渐削弱自己的作用,鼓励学生从单一策略到策略的综合运用,培养其自主使用策略。学生在策略的操练和应用过程中会遇到某些问题,诸如不同词汇不同策略的选择,如何使计划更合适有效,如何对待遗忘,坚持不下去怎么办,等等。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也就是元认知起作用的过程,也是元认知体验和监控的过程。训练帮助学生有效管理自己的语言学习,鼓励学生定期循环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计划、监控和评估,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4.扩展阶段-元认知策略训练实施的评价与调整
学生检查自己的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及为完成学习任务所使用策略的有效性,通过对自己的策略使用进行评价,将学到的策略迁移到新的学习任务中,形成策略组合,发展自己喜爱的学习策略库。
在尝试评估自己的做法是否有效时,学生就是在积极地进行元认知活动,学习者学会比较恰当地评价自己的行为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元认知技能。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意识到他们有许多策略可以应用,什么情况下某种策略是无效的,如何继续选用另一种,如何对待焦虑,等等。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交流及学生之间的合作,师生间、学生间的交流可以帮助他们正确评价自己的策略选择,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策略使用。老师让学生认真思考讨论并回答下列问题:我在努力达到什么目标?我在使用什么策略?我运用得如何?我还可以做什么?回答这四个问题也就是对整个元认知活动的综合与反思。
四、元认知策略培训的成效
经过了为期十八周的策略的培训以后,我们发现:元认知策略培训是词汇学习策略训练的必要和有效途径,对学生的词汇学习技能及成绩的提高有显著的帮助,是学生词汇水平提高的根本原因。
1.元认知策略训练增强了学生学好英语的自信心
培训的作用是通过学生对元认知策略培训的运用,加强词汇学习过程的内省,找出问题的症结,改进他们的词汇学习策略,从而在后来的词汇学习中有的放矢,采取最需要的、最合适的学习策略,达到提高英语水平的最终目的。元认知策略训练使学生的词汇测试成绩得到提高与突破,大大增强了学生学好英语的自信心、激发了他们学习语言的兴趣;元认知策略训练使学生主动学习语言的意识增强,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愿望,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少依赖老师,独立地剖析和解决问题,客观地评价自己的表现和进步,更加积极主动地去探索适合自己的词汇学习方法来提高英语学习成绩。
2.元认知策略训练提高了学生的策略运用意识
元认知策略培训前的问卷调查表明,大多数学生缺乏词汇学习策略,基本沿用中学时的传统方法(死记硬背)来记单词。对课文中出现的大量生词,他们茫然无措,即便是了解了一些策略,也多数采用字母记忆法( a letter?鄄for?鄄letter method )或音节记忆法( a syllable?鄄for?鄄syllable method )等最原始的方法。
元认知策略培训使他们在熟练了解各种词汇学习策略的前提下,在词汇学习的主动性和灵活性方面提高很快,他们在语言学习中增加了词汇策略的运用种类,加大了词汇策略的运用频率;他们综合运用如: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灵活使用字典、关注词形的构成通过词根词缀学习单词、做笔记、语境中的编码、启用新学的词语等各种词汇学习策略。这样,学生不仅提高了语言学习效率,也发展了自主学习能力,解决词汇习得在语言教学和学习中的一大困惑。
3.与课堂教学融为一体的元认知策略培训模式
在培训过程中,笔者深切体会到课堂是培养学生学习策略的真正舞台。
元认知策略培训强调的是提高学生策略意识的重要性,而元认知策略的培养离不开课堂教学,因此我们培训的框架模式提倡把策略训练与课堂教学融为一体,在真实的语言教学情景中渗透元认知策略的培训,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元认知能力指导,以提高元认知能力和元认知策略。教师选择合适的策略嵌入课程教材,围绕重点要训练的相关策略,设计相关练习;或是在恰当的课程教学中插入策略训练,使策略培训成为自发的、灵活的、高度个性化的课堂教学的一部分。而且我们的元认知策略四步训练法并不是依次发生,而是相互作用且可同时发生。元认知训练也不是单一行为,而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一部分,渗透在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五、结语
对学生进行元认知策略的培养需要长期坚持不懈地努力,元认知策略培训的有效实施也要求教师自身的发展和转变角色。在自主学习模式下,教师不再是单一知识的传递者,而是肩负着组织、监控、检测、参与和提供帮助等多项职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宏观调控和指导性参与的重要作用。
高职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教学和培训已成为外语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教师,首先要提高自我的教学理念,提高自我认知和元认知水平,以科学的学习观和教学观指导教育教学工作,将元认知知识和策略自觉地纳入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希望本研究能提高英语教师的策略教学和培训的意识,把元认知策略引入英语词汇教学实践中,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策略意识,培养学生选择、判断以及评价策略的综合能力,并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帮助其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培养、提高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文秋芳,王立非. 二语习得研究方法35年:回顾与思考[J]. 外国语,2004,(4):18-25
[2]文秋芳,王立非. 英语学习策略实证研究[M].陕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3]王立非. 国际二语习得研究十年热点及趋势的定量分析(2000-2009)[J]. 外语界, 2012,(6):2-9
[4]Chamot,A. Issues in 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y Reseach and Teaching [J].Electronic Journal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2004 (1):14-26
[5]Cohen, A. Strategies in learning and using a second language.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1998
[6]Oxford, R. 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 What every teacher should know. [M]. New York: Newbury House. 1990
在大学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听到的最多的抱怨就是单词记不住。词汇是构成语言的最小独立意义单位,是开展听、说、读、写等一切英语学习活动的基础,在以“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为目的的大学英语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学生对词汇的学习不同于其它语言能力的学习,其自主性更强,容易出现学生即使发挥其能动性仍无法取得满意结果的状况。那么学生如何才能提高词汇量,而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如何去做?近年来语言学家对学习策略的研究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有效方法。
一、认知策略简介
认知策略属于学习策略范畴。O.Malley和Chamot在1990年提出学习策略是学习者用于帮助理解、学习和记忆新信息的特殊思想和行为,依据认知理论被划分为元认知策略(metacognitive strategies)、认知策略(cognitive strategies)和社会与情感策略(social mediation strategies)。认知策略就是“学习者在掌握不同语言技能时,有意识运用的、可以观察到的具体学习策略”。在实际认知活动中,这三类策略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一个统一体。
二、认知策略与词汇学习的关系
认知策略是学习策略的核心,直接指向具体的学习活动,关系到如何学习语言的每一个细节,体现在掌握每一种语言技能的全过程,是学习策略灵活性和多样性的表现。Gu(1994)分析了优秀外语学习者与非优秀外语学习者在词汇学习中使用学习策略的情形,发现优秀外语学习者比非优秀外语学习者在词汇学习中更多地使用元认知策略和认知策略,也就是说,越是成功的学习者,使用的策略就越多;学生的认知水平越高,越善于选择策略,从而采取多种有效的方法来增强对单词的记忆。
三、认知策略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认知策略与不同的学习任务直接相关,为完成不同学习任务就要使用到不同的认知策略,因此,认知策略的内容比较广泛。一些语言学家研究发现涉及与词汇相关的策略主要有:查找策略、重复策略、练习策略、关键词策略、联想策略、阅读策略、上下文策略、构词法策略、归类策略等。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传授及运用这些策略将有效帮助学生词汇量的扩大。
1.对教材的有效利用。
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大力推进,大学英语教材按其要求进行了极大的修改。大多数大学英语教材对课本词汇也进行了重点分类,让学生在记忆单词、教师在讲解词汇时做到有的放矢。除此之外,学生练习部分增多,增加了单词反复练习的次数。以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英语精读》教程为例,其单词练习部分包括近义词填空、选词填空、短语填空、单词正确形式填空,而后面的翻译练习也是针对每单元的重点单词和短语而设。如果安排在课文讲解结束之后统一处理,这么大量的练习最少需要花上两个课时,容易让学生产生疲劳。因此,教师在处理这些练习时要有步骤地安排,可遵循重复练习策略,近义词填空和单词正确形式填空可以安排在讲解课文之前,让学生对所学单词有个初步印象;在讲解完单词,疏通了课文之后,可以随堂安排学生做选词填空和短语填空联系,以加深对单词的记忆;翻译练习则可以安排为课后作业,下次课时再讲解,这样在相隔一两天之后又可以对单词进行一次复习。
2.教学活动的设置。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以词汇的积累为主线,在语言活动中发展学生的词汇学习策略,扩大其词汇量。如在角色表演活动中就包含了重复策略、记忆策略及练习策略,在小演讲活动中则包括了查找策略、阅读策略、运用策略等。也可以设置一些灵活易开展的活动,例如造句活动和猜词活动。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用口头造句的形式对学过的重点词汇进行复习,或者安排两个学生一组,一个描述词汇,一个猜单词。这样的活动都是对联系、重复、记忆策略的运用。笔者在教学中还发现,教师在用英语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对说话内容的理解上,不会去重复也不可能重复教师所讲的内容,但当教师重复单个重点词汇时,学生通常会乐于模仿其发音,对其印象更深,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尽可能使用英语,并对重难点单词进行重复,这样比单一的单词讲解更能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3.教师应传授词汇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重心开始从研究教师如何教逐渐转移到探讨学生如何学上来,大学英语教学的主导模式也由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转向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语言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二语习得告诉我们外语学习是内化的过程,并且受学习者的性别、个性、学习环境、学习动机、情感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此,学生才是英语学习的主体。H.D布朗说过:“教师的作用在于导学和助学,在于帮助学生并为其创造学习条件。”学习策略是自主学习能力的一部分,使用学习策略的意识越强,自主学习的过程就越完整,然而大学英语的学生因为不会接触到专业英语,所以往往并不了解学习策略,作为英语教师有必要将常用的词汇学习策略告知学生,因为很多学习策略通过学生自身运用的效果要比教师运用的效果好,而且有些策略只有主体自身才能够运用,例如上下文策略、阅读策略、提问策略等。
认知策略作为学习策略的核心部分,为英语词汇的学习提供了卓越的方法,是内化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手段,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增强对其理解和运用,提高运用意识,培养良好习惯,灵活运用词汇学习策略,为综合能力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