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化建设党支部模板(10篇)

时间:2023-01-17 04:18:55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五化建设党支部,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五化建设党支部

篇1

中图分类号:TM711 文献标示码:B

电力系统的运行瞬息万变,每一个小的故障和隐患都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轻则损坏设备,重则危及人的生命,这就要求变电站的信息能完全正确地反应到调度中心。为了提高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现在电力系统中普遍采用了远动装置,用于集中监视和控制系统的运行状况。根据《上海电网110 kV及35 kV变电站自动化技术原则》,新建及改造的110 kV、35 kV变电站全部采用综合自动化系统。

本文通过对一起因厂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软件设置不当引发遥信误报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措施,为今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改造工程排除隐患。

1. 某35 kV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概况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长兴供电公司(下称长兴供电公司)于2011年年底完成了某35 kV变电站的搬迁改造工程,然而,该35 kV变电站自投运以来陆续出现遥信误报现象。该35 kV变电站为综合自动化变电站,自动化监控系统为CJK8502,该系统通信管理机(WTX-804)与南瑞继电保护(RCS9600)通过以太网IEC103规约进行规约转换;调度主站系统为东方电子DF8002,系统较老,与综合自动化变电站通信一般采用IEC101问答式规约。IEC101规约适用于多种通道结构,也是目前主流规约类型。综合自动化系统主要可由站控总单元、后台系统、保护测控合一单元等组成,相应地,站控层与间隔层保护装置之间通信同样需要规约来约束通信双方。综合自动化系统图如图1所示。

2. 某35 kV变电站遥信误报隐患分析

长兴供电公司所辖的某35 kV变电站自改造后投运以来多次出现遥信误报现象,如表1所示。

该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通信管理机与继电保护装置通过以太网IEC103规约进行规约转换,把信息上送监控后台及调度主站。现场投运后,监控后台及调度主站常有误报信号的现象。为排除该隐患,班组人员随即陪同厂家人员经过一周多时间的观察并实时监测通信报文,没有发现信号误报现象;在现场对南瑞继电保护装置进行实际操作,分合开关等时,没有看到误报现象,也没有录到误报报文。随后厂家人员在系统中安装了监控报文软件,记录下次发生误报信号时的报文。

6月30日,该变电站再次发生了误发信号现象,随后立即请厂家人员来到现场对先前已发生的误报信号的报文进行分析。经分析发现,当某台装置出现断帧报文时,会出现误发信号现象。按照文本中所述继电保护厂家通信规约,其装置采用的是以太网IEC103规约,在传输遥测、遥信、SOE、开关遥控和定值修改等均采用通用分类服务组报文。而通用分类服务报文本身没有校验码,不能用来校验该帧数据是否正确或跳变,一般用来处理定值等数据。由于报文没有校验码来检验该帧报文的正确与否,因此不论该帧报文正确与否,通信管理机都会进行处理并转发给监控后台及调度主站,从而容易导致信号误报问题。

3. 解决方案

3.1 优化接口程序

进一步分析发现,综合自动化系统通信管理机与调度主站应用的IEC101规约以及综合自动化系统通信管理机与南瑞继电保护装置应用的IEC103规约存在软件上的冲突。针对这种情况,及时请厂家工作人员对系统软件进行设置,对通信管理机接口程序进行优化处理,增加了对断帧报文的判断,一旦确定收到保护转发过来报文为断帧报文,则认为是不正确报文不予以处理,也不向监控系统和调度主站进行转发这样调度主机将不会收到类似的误报信号。

3.2 总结经验教训

1)调整程序。长兴供电公司的其他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工程陆续在进行中,总结上述35 kV变电站信号误报的隐患教训,之后进行的综合自动化改造工程中,如仍使用原厂家设备,在综合自动化系统联调前,班组会提前与厂家现场人员沟通,及时调整软件程序,避免投运后出现类似缺陷。

2)及时排除隐患。该35 kV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工程后误发信号4次,才予以重视,作为隐患彻底排除,增加了电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在今后的综合自动化系统发生误报信号或其他故障隐患时,如同一个现象发生两次,必须立刻解决。

3)安装报文监控软件。该变电站发生误报信号后,未能及时得到报文,厂家人员无法在现场及时找到隐患的根源,在站内装安装系统报文监控软件,在发生故障时,厂家人员可以根据录制的报文及时找出故障根源。

4. 结语

篇2

1、支部下设党小组5个,有党员71人,其中正式党员69人,预备党员2人,培养入党积极分子2人。

2、今年召开支部大会6次,支委会6次,远教培训会议3次。

二、经济发展工作:

1、我村的经济发展主要以林木生产业、养殖业、种植业、场租加工业为主。全村林木生产业占40%;种植业占30%;场租加工业占20%。

养殖业占10%。

2、加大集体旧欠款的收取力度。

3、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利用万木林笋市场的优势进行干鲜笋、蔬菜产业发展,村委会以土地和资金入股保障村集体今后的经济来源。

三、加强组织领导,严格党员干部队伍管理:

1、按镇党委要求,房道村党支部顺利实行了支委换届选举,替补了一名支委,充实了支委会领导班子。

2、完善“一事一议”制度,深入推行村干部述职述廉和民主评议工作,村干满意度测评均达90%以上。

3、充分发挥党风廉政监督员的作用,听取建议及意见,列席村两委会议,对村两委工作起到有效监督作用。

四、大力推进党务公开、村务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1、党务实行随时公开,及时在公开栏公布支部重大决策和宣传党的政策方针,对支部工作实行舆论监督。

2、村务公开每季度公布1次,严格按程序,内容进行了逐项公布,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五、严格财务管理,进一步巩固村财镇管工作:

1、加大报账员的管理,严格实行谁分管、谁签字,主管最后审批同意,有效杜绝“一支笔”审批现象。

2、加大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有效实施监管,杜绝资金过大、资产流失、资源浪费的现象。

六、加大资金使用透明度,积极化解矛盾纠纷

1、开展好村民群众的维权活动,确保村民利益不受损害,对扶贫资金、救灾救济、合作医疗报销,低保等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自查并对外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2、建立矛盾纠纷排查调解台帐,把矛盾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调解成功率达98%。

七、以活动为载体,进一步加强培训、关服、平安建设工作:

1、依托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在教学组织上贴近农村实际。积极开展党员干部培训工作,为广大种养户提供信息和技术支持。

2、春节开展慰问活动共发放慰问金XX余元,包括百岁以上老人、困难群众、困难党员及困难计生户。

3、开展平安房道建设宣传教育活动,巩牢综合治理社会和谐稳定的防线。

八、为民办实事情况:

1、上半年道路拓宽改建户2户,发放补偿金3XX元。

2、前结尾街道路面硬化投入资金15万元,改变村民居住出行环境。

3、对村民反映强烈的前结尾涵道淤积、村民饮用水紧张的问题及时给予解决。

4、引入槟榔芋种植订单项目,优化和村民种植结构,种植品种由单一转入多样化。

篇3

***社区是率先推行“双轨制”党建模式的村转社区。2008年完成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后,成立了***社区居委会和群益达商贸有限公司,并分别设立公司和社区两个党支部。在创先争优活动中,两个党支部以“创新体制谋发展,双轨运行促和谐”为主题,以“双联双管双服务”为载体,认真落实“三级网格四级管理”,精心打造“四个家园”,创先争优活动取得较好成效,群众满意度达到100%。

(一)提升素质,打造“文明家园”。坚持以“先进文化熏陶人、引导人、凝聚人”,结合村转社区特点,开展健康向上的文化娱乐活动,提高原“村民”文明素质,加快向新型“市民”转变。一是开设“文化大讲堂”。内容涵盖国学教育、法制宣传、社交礼仪、低碳生活、健康饮食等,对公司、社区党员和辖区群众进行宣讲。去年以来,先后举办了“爱我中华,弘扬国学”、“视觉营养知识讲座”、“健康文化,科学宣传,走进社区”等系列讲座,专门组织党员开展了“入党为什么、党员图什么、为党做什么”大讨论,受教育的党员群众达2000余人次。二是举办“社区邻里节”。围绕“***是我家,邻里一家亲”的主题,通过品尝百家菜、包汤圆、欢乐游园会、文娱活动表演等,有力促进了团结互助、融洽相处的邻里关系,营造了平等友爱、温馨和谐的环境。三是创办《群益达月刊》。定期刊发创先争优活动领导讲话、相关文件及活动信息,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开设“先锋颂”专栏,开展“夺旗争星”竞赛活动,按照“五个好”、“五个模范”的要求,每季度评选1个先进党小组和1名星级党员,大力宣扬他们的先进事迹,在社区形成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热潮。四是开展星级文明户评比活动。以“遵纪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为标准,通过群众推、党员评、组织审,评选出20个星级文明户,其中党员户8个,较好地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篇4

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吉林××市中级人民法院积极实践,全力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立足服务经济发展,着力推进两个转型。市法院设立的“服务转型法律咨询中心”,主要是参与企业谈判签约,帮助企业制定经营管理制度、培训企业人员、帮助企业审大合同和参与企业公司改造。在学习调研阶段,党组领导带领各自分管部门的中层干部,深入重点企业进行调研,院领导还利用双休日深入企业进行法律知识培训。截至4月中旬,先后共有21人次深入到麦达斯铝业公司、利源铝业公司、亚东药业公司、欧蒂爱袜业公司、东北袜业工业园等16家企业进行了调研,与企业人员座谈11次;参与企业谈判签约9次,帮助企业制定经营管理制度7次、培训企业人员4次、受培训人员400余人;帮助企业审大合同15次;参与企业公司制度改造1次。根据调研掌握的情况,市法院已经形成并了专题调研报告,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立足于推进审判工作,着力解决实际问题。今年以来,对全市法院的审判质量、效率和效果进行了综合评估,对审判工作的运行态势进行了全面分析。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关于规范民商事审判自由裁量权的意见》、《关于加强裁判文书说理工作的意见》、《关于十佳法律文书和十差法律文书评选意见》等制度,进一步规范了审判行为。加强了审判流程管理工作力度,杜绝了人为超审限案件发生。全面开展了清理执行积案活动,先后执结各类案件16件,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积极探索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总结推广了龙山区法院郊区人民法庭诉前调解工作经验。加大了解决涉诉工作力度,坚持实行法官判后答疑制度,严格裁判文书说理标准,坚持立案庭接待与院长接待相结合,使数起多年涉诉越级上访案件得到了妥善解决,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在学习实践活动中,院领导还深入审判工作第一线,带头办理重大疑难案件,在东丰县委的协助下,使一起矛盾激化的赔偿案件得到了有效化解。

立足于关注民生,积极开展亲民爱民活动。今年3月,院领导带头到新农村建设党建联系点杨木林镇城子村调研,现场研究解决新农村沼气建设问题。第三党支部全体党员干部深入到××街康泰社区送去电视和捐款,帮助社区搞好党建工作基础建设。第五党支部购买800多本农村科技书籍送到农村党建工作联系点,开展送科技进农家活动。市法院的一名老工人被确诊为患有肝癌后,全体干警自愿捐助30000元捐款送到其手中,引起了很好的反响。为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大学学业,市法院今年拿出25000元分别为五名贫困大学生交纳了学费,并承诺为他们资助整个大学期间的全部学费。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树立广大法官亲民意识,拉近了党、法官和广大群众的感情距离。

篇5

党的十提出:“要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并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动其他各类基层组织建设”。

充分运用先进的信息系统和信息网络等现代科技手段,通过网站、综治信息系统、手机短信平台、QQ群、远程视频等方式,实现信息化管理,进而有效整合综治工作各项资源,有助于不断加强和改进综治工作的基层组织建设,增强综治组织的影响力、吸引力、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因而成为新时期提高综治工作的有效途径。

一、实施综治工作信息化管理的必然性

实施综治工作信息化管理的客观必然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保持综治工作先进性的客观要求

所谓先进性,从本质上说,即符合人类进步的方向,顺应历史发展的规律。而先进性是与时俱进的,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变化的。综治工作要始终适应经济形势和社会环境的发展要求,就必然要善于学习和运用先进生产力的最新成果,才能最好地服从服务于党提出的“以党建带群建,以群建促党建”的党群工作宗旨。综治工作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若依然沿袭老套路,即显得与当今的信息化时代节奏不相适应,也远远滞后于保持综治工作先进性的客观要求。为此,综治工作管理手段的“更新”与“升级”就显得十分重要而迫切。

2.打造复合型综治工作队伍的必然趋势

伴随着电子产业的飞速发展,信息化不可避免地进入到每个人的生活和工作中,成为日常学习工作的便捷工具。十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作为党的各类基层组织中的重要一员,要保持综治工作队伍的总体先进性,就必须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基本要义,加强学习和实践锻炼,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以适应综治标准、综治工作和兼职业务的思想素质和技能要求。综治工作人员要自觉延展先进性的时空要求,树立“一种身份,多种舞台”的角色观念,才能成为复合型人才,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3.顺应简约型社会发展的潮流节奏

综治工作既要讲方法、也要讲创新,既要讲效率,也要讲成本。综治工作更多的是做人的工作,因此在工作的方式方法上,顺应潮流发展的、喜闻乐见的形式更易于让受众感同身受。信息化的推广和使用,一是形式多样,图文并茂,冲击感强;二是便于删繁就简,减少套话、空话;三是有利于实现无纸化和远程办公,节约公共资源;四是适应快节奏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五是客观性强,便于对一些时限性要求高的工作及时进行考核;六是保存和携带方便且容量巨大,利于资源共享,便于改进、总结和提高。

顺势而发,方能大有作为。作为新时期的综治工作者,应该充分以信息化为实践平台,才能保持昂扬的学习姿态,以大视角、宽触角在岗位上学习、实践,不断提高业务能力,以适应新形势。

笔者试以本人服务的福建省南平铝业有限公司综治信息化管理工作为例,浅谈实践体会。

二、南铝综治信息化工作现状

福建省南平铝业有限公司(简称南铝)拥有年产15万吨电解铝及铝铸造、铝铸轧、铝型材、铝板带、铝材工程、铝深加工的完整铝产业链,是福建省唯一的国有大型铝冶炼、铝加工联合企业,全国铝型材十强企业。现有职工5000余人,其中党员810人,设党(总)支部(注:公司成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基层党支部成立综合治理领导小组)28个。

在公司党委的领导下,公司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组织各基层综合治理领导小组(以下简称综治领导小组)紧密围绕企业生产经营中心,坚持创新高效,求真务实,注重发挥好综治组织的维稳、协调作用,打造和谐平安综治氛围,促进企业三个文明建设健康发展。

为此,依托公司党委开展的年度支部《党建、工会、综治“三合一”责任书》绩效考核,建立联动制度,将综治工作纳入考核,综治工作成绩占比三分之一。通过每年与各基层综治领导小组签订工作责任书,加强日常工作督促与半年、年度考核等办法,体现重要性:一是“三合一”考核成绩前五名支部直接列为年度先进党支部,在“七一”表彰;二是“三合一”考核成绩前五名单位与年度劳动竞赛的量化成绩结合,综合成绩前五名单位直接列为年度先进单位,在年度职代会和表彰大会表彰;三是综合成绩列后三名单位的党群干部,在年度中层干部个人绩效考核分数中予以扣分。以数据化、分值化和时效性、真实性加强工作实效,确保各项工作都能够较好地落到实处。

2011年以来,南铝党委本着减轻党群工作者日常书写记录负担、提高党群工作效率、规范党群日常工作的目的,依托公司先进的COMMS全维信息化管理系统,逐步将能够体现党群队伍工作日常情况的“三合一”责任书细化为可量化数据,纳入COMMS系统管理。以响应公司无纸化办公的号召,同时进一步加强对基层党群组织工作时效性的考核。

综治管理工作系统通过一段时间的设计和实践,现职工和家属基本情况、基层综治领导小组组织建设、综治日常工作考核制度以及原纸质工作手册的项目和记录要求均已被纳入到党群管理系统中。综治组织结构和成员信息、活动开展记录、针对性对策落实情况、职工队伍维稳情况等组织和业务建设内容,以及适时的上级指导性工作文件,均实现了及时在各页面上传和。在为综治部门加强对基层组织的指导、检查、督促和考核创造便利条件的同时,也极大便利了初入门的基层综治领导按照程序规范开展工作,推进了整体综治工作水平的提高。

三、南铝综治信息化系统建设推进了以下工作

1.实现了基层综治领导小组组织结构的信息化

根据基层综治领导小组的组织结构进行了设计,让基层综治组织的结构等基本情况跃然“网”上。层级清晰、信息透明。在实现工作公开化的同时,也便利了各级组织间的相互交流、沟通和任务的及时传递。

2.实现了职工家属名册等重要信息的系统化

按照上级综治部门和日常工作要求,信息化系统中职工的姓名、籍贯、学历、入厂时间、职务及联系方式等所有信息一目了然。并按照各自内容建立相关档案,纳入相关系统。

3.实现了综治组织生活的定期化、记录的规范化

本着督促、规范和指导的原则,建立了相应的综治工作会议、平安企业建设、维稳工作等活动的记录格式。申报人在进入相关页面后选择活动类型并依序填报即可,且上报时间即时体现。实现了实时、简捷。对新任的综治领导起到很好的帮助作用。统一的格式化要求,使基层单位的各项活动开展后的记录统一、规范,便于考核部门查阅和其余单位借鉴。

4.实现了基层综治工作年度考评的可量化

综治工作的半年与年终自评成为相互间取长补短、交流经验的阵地,也成为相互间工作监督、评比的重要依据。能有效地激发基层单位之间的比学赶超,促进下一步工作。

5.实现了其余工作的信息化

综治工作责任书中的其余考核项目,如各单位自行结合实际开展的创新活动、消防安全、夏防、冬防等各项活动开展情况,全部实现信息化。

在依托南铝COMMS全维信息化管理系统,运行综治工作流程模块的实践过程中,有效提高了综治工作效率,实现了实时上传下达和各项任务的量化及规范考核。较好解决了在以往考核过程中,长期困扰考核人员的面对基层工作考核,存在的记录不规范、延时申报、甚至临考造假,为应付考核而突击性编制基础信息等问题。

四、对于综治工作信息化建设的几点体会

体会一:较好解决了基层组织工作记录不完整、不规范,组织间信息的相互交流、经验沟通不够畅通等问题。

体会二:较好解决了扁平化管理后,初任领导和兼职领导对于综治专业知识短期内的理论需求,敢于大胆管理。

体会三:体现了综治工作的系统性,实现了长期化、标准化、现代化,促进了综治工作的覆盖面更广、辐射力更强。

篇6

洵口镇于1992年撤乡建镇,系江西省XX县东北部重镇,素有黎川“东大门”之称,与资溪、福建省紧密相连,交通便利,各村均有公路相通,素为县内邻近乡村及闽赣边贸主要集散地。洵口镇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著名的“洵口战役”在这里打响,XX县第一个党支部——皮源党支部1937年成立于洵口镇皮边村。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的省文物保护单位“寿昌寺”也座落于洵口镇下寨村香炉山。

镇距县城21公里,全镇国土面积118.6平方公里,辖6个行政村,76个村小组和1个居委会,全镇总人口12700人,其中城镇居民6000人,设党委一个,党员共321人,下辖11各党支部。镇区范围内有中学1所,小学5所,设有一个中心卫生院,派出所、地税分局、工商分局、信用社、电信所、邮政所、供电所等20多个单位。

洵口镇拥有XX县最大的养鸡场圣农鸣亚和最大养猪场鑫农生猪发展有限公司。近几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洵口镇人民发展各种特色产业,涌现了烤烟、食用菌、竹笋、三元杂交生猪等一批民忧农产品。在工业方面,洵口镇充分发挥自己林业丰富的优势,引进了黎川一鸣吉祥红木工艺厂,同时还引进洵口眼镜厂、洵口塑料加工厂。

去年,洵口镇遭受6.19特大暴雨袭击,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3.29亿元,冲毁农田2200亩,道路、桥梁、陂坝渠道毁坏惨重,道路中断28处,毁坏21处、桥梁冲毁47座、陂坝渠道毁坏137座(其中洵口村道路毁坏5条、桥梁7座、陂坝渠道27座),全镇受毁农田3000亩。洵口镇镇党委及政府举全镇之力,抓好灾后重建工作,现已复耕农田1200余亩,修复应急陂坝渠道61座,桥梁桥涵8座,道路11条,总预算投资资金693750元,通过组织群众投工投劳1780个及就地采集沙石材料,实际投入331250元,节约资金36万余元。确保了应急农田的灌溉,修建大型陂坝10座,大型防洪护堤一座。

二、各村民情调查情况

1.洵口村

洵口村地处洵口镇镇区所在地,辖16个村小组,共589户,2345余人,党员42名,专业户70户,特困户35户,五保户46人,贫困学生23名,计生对象35户,缠访户3户,耕地面积2360亩,山林面积4337亩,完成新农村试点建设村小组2个,是“xx”期间省级重点扶贫开发村。全村有村级公路,通村组率达100%,便民路户连通率达90%,改水比例达30%,改建沼气池比例达10%,环卫设施比例达5%。需建陂坝、道路等基础设施5座,镇中心小学位于洵口村,设施完善,远程教育点使用正常,有农村书屋,藏书量3000余册,种类齐全,有相关制度,有借阅记录。洵口村主要经济来源烤烟及茶菇、水稻等。

洵口村同洵口镇居委会群众对生活安全用水诉求比较大,现镇政府已投资建设江家门集中供水工程,洵口村的村民用水问题在工程建设完工后,将会全部解决。同时,由于去年特大洪灾,洵口村基础设施损失严重,不少村民要求建设陂坝等,据邮政局包村组调查,洵口村去年共重建大小陂坝十余座,桥梁五座,现在洵口村应急的灌溉及交通问题已解决,在之后的建设中,将会加大力度建设基础设施。

2、白沙村

白沙村是荷源乡与洵口镇交界的村,辖11个村小组,共396户,1720余人,党员36名,专业户62户,特困户34户,五保户5人,贫困学生12名,计生对象20户,耕地面积1760亩,山林面积9700亩,完成新农村试点建设村小组2个,是“xx”期间省级重点扶贫开发村。全村有村级公路,通村组率达100%,便民路户连通率达90%,改水比例达20%,新村点建沼气池,有村级小学,设施完善,远程教育点使用正常,有农村书屋,藏书量2019余册,种类齐全,有相关制度,有借阅记录。白沙村主要经济来源茶菇及烤烟、水稻等。

由于6.19特大洪灾,白沙村基础设施大量被毁,多数村小组反映生活安全困难,要求建设自来水,有部分村小组(官桥、熬下等)要求修建水毁陂坝,际上等村小组要求建设新村点,据中国人寿包村组调查,洵口镇灾后重建中,白沙村共修建陂坝9座,修建桥梁3座,现已经建设黄际自来水和杨背自来水,2019年熬下村小组被设为洵口镇新村点。

3、石莲村

石莲村地理位置偏避,山河围绕村庄,地处洵口镇北部,是我镇烤烟大镇,辖17个村小组,共657户,2217余人,党员39名,专业户76户,特困户40户,五保户7人,贫困学生8名,计生对象30户,缠访户2户,耕地面积3268亩,山林面积6600亩,完成新农村试点建设村小组1个,全村有村级公路,通村组率达100%,便民路户连通率达80%,改水比例达20%,改建沼气池比例达10%,环卫设施比例达3%。需建陂坝、道路等基础设施16座,有村级小学一座,设施完善,远程教育点使用正常,无农村书屋。石莲村村主要经济来源烤烟及茶菇、水稻等,同时有一大型生猪养殖厂。

石莲村是洵口镇烤烟大镇,去年,该村已建设烟水工程,将集中连片发展烤烟产业,但是同其他村一样,很多村小组生活用水条件恶劣,用水质量得不到保证,严重影响村民的生活和健康,镇政府高度重视,已经着手在各村寻找水源,建设小型自来水。

4、下寨村

下寨村距镇区4公里,辖9个村小组,共320户,1270余人,党员33名,专业户2户,特困户30户,五保户2人,贫困学生14名,耕地面积1690亩,山林面积6400亩。全村有村级公路,通村组率达90%,便民路户连通率达30%,改水比例达10%。需建陂坝、道路等基础设施5座,有一座村级小学,设施不完善,远程教育点使用正常,无有农村书屋。下寨村主要经济来源烤烟及茶菇、水稻、生猪等。

下寨村由于地理位置偏远,资源缺乏,整体群众生活水平低,多数村民都已外出务工,包村组走家入户,帮助留守在家里的老幼解决生活困难问题,同时发展该村烤烟,通过烤烟产业的发展来带动全村的致富。很多村民反映要建设新村点,现镇政府已提交申请。

5、皮边村

皮边村距镇区五余里,是我镇6.18特大洪水最先受灾,也是受灾最严重的一个行政村。辖16个村小组,共530户,2430余人,党员43名,专业户6户,特困户5户,五保户7人,贫困学生20名,计生对象30户,缠访户2户,耕地面积2030亩,山林面积8200亩,完成新农村试点建设村小组1个。全村有村级公路,通村组率达60%,便民路户连通率达40%,改水比例达10%,改建沼气池比例达5%,环卫设施比例达2%。需建陂坝、道路等基础设施8座,有一座村级小学,设施完善,远程教育点使用正常,无农村书屋。皮边村主要经济来源烤烟及茶菇、水稻等。

皮边村王家边村小组遭受6.18特大洪灾袭击,整个村小组成为地质灾害点,经鉴定,该村必须要全部搬迁,王家边在灾民建房问题上存在很多纠纷,经镇村干部及包村组的努力,现基本上达成一致,灾民建房也在有序进行中。经村民要求,皮边已经建设了桐源自来水,帮助张岭村小组和胡家排村小组解决了水源纠纷问题。

6、渠源村

渠源村镇区八余公里,是我镇最偏远的一个小行政村,辖7个村小组,共178户,756余人,党员24名,特困户12户,五保户3人,贫困学生2名,计生对象5户,耕地面积797亩,山林面积208亩。全村有村级公路,通村组率达100%,便民路户连通率达30%,无新农村建设点。远程教育点使用正常,有农村书屋,有相关制度,有借阅记录。

该村耕地面积少,大多村民已外出务工或搬迁至洵口镇区,大多家庭只有老幼留守,资源匮乏,产业发展落后,全村主要靠种植水稻及部分村民种植烤烟为产业经济收入来源,少数村民反映林权纠纷等问题,现已基本解决。

7、洵口居委会

洵口居委会设在镇区,共有453户,1762人,党员20名,专业户10户,特困户73户,便民路户连通率达90%,有文化书屋,老年腰鼓队,居委会群众主要收入来源与经商以及小型服装、鞋生产加工等,商业氛围较浓,同时部分群众有养殖茶菇等菌类食品。群众对生活安全用水问题反映比较突出,根据农技推广中心包村组调查,洵口镇镇区(含居委会)主要供水来源洵口村王家山自来水厂,该水厂水源质量及供水量均不稳定,现在各级政府的帮助下,洵口镇已在洵口村江家门建设大型集中供水工程,现工程已开始建设。同时镇区群众要求扶持本镇加工业产业的发展,为个体户创业提供帮助,加大居委会公共设施的投入,以及对镇区环境问题的整改力度,加快改进城镇化进度。

三、洵口镇包村组主要成果

自全县“百十千”活动动员大会后,我镇党委立即召开班子会,传达学习了全县动员会议精神,并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林楠同志任组长的“千百万”活动领导小组,及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于12月5日召开了全乡动员大会,市风景名胜局局长对活动做出了要求,对活动进行了全面部署,动员大会后,我镇各村支部在保存组的带领迅速行动,相继召开了动员大会,成立领导小组,走家入户,宣传活动,了解民情,制定民情台账和帮扶对策,各包村组深入洵口镇农村,为农村发展出力献策。

1、各包村组大力发展我镇烤烟产业,为烟农解决田块、翻耕等困难问题。现正值烤烟育苗及田块翻耕之际,洵口镇2019年烤烟计划面积1700亩,由于今年我镇遭受6.19特大洪水袭击,大大削弱了烟农种烟的积极性,包村组得知这事后,立即同镇村干部,深入各村组,宣传烤烟生产,鼓励烟农,发展新烟农,慰问老烟农。市风景名胜局吴局长并对今年受灾严重的石莲村烟农李祥福、刘志艰同两位志给予了各1000元的慰问金,鼓励老烟农再接再厉,带头发展石莲村烤烟产业。包村组的到来极大的鼓舞了各村的烟农,加大了生产积极性。

由于2019年新增近千亩的烤烟面积,育苗工作已开始,但是不少烟农还在为无法置换田块的事情犯愁,包村组得知这事后,立即带领各组成员同镇村干部,一同下村帮助各村烟农解决田块问题,经多方面调解,帮助黄细忙烟农解决了12亩的田块,帮助皮边村黎贵芳9亩的烤烟田块,帮助下寨村烟农共解决了30与亩烟田。同时,包村组帮助各村搭建育苗棚,帮助烟农翻耕,做好种烟前段工作。

时,各包村组为困难家庭发放了慰问金和油、米等资助物质,并前往新民搬迁建设点察看建房情况,烟草局并并指导石莲村烤房建设,发展烤烟,宣传烤烟生产。

2、邮政局走访洵口村两个猪场。县邮政局在活动中是洵口村的包村单位,自全镇活动开展以来,时刻情系洵口村,带领包村组成员走家入户,调查民情,察看洵口村产业发展,洵口村有两个民办的猪场,邮政局副局长等人,走访了猪场,慰问了养猪农户。对猪场不合理的地方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副局长提出,天气寒冷,要做好猪圈防寒工作,同时需要加大养殖规模,看好市场,利用市场优势,寻求更好的销售出路。

篇7

按照厅党委“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主线,进一步加快公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努力培养更多的政治合格、业务过硬、纪律严明、作风优良的公安专门人才”的要求,市局党委充分认识到公安教育的极端重要性,坚定不移地走“科教强警”之路,把公安教育作为建设强大的公安队伍和强有力的公安工作的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工作,摆到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年初,市局专党委决定,将市警校和公安干校合并,作为市局民警教育训练基地,全面转为在职民警的正规化培训,制定了《长春市公安局民警培训教育三年规划》。为了解实战单位和民警对培训教育的希望和要求,训练基地由三名校领导带队,组织骨干教师开展了《发展公安教育切实为公安实践服务》专题调研;为加强“查缉战术”重点学科的建设,训练基地同样成立专题调研组,到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警察学院、长春武警指挥学校等地考察学习,同时走访大案的指挥员与侦查员,跟踪调查了几年来长春地区发生的成功处置的典型大案。经过两个多月的调研工作,形成了《关于减少民警伤亡,强化民警警务技能培训》的调研报告。2001年就在全省率先开办了民警查缉战术培训班以及计算机应用培训班和机关民警公文写作培训班。根据调研报告,科学制定了民警训练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使教学的针对性、实用性不断增强,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同学历教育相比,民警培训教学工作实现了八个突破:。

一是探索构建了科学的培训课程体系,形成了政治理论与队伍建设、实用法律法规、公安业务知识、公安应用写作、警事技能、公安科技常识六大教学板块,使教学内容更加系统化、规范化;

二是解决了教材陈旧落后问题,适时编写了适应形势和发展需要的《公安机关初中级人民警察培训纲要》配套教材,并由群众出版社出版发行,发给培训民警使用;

三是创新了一些新的学科,由基础理论培训向技能培训过渡。为了贴近实战,针对基层和一线民警在射击、格斗、盘查、追捕、堵截、解救人质和处置突发事件、等方面急需提高技能和技战术水平的需要,增设了巡逻警务、社区警务、公安信息应用、侦查询问与讯问、刑事案件侦破与分析、人民警察心理、查缉战术、计算机网上查询与应用等课程;

四是以人为本,探索出了教学、教研、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加快公安实践同步研究工作,使教学训练更好地为公安实践服务;

五是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不断改进和提高,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直观式教学、模拟实验教学得到了广泛运用。从近些年来组织的多次教学问卷调查和民心工程意见反馈来看,广大民警参加培训学习的热情不断提高,培训教学工作受到了各级公安机关和培训民警的普遍欢迎和好评。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建立了一支高质量的公安教师队伍

市党委高度重视对民警培训教师队伍的培养。按照《教师法》的要求,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政治、业务素质,增强他们“育警铸剑”、教书育人的使命感、荣誉感。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的学历、职称和年龄结构,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办法,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为使原先从事学历教育的教师迅速转轨,适应民警教育训练工作的需要,市局出台政策,积极为训练基地教师到实战单位锻炼创造条件。每学期的无课教师将被派往基层单位参加一年或半年的挂职锻炼。选派教师参加对口专业的进修培训学习、外出考察学习,参加专业研讨会。有计划组织教师开展专题调研,以调研促教学,促进个人素质的提高。重视教师队伍的梯队建设,以学科组为单位,开展一帮一结“对子”活动,认真选拔培养中青年学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每年定期举办教育教学研讨会,定期召开教师学术报告会,市局相关业务部门派人参加,对学术论文进行编辑整理,结集在局内专刊《公安研究》上发表,激发鼓舞教师进行学术研究的热情。走专兼职教师相结合之路,制定了《关于兼职教师聘任管理办法》。一批具有丰富公安工作经验、有较强理论水平和表达能力的一线教师被聘为公安客座教师。通过几年的努力,市局基本建立了一支适应民警培训教学需要的教师队伍,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培训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二OO一年省厅组织的全省公安专兼职教师授课竞赛中,市局代表队获得团体第一名,两个个人一等奖,充分展示了我局民警培训的教学水平和教学实力。在近几年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公安教育研讨会上,教育训练基地的教师有多篇论文获得一、二等奖,教学教研工作得到了公安部人事训练局和“三北”地区教育研讨会组委会的充分肯定。

三、建立了科学的学业、操行考核机制,保证了教育训练工作真正收到成效。

在教育训练管理工作中,根据上级公安机关提高队伍建设水平有关抓好队伍建设的指示精神,突出政治建警原则,不断探索适应民警训练的新途径。训练基地把养成教育、作风培养、素质提高作为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做到管教结合,管教一致,管理育人。按照作风军事化、生活制度化、内务标准化、管理规范化的目标,完善了一日生活制度、请销假制度、课堂秩序管理制度及操行量化考核评比办法等。下发了《关于加强培训民警思想政治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要求培训时间一个月以上的各类培训班要建立临时党支部,支部下设党小组,定期组织民警开展活动和支部学习;坚持民警培训政治工作例会制度,及时传达上级有关文件精神,使培训民警在培训期间能及时了解各项工作信息,了解全局中心工作任务。管理中,突出思想政治工作作用,从严管理,从严考核。对培训民警中的好人好事和典型,通过板报宣传、通报表扬等形式,及时进行宣传和弘扬;对学习态度不端正,思想作风涣散的民警,不宽容,不讲情面,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问题严重的,一律取消培训资格,退回原单位。对班次大、时间长或某些特殊培训班,要求各单位政工领导带队,常驻培训基地,共同参与管理,跟踪考核。同时,在管理中,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人文理念,注重思想育人和亲情感化,在管理者和培训民警之间努力建立心灵沟通交流的平台,并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如乒乓球比赛、篮球比赛等,活跃培训民警的身心,创造既紧张又轻松,既严肃又活泼的良好氛围,激发培训民警的学习兴趣,促进管理成效。

篇8

一、基本情况

县人事局有党支部1个,下设党小组2个,党员26名。自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县人事局始终遵照集中学习培训、开展调查研究、主动征求意见、解放思想讨论的方法和步骤,圆满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各项目标任务,成效显著。活动开展之初,县人事局着力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为活动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一是制定完善活动方案。结合县委要求及人事编制工作实际,详细制定了《关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实施方案》和《学习调研阶段实施方案》等若干文件,出台了学习实践活动进度安排、“周末讲堂”课程计划等,切实做到主体明确、主题突出、责任到人。二是健全组织领导机构。局党组庚即成立了以党组书记、局长*同志为组长,党组成员和各科室负责人为组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并由专人负责落实学习实践日常工作。领导小组每周一召开例会,研究部署本周工作,协调解决活动开展中存在的有关问题,从而形成了学习实践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确保了活动开展扎实有效。

二、活动开展的特点

——加强学习,提高认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理论学习是基础,提高认识是根本。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县人事局把营造氛围,抓好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作为活动的重要内容。

1、召开动员大会。3月27日,县人事局召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会,安排部署全局学习实践活动,县委深入学习实践活动第二指导检查组长、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出席会议并讲话。县人事局党组书记、局长*结合人事编制工作实际,对县人事局学习实践活动如何紧密结合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加快实现“两率先两示范”作动员讲话。*重点阐述了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主要内容、方法步骤及各项要求。动员会的召开,为县人事局深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2、落实学习任务。局党组明确要求,要把理论学习作为第一阶段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切实抓好抓实。学习培训中,坚持“分层次、有重点、重实效”,做到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学习文件与思考问题、撰写读书笔记相结合,学习讨论与集中交流相结合。统一印发学习资料,采取集中学习、专题辅导、分组研讨等多种方式开展学习教育活动。全局党员干部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良好的精神状态,积极投入到学习实践活动之中。一是组织集中学习。局党组4次开展集中学习实践活动,第一、二党小组开展分组学习各2次,做到了学习内容、时间、人员的“三落实”。二是发动个人自学。党员干部按照规定的学习篇目认真进行自学,主要学习了志坚书记在县委深入学习实践活动动员会的讲话精神、在“干部夜校”上所作的辅导报告、以及有关科学发观的系列资料等,结合人事编制工作实际,深入思考,积极撰写读书笔记和学习心得,不断提高思想认识。截至目前,县人事局共完成学习心得28篇,学习笔记30余本,计15万余字。三是举办专题讲座。以“周末讲堂”为载体,开展专题辅导授课。4月17日,*局长重点就统筹城乡人才配置均衡化、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两大重点突出问题作专题辅导报告,深刻剖析了我县当前人事人才和机构编制工作服务中心的具体实践。4月23日,县人事局支部副书记周贵成就“以人为本”作辅导,以简洁的形式,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分析了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内涵。

3、搭建活动载体。为将学习实践活动开展得更加富有声色,以进一步促进学习和交流,县人事局注重在强化舆论宣传上下功夫,落实专人负责宣传、信息工作。以《简报》的形式编发信息,准确、及时反映学习实践活动开展情况,对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各项工作进行动态宣传,现已刊发简报13期。同时在“双流县人民政府网站”上开设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专题专栏,公开学习实践活动全部内容,丰富和拓展了学习交流的公共渠道。

——结合实际,深入调研。为解决好影响和制约人事人才工作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县人事局认真开展“六进六问六查”和“双千”活动,频频进机关、企业、院校及农村基层,围绕人事人才和机构编制工作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把调研活动与解决突出矛盾问题紧密结合起来,广泛开展针对性强、实效性强的专题调研活动。

1、立足工作实际,扎实开展调研。专门下发了《学习实践活动调研阶段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了调研的目的、方法、重点和内容,并确定了4个调研课题,由局党组书记、局长*牵头,带领各科室、中心负责人,分4个调研组深入县教育局、县卫生局、县城管局、县供销联社、胜利镇、棠湖中学、信息工程学院、西航港开发区管委会了解情况,倾听干部群众对我县人事编制工作的呼声。先后召开座谈会10余次,收集并整理各类意见和建议25条,主要集中在加强基层人事干部业务培训及提高基层干部综合素质;加强“一村一大”管理,疏通人才出口,建立激励机制;妥善解决财政、计生人员问题;促进全县丘区、坝区人才交流互动、尽快落实有关人员“参公”政策;积极搭建校、企、地合作平台,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等6个方面,为及时研究制定相应政策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2、围绕科学发展,认真搞好研究。在调研中坚持边调查、边思考、边研究,与受访单位共同分析查找和剖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深层次探讨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调研后,各调研组还结合座谈、问卷调查等掌握的大量情况,认真查找不符合不适应科学发展观的突出问题,拟定了解决问题的对策措施,形成了调研报告4篇。调研报告紧紧围绕学习实践活动主题,就我县人事人才和机构编制工作如何更好地服务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实现“两率先两示范”,积极有效破解人事人才和机构编制工作难题等进行了研究,为今后我县人事人才和机构编制工作加快发、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较高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3、广泛征求意见,找准问题所在。一是结合人事编制系统工作职能,突出重点征求意见,认真梳理汇总征求到的意见、建议,形成书面材料,专题研究,认真剖析、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方案。二是书面征求意见与网上(党政网)征求意见相结合。采取发放群众满意评议表,开展调查走访等多种途径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各族群众特别是服务对象对人事部门在工作作风、服务意识、办事效率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共收回各类《征求意见表》100余份。三是专题调研与当面听取意见相结合。在召开座谈会时,现场发放征求意见表,现场征求并初步回复受访单位的意见和建议,这一形式受到了受访单位的充分肯定。所提意见和建议为我们全面了解情况,分析原因,理清工作思路,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起到了重要作用。

——突出重点,开展讨论。县人事局突出抓好“解放思想大讨论”这个环节,引导党员干部通过讨论,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达到了在对比差距中深刻反思,在转变观念中开拓创新,在改进作风中真抓实干,并以解放思想推动人事编制工作大发展的根本目标。

1、紧密结合实际,解决突出问题。县人事局将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与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结合起来,局党组中心组、党支部、党小组根据各自学习的不同侧重,采取学、议、查、评、谈等方法,集中运用1周时间,分别开展了2个场次的解放思想专题讨论会。在大讨论内容的具体安排上,紧密围绕调研阶段梳理汇总的上述意见和建议,认真研讨影响和制约当前人事和机构编制工作实现科学发展的薄弱环节和问题,人事机构编制政策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影响和制约人事编制系统发展的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工作作风和机关效能等方面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坚持工学结合,边查边学边改。通过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全体干部职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的自觉性、积极性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在大讨论中,坚持边思考、边研究、边整改,在“三个真”即“真学、真懂、真用”上下功夫,党员干部结合岗位职责,分析查找和剖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认真研究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办法。具备整改条件的,马上改;通过努力能够解决的,限期改;因受客观条件限制一时解决不了的,及时制定整改计划,与有关部门进行协调,创造条件加快解决。

总体上看,县人事局第一阶段学习实践活动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一是注重思想动员;二是注重领导带头;三是注重突出重点;四是注重活动实效。1个多月的学习实践活动为切实解决影响和制约人事制度改革发展的突出问题;深入探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以抓人才为重点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增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对策措施;理顺部门职责关系,加强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等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此外,县人事局还通过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在“当前人事编制工作面临什么样的挑战?观念如何更新,职能如何调整?在大局中如何发挥作用?”等一系列事关人事人才和机构编制工作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上统一了认识,为不断推进人事编制工作体制机制创新找准了突破口,为继续深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活动取得的效果

一是在加快发展上。人才“产销衔接”长效机制建设进一步推进,4月先后与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成都大学签订“校地合作”协议,就共建成都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生就业创业实践基地项目,开展高校教师和学生就业创业实践、社会实践、科研等事宜达成共识。下半年,县人事局还将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求突破。一是加强产业急需人才引进和储备。全面梳理现有人才引进政策,研究制定高层次人才引进实施办法及其配套政策,完善人才引进、选拔和培养制度。根据重点企业发展和重大项目建设需要,适时组织赴外招才引智活动,引进我县产业发展急需紧缺人才。创新人才引进方式,实施“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同步计划”,在项目引进的同时配套人才智力引进。二是加强产业发展急需人才培养。加大专业技术人才培训力度,重点实施“653”工程,提高专业技术人才的自主创新能力。要扩大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三大产业人才培训规模,加强产业人才培训。要围绕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扩大农村实用人才培训规模。三是加强人才创新创业机制建设。要深入研究影响人才作用充分发挥的体制机制,推进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创新。要加快推进职称制度改革,构建以业绩和能力为导向的人才社会化评价机制。四是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要全面梳理我县公务员管理现有政策,认真抓好公务员法配套法规的落实。要完善公务员考核制度,逐步建立公务员分级分类的考核指标体系。要加强公务员能力培养,围绕抓好项目、应对危机各项工作,抓好项目工作人员专题培训。

加快城乡均衡化的人才配置机制建设。学习调研期间,县人事局党组书记、局长*即率人事局一班人深入县卫生、教育系统广泛开展调研动,认真倾听干部群众对我县城乡教育、卫生资源实施均衡配置的意见和建议,现已成文并报县委。《意见》指出,实现城乡教育、卫生公共服务资源均衡化,要重点把握住“重组、交流、增量、培训、实施”五项措施。一是以资源重组为载体,提升均衡化水平;二是以人才交流为重点,加快均衡化进程;三是以增进总量为保障,促进均衡化发展;四是以培训学习为手段,夯实均衡化基础;五是以“五个实施”为主体,丰富均衡化内涵。

二是在改善民生上。着力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进一步促进和改善民生,确保社会和谐稳定。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开展前和开展后,县人事局将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认真贯彻落实,取得了显著成效。一要加强投入,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就业政策;二要加快就业见习和实训基地建设;三要进一步畅通就业信息渠道,实现上下、左右互通;四是加快调整高校毕业生就业心态,鼓励到农村基层就业;五要关注困难学生群体,为其提供基本就业咨询和服务资源。4月28日,双流县2009年“构建和谐,促进就业”高校毕业生双选会,在成都市人才市场召开,参会企业62家,提供岗位1500余个,涉及机械制造、工程设计、电子通信、计算机、营销等18个大类、42个专业,其中高、中、初级人才需求比例约为1:6:10。

篇9

(二)狠抓投资和项目建设。截至11月底,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2.5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87.3%,增幅19.2%,总量在7个县市中位于第2位,增幅位于第四;共争取中省投资项目62个,争取中央及省级资金29298万元;19个市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52.65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83.2%;8个省级重点项目总投资共280.4亿元,2015年计划投资30.4亿元;共进行了四批次专项建设基金项目申报工作,累计申报项目140个,获批意向性安排项目12个,争取基金4.2亿元,争取总额在全市七个县市区里排名第一。

(三)加快节能建设和生态文明改革。2015年,我区已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134.15亿,同比增长19.7%;规上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为167452吨标准煤,同比增长6.53%,万元GDP能耗下降率预计可达到省、市要求;申报省节能专项2项,低碳专项1项,污水垃圾项目4项;共对43个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进行了节能评估和审查。

(四)统筹推进各项改革。建成了信息消费体验中心、朋兴社区和竹子港村“幸福新农村”村级平台,开通了全省第一家依托CIECC(商务部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的县域电子商务平台—“__平台”;积极推进了财税体制改革、公有制企业改革、物价体制改革、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方法改革四项改革任务。

(五)积极推进两型融入工作。以“两型”社会示范区建设为着力点,不断创新体制机制,突出绿色发展,收获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新成效。和天下循环经济产业园,被评为省级循环经济发展专项改革试点,金卉庄园被评为省级现代都市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示范改革试点。孝汉“五个一体化”步伐快速推进,六大基地成效显著,合作交流日益紧密。

(六)以机关党建为抓手,努力转变工作作风。一是健全机关党建工作责任制。结合实际制定了《2015年党建工作计划》,理清了工作思路,明确了目标任务,局党组、机关党支部和党员出了基层党建工作公开承诺。二是抓好班子建设。贯彻党委集体领导下的民主集中制和分工负责制,坚持“三重一大”事项由委党组会议和领导班子办公会议集体研究决定,全年共召开党组会议16次。三是深入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2015年,我局紧紧围绕这两个主要教育活动,组织实地调查研究,积极展开学习讨论,组织撰写心得体会,查摆自身“不严不实”、“不作为乱作为”问题,个人修养得到明显提高,担当意识明显增强。四是密切联系群众。积极参加“三下沉”、“三进三联”、“三万”、精准扶贫等活动,申请专项资金40万为启安社区建设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筹措资金3万元,为“三万”定点村购买桌、椅、床等物资十余套;组织党员到文化路社区开展了结亲帮扶活动,并对社区内特困户组织了慰问;组织开展了__镇迎春村和__镇部分贫困户扶贫任务,为每个贫困农户建档立卡,找准产业发展和路子,制定完善了村级产业发展规划。

(一)加强组织领导,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成立了以我为组长,各分管领导为成员的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了《区发改局2015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计划》、《2015年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清单》等计划方案,有计划的安排各项活动;我与分管领导,分管领导与中层以上干部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每个党员干部公开作出廉洁自律承诺,自觉接受监督;进一步完善“廉政谈话制度”,特别是对班子成员做到经常提醒和督促;加强对党风廉政责任制落实情况的督查,定期听取责任落实情况汇报,解决责任落实中的困难和问题。全年,共召开了8次党组

会、4次中心组学习会议和5次党员干部会议。(二)加强廉政教育学习,提高个人觉悟。利用“周四学习日”和中心组学习时机,组织全局党员干部学习贯彻各级有关廉政工作指示要求,通报各级廉政工作反面典型。全年,共组织观看反腐专题教育片2次,组织廉政专题讨论交流2次,撰写心得体会24篇,完成区纪检信息3篇;通过组织三个专题研讨,撰写心得体会,开展“不作为、乱作为”整治等活动,努力查找自身存在不足,有效的祛除自身陋习,提高了自身修养。

(三)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涉及“三重一大”事项,都是通过召开局党组会议集体研究决定,并提前向纪工委汇报并请纪工委领导列席参加,全年向纪工委报告“三重一大”事项20余项;编制出台了《廉政风险防控手册》,内容包括每个领导和中层干部的岗位职责,风险点、防控措施、一岗双责、规定制度等;修订完善了工作制度和业务流程35项,带领领导班子成员自觉遵守“八项规定”、“十个严禁”,“六个禁止”,严守《廉政准则》;深入实施“阳光工程”,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工程项目交易公开、招投标公开。

(四)开展权力自查清理。对机关各股室重要领域和关键岗位中层干部开展一次“权力清理”活动,并开展了四个专项整治和三个专项治理活动。共清出权力15个,其中行政审批、核准、备案6个,人财物管理8个,执纪权1个,确定廉政风险点9个。

(一)加强学习,夯实思想政治基础。

在不断学习党的上级指示精神和重要讲话精神的同时,严格按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方案,踏实学习步骤,带领大家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和觉悟。坚持积极参加区委组织的“严明政治纪律、严守政治规矩”和“三严三实”专题报告会;认真准备授课提纲和PPT,为全局同志讲授了题为“践行‘三严三实’、推进作风建设”的专题党课;积极带领大家组织了“三严三实”三个专题和“严明政治纪律、严守政治规矩”的专题研讨会,并区分方向,由各党组成员带队,到各乡镇和单位进行了实地调研。通过理论学习,不断改造了自己的世界观,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效的提高了依法行政的水平,夯实了自身的思想政治基础。

(二)严于律已,发挥廉洁奉公模范作用。

一是严格遵守各项廉政规定。我能带头遵守《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试行)》和上级有关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在工作、学习、生活中能坚持讲原则,不讲关系;讲真理,不讲面子;讲党性,不讲私情。二是坚决贯彻民主集中制。在“三重一大”和其它重大问题上,坚持集体研究,集体决策,从不搞独断专行,不搞“一言堂”。 三是坚持依法办事,严格按照项目审批规定,按章按程序办理。四是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十个严禁”内容,认真推进作风建设,提倡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不攀比、不讲排场,坚决抵制各种不良风气。

(三)推行政务公开,自觉接受评议和监督。在内部,带头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严格按程序办事,对全局建设发展的大事和干部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通过党政班子会议研究决定,并采取公示或表决等形式,接受上下监督。

(一)存在的不足

反思一年来的思想和工作情况,存在的不足主要有:一是经济驾驭能力还需加强。当前,国家经济下行压力大,而且还会持续一段时间,区经济要保增长、保提高,还需要努力提升经济驾驭能力,为区经济发展想出好方法、好点子。二是深入基层不够。由于手中工作头绪多,老感觉时间不够用,深入基层调研时间相对就少了,很多是依靠其他同志侧面了解。

(二)下步工作打算

篇10

笔者认为在“三农”远程教育中,教育环境资源包括卫星主站及接受站点、广播电视网和有线电视网、计算机网络等,教育信息资源包括广播电视教学节目、网络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等,教育人力资源包括教师队伍及各类管理人员。在“三农”远程教育中,教育人力资源是比较特殊的资源,也可以简单地划分为教育环境资源管理类人力资源和教育信息资源开发类人力资源,也就是说,人力资源可以对应地分解到教育环境资源和教育信息资源中。在分解了网络教育资源的内涵后,我们对相关的文献进行了分析,并总结概括出我国“三农”远程教育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四种典型的资源共享模式,如图1所示。

(一)硬件共享模式———党委组织部门和教育部门的资源共享

硬件共享模式,顾名思义就是指各机构之间在教育环境资源上进行共享共用。通过文献调研,我们发现这种硬件资源的共享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共享主前端播出平台。中国教育电视台既是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卫星节目播出平台(空中课堂频道),也是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卫星节目播出平台(卫星数字专用频道),即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是这两大工程的共享平台。此外,中国教育电视台在面向全国中小学的空中课堂频道中还安排专门时段,开设党员干部教育空中课堂。(2)共享终端接收站点。教育部制定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技术方案包含了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技术配置的所有功能,并鼓励各地政府依托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三种硬件资源配置模式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正是在中央政府的积极倡导下,我国许多基础的农村党员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终端接收站点就共享了当地农村中小学配置的教学光盘播放系统、卫星收视系统或者计算机教室,许多农村小学的卫星教学收视点已经成为当地农村党支部开展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主要依托,农村初中已经成为当地乡镇党委开展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主要阵地。(3)共享信息传输网络。知识信息的传输都是通过全国的远程教育传输网络,公用通信网,有线电视网等。这种模式是一种自上而下产生的模式,即由中央政府制定政策、地方政府具体落实的资源共享模式,因此这种资源共享模式应用范围非常广泛。首先在中央层次上,我国中央政府在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时,就明确指出要依托农村中小学逐步建设农村信息化平台,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党员干部教育和农民技术培训提供支持。例如,教育部在2003年下发了《关于教育系统积极参与并切实做好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的通知》,其中就明确要求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依托农村中小学,搞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建设,并组织兼任操作人员的农村中小学教师进行业务培训。2005年,时任国务委员的陈至立指出:“我们在农村中小学建设现代远程教育平台,就要同时将其建成农村文化中心、党员干部教育中心、农业技术推广和培训中心、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心,以及医疗、卫生、市场等信息的传播中心,这是一项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重大决策。”

可以看出,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施过程中,我国中央政府在主推这两大工程的资源共享,而这种资源共享主要是一种硬件资源的共享。其次在地方层次上,上述两大“三农”远程教育工程的硬件资源共享在贵州省的实践中被形象概括为“村校结合”。“‘村校结合’其典型特征是:村校共建、共用,一校两教,一校帮一村,一师帮一户,小手牵大手,一校一基地。在贵阳市的息烽县、黔东南州各县、铜仁地区思南县都积累了好的经验。……从建的角度看:‘村校结合’使贵州用较少专项投入建立了覆盖全省99.8%行政村的远程教育站点(76%远程教育站点都建立在农村中小学)”。

这种硬件共享模式,除了大幅度降低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建站成本之外,还可自然地实现部分教育人力资源的共享,例如可借助中小学的管理人员来负责站点运行和维护,从而使得设备运行维护有保障。这种模式的优点也被杨晓宏教授等人(2011)概括为建设及运行成本低、运行及维护有保障、资源共享程度高。在一些地方,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两大工程的硬件资源共享,还进行了特殊的人事调整。例如,新疆巴州博湖县塔温觉肯乡采取“交叉任职”(即乡镇党委副书记兼任学校的副校长,学校的校长兼任乡镇党政副职)的方法,本着“宁可让设备用坏,不能让设备放坏”的思想,充分发挥中小学远程教育站点的作用。

(二)课程承建模式———农广校、广播电视大学和党委组织部之间的资源共享

课程承建模式,指在教育信息资源上借用农广校与广播电视大学的原有优质资源及借助其丰富经验开发新的资源用于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在“三农”远程教育信息资源方面,农广校系统积累了相当丰富和优质的资源。例如,中央农广校在中央电视台第七套节目有固定的“农广天地”栏目,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有固定的“致富早班车”栏目,并建立有“中国农村远程教育网”、“农广天地”央视视频点播专栏,尤其是“农广天地”中的电视教材,绝大多数属于C类节目,即无需教师讲授,纯用外景素材结合资料、动画、特技等后期编辑而成,画面由播音员解说,这类软件资源非常适合广大农民学习。所以可以从中央农广校原有的课程资源中筛选一批资源(包括文字教材、录音教材和录像教材),供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中心资源库选用。

鉴于农广校系统在“三农”远程教育软件资源建设方面的巨大优势,可以围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的需求,开发和建设新的课程资源。要充分利用农广校现有和新增课程资源,在试点省的所有试点县(市)建立农村远程教育音像资料库,在重点村建立农民科技书屋。在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的资源目录中,共有8282条,其中农业部(主要是中央农广校)所提供的资源2437条,就占到29.4%。除了中央农广校承办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课程资源之外,中央电大也参与了该工程的课程资源开发建设。例如,中央电大在“十五”期间为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提供音像教材800余小时,同时在“十一五”期间继续整合利用中国燎原广播电视学校的相关教学资源,为“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提供服务。

为了更好地实现中央农广校和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之间的课程资源共享,中央政府还任命中央农广校郭智奇校长担任了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领导协调小组办公室的教学资源组组长,刘永泉副校长则担任了教学资源建设专家。种特殊的人力资源共享也为课程资源的共享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毫无疑问这种课程资源的承建和协办模式,使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在短时间内获得了大量高质量的教学资源,避免了重复建设,为该工程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三)学习中心模式———广播电视大学、农广校以及三所农业大学之间的资源共享

学习中心模式,是指利用三所农业大学的课程资源及广播电视大学和农广校的基层办学经验,建设校外学习中心,此外农广校与广播电视大学系统进行了联合办学,形成一个统一的学习中心。

在三所农业大学的现代远程教育中,广播电视大学系统和农广校系统,尤其是广播电视大学系统,已经成为这三所农业普通高校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为例,95个校外学习中心中广播电视大学和农广校共有35个,占37%。在这种校外学习中心的资源共享模式中,广播电视大学和农广校主要利用原有的基层办学条件以及师资力量提供以招生和日常管理为主的非学术性支持服务,而农业大学则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以及提供相应的学术性支持服务等。这种模式使得农业大学的涉农远程教育就得以向广大农村地区延伸。除了扮演与我国其他高校的校外学习中心一样的角色外,一些校外学习中心还继续发挥这种资源共享模式的优势大力开展新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例如,山东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临沂市分校校外学习中心,积极运用中国农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在临沂市开展了新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十大示范培训活动,包括农村返乡青年创业培植示范培训,农村新型能源实用技术示范培训、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操作员示范培训等等(截至2008年底)已累计培训2680名农村基层干部、农业龙头企业负责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农村返乡青年、农村科技带头户和农民群众。

除了上述广播电视大学系统和农广校系统承办农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的校外学习中心之外,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系统还与广播电视大学系统进行了联合办学的实践。例如,山西省农广校与山西省广播电视大学在2001年开创了联合办学的实践,其主要做法是:“省农广校作为省电大的一个教学点,将农科园艺、动物生产、乡镇管理等专业作为省农广校的专招专业,省农广校负责此类专业的招生、教学工作,业务上属省电大直接领导。”

由此可见,在这种联合办学中,农广校本质上也是广播电视大学的校外学习中心,因此我们也将这种联合办学划归为校外学习中心模式。类似的实践案例还有,北京市农广校与中央电大在2004年联合开展的《中专+专科阶梯式人才培养模式》项目,该项目属于中央电大开放式教育的子项目,农广校则作为中央电大该项目的教学实验基地,承担该项目的具体实施,共同探索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实施阶梯式人才培养。这种校外学习中心的模式对于广播电视大学系统以及农广校系统的生存和发展均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三农”远程教育的社会效益,避免了系统之间的重复建设,优化了这几大系统“三农”远程教育的硬件资源、软件资源以及人力资源的配置。

(四)项目融合模式———广播电视大学和党委组织部的资源共享

项目融合模式,是指利用广播电视大学开展的项目融入党委组织部开展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在实践中,湖南省委组织部将湖南电大开展的“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纳入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以此为依托来提升农村党员学历,为基层培养后备干部。到2007年秋,湖南电大招收的“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学生中,农村党员干部占90%以上。除开展学历教育外,湖南省电大系统还为组织部门开展农村远程教育培训了大量信息员和管理员,省电大部分教师一直参与湖南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上资源的筹集工作,一些县级电大工作站有多人被抽调协助当地组织部门进行相关的管理工作或设备的安装和维护工作。

这种将省电大“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项目与该省组织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全面融合的做法,一方面使得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内涵更加丰富,另一方面也进一步推动了“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项目的发展。这种资源的共享模式中,既有硬件资源的共享,也有软件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共享,是一种多方位的系统层次的融合。在这种项目融合模式中,“广播电视大学开展远程教育经验丰富,远程教育技术能覆盖到县市,教师队伍齐备;而(党委)组织部门已在全国大部分乡镇建成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将广播电视大学的优质教学课程等软件资源与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的硬件资源实现共享,在农村开展现代远程高等职业教育才能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