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复习课模板(10篇)

时间:2023-09-15 10:19:0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高中语文复习课,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高中语文复习课

篇1

高中语文,知识点较多,内容形式多样,特别是文言文,难懂有难学,这就需要学生掌握的原理和方法论也很多,并且由于高中语文知识杂乱,具有难理解性,致使许多同学感到虽然知识点背的很熟悉,但在考试的时候却很难下笔,找不出问题的答案在哪里,并且在日常生活中需要语文知识来解答时也找不到相关的知识作支撑。这其中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是单纯的依靠背诵来完成的,没有形成情感上的共鸣,缺少应有的理解,所以语文教师应该明白,同时也要让学生明白,对知识的掌握只有将理解和记忆结合起来,而不是仅仅局限于“背诵”,才是真正的掌握,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才能游刃有余的运用知识,提高解题效率的同时,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实现全面的发展。实现理解记忆,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日的教学中就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让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不止停留于知识知道是什么,而要上升为为什么是这样的,即是要通过理解后掌握知识,并会运用知识。

二、综合分析,紧抓基础

系统的综合,也就是要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能系统的整理出的语文的知识点,也就是让那些显得相对零散的,复杂的语文知识,形成知识网络和框架。以此同时,这就需要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全面的复习,对基本概念掌握牢固,夯实基础,从而为系统复习打下基础。

三、做好复习,稳固知识

著名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假如同一件事情常常得到重述,到了最后,哪怕智力最低的学生也就能领会了,这样,他倒能跟上别人;至于聪明一点的学生因为这样彻底精通了科目,也会感到喜悦。”由于每个人的记忆力都是有限的,也有一定的遗忘周期,所以对于知识的掌握就需要不断的巩固复习,以至于让知识在脑海中形成一定的概念,并且学生温习已经学习过的知识,不仅可以加强自身知识的巩固,而且随着学生理解能力的提高,以及自身阅历的丰富,经过温故学生还可以获得新的领悟,体会更多的东西从而是掌握的知识进一步升华,成为学生熟读于心的内容。所以,要掌握好知识,起到较好的复习效果,语文教师就应该有计划的领导学生进行定期的复习,做到有计划、有目的、有效果。

篇2

语文教师在高中语文复习讲评中要善于利用语文教学资源,在整体了解、全面分析学生情况的基础上,准确、客观地指出学生在语文复习中对知识点的理解正误和考试得失分情况。对典型的错误答案,教师要善于归类并提炼出常见的错误类型。语文教师是引导者、促进者和组织者,训练时,教师要针对学科特点和学生心理特点,在把握重点难点、综合贯通之后,对语文知识有必要进行重组,令其形成线,串成珠,达成体系,并能循序渐进。

例如,对于文言文复习来说,学生对它感到怵得慌,但学生并不是不喜欢诗歌,故而教师讲评时,自己就需要吃点苦,做个有心人,教师可以花费一定的时间,做一个整理工作,参阅课本和《汉书》《后汉书》《新唐书》《唐宋家散文》等,整理常见的官名、官司府名,如宰相、三司等,再整理出表示被任以官职的字词。语文复习讲评中,教师再把这些知识分门别类地交给学生,让学生从中学到的不仅是知识,而且扩展了知识面,增添了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复习讲评中,要始终明白大纲规定,高考要求的选文都是以浅易文言文为主的:从文章运用的语汇来看,主要是文言文中的常见词和次常见词,所选文言句式都为常见的句式,在阅读文言文时,要知道文言文中的实词大多为单音节词,每个字就是一个词,而文言虚词多在文中充当标点符号的作用(古时文中无标点)。在翻译时要尽可能地把它扩展成现代汉语中该词的引申词。在理解文意时要掌握文言选文的一些规律,如故事叙述的选文,多选一人多世的形式,或通过多个侧面来表现该人的思想品德、精神道德、为人处事、性格气质等,故多为节选每个侧面中的一点,以全篇不超过400字为佳,掌握这个规律,在阅读时特别要注意像前文所说的表官职变化的词如表任命的:授、拜、除、封;表提升的:擢、拔、陟、升、迁;表调动的:调、徙、转、改、放、出、出官;表降职的:左迁、迁谪、谪、逐、贬、诎(黜);表罢免的:夺、黜、罢、免、去、废、蠲等标志词。每个词出现之处就是表示上件事的结束,下件事的开端。而解题时还要充分了解题目所给的提示信息,如综合分析题、人物性格特点和思想品德选择题、注释所给的提示。教师在根据大纲规定的要求和多年高考选文特点,对所选练习加以整合,给学生以学法和信心,在此基础之上,拓展学生的练习面,学生会学有所得的。

二、优化“评”的过程,帮助学生寻找规律,触类旁通

在现在的语文学习中,有多少学生是认真听我们的语文课的呢?在高三的复习中,学生戏称语文课为休息课,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原因在于,语文复习讲评课“讲”得多,教师在复习讲评中的个性化的“评”却很少,而教师的“评”要从班级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有针对性、高效率的“评”。这样,学生的注意力才会高度集中,学生会由衷地感到老师“是在说咱中学生自己的事情”,而一旦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产生了足够的兴趣,我们何愁学生学习的效果不佳呢?因此,教师应重视新授环节的教学,如同农民犁地一般,一定要深耕到位。对于学生知识学习出现的问题,作“亡羊补牢”的工作也是非常有意义的,在有些情况下,由于学生此时得到的指正是来自于教师对其本人或周围同学的学习案例的生动分析,同时,伴随着老师对相关学习规律的揭示或重申,他们就会感到,这种语文学习指正是非常富有意义,因为他们对学习规律的掌握是源于亲身体验的基础上的,这种亲身体验将会更好地激发他们进一步寻找学习规律,产生触类旁通的学习效果。

我又听到一些学生在语文考试后说,开考前,学生竟然紧张得拿不住笔,我不禁诧异。很显然,我们忽略了对学生语文学习心理的调节,忽视了我们大语文教学理论,学语文应着眼于可以使学生终生受益。讲评课要结合班级学生在讲评中有所取舍,突出重点。在有效的单位时间内,要完成试卷讲评的任务,最忌讳的是面面俱到。有一句著名的话是:“与其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对于学生理解、掌握得好,且又属于机械性的试题,教师完全可以在课堂上果断地加以舍弃或稍纵即逝,一笔带过。教师评讲的重点始终应聚焦在学生对一些重要试题的答题亮点上,以及常见错误的解剖分析上。

新课程改革强调让学生真正有效地“动起来”,师生互动是一种高效能的互动,而不是停留在一般意义上的课堂热闹和师生你来我往的问答,因此,讲评课要大胆地安排一定的学生活动板块和时间,放手让学生自己总结相关学科学习的得与失,进而便于其在今后的学习中明确疑难攻关重点。所以“让学生自己分析得失、谈考试体会”是关键。

例如,在现代文阅读复习讲评中,要让学生知道自己阅读时,只注意文中大概内容,在半懂不懂中就匆忙答题,往往答非所问,或者拣了芝麻,却丢了西瓜。这时,教师就应当告诉学生,读懂文章是关键,懂了做题的准确率就高。让学生阅读文章时遵循作者的思路,把握住作者思维脉络,认真读题审题后,找准信息源,并抓住关键句、关键词。要让学生自己在文本中发现那些体现作者思想观点的词语,带有作者感彩的词语,有比喻、借代、反语等意义的词语,表现文章主题思想的关键词语,在结构上起过渡或照应连接作用的词语,具有指代意义的词语。通过让学生反复琢磨,揣摩思考并深刻理解,从而让学生在咬文嚼字中真正懂得什么叫学语用文,从而优化了讲评课中“评”的过程,也优化了学生的学,让学生学有所得。

三、优化学生的复习心理,向学生提出新的学习希望

语文知识好教,但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常忽视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指导。我认为,高中语文复习讲评中,要加强语文学习的指导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学生考试心理优化和调节。

其实,这种心理的出现,还是来源于对语文的忽视。这是学生中一种常见的复习方法和临阵磨枪的态度的体现,学生平时就疏于对语文的积累,拿到题目没底气,答案都是凭大概差不多就行。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就应该针对这种情况优化学生的考试心理,进行有效的学习习惯的训练、学习态度的培养。

当然,光靠猜题、押题进行训练是远远不能达成语文教育教学任务的,对学生也只是促其养成依赖心理,要告知学生大学教授和知名高中语文教师是怎样出题的。这时我们就要进行高考试题的研究,在讲评中,对学生进行规范答题训练,尽量把试卷中体现的知识点的特点和作用讲全,多角度答题,避免缺失和遗漏。

篇3

中图分类号:G633.3

复习课,是高中语文教学的常见课型。众所周知,复习课具有增强记忆、加深理解、查漏补缺、融会贯通等方面的作用。但是,高中语文复习课费时低效的现象却仍然普遍存在,令人忧虑。

一、当前高中语文复习课存在的问题

1.把复习课上成练习课。

有些语文老师复习课给学生做练习就够了,文言文的复习课尤其如此。练习完成就直接校对答案或批改后校对答案。这种重复单调的模式既增加了学生的作业负担,又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把复习课上成新课复现课。

有些复习课课堂采取把知识再现一遍的所谓“复现法”教学,其实就是重炒新课“剩饭”。这种复习课看似全面巩固了一遍教学内容,却没有体现出轻重的区别。这种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做法对于学生来说往往是走马观花,流于表面。

3. 把复习课上成学术讲座课

这种复习课是在专题复习或者是板块复习时比较容易出现的一种课型。老师在课堂里呈现出丰富的信息量,讲座式的模式让学生不用思考只用做聆听者,又因为和考试联系得不算紧密,有效性也就无从谈起。

高中语文复习课之所以呈现出上述几种低效的课堂形式,在笔者看来,最主要就是教学内容的确定有问题。

二、 当前高中语文复习课内容确定的探讨

语文复习课要做到有效,确定的教学内容要力求适宜,这个适宜的标准,功利一点来看,就是要以考纲考点为指南,立足于学生实际,做到“三讲三不讲”。

下面笔者以几个复习课的教学切片来探讨复习课的教学内容如何做到适宜。

观察与随感

切片一:

这是一堂文言文复习课,复习的篇目是《六国论》。从教师印发的学案《复习延伸――议论文之论证方法》来看,复习重点是本文的论证方法。上课伊始,教师先用ppt展示了近几年高考会考中涉及到本课的考试内容,接着校对学案上本课的重点实词和虚词,接下来的教学环节实录如下:

【课堂精练一】

1.概括出《六国论》中运用的论证方法

2.从文中找出相应语句分析说明

【课堂精练二】佳文赏析――《拥有的方式》(全文1000多字展现在学案上,笔者此处不再现原文)

1.列出文章中的论证方法

2.在文中找出相应语段分析说明

【巩固提升】

写作练习:话题“情感与理智”(要求:运用相关论证方法写一个200字的议论文小片段。)

【提升训练】根据所学论证方法修改写作片段。

完成了前面两个环节,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时,离下课只有7分钟了。我当时坐在教室后面做换位思考,如果我是学生,能在7分钟之内写出200字的议论文片段吗?结果是很难,因为首先确定一个论点,然后在头脑中搜索适合这个话题的材料,再选择某种论证方法,最后写完,7分钟是如何都不够的,更何况是畏惧写作文的学生呢。结果也确实如此,没有学生能在课堂上展示写作的片段,至于“根据所学论证方法修改写作片段”更是无从落实了。

切片二:

这是一堂高三怀古诗的赏析复习课。执教者回顾了古代诗歌的分类:①怀古诗(咏史诗);②送别诗(离别诗);③思乡诗;④边塞诗;⑤田园诗。这样的回顾是必要的,既是公布复习计划,又让学生对中国古代诗歌有一个整体印象。接下去就专门复习第一类。随着课堂的进展,执教者依次呈现了这些教学环节:①咏史怀古诗的内涵,从诗歌的形式标志和内容方面进行概括;②咏史怀古诗的特点,分别从结构、内容、手法、语言、意象、风格等方面概括;③咏史怀古诗的情感主题,从怀故人、怀故事、怀古迹三个方面进行总结;④分别为怀古人、怀古事、怀古迹各列举了两首诗歌来印证,材料翔实。⑤呈现了一道高考原题,让学生当堂完成。

这像是一堂学术研究式的讲座课。虽然执教者用了很多诗歌或诗句来印证,问题是这堂课安排这么多的教学环节是否必要?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状态,这么多的信息量学生能接受多少?理解多少?

切片三:

这是一堂高一年级期末考前的散文复习课,篇目是《我与地坛》。执教者先用多媒体展示了本课的一些重要字词,然后重点分析了本文几处景物描写的作用,最后布置了一道当堂练习题,题目如下:

1.我有一位 的母亲,母亲 我。(在横线上填适当的词语)

2.请你列举歌颂母爱的名句名篇或经典事例。

学生回答比较积极,有学生背诵“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有学生想到了“孟母三迁”;有学生列举了初中学过的的《我的母亲》这篇文章;还有一个学生甚至想到一则新闻……

在评课时,这个教学环节的活跃热闹得到一部分老师的肯定,觉得复习课也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却有不同的意见,作为复习课,最后的内容确定为赞扬母亲的伟大是否恰当?

分析与探讨

笔者提倡复习课教学内容力求适宜,是否适宜可以看三个指标:

一是教学内容难易度如何?教学内容难易度掌控不好是语文复习课普遍存在的问题。上文“切片一”的前两个环节如出一辙,内容过易,学生面露厌倦,教师并无察觉,其实是浪费时间。而“写作训练”环节让学生在7分钟内写出200字的议论文片断又失之过难,这种难易度的失调暴露了教师在确定复习内容时缺乏起码的判断能力。针对《六国论》这篇文言文,最恰当的复习内容恐怕是严谨的文章结构。如果让学生仿用本文的结构进行写作训练,效果也许更好。

二是教学内容疏密度如何?被广泛认可的经验是复习课、尤其是高三复习课特别要讲究大容量、高密度、快节奏。但要注意学生的接受规律,一堂课内容量太大,势必导致内容转换频繁,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上文“切片二”在45分钟时间内安排了6个教学环节,结果是每一点内容都浅尝辄止,学生被动接受,容易疲倦。最后完成练习时学生同样面临时间不够的问题。大可以选择其中一个环节讲深讲透就够了。

三是教学内容准确度如何?就指复习内容是否具有针对性。“切片三”最后的拓展环节是典型的没有针对性。要保证准确性,就要研究考点,注重运用。“切片三”复习的《我与地坛》属于“精神支柱”板块,复习时如果把拓展的内容重点确定为“如何面对苦难”应该更恰当一些。笔者自己在设定这篇课文的复习拓展内容时,是联系了另两篇课文:《赤壁赋》和《始得西山宴游记》,让学生寻找共性,总结共性。学生很快总结出:三位作者都在人生失意时找到了精神支柱。这样做,专题意识得到强化,算是有的放矢。

探讨高中语文复习课堂的有效性,绝不能离开考试的大背景,否则将毫无意义。这样说当然有“应试教育”之嫌,但是我们无法回避考试。我们现在最需要做的,是探讨如何让我们的复习更有效。笔者认为,适宜地确定复习课的教学内容又是保证复习课达到有效性的基础和前提,如果能做到复习课的内容难易度、疏密度和准确度都恰当适合,再结合有效的教学程序和教学方法,那么复习课的高效是可以期待的。

参考文献

[1]于漪、刘远主编《褚树荣讲语文》,语文出版社2008年

篇4

高考以考查学生英语运用能力为主。用传统的“串讲式”、“填鸭式”的复习方法去组织教材的复习,大量的课堂时间都被用于“炒冷饭”,串讲复习课文中重复的语言点,而忽视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 这样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更有碍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高考复习首先要明确目的。目前高考英语试题在重视英语基础知识的同时,突出考查语言运用能力,形成了以篇章阅读为主体的试题布局。高三复习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但知识是能力的基础,对能力的测试不可避免地要结合对知识的测试,这是对学生累积的、系统化的、活化的知识的测试。大量的知识考查通过能力测试得以实现,熟练掌握英语基础知识正是为发展英语运用能力做准备。然而,高三复习的过程不是对已学知识的简单重复和强化,而是一个再学习、再认识、提高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的过程。如果还是按照传统的串讲课文的方法进行复习,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达到复习目的是不可能的,只有串讲课文是培养不出语言的运用能力。

既然复习知识是为了运用知识,那么什么样的知识便于运用和有利于学科能力的培养呢?这就是系统化的知识,这才是形成学科能力的坚实基础。如果学生的知识能形成系统,那么他们一定对所学的教材进行了层层挖掘,这必然对其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迁移有重要的影响,有利于他们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并且使他们在应考中运用自如。

二、教学构思的实践

复习课文很重要,因为课文集语音、词汇、语法于一体,所以一定要重视课本,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牢记课文中出现的语言点。学生到了高三时,需要把过去五年多所学的语言知识进行综合归纳、比较,以便加深理解和实际运用。在总复习的过程中,采用话题重组的方法,通过分析比较,会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复习效果。现就把高三课文复习中模块重组的复习方法叙述如下:

1.按话题对课文进行模块重组,激发兴趣,夯实基础。

打破课文分册顺序和模块顺序,按话题模块重组全部课文,即把相关或相近的话题重组成一个话题,按话题的内容集中复习。《英语》(新标准)高中系列教材(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年7月出版),可重组成15个话题模块。

(1)Unforgettable experiences话题模块: Book 1 Module 1 My First Day at Senior High, Module 2 My New Teachers, Module 3 My First Ride on a Train, Module 5 A Lesson in a Lab,和 Book 7 Module 2 Highlights of My Senior Year。

(2)The media话题模块:Book 1 Module 6 The Internet and Telecommunications, Book 2 Module 5 Newspapers and Magazines 和 Module 6 Films and TV Programmes。

(3)The health话题模块: Book 2 Module 1 Our Body and Healthy Habits和Module 2 No Drugs。

(4)Friendship and jobs话题模块:Book 5 Module 2 A Job Worth Doing, Book 6 Module 1 Small Tall和Module 3 International Relationships---Friendship。

(5)Geography ,history, cities and countries话题模块:Book 1 Module 4 A Social Survey---My Neighbourhood, Book 3 Module 1 Europe, Module 2 Developing and Developed Countries, Book 4 Module 2 Traffic Jam, Book 6 Module 6 War and Peace和 Book 9 Module 5 The First Americans。

(6)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nature话题模块:Book 3 Module 3 The Violence of Nature, Book 3 Module 4 Sandstorms in Asia, Book 4 Module 6 Unexplained Mysteries of the Natural World, Book 5 Module 6 Animals in Danger。

(7)Music话题模块:Book 2 Module 3 Music, Book 6 Module 4 Music和Book 7 Module 4 Music Born in America。

(8)Culture and cultural traditional话题模块: Book 2 Module 4 Fine Arts---Western, Chinese and Pop Arts, Book 5 Module 4 Carnival, Book 7 Module 5 Ethnic Culture, Book 8 Module 2 The Renaissance, Book 8 Module 3 Foreign Food和 Book 8 Module 6 The Tang Poems。

(9)Great people of China and of western countries话题模块: Book 3 Module 5 Great People and Great Inventions of Ancient China, Book 4 Module 4 Great Scientists, Book 7 Module 3 Literature和Book 9 Module 1 Bernard Shaw’s Pygmalion。

(10)Science and future话题模块: Book 4 Module 1 Life in the Future, Book 8 Module 1 Deep South, Book 8 Module 5 The Conquest of the Universe, Book 9 Module 2 DNA---the Secret of Life。

(11)Language and education话题模块: Book 4 Module 3 Body Language and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Book 5 Module 1 British and American English, Book 8 Module 4 Which English, Book 9 Module 4 Language of the World和Book 9 Module 6 Why Do We Need Dictionaries。

(12)Sports话题模块: Book 5 Module 5 The Great Sports Personality, Book 7 Module 1 Basketball。

(13)Cultural relic话题模块: Book 7 Module 6 The World’s Cultural Heritage和 Book 9 Module 3 The Qin Tomb and the Terracotta。

(14)Travel话题模块: Book 3 Module 6 Old and New, Book 4 Module 5 A Trip Along the Three Gorges。

(15)Fantasy literature话题模块: Book 5 Module 3 Adventure in Literature and the Cinema, Book 6 Module 2 Fantasy Literature---Philip Pullman,和Book 6 Module 5 Cloning。

2.按话题复习高三课文的过程展示。

课文复习按话题模块进行,话题进行的顺序按难度或按课文的单元排序进行,话题模块也可与时事结合。把话题模块由易到难排成学习和复习序列,以高一为基础,高二为发展,高三为拓展,课外辅导材料为延伸,逐步形成一个提升的学习过程。以下以“Music”话题模块(Book 2 Module 3 Music, Book 6 Module 4 Music和Book 7 Module 4 Music Born in America)为例进行的高三教材课文复习案例展示如下(两个课时):

(1)教学目标:以Music为话题,通过复习Book 2 Module 3 Music, Book 6 Module 4 Music和Book 7 Module 4 Music Born in America,掌握大纲要求掌握的词汇、句型、语法、语言点、篇章结构等方面,归纳课文中常用和常考词汇的基本用法、语法特点、适用条件以及相关知识点的异同比较,归纳复习之后,再配上高考考点及对应练习,尤其是结合高考题型的训练来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2)学生情况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三3班(政治B班)和高三4班(历史普通班),学生的英语水平较低且有差异,甚至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学生不能用简单的语言来描述人或物。

(3)教学设计:音乐是学生们感兴趣的话题,先由学生喜欢的歌星导入,如周杰伦的新歌----青花瓷,再顺利过渡到课文话题复习。

(4)教学过程:

词汇:词汇的复习以Brainstorming 为主。Brainstorming(头脑风暴法),又称智力激励法,是由美国创造学家A.F.奥斯本于1953年正式发表的一种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现已成为流行的一种课堂活动形式。使用Brainstorming这种技巧的目的是为了集中给学生一个想象和思考的时间和空间,集思广益,激活其头脑中各种相关的图式,比如,想法、概念、形象和印象等。

转贴于

教师根据事先设计好的训练内容,提出话题,激活学生的大脑思维,学生在被激活的知识图式中搜索有关的素材,使它们像暴雨过后的峡谷一样,涓涓细流汇集起来,蓄势待发,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将大脑中刚刚组织起来的话语像山洪般爆发出来。

语言点、句型、语法和篇章结构:结合高考题型中的完形填空或语法填空来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Read the text Music Born in Hong Kong and fill in the blanks with proper words.

Cantopop attracts huge 1

in Hong Kong and has spread 2

. It expresses harmony and 3

. The starts don’t wear 4

clothes. They are so neat and 5

that any mom wants their kids to watch them. Nearly every singer also acts in movies and their DVDs sell 6

. They work hard and the 7

is hot. They keep to a 8

of concerts and TV shows. The fans are 9

their stars. Cantopop isn’t just a type of pop music but a 10

.

写作训练:写作训练的主题要选择与本话题模块相关的话题,在选择写作主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主题要具备可操作性。不能选择那些冷僻的、学生不太了解的内容。2)主题的面要适当。有时可化面为点组织活动,如围绕话题“Music”进行训练时,可按高考题型将其分为“Basic writing”和“Task writing”两部分的形式进行训练。

1.Basic writing:用5句话描述下列材料

1).音乐:人类共同的语言。

2)类型:古典音乐、流行音乐、乡村音乐、蓝调、民谣、摇滚等。

3)音乐:影响人们的心情;传递(convey)思想和情感,促进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

4)今天,越来越多的年青人喜欢音乐,听音乐成了最普遍和最广泛的消遣方式。

One possible version:

Music is one kind of common languages of human beings. There are different types of music in the world, including classic music, pop music, country music, Blue, Rock & roll, etc. Music can influence people’s moods . It can convey thoughts and feelings too, so it promotes understanding between people. Today more and more young people are fond of music, and music has become the most common and universal way of entertainment.

2.Task writing:这部分一直是学生失分较多的重灾区,多数学生也存在一定的畏惧心理,因此用讨论式的方法进行写作指导比较能被学生接受。

最近,你班试行在课间播放音乐,同学们对此私下议论,看法不一。请你根据下表所提供的信息,给你的班主任Mr. Edward写封信,客观地分析大家的看法。

大多数同学认为 部分同学认为

播放音乐能活跃气氛 课间时间太短,播放音乐达不到预期效果能使大脑得到放松,减轻疲劳 课间需要的是安静,而不是嘈杂的声音能给大家带来欢乐和美的享受 有些同学上课后还沉浸在课间听的音乐中

One possible version:

Dear Mr. Edward,

Recently we have carried out the practice to play English songs during the class break, and the students have had many talks about it. Their opinions mainly fall into two groups.

Most of us agree that music should be played. As we know, music can produce a lively and happy atmosphere. Besides, music brings us relaxation after hard study, which reduces the tiredness. Listening to music also makes us feel happy and nice. On the other hand, some students don’t think so. In their opinion, they can’t get the expected result by playing music, as the break between classes is too short. What is needed during the break is peace instead of noise produced by the music. Besides, in class some students are still lost in the music they have heard during the break.

三、反思

第一轮是对课文基础知识复习阶段,是针对学生对已学基础知识, 以课本为主,边进行高三的课文教学,边对高中的内容如语音、词汇、语法和惯用法等语言知识进行查缺补漏和系统化训练。这一阶段主要是讲透语言点运用,对各单元的知识要点进行梳理,同时应注重基础词汇、词组、常用句型和课本对话等知识,并通过配套练习、培养学生的运用英语知识能力。

在复习过程中,还要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来巩固和增强复习效果。做到如下几点:

(一)根据复习的话题模块,布置难度适中的课堂练习和课后练习。

(二)循环自我检测考试,即每学完一话题模块后,进行测试,对试卷进行评分登记,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

(三)阶段性测试。对各话题中可能作为高考考点来考的内容详细讲解和反复训练。

每个话题模块除精选课本上的词汇、语法、填空或阅读理解习题进行即时训练外,还结合高考第一轮复习资料中高三部分套题对学生进行反馈训练。同时还适当穿插语法专项、句型翻译、阅读理解和完型填空强化习题。

篇5

第一轮英语课堂复习虽然是紧紧围绕课本开展的,但教师应当参照往年的考试大纲对课本上的知识点有所筛选,从而去粗取精。有些教师力求在第一轮复习时面面俱到,对大部分学生烂熟于胸的知识点甚至是初中的基本知识点也要再三强调。还有的教师认为第一轮复习就是给学生毫无止境地补充知识,把某些生僻的,或者是考纲回避的知识点也传递给学生。例如,部分教师在讲解短语breakup和breakdown的区别时甚至细化到breakdown指化学分解,breakup指物理分解。以上两种情况无疑会占用大量宝贵的课堂时间,同时还让教学工作显得冗长繁杂,也不利于学生在短时间内梳理知识点。因此,教师必须在备课过程中对课本涉及的知识点作大致筛选。筛选的根据应当包括近五年的考试大纲,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优秀的模拟试题及自身的教学经验。教师还应当利用教研组会议等研讨会分享各自对高考英语的认识和体会。

(二)忽视基础练习

虽然第一轮课堂复习是针对基础的复习,但有些教师缺少对“基础“这一概念的清醒认识。众所周知,语音,词汇和语法是语言的三大要素。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没有词汇的积累,人们除了借助肢体语言外几乎不能表达事物。在高考英语中,对语音的考察主要由听力部分别来完成,而对词汇的考察则贯穿始终。任何一个句子中的生词都可能对学生的理解造成不利影响。有些教师过于重视课本中出现的语法现象,忽视了词汇练习。还有些教师认为词汇的讲解应当侧重词法学习,尤其是该词引申出的短语和固定搭配,考单词这种”小事”没必要放到课堂上来做。对于考试大纲要求掌握的单词,词组,教师应当利用早读,晚自习及课堂时间对学生进行考察。教师可以为学生多设计一些巩固基础尤其是强调词形,读音的题目,适当减少完型填空,阅读等综合题。

二、第二轮英语课堂复习的常见问题

(一)以语法为重点

与第一轮课堂复习的任务不同,第二轮课堂复习主要针对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这与教师讲解英语高考各部分的解题技巧是分不开的。然而,由于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综合性太强,很多教师往往感到无方法可讲。有些教师只能依据辅导书,对阅读理解的题型做简单分析。很多学校的第二轮英语课堂复习往往成了语法复习。有些教师热衷于出偏题,怪题。这些题往往取材于非常细小的语法点,甚至很多至今仍处于语言学家的争论当中。这样的题目往往使学生感到语法复习异常繁重,甚至怎么学也学不完。

实际上,高考英语对语法的考察非常有限,仅限于20个单项选择。况且单项选择所考察的语法知识绝大部分是比较常见的。教师教授语法的目的是让学生把语法当成分析复杂句子结构的工具,从而为阅读理解奠定基础。学生在做阅读时侧重的也应当是能否能理解文章大意,而不是文章中的某一句话符不符合语法规范。因此,以语法复习为重点的第二轮英语课堂复习是不可取的。语法是语言的结构规律,其本身应当发挥规范作用。学生应当利用简明的语法知识来规范自己的写作,而不是用复杂的语法知识去解偏题、怪题。

篇6

在新课改形势下,语文复习在整个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显得尤其重要。复习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的知识系统化,弥补知识的缺陷,加强知识的理解、巩固与提高,进一步熟练基本技能,从整体上提高学生掌握和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高中语文复习教学应遵循教学规律,讲究教学方法,更应成为学生学习上升和深化的起点,从而达到提高成绩的目的。高中语文复习教学既要有知识的提高,更要有观点、方法以及能力上的提高。

一、总复习与阶段性复习关系的思考

复习不是简单地把从前学过的知识重复一遍,复习和重复之间不能画等号,不能用多次简单的重复来让学生掌握知识,要通过多样化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知识。阶段性复习是正确有效的总复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总复习是相辅相成的关系。阶段性复习应该扎实、牢固地搞好部分与整体知识的复习,一味追求复习进度,只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在总复习上的教学方法不可取。这种方法必然会导致学生在知识的掌握上形成“夹生饭”的现象,进入总复习后,必然会发现学生在知识的掌握上到处都是漏洞,也就无法实现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的目的了。

(一)用梳理知识的方法进行系统复习。

复习,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的基础上的回顾、总结、提高。阶段性复习应对尚未复习的内容做一个简单梳理。这个梳理不必太详细,但是一定要脉络清晰。清晰的脉络可以让学生明白自己哪一块知识掌握得还不牢,在以后的总复习中便会自然而然地重视起那一块知识。这样,复习时认真做到章章清,节节清,这是尽量避免遗留问题的方法,也是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手段。

(二)创造性地进行分层复习。

教师在设计复习、练习程序时,必须体现层次性原则,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单项到综合,由感性到理性。这样做,一方面具有学习主体论的含义,另一方面也具有教学方法论的含义。复习中的创设新意就是要做到:回忆重现,使知识巩固化;查漏补缺,使知识完整化;融会贯通,使知识系统化;综合运用,使知识实用化。新旧知识紧密联系,先理解后创新,从再现引向创造。

二、精细复习与广博复习关系的思考

精细复习是指对知识的重点、难点,对知识的分析及处理问题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要精讲,要详细地讲,要深入地讲,要透彻地讲。这就要求在三个“点”上下工夫:1.对知识的引发点复习,这是基础。2.对知识的衔接点复习,这是关键。3.对知识的疑难点复习,这是突破口。

对这些内容的复习,要保证讲授的时间,真正做到理解上正确、全面、深刻,应用上快速、准确、熟练。这里讲的“精”绝对不是“少”的概念。复习中充分地利用精讲,以重点为核心,把非重点的内容融在重点内容的精讲之中,实现以精促博。以精促博的关键在“准”,“准”的关键则在教师的备课中。博不在于多讲,它是精的升华,更多的在于学生对精的理解,从中悟出更多的东西而达到博。面面俱到,纷繁芜杂反而会把学生的症结掩盖住。

三、练、讲、评关系的思考

有了精讲还要精练,扎实练,重点练,练到足够的深度。但是练,不是练得越多越好,也要有一个“精”,不能让学生陷入题海之中不能自拔,也不是老师把大量的时间都耗费在作业的批改中。因此,必须精选有代表性的题目,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对每一次练习都要有明确的考查目的。讲不与练结合,就不能充分发挥讲的效果;练不与讲结合,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技能;如果只练不评,则不利于学生复习质量的反馈和复习教学的及时调整。讲评与学生练习,应力求做到:

(一)帮助学生总结交流经验。

树立样板,鼓励学生有创见:为加快节奏,可设计几组题目,学生分组分别完成指定的题目,然后交流。教师在交流的过程中,不断启发学生用上一过程中揭示的规律解题,并注意发现学生解题的难点。

(二)帮助学生发现和纠正错误。

尤其要认真分析普遍性错误产生的原因,把错误的观点、方法消灭在萌芽中,建立错题集,经常温故知新,为高考做准备。

(三)注重归纳。

概括题型和分析问题的思路、方法:例如,在成语的复习中,我归纳出了解题中的六个思考方向:1.看成语的意义是否与句意相合;2.看成语与上下文能否衔接照应;3.看成语的对象是否适合;4.看成语的侧重点有何不同;5.看成语的语义轻重是否切合实际;6.看成语的感彩是否恰当。把这六把“钥匙”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用钥匙开锁,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四)恰当引申。

把所掌握的思路、方法运用到新的情境中加以对比,触类旁通,要纠正大量盲目、重复的练习,尤其是练习后只对答案的做法应力求避免。

四、课本与复习资料关系的思考

篇7

一、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优势

现行高中语文教材内容丰富、体裁多样,跨越古今中外,包含小说、散文、诗歌等,应有尽有,很多文章语言优美,内容生动形象,文质兼美,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而多媒体教学的特点是直观形象、信息容量大,特别适合语文学科的教学需要,合理的使用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首先合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弥补学生阅读面及生活阅历的不足,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学习《中国建筑的特征》这篇自然科学小论文时,里面涉及了一些专业术语,如斗拱、举折等,这些专业术语单凭文字的表述很难在学生脑海中呈现出具体的形状,即使在生活中见过,恐怕也很难与这些词语联系起来,而这些也并非能靠丰富的想象力可以解决的,多媒体的使用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难点,可以以图片的形式直观的展示在学生眼前,加深学生的理解。在学习小说《边城》时,里面所描绘的秀丽的湘西风光及风俗人情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来传达给学生,使学生在优美文字的表述及图片展示中更好地去感受文章所传达的人性美,更深层次地感受文章所蕴含的情感。

其次,可以营造氛围,唤醒情感,增强感染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比如《荆轲刺秦王》一文中,在学习“易水送别”这一场面时,可以播放《易水送别》作为背景音乐,学生在音乐的感染下,想象着英雄诀别的场面,能够更快进入诀别时的悲壮氛围,更容易感受荆轲“一去不复返”的英雄气概。在学清照的《声声慢》时,可以用二胡曲《江河水》作为背景音乐,渲染悲愁的氛围,感受诗人历尽磨难后内心的愁苦之情,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感受诗歌所蕴含的情感,最终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最后,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课堂,扩充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自身的知识储备量对课堂的教学效率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而语文学科所涉及的知识面是广博的,一些教师由于自身原因和环境条件的制约,知识来源较单一,知识面狭窄,这直接制约了课堂的容量,导致课堂教学内容单一,也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学习效率低下。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介入,可以使教师摆脱想多传授知识却苦无资源可用的尴尬境地。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与教学相关的网络资源展现在课堂上,扩充课堂内容,从而弥补自身知识面狭窄的不足,也使学生能够开拓眼界,从而做活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二、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弊端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在《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一文中告诫说:“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信息技术带来的不只是积极的效应,也给我们带来了消极的影响和问题。”尽管多媒体辅助教学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但我们也应认识到如果不能合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会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质量。

第一,过分依赖多媒体辅助教学,会使课件“统治”了课堂,剥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新课程标准要求要注重对学生认知方法的培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应该是在老师的引导下,使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有效地解决问题,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获得成功的经验。我们一再强调打破传统课堂上教师的“一言堂”,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而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就会使机器代替“一言堂”的老师,让课件“统治”了课堂,学生成了旁观者。学生缺乏真实的阅读感受,缺少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其语文学习能力显然难以提高。

第二,会导致喧宾夺主,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分散了学生注意力。多媒体辅助教学使用的初衷是有效整合学习资源,提高课堂效率。但在实际操作中,一些教师为了追求课堂的新颖,哗众取宠,在多媒体上下足了功夫,图片、音频、视频交错纷呈,看的人眼花缭乱,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内容看似充实实则空洞,更重要的是限制了学生想象的空间。中国画讲究“留白”,课堂也是一样的,要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想象的空间。如在讲《雨霖铃》这首词时,需要教师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表述中,引а生去感受清秋别离的氛围,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每个学生脑海中所展现的画面是不一样的,需要留给学生思维体验的空间。但若把这些都以图片或视频的形式直接展示在学生面前,即使这些图片或视频再精致,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严重的,违背了语文课堂教学的初衷。

篇8

2005年国家教育部颁布《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其中明确要求:“高中英浯课程应根据高中学生认知特点和学习发展需要。在进一步发展学生基本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着重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发展和学习创造必要的条件。”这个标准包括高中英语教学、复习和考试等方面。从近几年的高考统一试卷中,我们可以看出,试题的立足点是看重学生的能力。我们在高中英语复习中不能简简单单地复习一些常规知识,更要注重学生的能力发展。在高中英语复习课中存在一些问题,制约学生英语能力的发展。

一、问题诊断

高考要求学生应该全面而系统地掌握中学所学的词汇、语法、用语和一些基本的语音知识等,所以需要增强学生语音方面的应用能力、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写作书面表达能力等。

在实际高中英语总复习中,教师教和学生学两方面和高考考试的要求存在一些问题。教师在复习过程中,比较重视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不重视培养思维能力;重视知识的传授,不重视知识的运用;重视单项方面的训练,不重视知识的迁移能力培养,这些现象在高中英语课总复习中普遍存在。目前高中英语传统的复习模式就是教师讲,学生被动听,具体学生能够掌握多少,教师很少知道。这种浪费时间的复习模式,以及使相关知识互相独立,前后不能呼应,最终使学生的能力无法得到强化的复习方法,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的高考要求。

二、高中英语总复习课内容的整合

信息化时代,实现教育的信息化发展成为必然趋势。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要将英语课程和信息技术整合,这让我们体验到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整合的一个最关键的因素就是将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过程中。因为作为一门语言学,英语的四项基本技能是听、说、读、写,四者之间相辅相成,互相联系。在传统的教学环境中,教学效果非常不理想,但是应用信息技术,很多在传统教学中无法解决的问题就迎刃而解。具体而言,高中英语总复习的整合点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第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在高中英语总复习课中,要恰当地利用各种辅助教学系统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通过视听感知、理解各种英语素材,同时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积极引导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的同时使用语言技能。第二,激发学生复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高中英语复习课中,教师要将各个阶段的英语知识串并起来,为复习课开拓一片新天地,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这在一定程度上能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从而轻松地获取知识。第三,纠正学生对学习知识的错误。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各个方面都会存在一些问题,应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尽量消除他们在复习过程中的各种畏难情绪。不怕出错,关键能在错误中汲取教训,并及时鼓励他们,增强他们的信心。

三、高中英语总复习方法

目前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方面的改革逐渐深入,这对高考的改革起到了推进作用。要改变“满堂灌”的教育方式,注重培养学生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高中英语复习课要适应形势发展,促进高中教育改革进展。具体来说,方法如下:

1.以课本为基础全方位训练

课本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一个主要工具,高考试卷上的题目以书本为依据。在高中英语总复习中,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教材,以课本为基础展开复习,不一定非要按照书本的体系按部就班复习,可以打乱体系,寻找最佳的复习方案,比如可以依据文章的体裁划分不同的教学单元。在复习课本内容时,可以将精读和泛读同时进行,重点分析课文的中心大意和篇章,在语法、写作等方面也要加强。高中英语复习课可以采用课本和讲座相结合的方法,对每一种类型可采取不同的方法,如复习词汇的时候可经常归纳相同单词的读音和拼写,复习句型时对课文中的一些重要的句式加以标志和提问等。虽然是全方位训练,但一定要注意在复习过程中不要“填鸭式”地硬塞,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增加听力训练强度

听力一直是高中英语教学的一个非常薄弱的环节,学生的听力水平能够反映他们在听的方面的综合素质。虽然书面的比较简单,但是听起来难度却很大,因此在高中英语总复习中,首要把握的应该是文中的听力资料,从最基本的方面训练学生掌握英语。平时要多给学生找情景真实、长短较为合适、难度适当的、易于学生掌握的听力材料,同时要选择以英语为母语的材料,并注意不同国家的英语口音,如美国之音和英国的BBC。在听力训练过程中,教学生掌握一些单词的重读、升降调等。加强听力训练有助于学生语感的强化、技巧的提升。

3.阅读材料选择的适当性

在高中英语复习过程中,对于阅读方面的训练,不能选择难度过深,内容过于复杂的篇章作为训练材料。教师要立足课堂进行强化限时训练,这一点很重要,因为高考阅读方面命题原则一般与课文中的难度相当,在对学生进行训练时,让学生对书本中词汇等语言点进行归纳,并连词成句,再形成文章。特别是高三英语新教材,书本中的篇幅一般较长,课文的体裁和高考的考试大纲相近,故而对训练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理解深层含义和猜测词语等方面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4.培养写作能力

在高中英语总复习课中,英语写作常常被忽视,考前没有认真细致的辅导,仅仅要求学生背背范文,结果可想而知。其实对学生的写作能力的培养应该贯穿于高中英语总复习的各个阶段,如在词、句和段的训练,阅读训练和语篇训练等。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具体应该做到:一是立足课文打好基础,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二是增加篇章连贯的训练,把握篇章的中心思想和重要信息;三是写作训练形式多样化,如缩写、改写和扩写等。

5.训练对语篇的理解

在近年的高考试卷中,以语篇为单位的材料逐渐增多,一般以此为单位的分值达试卷的90%左右,有些省份分值所占比重甚至更高。因此,要注意这个特点,在平时要注重学生语篇理解能力的培养。比如完形填空,该类型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英语基本知识和综合应用的能力,在做这类题型时一定要掌握短文的主题大意,只有在掌握了具体语境之后才能做出正确选择。再如阅读理解,近几年高考阅读理解的题型难度在不断增加,且文体多样,这对学生的阅读速度有一定的要求。在训练学生的语篇理解能力时,一定要对材料的背景知识有所掌握,特别是那些跨学科跨文化知识的语篇的选择,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高中英语总复习是一个系统的过程,每一点都应该做到位,师生在复习过程中都应当制订相应的计划,在复习中准确、全面地掌握复习目标,而且在复习过程中要创设情境,教师要对课堂进行有效的调控,不断调动学生复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复习课的功能,最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能力。

参考文献:

篇9

中国分类号:G633.3

前言

课堂中教师只注重传授知识的多少,学生做题效率的高低。教师为了能够让学生拓宽知识面,在高考中取得良好的成绩,在课堂教学中就喋喋不休地说个不停,完全忽视了课堂氛围与学生的学习状态,虽然教师教学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却因为忽视了学习的主体――学生而没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绘声绘色讲述的知识,学生听得却是糊里糊涂,没有透彻全面地理解。而且,学生长时间处于这种枯燥的机械性的“听、记”状态,就会感觉语文知识学习起来十分枯燥和乏味,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为了能够有效地改善语文教学课堂的氛围,激发学生强大的学习动力,让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拥有浓厚的兴趣,教师就一定要让语文教学课堂丰富起来。改善传统教学中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注入一些新鲜的血液和有趣的因素,让语文课堂绽放出生命的光彩,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这样才能使语文课堂教学别具韵味,才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展现出自己的生命力,从而有效提高高中语文教学的效率。

一、语文教学要充分挖掘人文资源,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由于现在每一个家庭中大多只有一个孩子,在其成长的过程中大人都会比较顺从和娇惯。这样就使得大多数的学生都缺少一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也就是说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缺少人文教育。家长没有在生活中将更加优秀的文化知识和成果传递给学生,没有给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为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就要别特重视弥补对学生的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让学生的人格品质、气质、修养都能够得到稳定的发展,并成为学生的一种内在的素质。

如果一个国家或是一个民族没有优秀的人文文化,就会在历史发展中不打自垮。可见人文文化是十分重要和关键的,高中生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我们必须要重视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

语文学科是传播人文文化的最佳途径,是滋养人文精神的沃土。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人文资源,在教学中,注重传播这些知识,陶冶学生的人文精神。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把文章中包涵的真、善、美全部传递给学生,帮助学生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净化学生美好的心灵,让学生建立健全高尚的人格品质。语文教师要在语文知识中不断融入人文精神,让学生拥有强大的自信心,抱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理念来积极学习,树立“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学习信念等。

二、教师要深入挖掘文章的情感因素,培养学生的丰富的情感

语文教学中无论是什么题材的文章、佳作,都充满着真挚的、丰富的情感因素。教师要有效利用这些文章中的情感,让知识得以传播和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与互动过程,建立起师生之间和谐、友爱的情感。教师要用自己的热情来引导学生付出自己的真情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要用真心去体验和感受,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这样语文教学便会轻松地达到巅峰,让学生在情感的世界中发挥自己最大的学习潜能。

人情味是为人处事的标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讲究人情味,让学生能够与优秀的文化充分接触,全面透彻地理解和感受古今中外的高贵灵魂,深入挖掘文章中的情感,让学生的情感更加饱满和丰富,促进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珍爱青春、关爱社会、感恩亲情等。在不断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也使整个语文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实现了教书育人的教学目标。

三、语文教学要有效利用诗词,优化课堂教学氛围,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诗词是最优美的表达方式之一,它那强烈的韵味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但是在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下,语文教学中并没有很好地体现出诗词在教学中的重大作用。大多数语文课堂都被教师的题海训练所占据。为此那些充满诗意、闪烁着作者思想的人格光辉就被无情地掩埋了。

据统计表明,在各种版本的语文教材中,有百分之六十的文章是文学类的,这就在告诫我们教师,语文课堂有必要植入更多的“文学思想”,从而让语文教学更加诗词化。运用教材中那些豪迈、幽雅、飘逸、讽刺等优秀的文学作品来引导学生开展全面的品味,从而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性情得到陶冶,丰富学生的语言基础,使之变得更加诗化。同时,在学生欣赏文学作品中呈现的优美意境时,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阅读和体验文学作品中收获更多的精彩,也使得语文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能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语文教学要注重新闻信息,提高学生获取信息的速度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获取信息的能力和速度便成为了决定胜败的关键因素。语文教学也要紧跟时代的发展,在课堂中引入具有时代特征的新闻类知识。这样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创设一种别具特色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拓宽学生的思维方式。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民生,鼓励学生更加辩证地看待问题,提高学生认识世界的精神。并且在引入新闻信息的过程中,也会让学生掌握一种更加快捷和便利的信息获取途径,提高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运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来不断丰富课堂教学的形式及内容,运用更加新颖和时代化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张伟杰.如何营造高中语文教学课堂气氛[J].科技信息,2007,06:151+154

篇10

一、准备阶段

统计学生分数,记下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划分出分数段,圈出不及格的人数。按试卷结构分字音、字形、熟语、病句、科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等版块,并统计各版块知识的得分情况。将其与年级其他班级对比,与以前的考试情况对比,这些数据将学生此次考试的情况清晰地反映出来,为进一步分析试卷做好准备。

阅完卷后,我们语文组老师都会开质量分析会,共同研究探讨,交换意见,找出学生答题中突出的问题。例如:知识有漏洞、审题不清、答题不规范、卷面凌乱、心理紧张、时间分配不合理等。

接下来,我会细细审查每位学生的答题卡,在空白处写下评语:或指出不足,或勉励,或告诉他如何改正。用最直接的方法送给学生最需要的东西。然后,确定我要讲评的典型题,把大家的问题归类,想好下一步的整改措施。

二、讲评阶段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准备工作做充分了,接下来的讲评自然“头头是道”。

1.趁热打铁

经历了考场上的奋力拼搏,学生的情绪达到最高点,一考完就急着打探自己的成绩。而且,此时他们对试题对自己的解答思路记忆犹新,趁热打铁才能事半功倍,试卷讲评越快越好。我们学校的老师白天监考,晚上判卷,每天都加班到深夜,第三天上午就把答题卡、成绩反馈给学生,下午开备课组会,第四天再用一节课,讲评就结束了。

2.摆正位置

给出一些具体数据,帮学生在全年级的横坐标,个人发展的纵坐标中确定自己的位置。用大家的答题情况,试卷的难易程度来衡量成绩,避免某些同学自以为高高在上,沾沾自喜,停滞不前;也避免使某些同学垂头丧气,一蹶不振,失掉了学习的积极性。适当的表扬一批同学:或成绩优异、或卷面整齐、或答题规范、或比以前有很大进步……“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如此可充分调动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3.详略得当

讲一套试卷,安排两到三个重点作为专题精讲。其他内容,有的粗略讲一下,点到为止;有的甚至可以不讲,科学使用宝贵的课堂时间,如果“面面俱到”其实是“面面不到”,收效甚微。学生也会感到厌烦,听不进去,开小差。例如:我们刚模拟了一套黄冈题,我发现大家在文言文翻译方面有大进步,但可惜的是不注意一一对应,偏要概括;另外,作文中注意去扣题,去引材料,只是材料引得干巴又生硬,显得很笨拙。我把这两个问题作为重点,统计得分情况,将部分同学的答案摘抄下来,读给大家听,并与参考答案作对比找出差距。有针对性的解决大家的实际问题,比盲目地乱讲一气要好得多。

4. 借题发挥

高考内容虽说相对稳定,但命题人也在不断推陈出新,可谓防不胜防,我们只能引导学生“以不变应万变”,夯实基础,拓展思维,把握题目的脉搏,灵活运用知识。例如在市一模的成语题中有一个句子,“颜真卿的墓葬竟然藏之名山……”。大多数的同学不清楚“藏之名山”的意思,但大家都能看出来这个成语用错了,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所以说“授之以渔”比“授之以鱼”更重要。

讲题还不能只是就题论题,要联系课本知识,延伸、拓展、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以点带面。例如:作一道诗歌鉴赏题,高适的《塞上听吹笛》,问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大家一看是边塞诗,不细分析就答什么凄凉、愁苦、与家人的离恨、厌恶战争……事实上它与其他许多边塞诗不同,高适写景,表现将士牧马归来,胡马北去和平宁谧;写笛声,表现些许怀乡之情。这时我写出了李益的一首《夜上受降城闻笛》与之对比。可以说两首诗完全不同,李诗写景,表现边塞环境的险恶和景象的荒凉;写笛声,表现怀乡的迷惘和悲凉。经过对比、鉴别,学生们熟练的掌握了边塞诗的特点,同时也提醒我们要细心审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

5.师生互动

讲评试卷次数多了,自然会使学生精神疲乏,如果老师再一言堂,抛开学生自我陶醉,更让学生昏昏欲睡。高三的学生求知欲强,课业负担重,老师们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症下药,因材施教。有时我会让某些同学来回答问题,读自己的答案,上讲台,说出自己的心得、感悟,甚至大胆质疑,小组讨论。还有的时候气氛有点沉闷,稍稍调剂一下。 有一天,讲到一个难点,大家听得好像没了信心,没大反应。后边一个同学不知联想到什么急着和周围几个同学交流,形成一个小团伙。我停了下来,叫他回答问题,他答不上来低下了头。我说:“你把好几个同学拉拢了去,这不是挖老师的墙脚吗?”我刚讲了“挖墙脚”这个词大家都笑了,他也脸红了。我发现同学们一下子就精神了,接下来配合得很默契。

有时我在讲评之前先征求一些同学的意见,问问他们的答题思路,有何困惑,有什么感受,以助于我确定重点,同时他们也感觉老师特重视自己,听起来更起劲儿。

6.确定目标

讲完重点,随即确定好目标,争取在下一次的测试中不犯同类错误,形成一个完整的学习体系,引起重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例如:这次考试提出要求,作文要写够八百字,那么下次考试我就着重挑出不够字数的同学,重写这篇作文。这样的话两次下来就基本克服了字数不够的问题。如果我们利用好每一次讲评机会帮学生确定目标、实现目标,那么日积月累将是不小的进步。有时也帮学生确定各版块目标分数,总分的目标分数,达到了的给予鼓励,没达到的继续努力,增加大家的学习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