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7 14:40:50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房屋设计概念,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1 概述
近年来,采用砖墙维护的混凝土柱配轻钢屋盖的房屋设计越来越多了。这种混凝土框排架加轻钢屋盖的混合结构体系兼顾了两者的诸多优点。
1.1 耐久性:砼梁柱结构,加上砖墙做维护,比纯粹的轻钢结构耐久性更好,这无用质疑;
1.2 功能性:轻钢屋顶的参与使得采用本结构形式的房屋在功能使用上更灵活多变。比如最为普及的此类大跨度单层或多层厂房,让业主使用起来很舒心;还有甲、乙类仓库、超市等此类房屋设计上有泄压要求,采用轻钢屋顶泄压合适不过。
1.3 经济性:轻钢屋顶的采用是砼柱竖向荷重减轻,基础负荷相应减小,造价相应降低;还有轻钢屋盖结构本身造价就比砼低。
1.4 时间性:轻钢屋顶的参与使得施工进度加快,节约工期。
类似门式刚架的混凝土柱加钢梁是一种新型结构,现行所有规范中均未明确指出其设计方法和构造要求,使得完成的设计方案各异,尤其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工程承包价钱的进一步降低,使得类似门式刚架的混凝土柱加钢梁的设计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如钢梁挠度过大、柱头混凝土松动破坏等,甚至发生厂房倒塌事故。在亲历此特殊结构体系的设计及其校核工作的过程中,积累了惯用的或者是周围大家共同认可的设计思路及其方法,现笔者写此文愿与众多同行分享和共同探讨。
2 概念设计
2.1 伸缩缝设置
这种结构布局,在设计方案时经常会遇到设置伸缩缝的问题,究竟如何来进行设置?对于设置伸缩缝的间距,GB50010-2002《钢结构设计规范》已有定论, 具体见规范第8.1.5的注明: “厂房柱为其他材料时, 伸缩缝间距按相应规范规定”。所以尽管屋面为轻钢屋面,但伸缩缝的设置还是应按混凝土柱设置,即采用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上的有关规定,仅轻钢屋盖部分缝的设置根据钢结构GB50010-2002《钢结构设计规范》中第8.1.5条。另由于目前混凝土柱一般采用现浇柱, 且为了增强厂房的纵向刚度和承担围护墙的重量, 在纵向设有现浇砼连系梁, 这样一来纵向实际成了框架, 所以伸缩缝的最大间距应为55m, 只有在有充分依据和可靠措施时, 其伸缩缝的间距才可适当增大, 如混凝土浇筑采用后浇带施工。
2.2 计算建模
设计这种结构,一般会在PKPM中建模型,下面层框架形成后,屋面层先按虚梁或者钢梁输入,将屋面上的恒活荷载传递给梁柱,再在SATWE中计算梁柱配筋。这样计算模型是存在有设计隐患的!实际模型中,混凝土柱与钢梁连接是处于铰接或者半铰接状态,这样混凝土柱与钢梁形成了两端铰接的折线拱梁。当柱顶与钢梁铰接且坡度较大时,应按照拱的受力特点进行计算。这种结构坡度和跨度越大,柱顶水平推力就明显越大,会最终导致混凝土柱底弯矩和配筋很大,基础严重偏心。 同时,由于拱的位移变形只能靠拱脚反力来阻止,而拱脚反力大小取决于混凝土柱提供的抗侧推力大小,会导致柱截面越大, 也即柱抗侧刚度越大,其提供的抗推力会更大,由此引起其柱底弯矩会增大,需配置更多的钢筋,最终导致钢筋密度过大,基础底面大幅增加,势必很不经济合理。 因此,笔者认为对于长度18m以上的钢梁 ,最好在其底部增设拉杆以承受折线拱底的水平推力。所以,在结构模型计算时,有几点考虑是必要的:
2.2.1 需要在PK里按照单榀排架,重新复核柱子配筋,而且柱顶需要考虑钢梁水平推力对混凝土柱的作用力,柱子平面内、平面外计算长度系数,按照《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第7.3.11条取用。
2.2.2 轻钢屋盖属于弹性楼盖,抗震计算不能采用刚性楼板假定,这一条经常被设计人员错用。
2.2.3 轻钢屋盖属于弹性楼盖,风荷载计算需要采用手工调整,具体调整本文不再赘述。
钢梁与砼部分分开计算,钢梁按照两端简支单跨或者多跨折梁平面计算,软件采用PKPM中的STS或者其它工具箱等专业软件均可。
2.3 钢梁强度、稳定性及挠度计算的适用规范
为了保证屋面排水顺畅问题,轻型屋面的坡度往往较大,一般取1/10,斜放的钢梁始终会受到轴力的影响 ,故此时的钢梁实际上是压弯构件,而不是纯粹的简支受弯构件。而钢结构规范中验算钢梁强度和稳定时,既未考虑轴力项的影响,也未对变截面构件该如何考虑作出规定,只是考虑全截面而非变截面。PKPM系列中的STS软件用户手册中提到, “对于变截面梁柱构件、斜梁等轴力影响较大的梁杆件,可按门式刚架规程规定的方法进行强度稳定性计算”,因该规程对此类变截面构件考虑了腹板屈曲后强度,且考虑了轴力、弯矩、剪力共同作用下的强度稳定性计算,所以笔者在计算钢梁的强度和稳定计算时采用门式刚架规程,而不是钢结构规范。
虽然变截面钢梁的强度稳定性计算参照门式刚架规程,这点一般无异议,因实际的结构体系并不是真正的门式刚架,对钢梁挠度值控制采用门式刚架的1/180则显得有点担心,会使挠度过大,影响视觉效果,还可能导致排水不顺畅。曾按钢结构设计规范中主梁的挠度取值,设计出的屋盖比门式钢架的屋盖造价高多了,甲方一般接受不了。 故考虑到是轻型屋盖, 荷载较轻,施工时还可起拱来调节挠度权衡之下,计算时屋盖钢梁挠度允许值一般可取1/250,比门式刚架钢梁取1/180稍微提高。这样的调整一般造价不会影响太大。所以目前混凝土加屋盖变截面钢梁的最大挠度允许值通常取较折衷的1/250。
2.4 混凝土柱顶与钢梁节点设计
2.4.1 砼柱顶节点
这种结构的钢拱脚与混凝土柱顶的连接节点设计一般采用铰接节点,刚接的施工难度大,造价高。这里锚栓需保证传递节点处的拉力或压力。一般采用4M24,当跨度大于等于30m是采用4M30。节点处螺栓不传递剪力,剪力由焊接于节点板底的抗剪键承担。所以此处必须设抗剪键。 这种做法需在砼柱顶二次灌浆,这是比较普遍的节点做法,施工稍麻烦。也有采用柱顶埋设预埋钢板的方法与钢梁拱脚连接,如下图:
笔者认为,预埋板下的予埋锚栓(可为一对或两对)与过渡板事先用塞焊焊牢,这样可使锚栓正确定位。安装定位后过渡板与柱顶的预埋钢板满焊焊牢,拱脚底板的栓孔仅比过渡板上锚栓杆直径大1~1.5mm.垫板与柱脚底板同厚。并与拱脚底板焊牢.垫板上用双螺帽拧紧。轴向压力通过拱脚底板与过渡板、过渡板与柱顶预埋钢板的承压传递,轴向拉力和水平力由过渡板上予焊的锚栓以及过渡板与柱顶预埋钢板的焊缝承受。这种做法避免了预留二次灌浆和设置抗剪键的问题.施工方便、质量可靠.节点处除了钢梁底板外多了两块钢板,造价高些。各有利弊。
2.4.2 混凝土拄顶的构造做法
对于这种特殊结构,在砼柱顶预埋钢板常会有混凝土柱顶开裂的问题,钢拱脚或钢斜梁端部与混凝土柱顶连接的两种不同材料中,混凝土属于脆性材料,而且柱顶受力比较复杂,如果在构造上不加处理,在拉、压应力和剪应力的共同作用下,出现开裂情况在所难免。一般在混凝土柱顶纵筋和箍筋构造应采取加强措施,箍筋需加密间距不大于100mm,箍筋直径不小于8mm,砼柱纵筋与预埋钢板焊接等。
3 结束语
新型的结构形式应采用新的思路和方法来分析和处理,在还不完全成熟的情况下,应采用多种计算方法对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选择最合理的。
参考文献
[1]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
[2]GB50009-200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S]
[3]GB50017-2003钢结构设计规范[S]
1结构设计中概念设计的内容及重要性
结构设计是建筑工程师思路的起点。概念设计不是凭空落成的,需要考察实地情况,包括气候环境、地质情况、自然风貌等,根据所获得的信息和理性认知,拟定关于一个建筑物的初步想法;这个想法不同于精确的测量计算,除了灵感和理性认知还要基于工程师丰富的实地工程经验。概念设计当中的建筑物是宏观的,与精确数据有一定偏差,但误差不高。优秀概念设计的重要性在于优秀工程师的概念设计往往有着较为可靠的经济预估,因此,也有较高的可行性,同时可以避免复杂的运算劳动。
2结构设计中概念设计的应用
2.1地基基础中概念设计
在传统的建筑设计流程当中,用到的算法往往是将上部建筑、基础、地基分别视作独立的单位,测量和设计都独立进行,但并不意味着,某一单元出现的问题不会影响到其他的结构单元,经过实践检验,这种流程有着不可忽视的缺陷。地基基础往往对上层建筑造成很大影响,若地基产生沉降现象,则地面建筑大多会开裂、错位、甚至崩塌;同时,地面结构如果建筑层数不符合规范超过地基、基础承重,则也会给地基带来变形的危险。因此在地基、基础的概念设计当中要更多地考虑到将地基、基础和上部结构结合在一起分析,这样才能减少地基变形带来的负面影响。将三者结合考虑之后,遵循力学原理,进行分析处理,设计出来一个承重完美、传力正常的建筑模型,实现实用、美学、力学等多角度的成功。
2.2结构布置中概念设计
考虑到地基承重、地质情况和实用性等多方面因素,建筑物的结构布置在平面范围内应尽量简约、对称且有规律可循。第一,建筑设计的对称性可以保证平面范围内力的均衡,可以较为准确地预估压力对于地基、基础的影响,对于有特殊需要不能够对称设计的建筑物,则要根据压力情况和具体实际设计沉降缝,来增强建筑物的抗性。第二,设计的简约。主要方便工程师修改方案,并在考察实际之后进行修改,同时简约的建筑物平面设计图纸也方便其他设计人员及施工人员了解工程师的设计概念,避免理解因为过多的杂乱线条而产生偏差。第三,有规律可循。主要体现在纵向控制范围内,建筑物平面图纸内容的规律,要保证建筑物在传力和承压方面都合乎行业规范,没有某一层突然承压降低等现象。对称和规律性在建筑物抗震方面有着巨大的作用,更广范围内避免小型地震的情况下,建筑物倾斜、坍塌的情况。对于不同类型的建筑物,建筑物布局结构的控制关键也是不同的,例如高层建筑在设计上要避免出现应力集中设计困难,因为高层是由缝合地震作用的水平荷载来起控制作用的,纵向的建筑设计应满足基础的设计需要,遵循上述的几条原则,同时尽量不要出现“头重脚轻”的较高层数有承重柱子和承重墙的设计,而到较低层数和大厅往往没有了成长柱子和承重墙,一律以承重梁来“满足”需求,这是存在巨大安全隐患的。只有结构合理了,建筑物才能够有效对抗水平荷载,保证建筑的安全性。
2.3结构体系中概念设计
工程师在确定结构体系中的概念设计时,主要是明确建筑物的功能定位。例如建筑物如果处在地壳运动平缓的沿海边,其主要面对的水平荷载的威胁是大风天气,极端气候条件下甚至可能发生台风等恶劣天气。我国的建筑往往有着两重防线,来面对极端天气情况,第一重防线是工程师设计出来的能够抵御强风、地震的一种刚性体系,这种体系是工程师根据建筑物的最终用途来明确建筑结构的体系,并通过清晰明了的分析设计出来的,通过稳定的柱身来实现。第二重防线是通过梁的塑性铰的扭曲度来衡量的,目前来说,只有梁塑性铰出现后,带动结构整体扭曲,建筑结构才会崩塌,这是有一定时间段的,可以为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宝贵的时间。这样的稳定结构除了能够抵御强风侵袭,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抗地震带来的危害:地震强度小对建筑物影响不大,中等地震强度建筑物有一定程度受损,修补后不影响正常使用,较大强度地震(7、8级地震)发生时,建筑物受损不能使用,但不会发生坍塌,不会给周围环境带来二次伤害。但仅仅两道防线是不够的,工程师应当更多地在安全性和稳定性方面考虑建筑结构体系的升级,建立多重防线,对抗强风和较强等级地震,即利用多道防线,形成具有延长性的超静定结构,减小自然灾害带来的危害。
2.4楼屋盖中概念设计
根据作者的多年经验,多层建筑的楼屋盖往往是结构设计当中容易忽视的设计区域,原因在于多层建筑的楼屋盖结构设计中,往往仅考虑所可能出现的结构荷载,根据强度和变形的要求,做好结构设计即可,但实际上,多层建筑、高层建筑的楼屋盖在抗震方面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出于抗震考虑,目前多应用现浇梁楼盖,这种方式可以增强楼屋盖的刚性,但同时会增加大梁的承载力,为了降低大梁负重,达到结构稳定的要求,不同类型的楼屋盖在设计时有着不同的侧重点。有凹有凸的平面楼屋盖,在结构设计时要注意保证楼屋盖的刚度,主要方法是加强拉梁和窄板处构件。侧向刚度较小的体系。这种体系对于板的刚度数值有着严格的要求,如果数值不吻合,则不能验算出来在地震发生时建筑发生的具体变形。楼屋盖中部开洞。这种形式在多层、高层建筑当中很常见,要保证开洞的楼屋盖的稳定性,应加强洞周围的构件强度,并注重最小楼板宽度的数值,满足这一要求。
2.5非结构构件中概念设计
非结构构件也是建筑结构的概念设计需要考虑的一个方面。非结构构件是指建筑物外部附加的一些构件,例如围墙、钢化玻璃蓬、女儿墙等,这些构件在地震来临时往往首先会被摧毁,这就需要工程师考虑这些构件和建筑主体的相对关系及连接的稳定性,以免在地震中这些构件对周围人的人身安全造成较大威胁。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房屋建筑设计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这些要求不单体现在对房屋建筑的美观性设计要求上,也对房屋的绿色环保性、节能型和智能性都有一定的要求。同时人们对房屋的布局的合理性等也有追求,这些要求建筑设计师在设计时都要考虑在内,所以要求从建筑设计人员到建筑实施人员都要有一定的水平,这样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一、绿色建筑设计
1、绿色建筑的概念
绿色建筑设计指的是在建筑物的整个建筑到使用过程中能尽可能的节约资源,如可以节约一些空间、节约水和材料等,要尽量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减少污染,房屋建筑既适用能满足人们生活需要又要注意给人们提供健康高效的生活环境,这样才是一个和谐绿色的居住环境。
2、绿色建筑设计的特点
绿色建筑的特点可以总结为尽可能的节约能源和资源,并可以体验回归自然。要想做到节约能源,其实就是要充分利用好自然绿色能源太阳能还有风能等。在建筑中我们通过利用太阳能可以减少空调和供暖设备的使用,可以利用自然通风来制造制冷系统,夏季要充分利用主导风向,降低空调设备等的使用,建筑的结构布局要充分适应本地的气候条件要求。所谓回归自然就是指在建筑物的外部要充分与外界环境相适应相和谐,从各个方面保护自然绿色的生态环境。
3、绿色建筑理念的具体理念
绿色建筑设计要尽量考虑资源的节约等问题,尽可能的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同时绿色建筑设计要充分考虑到环境、地势和气候等条件,要使建筑物和自然环境能和谐的融为一体。绿色建筑设计总结为一句话就是要保证自然和建筑物还有人类的和谐统一。在建筑中要充分利用自然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绿色建筑设计不但要体现在整个建筑物的生命周期中,还要向前向后延伸产生意义,向前延伸就是建筑过程的准备阶段及运输生产过程要体现绿色设计理念,向后延伸就是保证建筑物拆除后可以对环境造成更小的影响并且很多资源都可以回收使用。
二、节能建筑设计
1、节能建筑设计的概念
节能建筑理念是指遵循节能的基本方法,对建筑物进行划分、建筑单体和建筑群体还有建筑物的朝向和间距等问题都要进行研究,高建筑物受当地风向的影响很大,一般地区的风向都有一定规律,在设计中也要把风向问题考虑到,尽量设计出低能耗的建筑物。
2、节能建筑设计的具体理念
现在建筑设计中地源热泵是一种非常先进的清洁能源技术,其核心功能是经济环保并且节能可靠,这项新兴技术响应了可持续发展的号召。节能设计中太阳能这种可再生能源被广泛应用,现在在我国的很多地区都有应用,但是更广泛的应用还在不断开发。建筑物屋面是能耗的重要部位,现在屋面设计的研究重点内容是采取节能的保温隔热材料。除此之外,建筑外墙保温技术是建筑保温的关键,墙面的隔热保温、防火抗震还有隔声等功能都有待提高,尤其要注意外墙体的防水砌筑问题。
三、智能安全建筑设计
1、智能房屋建筑设计的概念
现代社会是科技发展社会,智能化应用到了很多方面,建筑行业也不例外,现代建筑和计算机网络、监控还有通信方面都有联系,智能化建筑中具有信息管理科学、设备高度控制和使用安全方便等优点,这些都是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智能化房屋和家居等会是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2、智能化建筑的具体理念
通常把智能化建筑分为楼宇自动化(BA)、办公自动化(OA)和通信自动化(CA)三个系统,现在房地产公司为了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又提出了信息管理自动化(MA)和防火自动化(FA),相信未来智能建筑方面发展还会更加完善。
四、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
火灾报警系统由触发器、报警装置还有火灾警报装置及一些辅助装置组成,这套装置能在火灾发生初期就将火灾烟雾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再把电信号传到火灾报警控制器,与此同时火灾发生的地点等信息也都传输到了报警控制器里,这样人们就能够及时发现信息而快速采取措施。
五、房屋建筑要注意的问题和思路
1、建筑物设计要统一
现代社会对房屋建筑的节能智能方面有很多要求,对建筑物的美观要求也从没降低,房屋建筑的整体形态、色彩等都是人们关注的重点问题。任何艺术形态都具有一定的统一性,建筑物的次要部位或者是从属部位都要与建筑主体部位相协调统一,建筑物的色彩也要有协调统一的效果,切忌建筑物和材料之间的类型和色彩相矛盾。
2、建筑物设计要求均衡性和比例问题
建筑物设计的均衡性同样非常重要,具有均衡性的建筑作品会给人非常舒服的感觉,建筑物的比例也要合理,不要给人偏离感。建筑物也是具有生命力的元素,韵律也是其重要的属性,建筑物的韵律体现在立体设计和室内设计上,而且在建筑设计的细节部位也要充分重视,建筑物的每一个元素都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处处都会体现建筑物精神。韵律是非常有弹性的,可开放也可封闭,尤其是在复杂建筑中,大小宽窄等都需要相协调交替,如果建筑物太有规则就显得过于死板,在建筑中当然要遵守一定规定原则,但一些设施也要注意效果变化,这样会给人很大的视觉冲击力,也更能体现出建筑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3、合理配置房屋建筑附属设施的设计思路
在对房屋建筑进行设计时,不仅要考虑到建筑本身的结构、布局等方面的影响因素,更要考虑到一些附属设施所带来的影响。特别是在如今的大多数商品住宅房的设计当中,更要对其附属设施进行合理的设计,满足业主的居住要求。比如说在建筑周围需要设计优美的绿化景观,并最好能与城市周围的代表景观形成协调一致,使业主拥有一种置身自然的居住感受,对提升房屋建筑的整体质量有很大帮助。
4、突出特色的设计思路
在对房屋建筑进行设计时不仅要充分考虑到与周围地段的统一协调,更要注意突出建筑的特色,吸引更多业主的关注。因为现今我国城市中的商品住宅房的修建非常频繁,几乎在很小的一片区域就有好几处新的的商品住宅房的完工。而只有充分分析周围同类建筑的特点,了解同类建筑与自身建筑之间的优势与劣势,从而设计出具有鲜明特色的房屋建筑。通常可以从建筑结构、内部布局等方面对房屋建筑进行全方位的特色设计,让房屋建筑在与同类建筑的竞争中具有较强的生命力。
结束语
现代社会伴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对建筑物要求也越来越高,不光对建筑物美观程度上有所要求,对建筑物的绿色环保节能还有智能化都有更高的需求,建筑方面相关从业人员应该不断探索房屋建筑设计方法,尽量掌握先进的核心科技,努力提高建筑中的科技智能化含量。房屋建筑最主要的功能是供人们生活居住,所以要处处体现人文精神,并要建设能够充分满足人们需求的房屋。
参考文献
[1]蔡杰,胡凡,孙巧丽.房屋建筑设计中的桩身自重问题的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21).
[2]苏义才.浅谈建筑工程施工中存在的几个常见问题与建议[J].林业科技情报,2010(2):45.
全世界每年大约发生50万次地震,中国的地震占全球的1/3,地震中死亡人数占全球的1/2。地震给人类带来灾难,给社会造成不同程度的伤亡事故和经济损失,所以土建工程技术人员为防止、减少地震给建筑造成的危害,就需要分析研究建筑抗震问题不断总结工程经验,妥善处理这一工程问题。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抗震设计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概念设计,结构计算和构造设计。土木工程中,概念设计要考虑以下因素:场地条件和场地土的稳定性:建筑平、立面布置及外形尺寸:抗震结构体系得选取,抗侧力构件布置及结构质量的分布:非结构构件与主体结构的关系及二者之间的连接、材料与施工等。
1建筑场地
地震造成建筑物的破坏,除地震动直接引起的结构破坏外,场地条件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重灾区中有轻灾,轻灾区中有重灾”。地震引起的地表错动与地裂,地基土的不均匀沉陷,滑坡和粉、砂土液化等。因此抗震设防区的建筑工程场地的选择应做到:
(1)应选择对建筑抗震有利的地段,如开阔平坦的坚硬场地土或密实均匀的中硬场地土等地段。
(2)应避开对建筑抗震不到的地段,如软弱场地土,易液化土,条件突出的山嘴,高耸孤立的山丘,非岩质陡坡、采空区、河岸和边坡边缘,场地土在平面分布上的成因、岩性、状态明显不均匀(如故河道、断层破碎带、暗埋的塘滨沟谷及半填半挖地基等)等地段。当无法避开时,应采取有效的抗震措施。
(3)不应在危险地段造建甲、乙类建筑,对建筑抗震危险地段,一般是指地震的可能发生滑坡、崩塌、地陷、地裂、泥石流等地段,发震断裂带上地震等可能发生地表错位地段。建筑场地为I类时,场地各类见下表所示,甲、乙类建筑可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丙类建筑允许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降低一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Ⅵ度时,可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
在工程中,Ⅱ类场地较为常见。
1)注意基础的选型,加强其整体性,具备合理的刚度,同一建筑单元不宜设置在性质不同的地基上,也不宜部分采用天然地基,部分采用桩基。
(2)建筑物基础的埋深不宜浅,建筑物基础埋置深度增加,可以增强地基土对建筑物的嵌固作用,从而减小建筑物的振幅,减轻震害,所以,在条件允许时,建筑物的基础应尽可能埋得深一些,并切实做好基槽回填和夯实,使其与基础侧面紧密接触。
(3)加强基础和上部结构的整体性,为了加强基础与上部结构的整体作用,基础在室内地坪下不宜作内外交圈的基础圈梁,上部结构的构造柱钢筋插入圈梁,使构造柱与地面下圈梁连接牢固,当地基土质较差时,还宜在基底布置圈梁,基础应尽可能取直和拉通,避免切断。
3建筑设计和建筑结构的规则性
建筑设计应符合抗震概念设计的要求,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设计方案。建筑及其抗侧力结构的平面布置宜规则、对称、整体性较好:建筑的立面和竖向抗压力构件的截面尺寸和材料温度宜自下而上逐步减小,避免抗侧力结构的侧向刚度和承载力突变。对平面不规则和竖向不规则类型的建筑结构应按《抗震规范》要求进行水平地震作用计算和内力调整,并对薄弱部位采取有效的抗震措施。对体型复杂,平立面特别不规则的建筑结构,要在适当位置设置防震缝,形成多个较规则的抗侧力结构单元,防震缝要留有足够的宽度,防震缝的宽度宜加大,两侧上部结构完全分开,当结构需要设置伸缩缝和沉降缝时,其宽度应符合防震缝的要求。
在建筑中当三缝合一设置时,三缝宽度均宜加大,震害证明三缝宽度值严重偏小,故宜加大,最小为100mm。建筑物质量要轻:地震时,建筑物重量越大,地震力越大,结构越易破坏,屋盖越重晃动越强烈,因此震区房屋在保证正常的使用条件下,结构各部分应做的轻一些,如用加气硅块,轻质材料等砌筑墙体,在我国多震得情况下进行墙体改革,减轻墙体自重和改善材料特性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1)减轻楼盖和屋盖自重,尽可能采用轻质材料。震害表明,楼盖和屋盖越重震害越重,但楼盖和屋盖本身破坏的并不多见,我们知道,在正常情况下,物体的惯性力与质量成正比,故楼盖和屋盖质量的大小就显得非常重要。
(2)围护结构要轻,承重墙体更要轻,当墙体自重大时,抗剪强度和抗强程度都很低,如果没有合理的抗震概念设计,结构的抗震性能很差,特别是在强地震力的作用下,更容易产生破坏,故应注意墙体自重和材料特性。
圈梁能极大地的减轻震害,不设置圈梁或设置不当震害就比较严重,它可以加强纵横墙体的连接,以增强房屋的整体性,它还可以箍住楼屋盖,增强楼盖的整体性并增加墙体的稳定性,也可以约束墙体的裂缝开展,抵抗由于地震或其它原因引起的地基不均匀沉降而对结构造成的破坏。
概念设计是展现先进设计思想的关键,一个结构工程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在特定的建筑空间中用整体的概念来完成结构总体方案的设计,并能有意识地处理构件与结构、结构与结构的关系。一般认为,概念设计做得好的结构工程师,随着他的不懈追求,其结构概念将随他的年龄与实践的增长而越来越丰富,设计成果也越来越创新、完善。遗憾的是,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大部分结构工程师只会依赖规范、设计手册、计算机程序做习惯性传统设计,缺乏创新,更不愿(不敢)创新,有的甚至拒绝对新技术、新工艺的采纳(害怕承担创新的责任)。大部分工程师在一体化计算机结构程序设计全面应用的今天,对计算机结果明显不合理、甚至错误而不能及时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 ,导致他们在大学学的那些孤立的概念都被逐渐忘却,更谈不上设计成果的不断创新。
强调概念设计的重要,主要还因为现行的结构设计理论与计算理论存在许多缺陷或不可计算性,比如对混凝土结构设计,内力计算是基于弹性理论的计算方法,而截面设计却是基于塑性理论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这一矛盾使计算结果与结构的实际受力状态差之甚远,为了弥补这类计算理论的缺陷,或者实现对实际存在的大量无法计算的结构构件的设计,都需要优秀的概念设计与结构措施来满足结构设计的目的。同时计算机结果的高精度特点,往往给结构设计人员带来对结构工作性能的误解,结构工程师只有加强结构概念的培养,才能比较客观、真实地理解结构的工作性能。
概念设计之所以重要,还在于在方案设计阶段,初步设计过程是不能借助于计算机来实现的。这就需要结构工程师综合运用其掌握的结构概念,选择效果最好、造价最低的结构方案,为此,需要工程师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结构概念,深入、深刻了解各类结构的性能,并能有意识地、灵活地运用它们。
2协同工作与材料利用率
协同工作设计的另一个目的,还在于对材料的充分利用。一般来讲,材料利用率越高(即应力水平越高),该结构的协同工作程度也越高(从优化设计的角度,尽管结构性能最好的方案,不一定是材料利用率最高),尤其对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结构设计的目的即是花最少的钱,做最好的建筑,这就要求设计时对结构材料的充分利用,这从梁类构件的演变可以看出。矩形截面梁是最普通的受弯构件,它的材料利用率很低,原因有二:一方面是靠近中和轴的材料应力水平低,另一方面是梁的弯矩沿梁长一般是变化的,这样对等截面梁来说,大部分区段,即使是拉、压边缘,其应力水平均较低。针对梁的这种受力特点,用结构概念分析,主要是因为梁截面存在应变梯度,只有当构件是轴心受力时,材料利用率才可能增大,于是就出现了平面桁架,平面桁架可以理解成“掏空”的梁――将梁中多余材料去除,既经济,又降低自重;故桁架的上弦相应于梁的受压边,下弦相应于受拉钢筋。规则桁架中腹杆的受力(拉、压)与梁中主拉、压应力方向一致,根据上述分析,还可以将桁架的外形设计为与弯矩图相似的形状,从而使桁架的弦杆受力均匀。由于桁架中大量存在压杆,压杆的强度往往由其稳定性决定,而不是由杆件截面材料强度决定,因此,在平面桁架的设计过程中,应设法降低压杆的长细比。
单纯增大截面是下策,特别是上弦杆,应努力增加其平面外的刚度(有时上弦采用双杆形成的复合压杆),提供平面外约束(增加支撑),如果把这些平面外的支撑再连接成桁架,这样就使平面桁架变为平面交叉桁架,最后发展为空间网架。空间网架的材料利用率高,应力水平高,故在大跨度、大空间结构中广泛使用,但网架结构中仍然存在压杆,压杆(特别是钢压杆)的应力水平不可能太高(因为随着跨度的增加,网架的高度增大,腹杆的长度将增大,同时节点距离的增大也导致弦杆长度的增大),这样高强材料就不能使用。因此,努力减少或消除结构中的压杆,就使我们找到了悬索结构,悬索结构中所有的“杆件”均为拉杆,这样就使悬索结构中杆件的应力水平极高,材料利用率极大,高强材料得以充分利用,还可施加预应力。因而在超大跨度的结构中,悬索结构(或包括悬索结构的组合结构)是首选的结构类型。就混凝土基本理论的发展来看,也体现了使各种材料充分发挥性能,并相互协同工作的特点。林同炎教授认为:钢筋混凝土与预应力混凝土之间的区别在于钢筋混凝土是将混凝土与钢筋两者简单地结合在一起,并让他们自行地共同工作,预应力混凝土是将高强钢筋与高强混凝土能动地结合在一起,使两种材料均产生非常好的性能。反映了人们对混凝土中的协同工作认识和运用过程的加深。
目前广泛使用的钢-混凝土结构 ,是将钢结构与混凝土结构相互取长补短形成的一种新型的结构形成。尤其是钢管混凝土,与预应力混凝土相似,更将这两种材料能动地结合起来,实现了结构材料的又一次革命。钢管混凝土的原理有二:1)借助钢管对核心混凝土的约束,使核心混凝土有更高的强度和变形能力;2)核心混凝土又对钢管壁的稳定提供了有效可靠的支撑。钢管混凝土的极限承载力远大于钢管和核心混凝土两者的承载力之和,约为两者之和的17~2 0倍,其极限变形能力是普通钢筋混凝土的几倍甚至几十倍,这是钢材与混凝土的又一次理想结合。它的出现,使传统意义上的受压破坏特征由脆性变为延性,对结构抗震的延性设计意义巨大,也使超高层建筑底层柱的轴压比限制问题迎刃而解。
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城市建筑业的蓬勃发展,各类功能、造型的建筑在城市中已经遍地开花。在大量的建筑群涌现的情况下人们对建筑的功能、造型以及施工有了更高的要求。从而促使结构工程师对建筑工程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安全性也需要进一步的思考,这就需要结构设计工程师在建筑设计初期提出完善的设计概念,遵循设计基本原则,借鉴一些先进的技术,使房屋建筑结构设计更安全、可靠。
一、概念设计存在的重要性
概念设计是一个优先于建筑工程的初步设计,它所需要达到的目标就是在总体方案的设计阶段使建筑物的功能优越、造型美观、技术先进。结构概念设计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力学概念、材料性能、结构体系以及建造技术的娴熟运用,同时还要有审美的眼光、工程的意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要做好结构概念设计的重要条件就是透彻理解建筑意图、使用功能及相应的地区规划和自然环境,掌握结构受力的规律和真实情况,运用正确的概念指导工作,把握重点,突破对问题的狭隘经验所产生的障碍和束缚,才能避免在设计中发生原则性的错误。这就需要建筑结构工程师经过不断的学习和总结设计经验,在工作中勤于思考,及时了解学习设计成果和技术资料,深入实践了解施工现场,以探索结构的真实工作情况。从而做到建筑空间和形式与结构体系和材料、建造方法和效益之间的协调一致。
二、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
1、刚柔并济的设计原则
结构的塑性变形可以消耗地震能量,具有延性的结构变形可以有效地抵抗地震,而结构的变形能力不足又是结构破坏和倒塌的重要原因。这就要求建筑结构的合理体系一定要遵循刚柔并济的原则。这是因为在设计中结构刚度太大,在地震力作用下结构吸收的地震作用也会增大,结构的变形协调能力就较差、结构的延性差从而导致结构的脆性破坏,这样就违背了抗震设防的基本原则。相反,如果结构刚度过小,虽然减少了地震作用效应,但结构变形的增大也同样会导致结构破坏使得建筑物无法正常使用。所以在结构选型及布置上我们要做到刚度、质量分布比较均匀,不出现平面布置不规则、严重的凹凸以及竖向构件刚度突变而导致的传力途径突变。这就有效地避免了由于忽视以上问题而导致结构的薄弱部位将产生过大的应力集中或过大的变形,容易导致结构过早地倒塌。因此结构构建的合理布置的,有利于防止薄弱的子结构过早破坏、倒塌,使地震作用能在各子结构之间重分布,增加结构的赘余度数量,发挥整个结构耗散地震能量的作用。而并非结构梁、柱及抗震墙越多就越好,钢筋配越足就越结实。
2、多道设防的设计原则
多道设防就是在同一工程中,通过控制各次要部件和主体结构在地震中破坏的顺序来达到抗震防御目标的一种抗震概念设计原则。一个良好的抗震结构体系应该由若干个延性较好的结构构件连接起来协同工作。例如框架-抗震墙结构是由延性较好的框架和剪力墙两个抵抗体系组成;剪力墙结构是由若干个单肢、双肢甚至多肢墙系组成。抗震结构体系应有最大可能数量的赘余度,并且有意识的建立起一系列分布的屈服区,使结构能吸收和耗散大量的地震能量,一旦破坏也易于修复。在实际的地震中,能造成建筑物破坏的强震持续时间少则几秒,多则几十秒甚至更长时间。在这样长的时间内,多次的地震脉冲对建筑屋产生多次往复式冲击,如果建筑物只有一道抗震设防线,该设防一旦破坏,接踵而来的地震波就会促使整个建筑的垮塌。特别是建筑屋的自振周期与地震波周期相近时会使建筑物发生共振,从而加速其倒塌进程。而建筑物采用了多道抗侧力体系时就不至于在强地震力作用下这些构件全部破坏从而使建筑物免于倒塌。在我国08年发生的汶川大地震中,各种建筑的破坏形态更为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所以建筑结构工程师一定要在设计的初期就对房屋建筑的整体概念上加入多层设防的设计理念,以确保结构安全可靠,保证人民生命财产。
3、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弱构件的设计原则
“强柱弱梁”就是柱子不先于梁破坏,因为梁破坏属于构件破坏,是局部性的,柱子破坏将危及整个结构的安全---可能会整体倒塌,后果严重,因此要保证柱子更“相对”安全。强柱弱梁是保证框架结构的延性,如果塑性铰过早出现在柱中,对结构破坏是很大的,所以设计成强柱弱梁,让塑性铰首先出现在框梁中,这样结构就具有了较好的变形的能力,延性变强。
“强剪弱弯”是指构件的抗剪能力应好于抗弯能力。“弯曲破坏”是延性破坏,是有预兆的,如开裂或挠度较大等;而“剪切破坏”是一种脆性破坏,没有预兆的,瞬时发生,没有防范,所以我们要避免结构构件发生剪切破坏,保证弯曲破坏之前不发生剪切破坏,充分发挥塑性铰的能力。
“强节点弱构件”是指节点的承载力应高于连接构件,因为节点不但承担了构件之间的连接而且是构件传力的重要环节,因此节点失效意味着与之相连的梁与柱都失效。对于节点重要性的认识,在各个规范及标准图集中都有明确的要求和深刻的体现,我们在应用时须认真体会。
仔细分析以上三点设计原则,它们共同的特点就在于保证结构的具有良好的延性,方能减少地震作用所带来的破坏。
4、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无论是哪种建筑物都是为了满足于人们的精神和物质需求,服务于人类。近年来经济的发展使得人们对居住环境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的居住、生活都愈想回归自然,享受到健康的自然环境,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建筑设计时就提出了生态环保型设计概念,主要原因是生态环保是可持续性发展。利用建筑周边的自然条件结合先进的环保设施共同筑建环保居住环境,充分展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三、房屋建筑结构概念设计的措施建议
1、在建筑方案前期做好宏观掌控
要将一个优秀的建筑作品去实现就需要结构设计者在建筑方案前期做好结构选型,比较不同结构形式的优越性,权衡其利弊确定合理的结构形式(主要包括楼屋盖形式,承重结构形式以及基础结构形式);选用新型建筑材料提高结构强度,减轻结构自重从而使建筑安全耐用、功能优越、造型美观、合理经济;考虑关键部位的构造措施以及合理的建议先进的施工技术。
2、在编制设计文件阶段做好技术把关,控制各个设计环节
设计文件的编制阶段是概念设计深度的集中体现。所以在编制设计文件时应严格遵循规范的要求,深刻理解规范的编制意图而不拘泥于规范条文,灵活应用。并且多学习已有建筑的设计思想,广集思路,多了解实际施工状况使的设计者的意图更好地被体现,以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选择合适的计算软件及合理的力学计算模型,以确保模型的真实性及计算结果的正确性。正确地借助现代化科技成果及科研结果来做好结构设计,而不依赖于计算软件;正确地判断计算结果,做好构造要求及各个部位构件及节点的设计,满足结构安全性能以及建筑使用功能要求。
四、总结
随着各种建筑物的功能需求的不断提高,这就需要建筑结构设计工程师不断巩固理论基础,更新思想,以及创新性的设计概念。房屋建筑结构设计是实现、美化建筑思想的重要环节,它会影响到建筑物的安全性、可靠性。所以只有合理的建筑结构形式以及正确的计算方法,依靠材料和结构的发展,才能容文化于建筑之中,促使建筑的繁荣。
参考文献:
[1]《建筑结构概念设计及案例》 罗福午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12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1 前言
随着建筑行业的日益发展,房屋建筑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越来越复杂。建筑外观与平面上独特新颖的要求以及建筑设计师标新立异的个性追求增加了建筑结构布置的难度,加上部分设计师对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缺乏足够的了解,不仅使得建筑结构抗震性能降低,也给建筑带来施工上的困难和经济上的损失。建筑结构抗震概念设计虽然是建筑基础性的功能,但却是建筑结构设计的核心部分,其强大的功效和作用越来越受到结构工程师的认可和重视。
2 抗震概念设计的作用
由于影响建筑物抗震性能的因素很多,很难对地震作用进行准确的估算,所以“概念设计”的作用要比“数值计算”的作用显得更为重要。概念设计是建筑物结构抗震性能的决定性因素,也是结构抗震设计的首要问题。
概念设计的重要性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如今的计算理论及结构设计理论有待完善,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缺陷以及不可计算性。所以,概念设计的应用不仅解决了计算理论的缺点,还解决了在结构设计中实际存在的那些大量无法计算的问题,更加合理的完成了建筑的结构设计。2) 结构设计过程需要进行大量的数学计算,需要借助计算机来完成。而在方案的初级设计阶段不能使用计算机来辅助计算。因此,需要熟练掌握结构概念的结构工程师根据自己的合理计算和准确的判断来筛选高效、低造价的结构设计方案。3) 对于结构设计过程中存在的大量繁琐的计算,往往需要借助计算机完成。而结构设计人员也过分依赖计算机,这样会降低工作人员对设计数据的敏感性,对于计算中存在的数据错误和运算方法不合理问题不能辨别和纠正,从而使结构设计存在诸多问题,留下安全隐患。由以上分析可知,概念设计对建筑结构设计有相当重要的影响,其地位是不可取代的。
3 抗震概念设计遵循的基本原则
3 .1 整体合理性原则
基础设置须满足建筑物相关的规定要求,使得其所对应的承载力与相应的结构刚强度实现完美的结合,也就能够可靠的将建筑结构中的各类荷载进行有效的传递至基础。这种整体的构件布置能够将建筑物各部分有效的组合在一起,从而产生极好的整体抗震性。
3 .2 结构合理性原则
建筑物本身的对称布局是实现建筑物整体质量布置对称性的基础,从而使建筑物的抗侧力大大加强且会对外力产生一种均衡的抵抗性,从而使建筑物的结构抗震性大大增强。
3.3 形状简单原则
简单的建筑物往往结构比较明确,也就方便了我们对建筑物各个构件进行具体准确的受力分析,而且这种形状简单的建筑物结构受地震破坏的程度相对较轻,部分相对薄弱的区域也很容易得到控制和修复,从而确保建筑物抗震要求的实现。
3.4 竖向均匀原则
建筑物竖向上的均匀能够有效避免建筑物外力作用下,由于刚度不足而发生突发性的结构扭曲现象,从而大大增强建筑物整体的强度和刚度。因此设计师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应当首先考虑建筑物竖向上的受力情况,将建筑物转换层所对应的上下部分的结构比例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尽量使转换层所承受的荷载相均衡。同时还应考虑建筑物内部墙柱等承重结构上下连接的一致性,这种刚度趋向的均衡和结构的延伸能够保证建筑物各构件将地震产生的能量进行很好的吸收和传递,从而减少地震所产生的能量对建筑物的破坏。在对建筑物填充墙设置的时候,为保证结构的质量,还应该考虑墙柱之间的结构状况,在保证建筑物整体受力情况不受破坏的基础上,按照规定的要求设置抗震缝。
4 结构抗震概念设计在建筑物各层面的运用
4 .1 选择科学的建筑方案
在进行方案初步设计时,建筑设计师应当根据自己掌握的相关理论和经验选择科学的、合理的、经济的方案,尽量避免使用计算机等工具进行单纯的数据筛选。建筑物的平面应当尽量选择对称性较强的方案,这种对称的平面布置能够缩小质量与刚度之间的偏差,从而使建筑物的竖向各部分受力均匀、整体性强,避免建筑物扭转现象的发生。当前建筑中出现的一种“ 细腰建筑”,属于一种平面很不规则的建筑。虽然这种建筑的外形较好,但该类建筑在高层建筑中应用后,地震作用情况下建筑物就很容易出现细腰部破坏现象,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要尽量使用抗震效果较好的形体,尽量少做不对称的或过长的外凸内凹形体。
4 .2 选择合适的结构体系
合适的结构体系是建筑物各部分整体协调性的保证,因此建筑结构抗震概念设计要求建筑物设计必须要选择稳定、合适的结构体系。一个科学的建筑结构体系须满足变形和抗冲击力的要求,即建筑物有一定的刚度,能够承受自身的荷载而不发生变形;同时又能够在地震发生时能够承受巨大的地震力而不出现局部受损的情况。在进行结构选择时,要注意建筑物传力途径和受力计算的明确性,尽量避免使用转换层,防止地震作用下建筑物发生局部破坏或倾斜现象。
4 .3 布置科学的抗震防线
对于结构抗震体系的选择,要尽量避免使用单一的抗震防线。单一的抗震防线通长只有一道,当地震反复发生时,一旦抗震防线发生破坏就必然会造成建筑物的坍塌,造成严重的后果。若设置较多的抗震防线后,建筑物中各个构件就能够进行适当的强弱结合,从而使得建筑物整体结构的抗震性得到增强。
4 .4 选择高质量的结构材料
建筑结构抗震能力除了受以上因素的影响外,很大程度上还会受到材料的影响。材料的强度、刚度以及材料的连续性与均匀性都会影响到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因此在进行建筑结构选材时要对材料的强度和延伸性等进行仔细的考量,使得材料符合建筑结构体系。同时还应该注意材料的经济性能,发挥材料最大化的性能,实现单个性能与整体性能的最优结合。
4 . 5 处理建筑物中比较薄弱的部位
只有良好的结构整体性,才能使建筑构件之间协调配合,实现结构协同工作原则,这就要求建筑各个部位的强度和延性都能够达到相应的标准。因此在结构概念设计中要特别重视建筑薄弱环节的处理,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建筑的关键部位进行加强。建筑物结构整体的设计要注意强剪弱弯、强柱弱梁以及对柱、梁、节点与构件之间的关系,更值得注意的是建筑物构件节点的承载力一定要高于该连接构件的承载力,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建筑物构件随着老化程度的加深,构件节点的承载力和刚度不会发生变化。建筑物梁、柱端部通常要采取箍筋加密措施,同时还要注意所使用的材料规格是否符合相关的设计和规定要求。对于砌体结构的建筑物,可以采用设置圈梁、构造柱等方式对其整体性和延性进行加强。同时还要注意建筑物预埋件的锚固承载力与连接件承载力之间的关系,若预埋件的承载力不能满足相应的承载要求,必然会对建筑物整体性产生不利的影响。对于装配式构件整体性的考虑,装配式连接构件中的抗侧力构件一定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其结构空间的整体性进行处理。
5 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设计所呈现出的多样化和高水平化对设计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建筑抗震性能良好的设计应当是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的完美结合,因此作为现代结构设计师只有在掌握扎实的建筑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借助结构抗震概念设计不断创新,才能满足社会日益提高的建筑结构要求。
参考文献
[1] 聂铜光.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设计[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9(22):3 5 - 3 7 .
1.借助自主复习单,掌握概括说明文要点的一般方法。
2.通过合作交流,总结准确分辨说明方法的诀窍。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要点,梳理阅读方法
1.从单元导语人手,回顾学习要求。
(1)抓住课文的要点。
(2)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并试着加以运用。
2.呈现课前学生梳理的课文要点。
3.交流概括要点的方法。
(1)逐段概括要点:①呈现课文《鲸》,交流概括要点的方法。②思考本单元中运用此概括方法的其他课文。
(2)摘录文中关键句。①呈现课文《松鼠》,交流概括要点的方法。②找找课文《假如没有灰尘》中的关键句。
二、借助课文范例,寻找概括诀窍
(一)呈现自主复习单中的学习困惑。
困惑一: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容易混淆。
困惑二:一个语段中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说明方法,易出现遗漏。
(二)解决困惑一。
1.呈现课文中的例子,说说分别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这种玻璃叫“夹丝网防盗玻璃”,博物馆可以采用,银行可以采用,珠宝店可以采用,存放重要图纸、文件的建筑物也可以采用。(举例子)
鲸的鼻孔长在脑袋顶上,呼气的时候浮出海面,从鼻孔喷出来的气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等肺里吸足了气,再潜入水中。(打比方)
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作比较)
2.合作讨论:如何辨别“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这三句话用上这些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
3.小组汇报。(判断说明方法的时候,我们可以做标记)
4.练习运用。
(1)独立完成练习一。
练习一:判断说明方法,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A.作比较 B.举例子 C.打比方
①例如,小麦抽穗时遇上连续三天以上的大雾,就容易引起赤霉病。( )
②一公顷水面上生产的这种藻类,经过加工后可获得数吨蛋白质、多种维生素以及人体所需的矿物质,相当于陆地上耕种40公顷土地生产大豆所需提供的同类营养物。( )
③人民英雄纪念碑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矗立在广场南部。( )
(2)交流并及时完善板书。
举例子——例如、如、比如、又如
打比方——像
作比较一相当于
5.基于学情,重点区别几个容易写错别字的说明方法。
(1)交流整理其他说明方法。
(2)显红易写错的字,交流记忆的好方法。
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作假设打比方
(三)解决困惑二。
1.呈现课文段落,联系上下文,思考显红的句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腭,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
——《鲸》
2.同桌讨论:读一读,想一想,判断一个语句或语段中有哪些说明方法时,怎样才能不遗漏?(随机板书:一遍一遍读,一个一个找)
3.尝试运用,完成练,完善板书。
(1)独立完成练。
练 将这段话所用的说明方法写在横线上。人的机体,用则灵,不用则衰;脑子用得勤的人,肯定聪明。因为勤于用脑的人,脑血管经常处于舒展的状态,脑神经细胞会得到很好的保养,从而使大脑更加发达。相反,那些懒于用脑思考的人,由于大脑受到的信息刺激比较少,甚至没有,大脑很可能就会早衰。这跟一架机器一样,搁在那里不用就要生锈。外国就有过这样的研究,科学家观察了一些20~70岁的人,发现长期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到了60岁时仍能保持敏捷的思维能力,而在那些终日无所事事的懒人当中,大脑早衰者的比例大大高于前者。____
(2)同桌交流。如有分歧,再读读片段,看看板书,轻轻讨论。
(3)全班交流。
三、通过综合练习,掌握概括诀窍
1.回应课前学生的困惑。
2.运用概括的诀窍,独立完成练习三。
鸵鸟
鸵鸟分布于非洲和阿拉伯半岛,主要生活在沙漠地区,是现代鸟类中体形最大的鸟。
鸵鸟的双翅已经退化,不会飞翔,但在顺风及拐弯奔跑时,双翅展开,起着像帆一样的作用,能保持平衡,又能借助强劲风力,加快奔跑速度。鸵鸟善于奔跑,一步可以跨出7米远,时速可达60千米。当然它们不能一天到晚都跑得这么快,但即使在它们跑得疲倦时,也能胜过一匹快马。
提到鸵鸟,人们往往认为,鸵鸟遇到危险的时候,如果来不及逃跑,就会把自己的头和颈平贴地面,钻进沙堆,就会平安无事。其实,这是人们误解了鸵鸟。经过研究人员多次观察,从来没见过鸵鸟把头藏进沙里。实际上,鸵鸟很聪明,因为把头埋进沙里,很快就会窒息死亡。有时鸵鸟把头贴近地面,是为了听远处的声音,或者是为了放松一下颈部的肌肉。年幼体弱的小鸵鸟,遇到敌害逼近时,常把身体紧贴地面。由于它们身上羽毛的颜色和黄草、黄沙相似,很容易瞒过敌害,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小鸵鸟的头颈也不钻进沙堆,而是两眼紧紧盯住敌害,做好随时逃离的准备。
①文章介绍了鸵鸟的____、____等特点。
②判断文章第二自然段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写在横线上。________。
3.交流。
四、小结,布置后续作业
1.欣赏同学习作中恰当使用说明方法的片段。
2.回家再次修改习作,思考能否更好地运用说明方法,把事物介绍清楚。
【教学反思】
复习的目的不仅要“温故”,更要“知新”。
1.基于教材及学情,让教学目标更有效。此课以单元导语为目标,利用自主复习单,让学生课前梳理要点、说明方法及困惑。这样,不仅让学生复习相关内容,而且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起点及困惑,使课堂教学有的放矢。
长期以来,我国房屋建筑在设计上存在众多问题,如:传统的房屋设计中仅仅是为了满足居民居住的空间,而忽视了房屋建筑的成本、污染问题。尽管我国一直以来提倡节能减排,但在设计过程中,仍出现严重的污染问题,并且这些污染问题带来不可挽回的影响。加上近年来,人们对生活水平的要求也越来愈高。因此,房屋在建设上不仅考虑空间问题,而且还应将绿色环保、节能纳入到建设中。在此背景下,提出了绿色建筑理念在房屋设计中的应用,下面对其进行详细探讨:
1 绿色建筑概述
绿色建筑中的“绿色”与普通的绿色概念不一样,它是一种抽象的概念,是指建筑在满足居民需求的前提之下,对周围环境、人体健康无害的建筑。在建筑设计过程中,最大限度节约资源,保护自然环境,为人们提供舒适、健康的居住空间。
绿色建筑与传统建筑有着本质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绿色建筑注重节约环保。由于人民生活的不断提高,环境污染也越来越严重,人们身体疾病数量日益增长,加上资源量逐渐减少。在此条件下,房屋设计中必须将节约环保放在首位,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保护周围环境,将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危害降到最小程度。其次,绿色建筑实现自然和谐。所谓自然和谐是指人们在设计、建造及居住过程中,对生活的周围环境实现人、自然、社会的三者和谐,兼顾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及环境效益三部分,最终实现人类社会、经济及自然的可持续发展。最后,绿色建筑注重健康舒适。传统的房屋建设过程中,所采用的建筑材料大多缺乏绿色性,甚至还有些对人类身体有害的原材料,同时没有根据当地的实际地形、气候、人文等因素实现因地制宜,也就导致了人们在居住过程中的不舒适。而绿色建筑的基本要求就是健康舒适,为人们提供高质量的生活空间。
2 绿色建筑下房屋设计原则
随着人们观念的不断提升,绿色建筑理念在我国建筑设计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已有很多建筑在设计中体现了绿色理念,符合当前人们及社会发展需求。当然,将绿色建筑应用到房屋设计中应坚持以下两大原则:
2.1 坚持保护环境的原则
保护环境是绿色建筑的核心理念,房屋设计中更应该坚持保护环境。房屋设计人员在房屋建造之前,必须对建筑施工现场进行详细、全面勘察,对勘察到的信息进行整合、分析,制定出详细的保护环境方案,应从各个方面着手进行,如采用绿色材料、绿色结构、绿色外观等,避免有害建筑的出现。同时将房屋设计及建筑过程中的污染降到最低限度。在建筑内部装设除污系统及除尘系统等,确保新鲜空气的流通;在房屋施工过程中,可采取先进的降低噪音、空气污染的措施,确保居民生活环境的舒适及健康。
2.2 坚持节约能源的原则
尽管我国实行计划生育取得了较大成效,但是我国人口数量还在不断增长,对能源需求日益加大,为此,为了实现节约能源的目的。在房屋建设时,应采用新型材料,建立新型节能体系,避免能源的浪费。另外一方面,热能损耗是房屋设计中的主要问题,也是节约能源的重要内容。应对建筑内外的热能进行严格控制,维持居民居住的良好生活环境。
3 绿色建筑在房屋设计中的应用
由于传统的房屋设计过程中,大多忽视了质量、污染及成本问题,进而使得房屋设计完成后,存在质量安全、污染加重及成本提高等,三者是相互联系的。一旦房屋设计存在质量问题,就会为以后的重建、维修增加了成本,还加重了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而环境污染,对人们的居住、工作带来影响,甚至健康问题。房间的项目需要大量的资金,若不对其成本进行严格控制,则会使房屋建设项目的经济出现亏损现象,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为此,鉴于以上种种问题,应将绿色建筑应用到房屋设计中,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3.1 房屋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的应用
房屋在设计的初期应整体应用绿色建筑的理念,首先,对当地房屋建筑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人文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如:当地若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天寒冷,夏季炎热,冬天室内温度可设置在20℃,夏季25℃,其相对湿度冬季为(30~60)%,夏季(40~65)%,并根据建筑主体的高度,风向等,将其温度、湿度进行适当设定。其次,房屋整体设计上应遵循绿色建筑。如:某房屋的布置较为紧凑,其停车库应设计为完全开敞空间,一些设备用房则无需应用空调房间等。最后,房屋的墙面、结构、架空楼板等都应体现绿色建筑理念。如:根据绿色节能计算,建筑外墙采取何种材料,才能够体现绿色理念。通过以上做法,在确保建筑设计质量的前提之下,对原本粗陋的设计工艺进行精确化,在预定的时期内完成房屋工作量。
3.2 房屋电气设计中绿色建筑的应用
电气作为房屋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若选择好的电气材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达到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作用。对于一般居民房屋而言,其照明光源则可采用紧凑型绿色节能荧光灯、金属卤化物灯(配照高效格栅灯具,灯具效率应大于60%。);若是商业房屋,则可采用T5直管形三基色荧光灯,对于有着特别要求的会议室、多功能厅则可设置少量的白炽灯;照明控制功能应分区、分组、时间控制等,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的控制方式,相应节省电能源;楼宇设备自控管理系统等应实行自动控制、自动调节及实时监测,进而实现最优运行;对于用户变电所的变压器则选用低噪音、高效率、低能耗及难燃的绿色节能型产品;对于较大空间的办公场所则采用室外自然光,并对其进行人工调节。
3.3 房屋暖通设计中绿色建筑的应用
任何房屋设计中暖通的设计也较为重要,可采用较高性能系统的冷水机组、较高慢负荷效能比的变制冷剂量,对室外机、室内机进行严格配管,最终减少由于管长而造成的冷量衰减。另外,空调设备及通风设备选择能量消耗低的设备,其通风系统单位的风量则选择耗功率较小的。全空气系统则应具备全新风运行能力,空气低区的冷冻水供回水温度则应(5~12)℃,相应节约了水泵输送能耗。相应建立良好的楼宇自动系统的良好控制,进而使空调系统的绿色效能达到最大化。
3.4 房屋除污设计中绿色建筑的应用
在房屋建造设计中还应安装除污系统,应根据居民所使用的具体情况,并且结合当地的污染问题等,配备专业的排污控制体系,进而确保新鲜空气的流通及其污水的顺利排放。若房屋用在工业生产中,则还需要设置专业的排烟装置及给排水装置,最终确保生产的顺利进行,对水污染、空气污染进行及时处理,避免造成严重的水及大气污染。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房屋建筑中应用绿色建筑理念是当前较为重要的内容,其设计的多元化及地方化对房屋建筑的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尤其在房屋设计中,其设计一直以来是整个房屋建筑过程的中心环节,应根据房屋建设的实际情况,相应制定合理的建造方案,将绿色建筑理念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这是我国提出的一项重大发展理念,在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中也明确指出,需要持续坚持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让各项资源发挥出更大的价值。对于房屋建筑而言,从房屋建设到投入使用,各个环节都会涉及到资源的利用。如何降低其中的资源消耗,达到节约、环保、绿色的要求,就成为了业界人士需要思考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便提出了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从多方面指出房屋建筑设计要体现出绿色、环保和节能,降低房屋建筑在建设和使用阶段的资源消耗。因此,作为房屋设计人员,便需要对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加强研究,明确内涵与原则,合理运用到房屋设计的具体工作之中。
1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内涵解析
要将绿色建筑设计理念运用到房屋设计当中,应该首先对绿色建筑设计理念本身的内涵形成理解认识,清楚地把握。对于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理解,需要从绿色建筑和相应的设计理念两个层面来形成把握。
1.1绿色建筑
所谓绿色建筑,从其本质上来说,就是可以实现节能减排的建筑物。节能,即降低资源消耗;减排,则对环境友好。绿色建筑的节能减排,需要涵盖其全寿命周期,也就是从房屋建筑的建设开始,一直到使用寿命到期,在整个寿命周期内,都要体现出这种节能减排的绿色属性。之所以提出发展绿色建筑的观点,根本原因在于我国建筑领域所产生的能源消耗、环境污染问题较为突出,必须要改变。比如,在房屋建筑的建设与装修施工阶段,会产生噪音、粉尘等污染问题,同时,还会产生大量的固体垃圾,在城市固体垃圾中,建筑垃圾占比高达四成。而在房屋建筑使用过程中,出于采光、通风、取暖、降温等方面的需求,也会形成相应的资源消耗。从当前阶段来说,房屋建筑的资源消耗与污染问题都还较为显著。因此,在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等理念的支持下,绿色建筑得以出现。绿色建筑的核心,便在于降低资源消耗,减少污染问题,实现环保、节能、绿色的发展。
1.2设计理念
对于绿色建筑,要把握相应的设计理念,这是设计人员应当关注的。根据业界实践以及相关人士做出的学术研究,可以发现绿色建筑设计理念主要涵盖了三个层面。一,资源节约。不少人对于绿色建筑的理解,存在一定的狭隘认知,单纯认为绿色建筑的节约就是节约能源。实际上并非如此,绿色建筑的节约,应当是从资源节约的整体视角予以把控。不仅是要节约电力、燃气等能源,还需要节约水资源、建筑材料资源等等。二,贴合自然。绿色建筑的设计,还需要注重贴合自然,也就是要在建筑内部进行自然环境的营造,增加建筑自身的绿色属性,让建筑可以体现出生态性特征。三,体现人性化。绿色建筑设计,虽然要体现出资源节约和环保绿色的特点,但还需要注意保持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因为归根结底,绿色建筑设计是服务于人,在设计中不能出现违背人们使用需求的情况。所以,在设计中还需要保持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多从普通居民的视角切入来开展设计。
2房屋设计运用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基本原则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是当前房屋建筑设计领域的一个重要指导,要在房屋设计中将该理念运用起来,还需要把握一些基本的原则,只有如此,才能让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在房屋设计中发挥出切实的效用,提高房屋设计的整体水平。
2.1满足建筑使用需求
在房屋设计中对绿色建筑设计理念进行运用,一个重要的基本原则,就是要满足建筑使用的根本需求。房屋建筑设计,有其对应的使用功能。将绿色建筑设计理念融入进来,需要以满足建筑施工需求作为基本前提,不能为了实现绿色设计而妨碍建筑功能的情况。比如,对于建筑内部的一些功能性墙体,如防火墙,不能说为了节约用料而取消设计,这显然就不符合使用需求。而在其他方面,也需要注意到建筑使用功能需求和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契合,但二者出现冲突时,要以满足建筑使用需求作为先导。
2.2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在房屋设计中的应用,还需要保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应原则。对于绿色建筑而言,可持续发展和对生态环境友好是核心内涵,不仅是要实现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还需要对生态环境形成保护,与生态环境之间建立起和谐共处的友好关系。从建筑经济的发展来看,对于环境的影响显而易见。建筑建设需要使用到大量的砂石木料,这些材料都来自于自然界之中。砂石开采、林木采伐等都会对自然环境形成影响。所以,在房屋设计中运用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就要注重到生态环境的保护,要从房屋建设和使用两个层面出发,做好相应的设计,体现出对生态环境的友好属性。
2.3全寿命周期设计
针对绿色建筑设计理念而言,其本身就具有全寿命周期的基本特点。因此在房屋设计中对该理念进行运用,也需要相应体现出全寿命周期设计的根本原则。也就是针对房屋建筑进行绿色设计理念运用的过程中,要从房屋的建设开始,一直到房屋的使用,基于其整个寿命周期,考虑其中涉及到的各个环节,开展针对性的设计,让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全面贯彻其中,全程化发挥作用。
2.4内部与外部结合
房屋设计对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运用,还需要注意到内部与外部的结合,这主要是指对于房屋建筑内部结构、空间、环境的设计,要与外部环境空间的设计结合起来,形成整体化的设计。对于房屋建筑工程而言,并不只是对房屋建筑本身进行设计,还需要对外部环境进行设计。在设计过程中,就要注重到内部设计与外部设计的结合,要在设计风格上保持统一,也要实现功能上的衔接,确保房屋建筑内外部空间的一体化,发挥出更好的使用功能。
3房屋设计对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具体应用策略分析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在当前的房屋建筑设计中,具有显著的指导作用。作为房屋设计工作者而言,需要对相关设计理念形成有效认识,然后从房屋设计的实际工作出发,将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应用起来。
3.1优化房屋结构设计减少建筑材料资源使用
从当前房屋建筑工程的建设施工来讲,材料用量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尤其是在建筑内部会出现一些非必须的结构,导致业主在接收房屋之后,还要花时间将相关的结构拆除,这不仅造成了建筑材料资源的浪费,也增加了固体垃圾产生的数量。比如,房屋建筑内部的非承重墙体,大多数业主在装修时,都会选择拆除非承重墙体,扩大室内空间。再比如,对于墙面保温层或是基层,在装修时也基本都会全部拆除,然后重新进行墙面施工。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房屋建筑的内部结构设计怪异,存在一些难以使用的狭小空间,形成了空间上的浪费。基于这些情况,在绿色建筑设计理念下,就需要对房屋建筑的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减少其中的一些不必要结构,优化整体结构设计,让房屋内部结构更加合理,同时减少建筑材料的使用。具体来说,在进行房屋建筑设计时,可以运用BIM软件,构建起三维信息化房屋建筑模型,从不同角度来对房屋内部结构进行透视,优化设计,对其中的结构进行调整。
3.2加强节能设计减少房屋建筑使用的能源消耗
在房屋建筑使用过程中,会使用到一些能源,比如,电力就是最为主要的能源消耗载体。因此,在房屋设计中,就需要加强节能设计,让房屋的使用可以达到节约能源消耗的效果,从而体现出环保绿色的特征。首先,要做好房屋内部的通风设计,确保在打开门窗时,能够形成较强的气流流动,起到降温的效果。很多房屋在夏季时,会出现内部温度较高的情况,根本原因就是通风较差,这就需要长时间开启空调制冷,从而消耗大量电力。做好通风设计,让室内的温热空气可以快速交换,降低室内温度,这样可以减少空调制冷的能源消耗;其次,要做好房屋的保温隔热设计,降低室内外的换热效应。不论是夏天制冷还是冬天取暖,都需要建筑本身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避免室内冷空气或是暖空气与外界交换,这样才能长时间保持室内温度处于理想状态。如果室内外换热作用过强,就会导致制冷或取暖设备长时间运转,产生大量的能源耗用。所以,在房屋设计中,就要针对墙体做好保温隔热的设计,在墙体中设计相应的保温隔热层。同时针对窗户,要设计双层真空玻璃,还要注重门窗缝的密闭,降低空气交换;最后,还需要注意到照明节能设计。要做好室内采光设计,确保自然光线可以良好照射到室内,尽可能长时间保持室内明亮,减少开灯的需求和时长。另外还可以设计太阳能照明系统,依靠太阳能板给室内照明供电,达到节约电力消耗的作用。
3.3在房屋设计中加强对可再生资源的利用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应用,在房屋设计中还需要关注到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从目前的行业发展看,在房屋建筑领域,已经拥有了一些再生性材料,比如,再生混凝土,再生板等。在进行房屋设计的时候,就可以针对房屋建筑结构中的一些工程结构,设计再生混凝土,比如,楼板、楼梯以及其他非承重结构,都可以设计使用再生混凝土。而在室内一些需要使用到板材的地方,也可以设计使用再生板。通过再生资源材料的利用,可以达到节能环保的效果。
3.4设计中水回用系统减少水资源利用
在房屋设计中,出于绿色建筑设计的需求,需要关注到中水回用系统的设计。中水回用系统,这是一种将生活污水、城市污水或工业废水经过处理之后再次投入使用的循环利用系统,能够对水资源实现二次利用,达到节约用水的效果。对于房屋建筑而言,在后期使用阶段,会产生大量的水资源消耗,其中使用后的水基本都是直接排入下水道,未能实现二次利用。其实生活中的很多污水,经过处理之后,还可以用于清洁、灌溉等方面。因此,在开展房屋设计的时候,便可以结合房屋建筑的结构以及给排水系统构成,在其中设计中水回用系统,对厨房、洗浴设备的用水进行二次回收,处理之后再接入到住宅的清洁、灌溉用水系统,实现二次利用,这样就可以达到节约水资源利用的目的。
3.5做好房屋室内外环境的绿化设计
在绿色建筑设计理念下,房屋设计还需要注意到室内外的绿化设计,要做好绿化,构建起优良的环境,给人们营造更好的生活条件。具体来说,在室内设计阶段,就应该立足室内空间结构的具体特征,以及室内空间的使用功能,进行有针对性的绿化设计。比如,对于卧室、客厅等功能空间,都应该设计绿植,如,盆景、园艺小品,通过绿色植物来营造室内空间,同时绿化环境。尤其是可以设计一些能够净化空气的绿色植物,如绿萝、白掌、虎皮兰,在美化室内环境的同时,还可以对空气中的甲醛等污染性气体实现净化。而在室外环境设计方面,就需要从整体上形成把握,依托房屋建筑的整体风格,来进行室外绿色的设计。在绿色植物的选择上,需要保持本土性和美观性的双重原则,选择本土具有观赏性的植物来进行室外空间的环境设计,在做好绿化的同时,提升室外空间的观赏性。
3.6基于使用需求合理设计房屋建筑功能
在房屋设计中,还需要注重对使用功能的体现。现如今一些房屋设计,缺乏对使用者需求的考量,设计了一些不实用的功能,形成了资源的浪费。因此,在开展房屋设计的时候,就需要立足房屋项目的定位,针对相应的消费者群体,做好使用功能方面的调研,掌握详细的信息。依据消费者群体的实际使用需求,来针对性展开房屋设计,确保房屋建筑功能设计符合消费者的实际需求,这样才能体现出房屋设计的有效性。
4结语
对于房屋设计而言,在当前时展背景下,关注房屋设计的环保、绿色与节能,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在这样的视角下,以绿色建筑设计理念为导向,来指导房屋设计工作的开展,需要引起关注。对于房屋设计工作者而言,需要把握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根本内涵,然后从结构优化、节能设计、节水设计、再生资源利用、绿化设计等方面着手,对房屋设计实现优化,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春阳,刘宇骁,贾维,等.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在现代环境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湖北农机化,2020,(1):1.
[2]张红玲.基于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整合应用分析[J].粉煤灰综合利用,2019,(5):5.
[3]黄健.试析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在房屋设计中的整合与应用[J].建筑技术研究,2019,2(10).
[4]张振涛,马广群.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在现代城乡住宅设计中的应用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