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投资理财培训模板(10篇)

时间:2023-09-18 09:46:25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金融投资理财培训,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金融投资理财培训

篇1

一、居民投资理财存在的问题

(一)理财观念不合理

中华民族有着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但量入为出、勤俭致富这种传统的文化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居民的投资理财活动,使人们只注重消费计划而忽略了投资规划。与之相反的是有很大一部分“月光族”不能平衡收入与支出,连最基本的储蓄都无法实现。

(二)理财知识匮乏

目前市场上的理财产品众多且各具特色,对于那些缺乏时间精力学习理财知识但是又想进行投资理财活动的投资者而言,金融中介机构无疑是最好的选择。但由于我国金融市场的不完善和行业的不规范,许多金融从业人员并不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不能很好的为理财者提供投资理财服务。

(三)对风险和收益的认识不够

正确认识风险和收益的关系是至关重要的,但大多数居民对于风险和收益之间的关系还不够明确,很多居民盲目追求高收益的理财产品而忽略了较高的风险性。除此之外,居民在投资理财时风险分散意识还不够强,常造成“把所有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的现象。有时候也会高估自己承受风险的能力,进行超出能力的理财活动。

(四)金融交易环境不完善

我国的金融交易环境还不够完善:市场结构由国有银行主导,金融工具种类纷杂;金融监管效率不高,存款保险体制尚未建立;法律环境不佳,对债权人和股东利益的保护还需提高。在这种情况下,金融机构行业服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水平难以达标,无法为投资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降低了投资者的信心,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加大。

二、解决措施

(一)政府部门

1.建立完善金融法规,保障投资者利益。创造一个良好的金融交易环境,需要政府建立健全完善的金融法规和金融监管机制,对金融市场上的违规活动进行约束,加强监管力度,提高居民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信心。

2.加快金融市场改革,完善家庭投资理财。我国政府应该借鉴西方金融行业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积极引进和创新居民投资理财工具,加快金融市场的改革步伐,推动居民投资理财活动向多元化、风险分散化、安全化发展。同时,政府部门还应该将互联网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与金融产业相结合,为居民投资理财活动提供更加高级化、多样化的选择。

(二)金融机构

1.培养专业人才,提供投资理财服务。现阶段我国大多金融机构的从业人员自身都缺乏一定的专业知识,不能很好的为投资者提供高质量的金融服务。对于这类情况,金融机构应该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加强从业人员的专业性和知识的全面性,这样才能结合居民自身的实际情况,从居民个人利益出发,为其提供合理有效的理财规划。

2.大胆创新,满足不同层次家庭理财需求。相较于普通居民而言,金融机构在获取国家政策动向、市场变化信息时更加及时和准确,投资理财相关知识更加专业和完备,分析和统计能力也要远高于普通居民。因此金融机构要关注和听取理财者意见与建议,对金融工具进行大胆创新,设计出更符合大众投资理财需求、更合理科学的投资理财产品,极大地迎合不同收入层次居民的投资理财需要。

3.树立品牌形象,提高居民信任度。全国有许多金融机构和证券公司,但人们大多选择银行进行投资理财活动,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居民对这些金融机构的信任度不高,对市场信息的透明度持怀疑态度。对此,我国金融中介机构应该建立一个完善的信用评级、审核、监督和运行机制,对各类金融中介机构提供信用评级,减少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提升在居民心中的信任度。

(三)理财者

1.转变理财观念,科学规划资产。对于投资理财者来说,要想取得理想的理财效果,转变原有的传统理财观念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居民投资理财要在计划消费的同时,注重投资规划,合理分配个人资金在各项投资理财活动上的分配比例,协调好风险与收益的平衡点,选择适合自身的投资理财产品组合,尽可能的最大化收益。

2.学习理财知识,合理运用理财工具。我国金融市场上理财产品种类较多,需要理财者了解各类投资工具的功能和特性,根据个人对资产流动性、风险性等产品特点的偏好和自身财务状况,针对性地选择投资理财产品,制定一个有效的投资组合方案,最大限度的处理好风险与收益之间的关系。

3.结合自身实际,进行科学理财。居民进行投资理财活动时应关注金融环境的变化,根据国家各项政策与讯息及时调整自身投资理财方案,调整资金在不同投资理财产品上的风配比例,极大化的降低风险。

三、结论

高质量的金融理财服务既是一国金融发达的标志,也是一国财富现代化管理的一个基本方面。如何更好更快的使居民投资理财活动得到发展,回顾全文,政府、金融机构、投资者都需要作出一定的努力与改变,共同创造出一个良好的金融环境。

参考文献:

[1]何丽华.理财新视角:个人理财规划[J].审计与理财,2005(2):35-36.

[2]王洪波.浅析金融改革之利率市场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23).

[4]刘妍.张桂仁.证券投资组合理论与财务风险的防范[J].商业经济,2013(02).

[5] 李炜.石家庄市居民个人理财的分析与研究[J].当代经济,2012(19).

篇2

近年来,随着北京市不断加大强农惠农政策支持力度,都市型现代农业呈现出了多年来未有的好形势。京郊农民手中的财富在增加,渴望财富增值的愿望也日益强烈,但适合他们的投资理财产品及渠道却比较匮乏。因此,拓宽农民投资渠道、改善农村理财环境、加大宣传力度和知识宣讲、提高农民的投资理财意识及素质、进一步改善京郊农村的金融环境就显得格外必要且紧迫。

一、京郊农民消费剩余情况分析

(一)“消费剩余”概念的提出

一直以来,习惯于用人均纯收入来衡量农民的收入水平,而这一概念并未区分开其中的储蓄部分和现金部分,考虑到大多数农民目前的理财意识较为薄弱,投资心理偏于保守等特点,在研究农民投资理财时,应该重点关注他们手中可用于进行投资的现金部分,因此“消费剩余”这一概念更符合农民可用于投资的实际资金情况。

消费剩余,是指农民的人均现金收入减去用于生活消费的人均现金支出后手中剩余的现金部分。这一概念中的人均现金收入是指农村住户和常住人口在调查期内得到以现金形态表现的收入;人均生活消费现金支出是指农村住户用于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的消费支出。按照这样的标准计算出来的消费剩余,是农民在保障一定生活水平的基础上,不必动用个人或家庭储蓄部分便可以进行投资理财的资金,因而也是最有可能用于投资理财的资金。

(二)京郊农民消费剩余稳步增长

按照上述分析,对京郊农民的消费剩余状况进行调查了解,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1.京郊农民收入和支出均呈现持续增加态势

近年来,农民增收呈现出两个新特点:一是农民增收渠道更加稳定,工资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成为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拉动因素;二是高低农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低收入农户收入快速增长,高低收入户收入差距比例持续走低。在农民增收、社会保障制度和公共服务不断完善,各项补贴和鼓励消费的扩内需政策的共同作用下,京郊农民生活消费支出保持旺盛且全面增长。

2.京郊农民消费剩余保持稳定增长

按照前文提出的消费剩余计算方法,根据近三年来京郊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和支出的相关数据,可以得到京郊农民人均消费剩余的基本情况:

数据来源:根据北京市统计局网站数据整理。

注:各年份数据均为当年前11个月统计数据。

可以看出,自2011年以来,京郊农民的人均消费剩余逐年提高,也就是说农民手中可用于进行投资理财的资金保持在一个稳定的金额之上。

二、京郊农民投资理财渠道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投资渠道匮乏、理财方式单一

农民手中的消费剩余即“闲钱”,最多的还是用于多年不变的几项:一是储蓄。因为农民整体收入还不是很高,储蓄被认为是安全稳定,最有保障的理财工具;二是民间借贷。民间借贷是农民理财有的理财方式,利率比银行利率高出几倍,但在赚取高额利息的同时也蕴含着很大的信用风险;第三是盖房买房。不少富裕农户将积蓄用在新盖、翻修房屋上,有的还贷款在县城或市区买房,一方面为了方便孩子将来上学,另一方面为了资金的保值增值。也有些农民购买了基金股票等风险较高的投资工具,还有些为了将来不增添儿女的经济负担,投保了养老保险以及商业保险,但更具专业性的投资工具比如期货、外汇等,就很少有人问津了。

(二)投资意识保守、理财知识欠缺

在大多数京郊农民的眼中,投资理财是有钱人干的事情,普通老百姓存钱储蓄、收取利息就满足了,甚至有些农民,认为买基金、买股票和储蓄一样,到期就会连本带利地收回来。这些保守或者错误的认识,和农村居民文化素质普遍不高、接受的教育有限、相关知识很欠缺有关。此外,投资理财还有一点尤为重要,就是能够有效防控风险。2006年到2007年,我国证券市场经历了一场大牛市,大量个人投资者包括一部分农村居民踊跃入市,然而随后的暴跌使他们中的大多数投资者并没有实现盈利反而承受了不小的损失。在这样的影响下,保守一些的农民就更对投资理财失去了兴趣。

(三)金融市场滞后、服务不到位

京郊地区尤其是偏远农村,农民面临的金融市场环境有很多缺陷:银行网点相对较少;多数远郊区县及县级以下地区没有证券交易网点;保险机构特别是人寿保险机构不健全,已经开展起来的保险业务也不太规范;信托公司、租赁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服务相当有限,非银行金融机构缺位。在金融服务方面,金融创新和金融电子化产品匮乏,而且没有适合农民资金情况和风险特性的金融投资理财产品。再加上农村信息化水平依然较低,信息渠道不畅,客观条件的制约使农民对于投资理财服务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

三、拓展京郊农民投资理财渠道的建议

(一)结合京郊农民需求拓展投资渠道

虽然大多数京郊农民投资理财意识比较薄弱,但他们渴望财富保值增值的愿望不比城里人低,应该顺应京郊农民的理财需求,广开投资渠道,让更多的老百姓有机会和渠道去合法地追求财富的保值增值。除了储蓄,还应该积极引导京郊农民了解各种投资工具,进而结合自身需求和特定资金情况拓宽投资渠道。例如手中有季节性的闲置资金,可以投资于银行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如7天、半个月、1个月等不同期限的理财产品,风险性不高,收益又高于银行存款,可以实现收入增加的目的。又如许多银行在保险产品,如果农民有保险意识,则可以购买一些分红型或收益型的保险产品,既可以提高对未来的保障,又可以获得收益,对养老、医疗、不确定因素的防御等都有好处。

(二)加大宣传力度,普及投资理财知识

对于普通京郊农民来说,很难具备投资理财的专业知识,因此就需要专业的机构和人员提供咨询和管理服务。首先,利用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媒体积极推出投资理财服务专栏,传递投资理财理念,普及投资理财知识。其次,政府应像送科技下乡一样,送金融理念、投资知识下乡,组织投资理财专家如高校教师或技术人员到农村居民中去培训投资理财的实用技能。第三,银行、证券公司也应从自身业务发展的需要出发,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到农村中去开展投资理财讲座,培训有意投资的农民。通过在京郊农村居民中普及投资理财知识,引导农民从单纯的存款转向多项投资,同时增强风险意识。

(三)培育京郊金融环境、创新服务理念

京郊农村地区的投资理财市场潜力很大,但能够深入到城乡的金融机构很少,农村市场上的投资理财机构仍以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为主。这样的金融环境,不仅给农民了解和购买投资理财产品带来很大的不便,也限制了投资理财服务的推广。因此,从金融机构的角度来说,要带着一份社会责任感,着力于农村金融体系的完善,为农民提供便利的金融服务,可以设计一些差别化的服务,如设立汽车流动服务站、便民服务点等。此外,金融机构还要做好售后服务,帮助农民消除对理财产品模糊的认识和对风险的担心,能放心购买银行的各项投资理财产品。除了充分发挥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支农潜力的情况下,政府应大力推动发展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实现北京农村金融机构的多样化。

(四)开发适合京郊农民的金融产品

农村居民作为参与市场的一个特殊群体,既缺知识又缺能力,可以说是市场中的弱势群体,各金融机构应该将其在农村市场经营的注意力转移到关注农民的具体需求,加强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开发适合农民投资心理、操作简单方便、且风险低、收益稳定的理财产品。例如,即使是对农民来说最简单易行的储蓄业务,也可以针对农民的需求和特点开发诸如滚动存单等业务类型;又如基金理财对城市居民来说历史悠久,但对于农村居民来说却依然陌生,因此基金业应该通过创新获得农民的认可,不仅可以为农民进入证券市场提供工具,还成为分流储蓄资金转化为投资基金的金融工具及载体;还有将凭证式国债这一适合农村农民、收益稳定的成熟金融产品引入农村,逐步培育京郊农村的应债主体,在城乡之间合理分配金融产品,把经济发展成果合理分配到农民手中,促进社会和谐,支持北京新农村建设。

参考文献:

[1]孙菲菲.京郊农民现金收入增12%[N].京郊日报,2012年12月13日(第01版)

篇3

一、高职投资理财专业人才培育目标及培养特点

1.高职投资理财专业人才培育目标

根据目前投资理财专业的就业状况来看,其就职岗位主要以企事业单位、证券行业的基础理财和业务操作等工作为主。这些工作岗位具体可以细分为企业会计、金融理财、证券投资、基金业务等,还有一些金融企业的投资数据分析和业务管理等。另外,还可以进入金融和保险机构,对投资理财进行咨询等。

因此,高职投资理财专业人才培育目标是为社会培养投资理财方面的专业人才,将这些人才运输到各类工商企业、银行、证券公司等。这就要求投资与理财专业学生不仅要掌握财务会计、资金管理等理论知识,更应了解会计、金融、贸易、投资之间的关系,努力培养自己的投资理财意识和投资管理能力,熟悉各类操作技能,使自己成为应用型的高级专业人才。

2.高职院校投资理财专业的培养特点

高职教育以职业性和应用性为主要特点,强调对学生实践能力以及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的培养。目前,高职院校投资理财专业从金融市场的发展形势出发,以投资理财人才的知识与能力需求为课程设定依据,充分结合区域经济发展、金融行业发展等进行人才培养。主要具有如下两大特点:

(1)侧重实践能力培养

投资理财专业强调对学生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培养,强调与岗位需求的结合,强调对相关学科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

(2)“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宗旨

高职院校通过与企业进行广泛的、多层次的合作,建立其校外实习基地,实现校内基地与校外基地的有机结合,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训基地,提升学生的专业化水平。

二、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投资理财专业的教学改革策略

从高职院校投资理财专业人才培育目标及培养特点出发,应侧重从三个环节入手进行改革。具体如下:

1.充分发挥校内课程优势,资源优势,提升校内教学质量

(1)精选教学内容,完善学科融合

岗位需求要求投资理财专业学生熟悉管理、会计、市场营销等多个专业或学科的知识。因此,教学中应注重不同学科之间的渗透与交叉教学。例如,金融学与会计学、法律、市场营销、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等相互之间都存在联系,培养学生交叉学科完整的知识链,了解相近学科和本学科的实际应用,精选教学内容,完善学科融合,整体优化学科发展。

(2)从岗位需求出发,优化课程体系,突出培养特点

理论课程应与实践课程交叉进行。理论课程教学中,侧重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理论和重点知识点,而在实践教学环节,一方面,要注重授课过程中的渗透投资理财相关片段角色扮演;另一方面,要注重课下相关社会实践的安排和组织。此外,逐渐增加理论教学部分的实践内容,尝试运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既要学会理论知识,又要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充分发挥师资队伍优势,为学生提供技能考试培训辅导

高职学生的利益是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发展起来的,重点就是在知识和技能两方面。将该教学工作的重心放在培养学生的技能上,培养其一种以上的技能。教学工作者应当以此为中心,这也是受教育者利益成长的直观体现。为此,高职院校必须充分发挥师资队伍优势,为学生提供技能证书考试的专业化培训和辅导。比如会计上岗证、银行人员、证券人员和期货人员的从业资格证、理财规划师、金融工程师等。

同时,可以邀请该专业的校外专家进行授课。通过授课,从中听取丰富的金融实践经验,让学生了解社会,明确企业对职业技能的要求。或者为学生提供校外参观、交流、实习的机会,让他们熟悉本学科的前沿技术与发展状况,开阔学生的眼界。

3.充分发挥校企合作优势,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工学结合平台

通过校企合作,构建校企合作实习基地,为“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开展奠定基础。在教学中,应将专业知识与企业实际联系起来,提供学生顶岗实践的机会,又将学习成绩与实习成绩挂钩到一起。同时,要参考企业的意见制订教学内容,让校企双方增加互动,多加交流,实现双赢。通过校企合作,可以实现校内教学资源与企业资源的有机结合,发挥二者的合作优势,强调对学生实践能力、职业能力的培养,为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输送更多优秀的投资理财人才。

篇4

关键词 :工薪阶层;投资理财;现状;问题;对策

以工资、薪金所得作为其主要收入来源的个人或家庭可称之为工薪阶层。在我国特指实际年收入在32000元到500000元之间的个人或家庭,因为在大多数城市中这部分群体的数量比较多,是我国社会结构的主流阶层。

投资理财是指通过对个人或家庭的资产、负债等进行整理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其风险承受能力、所处的不同生命周期等情况,选择合适的理财工具,来实现资产保值与增值、风险的规避等一系列财务目标。

一、工薪阶层投资理财的现状

(一)投资理财需求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国民收入在不断地增加,除去日常开销,人们手中出现了大量闲置的资金,而这时人们不再满足于将钱存入银行获取利息,而是尝试各种新的、更具吸引力的投资方式,对投资理财业务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二)投资理财产品日益多样化

由于投资理财需求量的大幅增加,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为尽快占领此市场,积极推出各种理财产品,并创建自己的品牌,这样使得理财产品的品种日益多样化。例如人们熟知的银行存款,形式单一,而近几年各大银行对其进行了创新,推出了各种人民币理财产品和外汇理财产品,其中人民币理财产品既有准储蓄型产品;还有与股票市场挂钩的产品。

二、工薪阶层投资理财存在的问题

(一)工薪阶层理财意识弱、容易陷入理财误区

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工薪阶层的理财意识普遍较弱,认为理财就是储蓄,买国债、拿利息等,往往容易陷入理财误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理财就是把钱存在银行里。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银行储蓄是最安全、最稳妥的理财方式。但现实中衡量债权人的收益、债务人的成本,最合理指标是实际利率,而不是名义利率,两者的关系为:实际利率=名义利率-物价水平变动率。具体讲,当物价上涨幅度超过银行给储户的收益率时,则实际利率为负值,也就是说把钱存在银行不仅不能增值,反而本金的购买力也会呈现下降的趋势。

2.理财是高收入家庭的专利。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数人持有“有钱才有资格谈投资理财”的观念,他们认为固定的收入扣除日常开销后几乎没有剩余,哪来的闲钱可理?但在实际生活当中,所谓真正的有钱人毕竟占少数,工薪阶层仍占大多数,因此理财并不是富人的专利,钱多钱少都需要好好打理,而实际上,越是没钱的人越需要理财,通过科学的理财可获取资产的保值、增值,要严肃而谨慎地对待。

3.对理财时间的错误认识。理财应该在结婚之后开始,这是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的普遍认知,而事实上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需要理财,年轻单身时,收入有限,应将其用于娱乐教育以及婚前准备中;壮年时,收入相对较多,应将子女的教育、父母的赡养及退休后的储备作为其理财的重点;进入老年,则老有所养就成为其理财的主要目标。因此理财应贯穿于人生的全过程,宜早不宜迟。

(二)工薪阶层的理财技巧匮乏

工薪阶层理财技巧差,普遍存在着羊群行为。工薪阶层进行理财时,不是自己分析,而是随大流,带有盲目性,且忽视潜在的风险,这在前几年的股市当中表现尤为明显,如典型的“跟庄”、“政策市”、“消息市”等非理性投资。这不仅不利于个人财产的保值与增值,还会因为投资的失败而失去对理财的信心,阻碍理财业的发展。

(三)理财环境的制约

由于我国工薪阶层普遍缺乏进行理财时应具有的理财技能和相关的金融知识,因此迫切需要专门的理财机构和专家的指导,或者直接购买由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设计的理财产品,以此来满足他们的需求。但由于我国理财业起步比较晚,加上诸多因素的制约,所以针对工薪阶层的服务只停留在很浅的层次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理财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就目前情况看,我国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所推出的理财产品大部分都是传统业务的组合,种类、结构和服务功能上大同小异,缺乏自身的特色,含金量低。

2.专业理财人才的缺乏。理财业务的特征是:集技术、信息、资金、信誉和网络于一体,是一种知识密集型的业务,因此它对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非常高。从我国实际情况来看,尽管国内有理财规划师的培训,但是国内符合标准且具有国际执业资格、高素质的理财专业人才还很少。

3.注重产品推销,轻理财规划。目前,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采取理财产品销售额度与理财人员业绩直接挂钩的考核激励机制,使从业人员存在着重产品推销、轻理财规划的倾向。此外,近期国内金融机构推出的外汇理财、基金代售等业务,严格意义上讲,并不属于真正的投资理财,因为这些产品与服务并不是从服务对象的实际情况出发,考虑其生命周期特征、风险状况等情况进行综合设计的,与客户的真正需求存在很大差距。

4.风险披露不全面。商业银行在销售理财产品时,存在着“报喜不报忧”的情况,对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说的多,对存在的风险说的少,存在误导客户购买其产品的现象。

三、对策与建议

(一)工薪阶层个人角度

1.树立正确的理财价值观。投资理财其实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理念,一种价值观。工薪阶层在参与时,应树立正确的理财价值观,避免陷入误区,此外还应客观分析自己的综合条件,设定合理的预期收益目标,同时坦然接受现实,理性地看待一时的得失。

2.学习投资理财的相关金融知识,提高理财意识和投资技巧。建议工薪阶层应从自己最熟悉的产品入手,通过不断的积累经验,逐渐拓宽理财领域。

(二)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

在国外,投资理财的专业机构和中坚力量是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他们对理财质量的好与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我国理财业起步比较晚,在发展过程中又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与国外同行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应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积极探索,具体措施如下:

1.加快理财产品的创新。随着收入的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需求也发生了改变,更趋于多元化,因此为满足不同人的不同需求,增强吸引力,商业银行应积极进行理财服务产品的创新,建立永久创新机制,为实现此目标,银行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密切关注客户的潜在需求以及市场的变化趋势,并进行详细分析,创造出适销对路的金融产品;第二,对现有产品结构进行细化、评估,确定自身的核心产品,并围绕核心产品进行结构调整;第三,为满足客户个性化、多样化的理财需求,应对现有产品进行整合,重新包装。与此同时售后还要长时间的跟踪,一旦情况发生变化,要及时调整理财方案。

2.实施人才培养战略。在投资理财业务上,商业银行要想打造出自己的品牌、形成特色,就应该实施人才战略,积极地选拔和培养人才,具体措施包括:第一,实行准入制,提高社会公信度。即理财人员必须持证上岗,进行统一的资格认证和考核管理;第二,将一批业务骨干作为重点培养对象,选拔到理财岗位上来;第三,建立健全相应的激励机制,例如在薪金待遇上给予理财人员一定的倾斜,以此增强该岗位的吸引力。

3.根据客户的生命周期,综合考虑,量身订做理财方案。在投资理财的过程中,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现金流要求、财富保值、增值的要求是不尽相同的,这就要求商业银行能够进行有效的投资组合,分散风险,以确保理财资产的安全性。

4.遵守职业道德,履行告知义务。商业银行要定期进行内部调查,督促从业人员在业务的办理过程中必须遵守相应的制度流程,严格自律,不应为本部门、本岗位的一时业绩而无视制度;在销售产品时,应与客户签订必要的合同,合同中应明确提示所面临的风险。

(三)其他方面的建议

1.政府及相关部门。政府的相关部门应根据我国的国情,抓紧研究,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度,避免无效竞争和欺诈,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2.大学等培训机构。大学等培训机构作为高等人才的培养基地,在投资理财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一方面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各高校理财学历教育的发展经验,开设相关的专业和课程,从而为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培养跨学科、懂相关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紧跟理财需求热点,及时调整课程的设置,做到密切联系实际,准确把握社会需求。以此推动我国理财业的发展,应对国外同行的竞争。

参考文献:

[1]秦建平.中国大众家庭金融投资理财现状及趋势探析[D].内蒙古大学,2007.

篇5

成都投资宝金融外包服务有限公司简介

成都投资宝金融外包服务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的证券投资理财咨询服务机构,公司成立于2013年,成都投资宝金融外包服务有限公司的总部设立在成都,公司占地面积8000多平米,现有员工1500人。成都投资宝金融外包服务有限公司的主要业务是为客户提供原油、铜、多晶硅、镍、汽车、手机等品种的电子交易服务。成都投资宝金融外包服务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不断地进行市场开拓,作为国内首批规范成立的大宗商品金融服务商,公司经过不断的努力,不仅拥有一支专业化的投资理财团队。而且与金融机构、银行的合作业务范围不断地拓展。公司注重对国内与国际金融市场的分析,拥有深厚的金融投资市场分析经验,能够为用户提供科学的投资理财指导。成都投资宝金融外包服务有限公司依托丰富的商品期货市场经验,不断地为全国各地的客户提供原油、有色金属贸易等服务。成都投资宝金融外包服务有限公司自成立越来以“客户需求为先、帮助客户成长”为服务的宗旨,不断地丰富投资理财产品,创新服务的模式,增强服务的质量,不断地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金融服务。

成都投资宝金融外包服务有限公司营销存在的问题

公司的销售团队不稳定。员工流动性大。公司的产品营销必须要有优秀的营销团队,当前成都投资宝金融外包服务有限公司的销售团队不稳定,员工的流动性比较大,而且员工的流动中会带走部分的客户群体,导致公司的市场营销出现客户分流的现象。证券投资公司为客户提供的服务具有复杂性,特别是每个产品的销售人员负责的工作内容具有差异性,而人员流动性大容易导致市场难以持续地开发,对于客户关系的维护上,销售人员流动大容易导致客户流失。

产品策略缺乏差异化。目前四川程度的证券投资公司比较多,而且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特别是移动金融、APP等产品的不断投入金融市场,打破了传统金融理财的地域限制,许多互联网金融投资理财平台的出现分散了成都投资宝金融外包服务有限公司的证券投资业务。在当前市场上有的互联网金融投资理财平台的年化收益率比较高,而且能够为客户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投资理财产品,特别是一些互联网投资理财平台也能够为用户提供原油等投资理财服务,对于成都投资宝金融外包服务有限公司来说是一大竞争威胁。当前公司的产品策略上存在同质性,公司的产品研发能力有待提升,特别是公司在金融投资理财产品种类的开发上缺乏创新,而且公司的产品对象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原油期货理财产品需要对原油期货产品有一定的了解度。目前公司提供的产品种类上虽然在不断地增多,但是又存在与同行业其他公司具有类似性的特点,导致公司的市场竞争力不足。

公司的营销渠道单一。成都投资宝金融外包服务有限公司目前主要的营销渠道是电话营销,或者是通过微信的方式进行营销,主要是依靠营销队员进行市场的拓展,这种营销宣传方式影响力有限,而且容易引起宣传对象的反感。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与完善,越来越多的投资公司在市场拓展上采取电话营销的方式,导致许多潜在的客户产生抵触。

成都投资宝金融外包服务有限公司市场营销改进对策

篇6

一、 引言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和科技高速发展的社会,投资理财的潮流也逐渐步入大学校园。目前仅有专业知识,缺乏丰富的社会实践已经无法满足自我的发展和社会生存。也许你早已看惯“每天学点心理学”、“每天学点管理学”……但是,每个人的生存都需要资金的支持,你不知货币何时升值(或贬值),你也就无法掌握自己的实际收入。诚然,诸如每天学一点理财学、金融学也渐渐和管理、心理一样被重视起来,但就目前抽样调查的结果来看,形式并不乐观。理财对于大学生而言是一项非常重要的锻炼,也是进入社会工作之前需要学习的重要技能。合理规划自我财产,在纷繁的理财产品和市场中把握有效的信息资源,才能更好的提高自我的生活质量和消费水平,让资金在智慧的指引下“发扬光大”。

国内对于大学生的投资理财研究起步较迟,近几年,随着校园理财的人数的剧增,大学这个特殊群体的理财行为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并取得了一批研究成果。目前相对于大学生的理财产品相对较少,大学生对于投资理财的兴趣浓厚而专业知识不足,受传统文化经济价值观、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环境教育限制,个人理财形式单一化明显。柯宝红等(2010)以发放问卷调查了武汉在校大学生的理财状况,结果发现储蓄是大学生理财的主要方式。欧阳钱琳(2010)等借助于问卷调查,指出目前大学生投资理财的现状以及呼吁开发大学生理财产品;龚勋等(2005)借助决策模型对大学生投资理财实践提出建议。

二、大学生投资理财现状调查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兴起,投资理财的形式和渠道更加多元化,选择的余地更大,而这些投资理财的方式、方法对于大部分的大学生来说,可能都是不太了解的地域。为此,我们从上海市八所大学中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一共发放了1000份问卷,回收了980份,其中950份具有有效性,有效率达95%。问卷的设计内容包括三部分:个人基本情况、个人的理财情况和对理财知识的掌握程度。个人基本情况主要包括性别、年龄、专业、家庭经济状况、大学消费支出等信息。个人的理财情况包括个人收入、闲钱多少、投资理财情况等。对理财知识的掌握程度则包括是否学习过理财课程、获取理财信息的主要渠道等内容。利用SPSS 软件,对问卷数据做相关性统计分析等力求发现在校大学生的真实理财现状和理财偏好等。在对数据进行可靠性分析和整理的基础上,得到如下调查结果。

(一)投资方式单一,理论知识不足

大学生最为偏好的理财方式是储蓄,从图1和图2的数据可以看出,高达77.78%的大学生主要投资在于银行储蓄,一些同学甚至没有自己的理财经历;而对投资理财的重视度远远不够,也相应地反映出大学生缺乏投资理财方面的知识。可能觉得自己“理论知识不多”,“理财投资存在风险”从而抱以观望的态度。大学生对理财知识的掌握程度受父母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学校教育和同学等。经管专业的学生对理财知识的帐务普遍要好于其他专业的学生。

(二) 期望过高而缺乏有效行动

大部分学生对进行理财投资都报以积极的态度,但是真正主动地进行理财的却不多。图3显示,26%的学生由于缺乏必要的理论知识而不敢轻易进入理财市场,21%的学生由于理财市场的风险性不定而采取规避措施,19%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资金过少……可见,大学生对于投资理财的相关知识的获取和培养存在一些依赖心理,而学校和政府有必要为学生提供这个方面的讲座和知识宣传。

(三)对理财市场了解过少

图4显示,大部分的学生将不多的积蓄局限于银行储蓄和投资余额宝,来获取略微的收益,很少有同学主动去熟悉其他的投资理财产品,如股票、债券、期货、基金等。从调查中可以发现,大学生非常青睐余额宝投资,但是对余额宝为什么有这么高的收益等知识并不很清楚,这说明大学生接受新生事物是很快的,但还缺少相应的知识培训。

三、 对大学生投资理财的建议和对策分析

通过调查分析等发现上海市的在校大学生普遍都具有强烈的投资理财和创业愿望,对新的投资理财知识的渴求,已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潜在消费群体。但是,市场信息的不对称性加剧了投资理财的风险。“有效”市场理论很难在金融市场上起到很好的自我调控作用。一个对金融市场知之甚少的大学生,也很难把握住货币的走向,盲目跟风的话,容易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不良行为导向,很难达到一个双赢的理想境界。为此,我们科创小组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加强对大学生投资理财理念的培养。

(一) 社会应增加开发切合大学生现状及需求的投资理财产品

大学是连接大学生和社会的良好平台,许多知识、技能和理念都是在大学阶段完成,并和社会接轨,为大学生以后的发展打下基础。而投资理财这项技能的培养和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目前,特别是针对大学生的、适合大学生自己操作的投资理财产品不多,理财产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还未延伸到大学生的生活领域。社会可以对这方面的需求市场加大关注,设计出一些符合当代大学生的投资理财产品,不断完善大学生的投资理财诉求,让大学生能够在以后的道路上能够越走越远,越走越好。

(二)学校应该加强投资理财基础知识的教育

信息时代的全面发展,让计算机知识成为每个当代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同样,投资理财知识也应该成为每一个大学生的必备的基本常识。目前大部分的学校对于这方面的重视程度都不够,尤其是理工科类的学校,学校对于这些方面宣传的就更少。

为了更好的提高当代大学的投资理财理念,让学生们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能够合理消费,有效理财,做一个理性的消费者,我们课题小组在此基础上,在新浪财经网申请了虚拟账号,对在校大学生进行了一场股票投资模拟比赛,从中学习股票投资的相关知识。在为期5个月的学习和模拟比赛中,70%的同学都取得了很好的收益。在纷繁的金融市场上,能够有效的掌握货币资金的动向和国家的战略规划,在债弧⒐善焙推诨跏谐∩隙既〉昧撕芎玫氖找妗Q校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的投资理财基础知识的教育,对于非经管类的学生开设专门的个人理财课程,开设财经讲座,引入模拟比赛等方式提高大学投资理财的水平。

(三)大学生应该加强自我投资理财理念的培养和提高

圣经《新约.马太福音》中有这样一则寓言:“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马太效应已经被广泛用于社会心理学、教育、金融以及科学等众多领域。社会和生活的逐渐复杂化、多元化,需要每一个大学生增强自我的生存和生活的本领,单单依靠本科所学的专业知识很难在社会中把握住自我资产的保值乃至增值。大学生除了参加学校举办的相关活动之外,也应该有自我实践的能力,加强自我投资理财理念的培养和提高。比如在虚拟软件上操作,购买债券和金融理财产品,避免以前单一的放置银行存储和余额宝投资,增强投资的多样性,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面,从中学习到个人理财的知识。

参考文献:

[1]柯宝红,王珍义,李瑾.大学生投资理财方式研究――基于武汉高校的实证[J].经济研究导刊,2010(24).

[2]欧阳钱琳,冯茹,李雯颀,张文昊.大学生投资理财市场分析――以问卷调查为依据[J].中国集体经济,2010(03).

篇7

为了能够反映河南省不同地区不同收入“工薪族”金融投资理财状况的差异,以2013年《河南统计年鉴》公布的2012年河南省就业人员月平均工资水平为标准,分别选取高于平均工资水平的郑州市、平顶山市、洛阳市、永城市作为中高收入“工薪族”调查对象,选取低于平均工资水平的邓州市、兰考县、固始县和新蔡县作为低收入“工薪族”调查对象。为保证样本的代表性,在样本抽取过程中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即将月收入作为分层特征,在各个层次中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子样本,最后将这些子样本合起来构成总体样本。本次调查中每个调查地区发放问卷250份,共发放调查问卷2000份,回收有效问卷1685份,回收率为84.2%。

2.调查方法

2013年7月,笔者组织郑州航院金融学专业本科生深入确定的调查市县地区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实地调查。本次调查采用自编的调查问卷,共设计问题30个,包含“工薪族”收入与储蓄、金融资产配置与负债、投资理财偏好、行为偏差等内容。为保证调查数据的真实性,本次调查主要采取在调查样本中匿名填写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对象包括不同层次的各类人群,包括医生、工程师、公务员、护士、财务人员、文员等不同职业群体。

3.样本特征

从调查样本的年龄特征来看,被调查者中25岁以下的占11.1%,25~45岁的占77.6%,45岁以上的占11.3%。从调查样本的学历特征来看,中高收入地区被调查者中,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人占2%,本科学历的人占39%,专科学历的人占26%,高中及以下学历的人占33%。低收入地区被调查者中,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人占0.5%,本科学历的人占10%,专科学历的人占14%,高中及以下学历的人占75.5%。在调查中,中高收入地区被调查者月收入在3000元至5000元的数量最多,占比为31%,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的被调查者占30%,其中有7%的被调查者月收入在1万元以上。低收入地区被调查者中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数量最多,占比为54.6%,占比大大高于中高收入地区被调查者,同时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的被调查者只占5%左右。河南省中高收入地区“工薪族”收入集中在3000元至5000元区间,而低收入地区“工薪族”的收入绝大多数在2000元以下,且前者的收入水平要整体高于后者。

二、金融资产配置与负债情况

1.金融资产配置

一般而言,投资理财中金融资产配置的主要类别为银行储蓄、债券、基金、外汇、保险、理财产品和贵金属等。调查发现,中高收入地区和低收入地区被调查者均将银行储蓄、理财产品、基金、保险作为主要的选择品种,分别占比为36%、18%、15%、8%和45%、9%、12%、5%。可以看出,低收入地区被调查者更偏好银行储蓄,而中高收入地区被调查者更偏好理财产品,两者均高出对方10%左右,这显示了不同地区“工薪族”的资产配置差异。中高收入地区被调查者年储蓄额在2万元至6万元的占比最多,达到了34.3%,低收入地区被调查者的年储蓄额集中在2万元以下的占比最多,达到了63.7%。年储蓄额在10万以上的中高收入地区被调查者占比为22.4%,大大高于低收入地区被调查者4.5%的占比。这反映了河南省不同地区“工薪族”收入的差距较大,也表明中高收入地区“工薪族”在进行投资理财时可运用的资金较为充裕。

2.负债情况

在调查样本中,持有负债的被调查者占58.5%左右。调查显示,房屋借款均为两类被调查者占比最高的负债项目,超过1/3的被调查者存在房屋借款。中高收入地区中超过10%的被调查者存在信用卡借款、汽车借款、工商业借款等负债项目,而低收入地区中超过10%的被调查者持有汽车借款、教育借款、工商业借款和医疗借款,负债类型分布差异明显。此外,可以明显地看出,持有房屋借款、信用卡借款和汽车借款的中高收入者占比明显高于低收入者,但是低收入者持有教育借款、工商业借款和医疗借款的比重相对较高。综合分析,“工薪族”的负债整体水平较高,且集中在房屋借款和汽车借款方面。同时,由于中高收入地区被调查者持有各项负债项目占比之和高于低收入地区被调查者占比之和,表明中高收入地区被调查者的负债类型更加多样化。

三、金融投资理财状况

1.理财相关知识了解程度

调查显示,中高收入地区中有10%的被调查者对投资理财相关知识非常了解,有52.2%的被调查者对投资理财相关知识了解较多,有35.6%的被调查者投资理财知识不了解,仅有2.2%的被调查者没有听过过任何投资理财相关知识。相比之下,低收入地区中只有7.1%的被调查者对投资理财相关知识非常了解,而高达53.3%的被调查者对投资理财相关知识不了解,同时有6.7%的被调查者没有听说过任何投资理财相关的知识。从中可以看出,低收入地区被调查者对投资理财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大大低于中高收入地区被调查者,这可能是由于低收入地区金融机构较少,获取投资理财知识的途径较少造成的。

2.投资理财活动开展情况

调查显示,28.1%的低收入地区被调查者没有进行任何投资理财活动,而中高收入地区被调查者中仅有12.9%没有进行任何投资理财活动,这可能是由低收入地区被调查者可支配收入较少,以及投资理财意识相对较弱等因素综合造成的。另外,投资理财比例在10%至30%的中高收入地区和低收入地区被调查者占比分别为28.1%和29.5%。投资理财比例在30%至50%的中高收入地区和低收入地区被调查者分别为25.7%和22.1%。这表明,有将近1/3的被调查者将收入的10%至30%用于投资理财活动,中高收入地区被调查者投资理财比例要整体高于低收入地区被调查者。

3.投资理财目的

在对进行投资理财活动的被调查者投资理财目的的调查中,将投资理财的目的分为“合理规划收支”、“实现资产增值”、“提升生活质量”、“保障子女教育”、“安排退休生活”等5个方面。中高收入地区被调查者中有39.6%的被调查者中选择“实现资产增值”,占比最高;有22.4%的被调查者选择“保障子女教育”;有18.9%的被调查者中选择“提升生活质量”;有15.5%的被调查者中选择“合理规划收支”;有3.6%被调查者中选择“安排退休生活”。但在低收入地区被调查者中有41.9%的被调查者选择“提升生活质量”,占比最高;有28.2%的被调查者中选择“实现资产增值”;选择“合理规划收支”、“保障子女教育”、“安排退休生活”的被调查者比重分别为10%、10.4%和9.5%,相差不大。这两类被调查者投资理财目的的差异是由两方面的因素造成的,一是被调查地区的“工薪族”收入差异较大。收入相对较高的被调查者通过投资理财达到资产增值的愿望要高于低收入地区被调查者,同时,收入相对较低的低收入地区被调查者由于生活水平相对较低,从而进行投资理财更多的目的在于提升生活质量;二是被调查的中高收入地区养老设施、教育、医疗和卫生等保障条件要比低收入地区相对优越。这使得低收入地区被调查者在投资理财中更多地要为退休、教育等问题考虑。

4.投资理财偏好

在理财产品期限偏好方面,中高收入地区被调查者中选择投资期限在1个月及以下的被调查者占5.3%,选择3个月的被调查者占20.3%,选择半年的被调查者占23.8%,选择一年的被调查者占38.6%,选择投资期限在三年及以上的被调查者占12%;低收入地区被调查者中选择投资期限在1个月及以下的被调查者占15.3%,选择3个月的被调查者占25.5%,选择半年的被调查者占41.5%,选择一年的被调查者占9.7%,选择投资期限在三年及以上的被调查者占8%。这说明中高收入地区被调查者较偏好期限在一年左右,而低收入地区被调查者较偏好期限在半年左右,前者比后者更偏好期限较长的理财产品。在理财产品的偏好选择方面,两组样本的被调查者中有67.4%的被调查者偏好保本固定收益类型产品,有24.6%的被调查者偏好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有4.2%的被调查者选择不保本固定收益类型产品,有3.8%的被调查者选择不保本浮动收益类型。也就是说,超过90%的被调查者偏好保本型理财产品,这说明“工薪族”中绝大多数是风险规避型的投资者。

5.选择投资理财产品考虑的主要因素

在调查“工薪族”选择投资理财产品考虑的主要因素时,有43%的被调查者选择“风险和不确定因素”,有37%的被调查者选择“收益性”因素,有13%的被调查者选择“流动性”因素,有7%的被调查者选择“波动性”因素。这与被调查者选择理财产品类型的结果基本符合,正是由于被调查者更多地考虑规避投资理财产品中存在的风险,保本固定收益类产品才最受被调查者的欢迎。同时,在对被调查者不进行投资理财的原因调查时,无论中高收入地区还是低收入地区被调查者均将“投资风险大,担心收不回成本”作为首要的原因,分别占41.5%和34.2%的比例,而“对金融投资不了解,缺乏经验”和“资金有限”分别占据不进行投资理财原因的第二位和第三位。

6.投资理财中存在的行为偏差

行为金融学的研究表明投资者在信息环境不确定的情况下,其行为往往存在过度自信、从众和归类学习等偏差,即投资者往往过分倚重自己收集的信息、其他投资者的行为以及某类特定信息作出投资决策。为了调查不同收入水平地区被调查者在投资理财时是否存在这些行为偏差,对被调查者在进行投资理财活动时看重的信息来源进行了调查。中高收入地区和低收入地区的被调查者对自己收集到的信息最为看重,在各个信息来源中占比最高,这表明这两类被调查者均存在一定程度的过度自信行为。同时,可以看到低收入地区的被调查者比中高收入地区被调查者在投资理财时更看重其他投资者的交易行为,表明低收入地区被调查者在投资理财时存在更为明显的从众行为。此外,以被调查者更易选择的股票投资类型为例,就被调查者是否存在归类学习行为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有37%的被调查者在交易时更易选择换手率低的股票,有29%的被调查者更易选择有过异常收益率的股票,有18%的被调查者更易选择被媒体关注的股票,有11%的被调查者选择有过涨停板表现的股票,而仅有5%的被调查者关注宏观经济变化等其他信息。这说明这两类被调查在股票投资交易时较关注换手率和异常收益等特定股票交易的信息,而忽视宏观信息,存在一定程度的归类学习行为。

四、结论

篇8

中图分类号:F83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6)11-109 -03

一、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持续高速的发展,近年国内个人投资理财市场呈现出令人惊叹的爆发式增长,人们理财观念和行为都发生剧烈变化。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由于理财观念和技能等较为缺失,呈现出盲目消费、冲动消费、超前消费、理财诈骗等问题。因此,通过实地和问卷调查研究市民和大学生投资理财现状、特点和问题等对大学生理财观念培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问卷调查设计与实施

在研究文献和实地走访银行、基金、信托、互联网金融等理财机构的基础上设计问卷,力争使问题符合各年龄段、各工作(收入)层次人群,并实施网上问卷,以保证调查样本的随机性和代表性。最终,本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252份。

三、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一)样本可信度分析

从收到问卷最终结果来看,本课题组收到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人群的回复,且分布在不同区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与代表性。

(二)样本年龄分布分析

在252份调查样本中,18-22岁占比73.8%,23-25岁占比1.1%,26-45岁占比21.4%,46-65岁占比2.3%,65岁以上占比1.1%。即18-22岁的参与者占比较高,其次为26-45岁。这是由于课题组在兼顾样本各年龄段分布的同时,着重对18-22岁(在校大学生)、26-45岁(主要理财参与者)样本进行问卷调查。因为18-22年龄段的参与者基本为大学生,26-45岁的参与者基本为已工作的市民。

(三)样本所在地区分析

在252份调查样本中,城市人口占比55.9%,城镇人口占比30.9%,农村人口占比13.1%。这与中国城市城镇人口多、理财市场发展水平较高和理财需求较大,而农村人口少、理财市场发展滞后的现状大致匹配,也与我国大学生毕业就业地区主要以城市和城镇为主的现状相符合。

(四)样本职业分布分析

在252份调查样本中,在读学生183份,占比72.6%,非在读学生69份,占比27.4%,符合本项目以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的定位;在69份非在读学生样本中,就业于企业单位和事业单位的各占39.1%;其余为自由职业者(8.7%)、个体户(4.3%)及其他职业(8.7%),符合目前理财市场主要需求者的职业特征。

(五)样本性别情况分析

在183份在读大学生样本中,男生占比36.07%,女生占比63.93%,男女比例大致为1:1.7;在69份非在读大学生样本中,女性占比更高达73.91%。这主要是由于本项目主要以在女生占优的财经类大学和综合性大学展开调研为主,但也契合现实理财市场主要参与者的专业特性。

(六)样本受教育程度分析

在69份非在读学生样本中,本科学历占比47.8%,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占比17.3%,专科占比17.3%,高中占比13%,初中及以下占比4.3%,学历分布较广。

(七)样本月收入情况分析

在69份非在读学生样本中,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占8.7%,2001-3000元占4.3%,3001-5000元占17.3%,5001-8000元占39.1%,8001-12000元占21.7%,12000-20000元占4.3%,20000元以上占4.3%;工资区间在5001-8000元的受访者最多,其次是8001-12000元,符合课题组旨在了解、比较和分析不同收入人群的不同理财观念和模式的初衷,也保证调查结果的普适性。

(八)在读大学生样本月生活费情况分析

在183份在读大学生样本中,月生活费低于800元的占比9.84%,800-1200元占比45.9%,1200元以上占比44.26%;更值得注意的是,在被抽样的在读大学生样本中,大多数样本每月生活费都有盈余,其中无盈余占比11.1%,盈余低于200元占比24.2%,200-500元占比40.9%,大于500元占比23.8%。该结果表明,大部分大学生能结余一定金额,为大学生开展理财活动提供基础。

在183份在读大学生样本中,生活费还是主要来源于父母,占比76.6%,兼职占比16.9%,奖助学金占比3.9%,投资理财仅占比2.6%,表明在校大学生理财市场还未有效开发,具有较大的发展前景。

(九)样本选择分期付款意愿分析

在183份在读大学生样本中,59.02%会选择分期付款,40.94%不会选择分期付款,稍低于选择分期付款的比例,表明大学生已开始注重借助分期付款这种最基本的理财方式来调整消费状态,也表明大学生逐步展现出理财意识。

在69份社会样本中,69.5%会考虑分期付款,30.5%不会考虑分期付款,表明随着收入和社会经验增加,市民的理财意识会有所增强。

(十)样本投资理财态度分析

在183份在读大学生样本中,36.07%的样本对投资理财持很支持态度,27.87%持支持态度;36.07%持中立态度;0人持反对,表明在读大学生对投资理财还是持肯定态度,但相对较保守和谨慎,须加以引导和转换。

(十一)样本投资理财了解程度分析

在183份在读大学生样本中,65.57%对投资理财有一定了解,32.79%基本不了解,仅1.6%有较深入的了解,表明在读大学生对投资理财普遍缺乏了解,也可一定程度上解释在读大学生对投资理财参与程度较低的问题了。

(十二)样本意愿理财资金分析

在183份在读大学生样本中,55.7%选择愿意将部分盈余资金用于理财,19.6%选择不理财,11.4%愿意投入一半盈余资金,选择全部投入的仅占8.2%,选择绝大部分(75%)的占比4.9%,表明大学生理财意识初具雏形,但仍有待提高。

在69份非在读大学生样本中,30.4%愿意将50%以上可支配收入用于投资理财,30.4%选择10%-20%,21.7%选择10%以下,17.3%选择30%-50%,表明现阶段市民的投资理财意愿还不是很强,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大学生理财市场发展。

(十三)样本投资理财参与度分析

在183份在读大学生样本中,62.3%没有参与投资理财,31.15%普遍参与投资理财,6.56%很少参与投资理财,表明在读大学生投资理财参与度并不高。

(十四)样本意愿理财工具选择分析

在183份在读大学生样本中,选择银行或余额宝等活期存款占42.7%,选择银行或招财宝等定期存款占15.7%,选择股票或基金投资占6.7%,参加教育、培训等自我投资的占比16.9%,选择随机消费占16.9%,选择其他方式占比极小;在69份非在读大学生样本中,47.8%选择银行存款,47.8%选择余额宝、理财通等互联网金融,39.1%选择基金股票,21.74选择房地产,17.4%选择信托产品,13%选择保险,8.7%选择黄金外汇。结果表明,传统的银行存款和新兴的互联网理财是市民比较中意的两个理财选择。

(十五)样本投资理财考虑因素分析

在69份非在读大学生样本中,86.95%的样本考虑收益性,53.17%考虑风险性,47.82%考虑流动性,26.08%考虑投资金额起点,21.7%考虑投资周期,表明投资理财的收益性已是大多数人的首选,但风险防范意识还有待提高。

(十六)样本投资理财期限选择分析

在69份非在读大学生样本中,56.52%选择短期投资,选择中期和中长期分别占17.39%和21.74%,选择长期投资的占比极低,表明市民投资仍以短期为主。

(十七)样本处置投资理财产品方式分析

在69份非在读大学生样本中,当投资回报率下降时,各有39.13%的样本选择更换产品(投资方式)和继续持有,13%选择部分撤回,8.7%选择增加投入;而当投资回报率上升时,52.17%选择继续持有,21.74%选择部分撤回,而选择增加投入和更换产品(投资方式)的各占13.04%;表明市民投资理财存在一定的追涨杀跌情况,而较少偏好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

(十八) 市民样本对大学生投资理财规划的建议

本项目组采用开放式问卷调查市民对在校大学生投资理财的建议,并得出如下三条主要建议:第一,首先接触理财专业教育,并通过模拟投资来提高技能;第二,投资要运用盈余资金,并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第三,在具体投资前,应先做好市场调查;第四,建议不要投资股票等风险性和波动性较高的产品。

三、调查结果对大学生投资理财的启示

本项目组调查分析得出,当今大学生对投资理财积极性不足,对投资理财缺乏正确认识,特别是缺乏投资理财理念,对投资理财工具缺乏基本认识。而投资理财却随着经济发展成为财富增值和保值的重要手段。因此,建议采取如下措施:

(一)鼓励大学生学习相关理财知识

各大院校可开设相关选修课程,开设讲座,对大学生做出相关知识的普及,如聘请学者专家进校做学术报告,或与银行、证券公司等相关企业联合办学,形成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使在校大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投资理财的知识;家长应改变现有教育方式,应有意识地让子女进行和参加个人或家庭资金规划,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投资理财观念。

(二)模拟理财

各高校多开展网络模拟炒股等模拟理财活动和比赛,以提供一定的氛围与条件,让大学生实地进行模拟,以提高在校大学生学生对投资理财的兴趣和投资理财的实践能力;学生自身选择合适的理财工具逐步积累经验,如低风险偏好型的在校大学生可选择如储蓄、货币型基金等风险低、门槛低的理财产品;风险偏好高、资金相对充裕的学生可选择股票或股票型基金,以累积经验。

(三)做好记账工作

篇9

一、高职投资与理财专业简介

高职投资与理财专业旨在培养掌握投资与理财基本知识和实务操作技能,有较高的投资、证券业务操作技能和一定的理财分析能力,能从事企事业单位会计、理财、财务管理和证券投资业务操作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大学专科专业。投资与理财专业培养的学生应具备熟练运用主要投资分析软件,具有股票、期货、债券、房地产、外汇等投资实际操作能力,具有投资的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能力,具有企业财务状况分析和投、融资管理分析能力;投资理财专业学生应该持有的专业技术证书:证券从业资格证书、期货从业资格证书、证券分析师、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保险人资格证书、理财规划师从业资格证书。

二、当前高职投资与理财专业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实践教学

我国目前很多高职投资与理财专业的实验室建设相对滞后,实践教学设施及实训基地不健全。一是实践教学设备数量不足,无法满足学生实践的要求。二是未建立起与金融机构合作的长期稳定机制。愿意接受学生实习的机构,又缺乏学校实习督导老师和机构督导老师,实习的机构不能完全了解学生实习的目的、要求和任务。同时很多高职的投资与理财教学目前仍然停留在课堂讲授上,实验操作、模拟交易、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等方面严重不足,或放任自流,或流于形式。

(二)教师缺乏指导实践能力

制约实践教学的一个因素是教师本身。投资与理财专业的教师大都是从别的专业的老师转来的,即使是本专业的教师,由于偏重理论教学,长期脱离实际,也缺乏指导学生实践的能力。近几年来,许多高职院校引进了一批刚毕业的硕士,但这些年轻的教师却是从校门到校门,同样缺乏指导学生实践的能力。

(三)课程设置及教材选用与市场要求脱节

目前高职的投资与理财专业的课程设置还是强调体系的完整,理论性课程偏多。真正市场需要的一些知识却未设置相应的课程,如市场营销这门课,目前高职投资与理财专业普遍没有开设,但是市场却非常需要这方面的知识。再就是教材的选用存在问题,教材偏重于理论的阐述,没有考虑高职学生的基础和特点,缺少实践的内容。

(四)忽视对职业素养的培养

学校的教学过度偏重于专业知识的教授和专业技能的掌握,忽视了学生思想道德、心理素质、职业操守、团队合作和创新意识等方面的教导与培养,不利于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三、新形势下高职投资与理财专业建设与改革路径

(一)充分发挥校内课程优势、资源优势,提升校内教学质量

改革现有课程体系,删减某些课程,增加比较实用与职业关系度密切的比如房地产金融、项目投资、资产评估、市场营销、交易心理学、行为金融学等一些课程,将技能考证培训列入职业化教育的重点。这些职业资格有国家理财规划师、中国注册金融分析师、特许财务策划师、特许理财顾问师、特许人寿理财师等。

(二)素质教育与教学过程的融合,是教学改革的关键

尽管高职的教学改革已进行了多年,但从总体上看,目前大学的教学过程并没有真正摆脱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按照素质教育的思想,教育的目的是全面提高人的素质,要通过学校的各种教育,把对学生而言是外在的知识和感受内化为学生个人内在的、稳定的个性心理品质,从而为学生一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在大学的教学过程中,传授必要的知识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很强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健全的人格。这就要求学校要完成从思想观念、教育政策、教学方法、教学管理和教学环境等多方面的转变、改革和创新。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学校应该加大师资引进力度,灵活运用师资队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适当地提高教师的待遇,为广大教师解决后顾之忧。在职教师除了必须具有高层次的职业资格外,由教学向带领、引导、协助的角色转换也很关键。同时,兼职教师、客座教授、岗位师傅、外请执业理财师、分析师也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四)充分发挥校企合作优势,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工学结合平台

通过校企合作,构建校企合作实习基地,为“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开展奠定基础。在教学中,应将专业知识与企业实际联系起来提供学生顶岗实践的机会又将学习成绩与实习成绩挂钩到一起。同时,要参考企业的意见制订教学内容,让校企双方增加互动,多加交流,实现双赢。通过校企合作,可以实现校内教学资源与企业资源的有机结合,发挥二者的合作优势,强调对学生实践能力、职业能力的培养,为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输送更多优秀的投资理财人才。

(五)突出创新的拓展教育

注重对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和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是实施课程体系改革的目标之一。为此,投资与理财专业还需设置金融服务礼仪、国际金融、金融产品营销、保险综合、商业银行实务、个人理财、综合理财专题等方面课程。这些课程的讲授形式主要以专题形式进行教学,需大量邀请行业、企业专家进行讲座。这些课程的设置有效的解决了学校缺乏与企业、金融机构沟通合作的平台,学生的职业技能能够得到充分锻炼和提升。

参考文献:

[1]潘璐等.高职教育投资理财专业建设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51.2

篇10

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要“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十二五规划纲要再次指出要“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然而目前我国农民人均财产性收入较低且来源单一,导致这一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我国农村金融体系滞后,因此要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就必须完善农村金融体系,为农民投资理财提供条件。

一、我国农民财产性收入现状

(一)农民财产性收入含义及构成。财产性收入一般是指通过财产使用权的出让而取得的收益,包括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不动产(如房屋、车辆、土地、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因此,农民财产性收入就是指农民家庭将所拥有的动产和不动产通过出租、分红和金融资产增值等方式所取得的收入,一般包括农村土地征用补偿收入、红利收入、租金收入、利息收入、股息收入以及特许权转让收入等。

(二)我国农民财产性收入的特点

1、农民人均财产性收入绝对数较低,占人均总收入比率较小。从表1可以看出,我国农民人均财产性收入呈逐年上升的态势,但是绝对数额仍较低,农民人均财产性收入最大的一年2009年也只有167.2元。同时,我国农民人均财产性收入占当年总收入的比重较小,都在3%以下,比重最大的一年2009年也只有2.3%,可见财产性收入在我国农民总收入中并不占有主要的地位。(表1)

2、农民人均财产性收入对总收入的贡献小。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农民的总收入在逐年提高,然而根据表1可见,我国农民财产性收入对总收入的贡献率都在5%以下,最大的一年2009年也只有4.6%,财产性收入对总收入的贡献率偏低。

3、农民财产性收入与城镇居民相比有较大差距。从表2可以看出,我国农民人均财产性收入还不到城镇居民的一半,与城镇居民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表2)

4、农民财产性收入来源单一。财产性收入的来源有多种,包括利息、租金、股利等,而我国农民的财产性收入来源却主要是银行存款利息,来源渠道显得非常单一。其他财产性收入如股利、租金等则很少,甚至没有。

(三)提高我国农民财产性收入的意义

1、有助于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及富裕程度。由表1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农民收入主要是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很少。然而,工资性收入与经营性收入的增长对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的作用是有限的。这是因为工资与经营收入受经济发展水平、劳动力供求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一般不会快速、大幅度提高,只会适度提高。而财产性收入比例的上升对农村居民财富的积累和未来收入的增长产生的作用将更加明显。因此,富裕农民不仅要提高农民的经营收入和工资收入,更要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让农民拥有更多的财产性收入,是提升农民收入水平和富裕程度的重要途径。

2、有助于缩小城乡差距。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我国人民群众的收入在整体上有了显著提高。但同时由于多种原因,城乡收入差距也在不断地扩大,由表2可以看出,我国农民人均财产性收入不到城镇居民的一半,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安定。因此,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公平分配,就要增加农民收入,特别是农民的财产性收入。

3、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表明,中等收入者是社会中最稳定的阶层,中等收入者比重越大,发展水平越高,整个社会就越和谐。因此,提高我国广大农民的财产性收入水平,有利于提高农民整体收入水平,使更多的农民成为中等收入者,促使社会更加和谐。

二、制约农民财产性收入增加的金融因素

(一)农村金融建设滞后

1、农村金融机构过少。金融机构主要有存款机构、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和其他金融机构等。目前,在我国农村,存款机构相对发达,主要有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邮政储蓄及农村信用合作社等,但其他金融机构,如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在农村几乎很少,特别是县级以下地区,基本上就没有。这就导致我国农民没有较好的投资途径,农村居民都选择把有限的钱放入银行,因而导致农村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几乎只有银行储蓄一种方式;而在城镇地区较为活跃的证券投资、基金投资等各种理财项目在农村几乎看不到。在一些偏远地区,由于金融机构过少,甚至还有一些农民将钱放在手里,根本没有任何财产性收入可言。

2、金融机构理财设备短缺。由于一般的理财产品都要依靠电子银行或网上银行进行宣传和办理,因此信息化显得尤为重要。而我国农村信息化的基础设施落后,电话和电视都没有完全普及,电脑、网络的使用率更低,导致农民自身很难有途径去了解和经营理财产品。而农村金融机构的电脑等设备都是放在柜台里,供业务人员专用的,农民不能使用,柜台外面几乎没有任何可供客户使用的电脑设备,这样农民便没有了通过金融机构获取投资理财知识的媒介。结果是农民虽有强烈的投资欲望,但却苦于缺乏理财知识及投资途径,因而只能选择银行储蓄等低回报的投资项目,对于其他金融理财产品很少涉足,这大大影响了广大农民的财产性收入。

(二)金融机构产品创新不足。从目前农村金融产品体系来看,农村金融产品与现阶段农民对金融产品的需求还存在着较大差距,难以满足农民日益多样化的投资需求。主要表现在:一是金融产品单一,目前农村的金融机构主要为农民提供存贷款服务,其他的理财产品很少甚至没有,投资渠道窄;二是理财产品没有针对性,目前农村金融产品与城镇相比没有区别,主要是国债、股票等,缺乏适合农民收入情况、知识情况、风险承担情况的产品;三是缺乏涵盖储蓄、保障、投资等多功能的复合型金融产品。

(三)金融机构缺乏高素质的针对农民的投资理财人员。由于目前农村的金融机构主要是提供存贷款服务,因此其业务人员主要是熟悉存贷款业务的工作人员,而理财人员几乎没有。一方面工作人员专业单一,缺乏综合理财知识和丰富的从业经验,对宏观经济政策、市场风险乃至产品认识不深刻,无法为客户提供理财服务;另一方面有些从业人员服务意识较差,特别是对广大农民,缺乏社会诚信,很难令农民信服。

三、金融支持农民财产性收入增加的对策

(一)完善农村金融体系

1、发展农村金融市场及金融机构。目前,农村的存贷款机构较为发达,而其他的证劵投资机构却几乎没有。可以通过两种途径建设农村证券市场:一是证券公司在农村设立分支机构。政府可以考虑提供一些优惠政策,使这些以盈利为目的的证券公司愿意进入农村,为农民进行证券投资提供条件和渠道;二是充分发挥目前存款机构的中介作用。通过存款机构农民投资理财,这样既可以方便农民,存款机构也可以增加中间业务收入。

在农村现有的存款机构中,邮政储蓄银行不失为一个理想的选择。它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一是规模优势。邮政储蓄银行拥有3.6万个营业网点,是国内网点数最多的金融机构,而且在县及县以下的农村网点占到了2/3以上,特别是在一些边远地区,邮政储蓄银行是当地居民唯一可获得金融服务的机构;二是品牌优势。邮政储蓄银行经过多年的发展,在农村拥有了较高的知名度,经积累了自己的品牌和信誉;三是区位优势。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小城镇建设的兴起,城市边缘地带和农村将会产生许多新的金融需求,而覆盖城乡的邮政储蓄银行可以满足这种需求。因此,邮政储蓄银行等存贷款机构可以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合作,建立业务联盟,由其为农民提供资金托管、代销理财产品等。

2、加强金融机构信息化建设。由于广大农民自己家里没有电脑网络等获取现财知识的工具,因此应该加大金融机构的信息化建设,金融机构应安排业务人员专用以外的电脑供其客户使用,使广大农民可以在金融机构接触理财产品,了解理财知识。同时,金融机构还应安排工作人员对农民使用电脑网络进行指导,解答农民关于投资理财的的问题。

(二)创新农村金融产品。除现有的股票、投资基金、国债等投资理财产品外,金融机构还应根据农民自身的特点开发一些起点低、便于操作、风险小的专门针对农村居民的投资理财产品。如以国家为发行主体,以国家信用为担保,向农村居民发行农业建设债券,例如大江大河治理、农村电网改造等工程;还可以开发农业产业投资基金,吸引农民投资;同时还可以考虑降低农民的投资门槛,如降低股票的每笔最小成交数,降低基金的每笔开户数等。总之,应该以获利较快、风险较小的渠道为基点,以个性化、差别化服务为核心,逐步扩大金融工具和衍生工具的开发。这样有利于拓宽农民理财渠道,让更多农民通过储蓄、证券、股票、基金、保险等获得股息、利息、分红,使广大农民财产性收入来源多元化。

(三)培养高素质的理财人员。金融机构应通过培训等方式培养高素质的针对农民的个人理财人员,这些理财人员应该熟悉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农业政策以及农民的收入结构、抗风险能力等,这样才能为农民推荐介绍适合他们的理财产品。同时,还要加强这些人员的执业道德培养,树立良好的服务理念,这样农民才会接受并认可这些理财人员。

(四)加强对农民理财知识的培训。针对我国农民自身投资理财知识缺乏的问题,金融机构应发挥其宣传指导作用,利用广播、传单、报刊、专题讲座等方式,宣传金融理财产品和使用经营知识,为农民投资理财答疑解惑,引导农民稳妥投资,降低投资风险。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