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全科医学高血压病例分析模板(10篇)

时间:2023-09-18 16:56:57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全科医学高血压病例分析,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全科医学高血压病例分析

篇1

结果:研究组经过医生控制干预治疗后,高血压患者好转25人,无新发病例,总体有效率83.3%;对照组好转15例,新发5例,总有效率33.3%,两者的总有效率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

结论:全科医生对社区居民进行高血压控制干预治疗有助于防止新发病例的产生,有效控制患者血压增高,对高血压病人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研究推广。

关键词:诊疗控制 血压 全科医生 社区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3.105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3-0080-02

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食盐摄入增加、饮食结构改变等因素,高血压成为目前我国人群患病最多,患病率最高的一种疾病,患者呈现一种“三高”、“三低”的状态,容易引起心、脑、肾等严重并发症,危及人们生命,因此有效控制人群血压的升高成为目前医疗工作中的重要工作;总结国内外控制高血压经验,最有效的办法为社区居民一起防治[1]。现以高血压为例,以一定量社区居民为单位,探究全科医生对社区居民高血压进行诊疗控制干预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研究选用某社区300名普通居民,其中血压正常者240人,高血压患者60人,年龄在33~7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4±2岁。将所选居民随机分为等量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50人,使两组样本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没有明显差别,研究组进行综合控制干预措施,对照组不做任何措施。所有居民自愿接受调查。

1.2 方法。

1.2.1 社区宣传:寻求社区居民委员会和卫生服务中心的帮助,在居民区显眼部位设置健康教育专栏,设有专用栏目向居民群众宣传预防高血压方面的知识以及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更新栏目宣传内容,并且向广播、电视台提供相关的防治高血压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等方面的视频和书籍资料;在社区活动地点创办咨询台和宣传台,定期举办宣传活动,发放相关资料,并热情接受居民的咨询。

1.2.2 个体教育:面对前来咨询的居民,先为其测量血压,对其进行指导血压的测量方法、预防高血压的措施等,教育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多进行身体锻炼以增强身体抗性;在平常生活中饮食方面要减少糖类和食盐的摄入,以及戒掉烟酒等有损身体健康的不良嗜好[2];叮嘱居民饮食中尽量避免高盐分、高能量、高脂肪等食物的摄入,并根据年龄及身体状况制定合理的、有目的性的运动计划。

1.2.3 用药干预:根据国内外医疗机构研究表明,高血压病人对药物依赖性并不是很大,因此有必要对患者进行药物干。根据患者自身血压和身体状况,制定个体化有效诊疗方案;要求患者说明当前服用药物名称、剂量、不良反应等,针对不同人的个性差异,对所有高血压患者进行服药指导,特别强调按时吃药的重要性,指导患者调整药物并正确用药,使其认识到药物治疗对高血压的显著作用。安排患者定期检测自身血压,结合血压值拟定合理的用药方案,以提高疗效。

1.3 统计方法:将所得数据录入SPSS17.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P

2 结果

研究组居民经过医生控制干预治疗后,高血压患者好转25人,没有新发病例,总体有效率83.3%;对照组好转15例,新发5例,总有效率33.3%,两者的总有效率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

3 讨论

社区全科医生应具备多项基本技能,能够自行处理常见病症,对于多发性疾病要有处理和控制能力。社区全科医生应提供有效的、及时的、连续的服务,以个人为单位,以社区居民为基本提供人性化服务。随着社区人口不断增加以及人们需求量的不断增大,促使社区全科医生要不断提高自身技能,更好、更全面的为人们服务。

本文以控制干预社区居民高血压为例,研究社区全科医生对临床疾病进行控制干预的临床疗效。此次研究中,采取综合防治干预的研究组在诊疗前后血压变化具有统计学显著差异,且研究组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综合防治干预措施的疗效非常显著,具有极大的研究、推广价值。高血压是一种人们普遍患有的危害身体健康的疾病,对于此类疾病,需要长期控制,所以社区全科医生的责任重大[4]。全科医生最先基础患者,许多患者就医时并不知道自己得了什么病,这就需要全科医生为其指点迷津,为其说明得的是什么病,应该看哪一科,为患者提供方便。医生有了全科意识,才能及时、正确的作出诊断,避免误诊、漏诊,极大的挽救了患者的生命。

发展全科医生、实行全科医疗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社区全科医生的作用非常巨大;不仅应该提供便捷、低价的服务,更应是高效、优质的服务。应重视疾病的防治管理,加强健康教育,引导居民改变不良的烟酒嗜好、不良生活方式,正确选择药物并科学服药,都是目前改善疾病控制情况的有效措施。因此,提高全科医生的基本技能和素质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 翁青.社区全科医生进行高血压防治的干预效果分析[J].医药前沿,2013,10(21)

[2] 萧彩芹.高血压患者不良生活习惯分析及防治[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02):255

篇2

【中国分类号】 R544.1【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44-5511(2012)02-0531-01

高血压是老年人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它可引起严重心脑肾功能障碍和脑血管意外等。研究显示[1],我国老年人群高血压患病率高达49.1%。高血压的治疗在我国目前仍以口服药物为主,现有的降压药已能使90%以上的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在正常水平,但在我国高血压人群中血压正常率并不高,这与患者服药依从性较差密切相关[2]。本次调查将了解宜宾地区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饮食、运动和用药依从性方面的具体情况,分析其原因,为社区高血压健康管理提供依据。

1 对象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采用整群抽样的方式抽取我市各级社区5个,含城区社区2个和乡镇社区3个,共调查高血压患者376人,收回有效问卷355份,问卷回收率94.4%。调查对象男性119人,女性236人,年龄54.5±11.7岁,平均病程12.9±6.3年。

1.2 调查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3部分:饮食、运动和用药相关行为及影响因素(影响因素设计参阅文献[3]设计并略作修改)。先进行问卷效度评估,再入社区进行约30人的预调查,根据结果调整问卷内容和方式并确定最终问卷。在进行调查前1周进入社区做调查相关宣传,征得调查对象的配合并于调查前签订知情同意书。调查人员由经过专业培训医护人员或医学生完成。

1.3 统计处理:所有数据用SPSS17.0录入并进行统计分析,将患者的知识评分和依从性转换为二分类资料,进行Χ2 检验。影响因素分析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

2 结果

2.1 依从性情况: 355名对象中,饮食依从性较好的仅134例,占37.7%;运动依从性较好的149例,占42.0%;用药依从性较好的185例,占52.1%。

2.2 饮食、运动和用药知识得分与其依从性的关系:饮食、运动和用药知识与患者3方面的依从性存在相关关系(P0.05)。Χ2 检验结果见表1。

表1 饮食、运动和用药评分与其依从性的关系

3 讨论

约90%的高血压可以通过药物长期稳定控制,但是由于患者的依从性较低,在饮食、运动和用药方面都可能存在不遵医嘱的现象,可能使高血压出现迁延不愈甚至导致严重并发症的发生[4]。本研究结果显示,宜宾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在饮食、运动和服药3方面的依从性都相当低,分别为37.7%、42%和52.1%,这是导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不好或者控制不稳定的主要原因。在大部分高血压患者中,对高血压的防治知识缺乏仍然是导致患者依从性下降的主要原因[5],同时部分新发病例由于病程短而往往没有意识到高血压的严重危害或对高血压防治知识不够而依从性不高,也有部分病例因经济原因而没有按医嘱服药或者采取相应的饮食、运动行为。正因为以上原因,必须对高血压病人加强健康教育,使其掌握高血压防治知识,提高其饮食、运动和服药方面的依从性。具体措施建议如下:(1)饮食尽量低盐,但又不能淡而无味,要用酸甜辣等提高病人口感,使病人能长期坚持;(2)选择合理的运动方式,注意运动时间和强度,增加运动的趣味性;(3)尽量减少用药种类和数量;(4)加强对病人及其家属的高血压健康知识宣传,让患者随时了解自己的血压动向。

参考文献

[1] 王薇,赵冬.中国老年人高血压的流行病学[J].中国老年医学杂志,2005,24(12):246-247.

[2] 方庆凤. 老年高血压病人血压控制不佳的原因调查[J].护理研究.2000,14(4):156

篇3

高血压病是最常见的慢性病和多发病,在中老年患者中发病率较高,已成为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疾病之一[1]。高血压病主要是指血压高于正常值,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高血压患者都会出现临床症状,如头痛、眩晕、失眠等,目前对于高血压病所出现的失眠主要是以对症处理,就是给予安定片为首选,但是安定片可引起成瘾性,不易给患者接受。本人这几年来用七叶安神片治疗,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9月~2014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高血压病患者中有较明显的失眠症状70例,男35例,女28例,年龄在35~75岁,平均(67.43±4.75)岁,病程3~15年,平均病程(8±6.3)年,所选病例均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2]。

1.2病例排除标准 ①低血压患者;②对本药禁忌证患者;③伴其他严重病症者;④不伴有失眠症状的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化分为观察组35例,对照组35例,两组在病症分型,性别,年龄构成比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方法 按就诊先后随机法分为观察组例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构成比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高血压药治疗,即两组均用硝苯地平控释片(上海现代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079,批号:121102A),口服,10 mg/次,1次/d,按血压情况决定是否加量或增加服药次数;同时观察组给予口服七叶安神片4~6片/次,每晚睡前口服,至失眠症状改善后,则按需服用;对照组则给予睡前口服安定片5 mg,1次/d,或按需服用。

1.3疗效标准与判断 执行卫生部制定的《心血管统疾病临床指导用药疗效评价指标》[3],记录治疗前后血压升降情况。计算各指标的改善百分率(治疗后值-治疗前值)/治疗前值×100%);显效:治疗后舒张压下降幅>15 mmHg,正常范围波动,失眠症状消失;有效:舒张压下降幅>5 mmHg,正常范围波动,失眠症状减轻,只是偶需口服;无效:舒张压下降 ,但失眠临床症状未改善。总疗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对观察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等级资料比较采用Ridit分析。P

2结果

2.1治疗效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有效率为66.67%,经Ridit检验分析,u=1.362,P=0.034,P

2.2副作用情况 观察组出现低血压2例,外周水肿1例,没有出现七叶安神片的成瘾性。对照组低血压3例,外周水肿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5例对安定片出现成瘾性。

3讨论

高血压病是全科门诊最常见病的慢性病,发生率逐年上升,成为脑血管意外的最重要的发病因素。常常导致心脑血管病急性发作,从而致严重后果,例如脑血管意外、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肾功能衰竭等。高血压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常见病因,进展为冠心病,即冠脉变得狭窄缺血、缺氧,导致心肌缺血、缺氧以及坏死,循环恶化[4]。高血压病是可防可治的病,只要合理控制好血压水平,心脑血管发病率就可大大降低,提高生存率。高血压病主要出现血压升高,患者主观出现头痛为主,失眠、眩晕、烦躁也是伴随的症状,头痛症状可以随着血压的恢复而减轻,但是失眠症状并不是容易消失,很多情况下患者不得不依靠药物帮助睡眠,常用的安定片是门诊医生最常见的首选药物,但是安定片的依赖和成瘾性也是非常常见的,医生不得不加大剂量或联合应用安眠药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中成药的应用对这方面的研究有很多的报道。临床效果较好。

高血压病属于中医学的"眩晕"、"头痛"等范畴。眩晕最早见于《内经》"上虚则眩","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等。中医辨证治疗高血压病,不但是降血压,更重视调节机体的气血阴阳平衡。全面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及死亡率。中医临床防治高血压病使用最多的是补虚药[5]。七叶安神片主要有(广西万通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Z45020716)益气安神,活血止痛,止血。用于心气不足所致的心悸、失眠。主要成分是三七叶总皂苷,朱会超[6]报道三七总皂苷对各种疾病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其保护心脏、抗动脉粥样硬化等作用较为突出。但是其作用总是围绕抗血小板聚集、抗氧化、抗炎、对Ca2+运转的影响、提高NO水平等方面,进而发挥其药理作用。硝苯地平属于钙通道阻滞剂的一种,而钙通道阻滞剂主要是在通道水平上对钙分子进行选择性阻滞,从而减少细胞内的钙含量的药物,阻滞的过程能够对平滑肌细胞和心肌细胞的兴奋性产生影响,从而使血管壁扩张,降低血流阻力,以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7]。本研究采用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七叶安神片治疗高血压病伴随的失眠症状,并对比研究结果。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有效率为6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廖振慧.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09,32(18):149-152.

[2]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9.

[3]郭航远,陆颖理.心血管疾病临床用药指南[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4]周琼.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40例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7(2):58-5.

篇4

中图分类号 R54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22-0134-02

doi:10.14033/fmr.2015.22.077

2013年调查显示,我国15岁及以上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为24%,全国高血压患者人数2.66亿,每5个成人中至少有1人患高血压病。高血压已经成为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其防治形势极不乐观。高血压患者患病知晓率不足40%,患者管理率约1/4,管理人群服药依从率约60%,血压控制率约50%。常住居民中慢病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高,高血压病的患病率为9.8%,高血压病患病率占慢病人数的70.17%[1]。开展高血压患者的慢病管理,有利于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的认识率,有利于疾病的控制,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并且提升了患者的满意度,和谐了医患关系[2]。加强社区高血压规范管理,采取适宜有效的随访管理方式是高血压管理的重要途径。为选择适宜有效的管理方式,本文选择2014年进行4次高血压规范管理辖区的高血压患者,按随访方式分为三组进行不良习惯、依从性以及血压控制情况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进行4次高血压规范管理辖区内的高血压患者180例,年龄39~79岁,平均52.6岁;男98例,女82例;初小以下58例、中学69例、大专及以上53例;单纯高血压病110例,合并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病等70例。按随访方式不同分为面对面随访组、混合方式随访组和电话随访组,每组60例。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面对面随访组、混合方式随访组和电话随访组从不良习惯、依从性和血压控制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三组管理前后不良习惯和依从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前后三组患者不良习惯、依从性和血压控制情况,详见表1。

3 讨论

高血压为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慢病管理重点疾病之一,规范管理是有效控制血压,预防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慢性病控制率的有效措施。通过规范化管理可以使本地区高血压人群血压水平明显降低,部分危险因素得到改善,整体危险水平降低,治疗率、控制率明显提高。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普遍存在服药依从性差的问题,应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加强社区高血压的管理和监测,合理使用降血压药物,预防药物不良反应,加强医患沟通[3]。通过不同形式的随访,一对一的干预和健康教育,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加强高血压患者的个体化健康教育,制定个体化的高血压治疗方案以及发挥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将有利于提高高血压患者社区管理依从性[4]。高血压是一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率高,是由于人们对高血压的了解和重视不够,导致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均低的现状,社区综合干预是积极预防与控制高血压的重要途径[5]。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版)》每年至少4次面对面随访,通过面对面随访,充分了解患者自述症状、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获取客观资料,了解患者饮食起居等生活习惯及近期心理状态,为患者制定下一步治疗方案和健康指导提供依据。指导患者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控制存在的危险因素,合理使用药物,综合防控,有效地控制高血压。面对面随访可提高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满意率和遵医行为,起到促进作用[6]。同时借助信息化技术,全科医师对签约高血压患者进行及时干预,可以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知识掌握情况、生活方式改变情况和血压控制达标率,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管理方法[7]。

但在实际工作中,面对面随访存在一定的困难,种种因素导致部分患者不能按时接受随访,给面对面随访规范管理带来不便。电话随访作为另一种随访方式,更加灵活,便于定期随访,按照面对面随访的内容进行详细的电话沟通,同样可以起到应有的效果,或把二者结合起来既能保证随访的连续性,又能适时与患者见面进行面对面随访的内容,方便患者得到面对面个性化的健康指导。本研究结果显示,三组管理前后不良习惯和依从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郝吉洪[6]报道的结果不一致,可能与病例较少,病例选择多为长期进行管理的高血压人群有关,长期管理后的患者的理念和习惯已经相对形成并固定,无论哪种方式要改变其现有的生活习惯、健康行为等难度都非常大,再者病例偏少结果可能存在偏差,需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进行大样本的对比分析,以及发挥同事间的作用,扩大研究对象,不断总结印证。提高高血压管理率,改善居民高血压管理依从性必须注重医患关系,而医患关系的满意有赖于医护人员专业技能和人文素养的提高[8]。在今后的工作中护人员还需要加强业务学习,掌握高血压新知识、新理念,提高沟通技巧,改善服务态度和模式,密切医患关系,改善患者的依从性,实现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及控制率的显著提高。

综上所述,高血压规范管理要严格按照4次面对面随访要求,在实际工作中存在不现实的一面,片面地强调模式不利于高血压的社区管理。且每种随访模式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在社区应倡导以面对面随访为主,结合卫生资源的实际和患者的个性特征或者根据管理的不同阶段来选择更有效、更经济、更适宜的随访方式,把随访方式多样化,逐步扩大随访人群,同样可以起到应有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冯霞.社区居民健康管理及慢病状况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7):371-372.

[2]何长蓉.慢病管理模式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2,9(13):177-178.

[3]陈小英,找锦英,陈小燕.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14,31(1):37.

[4]王伟,严非,薛曹怡等。高血压患者社区管理依从性影响因素定性研究的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0,10(4):429-432.

[5]陈晓燕.高血压的社区慢病管理[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10,4(10):257-258.

[6]郝吉洪.120例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面对面随访与电话随访的效果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4,22(8):124.

篇5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6-151-02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逐年增加,而高血压病既是一种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又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的、持续的危险因素。提高高血压病人的疾病知识水平,改变其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治疗率,血压控制率,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是十分必要的。我们于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对130例高血压病人,进行了一年的个体化管理,取得了一些成效,现报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对象

2009年10月-12月通过门诊及体检发现的高血压病人,符合以下条件者130例为调查对象,其平均年龄62.4岁,其中女71例,男59例,纳入条件为:①本社区常住居民;②年龄在35岁―75岁之间;③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诊断标准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版诊断标准;④至少有一项可改变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如超重、吸烟、饮酒、缺乏运动、负性情绪、咸食等。

1.2 方法

1.2.1 所有管理对象在管理前后全身体检,内容包括:血压、血糖、心电图、尿10项、眼底检查、腰围、腹围、BMI。并填写问卷调查表,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生活方式,服药治疗,高血压知识掌握情况。填写标准:体质指数BMI23-25为超重,≥25为肥胖,根据最近12个月的乙醇摄入总量计算日均乙醇摄入量(g/d)乙醇摄入量男性≥30g/d,女≥20ml为过量饮酒;每日摄盐量>6g为咸食;吸烟,现在吸烟;不愉快情绪:焦虑、愤怒、恐惧、沮丧、悲伤、不满、忧郁、紧张等,有以上情绪者称为负性情绪;适量运动指有氧运动,每周3-5次,每次运动强度至心率=170一年龄,服药依从性指是否遵照医嘱服药。

1.2.2 个体化管理方法

1.2.2.1 由2名全科医生,2名护士,组成管理小组,成员均通过高血压规范化管理培训,掌握了高血压防治知识,健康教育技能,质量控制要点,具有独立和协作开展病例管理的能力。

1.2.2.2 为管理对象建档、评估,制定个体化管理计划,确定个体化管理目标(包括不良生活方式改变目标,血压控制目标)。

1.2.2.3 落实管理计划:A.健康教育,每月举行1-2次健康讲座与咨询,根据管理对象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不同主题的健康讲座;B.监测血压频率,按高血压危险分层制定监测血压频率,一般患者至少每周监测血压2次,高危患者一天监测至少2次。C.定期随访,用药指导;随访内容有生活方式,血压,并发症情况,用药情况,进行再次评估和调整管理方案。一年至少保证6次随访D.年终评定时再次全面体检及问卷调查。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输入Excel2007数据库,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计数资料的描述以率和构成比表示,采用X2检验。

2 结果

2.1 130例高血压患者管理前后生活方式改善情况(n,%)

2.2 规范管理前后三率改变情况(n,%)

遵照医嘱服药的为规律服药;收缩压<140mmHg且舒张压<90mmHg为血压控制良好,2周内因心脑血管疾病发病治疗的为发病。

3 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病是一种生活方式相关性慢性疾病,是脑卒中和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本资料管理前高血压患者的治疗率为46.92%,控制率为33.85%,说明本社区高血压人群的治疗率和控制率仍偏低,通过一年的个体化管理,患者治疗率和控制率都有明显提高,。

本资料管理前后高血压危险因素,如咸食,缺乏运动得到明显改变,超重,饮酒,吸烟、负性情绪、也有改善。

本社区在以往慢病管理的基础上突出个体化,针对不同个体的问题制定个体化干预计划。针对不同人群,分类开展不同内容的健康讲座及咨询,使患者掌握正确的健康理念,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生活方式,规律服药。督促患者落实计划,定期复查随访,最终提高高血压治疗率及控制率。

综上所述,在社区开展以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制定个体化的治疗管理方案为核心内容的高血压个体化管理是效果明显的高血压防控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 刘力生,龚兰生.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IMI.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7.

篇6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已成为影响健康长寿和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1]。高血压的治疗是长期的,甚至是终身的过程,老年人常常难以坚持,因此,临床上常出现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不理想。我们在医院辖区内高血压健康管理档案中筛选确诊的老年高血压病例,分组并对其中一组加以社区护理干预,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从我院辖区内高血压健康管理档案中筛选确诊的老年高血压病人325例,男176例,女149例;病人年龄60-82岁,平均年龄68.2岁,病程7个月到15年。首先测量所有这些患者的身高、体重、血压、饮食习惯及运动习惯等,做初始记录。然后自2009年5月至2010年9月,将病人分为两组进行随访和跟踪记录,观察组:采用各种社区护理干预措施,共173例;对照组:不采用特殊的干预,只进行随访跟踪记录,共152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都大体相似,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应用抗高血压药物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社区护理干预措施,包括实施健康教育、营养干预、运动锻炼和心理护理等。

1.2.1实施健康教育定期在社区中宣传健康习惯对预防疾病的重要性,使老年人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健康的卫生习惯,消除认识误区,指导他们有节律地生活,增加兴趣爱好,改善生活质量。

1.2.2营养干预盐的摄入过多易引起血压升高,老年高血压患者更应该注意,强调低盐(3~6g/d),注意饮食定量;鼓励患者多吃绿叶蔬菜和豆类食物;提倡低脂饮食;说服老年人戒烟少饮酒。

1.2.3运动锻炼每2~4例为一组,采用吴悦陶等[2]的运动处方,每日进行1~2个运动单位的运动。运动方式为快走(80~100步/min),慢跑(110~130步/min),达到轻至中度运动强度。

1.2.4心理护理老年人自我控制能力减弱,易于急躁、情绪激动。血压控制后,要把生气和愤怒可诱发血压升高的危害性告诉患者。根据患者的性格特点采取不同的措施,避免情绪激动。激动时及时调整和控制情绪,保持心态平和、稳定,跳动患者的积极性,树立信心。

1.3统计学处理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血压变化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

2.2两组患者高血压控制率、高血压知识知晓率、不良习惯改变率比较见表2。

3讨论

高血压病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在社区高压发病率调查中发现,大多数病人对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缺乏必要的了解,对高血压及其严重的并发症缺乏足够的认识。而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即合理饮食、减少食盐摄入、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和心理平衡,可使高血压发生率减少55%。高血压是多基因、多环境因素疾病,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或不利的物理及社会环境相关。因此,我们有必要对高血压病人实施以社区健康教育为基础,营养干预、运动锻炼、心理护理为干预重点的社区综合护理干预。健康教育是高血压预防和控制的基础和前提。健康教育效果直接影响高血压知识的知晓率以及病人的健康信念模式[3]。我社区通过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开展社区护理干预,提高了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病相关知识及其并发症的认识,增加了生活常识和医疗保健知识,增强了自我保健以及疾病防治意识,纠正了不良行为习惯,建立了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经过护理干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平均血压水平有了明显降低,说明开展社区护理工作对于防治高血压有较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对社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是降低患者的血压、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做法。同时,开展社区护理有利于密切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及家属对社区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增强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力。

参考文献:

篇7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Hypertension and the Incidence of Ocular Fundus Diseases

SHEN Yue-hong

(Qingshen County People's Hospital,Qingshen 612460,Sichuan,China)

Abstract:Objective Study the effect of hypertension of fundus disease.Methods 140 cases of patients were studied and analyzed.Results High blood pressure and central retinal artery/vein occlusion,ischemic lesions had no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between nipple(P>0.05),but its incidence and optic atrophy,diabetic retinal lesions,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

Key words:High blood pressure;Fundus diseases;Correlation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增高,高血压发病率亦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与此同时有研究发现高血压可造成眼底疾病的发生并逐渐为人们所重视[1]。眼底病变的程度与高血压时间长短及其严重程度密切相关。随着血压下降和控制,眼底出血,渗出等病变也逐渐好转,一般效果很好,但到晚期效果^差。本文探讨了研究高血压对眼底疾病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4年2月~2015年2月间于我院治疗的眼底疾病患者14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裂隙灯、视力、视野、眼底以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等综合检查结果确诊为眼底疾病[2]。综合所有患者所患疾病分析。14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83例,女性患者57例,其年龄21岁~80岁,平均年龄为(51.7±8.9)岁。。

1.2统计方法 此次研究中使用以下方法进行统计研究[2-3]:①以单种眼底疾病为统计单位,并在记录时将患者是否伴有高血压、高血压病程以及高血压患者所处临床分期等进行详细记录。②在统计时详细记录高血压患者在每种眼底疾病患者中所占比例,并使用SPSS19.0软件χ2检验对高血压病与眼底疾病间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研究。③对高血压患者的患病年限及患者高血压临床分期在各眼底疾病中所占的比例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眼底疾病与全身疾病关系情况 通过此次研究发现,视网膜中央动脉/静脉阻塞患者中高血压患者所占比例分别为72.72%和87.50%;高血压患者占玻璃体积血及视缺血性病变中总患者的80%和76.19%;此外,视神经萎缩占86.67%,视网膜糖尿病性病变占77.27%;脉络膜视网膜浆液性中心性病变占60%。χ2检验结果显示高血压与视网膜中央动脉/静脉阻塞、视缺血性病变间无显著性关系(P>0.05),与此同时,视神经萎缩、视网膜糖尿病性病变及脉络膜视网膜浆液性中心性病变与高血压发病率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

2.2高血压病程与眼底疾病间关系 由于高血压患者占脉络膜视网膜浆液性中心性病变患者比例较低,因此此次研究未予以分析。依照患者高血压患者病程将其分为>5年,6~10年及

10年时,53%患者伴有眼底疾病的病发。虽然视缺血性病变发病率也随高血压患病时间的延长而增高,但其变化趋势明显弱于其他几种眼疾。

2.3高血压临床分期与眼底疾病间关系 由于视神经萎缩及脉络膜视网膜浆液性中心性病变患者中高血压患者所占比例较低,因而此次研究中也未予以统计分析。从高血压患者临床分期角度研究发现,在高血压眼底疾病患者中以Ⅱ期高血压为主,与之相比Ⅰ及Ⅲ期高血压患者所占比例明显较少。此外,此次研究还发现,眼底疾病受影响程度与高血压严重程度间存在正相关性。

3讨论

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系统疾病,在我国有着极高的发病率,高血压患者中有超过一半的患者出现眼底改变。血压增高程度与眼底阳性率基本平行,舒张压增高对眼底病变的作用更为显著。眼的屈光状态对高血压病眼底阳性率有一定影响,远视眼高于正视眼,近视眼则低于正视眼。原发性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是由于高血压引起的,以视网膜动脉收缩乃至视网膜、视病变为主要表现。

本研究结果显示,高血压与视网膜中央动脉/静脉阻塞、视缺血性病变间无显著性关系(P>0.05),但其发病率与视神经萎缩、视网膜糖尿病性病变及脉络膜视网膜浆液性中心性病变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

此次研究可以发现视网膜中央动脉/静脉阻塞及视缺血性病变与高血压间存在显著性关系,此外络膜视网膜中心性浆液性脉病变、视网膜糖尿病性病变及视神经萎缩与高血压的间亦存在密切关系。此外还可发现高血压是诱发眼底疾病主要诱发原因之一[6-8],临床工作中应予以重视。

参考文献:

[1]郭琳,聂连涛,李中健,等.高血压前期与自主神经功能改变关系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4(34):4087-4089.

[2]苏冠方,刘鑫.正确认识眼底光学影像检查技术的特性,提升眼底光学影像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水平[J].中华眼底病杂志,2014,30(6):535-539.

[3]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39(7):579-616.

[4]马超,金明.AMD与全身性疾病及其它眼底疾病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14,24(4):266-270.

[5]王轩.眼底观察在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诊疗中的临床意义[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5(1):17-19,20.

篇8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 原发性高血压 治疗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omocysteine and the incidence of essential hypertension

Du Jianmei

Cardiovascular and Encephalopathy Department in Lanzhou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of Gansu Province,730050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rum homocysteine(Hcy)level and essential hypertension,to provide information and methods for clinical monitoring and early diagnosis of essential hypertension(EH).Methods:376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essential hypertensive group with 156 EH patients who were admitted in 2012,and control group with 220 healthy persons in 2012.Pumping 4ml fasting blood in 376 cases subjects lying quiet in the early morning state,and get serum specimens through centrifugal within two hours,then measured Hcy values with Olympus AU-680 automatic biochemical analyzer.Results: The mean Hcy value of essential hypertension group was 20.36±2.25μmol/L. The mean Hcy values of control group was 12.13±1.22μmol/L.The mean Hcy values ??a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P

Key words Homocysteine;essential hypertension;Treatment

高血压作为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对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如果能够进行早期诊断,对高血压病防治将产生重大意义[1]。同型半胱氨酸是蛋氨酸循环正常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含硫氨基酸,是机体许多需甲基化反应以及能量代谢的重要中间产物。众多的研究结果显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存在着密切的联系[2]。本文通过测定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探讨其与原发性高血压(EH)的关系,为临床检测、早期诊断提供资料和方法。

资料与方法

共收集病例376例,分为两组。原发性高血压组156例(41.49%),男128例,女28例,年龄30~65岁,平均(36.12±8.50)岁,均为2012年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诊断符合1999年WHO/ISH诊断标准。对照组220例(58.51%),男165例,女55例,年龄30~60岁,平均(34.85±9.23)岁,均为2012年健康体检者。排除脑梗死、糖尿病、肾损伤、甲状腺功能损伤等疾病,并且所有研究对象近期内均未服用叶酸、维生素B6和维生素B12。

研究方法:376例受检者均于清晨安静状态下空腹抽静脉血4ml,2小时内离心得血清标本,随即用奥林巴斯AU-6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标本的Hcy值。Hcy的正常参考值范围5.08~15.39μmol/L,>15.39μmol/L诊断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

结 果

原发性高血压组平均Hcy值(20.36±2.25)μmol/L。对照组平均Hcy值(12.13±1.22)μmol/L。与对照组相比,原发性高血压组Hcy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讨 论

同型半胱氨酸(Hcy)是蛋氨酸代谢过程中的中间产物,是与半胱氨酸同系的一种含硫氨基酸,甲硫氨酸转甲基后生成同型半胱氨酸,其本身不参与蛋白质合成,同型半胱氨酸代谢紊乱是在与之代谢相关的酶或辅助因子缺乏时发生。血清中存在3种形式的同型半胱氨酸:游离型的Hcy在正常人体内所占比例很低,部分是以二硫健的形式与清蛋白结合,这部分所占的比例约70%~80%,另外20%~30%以二聚体的形式存在于人体内,这3种存在形式统称为总Hcy。在正常人体内,遗传、营养、疾病状态、药物等多种因素都能够影响Hcy的产生。

目前认为,高Hcy主要的致病机制为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血管平滑肌的增殖、增加血液中血小板的黏附性等[3]。近年来,高同型半胱氨酸与心脑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受到广泛关注。本研究对15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220例健康对照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与对照组比较,原发性高血压组血清Hcy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目前已经证实,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确切的危险因素,并且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危险因素。高血压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因此早期常常得不到有效的控制,长期持续高血压水平会导致心、脑、肾以及大血管等重要靶器官的损伤,引发冠心病、脑卒中、心肌肥大、大血管损伤、肾脏损害等一系列疾病,可造成残疾,甚至死亡。研究表明,补充叶酸、维生素B12、维生素B6能够有效地降低血浆Hcy水平[5]。因此,临床上尽早检测Hcy,及时发现并治疗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有利于对高血压病的早期干预和治疗。

参考文献

1 叶德寿,李英,李东野,等.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原发性高血压的流行病学研究[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5,21(3):536-538.

2 胡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检测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价值[J].四川医学,2008,29(7):916-917.

篇9

一、要牢固掌握全科医学的概念

全科医学是一门全新的学科。它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有别于过往的临床医疗,是一种新的医学理念与医疗服务模式,20世纪80年代后期才传人我国。是指“面向社区与家庭,整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及人文社会学科相关内容为一体的综合性临床医学二级学科”。全科医学的定义是全科医学概论的精髓所在,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领会它的真实内涵,避免走进以往的诊疗误区。比如要充分比要充认识到全科医学是怎样的一门学科,它与临床医学有何区别,它的范围、特点又是什么。

二、注重与专科医疗的区别

目前,专科医疗的过度分化,以疾病为中心的健康照顾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多的健康需求,必需要有一种新的医疗类型来补充甚至是替代。那么,学习全科医学概论的第二大任务就是要明白全科医疗区别于专科医疗的优越性。全科医疗中“防、治、保、康、计、健教六位一体”的全面服务内容以及“人性化照顾、可及行服务、持续性照顾”等服务特征是我们课堂上要讲解清楚,学生要充分理解融会贯通的。同时,要让学生认识到医学模式也要随之相应的转变,由专科医学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人存在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所组成的生态系统之中,人的健康状态不仅仅是包括躯体的,还包括心因性疾病及社会特征因素导致的疾病,也就是要求我们在思考疾病的同时要关注家庭,社区和社会背景。

三、着重强调预防的重要性

强调疾病预防在整个疾病防治中的作用是全科医学概论的又一突出特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一些疾病比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并发症也逐渐增多。从过往的生物医学模式上讲,患了高血压后就用药物来控制血压。但全科医学强调以预防为主,不仅给予药物治疗,还指导人们改变个体行为和生活方式,比如:高血压病人要控制体重,避免肥胖;避免{盐饮食;戒烟限酒;避免发怒;注意心理调节等等,并嘱咐患者落到实处和定期复耍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四、教学方法的灵活应用

全科医学概论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内容枯燥,概念繁多。传统的学方法采用“填鸭式”或“灌输式”教学,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的教学,缺乏主动探索知识的环节,造成学生学习兴趣普遍不高。要将全科医学概论相关知识讲解清楚,教师授课时要注意活跃课堂气氛,让枯燥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形象,便于学生理解和接纳。可以运用以下教学方法:

1.案例教学 引用典型的、有针对性的案例,引导学生运用相应章节的知识点进行讨论分析,加深学生理解。例如:李某,7岁,四个月来多次因突发腹痛皆由父母亲陪同要求全科医生予以急诊处理,然而所有检查均正常,经医生与父母交谈,该儿童腹痛均发生于父母激烈争吵之时,而该儿童的腹痛突发使其父母的争吵暂时停止。这个案例的讨论就可以帮助同学理解“以家庭为单位的健康照顾”的意义。

2.利用多媒体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依照教案讲述,这种教学方式不易将全科医学抽象的理论概念表述清楚,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采用多媒体等现代技术手段,将教案做成PPT课件,插入一些具有说服能力的临床病例图片、对照分析表、统计表等,直观明了的展现给学生,既节省了课堂时间,又能将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形象生动,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课后老师也可以将PPT以及教案等资料上传至校园网或是资源共享,以便学生随时下载使用。

3.采用CPC教学模式“以病例为中心、问题为基础、社区为导向的教学模式,简称CPC教学模式。CPC教学模式采用课堂讲授与临床病例相结合的方法,引入了PBL(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在社区实践活动中采用角色扮演的教学形式。他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还能提高学生实践动手的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精神,加深学生对全科医学及社区服务精神的理解。

总之,在全科医学概论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合理整合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先进的手段辅助教学,尝试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将全科医学的主要理论体系有重点的、简单明了的展示在学生面前,便于掌握,为培养出优秀的全科医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篇10

冠状动脉心脏病简称为冠心病, 其临床特征主要为心肌缺血进而引起心绞痛, 因此临床上也称为缺血性心脏病。引发该病的因素主要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性格、饮食习惯、生活环境及其他疾病史有关[1]。冠心病在一些发达国家中较为常见, 而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冠心病的发生率也在逐渐增加, 这就严重地影响着人们的健康。近几年来, 我国人口老年化日益加重, 高龄老年人群冠心病的发生率也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 由于老年冠心病患者由多种危险因素互相影响, 因此其心血管疾病发病快, 较易导致患者身体器官出现功能衰竭, 甚者威胁患者生命[2]。本文选取2012年8月~2013年8月期间本院收治的3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探讨该病的危险因素及其干预现状,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8月~2013年8月期间本院收治的3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18例, 女12例, 年龄75~90岁, 平均年龄83.6岁。所有患者年龄均>75岁, 且临床病例资料完整, 对30例患者进行诊断均符合“2007年冠心病诊断标准”, 诊断为冠心病。

1. 2分析方法将30例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归纳总结, 并分析所有患者年龄、性别、空腹血糖水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水平等。另外调查分析患者的生活环境、吸烟史以及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高脂血症病史等慢性疾病。

危险因素评定:①吸烟:有吸烟史、目前吸烟、累计吸烟100支均认为吸烟;②静息状态下, 测量患者血压, 收缩压≥140 mm Hg(1 mm Hg=0.133 kPa)或舒张压≥90 mm Hg, 有高血压病史, 或正服用降压药物;③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2 h血糖≥11 mmol/L或餐后8 h血糖≥7 mmol/L。

2结果

高龄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与患者年龄、糖尿病、高血压、吸烟等具有相关性, 而与性别和尿酸等无明显的相关性, 且危险因素从强到弱分别为糖尿病、高血压、年龄。

3讨论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 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为基本病变进而导致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的缺血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发生主要与多种因素有关, 如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性格、饮食习惯、生活环境及其它疾病史等密切相关。高龄老年冠心病患者合并多种慢性疾病, 对其治疗较复杂, 存在用药种类繁多但治疗效果却不明显的现象;临床研究分析高龄冠心病患者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对早发冠心病患者的生活习惯将起到调整和改变的作用, 而对其进行干预治疗, 如禁烟禁酒, 适当进行体育锻炼, 尽量控制血糖、血脂和血压在正常范围内, 以及及时的发现胰岛素抵抗等干预处理[3]。对有早发冠心病病史及患有冠心病的患者进行仔细认真的干预处理是防治心血管疾病的关键。很多高龄老年冠心病患者同时存在多个危险因素, 冠心病的发生通常也是由多个危险因素所引发的, 不管何时多个因素造成的危害要远远大于单个因素造成的危害。对于合并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心肌梗死以及周围血管病变的患者, 应及时、积极采取有效治疗, 将患者病情控制在有效范围内。在高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中, 对吸烟和血脂的干预改变效果最佳, 而对空腹血糖进行干预的效果最差。

本文通过选取2012年8月~2013年8月期间本院收治的3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 并对危险因素及其干预现状进行探讨和分析, 发现高龄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与年龄、糖尿病、高血压及LDL等密切相关, 再对其进行有效干预后, 其心血管危险因素减少, 患者病死率降低。

总之, 对于高龄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血管诸多危险因素防治过程中, 应重视患者早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确诊并及时进行干预, 同时应有效地控制患者吸烟、糖尿病、高血压及合理地调节患者血液脂质平衡等, 这些干预措施能明显的提高高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邢冬梅, 张俊华, 李玲, 等.心血管复方制剂对冠心病相关危险因素干预效果与安全性的系统评价.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13, 13(4): 446-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