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经济分类模板(10篇)

时间:2023-09-18 16:56:58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社会经济分类,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社会经济分类

篇1

信息分类编码是信息存储、处理、交换及共享的基础…。农村社会经济统计各种专题数据库应用系统虽已先后建成,但有关信息采集、处理与共享的技术标准的制定相对为滞后。对信息进行分类能够使信息系统条理清楚,易于管理,并能够方便地从中提取不同类型的信息加以分析利用。而采用信息分类编码是解决信息分类问题的有效方法。

自从开展信息分类编码标准化工作以来,一直没有适合自身业务特点的农村社会经济统计信息分类编码标准。因而迫切需要进行农村社会经济统计信息的分类与编码,以满足各有关方面对信息资源共享的需求。如何建立起一个可供统计各部门统一使用的国家产品分类编码标准体系,以实现信息管理的标准化,最终实现信息的共享,已成为统计信息标准化工作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农村社会经济统计信息分类编码标准化是统计信息标准化工作的一个专业领域,是统计信息化过程中的一项富有挑战性的基础工作。建立一个完善的农村社会经济统计信息分类编码体系,对农村社会经济统计基础数据库建设、信息共享和各类应用系统建立都至关重要。

1统计信息分类编码概念

分类编码是指把研究对象按各自的特征、特性进行分类,并按一定的规则编排成数字码或数字、字母混合码的过程。统计指标编码就是根据统计指标分类,将统计指标赋予一定规律性的易为计算机识别和处理的一组有序符号排列。农村社会经济统计信息分类编码就是用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对不同的行政级别分属不同类别的统计指标进行分类,并按照不同的类别形成特定的规则和依据。

2统计信息分类编码原则

2.1分类原则我国已经开展了大量的农村社会经济统计工作,各类统计信息内容广泛,但是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信息化的分类与编码,现有数据的检索、处理、分析和信息服务等存在困难,不能满足当前综合指标检索、分析、处理的要求,根据农村社会经济统计信息处理的实际需要,制定如下的分类原则:①分类的结构采用层级结构,逐级展开形成完整的分类体系;②分类要包括所有主要农村社会经济统计指标类型,适合各种检索、处理需要;③分类要保持统计指标体系的相对完整;④分类要处理好指标层次与指标分组的关系,加强分类的完备性。

2.2编码原则根据国标《标准编写规则》第3部分信息分类编码(GB/T20001.3-2001),结合农村社会经济信息的特性,将信息按如下原则分类与编码。①科学性、系统性。以适合现代计算机、数据库以及应用和管理为目标,按照农村社会经济信息的属性或特征进行科学分类,形成系统的分类体系。②稳定性。分类体系以各要素最稳定的属性或特征为基础,能在较长的时间内不发生重大变化。③完整性和可扩展性。分类既要反映要素的属性,又要反映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应具有完整性。农村社会经济统计信息的分类编码工作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包含所有主要的农村社会经济统计指标。④规范性。分类名称尽量沿用习惯名称,有国标则遵循国标,避免概念混淆。⑤唯一性。保证1个编码对象仅赋予1个代码,1个代码只反映1个编码对象。

3农村社会经济统计信息分类与编码方法

3.1分类方法信息分类的基本方法有线分类法、面分类法、混合分类法3种。基于统计信息的特性,农村社会经济统计信息分类采用线分类法(也称层次分类法),是将初始的分类对象按所选定的若干个属性或特征,逐次地分成相应的若干个层次的类目,并排成一个有层次的、逐级展开的分类体系。线分类法层次性好,能比较好地反映类目之间的逻辑关系,实用方便,既符合手工处理信息的传统习惯,也方便计算机的运行处理。

3.2分类设计根据信息分类原则,结合《全国主要产品分类与代码》(GB/T7635-2002)、行政级别分类、《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A门类以及农业生产结构特点,将农村社会经济统计信息分成5个等级:5个行政级别类,5个大类,10个中类,70个小类,900个细类。在数据库结构设计中,每一层都留有足够的空间用于类别的扩充。

行政级别类:是按照行政区划级别进行划分,依次为省级、市级、县级、乡级、村级。

大类:是依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原则而建立的类别,依次分为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其他农林牧渔业产品。

中类:是大类中按照生物学科和农业学科基于生产实践中种养的植物、动物划分成若干分支的类群,如种植业下分粮食作物、蔬菜等。

小类:是中类按照生物学科和农业学科分类法细分成若干分支的类群,如果粮食作物下的小类可划分为谷物、豆类、薯类、油料等。

细类:是小类中细分的基本单位,也是各级单位的起点,即物种(简称“种”),如具有北方特色的谷物主要有玉米、谷子、高粱等等。

3.3编码规则编码规则是分类编码体系的具体表现形式,它是根据统计数据的各种属性特征来规定编码的每一位取值和对应的含义,进而约束代码的制定。编码要反映出其对应统计数据的属性和主要特征,以区分不同统计信息的类别。

4分类编码实例

农村社会经济统计信息编码设计首先确定编码对象。例如编码A01的对象是种植业下的粮食作物。其次建立编码、分层和各码位的规范取值规则,对每一编码对象制定码长。农村社会经济统计信息分类采用9位编码,分6个层次。第1层用英文字母z表示指标标识,第2层用数字1~5表示,第3层用英文字母表示,与GB/T4754—2002A门类中大类的代码相对应,余下3层用数字01~99表示。第3层的代码从A~E,其余3层代码从“01”编至“99”,各码位代表相应的类别。每一层的编码采用数字顺序编码,动态递增产生系列顺序代码号,随着编码的增加而产生新的信息类别代码。其代码结构见图1。

如Z1A010101(稻谷)的结构为:z为指标标识,1为省级指标,为种植业,0l为粮食作物,01为谷物;01为稻谷。最后编制类别代码表(后4层),对每一编码对象按既定的编码规则编制出该编码的数据元素的所有取值表(表1)。

篇2

1、聚焦“防输入、防扩散、防输出”,继续严格管控重点环节和关键部位,实施网格化管理、地毯式排查,严格查控外来人员,实行重点监控人员动态管理和信息共享,防止疫情扩散蔓延。

2、取消赤峰市入境及市域内全部公路卡口,运用“大数据+人工排查”相结合的方式,实施车辆抵达地末端查验,切实做到“不漏一车、不漏一人”。车辆抵达地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企业、个体工商户及嘎查村、社区要负责做好司乘人员信息登记、体温检测、消毒消杀工作,并将人员车辆信息报送至旗县区指挥部,对于有发热、咳嗽等不适症状人员要及时上报并按有关程序办理。

二、有力有序地推动企业复工复产

3、认真落实自治区出台的支持防控疫情重点保障企业和受疫情影响生产经营困难中小企业健康发展15条措施,在全面调查疫情对我市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经营管理和运行影响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实际,加快制定针对性强的援企稳岗扶持政策。

4、对已开复工但存在生产经营困难的企业、对有开复工意愿但受疫情影响的企业,主动开展帮扶和服务,一企一策制定解决方案,切实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5、加大金融支持企业力度,启动驻赤金融机构助力中小企业抗击疫情、复工复产、健康发展专项行动。

6、加强疫情对服务业领域的影响评估论证,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具体措施,有序放开生活业和生产业,畅通企业复产复工链条。

7、高度关注房地产业发展,抓紧制定中心城区土地出让计划、商品房线上交易方案、在建楼盘复工方案。

三、抓好春季农牧业生产

8、切实加强农资储备供应,将种子、苗木、化肥、农药等农资生产企业全部纳入复工复产企业名单,在做好防护措施的基础上,鼓励农资门市正常开业,多渠道联系货源,千方百计保障春耕备耕。疫情期间,推行农资企业与经销商统一集中送货上门服务。

9、推进春季畜牧业生产,全力保障种畜禽、饲草料、兽药等物资供应和调运。

10、加强农牧业生产服务,及时气象信息,组织科技人员开展线上生产指导、种植饲养管理、疫病防控等技术服务。

11、全力抓好设施农业建设,加强正在生产的温室大棚管理,推动闲置温室大棚恢复生产,制定鼓励设施农业发展的扶持政策,采取针对性强的措施,畅通市场销售渠道,防止农产品滞销。

四、统筹抓好其他重大传染病防控

12、全力做好非洲猪瘟、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布病、鼠疫等疫情防控应对准备工作。

五、保障人流、物流有序畅通

13、严格执行“三不一优先”“一断三不断”交通管控要求,全面放开市内货物运输,研究制定有序恢复市内公路客运班线、城市公交的实施方案,取消中心城区道路交通管制措施,实现市内非重点人群自由流动。

14、对进入我市的外地车辆,取消公路卡口查验环节,一律实施车辆抵达地末端查验,做好相关登记;

对我市赴外地车辆,简化程序发放通行证,确保过往车辆便捷通行。

15、做好农牧民工等重点人群返岗的对接服务,全面支持市内非疫区人员返工返岗,制定具体工作方案。

16、切实推动物流枢纽正常运行,准许物流企业在落实好防控措施的基础上,开展正常的经营活动。

六、做好民生保障工作

17、积极做好重点人群就业服务,制定高校和用人单位网上供需对接、开展线上专项招聘、精准服务用工紧缺企业等政策措施。

18、做好市场保供,加强市场监测调度,切实抓好蔬菜、肉蛋奶、粮油等生活必需品供应。

19、稳定市场商品价格,严厉打击哄抬物价、制假售假、囤积居奇等违法犯罪行为。

20、聚焦攻克脱贫攻坚战最后堡垒,制定今年全市脱贫攻坚指导意见,明确目标,突出重点,细化措施,落实责任,确保脱贫攻坚战决战决胜。

21、加强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结合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明确今年工作任务。

22、落实“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要求,制定线上授课、线上辅导、线上答疑、线上自习的实施方案,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学校正常教学的影响。

23、针对医药卫生领域在疫情防控中暴露出的短板,研究制定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内部管理机制、强化卫生领域基层基础建设、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用设备采购和物资储备等具体措施。

七、加大稳投资力度

24、加快推动重大项目建设,列出今年拟实施的重点项目清单,建立重大项目包联机制,逐个项目协调解决开复工前困难问题,确保在具备条件时及时开复工建设。

25、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梳理前期项目清单,推行投资项目承诺制和部门代办制,利用线上平台推行“不见面”审批,有序组织开展实地勘察、现场查验等线下前期工作,切实做到快审快批。

26、做好地方债券争取工作,加大地债前期工作力度,积极推动地方债券尽快落实到项目建设上。

27、加强重点项目储备,结合“十四五”规划和各专项规划编制,动态谋划储备一批补短板、调结构、惠民生、增后劲的高质量发展项目。

八、稳定促进居民消费和外贸外资

28、推动服务消费提质扩容,制定我市扩大消费、振兴服务业发展的具体措施,加快释放各领域的消费潜力和需求。

29、围绕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功能定位,加大专业市场建设,尽快出台我市中心城区专业市场布局规划和今年专业市场建设计划,打造区域性物资采购中心。

30、营造良好对外贸易发展环境,支持外经贸企业尽快复工生产,加快跨境电商交易,稳定外资外贸。

九、引导稳定社会预期

篇3

构筑社会经济统计学学科体系,决不是简单地将社会经济统计学的许多分支任意增减排列,而是探索社会经济统计学各rl科学之间科学的有机构成。研究社会经济统计学学科体系,在某种意义上就是社会经济统计学科体系分类研究。分类本身就是科学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工作,许多学科本身就是分类学,分类是这些学科的主要目标,如动物分类学,植物分类学等。大多数学科,在某个层次上完成分也是一项重要的成果或突破,如作为19世纪化学最大成就的元素(或原子)的分类及晶体的分类,20世纪基本粒子的分类等。在三结‘构数学中,主要目标也是分类,例如,1981年有限单群分类的完成是抽象代数的最大成就之一。

社会经济统计学已经发展成为一个门类繁多,结构复杂的知识系统,在这个知:识系统中,学科之间、知识单元之间、方法之间将呈现一种结构关系,形成不同层次的结构系统,具有不同的功能。对这种复杂的知识系统进行科学的归类,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是必要的。

二、研究杜会经济统计学学科休系的原则

本课题研究社会经济统计学学科体系的原则是:

1.整体性。建立的学科体系以“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统计方法”这一属性为r标准划定的全部对象为总体范围。

2.层次性。社会经济统计学是多层次的交叉学科,划分层次使得社会经济统计学作为方法论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为课程设置提供依据。

3.统一性。社会经济统计学是一门完整的科学,有别于一门科学或两t1科学的观点。

4。排斤性和吸纳性。社会经济统计学学科体系既能明确划分各学科的差异,又能融合各学科的共性。

三、杜会经济统计科学与学科、学派三者之间的关系。

1.社会经济统计科学。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矛盾的特殊性本p其研究对象、性质等是长期发展确定的,形成对数量特征进行观察研究的方法论科学。

2.社会经济统计学科。社会经济统计学科也有两层涵义:第一是长期的发展中形成的社会经济统计学的分支,这是通常意义上的社会经济统计学科观,第二是指围绕某一培养目标形成的统计课程,如工业统计学,农业统计学等。所谓体系则是由若干有关事物互相联系,互相制约而构成的一个整体,相应的,社会经济统计学科体系是社会经济统计学科分支体系和课程体系的共同体,两者之间也有互柑制约和联系。

3.社会经济统计学派。学派是指一门学间中由于师承不同而形成的派别:学派对科学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统计历史上政治算术学派与国势学派之间的学术争论确立了统计学的科学命名和统计学是关于现象数量关系的内涵规定。同时,统计学派的学术争论使得统计学科不断地发生分立和合并。社会经济统计学派与数理统计学派、社会统计学派是现代称化统计时期的三大派别。

社会经济统计学科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内因是统计科学的自身发展规律和不同学派的争论,其外因是统计活动包括统计工作和统计教学,它们为统计学科的发展提出客观要求,推动学科的分立与合并。为了科学建立我国社会经济统计学科体系,有必要回顾国外统计学学科体系和我国统计学学科体系的发展。

四、国外统计学科体系的演进

统计实践活动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早己存在,而统计科学和学科体系的创立则始于资本主义社会。十七世纪中叶,资本主义在欧洲主要国家有所发展,对统计工作提谁出了新要求。一些学者纷纷著书立说对此进行研究,进而形成不同的学派。统计实践的发展和统计学派之间的争论,推动了统计学科体系的逐步建立。按照发展阶段不同,我们将统计学分为古典统计学、近代统计学和现代统计学,在每个阶段,由于研究的对象和方法各异,统计学由不同的学科体系构成。

1.古典统计学学科体系

古典统计学,系指十七世纪中叶至十八世纪中叶的统计学,是统计学的初创阶段,由于它尚未从一些实质性科学(如政治学、经济学、人口学等)独立出来,因此它在内容体系和启研究方法上不甚完善。其学科体系由不完善的古典经济统计学、古典人口统计学和国势学等学科所构成。

古典经济统计学由政治算未派中的经济统计学派所创立,主要人物为英国的配第、金氏和达芬南,并以配第的《政治算术》为代表作。在此书中,配第最先提出采用数字、重量和尺度来分析社会经济现象及其相关关系,同时还提出了儿乎与现代统计相同的计量方法、分组方法和推算方法。但这部著作把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抽象分析和从数量上的实证研究交织在一起,是政治经济与统计学尚未分化前的状态,因此,《政治算术》还不能视为一部完整意义的经济统计学著作。受配第的影响,金氏进一步研究了分组法和估计法,编制了英国各社会集团的收入平衡表,达芬特提出了根据社会经济现象的相似性和内在联系进行估计和推断的思想,这些为古典统计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古典人口统计学为政治算术学派中的人口统计学派所建立,代表人物格朗特、哈利和苏斯密尔希。格朗特在《关于死亡表的自然与政治观察》一书中,提出了至今仍有重要影响的有关人口统计的概念、分组方法、估计方法等,证实了出生、死亡、男女性比例等现象的变动存有一定的规律性,编制了第一张生命统计表。受格朗特的影响,哈利编制了著名的“哈利生命统计表”,用以人口推算人寿保险金。苏斯密尔希首次提出了大量观察法在社会经济研究中的应用,证实了大数定律的存在。这些人口统计理论与方法,构成了古典人口统计学的内容。

国势学为十七世纪中叶的德国国势学派所创建。早期的国势学派(记述学派)代表人物有康令、阿亨瓦尔、施廖采尔等,‘他们的国势学,仅采用记述的方式,罗列各国的重要社会经济情况,不具有现代统计学的特点,他们的贡献,仅在于阿亨瓦尔将国势学改名为统计学,确定统计学这门科学的名称。后期的国势学派(表式学派)代表人物,有安杰生、克罗姆、海伯纳等人,他们的国势学从政治算术中吸取营养,以计量为主,采用数列或图表表示国家的显著事项。显示了国势学派与政治算术学派的综合,并成为各国政府统计的代表。

综上所述,.古典统计学实际上是萌芽阶段的社会经济统计学,或者说,统计学产生是以社会经济统计学的面目出现的。它从数量方面研究社会经济现象,学科发展以合为主,学科体系层次简单。

2.近代统计学学科体系

近代统计学,系指十八世纪中叶至十九世纪中叶的统计学。在这一时期,资产阶级政府统计机关和民间调查机构纷纷建立,定期公布统计数字,统计工作从一般的政治管理扩展到社会经济活动各个领域,出现了各-种专业统计,统计学派的争论和统计刊物的出版,共同促使了统计学科发生分化。近代统计学学科体系由近代经济统计学、近代人口统计学和道德统计学科构成,学科发展以分化为主要特征。

近代经济统计学是沿着配第一达芬特开拓的道路发展起来的,由于研究范围的扩大和研究问题的专门化,使经济统计学发生分化。十九世纪末,重农主义思潮的兴起,对农业的高度重视,使农业统计得以建立,拉瓦锡的《农产量统计》就是其代表作。十九世纪初,资本主义工商业迅速发展,为解决工商业中出现的间题,需要收集资料从数量方面加以研究,工商业统计也应运而生。同时航运业和国际贸易的发展、工人运动的兴起使得航运统计、贸易统计和劳工统计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一十招九世纪以后,人们对物价的变动甚为关心,一些学者不仅编制出各种物价指数,而对物价指数的计算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创立了物价统计。

近代人口统计学是沿着格朗特一哈利开拓的道路发展起来的,并由最初的生命统计向保险统计、卫生统计或医疗统计方向发展。随着人寿保险事业.的发展,对科学的生命表的需要日益迫切,哈利生命表虽为当时保险机构所惜重,但仍存在许多缺点,引起了一些学者对生命统计和保险统计原理的进一步研究,贡献最大者首推英国的米尔思,他著《论年金和人寿保险价值及生存者》,编出了著名的生命的统计表一一“卡莱尔表”,奠定了保险统计学的基础。由于生命的长短与医疗或卫生有一定的关系,所以生命统计向卫生或医疗统计发展是合乎逻辑的。路易斯、格里芬、维勒米和盖伊等人对此作出了显著贡献。随着研究问题的深入和新的统计方法的出现,人口统计学在分化的同时,一也由静态向动态方向发展,凯特勒就通过静态的研究,揭示了“人的出生、发展和死亡是服从一定规律的”(统计规律)从而使人口统计学趋于完整。“道德统计”和“道德统计学”之名最早由法国的格雷提出并使用,但在此间题上最有成就的当数比利时的凯特勒。他在《犯罪倾向》、《社会物理学》等著作中,研究犯罪统计、犯罪动态及其原因并认为犯罪现象同人口现象一样,存在着某种规律性(统计规律性),马克思对他的成就曾予以肯定。

需要指出的是,在凯特勒之前,无论是人口统计还是经济统计,严格意义上讲,还不能算为“学”。凯特勒把概率论广泛地引入社会经济研究之中,实现了政治算术学意义的统计学和国势学中表式学派的统计思想与概率论的综合,才使统计学真正成为科学意义上的统计学。凯特勒被视为“近代统计学之父”。

3。现代统计学学科体系

现代统计学,是指十九世纪中叶至二十世纪中叶的统计学,由于概率论的引入,使统计学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统计学科进一步分化与综合、学科体系日益健全和完善,现代统计学已成为一种多门类、多层次的科学。

(1)数理统计学及其分支学科体系。自凯特勒将概率论正式引入统计学以后,一些学者遵循他的《论数学与统计的关系》和《社会物理学》等著作的观点,侧重吸收他的研究方法,使概率论在自然和社会现象研究中得到进一步应用,并发展为一门通用方法论学科,即数理统计学,这门学科的命名最早由威梯斯坦确定并推广使用。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数理统计表现为描述统计学,由旧数理统计学派所创建。本世纪二十年代至四十年代的数理统计表现为推断统计学,由新数理统计学派所创建。需要指出的是,新数理统计学派,不承认社会统计学是一门现代统计学科,认为社会经济统计学是政府统计工作的总结或者说数理统计学在社会经济研究中的应用,同时他们“计量不计质”观点,也是今天“通用方论法”的来源之一,成为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一大弊端。

(2)西方社会统计学学科体系。十九世纪中叶至本世纪二十年代的西方社会统计学(简称社会统计学)由旧社会统计学派所创建,代表人物有克尼斯、恩格尔、梅尔等人。这门学科的产生先于数理统计学,而正式命名则迟于后者。因为早期的统计学都是研究社会现象的,没有必要在“统计学”前面冠以“社会”字样,正是由于数理统计学的出现,为了以示区别,才给原有各统计学科加上一个概括性的名称一一“社会统计学”。这一名词由纳普最先提出,由凯尔作为专用书名使用。社会统计学的的研究对象为国家、社会动静集团现象的数量方面,研究法限于大量观察法,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数量关系探索国家、社会动静集团现象的统计规律性,包括状态规律、频率规律、发展规律和相关规律等,研究范围包括政治统计、经济统计、人口统计、道德统计、消费统计等,实现对近代统计学各学科的综合,在本世纪二十年代以前,与数理统计学相比,社会统计学在统计学学科体系中居优势地位。

(3)社会经济统计学学科体系。社会经济统计学是十月革命胜利以后,在哲学和政治经济学指导下,经过列宁和斯大林对国家的统计组织和统计实践作出重大变革后,在对社会统计学(旧社会统计学派的统计学)批判地继承基础上,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其性质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其研究对象为在质与量的辨证统一中研究大量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研究方法除继承社会统计学的大量观察法外,还提出了分组法和综合指标法,并认为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还可以有效地运用数理统计方法。作为国家管理和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有效服务和监督的重要手段,以及用以制定和检查计划的基础。统计工作在前苏联受到空前的重视,社会经济也有较大发展,已成为门类齐义、系统完整的现代统计学科,并与数理统计相对立。

五、我国统计学学科体系探索轨迹

建国以来,我国对统计学学科体系的认识,大致可归纳为如下四个方面。

1。“数理型”统计学科体系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现代统计学是以概率论为基础的数理统计学,是以分析客观大量现象数量关系与变化、研究客观大量现象中受概率论支配的客观规律性,’其在学科归属上,应当是数学学科体系的一个分支,属于应用数学学科体系范畴,在学科性质上应是一门唯一的、可用于社会与自然等各个领域的通用的统计学。这种人还认为,随着数理统计方法在社会、经济、生物、化学等各种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并按各领域分别加以分析与总结,从而形成了按具体领域分类的应用数理统计学,即社会统计学、经济统计学、生物统计学等;同时指出,应用数理统计方法所形成社会统计学、经济统计学等,与在苏联统计理论指导下所建立的“经济统计学”、“社会统计学”等完全两回事,前者是为社会与经济研究用的数理统计方法,而不是指标解释与经验总结,而后者仅仅是指标罗列、指标解释与经验总结等。

2。t’4旨标型”统计学科体系

持这种观点的人主要受1954年3月前苏联科学院、中央统计局和教育局联合通过的决议影响,并在思想不开放的年代教条式的接受了决议中的有关精神。决议中认为:“统计学是一门社会科学,它研究大量社会现象的数量方法。……统计学的理论基础是历史唯物主义和政治经济学。”(《苏联百科辞典》“统计学”词条)还认为数理统计学只属于数学学科体系,即只承认社会经济统计学才是唯一的统计学。

3.“指标加数理应用型”统计学科体系

持这种观点的同志认为,统计学是一门横向的、方法论科学,而不是单纯的社会科学,认为“统计学本米就是同数学、计算分不开的,根本就不存在无数学和不计算的统计学。‘数理伙‘数学’在外文中本是一个字,从严格的逻辑意义说,根本不应该在统计学上冠之以‘数理,一词。”从而认为,单纯的数理统计学只是数学的分支,但随着数学(包括数理统计学)在工程技术、生物科学、化学、物理等领域中应用所形成的工程技术统计学、生物统计学等,已不再是数学的分支,而是以工程、生物现象等具体数量方法为研究对象的方法科学,属于统计学范畴。于是,新的统计学学科体系便由“指标型”的社会经济统计学学科体系与数理统计学往各具体领域中应用形成的生物统计学等所构成。我们称这种体系为“指标加数理应用型”统计学学科体系,以区黝于“指标型”体系和“数理型”体系。

4.“综合型”统计学科体系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仅仅把数理统计看作是数学学科体系的一部分而不是统计学学科体系的一部分是错误的,仅仅把社会经济统计学看作是唯一的统计学也是错误的,而把统计学说成是两门也是不严谨的,统计学只有一门,它既包括社会科学中的统计学,又包括自然科学中的统计学,既包括社会经济统计学,又包括数理统计学及其应用李科,即统计学的研究对象特征应包括:思维科学一一数理统计学及其分支学科,社会科学一一社会统计学及其分支学科,自然科学一一生物、气象、物理、天文及环境统计学等。在这种思想指导下,认为统计学学科体系是由若干个层次或级别的多种统计学科所构成的“综合型”一学科体系。

六、杜会经济统计学学科体系框架

本课题构筑社会经济统计学学科体系时,除遵循基本原则外,还着重考虑如下因素。

篇4

我国地方的图书馆以往提供服务往往不是非常开放,存在着诸多的限制,但是在信息化的背景下社会经济发展对信息资源的分析、整合、处理等功能要求越来越强烈,为了更好地提供信息资源以及相关的信息服务,就需要充分利用我国地方图书馆,其不但有着丰富的馆藏资源,还有着自身的电子图书馆,在信息收集、处理、分析、整合等方面的功能都比较完善。为此,增强地方图书馆的外向型服务功能,转变其图书馆的服务模式,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笔者根据自身的经验,提出了几种地方图书馆的服务模式,以期能够促进我国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

1.资源共享服务模式

以往地方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利用以及信息服务形式比较单一,这就使得地方图书馆资源的使用效率以及服务的作用范围都过于狭窄,为了促进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地方图书馆应该将自身的图书馆资源外向化,面向公众,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图书馆资源的作用。只有做到资源共享,才能充分挖掘图书馆资源以及服务的潜在价值。为此,克拉玛依图书馆应该自足与自身的资源,借助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通讯技术等实现文献的数字化,并加强与其他图书馆的资源共享,建立一个全面的立足于社会的地方数字化图书馆服务体系,这样不论是企事业单位,还是个人都可以享受到克拉玛依图书馆的资源共享的成果,不但可以提高地方企业的科学管理水平,还能增强地方的文化内涵,对于地方的发展可谓是一举两得。除此,克拉玛依图书馆还可以利用自身具备的人才优势来实行远程教育,这样对于建设学习型社会,培养当地的学习氛围。远程教育的内涵既可以利用克拉玛依现有的知识管理成果,也可以联系地方的经济发展、社会人文等相关的具体情况来进行具体的信息开发工作。

2.分项分类服务模式

地方图书馆对于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是促进经济发展,另一方面是提高社会教育水平。因此,就需要对克拉玛依图书馆服务模式进行分项分类,只有加以明确才能更好地提供相应地服务。其一,依托馆藏,建设地方特色经济建设资源。地方经济的发展有着自己的特色,有的地方工业发展具有优势,有的地方是旅游胜地,克拉玛依图书馆应该立足于克拉玛依的经济产业机构、资源配置状况、农业地理、出行交通、风俗文化等相关方面,来进行相关数据库的开发,这样才能为克拉玛依经济发展带来更加专业化的指导。其二,教育分类,开展不同的信息服务模式。一旦克拉玛依图书馆面向公众,其就可能面对各种人群,只有采取必要的分类才能为人们提供更加专业化的指导意义,才能更好地提高当地的社会教育、社会文化水平。具体来说,从纵向上应该以年龄作为分界线,对不同阶段的学生,成年人提供各自的信息服务,并且根据不同人群的接受能力,对相关的信息服务划分等级,诸如技术类人员可能希望对高新技术进行了解,而科学爱好者则技术研究并不是那么深入,只希望能够浅显地了解即可。通过这样的纵向进行分类,就可以达到很好地服务效果。

3.人性化服务模式

当今社会提供的服务不仅是局限于现成的服务,而是基于人性化基础上的服务,只有对用户的 、习惯等方面进行必要的了解,才能更好地提供其需要的服务。对于地方图书馆的服务来说也是如此,如果仅仅将眼光局限在片面的知识提供上面,而不去分析用户的个性化操作、信息需求等更深层次的服务内容的话,地方图书馆服务模式将很难得到相应地提升,这样也就很难促进地方的社会经济发展。为此,克拉玛依图书馆在提供服务的时候应该做到以下几点:其一,人性化信息的导航服务。对于使用地方图书馆相关资源的人们的来说,往往都存在个性化的需求,为了了解某一个专项的相关内容。而如果图书馆并没有相关专业化服务的话,对用户的信息查找来说会造成很大的困难,同时很难全面手收集信息。诸如,科研工作者为了进行学术研究,需要重点的论文资源,如果建立专业的数据库的话,就能够更为全面为其提供相关的信息。其二,人性化的预测服务。人们在利用电子图书馆进行信息查询的时候,往往会有自己的偏好,如果克拉玛依图书馆能够提供相同或相类的查询信息的时候,就能对用户提供很大的方面,这样就能提高其查询信息的效率。这种根据用户提交的相关的关键词、文档、题目、作者等来为用户预测所需信息的服务能够更好地提高其信息的查询效率,同时也提高了克拉玛依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利用水平。

4.总结

克拉玛依图书馆有着丰富的信息资源以及先进的技术,而这些资源以及先进的数字化技术、服务技术等对于促进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几种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希望能够对克拉玛依的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图书馆服务模式建设起到一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米玲.西部高校图书馆为地方经济建设开展信息服务探索[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1).

[2] 靳国艳.地方高校图书馆应服务地方经济[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 2011(01).

[3] 杨文花,赵葆英.高校图书馆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思考[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1(02).

篇5

一、社会经济地理信息系统中元数据的提出

在社会经济统计地理信息系统的搭建过程中,面临着海量信息资源、信息资源分布式存储、数据库异构化,统计数据多时段性等问题。将这些数据进行整合和集成,从而实现数据的共享是系统实现的关键。另外,由于统计指标体系复杂而多变,因此不同于一般的数据结构和数据内容相对稳定的管理信息系统,它必须有效管理不断扩展和变化的数据,而且能够自动适应数据的变化。元数据是为了使人和计算机更好地了解数据而抽象出来的对数据的描述。针对统计数据的特征,通过建立元数据库,不仅实现数据源的整合,还充分满足了系统的自适应性。

元数据是描述数据的数据。传统的图书馆卡片、出版图书的版权说明、磁盘的标签等都是元数据。在地理信息数据中,元数据是说明数据内容、质量、状况和其他有关特征的背景信息。其内容主要包括:对数据集的描述,对数据集中各数据项、数据来源、数据所有者及数据序代(数据生产历史)等的说明;对数据质量的描述,如数据精度、数据的逻辑一致性、数据完整性、分辨率、元数据的比例尺等;对数据处理信息的说明,如量纲的转换等;对数据转换方法的描述;对数据库的更新、集成等的说明。

二、元数据库的作用

纸质地图中,元数据主要表现为地图类型、地图图例,包括图名、空间参照系和图廓坐标、地图内容说明、比例尺和精度、编制出版单位和日期及更新日期、销售信息等。在这种形式下,元数据是可读的,生产者和用户之间容易交流,用户通过它可以非常容易地确定该书或地图是否能够满足其应用的需要。社会经济地理信息系统中元数据的主要作用有四个:

1.数据分析需要。地理空间数据分析是地理信息系统有别于其他信息系统的功能,数据分析的每一个过程都要有地理空间元数据的支持。如在叠置分析中,首先系统获取要分析的地理空间数据的坐标体系、空间位置等信息以便将数据显示到一起;然后获取数据的空间信息,将相应的空间特征合并到一起;接下来获取属性数据的结构信息,把相应的属性合并到一起;最后通过数据的结构信息把分析结果存储到新的数据中。

2.系统完整性和可扩展性需求。面向对象的地理信息系统的目标之一是把客观世界中的地理过程或特征表现为类的例子,过程的复杂性导致“类的类”结构。为保证对数据的处理应该获得数据结构静态信息和系统运行中临时形成的面向对象数据结构和系统结构的动态信息,即数据和系统的元数据。开放地理信息系统的特点之一是功能的可扩充性,运行添加的功能块必须获取该模块对特殊地理空间元数据和因该模块的添加引起的系统运转和数据处理过程中系统动态信息。

3.浏览查错功能需求。对数据集空间和属性特征浏览时GIS需要解译数据结构及具体内容,而这些信息是以元数据来表达的。在查错时使用地理空间元数据和系统动态信息有助于检测数据处理及系统运行状态。

4.程序生成。如果允许访问元数据,则可以利用关于结构的信息自动生成可实现某些特殊功能的程序,如数据库查询的优化处理等。

三、元数据管理功能的实现

目前,元数据管理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创建一个专门的元数据库或目录,这种方式被称为“数字图书馆”;另一种是建立分布式的元数据仓库,并用网关服务器将它们连接起来,这种方式被称为“数据交换中心”。在本系统中,采用“数字图书馆”的形式,建立专门的元数据库。将地理空间元数据信息进行分类和规划,确定各元数据项的类型和长度,并建立相应的地理空间元数据库;利用各种编程工具实现地理空间元数据管理系统,完成对地理空间元数据信息的增、删、改、查、打印预览、输入输出等功能;通过元数据库加速对数据库系统的查询和检索;通过元数据库对系统数据库进行修改和调整。

篇6

固定资产投资是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经济活动,即固定资产再生产活动。统计上的固定资产投资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在一定时期内全社会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工作量和与此有关的费用总称,也称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反映的是运用各种资金完成的用价值体现的实物工作量。是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速度、比例关系和使用方向的综合性指标,是观察工程进度和考核投资效果的重要依据。因此,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对于追踪分析投资这一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将以如何理解固定资产投资统计中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投资按用途分类,作为切入点,并予以深入的探究,相关内容如下所述。

一、研究固定资产投资行业分类的意义

众所周知,投资、消费和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发挥好投资稳增长的关键作用,是我国应对外需不振以及国内有效需求不足双重压力的重要选择,也是在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传统增长引擎动力有所下降的形势下,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重要举措。

投资是一种经济行为,涉及到人力、物力、财力、知识力等各种社会资源的整合和分配,它能提高生产力,创造社会财富,是国民经济赖以运行的基础。固定资产投资不仅能使区域经济总量快速增长,而且能高关联度地拉动许多产业发展,培育税源,增加财政收入,改善基础设施、增加就业和收入、增加公共产品供给、形成消费增长。

正因为固定资产投资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是改善产业结构的发动机,我们除了应对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增长趋势保持密切关注外,对固定资产投资的结构分析也同样重要。分析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可预知一段时期后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结构。而分析投资结构的基础工作,就在于固定资产投资统计中对投资项目的行业分类。

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介绍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就是按照一定的原则和分类方法,对全社会的社会经济活动划分。它是反映全社会经济活动的标准的基础分类、简单地说,是对所有企业、单位、个体经营户所从事的经济活动性质的分类。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为国民经济核算、专业统计确定产业结构和比例关系提供依据;为各项统计调查提供科学、统一、规范的调查范围和调查对象;为宏观统计分析提供科学的分类依据。

按照最新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共分20个门类,95个大类,396个中类,913个小类。门类用英文字母表示,按照A、B、C、----顺序排列;大类用两位阿拉伯数字表示;中类用三位阿拉伯数字表示,前两位为大类代码,第三位是中类的本体码;小类用四位阿拉伯数字表示,前三位为中类代码,第四位是小类的本体码。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是针对一个单位而言,是依据该单位所从事的主要经济活动确定的。如果一个单位从事一种经济活动,则按该经济活动确定行业;如果一个单位从事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经济活动,则先确定一个主要活动,再按主要活动确定行业。比如某钢铁公司从事多种经济活动有:型钢压延,房产出租、经营钢材,其中型钢压延是其主要经济活动。则该单位的行业分类应该为3140(钢压延加工),而非7040(自有房地产经营活动)或5181(贸易)。

三、固定资产投资行业分类的方法

固定资产投资行业分类不依照项目单位自身的行业种类予以划分,而是按照建设项目建成投产后的相关产品类型、用途与社会经济活动类型来填报。通常情况下,一个建设项目只能属于一种国民经济行业。若项目投产后有很多种类的产品,那么就按照主要产品去确定行业种类。举例说明,某矿业公司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为0917(镁矿采选),但其投资建设的项目为“镁及镁合金生产线”,则该投资的行业种类应为3217(镁冶炼)。

按照项目建成投产后的社会经济活动类型分,对于准确把握投资结构,进而分析产业结构的调整变化,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是企业转型的需要。在现有调查单位中,为适应市场变化,通过固定资产项目投资,实行全厂性转产后,其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不再以原有主要经济活动为准,而是以转产后的主要经济活动(即项目投资的行业代码为准)。二是企业升级或多元化经营的需要。随着企业的发展,多元化经营成为普遍选择。如果多元化的投资仅以该企业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划分,就变成单一化,就不能准确反映未来产业结构的变化。

四、总结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是对全社会经济活动进行的标准分类。是政府综合统计、政府部门统计和企业统计的基础分类。为国民经济核算和各项专业统计按照经济活动观察事物提供了详细和科学的分类依据。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是反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变化和结构变化的一门专业统计,对于社会经济研究与观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比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按照项目建成投产后的相关产品类型、用途与社会经济活动类型,来确定投资项目的行业分类,则无疑是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最为关键的一环。

参考文献

[1]加强固定资产投资和重点项目统计 为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服务――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许刚同志在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J];中国统计;2014(03):37-38.

篇7

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识码:A

对于社会经济发展来说,交通运输的发展情况是影响其发展的重要方面。交通运输包括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和民航运输。每一种运输形式的出现和发展都决定了社会经济形势的变迁,而社会经济的类型变化直接影响着交通运输体系的变化,同时交通运输又对社会经济类型的变化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一、交通运输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

交通运输可以把社会经济所需要的物质交换、资源分配、人力资源的流动和生产资料的消费等各方面有机的串联在一起,保证社会经济活动的正常进行和发展。

1、交通运输可以将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物质资源整合。对于区域经济发展来说,所需的物质资源自身不一定完全具备,需要各个区域间物质资源的流通和共享。例如:发电的经济区域需要煤,盛产煤的区域需要技术设备,而生产技术设备的区域又需要电力支持。交通运输就是这样的供需关系之间联系的纽带,通过交通运输,各个区域之间互通有无,实现了资源的整合,为区域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

2、交通运输的发展促进了人力资源的流动和技术的传播。便捷的交通使人力资源所受局限大大减少,人力资源的流动带来的直接影响是技术的传播,而技术是经济发展的核心推动力。有了技术和物质资源的支持,等于是为经济发展插上了翅膀,交通运输在这其中的贡献不可磨灭。

3、交通运输可以开发、利用各区域的资源,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俗话常说“要致富,先修路”,这里的修路,就是交通发展的具体所指。对于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交通运输掌握着经济发展的命脉。例如资源开发需要交通运输、贸易交流需要交通运输、开发设备需要交通运输等等,而这些还只是区域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几个缩影而已。从区域的长远经济发展来看,更是处处都离不开交通运输的身影。

4、交通运输促进了城镇一体化改革。交通运输的发展,打破了城市和农村存在的界限,让农村距离城市不再遥远,新观念和新技术可以改变人们的固有思想,让人们从“靠天吃饭”到运用科技手段耕种,从而改变区域的经济形式,让经济的发展更加快速,同时复合型的经济形式,也为人们的生活添加了更多的安全保障。

5、交通运输扩大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范围。交通运输的发达,让一些地区的经济发展有了质的飞跃。原来不便于开发的地区现在具备了开发的可能,无形中就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同时交通运输形式的增多,带来了很多相关的产业,刺激了需求和消费的增加,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方面。

由此可见,交通运输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和保障,离开了交通运输的发展,社会经济的发展只能是空谈。

二、社会经济发展促进了交通运输的发展

正是因为认识到了交通运输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所以当社会经济发展以后,才会加大对交通运输的资金投入,这直接促进了交通运输的发展。

1、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需要交通运输的发展。经济的腾飞带来的是生产资料的紧张、人力资源的匮乏和技术设备的急需更新等一些列问题,这就需要提高交通运输能力,改善交通运输状况,用来满足经济持续发展的需求。同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也需要区域间的优势互补,使区域间的交通运输更加频繁。

2、人们的需求促进交通运输的发展。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与之相应的是人们对于交通运输的要求也在提高。不仅只是要求走出去,而且要求走的更远、更舒适、更安全。最近几十年来,公路和航空业的发展就印证了这一点。人们需要更好的交通运输条件来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需要更先进的交通运输条件来接触更广阔的天地,交通运输已经从满足人们当时需求的必需品转变成了现在生活的装饰品。

3、交通运输的竞争促进自身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交通形式,使人们的出行有了更多选择,这无形中就给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带来了压力和竞争。要想在这竞争中不被淘汰,交通运输必须发挥自身优势,扬长避短,同时改善自身的内在条件,用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以便保持自己的优势地位和竞争力。

4、经济发展为交通运输的发展提供了物质保证。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的还有更先进的技术和充足的资金,这些为交通运输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以前受人力、资金所限,社会对交通运输的要求只是局限于“有”,而当社会经济发展起来,社会对交通运输的要求变为“好”,从“有”到“好”,最重要的就是物质基础,现在社会经济的发展满足了这个条件,交通运输摆脱了这个枷锁,自然就迅猛发展起来。

不难看出,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交通运输的促进作用,没有社会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的发展只会停止不前。

总之,交通运输和社会经济发展实际上是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的关系。交通运输的发展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的发展反过来要改善交通运输状况,这是一个往复循环的过程。随着交通运输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它们之间的联系会越来越紧密,因此,只有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制定好二者各自相关的发展计划 ,促进交通运输的平稳运行和经济的良好发展。

(作者单位:保定市交通运输公路管理局)

篇8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08)13―0038―04

一 目标县、乡、镇情况概述

在本次调研中,我们先后走访了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新街乡转山包小学、镇雄县以古镇岩洞脚小学等103所小学,从中选出23所社会经济状况较好的学校,如镇雄县场坝镇孙家寨小学等,和28所社会经济状况较差的学校,如昭通市鲁甸县茨院乡田合小学等。场坝镇位于镇雄县城西南面,距县城23公里,是通往以古、坪上、安尔三乡的交通枢纽 。茨院乡是一个回族乡,是1988年区乡体制改革后新建乡之一,位于鲁甸县城东北部,与昭阳区的永丰镇、苏家院乡以及鲁甸县的桃源乡、文屏镇、小寨乡毗邻,是鲁甸仅有的3个坝区乡镇之一,是重要的农产品基地。本次调查是对23个目标县、乡、镇进行课堂观察,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二 设计过程

1 课堂观察作为一种教育研究方法,能为课堂研究和教育学研究提供最真实的第一手资料,在国外一些国家,课堂观察的理论研究及应用已较为成熟,各种完备的观察体系为教育研究者和教师广为使用,相比较来说,国内对课堂观察方法的重视及其研究显得十分欠缺。课堂观察是一种科学的观察,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观察,即日常的观察(包括有意和无意)。[1]课堂观察是在一般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的技术,它有明确的观察目的,除了运用个体的眼睛、心智之外,往往还要借助一些特制的观察工具。课堂观察就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研究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课堂观察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2]现代社会、家长和学生对教师职业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不仅要求教师要接受专门的职业培训,而且要求教师对工作具有高度的自觉意识和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能力。

教师在课堂中常常意识不到自己的行为,我们经常看到,在课堂上教师非常忙碌,很少有那种职业需要一天与人发生千次以上的互动,而老师们几乎天天如此。而且在频繁的互动中,老师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学生以及学科知识传授上,致使老师们很少对自己的行为有自觉意识,无论这些教学行为有效还是无效。课堂观察在促进教师增强自我反思意识,研究自我意识起着重要作用,它帮助老师们提高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的自觉意识,从而帮助老师们改进教育教学行为,加强有效行为。比如,“提问”是我们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方式,我们在课堂观察中发现,有不少老师的提问往往使用一种固定的程式,而自己并没有自觉意识到。他们提问有时可能只是为了调控和管理课堂,或者大多是一些简单的知识型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并不足以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对学生的帮助不大。所以我们需要细致的对提问的类型、提问发生的情景、提问的语言、提问对学生以后的学习等活动的影响等问题进行研究反思,以提高提问的有效性。无疑这样细致的观察研究促进了教师专业实实在在的发展。

2 评价方法有很多,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种,就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对于教学的评价一般都是定性评价,受国家SBEP科研项目的启发,在弗兰德斯课堂观察量化表上进行改进,做出量化评价表,在每两分钟内记录教师和学生的基本课堂表现行为。

弗兰德斯课堂观察法(如表2.1)是一种把课堂的言语活动分为十个种类,每个分类都有一个代码的量化方法(即表示这类行为的数字),即通过量化表获取课堂教学的教师和学生基本呈现行为。 br>

3 将弗兰德斯课堂观察量化表改进,求参加听课的两位教师能够在每两分钟内记录教师和学生的基本课堂表现行为,按计划准时到教室,坐在教室后排。按照听课记录表的程序。保证每两分钟教师和学生表中起码有三个勾(即三种行为)。表2.2-2.4为教师行为观察表,表2.5-2.7为学生行为观察表。

三 数据的获取与分析方法

将收集来的课堂观察表的数据输入到Excel表格中,“画钩”记为1,“未画钩”记为0,录入完毕,用SPSS对Excel表中的数据进行筛选,得到不同社会经济状况下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的数据,使用SPSS与Excel交互进行数据处理,计算出各类活动的统计数,并用图表的形式呈现,其中序列1(蓝色)代表社会经济状况较好地区的学校,序列2(紫色)代表社会经济状况较差地区的学校。同时笔者就差异较为明显的项进行理论和实际的分析,如下所示:

教师行为情况统计:

由图3.1可以看出,在教师教学组织上,社会经济状况较好和较差地区没有明显差异,课堂组织形式基本相似,都以全班学习活动为主;由图3.2可以看出,社会经济状况较好地区教师提问开放性问题(图3.2中的B4)和做出开放性反馈(图3.2中的B6)要明显多于社会经济状况较差地区。所谓开放性问题是指没有唯一正确的答案的问题,可能有许多答案全都对,通常是教师要求学生去想象或分析,这有利于学生主动地将新知识在自身原有经验基础上进行意义建构,从而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这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完全吻合;由图3.3可以看出,社会经济状况较好的地区教师演示和展示明显多于社会经济状况较差的地区,而社会经济状况较差的地区教师巡视明显多于社会经济状况较好的地区,这说明在社会经济状况较好的地区教师更体现出了课堂组织者的作用,而过多的巡视即留给学生过多的自由时间,不利于小学课堂教学,新课程标准也提出过,教师要做好课堂教学的组织者。

学生行为情况统计:

由图3.4可以看出,在学生行为教学组织上,社会经济状况较好和较差地区没有明显差异,课堂组织形式基本相似,这与教师行为的数据和图表是吻合的;由图3.5可以看出,社会经济状况较好的地区学生回答开放性问题(图3.5中的B4)要明显多于社会经济状况较差的地区,回答开放性问题能够发散学生思维,寻找多种解决问题的途径,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社会经济状况较好的地区的学生向老师澄清提问明显少于社会经济状况较差的地区,这表明师生之间交流和沟通的障碍较少,笔者根据对当地实际情况的调查,认为社会经济状况较差地区学生向老师澄清提问过多也与该地区普通话水平较低有着极大的关系;由图3.6可以看出,社会经济状况较好地区的学生用教科书作练习(图3.6中的C3)要明显多于社会经济状况较差地区的学生,社会经济状况较好地区的学生观察老师或同学活动(图3.6中的C5)要明显少于社会经济状况较差地区,这说明社会经济状况较好地区课堂要比社会经济状况较差地区的课堂更加有序、充实。

四 结论

新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的最佳发展为宗旨,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需要,力求高效化、特色化、最优化,从而进一步提高素质教育和教育现代化水平。从本次调查来看,社会经济状况较好和较差地区在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上都存在明显差异,在地理位置上,社会经济状况较好的学校通常在乡镇上的中心校或完小而社会经济状况较差的学校通常远离乡镇,从这个统计上来说,教师行为的变化更应该关注远离乡镇的小学(如村小、教学点等),那么师训也应该放在这些学校群的教师。

篇9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4-0135-01

1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概述

社会经济地位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具有一定的综合性特征,它与社会因素、文化因素、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等存在密切联系。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社会阶层分化,这种分化会造成社会经济地位差异。对于一个家庭而言,社会经济地位差异会对其发展产生一定影响[1]。在青少年成长阶段,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差异会产生潜在性的作用。在以往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人们往往会将研究重心放在遗传、人格培养、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等方面,但却忽视了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青少年成长的作用。然而,随着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差异变得愈来愈显著,这一因素也逐渐受到了关注。目前,我国社会经济正处于转型阶段,贫富差距很大,社会基尼系数一直处于高位。在这种背景下,进一步加剧了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差异。无是高收入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还是低收入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都会给青少年成长带来一定的发展风险,应给予重视。

2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

2.1 低收入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

大量研究证实,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青少年认知发展存在密切联系。较低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会让青少年的执行功能(工作记忆功能与认知功能)受到影响。部分低社会经济家庭为单亲家庭,单亲家庭孩子的执行力要低于双亲家庭[2]。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还会对青少年的学习品质产生影响。若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较高,青少年在学习方面主动性更强,并且在学习上更为专注,对知识、技能具有较强的探知欲望。然而,低收入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孩子在上述方面显然要弱于高收入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孩子。除智力成长外,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孩子的生理发展也会产生一定程度影响。相对而言,低收入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孩子营养摄入不够充足,并且出现不良饮食习惯的概率更大。从目前我国社会整体经济情况来看,青少年基本生活保障并不存在问题,但微量元素、营养物的摄入水平依然较低。这对于青少年的脑功能发育会有所影响,甚至会影响到其正常智力发展。在情感方面,低收入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孩子在沟通、行为方面更容易出现情感风险。由于家庭经济条件关系,部分孩子可能会出现自卑、抑郁、孤僻等消极情绪,这些消极情绪甚至可能会成为犯罪动机。特别是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他们缺少情感关怀,更容易出现负面情绪,并影响到其心理健康。

2.2 高收入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

相对于低收入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青少年而言,高收入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具有较多优势。良好的经济条件,使其不用担忧物质生活,最起码在生理发育上不会出现问题。同时,这些孩子能够获得良好的医疗服务、教育[3]。其父母大多数都经历过良好的教育,因此在家庭教育方面也具有较高的水平,这些孩子受到的成长风险相对较低。但即便如此,高收入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依然会受到部分因素影响。在高社会经济地位家庭中,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要求更高,特别在学业上具有特别高的要求,这会给孩子带来较大的压力。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当中,父母往往会将孩子单独留在家中,以此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但这样反而会让孩子与父母之间产生隔阂感,甚至会让孩子疏远父母。在这些家庭当中,通常男性工作收入较高,工作时间较长,陪伴家人、孩子的时间也相对较少,这也会让孩子成长受到一定影响。另外,高社会经济地位家庭中的孩子也可能会出现一些行为问题,其不良行为与其抑郁及焦虑程度密切相关,并且容易在青春期产生。若未能对孩子的行为、心理进行有效引导,对其未来健康成长显然是不利的。

3 关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重要性

从上文中不难看出,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无论高低,均会对青少年成长产生一定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换句话说,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是影响青少年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应该给予关注。一方面,青少年在接受学校教育期间,学校要注意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这种因素,并根据青少年家庭状况,采取一些措施来消除部分影响。在学业方面,学校应该对不同家庭学生的学业成绩、日常表现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并采取一定教育干预手段,如心理疏导等来缓解青少年的心理压力,并引导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使其能够以积极、健康、向上的心态来面对生活、学习,尽最大可能来消除学生的心理问题及行为问题。另一方面,教育管理部门及政府相关部门要重视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特别是对于部分经济收入较低的家庭,要给予重点关注。通过相关政策,如学费减免、政策帮扶等来帮助这些家庭,缓解其经济压力,让这些家庭中的孩子能够接受正常教育。在贫困地区、偏远山区等区域,要继续加大教育扶持力度,不断提升区域教育水平,为青少年的成长创造一个稳定的教育环境。

4 结语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随着社会贫富差距的日益拉大,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潜在性作用也变得愈来愈大。在关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这一因素的同时,政府应该继续加强青少年教育事业建设,尽快缩小城乡教育差距,让区域教育水平能够维持平衡,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篇10

一、大数据时代和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内涵分析

新时代是信息应用大爆炸的时代,互联网平台带来了海量信息,为更多行业提供了丰富的数据,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更多的分析和处理,做好相应的甄别和应用,以此来更好地服务企业生产,满足市场发展。传统的计算机信息处理更多是存储和传输,大数据时代,数据非常丰富,存储越多越会造成信息的冗余,不但不能更好地应用,还会造成更多的冲击各种数据,使得各种数据信息泛滥。大数据时代需要重视这些海量数据,更需要做好这些数据的综合分析,依托先进的遗传算法和分类分析等技术降低运作成本,做好细化和综合归类,提升数据资源的利用效率,让数据信息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资源。随着计算机应用越来越广泛,计算机处理技术成为行业应用和发展的重大重要方向,成为研究和探索的主要目标。信息产业成为基于计算机应用的最为重要的高科技产业,更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技术。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研究越来广泛而又深入,基于计算机的存储技术、网络平台上的传输技术、数据分析技术以及遗传属性的运算方法和技术等,并将这些技术与更多管理设备、生产设备和应用设备连接,以此来形成更为广泛的应用体系,为各种应用分析和指令传输及自动化控制和人机互动等提供数据分析支持。

二、大数据时代给经济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分析

社会在不断发展,科技在快速进步,科技在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大数据时代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技术进步的必然结果。大数据时代为社会经济带来非常好的机遇,首先,大数据时代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提供了更为详实的数据和信息,为各种决策和管理提供了最为全面的数据支持,对社会经济发展有了最为直观而又可靠的数据。能够更加精确地把控社会经济发展,并根据各种数据变化预测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向,及时发现存在的各种问题,并依托大数据分析快速研判存在的各种问题,找到原因,拿出最为有效的应对方法和推动措施。其次,大数据既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技术,更成为一种最具发展活力的新型高科技产业,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还能吸纳更多的就业人员,推动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有利于提升我国人力资源整体质量。同时,大数据带来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带来更多的挑战。首先,大数据时代是无法回避的,更需要积极应对的,充分发挥其价值和作用,掌握技术的制高点,发挥价值的最大化,推动大数据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国家需要引领大数据技术发展,需要高瞻远瞩,做好更多的引导和支持。其次,大数据时代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现实,也是每个国家和企业都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海量的大数据信息给更多企业和国家管理机构带来更为复杂的信息,这些信息需要做好分类处理,才能从纷繁复杂的信息中发现规律,找出对策,发挥其价值。否则,就会给工作带来更多的不便,让让人无所适从。再次,大数据时代,更多国家将会以积极的态度抢占技术研发和应用的制高点,将大数据信息当做最为重要的资源,并做好开掘,争取占据数据信息的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这就给各国的信息处理应用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必须注重处理技术研发,推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研发。

三、大数据时代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研究

(一)信息安全技术

大数据时代,信息就是最为宝贵的资源。谁掌握了足够多的信息,谁就拥有了更多的发言权,谁就能够获得更多的资源和市场,就能占据竞争的有利地位。每个企业需要不断获取信息资源,又要注重自身信息的安全保密工作,防止各种信息数据的泄露。大数据时代,各种资源信息化和数据化,便捷各种交流和传输,也为各种信息非法获取提供了便利。每个企业必须注重信息安全保护工作,做好信息安全保护工作是每个企业的重要管理任务,也是信息安全技术研究的重点和服务的主要内容。加大信息安全保护技术开发和应用,推动社会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成为大数据时代重要的任务。

(二)信息采集和处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