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意义模板(10篇)

时间:2023-09-19 09:41:1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意义,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意义

篇1

关键词: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教学 培养能力

当今社会是科技社会、信息社会,我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所需信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正在通过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因此,作为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人才应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懂得如何获取、筛选和利用信息,同时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也是在现代社会生存的基础条件之一。 

一、有关理解信息素养的含义 

信息素养一词最早在美国提出,目前对信息素养的定义比较多,美国图书馆协会认为:信息素养是人们知道什么时候需要信息并找到、评价及有效的利用信息的能力。可以说信息素养既是一门艺术又是一种技能。说信息素养是一门艺术因为它包括了社会﹑哲学﹑文化等内容;说信息素养是一种技术因为他包括了各种有效的使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的技能。信息素养由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四部分构成。此外,还有很多专家从教育技术学和心理学等角度给信息素养下定义。 

二、提高教育者自身的素养,重视信息素养的全面培养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边缘学科,长时间以来不被信息技术老师重视,由于既没有考试的压力也没有学校的检测评估,因此信息技术老师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教学,并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规范的教学活动,极大多数的信息技术老师都是应付了事,从而造成了学生不重视信息技术的局面。所以说信息技术老师作为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主体是影响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信息技术老师对待信息技术的态度就是学生对待信息技术课堂的态度。假如一个信息技术教师不能不断地及时的更新新的信息技术知识,那么就会影响教学质量,也会影响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正所谓身教胜于言传,教师一定要为学生做出一个好的榜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因此,教师是一切教育思想和信息技术产生实际效能的重要因素。基于这些因素,新课改实施以来我国对信息技术教学的要求不断提高,对教师自身素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一名教师要跟紧时代的步伐,主动提高自身素养,不断进步。 

三、立足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努力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目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利用,传统的图书资料利用方法已经难以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需求,更是远远不能满足课堂教学的要求。在信息课堂上要以强烈的信息意识引导学生产生强烈的发现欲和浓厚的的学习兴趣,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即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要采用多种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把它们综合起来,使学生感受到信息素养的重要。

首先,在课堂中要善于创新,善于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传统的教学方法和一些落后的观念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当代的课堂教学。因此,在教学课堂上我们要添加具有时代象征意义的元素。例如,在讲课时可以让学生实践操作,还可以组织各种活动展示同学们自己收集到的各种信息,进行比赛,使学生们感受到信息带给我们的乐趣。尽可能多的为学生搭建展示自己信息能力的舞台,这样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其次,信息技术教育要与其他的教学活动紧密结合,将信息素养的培养迁移到其他方面的教学活动,以便于更好地培养信息素养。最后,信息技术教学要充分发挥其功能,将信息素养灵活应用于生活实践。学校之所以开设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一方面是为了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技术,另一方面也是顺应了时展的要求。 

四、丰富课外实践活动,应用感知信息素养的重要性 

再好的理论技能如果不能合理恰当的应用于生活实践,那么它都只是一纸空文,是没用的“废品”。因此,要把信息素养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去。这就需要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在各个领域中应用信息素养,锻炼学生应用信息素养的能力。在一些实践中也可以有意识的使学生认识到信息素养的重要性。例如,现在普及的互联网,可以从互联网的功能以及给人们带来的效益方面入手,让学生感受到互联网的重要性。还有一些高科技产品带给我们的便捷,例如,电话的发明,试想如果没有电话我们又会是什么样子。此外,还可以举办一些竞技类的比赛,自己动手发明创造。这些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还可陶冶情操,锻炼实践能力及探究能力,更好的感知信息素养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结: 

信息素养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信息素养的培养需要长久坚持。要在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尤其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更要利用各种方法,各种

资源对学生进行信息素养的培养,渗透信息素养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信息素养的应用能力。这是当代社会对我们的要求,也是生存的基础之一。 

 

参考文献: 

[1] 刘向永.董玉琦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评析与应用策略[j]. 

篇2

所谓数学核心素养,是在新的数学教学要求上形成的新的数学教学理念,旨在对学生的教学培养方面要体现出整体性、基础性以及前瞻性。在教育部出台的深化教育改革文件中,对核心素养这一关键问题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数学,数学学科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培养意义,要打造数学教学的核心素养,加强核心素养在数学教学的各个阶段的体现。核心素养是什么,核心素养的结构体系如何,核心素养在数学教学中应当怎样具体落实,以上便是本文需要解决的三个问题。

一、体现教育本质诉求

小学数学是义务教学阶段重要的发展性科目,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性科目和拓展性科目。在素质教育日益被重视的当代教育中,将核心素养体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能够促进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个性发展以及数学思维能力,更是体现了现代教育的本质要求。在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应当适应于学生的发展需要,因材施教。好的数学教育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数学基础知识,比如数学的相关概念、解题技巧、计算公式等,更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想,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全面掌握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而数学核心思想的培养重视正好体现了新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学的多层次要求。因此而言,强化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是现代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教学方式,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途径。

二、以联系的观点整体把握数学核心素养

关于核心素养,我国著名的数学特级教师曹培英对此有明确的解释。他将此分为两个方面的层次,即数学整体视角以及关联数学内容,和六个具体的核心,分别是推理能力、抽象观念、模型构建能力、空间观念、数据分析观念以及基本的运算能力。

(一)立足数学整体视角

从数学这门学科的整体角度去把握数学的核心素养,首先要了解数学的本质和数学学科在教育人这一块的意义。能够满足数学本质及价值的基本核心素养使数学当中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以及模型的构建能力。数学的推理能力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过程,在两个命题判断中进行进阶性的转化,推理过程需要应用到数学知识中的诸多定理、命题以及运算公式,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数学的严谨性;数学的抽象能力,主要是与现实世界的对立,在数学学科中,能够将数学某些具体联系转化为抽象的概念,以概念形式把握数学方面的知识;数学模型的构建能力,在问题的解决方面主要是针对一些与图形和数字有关的问题,通过构建基本数学模型,使问题变得更为清晰和明确,从而更好地解决现实中的真实问题。以上数学中的三大能力是基本的数学核心素养,在数学教学中,能够体现数学科学的严谨性、抽象性以及应用性。在数学整体学科视角上,这三个基本核心素养在数学中又继续表现为数学交流、数学思维以及问题解决。

(二)关联数学内容

这是数学核心内容的第二个层次。在这个层次中,主要体现出来的核心素养比上一层次更为复杂,如空间观念、几何直观以及数据分析、运算能力等等。而这些数学核心素养,其实与数学是分不开联系的。在小学数学中,以上核心素养明确表现课本内容中的认识图形、概率问题、数学基本运算问题。小学生阶段,需要注重掌握的核心素养是运算能力,这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小学学生能够逐渐试着将数和形进行结合,树立数形结合的数学核心思想。除此之外,小学数学学科中所体现出来的核心思想还有创新思想,创新思想也可以说是所有学科皆有的核心思想。所以说,数学核心思想与数学教学内容是相互联系互为表里的关系,掌握数学核心思想,要对数学教材进行深刻的研读。

三、注重教学实践的具体落实

数学核心思想在小学阶段的培养,还需要教师将此不断进行实践应用。要以小学的理解能力为基础,进行教学实践的路径探索。

(一)深入解读教材,挖掘教材中的核心素养

以解决问题为例,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与教材是离不开的。教材当中的问题和知识是数学教学的精华部分。数学教材中的每一个公式、每一个概念、每一道例题,都需要进行具体的分析和把握。于此同时,对于教材的解读还应该不断挖掘其中的核心素养,根据教学内容实质,明确教材中的核心素养,并在教学过程中得以落实。比如在解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问题时。首先要对其面积计算公司有一个熟悉的了解,能够准确地应用计算公式,并且相应地,能够将该问题当做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模板。在解决这个问题当中,存在诸多的数学核心素养,如推理、空间观念以及数学模型构建能力等等。不管怎样,多参与数学问题的解决实践,是一种经验的积累,也是一种数学思想意识能力的提升。

(二)在知识和技能形成过程中融入数学核心素养

小学是数学学习的基本解决,重在形成小学生的数学知识,促进小学数学的发展应用。这个过程中,也要进行数学核心思想的融入。通过数学核心思想的各个方面,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数学思想和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逐渐建立起完整的知识结构,举一反三。比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讲到乘法这一章,出现许多乘法运算方面的问题,那么课堂上可以不单单限制于引导学生运用公式运算,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问题的情境,在情境中,引导学生的抽象问题具体化意识,增强学生的符号化思想,促进学生模型构建与现实问题的紧密联系感。

(三)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现数学核心素养

在小学数学学习的整个过程中,都离不开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特别是在解决一般数学问题时,都需要运用数学核心素养从多方面去分析解决数学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具体体现数学核心思想。比如在学习小数的乘除时,可以给学生创造一些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题目,如自来水的收费问题等等。

(四)核心素养的培养重在坚持

任何一种素养的培养都要形成习惯才能体现其真正的意义。要想形成习惯,坚持应用是极为必要的。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这是一个不断积累历练的过程。因此,教师可以在每一节课中,强调数学核心思想的应用,并在数学问题具体解决过程中,融入数学核心思想。除此之外,在课堂以外,也不能放松数学核心思想的培养,可以适当引导学生进行数学的实践,鼓励学生参与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将理念和概念应用于现实,积累实践经验,并意识到自身的不足之处,坚持不懈,落实核心素养的实践培养。

结束语:总而言之,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首先要掌握数学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和价值,在解决问题实际中不断体现和融入数学核心思想,并坚持不懈,促进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落实,最终养成良好的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篇3

研究中学阶段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并根据其制定符合现状的教学指导,对如今数学学科的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数学学科的素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内在素养,是人们用数学化思想思考和观察世界的基础。随着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的数学素养水平的提高也得到了越来越高的重视,本文主要就如何理解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以及如何根据数学科目核心素养,进行科学有效的教学指导进行讨论。

一、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内涵及理解

近些年来我国在数学课程标准的制定中常常会提到数学核心素养等词汇,比如有的教授会说,数学素养就是人们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对于周围事物的认识、理解的一种思维方式,一般情况下表现为对于周围环境的情况处理能力和思考能力;还有教授认为数学素养是每个人都需要学会的一种基本的生活能力,其在社会生活中占据着很大的一部分,很多实际问题都需要数学知识做出判断;另外有教授的观点表明了数学素养其实是一种内在的学习能力,是人在先天的基础上再加上后期自身的努力学习所形成的某种状态。

综合来讲,数学素养就是指学生在学习了一定的知识、掌握了充分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能够加以熟练的运用,在实际生活中如果遇到了需要解决的问题,学生能够以数学的角度来思考转化问题,然后通过数学方法分析解决问题,培养这种积极处理问题的习惯和品质。

对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具体理解,可以说是指在学习数学之后渐渐形成的一种综合性的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是数学教学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一种素养,具体来说指的并非某些知识或者技巧。更不是平常意义上的数学能力,而是一种反应了数学思想的、基于数学知识却高于知识的综合、持久和阶段的能力。我们可以将数学核心素养理解为和数学教学课程具有相关性,对于理解数学本质、更深一步的学习数学知识和进行数学评价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数学核心素养的基本特征

数学核心素养的基本特征可以归结为综合性、阶段性和持久性三方面,下面具体说明一下这三方面。

1.综合性

指的是对于数学基础知识、学习态度和思考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体现,其中基础学习能力和知识要求学生在学会了基本的运算方法、推理计算等基本能力之外还需要学习思考使用何种方法解决问题,这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而数学的基础知识和能力是这一能力实现的基础,数学核心素养也能促进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更进一步的理解和学习。

2.阶段性

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在数学核心素养的表现方面也会出现不同水平、阶段的差异,就好比同一个问题,不同年级的学生学会的方法不同,解决起来也会有难有易,有快有慢,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也会有所差异,因此会出现不同层次的人形成不同阶段的数学核心素养的理解的现象,这种情况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3.持久性

持久性不仅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值得关注,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同样有着重要的作用,会引导学生使用学习到的思考方式思考解决问题,可以说数学的学习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学会的,需要长期的实践积累才能获得知识,而且还会长久的拥有并运用学习到的能力,成为学生的财富。

三、数学核心素养的教育价值

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于数学知识理解和记忆,因为数学知识能够将复杂问题化繁为简,通过逻辑理论知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知识的基本表现形式和思维方法,让学生自主的将知识联系在一起,加深记忆,更好的学习知识。

数学核心素养还对于学生的应用能力的提高有着极大的益处。有助于学生培养实事求是的精神,按照一定思维方式解决问题。比如说学生在掌握建模过程中能够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然后用数学语言描述出来并利用学习到的数学知识解决掉,在一定的程度上促进了学生思考分析联想的能力。

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数学核心素养同样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创造性的思维往往建立在批判性的思维之上,所以说对待事物需要理性思考,在对事物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帮助人们认识到事物的本质,运用分析思维推理提出方案,最后解决问题。

四、中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指导

教师要创造数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有了学习的兴趣可以让学生保持更好地求知欲望,设计一个铁盒实际生活的情境能够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满足学生的学习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问题的思考和表达。在课堂提问过程中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来思考和回答问题,促进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倡导学生学会自主探索问题,教师只需要在关键的时候给予帮助,引导同学与同学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合作。

积极开展探究性活动,借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主要是很具生活实例为载体,经过教师的指导建议,学生自己进行资料的收集、方案的确定和实际的操作,在最后掌握其中的研究方法。由于传统课堂上这些步骤全都省略掉了,依靠教师的讲解,使得探究性活动成为了理论知识的讲解,缺少了实践操作性,难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所以更应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探究性学习。

结束语:

总而言之,当前的数学教学并没有体现出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使得数学文化仅仅停留在抽象符号和逻辑推理中,要想解决这一问题,需要通过数学文化的渗透,让学生逐渐了解数学文化,体会到数学的重要性,明确数学的应用价值和科学价值,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在数学知识的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向学生讲解教授数学文化,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数学思想品质。

篇4

(一)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 

素养是指在长期训练和实践中获得的技巧或能力,也指平日的品行、气质等修养。PISA认为,数学素养是指个人能认识和理解数学在现实世界中的作用,并能在当前与未来的个人生活中做出有根据的数学判断和拥有从事数学活动的能力。笔者以为,数学素养是指通过数学知识的积累、方法的掌握、运用和内化,让儿童在用数学视角发现问题、用数学理解提出问题、用数学思维分析问题、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能力、习惯和品质、精神等。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在众多数学素养中处于中心位置的、最基本、最重要、最关键、起决定性作用的素养。日本学者米山国藏曾说过:“作为知识的数学出校门不到两年就忘了,唯有深深铭记在头脑中的数学的精神、数学的思想、研究的方法和着眼点等,这些随时随地地发生作用,使人终身受益。” 

(二)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特质 

1.内隐性——数学核心素养是无形之物。 

素养是人的内在之物,数学素养是个体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验、反思、提炼、感悟的结果,并将这种结果内化为自我的数学头脑和数学品质。它作用于分析和解决具体的数学问题以及其他一些现实问题,使儿童形成自我的思维方式、数学模型与数学能力,并不断转化为一种内在的、稳定的、整体性的核心要素,从而促进儿童的生命成长。 

2.统摄性——数学核心素养是有形之魂。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具有统摄性,对数学知识与能力、数学思想与方法、数学思维与经验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如果说数学的关键能力是数学的结晶,那么素养往往起到结晶核的作用。当然,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也是一般的、必需的、个体的,是在数学学习、生活、生产和创造中必不可少的,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表征 

小学数学教育旨在让儿童通过六年的学习,拥有数学的思维方式、问题解决能力、创造力和良好的人格修养等。 

(一)儿童的数学情感 

数学情感不仅是指儿童学习数学的动机、需求和兴趣,还指儿童学习过程中内心丰富的情感体验。数学情感包括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数学情感来自儿童对数学内在美的追求,来自数学本身理性精神的映射,来自儿童在探索中对观察、猜测、推理、验证的理智体验。数学情感在于儿童的内心世界与数学世界相互交融并产生联想与想象以及共鸣的道德体验。 

(二)儿童的数学思维方式 

1.结构化思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结构。所谓基本结构,是指基本的、统一的观点,或是一般的、基本的原理。在结构化思维的过程中,我们要关注数学学习的“三维结构”——数学问题的内部结构、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培养学生的数学结构化思维,就在于引导他们用尽可能少的数学知识作为基石,不断建构知识结构、完善认知结构,运用结构化思维解决问题。 

2.建模思维。数学模型是根据事物的特征以及数量间的关系采用形式化的方式表达出来的一种数学结构。在学习数学、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儿童会经历“观察生活问题进行简化—抽象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探索并推理论证—检验—解释—拓展应用”的过程,这有助于他们探索事物间的内在规律。通过培养儿童的数学建模思维,有助于他们学会数学观察,进行数学抽象,用数学观点解释问题,从而形成较为稳定的数学素养。 

(三)儿童的数学关键能力 

1.数学表征能力。数学表征能力是指用语言、符号、模型、图式等方式对数学问题、数学原理、数学规律等进行表达的能力。表征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内在表征,就是在头脑中构建模型思考问题;一种是外在表征,就是将数学问题通过文字、语言、符号、图表、模型等方式进行表征。儿童经常借助图形、图像进行表征,将抽象的问题变得具体形象。 

2.问题解决能力。问题解决不等同于解决问题,它要伴随着儿童对生活的观察、简化、抽象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问题解决教学要通过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儿童亲身体验和感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从而培养他们的数学应用意识、探索精神和实际操作能力。 

3.数学交流能力。数学交流能力是儿童运用口头语言或书面语言,把自己对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建构的数学模型表达出来的能力。数学交流能帮儿童达成对数学知识全方位、深度的理解,使他们的知识结构更为完善。 

(四)儿童的数学精神 

1.求真,拥有数学的理性头脑。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通过动手实验、探索发现、争论分辨、抽象概括,能使儿童学会数学地思维。

2.尚美,分享美妙的数学世界。数学的世界充满了美——数学规律的优美、解题思路的简洁、观察视角的独特、探索过程的一波三折、不同方法的殊途同归、问题结果的出人意料,可以让儿童获得数学美的体验。 

三、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策略构建 

(一)体系思考,情感体验,完善儿童的认知结构 

1.营造儿童数学情感的体验场。 

数学情感主要指儿童数学学习体验中获得的美感、道德感、乐趣感、实践感和理智感。几何图形的美妙、方法的多元、游戏的引人入胜都能成为儿童体验数学乐趣感的元素。在数学学习中,儿童通过观察、想象、直觉、猜测、实验、检验等实践活动能产生积极的实践感。例如:教学苏教版五下《圆的认识》,课始,在教师的引导下,“圆有几条边?”“为什么说圆是无限正多边形?“为什么很多物品都要做成圆形的?”……一个个问题均来自儿童自己的思考,他们乐于积极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发表自己的意见。 

2.开启儿童数学学习的探究泵。 

培养儿童的数学核心素养,教师一方面要找到儿童数学学习的“源”,善于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另一方面要找到儿童自主学习的“泵”,善于营造有利于儿童探究的场,让儿童自如地思考、自主地探究、自发地创造。要通过问题引导,如“你能试一下吗?”“通过观察,你有什么发现?”“你还有不同的想法吗?”让儿童从整体上观察和研究问题。要鼓励儿童从多个角度去思考同一个内容,让他们尽可能地去面对具有现实意义的开放性问题。 

3.构建儿童数学学习的结构网。 

整体构建数学知识体系,需要引导学生从结构化的视角透过生活现象洞察数学的本质规律。例如:可以以数学整理课的方式在低年级建立分与合的模型,将加法和乘法作为合的模型,将减法和除法作为分的模型。“数学整理课教学模式”中的各个环节和心理机制、认知规律之间的基本关系如下表所示: 

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重在衔接各模型间的联系。在单个模型的基础上,把相关联的各个模型构建成一个数学模块,接着形成知识网络结构。在这个过程中,知识的整理是载体,模型群的建立是关系,方法链的衔接为要义,从而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知识框架、方法结构、数学模型。 

(二)问题解决,数学建模,发展儿童的关键能力 

1.以数学问题解决为核心。 

问题解决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方面之一。教学时,应将儿童置于具有挑战性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让他们通过合作探索解决真实的问题,建构数学模型,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获得自主学习能力与思维的发展。基于问题解决的数学学习,应与生活问题、社会问题、实践问题联系起来,如自行车与儿童身高的问题、抽水马桶的节能问题、游园路线、安全疏散模型、峰谷电是否划算、红绿灯的时间是否合理等问题。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应以儿童的生活经验和现实水平为起点,让他们经历智慧的生长过程,由表及里逐渐认识规律。 

2.以数学建模过程为载体。 

儿童解决问题的过程,必定伴随着数学建模的过程。建立数学模型,首先要将具体情境中的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并验证数学模型是否适合,进而运用数学模型解释拓展与应用。例如:通过解决著名的“哥尼斯堡七桥问题”,形成“一笔画”的数学模型。运用这一模型,能顺利解决动物园的“游园路线问题”,从而设计出不重复、不遗漏地一次性走完动物园的最佳路线。 

(三)思想渗透,表达交流,提升儿童的结构化思维水平 

1.培养结构化思维。 

结构化思维便于儿童用一种模型解决多种数学问题。比如,教学“运算律”时,有学生询问:为什么乘法和加法有运算律,除法和减法却只有运算性质呢?其实,如果从整体的视角来观照,就会发现,减法和除法分别与加法和乘法互为逆运算,学习了负数,减法就自然变成了加法;学习了分数除法,除法就自然转化成了乘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减法和除法的运算性质不是核心的“源头”,而是产生的“支流”。 

结构化的处理方式,让儿童学习的知识不再是零散的点状,而是整体性的、模块化的,便于他们形成数学观念与结构化思维。另外,通过数学结构中相似模块的组建,可以让儿童由此及彼、举一反三、多题一解,有助于他们整体地思考问题,有序地学习数学知识,构建知识网络。 

2.建构数学模型体系。 

数学具有一定的结构性特点,能够进行抽象和模型的提炼。数学教学应注重引导儿童在构建模型的过程中,逐步把相关联、相似性强的模型构建成模型体系。如教学“转化”思想,可以引导儿童体验运算中的转化(小数乘除法转化为整数乘除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转化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图形面积计算中的转化(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梯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圆形转化成长方形进行计算),使他们明晰将不规则转化为规则、将复杂转化为简单、将未知转化为已知的核心思想。 

3.营造数学交流场域。 

教师应注重营造数学交流的场域,引导儿童进行交流沟通。要引导儿童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思路和想法,注重儿童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的结合、过程与结果的结合。 

总之,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于儿童数学核心素养的研究,在静态上,要研究其各个要素;在动态上,要研究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儿童的数学核心素养发展、变化的特征与规律。 

篇5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1-0150-01

数学教育一直停留在传统教育上,使得数学教育得不到发展,没有新的东西融入。研究数学史是数学教育的新方式,对数学教育文化起到启发作用。通过研究数学史的数学思想和文化内涵,有助于数学教育的发展和改革。

一 现今新课标下的数学教育

1.新课程下教育任务

以全面发展为基本是追求对人的全面教育,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把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融汇在“文化内涵”中,是新课程精神的重要特征。为实现人文与科学整合的新课程文化观,必须把教育内容扩展到文化中,而不是仅限于知识范畴。除了关注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还要了解学生是否对创造科学文化过程的理解、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的建立和提升。使学生能从文化创造史中得到全面的传承、滋养和发展。

2.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

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下,坚持人文与科学相互融合的文化观,制订发展性和整合性的数学教育新课程体系是关键。反映出数学素养的提升;从基础知识的掌握提升到创造能力;使数学问题发展到数学应用和创新;从找方式去学习到形成科学态度和研究精神;从认识数学到形成辩证思维。这是传统教学所无法企及的。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是注重数学知识学习,重视数学的价值。该观念是基于用数学去认知和改造世界,但数学教育不仅限于它的科学教育功能,数学教育的功能还体现在文化教育上,是文化和科学功能的融合,是对学生进行文化素养、人格塑造,用数学的方法、思想和精神提高学生的个人修养。应把数学教育拿到文化领域去,才能使数学能人性化,并防止数学脱离在文化之外。

强调学生人文素养和数学素养辩证地统一,打造数学文化、知识和数学精神的融合。全面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是数学教育的宗旨。学生的数学观、创新意识、思维品质、学习态度和情感体验是数学教育的基本因素。

3.数学史对于数学教育的促进作用和启发意义

数学史就是数学发展进程和规律,它与文化、政治和经济的联系相当广泛。数学史是反映数学学科的发展历程,它的特征是动态的发展过程和数学的产生过程。教育背负着人类文化、科学的传承,数学教育是发展和传承文化的精神活动。包罗万象的数学史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它能成为数学教育的承载体。数学的起源来自于数学史,可以从中提取出数学的发展轨迹和进步过程,理解数学的严谨性。它反映出严谨的推理以及积极的愿望,包含审美态度给人类的创造欲望。可以理解为数学学科本身与世界客观精神的一种内在统一。数学教育包含相互对立和相互依赖,这是数学和教育的特殊属性。数学教育的属性可以理解为培养学生在数学学科方面的人文素养。教育属性和数学属性是数学教育的基本矛盾。由此,要将数学教育的教育属性和数学属性结合在一起,数学教育发展就能得到促进。

二 数学史的理论价值和意义

第一,在数学教育以“以人为本”的主题和数学观与数学课程的基点上,让数学史融进数学学科教育,有利于促进数学教育,数学史对于数学教育有启发意义。数学史的统融入对数学教育的实践和理论具有导向作用。在数学史材料中,从广义的数学文化角度,把笛卡尔的数学思想多层次、多维度分析,发掘数学思想的教育意义和文化内涵,以笛卡尔的数学思想作为高中解析几何教学核心,这种举措不但深化了数学思想的教育价值和文化价值,更为数学教育提供了理论基点。

第二,用笛卡尔思想中的教育内涵和文化内涵,提取出高中数学的解析几何教育策略,将其运用在数学课程实践。数学史对于数学教育的理论意义在于高中数学解析几何教学的正确价值取向。为数学教育的改革提供一定借鉴,为数学教育的发展提供一条例证,这就是数学史的实践意义。

三 数学的价值和文化特征

数学的基本特征是文化,它具有较大的文化价值。数学给人类带来严谨的思维方式,是其他各个自然学科的基础工具,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滚轮,是文化的激素。数学文化是一个铺设面广泛的问题,众所周知但却极其难以把控。数学和文化之间的关系相当复杂,人类对于数学的功能、特征和涵义都有待深化探索,需要更加明确的认识。

四 结束语

篇6

当前,核心素养已跃升为教育界热点,成为教育者们借以深化课程教材改革、教学方式变革、教学质量评价、教师专业发展、落实素质教育目标的关键要素。那么什么是数学核心素养?怎样的数学教学才能有效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笔者基于改革当前数学课堂教学的要求,从以下方面探讨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注重围绕数学学科核心概念开展教学

核心素养导向的数学教学要求围绕数学学科核心概念开展教学。核心概念是构成学科骨架的、具有迁移应用价值的概念。揭示学科知识的本质和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具有统整学科知识的功能。以数学核心概念统领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学科基本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元认知能力、进行综合思维并实现学习能力迁移。因此,核心素养导向的数学教学要求教学重心从注重“讲授记忆”具体事实转移到对核心概念统摄下的学科知识及结构的“深层理解迁移应用”上,以发展学生的综合思维。

例如,“百分数”教学为了促进学生对“百分数”这个核心概念的深层理解,首先可以把核心概念具体化为一般概念知识,如“百分数的意义;求百分数;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的互化;百分数的简单应用”;然后,通过一系列驱动性基本问题,如“百分数有何意义?”“怎样求百分数?”“分数、小数和百分数怎样互化?”“百分数有何应用价值”等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最后,围绕驱动性问题设计、实施有效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分析关于百分数的意义、特征、性质、应用等具体数学事实基础上促进对一般概念的基本理解,最终建构核心概念。

以核心概念统领,设计“具体数学事实驱动性问题理解一般概念建构核心概念”双向互补教学主线,对核心概念形成的普适性认识具有持久迁移应用价值。学生一旦建构核心概念,就可以通过核心概念迁移应用解决现实性问题,从而减轻学习负担,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正是核心概念教学的价值体现。

二、提供学生研究应用数学思想方法的机会

提供研究数学思想方法的机会有助于学生构建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促进学生对数学原理和态度的学习迁移,发展数学思维。核心素养导向的数学教学要求将教学重心从教师教学生转移到学生自主探究建构知识方法过程上,要求为学生探究性学习创设真实、复杂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并运用适当方法解释问题,从而获取知识、领悟研究数学问题的思想方法,并提升通过数学探究获取知识、研究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圆的周长”探究中,教师提问通常都有共同之处:先让学生猜猜圆的周长和什么有关?圆的周长大约是直径的几倍?然后根据猜想设计方案测量需要的数量并进行验证,最终得到数学结论。这个过程看似注重学生有证据地猜想、实验设计、实验操作能力等探究能力培养,实质上并没有给学生质疑思考探究中可能产生的诸般问题的机会:为什么要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为什么要用周长除以直径?实验数据存在的误差是什么?”等等。不难发现学生所谓的“合作探究”只不过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解决“几个人一起操作”的大问题,是在简单重复数学家发现知识的过程而已。

显然,这样的教学不能提升学生独立建构知识思想方法体系的能力,只有给学生充裕的时间不断反思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何精确地测量所需的数量?为什么要用周长除以直径?为什么要进行多次测量等问题?并引导学生对现有结论进行反思和质疑:误差是哪些原因造成的?怎样减少误差?等等,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三、研究数学发展历史关注学生情感体验

核心素养导向的数学教学要求关注学生科学态度和情感体验,教师若能借助数学发展历史挖掘知识背后的孕育发展、由潜到显的转化历程,帮助学生体验数学曲折发展史中涌现出来的伟大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则更富启迪。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要求教师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境,向学生展现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数学规律的发现过程,以及解决数学问题的真实历史过程,帮助学生切实体验严谨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

例如,分数教学中“小数点的由来”,教师可以呈现小数发展演变过程:1700年前我国数学家刘辉开始应用十进分数前人用低一格摆算筹的方法表示小数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小数大约400年前用小圆点来分隔小数里的整数和小数部分现在的小数表示方式。给学生留下数学发展足迹,领略数学家的伟大贡献,体验前人不断继承、研究和发展数学过程中的严谨态度和科学精神。

通过提供丰富的数学史,给看似枯燥、冷漠的数学注入充满人情味的数学家、数学故事等,带领学生领略数学的价值,体验数学研究过程中的科学精神,这些都有利于学生发展,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进而促进他们数学和人文素养的提升。

四、借助原始问题培养解决问题能力意识

核心素养导向的数学教学要求教师为学生创设适宜进行自主探究的原始的、未知的、生活的和现实的问题情境,设置待解决的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提供充足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独立自主尝试用各种方法开展研究活动,从而拓宽视野,获取知识,发展能力,体验数学探究乐趣和精神,培养探究能力并养成良好数学素养。

例如,教学“认识圆”后,教师提出:车轮是什么形状的?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继续深入追问:车轮为什么都做成圆形的?车轴应该装在哪里?学生可以利用所学相关知识和方法查阅资料,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研究探讨,列举验证等,了解车轮构造原理――车轮在地面上滚动时,车轴离开地面的距离总是等于车轮半径,车子就会平稳行进,不会上下颠簸,从而有效巩固“圆”、“圆心”、“直径”、“半径”等有关圆的概念知识。

只有把学生置于真实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自主探究,才能获得更有价值的知识方法,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自觉意识和关键能力,才能体会到数学的乐趣,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数学教学要求转变教学理念和目标,改革教学内容、方式和过程,关注学生对知识的自主建构和应用,以及提升教师综合素养及确立以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教学评价体系,才能有效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林钦.关于核心素养导向的中学物理教学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15(12):35.

篇7

一、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分层教育的意义

核心素养是以数学学科科目作为基本的载体,然后让学生基于数学学科知识技能而形成的重要品质思维和关键能力,能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习惯做出巨大的改变。而分层教学是基于学生个个水平不相同条件下形成的,其特点是能够让不同数学学习水平的学生能够不同程度的提升自己的数学综合素养。而在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可以有效的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也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自主探索的欲望,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对数学展开新的思考,看到更广阔的数学世界天地,从而愿意自主地参与到数学课堂的学习中。同时,分层教学也能够给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策略,有效地提高数学综合水平,也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积极与他人进行合作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使学生在掌握数学理论基础知识时能够拥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策略

1、科学分配不同层次学习小组,为提升核心素养做好铺垫。

教师如果要在基于核心素养的基本情况下实行小学数学分层教学,那么一定要做好科学分配学习小组工作,因为科学分配小组工作有利于帮助学生有效地提高学习质量,使学生都能够在学习小组中发挥自身的优势,同时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的吸收他人优异的数学思维,然后反馈到自身的数学思维养成的过程中,从而来为学生提升核心素养做好铺垫。[1]例如:在学习“混合运算”这一节课教学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先给学生一些简单的测验题来统计学生的数学水平,然后得到学生不同水平之后再结合学生平时学习的特点来为学生科学分配小组,从而使学生能够在不同层次小组中充分的发挥自身的学习优势,同时也借鉴其他学生先进的学习经验,促进学生高效合作,掌握数学理论知识,同时也为学生提升自身的数学核心素养奠定好基础,在此的基础上增强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够拥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2、采用情境化教学,培养各个层次学生的直观想象。

其实数学是与生活紧密相关的,但是许多学生在学习数学培养自身的核心素养时,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特点,这就导致了一些数学学习能力有所欠缺的学生培养数学核心素养的效率并不高。所以教师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当采用情境化教学,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与数学之间紧密的联系,从而端正学生的心态,并使学生的直观想象能力得到提升,进而加强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提高数学综合水平。[2]例如:在学习“观察物体”这一节课教学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在分层教学的小组分工基础下,提高学生的直观想象核心素养,教师可以先在班级上统计学生日常生活中喜欢的物品,然后选择直观性较强的物品来让各个层次学习小组,从正面,侧面以及上面观察物品的形状,并且让学生分工画出相同物品的不同之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之后,许多学生都能够提升自身的数学直观想象能力,养成了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并且能够自主去完成一些布置的抽象数学任务,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自身水平。

3、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核心素养。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上,教师由于没有认识到学生的学习主权,以至于采用灌输式教育为学生展开数学教学,而学生的思维也较为活跃,对灌输式教育在心底上存在着抵触,也不愿意与教师主动展开沟通交流,这样学生自身首相思维的核心素养收到的发展的限制。教师在提高学生核心素养时,要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的主体,把学习的主权交给学生,从而来使学生自主提高核心素养。[3]例如:在学习“运算律”这一节课教学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在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调整自身的教学策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的手中,让学生以分组合作的形式来对这节课的内容进行自主探究。教师在旁可以根据各个层次学习小组来给学生适当的提醒,让学生能够对这节课的教学内容知识拥有恍然大悟的感觉,以此来巩固学生在学习这一节课教学内容时的知识印象,也能够高效加强学生的抽象思维,使学生以后再进行数学解题时,能够应用到抽象思维,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4、优化学生的逻辑思维,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

在小学教育阶段,学生的数学思维有待养成,所以逻辑推理能力并不高超,许多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时,不能够利用自己所学的数学理论知识做到举一反三,从而不利于学生以后进行长期的数学学习。教师如果要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那么一定要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逻辑推理能力,从而加强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使学生以后再进行数学学习时,能够高效地运用所学数学理论知识。例如:在学习“可能性”这一节课教学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通过分层分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抛出一个带有趣味性的命题,然后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来说出事件的所有的可能性,并且让学生分析出原由,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思维逻辑推理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之后,学生以后再面对数学题目时能够做到自主思考,并且严谨自己的思考,降低出错率,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

5、结合教材内容,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教师在基于提高学生核心素养教学理念下为学生开展数学分层教学过程中并不难发现,学生提高学习能力主要途径还是通过教材,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忽视教材对学生的影响力,应当结合教材,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以此来达到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任务。教师在结合教材内容,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时,要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要选择合适的任务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学习“数据的整理和表示”这一节课教学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着重帮助学生分析数据,让学生明白数据的意义,然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写出属于自己心中所想的数据的意义,教师在这时要鼓励学生。对对数据理解有所偏差的学生,教师也要予以正确的引导,让学生自主改正对数据分析看法,以此来提升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之后,不同层次的学习小组学生会对数据拥有着新的理解意义,并且能够打心底愿意提升自身的数据分析能力,为学生以后进行长期的数学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改良在数学学习中的不良学习习惯。

综上所述,教师在为学生展开数学教学时,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并且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下为学生开展分层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数学水平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从而来提高班级的数学教学质量。教师在分层教学的基础下,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时,教师要科学分配学习小组,为学生提高核心素养做好铺垫;其次,教师要采用情境化教学,培养学生的直观想象能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再者,教师要在课堂上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的抽象思维;除此之外,教师也要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并且增强逻辑推理能力;最后,教师要深挖教材内容,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参考文献:

篇8

常言道,“三分能力、七分责任”。强烈的责任意识、责任担当是做好做优做实工作的重要前提和根本基础。进入21世纪,教育教学改革正如火如荼地实施和推进,以培养高度责任精神和意识为主要内容的责任教育渗透在学科教学的各个环节。教育学指出责任教育是以培养学生主体高度责任感和强烈责任意识为宗旨,引导和培养学生群体高尚品质和优秀人格的教育教学理念。《青少年责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一文指出,责任教育根据其愿景目标,可以分为近期目标、远期目标,核心要义是让学生结合自身学习、生活,树立自主选择、自主管理的先进观念,形成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相统一的观念和高尚道德情操。与高中数学课堂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相一致。鉴于此,我简要论述责任教育下数学课堂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在责任意识培育中,增强主动学习情感

责任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增强和培育学习对象强烈的责任意识责任意识,就是责任心,使学生主体对自身的行为负责、主动向他人学习并对他人负责。数学课堂需要教师精心预设和科学施教,更需要学生主体的深入参与和积极配合,始终以高度的主人翁意识和强烈的能动情感进入其中,展现主体地位和风采。在高中数学课堂核心素养培养系统工程中,能动、自觉的学习情感培养是重要内容。积极的学习情感是高中生课堂主体特性的有效展现。因此,在责任教育进程中,教师结合数学学科教学特点,切实增强高中生自觉、主动责任意识,通过学习氛围的营造、教学场景的布置及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等手段,充分点燃他们的内在能动意识,提振他们的主动积极情感,让高中生将学好数学作为内在自觉行为,有效培育他们的责任意识,从而实现主体能动特性的有效激发。如“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教学中,教师利用数学学科现实应用特性设置了“某冶炼厂为节省采购经费,根据新工艺采购金属矿产原料”教学场景呈现给高中生,让高中生在视觉、听觉及认知上受到“冲击”,深度感知数学学科的现实特征和深远意义,一方面切实增强高中生的主人翁意识,使自觉学习内化为自主行动。另一方面充分贴合高中生认知实际,挖掘出高中生深入学习、探析的内生潜能,自觉担负起学习探知数学知识的责任和要求。

二、在责任行为教育中,锤炼勇于探究素养

责任意识的增强需要具体行为和实际行动予以展现。不少高中生在数学学科学习探求进程中面对出现的问题、疑惑、困难等险阻,经常表现出“畏惧心理”,缩手缩脚,不敢、不想面对困难、解决问题,导致数学学习活动戛然而止、无功而返。出现这样的问题,关键是未能树立勇于探究、勇于克难的素养。在新实施的高中数学教学纲要中,将培养高中生勇于探究、克难求进等素养作为学习情操培养的核心内容。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责任教育进程中将责任行为教育与勇于探究素养合二为一、有机整合、同步发力,利用数学学科问题案例及数学实验等资源组织高中生进行针对性、系统性的实践、探究、选择和推导等操作思维活动,有序引导高中生进行解题或验证的操作实践、评判反思、调控学习等,从而逐步培养高中生责任行为,以此获得探究实践的时机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有效解决数学难题的技能和信心,锤炼和提升勇于探究的数学素养。

问题:已知有一个函数解析式为f(x)=2 cosxsin(x+ )。求函数f(x)最小正周期及图像的对称轴方程;求函数f(x)的单调区间。

在问题教学中,教师向学生提出解题任务和要求,以此增强高中生完成解题任务的责任意识。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高中生通过自主解题及合作探析相结合的形式,开展问题解析活动,高中生在探求解析过程中产生“如何获得正弦函数的周期性及单调性”认知解析的“疑惑”。教师向高中生指出:“要运用转化思想,借助三角函数图像和性质探知”。此时高中生经过深刻思考和综合研析,得到解题过程为:“要求函数f(x)最小正周期及图像对称轴方程,可以通过问题条件利用三角恒等变换正弦函数的周期性及图像的对称性等求得;求函数f(x)的单调区间,可以利用三角函数的图像的单调性特征求出。”教师进行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三角恒等变换、正弦函数的周期及图像的对称性等内容,运用转化思想是关键。”高中生在亲自参与探究、合作探究分析、及时调整思路等责任行为下,得到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和路径,进一步积淀战胜困难、解决难题的探究实践信念。

三、在责任能力教育中,培树尽职履责情怀

能力体现在学习、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时时刻刻、点点滴滴。学好数学,不仅需要积极的学习情感作为思想保障,还要有良好的学习技能作为方法指导。责任能力,顾名思义,就是履行和完成责任、任务、活动的本领,它是责任意识得到深化、学习情感得以深厚、责任行为得到落实的关键。责任能力应体现在学习实践进程中,应展现在尽职履责实践活动中。高中生作为学习活动的具体实施者和践行者,完成自己的学业尽到学好数学的职责。而这些是对高中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根本性要求。高中数学教师在培树学生主体履职尽责良好品质时,要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及组织形式,开展探索性验证、集体性合作、探究性实践、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意在强化责任能力教育的课堂教学,以此培养高中生对自己学业高度负责的精神及对他人、集体、国家和社会尽职尽责的品质。

总之,学科教学之中责任教育的实施是基于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数学教学课程体系。高中数学教师应巧借责任教育这一新型理念,利用数学教学资源,挖掘先进教学理念,对数学核心素养要素及生成机制梳理,有效施教,促进高中生掌握丰富数学知识、形成有效数学技能、生成良好数学情感。

篇9

一、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及特征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教育理念的提出,大家开始重视教育核心素养的培养,学科的核心素质是对学科内容最好的阐释,数学作为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学科,受到了特别的重视,数学的核心素养体现了数学教育的价值,数学知识所思想和方法都蕴含其中,良好的数学教育能让学生很好的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例如数学概念、数学法则、公式定律等。熟练掌握解题方法,以及计算、测量等基本技能,掌握方法的同时,领悟数学思想。用通融的、练习的观点整体把握数学核心素养,最重要的是将数学核心素养落实于具体的教学实践中。

(一)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

素养是一个人的基本修养,一个人先天带有的能力,以及后天训练、实践获得的知识与技能、品德与观念、思想与方法等都包括在内。用不同的标准将素养分类,会得到许多不同的类别,以学科为分类标准,素养可以分为数学素养、英语素养等。核心素养不同于一般素养,这是以学生发展的需求程度划分的。数学核心素养就是这两种分类的集合,是指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悟数学的核心思想和方法,并掌握数学本质。我国学术界对于数学素养尚无准确的、统一的界定。国际学生评价项目从数学自身出发,较为综合全面的认为数学素养大体包括一下几种能力:数学的交流与表述、数学思维和推理、数学论证、建立模型、符号使用、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以及使用辅助工具。

(二)数学核心素养的特征

数学核心素养体现数学学科的独特性,是构建数学教育体系的重要来源,数学核心素养以核心素养为体系框架,多维度多角度的阐释数学的内容,凸显数学思维和数学建模。数学核心素养内涵多元化,具备很多不同的特征,数学核心素质的培养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教育目标和培养方式,体现了数学核心素质的阶段性;在数学教学中,公式定理、运算法则等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在短时间内获得,但是数学核心素养不同,其包括数学情景、数学意义、数学建模导向等,具有抽象性。数学核心素养是一种综合性的体现,其数学知识、数学能力、数学的思考态度,都满足学生个人全面发展的需求。数学核心素养是通过后天的教育学习获得的,所以在了解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基础上,解读数学核心素养的基本特征,将数学核心素质的培养融入教育与体系,能更好的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的解体技巧,更好的学习数学。

二、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小学成长和学习的关键阶段,对于学习方法的养成、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解题技巧等等都是重要的时期,也是各学科核心素质培养的基础阶段。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体现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基于对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内涵和特征的理解,还应该在实际教学中不断实践,探索新的培养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途径、方法、策略。

(一)理论联系实际

小学数学在知识点设置上相对简单,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意识,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选择学生熟悉了解的生活场景,可以创建一些情境教学法,将课本中的知识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养成一种数学思维。比如讲解人民币的换算,可以在讲过换算规律之后,告诉学生五十元可以买苹果,但不能买汽车,五百元可以买电视,五角钱不可以等。将课本中的知识于实际生活相结合,使学生意识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备课的过程中,选择适当的知识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方便学生理解。再联系实际生活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小学阶段抽象思维的培养,小学阶段通过抽象思维习得的是基本概念,对于一、二年纪的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的重点在于感悟,可以用抽象的方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养成数学意识。

(二)加强知识与课堂之间的联系

课堂是学习和培养核心素养的基本场所,所以要将课堂时间好好的利用起来,教师要在每一堂课的教学中加强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影响时潜移默化的,培养数学核心素养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长期的坚持。每堂课的教学过程都可以让学生参与进去,一方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一方面还可以可学到知识。要注重将统一固定的课程转化为灵活的课。同时要注意的是,小学阶段是数学的入门阶段,不管讲课内容多么自由,始终不能脱离教材,

必须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在讲相关知识是,教师首先明确了主要知识点后,可以结合其它知识点整合讲解,在备课过程能够考虑到学生的水平,在课堂上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环节,在课堂上提出有发展意义的观点,尽可能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重教师素质的提高

随着教育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教育形式趋近于应试教育,在学校中,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只注重知识点的灌输和做大量的练习题,从根本上忽略了对于核心素质的培养,要想进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首先就要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的教学质量。所以教师也需要对核心素养方面的知识进行学习,有了充分的了解之后,才能教授学生。

(四)在教学评价中考察

在教育教学中,考核评价是很重要的环节,考查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在考察过程中,不过分强调速度的快慢,速度的训练在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忽略了思考的过程,考查内容中也要包含数学素养,考查学生对概念的理解程度,基本计算能力,空间想象力等等,尤为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数学思维,可以设置一些相对较难的题目,不单单从结果判断答案的对与错,而是判断学生的逻辑推理、思维方向是否正确,也可以设计一些没有标准答案的题目,引导学生用变通的思维思考问题,根据实际情景多角度思考,行程变通的思维意识,让学生积累经验,这些经验逐渐形成数学素养。

结语

数学素养的培养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不能一心追求速度,数学学习是要思考的,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引导学生敢于思考,启发学生善于思考。这需要高素质的老师通过不断的摸索,找出最适合当代小学生的方法,将核心素质培养落实于课堂,通过课堂教学、考试检测、将知识点与实际理论融会贯通,达到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篇10

二是要进行数学知识补偿学习,查缺补漏。对此,不仅需要重视以往尚未系统学习过的数学内容,更不宜忽略曾经系统学过、而当前变化较大的小学数学内容。系统学习数学学科的基本思想、基本方法的论文、论著,把握数学的思维特征和数学抽象的核心特征,对于核心数学思想,如数学抽象、数学推理、数学建模,要真正理解并用小学数学的典型事例加以解读。

三是联系教学实践学习相关内容。由于我们的工作特点,提升数学素养结合平常的教学实践进行会更加有效。比如准备教学小数的意义与认识时,我们教师要了解一下小数的发展历史;在准备教学旋转与平移时,教师要首先学习相关几何变换的基本知识;在准备教学加法交换律的时候,学习运算的一般意义及不完全归纳的思想方法等。这样坚持从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出发,不断深化,不断拓展,挖掘其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及人文内涵。长此以往,教师的数学素养会得到相应的提升。

四是要阅读相关的数学科普书籍。数学科普书籍往往具有起点低,趣味性强,视野开阔等特点。阅读这类书籍有利于提升数学教师的数学素养。比如:《小学数学教师》《帮你学数学》,《数学杂谈》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