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0 09:41:48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研究,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一)营造音乐欣赏课堂的活跃气氛。良好的氛围是开展音乐欣赏课的关键,小学音乐教师在上课过程中,一定要创造条件为学生营造一个活跃的欣赏氛围,如果课堂上气氛压抑,教师一人授课,学生从不参与,学生欣赏的目的就无法实现。学生喜欢活跃的课堂气氛,并能够从中找到无限的乐趣,这一点小学音乐教师千万不能忽视。小学音乐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善于倾听学生的想法,无论学生的想法多么与众不同或者多么平凡无奇,教师都要做出正面的鼓励性的评价[1]。(二)注意运用提问法展开欣赏教学。音乐欣赏课的关键不在于教师向学生传递多少专业知识,而是引导学生自己理解音乐、感知音乐、进而热爱音乐,能够形成个性化的音乐欣赏能力。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在上课时,完全可以采用提问法来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的主观意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教师可以就课程内容提出问题,激起学生的兴趣点,然后引导学生进入欣赏教学,即让学生聆听,而且至少要听两遍,最后鼓励学生对刚刚欣赏的音乐做出评价。以学生为中心,并不意味着将理论知识一股脑地全教给学生,应更加注重对学生实践精神的培养与提升,音乐欣赏课尤其如此[2]。(三)在音乐欣赏课中引入多媒体技术。现代多媒体技术可以很好地与小学音乐欣赏课程相整合,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提高音乐教学的素质性,丰富的多媒体素材能够拓展音乐教学的表现形式,同时还可以提高音乐欣赏课的效率。小学音乐教师可以在上课前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经典音乐让学生进行欣赏,然后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经过短时间的探讨之后,让每小组的学生代表发表欣赏结论。但是有一点是必须引起小学音乐教师注意的,那就是多媒体的运用不能毫无节制,更不能用多媒体取代教学授课环节,音乐欣赏课程不仅仅要听更要想,要思考,要感受,要表达,学生在多媒体设备的带动下只能激发兴趣,但是不能实现后续的目标[3]。(四)在音乐欣赏课中突出情感教学。音乐作为一门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结晶,因此小学音乐教学不能忽视了情感的作用,如果没有情感元素的积极引入,小学音乐欣赏课就会演变成对特殊符号排列组合的欣赏,达不到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目的。通过具体的教学可知,将音乐欣赏课与情感教学相结合,一方面加强了学生对音乐欣赏课的喜爱,另一方面还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等价值认同。小学音乐欣赏课,可以跳出教材的限制,教师完全可以根据思想情感的类型选取一系列经典乐曲并进行归类,通过主题教学的模式向学生分享这些素材,对学生开展音乐专题欣赏教学[4]。(五)重视小学生的主体地位。小学音乐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小学生的主体地位,逐渐创新小学音乐教学方式,激发小学生的音乐知识学习兴趣,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探究能力。首先,小学音乐教师需要调查小学生喜爱的音乐,在培养小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时候,为其播放小学生喜爱的音乐曲目,进而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小学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期间,可以将小学生分为几个探讨小组,要求每个小组的学生探讨音乐曲目的欣赏方式,在小组探讨过程中,教师也要参与到小组探讨中,为学生营造平等交流的教学环境,保证可以提升小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在小学生小组探讨之后,教师要求每个小组推荐一名学生发言,说出小组探讨的结论,在全班学生评价与合作的情况下,提升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小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六)创新音乐教学方式。小学音乐教师必须要重视自身教学方式的创新,逐渐提升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减少其中存在的各类教学问题,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首先,教师可以利用竞赛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就是播放一段音乐,要求小学生鉴赏,并且举手抢答音乐的情感倾向,学生可以根据音乐的欣赏,认真体会音乐的情感,然后说出音乐的悲喜情感含义,在学生回答问题积极性较高的时候,教师就要对其进行一定的奖励,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在学生回答积极性较低的时候,教师不可以对其进行批评,而是要鼓励学生积极抢答问题,进而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其次,小学音乐教师可以应用室外教学方式开展教学工作,组织小学生到操场中欣赏音乐,此时,教师可以为小学生播放《我爱我的家乡》曲目,引导小学生在大自然中感受歌曲的情感,有利于提升小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激发小学生的音乐欣赏兴趣,增强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效果,逐步优化小学音乐教学体系。
音乐欣赏课在小学音乐课程中,属于比较系统、复杂的一门学科,其中渗透着多项音乐元素,必须通过欣赏的途径,促使学生理解。通过有效性的课堂教学,为学生构建音乐欣赏的环境,营造欣赏氛围,确保学生在音乐欣赏中感悟到音乐元素的存在,既可以实现自身对音乐欣赏的追求,也可以达到音乐教学的效果,适应现代音乐欣赏的发展。
作者:邝少珍 单位: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凤翔小学
参考文献:
[1]谢圆.在“小学音乐欣赏”课中的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36):241.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4-022-01
一、让学生了解音乐艺术的真正涵义
音乐艺术通过有组织的乐音所形成的艺术形象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音乐欣赏与文学欣赏、美术欣赏、舞蹈欣赏等其他文艺欣赏是基本相通的,但它又有着特殊的一面,即它是一门听觉艺术。
音乐是由乐音构成的,而“乐音”是相对于“噪音”而言的。“噪音”虽然听起来不悦耳,但其在音乐表现中却有一席之地,特别是在当今的许多通俗歌曲中采用了一些嘶哑、尖锐的声音来表现一定的艺术形象,这样的“噪音”也有了一定的艺术价值。
二、创设多种情境,丰富感知形式
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实际上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从听觉开始初步感知音乐的情绪情感,再结合想象和联想获取更多的情感体验和精神升华,最终使欣赏者能更深刻地理解音乐作品,更准确地把握音乐形象。然而,这一目标的实现仅靠听觉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借助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许多成功的教学实例告诉我们,在音乐欣赏课中采用创设情境的方法辅助教学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样是《梁祝》的欣赏教学,为了使学生更容易接受作品,理解作品,我课前先对教室做了简单的布置,在教室墙壁上贴上彩色的蝴蝶贴纸,并让学生伴随着优美的音乐进入教室。导入部分我采用创设故事情境的方法,边放动画边讲故事,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了学生的兴趣。有了美妙的故事情境做铺垫,学生很快就抓住了作品的两条主线――大提琴(梁山伯)和小提琴(祝英台)。所以,上音乐欣赏课时,教师要多为学生考虑,可以选择通过播放视频、学生表演、场景再现等手段提前创设好情境,帮助学生快速融入音乐,感知作品的音乐形象,使学生真正地享受音乐带来的无穷乐趣。
三、以意蕴的丰富性升华主题的精神境界
音乐作品通常包括三个立体层次,即音响外层、情感层和思想意境层,思想意境层是音乐作品的深层核心。音乐抒情的目的体现为一种意境,同时通过音乐形象的逻辑性表达深刻的哲理性思想。音乐作品意蕴丰富性要求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有理性思维,只有这样才能准确把握作品的情感意蕴,从而确立崇高的审美观,把内在的精神推向新的境界。一般音乐欣赏是与音乐动态过程“同时展开”的直觉体验,如果能在此基础上加以理性思考分析、反复品味,那么就可以领悟到作品的深刻意蕴,从而提高和升华自身审美情趣,在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反复聆听音乐作品,教师加以正确引导是非常必要的。对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使之审美心理结构不断趋向优化和完善是十分有益的。
目前,学生中广泛存在热衷于流行通俗音乐的倾向,他们热爱甚至崇拜这一类型音乐,对艺术性更高、内涵更丰富的高雅音乐漠不关心。这样很难提高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对于这些学生,欣赏教学中应积极给予引导和指导,培养他们对音乐作品的比较与评价能力,在欣赏过程中去粗取精,不仅在课堂上,更重要的是在课外多灌输,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做到“润物细无声”。
四、欣赏课教学中要挖掘学生的情感体验
音乐欣赏中情感体验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教师在教学中要深度挖掘学生情感,这也是学生审美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情感可以带动学生的音乐认识和审美理解。可以帮助学生走进音乐作品中,走进艺术家的心灵,走进音乐创造的世界中。另外在音乐欣赏课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喜闻乐见的流行音乐作品作为音乐欣赏的范本。流行音乐是学生喜欢的,他们喜欢流行音乐,喜欢流行乐的明星,教师可以将流行音乐作为活用教材的一个创新方式引入课堂中,以提高音乐欣赏教学的效果。
五、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感受音乐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是声音的艺术。教师在学生欣赏音乐之前对乐曲的解说,总是会起到一种先入为主的作用,使学生无法客观地理解乐曲内涵。让学生自己聆听并辅以教师的启发,让学生感受、想象、理解、再现音乐形象。如在欣赏《高山流水》时,当听到柔和流畅的琴声,能联想到清澈的小溪;在欣赏《瀑布与溪流》中听到弦乐队演奏时,能联想起涓涓细流和飞流直下的瀑布等。
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把自己体验到的音乐情感、想象到的音乐形象或意境,用写诗、写散文、写听后感、画图画等方式表现出来。这种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及艺术表现能力。采用这种方法,一定要精心引导,而且还要有较充裕的时间。在教学中,既要注意启发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又应注意教师的指导作用。由于学生的年龄、知识水平、审美经验等的限制,他们的联想和想象往往会与音乐的基本情绪和内容有一定的差异,这就需要教师的精心指导。具体做法是:既不允许学生漫无边际的想象、联想,也不要求学生按图数骥地从音乐中衍化出一段情节或一个故事,而要有分寸地启发学生,在不脱离音乐的前提下,感受音乐,展开想象与联想,最终达到自主地理解音乐的目的。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不但要注重教学的实施方法还需要注重教学过程和教学手段,只有这样,在引导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才能有效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能力,提升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的审美能力,展拓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学生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当今社会对于人才素质的要求也开始日渐提高,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富有创造力的人,才不会被这个时代所淘汰。所以,在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过程中,音乐教育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当代音乐欣赏课教育现状
笔者在对中职学生进行关于音乐欣赏课的调查中发现,虽然大部分学生都喜爱音乐,但是他们并不喜欢上音乐课。通过进一步的了解发现,学生们不喜欢音乐课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方式单一
现如今,仍有一些教师认为学生只要在教学过程中扮演好学生的角色就可以,所以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方式仍然处于简单的学习唱一首歌曲,了解曲作者生平和欣赏作品这样一种状态。这样一味地对学生进行灌输式教育,只从教师的主观角度出发,并不考虑学生的教学观念所造成的结果就是,课堂内容枯燥乏味,气氛紧张呆板,使得学生对于音乐课丧失了兴趣,甚至逐渐产生反感。
(二)教学内容陈旧
许多同学反映,音乐教材中收录的音乐作品过于古老,学生们更偏爱时髦的流行音乐。学生们对于教学内容不感兴趣,课堂上只是被动的接受,完全没有调动起学生自身的对于学习上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更谈不上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从而导致对音乐欣赏课这一门义务教育中的课程并不重视,对于音乐知识一无所知,这也是阻碍中职音乐欣赏课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中职音乐欣赏课有效教学的探索
(一)改善教育教学理念
想要有效提高音乐欣赏课的课堂质量,首先要改变一些教师的较为陈旧的教学观念,积极开展富有生机的实践性课堂,与学生建立起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们在一种欢快愉悦和谐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教师要摒弃传统教学中存在的强迫性和权威性,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允许他们在各个阶段提出自己的质疑和想法,并且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尊重和肯定,充分调动起学生们对于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只有这样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才会得到发展和延续,从而提高音乐欣赏课的课程质量。在这种愉悦和谐的氛围中,还能培养出学生对于音乐的创作能力和思维。根据教学内容和所处的实际情况,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一旦学生进入了思维误区,教师要耐心的对学生进行指导。一面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给予鼓励和肯定,从而激发出学生想要创作的欲望,另一方面也必须适度地对学生的一些不正确的想法进行纠正,营造出温馨的教学环境和平等的师生关系。
(二)改善教育教学内容
中职音乐欣赏课程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教师可以运用许多不同种类的音乐素材来进行教学。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逐步的培养他们自身的音乐创造能力。并且在日常的音乐课程学习中,能够做到将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教材内容相结合,设计并开展符合学生们认知水平的一系列富有创造性的活动。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适当的更改或增加音乐的内容,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围绕学生的年龄特征进行筛选。因此教师在授课之前的备课过程中,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选择最具代表性的、最经典的音乐作品让学生在课堂上欣赏,才能有事倍功半的效果。想要挑选出能在课堂上的有限时间内播放给同学们的音乐佳作,对于浩瀚的音乐海洋来说,无异于大海捞针。这就考验了教师的组合能力,要求教师能将各种类型的音乐作品进行整合,再根据不同的人文主题进行排列组合,挑选出适合教学内容的作品给学生欣赏。在这种音乐组合的设计中,教师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音乐的构成,配合教学内容等,将各种类型的作品有机地融合到一起。
(三)启发引导
一个人富有创造力的核心条件是富有想象力,如果他失去了想象力,那么他的创造力也将随之枯竭。中职的学生们正处于一个想象力蓬勃发展的阶段,而音乐,恰好可以给他们一个可以尽情想象的空间。在音乐的世界里,他们可以自由的想象,尽情的创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摆脱传统教育的陈旧束缚,大胆创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中职的学生相较于其他类别的学生来说,更为敏感,更加渴望得到认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即使学生的理解方式与传统审美有偏差,教师也应该对学生的想法予以尊重,并适当地进行引导。如鼓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背景进行分析和想象,提出自己的感悟等等。案例:《梁祝》是家喻户晓的中国民间传说,在音乐欣赏课上,教师先要求学生将眼睛闭起来聆听音乐,然后引导他们在脑海中自由的想象。欣赏后,教师让学生来谈谈自己对于这首音乐的感受,学生发言踊跃积极,有的学生表示自己受到了感动,也有人对造成这种悲剧的时代背景加以控诉,课堂气氛达到了空前的热烈,学生对于音乐也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触动。
三、对于中职音乐欣赏课有效教学设计的思考
在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教学活动之后,中职音乐欣赏课程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也有了明显的提升。学生们由原本被动的接受知识改为主动积极的学习、思考、参与、发言,充分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有助于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课堂氛围和谐积极,学生们更是主动地参与到各种创作性的实践活动中来,大幅提升了自身对于音乐的感知力和音乐修养。要想提高中职音乐欣赏课教学的有效性,首先教师要在课堂中不仅仅只局限于一个授课者的身份,更多的应该是一个引导者的身份,然后启发学生去进行自主的思考,自然地进入到教学过程中。学生们通过体验,思考,提出疑问,加深记忆的过程,以达到最终学习的目的。最后结课的质量也直接关系到音乐欣赏课堂的有效性,教师可以通过采访的方式,让学生们畅所欲言,从中受益,以便于更好的决定以后课程的方向。
四、结语
中职音乐欣赏课对于中职学生和老师来说意义非凡,是一个共同学习的过程。在音乐欣赏课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不仅仅是丰富了学生们的音乐知识,同时也启发了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激发了学生们的创造能力。教师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应该不断努力地提高自身的素质,有意识地去开发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在过程中总结经验,取长补短,最后成为一名全方位发展的创新型教师,探索出更多能够提高中职音乐欣赏课的有效性的教学设计。
参考文献:
[1]谢华.谈中职音乐欣赏课有效的教学设计[J].职业技术,2011(7).
二、传统教学下的高校音乐欣赏课存在的问题
艺术教育对于立德树人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是实施美育的最主要的途径和内容。高校开设音乐欣赏课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于立德树人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然而高校的公共音乐教育存在以下几个问题滞缓了它的发展:1.缺少课堂参与度;2.兴趣单一和人数过多;3.课堂教学缺乏创新。
(一)缺少课堂参与度。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在“教书”,学生在“听课”,不论班级是大是小,学生是“带着耳朵”来上课的,他们只是被动听课,记笔记,而老师的大部分时间花在课堂规划,讲课缺少与学生互动,很难对每位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那些被动接受知识的学生也没有真正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长此以往无法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与学。
(二)兴趣单一和人数过多。目前许多高校学生的音乐素质水平参差不齐,学生音乐兴趣单一,绝大多数唯独“钟爱”流行音乐,对古典音乐和传统音乐等兴趣淡漠,由于选课时《流行音乐鉴赏课》被瞬间“秒杀”后才退而求其次,无奈选择了其它的音乐欣赏课;部分学生功利性强,以哪门课程容易拿到学分来作为选课标准,忽视了学习的过程与乐趣;部分高校由于专业教师不足,上课人数采用大班化教学,存在效率低下,内容离题,甚至不够人性化的问题。
(三)课堂教学缺乏创新。目前高校音乐欣赏课教学仍以灌输式为主,强调教,而非学,教师讲授时间过长,学生实践和参与机会很少甚至没有;教师课件制作单一,音乐视频难以吸引学生,课堂气氛沉闷,导致后来多数学生玩手机、睡觉甚至逃课,这种教学现状在各大高校是不乏个别现象,高校音乐欣赏课逐渐成为鸡肋。
三、为何要在高校音乐欣赏课开展翻转课堂
为了充分利用优质的网络教学资源,弥补公共选修课数量和质量的不足,学校启动MOOCs 建设,逐步引入超星尔雅通识教育课程资源服务为高校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创新,从引入的超星尔雅的音乐欣赏课来看,其授课方式以精品课程为主:教师以讲解为主,内容专业高深,适合专业院校的学生,同时缺少音乐实践与参与。故设想以优质慕课资源为基础,依托SPOC平台,开展有针对性教学活动来实施翻转课堂教学,在音乐欣赏课中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有以下几个优点:
(一)增加学生参与度。教师可以提前几天将自己录制的授课视频上传到教学平台上,学生根据自己的接受能力,反复观看教学视频,随后进行一个相关测试,检测内容为理论知识或是视听答题;课前测验的目的是检查他们是否真正掌握所学知识,通过检测学生的学习热情被点燃了,从头到尾都很投入和主动。
学生也可以在观看视频时发现问题并记录下来,到上课时与老师同学进行一对一学习或互动式学习,学生是“带着嘴”去上课。
(二)提供个性化指导。教师在学生完成课前测试后,要求他们每人向教师提一个与本章节有关的教学问题,教师课前对学生的提问进行归纳整理,选择几个代表性的问题进行课堂解惑,一方面学生会期待迫切地想知道答案,另一方面希望自己的提问题能在班级探讨交流,教师提供个性化指导更能激励学生的问题意识,促使他们提出更有深度与思想的问题。
(三)集中课堂讨论。学生通过知识的“吸收内化”在课堂讲演与讨论来完成,老师就演讲和讨论内容进行点评,各个小组在讲演的过程中产生思维碰撞,既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和能力,又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学生喜欢翻转课堂,因为他们不用再听枯燥无味的讲授,课堂上的讨论争辩极大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翻转课堂的教学中。此外学生非常希望利用一些新技术能开展一些高水平的讨论。
(四)解放教师。教师不再占用课堂时间进行讲授,而是引导学生对一个话题进行丰富的讨论,有时间指导学生演唱音乐作品;教师的讲授视频制作完成后可以使用较长一段时间,使老师有更多的精力倾注在课堂教学的组织活动上;降低老师周课时时数,有时间从事科学研究或教学研究,研究成果可以改善课堂教学。
四、翻转课堂在高校音乐欣赏课教学中的设计
(一)教学资源的选编
1、教师公布课程的教学计划,让学生对该课程有个基本的了解,方便学生就感兴趣的的内容提前进行关注与准备。
2、对教学内容分别归类,结合教学文本与视频整合编辑成相对独立的单元上传到教学平台,方便学生下载学习。
3.制作思维导图,其生动形象的高效学习方法,帮学生快速把握知识点,思路非常清晰。
(二)教师导学的制作
1、将教学资料(短视频、PPT课件―导学文档―参考文献)、音乐视频、电子书籍等上传到教学平台,配套的视频资料进行编号方便下载实现移动式学习;电子书籍提供的内容包括音乐家传记名著、作品赏析,音乐概论、音乐文选等,这些资料帮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音乐家和代表作品,同时也为上台讲演提供信息支持。
2、让SPOC平台为授课教师提供全面的功能和方便的操作,基于SPOC平台任课教师对所有慕课资源有完全的掌控权利,教师不仅可以删除、变更资源呈现的形式,还可以自行补充更适合自己学生和教学素材;此外,SPOC平台为翻转课堂提供更好的大数据服务:如老师在布置预习任务后,可以在课堂上课之前,从SPOC平台上获取学生对任一视频的观看程度(何时观看、观看几遍……)这样就让任课教师在课堂组织知识点和讨论时比传统课堂要心理有底多了;另外有能力的老师可以自己制作微课与反馈软件来提高教学效果。
(三)学生自学与互动
教育教学行业快速发展与变化,素质教育改革不断进行,对初中音乐教育也有了一定的研究,有效性的教育教学方法是所有课程中必须达到的教育方式,而对初中音乐教育有效性的研究,一方面也说明了素质教育的全面改革,另一方面也对初中音乐教育有了更高的要求。音乐欣赏有利于改善学生的心情,学生通过对音乐的感知,增加对音乐的记忆力,培养对音乐的情感,通过音乐欣赏教学来增加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从而培养他们对美的欣赏能力和鉴赏能力。初中音乐教师应该对现有的音乐教学进行革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让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工作有一定的基础。
一、初中音乐欣赏有效性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初中音乐欣赏有效性教学的现状
素质教育的全面改革,让许多高校对辅课程也相当重视,基础音乐课堂也开始大力发展,在学校的重视下,初中音乐的教育教学质量也得到了提升。然而还是有个别学校在音乐教育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首选表现在音乐欣赏教学的内容上,学生对音乐欣赏的内容情绪波动比较大。其次,学生对音乐欣赏课堂的古典欣赏内容不感兴趣,他们往往只关注当代流行音乐,对古典音乐很难通过教学手段来达到教学目的,学生对古典音乐欣赏普遍兴趣度不高。第三,对于音乐欣赏课堂结束后,学生并没有进行探讨和交流,仅在课堂上听完就完事,或者还不能领会期中的喻意,不能很好的进行表达。第四,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音乐作品兴致较高,当音乐欣赏课堂欣赏的是他们喜欢的作品,学习兴趣才会提升。
(二)初中音乐欣赏有效性教学现状的原因
通过初中音乐欣赏有效性教学的现状我们发现,许多初中生并不是不喜欢音乐知识,他们对音乐知识也是乐于接受与吸收学习的,但是往往很多学生不喜欢音乐课,问题都处在教学内容上,主要原因有:第一,音乐教师在课堂题材的设计上没有考虑学生的真正需求,如果不了解学生真正需求,就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不到音乐教学的目的。第二,初中音乐教师的教育手段还是相对传统教育,没有顺应教育改革的新要求,这样一来,教育模式还偏向传统模式,不能满足新课程背景下组织教育教学,让学生吸收到真正的音乐知识。第三,新课程的改革背景下,教育教学方法与手段都有了新的变化,音乐教师如果不进行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就不能激发学生对音乐知识学习兴趣。第四,学校还是重视文化课,对音乐教育教学都不太重视,学校和家长更在意学生的文化成绩,导致音乐课程偏少,甚至被其他课程占用,音乐课程没有保障。
二、新课程背景下初中音乐欣赏有效性教学策略
(一)运用综合教学手段,吸引学生对音乐欣赏的兴趣
在音乐欣赏课堂上,要运用综合实践活动的手段,来达到吸引学生对音乐欣赏的兴趣,比如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参与演唱,增加对音乐作品的记忆力。音乐欣赏课堂并不是单一的让学生听,更要让学生参与到音乐中来,通过音乐欣赏,让学生掌握音乐知识,掌握音乐旋律。同时也可通过乐器演奏的形式,来表演音乐作品,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印象。也能充分调动学生对音乐的积极性,让学生从内心感受音乐的美观。而教师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应该适当的给予肯定和鼓励,对音乐课堂表现好的学生可以进行表扬,并分享他们的感想,对音乐课堂表现相对差的学生,要耐心教学,及时调整他们的心态,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还可以通过优生带差生的形式,进行音乐小组的划分,通过兴趣的分享和学习影响,通过探讨和交流,提升整个班级的音乐学习思想,让全体学生都能学到音乐知识。
(二)通过音乐作品的多样化欣赏来提升有效性教学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个体,他们有自己个性化的思想与个性化的兴趣爱好,这就可以通过音乐欣赏课堂的多样化的音乐作品来提升学生的音乐兴趣,从而提升音乐欣赏有效性教学。比如领略不同民族风俗特色的音乐作品,欣赏国外优秀的音乐作品,甚至一些大型的交响音乐等等,通过多样化的音乐作品欣赏,让学生学习到不同音乐风格和不同国家的音乐作品,全面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也对音乐欣赏教育教学有效性起到重要作用。
(三)通过高科技教学手段,提升音乐欣赏有效性教学
现在是高科技时代,在教育行业中早已引用高科技的教学手段,而多媒体教育教学也可运用到音乐欣赏课堂中,音乐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采用图文加音乐加动画效果的形式,全面展示音乐知识,更加生动轻松,让学生迅速融入到课堂中,加深他们对音乐知识的印象。比如通过网络化的教学手段,比如欣赏音乐电影作品,并分组排演一段音乐电影中的桥段,不仅提升学生对音乐课堂的兴趣,同时也能让学生欣赏到立体、全面的音乐知识,还能增加学生的参与度,进一步提升音乐欣赏教育的有效性。
三、结束语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36-0041-02
音乐欣赏是以具体的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视听的方式以及阅读有关资料,分析乐谱等辅助手段,同时充分发挥艺术联想来领略音乐真谛,感受音乐美感的一种审美活动。音乐欣赏教学是中学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对培养学生感受音乐、欣赏音乐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还能发展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启迪智慧,陶冶情操。
一、初中音乐欣赏课的近况
当今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教学内容与学生喜好兴趣期待不符。学生们感兴趣的可能是某一类型风格的音乐或者是某个人的音乐作品。当音乐教师依照教材按部就班地引导学生们欣赏时,学生们就会暗暗排斥、甚至敷衍学习,从而使教学质量大打折扣。
其次,难以引起学生共鸣。古代和近代音乐也是中国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时代久远,学生们很难身临其境感悟、感知其古典的魅力,有的学生觉得古典风格的音乐枯燥乏味,艰深晦涩,听着是昏昏欲睡。
最后,对流行音乐的盲目崇拜。如今的流行音乐深受初中学生们追捧,连同演唱者和创作者也备受崇拜,导致古典音乐黯然失色,甚至是在学生世界中销声匿迹。学生们一起分享这些风格的音乐时,积极性和参与性很强。但是,学生们只能简单地从音乐的旋律和歌词进行分析描述,要剖析其精华却又“云深不知处”。
二、初中音乐欣赏课存在的问题分析
1. 忽略学生的需求
教师过于重视教材,设计的教学方案统统都是围绕课本,一味地研究教材内容。重视分析教材重难点是应该的,但不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适时地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备课和教学,更能让学生对课堂充满兴趣。如果丝毫不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生活环境等因素,权衡好教学中主体和引导地位变化,就无法达到现代教育的有效性课堂教学目标。
2. 教师角色单一
传统的音乐欣赏课,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要想拓宽学生音乐学习的空间,就必须改变自己的角色,即从一个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从教室空间支配者的权威地位,向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转换。对于学生在教学中的问题,教师要及时发现,并且能从教学对象和自身教学方案进行理智、客观地分析,找到解决的方法。
3. 教材不合时宜
每一轮的新课改都应该对教材也有一番新的选择,注入新的思想和文化,才能保持青春活力,跟进时代。教材中的内容如果过于老化陈旧,学生就无法对其感兴趣,脱离了现实环境,学起来也索然无味。课堂上增加一些受学生欢迎的多种风格的音乐作品,就能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4. 应试教育的影响
音乐、美术作为副科,不仅学习的时间少,而且不被学校和家长重视。由于高考制度的制定及音乐等学科不需要考核的原因,学生无暇关注、学习,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5. 时代的冲击
社会节奏的转变,对音乐风格的选择也在转变。流行音乐的崛起,引领了时代的先锋。可是一些鱼龙混杂,少儿不宜的音乐也腐蚀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干扰了学生们的审美观甚至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也是一种音乐文化危机。
三、音乐有效性教学的实施策略
1. 激发音乐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所学知识的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动机”。如何提高学生兴趣呢?可以试从以下方面入手:
(1)运用综合实践活动。比如跟随乐曲旋律,用手拍掌、或者用笔敲击桌面、水杯、跺脚等方法,一切能够发声的材料物件都可以利用,以此感知曲风的节奏变化,而不是单纯靠耳朵听。很多学生从小就接受过各种培训,有机会给他们一个平台在课堂上表现一下,也是对他们才艺的肯定。此外,鼓励他们根据原曲自我创造改编也是一个好的计策。
(2)运用对比教学。对比教学的方法很多,如同一主题下,中国音乐和外国音乐的比较;同一首歌,用摇滚唱和用民谣唱又有什么区别等。
(3)运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视频,学生们更容易理解音乐内容,这种形式美在脑海中的印象也会深刻。如《梁山伯与祝英台》有电影、戏曲、曲调《化蝶》等形式表达出感人至深的爱情悲剧,三种形式的不同呈现都可以增强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也可以对比出不同形式的不同感知效果。
2. 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按照以往的教学步骤、形式流程走,学生们一定没有多少兴趣去欣赏学习。设计出不仅用大脑去学习而且还可以带动全身每一个细胞,手、脚去活灵活现的教学方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音乐课堂的吸引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如组织一些简短的歌唱比赛或是音乐分享会。
例如,王菲唱的《水调歌头》和《清平调》,不仅有音乐美,而且也有文学性,学生可以借着歌唱的形式背下古诗词。也会拉近学生与老师的距离,不再觉得老师都是“老古董”。偶尔借用一些服装道具,也能让学生有新意,比如,穿上借来唱戏的戏服唱京剧、黄梅戏等乐曲时,学生就能感觉出戏曲的韵味。
3. 领悟音乐内在的情感历程
音乐是反映人类现实生活情感的艺术,让人赏心悦目,陶冶情操。音乐在传达和表现情感上,优于其他艺术形式,最适宜表达情感。或庄严肃穆,或热烈兴奋,或悲痛激愤,或缠绵悱恻,或如泣如诉。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音乐风格和内涵,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审美和品位,这就要求音乐教师需要一定的文学和艺术功底,不仅仅是简简单单地唱几首歌就可以完成教学任务,要学会用一些浅显易懂的专业术语带领学生走进音乐圣地,体验音乐的情感是要领。
例如,张雨生的《我的未来来不是梦》和郑智化的《水手》,积极向上,对歌词进行剖析,可以领悟到折射出的人生经历和心得。
为了顺应新课程改革的趋势和加强初中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教师们应该以严谨、端正的态度不断深入教学,弥补教学中的纰漏,让学生能享受音乐学习带来的喜悦。
参考文献:
[1] 余立峰.关于初中音乐欣赏教学探讨[J].考试周刊,2013,05(96):40-41.
[2] 朱孟文.中小学音乐欣赏实践初探[J].2012,01(12):110-111.
随着新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的渗透,小学音乐欣赏课在很多学校都得到了重视,同时也让多媒体技术彰显了独特的音乐魅力。因为多媒体能够将迷人、直观的画面、美妙的歌声融为一体,让学生感受音乐魅力,所以对学生进行音乐想象具有很好的作用。
一、营造教学气氛,提高学生对音乐欣赏的兴趣
兴趣是开展音乐欣赏有效教学的基础条件,对小学生审美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因为小学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年龄偏小,所以他们对相关知识的学习兴趣完全取决于教学趣味与知识本身。因此,在现行的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中,老师必须整合学生的身心特征,从心理特征与性格方面,为其营造恰当的教学氛围,以此提高教学趣味性。例如,老师可以整合小学生性格爱好与年龄特征,选取一些生动形象、活泼欢快的音乐作品欣赏,在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的同时,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中,可以通过选择小学生比较喜欢的《天鹅湖》《狮子进行曲》《跳圆舞曲的小猫》等作品帮助学生激发学习兴趣,以便让其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在播放这类音乐作品时,为其提供趣味性的讲解与说明,这样不仅能为学生营造很好的欣赏气氛,也有助于学生理解作品内涵,在老师的讲解中增强自身创造力与想象力;在产生情感共鸣的同时,提高学习效率。
二、增加作品欣赏的梯度性与层次性
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科学选择音乐作品对提高欣赏兴趣、培养欣赏水平与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选择音乐作品时,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爱好兴趣、年龄特征,还必须注重作品选择的梯度性与层次性,这样才能确保审美能力不断提升。例如,在教学初期,可以先选择《劳动最光荣》《铃儿响叮当》等作品让学生欣赏。也正是因为这些作品既欢快、活泼,又通俗易懂,所以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快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生音乐鉴赏水平与欣赏能力有所提高后,可以将学生引入欣赏器乐的阶段。在这期间,老师可以选用《彼得与狼》《龟兔赛跑》等学生熟知的作品,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增强对音乐作品的领会,以加深情感体验;然后再带领学生欣赏难度较高的作品,具体如:《百鸟朝凤》《在钟表店里》等作品,这种层次性的音乐作品更能满足小学生的接受能力与学习特征,在学习中不断提高审美能力与欣赏能力。
三、创设情境,发散思维
欣赏课一直被作为小学音乐教学的难点,单调的欣赏曲目让学生反复听,这样不仅不利于学生接受与理解,也不可能仔细地理解、感受它。因此,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很多老师选择放弃音乐欣赏类教学,或者简略而过,根本没有上好欣赏课。将多媒体应用到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不是单纯的欣赏,而是运用多媒体解决这类现象,在学生学习兴趣改善后,让学生主动爱上音乐欣赏课。如,在《金色的秋天》中,可以先用多媒体播放流动画面,外加优美的音乐,让学生带着笑颜、欢欣与祝福感受农家喜悦。因为老师激情满怀的配合,为学生创设了一幅声情并茂、绚丽多彩的情境,同时也为学生带来了美的感受与熏陶,所以不仅学生思维得到了调动,学习兴趣、音乐视野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从欣赏课教学重点来看,拓展音乐视野、提高音乐素养已经成为现代小学音乐教学的重点。通过多媒体技术,它能让虚拟的音乐更加突出、形象、具体。如,在讲到《丰收锣鼓》中,可以先播放丰收喜悦画面,让学生感受画面带来的喜悦,然后让学生整合实际生活,畅谈对丰收的体会与感受,从而让学生增强对乐曲的认识与理解,这样既解决了教学重难点,同时也是深化音乐、加深理解的有效方式。
四、促进互动,加深对小学音乐的理解
针对教学重难点,在进入理解、感受阶段后,虽然已经解决好重难点,但是受歌曲本身情况的影响,要真正理解歌曲还有一定难度。对此,音乐老师除了用多媒体技术,还应该整合现代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渗透、理解。如,在《春节序曲》中,为了能让学生整体把握乐段划分,我们可以利用打节奏的形式教学,让学生一边观看视频听音乐,一边打节拍,随着音乐的节奏,感受段落层次,这样既能满足教学要求,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总之,音乐欣赏课教学作为培养小学生审美情趣的重要方法,它对小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我们必须增强教学方法,在教学途径创新的同时,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李晓静.多媒体技术在小学音乐欣赏课中的应用[J].软件:教育现代化,2013(7):167.
在小学生群体中开展音乐欣赏教学,既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新课标的内在要求。当然,其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音乐欣赏有助于提高和促进学生的审美能力。音乐欣赏课具有最直接、最具体的审美教育价值。它以一定的音乐为审美对象,以参与欣赏活动的人为审美主体,形成一种独特的审美观,通过对音响的聆听实现对音乐美的感受和鉴赏。让学生积极参与欣赏,学生就能领悟到音乐的美妙,从而更好的学习音乐也能更好的提高审美意识,从而达到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的目的。
其次,音乐欣赏是了解和学习本民族音乐精华的现实要求。从小了解民族文化精髓,树立民族意识,激发孩子们的爱国热情,增强其民族自豪感,是小学阶段重要教育目标。而在小学阶段开展音乐教学,可以发挥音乐欣赏课程的优势,实现上述教育目标。
第三,音乐欣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无穷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是小学阶段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教学目标。通过开展音乐欣赏教学,首先可以加深学生对音乐形象的想象。一首节奏感非常强的音乐,可以给人以明快、跳跃和震撼之感;一首节奏舒缓、曲调优美的抒情曲,可以给人美的享受,引发学生的丰富联想。欣赏同一首音乐作品,有人听后想象到大海,有人想象到小溪,有人想象到森林,有人想象到白云。可见,音乐欣赏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方面,具有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提高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效果的对策
1、教师必须深刻理解乐曲内涵掌握欣赏重点
音乐欣赏课教学想要取得成功,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握是关键。老师必须要对所欣赏的曲目内容要素、曲式结构非常清楚,事先进行反复聆听,分析记录,这是绝对不可少的案头工作。传统的欣赏教学总要以为每首乐曲都得从头至尾全部听完。但有效的欣赏并非完全如此。应该是完整聆听的基础上再撷取音乐当中有表现特色的段落,作重点的深入赏析。对部分有所理解之后,再回归整体,以认识部分在整体中的特征以及乐曲整体的面貌。
2、把握音乐主线
欣赏的主体是音乐,再美的音乐莫过于以其本身美妙的乐声来引人共鸣,言语的描述不能充分表现音乐的美。老师应该尽量少说,只作简要的提示,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探索、想像,以音乐来教音乐。强调音乐情感的审美,音乐的进行过程实际上就是情感的展示与变化过程,要强调内心深处的体验,而不能仅仅停留再外化的层面上;强调音乐想象的个性体验,音乐的不确定性给予了音乐丰富的想像空间,要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和见解。
3、强化欣赏,适当引导
一些老师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用讲故事或过多语言解释音乐,其本意是帮助学生学好地理解音乐,但这种做法使教学背离了音乐的主线,背离了欣赏教学的规律。音乐是音响的艺术,这就决定了在教学中应以听赏为主,必须把一定的时间留给学生听音乐,同时也要留给学生想象的空间,而相对有限的教学时间却在教师的语言表述中流失,留给学生的只是与音乐完全不同的记性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同时音乐的不确定性也决定了音乐绝不是用确定性很强的文字语言可以表述的。
4、以学科综合为教学手段
在音乐欣赏课实际教学过程中,单纯的让学生进行聆听很困难,我们需要借助其他的艺术表现形式,进行相互配合来完成教学任务。这也正是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如我们在音乐欣赏课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话剧、舞蹈、歌剧等艺术形式,来帮助教师更好的完成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同时让学生在知识的牵引中获得更大的收获,增强其学习音乐课的兴趣。
三、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避免过分强调专业性
要注意音乐欣赏教学的目的,避免狭隘地强调专业性。比如,很多教师习惯在欣赏教学时,先为乐曲划分详细的曲式结构图,目的是使小学生在学唱之前能够对歌曲的详细结构和特点有所了解,从而更好地欣赏歌曲,进而学唱歌曲。这种教学方法从教师主观来说是为了使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更为透彻,但在客观上却给小学生带来了学习的困惑,因为对于他们而言,进行音乐欣赏的最佳方式是聆听,而不是从基本的音乐知识入手去了解它的专业结构。
2、避免以灌输为手段的音乐教学
在前文论述中,就教师的适时引导进行了阐述。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意避免灌输式的教学。这样会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对于音乐的欣赏,不是以自己聆听的感悟为主,而是以教师主观灌输的观点为主,在这种所谓的“欣赏”教学中,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仅仅是教师主观理解的翻版,因此也就谈不上学生对音乐有何种的自我感悟。因此,教师如何把握好引导方式与度的问题,值得在实践中去进行探索。
3、注意加强对音乐本体的关注
在当前小学音乐欣赏课上,还存在一种现象,就是把音乐欣赏作为一种课外知识拓展的方式,对于音乐背后的人物故事、创作经历、背景等内容,教师不厌其烦地进行介绍,目的是要吸引小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知欲。可是,这种对于音乐背后故事的过多关注反而使得学生对于音乐本身失去了兴趣。因此,这实际是削弱了音乐本位,失去了音乐欣赏课本身所要达成的目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音乐欣赏教学是小学音乐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小学生智力的启迪,人格的塑造,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等都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在实践中,应避免过分强调专业性,避免灌输式教学模式,通过加强对音乐本体的关注,深刻理解乐曲内涵掌握欣赏重点,强化欣赏,适当引导,提高教学效果。
在小学生群体中开展音乐欣赏教学,既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新课标的内在要求。当然,其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音乐欣赏有助于提高和促进学生的审美能力。音乐欣赏课具有最直接、最具体的审美教育价值。它以一定的音乐为审美对象,以参与欣赏活动的人为审美主体,形成一种独特的审美观,通过对音响的聆听实现对音乐美的感受和鉴赏。让学生积极参与欣赏,学生就能领悟到音乐的美妙,从而更好的学习音乐也能更好的提高审美意识,从而达到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的目的。
其次,音乐欣赏是了解和学习本民族音乐精华的现实要求。从小了解民族文化精髓,树立民族意识,激发孩子们的爱国热情,增强其民族自豪感,是小学阶段重要教育目标。而在小学阶段开展音乐教学,可以发挥音乐欣赏课程的优势,实现上述教育目标。
第三,音乐欣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无穷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是小学阶段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教学目标。通过开展音乐欣赏教学,首先可以加深学生对音乐形象的想象。一首节奏感非常强的音乐,可以给人以明快、跳跃和震撼之感;一首节奏舒缓、曲调优美的抒情曲,可以给人美的享受,引发学生的丰富联想。欣赏同一首音乐作品,有人听后想象到大海,有人想象到小溪,有人想象到森林,有人想象到白云。可见,音乐欣赏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方面,具有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提高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效果的对策
(一)教师必须深刻理解乐曲内涵掌握欣赏重点
音乐欣赏课教学想要取得成功,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握是关键。老师必须要对所欣赏的曲目内容要素、曲式结构非常清楚,事先进行反复聆听,分析记录,这是绝对不可少的案头工作。传统的欣赏教学总要以为每首乐曲都得从头至尾全部听完。但有效的欣赏并非完全如此。应该是完整聆听的基础上再撷取音乐当中有表现特色的段落,作重点的深入赏析。对部分有所理解之后,再回归整体,以认识部分在整体中的特征以及乐曲整体的面貌。
(二)把握音乐主线
欣赏的主体是音乐,再美的音乐莫过于以其本身美妙的乐声来引人共鸣,言语的描述不能充分表现音乐的美。老师应该尽量少说,只作简要的提示,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探索、想像,以音乐来教音乐。强调音乐情感的审美,音乐的进行过程实际上就是情感的展示与变化过程,要强调内心深处的体验,而不能仅仅停留再外化的层面上;强调音乐想象的个性体验,音乐的不确定性给予了音乐丰富的想像空间,要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和见解。
(三)强化欣赏,适当引导
一些老师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用讲故事或过多语言解释音乐,其本意是帮助学生学好地理解音乐,但这种做法使教学背离了音乐的主线,背离了欣赏教学的规律。音乐是音响的艺术,这就决定了在教学中应以听赏为主,必须把一定的时间留给学生听音乐,同时也要留给学生想象的空间,而相对有限的教学时间却在教师的语言表述中流失,留给学生的只是与音乐完全不同的记性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同时音乐的不确定性也决定了音乐绝不是用确定性很强的文字语言可以表述的。
(四)以学科综合为教学手段
在音乐欣赏课实际教学过程中,单纯的让学生进行聆听很困难,我们需要借助其他的艺术表现形式,进行相互配合来完成教学任务。这也正是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如我们在音乐欣赏课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话剧、舞蹈、歌剧等艺术形式,来帮助教师更好的完成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同时让学生在知识的牵引中获得更大的收获,增强其学习音乐课的兴趣。
三、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避免过分强调专业性
要注意音乐欣赏教学的目的,避免狭隘地强调专业性。比如,很多教师习惯在欣赏教学时,先为乐曲划分详细的曲式结构图,目的是使小学生在学唱之前能够对歌曲的详细结构和特点有所了解,从而更好地欣赏歌曲,进而学唱歌曲。这种教学方法从教师主观来说是为了使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更为透彻,但在客观上却给小学生带来了学习的困惑,因为对于他们而言,进行音乐欣赏的最佳方式是聆听,而不是从基本的音乐知识入手去了解它的专业结构。
(二)避免以灌输为手段的音乐教学
在前文论述中,就教师的适时引导进行了阐述。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意避免灌输式的教学。这样会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对于音乐的欣赏,不是以自己聆听的感悟为主,而是以教师主观灌输的观点为主,在这种所谓的“欣赏”教学中,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仅仅是教师主观理解的翻版,因此也就谈不上学生对音乐有何种的自我感悟。因此,教师如何把握好引导方式与度的问题,值得在实践中去进行探索。
(三)注意加强对音乐本体的关注
在当前小学音乐欣赏课上,还存在一种现象,就是把音乐欣赏作为一种课外知识拓展的方式,对于音乐背后的人物故事、创作经历、背景等内容,教师不厌其烦地进行介绍,目的是要吸引小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知欲。可是,这种对于音乐背后故事的过多关注反而使得学生对于音乐本身失去了兴趣。因此,这实际是削弱了音乐本位,失去了音乐欣赏课本身所要达成的目标。
综上所述,音乐欣赏教学是小学音乐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小学生智力的启迪,人格的塑造,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等都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在实践中,应避免过分强调专业性,避免灌输式教学模式,通过加强对音乐本体的关注,深刻理解乐曲内涵掌握欣赏重点,强化欣赏,适当引导,提高教学效果。
一.传统音乐欣赏课程模式的学习效果
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容易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欣赏习惯。
(一)课程内容传统单一
现多数幼师学校的音乐欣赏课程开展较为单一,内容偏向高师音乐专业音乐欣赏课程,专业性较强。其教学氛围较差,教学成果也不太理想。学生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单纯的提高其对于音乐常识的识记能力。不能有效的培养其对于音乐的欣赏能力,培养其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拓展其音乐欣赏能力与其他课程的良好结合。
(二)学生参差不齐的专业基本功
幼儿师范学校的音乐专业学生的音乐基本功较为初级。少数学生有较长较硬的音乐功底,但较多的学生的音乐基础能力还较弱。对于大范围基础薄弱的学生开展传统课程的纯输入性教学,会使学生的兴趣感越发缺失,被动的接受,造成教学成果的不尽如人意。
二.需要的培养成果
(一)对学生基本音乐能力的培养
鉴于音乐欣赏课程的课程要求,我们必须将其音乐欣赏基本内容放在首位。即主要培养其良好的音乐欣赏的习惯,有能力鉴赏音乐,音乐欣赏的方向是正确的。能够对于音乐时间线条有点面结合的初级概念。
(二)能够自主的开展音乐欣赏课程的教学
幼师培养的音乐专业学生开展音乐欣赏课程的进一步要求在于其能够通过学习音乐欣赏课程进而规范自己将来的音乐教学。能够在工作之后轻松的学以致用。
三.对其教学方式的几点设想
(一)基础教学任务的精简
现阶段较多幼师学校采用较为专业的音乐欣赏教材开展教学。其内容非容丰富,涉及到的音乐时间点较为细致。教师更多的注重将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而忽略欣赏的能动性和主体性。笔者提倡教师更多的引导学生学会听,而不是一味的强调听的是什么。
(二)基础教学课程的衔接式开展
音乐欣赏课程属于高阶的音乐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结合。其开展不仅仅局限于音乐欣赏任课教师。笔者提倡音乐教研室作为整个音乐专业课程开展的统筹规划,让所有的音乐教师参与到整体音乐欣赏的教学环境中来。整个音乐课程可互相配合开展。例如钢琴课程中本课程讲解巴赫二创作品NO13,配合教师示范,将欣赏课程带入专业课程。钢琴教师简为介绍其作家作品,其音乐时间点的演奏特色作品特色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作品演奏。反之,在音乐欣赏的课堂教学中穿插学生演奏,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这种多方位的教导让学生有能动的记忆。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就有效的避免了知识纯输入式的单一模式导致兴趣的缺失。更多的能动的有效的提高了学生课堂积极性,以达到互利互惠的学习效果。另,音乐欣赏课程的配备课程为中西方音乐史课程,笔者提倡两课程的教学一定要同步进行。
(三)多元化的单元课程学习模式
即为学生提供一种环设性的阶段式综合课程的教学模式,将传统课堂学习结合音乐基本功与幼儿园教学课程相结合。在设定的单元课程里,第一阶段为理论识记与音响感知,第二阶段为学生自己的声乐、钢琴与器乐展示,完成章节中的某一作品某一选段或是某一短小的乐章。第三阶段结合幼儿教学法引导学生如何站在幼儿园教师的角度开展本课程的教学。让学生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来,积极主动的准备课程参与课程完成课程,从而达到完全参与,以形成一种不容易很快丢掉的知识储备又极高的提升了自己的整体能力。其中,注意课程的选择以及对于不同能力学生的个性化培养。
参考文献:
[1]李岩.幼师音乐欣赏课教学研究[J].音乐时空,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