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0 10:29:2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电力技术监督,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目前,客户设备与电网联系越来越密切,客户设备故障导致的公司设备跳闸次数也越来越多。2009年公司全年10kV及以上开关跳闸295次,客户设备原因跳闸72次,占总次数的24.4%;2010年公司全年10kV及以上开关跳闸307次,客户设备原因跳闸79次,占总次数的25.8%,客户设备故障成为跳闸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必须将客户设备纳入公司技术监督的范围,提高客户设备健康水平,减少公司开关跳闸次数。
电力体制改革完成后,供电企业只能在用电环节为客户提供服务,不能干预客户用电设备的选取。而客户选取电气设备往往更注重价格而忽视了产品质量,导致客户电气设备投运后缺陷较多,进一步影响了公司电网的安全运行。公司2011年更是发生了因客户电缆头质量问题起火爆炸烧毁公司开关柜的严重故障,给公司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必须创新技术监督方式,在符合法律法规和确保优质服务的基础上加强客户设备全过程监督,保证公司电网安全运行。
2技术监督新举措
2.1采取“生产性”服务
2.1.1“生产性”服务涵义“生产性”服务是公司针对高危及重要客户开展的一种个性化服务,主要通过定期走访、技术支持、设备诊断治理、节能服务、电工培训等无偿或有偿服务,逐步将客户设备纳入公司停电计划管理,从而促进客户电气设备运行、维护、检修管理规范、合理,为客户的生产经营活动提供更加有效的供电支撑,促进经济效益的全面提升。
2.1.2“生产性”服务主要做法(1)设置“生产性”服务办公室,同时成立技术组和专家顾问组,从专业技术人才配备上保证“生产性”服务全面推开。(2)制定《“生产性”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并联合政府先后出台多个管理文件,保障重要电力客户的政策支撑。(3)规范基础管理,对高危及重要客户进行全面梳理,健全完善包括客户基本供用电信息、设备台账、设备试验记录、风险点分析等方面的供电档案。(4)强化技术支持,举办企业电工培训,协助客户健全完善设备运维以及“两票三制”等规章制度,适时组织专业小组协助客户进行设备检修和维护。
2.1.3“生产性”服务实践选取东平瑞星化工公司和肥城特钢公司作为试点单位,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试点单位就供用电设备、节能服务等11项内容开展“生产性”服务调研。在石横特钢厂现场检查中,发现设备缺陷和隐患22处,及时告知客户并形成设备诊断分析报告。积极与石横特钢商讨安全隐患治理计划,提出技术要求,落实整改措施。
2.2严把客户设备投运验收关
为加强客户设备的监督管理,公司制定了《泰安供电公司客户资产设备进网接入工程验收管理办法》。文件中明确规定了客户设备验收条件、验收程序和参与验收部门职责,规定了验收试验项目和验收资料清单,进一步规范了客户设备投运条件,提高了客户设备健康水平。针对京沪高铁牵引站等重要工程,公司成立了验收启动送电委员会,由副总工程师带队,各专业主要骨干人员参加,对客户设备进行深入细致的验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要求客户整改,保证了高铁牵引站的顺利投运。
2.3客户设备纳入公司统一计划管理
将客户设备逐步纳入公司停电计划管理,实现客户设备与公司设备同步检修,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到位监督指导,防止客户设备“失修”,最大限度减少停电次数,提高检修质量。2012年春检中,公司配电专业结合变电站停电,有计划地协助客户对其专线和设备进行了清扫检修和预试,不仅提高了客户设备的健康水平,更获得了客户的一致好评。3.4建立重要电力客户管理平台为加强对重要客户的管理,公司计划针对重要客户的管理需求,构建政府、供电公司和重要客户三者之间的通讯平台,实现供电工程报装、建设、运行、检修过程中所涉及的监督、检查、管理、服务、申请等工作网络化管理,实现技术监督和服务的公开、公平、公正。
3效益分析
3.1电网安全效益自2012年初公司加强客户设备技术监督后,公司10kV及以上开关跳闸次数和客户设备原因跳闸次数明显减少。截至2012年10月底,公司10kV及以上开关跳闸220次,客户设备原因跳闸31次,占总次数的14.1%,与2011年同期相比,客户设备原因跳闸次数减少38次,比例也较2011年下降12.2%。
1.企业技术监督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作为对安全和质量要求极高的行业之一,电力企业近年来不断加强管理,逐步提升电力技术监督管理的水平,通过严格的监督和管理,也不断提升对电网科学管理的质量。而在企业的管理中,现代管理理念,包括分工的细化、统一协调的标准等必不可少。电力企业制定了一系列技术监督标志,对电能的安全生产和电能质量监督进行严格管理。
2.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相适应程度不断提高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各个电网公司竞价上网,逐步融入市场化进程。市场经济下的竞争体制给电力企业带来冲击,使其一方面注重安全生产,一方面又致力于经济效益的提高。企业技术监督管理是保证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途径,通过技术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确保企业的安全生产,进而达到生产与经济效益社会的平衡。企业的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都是企业发展的重要目标,只有在确保安全生产,保证企业的社会效益的基础上,才能追求企业的经济效益,体现电力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3.与其它行业的技术监督相辅相成
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电力行业对国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电能也是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镇化不断进步,电力行业与其它行业存在了越来越多的融合和交叉点。电力行业与其他行业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交叉领域日益增多,所以,电力企业的技术监督不仅仅关系到电力行业的发展,与其它行业也存在密切关系。伴随着电力体制的改革和融入市场经济的过程,电力企业也越来越重视与其它行业的合作共赢,所以,电力企业的技术监督也与其它行业相辅相成,协调发展。
二、加强电力企业技术监督管理的措施
1.建立和完善技术监督体系
经过广泛的社会调查与资料查阅,结合作者多年工作经验,笔者认为,建立包括技术监督网络和技术监督管理部门以及技术监督深化扩展的技术研究部门的管理体系是电力企业开展技术监督比较好的方法。电力企业应建立专业的技术监督团队,搭建技术监督网络。电力技术的监督管理部门主要负责根据相关的国家和行业标准,来监管电力企业的生产和管理工作,可以由电力企业的发电运营部、项目管理部和技术监督管理的归口部门来兼任。电力企业的研究团队则负责电网的技术监督和改进。
2.建立适合自身技术监督标准的制度
制度是保障企业发展的重要方法,严格而有效的监督管理制度对电力企业技术监督尤其重要。电力行业是国家的支柱性行业,具有天然垄断性,电网的发展涉及到发电、变电、输电、用电的各个方面,建立完善的技术标准,才能是电力企业做到有章可依,保证企业技术监督工作的质量。电力企业在建立技术监督标准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分清各个技术部门的具体职责和权限,并对全公司的技术监督工作进行清楚的界定,并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确保企业的技术监督目标实现。
3.提高技术监督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随着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发展,我国也日渐融入全球的信息化趋势,电力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在建设智能电网的过程中,信息化趋势更加明显。在此背景下,电力企业在技术监督工作中,也应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水平,推进技术监督工作的规范化和技术水平。在企业技术监督管理目标指导下,加强对企业技术监督信息平台的建设,从而为企业技术监督管理提供科学合理的支持。企业应结合自身发展的具体情况,实行级别管理责任制,通过信息的交互和体系建立,实现电力数据的实时管理及共享。笔者认为,可将电力企业的技术监督管理系统分为电力公司的技术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和发电公司的技术监督管理信息系统,两个系统各有分工,电力公司的技术监督管理主要是对结果进行管理,而发电公司的技术监督管理则主要是对过程进行管理。在实际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可考虑以下几点:
(1)引入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和仿真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模糊数学遗传算法已经在各个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这些智能性的计算方法兼具理论性与实用性,弥补了具体模型的缺电,将繁复的控制过程变得直观易懂。例如,近年来,山西电网公司通过与其它科研单位的合作,开发出了过程动态研究系统仿真试验装置,能够将电力现场的问题在实验室中还原并进行研究,这对于开展技术监督管理的理论研究有着重要作用。
(2)探索状态检修的新方法
电力发电供电设备存在磨损,应定期对电力设备进行检修,排除故障隐患。但是,传统的计划检修方法存在一定的弊端,计划检修只在固定的时间间隔内,进行例行检查,并一直沿用老的检查标准,不利于隐蔽的设备磨损情况的发现。另外,随着自然环境的变化,不同电力发电供电设备的磨损情况也不同,传统的计划检修难免存在误差。所以,应探索新的检修方式,目前,状态检修作为一种新的检修方式和可行方案已经获得了广泛应用,状态检修是根据设备的实际状态而实施的检修,已经成为检修方式的发展方向,目前,美国已经有约70%的电力企业采用了状态检修方式。
(3)进行寿命评估和缺陷管理
提高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及时更新设备,避免出现质量事故。为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应及时开展对运行中设备的寿命评估工作,并进行缺陷管理,进行有针对性的技术改造,进而及时淘汰落后设备,提高电网的安全运行水平和设备运行情况。笔者认为,可以在企业内部建立一个设备缺陷数据库,及时登记寿命评估时发现的老化与有缺陷的设备,并详细记录其名称、类型、电压等级、制造厂商、缺陷时间等。并在每一工作周期内,统计好待修设备内容,为下一工作周期统计形成参考。
中图分类号:F407.4文献标识码: A
1.引言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电力企业总结和归纳管理经验,如何将传统而有效的金属监督专业管理,利用信息化管理的方式和手段,实现管理和效率上的根本性转变与提高,使金属监督管理的数字化落实到最基础的管理中,充分利用检查中的各项记录资料与信息,实现机组的全寿命管理工作,针对各电厂的自身情况,分析评估受监部件失效的趋势和苗头,采取有效预防,变被动为主动,将是金属监督管理系统预期目标。信息化管理已成为衡量现代火力发电厂金属监督工作管理水平的新标准。
2.金属监督管理系统的架构、功能
电厂空间受监的金属部件错综复杂,采用Internet/Intranet网络结构和网页浏览的方式,利用计算机的强大属性数据、空间信息的表现、管理和分析处理能力,将设施资源立体直观的展现与管理分析整合起来,快速便捷准确地获取受监部件的各项数据,并进行有效的查询分析、统计汇总等管理工作,最大限度地满足管理部门对金属技术监督业务管理信息化的需求。
不同的火电厂,机组的状况也不同,即使是同一种锅炉,燃烧与磨损的情况也有差别。该系统结合每台机组自身的情况,维护各自电子台账及对应数字模型,对机组的每一次检查、改造、变更和异常,进行积累,努力挖掘出设备隐患的发生部位与周期,保证了设备安全健康地运行。图1是金属监督系统的功能框图。
图1 系统的功能框图
金属监督管理系统的搭建主要分五个部分:(1)模型的构建;(2)数据的录入;(3)数据的检索;(4)数据的分析与统计;(5)数据的网络化共享;
2.1模型的构建
金属监督管理系统以实时动态的发电厂设备三维图形为基准,以处理金属技术监督工作流程为主线,以立体空间各管系数字模型和各种检测信息为基础,构成一个图形和数据结合的综合管理系统。模型与实际设备的空间形态、结构及位置一一对应,模型提供设备和部件的360°的全视角的三维立体显示,同一原件编号命名,且每一个元件都有唯一的编号。系统突出全过程的监督控制和管理原则,涵盖入厂原材料的检验、检修管理、运行管理、受监设备的台账管理等,并使检验报告与受监督设备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以三维图形界面为依托,使管理内容一目了然,同时实现指标的管理、计划的自动生成等。金属监督管理系统模型的构建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1.台账设备树构建,同一设备编号;
2.三维线状模型图绘制;
3.设备三维实体图绘制;
三维数字模型的建立便于表现各部件在整体中的位置,使设备、部件、管件、元件每个层级的对象都得到了明确表达和标定,明确相邻部件位置关系,有准确的三维空间表现能力,能够自由灵活地对设备部件进行立体观察、编辑和标识,便于对现场情况的展现,相关信息的精确标定,也便于历年数据的对应积累。图形效果既有直观识别显示(不同颜色显示体现查询效果),又与实际管理要求相结合,根据具体管理指标,建立对应的显示式样。系统以单线或三维图形2种模式显示,其中单线模式可输出二维系统图,三位模式的输出为三维立体视觉效果图,图形可在单线和三维模式之间方便地任意切换,供用户随时在线查阅。用户经过授权后,可利用系统提供的图形编辑器在系统范围内任意直接添加相应的设备,如管道、阀门、三通等相关基础数据,实现设备系统编辑。当系统内发生变动时,有关人员可立即进行相应的修改,以确保系统的实时性。三维矢量数字模型,能将这些模型进行逐级组合,最后构成整个数字电厂机组。
2.2数据的录入与导出
该系统数据的录入与导出,通过建立统一的信息管理模式,包括文件夹的建立和命名、文档文件命名格式和检查记录样式等,来提高技术资料的规范化、标准化、系统化水平,有利于自动梳理、匹配和对应相关信息,减少管理汇总的工作量和误差,为进一步的关联查询、统计分析提供基础。
系统数据的种类有很多,根据不同的要求,数据的超标也分为很多种,因此,数据的录入与导出要考虑使用者的便捷性,方便检修人员使用。可以将数据录入划分为几个模块,采用缺陷录入,非缺陷缺省显示,特殊缺陷重点描述的方法录入数据。
1.将“目标”可能发生的所有缺陷全部列出,如磨损、胀粗、腐蚀等等,在存在问题的部分填写数据,其他的部分自动默认为无缺陷,而一些数据不容易表达的部分则写入备注中。这样进行缺陷的划分,将为下一部分数据的检索打下基础。经过这样的处理,我们可以在几秒的时间内完成“目标”缺陷的录入。
2.为提高数据录入的工作效率,采取整体录入模式,将需要录入的“目标群”全部统计出,集中一次录入,即可短时间完成大量数据的录入工作。
3.将数据填入特定的EXCEL表格中,将表格整体导入到系统中,可以完成大量数据的导入工作。
2.3. 数据的检索
鉴于该系统的庞大的数据库和三维结构模型,能方便迅速的查找相应的设备,依据各种具体需求和各类情况,按照最易认知和最有效的方式进行统计、查询、分析。系统实现了从空间图形数据到后台属性的图面查询,实现按固定、组合、万能、模糊等方式查询对应空间图形信息,使系统具备空间图形与后台属性数据库的双向查询功能。
在数据录入的过程中,我们将每一个“目标”都定义出以下“子项”方便查找,包括:部件名称、元件名、元件编号、位置描述、检查情况、缺陷类型、缺陷描述、缺陷原因、处理类型、处理措施、设备评价、遗留问题及处理意见等。通过这些“子项”,可以轻易查找出我们想要的资料。如图2所示。
图2. 后墙水冷壁现有喷涂位置显示
2.4. 数据的分析与统计
数据的分析与统计是金属监督的最终目的,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统计,得到对受监部件的“磨损曲线”、“部件使用周期”、“部件磨损趋势”等分析结果,金属监督技术人员更好地掌握设备的性能等情况,从而对受监部件达到超前的掌控。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统计可得到壁厚减薄的程度,如图3―图6所示:
图3.壁厚减薄程度表现示例(横向) 图4壁厚减薄程度分布直线图(横向)
图5历年壁厚减薄程度分布情况比较直方图(纵向)图6壁厚变化趋势现状(纵向)
可从理论计算、趋势延伸和实测修正三方面得到设备寿命的预测。
(1)理论计算,如水冷壁的理论计算,是以工质侧腐蚀和向火侧高温腐蚀两种为主。过热器与再热器的理论计算,是以磨损、过热以及过热和腐蚀的共同体三种为主。省煤器的理论计算,是以点蚀、磨损、低温腐蚀三种为主。
(2)趋势延伸,系统为不同材质、不同位置、监测点保留最大减薄率,建立材质、部位、部件的最大减薄率库,结合运行工况(相应超温记录,吹灰器投入记录等其他条件),综合分析,使用部件的最大减薄率和最近减薄率进行预测。
(3)实测修正,通过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安排壁厚测量,修正预测数据,逐步记录完整生命周期历史曲线,用于辅助今后的分析与评估。
系统依照有关规程,结合预测结果,对有可能发生缺陷超标的部分进行标记、提醒工作。具体操作可按评估状态、计算结果、遗留问题、备注等设定条件,通过后台数据查出同类、同期、同质的重点检查对象和区域。以此避免相同缺陷、泄露或事故的发生,同时也能为检查内容的确定提供辅助支持。按遗留问题所作提醒,如图7所示。
图7 按遗留问题所作提醒
2.5 数据的网络化优点
系统采用先进的B/S(浏览器/服务器)操作方式,不仅具有使用简捷的优点,还利用了互联网无处不在的信息处理优势,在客户端只需连上Internet便可使用本系统,可以随时随地了解企业金属监督情况,实现了真正的远程办公,给客户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且系统维护成本相对较低。数据网络化的优点:
a.异地办公的优越性。系统用户只要连上Internet便可以随时随地了解企业技术监督情况,查询监督台账、统计报表等信息。
b.分散集中管理。系统通过互联网可以使不同部门在一个统一的平台上进行办公和业务处理,实现了统一平台的企业协作管理。
c.系统升级方便快捷。系统的所有程序都集中在服务器上,只需更新服务器上的程序即可完成整个系统的升级。
3. 结束语
金属监督的可视化动态管理系统,实现了金属技术监督相关部件数据的图文一体化,实现了数据检索的高速度和高质量,改善了数据的表现方式,使各类查询、分析、计划和统计工作更为便捷、准确,形式更为灵活、直观,各类问题和需求有更丰富、翔实、直观的说明和描述。解决了目前金属技术监督工作中效率不高、管理不便等问题,满足了管理部门金属技术监督业务管理的需求,从而可以为电力企业的综合管理、资源的评价与规划等任务提供信息支持和决策依据。
参考文献
[1]张玉春,杨成峰,曹海英.《基于B/S模式的电力金属监督管理信息系统》.东北电力技术,2007,10:39―42
[2]赵勇.《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站金属监督工作中的应用》.吉林电力,2003,2:48―50
在当初电力行业管理者的高度重视下,电力行业曾出现一批优秀的高素质的技术监督工作者。技术监督工作人员主要都是一些从前从事维护电力设备运行的具有较高学历的人才转调到该岗位,成为这方面的专家学者并且保证了技术监督工作的进行和发展。最近这几年好的方面是从事技术人员的平均年龄减小是年轻的新动力,但是由于现场实战经验不足再加上设备本身存在的一些问题,使得技术监督工作并不能保证工作那么顺利成功的进行,且工作质量不是很好。需要注意的是电力生产过程不同于一般的专业,它需要的不是某一种的精通而是对众多的专业技术都有要求,而且要有足够的能力把握好专业之间的配合注意消除专业之间的壁垒,只有这样加强专业之间的合作再有对企业认真负责的态度才能真正做好电力技术监督工作。
1.2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平衡问题
安全是第一位的只有在保证安全生产的前提下才能要求企业经济效益,任何行业都是如此电力生产也不例外。安全可以说是电力行业的生命线,不能有差池或是踩线的行为。电力系统的生产设备组件复杂繁琐,运行控制更是复杂而且控制点比较多,而且电力系统本身担负的责任重大,一旦出现事故就会引发各种灾难人员伤亡在所难免,设备损坏企业经济效益下滑企业信誉受损。另外生产之后还有各种隐患,电能是以高压来传输的,在传输之前势必得升高电压,电能长距离传输以高压为主,到达用户侧时使用降压变压器将高电压转变为低电压,其传输过程存在很高的风险和危险因素,因此要求供电企业工作者在管理工作过程中要加强设备监督管理,保证安全传输以防产生重大的不可弥补的后果。这些都是多年来从事监督管理工作人员留下的宝贵经验教训,我们要做到严格遵守技术监督规章制度规范说明。只有以严谨的态度专业认真负责的态度才能做好电力技术监督管理工作,才能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1.3电力行业之间的技术监督的协调发展
当今社会不断发展,行业与行业之间不再是只有竞争,更多的是需要合作寻求更大的利益,电力行业也是如此。显然电力行业的技术监督也就不再仅仅是行业自身的工作,更是多个合作行业共同需要解决的问题。随着各行各业技术监督的不断发展,电力行业可以和其他行业相互学习交流彼此工作经验彼此提供宝贵意见,进而促进整个技术监督行业的完善和发展。
2电力技术监督管理方面的创新实践
2.1加强现场的监管力度争取实现人员和设备的可控
设备和人员是生产的主要因素,要想取得高效利益必须保证对设备和人员的可控,主要包括对现场监管力度,一方面能够提升设备的质量,另一方面保证对人员的监管。不但要分析强化现场的作业,还要做好应对各种紧急异常情况的准备,针对各种情况提出各种可行的方案。方案出台后,还要做好各种演习训练人员处理应对紧急事故的能力,强化人员分析解决事故的能力。另外对于设备要做好跟踪分析,在指定的日期内能够及时矫正异常设备,而且要对设备异常做相关的分析找到异常原因,而且要进行全方面的分析做到不遗漏不疏忽。
2.2健全工作的考评制提高技术监督工作质量
可以根据公司具体的情况建立对技术监督工作的考评,即协同考核机制,进一步完善技术监督工作。可以将每个季度工作的完成情况公开化透明化直接和考评绩效挂钩,另外要做到监督工作的专业化必须定期进行考核,开展小指标到个人的管理进而可以提高整个企业的工作水平和质量。将专业工作要求与技术监督挂钩,用各个季度和年度的工作成绩来考评。
2.3坚持全过程的技术监督保证监督到位不留死角
对于电网工作要避免家族管理的各种缺陷,要坚持深度参与电网的整体规划和设计阶段,重点是在变电工程中的图纸设计和设备的选型。对于线路工程要做到防雷、防冰、防风偏、防污等技术措施。防雷的辅助措施、线路规划、地线保护角的选取、外绝缘配置的检测都是工作人员需要注意和加强管理的。对于一些新入网的设备监管一定要到位。要做到从源头上监控入网新设备的质量,聘用监理人员驻场监督。在设备安装调试阶段的,技术人员要做到亲临现场技术监督,将整个过程中记录的笔记作为验收的凭证,这种现场亲临指导更加有利于提高施工单位的施工质量,进而提高专业人员的技术水平,为以后的设备维护工作提供保障。根据相关的规定验收规范章程,对于一些隐蔽工程在竣工验收之前做到跟踪验收,及时发现缺陷问题及早发出整改方案,保证工程无缺陷投产。在设备运行之后要做好监督运维检修工作,首先要对新投运设备做带电测试工作,争取在短时间内完成第一次状态评价工作,在设备真正运行之前消除各种可能存在的隐患以及各种意外事故的可能发生。
电力技术监督,是指对电力系统内部的发电、供电设备及其运行状况进行监测和管理,掌握其运行性能和变化规律,进而指导生产,以提高发电生产过程效率的生产管理过程。目前,电厂技术监督工作基本使用手工台账或电厂自己投资建设的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方式进行管理。因为电厂领导和相关业务部门重视程度不够、缺乏技术监督相关规范和标准等原因,导致技术监督工作在大多数电厂只能流于形式,无法使生产管理人员及时了解设备的技术监督情况,不能真正起到技术监督真正意义上审核监督的职责。
山西省电力技术监督管理系统平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规则设计的。通过建立全省技术监督管理系统平台,使山西省内各发电企业不需投入太多资金,即可共享技术资源。系统平台提供最新技术监督制度、规范等文件;提供在线技术交流平台,通过技术问答的形式,给省内发电专业技术人员提供技术交流平台;同时,平台将发电企业按照燃料类型、机组规模进行有效分类,建立同类型机组对标模式。单一企业可浏览技术监督指标变动历史,也可与同类型机组企业实现对标。
1 系统设计
1.1 网络架构设计
作为山西省电力技术监督管理系统平台的基础,网络系统的建设和设计应高度重视安全性和可靠性。在设计过程中我们充分考虑了全省各集团众多电厂的地理分布现状和发电生产情况。
网络架构设计中,我们主要遵循了以下原则:
统一规划原则。网络统一进行规划减少了一次性投资成本,避免出现重复建设等问题。也便于后期网络的优化和日常管理维护。
开放性、可扩充原则。按步骤、分阶段推进网络实施,网络具备系统规模升级扩充能力,能够适应技术监督管理系统业务扩展的需要。
技术先进性、成熟性原则。方案紧跟当前网络技术的发展,在较长时期内为业务完善提升提供完美支持,网络的稳定性得到保障。
可靠性、可用性原则。网络作为业务运行的运载平台,需要有良好的可靠性和可用性,采用先进的高主干带宽技术。
安全性原则。安全性是网络系统最重要的原则,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能够防止外部的非法入侵,也能有效阻止内部的蓄意攻击。
1.2 软件功能设计
山西省电力技术监督管理系统平台业务功能结合电厂技术监督管理的业务实际,同时为了使平台能够起到技术分享、资源共享的建设目标,开发建设技术交流论坛。
技术监督网络:按照集团、电厂建立全省电厂技术监督网络图。
技术监督制度:建立技术监督规章制度体系,便于电厂技术人员下载学习。
专业监督报表:按照同类型机组建立标准专业监督报表,电厂在线进行监督报表数据填报,关键生产指标可通过底层实时数据自动生成。
问题整改:建立电科院(电网公司)对全省各电厂问题检查整改反馈机制,针对检查出现的问题,进行登记,将问题落实到具体责任部门,责任人,问题整改处理完成后,将问题处理情况进行登记反馈,实现闭环管理。
技术交流论坛:平台建设技术交流论坛,实现全省电力技术人员的知识分享。可在线进行技术提问、发贴、回贴,通过会员积分的方式提高技术人员的参与度和热情。
技术案例库:每年将全省各专业典型技术案例整理汇编成册,以视频、图片、文档等形式,在平台中进行分享,为各电厂技术监督专业学习提供有力支撑。
1.3 系统安全设计
作为全省电厂技术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平台,系统安全设计是首要考虑的问题。我们在设计时,主要考虑到以下方面的安全:
(1)系统级安全:如对访问IP段进行限制,登录时间段的限制,连接数的限制,特定时间段内登录次数的限制等。
(2)程序资源访问安全:对程序资源的访问进行安全控制,为用户提供和其权限相关的用户界面;在服务端则对URL程序资源和业务服务类方法的调用进行访问控制。
(3)功能性安全:功能性安全会对程序流程产生影响,如用户在操作业务记录时,是否需要审核,上传附件不能超过指定大小等。
(4)数据域安全:数据域安全包括两个层次,其一是行级数据域安全,即用户可以访问哪些业务记录,一般以用户所在单位为条件进行过滤;其二是字段级数据域安全,即用户可以访问业务记录的哪些字段。
2 应用价值
电力企业技术监督管理水平直接体现着电力工业的科技发展程度,其可以促进电力科研的创新和进步,而后者又会反过来促进技术监督管理水平的进步,两者相互作用,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有效地提高了电力工业水平。并且电力技术监督管理水平的提高也能相应地促进科学管理。
1 加强电力企业技术监督管理的措施
1.1建立健全电力企业技术监督管理体系。由于各种条件的制约,很多电力企业还没有形成完善的技术监督管理体系,因此,不断建立和完善电力企业技术监督管理体系是尤为重要的。结合笔者工作经验,认为电力企业技术监督管理可以建立起包括技术监督三级网络和技术监督管理部门以及技术监督深化扩展的技术研究部门的管理体系。其中,技术监督三级网络可以由电力企业的专业技术监督工作团队来担任;而电力企业技术监督管理部门可以由电力企业的发电运营部、项目管理部和技术监督管理的归口部门来承担,主要任务是理清三级技术监督网络的工作内容和范围,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和监督管理标准监督企业技术监督管理工作的开展,保证企业技术监督管理目标的有效实现;技术监督的研究部门主要有企业的研究部门来承担工作任务。
1.2科学制定适合企业自身的技术监督标准,确保企业技术监督管理按标准进行。任何企业的技术监督管理工作都应该有相应的标准来严格要求管理工作,所以电力企业也不例外,作为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电力的技术监督管理更是应该按照具体的标准来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笔者提倡电力企业建立适合企业自身的技术监督管理标准。电力企业技术监督管理标准应该对发电公司的技术监督工作进行全面的界定,划清技术部门的各项职责和权限,并对企业技术监督进行全面合理的评价,确保企业技术监督管理目标的实现。
1.3推动电力企业技术监督管理的信息化发展。在全球信息化不断发展的趋势下,众多企业技术监督管理都向着信息化迈进,为应对时展的趋势,电力企业技术监督管理也应该向着信息化发展,不断推动技术监督管理的规范化、信息化体系建设。企业根据自身发展的现状,结合企业技术监督管理模式,在企业实行按照级别管理的责任制,实现数据的有效及时管理和资源的共享。在企业技术监督管理目标指导下,促进企业技术监督信息平台的建设,为企业技术监督管理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支持。笔者认为电力企业的技术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分为两个层级,即电力公司的技术监督管理信息系统以及发电公司的技术监督管理信息系统。两个层级的主要工作任务各有不同,电力公司的技术监督管理主要是对结果进行管理,而发电公司的技术监督管理则主要是完成对过程进行管理。
2 加强电力企业技术监督管理的建议
2.1坚持全过程技术监督。在电网规划设计阶段,要参与规划设计,变电工程重点审查设计图纸,设备选型等工作,落实“十八项”反措和家族缺陷治理等要求。线路工程重点审查防雷、防污、防冰等技术措施落实,加强对线路路径选择、地线保护角选取、外绝缘配置、防雷辅助措施选择等环节审查。要加强设备安装调试和验收阶段技术监督,隐蔽工程必须提前进行跟班验收。运维检修阶段,对新投运设备一个月内应开展、三个月内应完成带电检测和首次状态评价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将隐患消除在设备试运行期间。
2.2强化专业团队一体化运作,提高保障与支撑能力。专业团队一体化运作即地市级公司专责与基层单位专责一体化协同工作机制。各专业主导本专业的技术监督工作,细化、分解、下达本专业技术监督各项工作任务,全过程指导、督促、检查、评价本专业各项工作任务落实情况。市公司各专业技术监督专责负责组建该专业团队,完善三级技术监督工作网络,充实专业团队技术监督力量。通过月度协商制度,加强工作网络间的沟通与交流,及时掌握各专业技术监督工作动态。
2.3提升设备安全监督能力。(1)继续升华周计划对生产作业的管控,将设备带电检测、专业化巡检要求纳入周计划管控,并及时跟踪考核计划执行情况,做到全过程监督好设备。(2)要求各专业上报年度、月度工作计划,具体到责任人、完成时间。市公司将利用月度会议实时跟踪各单位完成情况,同时开展不定期PMS中数据抽查,对发现上报数据不真实的将给予通报。(3)强调对关键指标的上报,如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主变跳闸、断路器运行损坏、线路跳闸等重要指标,要求发生故障应第一时间上报市公司,对发现主设备故障未及时上报的单位给予严厉考核。
2.4细化指标,提升技术监督管理水平。各专业加强监督基础管理,细化日常工作开展,对PMS中台帐数据准确性、缺陷消除率、设备反措执行情况等应给予日常督察整改,市公司将结合技术监督检查、月度协商会、不定期下现场督查等分析收集相关数据作为评比考核参考。要求班组建立健全的基础管理制度,按要求落实人员至具体设备,档案管理、原始记录要建立规范的记录本和归档流程。对各单位设备试验报告录入及时性、报告准确性、报告审核率、异常报告分析正确性和及时性进行检查和考核,特别是对试验缺项、漏项的要加大考核力度。
2.5深化状态检修。深入开展设备状态检修工作。设备状态检修严格按照要求做到定期评价与动态评价相结合,全面实现状态检修工作常态化管理。结合状态检修工作,提高技术监督设备管理,加大状态检修复查提出问题的整改力度,实现状态检修工作常态化,做到有计划、有整改、有落实、能闭环。全面清理绝缘、化学、保护试验计划,与检修计划管理人员密切配合,确保年度试验计划完成。全面提高技术监督设备的健康水平。
2.6加强现场监管力度。一是加强检修现场监管力度,各检修单位加强管理人员管控现场力度,各专业技术监督专责加强下现场督查、督导,提升设备检修、试验质量,确保人员设备可控。二是加强现场作业总结和分析,对现场出现各种设备、人员异常现象组织相关人员专题分析和交流,提高班组人员现场处理和故障分析能力。严格执行设备异常分析和跟踪制度,坚持故障设备7个工作日完成设备分析,异常设备跳闸等做好每月分析,严格执行技术监督异常设备跟踪制度,确保异常设备跟踪不超周期。
2.7健全工作考评机制,提升技术监督工作质量。结合电力企业要求,完善技术监督考核办法,建立协同考核机制,各专业工作情况直接与各专责考评挂钩,每季度就工作完成情况进行通报考核;定期开展指标考评,以“小指标”管理,促工作质量整体提升。将技术监督与专业工作紧密结合,以各专业月度计划与年度计划的完成情况进行考评,评价结果纳入电网运行管理考核。
3结束语
变电站重要电气设备的大修、更新改造工作,一直坚持各级技术监督人员到位,全部技术监督指标按深入部颁标准、导则严格落实。变压器是变电站里最重要的设备,电网安全与之紧密相连。当前,变压器存在的缺陷比较突出,运行中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已引起技术监督部门和运行维护单位的高度重视。因此,各项技术指标测试合格后方能运行,对运行中的有载调压装置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操作中认真注视盘表电压变化和档位变换。认真贯彻落实反事故技术措施,保证设备安全。某公司开展了对变电设备进行红外测温工作,每年从六月份开始,对全县35kV、110kV变电站进行检测,每年都发现了不少过热点,都得到了及时处理,对保证设备安全运行起到了重要作用。例如今年上半年在检测中发现110kV变电站110kV接线温度超过100℃的过热点3处,最高温度达130℃。随着检修质量的提高,过热原因基本上为满负荷或超负荷运行引起,其采取更换变压器接柱线夹连接、液压连接,较好地处理了设备的缺陷。
1.2加强油务化学技术监督工作
化学监督主要加强了对新油、运行油、补充油、混油的质量监督和绝缘油的色谱、微水分析以及SF6充气设备质量监督,确保了充油充气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对110kV主变每年1次色谱和微水取样送地区修试部检测。几年来全县110kV主变及套管的周检率达到100%,35kV主变油化分析大于100%,其它充油设备的检测率均在99%以上。系统油务化学监督工作以工区为中心,建立了完善的化学数据库,周期检索一目了然,到周期设备可及时与运行单位联系取样送检。SF6开关在110kV及以下电网内逐年增加,应加强相关培训,提高技术监督人员素质,完善检测手段。SF6气体监督通过验收,且按照部颁规程、导则、标准开展工作,在10kV~110kV电网的SF6充气设备运行监督中发挥了良好的作用。
1.3加强热工仪表的技术监督
110kV及以下电网热工仪表主要是变电站内高压开关液压机构的压力表、主变温度计、控制室远方测温仪表等。某公司按反措要求,狠抓了35kV~110kV站变压器的热工仪表配置和调试工作,装置成套率达到100%。但有部分远方测温指示仪表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运行稳定性差,抗干扰能力弱,因此,合格率很低,不能满足技术监督的要求。通过采取更换的办法,使用新产品,较好地解决了实际问题。
1.4加强继电保护监督,提高自动装置正确动作率
自动、准确、迅速、有选择地切除电网故障,是继电保护装置的任务。为保证继电保证装置的稳定可靠运行,某公司狠抓了装置的周期性定检校试,狠抓了反事故措施的落实,抓主变的差动、瓦斯周期定检,抓线路保护周期定检,抓开关跳闸原因分析,抓保护缺陷处理与完善,新型保护屏的调试,坚持厂家技术人员到位,现场培训指导,较好地保证了技术监督指标的落实。目前,某县公司电网的低周减载装置及瓦斯校验工作由试验所完成,在校验过程中,对校验质量严格把关,对现场的接跳开关与方案不相符的,及时提出来进行整改,所有瓦斯继电器的校验都建有台账,对于到周期未校或超周期的继电器及时发催送通知书,督促他们尽快送校,较好地保证了运行设备的运行状况。在完成各种校验工作的同时,积极参与市供电公司的各种事故调查及事故分析,拿出可靠的试验数据,提出分析情况供事故分析时参考。
2电力技术监督存在的问题
2.1技术监督管理不够严格
人员考核机制不完善。工区的技术监督工作还缺乏完善的考核制度和奖惩办法,技术监督管理不严、分工不明确、执行不力、存在技术监督死角。如反映技术监督工作的修试校报告不能保质保量如期送交主管科室和职能管理部门,有的单位不及时反馈技术监督信息,技术监督指标得不到及时落实。人员结构不均衡。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新旧人员交替,各单位技术监督人员变动较大,监督队伍的人员结构呈年轻化,业务素质有待充实、巩固、提高,监督人员在做好专业培训的同时,应当保持相对稳定。摘要:电力设备是电力生产的基础,技术监督是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是提高变电设备可靠性和保证电网安全经济运行的重要基础工作,是电力生产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强技术监督工作对于电力生产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以公安县电网的技术监督开展为例,介绍了该电网电力技术监督开展的现状,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提高技术监督水平。关键词:变电检修;电力生产;技术监督
2.2设备配置不合理
搞好技术监督工作,设备是基础,先进的测试技术可以提高技术监督水平,但是目前公司各单位的设备配置浪费性大、闲置多,没有把有限的资金购置的仪器设备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部分技术监督仪器重复配置。应当理顺关系,明确职责,分清主次,仪器设备应当分级配置,分级、分类管理,各负其责。
3提高技术监督工作的建议
要使技术监督工作适应县公司电力生产建设发展的新形势,把技术监督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必须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严格执行技术监督的各项管理制度、条例和规程。技术监督对象是电力生产设备,而设备的故障是一个由量变的积累转化为质变的过程,要注重技术指标的量化分析,严格执行定期测试,定期分析制度,按制度规程进行监督。为严格执行这些制度,还要建立起技术监督的逐级报告、签字验收和责任处理的管理制度和程序。对不符合技术监督规程、标准要求的,技术监督人员应及时上报。凡规程、标准明确规定应达到的要求和指标,一定要严格执行,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无权自行降低要求。
(2)完善技术监督装备,提高监测手段。随着电网的发展,新技术、新设备的使用对实施技术监督的装备和手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当将有限的资金集中选购新的测试设备,努力推广应用成熟、可靠、实用有效的故障诊断技术,逐步提高市公司电网整体监测水平。
(3)加强对技术监督工作的考核、检查。建立技术监督的考核机制,制订技术监督工作任务目标和考核、检查制度,将技术监督工作的任务目标执行好坏,与公司各单位的经济效益指标挂钩。这样既可以落实技术监督工作的责、权、利,又可以调动技术监督人员的积极性。在保证各单位技术监督指标落实的同时,使全公司总的技术监督指标得以实现并有所提高。
中图分类号:TM3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技术监督工作是电力企业安全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电厂建设期的技术监督,要以安全、质量为中心,依据国家、行业有关标准、规程,特别是强制性条规,采取有效的管理和测试手段,对电厂建设过程中涉及安全、质量、经济性的有关参数、性能进行监测和控制,以确保机组安全、优质、高效投产。随着高参数大容量技术的发展,超超临界大机组日益增多,技术监督的任务也越来越重。因此,抓好火电机组建设期的技术监督管理显得尤为重要。笔者结合660MW超超临界机组的建设实践,认为应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 健全全覆盖的技术监督管理网络
虽说各建设单位的隶属关系不同,技术监督的管理模式也不尽相同,但就所涉及的技术监督内容和执行的标准是基本一致的。因此,要结合自身的厂情,建立健全技术监督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确立监督工作的职能部门,根据职能部门人员配备情况,明确具体工作负责人,根据监督工作要求和专业划分,设立若干个专业监督网络小组,以满足机组建设的需要。特别是扩建工程,技术人员相对分散,一部分技术人员管生产,一部分技术人员忙扩建,原先的技术监督网络要及时调整,以保证新(扩)建工程技术监督网络全覆盖。
2 建立可操作的监督管理制度
对于已运行生产的电厂而言,一般都有较为完备的技术监督管理制度,但对于新(扩)建厂来说,特别是机组等级由超高温超高压机组向超超临界大机组升级的单位,这方面需要补充完善。因此,在建立完善相关制度时必须满足两点:一是其适时性。国家、行业颁布的现时执行的有关导则、法规、规程规定,特别是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二是其可操作性。监督的内容、方法、标准、时间、执行人以及不合格项预警、告警、整改等具体可操,特别是超超临界新技术发展所衍生出的新问题,必须在其监督制度中得以补充和落实,不留空白和盲点,做到凡事有人负责,监督必有结果,预警必须整改,整改必有督查,从而对事项管理构成闭环。
3 配备实用便捷的检测设备
火电厂建设过程中,技术监督方面所需要的仪器设备较多,已运行生产的电厂这方面比较完备,新建电厂这方面应及早准备(委托第三方监督时可单独明确)。超超临界新技术发展,高等级合金钢材料大量应用,对金属监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涉及面广线长,不论是土建阶段的结构钢筋以及预埋件布设,还是设备制造以及现场安装的检查,始终都离不开材质的检验,焊接质量的检查、管内清洁程度的检查等,单靠目测手检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依靠现代化的检测仪器和设备,才能检其质,观其微。一般情况下,现场须配备以下检测仪器设备:
⑴合金分析仪,用于对合金钢材料、部件的化学成分进行复核;
⑵数字式超声波探伤仪,用于对原材料、焊缝进行质量检验;
⑶X射线探伤机,用于对承压管道焊缝进行质量检验;
⑷数字式超声测厚仪,用于对金属材料进行壁厚测量;
⑸视频内窥镜,用于对集箱、管道、容器内部清洁度、内壁表面质量进行检查;
⑹里氏硬度计,用于对金属材料、焊缝进行表面硬度测试;
⑺手持式测温仪,用于对焊前预热温度进行监测。
上述检测仪器设备仅对金属监督方面要求举例,其他专业所需的检测仪器设备未列举。当然,检测仪器设备的配备本着必需、实用、便捷的原则,建设单位可根据各自的情况进行取舍,也不局限于此。
4 编制详实的技术监督计划
按照工程建设的时序,要认真编制工程的技术监督计划,把技术监督的内容具体、细划到每一个技术监督计划中去,做到有的放矢。
监督计划的编制主要依据技术监督规程、导则的要求和防止电力生产事故的二十五项反措、历年大机组建设中的经验教训、超超临界机组发展新技术要求,结合各专业特点,提出重点监督内容。一般情况下应编制《主设备监造金属监督计划》、《工程建设金属及焊接监督计划》、《汽机专业监督计划》、《电气专业监督计划》、《锅炉及压力容器监督计划》、《化学专业监督计划》以及《各专业的主要设备监造计划》,对一些系统庞大、组合焊接工作量大、时间跨度大的设备系统,还要编制具体详细的监督计划及要求,如《四大管道洁净化安装要求》、《锅炉汽水系统洁净化安装质量监督计划及要求》、《锅炉受热面安装开工前检查项目》、《中低压汽水系统洁净化安装质量监督计划及要求》,从设备、材料的接收、存放,到安装环境的整治、安装前的检查;从安装工艺的执行,到安装后的防护、检查及维护等方面,明确监督检查要求,通过设置H(停工待检点)、W(见证点)、R(报告或记录点)进行预先控制,加强和规范安装过程的技术监督管理,做到监督项目不缺项,监督过程不漏项,监督签证手续全。吸收和推广应用一些成功的监督项目,在锅炉冲管结束后,实施受热面割管检查和管内集箱内打捞清扫工作,将有效减少受热面爆管的几率,编制《锅炉冲管后受热面割管检查及管内、集箱内打捞清扫计划》特殊的监督计划,显得更为重要。
5 把好设备监造和出厂验收关
现代化大生产使作业分工更细,电力设备制造企业也是这样,集团统筹,有序扩散,分工协作。扩散厂的管理水平将直接影响设备制造质量。因此,把好设备监造和出厂验收关,技术监督的关口必须前移。
技术监督关口前移就是要提前对设备制造厂家的质量保证体系及生产状况进行调研了解,以便及早发现问题并采取防范措施,把技术监督的内容付诸于设备监造过程中。如在考察某扩散厂省煤器制作生产流程时发现,该厂工艺卡及质保体系文件均基本符合要求,省煤器管焊口成型也较好,但附件焊接问题较多,主要表现在:随意在省煤器管母材上启弧产生超标熔坑,定位板焊接咬边严重,质量通病明显,经询问为低等级焊工所为,后续油包工序也不规范,致使管排变形和管口封头缺失等,问题的存在表明该生产流程管理还不到位,经与生产厂家沟通交换意见,完善了相关管理要求,在监造我厂设备批次中均得到了较好的改进和落实。在某扩散厂检查低温过热器管自动焊接生产线时,发现其工业电视拍片监视及抽检记录不严,现场检查发现多个焊口咬边严重,管排机械硬伤较多,且焊接用材也存在一定问题,在线监督流于形式,经与总厂交涉并发出书面整改单,总厂增派质量管理人员督查,有效地改变了现状,消除了隐患,达到了质量要求,确保了设备出厂验收合格。
0 引言
电力技术监督的对象包括所有对电网安全稳定相关的涉网设备,包括电网、电厂和电力用户。要求实行从工程设计、设备选型、监造、安装、调试、试生产及运行、检修、停(备)用,以及技术改造等电力建设与电力生产全过程的技术监督[1-2]。
对于核安全监督而言,核电站从核安全角度出发,有一套相对完整独立的核安全监督法规体系。比如国内的HAF核安全法规、HAD核安全导则,核工业EJ标准等,重点在核岛监督。
两者的管理出发点和侧重点不同,但又有很多相同类似的地方,都是以提高设备可靠性和安全性为目标。
国内对于这方面的研究较少,本文重点介绍了电力技术监督与核安全监督的现状,对两者进行了分析比较,并就核电技术监督的必要性和开展模式进行了探讨。
1 电力技术监督
1.1 电力技术监督要求
电力技术监督不仅是技术上的监督要求,还有管理体制、组织机构上的要求,贯穿电厂运行的各阶段。范围包括电能质量、金属、化学、绝缘、热工、电测、环保、继电保护、节能、励磁、锅炉、汽机等12个方面[3]。
(1)监督技术的要求。对电力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定期巡视和监视监督,及时发现设备运行中的异常状况,严格按照技术标准对设备进行评价、试验和检修,以避免事故的发生。
(2)监督体系上的要求。各单位内建立三级技术监控管理网,即建立厂(公司)、设备管理部门、车间和班组的三级技术监控管理体系。
技术监督的主要执行单位是各省电网下属的电科院。同时因为电科院有较强的技术实力,其又作为技术监督服务的单位与电厂签订技术监督服务合同,执行部分监督服务工作、故障原因分析等。
1.2 国内各核电站技术监督现状
由于并网发电时必须遵守技术监督相关要求保证电网安全,所以国内各核电也开展不同程度的技术监督,初步建立了技术监督管理体系,定期向电网报送监督报告、报表。
大亚湾核电基地和秦山核电基地部分电站,初步建立技术监督管理体系。主要监督方式是定期按电网要求上报数据,但并未与电科院签订技术监督服务合同。
田湾核电站与江苏电科院签订了技术监督服务合同,并建立了三级技术监督网络,成立了11个专业小组从各专业领域对电站系统、设备健康水平与安全、质量、经济运行方面的重要参数、性能与指标进行监督、检查、调整及评价。
山东核电目前都处于建设阶段,在与电网签订并网协议时不可避免的涉及到了电力技术监督问题。而且作为中国电力投资集团控股建设的核电项目,集团有着长期的技术监督管理经验,目前正在积极探索开展方式。
总体上国内核电站在技术上基本满足电力技术监督要求,但在电力技术监督体系建设上明显不足,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
2 核电安全监督
2.1 核电安全监督理念
我国的核安全监管工作处于探索期,由国家核安全局及其派出机构负责实施,由国家核安全局、地区监督站以及核与辐射安全中心三部分构成的核安全监管系统。
目前,核安全监督方法主要是地区监督站派员工入驻核电厂现场,随时了解电厂系统的运行状态、电厂组织机构以及人员的业务水平,及时发现隐患,协助业主在事件或事故发生前将隐患消除。
这些体系是以核安全为首要目标,通过预防性维修、定期实验、在役检查、计量管理、化学监督等方法,按照国内外相关法规标准要求,来保证电站安全稳定的运行。
2.2 核电安全监督现状
与电力技术监督相比,无论是深度上还是广度上,这种管理体系是一种更为严格保守的监督。但是,核安全监督也存在许多问题。
在法律法规方面,目前我国核安全监管最高层次的法律是《环境保护法》和《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不具备核安全基本法的性质和地位 [4]。
在标准方面,由于国内核电技术路线较复杂,比如:ASME,RCC等,从而导致核安全监督的复杂性[5]。
在人员方面,核安全监管人员少,核安全监管队伍力不从心[6]。
3 核电安全监督与技术监督的比较
核安全监督与电力技术监督有很多相同点和不同,两者之间又这很多交叉。
核安全监督与电力技术监督相同点:
1)在管理层和操作层都有明确的国家法律法规,对电站技术性问题的有关活动进行监察和督促;
2)以提高系统、设备的安全性、可靠性为目的。最终落实到电站日常生产过程中,以运行、维修活动为载体;
3)常规岛系统、设备监督适用法规、标准基本一致;
4)重视对各种检测、检验、试验数据的分析,重视对历史数据和各种数据之间的综合比较、分析,通过过程管理,提高电站运行安全性、可靠性。
核安全监督与电力技术监督不同点:
1)监督范围:(1)核安全相关设备,包括核安全三道屏障、一回路压力边界、专设安全设施、余热导出系统等;(2)涉网设备:开关站、汽轮发电机、电气设备绝缘、高压继电保护和安全装置等。
2)监管机构:(1)国家核安全局进行监管;(2)电网公司委托电科院监管。
3)法规标准:(1)遵守国内外核行业标准和国家核安全局各项法规,比如美国ASME、法国RCC-M等;(2)遵守电力行业标准和电网公司相关规定。
4 核电站开展技术监督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通过上述分析比较,核安全监督重在核岛安全相关系统设备,而对常规岛监督涉及较少,比如汽机、发电机。所以核电站开展电力监督是必要的。
技术标准上,目前核电常规岛监督工作,由于没有完全配套的相关法规,实施中也在大量参考火力发电技术监督各种要求。但是由于核电常规岛运行参数较低,进而导致系统设备结构不同,火力发电的技术标准也不能完成满足核电常规岛监督需求。
实施单位上,技术监督的实施单位大都是各省电力研究院,有着长期的电力行业技术储备,而且核电常规岛与火电技术上有很大相似性。
核电实施层面上,技术监督和核安全监督都以电站底层工作为载体,比如工作票、隔离、领料等。并不存在管理流程和体系上的原则冲突,能够较好的与核电现有管理制度融合。
5 结论
核安全监督和电力技术监督,出发点不同、侧重点不同,但又有很多相同、相似点。核电常规岛监督若建立一套适合核电技术特点的电力技术监督体系,将是对核安全监督的一种补充,而且无论从技术上、实施层都是必要的、可行的。
【参考文献】
[1]娄作义.电力技术监督管理[J].科技传播,2012(16):28-33.
[2]胡青波.电力技术监督现状与发展的思考[J].天津电力技术,2004(1):1-2.
[3]唐科.加强电力技术监督管理 提高生产安全水平[J].通讯电源技术,2012,29(4):119-120.
中图分类号:TM621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03-0130-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5.0254
随着整个电力体制的改革,电厂化学技术在其管理方式及其监督力度上都有了很大改变。原本,电厂化学技术监督是统一由国家电力公司管理,然后再分级由各省的电力公司或者是电力试验研究所来监督,但是自从电力公司集体之后,其电厂化学监督就发生了很大变化,逐渐由各自所在的电力集团自行监督管理。由于这一转型过程致使电厂化学监督管理处于低潮期,其发展过程面临的挑战也是前所未有的,我们必须不断改变来面对电厂化学技术监督中所遇到的所有问题。
1 电厂化学监督管理存在的问题
火电厂的发展是一步一步进行的,现有的新机组已经逐步代替原有旧机组,并且还在不断研究新的组合技术投入生产。但是提出新的想法,必然也会有新的要求,电厂化学监督也不例外。首先,电厂化学监督中的技术人员就是关键所在。新的机组投入使用,相应的电厂监督人员也要不断更新自己现有的知识,逐步适应新的标准。与此同时,还要不断完善监督手段与监督
标准。
作为一名火电厂的员工,在平时的操作与监督中已经观察到现有电厂化学监督管理存在的问题,其问题主要有:(1)化学监督中的各个指标都超标运行;(2)相关监督人员的职能没有全部发挥出来;(3)现有监督人员的观念跟不上电厂发展的速度。
尽管火电厂的化学监督存在很多问题,但是仍然要以客观的态度去对待这些问题的存在,毕竟一项技术的改进不能一蹴而就,尤其是这种极度严密的监督工作。相反的,作为火电厂的内部员工,在分析火电厂内部情况时,要制定统一的监督管理标准,尽可能地实行集团化管理,确保火电厂运行的经济安全。这样的做法能够有效地推动火电厂的技术发展,从而促进化学监督的管理水平的全面提高。必要的化学监督经验的交流能够加快问题的解决,也能提高整个火电厂的综合竞争力。
2 电厂化学技术监督的发展战略
真正参与到电厂化学监督中的监督人员就可以清楚地知道,化学监督过程分为两个部分:对于新建的机组进行化学监督管理;对于运行过程中的机组进行化学监督管理。化学监督作用并不是摆着好看,而是要有实质性的作用,通过下面两种方式就能很好地体现监督作用:一个是在选择机器设备时,尽可能地选择先进的设备;另一个就是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只有先进的技术支持与管理才能够充分认识到监督管理的重点所在,并且能够从问题的根本出发,寻求解决方案。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化学监督的组织管理职能,才能协调各个生产阶段的化学监督工作。要想做好化学监督管理,就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出发:
2.1 明确管理目标
火电厂的化学监督管理目标就是要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技术、监督管理及其设备的安全稳定性等。
2.2 有清晰的化学监督计划
火电厂化学监督不能胡乱监督,而是要事先做好监督计划以备不时之需:(1)总结可能遇到的问题;(2)不同的部门管理不同的事情,分别制定自己的监督目标;(3)根据电厂的安全性评价表格来整理存在的问题,方便查看;(4)根据每个电厂的不同情况,进行问题分析调研,特别是问题较大的机组电厂,一定要严格调研。
2.3 化学监督计划的实施与控制
2.3.1 监督管理。不同的火电厂监督方法不同,监管过程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其中比较重要的就是监督管理工作。强化化学技术监督数据的管理信息化,就是对监督管理人员在信息系统中收集整理的信息进行分析。形成历史数据库或者是实时数据库。同时,化学技术监督人员可以通过对收集数据信息进行纵向与横向的对比,对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评估,及时地发现其中潜在的安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从而保障电厂机组的正常运行。
2.3.2 绩效考核。身为火电厂的员工之一,我是比较喜欢这种类型的绩效考核机制的,这是因为有绩效考核就能达到公平状态,让每个人心甘情愿地参与到监督工作中。不可避免的是,有奖就有罚,除了绩效考核机制之外,还要有相应的奖励机制,两者之间的有效结合组成了火电厂和各省电力试验研究所的化学监督工作建立绩效考核体系。一般情况下,这种考核体系有以下方式:关键绩效指标考核KPI、360度考核、自我评价考核等。火电厂在进行绩效奖励时,除了要对个人进行奖励之外还要对优秀部门进行奖励,因为火电厂的化学监督需要团队配合。在奖励制度中,要清楚地规定出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的奖励都要有明确的标准,然后根据最初制定的评分标准来进行管理监督,使之公平公正公开地进行评选。
2.3.3 信息交流。火电厂中的信息交流非常关键,因为监督人员与监督人员之间的交流可以相互交换经验,相互资源共享。而且,在进行信息交流时还可以让化学监督人员清楚地了解每一种不同的监督方式,并根据此方式来合理地改善现在火电厂中经营状况。
2.3.4 标准化管理。标准化管理对于火电厂的员工而言就是所有事情走正常程序,规范管理。当然,除了基本的监督管理工作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在化学监督计划、执行、检查、实施这些方面加重力度,不断进行细节完善,抓指标抓落实,使化学监督水平不断提高。标准的信息化管理不仅可以实现化学技术系统运行的优化控制,而且也可以通过科学的诊断,分析辅机与主机之间的故障产生原因及其发生部位提出相应的解决
方案。
2.3.5 科技项目管理。科技项目管理主要是针对较大机组而言的,大机组存在的化学监督问题一般比较严重,我们要做的就是要对此类机组存在的问题进行跟踪研究,然后针对不同电厂在化学监督中存在的技术上的难题通过集团内部的专家及外聘专家会诊的方式,协助电厂解决存在的问题。
2.3.6 专业培训。火电厂的专业培训就是将专业学生集中起来,对监督知识进行一个明确的规定,而且火电厂的监督人员必须参与其中并积极讨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专业知识不断处于更新状态,才能使我们更加适应现在的工作。在专业培训中,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将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只有真正地了解电厂实际问题,并与所学知识相结合,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2.3.7 计划调整及改进。督促化学监督计划的完成,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计划调整。化学监督计划年度完成情况的总结及下一年度计划的制订。
3 结语
电厂的化学监督过程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专业的工作人员不仅要有非常认真负责的态度,更重要的是要根据实际问题来提出解决措施。只有培养出学习型的化学监督队伍,才能够使之结合先进的技术、科学的方法和管理理念来实现电厂的全面监督管理。
参考文献
[1] 陈垒,周庆捷,黄圣祥.电厂化学技术监督信息化研究[J].自动化仪表,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