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安全预案模板(10篇)

时间:2023-09-20 10:29:2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公共安全预案,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公共安全预案

篇1

根据应急行动需要成立防洪抗旱、火灾事故、、安全生产事故等应急行动小组,人员及分工如下:

负责突发公共事件宣传报道和灾后群众思想工作、恢复秩序、保持村子稳定等善后工作。

应急工作组以村内群众组织为行动力量,包括民兵连、团支部、护林员、卫生员及村内无职党员和积极分子。村党支部、村委会负责应急管理日常工作,做好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和应对工作。一旦发生问题,全部参与,协调进行。

二、预测预警和应急响应

1、当接到市、镇等有关部门的预警后,村主要领导(指支书或村主任)要立即到值班室在岗带班值班,领导小组成员24小时保持通讯畅通。各区域负责人及时检查职责范围内不安全隐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报告。同时,做好对村民的宣传和教育,提高警惕。

2、发生突发事件后,一位村主要领导要立即赶到现场,另一位村主要领导要赶到村值班室,两人共同指挥村干部和群众组织做好突发事件前期处置工作,安抚群众,防止事态扩大;配合相关部门组织抢救,将事故发生时间、地点、伤亡人数等情况及时上报;做好突发事件的群众安抚、慰问、解释等善后工作。

3、突发事件报告程序:突发事件第一发现人直接报告值班室,由村主要领导组织村干部和群众组织做好应急救援,同时报镇政府,如遇极其重大情况可直接报告县政府。

4、突发事件救援程序:突发事件发生后,工作组要保护事故现场、救助人员及财产,进而控制事态,并配合相关部门组织抢救,疏导人员,及时调查了解事故各简况及伤亡人员情况,向上级报告。

三、本村主要突发事件的应对及保障措施

1、防汛抗旱:在村子现有的排水供水条件下,准备土方、沙石、应急水管等材料;对危房进行整修;联系镇政府,将村内危房户迁出,安置在安全地带。

2、防火:针对我村的火灾重点防御区,我们组织了8名护林员,在火灾多发季节,对我村的火灾易发生地区进行全面勘察,做到不留一处火灾隐患;同时,做好村内防火工作,配备相关消防设备,并且对每一户都进行了防火、灭火培训,最终做到“有火及时灭,没火时时防。”

3、及时了解台情、水情、雨情及村面上防台准备情况,加强与镇党政办等管理部门沟通联系,做好防汛信息的快速传递、,组织安全检查。做好撤离、安置、报警设施(设备)、抢险工具(物资)的落实工作。

4、突发公共安全、卫生事故:立即成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各工作组,落实各组组长和成员,组织全村突发公共卫生事故应急处理工作。

5、突发:村主要负责人迅速赶赴现场,了解事件的起因和有关情况,提出解决方案,直接指挥现场处置工作,并带头面对面地做群众工作,及时疏导化解矛盾和冲突,尽快平息事态。异地聚集的,村委会要立即劝阻本村内的群众不要到异地聚集,同时指派有关负责人赶赴现场,成立各工作组进行疏导、化解和接返工作。

四、后期处置

1、善后处理

主要包括事件的后续处理事项、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善后赔偿、慰问等。村主要负责人要带领工作组赴事故灾难,听取群众的情况反映,适时进行调解和安抚,确保事故后人民群众生活安全,不出乱子。

2、调查评估

由村应急领导小组组长负责对突发公共事件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进行调查统计,并及时汇总,根据要求逐级上报。同时,村应急领导小组负责对事故(事件)的预防预警、组织指挥、应急救援处置工作进行全面总结评估,并结合实际工作提出对预案的修订意见和要求。

3、信息

突发公共事件后,采取村宣传窗、广播等有效手段,快速、准确地将灾情和处置情况通报全村,信息在之前须通过镇党政办审核把关。

4、奖惩

篇2

摘要: 在分析研究SaaS模式基本理论、面向服务软件系统架构以及XML和Web Service技术的基础上,利用分层设计的系统架构模式,给出了SaaS在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系统中的应用架构。利用SaaS模式构建该系统的平台,可实现系统功能的按需配置,单点登录,统一认证,完成资源整合。

关键词: 公共安全管理;软件即服务模式;分层系统架构

中图分类号:TP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8-0138-02

0 引言 城市是人们工作、生活高度集中的场所,同时也是各类机构、企业、公司的聚集地,是社会与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城市的公共安全关系重大,而目前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系统集自然灾害应急预案系统、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指挥系统、基于地理信息的公共安全监控系统于一体,为城市的公共安全提供充分的保障。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软件即服务)模式是一种新型的软件提供方式,它将软件的买断模式转变为租用模式,实际上采用的是面向服务的软件架构体系,而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系统的特点是多系统集成,分布式应用,利用SaaS模式,结合分层系统架构和MVC设计理念,在实现系统各项功能的同时,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增强系统的扩展能力。 1 关键技术分析 构建基于SaaS的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系统,主要用到SaaS模式技术、面向服务架构技术、Web Service技术等。 1.1 SaaS模式 SaaS模式改变了传统的软件开发思路,将应用软件部署在互联网的服务器上,由用户根据自己的需求调用软件提供的功能,然后以所购服务的数量与使用时间的多少来支付相应的费用,而软件服务的供应商则通过网络实现软件的升级以及向用户提供售后服务。软件的供应商也为用户提供离线操作服务和本地数据存储服务,使用户可以随时随地使用软件功能[1]。 SaaS模式是以互联网为基础,在软件的技术层面与运营层面都有其鲜明的特点。一方面,充分利用了目前网络迅猛发展带来的便利,改变传统的软件开发与部署方式,用户所付的是软件的服务费用,而不是版权费用;另一方面,部署于网络服务器上的软件系统同时为多个不同的用户提供服务,这就要求SaaS模式下的软件比传统的单机软件更注重对不同用户之间数据与配置信息的隔离,从而保证数据的安全性与保密性,同时,不同的用户有不同的界面、业务逻辑以及数据结构等,SaaS模式也应支持用户对这些内容的个性化定制,这就对SaaS模式支撑平台的功能与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2 面向服务架构 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SOA)本质上是一个组件模型,它将一个应用程序按照一定的粒度分割为几个不同的功能单元,这些单元也被称为服务,同时定义了这些服务之间的接口和协议,并通过这些接口和协议将不同的服务组合联系起来,共同提供用户所需要的功能[2]。 SOA的出现是为了解决在网络的环境下,各业务模块对集成的要求,它可以通过接口和协议,将不同功能,甚至不同物理位置的服务模块组合起来,完成特定功能的一种软件系统架构。它有两个需要注意的地方,一是SOA是一种软件系统架构,它需要靠其他的语言来实现,如C#、Java等,在特定的业务模型下,SOA系统架构可以灵活配置业务服务模块,实现特定的功能;二是SOA的适用范围,对于SOA来说,它最主要的应用场合在于解决网络环境下的业务的集成问题。 1.3 WebService技术和XML规范 Web Service是一种新的Web应用程序分支,他们是自包含、自描述、模块化的应用,可以、定位、通过Web调用。Web Service的主要作用是提供实现业务逻辑的功能,包括各种对数据库的操作,可以说所有与业务模型有关的操作都是通过建立Web Service服务来实现的。Web Service技术是当前的发展趋势,因为它体现了软件即为服务的理论,可以说,Web Service技术是未来系统开发的主流技术[3]。 XML称为可扩展标记语言,它是一种标准通用标记语言,目前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为它是一种在网络环境中跨平台、依赖于内容的技术,所以经常被用于处理结构化文档、存储数据、进行信息传递等方面[4]。 2 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构建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系统的目的在于将多个不同领域与应用对象的公共安全处理系统集成到同一个平台,实现联动处理机制,共同为维护城市的公共安全服务。根据具体的应用要求,系统应具备以下功能。 2.1 针对自然灾害实现紧急预案执行功能 当发生地震、洪水、台风等重大自然灾害时,系统应能够及时启动急需预案,按照预案的部署,调动公安、武警、部队、医院等各个方面的力量,协调指挥各部门及人员,按照应急预案的内容执行抢险救灾工作。相关的信息应及时反馈到公共安全管理系统中,供总指挥决策与部署下一步工作。 2.2 针对重大公共安全事件的处理功能 当发生重大恐怖袭击事件时,系统应能够及时掌握现场的第一手资料,包括影像、具置、人员伤亡情况等,能够通过系统指挥警察、消防人员、医生等协同工作,力争将损失降至最低。 2.3 针对日常治安的公共安全监控功能 当发生社会治安案件时,系统应具备连通110报警系统的功能,及时将案件发生的地点标注到地理信息系统中,再根据职责区域的划分以及就近处理的原则,直接指挥警察等人员前往案发地点,提高工作效率。同时,系统就能够对关键地区进行24小时实时监控,并能够将监控资料保存到数据库中。 由以上对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系统的需求讨论可以看出,这三大功能需求虽然相对独立,但有很多功能是重复的,例如,三个功能都是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都需要用到通信系统实现指令的上传下达,而这些功能都可能通过面向服务的软件架构技术,利用SaaS模式实现。 3 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系统架构设计 根据系统需求分析的结果,系统的总体架构采用分层的架构方式,具体分为六层,分别为用户界面层、系统应用层、业务逻辑服务层、服务构件层、基础构件层、数据访问层,具体的逻辑架构视图如图1所示。 如图所示,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系统的逻辑架构有六个层次。不同的层次提供的功能模块和服务不同,软件单元的粒度也不同。原则上,上层的软件元素调用下层的软件元素,一般不能隔层调用。从总体看,层次越高,越接近于用户,层次越低,与底层数据与应用组件结合得越紧密。 用户界面层主要提供了与用户的接口。在该层实现接收用户的输入信息,并将系统的信息展现给用户,该层是应用系统层的集成界面。由于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系统包括了多个子系统,因此系统应按需为用户提供不同的界面显示。 应用系统层主要是根据需求分析确定的不同的功能应用模块来设计的。每一个模块完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功能应用。应用系统层提供给用户的是系统的实用功能,用户通过这些模块实现某些操作,获取操作的结果。 业务逻辑服务层主要是完成为应用系统层中各功能模块提供相关功能服务的工作。应用系统层中的分系统是由一个或者多个功能单元构成的,如要完成公共安全监控系统的所有功能,需要调用单点登录服务、用户认证服务、地理信息服务、数据库管理服务、视频监控服务等,而这些服务模块又可以被其他分系统复用,通过组装不同的服务可以实现应用系统层中各分系统的功能。 服务构件层。业务逻辑服务层提供的服务模块功能的实现需要多个不同的更小粒度的组件来协同完成,而服务构件层就是这些小粒度组件的集合。该层的服务构件完成的功能较单一,但复用性更好。选取适合的服务构件,加上特定于某种应用的业务逻辑,即可实现上层中业务逻辑服务的功能。 基础构件层是系统开发环境为互动新闻系统提供的开发与运行组件环境支持。系统的开发是基于微软公司的。NET FrameWork开发平台,通过调用平台提供的各类库函数以及相关的组件实现系统功能。此外,Windows操作系统本身提供的应用程序接口(API)也是一些功能实现过程中需要调用的。 数据访问层主要是处理系统所有与数据库相关的功能与业务逻辑操作。数据库的形式除了包括传统的关系数据库外,还有基于XML文件的轻量文件数据库,用于保存一些结构化形式的配置信息等内容。系统中的上层软件单元可通过调用数据访问层的相关组件与函数功能,实现对数据库的操作与控制。 4 总结 SaaS模式主要是基于面向服务的软件架构技术,为用户提供灵活可配置的软件服务,增强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在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系统中应用SaaS模式,可以将原本相互独立的各子系统集成到统一的框架下协同工作,并为以后功能的扩展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Wei Sun, Kuo Zhang, Shyh-Kwei Chen, et al. Software as a Serivce: An integration perspective. In: Proceedings of the 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ervice-Oriented Computing. Germany: SPRINGER-VERLAG, 2007,558-569. [2]HICSS. 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 Adoption Patterns. In:Proceedings of the 42nd Hawaii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ystem Sciences. System Sciences. Hawaii: System Sciences, 2009, 1-9. [3]王安全.SaaS模式下大数据量统计框架的研究和实现[J].计算技术与自动化,2009.02. [4]高怡新编著.XML基础教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184-190.

篇3

关键词 :全员责任 安全发展 公民公共安全 HSE管理

2012年7月21日,北京发生61年不遇的特大暴雨灾害,造成多人伤亡,众多车辆毁损的严重后果。事件的突发让人意识到危险和伤害其实离人们很近。突如其来的事件为大家敲响了警钟。

在重大灾害或安全事故面前,也有很多鲜明的正面教材,给我们以启示。2008年5月12日,汶川8级大地震中,造成数万人伤亡的惨痛结果。然而重灾区一所投资成本很低的小学校园,却未伤亡一人。从2005年开始,校长每学期都要在全校组织一次紧急疏散的演习,学生们是按着平时学校要求的和他们已练熟了的方式疏散的。全校2200多名学生和上百名老师,全部冲到操场,以班级为单位站好,仅用时1分36秒。

2004年印尼海啸伤亡数十万人。10岁小女孩缇丽看到潮水突然退了和海滩上形成了小泡沫, 她回想起学到的知识,感觉海啸要来了,老师说过在海退下和海啸袭来之间大约有10 分钟, 她告诉了妈妈,使百名成年旅游者因而获救。此类事例层出不穷,不断警醒大家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及熟练掌握安全常识的重要性。

在自然面前人是脆弱的。在日渐发展的社会面前,人同样面临各种各样的危险和隐患。《公民公共安全应急指南》为我们列举了用电、燃气、消防、交通、自然及地质灾害、公共卫生安全等十余项安全风险及防范的基本知识,我认识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普及安全知识的方法,也是人们获取自我保护知识的重要来源。

“追求零伤害、零污染、零事故,在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方面达到国际同行业先进水平”这句话,高度概括了公司长远战略目标和工作指导方向,为“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全员责任、持续改进”的HSE方针实施奠定了战略基础。同时,HSE管理体系文件F版的实施,为各单位进一步提高HSE管理水平,逐步推进向自主管理阶段迈进提供了很好的制度平台和操作流程。安全管理与生产经营并举,体现了管理的前瞻性和先进性,是与现代国际化公司发展要求相适应的重要战略。

企业在HSE体系推进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精细化管理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通过定期领导宣贯、安全检查、观察与沟通等措施,逐步提高了员工的安全意识,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不断转变观念。人的观念是决定行为主观能动性的重要因素,因此,公司全员对HSE体系推进工作由观望态度到积极学习,主动接受新知识这一转变,是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进步。

二、通过目视化、安全经验分享、风险评价、班前会制度等,进一步提高了员工安全管理的能力,对工作、生活中的不安全行为和安全隐患有了较强的辨识能力和防范、规避能力。

三、通过应急预案的演练与实施,使员工在突况下的应对措施和处置能力得到锻炼,明确了紧急突发事件可能带来的危险伤害,以及如何正确的消除危害,对非专业人员无法处理的危害范围进行提示,避免盲目救险带来不必要的伤害。通过应急演练,将各项具体职责安排落实到人,进一步提高了处理效率,加强了团结合作能力。

四、通过直线管理、HSE考核、制定安全行动计划等措施,进一步明确了员工责任,同时明确管工作更要管安全,充分体现了全员责任这一管理理念。直线化管理使责任落实层级明晰化,通过主管领导负责制,很好的避免了责任划分不明,工作落实不到位,日常工作和出现问题时扯皮的现象。HSE管理工作好坏直接与绩效考核挂钩,进一步提高了安全管理主动性和积极性。

五、作业许可制度、运行控制程序、承包商管理等的实施,有效的将安全管理由事后补救向事前分析、事中监督与控制转化,完善了风险评估、作业许可流程,确保了安全生产顺利实施。

公司HSE体系推进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广大员工安全管理意识普遍增强。在向自主管理阶段发展的进程中,我认为还存在进一步改进的空间:

一、不断祛除不规范的行为习惯,不以“以前一直这样从来没有问题”为理由拒绝接受更新、更先进的管理及操作方法。经验是多年来沉淀、总结形成的未成文规则,然而随着经济发展,生产条件、工作流程、仪器设备的改进、更新,“经验之谈”有时可能不再适用。在对集团内发生的事故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许多事故是由于“习惯性”违规造成安全意识淡漠,最终引起严重的后果。因此,全体员工应从现在起,清除日常工作、生活中的不规范行为,为确保企业、自身、家人的安全打下坚实的基础。

篇4

成立宝安区教育系统安全大检查和“安全生产月”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郑映通

副组长:吉毅、王熙远、童尽一、李家勇、陈代刚、张德梅、陈国新、陈惠光、潘世祥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教育局安全办。

主任:李家勇(兼)

成员:胡龙、黄承华、刘晓明、王峰岚、张建强、钟庆祥、肖波、温福华、廖柱、刘俊明、李敏壮、陆泰东、黄丽雅、叶耀范、叶志辉、吴乃胜、裴晴、黄伟堂

各街道教育办(社会事务科)(以下简称街道教育部门)和学校、幼儿园(以下简称学校)要成立相应的排查整治工作和“安全生产月”领导小组,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确保成效。

二、工作目标

通过进一步开展全区学校安全检查和“安全生产月”工作,认真落实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安全监管责任和学校安全主体责任,做到明确工作目标,强化责任意识,加强措施手段;通过对重点场所、重点部位的安全管理大检查,及时发现学校安全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危险因素、薄弱环节、事故隐患和管理疏漏,消除各类事故隐患,严防十七大之前和中、高考期间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确保全区教育系统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三、工作内容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各街道教育部门、学校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治理隐患和制度建设上,整治重点放在道路交通、食品安全、消防安全、电力设施、活动安全、建筑施工、特种设备、危险化学品、燃气存放以及师生心理安全、校园周边治安等安全隐患上,坚决消除隐患,确保我区教育秩序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检查的主要内容有:

(一)食品卫生安全工作

学校食品卫生制度、预案的制定与执行情况;学校食堂购物索证、食品留样以及学生食堂信誉度评审创建工作情况;学校生活饮用水情况;预防禽流感和其它传染病工作情况;学校校医和食堂卫生工作人员的配置与培训情况;学校小卖部持证情况。

(二)交通安全工作

校车许可证和校车驾驶人证的办理情况;校车“大三小六”的检测情况;校车运行管理和校车驾驶人录用考核的档案建设情况;定期召开校车工作例会情况;学校周边交通秩序情况;开展创建“交通安全文明学校”情况;非法接送本校学生车辆查处情况。

(三)用电安全工作

学校电路检修制度的制订和执行情况;电工持证上岗情况;学校电路设计、电线老化、电线负荷情况;学校风扇固定、开关损坏、空调主机固定、电线等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情况。

(四)消防安全工作

学校消防合格证办理情况;学校大楼、课室(功能室)安全疏散出口及通道畅通情况;室外消防水源、室内消火栓、灭火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运作正常情况;疏散楼梯应急照明灯及指示牌的完整情况;消防安全教育与演习情况;大楼避雷设施检测合格情况。

(五)防溺水工作

学校防溺水安全教育情况;校园内池塘防溺水安全设施完善情况;校园周边山塘、水库、河流等区域设立防溺水警示牌情况。

(六)网络安全工作

学校校园网管理制度、应急预案的制定与执行情况;校园网络防火墙和审计系统的设置情况;学校师生网络安全教育情况。

(七)学生公共安全教育工作

学生公共安全教育的课程计划与落实情况;学生公共安全教育“进校园、进课堂,进社区、进家庭”活动的开展情况。

(八)校园及周边治安维稳情况

校园周边带黑社会性质团伙入侵学校的情况;参与打架滋事的学生情况;学生带刀具、钢管等管制物品进校园的情况;学校门卫的配备与政审管理情况;学校教师队伍的稳定情况;学校周边黑网吧开设的情况;影响校园及周边安全稳定的其他情况(此部分内容,请按附件1要求填报)。

四、检查的方式和步骤

本次大检查采取学校自查、街道检查的方式进行,共分两个阶段和步骤。

(一)学校自查阶段(6月1日至6月5日)

各学校进行自查自纠。找隐患,查问题,认真整改,确保安全。

(二)街道督查阶段(6月6日至6月9日)

由各街道教育部门组成工作组对辖属学校的安全工作进行检查。检查要坚持检查与整改相结合,不留死角,对发现的隐患,能当场整改的必须当场整改,不能当场整改的,要按照挂牌督办的原则落实人员,限期完成。

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和隐患,在督促、落实整改的同时,各街道应一并报区教育局安全办备案。

区安委会、市教育局将组织督查组对我区教育系统安全工作进行督查,请各街道和学校做好迎检工作。

五、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落实责任,防止厌战和思想,指定专人负责此次检查工作,及时做好联系和信息反馈工作。

篇5

二、工作目标及任务

以打造平安和谐校园为中心,努力实现一个目标,突出三个重点,狠抓七个环节,确保我县教育事业健康发展。一个目标即:杜绝重、特大校园安全责任事故发生,努力做到两个明显减少(学校安全责任事故数量明显减少,师生伤亡人数明显减少),确保学校平安稳定。三个重点即:寄宿制学校学生安全管理、食品卫生安全及消防防火安全。七个环节即:制度建设;安全教育及培训;应急预案制定及演练;门卫值班保卫;隐患排查整治;校园安全事故调处;责任追究。

三、主要工作及措施

(一)明确职责,落实责任

按照《四川省学校安全管理办法》、《四川省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安全工作职责的暂行规定》以及《遂宁市学校安全工作评估细则》,全面落实“一岗双责”,强化对学校安全工作的监管职责和学校对本校安全工作的主体责任,把校园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责任细化落实到每一个部门、每一个人头,切实做到职责清楚,任务明确,配合有力,教育落实,管理到位。各学校每个季度至少组织召开一次以预防重、特大校园安全事故为主的形势分析会,指导辖区内学校有计划、有目的、有重点地开展校园安全工作。各校要做到校园安全天天检查、周周小结。

(二)强化校园安全制度建设

各校要结合本地实际,以警校共育、创建平安和谐校园工作为重心,进一步健全校园安全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工作部署、会议记录、宣传教育活动、应急演练、隐患整治情况等资料,建档归类,确保软件资料种类全、质量高。要按照《遂宁市教育局关于加强校园安全信息报送工作的通知》(遂教办〔2005〕53号)要求,及时向县教育局报送相关信息。

(三)继续加强机构和队伍建设

各学校有条件的要成立保卫科,落实专(兼)职工作人员,落实安全工作经费,改善工作条件,强化保障措施,确保校园安全工作“机构、人员、经费、措施”全面落实到位。要落实一名校级领导负责校园安全工作,严防工作部署后没有领导分管、没有部门负责、没有人员落实、工作推诿扯皮现象出现。

(四)继续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培训与应急演练工作

一要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精神,继续深入开展安全教育进课堂试点工作。各校要结合本校实际,全面开展安全教育进课堂工作,切实抓好安全知识宣传教育、法制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重点加强防溺水、防交通事故、防食物中毒、防火、防地质灾害、防治安伤害等安全教育,努力帮助师生树立“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的安全防范意识。

二要加强对校园安全管理人员的专题培训。今年,省教厅将继续开展校园安全专题培训,市教育局也将适时组织相关人员到外地培训学习,各校务必积极参加,不断强化校园安全管理者的责任意识,提高管理水平,增强应急处置能力。

三要强化应急演练活动。各学校要认真贯彻落实《突发事件应对法》和《遂宁市政府关于将“5.12”确定为全市防灾宣传日和定期开展应急演练的公告》(遂府公〔2008〕5号)等文件精神,每学期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校园安全事故应急疏散演练,每年5月12日开展一次应急演练活动。县政府将对各校贯彻落实突发事件应对法情况进行专项督查,督查结果将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各校务必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结合学校工作实际,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设置宣传展板,强化消防灭火、紧急疏散、逃生自救演练等工作,及时总结交流演练经验。

(五)强化安全隐患排查与整治工作

各学校全年至少开展4次以上校园安全大检查或专项督查。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1.加强校舍建筑安全检查与隐患整治工作。“5.12”大地震给我县部分学校校舍建筑造成了较大破坏,各校要切实加强灾后重建工作,及时排查整治校舍建筑安全隐患。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学校楼道安全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川教电〔2006〕17号)及相关文件精神,坚决禁止使用D级危房,重点加强对修建年代较早的楼房及小青瓦房屋梁、檩子、墙体等的安全检查,发现隐患立即整治,存在重大安全隐患一时无法整治的要及时报告当地政府和县教育局,同时制定好应急预案,落实好监管措施,严防垮塌导致群死群伤事件发生。楼房阳台栏板(不低于110cm)、楼梯扶手(室内不低于90cm,室外不低于110cm)高度不够的,要及时增加到符合要求的高度。二是教学楼和宿舍灭火器、消防水带水枪、应急照明灯、消防通道等必须符合消防规定。要经常检查电源线路,严防因照明线路老化、师生私拉乱接照明线等导致事故发生。三是加强学生宿舍建设与管理工作。寄宿制学校要进一步加强硬件建设,确保学生用床安全稳定,床位密度合理,宿舍通风透气、治安防范、消防安全等措施全面落实到位。达不到住宿条件的学校,要坚决禁止要求学生住校,如因不具备住宿条件提供住宿造成安全事故的,要从严追究学校领导责任。凡寄宿制学校务必做到每层宿舍楼落实一名专人负责管理,管理人员夜间要住宿在学生宿舍楼,管理人员住宿位置要固定,标志明显,并做到每天督查学生就寝情况,加强夜间巡逻,作好督查记录。特别强调的是:严禁任何学校以任何理由安排或聘请男同志管理女生宿舍。四是积极配合公安部门,加强对校内出租屋的安全督查,加强对承租人身份的排查和管理(包括租房的学生),切实加强对房主的宣传教育和制度约束,及时把各种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2.进一步强化食品卫生安全工作。一是学校自备饮用水井、水塔、开水桶等必须加盖上锁,落实专人负责监管;自备饮用水井、食堂周围30米以内不得设置厕所、化粪池,不得堆放垃圾、废渣等,饮用水必须定期进行质量检测,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使用旱厕的学校要做好定期冲洗、灭蝇等工作。二是食堂必须坚持“两证”(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健康证)和熟食品“留样”制度,坚持大宗食品定点采购和索票制度,加强防蝇、防鼠、防尘等“三防”设施设备建设。三是定期或不定期对学校食堂、宿舍、教室等处进行消毒,作好消毒记录。

3.强化门卫保卫和楼层值班巡逻工作。门卫是校园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各校要切实加强门卫制度建设和值班保卫工作,禁止有门无卫、门卫形同虚设等现象出现。一是不允许聘请老、弱、病、残及有犯罪前科或心理不健康的人员从事门卫工作。二是加强对学生的管理,严防学生私出校门;外来人员进入学校必须出示有效证件并登记,未经允许,一律不得进入教学区域。三是加强楼层值班巡逻工作。值班安排表要上墙,每一层楼和楼梯出口等重要位置都要落实专人负责守护。值班人员要加强对课间10分钟、放学、集会等人员集中时段的值班巡逻与人员疏导工作。对值班不到位的人员要予以批评处理,严防踩踏事件发生。四是加强校园周边治安巡逻,对可疑人员要严加询问,必要时报告公安部门处理,严防不法分子伤害师生。五是积极配合公安部门,经常性对学生携带的管制刀具等危险物品进行清缴,严防治安伤害案件发生。

4.加强对锅炉、压力容器、煤气管道、电梯等特种设备的管理。学校要购买锅炉前必须向教育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购买有省、市、县质监局认可的安全合格锅炉,司炉工要经过严格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5.加强对危化物品的管理。对危化物品的保管要做到双人双门双锁,购买或运输剧毒物品前必须向公安部门报告,经批准后方可购买或运输。

6.加强对易燃易爆物品的排查。不定期对校园是否违法存有炸药、雷管等危险品进行督查,严禁任何人员以任何理由将炸药、雷管等危险物品带入校园,尤其要加强对出租屋人员的教育、监督和排查。不服从管理的,要及时报告当地公安部门依法处理。

7.加强教职工队伍管理。各学校要组织对教职工进行全面体检,对有精神病史、传染病的教职员工(含临时工),要坚决调离教学岗位并妥善安置。加强对教职工的德育工作,严禁教师将异性学生带入教师寝室或单独进行辅导等。

(六)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

篇6

一、SWOT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SWOT分析方法起初是一种企业内部分析方法,即根据企业自身的既定内在条件进行分析,找出企业的优势、劣势及核心竞争力之所在。SWOT方法自形成以来,广泛应用于企业战略研究与竞争分析,成为战略管理和竞争情报的重要分析工具。近来,该分析方法已广被应用在许多领域,如单位状况及个人能力的自我分析等等。

二、校园公共安全管理的SWOT分析

校园公共安全管理是关系教育事业稳定和发展的基石,也是学校正常运转的保障。近年来,随着教育的快速发展,学校公共安全的任务更加繁重、复杂和多样化,面临的形势也更加严峻。学校的公共安全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食宿安全、社会交际安全、兴趣活动安全、教学实验安全、网络安全、心理安全、就业安全等。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对当前我国校园公共安全管理的优势、劣势,以及所面临的机会和威胁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有利于发挥优势,能够针对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到未雨绸缪,同时也有利于从根本上寻求我国学校公共安全管理的战略和对策,提高管理的水平,为创建平安和谐校园而努力。

(一)校园公共安全管理的优势

学校本身是从事教育与培训的机构,因此对于培养师生员工的公共安全意识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另外,相对于社会人员而言学校的师生群体的素质相对较高,也更容易调动师生员工进行安全管理的积极性。通过增强师生的公共安全意识,使之成为学校公共安全管理的受益者。

(二)校园公共安全管理的劣势

1、学校规模大,公共安全意识淡薄。目前由于教育的统一调整部署后,普遍在校人数较以往有大量的增加,公共安全管理涉及的任务在增加。而且一旦发生事故则涉及面较大,造成的社会影响恶劣。除此之外,目前学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教学及素质训练而轻公共安全的思想。把公共安全工作看作只有投入但没产出的软指标,认为只要注意就出不了大事,对公共安全管理也存在着忽紧忽松、消极应付的情况。

2、学校管理机制不合理。学校由于调整组建时间短,不适应当前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现行原有的公共安全管理机制还跟不上形势发展的要求,运转不灵、反应迟钝,部门间尚未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公共安全管理模式也存在严重问题,权责不对等。公共安全保障制度和预警机制尚未健全,公共安全工作的管理水平与保障要求之间存在很大差距。

3、公共安全事故应急能力差,缺乏相关应急预案。学校公共安全事故应急能力差主要表现在缺乏相应的公共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和模拟演练。必要的应急处置预案和定期演练,对于增强师生员工的危机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十分有效。学校管理部门应把公共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预案作为对该学校管理考核的内容之一,把公共安全事故处置模拟演练作为安全培训主要内容。

(三)校园公共安全管理的机会

首先,各级领导及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公共安全给予了足够重视。自2006年以来国家在法律、法规中都规定学校必须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管理。其次,国内对学校公共安全管理的研究也不断深入,涌现出一批研究成果,其中很多具有独创性和实际操作性;再次,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近些年来公共安全事故频发所带来的血的教训,使人们对公共安全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理念已深入人心,这些都客观上为开展学校公共安全教育创造了条件。

(四)校园公共安全管理的威胁

现代学校教育是开放式教育,学校在改革中呈现了前所未有的开放性,校园成了一个多元化、多因素、多层次的社会场所,公共安全工作的对象已不仅仅是校内师生员工,工作难度进一步加大。学生接受来自不同主体、不同途径传递的各种思想意识也越来越多,意识形态安全、人身财产安全形势较以往更加严峻。此外,校区周边环境复杂,校园周边治安形势严峻,以及道路交通安全、违章建筑比比皆是,摊点屡禁不止等都在威胁着学生的安全,而社会管理部门的管理又跟不上,校园周边治安状况令人担忧。

三、校园公共安全管理的对策研究

(一)营造公共安全文化氛围,增强安全意识

营造公共安全文化氛围是提高全员公共安全意识和增强全员公共安全观念的有效途径。营造校园公共安全文化氛围,目的是在师生员工中建立起强烈的公共安全意识,让“时时刻刻讲安全”的理念,“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和“安全规程必须遵守”的安全准则深入人心,并落实到公共安全管理中。根据大学生上网时间较多及心理问题较多等现实情况,应在公共安全教育中更多的利用网络平台及建立健全使之落实到自觉的安全行为,成为人们自觉行动的一部分。营造校园安全文化要突出全员公共安全教育,重点加强对新员工、新学生的公共安全教育。面对当前现状,作为学校,不能只是一味的单一强调学生的知识理论与素质教育,同时对于学生的公共安全教育也同样要提到一定的重视程度上来。学校应该制定相应的公共安全教学的计划,调动学校的各部门,如学生工作及安全保卫等部门,从生活上和制度上将公共安全教育进行得无处不在,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公共安全教育的气息。改变以往只在表面上做做工作的工作态度,防微杜渐,把所有的公共安全教育推进到实处,将一切可能发生的公共安全事故抑制在摇篮之中。

(二)完善学校公共安全管理机制,强化管理力度

学校要切实履行维护公共安全的职责,加大人力和物力投入,落实各方面的安全措施,做到“人防、技防、物防”相结合,保证学校和师生员工的安全。加强公共安全教育,必须落实公共安全责任制,层层签订“目标责任状”,制定必要的公共安全考核指标,定期进行指导、监督、考核,保证公共安全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公共安全管理要体现以“以人为本,学生第一”的原则,要依据学校的实际,建立一整套规范合理的学生安全教育管理的制度体系。相应公共安全管理制度规范要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能落实到学校中的每一位个人,及时预防和控制公共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建立和完善预警和应急处理机制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从小事着想,从细处着眼,要建立和完善公共安全事故的预警机制。对常发或新出现公共安全问题,要利用各种媒体及时向学生通报,提醒学生注意,避免同样的情况发生。要建立和完善长效的公共安全意外事故应急处理机制,确保一旦发生意外事故,要按照“迅速到场、及时上报、妥善处理”的原则,以“实事求是、保护师生”为目的,争取把损失降到最低。

四、结束语

学校是进行知识传播和教育培训的主要阵地,只有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观念,把公共安全管理放在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位置,才能避免各种公共安全事故的发生,才可能创造一个高质量、高标准的教学环境。学校的公共安全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如何利用先进的方法寻求更多更好的对策,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陆锦冲.关于高校安全教育新内容的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1(4).

[2]黄伟灿.为了校园的平安:上海高等学校公共安全管理[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篇7

为保证有效平稳处置互联网网络安全突发事件中,实现统一指挥、协调配合,及时发现、快速反应,严密防范、妥善处置,保障互联网网络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制定本预案。

一、总则

(一)编制目的

为提处置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能力,形成科学、有效、反应迅速的应急工作机制,确保重要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实体安全、运行安全和数据安全,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信息资产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公安部《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办法》,制定本预案。

(三)分类分级

本预案所称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是指本系统信息系统突然遭受不可预知外力的破坏、毁损、故障,发生对国家、社会、公众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1、事件分类

根据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性质、机理和发生过程,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1)自然灾害。指地震、台风、雷电、火灾、洪水等引起的网络与信息系统的损坏。

(2)事故灾难。指电力中断、网络损坏或是软件、硬件设备故障等引起的网络与信息系统的损坏。

(3)人为破坏。指人为破坏网络线路、通信设施,黑客攻击、病毒攻击、恐怖袭击等引起的网络与信息系统的损坏。

2、事件分级

根据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县上分类情况。

(1)i级、ⅱ级。重要网络与信息系统发生全局大规模瘫痪,事态发展超出控制能力,需要县级各部门协调解决,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共利益造成特别严重损害的信息安全突发事件。

(2)ⅲ级。某一部分的重要网络与信息系统瘫痪,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共利益造成一定损害,属县内控制之内的信息安全突发事件。

(3)ⅳ级。重要网络与信息系统使用效率上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坏,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益有一定影响,但不危害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共利益的信息安全突发事件。

(四)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系统发生或可能导致发生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五)工作原则

1、居安思危,预防为主。立足安全防护,加强预警,重点保护基础信息网络和关系国家安全、经济命脉、社会稳定的重要信息系统,从预防、监控、应急处理、应急保障和打击犯罪等环节,在法律、管理、技术、人才等方面,采取多种措施,充分发挥各方面的作用,共同构筑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2、提高素质,快速反应。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采用先进的监测、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及设施,充分发挥专业人员的作用,在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发生时,按照快速反应机制,及时获取充分而准确的信息,跟踪研判,果断决策,迅速处置,最大程度地减少危害和影响。

3、以人为本,减少损害。把保障公共利益以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的安全作为首要任务,及时采取措施,最大限度地避免公共财产、信息资产遭受损失。

4、加强管理,分级负责。按照“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安全责任制及联动工作机制。根据部门职能,各司其职,加强部门间协调与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履行应急处置工作的管理职责。

5、定期演练,常备不懈。积极参与县上组织的演练,规范应急处置措施与操作流程,确保应急预案切实有效,实现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科学化、程序化与规范化。

二、组织指挥机构与职责

(一)组织体系

成立网络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局党委书记、局长担任,副组长由局分管领导,成员包括:信息全体人员、各通信公司相关负责人。

(二)工作职责

1、研究制订我中心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处置工作的规划、计划和政策,协调推进我中心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机制和工作体系建设。

2、发生i级、ⅱ级、ⅲ级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后,决定启动本预案,组织应急处置工作。如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属于i级、ⅱ级的,向县有关部门通报并协调县有关部门配合处理。

3、研究提出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机制建设规划,检查、指导和督促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机制建设。指导督促重要信息系统应急预案的修订和完善,检查落实预案执行情况。

4、指导应对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科学研究、预案演习、宣传培训,督促应急保障体系建设。

5、及时收集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相关信息,分析重要信息并提出处置建议。对可能演变为i级、ⅱ级、ⅲ级的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应及时向相关领导提出启动本预案的建议。

6、负责提供技术咨询、技术支持,参与重要信息的研判、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调查和总结评估工作,进行应急处置工作。

三、监测、预警和先期处置

(一)信息监测与报告

1、要进一步完善各重要信息系统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监测、预测、预警制度。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加强对各类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和可能引发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有关信息的收集、分析判断和持续监测。当发生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时,在按规定向有关部门报告的同时,按紧急信息报送的规定及时向领导汇报。初次报告最迟不得超过4小时,较大、重大和特别重大的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实行态势进程报告和日报告制度。报告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来源、影响范围、事件性质、事件发展趋势和采取的措施等。

2、重要信息系统管理人员应确立2个以上的即时联系方式,避免因信息网络突发事件发生后,必要的信息通报与指挥协调通信渠道中断。

3、及时上报相关网络不安全行为:

(1)恶意人士利用本系统网络从事违法犯罪活动的情况。

(2)网络或信息系统通信和资源使用异常,网络和信息系统瘫痪、应用服务中断或数据篡改、丢失等情况。

(3)网络恐怖活动的嫌疑情况和预警信息。

(4)网络安全状况、安全形势分析预测等信息。

(5)其他影响网络与信息安全的信息。

(二)预警处理与预警

1、对于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系统管理员应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事态,请求相关职能部门,协作开展风险评估工作,并在2小时内进行风险评估,判定事件等级并预警。必要时应启动相应的预案,同时向信息安全领导小组汇报。

2、领导小组接到汇报后应立即组织现场救援,查明事件状态及原因,技术人员应及时对信息进行技术分析、研判,根据问题的性质、危害程度,提出安全警报级别。

(三)先期处置

1、当发生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时,及时请技术人员做好先期应急处置工作并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必要时采用断网、关闭服务器等方式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同时向上级信息安全领导小组通报。

2、信息安全领导小组在接到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发生或可能发生的信息后,应加强与有关方面的联系,掌握最新发展态势。对有可能演变为ⅲ级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技术人员处置工作提出建议方案,并作好启动本预案的各项准备工作。信息安全领导小组根据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发展态势,视情况决定现场指导、组织设备厂商或者系统开发商应急支援力量,做好应急处置工作。对有可能演变为ⅱ级或i级的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要根据县有关部门的要求,上报县政府有关部门,赶赴现场指挥、组织应急支援力量,积极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四、应急处置

(一)应急指挥

1、本预案启动后,领导小组要迅速建立与现场通讯联系。抓紧收集相关信息,掌握现场处置工作状态,分析事件发展趋势,研究提出处置方案,调集和配置应急处置所需要的人、财、物等资源,统一指挥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处置工作。

2、需要成立现场指挥部的,立即在现场开设指挥部,并提供现场指挥运作的相关保障。现场指挥部要根据事件性质迅速组建各类应急工作组,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二)应急支援

本预案启动后,领导小组可根据事态的发展和处置工作需要,及时申请增派专家小组和应急支援单位,调动必需的物资、设备,支援应急工作。参加现场处置工作的有关人员要在现场指挥部统一指挥下,协助开展处置行动。

(三)信息处理

现场信息收集、分析和上报。技术人员应对事件进行动态监测、评估,及时将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和损失情况及处置工作等情况及时报领导小组,不得隐瞒、缓报、谎报。符合紧急信息报送规定的,属于i级、ⅱ级信息安全事件的,同时报县委、县政府相关网络与信息安全部门。

(四)扩大应急

经应急处置后,事态难以控制或有扩大发展趋势时,应实施扩大应急行动。要迅速召开信息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根据事态情况,研究采取有利于控制事态的非常措施,并向县政府有关部门请求支援。

(五)应急结束

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经应急处置后,得到有效控制,将各监测统计数据报信息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提出应急结束的建议,经领导批准后实施。

五、相关网络安全处置流程

(一)攻击、篡改类故障

指网站系统遭到网络攻击不能正常运作,或出现非法信息、页面被篡改。现网站出现非法信息或页面被篡改,要第一时间请求相关职能部门取证并对其进行删除,恢复相关信息及页面,同时报告领导,必要时可请求对网站服务器进行关闭,待检测无故障后再开启服务。

(二)病毒木马类故障

指网站服务器感染病毒木马,存在安全隐患。

1)对服务器杀毒安全软件进行系统升级,并进行病毒木马扫描,封堵系统漏洞。

2)发现服务器感染病毒木马,要立即对其进行查杀,报告领导,根据具体情况,酌情上报。

3)由于病毒木马入侵服务器造成系统崩溃的,要第一时间报告领导,并联系相关单位进行数据恢复。

(三)突发性断网

指突然性的内部网络中某个网络段、节点或是整个网络业务中断。

1)查看网络中断现象,判定中断原因。若不能及时恢复,应当开通备用设备和线路。

2)若是设备物理故障,联系相关厂商进行处理。

(四)数据安全与恢复

1.发生业务数据损坏时,运维人员应及时报告领导,检查、备份系统当前数据。

2.强化数据备份,若备份数据损坏,则调用异地光盘备份数据。

3.数据损坏事件较严重无法保证正常工作的,经部门领导同意,及时通知各部门以手工方式开展工作。

4.中心应待数据系统恢复后,检查基础数据的完整性;重新备份数据,并写出故障分析报告。

(五)有害信息大范围传播

系统内发生对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电子邮件、短信息等网上服务中大量出现危害国家安全、影响社会稳定的有害、敏感信息等情况进行分析研判,报经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批准后启动预案;或根据上进部门要求对网上特定有害、敏感信息及时上报,由上级职能部门采取封堵控制措施,按照市上职能部门要求统一部署启动预案。

(六)恶意炒作社会热点、敏感问题

本系统互联网网站、电子公告服务中出现利用社会热点、敏感问题集中、连续、反复消息,制造舆论焦点,夸大、捏造、歪曲事实,煽动网民与政府对立、对党对社会主义制度不满情绪,形成网上热点问题恶意炒作事件时,启动预案。

(七)敏感时期和重要活动、会议期间本地互联网遭到网络攻击

敏感时期和重要活动、会议期间,本系统互联网遭受网络攻击时,启动预案。要加强值班备勤,提高警惕,密切注意本系统网上动态。收到信息后,及时报警,要迅速赶赴案(事)发网站,指导案(事)件单位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同时收集、固定网络攻击线索,请求县上技术力量,分析研判,提出技术解决方案,做好现场调查和处置工作记录,协助网站恢复正常运行并做好防范工作。

六、后期处置

(一)善后处置

在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要迅速采取措施,抓紧组织抢修受损的基础设施,减少损失,尽快恢复正常工作,统计各种数据,查明原因,对事件造成的损失和影响以及恢复重建能力进行分析评估,认真制定恢复重建计划,迅速组织实施。

(二)调查和评估

在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信息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应立即组织有关人员和专家组成事件调查组,对事件发生及其处置过程进行全面的调查,查清事件发生的原因及财产损失状况和总结经验教训,写出调查评估报告。

七、应急保障

(一)通信与信息保障

领导小组各成员应保证电话24小时开机,以确保发生信息安全事故时能及时联系到位。

(二)应急装备保障

各重要信息系统在建设系统时应事先预留出一定的应急设备,做好信息网络硬件、软件、应急救援设备等应急物资储备工作。在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发生时,由领导小组负责统一调用。

(三)应急队伍保障

按照一专多能的要求建立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保障队伍。选择若干经国家有关部门资质认可的,具有管理规范、服务能力较强的企业作为我县网络与信息安全的社会应急支援单位,提供技术支持与服务;必要时能够有效调动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等的保障力量,进行技术支援。

(四)交通运输保障

应确定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应急交通工具,确保应急期间人员、物资、信息传递的需要,并根据应急处置工作需要,由领导小组统一调配。

(五)经费保障

网络与信息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资金,应列入年度工作经费预算,切实予以保障。

八、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

互联网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事关国家安全、社会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要切实增强政治责任感和敏感性,建立应急处置的快速反应机制。

(二)妥善处置。

篇8

西安作为全国副省级城市,总人口近1000万;西安作为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桥头堡,一批国际化、大规模、高水平的论坛会议、展览展销、文艺演出、体育赛事等活动先后在该市密集举办,在友好往来、贸易投资、技术交流、信息沟通、经济合作、增加就业和展示形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拉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人员集中的活动日益增多。为了能够保障人民群众在参加大型活动的绝对安全,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可行性建议:

1 攻坚克难,探索建立公共安全管理新机制

西安作为发展迅速的省会城市和国际化旅游都市,公共场所较多、节假日人流量大,建立一套完整规范的集预警、防范、处置、善后等各环节于一体的综合性、长效性管理机制,全面提升全市各级公安机关应对公共安全突发事件的整体能力,对保障人员密集公共场所安全非常必要。去年上海“12・31”拥挤踩踏事件发生后,西安市公安局高度重,专门召开会议认真总结事件教训,专题研究人员密集公共场所安全管理问题,并成立由治安管理部门牵头的调研专班,对全市火车站、地铁站等交通枢纽,公园、博物馆等公共场所,超市、商场等人员易聚集场所进行全面摸排,最终统计出854处主要人员密集场所,在结合实地数据、参考大量文件资料的基础上,编制出台《西安市公安局人员密集公共场所活动安全管理预警防范处置善后工作机制》。从前期摸排了解全市各地情况、内部为该区域评估打分,到动态信息的掌控及相应的研判预警,再到不同级别的处置和最终善后追责,这套工作机制为西安市各级政府、公安机关和社会责任单位提供了一整套解决方案。

2 主动作为,将群众自发性聚集活动纳入监管视线

2007年10月1日,国务院出台《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条例》规定: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面向社会公众举办的每场次预计参加人数达到1000人以上的活动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负责安全管理工作。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1000人以下活动及群众自发性聚集活动的安全隐患不断增加。针对当前群众自发性聚集活动、无须安全许可活动和人员密集场所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西安市公安局主动作为,明确要求全市各级公安机关将无须安全许可的活动、群众自发性聚集活动和人员密集场所统一纳入视线,参照大型活动标准进行监督管理,实现安全管理无死角。公安机关按照“分区、分级、分类”的原则进行监督管理,其中“分区”指的是分区域由属地派出所、分局或者归口部门进行管理;“分级”就是把不需安全许可的活动按照风险评估和预计人数划分为3个级别,分别由派出所、分局或市局进行备案登记;“分类”就是场所分为临时性、经常性、节假日激增、商业活动引发等类别。“分区、分级、分类”的目的就是要将这些新纳入视野场所的日常监督管理职责明晰、具有可操作性,确保任何形式的安全隐患和薄弱环节都有相关部门进行严格安全监管,努力实现安全管理精细化、规范化。

3 明确标准,实现分区分级分类预警防范处置

西安市公安局参照复旦大学卢春霞博士在《公共场所中拥挤人群的研究》中对人群拥挤的定义和人群密度值通过标准,紧密结合全市人员密集场所活动实际,划分了3个拥挤度标准并科学设立了相应的三级预警标准:人均占有面积不足1平方米(室内人均面积不足1.25平方米),为三级预警;人均占有面积不足0.75平方米(室内人均面积不足1平方米),为二级预警;人均占有面积不足0.5平方米(室内人均面积不足0.75平方米),为一级预警。围绕这三个标准,按照分级分类原则,西安市公安局、各分县局及派出所将对各类活动进行信息搜集、隐患研判,为各级指挥中心及时预警指令和防范处置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同时,规定了统一的分级预警和预警处置权限,其中二、三级预警指令由各分县局指挥中心,一级预警指令由市局指挥中心。按照“就近、快速、带装”的原则,分县局为二、三级预警处置力量,市局为一级处置力量,不同级别会有不同警力和配套设施及规范进行现场处置。各警种、各部门力量配属和任务一目了然,从而形成三级预警、三级研判、三级、三级处置等相关配套规范。特别是当一级预警处置时,包括公安、卫生、急救、市政、电力、运输等部门都有各自任务,为有效应对紧急事件的发生设立了比较全面的解决方案。

4 夯实责任,建立四级防范体系

篇9

2安徽漂流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

安徽是一个以丘陵、山地为主的省份,且河流较多,尤其是中部江淮和皖南山区.而漂流运动正是一项适合在山间水流中开展的一项运动,能给人们带来很多刺激和欢乐.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安徽省的漂流景区已近40家,而漂流安全事故也是时有发生,表1是2011年在安徽部分景区发生的有据可查的漂流事故.从表1可看出,在这3起漂流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中有一共同点,就是景区在安全管理上存在一定问题.在2011年8月黄山桃花源漂流景区出现溺亡事件后,黄山市委市政府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全市漂流景点即日起全部停止营业,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安徽省旅游局也紧急发文《关于进一步加强对漂流等项目安全检查的通知》(皖旅管〔2011〕30号),通知明确指出,凡是没有通过省旅游局审批的漂流项目,一律停业.通过调查得知,目前通过省旅游局审批的漂流景点只有9家,也就是说全省还有30多家漂流景区没有通过省旅游局审批.但值得注意的是,2011年9月省政府已取消省旅游局审批漂流旅游的权利.既然旅游局已经不参与漂流景点的审批,那么之前发文要求叫停未审批项目的通知显然也无法切实执行.这样就使得漂流运动的安全管理出现真空.

3从安徽省体育局游泳、漂流场所安全执法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看主管部门的管理

根据省体育局皖体政[2012]5号文件《关于开展对全省游泳漂流场所执法检查的通知》,2012年7月省体育局组织人员对部分涉及人身安全的游泳、漂流体育经营场所开展执法检查.通过访谈参与执法检查的成员,得知漂流项目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相当一部分救生员或者安全员没有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个别漂流景区安全制度未上墙、危险地段安全警示牌不足、应急预案未定期演练.以上执法检查中遇到的问题所反映出的更深层次的原因便是主管部门的监管不力和体育行政部门的执法尴尬.调查中发现,近几年主管部门(包括旅游、水利、安检、地税、体育等)的例行检查每年都会进行,个别地方还会复查或者抽查,但不论是例行检查还是抽查,绝大部分都会提前通知,没有突击检查.这就会使得部分漂流景区负责人会心存饶幸,进一步导致安全防范意识的淡薄.体育行政部门在进行安全执法检查时,由于没有漂流项目经营的审批权,即使检查到问题,也仅仅是劝说提醒,这是体育部门在监管漂流项目经营过程中不得不面临的一个尴尬局面.

4漂流公共安全服务简述

公共安全服务是指通过国家权力介入或公共资源投入为公民提供的安全服务[15].现行的漂流经营安全管理是政府主导型的安全管理模式,它主要表现为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对企业的安全条件和安全操作进行监督、检查和相关管理.主要依靠《水利旅游项目管理办法》、《全民健身条例》、《旅游安全管理暂行办法》《重大旅游安全事故处理程序试行办法》以及地方的《体育经营监督管理办法》等来进行监管.由于这些规章主要是部门法规或地方性法规,适用范围较窄,执行效力较低.许多地方的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对企业的违规操作缺乏有效的治理手段,在监管时缺乏有效的法律依据.国家旅游局在新一轮的《旅游安全管理办法》的修订中,明确提出要由传统的监督性管理向服务保障性管理转变[16],即向消费者提供更多的公共安全服务.漂流运动集体育与旅游于一身,而在开展这项运动时又涉及多个部门,如体育、旅游、水利、海事、安检等,因此一直以来包括安徽在内的很多地方在漂流项目的管理上政出多门,由此导致在公共安全服务上未能形成一有效体系.

5建议

5.1安徽省政府应尽快制定漂流项目管理办法

省政府应尽快制定《安徽省漂流项目经营活动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各地市再依据《管理办法》,并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出符合当地实际的漂流项目管理办法,从而由上至下形成一系统的管理制度.《管理办法》中应明确漂流项目经营活动的审批及监督管理的责任部门;明确经营漂流项目的审批流程;明确监管措施、罚则、法律责任等等.

5.2将漂流运动列入高危性体育项目

2011年6月国家体育总局下发《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经营活动管理办法(第二次征求意见稿)》[17],并拟列出第一批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目录.虽然目录里没有漂流项目,但结合安徽省漂流运动的实际开展情况,安徽省完全可以将其列入高危性体育项目.漂流运动惊险刺激,颇受现代人喜爱,但同时又容易发生意外,危及生命安全.将漂流运动列入高危性体育项目,并以此加强经营管理,更有利于规范经营和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及人身安全.

5.3审批流程

考虑到漂流运动的开展主要是利用水利旅游资源,因此可由县级以上体育行政部门来牵头,体育行政部门、水行政部门、旅游行政部门和环保部门共同负责漂流项目经营活动的审批.在监督管理上则主要由体育行政部门负责,安检、海事、质检、消防、卫生、公安等行政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做好漂流项目经营活动及场所的认证及监督管理工作.以工商登记为临界点,建议将体育等行政部门审批高危性体育项目经营活动作为前置程序,审批程序如图1所示.

5.4构建漂流公共安全服务体系

根据漂流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和消费者的安全素质水平,建议漂流安全的公共服务体系应在体育行政部门的主管下,从安全信息服务、安全行为引导、应急救援服务、安全保险服务4个核心方向进行构建,如图2所示.

3.4.1安全信息服务

安全信息服务旨在为消费者提供各种漂流安全信息,消除消费者的信息盲区.体育行政部门在这方面要做的工作主要有:1)检测、搜集、分析、和漂流安全信息,并建立安全信息数据库.对发生的漂流安全事故及时进行披露,以形成对违规经营单位的舆论制约,既为消费者的消费决策提供足够的漂流安全信息,同时又能推动经营单位自觉做好漂流安全保障工作.2)对存在安全隐患的漂流企业进行安全级别评价,并据此进行安全分级,同时适度披露安全评级信息.体育行政部门在提供信息服务时应利用各种信息沟通渠道,如可以在体育官方网站上专门设立高危体育项目(包括漂流)的安全信息版块;同旅游部门合作对进入特定旅游区域的手机进行安全信息的短信群发.

5.4.2安全行为引导

各行业管理部门应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各利益相关主体应该对消费者进行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安全经验等方面的培训和引导,其任务应包括:1)体育行政部门要协同海事机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做好船舶、无动力船只、橡皮艇、木筏、竹排等的质量技术检查.2)体育行政部门可在漂流地提供漂流安全应急手册,向消费者提供安全应急预案.3)社会媒体可通过媒介渠道宣传漂流安全案例、传播漂流安全知识.4)旅行社应向消费者进行安全知识的简易培训,制订漂流过程中的安全注意须知,培训基本的安全处置技能.5)漂流景区应在景区内设立安全游览路线和安全旅游须知.

5.4.3应急救援服务

漂流安全救援需要各种利益相关主体的综合参与,其任务包括:1)借助旅游、消防等部门的力量(如2012年开工建设的国家旅游应急救援黄山队项目),建立和推动漂流公共救援体系.2)明确要求漂流企业制定漂流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进行安全救援演练.

篇10

关键词: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公共安全管理

在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道路运输各种物流快速增长,地区间危险化学品的流动也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事故多发的可能性。一旦事故发生将会造成较大范围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就危险品道路运输,我国先后制定并实施了《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汽车危险货物运输规则》及《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对遏制重特大危化品事故发生,确保安全生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安全管理工作,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公安部、交通部下发了《关于加强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安全管理的紧急通知》。针对接连发生的道路运输事故引发的危险化学品泄漏、燃烧、爆炸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环境污染,究其原因,当前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危险化学品运输企业管理责任不强、措施不完善。对危险化学品运输企业实行资质管理后,一些有运输要求的企业纷纷挂靠有资质的企业,一些资质企业对挂靠企业只顾收取管理费,疏于监管;另一方面,有资质企业未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对本企业主体责任不履行,使一些管理机制得不到落实;第三方面,超装、混装现象较为严重,部分槽罐运输车辆与车辆技术参数登记记录不符,为超装带来可能。

2.对从事道路运输的危险化学品车辆的安全技术状况检验缺乏有效机制。由于国家在机动车检验上实行的是定期检验制度,也就是机动车在规定的检验期限内经安全技术检验合格的,不再重复进行安全技术检验,但从事危险化学品运输的机动车安全技术状况往往无法保证在一个检验周期内时时正常,而出车前的临时检验有走过场现象;其次,在机动车检验实行社会化后,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对机动车的安全技术状况的监管作用有所降低,无法保证机动车检验机构出具的检验合格证明真实有效;第三,对在道路上正在从事运输的机动车辆或即将执行运输任务的机动车辆缺乏应有的临时检验约束,其安全技术状况得不到保证。第四,运输车辆车型繁杂,没有统一的要求,一些车辆既从事危险品运输又从事其他普通货物的运输。

3.对从事危险化学品运输人员的管理和素质要求得不到贯彻执行。其中包括承运人和押运人员。承运人是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安全的关键人物,面对复杂的道路交通环境,承运人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素质,既应该是驾驶员,又应该是熟练掌握危险化学品知识的技术员,他必须具有交通部门认定的危险化学品运输资质。押运人员也应当经交通部门进行安全知识培训,考核合格后才能执证上岗。而一些企业为追求运输利益的最大化,对这些制度不够重视,用一些不具有资质的承运人或对危险化学品知识和运输安全知识掌握不全的押运人员,有的甚至连押运人员都没有,缺乏应有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使小问题很容易变成大威胁。

4.对运输线路未能有效实施监管。随着公路路网建设发展,在长途运输过程中,道路可选择的余地较大,一些运输车辆按线路运输的自觉性降低,再加上交通管理部门对长途运输监管力度下降、长途运输车辆监督管理手段相对落后,在利益驱动下,就在线路的选取上能省则省,完全不受禁行区、线路的约束,穿梭于监管薄弱的农村道路、临江临崖的危险路段,对公共安全造成很大威胁。??

5.对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处置能力不强,甚至是应急预案都没有,有预案又缺乏演练,各取能部门配合处置能力不强,多头管理,一旦事故突发时不能把危险和危害降至最低。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为了对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形成有效监管,以遏制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事故的多发势头,形成标本兼治的管理局面,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对具有危险化学品运输资质的企业要加大日常的检查力度,从管理措施、手段等方面监督好企业的日常生产运输,对辖区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危险化学品单位,尤其是从事危险化学品运输的单位、驾驶员,安全隐患情况进行全面细致的排查,逐一登记造册;对挂靠的车辆和单位要展开排查,对查出的挂靠车辆运输货物与挂靠实际不相符的,要予以清理,并从严追究有资质单位相关责任;对只收管理费,缺乏有效管理手段,不记录管理台帐的资质企业,建议有关部门吊销其相关证件。

2.在国家法律法规的大框架下,在定期检验合格后,对从事跨地区运输的车辆,在发车时做到每辆车都要上线检测,运输线路上每经过不同管理隶属的地区,可由当地的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运输部门进行临时抽检;从事短途运输前要报告当地职能部门,申请临时检验,沿线要布置人员监控;第二,对机动车检验机构出具的检验合格证明要认真予以核对,发现有出具虚假检验报告的,要坚决予以查处,并依法追究法律责任;第三,应对运输车型有统一的应用标准,避免不分车辆技术状况的混乱现象。

3.切实做好承运人和押运人员的管理工作,以资质管理为手段,以熟练操作和掌握危险化学品运输知识提高为目标,不定期对这两类人员进行素质教育和抽查,既要有备岗抽查,又要有在岗抽查,使这两类人员能切实负起运输责任。

4.重点加强对长途运输线路的监控,对辖区内危险化学品运输的常规通行路线和禁止通行线路向社会公告,完善危险化学品禁行、警示交通标志设置,以卫星定位系统实现对运输车辆的远距离实时监控,避免运输车辆出车后失去监管,线路不清无法掌握的漏洞;另一方面,在较大规模的长途运输过程中,要加强地区之间的协同配合,逐步完善安全监管、公安、交通等部门共同参与的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执法检查机制。

5.加强监管,严格审批和办证工作。要依法履行监管职责,安全监管部门要监督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和经营企业,加强安全管理,落实安全责任制,从源头上预防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事故。公安部门要加强道路通行监管,严格查处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无证运输剧毒化学品、擅闯禁行区域、不按规定时间和路线行驶、超速行驶等违法行为。安全监管、交通、公安等部门要依法履行监管职责,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把好行政审批关口。在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经营、运输、使用企业取得行政许可后,要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力度,督促企业认真落实安全主体责任,不断增强遵章守纪意识,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6.抓紧完善并定期演练应急预案。各地要进一步完善本地区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有针对性地开展不同条件下的应急预案演练活动。接到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事故报告后,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及时向化学品登记中心或有关专家了解事故涉及危险化学品的应急处置方法和注意事项,避免盲目施救,防止引发次生事故和环境污染。

参考文献:

[1] 战俊红、张晓辉:《中国公共安全管理概论》,当代中国出版社,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