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模板(10篇)

时间:2023-09-21 09:48:08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

篇1

一、明确学生是创新主体

长期以来,我们对学生的主体地位认识不够,许多教师没有从教材.教参的“金科玉律”中解脱出来,注入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没有根本改变,学生的主体地位只停留在理论上,在实践上却是我行我素。语文教学要创新,就必须消除抑制学生活泼.主动发展的沉郁气氛,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放鸟归林,形成百鸟争鸣的良好氛围。小学生富于幻想,具有潜在的创新能力,教师只有把视点真正转向“学”,才能使学生的潜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掘。从语文教学来看,学生的主体观就是叶圣陶先生提出的要让学生自能读书,自能作文。

二、深钻教材、把握课本创新因素

小学语文教学文字虽然浅显,但却皆为名家名篇。古今中外的“童话”、“寓言”、“历史”故事,充满幻想和童趣,留下许多拓展学生思维创新的时间和空间,而现代科学的知识短文更是充满创新的气息。我们教师在备课时要开拓思路,钻进去,跳出来,引导学生去幻想,去创造,去标新立异,从语文教材中吸取创新营养,逐步引导学生形成创新能力。

三、转变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

长期以来我们在传统教学思想指导下,形成了单一,固定的程式化的教学模式。它对语文教学曾产生过一定作用,但随着教育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以前的教学模式存在不少弊端,根本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程式化”束缚了师生的思想,阻碍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们需要改变这种状况,切实研究并善于运用教学模式,既要掌握模式的基本规律,又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活用模式,使学生通过模式理解所学的规律,并运用这种模式去进一步探求新的知识,获得新的技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同时积极推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以及合作法,发现法,讨论法,导读法,自读法等,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篇2

一、引言

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的文字阅读和理解能力具有启发作用,其创新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意义。创新即创造,但不是刻意求新,小学语文创新要求教师的讲解在符合学生理解能力和教学内容特点的同时具有个性和特色,把琐碎的知识系统化,机械的知识灵活化。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优化创新

(1)以教材为中心进行创新。小学是语文教学的初级阶段,帮助学生寻找正确的语文学习方法十分重要,语文教师要对教材充分重视,创新和优化都要围绕教材进行,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对教学资源进行认真筛选,把握新课改之后新内容的思想和人文内涵。语文属于人文学科,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对课文的人文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并在课堂上给学生进行介绍,以丰富课堂内容,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实他们的知识体系,帮助他们提高理解能力,丰富知识积累。但是有一项要把握好,就是一切的延伸和扩展都要以教材和教学内容为中心,围绕这一中心实现教学内容最大化。

(2)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主性。语文学习重在理解,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给学生布置预习作业,让他们自己获取课文阅读的第一感受,在课堂上,教师就课文的一些简单问题和学生的阅读感想进行提问,这样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可以让他们在课堂上有更多表达的机会,从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这一方法有利于创造课堂的活跃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教学效果变得更好。

(3)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可以改变传统的粉笔、黑板、录音机的单调乏味的课堂,形成一个涵盖声音、文字、图像、影像内容的课堂环境,整体性的环境可以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包含尽量多的教学内容,还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生动活跃的语言学习环境,小学语文学习本身应该成为学生的乐趣而不是负担,多媒体声、像、图、文并重,对于语文可以有很好的表现。利用多媒体声音给学生播放富有感情的朗读,利用动画和视频给学生再现课文描写的场景等,生动的阅读、直观的画面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可以使其对抽象的文字有一个具象化的认识,让学生循着老师的引导去自由想象,这些都可以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扎根文化和育人。语文教学要注意扎根文化,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其文化品位。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是体现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载体,也是社会提倡的思想品德和道德传统的体现,因此在教学中除了注重词汇、语句、思想内容等基础性知识之外,还要引导学生重视课文的深层意义,让学生在阅读中去体会文章的美感,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帮助学生逐渐树立起自己的审美境界。

小学的各项课程中,除了品德与社会课程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之外,语文是最能够教导学生如何做人的课程了。学习的最终目的不是取得高分数,而是要通过学习学会做人做事。所以,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的学习体现自主性和合作性,可以在预习中为学生分好组,三五个学生一起学习讨论,互相提出问题,通过查阅网上的资料帮助理解,共同解决问题。这样的小组方式既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也可以使他们在讨论中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5)教师自我学习,不断创新。创新对于教师来说,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工作,教师要想实现教学的创新,就要不断加强学习,给自己充电,通过网络和自我学习接受新思想和新的教学手段,了解国内外新的创新方法和创新角度,只有思想新颖,才可能实现方法的新颖。

三、结语

在新课标的推动下,语文教学需要改革,也必须改革,改革就需要创新,创新是改革之源,为了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教师要从自身、方法、思想等多方面入手进行创新,在帮助学生学习好语文知识的同时,还要帮助学生培养审美意识和审美境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并教育学生如何做人。

篇3

一、我国小学语文创新教学的重要意义

现阶段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小学语文教师教学仍采用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模式,使小学生很难发挥想象力与培养创造性思维。存在很多教师只看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忽视对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这样不仅影响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与自信心,而且不利于实现教学目标、难以提高教学质量。对此,我国小学语文应创新教学模式,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小学语文创新教学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首先,小学语文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前提基础。语文知识是学习其他学科必备的基础知识,创新小学语文教学,提高教学有效性,有利于小学生学好语文,从而对其自身发展与全面素质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其次,创新小学语文教学有利于实现素质教育。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模式,发挥学生主导地位,不仅可以调动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与热情,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其语文素养。

二、我国小学语文创新教学的策略措施

(一)创造轻松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传统的紧张学习环境不利于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对进行创造性教学不利。对此,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创造一种轻松、和谐与民主的氛围,注意合理作出小评价,让小学生自由想象、思考、学习与提问,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小学生的自信心,在课堂上敢说、敢问,而且有利于最大限度的发挥其创造潜力。此外,教师还应合理创造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鼓励与指导小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进行思考与想象,引导其说出自己独特与新奇的想法。在这样轻松与生动的学习环境下,小学生可以体会到思考与学习的快乐、体验创新的愉悦,有利于小学生喜爱语文,主动进行独立思考,敢于提问与回答,勇于怀疑与辩论,增强培养创新思维的自信心,并发展自身的独立性与潜能性,从而有利于教师创新教学的顺利开展。

(二)创新教学手段,尊重学生个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科技的快速进步,实现现代化教学是实现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过程,而利用多媒体教学是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重要表现。小学语文教师应注重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的声、色、光等信息输出功能化抽象为具体、改复杂为简洁、使无形变有形,刺激小学生的多个器官,有利于集中小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热情、激发创新思维,以实现教学的有效性。此外,教师还应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思维水平与个性发展等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进行差异化教学、针对化教育。通过这种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小学生主动创新,使学习好的学生取得更大进步、使较差的学生主动学习,而且有利于发挥小学生自身潜能并促进个性发展。

(三)转变教师教学理念,重视学生主导地位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与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摒弃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而是应形成现代化创新理念。传统的应试教育重视的是学生对知识的机械记忆与死记硬背,经常要求学生按照标准化答案去答题,这严重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性思维,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不利于培养出高素质、现代型人才。教师应彻底改变之前灌输式、机器化教学方式,而是正确思考与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形成以学生发展为主、教师做好指导的理念。对此,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以自身为主导的观念,让学生真正成为主导,与学生一起探索与研究教学过程,引导与鼓励学生展现自身创造性能力,并采用灵活丰富的教学手段,真正实现小学生学习主体地位,让小学生主动参与思考与想象,积极锻炼创造性思维,从而真正合理而有效地实现创新教学。

(四)创新教学过程,巧妙设置问题

教师应认真准备每一堂课,精心设计教学内容,鼓励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首先教师可以通过让小学生朗读课文、表述课文内容以及叙说自己的新奇观点等方式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创造性思维。其次,教师巧妙设置问题,引导小学生大胆猜想与提出疑问,善于发现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合理、正确地对小学生的创新问题进行适当点拨,鼓励与指导其锻炼思考能力。再次,教师应注重锻炼小学生的总结能力。教师在提出讨论题目后,可以选择分组讨论,然后通过提问各组代表的方式,使小学生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与总结能力。通过教师巧妙提问小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吸引小学生思考与想象,并指导小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锻炼其创新思维与思考能力,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结束语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实行创新教学策略是适应社会发展与教育改革的需要。教师根据语文学科的标准要求与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进行合理、正确的创新教学,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激发小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其独立思考与想象、逻辑推理与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可以有效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并提升小学生的全面素质水平。对此,我国小学语文应继续探索与落实创新教学策略,为真正实现素质教育而不断努力。

篇4

中国分类号:G623.2

当今社会,社会急需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所以在小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这种能力选择在语文教学中培养更是有着其显著的优势。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本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的进行教学,转变以往的教学模式以及关键,树立教学的创新思想,结合语文可本身的特点,改变以往的陈旧的教学模式,这样不但可以构建一个活跃的教学环境,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改变观念,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

在以往的语文教学课堂上,通常都是学生听,老师讲,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学生被动的接受教学知识的灌输,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缺少了相应的主观能动性,记住知识的途径也知识死记硬背,教师也为了追求分数,一直默认了这种教学方法,但是,新世纪所缺乏的人才恰恰不是这种通过这种死读书的人才,现今社会最缺乏的就是创新型的人才,比的是素质与人才的综合能力,如果学生从小学开始就一直以这种方式进行学习,那么很难达到社会的要求,所以这种要求教师首先改变自己的观念,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进行教学,这样的方法不但能够达到让学生巧记忆所学习的知识,也可以将学生培养成综合素质强,具有创新能力的新世纪学生。

二、创造民主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要想让学生在课堂上培养出创新能力,最根本的就是让学生在一个轻松的环境中学习,在进行讲课的过程中,让学生加入进来,让学生开始主动思考问题,创建一个民主的、活跃的课堂氛围。例如在语文课堂上,有很多文章需要学习与鉴赏,那么首先让学生在课前进行相应的预习,并且预留一些问题给学生思考,在上课的时候,让学生主动的参与进来,在回答的问题的时候,学生如果回答错了,其他学生可以纠正,如果不足,学生可以补充,如果对老师的讲法有疑义,可以提出来,大家一起进行讨论。或者可以让学生轮流当老师,备课以及授课,这样学生不但对所将的内容进行深刻的预习,在讲课的过程中也可以吸引其他同学的注意,缺点可以改正,不足可以补充,这样学生在上课的时候才能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能激发其学生的创新思维,主动的思考问题,并且努力寻找解决的方法,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鼓励学生提出疑问

在上课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提出心中的疑问,因为只有提出疑问,才能说明学生开始思考问题,在思考的过程中,才能激发出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提出疑问,也就是向着未知领域伸手,开始有创新能力的想法,在这个时候,需要老师的鼓励,不常提出疑问的学生,老师可以通过询问的方式进行引导,在学生提出有创新性的疑问时,老师也可以鼓励学生一起进行讨论,例如在学习课文《曹冲称象》的课文中时,不要只按照课文中的方法进行传授,也可以让学生进行思考,可不可以想出其他的办法解决称象的问题,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后,教师可以留一些课后思考题,最好是结合具体生活的思考题,让学生不仅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思考,也将创新思考的能力带到生活中去。

四、结合学生的想象力

小学生有着各种各样的想象力,老师应该充分的利用好这一点,最好引导工作,让学生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老师可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多为学生做一些场景的布置,在上课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的想象力到布置的场景上去,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上课的过程中,或许有些学生的想象力与课堂无关,在这个时候,要求老师不要强行的制止,也不要让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嘲笑,例如在语文课堂上,朗读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分角色进行朗读,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为所朗读的角色,这样学生才可以充分的了解到角色的心理,对所学的课文更加深刻的进行理解。学生在进行古诗学习的时候,老师也可以通过幻灯片的放映来让学生体会古诗中所描绘的场景,这种方法不但让学生更快速的进行背诵,也可以充分的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五、总结

培养学生就是为了让学生以后更能适应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以后做对社会有用的人,现今社会最缺的就是创新型的人才,所以,在这小学启蒙教育的阶段,更应该本着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的进行教育,针对不同的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在小学语文的课堂上,让学生充分的释放个性,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进行学习,告别以往死记硬背的方法,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对知识更有兴趣,更好的记忆。也只有这样,才能让语文教育更加的充满活力,让学生在创新的思维中更好的提高语文成绩。

参考文献

篇5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0-166-01

创新,英文是“Innovativn”,起源于拉丁文,原意有三层含义。第一,更新;第二,创造新的东西;第三,改变。我们教师的任务就是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未来的社会需要创新型人才。语文创新教育是语文素质教育更有效更高层次的教育,我认为当今语文教师要想实现创新教育,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转变教师观念,树立创新意识

虽然教育改革很多年了,但对于我们农村小学来讲,可以说是雷声大雨点小,一方面是条件限制,硬件设施跟不上去,另一方面是教师的观念没有改变,很多老师依然是“一张嘴,一块黑板”,课堂依然是以老师为主体,学生依然处于被动接受状态,课堂死气沉沉,没有活力,看不到学生思维跳跃的火花,这样的传统教学如何培养出适应社会的创新型人才呢?当务之急是转变教师观念,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语文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语文课堂上,教师不仅要注重双基训练,更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开发创造潜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改变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创新

经常听到周围的老师在说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了,讲什么都不喜欢听,上课时没精打采的,一下课个个像猛虎下山。其实我们在埋怨学生的时候,有没有想过我们老师自己呢?学生为什么对我们的课堂不感兴趣?什么样的课堂才会吸引学生?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思考吗?我认为民主的、和谐的、充满挑战、充满创新的课堂才是同学们想要的。这样的课堂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江苏省徐州市在2013年12月全面推进“学进去 讲出来”教学方式,这种“学讲方式”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作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合作学习作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老师、学生的地位完全变了,老师由传统课堂中的“主宰者”变为学习活动的协助者,要站在学生的后面,适时地“参与”到学生们的学习活动中去,发现问题,一对一解决。这样的课堂中,学生们时而沉思,时而争论,时而又豁然开朗,课堂充满了生机,充满了活力,创新思维的火花在碰撞、在跳跃、在闪烁,因为这样的课堂,学生是真正的主人!

三、改进教学手段,促进学生创新

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促使我们课堂的科技化、信息技术化。现如今,即使在农村,也有大部分家庭有了电脑,接了互联网,很多学生的电脑技术已经超过了老师。如果我们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一根粉笔,一块黑板,是无论如何也提不起来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更别谈什么思维的创新了。在语文课堂中,适时地运用多媒体,会给学生在听觉、视觉上以很大的刺激,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我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石头书》一课时,课前搜集了大量的关于化石的图片,当我课堂上一一展示时,同学们都睁大了眼睛,张圆了嘴巴,不时发出惊叹时,感叹大自然的神奇。有位同学说:“说石头是书,我认为不仅因为课本上的几个原因,更因为石头记载了时间的推移、万物的变迁。”我带头鼓起掌来。这是我在备课时都没有想到的,这就是创新!写景的文章我们可以用动人的音乐、美丽的风景图、深情的朗诵,把同学们带到如诗如画的境界,无需老师的讲解,同学们自然而就会体会到风景的优美以及作者的生花妙笔。学生喜爱的课堂,学得轻松、愉悦,时不时就会有精彩的一幕呈现!

四、改革教学评价,鼓励大胆创新

《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语文课程评价具有检查、诊断、反馈、甄别和选拔等多种功能。”在语文课堂上,我们教师要注意发挥评价这些功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教师在评价学生时不要笼统,“你读得真好!”“你真棒!”等等,到底好在哪儿、棒在哪儿,被表扬的学生不知道,其他的学生更不明白,如果这样表述为“你把自己当成抢营养的小稻秧了,所以你读得真好!”“你能大胆说出自己的疑问,真棒!”这样的评价不久鼓励了回答问题的孩子,还给了全班同学一个学习导向,他们都会朝着这个正确方向努力。老师在评价学生时,切记为了评价而评价,没有表情、没有感情,僵硬的口气,这样的评价学生不会有任何喜悦的。教师温和的语气、真诚的态度、恰当的评价会让回答正确的同学享受到成功的乐趣,会让回答错误的同学发现自己的不足,找到前进的目标。这样的评价会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不断地创新,呈现一个又一个精彩的生成!

篇6

长期以来,我国的课堂大都是“课堂为中心,书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单一模式,课堂教学主要特征是传授,灌输知识,教师全盘讲学生被动听的局面。为了改变这一状况,课堂教学必须突破传统的人际关系,营造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使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变成学生容易理解的形式,丰富学生头脑中的表象,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能消除学生的戒备心理,学生往往乐此不疲,并且思维活跃,富有创造性,这是小学语文学习别需要的,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所在。

教学要坚持教学的民主化,尊重爱护每一个学生,承认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坚持以发展人为本,对学生中萌芽要加以呵护与保护。在课堂上给学生以时间和空间,解放他们的手、脑、嘴巴和眼睛,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比如在教学《七色花》中我让学生发挥想像,如果你现在拥有一朵七色花,你会怎么用?一个同学说:“假如我有一朵七色花,我要让七色花帮我实现一个愿望,让我制造出一个能帮妈妈干家务的机器人。我以后上大学了离开了家,它就能帮妈妈干家务、聊天”。他的这个回答比起其它同学说的“假如我有一朵七色花,我要让所有的病人恢复健康”……是多少与众不同,其它同学都笑起来,但我对他的回答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鼓励他说:“一定能成为伟大的发明家”。一颗宽厚包容的心保护了这个孩子的创新欲望。同时,教师要强化自身的人文素养,拓宽专业知识,掌握创新思维的方法,学会搞学科研究,由“匠气化”向“学者化”转变,做一个知识渊博,充满爱心,循循善诱的现代优秀教师,鼓励创新,乐于创新,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使课堂变成时时创新,处处创新,发现真理的平台。

二、培养主动参与、独立思考、创造性地学习

“注入式”的教学方法是我们所摒弃的,教学教程需要教师积极创设条件,引导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所灌输的知识,努力促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能解决问题的创造性学习。如在教学《狼和小羊》时,在学生学习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带上事先准备好的头饰,对课文中儿狼和小羊的对话进行表演,通过表演,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大灰狼的凶恶、蛮横无理和小羊的温顺。这样学生通过以上的实践操作,验证了这样一句话:“听到的容易忘记,只有自己动手做过才能真正的理解。”该过程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不断的对头脑中原有的表象进行加工,产生种种联想各想像,创新思维能力得到了训练和提高。

三、指导学生设疑质疑,发展创新思维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宋代著名学者陆九渊也曾说过:“为学者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小进,大疑大进。”故学生中学习没有问题就没有兴趣,没有思维,没有创新。问题出自于怀疑,不怀疑就没有问题。不怀疑就不能见真理,只有质疑才能求异,勇于创新。质疑问难是学习的重要方法,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科学的发明创造往往是从质疑开始,从解疑入手,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质疑、解疑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鼓励学生质疑,指导解疑,需要讲究策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精心设计难度适宜,富有思考性的问题,使学生“跳一跳,摘果子”。教学中遇到的疑点或难点以及比较含蓄工潜在的内容,应启发学生思考讨论,在思考讨论的过程中逐步解疑,在探索讨论中有所发现和创新。

如教学寓言《守株待兔》一课时,在揭示寓意培养发散思维时,就可以指着画面问:“如果你是种田人的邻居,当你看到这位年轻的种田人守着树桩等兔子时,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呢?”接着请一个同学上来当年轻的种田人,让他的“邻居”上来教育他。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众人纷纷相劝,共同教育“年轻的种田人”的情景,这就形成了师生互动、相互合作的可喜场面。通过问题来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的掌握知识,并用所深知识来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在情境中境人互动,实现人境融合的理想境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课堂教学要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展开充分的讨论,在争辩过程中陈述矛盾,培养思维的批判性。如我在《麻雀》一课作小结时说:“读了这篇课文,从老麻雀奋不顾身抢救小麻雀的记叙中,我们感到了母爱的伟大。”话音刚落,一位男同学举手说:“老师,我不同意说是母爱,因为课文从头到尾都没有写老麻雀是公的还是母的!”我听后笑着说:“你读得很认真,看来老师的概括不太准确。那么怎样说才确切呢?”学生的思维又一次被激活了,经过争论,最后总结出:这篇课文表现了一种“亲子之情”。通过教师引导,保护了学生的独特见解,也激发了学生创新的精神。

四、注重情境的开放性,培养创新思维

在教学实践中,我感到由于情境教学具有以美为突破口,以情为纽带,以思为核心,以儿童活动为途径等鲜明的特色,因而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及创新人格有着独特的作用。创新思维是一个开放性的动态思维过程,它善于大量地、广泛地吸收外界各种信息,在与外界各种信息的交换和反馈中,不断吸收新东西,以建立自己的思维模式,整合自己的思维成果。在教学中,我注重情境的开放性,给学生留下充分的创新余地。

又如在教学《初冬》时在大雾蒙蒙的清早带领学生出去观察雾中、雾后的美景,使学生对课文里的语句“像隔着一层纱”、“模模糊糊看不清”、“太阳射出光芒来”等有了深刻的印象,在充满深厚趣味性的同时,也自然地、感性地融入学生对本课思想内容的更深一层感悟,使文章中心得到升华,从而理解并背诵课文就易如反掌。如在教学《黄山奇石》一课时,学生了解了“仙桃石”、“猴子观海”等奇石的样子及课文的介绍方法后,可让学生根据课文中略写的其它奇石的名称,展开想像,以小导游的身份向大家介绍它们的形状。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要鼓励学生提出新设想,并且对自己的设想和主张阐述理由,作出验证。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学策略,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问题解决和决策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相信通过实施创新教学策略,转变自己的教学行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一定会促进学生主体的发展,也必将迎来语文教学的又一个艳阳天。在落实素质教育的实践中,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大胆实践,勇于实践,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为新世纪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创新教学策略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劳动技能和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健康地发展为目的。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发达不竭动力,创新的关健是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可见“创新能力”是未来人才的一个核心素质,必须从小培养,打好基础。小学语文是一门培育创新思维的重要学科,在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必须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从而为培养出具有创新性思想能力的人打下基础。在新课程改革中,笔者结合教学实际,大胆创新,现就如何在教学中实施创新策略谈几点看法:

一、创设民主教学氛围,保护创新幼芽

长期以来,我国的课堂大都是“课堂为中心,书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单一模式,课堂教学主要特征是传授,灌输知识,教师全盘讲学生被动听的局面。为了改变这一状况,课堂教学必须突破传统的人际关系,营造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使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变成学生容易理解的形式,丰富学生头脑中的表象,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能消除学生的戒备心理,学生往往乐此不疲,并且思维活跃,富有创造性,这是小学语文学习别需要的,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所在。

教学要坚持教学的民主化,尊重爱护每一个学生,承认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坚持以发展人为本,对学生中萌芽要加以呵护与保护。在课堂上给学生以时间和空间,解放他们的手、脑、嘴巴和眼睛,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比如在教学《七色花》中我让学生发挥想像,如果你现在拥有一朵七色花,你会怎么用?一个同学说:“假如我有一朵七色花,我要让七色花帮我实现一个愿望,让我制造出一个能帮妈妈干家务的机器人。我以后上大学了离开了家,它就能帮妈妈干家务、聊天”。他的这个回答比起其它同学说的“假如我有一朵七色花,我要让所有的病人恢复健康”……是多少与众不同,其它同学都笑起来,但我对他的回答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鼓励他说:“一定能成为伟大的发明家”。一颗宽厚包容的心保护了这个孩子的创新欲望。同时,教师要强化自身的人文素养,拓宽专业知识,掌握创新思维的方法,学会搞学科研究,由“匠气化”向“学者化”转变,做一个知识渊博,充满爱心,循循善诱的现代优秀教师,鼓励创新,乐于创新,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使课堂变成时时创新,处处创新,发现真理的平台。

二、培养主动参与、独立思考、创造性地学习

“注入式”的教学方法是我们所摒弃的,教学教程需要教师积极创设条件,引导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所灌输的知识,努力促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能解决问题的创造性学习。如在教学《狼和小羊》时,在学生学习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带上事先准备好的头饰,对课文中儿狼和小羊的对话进行表演,通过表演,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大灰狼的凶恶、蛮横无理和小羊的温顺。这样学生通过以上的实践操作,验证了这样一句话:“听到的容易忘记,只有自己动手做过才能真正的理解。”该过程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不断的对头脑中原有的表象进行加工,产生种种联想各想像,创新思维能力得到了训练和提高。

三、指导学生设疑质疑,发展创新思维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宋代著名学者陆九渊也曾说过:“为学者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小进,大疑大进。”故学生中学习没有问题就没有兴趣,没有思维,没有创新。问题出自于怀疑,不怀疑就没有问题。不怀疑就不能见真理,只有质疑才能求异,勇于创新。质疑问难是学习的重要方法,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科学的发明创造往往是从质疑开始,从解疑入手,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质疑、解疑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鼓励学生质疑,指导解疑,需要讲究策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精心设计难度适宜,富有思考性的问题,使学生“跳一跳,摘果子”。教学中遇到的疑点或难点以及比较含蓄工潜在的内容,应启发学生思考讨论,在思考讨论的过程中逐步解疑,在探索讨论中有所发现和创新。

如教学寓言《守株待兔》一课时,在揭示寓意培养发散思维时,就可以指着画面问:“如果你是种田人的邻居,当你看到这位年轻的种田人守着树桩等兔子时,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呢?”接着请一个同学上来当年轻的种田人,让他的“邻居”上来教育他。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众人纷纷相劝,共同教育“年轻的种田人”的情景,这就形成了师生互动、相互合作的可喜场面。通过问题来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的掌握知识,并用所深知识来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在情境中境人互动,实现人境融合的理想境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课堂教学要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展开充分的讨论,在争辩过程中陈述矛盾,培养思维的批判性。如我在《麻雀》一课作小结时说:“读了这篇课文,从老麻雀奋不顾身抢救小麻雀的记叙中,我们感到了母爱的伟大。”话音刚落,一位男同学举手说:“老师,我不同意说是母爱,因为课文从头到尾都没有写老麻雀是公的还是母的!”我听后笑着说:“你读得很认真,看来老师的概括不太准确。那么怎样说才确切呢?”学生的思维又一次被激活了,经过争论,最后总结出:这篇课文表现了一种“亲子之情”。通过教师引导,保护了学生的独特见解,也激发了学生创新的精神。

四、注重情境的开放性,培养创新思维

在教学实践中,我感到由于情境教学具有以美为突破口,以情为纽带,以思为核心,以儿童活动为途径等鲜明的特色,因而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及创新人格有着独特的作用。创新思维是一个开放性的动态思维过程,它善于大量地、广泛地吸收外界各种信息,在与外界各种信息的交换和反馈中,不断吸收新东西,以建立自己的思维模式,整合自己的思维成果。在教学中,我注重情境的开放性,给学生留下充分的创新余地。

篇7

21世纪,尤其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社会发展对知识的依赖程度也在不断的提高,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人才的培养,国家也越来越重视教育的投入。小学语文教育是一个学生开始学习语文生涯的开端和起点。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直接关系到孩子在以后的人生成长中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创新意识等方面的发展,抓住小学语文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尤其重要。不同于幼儿园的学习教育,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具有更系统,更规范,更科学,更合理的特点。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要切实结合每个学生自身的特点进行合理、科学的引导而不应该一味的追求成绩的提高。伴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开展,相比较与传统教育从国家到家长都对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既能保证学生的成绩又能培养学生的个人素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每一个教育教学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新课改形式下小学语文教育的现状

大家都知道小学语文教育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启蒙以及基础学习阶段,同时也是其它学科学习必备的知识技能,因此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将直接影响着孩子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对语文的深造方向,在新课程改革形式下,教师逐步的从之前课堂的主宰者到现在的主导者。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虽然有了诸多方面的改善,但仍存在着很多问题。

1.语文教师的课堂缺乏科学性、合理性。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尤其是在低年级,教师不注重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这个阶段,教师习惯性的教学生一些识字、认字的能力,完全忽略了对学生关于阅读以及写作方面的能力培养,这也就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能合理的安排提问,也不能合理安排朗读,这也就严重限制了学生语言逻辑能力的提高。

2.传统的教学模式仍然主导着小学语文教学。当前的小学教育教学也存在着“填鸭式”教学的现象。很多的情况下小学生学习的内容和老师布置的教学任务存在超龄的情况。由于现代社会的就业压力比较大,社会对学生的学历看得越来越重。这也就间接的导致了小升初的压力。如今社会学历是一块找工作的敲门砖,考上好的大学接受好的教育是每个学生和老师的愿望。很多的学校和老师在学生给学生布置任务的时候通常都会超出教学大纲的要求范围。这样的语文教育教学不仅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样会不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学习兴趣,是一种事倍功半的“揠苗助长”式的教学模式,不能够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

3.教学理念和师资力量达不到新课改的要求。首先在传统的教育教学中普遍认为学生的学习成绩是评定一个学生的标准,从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兴趣爱好、身体素质、心理健康素质等的培养。不能够因材施教,这样往往会阻碍一部分对某一方面有着天赋的学生的发展。其次,一部分学校的师资力量水平达不到新课改教育教学的要求,尤其是偏远地区和贫困地区。教师队伍建设不够完善,部分小学语文教师缺乏教学热情、敬业精神和对学生的热爱、学术的热忱。

二、新课改下小学语文的创新举措

1.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注重语文教学的科学性和人文性,要将学生置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中心位置,要以培养全面发展型人才实现素质教育为目标,学校不能只注重简单的知识传授,更应该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独立的学习思维,以学生的未来发展为中心,激发学生主动去学习,独立思考问题,教师还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要源于教材也要高于教材,设置一些合理的教学目标,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基础情况进行教学,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的差异,根据各个年龄阶段学生的特性有选择性的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在合适的年龄阶段能够最好的掌握更多的知识技能,使学生能够在语文学习中找到乐趣,最终能够灵活的掌握运用。

2.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素质教育注重的是以人为本,改变以前课堂上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主导的教学方法,转变为学生主体,以素质教育为中心的理念,引导学生主动创新,要激发学生好奇心,让学生质疑,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这样我们才能在学习中得到进步,教师可以通过改变教学方法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说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在各种尝试中得到教训,让学生从教训中学到知识,吸取经验,像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选取各种教学方法教会学生如何记忆,出现错误,让学生明白为什么错,怎样做就是正确的,如何避免错误,教师还要民主的与学生进行沟通,在课堂上和课下都可以开展语文教学,拉近师生的距离,便于教学,以提高教学效率从而达到教学目标。增加教学方式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新鲜感,学生可以主动地加入到学习当中去,获取更多的知识。

3.相关教育部门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差异,针对性的加大教育投入,提高师资力量,比如选拔专业的特长教师针对特长生的能够很好的得到教育,还可以引进一些高科技的教学设施,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还能让学生在通过生动的图片提高记忆,提高学习,帮助学生更深刻的掌握更多的知识,提高教师素质也是一项教育投入,教师素质的提高对学生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教师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以身作则,加大教育建设项目的投入,增加学生的课外活动,让学生能够在快乐中学习。快乐的成长。

三、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结合时代的发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新课改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指明了方向,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应该牢牢抓住这个机遇,加大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力度,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高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安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最大化的利用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时间,是对语文教学效率的保障。还有学校和教师要对语文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再有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要注重语文教师的培养,增强小学语文教师的创新意识,从而有力地提高了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进程。

参考文献:

篇8

1引言

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的文字阅读和理解能力具有启发作用,其创新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作用。创新即创造,但不是刻意求新,小学语文创新要求教师的讲解在符合学生理解能力和教学内容特点的同时具有个性和特色,把琐碎的知识系统化,机械的知识灵活化。

2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优化创新

2.1以教材为中心进行创新

小学语文是语文教学的初级阶段,帮助学生寻找正确的语文接受和学习方法十分重要,语文教师要对教材充分重视,创新和优化都要围绕教材进行,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对教学资源进行认真筛选,把握新课改之后新内容的思想和人文内涵。语文属于人文学科,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对课文的人文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并在课堂上给学生进行介绍,以丰富课堂内容,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实他们的知识体系,帮助他们提高理解能力,丰富知识积累。但是有一项要把握好,就是一切的延伸和扩展都要以教材和教学内容为中心,围绕这一中心实现教学内容最大化。

不同的课文有不同的特点,老师在设置课文的创新点时要从课文的具体特点出发,寻找创新和教材的最佳结合点。例如在讲解《养花》一文时,要引导学生对劳动和生活进行理解,让他们知道幸福的生活需要劳动进行充实,让学生与作者一起体会劳动给生活带来的乐趣。在讲解《葵花之最》一文时,要引导学生探究边防战士为了祖国人民乐观向上、顽强不屈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2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主性

语文学习重在理解,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给学生布置预习作业,让他们自己获取课文阅读的第一感受,在课堂上,教师就课文的一些简单问题和学生的阅读感想进行提问,这样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可以让他们在课堂上有更多表达的机会,从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这一方法有利于创造课堂的活跃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教学效果变得更好。

2.3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可以改变传统的粉笔、黑板、录音机的单调乏味的课堂,形成一个涵盖声音、文字、图像、影像内容的课堂环境,整体性的环境可以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包含尽量多的教学内容,还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生动活跃的语言学习环境,小学语文学习本身应该成为学生的乐趣而不是负担,多媒体的声、像、图、文并重,对于语文可以有很好的表现。利用多媒体声音给学生播放富有感情的朗读,利用动画和视频给学生再现课文描写的场景等,直观的画面、生动的阅读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可以使其对抽象的文字有一个具象化的认识,让学生循着老师的引导去自由想象,这些都可以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授《暮江吟》时,可以给学生播放江畔日落景象的图片,让学生对诗歌的意境有更深的体悟。同时,在小学语文中利用多媒体教学,也可以转变传统的课堂灌输式的“我说你听”的教学模式,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都需要思考,都有表达意见的机会。另外,学生可以通过字体颜色、重要图标等加深印象,或明确重点,也可以锻炼学生对学习速度和课堂节奏的适应能力。

只有对多媒体进行恰到好处的利用,才能给学生的思想以启迪,使小学语文课程的重点更加明确、方法更加科学。

2.4扎根文化和育人

语文教学要注意扎根文化,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其文化品位。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时体现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载体,也是社会提倡的思想品德和道德传统的体现,因此在教学中除了注重词汇、语句、思想内容等基础性知识之外,还要引导学生重视课文的深层意义,让学生在阅读中去体会文章的美感,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帮助学生逐渐树立起自己的审美境界。

小学的各项课程中,除了品德与社会课程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之外,语文是最能够教导学生如何做人的课程了。学习的最终目的不是取得高的分数,而是要通过学习学会做人做事,学会理解和洞察,学会认知和生活,因此小学语文教育要求教师重视利用创新精神来带动学生的创新精神,去开放学生的视野等。所以,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的学习体现自主性和合作性,可以在预习中为学生分好组,三五个学生一起学习讨论,互相提出问题,通过查阅网上的资料帮助理解,通过一起整理使问题的答案明晰化,从而共同解决问题。这样的小组方式既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也可以使他们在讨论中锻炼语言表达,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2.5教师自我学习,不断创新

创新对于教师来说,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工作,教师要想实现教学的创新,就要不断加强学习,给自己充电,通过网络和自我学习接受新思想和新的教学手段,经常转换思想,学习国内外新的创新方法和创新角度,只有思想新颖了,才可能实现方法的新颖。教师的教学创新必须从自我完善和创新开始。否则,创新很有可能就变成了耍花样,教学效果难以得到优化。

以上是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主要创新路径分析,但是,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创新时要注意“度”的把握,既要做到“新”,又不能为了“新”而“新”,一切的“新”,其目的都应该是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目标。

3结语

语文教学在新课标的推动下,需要改革,也必须改革,改革就需要创新,创新是改革之源,为了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教师要从自身、方法、思想等多方面入手进行创新,在帮助学生学习好语文知识的同时,还要帮助学生培养审美意识和审美境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并教育学生如何做人。

参考文献:

[1]廖荣生语文教学创新的几点体会[J],中学教学参考2011(4).

[2]赵莹.YingZhao.语文教学创新探析[J],中国对外贸易(英文版)2010(22).

篇9

创新的时代需要创新的人才,创新的人才需要创新的教育。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是二十一世纪教育的主题和显著特征。

小学语文课是一门基础学科,容易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性思维。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和一项基本任务。面对新世纪的挑战,语文教学要加强创新素质教育,必须立足于课堂教学,关注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探索,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结合十几年的教学经验,我着重从以下方面实施创新教育。

一、激趣为先,鼓励创新

教师应该珍惜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创造的火花。学生有浓厚的兴趣,主动、自觉地学习,学习积极性越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越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如“故事引趣”“设置悬念”等。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引入,一开课就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要实施创新教育,必须从兴趣入手。这样学习成为学生深感兴趣又富有吸引力的事情,鼓励学生创造。上课时学生就会争先恐后发言,调动积极性,提高创造能力,头脑中经常闪现出创造的火花。比如在教《画》这一课时,一位教师首先挂上一幅山水画,接着从远处欣赏这幅画,再走到近处侧耳“听”这幅画,这种夸张的动作引得学生窃窃私语,他们急切地想知道老师在干什么。最后,老师微笑着指着这幅画,这时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了,学习兴趣也被激发了。老师趁势引导学生按从远到近的顺序观察画中的景物,配以富有感情的声调描述:“远处是连绵起伏的高山,瀑布顺着山势飞流而下,溅起层层水花,如烟如雾;近处桃花盛开,美丽的鸟儿在枝头欢唱。啊!这里的风景真美!”这一生动的语言描述顿时调动了学生的内心情感,师生情感融为一体。这种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的方式,不仅易于打开学生的思路,而且易于激发学生深究课文内容的兴趣,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培养想象,活跃思维

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诱导学生发散思维。创设情境,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引导学生用发散的眼光,多方位地审视文章的立意、题材、结构和语言,感受体味,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教师要根据级段的和教学内容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采用行之有效的语文活动形式,全面、多方位地发展学生语言能力,激发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想象力的方法很多,如:作文教学中的续写,看图作文等,都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中的小女孩是一个生活在贫穷家庭,缺衣少食,在寒冷的夜晚还要出来卖火柴、遭人欺负的悲剧人物。教师在教学时,可提前布置编排课本剧的任务,学完后,可布置改写“小女孩命运”的作业,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假如小女孩卖出了所有的火柴,她会过一个什么样的圣诞夜?学生在熟悉的事物上展开想象,激发了创作的兴趣,活跃了思维。

三、改进教法,实施创新

篇10

活泼、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是学生创新的重要前提,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说过:“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所以,作为课堂的组织者——教师,应该把自己当做普通一员,与学生和平相处,营造出一种宽松的、具有丰富反映的、给学生以心理安全的学习氛围。一堂课教师柔和的语调、期待的目光、亲切地抚摸、关注地倾听、激励的语言好似一条条情感的纽带,使师生感情更加融洽,沟通更加顺畅;教师的信任、鼓励、欣赏、赞扬,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并产生“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是“营造有利于创新教育的精神环境之关键”。事实确实如此,我在课堂上巧用“微笑艺术”,使孩子们在宽松的气氛中,敢想、敢说、敢做、敢创新。

二、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素质教育的本质是“主体教育”,主体地位的充分体现,是培养学生创新的根本。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尊重他们的人格,信任和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在课堂教学中,真正把学生当做一个自主的人、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具有巨大潜能的人。让学生们有发问的权利,有说“不”的权利,有不同于他人的权利,有保留不同观点的权利。并且时刻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最大限度地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创新活动。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努力避免“灌输式”教育方式,通过适当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之成为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驱力。要依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紧密结合语文教材本身丰富的感染力,创设情境,激起学生内心强烈的兴趣和刨根问底的欲望。从而将“教”的愿望转化为“学”的内在需要。

三、要培养学生的自主适应能力

新课程从课程目标到教材内容都体现了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尊重学生的多样性,允许学生发展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评估标准,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小学时期正是开阔思维的起点。教师可以通过设立多级学习目标和多样的学习方式,让不同的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到合适的内容。教师还应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自主探索空间,鼓励不同意见和创造性思路的迸发,鼓励多样化的问题解决方式和方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水平差异针对性地实施分层次教学。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采用伙伴教学的方法,改变学生的个体差异为资源,让学生在参与合作中互相学习并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协同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实施因材施教,并不是让学生被动地去接受知识,而应该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养成自我学习的能力。

四、要灵活运用教学手段

学生的创新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来源于教师的创新意识。所以教师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技巧,教学手段有独创性、新颖性,自然而然就会诱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这也正是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成功的关键。我认为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教学机制,根据教学情况,教师适度的引导和巧妙的点拨,既能保证语文课堂顺利的进行,又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灵活和创新性,收到”一石激起千层浪“、“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而不着痕迹地启发学生并由此展开文章的阅读活动,则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展创新思维。

五、要合理运用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优质教学资源光盘等电教媒体的恰当运用,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举措。教学中教师要合理整合各种教学手段,“因材选媒”,突出多媒体的辅助教学作用,淡化其“装饰”效应,让学生在形象生动的情境中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知识和情感体验,切不可喧宾夺主,忽略学生的自我体验和品位。俗话说“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教学媒体辅助教学定位应该是“辅助”,教师应先备好课,分析学生的需求,再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运用多媒体表现重点、难点,并且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维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