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公共安全模板(10篇)

时间:2023-09-21 10:12:5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企业公共安全,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企业公共安全

篇1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目前,国内施工企业实施“走出去”的国际化发展战略,大力开拓海外业务,从亚洲到非洲,从拉美到欧洲足迹遍布世界各地。然而,纷繁复杂的国际关系, 联系不断的种族矛盾,国际恐怖势力发展给境外施工企业的公共安全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建筑施工企业需要认真评估各国公共安全风险,定时风险报告,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保障企业员工的安全,促进境外业务的健康发展。

一、完善公共安全管理制度,规范管理程序。

管理制度和管理程序是境外公共安全管理和有效运行的基础和保证,在制度建设方面,需要成立境外公共安全领导小组、境外公共安全管理办法实施、境外事件应急预案等管理规程和制度,夯实了公共安全管理的基础工作。为了保证境外项目公共安全管理工作的规范化运行,结合各国的公共安全的形势,针对不同施工项目的风险情况,各境外项目部应制定和细化了《项目境外公共安全管理办法实施细则》、《项目境外公共安全管理办法工作程序》、《项目境外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项目境外项目HSE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明确项目各部门在公共安全管理上的职责,规范了了境外公共安全方面包括营地管理、车辆管理、人员管理、出国培训等日常规章制度,为防范公共安全风险奠定良好地基础。

二、开展公共安全风险评估,提高防范措施的针对性

公共安全风险管理重在防范,重在把公共安全管理由“事后应对”向“事前预防”转变,根据境外项目的特点,认真开展公共安全动态风险评估与控制,及时上报分析报告,制定公共安全风险控制措施,对一些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应对措施进行了分析研究,努力做到“防患于未然”。如针对境外项目易发的群体罢工事件和交通意外事故,认真分析原因,随时注意事态变化,要防患于未然,以保证能够妥善应对,得当处置。

根据项目所在国家风险等级,境外项目按照实际进行了动态安全评估,各企业总部的《境外公共安全风险状况评估报告》的指导下,对项目所在地存在的政治、社会、环境、文化、利益冲突、公共安全卫生和自然灾害等方面的风险进行了识别、分析和判断,制定了具有明确针对性的对策,书面编制了风险评估报告。以便准确掌握相关地区及周边环境的公共安全形势和风险等级,增强全员的安全防范意识。

同时,针对所在国家地区较为突出的公共安全风险,采取了专项防范措施。例如针对中东和北非的政治形势的动荡,结合有关文件的要求,企业要切实做好中东、北非项目执行公共安全管理和应急处置,进一步加强境外工程公共安全管理工作。 一是高度关注所在国的安全局势变化,保持项目部与公司海外事业部、安全环保处等相关业务部门的联系,建立当前特定时期的应急领导小组,落实专人负责,保持全天候通讯通畅,指导并督促各项安全防范措施,做到防范于未然。二是项目部针对目前的形式,细化更新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落实各项应急处置措施,密切做好与业主及总包商的沟通,借助当地业主的安全防范网络,建立联动体系;加强与所在国中国使领馆的联络,接受公司总部境外代表处的指导,适时组织应急措施的演练。三是加强营地安全防范,减少人员外出。严肃请销假制度,对于项目执行地区的外出必须由项目主管领导签字;避免前往敏感、人多地区,涉及离开项目执行地的出差要进行备案;营地内要备足生活必须品,交通车辆保持状况良好;注重与当地雇员、社区和民众公共关系的处理,及时发现和化解各种矛盾。四是涉及近期派往现场工作或返回国内休假的人员,要严格按照外事和公共安全教育中要求的程序和注意事项做好个人防范工作,严禁在上述敏感地区中途转机。五是项目部密切保持与集团公司境外代表处的联系,执行每日报告制度,每日由组织机构中主管公共安全的落实部门主管部门报送。六是境外项目配备了海事卫星电话,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的沟通和联络。通过采取以上防范措施,有效地应对了当时严峻、复杂的公共安全的形势,牢牢把握住了公共安全管理的局面。

三、强化培训、教育与检查,提高风险防范的意识与能力。

做好外派人员的出国教育与培训是保证队伍稳定、预防境外公共安全风险的有效途径之一。各企业要高度重视境外公共安全培训和教育工作。积极组织境外机构负责人、公共安全管理机构人员以及境外安全管理人员参加总部开办的境外公共安全管理培训;针对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组织相关管理人员编制策划了境外公共安全培训内容,要求派境外人员出境前必须经过相应的外事教育。按照“不培训、不派出、不派任务”的原则,确保派驻境外机构工作人员培训率100%,考试不合格的人员严禁出境;现场培训率100%,考试不合格的人员坚决不派任务。在出国前培训中,将工作地的人文环境、自然环境、工作环境、工作岗位、工作条件、福利待遇、沟通机制和纠纷处理程序等都如实告知出国人员,让他们事先对新的环境有所了解,心理上有所准备,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在境外现场,对于新进人员,项目部全员进行入场教育,不仅讲安全,还要讲公共安全管理的内容,使境外人员了解并严格遵守当地政府的法律法规,如劳动法、劳务许可、签证办理等,了解并尊重当地宗教、文化、风俗习惯,和谐当地社区、雇员关系,学会识别各类风险,保持警惕,发现任何危险征兆立即报告,熟悉应急预案内容和应急处理流程。对于每一位外派人员,无论是国内还是境外,均要求受训人员对培训情况签字确认,公司、项目部根据培训情况,建立了全面的培训记录档案(包括培训时间、地点、内容、考核成绩等)。

四、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机制,不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为了有效地应对境外公共安全突发事件,强化境外公共安全管理,各企业要建全和完善了应急指挥系统,在项目上设置了项目应急组织机构,明确各部门的应急职责,编制相应的应急预案,加强应急预案的培训、定时开展应急演练,评估应急演练效果。加大项目的公共安全、HSE硬件设施的投入,强化公共安全管理,。

1、积极开展境外人身意外保险的投保工作,在国内为员工投保了境外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基础上,根据沙特政府、阿联酋政府和EPC总承包商的要求在沙特和阿联酋投保了相关保险,保险范围覆盖了雇佣的境外员工。

2、在应急物资、交通设备、通信设备、现场医疗设施和脚手架等周转材料方面的投入,从本质上保障了安全,提高了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如在项目营地建立了卫生所,在项目现场建立急救站,制订医疗健康管理工作的相关制度和程序,建立员工健康档案,配备了适量的医生、适当的药品、医疗室和救护车。

篇2

2解决对策

对策一: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县公司成立组织机构、就护电工作确认各基层单位职责;通过实施保护电力设施属地化管理,将责、权分解到供电所。通过就地护电工作的有效管理,达到电力线路保护区内“三无”(无树障、无建筑物、无违章施工作业)标准。在全社会开展普法教育,向公众大力宣传电力法律法规和安全用电常识,在全社会树立保护电力设施和电能是涉及全社会公共安全和公共利益的思想观念,提高工种保护电力公共设施的意识。①现场操作未完成之前严禁任何人员私自拆除接地线。②拆除接地线便一律认为线路带电,此时严禁任何人登杆作业。③现场操作完成后,负责人及时向有关人员、部门报备工况。④工作人员在接到工作许可人的明确允许送电指令后,方可向线路恢复送电。⑤加强电力设施的巡护管理,重点开展保护区内“三违”的治理工作。输电线路跳闸事故(线下“三违”)的处置;保护区内施工用电的审批。⑥强化电力设施保护的宣传力度。⑦坚持“四不放过”原则,即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防范措施不落实不放过;职工群众未受到教育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未受到处理不放过。参加或组织人身死亡事故和其它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负责对事故责任者处理意见的落实。对策二:加快智能电网建设,提高电力服务质量改善供电服务质量有助于提升供电企业的社会信誉度。而智能电网建设恰恰是提高供电服务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加快智能电网建设,有助于简化供电管理的中间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现阶段,各国政府为实现智能电网建设,正全力投入智能电表布建,进而带动智能电表出货量逐年攀升,并激励相关零组件供应商营收成长。此外,智能电网建设迎合了政府提倡的节能减排环保理念,政府的支持为智能电网建设开辟了大好的市场前景,不仅能够传播国家电网节能减排担负责任和品牌形象,同时可以提升全社会和电力客户对供电服务和安全管理的认知度,从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篇3

二、工作目标。

全年,本人将完成“一个目标”、突出“三个重点”、加强“三大建设”,为推动本单位安全工作作出新的贡献。

一个目标:保证全年不出任何安全事故。

三个重点:把安全学习、遵守安规、预防事故作为全年安全工作的重点。

三大建设:一是加强安全思想建设,通过安全法规和规章制度的学习,从思想上增强安全意识;二是重视安全制度建设,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从制度上保证安全生产;三是强化安全防范能力建设,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安全管理与防范知识,增强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确保“三不伤害”。

三、工作措施:

1、协助单位搞好安全工作。以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和集体主义思想,把安全工作当成是保护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大事,协助单位和同事,共同搞好本单位的安全工作,确保本单位全年安全平安稳定。

2、积极为安全工作献计献策。随时思考安全问题,及时查找安全隐患,针对本单位、本行业、本岗位安全工作实际,认真分析各个时期的安全形势和各个环节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积极为安全工作出主意,想办法,踊跃向单位和领导提出有利于安全工作的合理化建议。

3、加强安全知识学习。利用安全学习时间和业余时间,认真学习国家安全法规、集团公司安全文件、分厂安全规章制度和本行业本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积极参加各项安全活动,丰富安全知识,强化安全理念。

篇4

二、整治范围和内容

整治范围为全区工业企业,包括:冶金、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机械制造、电力、船舶制造、民爆物品和器材等行业的生产性企业。整治重点如下:

三、实施步骤

1、全面动员部署阶段(6月13日-6月30日)。6月25日前制定溧水区工业企业“集中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方案,并召开乡镇企业服务中心相关人员会议,进行专题部署。

2、企业自查自纠阶段(7月1日-7月31日)。要求全区工业企业按照活动要求,结合各自行业和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重点,结合夏季高温及汛期安全防范工作要求,开展为期一个月的自查自纠活动,以查责任、查隐患、查源头、查制度、查措施、反“三违”为主题,重点检查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是否完善,责任是否层层落实到岗位、落实到员工;检查企业是否落实分级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是否建立隐患排查治理数据库,做到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化和经常化;检查企业应急预案体系是否完善,领导值班制度是否落实等。

3、抽查阶段(8月1日-8月20日)。对全区范围内的工业企业进行不定期、不定点抽查。

4、限期整治阶段(8月21日-9月10日)。对于工业企业自查自纠和抽查出的隐患和问题,组织专家指导企业进行集中治理整改。企业能自行整改的一律自行整改,对于不能整改的,一律停产或停工整顿。

5、整治效果验收阶段(9月11日-9月20日)。组织检查组对“集中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整治的隐患和问题进行验收。

6、总结提升阶段(9月21日-9月30日)。组织各乡镇企业服务中心相关人员认真分析、及时解决大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并进行认真总结。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领导、精心组织。此次检查整治行动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在全省集中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的要求,各镇和工业企业要牢固树立高度的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落实责任,围绕责任单位安全生产存在的主要矛盾、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精心组织策划,层层细化分解方案,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面覆盖,不留死角,确保大检查全面彻底、不走过场。

篇5

(二)严格项目准入门槛。按照化工行业投资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对新建和改、扩建化工项目实施严格的行业准入管理,化工项目的核准(备案)由省辖市以上投资主管部门负责,各县(市、区)一律不得审批化工项目。各地要建立由投资管理部门牵头,环保、安全监管等部门参加的化工项目联合会审制度,实行严格的环保和安全审查,具体操作中需把握以下原则:

1.新建(含搬迁)化工项目,必须进入省级化工园区或经省辖市人民政府确认、环评文件经省环保厅批准的化工集中区,否则不予审批;环境基础设施不完善或长期运行不正常的化工集中区内的新、改、扩建化工项目,不予审批。淮河流域地区新建化工项目的,必须事先征得省环保厅同意。

2.新建化工项目投资额不得低于5000万元(不含土地费用、不得分期投入),且需通过环保、安全和能耗等评估。

3.依法严格限制在饮用水水源地上游地区建设化工项目,限制新建剧毒化学品、有毒气体类项目,原则上不再批准新的光气生产装置和生产点建设项目,从严审批剧毒化学品、易燃易爆化学品、有毒气体和涉及高危工艺的化工项目;禁止建设排放致癌、致畸、致突变物质和恶臭气体的化工项目。

4.省级化工园区和化工集中区以外现有保留的化工生产企业,在符合产业政策和排污总量不突破的前提下,允许进行改善安全条件、治理事故隐患和提高环保水平的相关技术改造,但不得进行扩大生产规模、增加生产品种的扩能改造;且建设该类技术改造项目时,在项目环评审批前,必须事先征得省环保厅同意。

5.新建危险化学品项目需经省辖市人民政府批准,新设立剧毒化学品企业需报请省人民政府批准。

(三)推进化工集中区整治和化工企业入园进区。各地对省级化工园区和经省辖市人民政府重新确认的化工集中区,要建立健全安全、环保管理机制,加强安全监管和规范化管理,进一步完善基础配套条件,全面建成集中式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新入区企业接管率达到100%;加强集中供热中心建设,满足集中供热条件的化工集中区,集中供热率要达到100%;化工集中区边界与居住区之间设置不少于500米的绿化隔离带。积极引导分散的化工生产企业逐步集中到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符合产业定位、通过区域环评且环境、安全基础设施完善的化工园区或化工集中区。凡在主城区、居民集中区和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化工生产企业一律搬迁,不能搬迁的,由地方人民政府依法予以关闭。入园进区企业必须建设废水预处理设施,并做到“清污分流、一企两管”,危险废弃物全部安全处置。各地可根据城市发展要求,出台相关鼓励政策,加快主城区的化工生产企业搬迁退城、入园进区。对位于城市中心区域的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限期搬迁,并确保搬迁安全。

(四)强化化工点源污染治理。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环保标准要求,对全省化工行业重点排污企业实施工业废水提标改造和深度处理工程,至2011年底,凡达不到排放标准的企业一律停产整顿或关闭。*流域化工生产企业要严格执行《*省*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和《*地区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重点工业行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32/T1*2-20*),属于杂环类农药等行业的企业要执行环境保护部《关于*流域执行国家排放标准水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时间的公告》(20*年第28号)相关要求。

(五)提高行业清洁生产水平。对化工行业污染物排放不能稳定达标或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核定指标的企业,以及使用有毒有害原材料、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由环保部门实行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并向社会公布企业名单和审核结果;鼓励和推进化工企业开展自愿性清洁生产审核,提高清洁生产水平。

(六)着力推进自动控制技术改造。现有涉及危险工艺的化工生产企业,要在2010年底前完成自动化控制技术改造,实现工艺过程的自动控制和温度、压力等主要参数指标的自动报警,有条件的要装备集散控制系统和紧急停车系统,实现远程操作。新建涉及危险工艺的化工生产装置必须装备自动化控制系统,大型(投资规模1亿元人民币以上)和高度危险的化工生产装置要在实现自动控制的基础上装备紧急停车系统。剧毒、易燃易爆化学品储存区域要安装液位、温度、压力超限报警设施、气体泄漏检测报警装置和火灾报警系统;构成重大危险源的液化气体、剧毒液体等重点储罐必须设置紧急切断装置。

(七)建立化工行业长效管理机制。切实加强化工行业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基础管理,认真落实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建立和完善专家咨询、论证制度。总结化工生产企业专项整治的经验做法,加强标准规范的研究制(修)订工作,完善政策法规,建立起化工行业长效管理、规范管理的运行机制。化工生产企业应按时缴纳工伤保险费,切实保障职工权益,对未参加工伤保险或未全员参加工伤保险的企业,不得发放安全生产许可证。

二、总体要求和目标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坚持环保优先、节约优先,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按照《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实施意见》(苏政发〔20*〕69号)和《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安监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苏政办发〔20*〕49号)的要求,把专项整治与调整产业结构、推进技术进步结合起来,与健全管理制度、强化日常监管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生产经营标准、行业准入门槛和从业资质要求,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强化源头管理,严格监管措施,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引导化工企业入园进区。通过两年的专项整治,使化工生产企业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和治理,安全生产条件切实改善,产品结构优化,产业集聚发展,管理严格规范,全省化工行业安全、环保和产业发展水平全面提高。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省人民政府将调整和充实全省化工行业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省环保厅、省安监局为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单位。各地也要进一步调整充实化工行业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及办公室工作人员,确保正常运行。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和联合执法机制,制订具体实施方案,深入开展化工生产企业专项整治。要根据“分级管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严格落实各级政府和部门的监管责任和化工生产企业的安全、环保主体责任,建立有目标、有任务、有考核、有奖惩的责任制,确保专项整治全覆盖,不留死角,取得实效。

篇6

二、进一步落实安全监管责任

县政府各部门、乡镇人民政府要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将安全生产监管延伸到社区,形成“齐抓共管、群防群治”的安全生产格局。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监督、检查、指导本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督促本行业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要按照《市人民政府关于安全生产工作“一岗双责”的实施意见》的要求,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扎实有效地做好安全生产监管的各项工作。

三、进一步加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篇7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进一步加快,企业在我国经济文化建设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因此企业的安全问题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企业安全、稳定的运行,不仅影响着企业自身是否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更加决定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败。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积累的社会矛盾也逐渐增多,这也导致相关企业受到相关不法激进分子的威胁,同时由于领导安全管理意识不强烈、安全保卫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不足、对于保安人员的管理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导致企业安全保卫工作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本研究针对企业安全保卫工作中的不足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旨在进一步保障企业安全的同时,为促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进一步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一、做好门卫工作,防止可疑人员进入

目前,个别企业保安工作人员安全意识不高,对于来往企业的人员允许其随意出入,这不但妨碍了企业人员的工作,同时也给企业的安全带来严重隐患。首先要做好外来人员的登记制度,记录外来人员的姓名、进出时间、联系方式等,如有必要还应记录身份证信息,其次要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企业的数量,防止社会不良分子进入企业造成潜在的威胁,对进入重点工作区域的外来人员要求有企业相关工作人员的确认方可进入;其次对于上下班高峰人员出入较多要提高警惕,要锻炼安保人员对本单位工作人员的认识程度,防止外来人员趁上下班高峰混入,最后要保证企业门卫时刻有安保人员值班,做好安保人员的排班责任制,使外来人员不得随意进入企业,这是确保企业安全的第一步。

二、各岗位实行责任制,定时进行检查

建立健全完善的安全保卫责任制,要将安保工作所涉及的所用区域进行细致的划分,将安全保卫的每一个环节落实到个人,确保没有遗漏的安全隐患死角,大力宣传安全保卫的重要性,提高安保人员的责任意识,同时将安全保卫与安保人员的绩效相结合提高工作人员对于保障企业安全的积极性,并制定严格的管理机制对于绩效考核不合格的人员坚决不予继续录用。对于企业工作区域要求有专门的安保人员负责,及时检查下班期间办公室内的用水、用电安全等,对于实验室的化学药品、仪器设备等物品配合相关工作人员进行管理,防止有毒、有害等药品外泄,在下班期间应检查门窗是否安全,如有工作人员进入重点工作区域也应采取严格的登记制度。对于晚班的保安人员要加强管理防止其擅自离岗,由于夜班安保工作具有特殊性应该增加安保人员的数量,同时要求保安人员对企业所在区域进行定时的检查,防止有可疑人员进入、失火、电路事故等现象的发生确保早发现早解决,还应定期检查灭火器等相关设备的使用期限保证其可以有效使用。

三、学习相关知识,掌握处理突发事件的方法

安全保卫知识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也有了极大的改变,社会各种突发事件的不断增多也要求每一名在企业工作的安保人员要不断的学习相关知识,全面掌握处理相关突发事件的能力,才能确保企业的安全。首先,要制定企业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针对相关应急预案要知道安保人员展开相关的学习,如遇到火灾等突发事件要及时寻找并切断起火源,用灭火器等消防设施进行有效灭火,并有效的组织人员撤离;其次,保安人员应掌握一定的搏击技术,遇到偷盗等情况能保障自身安全的同时能制服不法分子,负责领导应组织保安人员学习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在不触犯法律的同时保障企业的安全;最后,对于企业可能存放的相关有毒、有害药品要指导保安人员遇到突发事件时相应的处理方式,防止其泄漏等给社会造成严重危害。

结束语

企业的安全保卫工作是一项重要且复杂的工作,安全保卫工作的顺利展开决定着我国企业的工作能否顺利进行也决定着社会主义公共安全,一旦发生重大火灾、严重的刑事案件将给国家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因此,加强企业的安全保卫工作意义重大,相信通过加强安保人员的管理、积极展开学习、提高安全保卫意识等方面能有效保障企业的安全,使企业工作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胡永正.对加强企业企业治安保卫工作的思考[J].公安研究,2010, (8):32-33.

篇8

中图分类号:TU2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4(b)-0164-01

伴随工业化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们对能源需求的日益增加,新型煤化工企业在我国得到蓬勃发展,并逐渐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新生力量。然而,不能忽视的是煤化工企业在生产、贮藏、运输中存在着重大的安全隐患,严重影响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国家财产安全。

1 目前我国煤化工企业的消防安全问题

近年来,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而我国却面临“油少、煤多”的难题,所以新型煤化工企业应运而生。由于煤化工企业生产出的产品(主要包括焦炭,煤气和苯、甲苯、二甲苯、萘等芳烃等21种产品)多为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和强腐蚀性的物质,所以在贮藏场所和运输过程中极易发生火灾,严重威胁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1]。尤其是在我国煤化工企业发展初期,安全隐患更为突出。目前,我国煤化工企业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1.1 落后的生产技术和企业安全设备装置

煤化工企业在我国是初始阶段,规模小、成立时间短、起步晚等原因造成生产技术相对落后于其它发达国家。例如:20世纪50年达国家开始淘汰的炉型—— 4.3 m的焦炉,还依旧得到我国现在产业政策支持推广和应用。近来,我国引进的最新焦炉是发达国家20世纪70年代使用的2×70孔炭化室高,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我国目前煤化工企业落后的生产技术使得其生产安全系数低,极易因技术问题而造成不必要的生产安全事故。

此外,煤化工企业产品的特殊性(多为易燃易爆危险品)在生产、储藏、运输过程中存在很大的发生火灾和爆炸的可能性。而一旦发生此类事故,其极易扩散蔓延的性质会最终导致无法挽回的局面。当前,我国现有的灭火设置装备只能有效控制局部重点区域,而不能达到控制整体全部区域[2]。所以,落后的企业设备装备大大增加灾害发生的几率。

1.2 管理层消防安全意识淡薄和员工消防安全素质低

在煤化工企业内部,一些管理层领导消防安全意识极为淡薄,在企业生产内部未设置消防器材等一些专业的消防设施。万一发生火灾,起初火无法在第一时间得到有效控制,很有可能因火势加大而造成企业财产损失,甚至是人员伤亡。

在煤化工企业工作的员工,没有进行过任何专业的消防安全教育和逃火演练。一旦发生事故,不能在第一时间很好地控制灾情而最终导致灾情的无限扩大。

1.3 尚未健全和规范的消防技术标准

在我国目前的消防安全管理办法中,与煤化工工程防火设计相应的管理规范依旧存在空白。因而,在实际的消防安全管理中,会经常遇到一些因未知问题而造成的实际操作上的困难。

2 煤化工企业消防安全应对策略

针对以上我国煤化工企业目前面临的消防安全问题,几项消防安全对策随之提出。

2.1 提高煤化工企业的生产技术和建立有效的安全保障机制

针对我国煤化工企业在我国起步晚和技术落后的困境,企业要加大引进发达国家先进的生产技术。在生产环节,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包括设备与控制技术)和工艺,把先进和实用的技术切实应用于中国煤化工企业的生产,推动企业的不断发展。其次,加大生产安全的资金投入。在消防安全方面,企业要加大生产安全的投入,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的同时,有效提高安全防护能力,增强各项安全防护措施。

2.2 加强对煤化工企业消防安全技术指导与监督

由于煤化工企业的快速发展,已经逐渐成为各地经济建设的龙头支柱,并得到各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针对我国目前煤化工企业管理层消防安全意识淡薄和员工消防安全素质低的现状,因而加强对其消防安全技术指导和监督是迫在眉睫的首要任务。

2.2.1 煤化工企业内部建立严格细致的责任落实机制

煤化工企业应该把安全生产作为企业发展的首要前提,从企业最高层到安全管理人员,把责任细化到岗位和个人,每个人都拥有极强的责任安全意识。这样,不但能够增强企业管理层的责任意识,还能起到相应的监管作用。对安全隐患突出但拒不整改的企业和完全忽视安全的企业,要勒令整改或坚决加以取缔。一旦发生重大安全事故,要加强对企业法人的进行责任认定和追究[3]。

2.2.2 加强对煤化工企业内部的管理和监督

消防部门在对煤化工企业进行消防隐患排查时,要从源头上消除安全隐患。尤其是火灾多发季节(高温天气和重要节假日等),在做好消防安全宣传工作的同时,加大对消防安全隐患的监督和排查。坚决杜绝“形式主义”,避免错漏和直接不查。

2.2.3 组织员工定期进行消防安全教育和培训

企业要定期开展消防安全学习工作和培训工作,学习相应的消防预防守则和逃灾技巧。此外,要请专业的消防人员来制定火灾应急预案、组织逃生演练等。通过参加企业生产工艺理论知识培训,培养专业人才,促进产业链的不断延续和完善。同时,企业要保证所有员工都能参与其中,并定期对员工进行消防安全知识和技能考核,并设奖惩机制。

2.3 完善和健全相应的消防安全技术标准

政府部门应当尽快出台相应健全和规范的消防安全管理办法,从煤化工企业最初的建筑施工到防火技术设计,从运输车辆的专业性到车辆自身的内部防火性,从消防安全的监管到最后的定期消防审查,都能够做到有法可依。最终,能够保证煤化工企业在生产、储存和运输都达到消防安全技术标准。

2.4 加大科技信息的宣传和提高国民科学素养

在重大突发性公共安全事件面前,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而提高公民科学素养最普遍的方法则是加大对科技的传播力度,充分利用媒体的力量增强公民对科学信息的认知能力。只有加大科技信息宣传和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在突发性安全事件面前时,才能有效地降低大批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

3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介绍我国目前煤化工企业安全生产和发展中面临的瓶颈 ,指出重大的安全隐患会对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带来威胁。最后,针对目前存在的消防安全提出有效的措施和建议,为我国未来煤化工企业的消防安全管理提供了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篇9

企业的安全保卫工作是全社会公共安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涉及的面也特别广泛,具有聚集性和突发性强的特点,在单位和社会的稳定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所以说做好企业内部的安全保卫工作是对整个社会的巨大贡献,同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企业的全面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那么,怎样才能做好企业的内部保卫工作,如何才能更好的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本文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企业安全保卫工作的现状

1、企业保卫工作表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的局面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保卫工作表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的局面,计划经济条件下相对封闭、相对单纯、相对稳定的企业内部治安环境已经不存在了。不少企业不从自身保卫工作的实际出发来干工作,安排到保卫部门的人员有不少是各个岗位裁减下来的老弱病残职工。看着满员,一个萝卜一个坑,实际上能力和素质远远达不到对企业治安保卫工作的要求,一旦遇到紧急事情,没有能力来进行应对和处理,使企业保卫工作徒有虚名,“保而无卫”。

2、企业不安定因素越来越多,突发事件频发多发,治安任务十分艰巨

随着我国企业经济模式的变化和调整,停产、转产、转行、亏损企业也越来越多,政府和企业、职工和单位、社会和企业的各种矛盾相互交织在一起,使企业内部的各种矛盾因素出现错综复杂的状况。同时由于我们国家社会保障体系和各种社会福利还不是很完善,有相当多的企业单位,许多协议职工因不同的原因在解除劳动合同时,有这样或那样的要求企业难以解决,容易造成各种不安定事端诱发的隐患,同时也增加了企业内部治安工作的难度。

3、企业保卫人员的地位、待遇比较低,治安保卫队伍不稳定

企业保卫干部的社会地位一直是比较低的,他们没有职称、和企业其他搞业务的同志比较待遇上始终是比较低的,工资水平低,激发不了大家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社会和企业内部一些群众对保卫工作不了解,认识也有偏差,认为保卫部门就是看看门,查查人,没有什么大的出息和作为,认为安全工作是领导的事、是保卫部门的事,和他们无关。部分保卫干部也认为做保卫工作不能学到技术,没有社会地位,是个没有前途和出息的工作,因此也缺乏工作的进取精神,得过且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4、对抓好企业内部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

许多企业领导层把自己的精力和时间花在了企业的经营和管理上,这是无可厚非十分正常的事情,企业要生存就得有效益,但是却不能拿出一点精力和时间来关注企业的安全保卫工作,企业内部保卫被弱化、不重视这是不争的事实。所以在企业内部方面的投入就显得过分吝啬,使不少企业治安保卫工作的力量非常薄弱,人防、物防、技防的要求基本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标准,造成了单位的内部保卫工作不能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和威慑力。

二、应对措施

针对当前企业单位内部保卫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一定要下功夫对企业单位的治安保卫工作进行改进,改变固有的观念、改变僵化的体制、创新工作新机制,才能不断提升单位的治安保卫水平,确保单位有一个安全的发展环境。

1、提高认识,规范管理

在企业发展的重要关口,维护企业内部的安全稳定,对于保证企业的全面发展尤为重要。企业应该充分认识到维护企业稳定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一定要对企业的安全保卫工作十分重视。企业的主要领导一定要充分认识维护稳定工作的紧迫性、重要性、长期性,对企业安全保卫工作要经常讲、放在心、常抓不懈,持之以恒。要不断强化企业保卫部门的预防、管理、协调、教育、服务等职能,把企业的内部保卫工作落到实处。同时要不断的规范管理,加强各项制度建设。要坚决贯彻“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制定和不断完善企业内部安全保卫制度和秩序,落实各种防范措施。制定和完善各种应急处突预案,以应付各种突发事件的发生,切实维护企业单位的安全稳定。

2、抓宣传改变旧观念,强措施促进保卫队伍建设

抓好宣传教育使群众深入了解企业内部保卫工作重要性,积极支持并主动参与单位治安保卫工作。经常开展消防常识、安全生产、安全防范等为重点的专题教育活动,不断提高企业职工安全知识水平和应对治安突况的能力。单位还要根据自己本单位的实际需要,完善保卫队伍的机制,把那些政治立场坚定、作风过硬、纪律严明、熟悉业务的人员选出来担任专职保卫干部,还可以根据单位的实际需要配备相应兼职人员。适当的提高保卫人员的工作待遇,提高工资水平,最大限度的调动保卫人员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真正在单位的治安保卫工作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3、强化企业技术防范设施建设

篇10

一、企业内部安全保卫工作的主要任务

企业内部安全保卫工作,因其管辖范围和职责权限的局限性,主要工作任务包括:贯彻党和国家有关安全保卫工作的方针政策及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安全保卫工作制度并组织实施;组织开展安全防范教育和法制宣传教育,提高职工安全防范意识和法制意识;加强安全管理,落实安全防范措施,确保重要产品、设备及其他重要财产安全;维护单位内部稳定;开展安全保卫检查,整改安全隐患,排除不安定因素,组织协调配合有关部门处置安全事故;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本单位的安全保卫工作情况,提出加强和改进安全保卫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由此,我们知道,做好企业内部安全保卫工作,能够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使企业生产经营在稳定的环境中进行。能够防范犯罪,通过与公安机关相互配合,打击盗窃等犯罪活动,为企业减少或挽回经济损失。能使保障企业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增强职工安全感,使职工全身心地投入到日常工作中。能够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添砖加瓦。

二、当前企业安全保卫工作面临的形势

目前,企业安全保卫工作面临形势依然严峻。

从全国形势看:我国社会稳定形势仍处于人民内部矛盾凸显、刑事犯罪高发、对敌斗争复杂的基本状况没有改变,新的社会矛盾不断产生,各类社会矛盾碰头叠加,导致影响企业内部安全保卫工作的主导因素由单一性的治安因素,向政治、经济、法律、政策和治安形势等社会因素转变,企业内部治安保卫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日益严峻。

从企业内部看:一方面,随着经济模式的转换、经济结构调整的加速,停产、亏损企业增多,政企矛盾、劳资纠纷、刑事案件相互纠缠, 新老矛盾交织,使得企业内部的不安定因素呈现错综复杂的局面。加之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完善,使得一些职工协议解除劳动合同后生活困难,部分职工心理失衡,成为各种不安定事端诱发的隐患。引发的不安定因素和不时突发出现,甚至有的群体上访时冲击、围堵内部单位大门及单位领导办公室进行打砸公物等违法行为,给企业安全保卫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另一方面,许多企业领导层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企业经济发展上,对企业内部安全保卫工作的重视不够,投入不足,仍然沿袭过去那种看门守院式、守门神式等方法办公,这些都导致了一些企业内部治安防范工作基础薄弱,人防、物防、技防未能达到规定的标准,使企业治安保卫工作丧失了内部安全防范中应有的威慑力。

三、企业内部治安保卫工作的相应对策

鉴于当前企业治安保卫工作面临的问题,必须建立和完善维护企业稳定的长效机制,预防控制和减少违法犯罪,保障职工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有效维护企业生产经营秩序。

1.加强组织领导。在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保持企业内部安全稳定,对于促进企业发展尤为迫切和重要。因此,要正确认识经济工作与安全保卫工作的关系。各级企业领导应充分认识维护稳定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要在平时的工作中突出安保工作的层级,在日常工作中要切实给予重视,在年初要与经济工作同时计划,同时安排部署,平时工作中要同要求、同检查、同考核,年终要同总结、同批评、同奖罚。要坚持抓热点、抓难点、抓苗头。要强化企业预防职能、内部管理职能、协助职能、教育职能、服务职能等职能,通过建立治保组织、民调组织、义务消防组织和多种形式的护卫队伍等途径,着重解决好单位保卫工作地位下降、职责不清、职权不明、保卫组织形同虚设等问题。充分调动广大企业职工的积极性,积极开展群防群治,把安全防范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把维护企业治安稳定工作做在平时。

2.加强规章制度建设。企业内部安全保卫工作正常开展的关键在于规章制度的健全完善和保卫工作责任的具体落实。根据《企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要求,要坚决贯彻“谁主管、谁负责”、“谁在岗、谁负责”和“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健全完善安全保卫工作责任制,制定和完善各项内部安全保卫制度,努力实现内部安全保卫工作由被动处置转变为主动防范。要制定完善各类应急预案,特别是事关国防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的企业,要建立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企业危机应急处理机制,适时组织演练,以应对自然灾害、重大事故、环境污染、流行疫病、恐怖袭击、跨国犯罪、群体性治安事件、金融风险、物价波动和缺电缺水等引发的各种危机,切实维护单位和社会的稳定。同时,要制定完善各类岗位制度。如保卫干部岗位责任制、门卫岗位责任制度、机动车辆出入管理制度、物资出入管理制度、值班岗位制度、交接班制度、夜间巡查制度、内部消防交通安全管理制度、重大活动安全保卫制度,有价证券、重要物品、易燃易爆危险品安全管理制度,以及安全保卫工作教育培训制度、安全保卫工作考核奖惩制度等,细化和量化工作,切实落实责任,严格执行考核奖惩,推动内部安全保卫工作规范健康发展。

3.加强队伍建设。企业要根据内部治安保卫工作的实际需要,建立健全保卫机构,选配政治立场坚定、作风过硬、纪律严明、熟悉业务的人员来担任专职保卫干部,配备相应兼职人员,(下转67页)(上接65页)做到组织落实、人员落实、任务落实。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国务院《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进一步充实完善各项安全保卫工作措施,明确职责范围,实行目标管理。要着力培养一支“政治合格、纪律严明、作风优良、素质过硬”的队伍,真正做到“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关键时刻“信得过,拉得出,站得稳,打得赢”。要坚持政治理论学习。思想是一切行动的指挥。要坚持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党在新时期的各项方针政策,切实提高保卫人员的思想认识,提高武保队伍的政治素养,培养政治合格的武保队伍。要强化保卫工作力度。要以《企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为依据,制定相应的处罚管理办法,并在工作中不断完善,避免工作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进一步加强保卫工作的力度,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稳定和发展。要继续推进培训工作。教育培训工作是提高我们素质的一个有效途径,要将这项工作纳入到日常管理中去,建立长效机制,通过工作来查找缺点和不足,及时有效地开展培训,形成“什么弱学什么,什么差补什么”,从而提高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

4.加强防范体系建设。建立完善治安防控网络,是我们加强企业内部治安防范工作的核心。只有做好了这项工作,我们才能做到有效落实治安防范措施,更好地维护企业内部安全稳定。

要突出“人防”这个前提条件。要充分调动治保、民调、义务消防队等自治组织的积极性,使其真正参与到治安防范工作中,发挥应有作用。要充分挖掘和发挥人在治安防范中的主导作用,想方设法调动人的积极性。要通过“正面说服引导”和“反面警示教育”,增强人员安全意识;要通过对违规行为的处罚,提高人员重视程度。对一些反复出现,屡禁不止的习惯性违规行为,要通过检查、教育、处罚、通报系列措施进行有效治理;要通过举办培训班,针对重点要害部位、人员密集场所的操作人员和更值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防范培训,有效提升人防整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