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26 07:47:0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音乐鉴赏教学,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音乐以其独特的表现方式激发人的情感,在培养人的高尚情操和审美情趣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功能。它能对学生的品德、智力、情感、兴趣等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中职生年龄在15至18岁之间,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处于人生关键而又特殊的时期。一方面在心理上,他们处于青春发育时期,这一时期最大特点是生理的蓬勃成长、急剧变化。特别是处于外形剧变、机能增强和性成熟的“三大巨变”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进入高中后,理解能力和想象力大大得到发展,社会经验和感知音乐的能力也得到提高;另一方面,青少年的心理发展也颇具特色,他们的智力迅速发展,突出表现在逻辑思维的发展上。他们的情绪情感比较强烈,常有明显的两极性,易冲动,很容易“动感情”;他们的自我意识迅速增强,从青少年身心变化所集中表现出的过渡性(从幼稚过渡到成熟)、闭锁性、社会性和动荡性的四个特点中,不难了解在现实中反映―听流行乐、做追星族、抗拒传统的自我表现。所以实施音乐教育应该顺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审美需求寻找他们能接纳、不抗拒的事物,并从共同的话题入手,多寻找音乐、艺术和其他事物之间的联系,最终使我们的学生能接受艺术的熏陶,从而提高个人的素质和修养。因此,音乐欣赏是中职学校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下,就我个人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的一些思考和做法的体会与大家交流。
一、正视学生的音乐基础,激发中职学生的音乐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对事物或活动所表现出来的热情和肯定态度,并由此产生去认识、掌握和参与的心理倾向。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是推动学校音乐活动的动力,也是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前提。一年级新生入学后,我和几位同事对学生们的音乐兴趣、音乐基本知识以及学习乐器等情况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在兴趣爱好一项中,百分之百的学生喜爱通俗音乐、流行歌曲。在音乐基本知识一项中,我选了七首大家较为熟悉的中国歌(乐)曲进行听辨测试,让学生辨别曲名及作者,结果5个专业七个班的学生竟无一人全部答对。其中答对三首曲目的仅占学生总人数的8%;学生中学过乐器的人数占总人数的l%。兴趣调查告诉我们,当今中职学生对通俗音乐、流行歌曲情有独钟。对此我没有采取禁止、遏制等简单做法,而是因势利导,让学生们利用每堂音乐鉴赏课最后的五至十分钟,推荐一首他们喜爱的、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的通俗歌曲播放给大家听,并让学生对歌曲进行简要的介绍,说出喜欢这首歌曲的原因。我和学生们一起听,一起分析。随后,又让学生把通俗歌曲与课本中的经典名曲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分析使学生们进一步理解经典名曲的经典所在,引导学生把握音乐审美的尺度,对音乐作品中的良莠现象、通俗与庸俗品格具有鉴别能力。此外,还注重在音乐教学实践中,让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并充分利用各种感知通道,对音乐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认识、探究、理解和体验,使他们在音乐实践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听、看、想、唱、念、写、画、评的立体化音乐特色教学,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结合专业特点,从感性体验入手,认识音乐要素
中职学生处于自我意识迅速增强的时期,情绪情感比较强烈,常有明显的两极性,很容易“动感情”。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它不仅具有音乐、音响的外部形式,而且还有人类社会生活和思想感情的丰富内涵。欣赏者通过听觉从音乐中直接接触到的是音乐的表层,还必须透过这个表层深入到音乐的里层,进一步感受与理解音乐的感情内容和思想意境,这才是音乐欣赏的正确途径。因此,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充分发挥中职学生年龄特点,引导学生通过对音乐的表层的感知,进入对音乐里层的情感体验,发挥他们形象思维的想象与联想优势,从而引导他们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与认识。
在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有效地感知音乐,我让学生从音乐欣赏入手,经过情感体验,认识、了解音乐要素在音乐作品中的存在和作用,让学生去感受音响中的节奏、旋律、和声、调式、调性等诸多要素,培养他们对音响的感受能力。例如,我在引导美术专业的学生欣赏我国古曲《春江花月夜》时,改变传统教学中先讲后听的欣赏教学模式,让他们在欣赏与感受音乐美的同时,充分发挥想象与联想,把对作品的感受与理解用绘画形式表达出来。我把作品的十个段落标题用电脑课件展示出来后,让学生们边欣赏乐曲,边绘画。当作业收上来之后,我发现学生们对音乐的感受程度及形象思维的能力,令我惊叹。他们从不同视觉角度,再现了美丽动人的月夜:那一叶叶小舟,满载而归的渔翁,以及那月夜下的钟鼓楼,静谧的渔家村落都跃然纸上。而文秘专业的同一堂课,我针对他们文笔较好的特点,要求在欣赏与感受音乐美的同时,用文章(不限文体),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我统计了一下,优秀作业占学生总人数的一半以上,这种效果在中职学校教学中是较少见的。这些音乐欣赏中的实践活动,充分调动和发展了中职学生的专业特点,给学生们带来的是音乐审美的广阔天空,它使学生们在音乐学习的兴趣上得到了激发,情感上得到了陶冶,个性上得到发展,素质上得到了提高。
三、注意情境渲染,发展音乐感受与情感体验,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感情,是伴随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活动和意志行为而出现的心理体验。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感的艺术。在音乐欣赏中,情感体验占有突出重要的地位,因为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情感体验的过程。它既是欣赏者对音乐情感的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欣赏者自己的情感和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中职学生由于学业上多数不太成功,在情感方面则比普高学生更为敏感,体验入微。而作为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对于真挚感情的需要更为强烈,而音乐欣赏正是要求欣赏者通过音乐的外部形式与内部情感的沟通,达到情感的共鸣与升华,音乐鉴赏恰恰可以满足提高他们的审美需要。因此,培养学生高层次的鉴赏能力,关键是要使学生具有鉴别音乐格调高低好坏的能力,使学生具有划清真善美与假恶丑的界限的能力,掌握分辨是非的标准,使学生有能力判断音乐作品的社会价值及艺术价值。
音乐教学中,欣赏艺术歌曲《我住江之头》时,我先从课件中播出李之仪《卜算子》的配乐朗诵。质朴而近乎口语化的词句在古韵悠扬的古筝伴奏下愈发显得清新隽永。其中,“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的深情道白,使学生对古人忠贞的爱情观有进一步的了解,对于导入歌曲的欣赏大有裨益。欣赏《十面埋伏》时,我在情境氛围的塑造上强化了阳刚之气的渲染,提示“垓下之战”中涉及的“四面楚歌”、“霸王别姬”、“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等成语和名句,又结合项羽的“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和刘邦的“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等气吞山河的诗句,使学生能在第一声“银瓶乍破”的琵琶扫拂声中带着丰厚凝重的历史联想进入楚汉两军惊天动地的厮杀战场……。在引导学生欣赏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时,首先介绍作者与时代背景,通过多媒体播放《》、《八路军》、《亮剑》等著名电影、电视剧名片的片断之后再让学生们复听全曲,并在课堂上布置了作品段落分析及听后感。由于学生们在感受的基础上理解了音乐,因此他们均能用音乐要素准确分析作品的八个段落,同时又能结合音乐欣赏的心理要素,从音响感知、感情体验、想象联想,到对作品的理性认识,对作品感情的深刻抒发和音乐形象的逻辑发展,表达深刻的哲理思想,同时对作品进行评价性的理解和认识。结果全班同学无不心潮澎湃,热血沸腾!特别是到了后人加入的一段《东方红》时,不少女生泪流满面,有的男生抑制不住地站起身,在教室里走动,甚至发出吼叫。是啊,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国人民不屈不挠永远压不跨打不倒的象征。《黄河大合唱》是中国人民的勇气与顽强的一声怒吼!听《黄河大合唱》不仅对学生进行了一次音乐技能与内涵的洗礼,真切地激荡着中职学生们的爱国热情,更激发起他们面对现实的自尊与勇气。
四、结论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培养人。对中职学生们进行艺术鉴赏课的音乐学习,引导他们从感性的音乐欣赏逐步过渡到音乐语言要素的情绪与意境的分析判断,并逐渐走向理性欣赏的音乐之门。在欣赏、演唱、演奏音乐作品的同时,让学生们得到学习、参与、理解音乐的快乐和心理满足,从音乐中既能得到美的享受,又能认识到音乐美的由来,在鉴赏能力提高的同时,获得心灵的净化,不仅能最大限度地开发中职学生的潜能,更可以提高他们的文明素养,培养全面发展,学有所长的现代社会需要的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小云.音乐情感教学的途径和方法.中小学音乐教育,2005(6).
[2]布克(P.C.Buck).音乐家心理学.
一、培养学生乐感及音乐鉴赏力的原则
相比于其他科目,音乐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人基础与个人兴趣,因此在学生的乐感与音乐鉴赏力的教学中,要遵循以下原则:(1)音乐是一种通过音乐器材、歌曲对个人情感进行表达的艺术,因此,音乐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深化学生对音乐情感的理解,提升对音乐的感知能力。(2)音乐课程是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需要用理论知识对曲目进行探讨,并且以实践完成对音乐的感知与重塑,从而提升学生感受音乐美的能力,并促使学生深刻体会音乐情感。
二、培养学生音乐乐感的教学
对于初中生而言,采用合适的方式提升乐感,能够提升学生对音乐感知的敏感度与准确度,促进自身音乐素养的提升。传统的音乐乐感的培养,主要是给予大量的音乐进行教学实践,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利于学生音乐能力的培养。因此,在音乐乐感的教学中,要采取合理的方式安排教学,不断深化教学内容,逐步培养学生的乐感。
1.强化学生基础
音乐所包含的技巧、情感是极其复杂的,因此需要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以培养学生的乐感,提升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比如在民族乐器的教学中,教师首先需要对民族乐器的历史渊源、发展以及乐器的造型等知识进行讲解,让学生在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将所思所感应用于音乐实践。
2.加强听音训练
音乐是一门听觉与声腔共同构成的艺术形式,因此在日常的音乐训练中,教师除了要督促学生加强音乐声腔的训练之外,还要多进行听音的训练,为了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可以采用不同音调、不同乐器演奏的音乐,加强学生的辨音能力,培养学生的乐感。
3.开展音乐欣赏
在理论基础以及辨音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完整的音乐与乐章的欣赏,提升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提升音乐学习的兴趣,从而增强乐感。比如在流行音乐的欣赏中,笔者采用了《怒放的生命》作为欣赏曲目,在欣赏的过程中,笔者采用了逐渐深入的引导方式,在完整地欣赏了一遍音乐之后,让学生自主地感受音乐的旋律与歌词所表达的情感,并且让学生进行讨论,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培养学生的乐感。
4.进行演唱训练
在音乐教学中,除了音乐欣赏之外,还可以进行音乐演唱方面的教学示范,通过音乐表演的实践,加强学生的音乐演唱能力培养,提升学生对音乐的认识以及对音乐的理解能力。
三、关于音乐鉴赏教学策略
音乐鉴赏能力是指学生能够在感悟音乐情感的基础上,提升对音乐作品的认知能力,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转换课堂角色
传统的音乐教学主要是以教师的示范教学为主要教学方式,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对于音乐鉴赏的兴趣不高。要加强音乐鉴赏教学,就要改变教学模式,转换课堂角色,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教师引导,促进学生鉴赏能力的提升。例如:在对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教学中,笔者在教学前,让学生搜集了关于梁祝的资料,对该曲目的内涵与历史背景进行了解,然后采用欣赏的方式,让学生结合对该曲目的认知,表达自己的意见,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除此外,笔者还可以采用比较教学的方式,对同类型的音乐进行鉴赏,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2.营造课堂氛围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4.160
1 学生音乐乐感与音乐鉴赏力的培养原则
和其他语言类学科比较,音乐教学更具独特性,且更重视学生的个人兴趣;与此同时,它还需要学生进行更多的实践与训练,才能取得一定的成绩。音乐学科一般是通过较明确的方法将个人情感表达出来,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在学习中置身于不同的音乐曲目创设的情境中,并将自己的感情表达出来,才能感受到音乐的魅力。音乐教学则是教师利用理论,让学生对音乐有更好的感悟,并能从专业的角度对音乐作出评价。
2 初中学生音乐乐感的培养方法分析
2.1 打好基础,重视对学生进行视唱训练
音乐的发展历史悠久,故其内容也较丰富。对学生的音乐乐感进行培养,应以理论知识为基础,再逐步深入学习,这种教学方法主要包含两种方式:听觉训练、视唱训练[1]。听觉训练应从日常抓起,注意引导学生用心去感受音乐,使其对音乐形成较好的感知能力。在此基础上,将视唱与听觉训练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逐步深入学习。比如,在对一首歌曲进行演唱时,教师先引导学生进行视唱,理解了音乐旋律后再唱出歌词。
2.2 提供多种类型的音乐作品,实现对学生乐感的培养
音乐属于一种声乐艺术,是由乐音高低、长短、强弱及音色变化等组织而成,且需经过人的听觉感官体验[2]。所以,这就要求音乐教师能够灵活选择音乐形式,以丰富学生的体验,从而有利于其对审美形成一个较稳固的标准,并能正确辨别出音乐的表现形式与所用的手法。在学生聆听音乐的过程中,音乐教师应对学生进行乐感培养。学生大多喜欢听流行音乐,教师可尽量选择一些与学生兴趣爱好相近的音乐作品,有利于其对作品的理解,并促进其自身乐感的提高。比如,在听完齐秦的《北方的狼》后,教师先引导学生感悟歌曲描述的情感内容,在了解了歌曲的感情之后,再让学生聆听其他类型的作品,使其能够根据自身体验和感知对作品内涵有正确的理解。
2.3 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演唱,以提高自身乐感
培养学生的音乐乐感,主要是为了提高其综合音乐素养。所以,不仅要重视对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也要注重引导其进行自主演唱。在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理解时,教师可采取从整体至局部的方式。比如,在引导学生欣赏与理解《青藏高原》该首歌曲时,应先让学生从曲名、歌手整体把握歌曲的思想情感,再对每句歌词表达的情感进行分析,并能细细体会其中的深刻内涵。
3 培养初中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方法分析
音乐鉴赏能力指的是在对学生进行音乐相关培养后,学生具备的一种对音乐作品进行分析并将真实情感表达出来的能力[3]。随着改革开放的日渐深入,为社会培养多方面特长的人才也成为了初中学校的一个重要任务,特别是近年来的新课程改革,许多初中学校更加注重对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以下主要对培养初中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具体方法进行了探讨。
3.1 课堂角色转换
在以往的音乐教学活动中,大多是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学生只是作为听众,并未能深入感受音乐,故较难形成自身的音乐鉴赏能力。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必须在音乐课堂上实现角色转换,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作为引导者。比如,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欣赏豫剧《花木兰》,然后让学生利用互联网、查阅书刊等方式对这首音乐作品有更多的了解,并在下次课堂中进行表演。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感受到作品中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对于其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3.2 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
课堂氛围是否和谐、轻松也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致与学习状态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对其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4]。音乐具有缓解压力、舒缓心情的功效,而对音乐进行鉴赏一般需要在较安静、舒适的氛围中进行。因此,教师可在开始音乐鉴赏课前先给学生播放一些轻松的音乐,如《茉莉花》,以舒缓其心情,为后面的音乐鉴赏做准备。
3.3 实施多媒体教学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育界也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多媒体技术是集图、文、形、声为一体的现代技术。在音乐教学中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能给学生带来直观的视觉冲击效果,丰富了其影音感受,进而有利于学生快速进入到音乐作品创设的情境中,使其音乐鉴赏感官体验得到有效提升。
3.4 采用对比教学法
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对比教学法是常用的方法之一,对于学生鉴赏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第一,先让学生比较同一音乐作品的不同演绎形式,比较其优点、不足与不同之处,并让学生从多角度提出自己的见解;第二,让学生比较不同的音乐作品。作品的主题不同,其演奏过程也必然不同。通过对不同之处进行分析、总结,学生的鉴赏能力也逐渐培养出来。比如,在鉴赏《梁山伯与祝英台》与《天仙配》这两个音乐作品时,两首曲子的主题、演奏方式等方面存在较多不同点,感情基调也不相同,但都真实表达了作者的一种内心情感,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对比与分析,学生对音乐作品的鉴赏能力进一步深化了。
4 结束语
音乐是美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陶冶学生情操的重要工具。在初中音乐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乐感及音乐鉴赏能力,逐渐成为教育行业的一个任务。因此,音乐教师必须严格按照教育目标,并根据学生个性特点,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开展音乐教学活动,以促进学生音乐乐感及音乐鉴赏能力的提高,从而有利于提升其音乐综合素养水平,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黄月登.例述初中音乐乐感及音乐鉴赏教学探讨[J].时代报告,2011,(8):35.
[2]张国鹏.浅析初中音乐乐感及音乐鉴赏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8):159.
一、培养学生乐感以及音乐鉴赏力的原则
音乐教学具有其自身的独特性,与语言类学科相比,音乐学科更重视学生的个人兴趣。同时,它还需要学生投入更多的实践以及长久的训练。首先,音乐学科通过更加直白且明确的方法表达个人情感。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置身于不同音乐曲目所提供的场景之中,真实感受其所表达的感情。只有这样学生才可以更深刻的体会音乐的魅力。这种方式只是学生个人的感官感受,非专业音乐欣赏者亦可以做到。然而音乐教学则是通过理论教授学生怎样更好的体会音乐的美妙,以及怎样从一个专业的角度评价不同音乐。由此可见,理论教学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是学生的相关实践。音乐教学的实践性极强,学生只有通过实践才可以更深刻的体会相关情感。学生通过自主创作以及练习相关音乐技巧,从而可以更好的体会乐曲炫技之处。
二、培养学生乐感以及音乐鉴赏力的具体教学措施
1.合理导入教学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而音乐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个人的投入度有着一定的要求,这就更突出了音乐教学中教学导入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更加注重张扬个性,对于音乐、美术等学科的兴趣更大,然而理论教学毕竟存在一定的枯燥性。因而出现了众多学生对音乐非常感兴趣却不愿意上音乐课的现象。初中学生由于学业的压力等原因,在音乐课上的积极性远不及小学生来得浓厚。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注重运用有吸引力的手段进行教学。因此,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的上音乐课,以及在教学过程中保持学生的注意力都是十分重要的。合理导入教学就是指教师利用学生的兴趣点引导学生更快的进入教学情境之中。
首先,可以利用传统的教学导入方式,例如讲故事以及成语典故等方式。故事有一定的曲折性,好的故事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吸引力。学生可以跟随音乐故事的情节,走入故事中感受故事主人公的心情,从而更好地对相关音乐更加感兴趣。而成语典故则包含了一定的故事性以及相关传说等,更是传达了先人为人处世的道理等。向学生讲述成语故事对学生的长远发展也有着不可言喻的重要作用。同时,很多成语故事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见常听的,教师讲述其中的典故更加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次,教师还可以运用游戏教学法导入引领学生更好地进入音乐课堂。初中生毕竟具有一半儿童爱玩的天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该视之如猛虎,而应该正视它。只有这样才可以看到其本质,并进行合理利用。
2.运用对比教学
对比教学是教师培养学生音乐鉴赏力的一种重要手段。所谓对比
转贴于
教学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将两件事物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区分。这种方法很好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表达个人见解的能力。音乐的对比教学法则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手法教授学生从各种对比因素分析音乐。不同音乐在音乐家的创作、演奏以及相关技巧方面也存在极大的不同。因此教师应该合理运用音乐对比教学法帮助学生全面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首先,可以将同一音乐作品的不同演绎形式进行对比。尤其是经典作品常常会被后人进行改编或者运用不同的乐器予以演绎。然而,为什么要这样改编,改编之后的作品与前人的作品相比有什么有点与不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这些不同的方面以及各种角度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新的结论。
其次,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将不同的作品进行对比。不同主题不同类型的作品在演奏过程中的要求必然存在不同。一些炫技性的作品与注重情感宣泄的作品在表面看来是极为不一样的,但是其实质却有着本质的相同。而这些需要学生经过实际对比、思考才会真正总结出来的。《野蜂飞舞》与《春江花月夜》在很多方面有着不同。它们的主题、传达的情感已经以及演奏方式等都存在着极大的区别,然而就本质而言,它们都传达了作者内在的情绪。说到底,这两部作品在抒发作者情感这一作用上起到了殊途同归的效果。这种效果是怎样渲染出来的,学生必须通过自己的深刻思考才可以得出。不容置疑,学生这种对比性思维模式则需要教师的引导。
3.运用多媒体教学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的不断发展,网络技术已经深入到人们社会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在教育界尤甚。音乐教师应该合理利用这一资源进行音乐教学,以便更好的帮助学生培养音乐乐感以及相关音乐鉴赏能力。互联网将世界联系成一个整体,从某一种程度上来说实现了世界资源的共享。这就很大程度上方便了教师对这些资源的收集利用以及创作型改编。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合理利用相关资源,利用创造性思维帮助学生,必然可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初中音乐乐感及音乐鉴赏教学是我国美育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是陶冶学生情操的手段之一,更是提高学生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本文从培养初中生音乐乐感以音乐鉴赏能力的教学原则出发,探讨了培养学生乐感以及音乐鉴赏力的具体教学措施,旨在交流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促进教育系统的整体进步。
一、培养学生乐感以及音乐鉴赏力的原则
音乐教学具有其自身的独特性,与语言类学科相比,音乐学科更重视学生的个人兴趣。同时,它还需要学生投入更多的实践以及长久的训练。首先,音乐学科通过更加直白且明确的方法表达个人情感。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置身于不同音乐曲目所提供的场景之中,真实感受其所表达的感情。只有这样学生才可以更深刻的体会音乐的魅力。这种方式只是学生个人的感官感受,非专业音乐欣赏者亦可以做到。然而音乐教学则是通过理论教授学生怎样更好的体会音乐的美妙,以及怎样从一个专业的角度评价不同音乐。由此可见,理论教学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是学生的相关实践。音乐教学的实践性极强,学生只有通过实践才可以更深刻的体会相关情感。学生通过自主创作以及练习相关音乐技巧,从而可以更好的体会乐曲炫技之处。
二、培养学生乐感以及音乐鉴赏力的具体教学措施
1.合理导入教学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而音乐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个人的投入度有着一定的要求,这就更突出了音乐教学中教学导入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更加注重张扬个性,对于音乐、美术等学科的兴趣更大,然而理论教学毕竟存在一定的枯燥性。因而出现了众多学生对音乐非常感兴趣却不愿意上音乐课的现象。初中学生由于学业的压力等原因,在音乐课上的积极性远不及小学生来得浓厚。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注重运用有吸引力的手段进行教学。因此,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的上音乐课,以及在教学过程中保持学生的注意力都是十分重要的。合理导入教学就是指教师利用学生的兴趣点引导学生更快的进入教学情境之中。
首先,可以利用传统的教学导入方式,例如讲故事以及成语典故等方式。故事有一定的曲折性,好的故事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吸引力。学生可以跟随音乐故事的情节,走入故事中感受故事主人公的心情,从而更好地对相关音乐更加感兴趣。而成语典故则包含了一定的故事性以及相关传说等,更是传达了先人为人处世的道理等。向学生讲述成语故事对学生的长远发展也有着不可言喻的重要作用。同时,很多成语故事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见常听的,教师讲述其中的典故更加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次,教师还可以运用游戏教学法导入引领学生更好地进入音乐课堂。初中生毕竟具有一半儿童爱玩的天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该视之如猛虎,而应该正视它。只有这样才可以看到其本质,并进行合理利用。教师可以利用一些音乐小游戏培养学WWW.LWLM.COM整理生的乐感,增加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这样学生就可以更加主动的进行音乐学习。同时教师更应该与时俱进,积极利用当前的先进技术进行导入教学。
2.运用对比教学
对比教学是教师培养学生音乐鉴赏力的一种重要手段。所谓对比教学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将两件事物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区分。这种方法很好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表达个人见解的能力。音乐的对比教学法则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手法教授学生从各种对比因素分析音乐。不同音乐在音乐家的创作、演奏以及相关技巧方面也存在极大的不同。因此教师应该合理运用音乐对比教学法帮助学生全面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首先,可以将同一音乐作品的不同演绎形式进行对比。尤其是经典作品常常会被后人进行改编或者运用不同的乐器予以演绎。然而,为什么要这样改编,改编之后的作品与前人的作品相比有什么有点与不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这些不同的方面以及各种角度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新的结论。
其次,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将不同的作品进行对比。不同主题不同类型的作品在演奏过程中的要求必然存在不同。一些炫技性的作品与注重情感宣泄的作品在表面看来是极为不一样的,但是其实质却有着本质的相同。而这些需要学生经过实际对比、思考才会真正总结出来的。《野蜂飞舞》与《春江花月夜》在很多方面有着不同。它们的主题、传达的情感已经以及演奏方式等都存在着极大的区别,然而就本质而言,它们都传达了作者内在的情绪。说到底,这两部作品在抒发作者情感这一作用上起到了殊途同归的效果。这种效果是怎样渲染出来的,学生必须通过自己的深刻思考才可以得出。不容置疑,学生这种对比性思维模式则需要教师的引导。
3.运用多媒体教学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的不断发展,网络技术已经深入到人们社会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在教育界尤甚。音乐教师应该合理利用这一资源进行音乐教学,以便更好的帮助学生培养音乐乐感以及相关音乐鉴赏能力。互联网将世界联系成一个整体,从某一种程度上来说实现了世界资源的共享。这就很大程度上方便了教师对这些资源的收集利用以及创作型改编。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合理利用相关资源,利用创造性思维帮助学生,必然可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当教师进行教学前,应该教会学生演唱相关作品,只有熟悉了相关旋律之后,教师才可以更好的带领学生领会其中的乐感并进行一定程度上的鉴赏。学生通过亲生感受可以从感性上体会相关情感,把握其中的主题。随后,教师则通过理论知识加以分析,使学生从理性上更深刻的认识相关音乐主题。
三、总结
随着音乐的不断发展,音乐的教学方法更是多种多样。初中生的音乐乐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练就的而是需要教师耐心培养。而音乐鉴赏能力更是音乐学习过程中的一种高要求,并不是人人都可以很好的鉴赏音乐的。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下功夫,科学有效的帮助学生进行音乐学习。只有这样学生的综合能力才可以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林南国.初中生音乐教学[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
当今高中音乐鉴赏教学还普遍存在着一种“注入式”、“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在学生对音乐作品长时间的倾听之后(或之前),紧接着就是介绍作品的作者、创作背景、内容形象、情感情绪等,而后分析作品的题材、曲式结构。教师在设计这样的教学过程时,完全没有考虑学生的感受,这种自我的“教”与被动的“学”难免就形成了一对矛盾体,学生对教材所涉及的音乐作品失去兴趣,对音乐教师失去兴趣,对音乐课也失去了兴趣。
二、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策略
1、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兴趣
只有学生喜欢听才有可能积极地去思考、去感受、去理解。教师在课堂中的语言,对于教学效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简洁精彩的话语会吸引学,赢得学生;繁琐枯燥的语言会导致课堂犹如一潭死水。在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导入语”,巧妙的导语就像一根导火线,能点燃学生倾听音乐的欲望。如选用曲目《蓝色多瑙河》,由于这一作品对学生来说是耳熟能详的免不了他们会有厌烦、不屑的情绪,于是欣赏之前我讲了一段小约翰在美国演出的经历:1872年小约翰在美国波士顿指挥演出《蓝色多瑙河》,他们演出场地是一个非常大的露天广场,广场中间搭起一座高台,高得像座望塔,而这座望塔就是小约翰的指挥台,在他的四面八方有一百名副指挥,因为小约翰需要指挥的是一个一万人的乐队和两万人的合唱队,副指挥们会把小约翰的指挥动作一一传达到乐队的队员。如此声势浩大的演出可谓是空前绝后的,但更有意思的是在广场上还摆放了两门大炮,当演奏开始时,小约翰就示意炮手鸣炮,以此来告知这个人海乐队开始演奏。听了小约翰这样的经历,学生们惊奇不已,一下子就调动了学生再次洗耳恭听的积极性。欣赏中,他们千姿百态的涌动代表了每个学生都获得了成功的心理体验。
2、合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多媒体技术在音乐鉴赏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扩展了教学容量,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参与热情,为音乐鉴赏教学带来了崭新的局面,也有效的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越来越受到老师和学生的喜爱,已逐渐成为目前主要的音乐教学辅助手段。但在教学实践中,有的老师过多依赖多媒体技术运用,认为一堂成功的音乐课必须得使用多媒体,使用了先进的多媒体手段就等于上了一堂优秀的音乐课,从而走进了多媒体运用的误区。有些老师在准备一节音乐鉴赏课时,似乎不是把功夫下在钻研教材、设计教法上,而是把精力聚焦在课件制作上,如彩色背景、立体文字、三位动画、影视录像等等应有尽有,而不管与教学内容有没有关、有没有必要。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都被这“辅助手段”深深吸引,他们再没有心思去聆听音乐、去体验音乐。音乐鉴赏课的教学过程是师生感情交流、共同创造的过程,教学中我们应当科学、恰当的运用多媒体课件,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让多媒体课件真正发挥“画龙点睛”的作用。
3、创新教学模式
运用良好的情境陶冶教学模式来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情境陶冶教学模式是指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引入、创设一种情感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学环境或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音乐氛围中学习教学内容,促进其知识和能力协调发展又陶冶情感的一种教学模式,情境陶冶教学利用学生喜欢的音乐氛围,加上运用现代的教育技术,通过语言描绘,实物的演示,音乐的烘托等把鉴赏的音乐情境再现,为学生提供一个具有美感,情感,生动形象的音乐场景,更好的理解所鉴赏的音乐作品,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在特定的音乐情境中内心获得丰富而强烈的感受、体验,从而激发其对音乐作品的思考,进而产生探究的冲动和欲望,最后总结学习的内容,是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4、音乐鉴赏课要给学生学以致用
学以致用,是教育的最终目的,通过音乐鉴赏教育,学生在赏析优秀音乐作品的同时,对民族音乐及外国音乐的经典作品得到较为充分的认识,学生只有对于不同音乐的题材和背景有了初步的了解,才能使其在音乐审美方面初步具备对美的感知力、鉴赏力、创造力、表现力。高中生通过音乐鉴赏课聆听和感受音乐,使他们的感情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通过教学实践话动,培养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和评价、判断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帮助他们建立起音乐与人生的关系;为每个高中生音乐文化素养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此外,在培养高中生音乐创造力的同时要对学生的表现做出合理的评价,给予学生自我展示的机会、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展现他们非凡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舞台,给他们更多的机会展示自我。
三、结语
高中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受到音乐的熏陶和润泽,从而获得审美能力和审美素养的提高。在诸多的音乐教学方式中,聆听音乐、鉴赏音乐是最普及,也是效率最高的一种方法,所以,将音乐鉴赏摆在音乐课堂的首要位置,成为高中音乐教学的必修模块。教师要针对教学实际,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二、体验校园音乐文化,提升学生音乐鉴赏的品位
在通俗歌曲泛滥成灾,学生鉴赏能力和选择能力还有待提高的今天,学校应支持良性的发展导向,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构建绿色音乐生活氛围,渗透中国民族音乐和经典的西洋音乐,提高学生音乐欣赏的品位。如中国作品《茉莉花》《小白菜》《春江花月夜》《十面埋伏》《江河水》《梁祝》《二泉映月》,西洋作品《命运》《邀舞》《梦幻曲》《卡门序曲》《饮洒歌》《1812序曲》《水中倒影》《故乡的亲人》《我的太阳》等等。坚持良好的校园音乐文化导向,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审美情趣,引导他们追求高层次的精神生活,使他们具有分辨美丑良莠的鉴赏能力。“以美辅德”,在高尚的音乐艺术中潜移墨化地善化青少年学生的道德情操,美化其行为、语言、仪表,用音乐陶冶心灵。良好的校园音乐氛围,促使学生在课堂上更加认真学习,课堂上所学曲目在课外也能再次听赏,使其产生内外共鸣。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4-059-01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与发展,音乐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它在训练学生审美心理、完善人格和激发创造力等方面具有特殊的功能。而音乐鉴赏课是高中音乐教育中必不可少的课程之一,也是促进高中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高质量高水平的跨世纪合格人才的有效方式之一。那么,怎样进行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呢?
一、激发学生对音乐鉴赏的兴趣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感悟音乐,欣赏音乐,进而进行音乐创作,而这一切都要激发学生对音乐欣赏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所以,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必须调整教学方式,根据不同的内容设置不同的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去感受、理解作品,深人体会作品的情感。学生慢慢学会了欣赏音乐作品,就会增加自身的自信心,从内心深处喜欢上音乐欣赏,激发对音乐欣赏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理解能力。比如教学民歌部分时,学生觉得民歌没意思,不喜欢听。教师可选择通过精彩的导语设计激发学生的欣赏兴趣,课堂开始前,教师可先给学生展示两句乐谱,分别是《沂蒙山》的民歌和《十五的月亮》,引导学生唱这两首歌,再分析、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最后再说明《十五的月亮》的源泉是山东民歌,是在民歌的基础上演变而成的。这样引导学生明白了民歌是音乐创作的源泉,学好民歌对于音乐鉴赏、音乐创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趁此机会指出本节课要和大家一起鉴赏民歌,感受民歌的风采。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二、创设课堂情境,让学生融入音乐
为了让学生尽快的融入鉴赏教学,作为音乐教师,还应努力创设一定的课堂情境,以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他们鉴赏的积极性。例如,在京剧欣赏《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这一节中,课前教师可在教室里张贴几幅剧照,在教室里营造出戏剧院氛围,然后再运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播放视频。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学生们在快乐体验的同时又学到了相关的知识。这样的课堂情境创设,可以让学生很快的融入课堂教学,并享受表现之乐,体验音乐带来的愉悦感。
三、多层次、多结构、多角度挖掘音乐的情感内涵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听觉的艺术,更是情感的艺术。音乐里有鲜明的形象、生动的画卷、丰富的人生、美妙的世界,对音乐的处理、表现与情感的把握要做到准确到位、细致入微、声情并茂、以情动人。课堂教学不能仅限于简单聆听、重复演唱、乏味讲解等,要通过对构成音乐基本要素的剖析、分解、比较,并简介音乐家生平、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内容形式与风格特点等,最大限度地挖掘音乐情感的内在因素,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每个学生身上都有自己现有的认知水平、能力水平和情感水平,以及一定的能力特点和情感特点。音乐本体也存在着多层次、多结构的特征和一定的难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现状,让学生逐步掌握音乐本体结构,理解音乐的内涵。教师应当掌握学生这三方面的水平,适当地把音乐信息输入到学生的大脑中去。素质教育要求教师诱导学生投入到学习者、表演者、欣赏者、创作者的多重角色的活动中,从多个角度上理解音乐的多层次、多结构内涵。
四、开展研讨性的专题音乐欣赏活动
学生喜爱音乐却不喜欢音乐课的状况普遍存在,其实归根结底是因为他们不喜欢陈旧的教材,不习惯教师以自我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他们对教师不能与他们产生共鸣而感到失望、无助。其实,教师不必要担心他们会因为受到社会音乐的负面影响而步入歧途。高中阶段,学生的道德感已逐渐形成,在约束自己的行为上也更显得理智,他们更有判断事情利与弊的能力。在教学中,我们不妨可以做一些大胆的改革,可通过辩论的形式,让学生自己来判断什么样的音乐是适合他们学习和欣赏的,让他们自己来理解什么是值得欣赏的作品,什么是糟粕。相信教师不用再费九牛二虎之力来束缚学生选择欣赏的对象,一切难题都可通过学生自主了解和分析来树立正确的欣赏方向。对一些好的音乐作品,我们可通过研讨性的形式一起探讨音乐的艺术价值。学生通过自主的研究和了解,使自己对音乐了解得更透彻,在不知不觉中不仅挖掘了学生的探索潜能,更让他们的审美能力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
一、积极引导,以学生为主体
新课改的顺利开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教学理念的改变为教学活动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也发生了颠覆性的转变。如今,教师成为课堂的引导者、领路人,学生成为了教学活动的主体。那么,面对这些已经有能力独立思考、各抒己见的高中生,音乐课堂该如何展开呢?以往的单向灌输已经不能满足需要了,解铃还须系铃人。因此需要教师积极引导,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音乐鉴赏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养。
1.聆听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听是鉴赏的前提。带领学生聆听优秀的音乐作品之前,应该预设和作品有关的问题:作品的创作背景;某一段落表达出的情感;听完曲目后的感悟,等等。只有带着问题去听,才能体会音乐的表达方式。也只有带着问题去听,才能引导学生的联想与想象。当学生沉浸在音乐之中时,他们自然而然的会去思考、去品评。能力的培养即源于此。
2.歌唱
朝气勃勃的中学生平时最喜欢的莫过于唱歌了。流行音乐充斥大街小巷,学生们眼中更是“群星闪耀”,貌似学生比教师更有发言权。实际上在这里,更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中学生的生活阅历有限,文化素养不足,无法鉴别音乐作品的优劣,这就需要教师的指导。而热爱歌唱的高中生,更需要教师的专业知识来实现“想唱就唱”的愿望。无论是气息的控制还是节奏的把握,无论是音乐流派的特点还是音乐创作的时代背景,都需要教师的指导才能正确、准确地掌握。歌唱本就是学生喜爱的项目,只要教师准备充分,还怕没人学么?
3.联想
用心聆听一首优秀的音乐作品,自然而然的就会产生联想与想象。这是品评音乐的关键。通过联想,学生们可以开阔思维,拓展视野,丰富情感,感受美。这正是音乐教学的最终目的。然而,联想虽然是没有边际的,却不能没有方向。其中“度”的问题应该有教师来整体把握。通过预设问题的设置,把学生的联想控制在音乐作品这个主题范围内。否则,音乐鉴赏课就会沦为学生做“白日梦”的时段了,成了课内的娱乐活动,高效课堂如何得以实现?
4.讨论
学生对音乐作品有了感悟、理解还不够,只是停留在联想的表面。音乐鉴赏的认识远不止于此。通过直观的聆听,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音乐知识有更多的体会和理解。如何做到这一点呢?笔者认为,学生分组讨论是切实可行的办法。通过分组讨论,学生之间交换了不同的意见和感悟,开拓的思维,变换了视角,对音乐有更深、更全面的理解。讨论的结果经过教师从理论高度上的点评,就能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最大成果。合作学习式的讨论活动,让音乐鉴赏课从浅显的联想过渡到抽象的理论,从而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实现教学目标。
二、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不切实际
教师在备课时,必须保证教学目标的切实可行。对学生整体能力水平的准确把握是必不可少的。教参、教案只能提供思路和参考,不是教学的指标。只有让学生在课堂上如鱼得水,才能保持其热情,才能促使他们积极参与。教学目标过于简单会导致学生不上心,白白浪费了宝贵的课堂资源;教学目标要是太难,又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这是教师不得不注意的地方。
2.教学方法呆板陈旧
僵化的教学方式是无法带动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方式必须跟着时代前行。每一堂课都是鲜活的生成,都要根据学情及时调整,因地制宜的开发课堂资源。音乐鉴赏课更是如此。
3.和谐氛围严重缺失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1-146-01
音乐鉴赏是音乐教学的基础领域,既是一种复杂的审美心理活动过程,又是赏析者综合运用其所具备的音乐知识与人文知识的过程,它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对学生的审美及身心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它给人启示,发人深思,给学生插上理想的翅膀,带他们遨游世界,让学生可以更完美地认识世界、理解世界。
一、音乐鉴赏的内涵
音乐鉴赏即人们通过特定媒介对音乐作品进行鉴别和欣赏的精神活动,音乐鉴赏是欣赏者对音乐作品的审美活动,是一种创造性的精神活动。就是要让学生在音乐中通过感知、联想、想像与情感的激发,再以赏析、比较、认同等理的参与为手段,进而获得审美体验,通过一系列从低到高,从感官到情感,从感性到理智的心理活动过程,使学生在感觉上逐步升华为感受、感知与感情体验,音乐鉴赏教学是学生接触音乐、学习音乐最直接的途径,是高中音乐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作用
1、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
音乐学科除了教学生学习和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外,还要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在鉴赏中审美,在审美中陶冶,使学生充分体验音乐音响形式中蕴含的美和丰富的感情,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的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在潜移默化、无意识中净化其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让其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2、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中国音乐是人类历史上起源最早的音乐之一,在几千年的文明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大量内涵深刻、内容丰富的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中国的民族音乐艺术独具特色,日臻成熟,形成了以五声调式为基础,内容丰富的音乐体系,成为世界音乐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聆听、理解我国各民族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
3、产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动力,树立起美好的理想
作曲家创作出音乐作品,演奏家把它变成实际的音乐音响,欣赏者通过倾听音乐音响而接受音乐作品,这就是音乐实践活动的几个基本环节。欣赏者聆听动听的音乐作品,心理得到满足,内心世界产生变化,注意力和思维趋向作曲家预定的创作目的,从而启发欣赏者的智慧,丰富欣赏者的精神生活,净化心灵,欣赏者与作品表达的思想情感产生共鸣,从而接受作品的思想观点,提高其精神境界,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进而可产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动力,树立起美好的理想。
三、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方法探析
1、引导学生深入体会音乐所表现的特定情感
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古今中外的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往往都表现了作曲家在一定的社会生活影响下而产生的不同感情体验。然而音乐作品不像文学作品那样,用具有明确概念的文字直接地表现现实生活的具体形象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它只能通过高低、强弱、节奏不同的音乐音响来进行概括性的表现。
因此,我们在欣赏音乐时就需要凭借自己的生活体验,密切结合 对作品感情的体会,通过想像和联想来补充音乐所不能直接表达的方面,切身的感受作品,就能更深地、更强烈地体会作品的感情内容。
2、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
我国改革开放和加入世贸组织后,经济和文化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多元文化进入我国,并对本土文化产生冲击,音乐是一个世界现象,在多元文化视角下,音乐教育引导学生学习、理解、尊重各国不同的音乐,平等看待文化多元现象,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理解能力,推动音乐教育和民族文化的发展,已经成为我们的共识,高中音乐鉴赏模块设置充分展示了这一理念,音乐鉴赏教学模块涉及了我国的古典音乐、现代音乐,国外不同区域、不同时代的代表性音乐,丰富的教学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热爱与弘扬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尊重与理解国外音乐文化等音乐意识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应当培养学生热爱本民族音乐文化,继承本民族音乐文化,注重多元文化与本土文化相结合,学习、理解其他民族文化。
3、培养良好的音乐记忆力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乐音转瞬即逝,因此音乐记忆在音乐欣赏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作者往往用重复、变化或对比、并置等等手法将同一音乐素材的音乐进一步加工。人类的记忆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 有了记忆,人们才有可能使先后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使自己的先后心理活动成为一个发展、统一的过程。如果欣赏者的记忆中储存了较多的音乐素材,那么他在欣赏一首新的乐曲时通过对各种不同风格、不同类别、不同音乐主题等的比较,可以感受、理解这个新的作品,获得整体的音乐印象,进而更好地把握乐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总之,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的音乐教育会步入世界音乐教育的先进行列,也定将在整个国民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作为新时代的年轻音乐教师,我们一定要更新教学观念,一切从实际出发,研究音乐鉴赏教学开展的情况,结合新课标的要求,选择适当教学方式,更好地服务学生,服务教学。让学生在音乐鉴赏这一审美实践活动中逐步培养敏锐的审美感知力和理解力,不断丰富积累自己的音乐欣赏的实践经验,愉快步入音乐殿堂,去探寻音乐的奥秘,从而获得最大的审美享受。
参考文献:
[1]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 吴跃跃.新版音乐教学论[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