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法模板(10篇)

时间:2023-09-22 10:31:08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初中历史教学法,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初中历史教学法

篇1

多媒体技术这种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盛情融汇的全息表达,与看、听、做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一致,能为历史教学提供逼真的表现效果,拓宽了学生的感知空间和时间,生动、形象、感染力强。“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导入新课阶段,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的思绪带进特定的学习情景中,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对一堂历史课教学的成败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利用电教媒体导入新课,可以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联想,激励探究,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2借助图画展示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篇2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6-0047-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26.028

所谓史料,主要是指构成人类历史的资料,它记录了人类发展的全过程,也是人类丰功伟绩的里程碑。一般有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之分,对于历史教学科目具有相当深远的意义。通过对历史教学过程的不断完善,找出史料运用的不足,并提出新的结合策略,是初中历史教学的最终目标。当然,目前的史料教学依然存在些许不足之处,这些不足之处需要在不断实践中加以改正。

一、史料与历史课本息息相关

史料经过一定的加工和锻造,成为了指导学生了解历史的工具――历史课本,而历史课本的原型与史料密不可分。从我国现今教育的发展渊源来看,初中历史学科是学生了解和学习历史的基础阶段,也是帮助学生塑造历史认知的黄金起步阶段,虽然随着教育的发展,能够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历史的资料层出不穷,但是能够完全代替史料完成这一任务的资料依然没有出现,况且史料具有十分严谨的逻辑性,对后人甄别历史提供了十分方便的条件。由此来看,史料和历史课本的关系可谓是唇亡齿寒。没有史料这个强有力的工具作为学生学习历史的依托,就不能使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训练。当然,这种说法并不能说明史料可以完全取代初中历史课本,达到史料单独教学的效果,因为完全脱离课本而依赖史料,会让学生的学习心智逐步偏向片面化,长此以往,也是有弊无利的。

二、运用史料进行初中历史教学实现创新的对策

(一)运用鲜活史料激活教学方式

教育乃人之根本,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若把人比喻为树木,那教育可以说就是那浇灌之水,树木要想顺利成活挺拔,离不开水的灌溉,但只有水是不够的,水还需清澈、新鲜,才能够真正使“树木”成为“树人”。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对于史料的运用也是相同的道理,如果纯粹为了教学而采取贴合课本却又枯燥无味的史料进行宣讲,长此以往定不是万全之策。史料的运用是一门艺术,它不仅关系到教师的教学水准,也和学生的学习兴趣息息相关。

史料的鲜活使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初一历史课本《原始的农耕生活》为例,虽然农耕生活离现在已过去了相当长时间,但它们留下来的器具依然是现在人们进行创作的源泉,况且农耕器具也是现今人们追溯过去的利器之一。教师可以先在幻灯片上展示几张农耕生活时代人们使用的器具,如石斧、犁等,这些工具虽然在现在看来做工不够精巧,个头也笨重,但在当时已经为人们的生活创造了很大的便利,也为人们提供了生活保障。以这些器具的图片作为开篇的宣讲,就能让学生产生一看究竟的好奇心,让学生明白历史的发展就是这样层层不断前进的,这就是历史的魅力所在。

(二)适时、适量运用史料进行教学,尽量贴和教学生活

历史课本并不是每个篇章都有足够吸引人眼球的内容,因此适当地将历史课本与史料相结合,不仅能够缓和历史课本有时带来的晦涩,也能够激发学生了解历史的兴趣。当然,虽说史料的引进能让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大增,但过多的史料堆积容易出现令人目眩眼花的现象,一部分学生本就对于学习没有抱有很大的兴趣,若是再看到数量如此庞大的一堆繁杂的数字,势必会让他们本来就不太热情高涨的心减去大半。因此,对于史料的运用方面,在注意和课本贴合的前提下,也要避免大量史料堆砌所可能带来的弊端。另外,教师在日常上课的过程中也要注意找到史料与课文衔接的那个平衡点,并不是每一部分的教学都需要史料作为烘托,也不是每一个章节的史料都是完全贴合当下所要宣讲的内容的,如果没有掌握好这个“度”,就会使得教学质量大打折扣。

(三)差别化运用史料形成教学对比

根据史料的内容结构,可以将史料分成基本文字类和数码影像类。根据初中生的身心特点,不难看出他们会倾向于接触丰富知识面的教学方式,这些资料不仅在呈现形式上足够令人耳目一新,也具有鲜明、活泼的特点,能让人过目不忘。同时,鲜明、活泼的史料呈现在学生面前,也有利于学生在脑海中形成关于史料所展现的那个年代的画面,对于学生后期的相关知识的学习有一定的推动作用。而将鲜活的数码影像的幻灯片展现给学生,需要做到贴合学生的兴趣。以商周时代为例,商周时代是甲骨文和青铜器的代表时代,这一时期的编钟乐器是学生感兴趣的重点,教师需要利用好商周时代能够令学生感兴趣的这些资源,在展现相关图片的同时进行宣讲,这样一来,学生既能够牢记青铜器的形状大小,也学会了分别甲骨文和金文、小篆这些文字的不同,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还自然而然地迸发出了兴趣,可谓是一举多得。

三、结语

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史料的运用能够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虽然历史相较于语、数、英在枯燥程度上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如果宣讲不当,加之教材枯燥无味,势必会引起学生的厌烦心理,这对历史教学十分不利。因此,学会将史料贯穿到日常的历史教学之中,不仅对于学生学习历史是百益无害的,也能够让教学工作者把握主动权,在不断探索中寻找出更为适合学生与教师双方的教学路径。

篇3

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图示教学法,能够通过图表或图形将零散的历史知识串联起来。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这种方法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与理解,能够将世界历史的发展轨迹更加直观与清晰地展现给学生。初中学生的思维方式正在由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而图示教学法所呈现的知识体系适合学生的学习。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图示教学法是很有必要的。

一、图示教学法中的板书

板书是一种传统的教学形式,可以帮助学生通过视觉获取学习信息,能够使学生学习的知识更加牢固。科学合理的板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图示教学法中,板书需要呈现出一些表格与流程图,让学生对知识之间的联系更加明确。例如:在学习“亚洲封建国家建立”一节课时,阿拉伯国家这一部分的知识相对混乱,教师便可以以时间为根据,用箭头将知识点连接起来,说明发展方向。在这里还可以放一条暗线,除了阿拉伯国家的建立,还可以将伊斯兰教传播方向的主线引入教学中,并将两条知识主线连接起来,引出后者对前者的促进作用。由此,学生在这一知识难点处的记忆就会相对容易。由此可以看出,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板书对学生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引导学生的学习思路,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定向思考;第二,辅助学生确立系统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历史发展思维;第三,能够将零散的历史知识中相关联的知识串联起来,便于学生记忆。所以,教师需要在教学前充分熟悉教材,只有这样,才能使板书更加合理。

二、图示教学法中的地图

在历史教学中,地图的作用也是非常关键的。从古至今,无论中国还是世界,国家的疆域都有一个变化过程,因此,历史和地理之间的联系是非常密切的。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地理领域中的一些概念与地图是必须记忆的,但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常常欠缺的便是空间概念,而空间概念的欠缺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在历史教学中适当运用图示教学法中的地图,能够使历史知识更加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例如:在学习“西方文明”课程时,教师可以将古代两河流域与古代希腊同时以地图的方式展现给学生,不仅引导学生复习了大河文明的相关知识,还表现出古代希腊所具有的地理特征,并对比两者之间的不同,分析成因,得出自然环境会对人类活动有很大的影响。利用图示教学法开展初中历史教学,可以达到以下几方面目的:第一,图示能够一目了然地将很多历史知识呈现出来,缩短了学生对知识的认识过程,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结构与知识框架的理解,使学生对历史知识之间的联系有更清楚的认识。第二,图示教学法对知识的展现方式更加生动直观,便于学生记忆。

三、图示教学法的局限性与解决对策

图示教学法在运用过程中,并不会受到教学条件与时空等方面的限制,值得在我国初中历史教学领域中推广。但从某些角度讲,图示教学法还存在一些局限性,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着重逻辑联系。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应该将形象与逻辑两种思维有机结合起来,让两者实现辩证统一,但图示教学法却过于着重对逻辑联系的展现,单单凭借图示上呈现的几个线索,很容易让学生忽视对历史过程的学习。因此,图示教学法需要与其他教学方法相结合,以弥补其不足。第二,格式的局限性。历史始终处于不断变化过程中,但图示却只能固定在一定的格式范围内,运用这种方式进行教学,很容易让学生形成思维定式。因此,在设计图示的过程中,要注重多样性。此外,对于同一史实来说,要重视其在不同图示中的不同地位与作用。第三,容易遗漏知识点。图示教学法的表现形式相对简单,虽然学生可以通过这种形式快速掌握知识脉络,但也容易遗漏一些知识点。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在运用图示的同时,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理解知识点,以免有所遗漏。综上所述,图示教学法是初中历史教学领域中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能够革新传统的教学模式与课堂结构,帮助学生理解相关历史知识,梳理零散的历史知识脉络,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有利于学生的系统学习。其在实践教学与应用过程中,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具有重要的运用意义。

参考文献:

[1]李蕊.迁移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以《海峡两岸的交往》为例[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10):123.

篇4

1.教师的教学方式较为单一

当前,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一些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一味地对照教材或者课外辅导书进行讲课,这使得原本具有故事趣味性的历史课变得非常枯燥沉闷,挫伤了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其实,历史这门学科里面有许多的故事,而学生又非常爱听故事,所以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个特点,丰富自己的教学方式,运用多媒体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方法开展教学,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2.所选的视频资料与史实不符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尝试运用多媒体教学法,取得了不错的成效。然而,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存在着这样一个现象,那就是所选的视频资料与史实不符。由于多媒体技术集图片、视频以及声音于一体,所以有形象性以及生动性的特点,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认知。一旦教师所给出的视频资料与历史不符,就会误导学生[1]。例如,在讲述清朝历史的时候,有一些教师会下载《孝庄秘史》这部电视剧。然而在电视剧中,??静所饰演的庄妃在台词上就出现了问题,例如,她总是说“我庄妃如何如何”,然而根据《清史稿》记载,庄妃这个名号是在她死之后,由后面的皇帝所追封的谥号,所以这就不符合历史,会误导学生。

二、情境教学法在历史教学中的尝试

1.创设问题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提问是教师最常用的手段,通过互动性的提问,可以使课堂的教学气氛变得更加活跃,继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到具体的问题情境之中。如,在讲述某一课时,笔者设计了一些问题,让学生去探究。这些题目是:(1)最早发明麻醉药的是谁?(2)在四大发明中,哪一个发明最早出现?(3)在古代,中国的科技水平领先于世界,然而在近代,却远远落后于西方,请问是由哪些原因导致的呢?你们得到了什么启示?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参与到探究之中[2]。为了找到问题的答案,学生就需要不断地思考,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这对于他们历史水平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

2.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法

在运用情境教学法时,多媒体技术在其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在课堂上插入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视频或者图片,能够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秦王扫六合”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网上下载一些相关的影片,让学生了解当时秦国的国力,了解其他六国的状况。这样能够使学生大概了解秦国灭其他六国的原因。例如,在“三国鼎立”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下载一些《三国演义》的视频片段,让学生了解当时的社会形势。在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将《三国演义》中的一些人物照片展现给学生看,如刘备、关羽、诸葛亮、曹操等,然后让学生说说这些图片上的人物究竟是谁,你们对他们的事迹了解多少,这样能够促进学生互动交流。然后可以播放一些著名而又经典的战役片段,如“官渡之战”以及“赤壁之战”等,通过观看这些战役的片段,让学生对东汉末年群雄割据形势进行讨论。例如,通过观看“官渡之战”,学生就会了解当时最大的两个势力是袁绍和曹操,那么教师可以让学生讨论为什么曹操最终能够战胜强大的袁绍,这样就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加深学生对这节课的知识点的理解[3]。不过,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法时,教师对影视资料的选择要进行把握,对于一些违背历史的视频片段,教师要指出,防止误导学生。

篇5

引言

初中历史作为一个学生在正规的历史学习中的起步,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了更好的给初中的学生打下一个基础,就需要老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使用一个良好的、易于学生理解和分析的授课方式,而图示法就是其中一个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在初中的历史课堂中得到了一个较好的使用效果,并且有效的提高了学生对于历史课的兴趣。

1.在历史课堂中使用图示教学法的优点

1.1激发学生自身对于历史课堂的兴趣 图示教学法的板书不仅仅改变了初中传统历史教学方式的提纲式、呆板的传统形式的板书的面貌,同时这种图示教学法不会受到环境以及条件的限制,其取材相对较为灵活,并且其形式也多种多样,让板书变得更加灵活,同时也让学生更加喜欢课堂,在使用图示教学法的过程中,还可以使用不同颜色的笔来进行强调,这样也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以及学生的注意力。

1.2构建一个教学的体系 图示教学法可以完整的去揭示历史教材中的内在联系,并且这种方法可以有助于学生对所学习的历史知识进行一个完整的梳理,得到一个相对于较为清晰的线索,从而达到构建知识体系的目的,在完成效率和完成质量上都高于传统的教学方法。

1.3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初中的历史课堂中,使用图示教学法可以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老师可以列出大致的图示,其他的细节让学生自己去进行填充,这样就可以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进而把丰富多彩的历史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使其变成一个成纵横交错的结构图示,这种方式不仅仅可以让学生很轻松的梳理所学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在强化记忆的过程中进行思维和智力的训练,同时也可以让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一定的培养。

1.4帮助学生加强记忆 在初中的历史课上使用图示教学法可以让老师把语言的讲述与图表的演示两种方式进行相结合,以此达到一个“图”“文”并茂的效果,同时也能够充分的去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主动的去接受并且传递信息,同时也可以有效的刺激学生的大脑让其进行一个积极地思维,从而来达到强化学生的记忆的目的。

2.如何有效的将图示教学法应用在历史课堂中

2.1由教师去编写历史图示,以此来展示图示教学法的优势

在历史课堂中让老师使用图示教学法来进行教学,其主要的目的就是可以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接受最多的知识,并且帮助学生快速的理解老师所讲述的内容,让学生更加清晰的理解历史知识的体系和重点,如在讲三次工业革命的时候由于这一内容的知识点相对较多并且较杂,学生很容易记得这个就忘记那个,而使用图示法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将所有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不仅仅对三次工业革命讲解可以这样,另外老师在讲授三国时期的历史的时候也可以这样,由于其国家和战役较多,并且这一时期的形式相对于复杂,很多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理清所有的线索,而图示教学法则可以很快速的将这些知识点显露出来,其中主要包括了从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曹操、孙权、刘备先后崛起,在经过了官渡之战以后曹操打败了袁绍,并且在不久之后统一了北方,赤壁之战中孙、刘两方合作击退曹操,三国鼎立的局面逐步的形成。

曹操官渡之战(200年)统一北方

东汉末年

刘备?坨 ?坭魏

军阀混战 联合抗曹 赤壁之战(208年)蜀

?坭 ?坨

孙权J K吴

三国时期的图示

2.2让学生进行自主的编写历史图示,提高学生自身的动手能力

在老师进行几次图示法的讲解之后,可以让学生自行动手来进行学习和使用图示法。老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来进行总结,例如:针对我国的来进行图示法的总结。老师首先需要教会学生去掌握好基本的编写方式,然后让学生自行选择树状图或者是概念图来进行编写历史图示,其中树状图的优势是可以将历史知识的层次性以及结构性有效的展现出来,而概念图则是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不同概念之间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如在老师讲解完五代十国的内容之后,就可以让学生仿照之前所讲述的三国时期的图示方法来进行图示的总结,以此来帮助学生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了解不同时期历史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总结

通过以上的学习和讨论可以知道,图示教学法不仅仅是一种相对于轻松的记忆方法,也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这种方式也有效的改变了我国在进行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被动的去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可以让学生充分的去发挥出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历史进程和历史人物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也可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去记忆和学习。

【参考文献】

[1]于秀兰.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2]苗登.初中历史教学中素质教育之我见[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年S1期

篇6

一、情境教学法分析

(一)情境教学法的含义

情境教学的含义多种多样,各教育专家都给出自己不同的理解,但总结起来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情境教学就是从教学目标和教学实际出发,创设出典型的场景,让学生参与其中,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过程。从字面和各教育专家得出的结论可以看出,情景教学和“情境”这个词密切相关,主要是情境的创设。

情境教学法是情境教学的具体实施办法,它是为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采取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有很多优点:具体情境的创设,可以为学生营造生动、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这种富有感染力的环境中自觉主动地参与情境演练,从而主动学到课本知识,并留下深刻印象,达到最佳学习效果。

(二)情境教学法的特点

情境教学法有其独特的特点,对于初中历史教学与学习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学生在学习知识时总是希望学习过程是十分有趣的,希望自己带着兴趣积极主动地学习探索,而情境教学法正好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与需求。情境教学法,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占主导地位的局面,教师在运用情境教学法时,努力创设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与学习兴趣。另外,情境教学法的运用,能够增进与现实的联系,加强学生与社会、科技发展的接触,学到终身有用的基础知识与技能。从实践角度看,这种方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性,传统历史课程要求学生知识死记硬背知识、教师死板地讲课、布置作业,导致很多学生不愿学习知识点杂乱的历史课程。在这种情况之下,情境教学法将课本死记硬背的知识变为灵活可感的情境,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历史基础知识,提高学习历史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学习历史的观念。

二、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意义

情境教学法对于初中历史教学具有重大意义,首先它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主动积极地学习,学生有了强烈的学习欲望与动力时,自然就会克服各种困难,积极探索从而学好知识。情境教学法在历史课程上运用得更是十分合理合适,因为历史学科本身的内容丰富、多是以历史事件贯穿整个课本。教师可以利用学科特点,积极创设有趣典型的情境,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情境演练,更可以用演小历史剧的形式开展,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肯定会大大提高。学生在实际场景演练中切实感受到历史,体验到历史经历,激发学习历史的热情。其次,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自觉主动地构建起历史知识结构,提高知识迁移能力。教师创设情境时从多方面变换,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下学习,用已学知识经验解决认识新情境中的问题,不仅强化旧知识,而且学到新知识,实现新旧知识的统一构建,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另外,学生在情景中培养正确的历史价值观与情感态度。

三、情景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在历史课程中运用情境教学法,最好的也是最实际的形式是编设历史课本剧,然后让学生分角色扮演历史事件中的人物,让历史课本变得生动有趣起来。下面我们就介绍具体的操作方法:第一步是课本剧的准备,准备课本剧之前,教师要在班级里营造和谐民主的氛围,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平等交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参与活动的热情,用和学生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流行元素导入,将课本编制成生动有趣的历史剧。第二步教师要观察班级里的学生,征求意见,并根据不同的性格特点分配任务,让擅长写作的学生编撰剧本,而让那些活泼开朗的学生参与历史剧的表演,并进一步地深层次地挖掘历史剧的深层次含义,给学生发挥探索的空间,关注个体差异并做到因材施教。第三步是学生在排演历史剧时,要给予一定的指导与建议,对于表演过程中出现的意外状况要做好心理准备,自信积极地面对历史剧的排演。第四即是要做好告知工作,排演历史剧不是单纯地玩乐,是要在玩的过程中实现课本教学目标、学到历史知识与技能,因此在活动开始时,教师要做好告知工作,告知学生排演历史剧的目的及要达到的效果,这样学生在编制剧本、准备表演与表演时就会明确目标,而不是嘻嘻哈哈地忘记课堂知识的学习是主要目的,避免时间的浪费。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运用多媒体工具和一些语言、直观教具等创设情境,这是一种比较省时、省力又方便操作的方法,在普通课堂讲授中可以使用。

四、结语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积极努力地改进教学方法方式,以新颖先进的教学工具与教学理念传授知识与技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创新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情境教学法是初中历史教学法的一种很好的典范,教师要努力学习相关知识、积极进行活动实践创新形式,更好地实现历史教学目标,培养出具有良好历史素养和综合素质高的学生。

参考文献:

[1]周明霞.试论反思性教学与教师专业发展[J].才智,2010(02).

[2]刘润季.谈数学课堂教学中导语的运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0(25).

[3]段平.信息技术在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22).

[4]王红艳.模拟教学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07(51).

篇7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310098

历史知识涉及历史发展的经济、政治、文化多个方面,包含东方、西方多个地域,跨越古代到当代多个时期,涵盖广泛,内容丰富。中学历史课本主要以单元和课为单位进行编排,这很容易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专注单元个体的知识内容而忽视历史内容之间的联系,无法形成一个完整而多维的知识体系,使学生的历史学习思维混乱、记忆模糊等。因此,教师在历史的教学过程中应积极运用图示教学的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效率。那么图示教学是怎样的一种教学方法呢?怎样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图示教学法呢?对此笔者进行简单的探讨与分析。

一、图示教学法的内涵

图示教学是指运用一些简单的符号、浓缩的文字和线条等构成板书来进行教学。这是一种全新的教学尝试:它通过构建知识框架展现知识的整体性;使用符号代替文字,使课堂表达简洁生动。图示教学具有较强的概括性和条理性,能将比较零散的知识串联在一起,使得知识条理清晰,便于学生理解与记忆。

在历史教学中使用结构图示,能够清晰展示知识的结构框架,明确历史知识之间的关系;数轴型的图示,能够以时间为发展线索,在时间轴上尽现历史巨变,展现历史发展的脉络;方位图示,能通过简单的表述明确地域的相对分布;比较式图表,通过对事物的异同、性质、特点的归纳分析,可以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印象,避免学习过程中相似知识点的混淆。

二、图示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1. 理清知识脉络,加强知识联系

记忆就像是一颗有许多分支的树,我们要理顺知识的脉络。如使用如下时间轴图示,能清晰展现历史发生的时间顺序,让学生能够理清历史发展的脉络,明确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之间的时间界线,了解与记忆中国近现代史的各个时期,抓住关键的历史事件。将历史知识通过简洁明了的图示表现出来,让复杂繁琐的知识简单化,学生可以根据图示脉络反复记忆,不断深化与了解知识。同时,在学习中国近现代的历史时,可以以西方的历史制作一条时间轴,比较同一时期东西方历史的异同,在知识点上建立相互的联系。这样的图示对比联系,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这些历史知识的印象,对历史知识进行一个多维的理解与认识,拓宽思维。

2. 突出学习重点,提高学习效率

一般情况下历史课本有许多的知识都是使用文字进行表述,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知道哪个才是学习的重点。这时,教师可以运用简单的结构图示给学生展示重点的知识框架。例如,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这课中,关于《凡尔赛和约》学生所需要掌握的知识有:签订的时间、目的,会议的中心议题,和约的性质等,笔者通过板书的形式,用结构图将其简洁明了地列出来,让学生自己根据提示在课文中画出重点内容,列出知识提纲并加以记忆。这样将大块的知识分成时间、目的、议题、性质四个分支,每个分支再对应相应的知识内容,有助于学生记忆,提高学习的效率。

3. 加强知识联想,加深知识记忆

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在某种程度上它们能够产生联系。例如在学习中国被迫签订的各种不平等条约时,教师可以整合《》《》《》《》等内容,对关于赔款、割地、开通港口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通过图示可以清楚展现知识内容,加深学生对于各个不平等条约内容的记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积极运用图片内容,展现历史内涵,通过各种历史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学生加强知识联想。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历史课程的特点,在知识点的讲解过程中运用图示教学法,通过各种图形、表格、图像等形式展现历史知识内容,实现历史教学的图文并茂。图示教学的应用能够帮助学生简单明了地理清知识脉络,建立完整的历史知识框架;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准确高效的记忆,进而在无形中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篇8

在新课程改革进程中,初中历史教学如何走出困境呢?如何让学生爱上历史,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呢?“故事化”教学法便是笔者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种切实可行的有效教学策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无兴趣,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而学生们没有几个不喜欢听故事的。历史本身很精彩,它是由一个个故事连接而成,故事中包含了人类集体或个人的知识经验,或精彩有趣,或哲理深刻,或豪情满怀,因此让故事来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方法。在历史教学中,应用“故事化”教学法既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又符合历史学科的特点。学生在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中迈入历史世界,与历史人物对话,去感受历史,反思历史,其间学生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相应得到提高。

一、解Q策略

1.“故事化”教学法突出一个“动”字

历史是丰富多彩的。历史课如果成为“背书课”,把原本丰富的历史内容抽成背景、时间、地点、人物、过程、性质、意义等若干应试要素,那么学生就会厌倦历史,丧失学习历史的兴趣。但对于故事,人人都可理解,人人都可讲述。那些平时回答问题不是很积极的学生,或者不是很流畅的学生,也许正是因为爱好故事而把平时不敢举起的手高高举起。他们的故事也许讲述得并不完整,并不生动,但是他们毕竟敢站起来了,敢开口了!有些学生可能因为喜欢这节课的一个故事而喜欢上这个时期的故事,从而自学这一时期的历史。

可见,一个故事可以激起一个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可以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也就有了前进的动力!学生动起来了,课堂也就动起来了!课堂的某些重点难点就会迎刃而解了。

2.“故事化”教学法突出一个“情”字

历史给了我们每个人一面镜子,教会我们怎样做人,怎样走人生之路。一个个精彩的故事,可以让学生去感悟,去理解,屈原、岳飞、林则徐、邓世昌让学生们荡气回肠。历史故事可以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一个个活生生的历史人物,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价值观、人生观,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例如,在学习《明朝的对外交流与冲突》一课中,笔者就是运用“故事化”教学法来完成情感教育目标的。

首先,让学生自学课文,找出课文中的两个故事: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击倭寇。学生熟悉后先在小组内讲述,然后在班内讲述,比赛谁讲述得最精彩。热火朝天的讲述中,学生也许并没有真正体会到两位英雄的精神实质。接下来,笔者诚恳地表扬了学生们的精彩讲述,同时“诱惑”地提出一个问题:“你们的故事中没有提到为什么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击倭寇都能取得成功,你们从他们身上能学到哪些可贵的品质呢?再把故事补充完整,就更棒了!”在学生还热情高涨的时候,思维还在高速运转的时候提出这个问题,他们会在“惯性”下很自然地去分析,在你一言我一语的抢答中,问题往往是“柳暗花明”,重要的是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郑和的坚忍不拔和戚继光的爱国情怀也许就在那一刻,在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长大。可见“故事化”教学法在学生的情感教育方面可以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3.“故事化”教学法突出一个“思”字

历史本身是有生命的。学生在阅读、讲述历史事件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这比记住某个事件要重要得多,了解历史过程比背诵结论性的历史陈述要重要得多,这样才能真正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从听故事到编故事再到讲故事,学生的理解能力、质疑能力、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会得到很大提高,这对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起到了重要作用。

例如,笔者和学生一起学习《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时,就让学生自编故事“我随张骞出西域”。在故事中,笔者引导学生想象:你们出使西域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你们吃了那么多的苦,完成使命了吗?既然没有完成,你们只能说是有“苦劳”没有“功劳”。学生对自己亲身经历的“苦难”刻骨铭心,说他们没功劳,岂能罢休?他们在苦思冥想中,在交流合作探究中,终于明白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和结果是不同的。出于军事目的出使,却成了促进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创举,其意义远超过当初的目的。

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有两个好处,一方面能为教师带来宝贵及时的教学反馈,为学生提供更切实的问题情境;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的兴趣向更深层次发展,因为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从无到有,不断增强,必然引起兴趣的自我强化。

4.“故事化”教学法突出一个“扩”字

历史内容包罗万象,它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等多个方面,十分丰富,学生要记住这些知识确实有一定的难度。但在大家喜闻乐见的故事中,那些枯燥无味的人名、地名、时间、事件会不知不觉地钻进学生的脑海。

“数典忘祖”的历史成语故事,可以让学生了解春秋时期,分封制遭到破坏,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的历史事实;“卧薪尝胆”的故事可以让学生了解吴越争霸的情况;“马陵之战”和“长平之战”可以让学生了解战国七雄兼并战争的残酷;“昭君出塞”的故事可以让学生了解昭君为汉匈经济文化交流所做的贡献;从“贞观长歌”故事中,学生们了解到唐太宗李世民的奋斗历史,感悟他重视人才,注重纳谏的胸怀。这种借助故事,由点及面、举一反三的扩展性学习,极大地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他们的历史知识。

二、实施中注意的问题

篇9

传统教学方式通常是教师讲述占用大部分的时间,而学生只是负责听和记,相对于情景教学法来说是比较枯燥的,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情景教学法的最大特点就是将情与景有效地结合起来,即情、景、理、辞等达到共鸣,运用情景来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这也是基于学生兴趣教学的有效途径。归根结底,情景教学法不仅仅适用于历史这一学科,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中都是比较适用的,这也是情景教学法被广泛应用的重要原因之一。教师可以充分创设情景,将教材中的知识要点进行归类总结,并且根据相关情节创设出不同的情景,这不仅为课堂教学增添了乐趣,而且还能够进行生动形象的展示,让学生对知识要点有更深刻的理解。另外,历史是集复杂性和社会性以及过去性于一身的综合性学科,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巧妙地设置情景,让学生对历史有更好的认识和理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因此,说这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建议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应用情景教学法。

二情景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1.充分利用多媒体,吸引学生眼球

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多媒体技术的广泛使用,为教师在教学中创设情景提供了有力保障。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情景,将过去的历史形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的视野和思想得到更好的扩展,并且能够有效地带动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例如,在学习“原始的农耕生活”这一节课时,在课前,我利用多媒体,把本节课的相关内容制作成课件,在讲解的过程中按照一定的顺序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如原始农耕所用的工具:石锄、石刀、石铲等,这些在当今社会已经很少见了,学生看到这些原始的农耕工具,不仅能够深刻认识到社会发展以及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对本节课的知识要点也会有更深刻的印象,便于学生记忆。

2.创设引人深思的问题情景

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能够根据相关的历史问题提出创新的答案。那么这一能力的实现就要通过教师创设出引人深思的问题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体会历史,教师尽可能地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提出自己的见解,这也是促进学生思维发散的有效方式。例如,在学习初中历史“”这节课时,我会在第一时间把本节课所有的知识要点讲解清楚,让学生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之上,进入情景。我会设计以下几个问题情景:

(1)如果你是林则徐,处于当时的情况,你也会这样做么,为什么?

(2)若你身处当时的社会背景,你会做些什么?

(3)当时的社会背景是怎样的?让学生带着问题将自己的思维发散到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提出自己的想法或见解。在这一问题情景的学习过程中,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他们有效地学习和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要点,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创设生动逼真的历史情景

带领学生学习历史时,已经发生并且学生没有亲眼见过的事实,让学生学习和想象是比较困难的。那么图片和视频便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将历史事件和图片结合起来,让学生参照逼真的图片或视频来了解和学习历史,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时熟练掌握使用的方法和技巧,将搜集到的图片和视频制作到多媒体幻灯片中,根据教学的需要逐一播放出来。图片或图画的教学方式是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手段,如人物图片、历史遗址图片以及纪实类的图片等等,让学生通过观看图片更好地体会当时的历史背景,以便于更好地学习。例如,讲析“中华民族的”时,这一单元包括“难忘九一八”“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血筑长城”三节课时。九一八在历史上是比较轰动的大事件,有必要让学生深入了解其发展的全过程,所以我会以动画的形式播放给学生,看完之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想,这样的方式要比教师口述的方式效果好很多。对于“血筑长城”这节课,我将会把更多的图片展现给学生,每一张图片都是非常形象的,让学生认识到血筑长城的人坚毅的精神。整堂课的过程不断穿插着教师的讲析、图片以及动画等,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亲身感受的情景应用

虽然历史事件的发生已经是过去时了,但是有些文物和遗迹仍被保留至今。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有计划地带领学生参观历史文物对学生学习历史是有很重要的推动作用的。教师在带领学生参观文物的过程中,要及时对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及事件进行讲析,让学生了解文物被保留的价值以及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便于学生对本节课知识要点的理解和记忆。历史教学就是让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了解,并且能够从中总结教训和经验。例如,在学习“”这一课时,我将会带领学生去参观历史遗址和人物雕像,把课堂教学改为室外教学。首先向学生介绍八国联军侵华发生的社会背景,即1894年中国战败,与日本签订《》,中国国际地位一落千丈。西方列强更加对中国这块肥肉垂涎三尺。在这样的背景下西方列强掀起了的热潮。然后随着学生们的参观,讲析每个文物的来历,也就顺理成章地理清了八国联军侵华事件的全过程。学生在参观中了解历史事件,并且观看历史文物,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还能够更好地提高历史教学效果,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篇10

历史课原本应是无比精彩的一门学科,但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教师不顾其趣味性,一味地让学生勾重点,记笔记,然后读读背背,从而导致这一有趣的学科变得无比枯燥,学生们对历史教学根本提不起任何兴趣。针对这一现状,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笔者认为还需在教学方法上下功夫,要摒弃传统的讲授为主的授课方式,通过设计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并解决的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自主探索并获得知识。这样,才能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从而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如教学《春秋战国的纷争》这一内容,如果教师沿用传统的满堂灌的方式进行教学,一味讲解,然后勾画重点让学生进行读背的话,势必导致学生不胜其烦,根本毫无学习的兴趣。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设计相应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一箭之仇、管鲍之交是讲谁的故事?”学生们纷纷讨论之后,自然而然引入对管仲的介绍,然后进一步设问:管仲对齐国的贡献有哪些?欲知详情,请打开《春秋战国的纷争》一文。这样,从小处着手入手,引导学生进行课文学习,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设计问题,激活学生思维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总会沉浸于自身滔滔不绝的讲说中,讲教材内容,分析历史,分析人物,整个课堂教学看似热闹非凡。而实际上,这样的教学,只会禁锢学生的思维,教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对于一些主观性的评价,学生也只能以教师的观点为标准,毫无自主性可言,学生们完全成为了接收知识的机器。这样的方式,对于历史教学效率的提高毫无帮助,学生们习惯了知识的接收,一旦涉及到谈谈自己观点的问题,大多无从下手。对此,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灵活性较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畅所欲言。这样,既有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也有助于使之自主获得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教学《》这一内容,在掌握了阿古柏侵略我国新疆并残酷剥削、压迫新疆人民,左宗棠在新疆各族人民的支持下打败阿古柏并的史实后,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假如你是左宗棠,你将如何打败阿古柏,顺利?你如何看待左宗棠这一行为,你如何评价这一人物?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讨论,从而充分激活其思维,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这一内容。

三、设计问题,培养学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