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品德教育模板(10篇)

时间:2023-09-24 10:20:4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孩子品德教育,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孩子品德教育

篇1

一、教师要尊重孩子,树立现代儿童观一、教师要尊重孩子,树立现代儿童观,要有强烈的渗透意识

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我们就该树立这样的观念: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以及各个环节都渗透着德育的因素。幼儿园中时时有德育、处处有德育。例如在美术活动中,老师有了德育的意识,就会不但注重对幼儿构图技能技巧的培养,更要注重培养幼儿与其他小朋友团结协作的品德和良好习惯,如果没有良好的绘画习惯,绘画的水平也就难以提高。作为跨世纪的幼儿教师,我们要体察孩子的感受,尊重和信任孩子,从而培养幼儿的自尊和自信,并且保护和利用孩子的同情心,培养他们的善良品质,还要保护幼儿的羞愧和内疚感,让孩子从小就懂得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培养孩子的责任感。“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更何况是人,我们幼师应视每个孩子为完整的具有独特个性的人,密切同孩子交往,聆听孩子的心声,注重孩子人格的全面发展。

二、有时要注重自身形象,言传身教,促进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在日常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对幼儿进行德育,要结合每个活动的特点进行渗透

幼儿园的一日活动有各自不同的特点,怎样才能将德育有机地渗透到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去呢?我认为最主要的是应当结合每个活动的特点。幼儿园的日常生活是平常的,琐碎的。在潜移默化之中对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德育因素,对幼儿进行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培养。

三、建立科学合理的一日生活常规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幼儿园孩子年龄小,可塑性强,我们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一日生活常规,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老师每天在门口迎接幼儿入园,见到孩子面带微笑问声早上好,这时孩子会微笑回敬您老师早上好,久而久之,是孩子养成讲礼貌的行为习惯。

四、把幼儿的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一日教育活动中,重视教育环境的渗透作用

由于幼儿的思维的局限性,品德教育必须直观、形象、具体才容易为幼儿所理解和接受,比如:用“拔萝卜”的故事或图书教育幼儿团结友爱,通过体育游戏培养幼儿组织纪律和集体荣辱感,通过规则游戏体验各种规则的重要性,通过区角活动使幼儿学会助人和自主,懂得珍惜劳动成果,从而学会正确的接人待物方式,逐步让幼儿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习惯,加深与同伴的感情体验和认识上的共鸣,逐渐学会协调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在集体活动中,幼儿应学会相互谦让,互相帮助,友好相处。教师还应做个有心人,留心观察孩子在生活中的各种行为,针对不同问题,采取集体或个别的方式进行指导、纠正,适时提醒孩子按正确的规则去做,使其良好的行为习惯得以巩固。

五、如何促进儿童能得到自然的发展

孩子们不仅没有多余的力量,甚至还没有足够的力量来满足大自然对他们的要求;因此,必须让他们使用大自然赋予他们的一切力量,这些力量,他们是不至于随便滥用的。一切身体的需要,不理是在智慧方面或是体力方面,都必须对他们进行帮助,弥补他们的不足。

再给他们帮助的时候,应当之限制在他们真正需要的时候才帮助他们,决不能依从他们胡乱的想法和没有道理的欲望,因为,胡乱的想法不是自然的,所以即使不使它实现,也不会使孩子们感到难过。应当仔细研究他们的语言和动作以便在他们还不知道佯装的年龄时,辨别他们哪些欲望是直接由自然产生的,哪些是由心里想出来的。这些准则的精神是多给孩子们以真正的自由,好让他们养成驾驭他人的习惯;让他们自己多动手,少要别人替他们做事。这样,尽早让他们做事,把他们的欲望限制在他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他们就会尝到力不从心的事情的苦头了。

六、合理运用评价,强化良好行为,消退不良行为,使其成为道德高尚的人

篇2

一天,我正在整理孩子们的成长册,看到孩子们在一次次班级实践活动中留下的美丽瞬间,回想着他们每次有了收获后的喜悦,我不禁想起那些被丢掉的文具。让孩子们亲自去感受文具的制作过程,也许对他们会有启发。

几天后,我带着孩子们来到了铅笔厂。孩子们兴奋极了,他们跟随着流水线走,边看边记。原来铅笔要经过铅笔板加工、铅芯加工、铅笔杆加工、成品装饰等多道工艺过程。尤其是铅芯的制作,还需经加热干燥和高温焙烧,才能使其具有一定强度和硬度。待成品装饰后,工作人员快速、熟练地进行着包装,班级的几个小女孩站在一位包装工阿姨身旁,看了一会问道:“阿姨,你每盒铅笔都要这样摸一遍,不麻烦吗?”“不麻烦,这样做也是在最后检查铅笔是否还存在问题,我们一定要保证铅笔的质量,这样才能把最好的铅笔交到你们的手中,你们用着才放心啊!”听着工作人员的话,看着他们从未停下的双手,几个孩子又看了看那些已经包装好的铅笔,不禁低下了头。

回到学校后,我便组织孩子们谈谈这次实践活动的感受。孩子们畅所欲言,有的说一支普通的铅笔要那么复杂的工序,真是没想到;有的说不要小看那几毛钱的铅笔,它都是用工人的汗水换来的;有的说自已原来认为铅笔没什么了不起,所以丢了不可惜,可看到工作人员是那么认真地对待每一支铅笔,觉得自己原来做得很不对;还有的建议大家应该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要爱惜每一支铅笔……听到这,我走到窗台旁,拿起了那个每天专门用来收集孩子们丢失文具的盒子,对他们说:“我想从今天开始,班级的这个大笔筒就可以光荣下岗了,你们说行吗?”“行……”

篇3

片面强调思想教育,忽视良好性情的培育,是我国教育的一个误区,不良的性情不但个人痛苦,而且危害家庭和社会。很多教育者至今采取鸵鸟政策,闭眼不看现实,否认心理健康问题的严重性,把心理健康教育问归结为品德问题,面对新时期的新问题,坚持老一套的做法而不顾其效果。

开学伊始,我参观了市一中的“嘉峪关市青年心理咨询活动中心”,在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生动活泼的现场讲解下,我对心理健康教育有了进一步认识,同时受益匪浅。这次参观感触最深的就是心理教师老师的一句话:“现在的孩子存在的不是品德问题,而是心理问题。”这句话让我深有同感。

的确,作为多年从事基层教育的工作者,我很少深思过这样的问题,很多时候实施着我说你服的“听话教育”,不知不觉地把自己凌驾于孩子之上,通常把孩子们的某些乖张行为、逆反情绪、孤僻性格、漠然态度都笼而统之地定义为品德问题,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要么是反反复复不厌其烦地用一些抽象枯燥的学生守则、班规、校纪规范、约束孩子的行为;要么是以简单的“说教灌输”为主,比如要求孩子上课不能随便说话、不能做小动作、下课不能打架骂人、教室里不能乱扔垃圾……抑或是你应该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按时完成作业、团结爱护同学、尊敬师长……往往是晓之以理多,动之以情少;说教灌输多,倾听启发少。不但忽视了之所以应该和之所以不应该的理由,而且忽视了孩子顽皮、活泼、好动的天性,更没有从孩子的视角出发深入孩子内心去疏通和引导。久而久之,孩子们在一味灌输说教班规校纪约束压制下屈从于教师的威严,变成了循规蹈矩的好学生。岂不知,学生变成了墨守成规、只知学习的工具,个性、情趣、潜能都被无情地扼杀。随着孩子知识与年龄的增长及家庭与社会的影响,孩子更注重自我的感受,长期强烈的压抑与焦虑,最终导致孩子性格扭曲,造成严重的心理障碍,危害家庭与社会。因此,小学阶段表现出一个普遍的规律:年龄越小的孩子越听话,年龄越大的孩子逆反心理越严重。

人之初,性本善。每个孩子都是一朵开在春天里的花,没有不美的花。只有不当的培育和不美的环境才会影响花朵的绽放。孩子的某些过失行为并非品德问题所致,而是心理障碍使然。我想说,没有天生存在品德问题的孩子,不是孩子不好,而是我们走入了一个思想误区,长期徘徊在心理疏导门外,没有注重孩子良好性情的培养,没有真正走进孩子的世界。我们应从培养孩子良好性情出发,从孩子的角度看待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与孩子们沟通和交流。只要架起与孩子沟通的桥梁,就会引领孩子走入一个柳暗花明的世界,就会发现每个孩子都是那么的可爱。

记得曾经带过的一届学生,低年级时个个天真活泼,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老师是至高无上的,他们把老师的话当做圣旨,唯命是从,而那时的我也像一位高高在上的师者,用一把“三好学生”的标尺精心地裁剪,孩子们在我的精心塑造下成长,一班听话、好学、规矩的孩子诞生了,我也因此暗暗自喜。转眼,孩子们渐渐长大了,他们已经成了五六年级的大孩子,有了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有了自己的情感倾向,开始注重自我的感受,我渐渐发现他们曾经纯洁的眼神里多了一些复杂的神情,对于我的话,也不再是唯命是从,有的孩子敢说为什么要让我去做;有的孩子敢说他怎么不去做,还有的孩子公然转身愤愤而去,往日那些如灵丹妙药一样的守则、班规、校纪在孩子们无声的不作为中失去了作用,我的威严渐渐丧失殆尽,教育工作显得力不从心,常常一筹莫展、自艾自怨,情急之下我气急败坏,罚卫生、罚跑圈、找家长,写检讨,可是收效甚微,状况依然频频出现。

掩卷沉思,痛定思痛,我开始反思我的教育方法,并尝试改变,学生出现违纪现象,不是一味地批评,而是静下心来问问他们什么这样做,再告诉他们这样做的后果。如果学生遇到一些思想方面的困难,我也会耐心听他们诉说,并为他们排解困难。有些孩子不善于和老师交流,我就让学生以作文的方式――《老师我想对您说》与学生用文字来交流,有时孩子会和家长发生矛盾,我也让学生用作文的方式――《妈妈、爸爸我想对您说》,给孩子们一个畅所欲言的机会,当我发现孩子的思想问题,我便提前找他们谈话,或与家长取得联系,及时给予疏通。

另外,我还不断挖掘语文课文中的教育资源,借助文中的故事,在学生中展开讨论,引导学生反向思维,理解生活中容易产生心理情绪的问题。如:在教学《小抄写员叙利奥》这篇课文时,在学生了解叙利奥为什么瞒着爸爸抄写公文,受到爸爸的误解还坚持抄写的原因后,学生很容易感受到父子之间的爱,我进一步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如果“我”是叙利奥,面对父亲不知情的责备会怎样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也有认为自己很委屈的,也有像叙利奥一样坚持为父亲分担压力的。乘着学生兴致,我又结合学生实际提出假如老师误解了我,假如爸爸妈妈误解了我的问题,在学生各抒己见的基础上,我趁热打铁,给学生留了这样的一项家庭作业:如果自己曾经错了,请回家对你的妈妈或者爸爸说一声对不起。话音刚落,我班一名同学站起来很不好意思地说:老师我曾经错了,请您原谅,我以后不会再惹您生气了。在他的带领下,又有几个学生陆续站了起来,教室里气氛变得严肃而感人,有些孩子甚至流下了眼泪。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孩子们遇到问题总会和我像朋友一样交谈,我也在工作中不断提升着自己,我想就是这样的一堂课走进了孩子的心灵,是这样的一个问题触动了纯真的心,是这样一项作业点亮了孩子的心灯。

渐渐的,学生把我当成了他们的朋友,天气晴好的课余,我会组织学生一起游戏,孩子们课间不再是无所事事,单调、枯燥的学习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游戏中的欢声笑语驱散了孩子们心里的不快,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原本如此美好。游戏中,孩子们的个性得到了张扬,体验到合作的快乐,培养了活泼开朗的个性,克服了交往的个性缺陷,学会了宽容、理解他人和他人的内心需要,明白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良好的心态培育了良好的性情,良好的性情成就了健康的体魄。

不论是学生教育,还是教师育人,教学相长,教育着并学习着,学习着并快乐着,不是我们已经走上了绝路,而是我们的思想需要转弯,行到水尽处,坐看云起时,转一个弯,换一个角度,一个全新的世界就会出现。只要能转变一种思想,疏通一条心路,点亮一盏心灯,拨动一根心弦,培育良好性情,就能造就身心健全的一代新人。

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有段名言:

心若改变,你的态度跟着改变

态度改变,你的行为跟着改变

行为改变,你的习惯跟着改变

习惯改变,你的性格跟着改变

性格改变,你的命运跟着改变

篇4

品格教育的内涵非常丰富,我们难以面面俱到,但我们要从平时的点滴做起,在细节中渗透对学生品格形成的教育,我们培养的目标是:

1.在家做个“好孩子” 做一个体贴懂事的孩子,从尊重家人的劳动开始,从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开始,自己的事自己做,尽量不给家人增加麻烦。让孩子自己设计一个成长记录本,记录每天成长一点点:今天我把妈妈为我准备的早餐吃光了;今天我把自己读过的书放回了原位;我能自己洗袜子了;我自己收拾房间;我会煮面了……今天能够做到的事明天要继续坚持,自觉的行为必将成为一种良好的习惯。

2.在校做个“好学生” 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好好学习、热爱劳动、热爱班集体……一个好学生有很多衡量的标准,在学校里应该怎么做,我们要给孩子一个具体的指导:尊重老师从见到老师敬礼问好到课堂认真听讲,听老师的话,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等等。

3.在社会中做个好公民 做一个有社会公德心,有社会责任感的孩子,走出家门,走出校园,我们应该怎么做:遵守交通规则(过路口走斑马线,红灯停绿灯行……);文明守礼(排队上公交车不拥挤,不乱扔垃圾废物,微笑待人,上下楼梯靠右慢行,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诚实守信,乐于助人……要求要落到实处,一点一点地提出来,让孩子们知道自己具体应该怎么做。

经过长时间细致的教育指导和孩子们的自我约束,他们就能够举一反三,真正认识到怎样做才是一个行为习惯好,道德品质合格的人

第二,品格教育,要利用好学校各种“阵地”

1.少先队组织中做好宣传教育工作

(1)学校少先队大队部拥有重要的宣传阵地。利用“红领巾”黑板报和“红领巾”广播站,表扬一些好人好事,介绍一些榜样模范事迹,并树立一批孩子们身边的好榜样,用他们的事迹引导学生做一个诚实、勇敢、善良、奋进……的人,不断向学生们传递正能量,使学生们能感受到来自学校层面的指向性的要求。

(2)班级文化建设。每一学期初,老师和同学们都会对自己所在的班级进行新的布置,班级文化建设成为班级一个很好的宣传阵地。各班设置各种专栏呈现班级同学的成绩、进步,同时也会有班级格言、奋斗目标、评比栏等等各种推动班级班风建设、促进学生品格养成的小专栏,我们利用好这样专栏,形成班级的凝聚力,推动班级中同学的共同进步。

(3)班会课和行规课。班会课和行规课(有的学校称之为礼仪规范课)是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教育引导学生的重要时机,这样的课不同于我们学校中的常规课程,它可以有各种不同的形式来进行,可以是老师的讲为主,也可以由学生自己来讲,可以以实例分析、游戏、模拟活动等等的方式,孩子们通过自己的视角来解读自己眼中的“规范”。

2.通过各种活动、活动课培养孩子良好的品格

(1)全体集会(如升旗仪式)。每一学期初的开学典礼,每一周周一的升旗仪式,都有一个环节――国旗下讲话。这个环节或是老师讲,或是学生代表发言,渗透一定的主题思想,对全体师生起到一个教育引领的作用。

(2)传统节日纪念日活动。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我们有着属于自己的“传统节日”: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每一个节日都有它的来历,都有它的习俗,适时安排适当的教育活动对学生的成长意义非凡。

(3)主题队会。根据各自中队的特点,我们的辅导员老师在适当的时候,组织本中队的同学,召开形式多样的主题队会,提前确定活动的主题,各小队根据自己本小队的特点做好相应的准备,在准备的过程中,队员们就在进行自我教育,最后,把准备好的形式在中队中进行展示,从而达到全体队员共同提高的目的。

第三,品格教育,要讲究方式方法

1.良好的家庭氛围是孩子成长的摇篮 孩子喜欢模仿,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被孩子仿效。夫妇间的矛盾不应在孩子面前暴露。父母不要在孩子面前随便议论别人。对一些涉及是非的问题,要认真给孩子讲清道理,让他明白对在哪里,错在哪里,不要含糊其辞。父母说话要算数。作为学校可以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各种形式对家长进行培训引导,为孩子的成长创造更好的家庭氛围。

2.我的事情我做主 给孩子独立的机会,相信孩子有独立的能力。从孩子能独立行走的那一天起,凡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要鼓励他自己去做,并且让孩子觉得做这些事是光荣的。

3.游戏中找寻真理 游戏是小学生都喜欢的,我们可以根据自己教育的需要设计游戏的内容,通过各种游戏:如角色扮演、场景模拟、小品表演等等的形式,让孩子在游戏的过程中感受找寻真理。

4.编个故事讲道理 孩子爱听故事,如能针对孩子的某些不良行为编个故事讲给他听,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篇5

现代家庭都知晓,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但对于娃娃来说,首先要抓什么教育呢?恐怕看法颇多。笔者之小见,在众多的施教范畴中,最重要的是做人的教育,要从小抓起的首先是培养最基本的做人的品格。什么是做人的最基本的品格呢?当然说不胜说。但最主要的是诚、爱二字。所谓“诚”就是诚意、诚恳、不说慌、不做假、实事求是、落落大方;所谓“爱”,就是爱心:爱父母、爱亲人、爱朋友、爱小动物、爱公共财物。推而广之,就是有同情心,有恻隐之心。同情弱小,尊重他人,予人方便、助人为乐。这些都是从小应该培养的好品德,一旦形成习惯和理念,就会转化为自觉的行为规范,自我道德约束。也许有人会问,对小偷骗子、流氓坏蛋难道也要讲爱心、讲诚意吗?回答是否定的。不过决不能因为将来可能碰到坏人坏事,就从小先教孩子种种斗争策略,把见到的人都当坏蛋来看待,其实如果真正具有了以诚、爱为准则的是非观念、善恶观念、美丑观念、好坏观念,长大后反而更容易学会判断和处理种种情况,更容易做到嫉恶如仇,从善如流。或者又有人要问:我们的孩子将来是要面向社会,面向未来的,上述这些准则、行为规范、道德理念届时还有用吗?回答是肯定的。社会发展速度变化自然也很大,有些情况甚至无法预料,但礼貌、公德、信用始终还得讲吧。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强调言必行,行必果,即使是想方设法赚钱的商家不是也应该做到顾客是上帝,宾至如归,诚招天下客,货真价实,童叟无欺吗?就连一味追求金钱、淡漠人情的西方国家也随处可闻Excuse me 、Thank you。可见世界虽大,人种虽多,在不少方面还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

篇6

近几年来,我国青少年的劳动“答卷”一直令人担忧。各种传媒不断报道有关当代青少年劳动意识淡薄,劳动能力差的现象。如近些年上海某著名大学录取的新生中,有60%以上的人不会自己挂帐子,许多大学生在入学前没有亲手洗过一件衣服。

某县妇联对该县一所重点中学初一年级的学生作过一次调查测试,结果表明,从没有洗过一件衬衫的占79%,不能煮好一锅白米饭的占84%,不会和不敢使用电饭锅、液化汽炉的占67%。

据北京市家教会对某小学一个班的调查,该班44名学生中,家长每天给整理书包的占39%,家长给洗手绢的占66%,家长给洗脚的占52.3%;家长给穿衣服的占59%。

看了三份大、中、小学生的劳动“答卷”,使我们不得不忧虑,劳动这种人类生存的最基本素质,中华民族最为优良的品质正遭到某些因素的削弱与侵蚀。结果,许多青少年即使跨入成年人的行列,依然连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也比较欠缺。从种种调查报告和现实分析研究中可以看到,青少年的劳动观念正日趋淡薄,对青少年的教育已陷入一些误区。问题出在孩子身上,责任应在家长身上。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我们的家庭教育,是由于家长思想上的偏差,忽视了劳动教育而产生的严重后果。

可悲的是,忽视劳动教育,致使孩子与劳动人民的感情上发生扭曲,不尊重劳动人民,甚至形成看不起体力劳动者的坏思想。某小学校的一个孩子课间不慎将眼镜掉入便坑中,急得没办法。一位工友用手从便坑中帮她掏出来,还给了她。没想到她转身就走了,连个谢字也没有。同学问她,你怎么不好好谢谢人家?她居然说:“谢什么,她就是干这个的。”

没有经历过劳动磨炼的孩子,往往不懂得劳动成果来之不易,他们不知道我们的幸福生活,是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创造出来的。他们不爱惜劳动成果,不知道这些劳动成果凝聚着劳动人民的血汗。目前,有不少孩子花钱大手大脚,不爱护东西,浪费现象相当严重。

分析今天在丰盈的物质生活氛围中成长的一代,许多不良的道德、心理品质,大抵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从缺少劳动教育中找到根源。因此,加强青少年的劳动教育,不是一家一户的问题,它关系到我们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决不可掉以轻心。

二、劳动在青少年成长中的作用

劳动有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思想和道德品质。实践证明,人的许多优秀品质是在劳动中形成的。只有在劳动实践中,才能培养孩子爱人民、珍惜劳动成果,养成勤俭、艰苦朴素的好作风。劳动能锻炼孩子吃苦耐劳、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有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社会适应力,促进身心健康。劳动能培养孩子勤快、主动的工作态度,有利于形成对集体、对国家的义务感和责任心。劳动能培养孩子自立、自理、自强的独立生活能力和进取精神。

劳动能促进孩子的智力发展。有些家长不让孩子干家务活,不愿让孩子参加学校组织的劳动,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怕影响孩子的学习。其实学习并不能排除孩子参加劳动。因为劳动可以改善呼吸、血液循环,促进生理的新陈代谢过程,调节大脑疲劳,有利于大脑发育。在劳动中,孩子双手的活动有益于左右脑的开发,促进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发展,有助于提高学习能力。劳动还可以培养孩子的观察、分析、判断、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中国自古就有心灵手巧的说法,手巧会促进心灵,心灵又带动手巧。

如湖南省湘潭清联小学的许卫东和张永义,在他们十一、二岁时早晨起来要帮家里烧饭,但又想利用烧饭的时间看书,有时读书入了迷,忘了熄火,饭就烧糊了。为了解决看书和烧饭两不误这个难题,这两个孩子一起研制了一个饭熟报讯器。它是利用杠杆原理制成的,一头是装了米和水的锅,一头是相当重量的沙罐。当饭熟时气体蒸发,重量减轻,沙罐下垂接通电源,电铃便自动报警。如果人在外面,听不到电铃的声音,报讯器还可以自动将炉门关闭。这项成果,在湖南省举办的青少年科学创造发明比赛中获得一等奖。这是劳动能激发孩子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的生动一例。

劳动可使孩子学会生活,形成健康的人格。学会劳动,养成劳动习惯是孩子学会生活,形成健康人格的重要保证。劳动可以培养孩子自己动手创造整洁的学习生活环境,使他们明白劳动是创造美好生活的源泉,有助于孩子的心灵美。在日常生活中,每个家庭成员都自觉主动地承担家务劳动,可以增进家庭的团结、安定,使家庭气氛和谐。每一位有远见的父母,都应该培养孩子从小学会做合格的家庭成员,这不仅是为了减轻做父母的劳动强度,而且也是为了孩子的一生的幸福。通过劳动,让孩子学会关心他人,即在外关心同学、老师,在家关心父母、长辈,长大成家后才能关心妻子、丈夫。这对现在的独生子女更为重要。

三、学习发达国家家教经验,走出家庭劳动教育误区,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劳动之美德

据有关方面对各国小学生每日劳动时间的统计,美国为72分钟,韩国为42分钟,法国为36分钟,英国为30分钟,中国只有12分钟。德国的法律规定:孩子必须帮助父母做家务。6—10岁的孩子要帮助父母洗餐具,给全家人擦皮鞋;14—16岁要擦汽车和菜园里翻地;16—18岁要完成每周一次的房间大扫除。另据报载,美国和加拿大有17个城市每年举办“铁孩子运动会”参赛者是7至14岁的少儿,比赛内容是连续进行长距离游泳、骑车、越野和长跑。每年均有成千上万的父母带着孩子前往报名参赛,角逐“铁孩子”的桂冠。无独有偶,日本中学普遍设有一门锻炼课程,即在严冬组织学生身着短裤进行户外长跑,旨地培养孩子钢铁般的意志。

这些生活富裕的国家,竟有如此苛刻的教子法,令人大开眼界。相比之下,我们身边的孩子未免被娇宠得过了头。然而,眼下这些蜜罐里泡大的孩子,大多过于娇嫩,吃不得苦耐不了劳,经受不了困难和挫折的考验。这实在怨不得他人,从72分钟比12分钟的数字里,就不难得出,责任主要在父母身上。该是父母警醒的时候了,做父母的应充分认识到,温室里长不出参天大树,要培养孩子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品格和勇于克服困难、迎接挑战的素质,从小就应给其创造磨炼的机会。

篇7

综观很多孩子的表现,我们看到从智力水平看,大家都差不多,智商超常的孩子和智商过低的孩子很少,大多数孩子的智商水平都差不多。但是从学习结果看,为什么会出现有的孩子的学习成绩十分优秀,而有的孩子的学习成绩不是十分理想。仔细分析发现,就小学阶段的情况说,我们所教授的各科知识还是相对简单的基础知识。在这样的情况下,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迥然不同的表现,最终是由孩子们的学习品质决定的。这就告诉我们,良好的学习品质对于一个人学习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

在诸多的学习品质中,我认为细心、自主是最主要的,我十分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孩子的这些品质,现简单地介绍一些经验,仅供大家参考。

一、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孩子细心的良好品质

细心对于一个人的学习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总结很多孩子在学习中的问题,我们会发现很多都是由孩子的不细心造成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培养孩子细心的品质。

1.告诫孩子减少低级错误。形成良好的细心的学习品质,可以从减少低级错误开始。有些孩子在学习写字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丢三落四或者画蛇添足的错误,这些错误大多都是由孩子粗心造成的。我们可以从这些错误开始教育孩子养成细心的习惯。面对这些错误,不同的孩子会有不同的表现,有些孩子能够很快认识到自己的粗心,有些孩子则对这些错误不以为然。对不同表现的孩子我们要区别对待,比如,对前者不要给孩子过多的压力,否则就会给孩子造成紧张感,强化他的内疚,反而不利于他改正错误。对于后者就不能这样,要告诉他这样的危害,有时候还要把这种危害说得严重一点,从而使其重视这样的错误。当然,在讲清楚这些后,还要心平气和地指导孩子们改正错误,以免再犯。

2.分析造成错误的原因。出了问题,犯了错误,并不是什么坏事,谁能保证自己一辈子不犯错误呢?关键是如何对待自己所犯的错误。为了让孩子们养成细心的习惯,就要从孩子们的错误入手,分析孩子们出现错误的原因,从而引导孩子们克服粗心的毛病。我们经常看到一些教师在看到学生写错生字之后,就会在学生的作业本上批上“再写多少遍”的批语。当然,这样的措施不能说是一点作用也不起,但是对于学生来说,远不如让学生认识到到底为什么写错这个字重要。只有了解到背后学生写错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引导学生改正错误。分析这些经常写错字的孩子的问题,就会发现这些孩子的模仿能力都比较差,如果简单地让他们重复写,只会增加他们的负担,挫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我们要帮助他们找到写错的原因,比如是眼睛的问题,也可能是孩子们的身体感官协调出了问题,可能是孩子在写字时拿笔的姿势出了问题,或许是孩子写字的态度问题,抑或是所用铅笔的质量问题。我们只有找到这些原因,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指导,才是最重要的。只要找到原因,改正错误,再加上严格要求,及时鼓励,态度端正,经过不断的练习,这些孩子的书写能力就一定会有较大程度的提高。

二、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孩子自主的良好品质

自主对于一个人的学习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从根本上来说,学习毕竟是孩子们自己的事情,是教师和家长都无法代替的。因此,我们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孩子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依赖是自主的克星,我们要培养孩子的自主心理,就必须引导孩子消除依赖心理。

篇8

    一、关于销售对象中改革开放后赴境外的中国公民

    改革开放后赴境外的中国公民是指1979年1月1日后赴国外或赴港、澳、台的中国公民。购房及办理转让过户时,赴国外的中国公民应持有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赴香港、澳门的,应持港、澳居民往来内地通行证;赴台湾的,应持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

    二、关于合同的使用

    《上海市房地产买卖合同》适用于已投入使用的房地产买卖。

    1999年12月1日内销商品住房种类归并后,非房地产开发企业出售现房及房地产开发企业出售1999年11月30日前已取得房地产权证、非商品房项目的现房,双方当事人均应签订《上海市房地产买卖合同》。

    《上海市房地产买卖合同》的示范文本由市房地资源局和市工商局制定,转让当事人应当参照示范文本按照公平和协商一致的原则订立合同。

    三、关于内销商品住房预售合同的登记备案

    房地产开发企业和预购人签订预售合同后,预购人可以按《上海市房地产登记条例》和《上海市房地产转让办法》规定,持预售合同和当事人的身份证明等材料,直接向市或房屋所在地区县房地产交易中心办理登记备案手续。

    四、关于归并后已购公有住房的上市出售

    归并后,已购公有住房依法取得房地产权证后均可上市出售,不再办理已购公有住房上市出售的确认手续。

    已购公有住房上市出售,双方当事人应签订《上海市房地产买卖合同》。自合同生效之日起的30日内双方当事人应按照《上海市房地产转让办法》和《房地产买卖审核工作程序》规定,向房屋所在地区县房地产交易中心办理转让过户和变更登记手续。

    原《上海市职工所购公有住房出售合同》和《上海市已购公有住房上市出售确认申请表》、《上海市已购公有住房上市出售审核表》自文件下发之日起不再使用。

    五、关于套配单位保留的原职工已购公房的上市出售

篇9

0 引言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品德教育应该从幼儿抓起。在《幼儿教育指导纲要》中就明确的对幼儿的品德教育提出了要求。幼儿教育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教育的好坏关乎孩子一生的发展,尤其是幼儿品德教育。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不仅是幼儿自身的需要,也是社会的需要,国家未来发展的需要。但是遗憾的事很多幼儿学校和家长往往只关心孩子的智力教育以及发展,忽视了孩子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1 当前幼儿品德教育面临的危机

幼儿教育是培养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前提,随着社会的发展,智力的提高和身体素质的发展越来越受到老师和家长的关注。相对而言,健全的人格和良好品德素质的形成反而被忽视,导致幼儿思想品德教育陷入危机。

1.1 幼儿教育简单化,忽视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现在很多幼儿园在品德教学的过程中,单纯的认为依靠一个故事或者一个游戏就可以完成对幼儿思想品德的教育,而事实上幼儿的思想品德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虽然品德教育要借组一定的故事或歌曲,但是故事的讲解和歌曲的学习并不能完成对孩子品德教育的工作。孩子仅仅是表面上理解了这个故事或者歌曲的内容,但是并不能完全的运用在日常生活中,将所学的只是运用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

1.2 单纯的认为幼儿品德教育就是对道德的认识问题

在实际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幼儿老师对于幼儿品德教育问题了解的不够深入,单纯的认为幼儿品德教育就是单纯的帮助孩子加强道德认识。认为品德驾驭就是教导孩子乖乖听话,不做有损同学、朋友的事情。而事实上幼儿品德教育包括的内容并不仅仅只有这些,责任感、诚实守信以及集体荣誉感都是幼儿品德教育的总要内容。而实际上幼儿品德教育的过程中旺旺忽视了这些。

1.3 注重智力的提高,忽视品德教育

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很多家长和老师只关心孩子学习成绩的好坏和智力的开发,往往忽视了孩子的品德教育以及心理以及人格的发展情况。幼儿佳偶是决定孩子一生发展的关键阶段,对于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家长和老师对孩子品德教育的忽视也是幼儿品德教育面临的主要危机。

2 幼儿品德教育的意义

2.1 幼儿教育是国家教育的根本

幼儿时期是人的一生价值观念形成的重要时期。孩子只有在幼儿时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孩子的一生而言,幼儿时期的品德教育是无可替代的。同样,对于社会的建设和发展而言,幼儿品德教育同样也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2.2 良好的幼儿品德教育是实现现代化的需求。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未来社会的主人,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在幼儿教育中,如果只是一味的关注孩子的智力和体力的发展,忽视对孩子的品德教育,必将会影响未来色会的发展,影响正确社会风气的形成和发展。

2.3 品德教育是孩子健康成长和个性发展的需要。

人的本性都是自私的,在实际的教学过程总我们也不难发现孩子自私的表现,比如不愿意与别人分享交流,对公共财务不重视等现象。如果对孩子的这些行为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必将会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产生影响。同时,品德教育是“德、智、体、美、劳”的重要组成部分,品德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没有良好的品德,再高的智力水平,再强壮的身体都是不完整的。

3 提高幼儿品德教育的方法

品德教育史幼儿教育的关键,因此在幼儿品德教育的过程中要注意幼儿品德教育的方法。总的来说,提高幼儿品德教育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3.1 家庭教育,父母以身作则

在幼儿教育中,家庭教育体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式幼儿教育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的好坏以及父母的行为都会对孩子的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加强幼儿的品德教育,应该从家庭入手,父母以身作则。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良好的家庭成员关系,都有利于幼儿品德教育,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有些家长学习西方教育方式,采取放任逐流的教育方式。这些孩子多数在爷爷奶奶或者电视机旁边长大。这样的孩子缺少与父母间的沟通和交流,很难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品德。

3.2 学校教育,教师合理引导

幼儿园是孩子接受正规教育的第一所学校,在幼儿园,孩子不仅能学到基础、简单的知识、智力水平得到提高和发展,而且对于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也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是幼儿园教育环境的核心,教师的言谈举止都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产生重要的影响。幼儿时期是人身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学校和老师都要树立良好的形象,正确的引导孩子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价值观。对于孩子的不来那个行为要及时的制止纠正。教师只有自身具有良好的素质,才能激发幼儿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感,也只有正确、全面的教育才能激发幼儿的潜质,帮助幼儿树立良好的品德。

3.3 社会教育,树立良好的社会环境。

人的生存离不开社会,幼儿虽然不会直接单独的接触社会,但是社会风气的形成以及社会环境的好坏同样对幼儿的品德形成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社会、国家和个人要共同努力,积极的为孩子的颊囊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下一代良好品德形成。

4 结语

品德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通行证。因此,要及早重视孩子的品德教育问题。自由这样才会帮助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此能力素质,为孩子创造一个辉煌灿烂的明天。世界史我们的,也是孩子的。孩子作为未来世界的主人,培养孩子良好的思想品德,对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幼儿品德教育是家长和学校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责任。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成长环境;以身作则,为孩子品德形成做好楷模。

参考文献

篇10

幼儿的品德教育不仅重要,也非常复杂。智力开发固然重要,而让孩子怎样做人更重要。因此“道德常常能弥补智慧缺陷,而智慧永远弥补不了道德的缺陷。”品德教育在幼儿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从幼儿时期对幼儿实行良好的品德教育可以让幼儿受益终身,可以说它是全部幼儿教育的基础和重心。幼儿的品德教育不是在盲目中进行的,而是在日常生活的点滴熏染中形成的。诸如琐碎的穿衣、吃饭、站立、行动、说话这样的生活小事,都提出严格的要求,要不断把品德教育贯穿在孩子能接触到、易于理解的生活之中,逐步提高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加深孩子道德情感的体验,培养他们良好行为习惯。使孩子们从小就身心健康,举止端庄,自信自强,为长大成人后能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中生活奠定基础。

二、幼儿品德教育的特点:

1.幼儿理解能力差,缺乏抽象思维能力的心理特点决定了对幼儿实施品德教育不宜单纯,过多的进行练习并以此作基础进行情感教育和个性培养,使他们多有一个实际感受。

2.幼儿的品德认识不是通过理性的思维方式建立起来的,而是通过经验积累起来的,在多数情况下,他们很难以老师和家长灌输正确的道德认识来自觉地指导自己的行动,幼儿优良的行为规范和生活习惯只有通过反复被动练习形成条件反射,才能变成自觉行动。这样就能使幼儿在不必懂得很多道理的情况下,能自觉地按老师和家长教给的正确处事方法与待人接物;相反,如果只留意较为抽象的情感教育,轻视或忽略了行为规范的训练,那么幼儿品德教育就会像一串吹起的肥皂泡沫一样,呈现短暂的美丽,很快就会破裂、消失,因为幼儿不仅品德认识和理解能力相对较差,而且道德情感也极不稳定,可塑大,说变就会,极易反复。

3.幼儿的品德教育必须立足于于情感教育。品德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在于培养孩子爱的情感,唤醒他们身上沉睡的对爱的情感。因为在人的生活中,如果说道德是浩瀚的星空,那么情感就像一条生生不息、永无止境的河流。孩子的情感教育,是品德教育的真正基础,是理智的真动力,是人生生不息的力量,也是品德教育的内在动力。情感教育可以使良好的品德在孩子心中形成久久无法磨灭并影响他一生的记忆,并且受用终生。对幼儿来讲,优良的情感只有融会于实际行动中才有反映,而要让幼儿将老师和家长倡导的优良情感逐步融会在他们自身日常生活行动当中,才能将情感培养与行为规范教育紧密结合,方能奏效。

4.幼儿的品德教育应该是在同步进行优良的行为习惯、优良性格和优良情感教育的同时,重点着眼于优良性格和优良的生活习惯的训练与培养。因为从幼儿品德教育的目的和要求来看,基本的优良行为培养,不仅是幼儿品德教育的原始起点,更是幼儿品德教育的最终归属。幼儿许多良好行为习惯是需要在反复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优良的品德是人生道路上最重要的财富,这是被人类公认为了的。

三、幼儿品德教育的基本做法:

(一)要重视幼儿家庭品德教育的起步性。一开始就给幼儿大脑中留下非常牢固的、深刻的痕迹,做到先入为主,这就叫品德教育的起始性。不管孩子长大以后从事何种工作,培养他们成为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的人,必须重视品德教育的起始性。儿童品德教育主要体现在家庭教育上,孩子出生后,最初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父母身边,孩子最熟悉的人是父母、懂得的第一个道理,也是父母这个第一任老师影响和教育的结果,父母对孩子的起始教育好比在纸上画画,第一笔怎么画、涂什么颜色,对今后能否画出美丽的人生画卷,是相当重要的。

品德教育的起始对一个人会产生终生的影响,老教育家吴玉章在回忆家庭的起始教育时说:“在我懂事的时候,父母教育我长大以后要做个顶天立地的人,祖母常说,小来偷针,大来偷金,不义之财宁愿饿死也不能接受,并经常要求我们做事要有始有终。一有空闲,长辈们就讲岳飞、文天祥的故事给我听,多是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这些教育对我后来参加革命活动,培养民族气节,对我的生活习惯和作风培养,都有积极的影响。”从这里可以看出家庭的儿童教育,父母的言行确实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不仅是用语言和直接的教诲,而且是浸注于家庭的全部生活,更重要的是父母怎样做人的行动,一个人的品德形成,除了社会道德舆论,学校教育的影响外,家庭儿童的品德教育起步也很重要。

(二)要注意幼儿的品德教育的科学性:

1.在表扬和鼓励中进行教育,当儿童第一次做好事时,父母要及时表扬和鼓励,比如当你的孩子帮助邻居老大爷、老大娘取牛奶、扫楼梯时,当别人家的小朋友到你家做客时,小孩热情招待,把大苹果让给小朋友吃的时候,当他对叔叔阿姨有礼貌的时……,做父母的应及时给予赞赏,鼓励他以后继续做好事,他们的行动得到了父母的支持,就会激发内心的光荣感,经常这样做,就可以使孩子形成良好的稳定的品德,相反,如果父母对儿童做好事无动于衷,就会失去儿童起始性品德教育的良机。

2.把错误消灭于起始之中,当儿童做错了事的时候,内心会产生自责和过失的情感,父母应及时地批评和阻止,便能引起他的羞耻感,制止以后,不再发生不良的行为,但是孩子第一次做错了事,父母不应不分青红皂白地横加指责,应该仔细地分析原因,给予开导,比如幼儿说谎,有时因为害怕,想避免父母的打骂而造成的,家长应鼓励孩子勇敢的承认错误,千万不要训斥和打骂,但对孩子真正说慌时,不要马虎从事,要严肃地指出错误的性质,提出严格的要求,鼓励孩子以后要改正。如果父母对孩子做错了的事情,听之任之,就会使孩子向不良的方向发展。

(三)要抓住幼儿品德教育的黄金期:

幼儿两三岁到六七岁是其品德、个性形成的黄金时期,这个时间抓品德教育最好,因为这时期孩子的大脑神经活动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容易接受外界的刺激。如果这个时期没有受到良好的品德起步教育,放任自流、溺爱迁就、纵容护短,认为孩子还小,以后会变好等等错误想法,就会使孩子形成任性、好逸恶劳、自私自利和唯我独尊等恶习,以后很难纠正。时间证明,对一个人的不良个性、不良品德的改造,往往比培养一种优良品德要难的多。对此古人讲“人之初,性本善,苟不教,性乃迁”,俗语说的“三岁事,论到老”等等历史和现实事例说明在黄金时期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重视幼儿的早期品德教育,既要抓早、又要从严,还要讲究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有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