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5 10:42:40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教育教学交流,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不应只做教材忠实的执行者,而应该做教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学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转变学习方式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可以超越狭隘的教育内容,让师生的生活和经验进入教学过程,让教学“活”起来;另一方面,可以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成为知识的共同建构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1.挖掘身边素材,让学生轻松学习。
小学生学习的数学应是生活中数学,是学生“自己的数学”.数学只有在生活中才能赋予活力与灵性。教师充分挖掘了学生熟悉的物品作为学习的资源,例如:出示“恐龙、鲸鱼、轮船、直升飞机”等大宗物品,让学生感受到用原来的千克作单位太小了,必须要用一个大的计量单位来表示,那就是“吨”;再出示“鸡蛋、奶牛、纯净水、绵羊”等小宗物品的重量,并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估算或计算,深刻理解1吨的概念,最后再出示一组吨在生活中应用的图片:马路的承载量、起重机的额定载重量、电梯的载重量等,把数学活动和生活应用很好地融合在一起。教者在尊重和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了重组和改造。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寻求最佳切入口,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了亲近感,体验到了数学与生活同在,生活真有趣,数学真有用。
2.运用生成资源,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二、亲历过程,主动建构--让学生在体验中亲近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这一描述,明确了小学数学的内涵,即数学是一种过程。数学的学习,应努力让学生亲历这一完整的过程。
然而,反思我们的数学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偏重于学生“眼看、心记、耳听”的现象,孤立、机械地强化抽象概括,狭隘、生涩地解读方法理论,忽视了小学生“操作中体验、体验中感悟、感悟中建构”的认知规律,使数学逐渐变成一门被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是枯燥、乏味的课程。以前在教学“吨的认识”时,我们一般都只是简单地告诉学生一袋大米重25千克,请学生算一算40袋大米重多少千克,接着就得出1吨=1000千克,随后的任务就是做很多的巩固练习。从中显现出来的教学方式为:单纯观察----机械记忆----克隆模仿,这是典型的接受式的教学方式。
1吨是个既重又抽象的概念,如何能让学生在头脑中正确建立1吨的观念?本课可谓独具匠心。教师让学生亲历完整的数学学习过程,触摸数学鲜活生动的生命脉息,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得到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课堂中,通过学生的“猜测、验证、操作、感受”等活动,1吨的大小在学生不知不觉的体验中生成。
在人们眼中,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是默默燃烧的蜡烛,是学生灵魂的工程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这些赞美之辞,对平凡普通的我而言,是一种无形的巨大的压力。初为人师的我,顶着这样的压力走上讲台,心中不时冒出一个大大的疑问:我能教给我的学生什么,我该教给我的学生什么?于是,我努力地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给我的第一批学生们。可是,当我在讲台上唾沫横飞地展示自己的才华时,我发现,下面的学生多数是眼神涣散的。他们的心,并没能与我产生共鸣。是我出现了问题,还是他们?新的疑问又出现了。是他和她,我那些可爱的学生们,解决了我心中的疑团,让我走出工作的迷雾,认清前行的方向。
他,是我的第一届学生。他的成绩并不出色,他的字写得也特别乱,我常常在课堂上提示他。有一次,他在月考中取得了小小的进步,我为他发了一张进步奖奖状,第二天,他家长特地到学校对我说因为我的表扬使他对学习充满了信心,并且开始对学习有了兴趣。我讶然,没想到我不经意的一番表扬,竟然有这么大的作用。某一天跑操,他请假,第一节下课后,我把他从教室里叫了出来,询问他原因。一开始,他什么话也不愿意说,一脸倔强地站着。 “老师叫你出来,是关心你,不是要指责你。一直以来,你给老师的印象很好,今天请假,肯定是有原因的。有困难要积极克服,寻找解决的方法,而不是没有坚持的勇气。”说完这番话,我就让他回教室去了。他是家长呵护下长大的孩子,在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呵护下,幼稚,不吃苦,家长为他打理一切。他说‘“老师,自从懂事以来,上学都是家长接送,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一点小病痛家长比他都难受。造成他不能吃苦” 看完周记,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庆幸,庆幸自己昨天没有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批评他,要是那样做了,该在他年轻脆弱的心灵里埋下怎样危险的种子?同时,我也意识到,这是他人生中关键的一个时刻,如何引导他,才能帮助他顺利跨过这个坎呢?在他的那篇日记里,我回了这样几行字:“我们不能选择父母,但我们可以选择对待生活的态度。我相信你会愿意做个让你妈妈感到幸福和骄傲的儿子。独立起来吧。” 当他开始高中生活后,给我打了一个电话。电话中他一度哽咽,停了很久才对我说出这样一句话:“谢谢你,老师,因为你,我才能快速适应紧张独立的生活。”
这是我和我的学生的第一个故事。在这个故事中,我们以“日记”为媒介,进行了心与心的交流,在这种交流中,我领悟到一名老师的成就感,并不是站在三尺讲台上的唾沫横飞,不是自我才华的展示,而是真诚地关心学生,是帮助学生走出人生的困惑。感谢他,让我悟到为人师表的第一个朴素真理。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个人积极完成一件事物的重要前提和条件。三年级小学生年龄还比较小,稳定性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要改变这种现象,必须使小学生对数学课产生浓厚的兴趣,有了对学习的兴趣,他们就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那么,怎样才能使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兴趣呢?首先,“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新授课,练习课更加讲究方法。新授课中,我们可以和学生建立平等的地位,象朋友一样讨论教学内容,走进小朋友的心里,使他们消除心理障碍和压力,使“要我学”转变成为“我要学”。在练习课上,利用多种多样的练习形式完成练习。可以请小朋友当小老师来判断其他同学的答案是否正确;或者通过比赛形式来完成。对于胜出的小组给予红花或星星等作为奖品,这样促进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其次,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创设问题情景是在教学中不断提出与新内容有关的情景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的有效方法,也可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信心。我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时,如果为了画一画长方形和正方形,那不是难事。但这部分的教学,更重要是结合情境,感受长方形和正方形,理解它的意义,使学生看得着、摸得到、用得上,培养学生得空间观念、观察想像力和探索问题得能力。所以,从一开始让学生在教室里找长方形和正方形,整个课自始至终,由近到远都与生活实际、情境问题密切地结合,使学生一次次、一层层地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以及与长方形和正方形有关地简单问题。因材施教,减少坡度,保持兴趣。减少坡度,这一点对差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差生就好象公路上的烂残车,不堪负重,如何使这部烂残车平稳地行使呢?就是让他们选择比较平坦的道路上行走,坡度大的路只能使这部“烂残车”抛锚,打击学习的信心,这一点作为教师是值得注意的。
2.设计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实践活动。三年级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不算多,接触社会的范围也比较窄。因此,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有多重”的活动形式。让学生通过测量自己带来的物品的重量,加深对重量单位的理解。在举行这个活动的时候,同学自己互相量,互相看,多让他们参加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他们浸泡在祖辈、父辈、师长的多重关爱中,却被赋予那么多的不信任,生活在说教代替着教育、管教代替着管理、灌输代替着启发的氛围之中。
简简短短的几句话就已基本概括了生活在现在家庭中的孩子所面临的现状。作为新时期的人民教师,面对渴求优质教育的现代家庭,面对现代家庭中走出来的孩子——日益独立和智慧的学生,我们应该怎样做一个好老师呢?我联系实际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谈谈以下几点看法,供大家商榷。主要分两方面:一方面是对教师自身的素养;另一方面是教师教育学生所需的修养。
新一代的学生无论在知识面、社会认知水平、个人胆识、交往能力以及对新事物的接受方面已经迥异从前。这就赋予了现代教育所迫切需要博览群书、知识渊博、“上知天文,下识地理”、风趣幽默的老师。又有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教师给学生“一杯水”,自己的“一桶水”必须是满的。教师给学生的水还必须是高品质的,是教师将优秀文化传统加工、浓缩、精华的“可口可乐”。还有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一个坏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从以上的话语中,不难得知,高素质高能力的要求也迫使教师一专多能,具备多层次、多元化的知识,做到“博专结合、博中求专”。为此,具有渊博的知识已成为教师的首要条件。
“德者,师之帅也。”任何一个教师要想在学生中建立崇高的威信,首先自己必须是一个正直、诚恳、公正的人。真心待人,诚心帮人,公平待人。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来自老师的亲切关怀。因为真正打动学生内心的,是教师的人格和道德的力量。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良好的习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教师的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不但树立了自身的威信,更为学生做出了表率,履行了教师“道德引路人,品行示范者”的责任。
王蒙说:“一个事无巨细都操心的人不会有成绩;一个斤斤计较的人不会有所作为;一个热衷关系学的人不会有真正的建树;一个拼命做表面文章的人不会有深度。”而一个善于反思、勤于笔耕的人,却可以不断得到提高。教育家波斯纳斯说,“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是肤浅的知识,”进而总结了教师成长的公式为“经验+反思=成长”,这就要求教师能自觉反省和客观评价自己的昨天,明确今天的现状和任务,科学地规划明天。通过不断地反省自己,了解自己,确定自己努力的方向和目标,不断挖掘自己的潜能,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记下成功的经验,记下自己的感悟,记下失败的教训,记下典型的教育案例,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做出文章来了,将来一定能小有成就,从中一定能找到幸福的感觉。
现在的学生,特别是小学生,对老师都是敬畏与惧怕的,他们有话不敢与老师讲,也不敢表露自己的真实感情。那么作为老师就要善于观察学生的言谈举止,善于揣度学生的内心世界。当学生成功时,用目光送上欣赏与鞭策,做一个慈祥的父亲;当学生生病时,用目光送上轻轻的问候,履行母亲的职责;当学生失败时,用目光送上安慰与鼓励,让自己成为知心姐姐;当学生失意时,用目光送上热情的询问,体验一次心理医生的快乐;当学生犯错时,用目光送上严厉的警示,履行教师的义务。因为老师那多情的眼睛比蒙娜丽莎的微笑更动人,更具有魅力——那是一种谦虚的修养,一种不必言表的从容;那是一种心的安慰,一种爱的表达;那是一种精神的典范,一种道德的象征。老师一道友好的目光、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声亲切的呼唤、一句热情的赞扬,都会让学生如沐春风。
这样一来就更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努力去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尤其是对头脑聪明却不善于自控的学生,多看他们几眼,多给他们一个肯定的眼神,多给他们一份坚定的信心,坚持下去,有一天你会有个惊喜——裹着污泥的沙子竟是一粒金沙。
现代社会的家庭大都以独生子女为主,老少几口人都只关注一个孩子,他们获得了比以往任何时代的孩子更多的爱,这也让孩子们形成了注重自我价值,缺少传统美德的约束力,生理的成长速度远远超过其心理的发展,他们对情感要求强烈,希望被关注,却不善于关注别人的情感需求,责任意识淡薄,重金钱,重物质的时代特点。再加上家长忽视子女的心理需要,人为造成了子女的心理负担。因此这样的孩子很脆弱,十分注重自己的自尊,有时会为了一点点小事而产生偏差,甚至于出现自杀的念头。对于这样的孩子,老师要精心策划,帮助孩子们设计维护自尊的环境,以呵护他们的自尊,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需要,注重与家长的沟通,以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让孩子更加健康地成长。
教育的实践告诉我们:现在孩子们已经不满足于被动接受我们的说教,我们在不断提高自己的同时,还需要弯下身子和他们做朋友,用他们的语言和方式和他们沟通。当你走进孩子的心灵,当你把自己的生命和孩子的生命融合在一起的时候,你就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换位思考,就会用童心去感受孩子们的喜怒哀乐,使他们在爱的呵护下成长。另一方面学生也会感觉到老师对自己的信赖,老师对自己的尊重,就会很自然地把你当作朋友或知己,向你倾诉他们的心里话。那时我们给予孩子的不仅是一个智慧的头脑,还给孩子塑造了一个美丽的心灵。
高尔基曾经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会爱的人才会教育孩子!”如果每位教师能从情感上打开心扉,在和学生的交往中用心去感受学生,寓情于理,以情动人,学生们也会更加热爱你,这样才能真正形成新课程里所要求的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一种真诚相待、水融的师生关系。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上午好!今天有机会在这里和大家交流教育教学工作,感到非常荣幸。带着一个学习、交流的心愿和大家一起来谈谈我校教研管理的点点滴滴,今天我发言的主题是《强化管理·提质减负》,副标题是《创新促发展 用心办教育》。
教育教学质量是一个学校的生命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注重过程性的科学管理,充分调动一线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一、打造一支有思想、有爱心、善学习的教师队伍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关键在教师。教师是学校的第一生产力。因此我们要必须有一支有思想、有爱心、善学习的教师队伍。首先是有思想:肖川先生说过,“你真正的生命是你的思想,你的思想就是你的处境。”我们只有勤于思考,探究,才能有所造诣。所以我们必须主动积极的去思考、探索才能创新。其次是有爱心:有一颗爱校、爱师、爱生心,用爱心感化学生,用真心爱学校,用真诚待教师。教育就是爱!有爱才有教育,爱是教育的灵魂。第三是善学习:在新课程改革前提下,对我们教师的要求会越来越高,我们一刻不学习就会落后别人,落后队伍,对学生提供不了所需要的知识。所以我校要求老师们首先要熟透课表、教材内容(本学期开展了三说活动,还邀请高校的老师对老师们做了关于三说方面的讲座)。其次每学期、每假期都要读最少两本书,并记好笔记,写好读后感(上学期开展了师生读后感活动)。同时我校始终注重师德学习,每周五的第五节课是学习时间,通过学习让老师们知道我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必须明白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
二、完善教学管理,确保教学过程的有效性。
(一)重新修订了我校教育教学常规管理细则。对教师的备课、上课、听课、作业布置与批改和考试评价等作了详细的要求,以保证教学过程在有序中追求有效。
(二)强化教学质量监控,形成有效运行机制。
我校教务处和教研组长联合每月进行一次教师的教案、作业布置与批改情况的检查,并且写出评价意见。从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
(三)确保教育教学质量均衡发展,要求每生及格率达到100%。
每生每学科的及格率达到100%是我校的一个校园课题。我们每次考完试都给学生进行分析,并做好下一步的提升计划,按照计划做好工作。
三、落实过程,加强研究、构建高效课堂。
(一)狠抓教学常规
1、加强集体备课。我校一直非常重视每学科的集体备课活动,要求每学科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集体备课活动,本学期尤其重视了语文和道法课的集体备课活动,因为语文和道法课是对我们民族语言学校来说目前最棘手的必须要最快的去适应的课程,所以我们通过集体备课活动来互相探讨,说出各自的讲法及有关知识,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2、抓上课
要求每位教师认真阅读《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细则》,不迟到不空堂不拖堂,严禁带手机进课堂,老师少讲,学生多思考,确保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务处不定时的去检查教师上课情况并做好记录。
3、抓作业
抓作业也是我校的一个校园课题。我校为了探索《减负增效》的教学之路,对每学科制定了作业量 ,要做到确保质量减少数量,每月按照这个标准去检查,这样真正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
(二)加大课堂教学的研究,构建高效课堂。
1、抓常规听课
老教师没学期至少讲一节观摩课、年轻教师至少2——3次的汇报课,及时的反馈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促进年轻教师的成长,确保课堂的高效率。上学期我校开展了年轻教师基本功大赛(主要三笔字、讲课和才艺表演等三项内容),促进了年轻教师的成长,确保课堂的高效率。
2、抓结对帮扶工作
年轻教师是学校的未来与希望。为了提高年轻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学校专门制定了老教师、学科带头人帮扶年轻教师的结对帮扶方案,让老教师们对年轻教师的课堂教学、教学设计、基本功、学情分析等全面指导,做示范,促进年轻教师的发展,并评比年轻教师们的课堂效率及专业发展情况,并纳入年终绩效。
四、深入推进校本教研,全面提升师生综合素养。
(一)坚持写教学反思。我校要求教师每次的教案后写好反思的同时每月写好月反思,包括教学观念、教学行为、教学内容、教学效果等等。
(二)加强教师基本功训练。教师基本功是教师素质的重要表现,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职业技能,也是加强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我校要求教师每周写三笔字和简笔画,也开展教师三笔字比赛活动。
(三)诵读经典,提升学生素养。让学生熏陶在经典,提高素养,我校安排晨读和午读两个诵读经典时间。下午是课前10分钟的诵读时间,让学生大声的读,提起精神,课堂的效率也提升。
除此之外,我们每学期进行学生作文比赛、演讲比赛、规范字比赛、听写比赛、手抄报比赛、教师读后感比赛等等都潜移默化的提升了师生的综合素养。
五、加强课题研究
现在我校申报开展的有自治区级英语课题、数学三步教学法,市级蒙语文课题等三项课题,重点是把课程改革、课堂教学、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等作为研究的核心,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注重培训,提升技能。
我校一直一来非常重视教师的培训工作。上级安排的各项培训我们及时安排合适人选参加,并让一年级的语文老师去我们的帮扶联盟校鲁北第二小学跟班学习培训。因为每次的培训不是针对我们个人的,而是有人代表参加后带领其他教师共同学习共同提高。所以我们利用每周五的学习时间来进行参加培训的老师带领其他老师们学习传达培训内容及心得。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幼儿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与推进,教师教育观念不断更新及教育行为不断完善,不少幼儿教师已经开始意识到只有通过积极的师生互动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师生互动是幼儿教育教学中最基本的表现形态,存在于儿童的一天生活中,表现在教学活动的各个领域,对儿童的身心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幼儿教育教学中,努力建设积极高效的师生互动是非常关键与重要的,也是符合现代幼儿教育改革要求的。那么,在教学活动中,如何实现积极有效的师生互动呢?对此,笔者将给出以下几点教学策略,以期帮助广大幼儿教师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一、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激发儿童主动探究意识
良好的教学情境是师生互动交流的前提,是确保师生互动得以顺利开展的关键。因此,在幼儿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和谐、愉悦的教学情境,用生动的情境打动儿童,激发儿童主动探究的意识与兴趣。和谐的教学情境应当是具体形象、生动可见的,既能吸引儿童的有意注意,又能激发儿童探究的兴趣,从而达到师生交流互动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应当注重其合理性,保证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所谓合理性,是指不应当为了情境而进行情境化教学,不应当牵强附会,而是应当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具体特点及学习内容特点而进行有效的情境创设。例如: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时,教师可以这样创设教学情境:“小朋友们,你们喜不喜欢爸爸妈妈啊,可是当有一天你找不到爸爸妈妈你会怎么样呢?老师想你们一定会很难过、伤心吧,不幸的是,我们今天就有一位小朋友找不到自己的妈妈了,咱们一起帮帮它好不好?”教学情境的创设不仅能引起儿童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还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有利于实现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二、加强师生间情感交流,调动儿童的主观能动性
情感交流是人与人之间心灵进行互动与沟通的最基本的一种交流,只有人们相互相信与尊重,才会将自己的想法进行表达与倾诉,才会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幼儿与教师之间也是如此。如果教师一直扮演的是严师角色,那么幼儿怎么会对老师表达自己的心声,怎么会与教师进行互动与交流?因此,在幼儿教育教学中,教师应当在儿童碰到问题与困难时,对儿童进行鼓励,让儿童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动力:我一定行。在儿童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时,给予儿童表扬,促使儿童继续努力学习。例如:在组织儿童进行户外滑梯活动时,为了激发儿童活动兴趣,教师可以在儿童下滑至底端时在每一位儿童身上轻拍一下,结果,儿童自然就引出了“猫和老鼠”游戏,接着想到了“黑猫警长”游戏,慢慢地,在游戏活动中,儿童喜欢上了《黑猫警长》故事,继而爱上了《黑猫警长》的动画片,最后能扮演“黑猫警长”这一角色,在这一个小小的拍手游戏中,儿童生成了许多活动内容。这就是教师与儿童之间的情感交流,在情感交流过程中,哪怕教师的一个眼神、一抹微笑、一丝赞许都会增强儿童的信心,调动儿童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实现师生有效的交流与互动。
三、科学开展合作学习,加强师生互动
小组合作学习是现代教育教学下一种新型的教学活动方式,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活动,也是加强师生互动的重要途径。
实际上,在幼儿教育教学中,有效的师生交流互动策略是正确处理好教学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教学是由教师的教育、学生的学两方面组成的活动,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与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则是学习活动中的探索者与发现者,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师生双方是活动中的积极因素。因此,在幼儿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儿童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激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教师节到来之际,儿童们为教师带来了节日贺卡,教师可以乘此机会组织学生开展主题为“制作贺卡”的合作探究学习,让儿童分小组进行动手实践与合作学习。在这种合作学习探究过程中,不仅加强了儿童与儿童之家的交流与互动,而且加强了儿童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最重要的是儿童在自我设计与制作的过程中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感悟到了课堂学习的魅力,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有利于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建立友好的师生情谊,进而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儿童的优秀社会主义品德与审美情趣。
总而言之,师生互动是幼儿教育教学活动中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是现代教育教学理念下最基础的教学活动。因此,在幼儿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以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充分调动儿童主观能动性,使每位儿童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实现师生交流与互动,从而促进儿童身心健康的和谐发展与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毅.幼儿教育教学如何实现师生有效交流互动策略[J].考试周刊,2015,99:175.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教育系统深入贯彻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继续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的新阶段。《甘肃教育》要继续发挥教育宣传的主阵地作用,做好教育宣传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开拓创新,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围绕党的十报告提出的“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总体要求,为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营造更好的舆论环境。
一是把教育宣传和全省教育中心工作结合起来,加强政策指引,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甘肃教育》作为我省教育宣传的主阵地和全省教育系统的一本龙头性刊物,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为全省教育发展与改革大局服务,坚定树立为学生健康成长、教师专业发展、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服务的办刊方向,开展多样化、多渠道、全方位的宣传工作,积极宣传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成就、新典型、新做法;广泛宣传教育工作亮点,主动回应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加强政策宣传和引导力度,把党和国家的教育政策宣传好、贯彻好、落实好。
二是把期刊创新和教育教学改革结合起来,围绕教育教学改革实际,引领教育发展潮流。当前,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及相关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快速改变着传统的阅读、写作、出版、传播的手段和形式,同时也给教育期刊带来了全新的挑战。教育活动是教育期刊发展的源泉和广阔天地。《甘肃教育》要主动改革,找准发力点,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紧密围绕全省教育教学改革的大局,为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和高中课程实验汇聚经验、宣传亮点、分析问题,为广大教师答疑解惑,为他们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式导航,为广大教师搭建好交流经验的平台,做全省教育改革的引领者,引领教育教学方式的深层变革和创新。
三是把服务读者与党的群众路线结合起来,贴近行业,服务行业,搭建沟通、交流的平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一项需要长期践行的活动,《甘肃教育》不但要搭好宣传台,而且要唱好戏;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要准确把握全省教育发展实际,深入到基层一线,深入到全省火热的教育工作中和广大师生的日常生活中,从生活中挖掘生动事例、汲取新鲜营养、展示美好教育前景,提高刊物的实用性和可读性;要更加贴近读者、贴近教育教学实际,想师生之所想,急师生之所急,以师生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赞成不赞成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镜头对准基层,把版面留给师生,多利用师生身边的事例,多采用师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多报道有实在内容、有新闻价值的事情。
我校语文组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坚持多动脑筋,多搞教学研讨,多多发挥众人智慧,多多搜集各人的金点子,从而改善教学质量。我们通过实实在在的教学科研活动,为广大师生在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时,提供充分的活动途径,创设更多的教学情境,提供一线的先进经验,总结深刻的失败教训,让“新课标”的基本理念落到实处,落实到我们的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
在讲授语文必修一课程之前,我们语文老师还特别加强了初中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特别是强调“大语文”的观念,引导学生对“语文”有全面而科学的认识。我们指出,生活中处处离不开语文,也处处可学习语文。“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我们还教学生具体的学习方法,即新课标之下的“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的语文学习方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用的苏教版教材,新课标里精美的文章,多彩的插图,优美的散文,全新的编排方式,无不吸引着探索知识的中学生们。我们引领学生饶有趣味地来研究手中的课本。我们向学生介绍新课标下的语文学习的整体性和选择性,必修和选修,模块和学时,专题和板块,评价和学分等等,与学生一起整体认识手中的语文书和即将开始的语文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培养语文的基础能力和审美能力,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文化修养(内涵),提升自己的人生品位。
新课标之下的语文教学,不能只停留在以往的教学层次、知识层面上。新课标明确提出了利用和开发新课程资源的理念,其实质就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来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服务。从开放性、选择性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这种理念与原来的教学要求和模式相比有了很大的进步。对于语文教师来说,就更应该把学生放在一个更广阔的地位,给学生更多的自然阳光,给学生更多的新鲜空气。所以,我们就很注意分工合作地搜集信息,充分利用手头的资料及丰富的网络资源。备课中,大家能做到资源共享,统一备课,统一认识;这样授课时,就能真正把我们的课堂变成“有规则的自由活动”。
比如,在授《乡土情结》一文时,我们面对文中大量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的古诗文感到比较头痛,学生的知识面有限啊!怎么办?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来解决这个问题才行。通过分工合作,我们多方搜集信息,最终做成“乡土情结古诗文”的课件,交流使用,效果极好。又比如,在授“向青春举杯”的“吟诵青春”的一组新诗时,我们也是分头找资料,补充阅读,激发兴趣,拓宽视野,效果极佳。
所谓教无定法,语文教学更是如此。语文教学的方式曾引发过大讨论,各种诸如启发式、点拨式、讨论式的教学法都曾一度流行教坛。可有些教法又流于形式,往往只是教师设定好思路,设计好一个圈套,通过暗示、诱导等方法,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最后归结出老师预先设计好的答案。其骨子里仍然漠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很难清除语文教学中多年相沿而形成的积弊。这样,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就不是“引导”而是“拉拽”,不是“激发”而是“强制”,强化了授课的预定性和同意性,忽视了教学交流过程中的两面性和多元性。而这些常规的做法与新课标的理念是相违背的。新课标提倡的是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取长补短,扬长避短,力倡创造性开展授课活动,创设全新课堂。
我们在授必修一之前,先在全组内进行了广泛的讨论,最终形成一个切实可行的授课计划。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多多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允许学生发表不同意见,鼓励学生的好奇心,提倡标新立异,培养学生从多种途径、多种角度思考问题,还容忍学生在思维过程中的正常错误。课堂上,我们能真正做到师生互动,双向交流,创造性地授课,自主性地学习。
教授必修教材的同时,我们还加强读本教材的使用力度、加强美文时文的补充阅读,让学生接触更多地学习资源,让好的学习材料发挥其作用。在加强课内教学的同时,我们还加强传统文化的熏陶,我们将名著的阅读贯穿教学始终,并在同步检测中有明确的考查内容、考查要求。
新课标之下的语文教学如何处理好语文学科人文性与工具性这两者的关系,一直是我们深思并感到为难的。一方面,教材内容丰,课时任务紧;另一方面,学生基础差,未来高考难。通过全组讨论,我们得出既要熊掌又不舍鱼的主张。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一直抓住语文基础知识不放松,每篇课文里的字、词、句等基本知识,都要求学生课后整理解决,并加强督察。我们还充分利用好学校配发的《创新教材课课练》。每个专题结束,我们都在全年级范围内做精心设计的同步练习进行巩固。
新课标之下的文言文教学如何教?也一直困扰着我们。学生文言文底子差,课本里文言文篇幅少,又没有什么系统的文言文知识体系,真是让人头痛。后来,我们也想出了一个夹缝中求生存的办法。在授文言文之前,我们先给学生作了系统的文言文学习方法的介绍,我们还印发了《文言文学十点》来指导学生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1)06―104―02
一、引言
人才的培养靠教育,发展教育要依靠高素质的教师。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意见》中强调:“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要把骨干教师培训摆在突出位置。”骨干教师是各学校中教学成绩突出,能起教学模范作用的资深教师。国家对骨干教师的培养十分重视,早在1993年国家教委就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骨干教师培训主要是通过组织专题研究,完成教育科研课题,使他们在总结自身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理论水平,使思想和业务素质都有明显的提高。
二、现状分析
1 骨干教师缺乏,师资队伍不健全。教师队伍中骨干教师缺乏,急需加强中小学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1)资金限制,导致更多的教师不能进行继续教育;(2)编制限制,一个骨干教师往往由于任教班级多、跨年级上课,教学任务较重等原因,平常根本没有时间参加继续教育川学习,即使有机会,也总是由于没有教师来接替自己的工作而无法去接受继续教育。
2 继续教育与教学工作相矛盾,致使骨干教师放弃继续教育。一般继续教育往往是集中在几天内完成培训内容,而教师大都有教学任务,与继续教育学时的安排相冲突。并且继续教育的教学内容量偏大,而时间又相对较短,根本完不成教育所要求的内容。即使完成,有的继续教育内容并不能在短时间内达到较好的效果,致使大多数骨干教师放弃了继续教育的机会。
3 多媒体网络建设滞后,制约了骨干教师理论水平的提高。大多学校受经济能力限制的原因,现代化的多媒体网络建设滞后,有的学校有网络,也只是接人校长办公室或指定的工作室,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导致老师们无法及时获取网络信息,不能了解到最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信息,更别谈及把专家或高水平教师请到学校来作报告、交流等。骨干教师大都通过自学和函授来提高自身素质和学历,尽管自学可以获得更高学历,但缺乏交流,函授虽然可以交流,但又不充分,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骨干教师理论水平的提升。
4 缺乏教研交流氛围,挑战和危机意识淡薄。现在在大多数中小学设置了专门的年级教研室,目的是让教师一起备课和研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但是,很多教师大多是为上课而上课,即使有骨干教师,也是由于人数过少,无法开展教研交流。这种现象的存在使得骨干教师自身在业务上找不到可以研讨的对象和话题,也没有可看、可观摩的先进事物,行动上,前无标兵,后无追兵;思想上,对自身水平自我认识不够,没有受到系统的、权威的、观念的各种挑战,很难提升并发现自己的不足。
5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差,制约了教学效率的提高。骨干教师一是计算机知识水平较差。具备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的仅占30%左右,个别学员根本没接触过计算机。二是在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与制作方面几乎是“空白”。这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制约了中小学教学效率的提高,造成教育教学效能低下。
虽然中小学骨干教师能力表现出一定的不均衡性,但是这些教师有很强的一线教育教学实践经验,是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中坚力量,因此,必须加强骨干教师继续教育交流。
三、改进措施
1 加大资金投入,健全和完善师资队伍。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力度,优化师资队伍结构。通过竞聘上岗、转岗、提前离岗退养等途径,切实解决中小学教师学段、区域、学科结构失衡问题。进一步优化中小学教师队伍学科结构,及时补充紧缺学科教师。
2 建立继续教育休假制度,缓解工学矛盾。因工学矛盾、利益关系或者工作效率问题,限制了人们进行集中学习、进修和培训。因此,应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明确规定每位教师在职期间的最低离岗学习时间、最低学习要求,即教育休假。休假期间的各种待遇与在岗时完全一样,时间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安排,费用由单位与个人共同承担,保证人人享有学习的权利,人人都尽学习的责任。
3 构建现代化信息交流平台,提高理论水平。加大学校信息网络建设和图书馆建设力度,创造一个形成教师接受继续教育自觉性的良好环境。建立和完善教师现代远程教育”‘培训网络,为师资培训工作提供必要的物质保证。利用“博客”、QQ、微博等网络技术为广大教师构筑起虚拟教育交流的乎台,从而有效地提高中小学骨干教师的理论水平,推动教师向纵深方向发展。
4 营造继续教育的文化氛围,树立挑战和危机意识。加强校本文化建设,以教研室为单位定期开展教师技能大赛或组织教师听骨干教师的课,进行听课、评课活动,推进教师业务水平的交流与提高。还可以采用“派出去”和“请进来”的发展战略,定期选派部分骨干教师到兄弟院校参观考察,做访问学者,增加研讨和交流的机会,扩展骨干教师的眼界,提升其业务素质和能力。邀请专家或者学者来校作报告,进行学术交流,将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带到老师身边,通过对比找到自身欠缺之处,以树立挑战和危机意识,增加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自觉性。
5 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提高教学效率。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能熟练应用计算机,让电脑成为减轻工作负担,提高工作效率的必备现代化教学工具;能设计和编辑多媒体课件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掌握因特网资源的获取方法和应用技巧,会制作个人网页,要求达到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中高级水平,以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要求。鼓励老师进行多媒体教学的尝试,以促进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和教学效率的提高。
四、意义
1 有利于增强理论学习高度,转变教育观念。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使骨干教师们从理论上对当前开展的素质教育以及课程教材改革的意义、目标、理论基础、实施方案等方面有了进一步认识,加强了实践的自觉性。帮助骨干教师正确处理好知识与能力,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之间的关系。
2 有利于完善知识结构,更新知识体系,教师的知识要不断地更新、与时俱进。一是要具备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和广泛的文化修养。二是要掌握精深的专业基础知识。三是要拥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科学方法,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先进教育理念、深入研究教育科学,切实掌握教育规律,才能与被教育者开通信息高速公路,使被教育者快速成才。
3 有利于创新教学理念,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通过“观摩-分析-实践-议论-小结”环节进行教学实践活动使学员们在设计和评估一堂课方面有所启发、有所收获。还可利用培训交流机会到教研教学第一线,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新理念和教育技术。如这次我们组织骨干教师到衡水中学实地参观考察,与一线教师现场交流,使骨干教师们教研教学的能力与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4 有利于提高广大教师素质,塑造名师工程。骨干教师在提高学校办学质量中起到示范性、榜样性和带动性的作用。所以,通过讲座、论坛、送课等方式,有助于教师思考和提炼教育教学的经历、探究和创新教育教学的实践,进而改进自己的工作。通过抓点带面,建设出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骨干教师是中小学教育基础教育教学中的骨干力量,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生力军。骨干教师的数量和质量不仅直接关系到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水平,而且是推动教育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选拔中小学骨干教师进行继续教育交流,对于适应新世纪基础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需要,建立一支具有一定规模,能够充分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带动中小学教师整体水平普遍提高的骨干教师队伍,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
参考文献:
[1]由凤宇,树立高校教师继续教育新观念[J]。继续教育,2003,(7):8,
[2]李存生,杨永刚,农村基础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J],教育探索,2006,(2),
[3]郑益乐,王富平,&-y我国中小学教师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20lO,(5):51,
[4]张 波,加强骨干教师培训优化教师整体素质[J],吉林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l,(2):38,
医学生医患沟通行为自评表。经过医患沟通教育,除“获取患者就诊的原因和目的”与“向患者解释治疗计划”2个项目无显著差异外(P>0.05),其他几项经统计学分析均有显著差异(P<0.05)。经过医患沟通教育,75.41%的学生认为能与患者建立信任关系,83.61%的学生能提前告诉患者诊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供可选的应对方案,80.32%的学生在诊治过程中认同患者所付出的努力。
口腔实习医师必须具备系统的口腔医学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并掌握临床操作技能,才能具备诊疗口腔疾病的能力;同时,在实习过程中,要注意与患者沟通的技巧,从而使患者及其家属达到更好的合作。因此,对于进入临床实习的口腔科实习医师,培养其医患沟通能力是非常重要的[3]。美国、英国大多数医学院校从医学生入学就开设《与患者沟通》、《患者》、《医患沟通的艺术》等系列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课程[4]。近年来,我国不少医学院校逐渐开始重视对医学生的临床沟通技能培养[5]。2003年,教育部“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重点项目中制定的《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学基本要求》中提到:临床医学学生毕业实习结束时,能达到具有有效与患者沟通的能力,准确获取病史所有方面信息的能力(包括社会经济状况)[6]。2003年9月,南京医科大学组织全国5家著名医药院校专家编写的全国第一部医患沟通方面的统编教材《医患沟通学》,并开设了36学时的医患沟通课程[7]。2008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制定的《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正式提出了医学生“应具有有效交流的能力”,进一步明确了培养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重要性[8]。
本研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一方面,通过对口腔实习医师进行医患沟通教育,提高了医学生对医患沟通、医患关系重要性的认识;另一方面,通过医学生之间互相角色扮演,在带教老师指导下,有的放矢地针对如何接诊患者、如何做好准备工作、如何进行信息收集、如何给予患者诊疗信息、治疗过程中如何理解患者和如何结束问诊等5个方面,进行医患沟通技巧训练,使医学生掌握如何与患者交流。同时,在口腔临床实习中,医学生在带教老师指导下,将医患沟通理论知识与医患沟通技巧相结合,以服务于患者。本研究采用的SEGUE量表包括5个维度、25个子项目,SEGUE是5个维度的首字母,即准备(setthestage)、采集信息(elicitinformation)、提供信息(giveinformation)、理解患者(understandthepatient’sperspective)、结束问诊(endtheencounter);25个子项目的排列顺序与临床实践过程基本一致,评分标准简单、便于实施,是近年来北美地区进行沟通技能培训和评价的最常用的指标体系。本研究显示,经过医患沟通教育,医学生医患沟通技能总成绩由16.066±3.308提高至21.867±2.456(P<0.05)。在SEGUE量表评价的5个方面,准备工作、信息收集、信息给予、理解患者和结束问诊,医学生的得分均显著提高。卫生部为规范医学教育临床实践活动的管理,保护患者、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保证医学教育教学质量,制定并于2009年1月1日开始实施《医学教育临床实践管理暂行规定》[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