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护理改进措施模板(10篇)

时间:2023-09-25 11:05:1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基础护理改进措施,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基础护理改进措施

篇1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4.02.038

压疮(pressure ulcer)的预防和护理是临床基础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生率、现患率成为评价基础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而护理质量作为护理工作的基础和核心,是体现护理人员护理理论知识、技术水平、工作态度和护理效果的总和[1]。提高护理质量是护理管理永恒的目标,随着科学的管理理念逐渐向护理管理渗透,质量持续改进(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CQI)已被护理管理者广泛接受并应用于临床护理管理实践。CQI强调重视过程的持续改进,是一种以追求更好的效果和更高的效率为目标的持续活动,不断地寻求改进的机会。目前狭义的CQI是指1999年由美国医疗机构评审联合委员会(The Joint Commissionon Accreditation of Health care Organization,JCAHO)定义的“实现一个新水准运作的程序,而且质量是超前水平的”[2]。现对本院2004-2013年压疮管理中的持续质量改进作如下介绍。

1 质量持续改进在压疮管理中的实施

1.1 背景和趋势 压疮是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其发生是多种因素作用下,皮肤内外环境和自身内条件改变所引起的皮肤损伤。而20世纪后半叶国内护理界认为:院内压疮的发生归咎于护理不当,是护士的耻辱;同时护理质量标准也认定,院内压疮发生率为“0”[3],导致医院压疮普遍上报率为“0”的这样一种不正常的状态。以本院压疮管理为例,2004年前资料显示压疮发生率均为“0”,无高危上报率。 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进程,疾病谱的改变及医疗救治能力的不断提升,高龄、合并症、危急重症患者医院收治率不断增加,使得压疮的发生率“欲盖难掩”,而患方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也督促护理人员必须用科学的方法来管理和评价这项基础护理质量。21世纪初全面质量管理(TQM)和持续质量改进(CQI)被广泛用于医疗质量管理中并卓有成效[4],同时也日益受到国内护理管理者们的关注和重视。2004年起本院护理部应用CQI全面建立护理质量管理体系,压疮管理系统实行“专管模式”。

1.2 工具选择 持续质量改进(CQI)理论框架融合了系统论的根本原因分析,是对工作中潜在的问题进行发现和更正,以增加工作成果的价值,而不过分关注个体的失误[1]。质量持续改进的工具有:PDCA/PDSA循环模式、护理风险管理、ISO9000族质量标准,本院选择了CQI的基本模式PDCA循环理论作为护理质量控制运行模式。在压疮管理专业系统建立中,笔者选择了国际上效度、信度较高的Norton、Braden评分表为评估依据,制定上报子系统;选择NPUAP和EPUAP以循证为基础的压疮分期和压疮预防治疗建议(指南),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制定预防、治疗、护理措施及评价标准。

1.3 实施方法

1.3.1 计划(P) 制定并逐步修订完善各级人员压疮管理职责、制度,评估、上报制度及流程,压疮预防护理治疗规范,评估表、上报表、跟踪表、压疮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科室上报表、压疮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统计表等。

1.3.2 执行(D) 有研究显示:护理人员对压疮危险因素的认识和预防观念的建立将直接影响着压疮发生率[5]。故培训是对各种制度、措施执行与落实的基础,护理部自2005年1月成立了压疮管理专员,隶属于本院护理质量控制委员会,成员多次参加全国压疮及造瘘口护理培训,掌握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并且定期分批分层次外派学习、专题培训、压疮会诊等多形式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压疮护理的业务学习,统一认识,掌握压疮危险因素的评估及预防和护理的新理论、新技术,为执行打下良好基础。

1.3.3 检查(C) 多形式参与如夜班护士长查房、全院季度质控、科室压疮监管员协同护士长完成科内压疮评估和措施落实、护理部压疮专管员对每一例高危上报患者住院期间进行全程督导(自科室高危上报之日起,于24 h内完成床边评估,确认压疮高危因素,并对高危及压疮患者整体病情、局部皮肤、护理措施的跟踪记录)。

1.3.4 处理(A) 有两部分构成:首先是评估表、上报表、跟踪表等表格的设计,体现出对单个病例的讨论、分析、追踪和改进;另外护理部和各临床科室均建立《压疮质量控制管理资料册》,科室压疮监管员协同护士长完成科室培训及高危和I度压疮患者评估和措施落实,并对相应资料定期进行讨论、分析和改进上传护理部;护理部压疮监管员对全院跟踪资料、上报资料定期讨论、分析和改进,将新问题及改进措施进入下一阶段PDCA循环。

1.4 阶段性目标和成效

1.4.1 2004年底 护理部通过外派培训及国内外大量文献资料的检索和信息整合,认为从全面建立健全护理质量管理体系的角度,建立本院压疮管理评估和预防系统事在必行,设计自制《压疮评分量表》、《压疮预防护理跟踪表》,建立压疮上报制度,激励与处罚并举机制,鼓励科室上报,并在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下设立压疮专管人员,对全院上报压疮及高危进行住院期间全程跟踪管理。

1.4.2 2005-2007年底 压疮管理初期护理部统一管理标准,不断分批、分层次进行压疮管理新理论、新技术的全员培训。在此基础上重点抓各项制度、评估上报系统的落实,提高高危患者及压疮上报率,促使压疮浮出水面接受管理。为杜绝瞒报、漏报现象,通过激励机制,鼓励科室上报;对瞒报、漏报给予重罚。完善监督机制,在危重患者上报制度的基础之上,要求每日护士长夜查房对全院危重患者逐一访查,解决两方面的问题,以杜绝漏报,督察预防护理措施的实施情况。其内容包括全身皮肤情况、压疮预防和护理措施是否到位,这一举措促进了危重患者全天候的基础护理质量。

压疮管理中后期在进一步完善压疮高危预警制度、上报制度及流程的基础上,制定本院院内获得性压疮的评定标准(入院时评估皮肤完整、无淤伤或发红,至出院前出现的压疮,包括瘀伤或发红;院外带入的压疮,住院期间分期、面积加重者);重点规范护理措施(减压装置、翻身单的使用、统一卧床患者标准翻身法、伤口湿性愈合理念及处理方法等)。护理部压疮专管员全面督导压疮规范化护理落实,通过以上的工作使本院压疮的预防护理形成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的管理,以下资料充分显示本院压疮管理中上报、措施落实等的成效(图1)。

1.4.3 2008-2010年底 从2005年起本院的压疮管理逐渐克服瞒报、漏报情况,并逐步收集整理得到入院后产生或院外带入的压疮发生基数及临床现存的护理问题,但同时笔者也发现临床实际工作中,难以完全避免压疮的发生,这一观念正逐渐被我国护理界接受,国内的文献中出现了“难免压疮”这一概念[6]。基于以上观点,卫生部医院管理评价指南(试行)申报了难免压疮的标准:以强迫(重要脏器衰竭、生命体征不稳定等因病情需要严格限制翻身)为基本条件,伴有5项危险因素中的一项或几项:(1)高龄>70岁;(2)白蛋白

护理质量评价是护理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科学合理的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不仅可以有效评价护理质量、还可以鉴别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指导护理工作者针对问题对护理质量进行控制和改进,进而实现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在此基础上2008年申请科研立项,搜集2005年4月-2008年12月本院住院期间压疮资料,通过对压疮高危因素及压疮护理措施进行单因素分析,研究制定出《难免压疮高危因素及护理质量评分表》[8],提出在压疮护理质量管理体系中不仅要重视患者全身和局部的病情评估,皮肤管理也应是压疮护理质量监控的一部分。通过此表能更公平、客观的评价护理人员的工作,对如何认定“难免压疮”、如何评价“护理措施”、如何控制“护理质量”起到推动作用。

依照压疮预防指南全面动态地对住院患者进行预测,并预见性实施预防措施,对压疮发生高危患者给予更多的重视和规范科学的预防护理是防范压疮发生和降低压疮费用的关键[9-10]。依据NPUAP-EUAP提供的《压疮治疗指南》及《成人压疮预测和预防实践指南》[11],从管理、潮湿管理、营养管理、伤口管理等角度结合我院实际能力修订《压疮预防护理指南》、《压疮护理治疗规范》等。

1.4.4 2011-2013年 以“三甲”评审标准为基础,以《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提出的加强专科护理队伍建设为发展目标,本院护理部积极发展、组建院内虚拟护理专科组,“伤口护理组”也就应运而生,压疮并入伤口管理。

随着伤口护理组成员曾加,建立了“分层次网络式”管理模式,首先将“护理风险管理”意识纳入伤口管理中,整合《入院评估表》,对患者入院期间实行皮肤(压疮、伤口)100%的评估及再评估;同时重点对2008-2010年底的资料,进行总结、分析、评价、处理,再度重新修订评估表及跟踪表及相关制度:提升高危跟踪分值,体现对评估表的质量控制,完善上报表中Ⅱ度及以上压疮讨论内涵,对院内发生Ⅱ度及以上压疮案例必须进行护理查房及时完成分析讨论制定整改措施,逐渐规范压疮统计学评价检测指标,对压疮个例有分析及改进措施;同时有季度、年度及3~5年的阶段性分析、整改。

2 质量持续改进在压疮管理中的应用体会

2.1 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如何进行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一直是护理管理者探索与实践的课题,从应用范围来看,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多用于对临床护理实践的指导,发现问题、分析原因,进而采取相应措施,以期达到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目的[12]。借助PDCA循环理论这种科学工作程序开展压疮质量管理活动在我院已逐渐显现成效,较好地提高了压疮护理质量。

2.2 PDCA循环 PDCA循环是CQI的基本模式,包括4个阶段8个步骤:4个阶段: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8个步骤:(1)分析现状找出问题;(2)分析各种影响因素;(3)找出主要因素;(4)采取措施,制定计划;(5)执行制定的措施计划;(6)检查结果;(7)标准化;(8)遗留下来的问题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12]。结合目前等级医院评审的ABCD评价标准简单介绍如下:计划(P):设计制定C层面中要求的职责、制度、流程、常规、规范等;执行(D):对C层面中各项制度、流程、措施等的落实;检查(C):设计评价方式,完成B层面中要求的职能部门(护理部或各级)对C层面中的落实内容进行督促、检查 、总结、反馈;处理(A):A层面要求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有成效,一方面通过统计数据显示护理质量成效,另一方面对现存问题找原因、找方法,重新修定计划(P),进入持续改进循环圈。

通过以上的方法,对现存的护理措施、护理效果不断进行评价,并及时提出新方案,使压疮护理质量及压疮管理水平循环上升。

参考文献

[1]陈长英,田丽等.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国内外实践与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杂志,2012,12(1):14-16.

[2] Grant A B,Veta H.Nursing Leadership, Management Research[M].Pennsylvania: Spring house corporation,1999:80-81.

[3]林菊英.医院护理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122.

[4] Huq Z,Martion TN.Workforce cultural factors in TQM/CQI implementationin hospitals[J].Health Care Management Review,2000,25(3):80-93.

[5]谢小燕,刘雪琴.对护士压疮防治相关知识现状的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75-78.

[6]杨洁,胡安瑜.建立难免褥疮申报制度降低褥疮发生率[J].护理学杂志,2001,16(1):47-48.

[7]卫生部.医院管理评价指南(试行)[J].中国护理管理,2005,5(2):5-12.

[8]佟金谕,压疮发生高度危险者相关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J].护理研究,2011,25(5):1289-1291.

[9]蒋琪霞.压疮预防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7):855-857.

[10]蒋琪霞.全球压疮预防指南的作用评价及其执行现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8):869-872.

篇2

1 背景介绍

我院是一所地市级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实际开放床位1300张,42个护理单元,护士590人,护理管理人员53名。设护理示教室,专职示教老师2名。每年承担地区卫校、高等专业学院、本科院校等二十余个学校的护理专业临床带教工作,包括中专、大专、本科护生。

2 持续质量改进带教管理模式

持续质量改进程序模式JCAHO 10步流程图[4],清晰地表述了持续质量改进的全过程。根据流程图结合院校临床实纲、临床实际工作要求,带教小组进行了确定带教标准及流程;描述当前过程;测评和分析;确定根本原因;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监控改进措施的执行;评价效果;得出结论;修订标准;巩固改进结果等系列活动。

3 持续质量改进带教管理模式的具体实施

护理临床带教工作实行护理部―科室―个人三级带教管理模式,护理部专人管理并设立“院带教小组”负责全院的护理带教管理工作。

具体流程如下:

3.1 明确带教考核标准,了解学生的期望 根据不同院校的需求 ,通过与学校的沟通、岗前培训的调查分别了解了各院校不同学历护生的学习期望,以明确带教内容 ,了解学生的期望。确定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带教考核标准。

3.2 描述当前过程 重要带教内容均有相关的测量指标,如基础理论以卫生部颁发的《护理学基础》(第二版)为统一标准,在入科前、实习中期、实习后期由护理部命题并组织考试评分;基础技能以河南省卫生厅颁发的《第二轮医院评审标准》中护理技能操作为统一标准在每科出课前科室考核、护示教室抽考打分;专科理论及技能考核以我院制订《专科护理常规》作为统一标准在每科出科前,科室组织考核打分。根据上述各项内容 ,描述护生现状与预定标准之间的差距。

3.3 测评和分析 通过测评以往的临床带教工作,分析历届实习生理论考核结果,结合河南省三级甲等医院评审标准 ,建立阈值。阈值是介于达标和未达标的界限 ,即合格率。阈值的制定应客观、可操作、符合实际。【5】院带教小组完成带教测评与分析。

3.4 确定根本原因 带教组人员将在临床得到的第一手资料 ,进行归纳、 总结分析并反馈给护理部。月底护理部将各单元存在的问题以反馈会、图片、专刊形式通报科室及实习生 ,限期改正 ,并与科带教老师共同分析问题的症结 ,寻找根本原因。

3.5 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 带教组定期参加科室实习生考核和座谈会 ,与带教护士、护生针对原因共同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每月、每季、每年都进行总结并分析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如2008年经过测评发现护生技能操作水平低,增加实习生技能操作竞赛活动;2009年发现护生出现“三散现象” [6],重点规范了入院岗前培训和入科科室宣教,护理部和各科均要制定详细的宣教内容,为实习工作做好防范提醒和正确引导;2010年针对护生护理基础知识薄弱、学习主动性差,实行了三阶段理论考核[7]工作,即基础知识学习阶段、实习中期阶段、毕业阶段。

3.6 监控改进措施的执行 提出的改进措施能否按计划执行 ,还需要有力的监督控制手段 ,因为人的行为是有惯性的 ,要改变过去的工作习惯会有一定的难度[8]。带教组人员将对相关问题的措施执行情况进一步检查督导 ,协助纠正不足 ,直至问题得到解决。

3.7 评价效果,得出结论 采取改进方案后的效果如何 ,由科带教老师、护理部带教小组抽查并跟踪检查改进结果,再次对带教质量进行评价。每季对实习生各组进行质量评估 1 次 ,并通报护士长例会、实习生大会 ,年终计算出全院各组护生的考核总评分,护理部存档,并作为评优奖惩的参考依据之一。

3.8 修订标准,巩固改进结果 带教组不断修订带教标准、 完善决策和运作程序,适应改进的过程。每季度一次的测评和每月的结果控制保证已改进的质量是稳固的,并确保在此基础上制定出更高的新标准 ,以便进入下一个新的改进循环。

4 效果

4.1 2008年度―2010年度护生基础理论考核结果统计与分析。总成绩均为100分,其中中专≥60分为合格,大专≥85分为合格,本科≥85分为合格。结果分析:对三个年度的成绩进行H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我院护理带教工作在推行持续改进管理模式的 3 年中,护生的考核成绩始终呈平稳上升趋势。见表1。

表1 2008―2010级护生基础理论知识考核统计表

4.2 2008年度―2010年度护生技能竞赛结果统计与分析。总成绩均为100分,其中≥95分为优秀,<95分≥85分为合格,<85分为不合格。结果分析:对三个年度的成绩进行H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护生的技能考核成绩始终呈平稳上升趋势。见表2。

表2 2008―2010级护生技能竞赛成绩统计表

5 结论

护理临床带教工作是临床医院护理部的工作范畴之一,但多年来一直没有一套成熟的的管理模式,我院积累多年护理质量管理的经验,借鉴JCAHO 的TQMS和CQT的理念,将流程管理应用到了临床带教工作中,形成了持续改进的新模式,它将学生理论与操作考核成绩作为目标阈值,强调团队参与管理,关注护生带教的全过程,使护理临床带教能够建立在科学管理基础之上并始终处于螺旋上升的良性循环。3年的实践证明,临床带教持续改进模式是一个不间断的过程 ,没有固定模式,只有在原有基础之上不断改进、不断创新,才能保证最终目标的生成优质护生。

参考文献

[1]Ann B , Veta H. Nursing Leadership ,Management &Research. Pennsylvania :S pring2

h ouse corporation ,1999. 80281.

[2]Jacqueline M, kat Z. Management quality manu facturing supervis or. I owa : Sheperd ,Inc ,1999. 8210.

[3]张素珍,卢明. 特、一级护理质量的量化控制与持续改进[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6):75-76.

[4]Wendy L , Clara J . The health care manager’ s guide to continu ous quality improve2ment. Chicag o : American H ospital Publishing Inc ,1991. 94295.

[5]陈爱萍.孙红.姚莉等. 持续质量改进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2):123-124.

[6]杨磊.吴凡.谭映军等.运用量化管理方法 加强临床实习管理[J].西南国防医药.2005,15(1):83-84.

篇3

质量管理是医院永久不变的目标,也是医院发展的重点,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我院儿科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取得了较佳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来源 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儿科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分别选取实施前后于我院就诊的100例患儿家属参与本次研究,实施前的100名家属中,男55例,女45例,年龄27~36岁不等,平均(30.2±2.5)岁,实施后的100名家属中,男56例,女44例,年龄28~37岁不等,平均(30.2±2.6)岁,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一般方法 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儿科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完善质量管理制度,包括护理操作标准、质量监督检查标准、质量控制标准、质量工作奖惩制度以及质量问题处理制度,规范科内三级质控体系,制定科内质量考核实施细则,提高质量控制,对儿科护理小组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建立“零缺陷”管理理念,按照PDCA循环的原理,即:根据儿科质量管理现状提出质量改善计划,实施既定计划,总结实施效果,分析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质量改进事项,整个过程不断重复,无间断进行。

统计持续质量改进前后基础护理、护理安全、病房管理、消毒隔离、护理文书、急救物品评分,比较实施前后患儿家属对护理效果的满意程度。

1.3 数据处理 借助软件SPSS 13.0(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处理数据,计量数据选择t检验,以(χ-±s)表示;计数数据选择χ2检验,以[n(%)]表示。P

2 结果

2.1 持续质量改进前后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后,基础护理、护理安全、病房管理、消毒隔离、护理文书、急救物品评分为(97.9±2.0)分、(98.3±2.1)分、(98.4±1.4)分、(99.0±1.1)分、(97.5±2.1)分、(98.6±1.0)分,均高于实施前相应评分(P

2.2 持续质量改进前后护理满意度比较 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后,患儿临床满意度明显提升,差异具有统计意义(100.0% VS83.0%,P < 0.05)。详见表2。

3 讨论

持续质量改进是从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已在工业企业中广泛应用,大量研究表明[ 1 ],持续质量改进是一种相当有效的质量管理工具。

有学者[2]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实施了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明显增强了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意识,提升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本文进一步分析了在儿科护理中应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效果,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儿科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完善质量管理制度,改进持续质量方法,改进护理措施,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后,临床护理质量评分明显提高,此外,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后,患儿临床满意度明显提升(100.0% VS 83.0%,P

综上所述,持续质量改进可使得整个儿科护理体系充满活力,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应用。

参考文献

[1]刘耐荣.质量持续改进在提升儿科护理质量中的运用和成效[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14(12):90-91.

篇4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use and effectiveness of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pediatric care using 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Methods:Retro-spective analysis 326 cases of pediatric inpatients, randomized single-blind p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163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with routine care, the experimental group on the basis of conventional care, plus 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method.Results: com-pared the control group improved quality of care, patient satisfaction with care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Experimental group,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andtheir families comparedwith the controlgroup significantly different,P

【Key words】: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method; Pediatric care;Effect

我国国家标准GB/T19001中“持续改进”的含义是“组织应利用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审核结果、数据分析、纠正和预防措施以及管理评审、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1]”。持续质量改进是质量管理从“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向“质量改进及质量持续改进”的过渡,是组织的一个永恒目标,是新时期医院管理发展的重点,是护理质量管理的灵魂[2]。我院自2007年开始对儿科护理质量采取了一些改进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7年3月-2009年10月儿科住院患儿326例,其中男144例,女182例。年龄4个月-4岁,平均14个月。病程最短3 d,最长25 d。采用单盲随机法分为质量持续改进护理组(实验组)163例和常规护理组(对照组)163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 应用常规护理方法。

1. 2. 2 实验组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质量持续改进法,以期不断发现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找出最佳的解决方法,以提高护理质量。

1. 2. 2. 1 预测管理是保证 护理管理者从人、物、技术、时间和信息等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1)时间预测。预测高峰期到来和持续时间。如2009年初夏的高峰期均提早到3月份,且持续时间延长,而秋季腹泻高峰期较以往推迟。2008年的手足口病流行期。在高峰期应尽量避免护士休长假、培训、外出等;高峰期之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以提高应急能力。(2)人力预测。预测高峰期的护理人力资源。护理人员不足是肯定的,因此平时应加强对儿科护士的培养使其能胜任儿科护理工作。儿科护理最特殊之处是头皮静脉穿刺技术和对患儿病情的观察,制定儿科护士专科能力培训计划并严格实施,做到新护士都能掌握头皮静脉穿刺技术,特别是头皮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技术和对常见病、多发病的病情观察。(3)物资预测。根据近几年高峰期的状况,提前做好充分的物品添置工作,如最基本的床单位,患儿基本生活用品、办公用品、药品等。防止高峰期时引起护士的忙乱和收治患儿时的时间耽搁。(4)信息预测。了解高峰期疾病的特点,观察疾病谱的动态变化。当有季节性疾病发生的趋势时,应加以警惕,护理管理者应考虑人、物等应急措施,做到胸有成竹,沉着应对。

1. 2. 2. 2 弹性管理是手段 护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有效使用是医疗保障的重要部分。采用弹性管理的方法,弹性配备儿科护士,即按淡季住院患儿数配备固定的儿科护士,高峰期时,则根据需要增加能胜任儿科护理工作的护士,以缓解儿科固定护士的工作压力。

1. 2. 2. 3 细节管理是关键 高峰期工作量大,护士容易漏掉一些细节。首先,加床一般有固定的床位号,因此加床时最关键的安全因素是床位号要及时贴上且要醒目,及时挂上床头卡,以便核对。强调晨间交接班,安排专人做好床位号、床头卡的核对工作。同时要求护士认真记录输液巡视卡,以便保存。重视护士自身的心理反应,加强交流,了解护士应对高峰期的想法、措施、存在问题,以便加强支持和协调。启用质量持续改进本,发动每位护士登记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根据问题缓急,护士长每日、每周进行问题反馈,制定改进措施、改进日期、改进情况等,要求护士每日阅读。减少同样问题反复发生,达到护理质量质持续改进的效果。

1. 2. 2. 4 技术管理是基础 护理新技术的应用,如普及静脉留置针。高峰期绝大部分的工作量是输液,护理管理的重点主要在于提高工作效率。2008年我院儿科高峰期住院患儿周围(头皮)静脉置管率达98%,其月静脉置管达312人次。由于静脉留置针可以保留72-96 h,大大减少了护理工作量,即减少了每日重新穿刺的工作量,头皮针输液过程中因穿刺失败而再穿刺的工作量,由于每日静脉穿刺造成血管破坏而找血管难,穿刺成功难导致的护士时间和精力的浪费。技术进步,让护士有能力完成大量的治疗(输液)任务,同时,可留有时间和精力进行其他护理服务。

1. 3 评价项目方法

设定护理目标,了解服务质量现状,明确患儿的需求。临出院前对每位患儿和家属进行出院满意度调查,及时发现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或潜在的隐患,分析判断持续改进的必要性,从而决定护理质量的范围,列出重点护理质控项目。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 0统计软件对两组护理满意度的比较采用K-WH检验。α=0. 05。

2 结 果

3 讨 论

儿科是一门集多学科专业于一体的综合性科室,儿科服务质量的好坏关键在于细节处理。护理管理是一门艺术,其中细节的处理是一门深入浅出的学问[3, 4]。儿科护理持续质量改进是依托护理持续质量改进平台,借助护理质量数据管理对患儿的护理过程进行自动监控,以护理质量管理系统为评价,实现护理质量基础数据采集,护理质量自动分析、监控,质量风险前瞻预防,并通过护理项目监督、分析,高效率地进行护理质量管理,达到护理管理手段的科学化和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5]。近年来,我院在儿科病高峰期来临前均召开护士会议进行动员,明确护理管理及质量持续改进的对策,使各位儿科护士积极主动配合工作部署和人员安排,并在高峰期过后进行工作分析,提出整改措施。

对于专业护士要安排一些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扎实的理论知识、熟练的操作技术并且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的护士来担任。良好的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进行来源于良好的工作习惯。众所周知,儿科护理工作琐碎而忙碌,操作技术要求高[6]。每天不仅要完成固定的日常工作,还要处理临时的、突发的一些事情。因此,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尤为重要。通过临床实践,总结教训,积累经验,得出:预测管理是保证,弹性管理是手段,细节管理是关键,技术管理是基础的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管理方法。通过护理管理的过程控制取得了成效,使护理人员能从容地应对高峰期儿科病房繁重的护理工作并取得的良好成绩。较好地完成了高峰期儿科病房的护理工作任务。

参 考 文 献

[1] 徐朝艳,郑志惠,张振路,等.个体特征对护士职业紧张与疲劳状况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 2006, 41(6): 530-532.

[2] 陈卫春.对当前护理工作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J].中华护理杂志, 2006, 41(5): 450-451.

[3] 董 军,张宏雁.医院质量管理发展现状与趋势[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02, 9(5): 425-427.

篇5

二、工作目标 以患者满意为总体目标,夯实基础,巩固成果,以病人的要求为工作起点,以病人满意度为工作终点,全面落实以病人为中心的各项护理工作。进一步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提升服务内涵,持续改进护理质量。

三、工作措施

1、修订各种制度、标准 继续完善修订我院各项规章制度、工作职责、工作流程、疾病护理常规、临床护理服务规范及标准。继续完善修订质控检查标准与方法,完善护理不良事件上报与督查制度,加强对危重病人的管理。

2、全面提升职业素质、优化护理服务

(1)加强基础理论知识的培训,使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及专业能力得到提高。从“三基三严”入手,每月组织一次业务培训,内容包括中西医基础理论、专科护理、法律法规、服务意识,强化基础护理及分级护理的落实并保证质量。xx年护理工作计划模板

(2)提高临床护士的实际工作能力,培训专科护理骨干。

(3)加强护理专业技术操作培训。牢固掌握护理基本技能,夯实基本功底,同时组织开展护士技能操作竞赛活动,进一步强化训练,提升临床护理技能操作水平,从而提高护理服务。

(4)加强护士礼仪规范学习。

(5)采取各种形式的学习培训,以提高全院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护士观察病情、落实护理措施、记录护理文书的能力。

3、加强管理,确保护理安全

(1)加强病人重点环节的管理,如病人转运、交接、圧疮等,建立并完善护理流程及管理评价程序。抓住护士交接班、每月一次的护理查房等关键环节,加强护理管理确保目标实现。

(2)加强护理安全监控管理,每月组织科室进行护理安全隐患排查及护理差错、护理投数的原因分析讨论,分析发生的原因,应吸取的教训,提出防范措施与改进措施。

(3)加强科室管理。每周对科室在病房管理、基础护理、护理安全、病历文书书写、护士仪表、消毒隔离等进行不定期的抽查,对存在的问题立即指出并限期反馈,在每月的护士工作例会上进行总结;对优质护理病区进行质量控制。

4、夯实基础护理

切实做好基础护理,使护理工作更加规范化。保持病床整洁、无异味、无污迹,物品摆设整齐规范,输液滴数与医嘱相符,勤巡视输液病人,善于观察病人,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篇6

1、加强病区护理管理,在我院护理部的领导下以创二甲医院护理要求为目标,保障护理安全,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同时积极配合护理部加快专科人才的培养,并做好我科护士的量化和绩效考核工作,加强增收节支,创造护理经济价值。

2、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完善护理风险防范措施,有效地回避护理风险,为病人提供优质、安全有序的护理服务。

3、将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定期和不定期检查,监督到位,并有监督检查记录。

4、加强重危病人的管理,把重危病人作为科室晨会及交接班时讨论的重点,对病人现存的和潜在的风险做出评估,达成共识,引起各班的重视。

5、对重点员工的管理,如实习护士、轮转护士及新入科护士等,对她们进行法律意识教育,提高他们的抗风险意识及能力,使学生明确只有在带教老师的指导或监督下才能对病人实施护理。同时指定有临床经验、责任心强的护士做带教老师,培养学生的沟通技巧、临床操作技能等。

6、完善护理文件记录,减少安全隐患。重视现阶段护理文书存在问题,避免不规范的书写,如漏字、涂改不清、前后矛盾,与医生记录不统一等,既要体现综合护理问题记录,又要体现专科护理的特殊性,使护理文件标准化和规范化。

7、完善护理紧急风险预案,平时工作中注意培养护士的应急能力,对每项应急工作都要做回顾性评价,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提高护士对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

8、以病人为中心,提倡人性化服务,每月组织病人召开工休座谈会,加强护患沟通,提高病人满意度,避免护理纠纷。

9、加强管床护士与病人及家属沟通,包括健康教育、了解病人的病情转归、生活需求、用药后的效果及反应等,护患沟通能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是做好一切护理工作的前提和必要条件。护理部工作计划10、定期与不定期护理质量检查,保持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充分发挥护理质量控制小组的作用,每周进行质量检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处理,不断修改完善各种护理质量标准,并组织学习,按标准实施各项护理工作。

11、护士长定期与不定期进行质量检查,不足之处进行原因分析并及时整改,强化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质量意识,每月对质控小组检查反馈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查找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并检查整改落实情况。

12、严格落实三基三严培训计划,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素质,按护士规范化培训及护士在职继续教育实施方案抓好护士的三基及专科技能训练与考核工作,重点加强对新入院护士、聘用护士、低年资护士的考核,加强专科技能的培训,强化她们的学习意识。

具体措施:

1)、组织学习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护理核心制度。

2)、制定我科常见病中医护理常规并组织学习,完成中医自学笔记一万字。

3)、制定中医业务学习计划,中医技能操作计划,基础理论和技能操作计划,并准备好课件,组织全科护理人员学习并进行考核,记录成绩。

4)、护理查房时提问护士,内容为中医护理常规,基础理论知识、专科理论知识、院内感染知识等。

5)、利用科晨会提问医院护理核心制度及常见病中医护理常规,使每个护士都能熟练掌握并认真落实更好的为病人服务。

6)、每周进行中医护理质量进行自查,内容包涵(病房管理,危重病人管理,护理文件的书写,护理安全)并提出整改措施,总结并持续改进。

7)、每月举行一次中医护理查房,指导做好危重病人的中医护理,提高护士的业务能力。

8)、经常复习护理紧急风险预案知识并进行模拟演练,提高护士应急能力。

9)、熟练掌握急救器材及仪器的使用,加强急救设施的常规检查意识,平时加强对性能及安全性的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维修,保持设备的完好。

13、抓好实习生的带教工作:对进入的每一批实习同学,都要给予科室的岗前培训,并制定实习生带教计划,予以专科知识讲课,进行专科理论和操作考核,护理体温单的绘制及护理记录的书写,合格后方可离科。带教老师必须认真带教,注意言传身教的影响。

14、加强护理员,清洁工的管理,抓好病区清洁卫生工作,保持病房干净,厕所无臭。

总之,我们要在医院护理部的正确领导下,团结一心,扎实工作,以创二甲为目标,使各项护理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以便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护理工作计划范文二

20xx年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是在20xx年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内涵,以提升职业素质、优化护理服务为主题,以创建二级甲等中医医院为契机,提升服务水平,持续改进护理质量,在总结上一年度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经验的基础上,特制定 20xx年优质护理服务工作计划。

1、修订各种制度、标准

继续完善修订各项规章制度、工作职责、工作流程、疾病护理常规、临床护理服务规范及标准。继续完善修订质量检查标准与方法,完善护理不良事件上报与督查制度,加强对危重病人的管理。严格落实《护士条例》,严格执行护士执业准入制度,单独上岗护士有执业证并注册。

2、全面提升职业素质、优化护理服务

严格落实三基三严培训计划,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素质,按护 士规范化培训及护士在职继续教育实施方案抓好护士的三基及专科技能训练与考核工作,重点加强对新入院护士、聘用护士、低年资护士的考核,加强专科技能的培训,强化她们的学习意识。

具体措施:

1)、组织学习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护理核心制度。

2)、制定我科常见病中医护理常规并组织学习。

3)、制定中医业务学习计划,中医技能操作计划,基础理论和技能操作计划,并准备好课件,组织全科护理人员学习并进行考核,记录成绩。

4)、护理查房时提问护士,内容为中医护理常规,基础理论知识、专科理论知识、院内感染知识等。

5)、利用科晨会提问医院护理核心制度及常见病中医护理常规,使每个护士都能熟练掌握并认真落实更好的为病人服务。

6)、每周进行中医护理质量进行自查,内容包涵(病房管理,危重病人管理,护理文件的书写,护理安全)并提出整改措施,总结并持续改进。

7)、每月举行一次中医护理查房,指导做好危重病人的中医护理,提高护士的业务能力。

8)、经常复习护理紧急风险预案知识并进行模拟演练,提高护士应急能力。

9)、熟练掌握急救器材及仪器的使用,加强急救设施的常规检 查意识,平时加强对性能及安全性的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维修,保持设备的完好。

3、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

根据患者病情、护理难度和技术要求等要素,对护士进行合理分工、分层管

理,体现能级对应。明确岗位职责,小组内不同层级护士能力互补,满足患者的需求,护士之间相互合作,低年资护士在高年资护士的指导下工作。每个护士分管一定数量的患者,每名患者有相对固定的责任护士对其提供全程全面整体护理服务,履行基础护理、病情观察、治疗、沟通和健康指导等护理工作职责,提供连续、全程的护理服务,责任护士不在班时交由本组其他护士分管,保证同一组病人护理的延续性。常态情况下,护士在病房或病人身边,把工作站前移到病房,配置流动治疗车,车上有病人需要的护理用具,减少来回走动时间,定时巡视,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认真执行床边交接班。

4、加强管理,确保护理安全

1)、加强病人重点环节的管理,如病人转运、交接、圧疮等,建立并完善护理流程及管理评价程序。抓住护士交接班、每月一次的护理查房等关键环节,加强护理管理确保目标实现。

2)、加强护理安全监控管理,每月组织科室进行护理安全隐患排查及护理差错、护理投诉的原因分析讨论,分析发生的原因,应吸取的教训,提出防范措施与改进措施。

3)、加强科室管理。每周对科室在病房管理、基础护理、护理安全、病历文书书写、分级护理、消毒隔离、中医护理等进行检查,每月组织科室护理人员开会讨论,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并实施。

5、夯实基础护理

切实做好基础护理,使护理工作更加规范化。保持病床整洁、无异味、无污迹,物品摆设整齐规范,输液滴数与医嘱相符,勤巡视输液病人,善于观察病人,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满足住院患者的基础护理和基本生活照顾需要,增加晨晚间护理时段的护理人员,主动帮助患者进食、饮水、服药、翻身、拍背等,实行关爱式的基本生活照顾,切实让患者体会到优质服务。

6、落实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贯穿患者入院、出院的全过程,在治疗护理过程中讲述疾病相关知识,教会患者适合的康复训练,让健康教育落到实处,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

7、开展满意度调查,促进优质护理服务持续改进

大力开展满意度调查,每月召开护患沟通会,并进行优质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以了解优质护理工作的落实情况以及患者对服务的感受,对患者提出的有待改进的方面科室及时进行分析整改,使薄弱环节得以及时纠正,以促进优质护理服务持续改进。

护理工作计划范文三

手术室工作涉及的知识面广,技术操作性强,要求手术室护士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及熟悉的操作技能。手术室的医护合作是处于手术时紧张,焦虑的应激状态下跨科室的医护合作,手术室护士要做到准确而默契的与医生配合,不但要求护士应有对此种特殊合作关系的经验,而且要熟悉医生的工作习惯,且手术室护理工作专业性强,技术更新快,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的过程。我要加强常规手术器械准备和配合,我在术前准备常规器械时,要善于观察,配合手术时注意总结和记录医生在手术中对使用器械的特殊要求,力求掌握一些特殊器械的具体使用方法。我制定了适合本手术室特点的下半年的工作计划如下:

一、思想政治方面

能够认真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通过早会、报纸、网络积极学习政治理论,遵纪守法,爱岗敬业,积极拥护医院以及手术室的各项方针政策和规章制度,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严格以一名优秀护士的标准要求自己,坚持以医疗服务质量为核心,以病人的满意度为标准,牢固树立团队合作精神。

二、工作态度方面

作为一名手术室护士,我要做到在工作中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和流程,遵守医院、科室的规章制度,时刻注意保持消毒无菌观念,做到不怕苦累、全天侯待命以应付突发事件。树立强烈的集体责任感和荣誉感,团结同事,以工作为中心。坚持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与手术医师密切配合,积极协作,打造和谐融洽的工作氛围 , 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和完成。

三、专业技能方面

篇7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mprovement of QCC activities on nursing quality towards wards without family or paid caregiver. Methods The establishment of double QCC group, by determining the theme task ,the defects of nursing quality, target value, and put forward the improvement countermeasures and measures of supervision and evaluation of the QCC, constant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nursing. Results Carry out before or after,the basic nursing eligible rate, the critically-ill patient nursing eligible rate, the health education eligible rate, the nursing document writing eligible rate and the specific nursing rate were on the rise. Conclusion The QCC activitie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quality of nursing, as well as nurses diathesis in the wards without family or paid caregiver.

Key words:Quality control circle; Nursing quality; Without family or paid caregiver; Nursing Administration

无陪护护理是患者从入院到出院期间一切护理服务均由院内护理人员实施开展。该模式采取分级配备护理人员,改善科室硬件设施,使用新收费政策,落实分级护理及生活护理等措施,实现患者住院期间无传统的护工和家属陪护[1]。品管圈活动是由日本石川馨博士于1962年创立,由相同、相近或互补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发组成的多人团体。通过团体成员的全体合作,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来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或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2]。从上世纪60年代起,品管圈活动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的管理体系中,被证实是科学的企业管理方法[3]。近年来,品管圈活动被逐渐引入医院护理管理,我科室于2013年全年在无陪护护理中应用品管圈活动提高护理质量,现汇报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康复外科现有病床50张,护理人员20人,包括护士长1人,护士长助理1人。其中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4人,护师5人,护士10人;在编护理人员9人,招聘护理人员11人。科室依据无陪护护理人员用工性质、学历和从业资格,将护理人员划分为治疗护士和辅助护士两级配备。治疗护士从事临床治疗、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辅助护士开展各项生活护理和基础护理。上述护理人员统一由护士长管理,配备护士长助理一名,重点协助护士长开展辅助护士的管理。

1.2方法

1.2.1成立双品管圈小组 依据科室治疗护士和辅助护士两级护理团队,组成两个品管圈小组,治疗护士9人组成品管圈名称为能量圈,寓意给患者以正能量,早日战胜疾病,摆脱病痛;辅助护士11人组成品管圈名称为关爱圈,寓意给予更多爱心和关怀,给患者带来更优质的护理服务。各圈推选圈长一名,护士长和护士长助理担任双圈的辅导员。

1.2.2分解品管圈护理质量主题任务 护理质量指标主要由基础护理、危重与一级护理、健康教育、护理文件书写和专科护理等5项合格率指标组成。科室基础护理由辅助护士实施,辅助护士组成的关爱圈以基础护理为品管圈活动主题;科室治疗护士开展除基础护理外其它4项护理工作,由治疗护士组成的能量圈以这4项护理工作为品管圈活动主题,每季度轮换1项。

1.2.3分析护理质量缺陷 双品管圈各自组织圈会,围绕当期主题分析存在的护理质量缺陷,方法主要采用鱼骨图法等进行归因分析。圈员使用头脑风暴法、民主投票或讨论决议等方法选定1项护理质量缺陷为限定时间段(一般3个月)能完成的改进目标。圈长和辅导员组织圈员进一步对目标进行可行性分析和修正,确保要与当期主题一致。

1.2.4品管圈目标值设定 在确定当期改进目标基础上,依据现状的合格率指标,结合圈能力和改进能力,由圈会民主决议设定本次品管圈活动的目标值,即完成此项改进目标后能达到的新的合格率指标。经圈员群策群力,此次目标值定为基础护理合格率、危重与一级患者护理合格率、健康教育合格率、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和专科护理合格率等质量指标,各提高两个百分率。将此项目标值报护理部备案。

1.2.5提出改进对策 全体圈员对照改进目标、目标值和现状合格率等资料,结合自身工作经验,运用头脑风暴法,集思广益,挖掘改进措施。这一阶段使用工作流程梳理法,在流程上优化改进措施。聘请专家参与圈内讨论,共同设计改进方法。与患者有关的改进措施可现场征询相关患者。在讨论获得对策方案后,由圈员分工整理形成详细方案,与目标值一起报护理部审批备案。

1.2.6改进对策的实施及监督 对策方案审批通过后,由科室全体护理人员实施,出现重大困难及时反馈圈长,并及时分析修改对策方案。圈长和圈辅导员负责监督对策方案的执行,指定数据责任人,负责收集执行改进对策后的合格率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

1.2.7改进对策的效果分析 在改进对策实施3个月后,将实施前后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由圈会讨论决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接近目标值的,均说明改进情况不够理想,可进一步修改,运用PDCA循环持续改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明显促进作用,也未达到目标值的改进对策可决定取消。

1.2.8 PDCA循环和双品管圈交互 遵循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原则,每3个月完成一次品管圈活动后,治疗护士组成的能量圈更换主题,辅助护士组成的关爱圈仍旧以基础护理为主题,双品管圈继续开展下一轮品管圈PDCA循环。新一轮开始前,双圈圈长、辅导员开展交互,汇报前期成果,汲取经验教训,共同促进工作。

1.2.9评价方法 评价品管圈活动前(2012年)、活动后(2013年)的我科室护理质量(包括基础护理合格率、危重与一级病人护理合格率、健康教育合格率、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和专科护理合格率)。严格依据医院护理部制定的质量标准来评定,以护理部每月护理质量检查的全年数据计算合格率,以全年住院人次为总例数。

1.3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护理质量比较,见表1。

3 讨论

3.1品管圈活动对科室护理工作的作用

3.1.1能有效提高科室护理质量 依据表1提供的各项数据表明,我科室实施品管圈活动一年来,入院患者(总例数)有所增加,但基础护理、危重与一级护理、健康教育、护理文件书写等4项护理质量指标,经合格例数χ2检验,前后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3项P

3.1.2能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 品管圈活动的开展,使科室护理人员熟悉护理质量管理;参加品管圈活动的培训,使参与者逐步掌握品管方法;头脑风暴法使圈员锻炼了创造力和观察力,圈会的自由交流探讨提升了圈员的沟通协调能力;数据收集与统计分析,使圈员熟悉χ2检验等数据处理方法,获得护理科研的基本能力[4]。

3.2注意事项及建议

3.2.1无陪护护理科室适宜成立双品管圈 品管圈的组成人员要求工作性质相同或相近,无陪护护理科室分两级配备护理人员,两级人员工作性质有较大差异,经过探索实践,各自建立品管圈较为合适。同时双圈活动利于互相学习、互相促进。

3.2.2重视品管圈知识培训和监督指导 医院护理部要成立品管圈活动督导小组,组织开展对科室品管圈知识培训,促进护理人员对品管方法、沟通技能和护理质量考核的熟悉;对科室品管圈活动加强指导,协调医疗、医技和辅助人员对护理品管圈活动给予支持,以求获得最大成效。

总之,经过我科室的研究与探索,开展品管圈活动能最有效的激发基层护理人员对护理质量和护理措施的关注度,形式活泼,效果明显,直接或间接促进医院各项护理工作。由于实行时间较短,后续工作将进一步建立对应的激励机制和绩效考核机制,有利于品管圈活动的持续开展。

参考文献:

[1]杨贵云,郑超,等.科室无陪护护理模式及成效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4):1260.

篇8

持续质量改进是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旨在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上,更注重过程环节质量控制的新的质量管理。护理病历是医疗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患者在住院期间护理过程的客观记录,是医疗、护理教学科研工作的重要资料之一;不仅反映了护士的业务素质,也是维护护理活动中合法权益的法律性文件[1]。任何随心所欲加的记录都是危险的[2]。为了提高护理病历质量,我院进行了持续质量改进,加强了环节质控和终末质控,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1年10月~2012年9月归档病历900份作为对照组,其中一级护理病历369份;2012年10月~2013年9月归档病历900份作为观察组,其中一级护理病历403份。两组病历均为我院住院病区的归档病历,书写人员均为我院在编且经过培训的执业护士,考核标准均参照四川省卫生厅2006年《护理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要求和我院的《护理病历书写规范》。考核组成员相同。

1.2方法

1.2.1检查分析2012年护理病历书写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如下:

1.2.1.1体温单存在的共性问题包括页面不整洁、楣栏错填、图像绘制不规范、生命体征与护理记录不一致、出院时间与医嘱不一致等。

1.2.1.2 医嘱单存在的共性问题包括执行无资质医生开具的医嘱(未经过带教老师审签)、临时医嘱执行时间不准确等。

1.2.1.3护理记录中存在的问题较多,主要包括:医护记录不一致,记录缺乏及时性、真实性,观察重点不突出,书写缺乏连续性,医学术语运用不确切等。

1.2.2制定目标及改进措施。

1.2.2.1建立和完善护理病历质控体系 自2012年9月开始,护理质量管理组专门增设了护理病历质控员2名,专门从事护理病历的环节质控和终末质控;建立多重护理质控组织,实行从基础质量、环节质量到终末质量的多重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体系,即责任护士分床质控-质控护士每日检查-护士长随机抽查及归档前终末质控-护理部质控组每天轮流抽查各科室运行病历进行质控以及每月归档病历的终末质控。

1.2.2.2根据《四川省护理病历书写规范》要求,制定了符合我院院情的《护理文书书写规范》,完善了护理文件质量评定标准和奖惩制定。对护理记录单的书写格式、记录原则、内容要求、记录方法、频次等做了详细的规定。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在医疗机构推行表格式护理文书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0]125号),增加了《入院评估单》、《健康教育计划单》、《手术安全核查表》等表格。

1.2.2.3根据本院的护理病历评分标准,从基本情况、体温单、医嘱单、护理记录单、健康教育计划单五大方面进行检查评分。护理病历质控组成员针对存在问题评价当前质量现状、影响因素,制定质量改进方案。

1.2.2.4进行法律法规培训,提高法律意识。针对我院年轻护士多,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的缺点,护理部组织护理人员进行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条例》、《住院患者十大安全目标》等卫生法规的学习。

1.2.2.5进行护士全员培训,提高书写质量。护理部将质控组成员送至上级医院进行护理病历书写的培训;质控组成员对全院护士进行为期1个月的专项培训,并及时解答书写中存在的疑难问题。

1.2.3监督及评价措施的执行情况。护理病历质控组不定期抽查各病区的运行病历,统计当月病历质量,对存在问题及时反馈,并召开全院护士会议进行通报,采取必要的奖惩措施。

1.3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经统计软件SPSS16.0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α=0.05。

2结果

3讨论

运行病历指的是正在住院诊疗的患者病历[3]。护理病历记载了患者治疗护理的全过程,是重要的法律依据。通过对病案质量的全程监控管理,达到提高医疗质量的目的[4]。

3.1建立和完善了护理质量管理体系 增设了2名护理病历质控员,建立多重护理质控组织,实行从基础质量、环节质量到终末质量的多重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体系,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保证了护理安全。

3.2 病历质控组成员应通过评估、计划、实施、评价、改进、再实施、再评价的循环过程,不断提高护理病历的书写质量。监测与评价是持续质量改进增强实施效果的重要途径[5]。通过院科两级质控组有系统、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质量管理,能够从检查中掌握护士的书写情况,确定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制定改进措施。

3.3保证了运行病历的时效性和真实性 责任护士分床质控护理病历及护士长每周不定期抽查,能有效发现护理病历中的缺陷,及时纠正了医护记录不一致、观察重点不突出、书写缺乏及时性、真实性、连续性,执行无资质医生开具的医嘱等问题;做到及时整改、及时完善、确保病历质量,提高了护理病历的甲级率。

3.4提高了护理人员的责任心 通过对护理人员进行《护理文件书写规范》和《法律法规》培训,使护理人员明确了规范要求,提高了法律意识,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防范了医疗安全隐患。

3.5有效提高了护理病历的书写质量 通过质量持续改进,对现状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制定工作目标和计划,组织实施整改措施,使病历质量得到持续有效的改进,达到管理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刘静,董燕鸿.提高护理病历质量的措施和效果比较[J].吉林医学,2010,13(12):6838.

[2]张映红,黎萍,盛文俊,等."闭环式管理"运用于护理病历质控方法及效果探讨[J].中外医疗,2010,7(19):119.

篇9

1.2持续质量改进的模式持续质量改进程序模式:JCAHO10步流程图[5],清晰地表述了持续质量改进的全过程。它包含了确定护理服务、病人、病人的期望;描述当前过程;测评和分析;确定根本原因;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监控改进措施的执行;评价效果、得出结论;修订标准,巩固改进结果等系列活动。

2持续护理质量改进的具体实施

护理质控办公室在护理部的决策下负责全院的护理质控管理工作。3名护理质控专职人员每日深入临床一线按照预定的标准,检查、监督各项护理工作的实施情况,定期评价护理质量,分析原因,报告护理部,采取改进措施,最终将测评结果以书面形式呈报医院质量管理委员会。

2.1明确服务内容,了解病人的期望首先明确所提供的护理服务范围,制定质量标准,确定病人的需求。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始终是我院医疗护理工作的宗旨。为了明确不同科室病人的需求,分别设计了住院、急诊、门诊、手术室、血透室等病人满意度调查表,以明确服务内容,了解病人的期望,从而决定护理服务范围、定义重要的护理方面。

2.2描述当前过程描述当前过程需要两步来完成,即制定护理指标(indicator);与阈值相比较。表1列出的11项重要护理方面均有相关的测量指标,其一级基础护理、皮肤护理、护理记录、护理表格、毒麻药品管理、急救管理、病人健康教育、护理技术操作、病区综合管理等均按“三甲”医院要求和本院具体情况制定的;而病人的满意度调查,则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经过反复测试和修订,问卷内容的信度系数为0.7;效度系数为0.7。根据上述各项内容,评价护理现状与预定标准之间的差距,确定不达标项目。

2.3测评和分析通过测评以往的护理工作,分析病人满意度调查结果,结合北京地区三级甲等医院评审标准,建立阈值。阈值是介于达标和未达标的界限,即合格率。阈值的制定应客观、可操作、符合实际。11项标准中,要求急救物品完好率100%,褥疮发生率为0。

2.4确定根本原因收集分析资料是确定问题根本原因的重要前提。具体方法:观察护理人员的临床工作过程、检查护理结果、巡视病房环境、查阅病历和护理记录、与护理人员交谈、调查病人满意度、提问护士专科知识等多种形式,采取有意选择和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获取调查对象。质控专职人员将在临床得到的第一手资料,进行归纳、总结、反馈给护理部。每月底护理部将各单元存在的问题通报科护士长,限期改正,并与其共同分析问题的症结,寻找根本原因,提出改进措施。仅以健康教育为例:按护士对病人实行健康教育的覆盖率为100%的要求,每月每个病房反馈50%的病人,内容包括入院介绍、用药指导、特殊检查说明、手术前后相关知识讲解、功能锻炼、出院指导等,同时提问责任护士上述相关知识。将反馈结果与制定的目标相比较,确定不达标项目,对其进行分析,倾听护士工作中的困难,提出改进意见,下个月继续对此项工作重点检查,直至达标为止。

2.5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护理部主任和质控人员定期参加病区晨会交接班和护理缺陷讨论会,与护士共同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加大管理力度,根据问题的程度不同,将采取不同层次的处理措施(表2)。参照病人风险管理系统理论,[6]将其中内容之一,即褥疮的预防列为质量管理的一项指标。根据Braden的褥疮发生预测评价量表,设计出便于护士使用的褥疮发生高危因素评估表,帮助临床一线护士预警褥疮风险的发生,共同采取护理措施。如将院外带入II°以上压力伤治愈,则给该病房当月护理质量加分;而发生院内压力伤,将按比例扣除质量分。

2.6监控改进措施的执行提出的改进措施能否按计划执行,还需要有力的监督控制手段,因为人的行为是有惯性的,要改变过去的工作习惯会有一定的难度[6]。质控人员将对相关问题的措施执行情况进一步检查督导,协助纠正不足,直至问题得到解决。

2.7评价效果,得出结论采取改进方案后的效果如何,由护理部、科护士长抽查,质控人员跟踪检查改进结果,再次对质量进行评价。每半年对各科进行质量评估1次,并通报科护士长,年终将计算出全院各护理单元的质量总评分,上报护理部,作为评优奖惩的参考依据之一。

2.8修订标准,巩固改进结果不断修订标准、完善决策和运作程序以适应改进的过程。同时需要连续的有规律的测评和过程控制计划来确保已改进的质量是稳固的,在此基础上制定出更高的新标准,以进入下一个新的改进循环。

3效果评价

篇10

二、工作目标以患者满意为总体目标,夯实基础,巩固成果,以病人的要求为工作起点,以病人满意度为工作终点,全面落实以病人为中心的各项护理工作。进一步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提升服务内涵,持续改进护理质量。

三、工作措施

1、修订各种制度、标准继续完善修订我院各项规章制度、工作职责、工作流程、疾病护理常规、临床护理服务规范及标准。继续完善修订质控检查标准与方法,完善护理不良事件上报与督查制度,加强对危重病人的管理。

2、全面提升职业素质、优化护理服务

(1)加强基础理论知识的培训,使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及专业能力得到提高。从“三基三严”入手,每月组织一次业务培训,内容包括中西医基础理论、专科护理、法律法规、服务意识,强化基础护理及分级护理的落实并保证质量。

(2)提高临床护士的实际工作能力,培训专科护理骨干。

(3)加强护理专业技术操作培训。牢固掌握护理基本技能,夯实基本功底,同时组织开展护士技能操作竞赛活动,进一步强化训练,提升临床护理技能操作水平,从而提高护理服务。

(4)加强护士礼仪规范学习。

(5)采取各种形式的学习培训,以提高全院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护士观察病情、落实护理措施、记录护理文书的能力。

3、加强管理,确保护理安全

(1)加强病人重点环节的管理,如病人转运、交接、圧疮等,建立并完善护理流程及管理评价程序。抓住护士交接班、每月一次的护理查房等关键环节,加强护理管理确保目标实现。

(2)加强护理安全监控管理,每月组织科室进行护理安全隐患排查及护理差错、护理投数的原因分析讨论,分析发生的原因,应吸取的教训,提出防范措施与改进措施。

(3)加强科室管理。每周对科室在病房管理、基础护理、护理安全、病历文书书写、护士仪表、消毒隔离等进行不定期的抽查,对存在的问题立即指出并限期反馈,在每月的护士工作例会上进行总结;对优质护理病区进行质量控制

4、夯实基础护理

(1)切实做好基础护理,使护理工作更加规范化。保持病床整洁、无异味、无污迹,物品摆设整齐规范,输液滴数与医嘱相符,勤巡视输液病人,善于观察病人,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严格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

(1)优质护理病区实行弹性排班。工作忙时可加班,闲时可轮休。

(2)优质护理服务病区设立责任组长1名、责任护士3名,每名责任护士护理10名病人。责任护士从入院到出院的各种治疗给药、病情观察、基础护理以及健康教育等为患者提供连续、全程的工作,切实做好优质护理服务。

(3)全面履行护士职责。整合基础护理、病情观察、治疗、沟通和健康指导等,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连续的护理服务。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及时与医师沟通,与患者沟通,对患者开展健康教育和康复指导,提供心理护理。

(4)临床护理服务充分体现专科特色,依据科室特点丰富服务内涵,为病人提供人性化护理服务保障患者安全,促进患者康复。

5、定期满意度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