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5 11:05:15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地摊经济的利与弊,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摘要:结合影响低碳竞争力的因素,从四个维度建立省域低碳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对首批低碳试点的五个省份进行对比分析,进而评价湖北省低碳竞争力水平。结果表明,湖北省在五省比较中无明显优势指标,整体低碳竞争力处于中游水平。最后,从优化产业结构、转变能源消费方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和建立区域间低碳发展的沟通机制等五个方面给出提升湖北省低碳竞争力的建议。
关键词 :低碳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比较;湖北省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5)05-1239-05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5.05.053
收稿日期:2014-11-04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BJY081);湖北省软科学项目(2013BDF047)
作者简介:韩 蕾(1989-),女,湖北孝感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低碳经济,(电话)15827717572(电子信箱)chqshelen@163.com;
通信作者,吴 杰(1964-),女,硕士生导师,博士,主要从事财务与会计方面的研究,(电话)13972387688(电子信箱)535075345@qq.com。
自从“低碳经济”的说法被广泛接受后,低碳经济发展逐渐被提上议程,各国要求发展低碳经济的主张不谋而合。2010年我国开始实行低碳省份和城市试点,对省域的经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湖北与广东、辽宁、云南、陕西一起成为国家首批低碳试点省份。地区之争转向区域低碳经济发展之争,地区整体竞争力水平将主要取决于低碳竞争力的强弱。试点五省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环境状况各有差异,通过比较分析其低碳竞争力状况可以了解湖北省低碳竞争力在试点五省中的地位,进而探索适合湖北省自身发展的途径,为湖北省提升自身竞争力的决策提供参考。
1 低碳竞争力
低碳竞争力是一种能力,强调在低碳前提下推动经济的持续发展。低碳竞争力是以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通过技术手段、开发新能源等手段推动经济向低碳模式转变,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能力[1]。
有关低碳经济的研究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研究的热点,有不少国内学者对地区低碳竞争力评价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并加以实证研究。冯碧梅[2]设计了一个“五级叠加”的评价指标体系,从自然、产业、人文三大生态系统视角评价了湖北省低碳经济发展情况;张小军[3]构建了一个硬指标和软指标相结合的评价指标体系,从低碳能源、产业、产出和环境这四个方面来评价低碳竞争力;杨念等[4]从效率情况、环境状况和日常生活等方面入手构建河北省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分别从高中低碳区中选取出浙、鲁、豫、晋四个省份与之进行对比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江正平等[5]的省域低碳经济评价体系着眼于低碳经济的四个核心要素,对全国的30个省份进行层次分析,并根据结果最终将其归为四个类别,即低碳区、相对低碳区、相对高碳区和高碳区;郑仕华[6]建立了共58个三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涵盖了经济发展层面、社会发展层面、科技发展层面、环境发展层面和动态发展层面,综合运用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两种方法分析了全国30个省(市)的低碳发展水平,并根据结果将其按层次分类;程东祥[7]的区域低碳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指出要素之间存在着灰色关系;金小琴等[8]对中国西部的12个省(市、地区)低碳竞争力进行评价,依据地区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将其区分为低、中、高碳三档。
上述研究主要是评价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参差不齐,尚未有统一的标准,关于试点五省低碳竞争力的测度研究更是屈指可数。一个地区低碳竞争力的评价研究有助于了解区域的竞争优、劣势,也是地区有针对性地制定低碳政策的关键,有助于推动地区低碳发展。
2 省域低碳竞争力评价体系的构建
低碳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和指标的选取需要考虑影响低碳竞争力的因素。已有研究显示,提高能源效率能有效减少碳排放[9],而能源强度越低越有利于减少碳排放增长[10],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都是影响碳排放量的联动因素,此外,居民生活消费情况、单位GDP增长能源消耗量等因素也会引起碳排放量的变化。
综合看来,影响省域低碳竞争力的因素主要涵盖经济、能源效率和环境以及发展潜力等方面。以国内学者建立的低碳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为参考,从低碳产业竞争力、低碳环境竞争力、低碳效率竞争力和低碳发展竞争力四个维度出发,构建省域低碳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表1),共19个指标。
3 数据来源与处理
选取2012年低碳试点五省的各指标数据进行研究,其中碳排放总量指标来源于北京数汇通环境研究所,其他指标数据分别来源于2013年辽宁、湖北、广东、云南和陕西各省的统计年鉴及2013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等,其中部分数据通过计算得到。选用层次分析法,首先建立起层次结构模型,再通过构造两两判断矩阵计算各层次元素的权重及检验一致性[11]。
3.1 构造层次分析模型
由表1可知,整个低碳竞争力评价体系由三个层次构成,分别是目标层A(低碳竞争力)、准则层B(低碳产业、环境、效率、发展竞争力)和指标层C(各级子指标)。
3.2 建立判断矩阵
AHP主要是人们对各个层次各因素的相对重要性判断,将这些判断以数值形式排列矩阵得出判断矩阵。判断矩阵是以上一层次某因素为基准,判断本层次各因素的相对重要性。采用Satty 1-9标度法。
3.3 计算相对权重
假定有n个指标A1,A2,……,An,其重要程度分别为w1,w2,……,wn。两两比较它们的重要程度得到一个n×n的两两判断矩阵A,则
3.4 一致性检验
根据上述步骤描述,指标体系的两两判断矩阵如表2至表6所示。结果显示,各个判断矩阵都符合CR<0.1,通过了一致性检验。
3.5 指标标准化处理
按照层次分析法选取反映低碳竞争力的19个指标作为初始变量,对辽宁、湖北、广东、云南和陕西5省2012年低碳竞争力情况进行分析。表7为各省2012年各项指标的初始数据。
首先把指标体系中的所有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由于有正向指标和逆向指标的分别,为了使统计口径保持一致,对正向指标采用公式Zij=(Cij-Cijmin)/(Cijmax-Cijmin),逆向指标则采用公式Zij=(Cijmax-Cij)/(Cijmax-Cijmin)进行标准化处理,结果如表8所示。
采用线性加权的方法,用各个标准化后的指标值分别与对应的各指标权重相乘,然后相加,最后得出低碳试点五省的低碳竞争力综合得分(表9)。
4 湖北省低碳竞争力评价
由表8可知,试点五省的低碳综合竞争力强弱排名依次为:广东、陕西、湖北、云南、辽宁。四大指标层的具体得分和排名情况存在着明显差异,其中广东在四大指标层得分处于绝对领先地位,位列第一,其他省份表现各有不同。湖北省在低碳产业、低碳环境和低碳发展三个竞争力的比值均低于试点五省的平均值,只有低碳效率竞争力具有相对优势,湖北省低碳竞争力排名情况如表10所示。
4.1 低碳产业竞争力
湖北省的低碳产业竞争力在试点五省中处于第三位。这是由于湖北省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能源消耗需求大,总体产业结构偏重,虽然近年来湖北省产业结构在不断优化,但第二产业占比重超过50.00%,主要还是以第二产业为主导。2012年湖北省重工业占比高达65.42%,第三产业的发展与广东、云南相比还有相当的提升空间。
4.2 低碳环境竞争力
在试点五省中,湖北省低碳环境竞争力排名第四,处于明显的劣势地位。从具体指标分析来看,湖北省森林覆盖率最低;煤炭资源消耗所占比重仅低于陕西,处在倒数第二位;生活垃圾无公害化处理率最低。此外,近年来湖北省也在不断承接着国内的产业转移,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还需要一定的过程,这些因素一定程度上都影响着湖北的低碳环境竞争力。
4.3 低碳效率竞争力
低碳效率竞争力是整个低碳竞争力的关键,所占权重也较大,这一指标层所有指标均为逆向指标。广东省碳排放总量最大,居于末位,湖北省处第三位;人均碳排量是相对指标,能动态地反映各省碳排放情况,湖北人均碳排量排名第三,居于云南和广东之后;人均生活消费碳排量是在考虑消除人口因素基础上考察居民低碳生活水平的指标,湖北排名第二位,仅次于云南,这主要是与居民消费习惯及消费模式有关,湖北居民低碳生活水平相对较高;万元GDP能耗指标和碳排放强度指标都是衡量低碳效率高低的重要指标,湖北分别列居第三位和第二位,说明湖北还需重点提高低碳效率、降低碳排放量。
4.4 低碳发展竞争力
工业污染治理完成投资额体现的是对工业污染治理的投入力度,广东投入最多,其次是陕西,湖北列于第四位;R&D经费投入强度折射出的是地区对科学研究的投入多少和重视程度,在这一指标上广东排第一,其次是陕西,湖北排名第三,湖北省科研经费投入还有待加强;研发人员是科技进步的中坚力量,规模以上企业研发人员和高技术产业研发人员这两个指标湖北分别排名第二和第三,这与湖北省大力引进人才、重视教育密不可分;环境污染治理投入强度湖北和广东并列第二位,仅次于辽宁,说明湖北还比较重视环境污染治理,辽宁省在早期走的是“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因而后期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治理环境污染,鉴于此,湖北在发展经济时必须坚持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5 结论与建议
本研究运用层次分析法对试点五省的低碳竞争力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得出湖北省在试点五省中低碳竞争力处于中等水平。但综合比较结果显示,湖北省与排名第一的广东省差距还是比较大,湖北省发展低碳经济还任重道远,要提升湖北省低碳竞争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优化产业结构,着力发展第三产业。湖北省表现出碳排放总量和人均碳排量较大的特征:产业结构仍以工业为主,偏重化工业特征明显,钢铁、化工、电力、汽车制造等行业在湖北省工业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纵观试点五省,低碳产业竞争力排名第一和第二的分别是广东和云南,这主要得益于两省第三产业的发展程度较高,这两省也是五省中仅有的两个第三产业占比重超过40%的省份。湖北省应该充分借鉴其经验,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高技术产业。
2)加强环境基础建设,转变能源消费方式。森林、绿地等是吸收二氧化碳的主力军,能有效增强碳汇。植树造林、保护好现有的绿地生态环境对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碳汇也十分重要。在低碳环境竞争力排名中,广东、云南仍然名列前茅。云南省是旅游大省,环境优美、森林覆盖率高、突发环境事件概率最低,比较注重环境保护。反观湖北省,不仅是煤炭消耗大省,森林覆盖率指标还是明显的劣势指标,基础环境建设还是需要努力的方向。清洁能源的开发在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的情况下还有非常大的前景,大力开发和使用清洁能源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选择。
3)推动技术创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经济要发展,能源消耗必不可少,随着湖北省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能源消耗增加将是必然趋势,实现低碳技术创新,提高能源利用率迫在眉睫,广东省在这方面起了良好的经验示范作用。广东省经济实力十分雄厚、科技发达,在能源消耗控制方面投入了相当大的精力,在低碳效率指标上占据绝对优势。湖北省需要经济发展和技术提高两手抓,使得能源消费碳足迹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保持一致。
4)政府积极引导,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湖北省在居民生活低碳消费方面做得比较好,需要继续保持。政府在低碳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政府积极引导鼓励低碳消费、倡导低碳生活、呼吁全社会开展低碳行动是非常必要的。同时,政府还要加大对重点科研项目、环境保护及污染治理方面的投资力度,为各项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坚强后盾。
5)建立区域间低碳发展的沟通机制[12]。湖北省被列为低碳试点省份后,碳排放权交易制度也在逐步建设完善中,这也为湖北省全面提升低碳竞争力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湖北省内低碳示范基地、低碳产业园以及试点省份之间应该建立起长效沟通机制,及时交流经验,定期公开低碳发展等方面的信息,以点带面,推动区域低碳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建中,袁小量.区域低碳竞争力系统结构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12):26-29.
[2] 冯碧梅.湖北省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21(3):54-58.
[3] 张小军.关于低碳经济竞争力评价体系构建的研究[J].商业时代,2011(34):16-17.
[4] 杨 念,孙文生,王蔚宇.河北省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及发展水平评价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7):3917-3921.
[5] 江正平,张 伟,雷 亮.省域低碳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测评[J].广东农业科学,2012,39(1):212-216.
[6] 郑仕华.省域低碳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证研究[J].城市问题,2013(11):61-66.
[7] 程东祥.区域低碳竞争力系统分析与评价研究[J].生态经济,2013(5):47-51.
[8] 金小琴,杜受祜.西部地区低碳竞争力评价[J].生态学报,2013(4):1260-1267.
[9] 冯相昭,邹 骥.中国CO2排放趋势的经济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3):43-47.
[10] 汪宏韬.基于LMDI的上海市能源消费碳排放实证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5):143-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