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6 08:57:48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中医儿科和儿科区别,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Abstract:Objective Fine out the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pediatric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our hospital.Provide evidence for the location,composi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superiority disease in pediatric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ediatric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Methods Retrospective analysis the diseases,drugs,dosages,courses and frequencies in the pediatric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y consult formal prescriptions.Results The common diseases in the pediatric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our hospital included cough,influenza,acute pharyngitis,chronic pharyngitis,and mon medicine contained bellflower,licorice,asters,orange peel etc.Most dosage interval arranges in 3 to 12 g and number of agents was about 3 to 5 doses.Conclus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ediatric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s its own advantages and characteristics.The pediatric prescription dose was small and flexible in group parties.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s two functions of conditioning and treatment,we should play advantage role and gain character of the pediatric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o make it play a greater role.
Key words:Nediatrics traditional;Chinese medicine;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Adverse reaction;Superiority disease
中医儿科源远流长,在儿科颇多领域内中医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小儿身体的特殊性,对药物非常敏感,所以用药剂量与成人有一定的区别,而中药在用药情况可以方便地针对这一情况用药,方便增减剂量,是中药治疗在儿科的一大优势,从这一方面来说,增加了小儿家属为小儿选择中药的选择性。另外中医辨证分析,因人而异,治疗方案个体化,中药调理治疗兼备,是优势之二。所以如何让更多的人发现中医药在儿科的特色优势,是中医药发展的重要工作。
我院中医儿科有有自身的特点、常见病和优势病种。中医优势病种[1]指医疗机构在相关部门确定临床研究基地、重点专科(专病)、重点学科、重点研究室以及临床优势学科的项目是所认定的优势病种以及医疗机构自认为具有中医优势的中医病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通过对2014年随机抽取的1275张处方进行查阅,详细记录患儿用药情况,用药疗程,病种。
1.2方法 利用EXCEL软件对处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6-0258-01
一、引言
一般早产儿被定义为母孕37周以内出生的新生儿,出生体重小于2.5公斤称为低出生体重。出生体重小于1.5公斤称为极低出生体重。造成国内婴儿低出生体重的主要原因首先是早产,其次为宫内发育迟缓,这两种情况都可以造成婴儿低出生体重。近年来,由于国内医疗条件的发展,早产儿、低体重婴儿的救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在降低出生儿童死亡率的基础上,有更多的低出生体重儿存活下来。肾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负责过滤人体代谢产物,实现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低出生体重婴儿的脏器发育存在一定的不足,低出生体重儿的肾脏发育就容易存在一定的问题,从而成为一些疾病的主要诱因之一,本研究选取了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本医院出生的低出生体重婴儿10例,分析他们在出生之后1个月之间的肾脏发育情况,同时选取了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8例有低出生体重的青少年,研究低出生体重对他们的日常生活是否产生影响。
二、资料和方法
(一)资料
本研究选取两组样本,分别是: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之间本医院出生的低出生体重的婴儿10例,其中男性婴儿7例,女性婴儿3例,均为孕周小于37周的早产儿,体重均小于2.5公斤,属于低出生体重儿;同时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8例有低出生体重的青少年,其中男性5例,女性2例,年龄结构为13-16岁,平均年龄为12.5岁,他们的出生体重都小于2.5公斤。这两组在年龄结构等多种基本要素方面没有明显差异性,具备统计学意义。
(二)方法
1.研究方法
首先针对10例低出生体重儿的肾小球滤过率、尿素和肌酐、电解质、葡萄糖等排出情况进行研究,从而研究其肾脏发育情况是否满足本体的需要。其次,对8例青少年血液中的尿素氮、肌酐、尿酸等含量进行检查。将这些参数与正常婴儿和相同年龄结构的青少年进行对比,从而得出低出生体重对于出生后1个月以及青少年日常生活的影响
2.统计方法
本次样本数据的统计主要是根据医院留存的病例,治疗记录等,同时有针对性的电话回访患者,与治疗医护人员进行座谈,进一步了解治疗过程的细节问题,同时对相关数据进行SPSS软件处理,数据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三、结果
针对10例刚刚出生的低出生体重儿、有低体重病史的8例青少年多种肾功能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得出表1、2的相关数据。首先,10例刚刚出生的低出生体重儿的肾功能指标,肾小球滤过情况与孕期时长呈现线性比例,随着孕期不断增加,肾小球滤过功能也不断增加,从26孕周以下的小于7个单位,到37周以内小于10个单位。尿素和肌酐的排出量在60-120单位,平均值为90个单位,钠的排出量为21个单位,钾的排出量为5个单位,葡萄糖的排出量为15.5个单位。其中钾的排出量相对较小,可能造成出生婴儿的高钾血症。
针对有低出生体重病史的8例青少年肾功能指标与正常同龄人的比较分析,尿素氮、肌酐、尿酸等指标比正常同龄人略为偏低,但是没有超出正常值,有研究样本得出的数据显示,低出生体重患儿在度过出生初期的问题之后,与正常人区别不是很大。
四、讨论
据有关数据分析,低出生体重患儿出现高血钾症的概率较大,血液中钾的含量与正常体重婴儿存在一定的差别,其他指标相对正常,因此,高血钾症是这些低体重出生患儿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之一,需要加强对这个参数的动态监控,一旦出现尿速变缓,需要重点关注其血钾含量是否增高。针对有低体重病史的8例青少年肾功能指标与正常同龄人的比较分析,尿素氮、肌酐、尿酸等指标比正常同龄人略为偏低,但是没有超出正常值,与正常人区别不是很大。
参考文献: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467-02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明显提高,在保健医疗服务、临床医疗工作中有着较高的要求,小儿临床护理面临较大的难度[1]。儿科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用个体化护理模式需要医护人员技术水平、理论知识较为专业,全面改革以及创新传统的护理模式。儿科护理工作中普遍应用个性化护理模式,对促进小儿家属护理满意率、护理工作质量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能够使医患纠纷明显减少[2]。本文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3年10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158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3月~2013年10月收治的158例住院患儿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男患儿82例,女患儿76例,最小年龄2个月,最大年龄6岁,平均年龄(3.2±1.2)岁。根据患儿护理方法的区别,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9例。两组患儿临床资料没有明显区别(P>0.05),具有比较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儿科常规护理进行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应用个性化护理模式,具体体现如下。
1.2.1心理个性化护理干预
因为儿科收治的患儿年龄较小,没有足够的认识疾病,心理活动有着较为迅速的改变,往往会由于环境改变导致心理出现交往不良、多动、分裂焦虑、自卑、退缩、抑郁、恐惧等不良情绪。医护人员应该根据患儿年纪的区别,分析其性格特征,将患儿实际的心理特征全面掌握。以个性化护理作为基础,良好的和患儿进行沟通,使患儿能够与医疗环境互相适应,使不良情绪有所减轻,加快疾病康复的速度。
1.2.2环境个性化护理干预
小儿病房设置确保能够与患儿发育、生长的需求互相符合,医疗护理可靠性、安全性、及时性得到保障的基础下,医护人员应该将愉快、健康的修养环境提供给患者。布置小儿病房的环境时应该将儿科特色全面体现,通过分析患儿心理的基本特征,将各种类型具有可爱特征的认图识字、卡通动物形象、图案等装饰布置在走廊以及病房,确保患儿能够处于童趣、活跃的气氛下接受治疗,让患儿以轻松的心态配合治疗活动[3]。
1.2.3健康教育干预
医护人员在接待入院患者时,应该做好患儿以及家属健康教育的工作,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计划以及策略,定期开展座谈会、学习讲座等会议,让患者家属了解健康知识对疾病痊愈的重要性。同时将精美画报粘贴在走廊上,定期发放宣传画册,宣传体育健康、防病治病、饮食健康等方面的健康知识,采取各种措施将用药指南宣传,让患儿、患儿家属能够以自信乐观的状态接受临床治疗。
1.3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本组研究数据进行分析统计,通过x2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根据儿科患儿的具体特征,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需要医护人员有着专业的护理理论知识,对儿科多发病、常见病的流行季节、发病年龄进行全面掌握,同时能够准确的辨认疾病的临床体征、临床表现,对于小儿家属提出的疑问,能够给予专业的解答[4]。同时,在实施护理工作中,要确保有着高度的工作热情以及责任心,通过分析患儿家庭的经济情况、患儿饮食习惯、性格特征等,针对性的构建个性化护理措施,采取全方位、细致的护理干预措施,使患儿能够获得高效、优质的护理服务,从而使发生护患纠纷的概率明显减少,将儿科护理质量整体提高。
参考文献
[1] 王雪云,李若旋,徐烟莲.不同年龄阶段血液病患儿的心理护理[J].内蒙古中医药,2010,8(18):230-231.
2008年6月,李桥儿童专科门诊部顺利注册成为北京首儿李桥儿童医院。院领导审时度势以医院成功注册为契机,全面落实“以质量为中心”的工作目标,重点抓好医疗质量建设工作。
为进一步提升医疗水平及服务能力,满足社会上高消费群体对高端医疗技术和优质服务的需求,北京首儿李桥儿童医院在现有门诊基础之上,依托首都儿科研究所强大的专家队伍开设了知名专家专业门诊,同年11月8日,筹建多日的知名专家专业门诊如期开诊。知名专家专业门诊的开设,一方面使知名专家资源得以充分开发与利用;另一方面为医院树立优质服务标杆、培养高端服务人才、提升管理层次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知名专家专业门诊无论是医疗技术质量、服务水平、还是就医环境都与普通门诊有很大的区别。
就医疗技术质量而言,出诊的专家都是多年从事临床工作、经验丰富的首都儿科研究所知名儿科专家。知名专家专业门诊开设有: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神经内科、新生儿科、内分泌科、保健科等多个科目,科室更细化,专家更专业,这有助于患儿家长根据孩子的病情选择更合适的医生诊治。良好的工作环境与贴心的服务激发了专家们积极工作的热情,他们更加耐心细致地为前来就诊的患儿诊断、治疗。对于医学常识匮乏的家长,专家们则不厌其烦地做好解释工作,这在很大程度上赢得了家长的认可和好评。
服务方面,知名专家专业门诊提供标准化接待服务、电话预约挂号服务、儿童健康管理服务等多项服务。院内设有专家门诊“绿色通道”,各项检查均优先安排,无需排队等候,节约了患儿家长大量的时间,看病不再是一件令人紧张的事情。预约挂号的开展,极大地缓解了专家号难挂的问题,越来越多的患者享受这一便利的服务,挂专家号也不再是一件让人头痛的事情。儿童健康管理服务为患儿复诊与延续性治疗提供了便利。这些服务不但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而且使就医过程变的更为简单和便捷。
就医环境安静、温馨,无论是卫生环境还是人文环境都体现出“儿童为本”的理念。整洁舒适的就医环境不但有助于缓解患儿的恐惧心理,而且有利于消除患儿家长的焦虑情绪,从医学角度讲,最大程度地减少交叉感染。
知名专家门诊的开设让高品质的医疗服务延伸至京郊,为患者就诊提供了更大的选择空间,满足了部分追求高品质医疗质量患者的需求,充分地开发与利用儿研所知名专家资源,不仅为医院创造了经济效益,而且也创造了社会效益。
开诊四年来,知名专家门诊共接待患儿1.5万余人次,复诊率近40%,充分赢得了患儿家长的认可。知名专家门诊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整套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都上了一个新台阶。培养了一批医疗技术强、服务态度好的高端服务人才,极大地提升了医院管理层次,为其他科室的管理树立了标杆,成为医院管理服务的新亮点。
关注儿童眼病
知名专家门诊的成功运营为医院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奠定了基础。医院在强化医疗质量、提升服务管理的同时,积极的“走出去、请进来”,选送优秀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进修、培养。针对重点专业、新开展专业,采取外部引进为辅的原则,有计划地培养和招聘专业技术人员,提升医疗队伍整体素质和水平。
近年来,儿童眼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呈现低龄化,眼保健一直是家长们比较忽视的问题。婴幼儿过早地接触了手机、电视和电脑,极大地影响了视力的正常发育。为普及儿童眼病防治知识,提高家长对儿童眼病的认识及加强眼保健意识,李桥儿童医院与中国优生优育协会婴幼儿童视觉发育和眼保健指导中心合作,成立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斜弱视防治眼保健指导中心北京首儿李桥儿童医院分中心。
2011年3月,分中心正式成立,中国优生优育协会眼病防治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邵立功博士指导工作。邵博士积极策划开展眼保健宣教工作,指导购置多台新型儿童眼病治疗仪器,深入开展儿童眼病检查、治疗工作。
3月30日,李桥儿童医院“走进幼儿园,专家面对面”活动走进港馨幼儿园。邵博士担任主讲嘉宾,针对家长们普遍关心的近视、弱视问题,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婴幼儿视觉发育特征,图文并茂地讲解了常见眼病防治与弱视发病机理与矫治原理。邵博士反复强调,3-4岁是纠正孩子用眼习惯的最好时期。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有一双健康明亮的眼睛,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就要树立眼保健的意识,注意用眼卫生。讲座结束后,邵博士与家长们面对面地进行交流,耐心详细地解答家长提出的各类问题,并为部分孩子做了眼部检查,对于发现有眼部疾病的孩子,邵博士给出了合理的保健及治疗建议。
活动的开展引起了广大儿童家长的强烈反响,为满足辖区内儿童家长的迫切需求,医院组织医务人员利用暑假期间全面开展儿童健康公益体检活动。与此同时,医院与顺义中小学卫生保健所合作,深入顺义校区为广大中小学生进行免费公益体检活动。体检活动以儿童视力检测及沙眼等眼科相关疾病的筛查为重点,医院抽调医护人员全力做好体检工作,体检过程中积极向学生及家长讲授眼保健常识及眼病预防治疗知识,普及用眼常识,提高学生及家长的眼保健意识。医院方面则积极配合体检活动,做好眼病儿童的接诊治疗工作,尽最大努力为辖区儿童做好服务。
打造专病专治的中医儿科医院
为提高医院中医儿科特色治疗与服务水平,使优质的医疗资源惠及更多的儿童,该院与全国名老中医孙光荣经验传承工作室合作,于2012年6月成立了全国名老中医孙光荣学术经验传承工作室首儿李桥儿童医院工作站。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5-0220-01
临床实习是医学高等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医学生由学校走向工作岗位的桥梁,是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临床实习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关系着医学生今后的工作与发展。如何提高儿科临床实践教学质量,提高实习效果,成为广大儿科临床教师的一大课题。结合我科近年来的做法,儿科临床实习带教工作从入科教育着手,在实习医师入科前一天进行,具体做法包括:
一、做好岗前培训与入科教育的有序衔接
入科教育与岗前培训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尽量做好二者的有序衔接。
为了使实习医师由课堂理论学习向临床实践平稳过渡,院临床教学部对新进医院实习的医学生均要进行岗前培训。这也是医学生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必要准备,是医院教学管理的中心和基础,也是衡量一所医院教学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主要采取集中培训方式,由临床教学部组织实施。岗前培训的主要内容有:政治思想、医德医风教育;医院概况,组织参观;介绍如何当好实习医师;如何处理好医患关系;学习各项规章制度;业务技能学习;布置实习任务及要求等等。
儿科实习的入科教育主要是面对即将进入儿科实习的实习医师进行的,是针对儿科特点所做的教育和指导。入科教育对象仅限于即将进入儿科实习的每一批次的实习医师而言。内容除了岗前培训内容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和提高实习医师对儿科实习的兴趣;结合临床实际,让同学们认识儿科实习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提高实习医师在儿科临床实践中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时提供在儿科实习中的教学反馈信息;明确自己的角色并处理好实习科室内各方面的关系。
儿科实习的入科教育首先会详细介绍科室环境、各级带教老师情况以及儿科的日常工作程序等,以尽早使实习医师消除陌生感,愿意走进病区,尽快和实习环境融为一体,建立感情!
二、入科教育内容与临床密切衔接
为了使实习医师能更好地投入到临床实习,儿科教研室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实施入科教育,具体内容包括:
(1)培养和提高实习医师对儿科实习的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尽量让每一位实习医师深刻认识到儿科实习是很难得的一次临床锻炼机会。首先,儿科是个朝阳学科、大有作为。孩子目前是倍受社会和家庭的重视,健康和疾病问题尤其受到重视。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早产儿却越来越多、新生儿问题和疾病却不见减少、环境和社会因素造成的小儿疾病逐渐增多。其次,从事儿科同样会有很大成就感。成人科室疾病很多都是慢性病、很难治愈;儿科则不同,大多数是可以根治的。儿科医生的成就感就在于从根本上解决患儿的病痛。患儿疾病得以治愈是儿科医师最大的抚慰。最后,从事儿科可以使自己保持一颗年轻的心。和孩子在一起本身就会让你忘记工作的压力、事业的竞争力,甚至是生活中的各种烦恼。
(2)了解儿科实习的特殊性。儿科是中医中所说的“哑科”,病人不会自己陈述病史,医护人员与患儿之间沟通困难。因此,实习医师要学会如何收集病史资料。儿科病人的临床表现和成人可能会有很大的区别,尤其是婴幼儿,很多症状不典型。患儿的病情变化快,来势凶猛,对疾病的诊治需要各级医师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以及详细的病史询问及仔细体格检查的技巧和能力,这里也包括实习医师全力参与。小儿的用药种类需要斟酌挑选,用量需要精确计算。患儿的监护人也存在多样性的特点。所有这些都需要实习医师有充分的心里准备。儿科是个大炼炉,能够胜任儿科实习,对其它临床科室的实习就会更有信心。
(3)认识儿科实习的必要性。首先,儿科是和内、外科以及妇产科并重的独立的临床科室,其重要性是其它临床科室很难替代的。作为一名临床实习医师,了解儿科临床实践中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对于今后从事其它临床科室工作都是大有裨益的。其次,小儿机体免疫功能普遍比成人低下,容易发生各种先天性及感染性疾病,儿科医师包括实习医师不可或缺。第三,儿科人口众多,与之相应的儿科医师数量明显不足。
三、注重入科教育与儿科长远发展衔接
把入科教育内容创造性地贯彻到实习医师日常工作中来,并与儿科长远发展有序衔接,以更好地组织好入科教育,在实践中需注意以下几点:①要由一名热爱儿科教育的教师来组织。②入科教育的组织者应该是非常熟悉儿科的各种教学、科研和临床工作。③对实习医师要有足够的了解。④要有教研室和科室的支持。⑤入科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应灵活掌握。⑥提高实习医师参与意识。⑦坚定实习的信心。
我院儿科教研室通过耐心、细致的入科教育和指导,儿科实习带教工作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积极的包括入科教育在内的临床实习指导,既完善教学方法,又提高了各级老师的临床带教意识。但是在具体执行上也存在着一些实际问题,例如入科教育具体时机和教学形式的把握、入科教育效果的反馈和整改等都需要进一步总结和提高。总之,继续探讨切实有效的入科教育形式和方法是提高儿科学临床实习带教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 韦桂姬. 规范带教程序 提高儿科临床实习效果[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5):92-93.
[中图分类号] G42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7)03(a)-0138-04
Application of PBL teaching method in pediatrics teaching
WANG Xiangwen ZHAO Shuling LIU Jianping QIE Liping MU Dan GENG Anyang BIAN Yanwei SUN Yu
Department of Pediatric Hematology, People's Hospital of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Huhhot 010017, China
[Abstract] 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 teaching method is widely applied in medical teaching.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ability of medical students,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use of PBL teaching method in pediatrics teaching. Pediatric teaching tasks are completed by analyz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ediatrics teaching and rational practicing PBL teaching method. It has found that PBL teaching method can be used to teach theoretical knowledge, deepen understanding, stimulate the enthusiasm of medical students to learn pediatrics, and largely upgrade mastery degree of practical knowledge. Therefore, PBL teaching method is advantageous to the development of pediatric teaching work, and worthy of further improving and promoting
[Key words] PBL teaching method; Pediatrics teaching; Application
嚎蒲Ы萄У哪康牟唤鲆求把儿科理论知识传授给医学生,还要求医学生将其掌握的医学知识转化为医学能力。PBL教学法[1]是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于20世纪60年代创立,并首先应用于医学教学中,近年来越来越广泛的被师生接受。PBL教学法中,中心内容是“问题”,把学习过程放在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解决模拟的真实问题,学习问题所包含的知识,并且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掌握解决问题的技能,同时能够培养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这些都区别于传统的单纯“教师讲,学生学”的模式[2-3]。
1 PBL教学法对儿科学教师的要求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教师对PBL教学法的充分理解和应用常常影响教学目的的实现。
1.1 储备知识,加强交流
教师要有充足的知识储备,进行必要的同行交流,同时还要把加强积极思维作为努力的方向之一。随着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儿科学的理论、技术不断更新,教师必须最快接受新知识,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丰富知识容量以扩大自身知识储备[4]。应注重同相关领域教师交流,准备好儿科学课程的同时,还要熟悉包括心理学、基础医学在内的相关学科知识,了解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使设计的问题能带动学生回忆以前所学知识,并将这些知识恰当应用到要解答的问题当中去,同时引导学生去探求还没有学习到的更深层次医学问题。积极思维的能力需要不断加强,从而在解答问题中,用自己的积极思考来引发学生共鸣,训练他们的思维潜力,逐渐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1.2 合理设计问题
PBL教学法用引导代替呆板的单纯知识传授,主要手段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问题作为核心,需要下力气精心设计[5]。设计问题前,儿科学教师必须清晰掌握课程内容的重点、难点,并且选择恰当的临床模拟病例,做到基础知识和临床内容相互关联,使问题始终围绕病例展开。
问题设计的框架是教学大纲。①复习学过的知识点,包括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夯实基础知识。②预习未讲授的内容,可以通过问题引出,随着问题的解决,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逻辑推理出即将学习的内容。与此同时,还能对之前学习方法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和改正。③问题应足够复杂。儿科学的复杂性决定问题的复杂性,问题的要点间应该具有紧密逻辑关联,只有逐层深入的分步解决和必要的及时总结,才能最终认识到问题的实质,解决问题。解决复杂问题离不开逻辑的严密性,稍有疏忽就会前功尽弃的挑战可以不断激发年轻的医学生对儿科学知识的探索欲望,进行主动学习。 1.3 融洽师生关系,营造参与氛围
教学相长是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和原则,师生之间应该是相互尊重、相互促进的关系。如何才能赢得医学生的尊重呢?高高在上的师道尊严不能,唯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良好的教师职业素养和内涵丰富的人文底蕴可以。PBL教学法要求教学过程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通过对问题的讨论进行教学,从而避免乏味的灌输。
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知识的传授者,是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儿科学教学具有特殊性,同内科学的内容既有重叠又有区别,学生往往喜欢套用内科学的内容,作为学习的捷径,这是一种不正确不全面的理解。但是反过来,内科学的知识又给解决儿科学问题提供了一定的基础。所以,儿科学教师应该善于掌控学习的进程、方向、内容,通过在学习过程中的不断对比和不断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儿科学的特点,从而解决问题,达到全面掌握儿科学知识的目的。
PBL教学法要求通过讨论来解决问题,教师应该抛弃单纯的讲解,把问题贯穿在开放的讨论之中。由于医学生的思维活跃,发散性强,应重视讨论中的恰当引导,通过关键点的提示、启发,避免讨论变成争吵。同时,应该提前准备学习工具,必要的信息也应及时提供,以此来避免因为儿科学问题复杂而出现迷失方向的胡乱猜测。
应进行有效的分组教学。儿科问题的复杂性要求学生之间必须分工合作才能解决。同时,讨论及互助也能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分组采用“异质分组”的原则[6],同组内的医学生应该在认知、性格上各具特点,这样就可以有不同的认识方向、不同的认识水平,解决问题才能全面,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7]。
2 PBL教学法对学习儿科学医学生的要求
2.1 夯实基础知识,学会融会贯通
熟练、全面掌握大纲要求的儿科学知识,融会贯通基础课和其他专业课相关内容。儿科学同基础课和其他学科临床课程存在着紧密的关联,很多知识是曾经学习过的且具有可比性[8-9]。因此,要复习学过的知识,预习未学习的知识,并且要把以前学习过的其他学科知识和儿科学综合起来加以运用。
疾病的临床表现可以以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理论来推导解释;诊断和鉴别诊断通过临床表现、查体、实验室检查,再综合诊断学的知识做出;治疗上要应用药理学知识,结合病理生理制订方案;疾病预防要通过微生物学、预防医学知识来做出合理设计和解释。
2.2 活跃的逻辑思维
思维活跃并且应富于逻辑性,进行正确推理并不断产生新思路[10]。儿科疾病常常涉及多个器官、系统,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呆板的局限的思维方式不足以解决这些问题,这样就要求医学生主动的充满热情的学习和思考。
2.3 善于总结
儿科学内容是分系统、分病种、分步骤进行的,只有在学习过程不断融会结合,及时总结,才能形成连贯的完整的系统[11]。
2.4 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
提前接触临床工作中的非医学内容。沟通在现实的医疗尤其是儿科医疗活动中越来越重要,沟通不畅直接导致延误治疗,引发纠纷。同患儿及家属进行良好的沟通可以提高诊疗的依从性[12],从而取得更好的诊治效果,应该在学习过程中着重相关练习。
2.5 强调培养动手能力
儿科患者的特殊性要求采集资料必须医生亲自动手,仅仅依靠家长的描述往往可能遗漏重要信息。因此,要求医学生必须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实践过程中,不断的反复练习,用理论知识来指导操作。
3 PBL教学法在儿科教学中的实施
PBL教学法的独特优势在于实践[13]。儿科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理论知识必须及时恰当地同临床实际结合,才能使儿科实践教学得到最大程度的完善。教学工作中的经验表明,采用PBL教学法,能够明显提高医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14]。儿科学教学实践中的分阶段PBL方法如下:
3.1 第一阶段:问诊过程
3.1.1 熟练问诊的内容和技巧 问诊是医生的基本功,对于儿科学尤为重要。儿科学的问诊对象不同于其他学科,儿童往往不能表达或不能正确完整表达,家长或受情绪等因素影响而表达不确切等情况应充分考虑[15]。问诊对沟通技巧有较高的要求,如何巧妙的获得全部资料是教学当中需要强调的问题。
3.1.2 问诊问题应兼顾儿童特点 儿科学问诊部分的问题设计要基于PBL教学法的原则和儿童的特点,问题应该是连贯问诊内容的一条主线,所以问题的设计必须有一环紧扣一环的连续性。另外,问诊模拟训练的时间选择应该合适,问诊的内容要涵盖所学内容,应选在完成儿科学的呼吸、循环、消化三大系统疾病的授课之后,过于提前会使医学生产生迷惑或想当然的误解。
3.1.3 A习复习和教师指导相结合 模拟问诊前,医学生要提前温习掌握理论知识点,观看教学视频。接着由教师指导再次进行回顾,以牢牢抓住知识要点。同时还要进行必要的儿科学专业指导,强调儿科学的特点,包括沟通和提问技巧,辨别信息的准确性等。
3.1.4 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 问诊模拟训练中,医学生互换角色分别扮演患儿、患儿家长和医生进行相互问答,从不同角度对问题进行思考和理解,着重强调儿科疾病症状所具有的特点。内容包括,呼吸系统模拟热、咳、痰、喘、胸闷,消化系统模拟恶心、呕吐、腹痛,神经系统模拟晕厥、抽搐,循环系统模拟心悸、青紫,泌尿系统模拟水肿、血尿、少尿等。详细问诊并完成临床表现的整理纪录之后,教师把设计好问题提出来:如临床表现的产生原因是什么?提示哪些疾病?如何提炼语言以完成主诉、现病史、初步诊断等等。进一步引申出来启发性的提问:下一步需要做什么?进行的哪些实验室及辅助检查?怎样进行治疗?治疗效果预期有哪些?治疗中间可能出现的情况有哪些?疾病将如何演变等。
3.1.5 儿科学问诊训练的要求 儿童同成年人的区别应该着重突出[16];问诊过程完整有序;问题具有针对性的同时,还应使医学生体会到挑战性的压力。
3.1.6 具备医生角色的责任感 问诊训练任务置于特定的临床情景中完成,亲身参与体会真实,可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更能使医学生感受到儿科医生的责任和压力,迫使其必须及时思考如何解决眼前的问题,培养独立的创造性思维,促进医学生尽快进入临床儿科医生的角色。
3.2 第二阶段:查体过程
3.2.1 把握主线 儿科学查体阶段的PBL教学法,就是通过一系列紧紧围绕查体的要点和细节展开的问题,完成“了解-熟悉-掌握-熟练掌握”的全过程。仍然要强调儿科学的特点,把儿童的生理病理特点主线贯穿整个查体教学过程[17]。
3.2.2 儿科学的查体教学 包括示教和训练两部分。要求教师精心示教,充分有效使用多媒体,并同医学生形成良好互动。操作训练中鼓励学生勤于动手,并不断巡查各组操作进度和准确完整程度,纠缺并指导反复练习,使操作要点不断强化,最终熟练掌握查体技能。需要特殊强调的是要注意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解剖和心理特点,特定情况下,在遵守原则的前提下适当调整查体顺序以及手法。教师应该和学生以平等的身份参与查体过程,分饰不同角色,以便在检查和问答过程中进行实时指导和纠错。教师先扮演患儿,查体过程中表演各种症状,医学生查体,之后交换角色,最后由学生之间互相扮演患儿及检查者,使查体操作逐渐熟练完美,并牢固记忆。
3.2.3 问题的适当穿插 比如,查体开始前提问:儿童查体同成人的区别是什么?不同年龄段体格发育的特点有哪些?查体进行中间提问:如何流畅沟通才能更好地获得查体资料等。
3.2.4 需要强调的儿童特点 儿童尚未发育成熟,查体具有自身特点[18]。例如,神经系统查体:生理反射出现和消失的时间、特殊的反射如面神经症等,查体顺序应先进行刺激轻的项目,刺激较重的项目放在最后。心脏查体:注意先心病的可能,各型先心病的杂音特点应被反复提及,还要引导学生根据血流动力学改变来推导症状和体征。腹部查体:儿童腹部较小,触诊的手法有别于成人,需要灵活运用手掌,发现有意义的体征;一些儿童特有的腹部体征应该被留意,比如2岁以内可触及肝脏可以是正常情况等。
3.2.5 注重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手段已经广泛应用到医学教学中,使得教学更为直观,一些少见的的特殊体征可以容易并且反复获得,比如严重的佝偻病骨骼改变、严重贫血面容、少见的遗传病特殊体征等[19],还可以重复播放呼吸音、心音、肠鸣音,并可以同病理状态进行对比,加深记忆。少见体征的获得,很好地弥补临床教学中典型病例不足的情况。
3.3 第三阶段:医嘱过程
3.3.1 医嘱是诊疗的最直观体现 完善的医嘱应该能够正确反映出诊疗的原则,体现出诊疗的方法[20]。儿科疾病的特点决定了儿科医嘱的特点,如儿童病情变化快,医嘱往往临时给予,便于及时调整;儿童医嘱用药的剂量以及给药方式有别于成人等。
3.3.2 医嘱练习中的问题 不断设问是PBL教学法在医嘱过程中的要求。需要强调的是,在医嘱练习中要牢记儿童疾病特殊性。常规医嘱:儿科特殊疾病需要选择不同的护理种类,如肿瘤疾病的特殊护理常规、肾病的护理常规等;喂养膳食的种类、数量、热量的计算及需要监测的体征等。治疗医嘱:不良反应、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应该被充分考虑;体表面积、体重的计算决定给药的剂量;根据儿童年龄特点选择给药途径;必要的镇静是否应该给予等。检查医嘱:应该严格根据病情选择实验室检查,射线等检查对儿童的影响应该被考虑等。
先由学生对病例进行医嘱处理,之后提出问题,由学生解答,组织大家点评,修改医嘱。使学生逐渐掌握医嘱的规律、程序,从而更完整地完成医嘱练习,更全面地掌握相关医学知识。在医嘱练习中,还应该提供一些有错误的医嘱,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找出漏洞并改正,以增加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3.4 第四阶段:考核
考核是对教学和学习效果的检验,合理的考核可以督促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同时激励学生学习[21-23]。
PBL教学法考核的内容不再是传统的笔试及口试,而是把儿科学的临床综合技能放在问题的提出和回答中,通过教师和医学生的互动,了解医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综合评价。整个考核过程是对儿科学教师工作的评价,教学问题设计的是否合理、知识点是否被重视都会在考核过程中得到体现,同时在评分后及时组织点评,达到全面掌握知识的目的,最终提高医学生未来实际工作的能力。
通过考核,儿科学教师能够更加完善教学技巧,丰富教学经验;医学生也能发现不足,寻找差距,不断提高自身水平,使教学任务顺利圆满完成。
4 总结
通过在儿科教学中实施PBL教W法,课程教学质量和水平都有了显著提高。总结起来,就是要求儿科学教师明确教学目的,合理安排教学过程,充分准备教学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不断地反复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重点突出,知识点全面,并且进行恰当的考核与知识点回顾[24]。学生要把儿科学理论知识同实践操作良好结合,在特定的场景中通过问答、互动完成理论知识的学习,反复预习、复习、纠错,以更好掌握细节。
PBL教学法应该在儿科教学工作中进一步推广,并在推广中不断完善,为培养合格的具有创新性的医生提供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 张东华,高岳,薄红,等.PBL教学法在我国临床教育中的应用及所存在的问题[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1):99-100.
[2] 邢美娟.PBL教学法在我国医学教育中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5(14):245.
[3] 王欣萍.PBL教学法在国外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5):105-107.
[4] 李健,庞新维.高校教师的知识储备与课堂教学[J].高教论坛,2007(1):146-147.
[5] 申昌福.课堂教学中设问的实践研究[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0(5):93-99.
[6] 陈罡,罗殿中.欧洲医学院校的分组协作学习方式[J].医学教育探索,2008(7):1324-1326.
[7] 刘军,陈生弟.PBL教学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与前景[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4):5-6.
[8] 刘燕平,黄岑汉.论PBL教学中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9):1970-1971.
[9] 林,贾天明,张艳丽,等.PBL与LBL双轨教学在儿科学理论教学中的探索[J].基础医学教育,2015,17(6):523-525.
[10] 崔晓阳,李益,廖虎,等.PBL教学法在我国医学教育中的应用及存在问题[J].医学教育探索,2010,9(4):439-442.
[11] 王建国,王凤枝,崔明辰.儿科学教学中以问题为基础学习与以授课为基础学习教学方法的比较研究[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9,29(6):657-8.
[12] 邵雅黎.近年来学科教育PBL应用研究述评[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5,31(1):58-59.
[13] O'Neill PA. The role of basic sciences in a problem-based learning clinical curriculum [J]. Medical Education,2000,34(8):608C613.
[14] 杨伟平,陈万光.PBL教学模式在高校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现状[J].中国科技信息,2010(13):264-265.
[15] 厉岩,马建辉,雷红英,等.综合性大学医科PBL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4):59-61.
[16] 李国坚.新时期高等医学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的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3):33-34.
[17] 乔敏.“以问题为基础学习”的医学教育[J].医学教育探索,2005,4(2):67-68.
[18] 崔舜,陶晓南,吴汉妮,等.PBL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考[J].医学与社会,2005,18(6):58.
[19] 齐丽英.临床医学院教学管理工作方法初探[J].中外健康文摘,2010,7(33):424-425.
[20] 郭亚雄,王继勇,庄晓玉.医学课堂教学技巧[J].中外健康文摘,2010,7(19):354-355.
[21] 付海亮,付国枢,王强,等.改良的PBL教学法在骨外科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科学,2016,6(16):32-34.
1.1缓释、控释制剂
缓释制剂系指用药后能在较长时间内持续释放药物以达到长效作用的制剂,缓释制剂可提供比较平稳的血药浓度,减少副作用,维持持久的药效。控释制剂系指药物能在预定时间内自动以预定速度释放,使血药浓度长时间恒定维持在有效浓度范围的制剂。缓释、控释制剂可定位、定速、定时释放,减少患儿服药次数,可利于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可减少患儿用药总剂量,用最小剂量达到最大药效。缓释、控释制剂受胃肠道因素影响小,可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释药平稳、恒定,副反应少,提高了临床用药安全性与有效性,具有适合儿童用药的特点。如雷公藤缓释片所含乙酸乙酯提取物与普通片相当,每日剂量相同,但生物利用度提高,毒副作用减轻。中药口服缓释、控释制剂的研究发展很快,上市品种逐步增加,是目前中药新制剂研究的热点[4]。
1.2中药泡腾剂
中药泡腾剂是指加水后可迅速崩解成溶液或混悬液的片剂或颗粒,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剂型。本剂型含有适量泡腾崩解剂,冲服时遇水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促使颗粒快速崩散溶解。这种剂型在中药汤剂和糖浆剂基础上发展而来,具有起效迅速、易吸收等特点,解决了婴幼儿患者服用固体药片的困难,是儿科用药一种比较理想的剂型。代表品种有山楂泡腾颗粒和小儿肠胃康泡腾片等[5]。
1.3口服微囊
是以天然或合成的高分子材料为囊材,将固体或液体药物包裹而成的一种微小胶囊[6]。该类制剂隔离外界与药物接触,可防止药物挥发、氧化、水解,尤其适用于芳香类中药,如荆芥油、薄荷油等挥发油沸点低,易挥发,又不溶于水,制成微囊后稳定性良好,既可防止其散发,又利于携带,便于服用。同时,微囊制剂可以掩盖中药的不良气味,增加了儿童服药的顺应性。微囊还可延长或控制药物的释放,制成长效制剂;囊膜有隔离药物与外界的接触的作用,减少与复方制剂的配伍禁忌。
1.4中药茶剂
是指含茶或不含茶的药物经粉碎、加工的粗末制品或加入适宜黏合剂制成的方块状制品,以沸水浸泡取汁服用[7]。近年来开发的新型茶剂袋泡茶更便于携带和服用,在疗效、剂量、外观和味觉上都得到了改善,容易被家长和小儿接受,有较好的市场前景[8]。
2口腔给药剂型
主要是口腔崩解片。是指在口腔内可快速崩解、分散或溶解于唾液中的片剂。患者服用无需用水或只需少量水,几十秒内即可在口腔速崩或速溶,具有服用方便,起效快,生物利用度高等特点。国内文献从主药及辅料的溶解性角度考虑将其分为口腔速崩片(口崩片)和口腔速溶片(口溶片)两类[9]。近年来口腔崩解片技术基本成熟,我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也已经将口腔崩解片列为一种新剂型,并已有多种药物的口腔崩解新制剂获得药品注册申请。如治疗儿童肺热咳嗽、痰多气喘的小儿清热止咳口腔崩解片等。但中药口腔崩解片研制的难点在于中药的掩味技术,可通过添加甜味剂或矫味剂、应用喷雾干燥技术和包衣技术等手段解决[10]。
3非口服给药制剂
非口服给药剂型一般起效迅速,可避免药物口服时受肝脏首过作用的破坏,而且又可减少药物对肝脏的毒副作用,对于肝、肾功能尚未发育完善的儿童,特别是不能或不愿吞服药物及伴有呕吐症状的患儿尤其适用。
3.1透皮吸收制剂
中药透皮吸收剂型是对儿童,特别是婴幼儿,其皮肤表皮比成年人薄,角质层也较薄,皮肤对药物的可穿透性比成年人大,在用药剂量上应严加控制。
3.1.1贴膏剂
中药贴膏剂采用制剂学方法使药物透过皮肤屏障,经皮下毛细血管吸收入血,发挥局部或全身作用[11]。该制剂不需口服,不被肝脏首过效应破坏,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并且皮肤角质层还具有贮存作用,使血药浓度曲线平缓,恒定输药、控制血药浓度,可延长药物作用时间,如中药小儿感冒退烧贴是以穴位贴剂形式,用于小儿感冒退烧[12]。值得一提的是,将药材提取物与适宜的亲水性基质混匀后,涂布于裱褙材料上制得的巴布膏剂近年来发展迅速,因其具有载药量大,与皮肤生物相容性好,药物释放、吸收好,使用方便,不污染衣物等特点,被认为是一种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透皮吸收剂型[13]。
3.1.2中药浴剂
中药浴剂是药材提取物加营养剂、透皮促进剂、软化剂等辅料制备而成的一种液体制剂[14]。具有使用方便,患儿愿意接受等优点,较适合婴幼儿湿疹、脓疮、皮炎、荨麻疹等皮肤病以及局部高热患儿的治疗,如双花洗液。
3.2呼吸道给药制剂
主要是气雾剂。是指药材提取物或药物细粉与适宜的抛射剂装在具有特制阀们系统的耐压密封容器中,使用时借助抛射剂的压力将内容物呈细雾状或细粉状定量或少量喷出的制剂。气雾剂剂量小,分布均匀,奏效快,使用方便,吸入时可减少胃肠道副作用,外用则避免对创面的刺激性,具有速效和定位准确等特点[15]。儿科临床多用于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治疗。如中药雾化吸入应用于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临床效果很好[16]。
3.3直肠给药制剂
直肠给药是一种重要的给药途径。直肠给药剂型主要是栓剂和中药灌肠剂,在引入肠道后能与直肠分泌液混合,逐渐释放药物,药物经直肠黏膜下毛细血管吸收,发挥局部或全身的治疗作用。
3.3.1中药新型栓
栓剂给药方便,吸收迅速,从生物利用度看,药物的吸收速率仅次于注射剂,尤其适合小儿使用[17]。在传统栓剂的基础上,现在又出现了中空栓剂和双层栓剂等新型栓剂。中空栓剂由日本人渡道善造于1984年首先报道[18],栓中有一空心部分,可供充填各不同类型药物。如水合氯醛中空栓在儿童镇静方面取得了很好疗效。双层栓剂可制成内外两层或上下两层,如雷公藤双层栓,前端为空白基质,后端含有药物,在直肠内,栓剂前端融化可形成液态的基质屏障层,可有效阻止后端所释药物向上扩散,避免了相当一部分药物由直肠上静脉经门-肝系统吸收,而直接从直肠下静脉和静脉绕过肝脏,进入大循环,避免了肝首过效应[19]。
3.3.2中药灌肠剂与直肠滴剂
中药灌肠剂是将中药提取物灌注于直肠而迅速发挥药效的一种制剂,采用直肠给药,作用迅速、温和、持久[20],不但给药方便,且显效速度与静脉系统给药相当,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是口服给药效果的2倍,同时减少和避免了药物受胃酸和消化酶的分解破坏。有人应用中药灌肠剂治疗外感发热、肺炎咳喘、中毒性肠麻痹、病毒性脑炎等儿科急重症,使中医药在儿科临床治疗中发挥了更好的作用[21]。直肠滴剂与灌肠剂相似,不同的是滴剂剂量一般比灌肠剂小,所以要求中药提取物纯度较高。滴剂的插管置入内3cm左右的深度较好,以防止插入直肠过深使药物大部分经直肠上静脉吸收,被肝脏首过代谢,药效降低。
我国儿童占全国人口的1/4,目前用药品种却仅有60多种[22],所以有人说中药制剂的新剂型研究是对传统中药制剂的革命[23],改进剂型,是提高儿科用药临床疗效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中药新剂型的研究和发展极为迅速,为实现药物的“三效”(速效、高效、长效)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并且,儿科中药新剂型逐步向服用更加方便,口味更容易被儿童接受的方向发展[24]。
【关键词】中药制剂
儿童处于生理上的发育期,人体机能与成人存在区别,儿科给药应结合药物性质、儿科生理、病理、用药等特点来选择适宜的剂型[1]。中医中药作为几千年积累传承下来的经验科学,在儿科临床治疗有其独到之处,尤其是中药,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在新品种开发和新剂型研制方面有重大进展[2]。
【参考文献】
[1]佘建华,吴秀清.浅谈中医儿科用药剂型的改革[J].基层中药杂志,2002,16(6):58.
[2]丁彦吉,李江.儿科中药给药的思考[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7,29(3):46.
[3]罗雯晔.儿童用药剂型的探讨[J].遵义科技,2003,(4):4344.
[4]崔福德.药剂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94.
[5]宫爱华,董健.剂型与儿科用药探讨[J].齐鲁药事,2005,24(7):439450.
[6]张兆旺.中药药剂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491.
[7]张晓枫,翟学明.中药茶剂的开发与应用[J].时珍国医国药,2003,14(3):164.
[8]薛旭初,康孟利.新颖保健袋泡茶现状及前景[J].农产品加工,2006,5:87.
[9]蔡刚,朱晓薇等.关于中成药口腔崩解片开发应用的思考[J].天津中医药,2004,21(5):3637.
[10]平其能.口腔崩解片的研究及开发[J].中国医药技术与市场,2004,4(4):2425.
[11]姜梅,孙海燕.如何正确使用药物新剂型[J].中国乡村医药,2000,7(11):27.
[12]李嵘.药物新剂型在儿科治疗中的作用及展望[J].儿科药学杂志,2004,10(6):1012.
[13]潘卫三,李华.中药巴布剂研究的技术难点及解决方案[J].中医外治杂志,2004,13(3):34.
[14]李丽丽.儿科用药与临床应用中的中药剂型浅析[J].陕西中医,2003,24(6):537538.
[15]姚妹,周幸福.应加强婴幼儿用药新剂型的研究[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5,15(2):94.
[16]刘磊,宋晓东等.中药雾化吸入应用于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J].中国民康医学,2006.4(18):310311.
[17]江长波.中药栓剂的发展与应用概况[J].江西中医药,2001,32(5):4850.
[18]刘晓华,张大等.中药中空液体栓剂研究[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997,28(6):331333.
[19]孙洁,张景艳.中药栓剂的发展概况[J].中医药学报,2005,33(4):7678.
[20]陈爱明.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儿科疾病体会[J].中医儿科杂志,2006,2(1):4344.
[21]赖子建,赖婉玲.中药灌肠法在儿科急重症的应用[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4,14(6):19.
“一种是紧急发作时缓解症状用的,一种是让孩子长期使用改善体质的。”冀连梅对那位父亲解释道。她指出在药学的临床研究中,儿童通常不作为观察对象。这意味着不仅缺乏专门针对儿童开发的配方药物,更缺乏对儿童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解释。
“儿童虽然是个小人,但并不是缩小版的成人,用药要慎之又慎。”从2011年起,冀连梅开始通过微博向公众普及儿童安全用药问题。
儿童用药安全是个全球性问题。数据表明,全世界每年约有900万5岁以下的儿童死亡,其中许多儿童死于原本可以治愈的病症。据中国聋儿康复中心统计,我国7岁以下的聋儿,超过30%是因药物过量造成的毒副作用所致。
这其中的首要问题是无药可用。来自北京首都儿科研究所的数据表明,我国儿童专用药物剂型同现有药物剂型的比例高达1:59,90%的药品没有适宜儿童的专用剂型。
一位姓翟的儿科医生依然记得,一位父亲为了给5个月的孩子喂药,先拿着剪刀在药片上剪出几个豁口,再找出一只玻璃杯将其压碎,最后小心翼翼地挑拣出近1/3的药量。他儿子得了重症肾病,每天需要服用两次一种名为“强的松”的特效药物。对于还不到半岁的小宝宝来说,即使是磨成芝麻粒大小的药片,仍然巨大得难以吞咽。不得已,这位父亲把药片磨碎后,还要将其泡在水里,用奶瓶给孩子喂进去。对此,翟医生很无奈:“在国外,这种药物有液体的口服剂,可以用针管来抽取适当剂量。”
冀连梅回忆起在美国沃尔玛药房的工作经历。美国大部分药品不但有儿童剂型,还有给儿童辅助用药的糖浆,这种糖浆包括橘子味、水蜜桃味、草莓味等多种口味。她记得,回国后,一位外国人来买糖浆,却被告知没有。那位母亲大吃一惊:“那中国的孩子怎么办?”
孩子可不是缩小版的成人
由于缺乏儿童药剂,许多儿科医生不得不给孩子开成人药物,然后“儿童酌情减半或遵医嘱”。但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说法,这是“用孩子做药物实验”。
上海瑞金医院儿科医生肖园表示,儿童在体格和器官功能各方面都处于不断发育的时期,中枢神经系统、胃肠道功能、肝肾功能和内分泌系统发育都未健全,其药动学和药效学特征与成人的差异更为显著。以承担排毒、解毒功能的肝脏、肾脏为例,新生儿的状况就跟6岁的儿童完全不一样,13岁~14岁的孩子又是一个模式。在新生儿当中,又可以划分成两组,一组是发育成熟后出生的婴儿,另一组是早产儿。
为此,世界卫生组织将儿童按生理特征划分为7个阶段,并对不同时期儿童所适合的药物剂型提出了建议。但在我国,只有个别药品是根据不同年龄段建议使用不同剂量的。
因此,家长有时候不得不求助于说明书。但翻翻国内的感冒药、抗生素等常用药品的说明书,薄薄的纸片上大多简单地写着“儿童在成人监护下使用”“或遵医嘱”,有的甚至是一句不良反应和禁忌“尚不明确”。
令人匪夷所思的用药
在这样的情况下,儿童乱用药的情况时有发生。
不久前,5个月大的果果得了支气管炎,医生给开了5种药。妈妈不放心,找了一位学中医的朋友咨询。对方告诉她,其中两种药根本不适合给5个月的宝宝吃,“可能会有严重的过敏反应”。果果妈妈当时就觉得“心都要碎了”,“真后悔大学没修儿科或者药理什么的专业”。
前不久,河北发生一例因误用滴鼻净而致新生儿死亡的医疗事故。“给新生儿用滴鼻净这个药真是令人匪夷所思。”翟医生说。据他解释,滴鼻净的成分是奈甲唑啉,是一种拟肾上腺素药,目前,国内已经有多起婴幼儿使用滴鼻净引起中毒的报道,这种药品会导致婴幼儿出现嗜睡、呕吐等症状,是禁用于婴幼儿患者的。
二、儿科体质辨识的内涵
中医体质辨识,即以人的体质为认知对象,从体质状态及不同体质分类的特性,把握其健康与疾病的整体要素与个体差异的手段,从而制定防治原则,选择相应的治疗、预防、养生方法。进行“因人制宜”的干预小儿的体质辨识是在综合考虑小儿生长发育特点的基础上,综合各家所长而进行的。小儿因先天与后天生活环境因素的不同,个人体质存在着差异,一方面提示对不同体质具有对不同病邪易感性,另一方面油于个体体质的不同,又有不同的“从化”中医“从化学说”是指关于“病情从体质而发生变化”的学说即机体感受邪气后的证候受体质的阴阳属性影响,随体质的寒热而化寒化热,随体质的虚实而出现或虚或实的不同转化。掌握患儿体质的特点,对审证求因、病机分析、预测疾病之转归、提高辨证论治水平等,都有很大帮助。因此在综合考虑患儿发病及疾病特点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手段了解小儿的体质情况,根据患儿体质,“辨体论治”,从患儿的具体体质出发在体质辨识的基础上对患儿进行“辨证论治”体现“以人为本、因人制宜”的治疗原则。
三、儿科体质的分类
专门的儿科体质分型并不多见,目前使用的体质分型是在成人体质分型的基础上,通过专家的修改而拟定的。常见的体质分型有:(1)七分法:杨长青等分为和平质、阴弱质、阳弱质、阴盛质、阳盛质、湿腻质和痕滞质;赵志付等分为阴阳平衡质、阴虚质、阳虚质、气血虚质、气血痕滞质、痰湿质和阳盛质等。(2)六分法:匡调元分为正常质、晦涩质、腻滞质、燥红质、迟冷质和倦眺质;何裕民分为正常质、阴虚质、阳虚质、阴阳两虚质、痰湿质和痕滞质等。(3)九分法:王琦将体质分为正常质、阴虚质、阳虚质、痰湿质、湿热质、气虚质、特享质和痕血质等;毋国成分为无力质、苍白质、钻液质、紫滞质、迟弱质、盗热质、冷激质、奋力质和结障质等。其他还有十二分法等。此外,也有学者人专门针对小儿提出了各自的体质分型,如朱锦善将小儿体质分为正常质、痰湿质、气虚质、内热质、气阴两虚质5种类型。这些不同的分型方法,基本上都是从阴阳、精气血津液以及整体功能等方面来分析其差异性的。我院医师根据“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的分型与判定》,结合自己多年的儿科经验,将小儿体质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痕质、气郁质、特享质等9种,根据体质量表,医师与患儿及患儿家长面谈了解患儿体质情况去粗取精得出患儿体质分类再进行“辨体论治”。
四、体质辨识在中医儿科临床中的应用
4.1对儿科疾病的影响
(1)对发病的影响:一则外界致病因子虽不断侵袭人体,但能否发病,一般取决于体质。《素问·经脉别论》载“勇者,气行则已,怯者,则着而为病也”提示体质强弱与感受邪气机体发病与否有密切关系。再则个体体质的特殊性,往往导致对某种致病因子或疾病的易感性。小儿肺常不足卫外功能未固,外邪每易于由表而入,侵袭肺系所以小儿呼吸道的疾病特别多。小儿脾常不足肠胃运化功能尚未健全加上小儿饮食常又不知节制厅良容易引起脾胃系的疾病。小儿肾常虚,《小儿药证直诀》记载小儿“肾主虚,无实也”,说明了小儿时期的生长发育和肾的强弱有极大的关系,故小儿先天或后天所致肾虚易致小儿出现生长发育的异常情况。(2)对疾病本身的影响:患儿为“纯阳”之体病初常见邪气呈盛实的实证,但由于其正气易伤而虚而迅速转变为虚证或虚实杂夹之证,正如《小儿药证直诀》所载的“小儿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服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患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常常表现为五脏六腑的功能不够完善、稳定,发病的形式与成人有很大差别,如小儿肺脏娇嫩,表现为呼吸不均、较促容易催患感冒、咳喘疾病;小儿脾常不足,表现为运化能力弱,易受饮食因素影响出现积食、吐泻;小儿肾常虚表现为肾精未充河催患五迟五软病、遗尿;小儿心气未充,心神怯弱,表现为易受惊吓、思维及行为的约束能力较差;小儿肝常有余,肝气未实,经筋刚柔未济,表现为好动、易发惊惕、抽风等。小儿特殊的体质表现为小儿御邪抗邪的能力较弱,易于感受各种时邪疫毒,如痢疾、手足口病等。同时,不同的体质,特别是病理体质,往往对某种致病因子或疾病有不同的易感性。如《宣明方论·小儿门》载“大概小儿病者纯阳热多冷少也”《幼科要略·总论》载‘搬森小儿体属纯阳所患热病最多。”中医理论的“同气相求”是指具有相似性质的事物之间存在一种相互类聚、相互亲合、相互同化、相互融合的现象。病理体质与相应病邪之间,就存在着这种“同气相求”现象。不同体质的人对病邪的反应也不一致加同是感受湿邪,阴寒之体得之,则从寒化,而为寒湿。又如“胖人多湿”,肥胖小儿易患湿疹、腹泻、喘息。燥热体质易患乳蛾、口疮口糜。阳盛质新生儿易患红臀、痒子,不易患水肿;阴盛质易患水肿,不易患红臀、痒子等。(3)对疾病预后的影响:一方面,小儿疾病有“起病急、传遍迅速”的特点而且小儿自身调节能力差,变化迅速,因此小儿疾病病死率显著高于成人。年龄越小病死率越高,因此对新生儿及小婴儿患病需要更为密切、细致观察病情的变化及时采取措施,以改善预后。另一方面/J、儿有“脏气清灵易趋康复”的特点,加之小儿生长旺盛,机体修复能力强加诊断治疗正确及时,虽病情危重大多可望痊愈。
4.2对儿科临床治万的指导《灵枢·通天》载“太阴之人多阴而无阳,其阴血浊,其卫气涩,阴阳不和,缓筋而厚皮不之疾泻不能移之”‘太阳之人多阳而少阴……无脱其阴而泻其阳。……审有余不足,盛则泻之,虚则补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此所以调阴阳,别五态之人者也。”又如《素问·三部九候论》载“必先度其形之肥瘦,以调其气之虚实实则泻之虚则补之”《灵枢·逆顺肥瘦》载“年质壮大,血气充盈,肤革坚固,因加以邪,刺此者,深而留之。……瘦人者皮薄色少,肉廉廉然薄唇轻言,其血清气滑易脱于气易损于血刺此者浅而疾之。”皆说明《内经》立法治则无不以体质状况为准绳。体质是治疗的重要依据在疾病的防治过程中,按体质论治既是因人制宜的重要内容,又是中医治疗学的特色。体质辨识指导儿科治疗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4.2.1因人论治体质有强弱之分、偏寒偏热之别。因止匕必须结合体质而辨证论治。如面白体胖,属阳虚体质者,本系寒湿之体若感受寒湿之邪侧非用姜参等之类大热方药则邪不能去;若感受湿热之邪则必缠绵难愈,尚须通阳以化湿药性过凉则湿邪愈加闭阻于内而阳气更加虚乏。反之如面色苍白形瘦属阴虚体质者,内火易动,湿从热化,反伤津液放其治与阳虚之体必定迥然不同。故阳虚、阴虚之体,虽同感湿热之邪,治法却大不相同。总之,阳盛或阴虚之体,慎用温热伤阴之剂;阳虚或阴盛之体,慎用寒凉伤阳之药。此外在治疗中还应重视小儿出生情况、年龄、性别、生活条件、地理环境等因素造成的体质差异。(1)出生情况:顺产与剖宫产出生体质量及有无产伤及窒息史都对患儿疾病有影响研究提示剖腹产的婴儿,肠道菌群的形成延迟其结果可导致这些婴儿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可能存在免疫系统相对不足,而易发生过敏性疾病。专另一研究表明对阴道分娩和剖宫产分娩的新生儿脐静脉血补体含量进行比较其中,阴道分娩组新生儿脐血免疫球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剖宫产组,原因是阴道分娩新生儿的免疫球蛋白是在l防产时尤其是通过产道时油于受到宫缩的挤压而从母体获得。由此看来,剖腹产可降低新生儿免疫力及抗感染能力增加新生儿感染的机会。(2)年龄:人体气血及脏腑盛衰和生理活动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不同的变化,从而影响机体对致病因素的反应能力,所以年龄长幼与治疗关系密切。如小儿属“稚阴稚阳”之体,不论用温热剂还是苦寒剂,均应中病即止。因苦寒之品易伐小儿生生之气,辛热之属则易损真阴。又如老年人大多肾气已衰,中气虚乏,易受邪致病,而既病之后多见虚证,或虚中夹实。因此治病用药尤须审慎。(3)性别:免疫系统女童的免疫力较男童强所以她们对传染病的抵抗力比男童好一些,故大多数传染病的发病率都以男童较多。但是有时女童免疫力针对自己的身体组织,所以女童更易得风湿病、多发性硬化等疾病。(4)生活条件:生活习惯、营养状况对体质的影响很大。比如说膏粱厚味蕴积既久,多为痰湿或湿热之质等。(5)地理环境:地区不同,生活习惯不一,人体的体质也有差异,因此中医治病讲究因地制宜。
4.2.2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由于体质的差异,即使同一疾病也可出现不同的证候,故其治则不同。另一方面,即使病因或疾病不同,由于患者的体质在某些方面有共同点,往往可出现相似或相同的证候放其治则同。如清·张璐在《张氏医通》中论及小儿“鹤膝风”时从为“小儿非必为风寒湿所痹多因先天所享肾气衰薄,阴寒凝聚于腰膝”,治疗时“以六味丸补肾中之水”,即对于小儿肾气素衰者,其鹤膝风的治疗不能拘泥于“风寒湿三气合而为痹”之定论,而应以调节体质为主。
4.2.3用药宜忌()l小儿体质不同,用药侧重点就不同且要考虑到患儿处于不同生长发育期的体质特点,即在用药时,既要看到总体的规律,又要把握个体的不同。(2)用药及时、谨慎、正确。小儿的体质是其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病理上变化迅速,易虚易实,易寒易热,争取时间及时治疗是非常重要的。(3)治疗时要注意中病即止。小儿对药物反应灵敏用药时必须根据小儿个体特点和疾病轻重区别对待若应用大辛、大热、大苦、大寒、有毒、攻伐、腻滞的药物时更须审慎或中病即止,千万不可过剂,以防伤津、伤气、伤脾、滞胃。(4)抓住疾病本质,对证治疗。(5)用药时攻而不猛补而不腻重在调理。
4.3对儿科疾病预防保健的指导病理体质是一种因遗传、饮食生活习惯、环境等因素影响而形成的阴阳气血失衡的体质。多数患儿在没有出现明显的症状体征前,就开始有病理体质的倾向加何在患儿没有出现症状体征前,通过干预纠正这样的气血阴阳失衡,成为中医预防保健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医“治未病”的重要内容之一。
《儿科推拿摘要辨证指南》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整理的众多书目之一,该书蕴含了作者独到的理论见解与丰富的临证经验,有助于拓展治疗的思路,丰富治疗的方法,具有深入整理研究的价值。为了能使同道对此书有所了解,本文从学术特色与临床应用价值方面作一阐述。
1 学术特色
1.1 立足小儿基本特点,四诊之中尤重望诊。小儿与成人不同,形气未充,脏腑柔弱,智慧未成,有其独特的生理病理特点,因而在疾病的诊断过程中四诊运用应当有所区别。王氏在开篇即提出:“保婴一术,名曰哑科,口不能言,脉不能视,盖欲知小儿之病,必审其色。”因而特别重视望诊的运用。他在“入门察色”、“五视法”等篇中对望诊的方法和要点进行了总结,强调通过小儿神色、五官、五色、形体、指纹、斑疹、二便的观察,确定病因、病位、病机,判断疾病的预后,经验独到,简便易行,丰富了儿科推拿诊断学的内容。
1.2 强调推拿的特殊疗效:该书在“总论”中强调推拿对小儿疾病有特殊的疗效,认为“推拿一道,真能操造化夺天工矣,岂不神欤”。概括地论述了小儿推拿的原则和注意事项,他说:“惊有危急生死之症,法有捏推拿做之功。先须寻筋推擦,次用灯火按穴而行。审病针灸,对症投汤,无不随手而应”。告诫医生“毋偏己见,毋做聪明”,要“因症次第,分别而施”。
1.3 提出了手部和头面部的推拿操作常规程序。该书在治疗方法上,强调推攒竹、推坎宫、运耳背高骨等法,认为推拿时要按“推拿手部次第”和“推拿面部次第”等顺序而作。即手部和头面部的推拿操作常规程序。如“推拿手部次第:一推虎口三关,二推五指尖,三燃五指尖,四运掌心八卦,五分阴阳,六看寒热推三关六腑,七看寒热用十大手法而行,八运用肘”。“推拿面部次第:一推坎宫,二推攒竹穴,三运太阳,四运耳背高骨,五掐承浆一下,六掐两颊车一下,七掐两听会一下,八掐两太阳一下,九掐眉心一下,十掐人中一下,再用两手提儿两耳三下,乃推拿不易之诀也”。
2 临床应用价值
2.1 手法操作的特点:文献中提出了名目繁多的复合操作法,这些方法既有一定的姿势,又有特定名称,其特点如下:一是根据操作手法的形象而定,如二龙戏珠、苍龙摆尾等;二是依其手法名称和操作的穴位而定,如“运土入水”、“运水入土”等;三是根据其操作手法的功用而定,如:飞经走气、飞金走气等;四是按其手法名称和解剖位置复合而成的。如“按弦搓摩,揉耳摇头”等,这些作为小儿推拿治疗的手法,既有自身的特点,也有规律可循。而今虽善操此术的人已为数不多,但学习研究它,这对挖掘和继承小儿推拿宝贵遗产,无疑是颇有裨益的。
在文献中除对小儿推拿特定穴位和手法、治疗方法等有较多记述外,有很多的描述以歌赋的形式表达。如:“调护歌、五指冷热歌、面上诸穴歌、关纹辨色歌、小儿无患歌、腑歌”等。
2.2 辨证施术的特点
2.2.1 以五脏为纲的辨证施术法则:辨证论治是中医理、法、方、术运用于推拿临床的过程,是指导中医推拿临床的理论基础。推拿临床辨证是在辨病位、辨虚实、辨病因、辨疾病阶段的前提下,制定相应的推拿治疗方案。《内经》述:“有可按者,有不可按者,故首先辨证”,这种观点在《儿科推拿摘要辨证指南》中得到印证。王氏在“五指冷热歌”篇强调入门须辨婴儿性,男左女右分明认,以及先明阴阳,次识脏腑,补泻得宜的论述都说明了王氏重视辨证施治的学术思想;在治疗功效上,王氏认为用推法“补脾胃补一身之根本,分阴阳分一身之寒热”。 本书的一大特色就是运用推拿歌赋反映治疗过程中辨证、选穴施术以及治疗变化规律,文字简练,提纲挈领,爽口便诵,极易记忆,尤其对于初学者而言,更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2.2.2 配穴精巧、手法轻柔稳实:小儿推拿疗法以阴阳、五行、营卫气血、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 ,以辨证论治为治疗法则,临床取穴力求特定穴位与局部穴位的配合,更强调配穴少而精。如脐风推法:推指三关、肺经各一百二十,运八卦、脾土各一百,分阴阳;如口撮,用灯心火口角两边。配伍精当,疗效显佳。
3 对后世的影响
清代小儿推拿临床应用广泛,小儿推拿专著增多,诊疗水平不断提高,在民间应用小儿推拿颇为多见,在清朝出现了一批著名的小儿推拿专著,在这些专著中也有医家谈到辨证论治的问题,但大多散在于其他篇章中,未明确提出。而王氏在《儿科推拿摘要辨证指南》中把推拿手法、选穴组方作专篇论述,具有独特的意义。本书说明辨证施法在小儿推拿治疗上的作用,在内容上对疾病的病因病理,疾病所在的部位,在气还是在血,是虚证还是实证,热证还是寒证,是单一的疾病还是多种疾病并存等等这些情况都做了分析和阐述;尤其强调望、闻二诊的重要性,详细阐明囟门、面部、虎口、指纹,以之精神、声息等的变化,然后介绍推拿穴位、手法、操作顺序等,并运用多幅图解说明各种推拿法的操作方法,图文并茂,一目了然。王氏在抄录前人的基础上糅合了自己的学术观点,从诊断、手法操作顺序、手法补泻的角度,说明了辨证论治在推拿手法中的运用。
综上所述,《儿科推拿摘要辨证指南》一书在疾病诊断,手法运用方面依歧黄之理,宗幼科之要,博采众家之长,发前人之所未发,其所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为后世小儿推拿的延续和发展提供了条件,进一步奠定了辨证施法的学术基础,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值得我们去发掘、整理,以期能更好的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王兆螯辑.清.《儿科推拿摘要辨证指南》,清抄本.1873年.
[2]成文出版社辑.中国方志丛书目录.台北成文出本社.1966-1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