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经济发展模板(10篇)

时间:2023-09-26 08:57:50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农村经济发展,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农村经济发展

篇1

蓟县下营镇大平安村,原名太平寨,位于黄崖关长城脚下,距离蓟县县城22公里,距离天津市区144公里,在春秋战国时期建村,地处京、津、冀交界处。全村总面积2800亩,其中山区2400亩,耕地400亩。大平安村靠近九山顶、梨木台、黄崖关等景区,环境优美,景色宜人。通过实践调研得知:全村共有农户90户,人口300多口,年收入在5000元-12万元不等,贫富差距较为严重,村民主要从事旅游业和种植业。这样一个有着“百米小村”之称的大平安,曾经被评为全县文明生态示范村与农家旅游专业村。宁河县宁河镇北岳庄村,毗邻渤海湾,201、205、307等多条省道和高速公路从其周边穿过,地处天津市与河北省唐山市的交界处。距离天津港70公里,距离天津市区106公里。全村总面积8000亩,其中耕地面积3697亩,土地承包面积400亩。通过实践调研得知:全村共有农户360多户,人口1730多口,年收入在几千元到几十万元不等,贫富差距也比较严重。

(二)两村在第一、二、三产业发展现状的数据对比

1.大平安村村民从事产业分布及经营概况大平安村村民主要从事一、三产业的经营,其中从事农业种植的占39%,从事旅游业,即农家院经营的占36%。全村的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主要有水果种植和粮食种植,其中部分水果销售对象为本村非种植业农户和游客,其余部分出售给外村的水果收购者。另外,村里还有五六家经营干货的农户和两三家家禽养殖户。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是大平安村的主导产业。大平安村拥有优越的地理优势:位于古长城脚下,向西距北京110公里,向南距天津140公里,东南方向距唐山120公里,向北4公里便与河北省兴隆县接壤,地处京津唐交汇处;周围有黄崖关、九山顶、清东陵、八仙山、盘山、玉龙滑雪场等多个景点,方便了村子农家乐旅游业的发展;另外,村中清新的空气、淳朴的民风、原生态的自然风光也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前往休闲娱乐,促进了大平安村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截止2009年该村从事农家乐的农户占到全村家庭总数的40%左右,其年收入(指毛收入)占到全村年收入的80%左右。由于各家农家乐经营规模及经营状况有所不同,所以农家乐经营者的年收入存在一定的差异。大多数为4-5万元/年,收入稍低的为2-3万元/年,高收入者可达8-11万元/年。伴随着高收入而来的是高额的食品支出,以笔者调研时居住的那家农家乐为例,年收入为8万元,年总支出则达5万元,大部分用于生产性食品消费,如某日的肉鸡消耗就达10多只。

2.北岳庄村村民从事产业分布及经营概况由图2可知,北岳庄村的村民主要从事农业种植和服务业,但是在第二产业上的比例明显高于大平安村。其中从事农业种植的农户占60%,从事服务业的占25%,另外还有相当比例的第二产业经营者,占到10%。从事服务业的有1家幼儿园开办者,10家出租车运营者,6家超市经营者,3家饭店经营者。从事第二产业经营的有3家小型服装厂,2家建材厂和1家零件加工厂。从村民的收入水平来看,从事服务业和第二产业的收入水平要高于从事农业种植的农户,从事二、三产业的农户的收入在十几万元到几十万元不等,而从事农业种植的农户的收入在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

(三)低碳经济模式下两村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农民的口袋越来越鼓了,住的房子越来越宽敞了,但是自己居住的生活环境却越来越差了。因此,在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首先就是要发现农村经济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

1.农村经济发展中第一产业存在的问题农业一直以来都是农村经济中的主导产业,支撑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但是随着农业的发展,农产品产量的增加,农业对农村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主要表现为种植业中作物秸秆非循环利用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在大平安村和北岳庄村均存在这个问题,通过调研得知,大部分农业种植户都选择将秸秆在田间或在家里燃烧的处理方式,只有很少一部分农户选择将秸秆切碎直接还田,以减少高碳化学肥料的使用和用秸秆做肥料的处理方式。

2.农村经济发展中第二产业存在的问题走访的两个村子中,北岳庄村的第二产业相对于大平安村有较好的发展。北岳庄村从事第二产业经营的具体有:三个服装厂,一个小型建材厂和一个小型的零件加工厂。就北岳庄村从事第二产业经营的农户而言,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企业布局不合理。村中的企业布局过于分散,从而使得污染源分散,导致污染面积扩大。在农村发展第二产业,很多村民为了降低成本而选择在河边或溪边建厂以节约取水和排水的成本,这样便形成了循环污染。第二,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忽视可持续发展,农村小企业经营者低碳意识薄弱。很多农村的小企业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总是希望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经济收益,最终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获取经济收益。

3.农村经济发展中第三产业存在的问题由于在农村发展第三产业还处于初期阶段,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方面:第一,以大平安村为例,在农村发展旅游业过程中,存在旅游资源的粗放开放和盲目利用问题以及在农家乐经营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大平安村在开发旅游资源过程中,有些农户未经过深入的调查和研究便急功近利地盲目地进行开发,造成一些不可再生旅游资源的破坏和浪费并导致原生态的严重损坏。在农家乐经营过程中,由于一些经营者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而使用一些非环保产品,这些产品造成了风景区内的垃圾和废物增加。第二,农民的低碳环保意识薄弱。在调研过程中发现,两个村子的村民都比较缺乏低碳环保的意识,在经营农家乐以及超市、饭店的过程中都忽略了对环境的保护。这些农户在经营的同时会产生大量的垃圾废渣和废物,而对这些垃圾的处理则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同时会产生碳排放。

二、新农村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

(一)新农村经济中第一产业发展对策

针对种植业中作物秸秆非循环利用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提出将秸秆直接还田循环利用的解决对策。作物秸秆作为一种最常见的农业剩余能量,据统计,我国农村每年秸秆产量6.3亿吨折合标准煤29609万吨,为同年全国生活用煤(8386万吨)的3.5倍,占煤炭总产量(23.7亿吨)的12.5%。秸秆有多重循环利用的途径,比如可以加工成牛羊的饲料,与此同时又减少了秸秆燃烧而带来的碳排放。

(二)新农村经济中第二产业发展对策

1.合理布局农村企业,统一规划农村企业的发展应该按照环境保护的整体要求来合理布局,在选择从事的产业和生产的产品方面需要因地制宜,同时应该采取必要的环保措施。在农村经营企业必须重视环保,其规划的重点是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以及居民的健康,合理利用农村的资源,从而促进农村的第二产业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另外,农村企业在建厂时要十分注意节约土地,尽量不用耕地和良田,避免土壤污染,最好在厂区周围的空旷区大力植树种草来增加覆盖率。

2.提高低碳环保意识,努力发展低碳经济农村环境的日益恶化直接影响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的身体健康,究其原因主要为企业经营者缺乏低碳环保意识,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对环境污染给村民带来的影响重视程度不够。在农村搞好企业的发展,必须做好低碳环保的宣传工作,通过加强对农村中小企业经营者环保意识的教育来提高他们的低碳环保意识,以达到在农村发展低碳经济的目标。

(三)新农村中第三产业发展对策

1.在旅游业中努力推进低碳旅游,倡导“绿色经营”模式无论是农家乐经营者还是超市、饭店等其他第三产业的经营者都应该采用“绿色经营”模式,农家乐的经营以及农村小饭店的经营存在资源浪费严重的现象。这些行业的经营者可以考虑在一些物品完成其使用功能后,将其回收,统一处理或者重新利用。农家院或者饭店的残余食物,可以通过厌氧发酵产生沼气,来作为能源想居民供热,或者也可以成为动物的饲料。

2.提高经营者的低碳环保意识提高农家院经营者以及其他第三产业经营者的低碳环保意识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首先,要改变经营者们传统的消费观念以及他们只注重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影响的做法,努力使他们树立以保护大自然的环境为中心的理念;其次,政府部门需要作出努力,应该经常向经营者们宣讲低碳环保知识,帮助他们理解熟悉低碳生活的理念并使他们感受到低碳经济所带来的好处。

篇2

1.1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村经济发展中推动农民致富的作用

农民合作社是农民为了更好的提高生活水平主动成立的一个经济组织,秉着共同生产、共同经营、共同开发市场、共同销售、共同管理支持分配制度、共同创业的原则,合理利用农民的生产、生产产品资源,结合市场经济需要,与企业形成长期合作,加快农产品销售,为农民解决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民快速致富。而且在农民合作社的作用下,农村经济得到快速的发展,带动地区文化的发展。

1.2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村经济发展中促进了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密切联系作用

传统的企业与农户之间是通过三方以上的中介才能完成收购工作,这样一来农民的经济利益被层层扣除,到手的收入很少,勉强满足农民生活开销,长期一来农民生活水平始终提高不上去。而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实施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立,提倡农民多生产,采用先进科学技术和机械设备进行生产工作,减少在耕地上的时间,使农民闲出一部分时间用于增加收入工作。合作社负责与企业进行交流,取代中间环节,直接面对企业,这样可以在成本上得到保证,在农民收入上获得最大,同时在农产品选择和质量要求上,能够做到互助互利,农民严格要求农产品的质量和数量,企业诚信对待农民,不托欠款,而且还能在技术方面为农民提供帮助,提高农民科学生产水平,提升农民市场经销管理能力。因此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农民合作社的存在解决和促进了农民与企业之间的弊端麻烦,增进企业与农民之间的联系,加快农村经济建设的的发展,增加收入。

1.3农民合作社有利于地区农产品的市场销售

农民的主要收入来自农产品获取的价值,农产品的好坏和购买力决定农民当年的收入。在我国,农业生产地域辽阔,种类繁多,随着地区季节和温度的不同,农产品种类也各不相同,市场需求量也就不同,怎样才能保证农民手中的农产品能够卖上一个好的价钱,得到更多企业的关注,农民自愿成立的合作社为农民解决难题。它改变以往的农民销售观念,打造农民生产的农产品市场品牌,通过宣传,将农产品带入市场,通过合作社精心管理,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并不断的学习新技术,新的科学管理,销售等,让农民更好的进行市场经济发展,打造优质特产农产品,扩大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将产品带入更大的市场舞台,促进农业生产高效率,使农产品获得更有利的发展科研空间,增加农民生产收益利润。

1.4农民合作社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对促进农产品发展

农民合作社的建立,不仅仅是将农民团结起来,共同致富,还是提高农民最熟悉的农产品的生产和质量,保证农民的收入。1.4.1建立统一的生产线,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数量供应当合作社与企业形成买卖合同后,农民就必须对自己的农产品质量负责,保证每一个生产加工环节质量控制,进行科学有效的标准化生产流程,提升农民生产技术水平,提高农产品质量,确保对企业的供应需求,保证收入来源。1.4.2强化农产品安全性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管理制度,对农产品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工作,对采购的农产品要认真严格的质量检测工作,确保农产品的安全满足要求,而且每一种农产品都应附有检测单位的证明文件和卫生检验合格报告,这样百姓才会放心购买,农产品应做到绿色、无毒、无害、营养等,作出特色的品牌,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篇3

我国当前的农村经济策略并不科学,甚至还存在诸多影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这也正是身为农业大国的中国,农村经济之所以会落后于其它国家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制定行之有效的适合农村发展的策略,是发展农村经济最为重要的一环,要积极研究,采用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有好处的策略,改善农业生产结构,进一步完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等等措施,这不仅可以提高进一步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也是改善农村经济当前存在诸多问题,确实提高农民收入的好方法。

(二)政府管理的客观需要

只有在科学合理的发展策略的引导下才能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政府是引导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的主体,同时这一主体在短期之内不能改变。政府要以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做出科学的有助于农村发展的策略。

二、当前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趋势

(一)农产品品质较差

相比于原来的供给不足、短缺等问题,当前农村经济发展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地区性、结构性、阶段性不合理过剩的问题。虽然农村品的生产数量每年都呈上升趋势,但是其产品的质量却没办法得到保证,而就会出现农村产品过剩的问题。引起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其一是人均资源不足,其二是,落后的农村科技发展水平。一直以来我国在管理模式上一直追求最大化的技术模式,而这一模式是很难满足当前的市场需求的。结合当前的国际形式,只有提高农业的竞力,确保农产品的质量,才能真正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但是科技投资过少等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当前我国农业技术的发展。

(二)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多

当前,农业或者传统的产业部门中的劳动力是最多的。发展劳动力就业已经成为发展我国经济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了。虽然由于市场对城乡企业的需求变少,加之其经营不善等问题,农业劳动力回流呈上升趋势,但是还其劳动力的供给还远远低于市场需求。由于我国劳动力基数大的问题,因此虽然劳动就业结构已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其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还是面临着很大的挑战。特别是近几年来资本密集、技术密集等问题在农业领域、非农业领域中表现得越来越明显,其农村劳动力面临的压力问题也日愈紧张。

(三)农民收入偏低

农民收入偏低与诸多因素都有直接的关系,首先劳动生产率过低,剩余劳动力过低、农村人口本身的素质不高等因素都是影响农村人口收入过低的主要因素之一;从另外一方面来看,当前的城市贸易条件恶化也是一个主要原因。在农业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双重作用下,农民的收入还是有所涨幅的。此外,还有一点,农业发展对技术、资本的要求越来越大,而这就使得农业经济发展中对劳动力的投入越来越少,在增加农业生产成本的同时,自然就会减少农民的收入。当前农业总产出的增长量还明显高于农业物耗率,但不可否认的是还有很多农户还存在原始的自给自足的状态,也就是不出售其相应的产品,而这又进一步减少了其人均收入。

(四)农村生产性投资不足

资金不足、缺乏投资动力都是引起农村生产性投资不足的主要原因。此外投资技术条件差、投资好处不明显等原因也是制约当前农村投资的主要原因。农民没有竞争的压力,更不具备单独抗风险的能力,另外多数农民也没有想通过改善生活,提高生产条件的动力。此外在农村掌握新技术、市场、通讯各方面的能力都相对差。一些政府机关还存在非常百宝的、办事效率过氏、腐败问题等频繁发生,而这也大大影响了农村投资者的投资欲望。

三、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

要发展地方经济首先要具有良好的基础设施。然而当前我国很多地区都没有相适应的基础设施,其整体情况还相对较为落后,比如供水供电方面、道路交通等方面特别是水利设施的抗灾防灾的能力相对较为薄弱。加之年久失修、许多基本的设施都已经出现老化、淤塞等问题其抗灾能力非常的差。其次,综合生产效益低、达到标准农田比例的农田本身就不高,很难形成规模。

(二)农村集体经济薄弱

深化农村改革就要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也是促进社会稳定的一个有效措施。要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就要加强农村组织建设,笔者以丰顺县为例,其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无法维持基本办工所需的费用,更别谈公益事业了,这也成为了影响其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的原因。

(三)现行土地政策的影响

土地流转问题已经成为高速发展的农村经济形势下的一个最为主要的问题之一,因此要发展农村经济首先就要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完善农村经营机制。如果土地机制不够完善的话,那么其流转行为管理就会出现诸多问题,特别容易引起以下三方面的问题:一、土地附加值过低,农产品价格过低,土地转包困难,甚至还会出现大面积的荒地。二、土地流转中会遇到诸多障碍,土地承包关系很难真正确立下来。比如当前一些农田水利设施的抗灾能力相对较落后,没有明确的土地承包关系,土地流转不畅等问题都是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三、土地质量没有保证,特别是短期式的承包方式更不利于土地资源的有效使用,不利于农业生产的规模。

(四)农业科技的开发应用不够

众所周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但我国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却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当前的科技水平还相对落后,而我国农业科技水平之所以发展不起来与许多因素有直接的关系,首先,资金投入太少,无力置办齐全农业发展所需的基础设施;其次,农业推广体系没有以时俱进,也就是说已经不能顺应时代的需求了;再者,推广方式过于老套、缺乏合理科学的推广方式,其效果不明显;最后,还未形成有效的转化率。

四、如何促进农村经济的高速发展

(一)加大农村经济的投资力度

做好财政预算,完善农村信贷管理机制,加大对农村信贷的投资力度,确实做好资金比例额度的协调工作,确保资金能够及时到位,从而保证农村经济发展所需的资金。此外还要注意改革农产品价格,加大农村商贸、农产品加工业的投资扶持力度,从而提高农产品的价格。从而提高农民的平均收入水平,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及时调整优化农村优化经济结构,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这就需要广开门路,促进农村多元化发展、提高农村资源利用率,将各种农业资源整合后应用到农业发展中,从而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及产品的数量。另外还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及时调整战略目标,生产出更多的市场需求的产品,从而提高各种农产品的竞争力。

篇4

1农业经济管理动农村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1.1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政府部门和农业部门通过对地区农业生产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并积极向农民群众推广农作物的科学种植方法和管理理念,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解放劳动力,在有限的时间和单位面积内生产出更多的农产品,提高农民群众经济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另外,通过有效的农业经济管理,能够进一步提高农民群众的农业生产积极性,最大限度的发挥农民群众的种植积极性,创造出更大的经济价值。而农村地区的社会福利都是通过财富创造来实现,农民个体通过个人努力,各种需求得到满足,农村地区的经济社会水平也会发生转变。

1.2从制度上促进农业发展

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在农业经济制度不断完善的基础下,使得农村经济发展有了强有力的支撑,从而对农村经济发展结构进行优化调整,保障农村经济发展更加完善,更加规范。农业经济管理是农村以及经济发展为主的中心的地位更加牢固,保障农村经济结构更加合理,并在此基础上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1.3扫除农村经济发展制约因素

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还面临多重制约因素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村经济的进一步提升。而通过有效的农村经济管理工作,能够为农村经济发展扫清道路,使农村经济发展更加顺畅。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生产过程中,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生产能力不足,是影响农业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的一个主要因素,在各个领域发展过程中,土地的不合理规划不合理征用,使得农村地区的农业种植面积逐步减少,影响到农民群众的农业生产积极性。通过开展农业经济管理工作能够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农村土地规划更加合理,利用更加高效,降低农民群众的生产成本,减少农村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另外通过开展农村经济管理,能够有效协调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保证农业经济发展更加具备生态化特征。传统的农业工作模式对农业生产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农业部门通过对农业生产模式进行有效的规划,逐步转变传统农业生产形势,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有利于保护周围生态环境,从而促使农村经济向着生态可持续化方向发展。

2做好农业经济管理的措施

2.1构建完善的管理机制

农业经济管理和农村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只有制定完善企业合理的管理制度,才能够依托农业经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时代不断发展,社会不断进步,农业经济管理过程中需要紧跟时展要求,加强农业经济管理方式改革,构建全新的管理体制,让农民群众充分认识到农业发展,促进农产品产量提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意义,以此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通过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利用加工手段改变农产品外观,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拓展销售市场,丰富农产品产业链,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经济效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2.2开展多种形式的融资

篇5

一、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1.农民文化素质不高。

在国家实施免除农村中小学学生学杂费之前,有很多农村学生因交不起学杂费而失学 、辍学,导致部分农民科学文化水平不高,接受科技能力不强,劳动素质低下,直接影响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

2.农业生产方式比较落后。

由于各种原因,农村的农业生产方式还不算先进,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率不高,农业机械化 、自动化普及程度较低,不少地方的农民至今仍然依靠传统的耕作方式进行农业生产,造成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高,农民增长受限制。

3.农业产业结构需要调整 。

由于受传统产业结构惯性思维的影响等。现阶段农村的产业结构仍以第一产业为主,第二 、三产业所占比例较小 。第一产业以农业种植业为主,林业、渔业等产业所占比例较小。农业又以粮食作物为主,经济作物所占比例较小。如果不对农村经济结构作出必要的调整,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农业资源的全面、合理开发将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4.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比较缓慢。

农村农民由于受小农经济思想影响等因素,对市场经济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缺乏市场观念 、竞争观念 、价值观念,在生产安排上,一般都是以传统的方式进行生产,较少考虑市场的需求以及市场的变化,进入市场流通领域的农产品无论在数量上和种类上都相对有限,且市场竞争力不强。

5.环境与人口问题严重制约着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环境问题:由于过去乱砍滥伐,不合理使用农药 、化肥 、农用薄膜等化学物品,不重视对各种废弃物的处理等原因,农村环境面临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植被减少,森林覆盖率降低,水土流失严重,环境受污染,能源短缺,部份地方气候恶劣等 。人口问题:由于受封建思想的影响,部份农民重男轻女 、传宗接代的思想还比较严重,加之农村落后的生产条件对强壮劳动力的需求以及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未建立等原因,有不少农民为了生育男孩而违反计划生育政策,造成农村人口增长过快,人口过多,人与自然资源的矛盾突出等问题。农村环境问题和人口问题如果得不到较好的解决,将会影响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二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对策

1.加强农村基础教育,提高农民综合素质 。

要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一是搞好农村基础教育,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制度,提高农村教师待遇,改善农村教学条件,提高农民整体文化水平;二是对农民进行农业科技知识和各种业务技能培训,增加农民科技知识,提高农民劳动技能;三是开展农村民主法制教育 、社会公德 、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努力培养一批有文化 、懂技术 、善经营 、会管理 、思想新的新型农民 。

2.切实增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要利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机遇,从农民迫切需要改善的生产生活条件入手,坚持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发展农村经济 、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社会文明的基础工程常抓不懈 。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提高农业抗灾能力以及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强农村交通建设,构建乡村公路网络,实现农村人流 、物流畅通;加强农村通讯建设,保障农村信息畅通;实施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

3.大力加强先进农业科技的推广,努力提高农业生产力整体水平。

农村农业要进一步发展,必须提高农业生产力的整体水平,改变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使用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和先进的农业生产工具。一是大力推广先进 、实用 、成熟的农业技术。二是要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加强农业物质装备能力建设 。努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实现农业规模化 、集约化经营,促使农业早日实现现代化 。

4.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要以农民增收为目标,提升第一产业,大力发展农村第二、第三产业,提高第二 、三产业在农村经济中的比重 。在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上,要由过去以增加农产品产量为主,转变为调整结构,适应市场发展,提高农产品质量,提高农业整体效益 。

5 .不断创新农村经营体制。

篇6

1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水平

1.1规范化管理合作社,重视加强引导与帮助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设,需要政府进行引导,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通过技术指导、政策支持等,落实指导工作,通过对合作社发展结对进行针对性的管理,有效地为合作社成员提供便利。对此可通过加大人员培训力度、重视补助支持、监督管理合作社资金,实现规范化管理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强引导与帮助,促进农户之间以合作社为平台,形成利益联结体,进而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化发展。

1.2推广新科技,应用新技术

为有效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专业水平,需要对新型技术进行充分的推广,强化技术创新,重视打造“品牌”效应,利用新技术、新科技等实现无害化生产,通过向合作社成员宣讲推广新技术,提升此技术的利用率,进而提升合作社的管理水平。

1.3重点建设营销服务网络

为了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济效益,可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拓展销售渠道。例如:构建网络市场农副产品交易平台、网络监管市场存储、一体化运销、服务配送等。利用现代化科技建立并不断完善市场环境与机制,拓展生产、市场对接渠道。以重点扶持为基本原则,打造“一村一品”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特色品牌,利用农民专业合作社推动“一乡一业”发展,创新转型传统农业,增加农民经济收益。

2加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品牌建设力度

充分利用区域内经济资源、生态资源优势,打造特色化发展品牌,制定品牌化发展服务战略,充分利用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农民经济发展带来动力。此时需要有关部门对相关活动给予帮助,例如,工商部门根据地区农业资源优势对合作社进行指导,提升品牌知名度,为相关商标注册申请提供便利。通过有关部门间的联合协作,打造农业品牌,增强政策补贴力度,积极寻找、推荐适宜参报的农户、合作社及时注册商标。因势利导,创新品牌,提升农产品竞争力。积极拓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涉及领域,建立多元化、多层次、多主体、多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农副产品一体化加工机制,结合区域产品特点、市场需求,加工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例如,蔬菜、食用菌等多种类目的加工销售等。进而促进农村发展品牌的有序建设,促进战略品牌经营的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产业化。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区域资源优势的利用效率,建立组织化、规模化的合作社。同时,不断提升合作社的服务能力、增强合作社的风险抵御能力,促进农民增收,带动农业市场发展。

3加强技术支持,扩大合作社规模

在自愿、互利原则的指导下,由各级政府统一协调发展,建立良好的、规范化的处理关系。开展适宜区域产品的针对,不断完善配套设施建设,保护合作社成员的合法权益,积极扩大合作社规模。落实帮扶政策,定期进行针对性帮扶,向合作社普及法律知识,解决经营难题,提供技术指导,充分利用网络渠道等拓展合作社的宣传力度。通过政府调控,为合作社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市场经济环境,组织农户积极参与合作社项目,促进一体化产业链模式的形成,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向现代化发展。政府不仅需要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同时还要给予合作社技术上的支持,建立新产品研发部门,重视合作社的推广。通过研发新技术、落实技术指导对经营管理进行指导等,提升市场信息与合作社衔接的顺畅性,通过完善内部管理机制,落实监督政策,促进合作社的健康发展。

4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息化建设

4.1明确信息化建设的需求

为了进一步明确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应该正确搜集、分析制定适合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可实施性方案,对农业合作社的发展计划进行预算分析,通过综合考评后,合理分配人力、物力、时间的资源。信息化农业合作社的建立,需要合理利用有限资金。

4.2确保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

政府发挥带头作用,结合惠民政策、鼓励资金等积极筹集社会投资,满足信息化建设的资金需求,通过定期投入定量资金,促进信息化建设的稳定发展,保证维护资金充足,加速形成规模化管理,促进经济收效。合作社正常运营的难点之一就是缺乏初期资金投入,大部分人对于新经济体的形成均抱有观望的态度,因此,需要政府充分发挥带头作用,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4.3做好信息化资源建设工作

篇7

2因子分析模型的建立

当前,对经济发展业绩评价的相关研究已经趋于成熟J,主要采用因子分析法和综合评价法(DEA方法、模糊评价法、灰色关联分析等)两大类。因子分析法是通过对原始数据相关系数矩阵内部结构的研究,将多个指标转化为少量互不相关且不可观测的随机变量(即因子),以提取原有指标大部分信息的统计方法。当因子载荷阵结构不够简化时,可以通过因子旋转使因子具有更为鲜明的实际意义,同时使用因子得分函数对样本给出相应的评价和排序。因子分析的数学模型为:X=AF+(1)式中,X=(x,X2,,X),为原指标;F=(F,F,,F),为的公共因子;A为因子载荷矩阵;为特殊因子。通常使用主成分因子提取方法,其特点在于可以用方差贡献值衡量第i个公因子的重要程度。因子分析步骤:①将原始数据标准化,仍记为;②建立相关系数矩阵R;③解特征方程IR—AEl=0,计算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当累计贡献率不少于85%时,取前k个主成分代替原来的m个指标,计算因子载荷矩阵A;④对A进行方差最大正交旋转变换;⑤对主因子进行命名和解释。如需进行排序,则计算各个主因子的得分F:,以贡献率为权重,对加权计算综合因子得分。

2.1数据分析过程

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以消除指标间不同量纲对分析结果的影响,通过统计软件SPSS17.0对数据的巴特利球度和KMO(Kaiser、Meyer-Olkin)检验输出分析结果知KMO值为0.581,根据Kaiser给出的度量标准可知KMO值偏小,但是巴特利球度检验统计量的观察值为263.957,相应的概率值为0.000<0.05,说明相关系数矩阵与单位矩阵有着明显差异,各变量相关性大,综合考虑原有变量还是适宜进行因子分析”。根据样本标准化数据建立指标间的相关系数矩阵R,计算其特征值和累计贡献率,前4个特征值及其贡献率见。,前4个特征值的方差累计贡献率已经达到85.418%,已集中体现了原始数据绝大部分信息,因而提取4个公共因子是可行的,达到了化简与降维的目的。由于初始因子载荷矩阵结构不够简明,各因子的含义不够突出。为此采用方差最大(VARMAX)正交旋转变换,使各变量在某些因子上产生较高载荷,而在其余因子上载荷较小,从而得到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

2.2因子命名及解释

根据,第1个主因子在指标置、置上有较高的载荷,这些指标主要体现了各地区在耕地面积、农作物播种面积等自然因素方面的不同比较,可概括为农村自然资源水平因子;第2个主因子具有较大载荷,可概括为农村社会服务和社会保障因子;第3个主因子具有较大载荷,可概括为农村富裕水平因子;第4个主因子在、墨上具有较大载荷,可概括为农业现代化水平因子。

2.3各市(地区)综合得分计算

依据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和因子得分系数矩阵,可计算17个市(地区)的4个主因子得分F、、和,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各市(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竞争力,再以4个主因子对应的方差贡献率为权数计算综合分值,综合得分公式为:F=0.5498Fl+0.2088F2+0.1561F3+0.0853F4(2)运用该公式计算各地区的综合分值,可以排序出2008年湖北省l7个市(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竞争力水平。

3结果与分析

3.12008年湖北省各市(地区)农村经济因子排序结果,只有荆州市、襄樊市、武汉市、荆门市、黄冈市、宜昌市和孝感市总得分F>0,其他10市(地区)得分在0分以下。湖北省各市(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有着较大差异,得分最高的荆州市与得分最低的黄石市分值相差2分左右。荆州市、襄樊市、武汉市作为湖北省传统的农业强市,其得分遥遥领先于其他地区。而作为湖北省省直管市的天门市、仙桃市、潜江市得分却都在10名开外,它们的农业生产主要局限于自然资源的不足,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它们的耕地面积等自然资源指标排名都很靠后(仅高于鄂州市和神农架林区)。总体来看,湖北省大部分市(地区)的农村经济发展都还处于全省平均发展水平之下,这样的排名结果也和湖北省现实意义上的农业经济发展相吻合。

3.22008年湖北省各市(地区)农村自然资源水平因子排序对于农村自然资源水平因子而言,总的排名和最终综合得分排名变化不大。荆州市、襄樊市、孝感市依靠自己较突出的常用耕地面积、有效灌溉面积、农作物播种面积、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等指标,得分领先其他市(地区),而鄂州市、神农架林区、黄石市排名最后3位。其中荆州市的这4项指标值均排名湖北省第1,其农村自然资源水平因子得分第1,与实际情况一致。

3.32008年湖北省各市(地区)农村社会服务和社会保障因子排序武汉市、宜昌市、黄冈市在农村社会服务和社会保障因子得分方面表现突出,孝感市、天门市、仙桃市则表现不佳。武汉在农林水利一般性预算支出、金融机构农业贷款、医院卫生院总床位数上名列前矛,这与武汉作为湖北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地位相呼应。宜昌作为水利之都,其在农村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方面、黄石市在农村人均用电量方面都领先其他市(地区)。

篇8

1.1农村经济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

总体来看,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调整,我国农村产业结构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我们应该看到,这种调整主要还是在短缺经济条件下所做出的适应性调整,它还存在以下两方面问题。

第一,低质农产品的供给与优质农产品的广泛需求产生矛盾,大量低质农产品积压。随着短缺经济的结束,全国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已经降低到40%以下,人们对农产品品种和质量有了新的更高要求,农产品需求结构发生很大变化,新、特、奇、名、优、安便是农产品需求的新特征。但是,从当前农产品的品种和质量结构来看.我国农产品供给体现出“四多四少”的特征,即大路产品多优质产品少。低档产品多高档产品少,普通产品多专用产品少,原始产品多加工产品少,这就与消费者的需要产生了矛盾,直接导致大量低值农产品积压、滞销。

第二,部门结构不合理。首先,就农村三大产业来说,第三产业发展缓慢。一般来说,发达国家农村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农村GDP比重都在30%以上,而我国到2007年才达到14.8%,第三产业就业人员仅占农村劳动力的17.3%,发展明显滞后,这对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起了一定的制约作用。其次,在农业部门结构中,种植业与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的比例失调,种植业的比重依然偏高,而其他行业的比重偏低,特别是畜牧业发展相对滞后。除日本外,我国种植业比重大大高于其他国家,丽畜牧业产值又明显低于这些国家。1985年,美国、法国、英国畜牧业产值在农业产值中的比重就已分别高达49.98%、53.7%、60.8%,形成了种植、畜牧并举的格局,而我国畜牧业产值到2005年也只有33.7%,差距相当大[张秀生.21世纪经济学管理学系列教材[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1.2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居民收入差距过大

今年来,我国农民收入不断增长,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254.9元,是1978年的624.6%,年均增长7%。但分阶段来看,在1979—1985年的7年内,农民收入增长最快,年均增长15.2%,而1985年以后的20年,平均增幅还不到5%,特别是1998~2005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每年实际增长仅4.6%,而同期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年实际增长达到8.7%,前者仅相当于后者的52.9%。由此可见,农民不仅人均收入远远低于城镇居民,而且其年平均增长率也远远低于城镇居民,这就导致城乡居民间的收入差距逐渐拉大(见表一)。1.3农业科技与生产相脱节,科技进步较慢

目前,中国农产品的科技含量低,“九五”期间,我国农业增长中的科技进步贡献率是40%左右,而发达国家则在70%以上,农业的科技支持状况与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要求极不适应,它具体表现在:一是将农业科研、教育、推广机构独立设置,且分属于不同的系统,各自为政,致使农业科研与农业推广、农业教育与农业推广、农业教育与农业科研、农业科研与农业生产严重脱节,这从根本上割裂了它们之间内在的必然联系,割裂了科研与农业生产之间的联系,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和产业化开发水平很低;二是用管理行政机构的办法管理科研机构,科研机构的内部管理也完全套用行政系统的办法,形成了“官本位”的导向和模式.扭曲了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的价值取向,造成科研机构的官僚化或半官僚化;三是农业科技投入长期不足。在现阶段,我国农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与国家对农业研究的资助极不相称,财政资金的分配严重偏向非农产业;四是科研部门机构庞大,社会负担沉重。

2.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建议分析

为促进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改革与发展,近年来,围绕解决三农问题,结合党和国家的政策,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2.1拓宽农民的收入领域

具体来说有一下降几方面:(1)加快调整农产品结构,发展多种经营的步伐,引导农户面向市场生产附加值高的产品。(2)提高农产品质量,促进粮食的加工转化。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大都在3:1,而中国只有o.79-1;发达国家加工食品约占90%,而中国只有25%;发达国家的食品工业产值一般是农业产值的1.5~2倍,而中国还不到1/3。其他在农产品包装、储藏、分级水平等方面的差距也很大(见《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0年第6期)。(3)扩大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出口。采取多种形式积极扩大农产品及其加工制品的出口,解决粮食等农产品阶段性的供过于求的问题。(4)千方百计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实行适度规模经营,推进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生产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5)积极有序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引导农民更多地从事非农产业。(6)建设一批有利于农民直接增收的项目,增加农民的劳务收入。

2.2加快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步伐

为适应农业发展新阶段的要求,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调整,是促进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战略性任务。具体有以下几方面:(1)不断向生产的广度和深度进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要面向市场,依靠科技,以农户和农业产业化经营企业为主体,不断向生产的广度和深度进军。(2)发展优质高效农业。以优化品种、提高质量、增加经济效益为中心,积极调整种植业作物结构、品种结构、品质结构,发展优质高效种植业。(3)加快畜牧业的发展。扩大饲料作物种植面积,加强草场建设,改良畜禽品种,加快发展畜牧业。(4)发展特色农业。合理调整农业生产区域布局,发展特色农业,形成规模化、专业化的格局,提高商品率。(5)大力发展创汇农业。加强对农产品出口的协凋、服务和政策支持,推广采用国际标准,继续建设农产品出口创汇基地,大力发展创汇农业。

2.3加快农业科技进步的步伐

篇9

在新的时代环境下,回归生态、回归自然已成为许多人的追求,乡村旅游战略也随之产生。乡村旅游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提高农民文化素质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乡村旅游更是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点项目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作为乡村管理者,应积极地推动乡村旅游在农村经济发展中作用的发挥,让乡村旅游的价值能更好地得到体现。

一、乡村旅游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拉动乡村经济增长的新形式,在近年来的乡村发展过程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从宏观上看,乡村旅游不仅可以为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支持,为当地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也可以实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发挥区域特色,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具体而言,乡村旅游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奠定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

乡村旅游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方面,乡村旅游可以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另一方面,乡村旅游也可以完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从而吸引更多的投资。作为旅游地的村庄,居民可以依靠销售手工艺品获得收入,也可以通过为游客提供服务获得劳务报酬,通过资源的共享和信息的共享提高本地区居民的收入,在良好的生态环境和齐全的基础设施引领之下以区位优势吸引更多人来消费。

(二)为当地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解决农村就业问题是新时代环境下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可以为农村居民的就业提供更多可行性空间,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农村地区人口多、工作岗位少的问题。在新时代环境下,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已不能仅依靠外出务工或在家务农,这也可以让农村人民在家中获得应有的收入。除此之外,乡村旅游战略的持续推进也给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居民可以在当地找到工作岗位,缓解了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问题,使农村地区的产业结构更趋合理,让农民有更多的收入。

(三)实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乡村旅游战略除了在经济上给予农村更多的帮助之外,也可以实现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近年来,乡村旅游的发展给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带来了很大的提升,也使农村产业结构得到了优化。来乡村旅游的顾客会买一些当地的特色产品作为纪念品,给当地的农民带来了可观的收益,也使农村的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在我国农村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背景下,农村也逐渐从传统的农业为重点转向以观光旅游为重点。通过休闲农业模式的发展,当地可以利用较好的旅游资源实现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对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及打造具有特色的乡村旅游环境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四)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在传统的资源发展模式引领之下,一些乡村的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许多村民甚至只关注经济利益,忽视了自然环境的保护,由于过多追求利益最大化,盲目开采自然资源的问题时有发生,给当地的长远发展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而在乡村旅游战略的引领之下,村民有了新的利润获取方式,他们在保护自身基本收益的基础之上,可以保护环境,从只关注眼前的利益转向关注乡村长远利益,这就推动了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乡村旅游是指农村地区可以利用自己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自然资源吸引各地人们来游玩学习,并使游客得到身心的放松。因此,在乡村旅游战略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当地居民必须以保护生态环境和有效利用自然资源作为重要的任务。在经济的推动下,当地居民可以对自然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及乡村旅游开展过程中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有更深刻的认识,能在生活中自觉地保护水资源,保护空气资源,保护土地资源等,这从某种程度上推动了乡村地区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1]。

二、发挥乡村旅游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的策略

从乡村经济发展的现实状况来看,许多乡村已经在大力吸引旅游专业的人才,也采取了多种方案推动当地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完善,但是由于受到一些固有因素的影响,乡村旅游在促进农村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作用发挥仍然有限。实现乡村旅游的高水平发展是一项长远的工程,而乡村管理者及当地政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一)健全乡村旅游产业的政策

一些地区尽管关注到了乡村旅游在拉动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但是由于政策和体制不够健全,乡村旅游仍受到很大阻碍。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方式,乡村旅游管理体系建立的时间尚短且缺乏专业性人才,并没有实现规范化的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乡村旅游作用的发挥。而健全乡村旅游的相关政策,如采取减免税收或直接补偿生态环境等方式,就可以持续拉动乡村经济的发展。政府在投资的过程中,也应当着力避免乡村旅游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新矛盾,要在充分有效地利用扶贫资金的基础之上,实现以政府为主导、以村民为主体的联合经营方案,通过多渠道、多层次的管理模式实现乡村旅游业的长远发展[2]。当地政府也要推动各个部门联动,形成切实有效的互动机制和沟通机制,可以对乡村旅游体制机制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出快速的反应,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基础之上,解决乡村旅游体制机制中存在的显著问题,从而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

(二)为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培养人才

许多农村在为乡村旅游事业的发展培养专人,但由于当地村民文化素质不高且缺少专业系统的培训,在应用信息化和网络平台时往往会存在一些困难。除此之外,乡村旅游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各地模式雷同,缺乏特色的问题,因此,要想实现乡村旅游业的长远发展,相关人员要以创新性来吸引消费者,让游客在参与乡村旅游活动时获得美的享受。当地政府和乡村管理者应培养具有较高水平的乡村旅游从业者,要从大中专院校吸纳人才,以完备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乡村旅游管理方案融入当前阶段的乡村旅游事业之中,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基础之上,发挥人才优势,实现乡村旅游业的健康发展[3]。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国家的政策扶持已经为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多的帮助,当地政府应积极与国内大中专院校合作,引进专业人才,鼓励学生到乡村旅游试点进行考察学习,在提高学生能力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对乡村旅游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除此之外,当地也可以聘请旅游业的专家莅临指导,对乡村旅游的经营活动及农村的经济发展模式进行系统的分析,从而制定完备的经营规则和服务标准。

(三)实现乡村旅游管理模式的信息化

在现代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信息化的乡村旅游管理模式可以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也可以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持续不竭的动力。从当前阶段人们旅游消费的现实状况来看,许多消费者喜欢通过互联网或手机获取旅游地的相关信息,并根据当地的气候及区位环境选择自己的出行方式。农村地区的自然环境有所优势,但一些地区由于缺乏完备的旅游信息管理平台,良好的自然环境并没有被外界了解,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因此,当地应推动乡村旅游管理模式的信息化,在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之上,将具有自身特色的乡村旅游资源拓展传扬,吸引更多的游客[4]。由于农村地区受特殊的自然环境及地理环境的影响,许多农村交通不便且网络基础设施落后,一些游客对当地的自然环境了解不多,这也影响了乡村旅游事业的长远发展。因此,开展乡村旅游管理,必须以完备的信息平台和信息管理平台为依托,及时更新游客的信息,并做好游客信息的处理与反馈工作。通过完善的信息管理平台,游客可以对当地的乡村旅游特色及地域文化特色有更深刻的认识,这正是能吸引游客的地方。政府也要加大网络信息的投资力度,在完善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培育大量信息化人才,以实现乡村旅游管理模式的信息化[5]。

(四)发挥当地的资源优势

发挥当地的资源优势是实现乡村旅游战略常态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乡村旅游作为依托于当地生态环境开展的一种旅游经营模式,对当地的自然环境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而当地居民就需考虑到影响是短期还是长期及这种影响是否可以被消除。在推动乡村地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基础之上,实现传统农业向休闲农业和现代旅游业的转变,以田园风光吸引众多的城市观光者[6]。此外,乡村旅游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在不同的季节,乡村旅游应有不同的项目。相关人员要在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的基础之上,根据游客反馈的信息做好改进,在开发新的旅游产品的同时,形成自己独特的品牌优势。

篇10

2、要着眼提高农民素质,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和引导

发展农村经济,当务之急是教育农民、改造农民。一是要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要发挥司法部门的职能作用,定期组织农民学习法律法规。二要提高农民的科技意识。要充分发挥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和各乡镇事业服务中心的职能作用,大力发展民间科技服务组织,通过专家讲座、科技致富典型引带、专业技术培训和组织农民参观典型现场等手段,强化对广大农民的科技培训。三是要增强农民的市场观念。要引导农民舍得投入,购置必备的通讯和网络设备,善于通过电话、互联网等媒体捕捉市场信息。四是要增强农民兴办公益事业的责任感。县乡人大、组织和民政部门要在深入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完善村民代表议事会管理机制,提高“一事一议”成效,鼓励农民出资出劳,大力兴办公益事业。

3、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提高农村经济组织化程度

首先是优化粮食生产结构,粮食生产要以增收为目的,要以生产质量高、增加值多的农产品为主,要积极发展粮食产品的深加工,把粗放生产经营模式转变为集约生产经营模式,提高粮食生产的综合效益。其次是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畜牧业、林果业、水产业和蔬菜业等。最后是优化农业区域布局,为了避免地区之间产业过度雷同,实现规模经营,形成区域整体优势。

4、建立和完善法规制度机制,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农村经济的发展要求我们必须不断促进各项工作的法制化。农经部门要重视法制建设工作,树立依法行政的观念。要使已有的法律成为相应管理工作的依据,同时也要善于把握时机,使行之有效的政策和管理规范上升到法律法规层面,通过建立和完善农经法规制度体系,逐步使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依法办事成为农经工作的主要方式,推动工作发展。

5、盘活土地资源

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载体。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首先必须盘活土地资源。要在不改变家庭承包经营的前提下,实现土地资源,尤其是后备资源的有序流转,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开发效益。盘活土地资源,一是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稳定是盘活的前提,只有严格执行土地承包期延长 30 年不变的政策,才能尽可能地调动农民开发土地的积极性,消除短期行为和掠夺性经营现象。二是要建立合理的流转机制。鼓励将耕地、山场的经营权通过转包、拍卖、入股等形式逐步向大户、向能人集中,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配置。

6、必须突破性发展龙头企业

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就是千家万户分散经营与瞬息万变大市场之间的矛盾,由于农产品生产与市场之间缺乏必要的连接纽带,分散生产和销售,很难形成规模和优势,即便是形成了规模生产,也会因为分散销售抢市场而出现互相压价、相互残杀的现象,加大了农产品交易的市场风险和交易成本。要确保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就必须突破性发展产业龙头企业,靠龙头将农户的分散经营与大市场有效连接起来,形成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格局。发展龙头企业:一是要走出政论办企业、管企业的误区。本着谁有能力谁牵头,谁先发展扶持谁的原则,按市场经济规律组建龙头企业。二是要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龙头企业的发展经营必须兼顾公司、农户等多方利益,防止出现一味追求公司利益而损坏农民利益的现象,只有真正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共同体,才能切实起到产业发展的龙头带动作用。三是要为龙头企业的发展出台优惠政策,创造宽松的环境。

7、确保党的农村政策落实

农村经营管理工作历来是党的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把贯彻落实农村经济政策的工作制度化、经常化,保证党的农村政策落到实处并长期稳定的关键环节。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落实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按照“融入全局、立足多予、注重运作、重在实效”的要求,落实“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运作,重在实效”的实践要领,确保党的方针和农村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农村经营管理工作要围绕党的方针政策,宣传落实支农惠农政策,促进农业持续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更加和谐,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