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方式模板(10篇)

时间:2023-09-26 10:37:4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小学语文教学方式,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小学语文教学方式

篇1

文学作为中国的一种传统美学,作为小学学习的一门必修,是小学教学的一个重点,但在调查中发现,小学生普遍反映语文的学习较为枯燥,形式特别单一,更看不到语文中的美,这在很大程度上是语文教学方式的不合理而造成的,所以进行教育方法的创新,使学生看到小学语文中的乐趣是语文教育创新的第一要务,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根据教学中这一系列的问题锐意创新,力求以创新促进语文教学,以兴趣提高语文成绩。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将提出一种兴趣教学的方法,以期为学生语文兴趣的培养提供帮助,为语文教学的创新和语文教育水平的提高提供参考。

一、 培养人文关怀,学做良师益友

语文是一种美的艺术,是一种崇高思想的载体,在苏教版语文的许多篇目里都充满着人文关怀,比如经典的古诗《回乡偶书》无不透露着人文的美,我们在这些文章的教学中,应尽量避免教条式的灌输,告诉学生要爱国、要爱家乡。人文关怀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就是文学的灵魂,所以在教学中,我们更应该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与学生真诚探讨课文中的人文色彩,引导学生避掉浮华,领悟课文的精髓。让学生在感悟中对老师、对课文都产生兴趣,乐意去接触,去深入语文的教学。

二、巧妙设计开篇,促进氛围和谐

万事开头难,一个好的开端往往是学生深入课堂的基础,因此,老师在课文的学习中,有必要巧妙的设计新课文的开篇,在一开始就为学生营造一个相对和谐和快乐的氛围。他们的思维,尤其是抽象思维甚至已经超越了我们的想象,我们必须给他们创造这种自主发挥氛围,氛围是一种抽象的东西,这就决定了它是富有弹性的,在不同课文的开端,教师先为课文的学习营造一个合适的氛围是必要的,试着在氛围中让学生由看客成为主人,以一种趣味和好奇的心态投入学习。在实践当中,这种方法是取得了一定成果的,学生在课上明显更为专注了,不再为语文的枯燥而抱怨,如此一来,成绩的提高必然水到渠成。

三、留下自主空间,引发自主学习

文学的美在一定程度上来源于其发散性和不确定性,不像数学、科学等学科一样,每个题目的答案都是唯一的,语文的答案可以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学生只有看到语文的这种多样美,才能真正去自主探索,探索文学中的多种可能。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不要去定义语文,不要让学生形成语文很单一,语文就是课文的这种思维定势,而是要激励他们在学习中去自主探索。在自由的空间里,学生才能对语文产生兴趣,没有人愿意生活在束缚当中,更没有学生愿意在束缚下进行学习,在开放式的文章学习完成后让学生扩写既能引发学生的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发现语文的开放美和不确定美,像这种开放性的教学方式,是当今语文教学所可以采用的。

四、精心设计课堂语言

现在小学语文的教学多是老师讲解或老师与学生讨论的,作为课堂引导者的老师对课堂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所以小学的语文老师必须要让自己的语言简单易懂,并且诙谐幽默,死板的说教是引不起学生兴趣的,在一定程度上这也是学生反感语文的一个重要要原因。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僵化模式,精心设计课堂语言。这样,才能更加完美的创造合适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真正投入学习。

此外,老师还可以在文章的教学中运用自己的语言来嘲笑和评价文中人物,比如讲课外读物时,尤其是讽刺性文章比如孔乙己,比如范进等人物。学生对这种讽刺性文章一般都当笑话看待,引不起思考和讨论,而如果老师能这样引导性的给学生指出思索的方向,学生就能体会到到一些有血有肉的文学形象,而不是空洞的文字理解。这种体会对学生的兴趣培养是十分有益的,而小学生自制力差,精神难以长时间集中,所以这种兴趣方法也是小学语文教学所必不可少的,从内心的体悟文章才能真正融入语文,获得语文成绩的提高。

结语:语文是语句的美,是描写的美,是开放的美,是人性的美,是快乐的美,但小学生目前对语文的认知还很肤浅,只有让学生体悟到语文的这些美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真正从兴趣中得到提高。而现在,传统僵化的语文教学模式是不足以打动学生的,本文笔者已经介绍了兴趣教学的多种方式,希望能给小学语文教学方式的创新提供借鉴,以期小学语文能真正以创新促教学,以兴趣促成绩。

参考文献:

[1]王芳.应对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语文教学[J].成才之路.2009(26).

[2]王振忠.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兴趣教学[J].新课程学习(上).2011(03).

篇2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就是使小学生对作文进行写作的自主能力能够得以培养和提高。而“作文先导式”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因此,“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起着非常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本文就对“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进行探讨。

一、“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意义

1. 充分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第一,小学老师要选择那些孩子比较感兴趣的事物,引导小学生尽可能的展开他们的丰富想象力,使小学生能够轻松自然的表达出自己在所进行的活动中的所见、所闻、所思及所感。第二、小学语文老师要尊重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性格差异,经常鼓励学生,尽最大努力让这些学生能够毫不保留的表达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同时肯定他们在进行语言表达过程中的最大闪光点,此外,评价他们的口语表达时,要以夸奖为主[1]。第三,小学语文老师要积极引导小学生将句子进行由浅入深的表达通顺与完整,同时在表达的过程中,还要有一定的思维条理性,确保他们语言交流的能力能够不断提高。第四,小学语文老师要严格要求小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要求小学生在对一段话进行表述时一定要尽量做到声音洪亮、口齿清晰以及态度端正。

2. 充分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

培养小学生书面表达能力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第一,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进行针对性的培养,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语文老师要在在上学期教会学生怎样使用字典,同时,在进行拼音教学的过程中适当的指导小学生对拼音查字的学习,而在二年级下学期,则要教会学生怎样使用汉字的部首进行字典查字。第二,为了保持学生思路的连续性,将那些不认识的汉字用拼音来代替,完成之后在用查阅字典的方式将其拼音更改成汉字。第三、小学语文老师对小学生在词语运用上的要求是:语句通顺、准确以及内容完整[2]。

二、“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主要是以年级比较低的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并且将小学生的口语表达作为先导模式教学的主要内容,对作文能力和知识指导的进行提前训练的一种现代化语文教学创新模式。这种模式并不是指我们通常所说的作文,它是一种对小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进行训练的辅助手段。以“作文”为导向,使学生在阅读、识字、拼音方面的学习能力得以带动。即在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老师不但要让学生对拼音、识字以及阅读等内容进行熟练的掌握,而且还要将培养其作文写作能力作为改革重点,进一步打破那些以内容序列和教学程序为主导的传统语文教学模式[3]。用写作和说话的方式,对作文常识教学与思维活跃训练进行灵活穿插,提前对学生的交流及表达能力进行开发。

1、加强训练学生的写说能力

“作文先导式”教学的主要内容就是训练小学生的写说能力。这种训练的主要内容包括:看图写作、仿写儿歌、观察日记、活动作文、观察作文、编写故事以及体验作文等。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主要就是要求学生能比较完整的表达出一句或者几句话,对于二年级的小学生则转变为一些文章中片段的训练,在学期快要结束的时候,要求学生要能书写出字量在三百-四百的小作文。训练小学生说写能力的模式通常可以设计成五种类型,即:a.玩耍说写。小学语文老师充分利用学生的游戏时间或者课外活动的时间来训练学生的说写能力;b.绘画说写[4]。在老师的正确指导下,要求学生先涂画一些花花草草等,再让他们学习与了解这些图画中所对应的颜色和正确的作画顺序等;c.动手写说。老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做,激发学生对学生学习的兴趣及求知欲望,并让这些学生制作的过程与大家分享;d.听听说写。这种类型就是通过听一些音乐或者一个故事,展开小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并用写作的方式将其感受表达出来;e.背诵书写与阅读说写。通过让学生阅读或者背诵一些优美的片段、诗歌、名言以及一些成语等,积累学生对文章进行写作的素材。

2、以开放式教学对学生进行引导

“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主要是以开放式的教学引导活动为基础的。这种引导性活动主要包括四个方面:a.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中,积极开阵一些具有意义的、比较丰富的活动,确保小学生在对语言文字中的独特魅力进行感悟的同时,能够获取一定的知识,而且还能有一些素材的积累;b.使学生课余生活尽量丰富,让孩子们多参加一些社会上的公益活动,培养这些孩子认真观察自然的能力,留心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这样不仅能拓宽孩子们的知识面,还能使其视野得以开阔;c.小学老师要对学科活动中现有的资源予以充分利用,并更好的应用到作文教学中,像美术课绘画、体育课做游戏以及音乐课听歌等;d.小学老师提供给学生的教学内容一定要浅显易懂。尽量多使用一些视频片段或者故事性比较突出的图片等来激发学生兴趣。确保学生对其观察后能理解对材料所要表达的内容,并鼓励学生用所看到的阅读材料作为参考来进行作文写作[5]。

三、结语

“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有效减少小学生对学习的畏难情绪,而且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应用语言的能力得以锻炼。所以,“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高低年级小学生作文写作的水平,而且对今后学生的文章写作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为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非常大的收益。

参考文献:

[1] 鲁会丽.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生本教育分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5):120-121.

[2] 刘申.关于新课标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3(10):79-80,.

篇3

1.教学要注重张扬学生个性

现代教学论的真谛就是主张教学重在发挥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潜能,张扬人的个性。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是活泼好动,正如一位哲人所说的:“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长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语文教学应多联系儿童的实际生活。

1.1 在生活实践中,张扬学生个性。学生的生活蕴藏着无限的教育价值,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教者要善于捕捉学生生活的资源,把学生生活中的资源,作为张扬学生个性的源泉。在现实生活中,养成学生乐于探究和勇于实践的精神,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的责任感,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及良好个性品质。如:在开学之初,让学生回忆起假期生活中一页页值得回忆的美好片断,让他们把在假期中的见闻和实践在课堂上相互交流。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同时,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每一位学生,讲述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有一段段真实的经历,一个个美丽的传说,一句句实践后的感受……在这种心与心的碰撞中,学生了解许多风土人情,有许多的感人的体验和收获。然后,用一段话把自己的小故事再写下来。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而且开阔了眼界,达到了情感交流、资源共享。

1.2 在开放性的教学活动中,张扬学生的个性。语文教学活动,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在教学中,尽量放手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在开放的活动中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实践能力、创新精神。教师要注重场景教学,积极地把学生引向学习场所,引向生活和大自然。教学写景的文章后让学生做导游和写解说词,学了人物的文章后让学生当记者进行采访或与人物网上对话,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学语文、用语文,发展语文能力、提高学语文的兴趣,在活动过程中张扬学生的个性。

1.3 在口语交际中,张扬学生的个性。在口语交际课中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强调在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激发学生在课堂中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在说话中学会说话,在交际中学会交际。二是课堂教学中注重以学生思维活动为主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正让大脑活起来。

2.重视语言积累

小学语文课本是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范本,文化素养包含其中。教师在讲读时,一定要注意语言文字的训练和文化素养的感悟。这样学生才能从课文中收集大量的语言文字信息,在脑中储存下来,长期积淀。现代语文教学应该是"以掌握祖国的语文为目的,以熟读背诵为手段。"为了强化这一手段我们要采取以下几条措施:

2.1 增加课本中的背诵量。就现用的教材来看,不论是含蓄隽永的诗歌、意境优美的散文,还是寓理于事的寓言故事,都是学生语言积累的优秀范文。但教材中要求背诵的却为数不多。所以我除了落实课本的背诵量,每单元还挑选一些妙语佳句、精彩片断让学生熟读成诵,并运用于片段练习。

2.2 阅读教学中,加强朗读、背诵训练。语文教学时着重在熟读课文上下功夫;在记忆常用词语,名言警句上下功夫;在背诵诗文佳作上下功夫。一课教完了,通过检查是否读熟、是否能把该背诵的地方背诵出来,是否积累了好词佳句,是否把所积累的好词佳句恰当地加以应用,作为评价自己教学成败的首要标准。

3.注重语文教学知识的拓宽延伸

在教学中,我努力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兴趣,教给了学生知识,更教会了他们求知、合作、竞争,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实在,确有所得。

3.1 Z文教学课前要精心预习,课堂要有效引导,为学生创设一个多元化的求知过程,通过多方面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学语文时,教师先后采用课件展示,读文绘画,上台讲解,演示说明,接读强化等处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中全身心的投入到了阅读实践之中。这种求知是心灵与文本的对话,教师的点拨和指导,独具匠心的设计与组织,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形式多元化的求知过程。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3.2 课堂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的表达空间,营造一个争先恐后、畅所欲言的喜人场面,使语文知识得到拓宽延伸,让课堂丰富起来。教学语文,教师先让学生读课文,然后用"从那个词语或那个句子读出了什么",这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点拨学生,既告诉学生品读的重点是词和句,又没有限定固定的范围,给学生留下了广阔的思维空间。教师没有用自己的讲解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是以开放的理念,设计了开放的问题,营造了开放的氛围,自然也开放了学生的思维。

篇4

当今中国教育的发展已经到了前所未有的素质教育关键时期了,避免课堂中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以实现每一名学生的全面发展已经成为21世纪中国教育界专家和学者面临的重要课题了。

1、 当前时期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首先,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模式,严重的制约了学生主体性地位的发挥。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以教师讲、学生听为基本特点,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所充当的角色是知识的传播者,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而学生则只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仅仅处于从属的地位。在这样教学模式下所进行的语文教学,教师只要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实施教学活动即可,完全不必理会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能力范围。上述的这种情况严重制约着我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现,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是极为不利的。

其次,整齐划一的教学方法与机械的标准答案严重制约学生创造力与想象力的发展。在中国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组织形式仍然是班级授课制,而由于班级授课制所特有的缺陷,导致了小学的许多语文教师不能够实现因材施教,严重的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此外,标准答案的唯一性也对教师教学的实际产生着不可估量的消极影响,它不仅不利于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的实施,更加严重的限制着学生创造力与想象力的发展。

第三,传统以成绩论英雄的评价标准严重制约着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长期以来,由于中国的小学升学压力较重,致使应试教育在中国的教学思想中根深蒂固。伴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步伐,小学语文的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不断调整与创新,然而,其教学评价标准的革新却始终未见成效。笔者认为,素质教育及创新教育的有效实现,教学评价标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一套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评价标准,那么,所谓的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则只是纸上谈兵而已。

2、 创新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首先,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有效开展合作学习、自主学习以及探究学习,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在整个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原有被动、单一的教学模式,建立一种能够将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的多样化教学模式,从而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进行求知和学习。这种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教学方式已经走入了人们的视野,并逐渐取代了传统教师本位的教学模式。只有这种重视调动学生积极性与主动性的教学方式,才能够将学生的学习过程变被动为主动,从而使其得到更好、更全面的发展。

其次,因材施教、并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展。一方面,每一个学生都是具有自己独特个性与特点的不同个体,整齐划一的教学组织形式势必制约着学生个性的发展与能力的提高。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在中国古代时期孔子的教学思想中便有明显的体现,时至今日,无数的实践证明它正是解决班级授课制特有缺陷的最佳办法。另一方面,教学方法是教学目标得以顺利实现的重要媒介和桥梁,正确、恰当而科学的教学方法不仅有助于教学任务的高效完成,更加有助于学生知识的获取与学科素养的提高。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与完善的21世纪,借助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的顺利开展已经成为时展的主流趋势了。现代科技的发展为教学渠道的拓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作为小学的语文教师应该顺应时展的潮流,拓宽教育渠道、创新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实现。

第三,创新评价标准,重视发展性评价的重要作用,以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众所周知,教学评价是以促进教师提高与学生发展为最终目标的。在新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下,教学评价标准也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而不断的调整与更新,发展性评价便是一个相对完善和可取的评价方式,它更加突出教学发展的功能,改变了传统评价标准过分追求成绩与升学率的弊端。根据调查显示,在中国相当一部分地区的小学中,仍然有许多学校的领导和教师没有真正理解新课改的基本精神,他们甚至想当然的认为所谓的新课改就是教学内容的改变而已,而并没有将评价标准的创新与调整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上,上述情况的产生不仅将严重制约我国新课改的深入与推进,还将对教师与学生的发展产生相当不利的影响。笔者认为,发展性评价标准在我国小学的语文教学改革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应该引起有关领导与教师的重视。

 第四,教学情境的创设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也相当重要,它不仅有助于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更加有助于学生迅速的理解新教材、掌握新知识,实现他们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最终目标。小学的语文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可以在这个创设的情境中尽情的发挥其想象力与创造力,这不仅是学习成功的重要秘诀,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起点。

3、 小结

    综上所述,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因材施教、更新教学方法、创新教学评价标准与重视情境教学等均是改变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现状的重要途径与出路。在新课程改革的时代洪流之中,小学的语文教师想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就必须不断的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模式并更新评价标准等,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金雅琴.语文教育教学方式的创新[J].文教资料.2005(20):146—147

篇5

2.标准答案式的语文教学。一些教师为了应试的需要,将语文课程的讲授理解为标准答案的普及教育,让学生失去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3.讲授方式过于死板。在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课题气氛极为死板,教师仅仅是单调的说教,语文学习成了学生的一种负担。

二、小学语文教学方式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转变

1.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教学的过程本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所以教师必须从课堂的"主角"转变成学生学习的指引者,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同时新的课程标准也不是要求每个学生在任何方面都要全面发展,而是应该突出学生的个性发展,发挥学生的长处,而不应该用一个统一的标准要评价学生,鼓励学生进行创新。

2.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情感的投入。教师应该把握好自身的角色,选择合适的方式,通过有趣的教学形式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只有真正地了解学生的心态,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微笑教学可以让教师赢的学生的认同,教师的表情和身体都会影响到学生对老师的印象,教师只有用鼓励性的话语才能更好地感染学生,将以往命令式的话语转变成平等的交流,这也是为学生创设自由平等的教学环境的需要。

3.为学生创设自由的学习空间。为了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教师应该给学生足够的发挥空间,让学生自由地展示自己,尊重学生提出的不同见解。虽然学生提出的一些观点可能不完善,或者比较偏激的观点,但是这些不完善的观点很可能激发出学生思维的火花,教师不应该直接给出学生答案,也不应该随意否定学生的观点,而是鼓励其进行逆向思维。只要学生的答案没有原则性的错误,就应该对其主动性进行肯定,通过这样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

篇6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7-0098-01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的教学与师生的学习都呈现出低效化。教师一味灌输知识,鲜有师生互动等环节;而学生则是被动地接受知识,鲜有自己独特的思考和见解。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个性被扼杀。而教师也是受害者。教师的教学水平长期停滞不前,久而久之,陈旧的理念会根深蒂固,影响到自己素质的提升。

新课程改革为教学提供了崭新的平台,给教师提供了自由伸展的空间,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新课程的实施使教师的教学方式都在发生着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慢慢彰显。以培养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的教学方式逐步走向教学的前台。但我们也看到,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反思。

一、对阅读方式的反思

1.阅读方式流于形式。我们知道课堂上语文教学很大一块空间来源于对文本的认知和阅读,在新课程的要求下,新的阅读教学应该是扎扎实实抓好课堂内的阅读教学,可而今眼目下,课堂上常常流行这样的口语:“请你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你想读哪一段就读哪一段”表面看来是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而在实际教学中,课堂上,教师言毕,教室里立刻人声鼎沸,场面极为热闹,到处是所谓的“书声朗朗”,而学生常常会忽视或者说不喜欢的方式就不再用了,久而久之,不喜欢的方式就会让学生丢弃。比如像默读、浏览等有的学生上了高年级都还不太适应这种读书方式。

2.应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真正养成良好的阅读方法。儿童是否有阅读的兴趣,很大程度取决于学校第一学年的教学活动。如果老师能发现、奖励和发展学生在阅读中所表现出来的每一个优点。那么他们就会喜欢上阅读,所以,我们在语文低段教学中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培养学生喜欢上语文课,感受到阅读的乐趣,这样看来教会学生阅读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二、对合作讨论方式的反思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目前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努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也正是课堂教学改革所努力的方向。眼下,几乎所有的课堂,特别是公开教学,都可以看到小组合作学习。教师从讲台上走了下来,不再是“居高临下”,师生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始凸现了,学生的头抬起来了,手也举起来了,话也多起来了。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被激发起来,表面看来学生是动起来了,但实际上学生合作的有效性很低:有的不管问题是否适合采用合作学习这种方式,不论问题大小、深浅一律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有的教师把问题一提出没有让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就直接进行合作讨论;有的问题只需要学生独立思考就能解决的也让学生进行合作讨论;有的合作讨论的目标方向不明确或范围太大太空,学生不知道该去合作什么,讨论什么;有的合作则根本没有时间的保证,几个学生凑到一起还没有说几句就草草收场;有的小组学习中,爱发言的依然是那些学习好的,学习差的则只是旁听;有的小组合作因缺乏有效的组织和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而变成了学生说笑或玩耍的机会;还有的教师在学生合作时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诸如此类的问题在课堂上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为达到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我们必须重视:

1.精心选择合作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有的问题不太复杂,这样的问题,可通过形象思维、直觉思维和时间逻辑思维这三种思维的一般加工方法和策略解决;但有的问题的复杂性水平较高,而这些问题往往是教学的重点或难点。

2.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可以先明确分工再合作,使每个学生都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既快又好地完成任务。之后可以先独立思考,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要做到能听出别人发言的内容,对别人的发言做出判断,有自己的见解,最后形成集体的意见。这样就保证了每个人都能有思考的机会和时间,同时在参与合作学习中,教师更应培养特困生在小组内主动参与的勇气和自信。

3.加强对合作学习方法的指导。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不要等待,而要深入到小组中去,了解他们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程;教师不应该担心学生讨论时会提出很多问题,怕“不好收拾”,殊不知学生在这样的“问题堆”中思索,“小问题”马上迎刃而解,“大”问题就是我们教师要正确引导和帮助学生如何认真分析并反思思维的过程;教给学生正确的合作策略,让他们逐步掌握合作的方法。

三、对多媒体教学方式参与度的反思

新的教学理念不但带来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同时也带来了教学手段的优化和多样,最直接的表现是对多媒体资源在课堂中的广泛应用。我们都知道,多媒体教学资源中尤其是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是现代教学的需要,它所带来的便利和优势也是大家熟知的。但在多媒体的应用中也反映出了一些问题。

1.过份依赖课件。部分教师认为一堂优课如果没有课件或者说课件内容少了的话就不是优课,于是将课件作为自己能力水平和课堂效果亮点的标志。为了片面地追求课件的新,奇,课前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去制作课件。一节课从开课到结课始终都在使用课件,整堂课成了课件的演示课,整节课看到的只是声像音画的不断变换的展示,而看不到老师的引导,看不到学生的思维,师生间的交流和沟通过程也好像全权委托课件代替了一样。

篇7

古诗词是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是我国古代文化的宝贵遗产,作为后人,应发扬光大,把其继承发扬下去。因为,古诗词里凝聚了先人宝贵的文化精髓,是我们中华文学史上一朵璀璨的奇葩。所以,教学生学好古诗词是每一位语文教师的责任与义务,必须切实抓好。进行有效的古诗词教学的途径都有哪些呢?

一、重视诵读,引领学生体会古诗词的深刻内涵

诵读,是古诗词教学方法的首要之选,而且使用广泛,行之有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有些重点的诗文应该要求学生进行诵读,以便于学生积累、体验及培养语感。小学生的年龄小,记忆力特好,阅读、背诵古诗词比较容易。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阅读、背诵不是问题,难就难在对古诗词的理解上了,教师要耐心指导,引导学生在多诵读的基础上去感悟语言,通过学生的多次诵读来战胜对古诗词理解的障碍。在诵读过程中,教师应规范字音,指导学生掌握标准的字音,在学生诵读的同时,去感悟古诗词的格式美、用词美、意境美,让学生沉浸于美好古诗词的享受之中。

二、注重情景,启发学生感受古诗词所拥有的意境之美

古诗词本身就是一幅优美的画卷,诗与画彼此相通,诗中蕴含着美,画中包含着诗。依据古诗词的丰富内容去进行绘画,从绘画之中感悟古诗词所蕴含的意境之美。

篇8

创新教育已成为了当今教育的主旋律,小学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课堂教学应是实施素质创新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所以我们必须从小学语文这门学科的特点出发,抓住契机,在教学中扎扎实实落实素质教育,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而努力。

一、激发创造兴趣,鼓励创新精神

学生如果没有学习的愿望,那么我们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就会全部落空。同学们没有求知的愿望,学校的开办就没有什么意义了。所以,我们作为一线教师,应该珍惜同学们的好奇心、创造的欲望和求知欲。要使学习变成一件有思想、有创造、有感情、有美感和游戏的鲜艳色彩,成为同学们特别感兴趣和强烈吸引力的事情。增强同学们的学习的信心,能够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鼓舞。在我们的实际教学过程之中,我们应该始终坚持启发性的原则,设疑提问,强烈地刺激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振奋起来,产生主动探究新知的愿望。

在我们的课堂语文教学的过程当中,我们一定要彻底改变原来那种满堂灌的做法,让学生能够在教师讲授课程的过程中,让同学们积极的发现好的句子、好的描写、好的修辞方法、运用好的词语,是每一个发现都让同学们感受到是自己的收获。尤其是对那些语文学习不太感兴趣的学生,在课堂教学时应该给与更多的关心,尊重他们的人格,激励他们上进,及时地发现他们身上的亮点,发现闪光点后要多多给与表扬,使他们树立努力学习的信心,是同学们能够感受到老师在关注他们,并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尊重和关怀。这样做就能够使同学们在课堂上大胆发言,敢于提出自己的疑问,敢于畅所欲言,使教师和同学们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产生共鸣,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这样做就能充分调动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二、运用求异法,旨在创新

求异法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之中经常运用的方法,这种方法就是在解决分析问题时不按照一般的问题的原则和方法,就是不满足已知的结论,而运用全新的思维方式提出不同的新的见解的方法。这种方法能够激发同学们的创新思维方式,培养同学们的创新精神。一般情况我们在教学时应用求同思维方式比较多没有及时科学的引导同学们用发散的眼光,全方位的审视课文的语言的运用、文章的结构、题材,要尽量让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同时,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应该提倡进行多元化思维训练,多元化思维方式是创新思维的重要思维方式,鼓励同学们对同一个问题提出不同的简介。另外,还要引导同学们进行逆向思维,大部分的小学生由于长期受传统思维方式的影响,常常在提出自己的观点的时候犯“人云亦云”的毛病,不能也不敢提出和别人不同的意见和观点,为此,我们在平时更应该引导同学们进行逆向思维的方式,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式,让同学们的思维从事物的对立面开始,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同学们提出新的见解和主张,才能使同学们不仅能从正面去思考问题,也可以从事物的反面去思考问题,从而实现一个问题多种方式进行解答,这样同学们才会具有创新的能力,实现高效课堂的目标。

三、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篇9

语文作为一种母语知识和技能的习得过程,本身就是生活化的过程,只有通过实践、结合实践尤其是时展最新情况才能称得上是有活力、真正地掌握了母语。目前,网络资源愈来愈多,小学语文要想跟得上时代的发展,必须借助网络资源开展语文教学,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教学更加生活化、人性化,学生才能更愿意学、学得好,并且还能够在长远上促使学生培养出终身学习、自主学习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利用网络资源开展阅读教学

能够选入语文课本的材料毕竟是少数,还有很多有价值、有意义的文章在网络上也同样具有教学意义。因此,要借用网络资源,开拓学生的视野,鼓励他们开展继续阅读,从而为他们的发展奠定资源基础。

1.利用网上资源深化课文学习。课文中的很多知识点并没有得到完全的体现,为了更好地表现这些知识点,教师就需要通过网络搜集这些材料,结合课文和教学需要对学生进行教授。一般来说,最好能提前向学生提出一些简单要求,让他们结合知识点自己寻找相关资料,这样可以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探究能力。当然,教师自己是要做好充分准备的,只有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利用网上资源拓展阅读范围。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因此,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这可以以人物为线索,也可以以某一历史事件为核心,还可以围绕某一主题为核心,搜集相关材料。在海量资源的充实下,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必然会得到极大的提高。

二、利用网络开展写作实践

利用网络资源充实写作素材。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利用网络的海量资源来充分写作素材,无论是写人、写物还是写事,都可以在网络上找到相应的资料,这样就能够拓展学生的视界,让他们打开更多思路、思考更多的写作可能性,学习更多更好的语句。这尤其对后进生来说是一个捷径。

总之,在网络时代,要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提高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引领学生自由地驰骋其间,达到最优发展。

参考文献:

篇10

小学语文教材中文章的数量较多,选材也较为丰富,小学生在学习时具有一定的难度。较多的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又有限,且教材中所采用的文章都各具特色,这些都为语文教学的发展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也使得小学语文教师必须优化教学过程,最大限度的提升教学质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情境教学就成为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教学手段。情境教学突出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和接受,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理解知识,对提升教学质量有极大的帮助。比如,教学文言文,由于这部分知识离学生当下的生活较远,学生理解文言文中一些特定情境的内容就比较困难,所以很多学生会觉得学习文言文很吃力。对此,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创设教学情境,如利用多媒体设置与文章相符的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特殊的情境中,从而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或者是分角色朗读、对话等形式,把学生带入到教学情境中去,逐渐提高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感受,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学生的学习情况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虽然说情境教学的应用,为小学语文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如何开展情境教学,开展怎样的情境教学还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和选取适合学生发展的方法,这样,情境教学才会真正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才会让小学语文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二、开展体验式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很多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对新课程所提出的三维目标不重视,仍然把传授知识放在首位,而忽略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但是从语文的角度讲,文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它真正的魅力启示在于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感悟生活,丰富想象,不断思考和体验阅读的乐趣。特别是小学阶段的学生,比较喜欢在同学和老师面前展示自己的。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小学生的这种个性和优势,开展体验式的情境教学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教学,实现师生互动。对小学生而言,由于他们的素质参差不齐,通过情境教学能够满足所有学生发展,让学生进行体验学习,实现对知识的自我构建。为此,这也导致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组织情境教学时所创设的学习情境只适用于部分优秀的学生,有很多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则处于边缘地位。主要是因为很多教师在设置教学情境和教学活动上考虑得还不够充分,很多常年积累下来的教学习惯仍然没有改变,教学方式不够灵活,所以最终导致学生的体验较少,主体作用被忽视。为此,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教师在开展情境教学,引导学生体验教学内容时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体验教学,如实验体验、活动体验、小组合作体验、调查体验、网络体验等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体验学习,增强他们的兴趣,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构建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及新课程教学理念的逐步推进,多媒体教学技术也在各中小学得到了普及,这一教学手段的出现无疑为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的实施带来了福音。因为多媒体技术在提高教学效率,增强学生的学习情趣和学习积极性方面可以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以情境教学为例,多媒体的引入,往往就可以让一堂单一的以听为主的有语文课堂,转变成一堂能够调动学生各方面的感观,帮助学生吸收更多的信息,让学生在既定的教学情境下理解知识的课堂。为此,在小学语文教学的情境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利用图片、声音、影片等多种资料,刺激学生的感官,创设符合教学内容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根据教师所创设的情境有意识地去展开想象,进而逐步理解和把握文学作品中所蕴涵的信息。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学生能够在多媒体所展示出的图片、声音或者影像等资料所营造的氛围当中,将自己的情感倾注于审美对象,作品本身具有的情感美和艺术美都能完美地展现于学生的面前,并在他们的脑海中产生无限的想象,这样一来课堂情境教学根本目的也就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