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物流工程的研究内容模板(10篇)

时间:2023-09-27 09:54:05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物流工程的研究内容,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物流工程的研究内容

篇1

中图分类号:F251 文献标识码:A

我国高等教育部对“物流”和“物流工程”一直非常重视,至今全国已有172所高等院校开设了“物流管理”本科专业,30多所高等院校开设了“物流工程”本科专业。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全球化的今天,物流的系统性特点日趋明显,因此,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我国需要大力发展物流工程本科教育,针对物流工程专业设置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建立适合我国经济状况的物流工程本科教育课程体系。

一、 我国高校物流工程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现状

目前,我国高校的物流类专业大体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放在管理学科中的物流管理专业,另一类则是工科类的物流工程专业。物流管理专业偏重对流程体系的管理整合,物流工程则注重具体的系统规划及技术应用。

从我国高校的情况看,部分院校通过引进国外物流学科的最新理论和实践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设置了一些物流工程本科专业课程,如物流装备、配送中心规划设计、物流系统规划设计、企业物流、物流信息系统、系统仿真技术、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工程项目管理等课程。这些改革对我国物流工程专业教育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与物流业的发展需要相比,还存在着较大差距。

二、 教学研究型大学物流工程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关系

教学研究型大学是介于研究型和教学型之间的高校,从人才培养的层次来看,以本科教育为主,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协调发展。如何找准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定位,使教学研究型大学形成各自不同的人才培养特色,是教学研究型大学培育复合型、开放型、应用创新型人才的关键。

关于物流工程学科与专业的关系,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理解:一是专业以学科为基础,是对学科的选择与组织;二是专业的特色化发展促进学科知识的丰富与发展。大学的专业设置,从根本上说,必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是作为大学的学科体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一种连接体而存在的。就教学研究型大学来看,教学是第一位的,教学所培养人才的社会适销对路性,是第一要考虑的因素。因此,专业往往随着社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人才需求的变化而变化,专业建设必须符合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三、 教学研究型大学物流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思考

1.国内外大学物流工程专业发展现状

根据美国一项物流从业人员的教育程度和专业结构的调查结果显示,物流人才的专业背景以管理为主,高层的物流管理人员必须具有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两方面的专收知识。他们必须对物流管理概念,包括从简单的仓储、运输以至综合物流、全球供应链管理等方面有全面、深入的认识。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密芝根州立大学等几所知名大学均提供以工程、管理科学和供应链管理策略为主的本科课程。他们的课程不但着重应用性和实用性,而且兼具理论和研究。

为解决社会需求与人才培养的矛盾,我国很多高校相继开办了物流工程专业,但是由于现代物流在国内还是一个新兴概念,办学也是处于摸索阶段,有的学校只是在相关专业上增加几门物流课程,并没有系统化的物流工程教育理念,不能培养真正高素质的物流工程人才。发展物流工程本科教育,建立完善的物流工程本科专业课程体系,已成为提高物流效率和效益的关键。

2.教学研究型大学物流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理论依据

“物流工程”是一个技术含量很高的学科,它主要是对物流系统的规划、设计、实施与管理的全过程进行研究。一个良好的物流系统不能仅停留在规划阶段,需要通过具体的工程建设来实现,物流工程的实施过程就是整个系统的硬件设计、制造、安装、调试和规划软件等过程。因此,物流工程本科专业应培养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工学学科作为理论基础,管理学科和工学学科相互渗透的复合型物流人才。

3.教学研究型大学物流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原则

(1) 课程体系整体优化的原则

紧紧围绕培养目标,加强课程结构、内容与体系内在联系的改革,明确每门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作用,进行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主干课程,以及理论与实践、知识、能力与素质等多维度上的整合,体现课程相互之间的主次关系、层次关系以及内在联系和相互配合,进行系列课程的重组与整合,使课程体系设置体现在教学全过程的整体优化。

(2)课程体系理论与实践相互协调的原则

强化理论与实践相互协调,压缩课内总学时,增加课外学时,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时间,赋予学生学习的主动权。通过更新内容、优化体系、调整结构、精简学时等具体措施,构建与跨世纪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3)课程体系学科基础与专业基础有机结合的原则

注重系统化,重点搞好课程内容的取舍及其编排顺序、教材建设和多媒体网络课件开发;每门课程按照模块化建设,改革教学内容、手段和方法形成若干统一的模块,构建学科基础平台课程和专业方向模块课程等组成的课程体系,促进课程的综合化、前沿性、交叉性,努力打造现代高素质物流工程人才的培养平台。

作者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物流学院

参考文献:

[1]徐天亮.本科物流类专业设置体系与培养分工[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2,(2):32-34.

[2]袁洪志.工程教育改革:构建面向 21世纪人才培养的新模式[J].江苏高教.2004,(5):66-68.

[3]樊耘,王颖.中外工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2002,(19):14-17.

[4]鞠颂东,徐杰.从学科重组的角度探析物流学科的建设[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1):52-54.

篇2

作者简介:谢逢洁(1974-),女,重庆人,西安邮电大学管理工程学院,讲师。(陕西 西安 710061)崔文田(1966-),男,陕西米脂人,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教授。(陕西 西安 710049)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高等学校物流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改课题(课题编号:JZW2011013)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4-0110-02

随着电子商务近十年的迅速发展,我国物流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摊开一张中国物流地图,密密麻麻的干线、支线一团乱麻似的交织在一起。然而,中国物流每年30%左右的增长速度仍然难以满足每年100%速度增长的淘宝货运需求。那么,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成为物流企业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重要途径,这无疑给物流专业的“运筹学”教学工作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物流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物流工程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运筹学”是各高校物流工程专业必需开设的学科基础课程,建议课程学分为3分左右,其他学科基础课具体课程及学分由各高校自定。这充分说明了“运筹学”课程在物流工程专业教学中的基础性和重要性。那么,根据我国物流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结合物流工程专业“运筹学”教学需求,探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具有重要意义,但同时这也是摆在每个物流工程专业“运筹学”教学工作者面前的重要问题。

一、我国物流业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涌现出大量种类多、批量小、批次多、目的地分散的随机零散的物流需要,这与传统的粮食、燃料、建材等大宗物资运输需求有着明显的差别。大量的零散物流需求为我国物流业发展带来了契机,同时也暴露出其存在的问题。

首先,物流成本高是我国物流业一直以来存在的问题。随着电子商务环境下零散物流需求的激增,成本问题愈发显得严重。据国家发改委2011年12月1日披露的数据,2011年1月至10月,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6.4万亿元,同比增长18.7%。目前,中国的物流成本占GDP总量比重约为18%,而日本是11%,美国是8%,欧盟只有7%。究其原因,除了油价上涨以及物流运输中的各种乱收费现象外,每年以30%左右的速度发展起来的物流企业资质参差不齐,配送中心的选址、库存控制、车辆路径规划等有利于物流企业降低成本的优化途径在一些新建物流企业中并没有得到很好地应用。这是我国物流成本高的主观因素,也是物流专业“运筹学”教学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此外,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客户对产品可得性的心理预期增强,进而使得其对交货时间的要求远远高于传统物流货运的要求。而我国大多数物流企业尚未形成一个完整有效的物流系统,配送中心和运输系统缺乏协调,库存控制和车辆路径规划存在矛盾,长途运输和短途配送缺乏衔接等问题普遍存在。这无疑会导致物流企业货运时间的拖延,使得客户对交货时间的需求时常难以得到满足。因此,物流系统的协调优化也是“运筹学”教学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二、物流工程专业“运筹学”教学的主要内容

“运筹学”教材种类繁多,本文以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运筹学》章节划分为例进行相关内容的阐述。目前,我国各高校管理类本科层次的运筹学教学内容通常由线性规划与目标规划、整数规划、动态规划、图与网络、排队论等几部分构成,略有差异。非线性规划、存储论、对策论、决策论、启发式方法等则通常作为研究生阶段的教学内容。物流工程专业具有管理学科的一般属性,同时还具有本专业的一些特性。为了更好地满足我国快速发展的物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物流工程专业“运筹学”教学应在保持管理类运筹学教学内容广度的基础上,突出物流工程专业“运筹学”教学需要解决的一些重要问题,包括配送中心选址、库存控制、车辆路径规划以及物流配送系统协调优化等问题。

1.配送中心选址问题相关教学内容

配送中心选址问题是给定某一地区所有需求点的集合,要求从中选出一定数目的需求点建立配送中心,实现对所有需求点的配送,并使得总配送路径或配送费用最小。整数规划是目前应用最广泛也是最主要的定量选址技术,其求解方法包括分支定界法、割平面法和隐枚举法,其优点是能获得精确的最优解。但是对一些模型太复杂的情况,如对整个物流网络进行规划时的大型复杂选址问题,由于变量和约束条件众多、形式复杂,往往只能用启发式算法获得最优解。此外,多目标决策方法可以和启发式算法相结合进行配送中心的合理选址。

2.库存控制问题相关教学内容

库存控制问题是在保证生产或销售对物资需要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减少资金占用,降低物资的库存成本。目前,库存控制研究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库存控制理论——存储论,主要包括定常需求的库存控制、时变需求的库存控制、随机需求的库存控制、依赖于库存水平需求的库存控制以及多种物品的库存控制等。库存控制模型的求解主要利用高等数学中的微积分原理给出最优解的性质,并结合启发式算法给出最优值。

3.车辆路径规划问题相关教学内容

车辆路径规划问题是针对一系列发货、收货点,设计适当的行车路线,使车辆有序地通过它们,在满足规定的约束条件(如货物需求量、交发货时间、车辆容量、时间限制等)下,实现一定的目标(如路程最短、费用最低、时间尽量短、车辆尽量少等)。根据研究重点的不同,车辆路径规划问题的模型构造及算法有很大差别。但整数规划、动态规划和图论是车辆路径规划问题最常用的建模方法,启发式算法在车辆调度问题的求解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4.物流系统协调优化相关教学内容

配送中心选址、库存控制、车辆路径规划问题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其中一个问题的决策往往影响到其他问题的决策,如果某一问题决策失败就无法获得整个物流系统的最优。因此,物流系统的协调优化越来越受到重视,配送中心选址与运输路线安排问题的集成建模、库存控制与车辆路径的集成建模、以及配送中心选址与库存控制的集成建模已经得到了广泛研究,主要涉及的运筹学方法有整数规划、非线性规划、动态规划和启发式算法等。

由以上分析可知,物流系统优化涉及的“运筹学”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整数规划、非线性规划、动态规划、图论、存储论、多目标决策、启发式算法等,这分别对应于清华大学出版社《运筹学》教材中的第5章、第6~7章、第8~9章、第10章、第13章、第16章、第17章。其中,以整数规划和启发式算法的应用最为广泛。以此为依据,笔者建议对物流工程专业的“运筹学”教学内容作适当调整,打破以教材章节为依据划分本科和研究生教学内容的模式,在本科阶段教学中增加非线性规划、存储论、决策论、启发式算法的内容,在研究生阶段教学中进一步深化整数规划、动态规划、图论的内容,保证本科和研究生阶段课程的可延续性,并在教学深度上形成一定的梯度。本科阶段侧重于物流系统基本问题的建模和基本求解方法的掌握,研究生阶段则侧重于综合问题的建模和多种求解方法的结合应用以及优化理论的创新。

三、物流工程专业“运筹学”教学的实施手段

“运筹学”是一门以数学方法为基础寻求实际问题最优方案的应用科学,特别强调对实际问题的解决。应用运筹学解决现实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需要针对实际问题的优化要求及面临的客观条件作必要的假设,抽象为数学模型,然后利用恰当的数学方法加以解决。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物流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物流工程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物流工程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要求该专业的教学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和谐统一。因此,对于物流工程专业的“运筹学”教学,强调对物流系统中实际问题的解决则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由于“运筹学”本身所具有的明显的数学学科特征,加上“运筹学”教材的通用性特点,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很容易产生偏重数理演算、忽略实践应用的倾向,在基本原理和手工演算的讲授上花费大量的课时,而对于如何从物流系统的实际问题出发,抽象出合理的数学模型以及如何应用先进的计算软件实现模型的求解则重视不够,甚至忽略。鉴于此,笔者建议对物流工程专业“运筹学”教学的实施手段做以下改革尝试。

1.讲述教学法和问题解决教学法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方式

由于“运筹学”既要求对基本理论和优化方法的理解,又强调应用理论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笔者建议采用讲述教学法和问题解决教学法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方式。

讲述教学法是指教师运用叙述的方式传递教材知识的教学方法,也是最为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运筹学”的基本理论和优化方法以数学为基础,对于物流工程专业的学生而言相对抽象和晦涩。如果在课堂讲述时利用高深的数学理论来推导一个定理,或者花费大量的时间手工求解一个问题,则违背了物流工程专业“运筹学”教学的应用目的,学生不仅难以接受讲述的内容,而且其学习积极性会受到打击。因此,笔者建议教师在课堂讲述中弱化“运筹学”中定理的推导以及手工演算过程,通过板书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讲述方式,根据课程内容的需要穿插一些动画、声音视频,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快速理解“运筹学”的基本理论和优化方法。在此基础上,结合问题解决教学法培养学生应用理论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问题解决教学法是启发式教学方法的一种,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教师可在教学中有目的地引导学生选择典型的物流系统优化案例,可以从简单的配送中心选址、库存控制以及车辆路径规划问题入手,协助学生对实际问题进行合理假设、抽象和建模,使学生逐步掌握运用“运筹学”解决物流系统优化问题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2.课堂教学、计算实验和课外活动紧密配合

由于课堂教学中弱化了定理的推导和手工演算的过程,加上启发式算法在物流系统优化问题中的广泛应用,物流工程专业的“运筹学”教学应开设专门的实验课程,将课堂教学内容和上机实验紧密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掌握WINQSB、LINDO、LINGO、MATHEMATICA、MATLAB 等优化软件,利用计算机代替手工演算实现模型的求解。同时,注重培养学生不拘泥于课本上的算法与思维,努力尝试新方法,开拓新思路,提高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逐步引导学生将学习的重点放在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建模和求解思路的设计上来。此外,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全国大学生物流大赛,实现“运筹学”教学与物流优化实践的结合,提高学生应用运筹学解决物流企业实际问题的能力。

3.改革考核体系,突出教学重点

成绩考核是整个教学周期的最后环节,是评估教学质量和学习水平的关键。为了与物流工程专业“运筹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调整保持一致,其成绩考核方式也应做相应的调整。首先,突出物流工程专业的“运筹学”教学目的,考核内容应围绕物流系统优化问题展开,比如配送中心选址、库存控制、车辆路径规划等都是重点考核内容,相应地弱化对其他专业的相关问题考核。其次,改变目前“运筹学”课程考核采取的形式单一的笔试方式,将平时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讨论和实验课程中的上机练习作为课程考核的一部分。比如,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定期地进行物流系统案例优化小测验,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问题分析和模型构建,将评价结果记入课程考核,还可以在实验课程中设置一定的考核环节,检查学生利用计算机求解运筹学模型的能力,将评价结果记入课程考核。最后,在试卷考核中要注重检验学生掌握运筹学思维方式和方法的程度,即检验学生针对一个具体的物流系统优化问题展开分析,进行适当的假设和理论抽象,建立合理的数学模型的能力,避免学生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到简单记忆和繁杂计算中。

四、结语

本文从电子商务环境下我国物流业存在的实际问题出发,确定物流工程专业“运筹学”教学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包括配送中心选址、库存控制、车辆路径规划以及物流系统协调优化。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这些重要问题的分析给出了物流工程专业“运筹学”教学的重点内容和章节,并对教学实施手段提出了改革建议。这些有针对性改革措施不仅有利于物流工程学生掌握运筹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应用运筹学解决物流系统优化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杨艳,王克近.配送中心选址方法研究综述[J].物流技术,2011,

(23):148-152.

[2]周永务.物流系统的库存控制模型与方法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02.

[3]刘云忠,宣慧玉.车辆路径问题的模型及算法研究综述[J].管理工程学报,2005,19(1):124-130.

[4]林岩,胡祥培,王旭茵.物流系统优化中的定位——运输路线安排问题(LRP)研究评述[J].管理工程学报,2004,18(4):45-49.

[5]李文锋,毕娅.物流系统优化与仿真[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0.

[6]王旭.管理运筹学的课程定位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8,

篇3

研究型大学是指提供全面的学士学位计划,致力于研究生到博士生研究的教育,把研究放在首位的大学。物流工程起源于早期的制造业工厂设计,随着经济的发展,物流业成为了新兴的服务产业。现代物流在发达国家已有了较早、较为全面的研究,并形成了一系列的理论方法。我国的现代物流工程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距离。物流系统又称物流工程。物流工程主要是运用工业工程和系统工程的理论在物流管理中。物流工程中把物流和信息融为一体,把生产、流通、消费看做一个整体,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对物流系统进行规划、管理和控制,选择最佳方案,降低成本,从而达到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的的综合性管理活动方法。从整体上对物流进行全面的分析、设计、优化与控制。目前我国已经有170多所高校开设了“物流管理”本科专业,且这也是前景较为广阔的专业。在全球化经济发展今天,物流的系统性特征更为明显,为适应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高校应当如何应对当前的物流发展,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成为我国关注的重点。本文将简单谈谈对我国物流工程专业建设的一些建议。

一、我国高校物流专业课程设置现状

从物流课程开设的情况来看,多数高校已经普遍开设了物流课程。而从本科物流专业设置上看,单独设立物流专业的大学数量相对来说还是少。我国物流类的专业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管理学科中的物流管理专业,另一种是工科类的物流工程专业。物流管理侧重于对流程体系的管理,物流工程侧重于具体的系统规划技术应用。

我国本科物流专业课程的开设还在探索阶段,从大部分高校的情况可以看到,高校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物流学科新理论,和实践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开设了一些物流专业的课程,如物流装备、配送中心规划设计、物流系统规划设计、企业物流、物流信息系统、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等,这些课程的开设对我国高校物流专业的建立发展有一定的推进作用,但从整体上说,我国物流专业的建设还需要极大地改进和完善。

二、研究型大学物流工程专业教学模式的探究

研究型大学致力于“研究”二字,对于物流工程学来说就是要努力做到培养研究型的物流人才,促进我国的物流业的发展。我国研究型大学中缺乏的是研究人才和研究精力。因此关键在于调整研究型大学中教师对科研教学的时间和精力分配。我们需要探索一种教学与研究内容整合的教学模式。物流工程以物流系统为研究对象,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实践性是它的主要特性。新词在学习的时候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与实践能力,下面谈谈具体的做法。

(一)以研究为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实践

物理系统的规划设计与资源的优化配置、物流运作过程的计划与控制,这些内容的学习不只需要理论上的深入,也需要在实际中得到认识。而我国物流专业课程的设计偏向于理论性教学,忽视了研究型人才的培养。以至于培养出来的人才有倾向性,“眼高手低”是对当前大学生的普遍评价,这也说明了我们的教育问题。开设“以研究为基础的教学”,要强调专业的科学研究活动,如果在教学过程中仅仅是现实案列的展示,那么这些对研究型人才的培养并没有多大的帮助。因此要仔细设计实例呈现的方式与过程,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从实例中发现问题的能力,努力实现研究型大学物流工程专业的教学目标。

(二)优化课程设计,培养能力型人才

从培养能力型物流人才角度入手,要时刻保持物流教育的先进性,要加强物流专业教育内容的实用化。加强物流教学与研究的结合,在教学时间过程中可以发现新的课题和研究方向,同时可以提高科研水平。物流专业的开设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与时俱进,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研究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物流人才。在课程设置上,年成立是课程趋向综合化、前沿化、使其具有交叉性,打造先打高素质的物流人才。

三、小结

我国的研究型大学物流工程教学模式没有形成具体的理论体系,只能是在探索中前进。培养高素质、高能力的物流人才需要我们教育的不断改革。建设我国的研究型大学物流工程专业的教学模式需要我们重视教学与研究结合,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长期的教学中,我们应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以适应课程的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篇4

[作者简介]周晓蓉(1977- ),女,广西全州人,广西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物流工程自动化与信息化、结构动力学与仿真;黎培辉(1972- ),男,广西横县人,广西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农业机械化工程。(广西 南宁 53000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改工程重点项目“地方综合性大学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2JGZ104)和2014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改工程一般项目“面向CAFTA的物流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02-0137-02

一、物流配送与运输调度课程改革思路

运输作为现代物流的中心环节,是物流最为重要的利润源。“物流运输规划与智能调度”是物流工程专业中实际应用较强的核心课程之一,其教学内容紧凑,理论知识面广,实践操作性强。“物流运输规划与智能调度”的课程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运输规划和智能调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并具有在不同运输方式下提供运输服务的管理能力。本文结合物流工程的工科专业学生特点,重构课程体系,设计与实施理论和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动手实践技能和创新精神,掌握课程的相关概念、理论知识及应用操作技能,实现物流运输规划和智能调度的课程教学目标。

1.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要求,理论和实践结合,培养学生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以实际工程为背景”,突出对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物流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是培养开放型、国际型、复合型的高级物流工科专业人才,这与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是相符的。物流工程的专业人员不但要掌握物流配送与运输调度的基础理论知识,还要加强实际运用与操作技能训练,熟悉运输的具体操作――运输业务洽谈、合同签订、运输决策、单证办理、货物运输信息跟踪等,并具备运输设备识别、货物配载、车辆调度、管理货物装卸及堆放、货物转运等职业行为能力。

2.重构课程内容体系。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岗位培养为目标,重构课程内容体系,充分体现“以工程技术为主线,以实际工程为背景”的“卓越工程师”培养特征,以工作过程为指导,运输岗位培养为目标,将课程分为理论和实践实训两部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学时比约为1.51,注重实际运用与操作技能培养,利用实验特色教学,增强学生实践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根据企业性质不同设置相应运输岗位,通常分为生产制造/商贸企业和专业物流企业这两类。对于生产制造/ 商贸企业,其运输的相关部门和具体岗位设置为:生产制造部:运输岗位有运输计划员、调度员、跟单员、船务等;卖场:自有车辆管理员、维护员、车辆调度员、送货管理员。对于专业物流企业而言,其运输的相关部门和具体岗位设置为:国内运输部:运输经理、运输主管、调度员、物流操作员;国际运输部:关务管理员、销售经理,销售业务员、操作/跟单员、制单员。

3.注重物流信息技术在运输与调度中的应用。“物流运输规划与智能调度”课程教学的核心是运用先进物流管理理念和信息技术合理组织和管理运输活动,提高物流运作效率,降低运输成本。运输规划与调度须包含现代信息技术在运输产业中的应用,如运输信息支持系统、ITS中的运输管理系统、运输配送中心信息管理系统等。物流运输信息管理由运输信息支付系统、运输信息管理系统和运输中心信息管理系统组成。对于运输信息支持系统主要有条形码系统、全球定位系统(GPS)、智能交通系统(ITS);运输信息管理系统主要有物流运输信息系统、货物跟踪系统、运输信息交流网络、通关信息管理系统;运输中心信息管理系统主要有ERP库存管理系统、财务结算系统、绩效管理系统。这些物流信息系统的应用,为企业高效、科学地完成物流运输业务提供保证。

二、课堂理论知识教学

“物流运输规划与智能调度”课程知识模块明晰,内容之间独立性较强,具备以完成某一工作过程为目标,让学生构建企业工作环境的特点。因此,编制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岗位培养为目标的新课程内容和体系,更好地适应物流工程“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理论知识分为必备知识和拓展知识两部分。

1.必备知识。必备知识是课程必须掌握的基本业务知识和技能。例如,在国际船舶运输中,操作/跟单员所须掌握的基本知识以及与该岗位工作过程相关联的业务知识和技能。依据工作过程性划分为工作任务和岗位,将课程内容基于任务驱动而分成不同情景,将课程分为若干个小而完整的任务。根据这一划分标准,将课程分为10个大项目,22个小任务。课程理论知识的项目为物流运输基础知识、陆路(公路、铁路)运输业务与运作、水路运输业务与运作、航空运输业务与运作、物流运输决策、物流运输纠纷解决、物流运输成本控制、智能运输调度、信息系统应用。

2.拓展知识。拓展知识是除基础知识之外的完成任务需要了解的相关知识。“物流运输规划与智能调度”提供了20个拓展知识供学生自学,如:各运输方式的特点比较、特种运输企业设立流程、船舶运输的设施与装备、铁路货物运到期限、调度信息系统模块结构等。

三、教学方法改革

“物流运输规划与智能调度”主要学习各运输的基本流程及操作中的单证交接和突发事件的处理。这都是建立在虚拟企业和岗位基础上的,所以教学中主要应用情景创设的教学方法,情景创设方法一直贯穿其中。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建立自己的运输企业,并根据实际市场状况分析构建企业的主要部门、业务处理以及发展战略等。情景创设的教学方法将抽象的概念、原理、流程等变成灵活的知识体现在业务中,通过形象生动的展示和相互沟通,提高教学效率。

基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从掌握知识点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出发,以“工作过程性、岗位化、综合性”为基础,确定过程性、岗位性的实验教学目标和内容。应用情景创设教学方法的物流运输与智能调度实践项目设计流程为:分析确定基于“卓越工程师”的物流工程人才课程培养的目标及要求;确定课程培养计划及实施计划;在虚拟企业和岗位基础上,确定实践项目;在虚拟企业和岗位基础上,确定实践项目;论证、研究设计、试验、修改、完善实践项目;编写实践指导书;实施实践项目;检验、评估效果;总结,分析,再将分析结果反馈步骤五。通过实践反馈,不断修正,完善课程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项目实际操作能力。本课程实践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物流运输硬件、软件平台工具的使用和操作以及企业参观、实训。物流运输实验主要有基于GPS的货物监控及调度实验、电子标签辅助分拣装置实验、叉车和堆垛机操作实验等硬件平台;利用洛捷斯特物流运输管理系统、Flexsm仿真软件系统等进行的软件平台实验等。在此基础上,加强校企合作,组织学生到钦州港务集团、北海港、凭祥保税物流园区、五菱物流、玉柴物流、南宁百货物流中心等企业参观或进行港口船舶调度,提升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总结

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要求进行“物流运输规划与智能调度”课程教学改革,注重培养学生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工作过程为指导,运输岗位培养为目标,重构课程教学内容和体系,注重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通过让学生走进实验室,操作软件和硬件实现对现代信息技术的掌握,并熟悉相关物流、国家级保税区物流运输与调度等业务实训设施和设备。采用情景创设的教学方法,理论和实践结合,通过让学生担当不同角色,对岗位要求和业务流程进行分步、全部的实际操作,了解和掌握整个业务流程及管理,毕业后可适应企业的各项工作。

[参考文献]

[1]蒋代梅,刘洋,周小兵.基于GPS/GIS的物流运输管理系统的实现技术[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5(4).

篇5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8)45-0153-02

物流工程是一门将控制工程、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与管理科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新兴学科,我国对物流工程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然而我国开设物流工程专业的院校较少,招生规模也较小。与物流管理专业比较,物流工程专业发展时间较短,培养模式也不尽完善。因此,对物流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有重要的现实意 义。

1我国物流工程专业培养现状

我国自2002年开始开设物流工程专业,由于各院校开设的物流工程专业大多是从传统的交通运输、机械、信息工程等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因此大部分院校专业定位以机电、运输和规划为基础,部分学校以系统仿真和信息技术为特色。

2物流工程专业培养方向的制定和分析

陕西科技大学从2002年招收物流工程方向的本科生,我们基于“从工程角度研究物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是真正意义上的物流工程的观点,在总结国内外物流工程业界和学术界的最新成果,结合我校的学科特色的基础上,制定我校物流工程专业未来的培养方向为:

2.1物流设施规划与设计

因为物流工程主要是对物流系统的规划、设计、实施与管理的全过程进行研究。设施设计是工程的灵魂,规划设计是物流系统优劣的先决条件。

(1)物流节点的规划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物流系统规划;物流中心建设项目的评价体系;物流项目的运作与管理模式等。

(2)企业物流系统设计与分析。将企业物流与生产管理进行有机的结合。

2.2物流装备技术设计与应用

物流工程的实施过程就是完成系统的软硬件设计、制造、安装、调试等过程,因此对物流系统硬件设备的设计、管理和应用对于物流系统的顺利实施和维护具有重要意义。

(1)现代仓储系统的设计和分析。大型的配送中心一般是高度自动化的物流设施,需要物流工程人员进行分析和设计,以及运行过程中的维护和管理;所以物流工程专业需要学习现代仓储系统的设计、控制系统、设备设计与分析计算等知识。

(2)制造业现代物流设施设备系统设计和分析。制造业中现代物流系统的基本构成包括现代物流设备和现代物流信息系统。例如:工位器具、输送设备、无人搬运车、分拣机和分拣系统等都是物流系统中的重要设备。

2.3物流信息技术及集成

从根本上讲,现代制造企业的物流建设是信息系统的建设。物流系统的信息化、自动化和集成化是提高我国物流业发展水平的核心内容。

(1)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的研究

信息技术为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提供了众多可供选择的工具。面对日益更新的技术手段,企业如何利用这些技术来提高工作效率,成为越来越受关注的问题。

(2)物流信息系统的集成

现代物流信息系统包括基于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在内的计算机系统,并与企业信息系统集成。物流信息系统的集成化表现在以下两个主要方面:一是物流信息系统与企业信息系统集成;二是物流自动化系统与信息系统的高度集成,共同构筑现代物流系统。

3培养方案的实施

以上培养方向的实现,必须在课程体系的制定、实践环节的培养、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等多方面采取措施。尤其是课程体系的制定是其中的重要环节。

为此我们围绕以上培养方向,按照课程群的思路制定物流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如下:①机械装备类课程群: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基础、机械控制工程、物流装备技术等。②信息类课程群:计算机原理与接口、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物流信息技术等。③规划类课程群:物流配送中心设计、系统仿真、运输规划与配送、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等。④物流管理类课程群:供应链管理、仓储与库存管理、物流成本管理、国际物流学等。

该课程体系的制定兼顾了物流设施设备、信息、规划和管理等物流的核心内容,并且充分体现了物流工程专业的工程背景和工程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张明会,唐四元.物流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物流与采购研究,2007(11):123-124.

篇6

工程项目物流是指在水利水电、石化、冶金等大型建设项目中,通过大型货物和设备的运输为基础平台的物流活动。目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形式的逐步发展,全球范围内大型跨国公司不断发展,工程物流概念和配置措施不断应用在各种工程建设中。但是由于目前国内外对工程物流的深入研究不足,成果较少,研究的广泛性和深入性都无法满足当前工程物流的运输管理要求。随着近年来工程物流事业的迅速发展,各个学者和专家逐渐开始关注物流领域的研究和优化。

1、运输方案优化选题

当今的世界是经济一体化的世界,全球范围内各种大型物流公司不断兴起,为各种大型工程项目所需要的设备和生产资源的配置提供了有力保证。工程项目物流服务是为了满足各种大型建设项目所需要的物流计划、执行和各种控制过程,为各种项目建设工程提供成套的物流解决方案和专业的服务。由于在物流运输中各种设备价值高、运输和装卸风险大,因此就需要在运输方案中进行优化和选择。

2、工程物流的概念

工程物流是一种近年来经物流市场专业细分化形成的物流分支。是一种服务形式,是以工程项目为服务对象并为其提供物流服务的体系。工程项目是一个专业术语,属于项目的一个大类,是以建筑物或者构筑物为目标产出物、有开工时间和竣工时间的相互关联的活动所组成的特定过程。为了满足在工程项目中的各种设备需求和材料需求而进行的物流计划、执行和控制,为项目建设提供完全解决方案。

3、工程物流特点

工程项目物流由于其专业特性,与其它细分的专业物流领域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方式有着不尽相同的地方。工程项目物流的独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物流主体的特殊性

工程项目物流主体的超重、超大、价值昂贵等是工程项目物流的主要特征。由于大型水利、电力、石化等建设项目多是耗资巨大的大型工程项目,其成套设备中的的工程核心设备通常是价值昂贵、重量超重、体积尺寸超大,产生的物流活动和其它货物形式的物流活动具有明显的区别。因此,工程项目物流活动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是大型超限货物及其配套设备的差异化的物流活动。

3.2 物流技术的特殊性

在工程项目物流中,大型货物的跨国运输是工程项目物流的重要内容,其涉及的诸多环节需要通过科学的计算和论证,并通过采用一系列的科技含量较高的手段来实现其运输过程。因此,工程项目物流的技术水平又是物流领域中的高端。

4、运输方案优化原则

4.1 安全性原则

运输方案的安全性是保证物流运输的前提,而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是保证运输安全性的首要条件,它包括人身、设备和被运货物的安全。为了保证运输安全,应首先了解要承运货物的特性,如重量、体积、贵重程度、结构及物理化学性质(易碎、易燃等危险性),然后选择安全可靠的运输方式。

4.2 及时性原则

设备运输的在途时间和到货的准时性是衡量运输效果的又一重要指标。运输时间的长短和到货的准确性对生产的顺利进行影响极大,由于运输不及时造成用户缺货,有时会对客户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4.3 低成本原则

运输成本是衡量运输系统的综合指标,也是影响物流运输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运输费用似乎和以上的两个原则存在悖反,如为缩短运输时间,选择速度更快的运输方式,一般会引起运输费用的增加。因此如何在两者之间寻求一个平衡,即保证生产的顺利开展,又要运输系统的成本较低,需要综合考虑全局之后衡量一个最优的方案。

5、制定运输方案的步骤

5.1 方案策划

制定物流运作模型后,即可着手于物流方案的策划阶段。策划的主要内容包含多条运输路线、多种运输方式和多类型运输工具的相互组合即选择,装/卸货物方式、具体实施步骤等。每个方案考虑的内容也各不相同,例如装船方案就主要考虑船舶的类型和货物的配载;运输方案则主要考虑运输线路等因素。制定物流方案的两个必要条件如下:首先,必须满足客户提出的物流需求,其次,物流方案需要必要的、科学的技术论证。满足客户需求是制定方案的首要条件,在实际操作中对于定性的标准,达到足够满足客户提出的需求即可;对定量标准,则应尽量满足客户需求。论证物流方案是指判别物流方案可行性的具体要求,主要有依据经验判断、数据分析及实验论证。

5.2 运输方案的选择

篇7

1 北京市邮政物流需要解决的问题及作用和意义

伴随着网络购物的迅速发展,作为技术支持的邮政物流配送业的发展也呈现出同样的发展势头。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邮政速递物流公司每年的业务量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人才是邮政物流企业发展的关键要素,本文在对北京市邮政物流人才需求状况和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调研、分析和比较的基础上,提出符合邮政物流企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在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教学实践改革,推出定点订单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并在企业实践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从而完善面向邮政物流的人才培养模式。

1.1 邮政物流人才需求现状

北京邮政速递物流公司有两大块业务是企业利润主要来源,那就是速递业务和一体化物流服务,从人才需求上来看,也主要侧重于这两个领域来组织招聘员工。首先,速递业务方面,企业需求主要有速递营业点物流管理;物流网络节点优化和配送网络优化;物流分拣技术优化和人机工程领域的人才。其次,一体化物流服务方面,企业需求主要有库存存量分析与控制;外运物流公司考评、监督和协调;物流流程及货物存储、运输状态监督管理等方面的人才。从这些需求看,企业对物流人才需求有如下两个基本要求:(1)对邮政物流企业的业务和设备比较熟悉,能够很快投入工作;(2)具备相当的物流管理、物流流程优化、库存分析优化和物流仿真等知识。

目前,从事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专业教学的高等院校很多,其中,开展物流本科教育的全国就有200所左右,但多数院校培养的都是物流管理、物流工程或采购管理等专业的通用人才,而立足于邮政物流的人才培养目前在本科层次上基本上是空白。在这种情况下,推出物流工程专业邮政物流方向的教育培养模式势在必行。

1.2 北京市邮政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作用和意义

1.2.1 解决北京市邮政物流人才需求现状问题。目前制约邮政物流快速发展的瓶颈之一就是物流人才的匮乏。由于现代物流行业涉及的不单纯就是一个简单的运输学科,它还包括各种复杂的学科,多领域的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行业,对从业人员的能力,与素质具有很高的要求,根据这一需求现状,培养符合邮政物流业务需求的高级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1.2.2 为本科物流工程专业探索一种新的培养模式,加强校企合作,体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前大多数的本科物流工程专业的培养方向不够明显,为了适应北京邮政物流的社会需求,体现我校物流工程专业的特色,以企业需求作为我们人才培养的方向,依托北京邮电大学的邮政资源,结合北京地区的邮政物流,在10级物流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制定具有邮政特色的培养方案。

我们的基本思路是:保持总学分不变,增设或替换原有课程共10学分,主要适应于邮政一体化物流业务、区域配送业务、中邮快货业务与货运,如邮政物流概论、邮政物流技术与实务、邮政物流系统仿真、邮政物流企业运营与实务等课程。在10级学生修完第6学期的课程后,选拔优秀人才在第7,8学期进入北京地区的邮政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结合实际工作的需要自拟题目,完成毕业设计任务,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工作当中。

通过这种模式,不仅为北京市邮政物流企业引进更多的高级物流管理和技术人才,也为高等学校物流工程专业的就业提供广阔的平台。同时,这种模式的成功也会为物流工程专业其他课程改革具有较大的借鉴意义。

2 国内对邮政物流人才培养的研究概况、水平及发展趋势

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和超大型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土地资源稀缺、交通压力巨大,虽然北京物流业目前已拥有了一定的仓储、运输等物流基础设施,并形成以高速公路为基础,铁路、航空为远程辐射,海运为重要补充的交通运输网络。提升北京市物流总体水平,推动北京市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对促进北京市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1 中国邮政资产状况以国有资产为主

当前北京的物流业以国有资产为主,如邮政物流、招商局物流等,传统国有企业在发展物流业上存在一定优势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一个优势是国有资源的充足性;另外,传统的国有企业在发展中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向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过程中将发挥重要作用。国有资产虽然占有很大比例,但在实际使用中存在较大浪费现象。有一部分资源不仅没有在物流发展中起作用,反而成为一些企业的包袱。如邮政物流经过近百年的建设和实践已形成了自己的庞大网络,包括物流运输网、信息网和金融网。这三网构成了邮政开办物流业务的基础和优势,形成了沟通城乡、覆盖全国、联系世界,集水陆空多种运输手段和投递方式于一体的散集式立体实物传输网。

2.2 邮政物流从业人员素质偏低,人才匮乏

邮政物流企业从业人员中,学历在大专以上的占19%,而且物流专业毕业的人员不足1%,物流人才的匮乏限制了物流业发展的步伐。就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对于邮政物流人才培养理论方面的研究还较少,尤其是高校高层次邮政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都是空白,急需填充。

2.3 国内已有已开设邮政物流人才的培养的现状及分析

当然,目前国内已有高校对于邮政物流人才的培养做出了尝试。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始建于1956年,隶属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是我国培养邮政专门人才的高等院校之一。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对邮政物流人才有两种培养模式:订单式培养和定制式培养。

2.3.1 学院与各省邮政企业、邮储银行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按照为邮政企业培养科班人才的功能定位,从2004年开始,面向邮政基层企业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目前,邮政企业订单式人才培养已在社会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教育部、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和订单省教育厅领导对订单式培养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内涵是:学院根据邮政企业的需求确定招生计划,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考生自愿报考;学生入学后,企业全方位跟踪和参与学院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学院、企业、考生以协议方式保证订单式人才培养内容的落实;邮政企业为合格的毕业生安排到基层就业。对于学院,实施订单培养将充分发挥企业办学和学院邮政特色教育资源优势,使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与岗位“零距离”。对于学生,避免了就业的后顾之忧,可以较早地了解邮政企业特色和企业文化,毕业后能够更好、更快的融入企业。

2.3.2 学院与北京市邮政速递物流有限公司定制式人才培养模式。启动与北京市邮政速递物流有限公司定制式人才培养模式。定制式人才培养是学院与企业共同进行教育培养与接收就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定制式人才培养在学生大二学年下半学期进行,培养流程包括企业宣讲、暑期到企业实地观摩实习、确认报名,面试选拔、编入定制班学习、技能鉴定考核、顶岗实习、签订协议等环节。

订单式培养模式已经趋于成熟,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效果;定制式培养模式在初步尝试阶段,反响良好,得到了企业的积极评价,定制式人才培养模式也得到了邮政速递物流公司总部人力资源部领导的高度认可。

综合以上分析,高校邮政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定位在专科层次,而本科层次的培养模式还是空白。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以北京邮电大学为学科基础,探索北京市高校本科邮政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3 邮政物流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建设的任务和发展趋势

3.1 邮政物流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的任务

邮政物流行业是一个涉及面广、跨行业经营的大产业,这样,就必须要有一个完整 的学科课程体系作为支撑的基础。作为引进.后发性的邮政物流产业,邮政物流的课程体系建设是应当科学合理,邮政物流管理课程体系建设的任务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1)规划邮政物流基础课程.核心课程.专业选修课的比例和结构;(2)确立从职业教育到大学专科、本科的邮政物流课程体系结构;(3)建立邮政物流管理课程体系合理化运行方案;(4)建立从邮政物流情报研究到设计规划、物流技术装备研究等方面的研究体系,作为邮政物流管理课程建设的基本资源。

3.2 邮政物流人才培养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进度计划

3.2.1 研究内容。(1)针对北京市邮政物流人才需求的现状。提出分析报告和解决的方案;(2)为本科物流工程专业探索一种适应北京市邮政物流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加强高de等教育与企业合作,体现应用型人才的订单式培养的优势。

3.2.2 研究方法。在现有的物流工程专业的基础上。在2010级大三的专业课中增加邮政物流的专业方向课程;在大四的相关课程中加强于企业合作的订单式培养实习实训工作。

3.2.3 进度计划(含预期目标、阶段成果)。

3.3 邮政物流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今后的发展趋势预测

3.3.1 邮政物流教育思想的现代化趋势。邮政物流教育发展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也必然会缩小,将来的邮政物流教育将侧重于对学生包括自学能力、为人处事的能力、社会适应的熊力、心理承受能力等多种能力的培养以及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3.3.2 邮政物流专业教育内容的国际化趋势。在世界经济市场化、市场一体化、竞争国际化的背景下,物流的国际化、高级化的发展趋势已成为现实,因此,中国的邮政物流业要想在全球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这种国际化的趋势就要求未来邮政物流专业课程体系必然设置国际化的内容。

篇8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05.082

1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物流行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机遇。目前物流产业作为我国当前流通领域的核心组成部分,已被列入我国十大产业振兴计划之中。然而随之而来的是对物流人才的知识和能力要求的不断提高,特别是需要大量的具有高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新型物流人才。为了适应当前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高等院校在物流人才的培养理念以及方法上都应有所创新,以培养适应现代物流运作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2物流工程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如前所述,物流工程是物流管理与各种相关技术的交叉学科,是物流管理和现代工程技术高度融合的产物。它与很多专业都有密切关系,如管理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信息技术、工业工程、机械等专业,因此该专业具有理论与工程技术相融合、实践与理论相融合互相支撑的鲜明特点。然而通过对若干个高等学校物流工程专业的调研发现,其安排或设计的实践教学活动主要有以下问题。

2.1专业教师不能适应实践教学的要求

这也是大部分工程类专业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其根本原因是大部分的高校教师都是没有实际工作经验,直接获得硕士或者博士学位后到高校任教,承担教学与科研任务。由于没有在企业实际工作的经历,对于本土企业或者国外先进企业没有直观感受,更谈不上实际工作的经验总结,所以设计的教学内容和实践活动要不是脱离企业实际超前,要不是安排内容陈旧,不能与时俱进的跟上社会经济生活变化的节奏。使得即使学生较好地完成了相应的教学内容安排,到企业实习过程中仍然感到自己一无所长,无法直接进入工作状态。

2.2实践教学设备不能满足要求

各高等学校尽管在实践教学上投入了很多的人力与物力,投放了很多设备,但是由于教学与科研资金十分有限,而购买设备又都是大额支出,所以一个设备相对完善的实验室都是经过若干年才建立完善。而当今社会,无论是机械还是信息技术都是快速发展,企业也都在不遗余力地更新换代,缩小与先进水平的差距。高等院校的实验室不可能做到像企业般即使更新教学设备与相应信息系统,因为实践教学设备不能满足相应需求。

3提升综合能力的物流工程实践教学体系

面向物流产业的发展需要,物流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体现在三个层面:(1)人文素质层面:培B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和国际化视野的公民。(2)专业技术层面:培养具备现代物流工程专业知识,系统掌握物流领域基础理论和物流系统设计与优化、物流设施规划设计、面向流程信息管理中的物流大数据处理、物流交通运输及运输网络等关键工程技术方法的物流工程专业人才。(3)应用能力层面:培养具有坚实的数理基础、良好的计算机和外语能力,具备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够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在物流系统规划设计与优化、企业物流系统运作与管理、物流信息技术应用与开发,以及物流交通规划设计等领域从事相关工作的有特色的应用型工程师。

为了达到上述培养目标,并针对专业实践教学需求,通过整合丰富的校内实验室资源、创建校外实践基地多种途径,鼓励教师开发和设计更多的课程实验,开设独立实验课,编写物流实验教程,新建成了配送中心业务实训、物流经营模拟实验、物流系统模拟仿真试验、物流分析软件实训、物流信息系统设计、物流项目策划等独立实验课程,将夏季小学期教学方法、课程体系的建设和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作为集中培养学生实战能力的重点环节来抓,并以此为基础拓展形成较为完善的实践课程体系。

3.1校企联合

与各种相关企业或者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既能满足教师科研与参与企业实践的需要,又可以满足学生实习与实践的需要。北京物资学院物流工程专业与北京盛世华人物流公司、百胜集团、中都物流有限公司、日本通运(中国)国际物流公司、北京国际图书配送中心、北京伍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烟草配送中心、北京金文天地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北京众诚一家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等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或已挂牌北京物资学院实习实践基地。与各物流公司签订的各种经理班、订单班及解决了学生就业需求,又增加了学生实习实践的机会。

3.2引入大赛

“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全国物流仿真模拟大赛等物流赛事,是全国各高校物流类及相关专业的

本科生和教师都要积极参加的一个专业比赛活动。参

加此类物流类赛事,不仅可以提高大学生的视野,同时更能让学生了解企业的真实需求,并利用所学的先进物流技术与知识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对于教师,也能实现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但是引入大赛的目的不仅于此,因为最终代表学校参与决赛的队伍通常只有1-2队学生,不超过10个人。但是如果教师将大赛案例引入课堂,同时在举办校园选拔赛时,充分调动每位同学都参加比赛,同时配备指导教师,这样对于学生和教师来说,都是一个学习最新物流技术与装备和理论的一个好机会,从而提高学生的时间能力、策划能力、组织能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3.3搭建实验平台

围绕培养学生工程能力的核心思想,物流工程专业在积极整合和利用我校已有物流系统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实验室、物流博物馆等实践教学资源的同时,近年来不断积极申报和筹备物流工程专业实验室的建设。以城市物流网络、区域物流网络及大型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等重大设施的规划为主要对象,通过物流规划软件、城市物流规划模型等初步搭建了交通运输规划平台和设施规划设计实践平台,并将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建设物流软件设计和开发环境,完成仓储管理模拟信息平台、物流软件开发工具、基于云计算的物流应用服务信息平台和物流过程追溯信息平台等实践资源的建设。

3.4提升教师工程素质

除校内实践资源的建设外,物流工程专业还积极整合社会资源为我所用,通过寻求行业研究机构和企业广泛合作,聘请行业专家和企业技术能手,推进专业和课程的改革与发展,聘请行业专家和企业高级工程技术人员为客座教授,对现场技术、技能水平要求较高和理论水平较深的课程内容,进行讲学和现场解答,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实践能力;聘请企业生产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专业课程、实践课程的教学与指导任务。

4总结

物流工程专业是我国适应国际现代化和物流产发展趋势产生的新兴专业,为经济和物流产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不可或缺的人力资源和技术支持。对于物流工程专业来说,实践教学始终是一个重要的课题,随着物流工程专业的发展,需要构建与之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是物流产业对物流应用型人才的特定需求。基于综合实践能力提升的多元化物流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为学生建立了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平台,将传授理论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使学生获得多种形式的充分的实践机会,在实践中获得专业技能的提升和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为将来步入社会踏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9

物流工程专业

物流工程是以物流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物流系统的规划设计与资源优化配置、物流运作过程的计划与控制以及经营管理的工程领域。现代物流作为一门新兴的综合性边缘科学,在发达国家已有较早、较全面的研究,并形成了一系列的理论和方法,在指导其物流产业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现代物流业尚处在起步发展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物流工程是管理与技术的交叉学科,它与交通运输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业工程、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环境工程、建筑与土木工程等领域密切相关。

经济一体化的形成和计算机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物流业的发展,它迅速成为在全球具有巨大潜力和发展空间的新兴服务产业,并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发展环境、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在培养目标方面,物流工程专业以物流工程为重点,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掌握物流工程基本理论,具备进行物流系统——重点是物流包装、道路与桥梁工程运输、仓储和配送等环节的规划,设计、分析和管理能力,熟练掌握外语和计算机应用,富有创新能力,能够从事物流系统规划、管理、科研和教学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目前,物流工程专业主要开设课程有:工程力学、运筹学、工程材料学、物流系统仿真、交通运输学、生产与库存控制、物流配送中心工艺设计、物流配送与运输、供应链管理、现代物流技术与装备、物流包装技术、物流法规与标准化等。

就业瞭望塔:人力资源专家分析认为,今后一段时期,除储存、运输、配送、货运等领域的物流人才紧缺外,相关的系统化管理人才、懂得进出口贸易业务的专业操作人才、电子商务物流人才、掌握商品配送和资金周转以及成本核算等相关知识和操作方法的国际性物流高级人才将更吃香。物流专业人才已被列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缺口达60余万。据了解,目前最为抢手的物流工程人才,是那些掌握现代经济贸易、运输与物流理论和技能,且具有扎实英语能力的国际贸易运输及物流经营型人才,特别是国际型物流工程师人才,他们的年薪最高可达200万元。

全球最大的货运公司之一——美国万络环球公司副总裁卡扎瑞预测,“中国物流业预计未来10年内相关服务收入将保持20%的年增长速度。”中国现代物流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配送体系不健全,但随着电子商务的普及,物流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近年来,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影响下,物流行业已纳入国家十大物流振兴计划,我国物流企业也日益与国际接轨,经营方式与管理理念面临着国际化挑战,这对我国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一形势下,国际注册物流工程师应运而生,其主要使命是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成为各企业、公司与组织中国际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的中坚力量,成为企业决策、风险管理和实务操作等方面的高级工程专业人才。特别是在一些大型企业中,国际注册物流工程师这样的实战型高级人才,更为稀缺,重金难求。

目前,国家国际注册物流工程师职业资格鉴定培训中心将在3年内培养10万高级人才。培训的特色打破传统理论教学,教学一律由企业一线高级管理或者企业总裁以讲座的形式进行。切实达到人才培养,企业需要什么,人才学习什么。这也是目前物流工程领域唯一引用国际素质物流教育的创举。

自动化专业

在2003年伊拉克战争中,从战争准备到战斗打响,无人机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不但突破了传统的侦察领域,而且进一步还具备了攻击能力,无人机的参战也真正让自动化技术从幕后走到了台前。

采用自动化技术不仅可以把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部分脑力劳动以及恶劣、危险的工作环境中解放出来,而且能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因此,自动化是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重要条件和显著标志。

篇10

引言

水利水电工程原有的物流体系很薄弱,难以与社会物流系统相结合。因此,对水利水电工程现代物流系统的构建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一、水利水电工程物流系统的特征

水利水电工程物流系统具有整体性、相关性、目的性、环境适应性,同时还具有规模庞大、结构复杂、目标众多等大系统所具有的特征。①水利水电工程物流系统是一个“人——机系统”:水利水电工程物流系统是由人和形成劳动手段的设备、工具所组成。②水利水电工程物流系统是一个大跨度系统:这反映在地域跨度大和时间跨度大。③水利水电工程物流系统是一个可分系统:作为水利水电工程物流系统,无论其规模多么庞大,都可以分解成若干个相关联系的子系统。④水利水电工程物流系统是一个动态系统水利水电工程物流系统联结多个供应商和工程施工需要,随需求、供应、渠道、价格的变化,系统内的要素及系统的运行经常发生变化。⑤水利水电工程物流系统的复杂性: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所耗用物资的数量大、品种繁多、专业性较强、且具有不均衡性和不确定性。并且受物流系统中的采购、运输、仓储、信息、供应等子系统的制约,这些子系统的组织和合理运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⑥水电工程物流系统是一个多目标函数系统:水利水电工程物流系统的总目标是实现宏观和微观的经济效益。解决最优订货策略、信息管理、随机情况下的库存风险管理和安全库存量的确定,使之有效的对水电工程物流进行管理,达到工程项目的投资、进度、质量三个控制的预定目标等都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者面对且必须解决的问题。

二、水利水电工程物流优化系统构建

物流从控制论的观点,其管理过程就是信息的收集、传递、加工、判断和决策的过程,以工程建设为例,其全部活动可概括为两大类:一类是生产活动,一类是管理活动,围绕和伴随着一系列生产活动,执行着决策,计划和调节职能,以保证生产有序高效进行,伴随着生产活动的是物流,伴随着管理活动的是信息流。在水利水电工程物流系统管理中,大量的信息量通过有效的管理,将会更加有力的保证工程进度,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水利水电工程物流信息的基本内容基本包括七个方面的内容:①需求信息:包括工程设计、施工预算、施工图文件、施工方案、工程进度计划、物资需求数量、物资的品种规格、资金计划、招投标文件、投标书、合同文件等。②资源信息:包括资源的分布、结构和潜力情况。③供应信息:包括各种供应渠道的变化和竞争的信息。④消耗信息:包括物资消耗的原始记录,主要材料的核销情况、单位产品消耗、同类工程消耗情况、降低消耗的主要措施和经验。⑤资金信息:即各工程物资采购资金使用情况、资金周转次数等。⑥储运信息:包括运输路线、运输工具、装卸、运输费用、运输条件、运输方式、交通运输状况、仓库设施及设备状况、仓储条件、入库及出库信息、库存情况、大型机电设备运输的沿途状况和仓储装卸情况、物资在工程各标段的流向等。⑦物资经济政策及管理信息:包括国家对有有关物资的方针政策和措施,物资市场的管理措施和要求,国民经济计划安排对物资市场供求的影响,还包括各种物资的经济订购批量,各种调查报表、专题报告、物资管理方面的指令、条例和规章制度,物资综合利用情况以及回收、修复、再生、复用的情况等等。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物流信息系统是水利水电工程物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的子系统,是通过对水利水电工程物流相关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来实现对物流的有效控制和管理,并为物流管理提供战略及运作决策支持的系统。

三、物流信息系统管理两类活动流中的信息

调控活动包括水电工程建设的总体安排调度与需求计划,具体为工程设计、施工方案、资金计划、进度计划、采购计划等。物流运作活动包括供应商的综合能力、订单的产生与跟踪、货物运输、库存配置、物资消耗等。调控活动流程是整个物流信息系统框架的支柱。整个调控活动中的计划指导水电工程的物资从采购到送货过程中的分配与调度,使物流运作活动有序的完成。

库存管理直接与调控信息流和物流运作信息流相联系,是两大信息流的集成与结合部分,因此,如何加强对库存的管理,确定合适的安全库存量,选择最优库存策略是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由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水利水电工程物流优化系统图。

由于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施工计划、工程进度、资金、工程物资需求量、采购、运输、包装、仓储、配送、货运等各物流功能和要素的管理涉及到的众多部门,为了协调一致,必须建立相关的物流信息系统,加强专业化物流系统的建设,转化原来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单纯物资供应概念,注重与专业的物流公司合作,保证物流体系的不断优化和高效运作。

参考文献:

[1]齐二石,周刚.物流工程.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P10~17.

[2]日本日通综合研究所.物流手册.吴润涛等译.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1986.P34~42.

[3]王晓东.现代物流管理.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9).

[4]丁立言,张铎.物流系统工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5]顾培亮.系统分析与协调.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