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地理教学中的思维导图模板(10篇)

时间:2023-09-27 09:54:0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地理教学中的思维导图,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地理教学中的思维导图

篇1

一、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意义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工具就是将地理知识更加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能够理解地理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掌握更多的地理知识。此外,教师还可以设置相关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探究合作和思考分析,从而提高地理学习的针对性和目的性。运用思维导图学习地理知识能够一改传统教学方式给学生造成的学习压力,明确教学和学习中的重难点,为学生搭建学习脉络,提高学生对于相似知识点的辨别分析能力,提升地理学习能力。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进行,传统灌输式、口授式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当前的教学需要,为了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就需要教师利用思维导图工具,提取教学中的重难点和关键词,帮助学生记忆知识点,建立思维导图。在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提升逻辑分析能力。同时,思维导图模式也适用于小组合作教学当中,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合作讨论,绘制思维导图,以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与沟通能力。

二、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一)思维导图在课前预习中的运用

由于高中地理知识比较零碎,而且分布在书的各个部分,章与章之间的联系比较紧密。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在预习阶段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将书中的相似概念和不容易区分的概念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示出来,加深学生的印象,便于后期的学习和理解。例如在学习“大气运动”一章时,学生可以将“热力环流”和“大气环流”分别做一个思维导图,热力环流是指由于地面冷热不均匀而形成的空气环流,而大气环流则是指全球性、规律性的大气运动。同时在这两个解释下配备相应的图形或者题目进行补充完善,在后期学习和复习过程中,既便于学生理解和回忆,又能够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加深学生的印象。除了区分相似知识点以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预习地理教材后的收获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表现出来。如在预习完“地球上的大气”这一课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用树状图的形式表示影响天气运动的因素,不少学生能够从温度、气压等方面思考,既能够查漏补缺,又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和掌握情况。

(二)思维导图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在完成好预习工作的基础上,教师再根据自己所讲授的教学内容、教学特点再运用思维导图,从而实现高质量高水平的授课。地理学科的学科特点决定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传统单一的授课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此外,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绘制思维导图,提高学习能力,培养学习习惯。而思维导图对于学生而言可以加快记笔记的效率,提高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根据实际教学经验可知,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会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用于记笔记、记教师所提到的重难点,不仅影响学习效率而且大大拖慢教学讲课的速度,更加不利于后期的复习和整理。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思维导图记笔记,首先认真听教师所讲的内容,提取其中的重难点和关键词,并且使其在内容上形成关联性,启发学生进行知识点联想,以提升学生逻辑分析和信息整理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课上根据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对自己预习过程中制作的思维导图进行删减和添加,补充知识点使之更加完整。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紧扣思维导图的特点,仅在白板或者ppt上展示一级标题以及关键词,让学生自己将后面的二级标题和内容补充完整,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在绘制完成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也在头脑中形成了立体化、形象化的知识网状导图结构,加深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以《地球上的大气》一课为例,学生可以根据教师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从“热力环流”“常见天气系统”“气候的变化”以及“气压带和风带”四方面整理预习过程中绘制的思维导图,并且将其中的常见的天气系统详细分为“锋与天气”“气旋与反气旋”,而“锋与天气”有分为“准静止锋”“冷锋”与“暖锋”。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掌握相关知识点,并且在知识点之间建立联系,提高学习效率。

(三)思维导图在课后复习中的运用

篇2

一、利用思维导图实现教学创新的意义

教师在初中地理课堂上一般注重讲解理论知识,因此学生难免感到乏味。尽管学生明白了书本知识,但不会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其中的规律和知识点,就需要教师利用思维导图让学生更好地化解所学知识。比如,教师在讲解“环境污染及其防治”中的雾霾时,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并分析其成因,并指导大家掌握相应的防范措施,在此期间,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让本来沉闷的课堂变得更加活跃起来,也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最终实现了让学生“高兴学,乐意学,轻松学”。

二、教师需要发挥引领作用

在初期,学生对思维导图是未知的,这时就需要教师将理论以及实践准确传达给学生,并结合所学内容以及绘制思维导图的知识图向学生进行讲解,使学生充分认识和明白,了解学习目标以及今后需要用到的方法和工具。例如,教师在讲解中国的地理差异这一章时,可以先简单分为自然地理差异和人文地理差异,介绍它们的特点和规律,并利用图形结合的方式向学生展示,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也使课堂变得更丰富。如图展示:

随后,教师可以通过举例子的形式让学生分析该地的差异特征。如,“分析以秦岭―淮河一线的南北地理差异”,经过之前教师分析的过程,学生可以依葫芦画瓢,先分析自然地理差异,从气温、降水、地势差异作分析。然后从农业生产方式、人口、城市、交通线等的差异作分析。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我国南北地区的显著地理差异,从而开拓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思考的能力。

三、利用竞争模式,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和好胜心理,教师利用这种心理,可以在教学中开展竞争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如,在提问环节可以提出“看谁做得又快又好”“看谁的方法更简便”等等一系列问题。在此期间,教师需要注重每个学生的参与,正确指导和纠正学生的疑点。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因此,教师还可以多开展课外活动,让学生走进生活、亲近自然,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度。

四、如何开展实践

1.明确学习目标,制订有效教学计划

思维导图可以更清晰地反映我们的教学模式,帮助我们有条理地开展教学计划。教学设计是课堂教育的首要步骤,通过思维导图法可以设计更优质、更高效的教学设计,使教师在完成课堂教学之前,更加充分地准备和预设教学内容,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改变教学方式。

如,教师在讲解中亚一节的内容时,其设计可以概括以下几点:

2.归纳总结,掌握重点,解决疑点

由于所学地理知识的不断增多,许多学生对知识点记忆模糊,形成“新的不理解,旧的记不住”的情形。这时教师要发挥指导作用,引领学生总结简易的办法便于加强记忆,做到更容易地理解所学知识。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方面,教师要注重因材施教的原则,对于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实现共同进步的效果。面对不断累积的地理知识,学生难免不能辨别知识重点,因此总是感到付出的努力和得到的回报不成正比,从而失去对学习的信心。在学习中,学会抓住重点是取得进步的重要方面。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导出重点,让学生着重关注,但要注意不忽略次重点,导致“进而不实”的现象。掌握重点之后,多数学生会遇到困惑不解的问题,对此,学生应先以小组方式讨论,再与教师交流解决疑点。

篇3

关键词:

初中地理;思维导图;逻辑;课堂氛围

在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地理运用思维导图辅助教学是意义深远的,不仅有利于设计人性化和开放性的地理教学方案,还可以优化初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进一步深化所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提出:地理课程要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营造有利于学生形成地理信息意识和能力的教学环境,使课程具有较强的基础性和时代性,以进一步提升初中生的人文素养。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满足不同学生的求知欲,巧妙运用思维导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发展初中生的地理思维能力。还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尝试从生活中挖掘教学资源,引导初中生积极实践,交流学习经验,反思学习地理的体会。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论述思维导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一、紧密结合地理教材,营造高效课堂氛围

很多初中生面对抽象的地理概念都会感到迷茫,无法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必须要紧密结合地理教材,利用思维导图优化教学节奏,给初中生讲述地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帮助初中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念和积极的学习动力,让初中生对地理课堂有更加全面的认识,找回学习地理的信心。比如,讲初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地球上的水》,我深入研究地理教材,给初中生绘制了内容丰富的思维导图,用简单的线条把整章的知识点都清晰的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更好的梳理学习的思路,营造高效的课堂氛围。在思维导图中分别向初中生介绍了自然界的水循环、大规模的海水运动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并加强对教学重点和难点的讲解,减轻初中生的学习负担,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对于考点,我通常会让初中生在小组中探究,共同分享学习心得,如暖流和寒流,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等。我还会给初中生设计小专题研讨活动,如研究三峡工程的意义,移民安置政策,面临的挑战等,让初中生有展示才华的机会。

二、构建正确知识体系,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初中生对地理课感兴趣,才会发挥主观能动性,更好的配合地理教师完成教学人物。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必须要注重初中生的情感体验,运用多种有效教学方式,发挥思维导图的优势,为初中生构建系统性的知识体系,实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比如,讲初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为了加速初中生对地理知识的积累,我利用思维导图给初中生分别展示了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空间变化,并且给初中生分析学习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讲人口的数量变化时,我告诉初中生目前人口的数量变化主要表现为人口增长,一个地区的人口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我给学生列举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变化对比图,以及人口增长的速率随时间发展的曲线图。在讲人口的空间变化时,我告诉初中生目前人口的空间变化只要表现为人口迁移,我给学生讲解了人口迁移的过程和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分析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最终提出人口的合理容量,让初中生明白人口的变化是当今社会的一个普遍现象。

三、拓展地理学习思路,利用网络开发资源

有的初中生学习思路不开阔,学习动力不足,对地理资源掌握的有限,针对这样的问题,初中地理教师必须要结合实际学情,充分利用网络,挖掘更多的学习资源,从而拓宽初中生的学习思路,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促进全体初中生的共同进步。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初中地理教学,需要地理教师勇于探究,积极实践,引导初中生认识到地理学科的重要性。比如,讲初中地理《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的《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为了让初中生从资源状况、市场和交通条件三方面记忆和理解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的优越条件,我制作了思维导图,带领初中生一起分析和讨论,让初中生能理解我国为何要加强山西省能源基地的建设,了解能源的开发和综合利用对环境的影响等。我还在网上给初中生下载了许多与教学相关的学习资源,初中生对山西省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也逐渐学会了分析一个区域的区位优势和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等。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初中生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有利于师生关系的进一步提升。

四、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应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有利于培养初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初中地理教师可以将需要初中生掌握的地理知识设计成思维导图,让初中生找到学习的方向,避免初中生过分依赖答案和地理教师的现象。同时,初中地理教师还要创新课堂教学方式,积极组织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活跃地理课堂氛围,展现新时期初中生的风采。比如,在一学期即将结束的时候,我将本学期地理教材的全部知识点都制作成了思维导图,并且分层次的带领学生进行复习和训练,降低地理知识的难度,优化初中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再如,对于某一知识点的复习时,我通常会将知识点制作成思维导图,便于初中生从中找到学习规律,更好的提高学习效率。总之,思维导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还需要不断的研究,地理教师不仅要提高自身教学水平,还要注重教学的多元化和全面性,根据初中生的实际水平,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思维导图,为初中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4

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高三阶段的地理教学主要以复习为主,所以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为了帮助学生完成对相关地理知识的系统梳理,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对教学重点和难点加以剖析,让学生对地理知识形成较为系统的认识,可以将思维导图应用于教学中,为地理复习工作的开展提供相应的辅助,增强复习实效,为学生在高考阶段取得良好的地理成绩提供相应的保障。

一、思维导图的定义和特点

(一)思维导图的内涵

思维导图教学是一种综合教学模式,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将完成教学任务和目标作为最终目的,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深化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认识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高中地理教学来说,思维导图教学主要以对学生实施引导和象征教育为主,让学生对相关知识点形成深刻认识的基础上也能够养成一定的地理素养,进而构建相应的地理知识体系,有利于学生地理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二)思维导图教学的特点

思维导图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优势,主要是由于其本身具有个性化的特征,一方面,思维导图的应用能够促使信息向图表转变,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另一方面,思维导图也能够对知识进行有效归纳,发现知识的内在联系,进而让学生对知识形成更为深刻的认识。此外,思维导图具有对学生大脑数据进行优化处理的功能,让学生能够更为轻松的掌握大量的学习信息。

二、高三地理教学的特征

在当前新课程改革深化发展的教育背景下,教学的重点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促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得到相应的强化。高三地理教学以知识点的复习为主,在初期重视基础知识的巩固,而在后期主要为对重点和难点知识的突破。而我国高中阶段地理知识系统相对复杂,知识点众多,在传统的教学实践中学生很难完成对地理知识的全面学习和理解,学习具有片面性,复习效果受到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为了增强复习实效,十分有必要将思维导图教学理念应用于教学实践中,让学生在思维导图的辅助下对地理知识形成系统的认识,并合理把握复习重点和难点,攻克复习难关,在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基础上,也为学生地理成绩的强化创造条件。即是说,在当前教育背景下思维导图在高三地理复习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优势,值得教师加强对这一教学模式的重视。

三、思维导图在高三地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也被逐渐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在课堂上发挥着相应的作用,特别是一些图片和动画的展示,能够极大的促使教学效率和效果得到相应的提升。在高三地理教学实践中,教师同样可以借助多媒体对学生实施思维导图教学。将思维导图和多媒体教学有机的结合,能够以更加清晰明确的方式向学生展示地理知识体系,并且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地理形成系统的认识,为学习效果的强化奠定基础。

例如在对“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这一知识点进行复习的过程中,由于教材用大量的内容去对这部分知识进行阐述,学生一般难以把握复习重点,复习效果相对较差。此时教师就可以结合教学需求针对这部分知识设计如下思维导图,将考点和考察角度都进行明确的标记,让学生能够清楚的认识到本部分知识所要复习的内容,进而有针对性的进行复习,最大限度的提升复习效果,在实际考察过程中取得良好的成绩。

(二)在学生自主复习方面的应用

高三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合理控制时间是保证复习效率的根本点,但是课堂教学实践毕竟有限,所以为了增强学生的复习效果,促使学生学习能力得到相应的提升,教师就应该加强对课后实践的重视,引导和组织学生充分利用课后实践进行自主复习,对所学知识加以巩固和内化,取得较好的复习成效。在此教学过程中,为了保证学生的自主复习效果,教师可以适当的应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训练学生根据教学内容自主绘制思维导图的能力,进而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形成系统的把握。

(三)思维导图在地理知识整合方面的应用

当前我国高考所涉及到的地理知识面相对较为宽泛,一个考点的呈现可能与地理教材中多个教学内容相关,因此在高三复习阶段高中地理教师必须加强对各部分教材知识整合工作的重视,通过合理的思维导图设置,让学生能够全面把握教材内容,深化对于相关知识的理解,为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三地理复习教学中,教师合理的应用思维导图辅助教学活动的开展,在教学效率的提高和教学质量的提升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该加强对思维导图教学的重视,积极将其应用到复习教学中,促使学生地理复习能力得到相应的强化,为学生获得更好的地理成绩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高立华.浅谈思维导图在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中的运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4(36):97-98

篇5

“思维导图”绘制的操作步骤, 巴赞这样介绍: 首先,将“中心主题”书写于纸的中央,整个思维导图将围绕这个中心主题展开。其次, 考虑“次主题”:大脑围绕“中心主题”进行充分思考,不应受任何约束;画出各个“次主题”分支并及时记录瞬间闪现的灵感(各分支之间预留适当空间,以便随时添加大脑想到的内容);分支上添加关键词。最后,整理各个分支,并用线条、色彩、图形等将各分支之间的关系体现出来,形成体系。

绘制过程中需注意: ①尽可能使用颜色和图像。因为颜色和图像, 能使大脑兴奋并进行充分联想和发散。②尽可能使用曲线。因为曲线最能吸引人的注意。③用线条连接主要分枝、二级分枝以及三级分枝时, 越接近主题, 分枝就越粗。④形成个人风格:每个人都能够画出符合并体现自己风格的思维导图,具有个性的思维导图显示其具有个性的大脑。

二、“思维导图”在教师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1.有利于高屋建瓴地把握地理新课程标准的全貌

通过思维导图的整理,将一本书的内容浓缩在一张图形中,理解和参考起来方便快捷,如《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体系可用图2表示。从图2可以看出,如果透过主题向四周看,犹如一幅课程标准的全景图, 让人感觉站在课程标准的最高点, 对整体把握课程标准的全貌大有裨益。如果透过“分枝”向“中心”看, 让人感觉到虽然思维在“分枝”, 但始终不忘“中心”。真所谓“一幅图胜过千言万语”! 教师只有把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理解、吃透,明确教学的指导方针,才能游刃有余地实施各种教学手段,达到教学目标要求。

2.有利于提高集体备课效率并将教研活动落到实处

为选择更合适的教学内容,需要将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结合,大家集思广益、各取所长,提出最优方案。使用“思维导图”,可以更快速地帮助教师全面系统地整合知识,依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能力创设教学情境,对教学重点和难点进行突破。“思维导图”在协助小组教师共同分析、选择教学内容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显得非常方便和实用。如可由一名教师做纪录,把每位教师的观点用“思维导图”的形式画出,从中心展开,向四周发散,最后分类整理,以全面把握知识模块和重难点内容。这不仅可实现教师间的共同协作,又可让教师获得个性化的成果。如图3是一次集体备课活动中,高一地理备课组讨论“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学设计时,最终绘制的“思维导图”。

3.有利于达成教学三维目标并更好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利用“思维导图”进行主题教学, 可以更好地“调动”存储在学生大脑中相对应的地理知识,激活学生对该主题的思维, 让其思维过程更加流畅、条理更加清晰。同时, 促进学生综合运用多种方法, 如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 对主题以及与主题相关联的知识进行加工和处理。当学生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该主题时, 学生内心的喜悦溢于言表, 有助于培养其地理学习兴趣, 同时感受到探究地理的艰辛和坎坷。

三、“思维导图”在学生地理学习中的应用

1.有助于改革传统笔记,发挥“思维导图”优势

做笔记是学生听课过程中一般的学习行为,其目的在于记录学习内容以及整理别人和自己的思想。传统的笔记形式基本是提纲形式。以此方式作笔记是依靠文字、直线、数字、逻辑和次序,似乎条理清楚,但是由于速度比较慢和形式较单调,不易对大脑形成有益的刺激,这种笔记内容相对独立,不便于进行比较。“思维导图”在发明之初被用于记笔记,是一种使左右脑同时工作的全脑思维工具。它借助简单的词汇、线条、颜色、符号、图像表达信息之间的联系;过程简单、快速,但却能及时记录重要信息及其之间的关系,信息量丰富;记录的结果直观、形象,信息之间的关系一目了然,容易理解与记忆。如 对“大气的运动”这一课题展开学习时, 学生们利用“思维导图”设计了如下课题(图4)。

[图4 “大气的运动”思维导图]

2.有助于复习和巩固,提升复习效率

复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利用笔记中的“思维导图”轻松地再现学习过程,帮助理解和记忆;“思维导图”用关键词和思维桥进行连接和标注,可以使学生迅速抓住关键点,掌握重点。由于“思维导图”具有有类、有序、有数、可视的特性,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且在复习过程中对新发现的知识和一闪而过的灵感及时记录补充,使枯燥的复习过程变得富有生机、更加充实。把一章内容囊括在一幅图上,贴在墙上经常看,可以达到及时复习和巩固之作用,在不知不觉中牢固掌握基础知识,轻松实现将知识由“厚”转“薄”。

3.有助于形成创造性思维, 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利用“思维导图”, 学生可以更好地围绕主题,进行充分地联想、发散性思考, 将与主题相关联的知识分层分类进行管理, 使“思维导图”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地图”。同时, 置身于一个新的问题情境时, 学生可以利用“思维导图”, 对其所面对的核心问题, 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与判断, 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性因素或关键环节, 利用存储在头脑中与核心问题相关联的“知识群”, 而不是单一的“知识点”, 加以分析、判断和解决。

篇6

引言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在中国教育行业中得到了普及与应用。目前,高中地理教育中应用思维导图后,能够提高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同时也能够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学生能够很好地解决各种学习问题。这说明在高中地理课堂上运用思维导图有着重要的价值。

1.应用思维导图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1.1对思维导图的认识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初期,就出现了思维导图这概念。思维导图属于人类放射性思维的一种表达方式,其要求人们将注意力集中于中央图形上;图形的主干是分支由中央图形朝周围的放射;分支是由一个核心的图形或是能够发生联想的线条上的关键点构成;对人脑神经元的具体分布结构进行模拟,使得人们对某一问题出现了全新的看法,进而促进思维的沟通交流。

1.2重要意义

我们可以将思维导图视为一种笔记来进行研究分析,也可以将其作为一种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的工具来进行分析。人们对于思维导图的理解与认识在不断地加深,在教学过程中引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学习能力,也能够帮助学生树立理性思维意识;利用思维导图能够让学生改善自身不良的表现与学习方式等[1]。

在高中地理课堂上,学生需要具备逻辑思维能力。地图能够直接表达出理论知识,也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时重要的工具之一。在地理课堂上要想达到教学目标,地理教师需要以地图为基础,让学生全面掌握相关的地理符号、地理图片以及地理知识等,并将这些内容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以此构成思维导图。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充分利用了所学知识点,也很好地掌握了地理知识要点。

此外,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利用思维导图能够让学生充分结合颜色与图案等,使得所学地理知识可以准确地体现在思维导图上,并能够改善传统的学习方法。在利用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节省较多的时间,学习效率得到了提高,也巩固了先前所学的地理知识;培养了高中生的思维品质,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与学生的学习负担[2]。

2.在高中地理课堂上应用思维导图

2.1课堂应用

在高中地理课堂上,由于思维导图所产生的效果,使得学生可以更快地投入到良好的学习状态中,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得到了激发,学生利用更为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了学习效率。现阶段,我国高中学生对思维导图的认识还处在浅层次上。例如:鲁教版高中地理教学材料中的《人口与地理环境》,该章节的复习课堂上,教师将思维导图引入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首先,教师需要结合本章节内容对学生进行提问,让学生按照自身对该章节知识点的理解,总结该章节所学的主要内容,并回答问题。学生在总结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较多的问题,这时候教师需要让学生思考人口的变化,以及其对地理环境等影响,学生在思考问题的基础上,对所学地理知识点进行梳理。而教师需要积极鼓励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学生在发言后将会不断激发对地理的学习积极性与兴趣。教师针对学生所表述的观点进行总结。

鲁教版地理教材关于人口与地理环境的内容通过总结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部分:人口的变化问题;地理环境;人口变化对地理环境造成的影响。其中人口变化主要包括了人口的增长变化、迁移问题等。在教授该章节内容的过程中,地理教师需要针对世界人口变化问题进行讲述,以人口为基础,以地理环境为核心,构建思维导图,以此加强学生对本章节知识点的学习。

2.2在课后的应用

在结束新课程内容后,高中地理教师需要充分利用思维导图,加强课后复习,将整个章节的重点知识与难点知识归纳在同一张图上。这也是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这种方法能够清楚地在图中找到本本章重点内容,也方便了学生今后对本章知识点的复习。在实际的课堂上,首先,地理教师需要确定基本教学目标,在围绕教学目标建立思维导图[3]。

又如:《从宇宙看地球》这个章节主要包括了:地球自转、公转的地理意义以及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这三个部分。其中地球的宇宙环境还包括了宇宙这一概念的形成,太阳系的相关内容,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土星、天王星、木星、海王星行星的基本内容等。这对这些知识点,教师需要利用思维导图,归纳出本章的重点知识,并总结本章的难点,画出相应的图形,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对本章知识点的理解。

3.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彻底把握新课标的同时,不断提升地理教学设计的质量与效率,将教学研究活动落实到,每个具体环节中,突破传统教学模式,以此间加强地理教师的负担;高中生需要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做好课堂笔记,不断培养自身的思维品质,全面提高知识点复习的效率。此外,教师在运用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也需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不断培养高中生运用思维导图学习地理专业知识的能力。

参考文献

篇7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5-091-1

一、引言

思维导图为人类提供一个有效思维图形工具,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高中地理具有信息量大、知识点多、难于记忆、易混淆等特点。采用思维导图学习高中地理,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在此,笔者就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以下探讨:

二、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1.能引导学生深刻理解记忆

高中地理的教学不是单个知识点的理解,而是要将课程当做一个系统来讲。教学成功的关键在于理清知识脉络深刻理解,思维导图可以让每一个学生都会用自己认知的图示来进行学习思考。通过思维导图可以让学生与以前学到的知识联系起来,从而进一步熟练掌握学习内容,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方法。放射性思考是大脑的自然思考方式,每一种进入大脑的信息,不论是感觉、记忆,还是文字、数字、符码、香气、食物、线条、颜色、意象等,都可以成为一个中心主题,并由此中心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关节点,每一个关节点代表与中心主题的一个连结,而每一个连结又可以成为另一个中心主题,再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关节点,呈现出放射性立体结构,而这些关节的连结可以视为你的记忆,也就是你的个人数据库。以此,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思维导图能引导学生形成深刻的记忆,从而有效强化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认知。

2.能快速提高学生的学习速度和学习效率

人类的思维特征是呈放射性的,进入大脑的每一条信息、每一种感觉、记忆或思想(包括每一个词汇、数字、代码、食物、香味、线条、色彩、图像、节拍、音符和纹路),都可作为一个思维分支表现出来,它呈现出来的就是放射性立体结构。思维导图可以把大量的信息变成容易记忆的,有高度组织性的图画,更利于我们学习掌握。思维导图与高中地理教学结合起来,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所讲内容的思路和含义。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使学生把精力放在关键的知识点上,从而快速提高学生的学习速度和效率。

三、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1.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

在老师教学过程中,思维导图可以对讲课内容进行筛选整理,忽略了无关紧要的内容,使知识点清晰明了,重点突出。例如通过使用关键字强迫我们在做笔记的时候就要思考句子的意思到底是什么,这使我们可以积极地倾听老师所讲内容。关键知识点的联系可以让学生积极思考。再比如在进行“地表形态的塑造”这一环节的讲授时,教师将思维导图与所讲课的内容进行结合,找出本节的层次结构。先总体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包括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在具体分节介绍内力作用形成山地,外力作用形成河流地貌。在讲课过程中,老师应注意构建思维导图让学生了解知识框架,使学生明白需要解决的是什么,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思维导图已成为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在讲课过程中老师要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使思路简单明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由此看来,思维导图在现阶段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能引导学生明确所学知识的框架,从而能有效提升学习的针对性,对教学效率的提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思维导图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是一种发散式的思考学习方式,学生可以运用点线面体的方法学习高中地理知识。点,即学生所关注的中心、焦点、目标等,导图运用的核心就是归纳集中。线,对于学生关注的中心可以分为多层来描述,导图运用的核心就是演绎发散。面,检验自己的点与线是否一致、有无遗漏、是否重叠。导图运用的核心就是检查反思。体,对点线面进行修饰美化,便于自己的理解和记忆,通过颜色、线条、气味、符号等方式进行美化,导图运用的核心就是提升。比如前面提到的那个例子,进行“地表形态的塑造”这一环节的学习时,学生所关注的点就是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学生所关注的线就是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可以分为两层来描述,分别是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学生所关注的面就是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是否只包括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有无重复。学生所关注的体就是通过以上分析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深刻记忆。

四、结语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基本的教学方法,对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理解能力、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及记忆力有莫大帮助。所以,对老师而言,应切实顺应苏教版新课程标准要求,与时俱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在授课过程中,应将思维导图熟练应用到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自身情况,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与模式,已在顺应新课程标准的同时,促进学生综合地理知识的提升。

篇8

高中地理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在高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高中地理的知识很杂,很多知识都有很大的联系,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总是顾此失彼,不能整体掌握。教师要善于使用思维导图,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构成系统的地理知识,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能力。

一、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

(1)确立中心词。在使用思维导图之前,教师和学生必须掌握高中地理的整体结构,能够归纳总结地理知识的框架。教师要加强引导作用,指导学生从整体上思考高中地理的脉络,系统全面地回忆每册课本中重点章节的知识,能够一一列出重点的中心词,保证能够将这些中心词串联成一个思维导图的整体。

(2)设计思维导图。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了相关的知识后,学生就要独立完成思维导图的设计工作。学生可以单独进行操作,也可以进行小组讨论,根据找到的中心词进行基本的绘制工作。学生个体或者是小组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很多的问题,教师要做好辅导工作,及时进行点拨,让学生突破思维的限制。小组成员在完成思维导图的绘制工作以后,要进行相互交流,互相借鉴,为以后的思维导图设计积累宝贵的经验。

(3)拓展思维导图。教师对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要有一定的鉴赏能力,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分析总结思维导图的优势和缺陷,对于优点要给予肯定,对于缺陷要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改进。教师对大部分学生都会出现的问题进行统一讲解,提高学生的认识。对只有少数同学出现的问题,要进行针对性地分析,帮助同学们逐渐提高。

二、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中的应用

(1)在地理复习课上使用思维导图。在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中,一直都是使用填鸭式的教育模式,教师是高高在上的指挥者,学生是做题的工具,教师让学生一直进行反复练习,直到学生掌握了高中地理的知识。在传统教学中,学生的思维受到了限制,学到知识不集中,没有固定的知识体系。教师进行思维导图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使用颜色、数字、图像等多种方法,进行高中地理知识的记忆,能够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整体把握能力。教师使用思维导图软件进行设计思维导图,能够提高思维导图的整体性,在细节部分处理得干净整齐,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的知识。

在高中地理复习中,思维导图能够发挥极大的优势,学生依据绘制的思维导图,就可以清楚地看出地理学习的重点,能够了解章节的分布,系统地进行地理知识的复习。使用思维导图,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思路进行复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助于学生进行地理知识点的复习。

(2)在地理习题课上使用思维导图。高中地理考查的知识点全面,要求学生必须能够整体把握高中地理的知识,否则难以进行相关的解题。教师在高中地理的习题课上,要给学生讲述高考考查的模式和高考题型的转变,增强学生解题的整体意识。在高考题型中,还会不断地出现新的题型,地理基础差的学生根本无法解答新颖的题目,只能是抓耳挠腮眉头紧皱。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学生的基础不牢固,根本无法下手。教师在进行习题课教学的时候,要注重思维导图的使用,面对着一道复杂的难题,教师首先就要教给学生审题的思路和方法,在审题的时候绘制思维导图,然后让学生进行思维导图的发挥,或者是小组之间进行沟通交流,进一步完善思维导图。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能够掌握题型考查的本质,从而顺理成章地进行解题。

(3)区域地理知识复习中的应用。在高中地理考查的时候,很多都是依据不同的地理区域而进行出题考查,这种区域地理的考查模式对学生的要求很高,所以教师要加强学生复习的方法。教师教给学生使用思维导图进行梳理章节,将同一区域中的地理知识进行汇总,提高学生的能力。要明白该区域在地球上的明确位置,主要有经纬度的位置和海陆位置,以及该地区的地形特点,主要是湖泊、平原、海拔、山脉、河流等,以及地区的城市交通和本土的风土人情等。学生要明确每个区域的特点,使用思维导图进行统一的标注,形成区域整体,这样能够提高对区域地区的了解。

(4)建立完善的思维导图评价体系。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教师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唯一指标就是分数,教师并不重视学习的过程,一味地看重结果。在这种评价体系中,学生的学习压力非常大,也很难进行相关的知识探索,只能压抑着自己投入到题海中。新课标下,教师要注重学生解题能力和个人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缓解过分重视结果的教学现状。教师要建立完善的评价指标,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地评价,包括学生的技能知识、方法过程、价值观三个方面的评价。教师要传授给学生思维导图的技能,然后让学生了解思维导图的方法,从而进行思维导图的运用。学生在思维导图使用的时候,能够增强自己的地理素质,提高看待问题的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整体素质。教师要全面评价学生,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之,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教师要建立完整的思维导图使用模式,让学生了解思维导图的建立、设计过程,从而增强使用思维导图的能力。教师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整体意识,增强学生的地理素质和综合素质,培养高素质的高中生。

参考文献:

[1]王晶.研析新课改下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复习中的实践与研究[J].文教资料,2014(7).

篇9

很多高中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会发现,学生在学习地理时会遇到以下一些问题:①教材看得懂,但题目不会做;②课堂上听懂了,但课后记不住或记的模糊不清;③练习上题目听得懂但单独做又不会做;④对熟悉的问题能解决,面对新的问题却无从下手。这些问题反映了地理知识的两个特点:一是地理知识比较零散,学生不会建立知识体系;二是地理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学生思维能力较差,不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

高中地理教学具有相当大的难度:一是地理课时较少,内容较多,尤其是必修一;二是学生基础较差,很多学生在跨进高中大门前连最基本的经纬线都不知道;三是很多学生本身不重视,抱着学着玩的态度,导致课堂效率较低。那么在新课改的新形势下如何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如何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思维方法和能力?如何将以知识为中心的地理教学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地理教学?在一步步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帮助学生建立新授、复习、解题的思维导图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思维导图是英国著名学习方法研究专家东尼·博赞所创造的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和学习方法。它运营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知识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图表现出来,使用线条、图形、颜色、词汇、符号等元素,遵循一套简单的、基本的、易被大脑接受的规则,把一长串枯燥的信息容易被记忆的、有高度组织性的图画,能够增强使用者的记忆能力、立体思维能力和总体规划能力。在这个研究基础之上,结合地理教学的特点,我们可以在新授课和复习课中让学生建立一个知识层次体系图;在习题演练中,帮助学生建立解题的思维导图。这样长期坚持下去,一定会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一、思维导图在地理新授课中的运用

高一的教学安排时间紧,任务重,学生同时要学习9门功课,地理通常是学生最不重视的一门,花费的精力和时间是最少的,加上地理知识比较琐碎,因此最后考试的结果都比较差。针对这样的现象,我认为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思维导图是很必要的。例如,讲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对聚落形态的影响时,不同地区、不同时间的聚落形态是不一样的,如果让学生死记硬背的话,就会增加学生负担,且效果也不佳。所以我们可以让学生把琐碎的知识点连起来,形成下面的一幅知识思维导图。

在学生时间紧张的状况下,如图这样把琐碎的知识点用这样的思维导图整理出来既节省了时间又加强了学生的记忆。学生不用再死记硬背知识点,而是理解记忆,学习的效果会更甚于以前。

二、思维导图在地理复习课中的运用

在地理复习课上,我们经常发现很多学生在第一轮复习的时候都还游刃有余,但在第二轮的提高过程中,却败下阵来。究其原因,不难发现我们通常教学大都是采用“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模式,不停地通过大量习题来演练学生,把学生当成了“学习的武器”。 结果是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大多数是未经思维加工而被迫机械记忆的零散的、 单一的概念知识,学生所获得的能力是新学、回忆和再忆。在知识应用时不能建构相关知识的思维导图,不能把所学知识运用到新情境中去解决新问题。加上复习都是以往所学过的知识,学生在听讲的过程中会不耐烦,自认为是学过的知识本身就会有所松懈。因此,在高考第一轮复习基础知识时,用思维导图呈现每一章节的知识网络图是非常又必要的,同时还可以根据学生及教师自身的需要及时进行一些超链接典型例题,能有效地激活学生的记忆。如图。

上图是农业复习整理课中的知识网络图, 用思维导图软件图中的每一个分枝可以很方便的展开与收拢,既有利于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也有利于学生对琐碎知识点的理解。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学生不需要阅读教材上长篇的文字说明,可以边听边对照思维导图进行思考。教师也可以先让学生通过浏览整节或整章的知识,并依照自己的理解画出思维导图,再根据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解,概括要点,完善自己的思维导图。课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三、思维导图在习题中的运用

根据江苏高考考试大纲的说明,地理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也就是考生对所学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 解决问题的能力。近几年高考明显出现一个趋势,就是依图、依题意回答问题,无论选择题或综合题,都对学生的读图和提取信息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学生的读图能力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很差,急待提高。所以平时的教学中,我有意识的帮助学生通过图或题意建立解题的思维导图,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和答题方法。

【典例1】(2011·江苏地理卷,11~12)某同学骑自行车自甲地向乙地持续行进,进行野外地理考察。该同学利用手持GPS接收机每间隔60秒自动记录一次位置。图1是考察线路地质剖面图,图2是GPS所记录的位置分布图。据此回答(1)~(2)题。

这两个问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并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读图能力。面对这类问题,运用思维导图来组织作答,会起到很好的解题效果。老师不用急于给出答案并进行评讲,可以让学生边审题边绘思维导图。下图根据题意和图建立的思维导图。从思维导图中我们可以理清解题的思路,通过观察图来确定地质构造、判断地形类型;通过GPS所记录的位置分布图来判断上下坡。可见,借助思维导图解答问题可以让思路更清晰,答案更清晰、全面。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引入地理教学中,对地理教学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当然也有其缺陷性,如学生如果自己绘思维导图就必须先理清知识脉络,否则思维导图就建不起来。如果每一学科都这样,这无形中给本已学习非常紧张的学生制造了一个难题。《基础教学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 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思维导图让学生在面对零散、琐碎的地理知识时能把握主干知识点,发散思维,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使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思维导图还能够极大的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凸现新课程理念。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思维导图将在我们的地理教学中发挥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篇10

运用思维导图法可以把零散的知识并联在一起,如同穿珠成链。知识不再是单一的、平面的、分散的,而变得具有层次性、系统性、立体化,使知识点变得更为清楚明了。这不仅便于学生学习、记忆,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

运用思维导图法便于学生课后复习,使学生可以自我检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在高中地理教学上,教师采用思维导图形式进行教学时,还可以“留白”,让学生在课下复习或是知识记忆的过程中进行自主补充,从而使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同时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巩固所学知识。

二、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课堂上的应用

地理知识浩如烟海,但只要通过思维导图来提纲挈领,抓住那个“纲”,便可以“纲举目张”。

(一)利用思维导图优化教学设计

在高中地理教学课堂上,教师运用思维导图来引导学生梳理知识脉络,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进而提高发散性思维。当学生在解题时,他们便在脑海中回忆起所构建的知识体系,这些知识点就像放电影一样,一个镜头紧接另一个镜头清晰地展现了出来;当学生在复习时,学生可以通过绘制思维导图自我检测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思维导图,知晓自己的薄弱环节,明确努力的方向。比如:在学习“农业”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这一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建立知识框架,这一知识点的中心是“农业生产活动”。第一层次的分支主要是农业的特点、农业的投入与产出、农业的分类、农业的区位因素、农业的地域类型;第一分层中的第一点农业的特点又分化出季节性、周期性、地域性;第三点农业的分类又分为生成对象、投入大小、产品用途;而生产对象又继续分为以上四种主要的农业类型;投入大小又分成思维导图中所展示的两种类型;产品用途又继续拓展为两种农业类别。总之,通过思维导图可以将繁杂的知识条理化,从而梳理知识脉络,形成知识框架。这如同爬山虎似的,向四周伸出很多触角。同一知识点思维导图的设计可以有多种样式,因此,在设计思维导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按不同的方式来延伸扩展思维导图的分支,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个性化的思维,还可以使学生全方位地理解知识、运用知识。

(二)利用思维导图区分各个结构要素

有条理、有层次、有区别度是思维导图显著的优势,在高中地理教?W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思维导图的这一优势。首先,教师要明确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以及易混淆点。比如说:在开展“海流”这一知识点的学习时,在确定补偿流的核心概念,还要引导为学生区分风海流、密度流、补偿流等海流的异同,再联系信风带、西风带、地转偏向力等相关概念,结合相关例题进行交流与探讨,从而对这些专业术语的概念进行本质上的区分,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区分重要的地理概念,还有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横向把握。其次,教师在绘制思维导图时要遵循一定的思维逻辑,由大到小、由宏观到微观、由中心到分支、由概括到细节,从而把所学的知识条分缕析地展示出来。比如说:在开展“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这一知识点的学习时,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来帮助学生区分各个要素。教师把“工业地域”作为思维导图的中心,下面分成三个分支,第一分支是“区位因素”,第二个分支可以设计为“工业区域的形成”,第三个分支是“传统工业与新型工业”。然后,把三个分支继续往下划分。这样不仅有层次、有条理,还有利于学生区分各个结构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