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城市道路规划建设模板(10篇)

时间:2023-09-28 09:48:0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城市道路规划建设,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城市道路规划建设

篇1

关键词:城市道路规划建设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道路规划和建设的问题日益凸显出来了,也就产生交通拥挤、交通秩序混乱、交通事故频繁发生等后果。

城市道路规划建设是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本身又与城市规划建设存在着矛盾。比如,城市化的通俗标志是城市面积(规模)的扩大,城市高度的增加,城市人口数量的增多和密度的提高,城市经济社会结构的多元化和复杂化。这一切都意味着对于城市道路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城市交通功能的依赖也越来越高。

衡量城市道路功能有一系列的指标,笔者并非是城市规划专业的人士,只能从印象或者是感觉上提出一些评价指标。一个是城市道路密度,即每平方公里拥有的道路面积,道路面积是道路长度与宽度的乘积,当然,道路长度首先取决于道路的数量,不如在一公里宽的截面上,有多少条纵或横的道路,如果平行道路之间的间隔过大,必然会产生道路拥挤的现象。进一步说,在道路长度确定的前提下,道路的宽度将决定着通行的速度,否则,在同一条道路中通行的车辆或者人流,就会感到拥堵的问题。城市道路密度越高,就意味着道路占用城市用地的比重越大,就越是有利于缓解交通压力。但是该项指标不可能无限提高,因为在特定的人口数量限制下,要提高城市道路密度,增加城市道路建设用地,就得扩大城市范围,让城市向周边郊区延伸,虽然道路交通速度可能因此而提高,但是,总体上说,路途往返时间仍然不减少,这就是为什么北京现在城区规模扩大,已经发展到了五环六环线,虽然交叉立体的道路设计,可以提高车速,但是随着城区规模的扩大,人们在路上通行的时间并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行车油耗。一个是“畅通速度”,前些年,济南交警通过提高交通管理水平,严管城市交通秩序,创造出“畅通工程”,笔者所在的省会城市,主干道叫做“长江路”,也被当地交警部门确定为“严管街”,旨在保证交通的畅通。畅通总有个速度或者效率的标准。如果在某个交通高峰时段,选择交通主干道的一段,在该时段内考察全部通行车辆的流量(在高峰时段的车流量一般都是呈饱和状态),或者从该主干道的起点到终点的一段路程中,考察高峰期的平均时速,如果低于城市交通的最低限速(如15公里/小时),那么,显然存在着交通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交通拥挤的绝对原因一般都是道路供给不足所造成的。再一个指标,就是考察一个城市的GDP总量和道路面积的比例关系,或者将其转为城市GDP年均增幅与城市道路面积增幅的比例关系,换个角度,考察一个城区的常住人口总量与道路面积的比值关系,或者是城市人口增幅(常住人口、流动人口的增幅)与城市道路增幅的比例关系,如果这些比例关系显示出道路增长跟不上城市GDP或者人口增长的特征,城市道路供给相对不足的问题肯定是存在的。

篇2

由于历史认识经济等方面的原因,我国城市道路建设落后于交通需求,道路网络的交通日渐拥挤,出现了一系列交通问题和矛盾。随着我国城市化水乎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城市道路交通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1 城市道路规划建设存在的问题

1.1 交通迅猛增长而城市道路建设相对缓慢,道路交通供需矛盾突出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各城市人均与总量道路指标增长较快,但仍赶不上城市交通量年均约20%的增长速度,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道路交通供需矛盾逐渐尖锐,道路设施欠帐状况日益严重,尽管目前全国各大中小城市已掀起新一轮城建,但长期以来形成的道路交通欠帐状况却难以在短期内迅速还清。

1.2 道路功能不分,交通与土地利用不协调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将我国城市道路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及支路四大类,其中,中小城市仅有后三类,但目前从事道路交通规划、建设、管理及决策的人员对快速路、干路及支路的内涵外延理解各不相同,即使是同一行业对其理解亦不相同。正是因为长期以来概念上的模糊造成规划思路、建设思路的失误。交通与土地使用不能相互反馈,彼此促进,这不仅影响城市道路资源的持续利用,而且违背城市道路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协调性原则,因此,在现实操作中,难以实现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更不用说体现城市交通“以人为本”。如穿越中心商业区的主干路,这些道路兼有“商业性”和“交通性”的双重职能,道路的“商业性”功能要求,干路两侧布设大量的商业设施,机动车行驶速度缓慢,行人穿越道路方便,而其“交通性”功能又要求限制非机动车、行人穿越道路,减小机非干扰,保障机动车快速、通畅行驶。不论偏向哪方,两种功能性质的矛盾都难以解决。造成的严重后果不是严重制约了沿线土地开发就是限制了道路功能的正常发挥,我国城市道路功能不分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明确的交通发展战略及行之有效的交通管理措施。

1.3 道路规划建设重点偏颇,路网等级结构不合理

长期以来,在道路规划建设中,各城市往往只重视干路、立交,忽视城市道路交通可持续发展的有序性、协调性原则,导致我国城市道路路网等级级配不尽合理,国内外正反两方面经验表明,从决速路至支路,路网合理的级配结构应为“金字塔”形,而我国城市路网结构却为“倒三角”、“纺锤”形,普遍缺少支路或次干路,其中支路网密度指标同国标差异很大,远小于国标的要求,因路网级配极不合理,交通生成点与干路系统缺乏过渡性连接设施,城市交通集中在几条贯通性干路,不仅不利于机非分流系统的形成,也不利于不同出行距离交通的相互分离,更不利于不同类别道路系统交通功能的发挥,另一方面,目前我国不少城市的房地产开发及交通堵塞多集中于市中心地区,而近几年城市道路建设的增加却主要分布在开发区和郊区。笔者认为上述因素是造成我国道路建设数量不断上升但市区内交通拥挤依然严重的直接原因。

1.4 规划标准不尽合理,难以达到远近期过渡

我国不少城市道路在红线规划时,往往仅研究其路幅宽度,并未考虑快慢车道的合理分配及断面形成的远近期结合,故难以立足未来渐进发展。若道路规划标准没有周密考虑远近期结合,则已建道路设施在远期机动化前提下难以满足城市道路交通可持续发展要求,另外,我国不少城市为保障机动车道宽度,忽视人的步行空间规划设计,存在人行道普遍偏窄,没有重视“人”的步行安全需求的现象。

1.5 交叉口机、非、行人相互干扰,路段与交叉口通行能力不匹配

近年来,道路规划建设流行三块板道路断面布置,忽视机非专用系统设计,造成道路交通流在同一断面混合行驶,交叉口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相互干扰的被动局面,交叉口的服务水平制约着路段及路网的服务水平,交叉口的不畅严重束缚着城市工业生产及城市效能发挥。

2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建设发展对策

2.1 研究城市道路规划建设发展战略

城市道路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研究交通需求与供应的平衡,还要考虑用地和财力的可能,是一项决策性很强的工作。城市道路规划建设只有在科学的交通发展战略指导下才能避免顾此失彼、前后失调、投人大、收效小等问题,城市交通才能朝着健康、有序和良性的轨道持续发展。

2.2 进行道路交通供需平衡研究

必须改变单纯通过道路建设来满足无限交通需求的传统理念,应对城市道路设施总规模意义上的路网容量指标进行分析,应对城市交通供需矛盾,交流需求与交通供应的互动作用及城市交通与土地使用的共生机制进行研究。通过道路供应指导交通需求策略,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道路资源,缓解交通矛盾,只有从战略高度、需求与管理相结合角度分析路网设施总体建设水平与供应水平,才能为城市道路规划建设提供科学的、可靠的定量参考依据。

2.3 加强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国家确立通过基础设计建设拉动经济增长的政策,在此宏观背景下,我国将迎来世界经济的下一长波周期,因此,为跟上世界经济新一轮增长节拍,促进我国经济腾飞,我国各城市必须大力加强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实施“道路投资适度超前”战略,通过大幅度提高路网密度,尤其是支路及次干路网密度来调整路网层次结构,提高路网整体供应和服务水平。

2.4 理清道路功能,提高规划标准,优化断面分配

篇3

中图分类号: U412.3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城市道路的建设,包含较多专业内涵,诸如前期评估、道路的规划、道路设计、给排水的设计、路面结构设计以及管线的综合设计等。城市道路如同城市的骨架支撑着城市的发展,其建设水平与城市的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均有密切的关系,因此道路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各专业的协调管理工作必不可少。

1.城市道路规划建设存在的问题

1.1交通迅猛增长而城市道路建设相对缓慢,道路交通供需矛盾突出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各城市人均与总量道路指标增长较快,但仍赶不上城市交通量年均约20%的增长速度,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道路交通供需矛盾逐渐尖锐,道路设施欠帐状况日益严重,尽管目前全国各大中小城市已掀起新一轮城建,但长期以来形成的道路交通欠帐状况却难以在短期内迅速还清。

1.2 道路功能不分,交通与土地利用不协调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将我国城市道路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及支路四大类,其中,中小城市仅有后三类,但目前从事道路交通规划、建设、管理及决策的人员对快速路、干路及支路的内涵外延理解各不相同,即使是同一行业对其理解亦不相同。正是因为长期以来概念上的模糊造成规划思路、建设思路的失误,交通与土地使用不能相互反馈,彼此促进,这不仅影响城市道路资源的持续利用,而且违背城市道路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协调性原则,因此,在现实操作中,难以实现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更不用说体现城市交通“以人为本”。如穿越中心商业区的主干路,这些道路兼有“商业性” 和“交通性”的双重职能,道路的“商业性” 功能要求,干路两侧布设大量的商业设施,机动车行驶速度缓慢,行人穿越道路方便,而其“交通性” 功能又要求限制非机动车、行人穿越道路,减小机非干扰,保障机动车快速、通畅行驶。不论偏向哪方,两种功能性质的矛盾都难以解决。造成的严重后果不是严重制约了沿线土地开发就是限制了道路功能的正常发挥,我国城市道路功能不分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明确的交通发展战略及行之有效的交通管理措施。

1.3道路规划建设重点偏颇,路网等级结构不合理

长期以来,在道路规划建设中,各城市往往只重视干路、立交,忽视城市道路交通可持续发展的有序性、协调性原则,导致我国城市道路路网等级级配不尽合理, 国内外正反两方面经验表明,从快速路至支路,路网合理的级配结构应为“金字塔”形,而我国城市路网结构却为“倒三角”、“ 纺锤”形,普遍缺少支路或次干路,其中支路网密度指标同国标差异很大,远小于国标的要求,因路网级配极不合理,交通生成点与干路系统缺乏过渡性连接设施,城市交通集中在几条贯通性干路,不仅不利于机非分流系统的形成,也不利于不同出行距离交通的相互分离,更不利于不同类别道路系统交通功能的发挥。另一方面,目前我国不少城市的房地产开发及交通堵塞多集中于市中心地区,而近几年城市道路建设的增加却主要分布在开发区和郊区。笔者认为上述因素是造成我国道路建设数量不断上升但市区内交通拥挤依然严重的直接原因。

1.4规划标准不尽合理,难以达到远近期过渡

我国不少城市道路在红线规划时,往往仅研究其路幅宽度,并未考虑快慢车道的合理分配及断面形成的远近期结合,故难以立足未来渐进发展。若道路规划标准没有周密考虑远近期结合,则已建道路设施在远期机动化前提下难以满足城市道路交通可持续发展要求。另外,我国不少城市为保障机动车道宽度,忽视人的步行空间规划设计,存在人行道普遍偏窄,没有重视“人”的步行安全需求的现象。

1.5交叉口机、非、行人相互干扰,路段与交叉口通行能力不匹配

近年来,道路规划建设流行三块板道路断面布置,忽视机非专用系统设计,造成道路交通流在同一断面混合行驶, 交叉口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相互干扰的被动局面,交叉口的服务水平制约着路段及路网的服务水平,交叉口的不畅严重束缚着城市工业生产及城市效能发挥。

2.城市道路规划建设与改进

2.1道路交叉口规划原则

针对性原则:交叉口规划设计方案必须符合城市实际情况,必须充分利用现有的城市规划交通规划、交通政策研究成果。

综合性原则:城市道路交叉口应根据相交道路的等级、分向流量、公共交通站点设置、交叉口周围用地性质、管线布置、防灾要求等确定交叉口的形式及其用地范围。

协调性原则:干路交叉口必须进行渠化规划设计,通过增大交叉口进口道车道条数来扩大交叉口空间资源,以空间资源换取时间资源,使路口通行能力与路段通行能力相匹配。

系统性原则:路口改造、立交建设必须成系统,不能孤立改造某个路口,将交通矛盾转到其它路口。

节约性原则:尽可能通过平交路口渠化来挖掘既有设施潜力,能不建立交尽量不建立交。现有平面环型交叉口应尽可能予以保留,宜采用“环交+信号灯”控制方式。立交设计应保障主流方向的交通顺畅,立交结构形式应美观、简单、充分利用地形地物,以便节约用地、节省工程投资。

以人为本原则:道路应根据红线宽度来设置行人过街设施,通过交通岛绿化设置及高架桥绿色挂篮设置来形成城市新景观。

远近期结合原则:道路交叉口改造近期实施方案必须考虑远期交通需求,必须研究规划设计方案的近远期过渡。近期无法进行渠化的远期应控制交叉口用地。

平战结合原则:立交建设应与城市防灾相结合。

2.2关于城市道路横断面建设

城市道路横断面分配也是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中的关键。一个好的城市道路设计应当成为是功能和艺术完美结合的优秀作品。为此,必须把握好以下关键:(1)基于对通行能力、行驶速度的适应及节约土地资源的客观要求,确定机动车行驶的合理宽度;(2)基于对道路交通量的预测及实际管理措施的考虑,原有的车道数也需要调整;(3)基于车种的变化及人们不断提高的生活需要,各种车道及分隔带在断面上的分配比例需优化;(4)基于环保及行车、行人安全考虑,要考虑分车带、绿化带的布置形式的调整;(5)基于节约资金及土地资源的考虑,必须考虑分期建设的需要及对现状道路的合理改造;(6)考虑道路附属设施布置的客观要求变化及维修、维护需要,要考虑断面各部分的比例调整;(7)为适应各种先进的交通组织及管理要求,要考虑道路断面与路侧建筑物特性、土地利用性质、公交专用道、公交停靠站、路边停车带、道路交叉口的匹配等一系列问题。

2.3关于城市快速路规划

城市快速路是城市道路中的最高等级的道路,是为了保证城市长距离的机动车出行者在相对可接受的时间内完成其出行目的(或过程)而建设的、能相对快速、连续(也可不完全连续)通行的道路系统。城市快速道路的设置适用于快速疏解现代大城市中大型片区间长距离、大流量机动车流或者穿越大中城市的过境车流。一个城市是否需要快速路,要综合考虑这个城市的规模、形态、布局、机动车发展水平和综合经济实力等因素,必须慎之又慎。如果确实有必要设置快速路,则要解决好四个关键的技术问题:(1)快速路的选址和布局;(2)快速路规划的系统性和协同性(包括其自身的和与整体路网的协同性);(3)快速路的标准问题;(4)快速路的几何形式问题等。快速路的标准问题。快速路建设一方面其成本远远高于普通城市干道,另一方面它对城市整体路网格局具有重大而深远影响。因此,其设计年限至少应当按30年考虑,设计规模(车道数)的确定一定要有前瞻性。这样的重大工程,既然要建,就要深谋远虑、高瞻远瞩。

3.结束语

城市道路规划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涉及方面很多,只有依据我国城市道路交通实际情况,综合考虑道路交通供需关系,路网等级结构,道路功能,道路规划建设标准及城市历史文泳保护等各个因素,才能使我国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建设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

参考文献:

篇4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的数量和规模都得到了空前发展。城市交通作为支撑城市活力的最主要的基础设施,在城市生产、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近年来, 我国各城市都加大了城市道路的建设力度, 但机动车数量增加的速度远大于城市道路的通行能力的增加,城市道路交通系统普遍存在着众多的问题。

1 我国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建设存在的问题

1.1 事故频发

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稳步上升和机动车利用程度的增加(人均出行距离),城市中的交通事故频繁发生,中国每年因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超10 万人,居世界第一。此外,还有大量非致命交通事故。统计数据表明,每5分钟就有一人丧身车轮,每1分钟都会有一人因为交通事故而伤残。每年因交通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达数百亿元。

1.2 交通拥挤

汽车数量超过城市道路网的承载力,就会导致交通拥挤问题。从某种程度上说,交通拥挤是汽车社会的产物。在人们上下班的高峰期,交通拥挤现象尤为明显。据研究,深圳市仅交通拥挤导致的时间延误损失与空气污染加重导致的损失,2007年全年深圳市区范围内按交通拥挤测算的社会总成本为51.3~64.9亿元人民币,占当年深圳市区地区生产总值(GDP)的1.5~1.9%;按交通拥挤及较拥挤情形测算的社会总成本为103.9~132.5亿元人民币,占当年深圳市区地区生产总值(GDP)的3.0~3.9%。

1.3 交通公害

交通公害主要表现为噪声污染和大气污染。噪声源主要是汽车的喇叭声,它会引起听觉疲劳或听力损伤,严重干扰道路沿线居民的睡眠,影响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车辆排放的大量CO,HC,NOx,SO2,铅化合物等废气造成严重的城市大气污染,从世界范围来看,排放的氮氧化物的60%,一氧化碳的78%,炭化氢的50%是由于交通运输而引起的,我国目前由交通运输所造成的城市大气污染中占50%以上。

2 加强我国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2.1 城市土地利用应当通过TOD 进行组织

TOD即以公共交通引导土地开发,它能避免因过度机动化导致的城市布局分散。运送100名乘客,使用公共汽车运客与使用小型轿车运客相比,道路占用长度减少近90 % ,节省油耗约80 % ,排放的CO、HC、NOx分别降低86 %、95 %和90 %左右。因此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缓解我国城市交通堵塞,保障普通市民出行的基本战略。

首先应当从规划层面贯彻公交优先思想,通过分析城市土地利用布局锚固城市客运交通枢纽位置,依据客运换乘枢纽确定轨道交通或快速公交线网,依据公交线路和沿线土地利用确定公共交通站点,优先考虑公交专用道、港湾公交站、路外公交站设置,而后考虑小汽车车道的设置,将高效率运输方式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放到第一位,使居民养成乘公交习惯,将居民出行引导到公共交通。另外目前各大中城市都在建设快速轨道交通,轨道交通将能进一步引导站点附近的土地高强度开发。我国应在功能分区基础上,沿轨道交通站点或公共交通站点发展TOD,土地开发与轨道交通建设相互整合,积极鼓励居住、办公和零售开发集中在车站附近,使居民能够方便地利用城铁出行,同时,设计友好的步行环境,将公交系统与完善的行人和自行车设施结合起来,努力营造一个适宜的社区环境。

2.2 研究城市交通发展战略以保证道路规划弹性

城市交通规划包括城市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城市交通综合网络规划和城市交通近期建设规划。当前, 许多城市正致力于继续加强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开发规划及建设, 提出要建成城市快速交通系统, 完善城市交通网络, 但往往较少重视城市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在制定道路网络规划方案时,均以分析预测为依据,对未来的种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估计不足,特别是在路网规划中对系统的应变能力未给予足够的重视。例如一些过去处于城市边缘的地区,由于这些牵动因素的综合作用,会逐步发展成为衔接老城区核心的发展方向的重要地区。如果对这些区域发展环境因素、城市产业结构的变化和人口的发展论证不足,往往会造成城市用地布局不当,设计标准采用不当,路网规划弹性不够,形成新的交通约束。因此,规划时做好路网的发展战略研究,对道路交通需求进行有效的规划管理,才能为城市道路网系统未来的发展留有余地。

2.3 城市道路的环境功能应与交通功能、空间功能并重

城市道路的功能主要有3 个方面, 即交通功能、城市空间功能和环境功能。在传统的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中, 比较重视道路的路网布置、线型设计、车道数确定、路面结构形式等交通功能和城市空间功能,而忽略环境功能。在现代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中, 应该把城市道路的环境功能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城市道路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均应从城市的环境整体出发, 根据不同区域的要求, 就空间组合、景观风貌、特色建筑、道路横断面组成等进行综合规划设计, 使各构筑物组成的空间轮廓、尺寸比例、色彩线条等相互协调、和谐美观, 以提高城市环境的整体水平、改进市民生活质量, 给人以舒适、安逸和美的享受, 同时也使城市道路的景观风貌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以满足人们对交通和环境的要求。例如加拿大的道路规划设计建设部门,是以保护道路周围环境为出发点来进行建设,自然森林资源绝不能遭到破坏。

2.4 城市道路断面布置和交叉通组织应以人为本

混合交通为我国城市交通的特点, 在长期的道路规划建设中坚持采用三块板道路断面, 注重车行道规划, 忽视机非分流系统设计, 造成交叉口处冲突点增多以及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相互干扰的被动局面,交叉口也成为路网系统中最为脆弱的瓶颈。

道路断面设计必须考虑步行友好,注重街道景观设计,注意道路绿化配置,注重连续、安全步行系统建设,主次干路必须设置分隔带和行人、自行车过街安全岛,以提高城市道路的宜人氛围,减缓机动车交通带来的噪音、尾气等环境污染,提高道路安全性。平面交叉口的设计最为重要的是保证通过能力与路段通过能力的匹配,这就要求进口必须拓宽,增加进口车道数量( 原则上应达到路段车道数的2倍以上),为此,还必须做好路口的渠化设计及路口的交通组织设计( 包括灯控路口的相位与配时设计) ,增大交叉口空间资源的利用,保障城市道路系统高效运转。

2.5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应充分考虑静态交通空间

篇5

关键词:国外 国内 道路交通 规划

中图分类号:C91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在迅猛发展,各级政府都意识到道路建设的重要性,我国经过近些年的高速建设及大力改造,道路交通设施已经有了质的飞跃:城市道路宽阔、平直,标识完备;高速公路建设起步虽落后于西方国家,但我们在建设速度、质量上可用“后来居上”形容。比较而言,国外一些城市道路普遍偏窄,且常有一至两个车道被路边停车占用。高速公路一般也仅为双向四车道,车道宽3.5米,甚至个别路段3米宽,小于我国的3.75米,两大型车超车时,会让国内走惯了国内高速路的人感到“恐惧”。但在设计理念上,在处理人与车,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及处理手法上,我们与国外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建设应坚持“以人为本”原则

“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是近几年在国内最时髦的设计理念,可是在道路建设上却几乎得不到任何的体现,甚至不惜牺牲步行环境去改善车行交通。现实中常看到的是占用路边绿化带、人行道去拓宽机动车道。高速行驶的汽车剥夺了行人、尤其是老人、儿童的过街权利,即使在道路交叉口处,也缺少对行人过街安全性的充分考虑。街道环境单调、冷漠,缺少对行人心理及活动的照顾,新建商业街交通状况也不近如人意。如某市最繁华的一条商业步行街,道路两侧商家林立,经营种类齐全,花样繁多,日均客流量约在几十万人。就是这样一条商业步行街,在近1公里长的范围内,无任何人行天桥、过街连廊、地下通道等设施,行人与车辆经常是“怒目而视,互不相让”。街边零星几棵大树耸立着,即不遮阴,也不挡雨,树底下仅有的一点灌木丛也因不便于卫生打扫而被砖头盖平了。而在国外,城市道路横断面尺度适宜、功能明确,环境友善。有行人过街需求的地方就设人行横道,并配置相应的信号灯及必要的安全设施,甚至在行人过街需求量大的地方,直接将道路下沉,行人走正常标高过街,体现出的是以人为本,车让人。我们不妨就简单的学习一下,在城市主要人流聚集区,以人的需要作为道路设计的出发点,为行车制造一点“小麻烦”。实现人、车合理使用道路资源,并兼顾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以人为本并不意味着一切以人为中心,更不是倡导人对自然的征服与占有。可我们在修建道路时,常常是起伏的地形被削平,丰富多彩的地貌变成了一张白纸;完整的山系被几条高等级道路切割的枝零破碎,挡土墙成了公路两侧的主要风景;密布的水系也被切断,河流成了一个一个的死水塘,甚至永远的消失。让人还感到一点可喜的是,近些年我们已经认识到了这些失误,实践中也在逐步的改进,但采取的措施不具有生态可持续性。如美化公路两侧的裸岩,通过注入含有草籽、养料的泥浆,实现了表面绿化,景观效果不错,但造价昂贵。而在国外,针对不同地形、地貌,鼓励新的设计形式出现,失误之处逐步改进,合理之处加以推广,逐步实现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发展。

道路交通体系各等级道路建设应协调统一

我国的道路交通规范将城市道路划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及支路四个等级。一般认为快速路、主干路比较重要,政府将主要资金投入到这一层级的路网建设上。次干路标准低,不成系统,支路因封闭式物业管理、路边停车等原因而无法承担所要求的交通量,道路系统变的越来越脆弱。在旧城改造中,对原有高密度、低等级的现状道路视而不见,硬是大量拆房子建宽马路,破坏了原有建设肌理,交通状况却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据统计,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主干路长度占整个道路系统的30%以上,次干路约占60%,支路不到10%。

在国外的城市道路中,次干路、支路在整个路网系统中占有绝对比例,承担着重要的交通职能。城市街区划分普遍小于我国,路网呈现出高密度、低等级、微循环状态。居民出行,通常不会直接进入主干路实现点到点的交通,短距离交通完全可以依赖次干路及支路解决。这种形态路网适应了城市历史文化保护的要求,也适应了行人对生活尺度的要求。高密度、微循环路网,车流分布更均匀,增强了系统抗堵塞的能力,使得交通系统整体效率最大化发挥。除此之外,这种形态路网,尤其在城市商业区,增加了地块临街面,土地收益更大。

城市道路交通建设应积极发展城市公共交通

以法国为例,二次世界大战后,迫于汽车工业财团的压力,以及对拉动相关产业发展的需求,法国政府采取了鼓励私人交通的政策,提出“要使每个职工拥有一辆小汽车”的口号,于是私家车急剧发展,公共交通相对萎缩。近而造成城市交通拥挤,交通事故增多和城市空气、噪声等污染日趋严重。到70年代初,城市交通几近瘫痪。经过反思,政府重新转向发展公共交通,致力于快速轨道交通的建设。目前,巴黎的公共交通承担的出行比例在70%以上,可以说居民日常出行完全可依靠公共交通系统解决。公共交通以轨道交通为主,常规公共交通为辅,轨道交通主要有地铁(METRO)、轻轨铁路和市郊铁路(RER)。轨道交通承担巴黎公共交通70%的运量,市内和郊区汽车承担30%。地铁网是全世界最发达的城市之一,有15条线,共199公里,近300个车站,是内城公共交通的骨干,乘客步行5分钟就可到达最近的地铁战。市郊铁路有16条线,长760公里。票务系统也十分的发达,允许乘客一票在限定的时间内乘坐不同的公共交通工具,如地铁、轻轨、公共汽车等。

在我国,公共交通在改革开放初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对北京、上海、西安等城市的统计显示,公共交通承担的出行比例在30%左右。到1990年代后期,也呈现出公共交通衰退,私人交通迅猛发展的趋势。主要原因有:①私人轿车的迅速发展以及错误的用车观念,使得部分有车一族日常出行不再依靠公共交通。②城市交通状况不断恶化,公交优先政策并未得到有效的实施,误点率高,车厢拥挤,换乘困难,降低了公共交通的服务水平,失去市场竞争力。③公共交通网络还不完善,城市新区、城郊旅游区等区域公共交通未能及时跟上,私人交通被迫发展。

目前我国的城市化平均水平约39%,根据发展规律,我们正处于城市化进程开始加速时期,未来的二、三十年,城市数量、城市规模都将得到大规模提高,是公共交通系统发展的黄金时期。国际经验表明,2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就可以发展公共交通,2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就要确立公共交通的主体地位。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现阶段我们解决交通问题的重点应扩大到建立一个以社会化公共交通网络为主体,多层次及多元化交通方式协调运行的公共交通系统。大城市尤其要建成以快速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公共电汽车相配合的完善的公共交通系统,使城市客运交通结构趋于合理化。小城市以常规公共交通为主,完善公交网络,提高服务质量,适当预留发展大运量交通的可能。

城市道路交通建设应加强信息系统的建设及应用

发达的交通系统,需要相应的交通信息与之配合,且应作到内容准确,使用便利。否则,各种已有交通设施难以得到最佳、合理使用,容易造成某一时段内交通量局部过于集中与个别资源的浪费。国外的交通信息系统建设已较完善:数据采集手段先进,覆盖面广;信息,常能以图、文、声并貌,多种语言形式。广播、信息台、网络均可随时了解到最新的交通动态,便于对出行时间、行走路线、交通工具做出恰当的选择。除此之外,GPS的广泛使用,大大的方便了开车族。及时、准确的信息引导,减少了车辆对道路的使用时间,间接提高了道路使用效率。

国内,信息采集与手段比较落后,网站、信息台的服务还不是十分的发达,可方便使用的交通信息相对还很匮乏,内容也欠及时准确性。近年国内一些城市相继开办了交通台,但信息采集主要是司机以手机短信的方式主动发送给交通台,信息就像是插播广告,内容单一,难以量化,更不能提供最佳的行车路线。GPS使用,我国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一般仅用于车辆防盗、反劫等。其实,GPS系统不仅局限于导航功能,其衍生功能也将会对改善交通环境起重大作用。如在公共交通工具上安装GPS装置,可实现自动报站,短语提示等。站台也可显示车辆离站的距离或到达时间,便于乘客选择,也便于公交公司对车辆的指挥与调配。经验表明,通过使用信息系统,交通工具使用效率可提高50%以上,准点率提高30%以上。

信息系统建设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是实现现代智能交通管理的基础。交通信息系统建设在我国正处于起步时期,应尽早整合交通、国土、城管、运输等部门所拥有的资料信息,构筑自己的发达、完善的信息系统。通过对信息系统的使用,缓解交通拥堵,提高交通设施使用效率。

城市道路交通建设需要软硬环境建设并重

近些年,我国的交通硬环境建设在经济大发展的背景下上了一个台阶,相对而言,软环境建设就显得滞后了许多,冲淡了硬件设施改造所取得的成效。交通法规依然存在着一些不完善的地方,如针对我国步行交通较多的特点,没有制定出相应的管理措施;对长时间疲劳驾驶造成的恶通事故也没有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管理手段也存在着科技含量低、网络不健全等问题,容易受警力、时间、区位等因素影响,出现人为性的拥堵,导致低效使用交通设施。如车辆不按道行驶,出租车、小巴以及其它营运车辆的长时间占道候客,右转车辆不礼让行人等违章行为得不到彻底根治。

国外交通秩序井然,事故率低,车辆通过能力高。交通法规比我们的就要完善一些,处罚也严厉许多。如针对疲劳驾驶易造成的恶性事故,法规规定,车辆在高速公路上行驶,必须每隔2小时休息20分钟,从汽车第一次启动时开始计时,一天运行时间不超过11小时,一旦违章,罚金相当于一个中等司机的月收入。

通过对国内外交通状况的对比,可以肯定的判断出我们的交通效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改善交通硬件设施的同时,一定要抓软环境建设,通过管理提高效率。健全自动监测网络,消灭管理盲区,完善法规,严格管理。最终在实现人与车、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和谐共处的前提下,达到交通设施供给基本满足社会需求,整体效率最大化发挥。

[参考文献]

[1] 李朝阳、张永良、叶会哨,面向“人本位”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建设探讨。规划师,2002[11]:16~20

篇6

在目前的城市化建设和发展中,平面交叉路口是整个道路网络中通行能力最差的部分,因此研究和改善城市交叉路口设计对于环节城市交通堵塞和现有的交通问题至关重要。在目前的城市化发展和城市道路设计工作中,做好合理的交叉口设计对于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交通资源和提高交通系统整体服务能力有着关键作用。城市道路交叉口相对于其他的工程设计而言,有着整体性能好、综合系数和投资效益快的优势,因此在改善目前现有的城市交通设计工作中有着极为关键和重要的意义。

一、城市道路交叉通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1.1表现出明显的几何构造。历史上,由于我国对于道路规划不够重视,在一些城市的老城区中,道路交叉口存在诸如多岔路交叉口、大量存在不规则交叉口等很多问题。在建设新道路时,建设者不能准确充分地预测建成后城市的交通量,在设计过程中,对交叉口的几何设计不合理,如出口车道设计不合理、交叉口面积过大、驾驶视距不足等,从而导致通行能力大为降低,造成拥堵。

1.2交叉口的交通控制不足。平面交叉口的交通控制与交叉口本身同样重要,主要在三个方面对交叉口进行交通控制:信号控制、停让控制、在交叉口配备一定数量的警力控制交叉口。通过有关调查发现,在交通控制方面,我国城市道路的交叉口存在许多不足,主要包括:交通信号灯可见性不强,信号配时对交通的需要不能满足等。

1.3交通环境的影响问题。在实际中,不能忽视环境对交叉口安全的影响。例如:在交叉口处的四周,存在密集的建筑、林立的商店、凌乱的摊点,以及各种霓虹灯、广告牌,各种使人心烦意乱的音乐声、叫卖声,往往造成频发的交通事故。

1.4行人流线分离的问题。作为一种安全措施,行人流线分离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目前,我国大量的交叉口没有进行导流化;或者在设计道路时配备了导流标志,但标线破损却没有修复;或交通标志不统一。导流方案不适应车流方向和交通量,扰通秩序,导致通行能力降低,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交通事故的几率。

二、城市道路叉口空间的优化设计

2.1优化设计交叉口的思路

目前,交叉口空间设计的主流思想认为,交叉口范围越小越好。这样不仅可以使城市交通冲突区范围得到压缩,同时还能使相位之间的损失时间得以减少。常见的设计方法主要是:沿着路缘石划一条直线,将其作为人行过街横道的内侧边线,以此为基准,再向外侧偏移一个人行道宽度作为外侧边线,这就构成了行人过街横道,再加上进行功能划分的车道,交叉口的设计就完成了。

2.2交叉口空间设计的方向

2.2.1对城市道路交通网加以充分利用与直线路段相比,车流通过交叉口的时间相当于前者的一倍左右,这使得城市交通网中交叉口成为一个“瓶颈”。在交叉口,为提高车流的通行能力,在设计城市道路时期,要对交叉口的通行空间进行合理划分,对车流、人流、非机动车的交通运行轨迹进行明确,从而在交叉口使机动车、自行车、行人,无论是左转、右转,还是直行,都能各行其道,再配合良好的交通信号引导交通流,就可以确保顺畅运行。此外,在设计自行车、人行道时,要做无障碍处理。如果道路标志设计合理、附属设施设计完善、就可以促使自行车、人流的通过速度加快,从而使交叉口的交通压力得到有效减轻。

2.2.2高交通的安全系数

交叉口是交通事故发生频率较高的地段。在车辆运行的过程中,其转弯的半径和视距范围需要得到有效保证。在混合交通流中,作为弱势群体的自行车和行人,保证其安全非常重要。设计安全的道路交叉口,主要是结合交通流的渠化与交通信号控制,在时间上将空间上存在冲突的各股交通流分离开来。

2.2.3注重交通环境的设计

在城市道路交叉口中,作为不可或缺的一环,设计交通的景观是城市整体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能体现环境与交通的协调。通过合理设计交叉口的交通环境,使交通流的连续性得以增强,在交叉口机动车的延误时间得以减少,进而减少噪声、废气、震动等的污染。

三、城市道路交叉口空间的具体设计

3.1通行能力匹配设计

按照进口道通行能力与路段相匹配的原则,应在进口道增加车道数,以对通行时间的损失进行弥补。确定具体增加的车道数,要依据各进口道流入交通的实际需求情况。同时,出口车道数应与每个进口道的该流向车道数相匹配。

3.2具体设计要保证交通流空间运行秩序

3.2.1机动车通行空间设计通过在地面进行划线或以交通岛的形式,确定每一股车流的流线,从而使车流能够各行其道。渠化路线应该明确简单,设计时应遵循各流向车流的安全行驶轨迹。导向交通岛间应保持适当宽度的导流车道,从而避免由于过宽的导流车道致使车辆并行、抢道。

3.2.2自行车与行人通行空间设计目前,我国城市道路大多是三块板构造,在交叉口,对混合交通流进行合理的渠化方法是,并行设置自行车与行人过街通行区域,与机动车相分离,在交叉口左转自行车可以避免随机动车直接斜穿,通过二次过街实现左转。对于断面较窄、等级较低的一块板道路,自行车和机动车流相互交织,严重的互相干扰。对此,可采用自行车提前待行的方法,设计双停车线,使自行车与机动车前后分开,避免两者交织与、冲突,从而对交通流混杂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得以缓解。

3.2.3通行效率设计右转车储车空间的设计。人行道的位置与交叉口的中心靠近,在相交道路的人行横道前,当右转机动车受阻时,车辆就停在本向的人行横道上,如此行人过街的通行空间不仅被占用了,而且直右混行车道中的直行车也受到了阻挡,还会给本向的非机动车通行造成困难。鉴于此,可适当后移人行横道,在两条相交的人行横道之间留出一个可以停驻小汽车的间距,这样可以使右转机动车对行人和直行机动车以及非机动车的干扰大大降低。

3.2.4有效处理自行车的膨胀流在交叉口,当自行车排队时,呈现紧密间距很小的状态,而当自行车驶出停车线时,由于安全行驶的需要,均需加大其前后左右的间距,形成膨胀流。所以,在处理交叉口空间上,应对自行车通过交叉口时的膨胀宽度予以考虑。也就是说,在直行机动车与自行车通行区域之间留出一定的安全空间,从而消除他们互相之间的影响。

3.2.5交通安全的设计当存在较多的机动车道,致使人行过街横道过长时,行人在绿灯末期无法安全通过,为此,在道路中央进出口道之间,应开辟出一定宽度的区域(其宽度应不不小于2米,最小不得小于1.5米),作为安全待行区,以保证过街行人的安全,否则无法起安全待行的作用。具体的设计方法主要包括:道路上有中央分隔带的,将分隔带辟为安全待行区,并在端部保留1米-2米的分隔带,以保护驻足的行人;道路无中央分隔带的,应对进出口车道宽进行压缩,设置成安全待行区;设计无障碍的自行车与人行道,以及布设各种管线的位置,不应使交通流运行通道上产生物理障碍;注意营造动静协调统一的交通环境。

四、结语

总之,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空间规划的合理性对改善交叉口的通行条件,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起着重要作用。交叉口的合理几何设计是保证各进口车道正常发挥作用,避免各道相互干扰不可或缺的因素。设计中应将各几何关系予以统筹考虑和计算,才能取得上佳设计。

篇7

路网等级规划不合理是城市路网中常见问题。路网等级结构的不合理,就会使得整个道路系统紊乱,相应的功能不能得到很好实现。交通生成点和管路系统之间没有连着设施,对车辆的正常运行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导致不同类别的道路交通指挥系统功能失效,从而给机动车以及行人的出行到来不便,不利于交通功能安全性和稳定性的发挥。 

1.2 路网节点不畅,路段与交叉口通行能力不匹配 

众所周知,我国传统的城市交通线路比较复杂,已经不适合现代化经济的发展需要,需要设计符合我国现阶段发展的城市交通线路,为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供基础保障。现有的城市交通路线设计没有得到很好的理论性指导,在交叉道路上时经常出现车流相互等待或者避让的现象,影响道路的通畅性。同时,机动车、非机动车,以及行人之间相互产生干扰,严重降低了交叉口服务水平,从而造成路网的整体运行效率低下,浪费路网资源。因此,相关部门必须对交叉通进行改造,通过增加交叉口车道数量来减少相互等待的时间,进而提高交叉口的通行效率,发挥交叉口的应有功能。 

1.3 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不合理,导致道路功能效率不能有效发挥 

城市道路横断面的设计不合理会对道路的通行能力以及土地资源利用造成不利影响。传统的城市道路规划只注重道路工程建设的设计,忽略了对城市交通工程的设计,在施工之前,没有对其提出合理化的设计方案,结果导致城市规划设计不合理,尤其是在横断面的设计方面。首先,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没有全面分析道路功能、交通流的构成。其次,缺乏对道路交通流组织、路段与交叉口的通行能力,以及行车速度与延误等定性的具体研究和考察。最后,道路两旁的绿化带、景观没有列入道路交通规划的范围之内,没有在交通规划设计时融入道路通行能力的环保、安全因素。 

2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与建设的改进 

2.1 道路交叉口规划原则 

道路交叉口是城市交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交通的通行能力起着关键性作用,要想使交叉口的相应功能完美发挥,就要遵守以下几方面的原则。第一,针对性原则。严格根据城市的实际交通现状进行交叉口规划设计,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提出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第二,协调性原则。城市道路中的干路交叉口在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进行渠化规划设计,以此增加交叉口的车道条数,使交叉口的空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减少等待时间,实现路口通行能力与路段通行能力的统一性。第三,系统性原则。在改造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要进行全面性的改造,保障交通规划的系统性原则,不可以单独改造某一方面,这样会对问题转移到其他路口,增加新的矛盾。第四,节约性原则。在对城市交通规划设计时,要保证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在提高城市交通通行能力的同时,节约土地资源,节省工程投资成本,防止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的浪费。 

2.2 城市道路横断面建设 

城市道路横断面建设与道路交叉口设计相比,同等重要,也是城市道路规划设计重要点。城市道路规划设计是保证城市交通运行能力的有效保证,要想使其功效得到充分发挥,就要熟练掌握其中的关键点。首先,在设计城市交通线路时,要对道路的通行能力、机动车等的行驶速度,以及土地资源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客观要求,以此对道路的宽度进行合理设置。其次,对城市交通规划进行管理是实现道路通畅性的重要内容,事先预测道路交通量,根据实际通行能力进行设计,调整原有的车道数。再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机动车的数量明显增加,车的类型也多种多样,要合理分配车道的种类以及分隔带,优化道路断面的分配比例。然后,道路上的附属设施在长时间运行的情况下,会发生破损。因此,要考虑到设施的养护需求,适当地调整断面的各部分比例,使其满足各种因素的需求。最后,在减少城市交通规划成本的基础上,还要节约土地资源,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对道路交通进行分期改造。 

3 加强道路工程建设管理 

3.1 制定安全方案 

道路工程是我国的重要建设工程,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只有保证道路工程建设的质量满足相关标准,才能为提高我国的建设水平提供坚实基础。在进行道路工程建设之前,要根据道路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方案设计,以此确保道路工程建设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道路工程建设的总体目标就是安全施工,根据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和道路标准进行道路制定安全方案,建立一套合理、完善的道路建设安全体系,并严格要求施工人员按照规定制度进行施工,以免出现安全事故,影响施工速度,降低道路工程质量。同时,还要制定详细的实际施工方案,针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使问题得到及时解决,从而提高道路工程论文建设质量。 

3.2 加强道路建设施工的管理 

管理环节是道路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占有主导地位,是施工质量的有效保障。因此,要加大力度对道路工程建设施工进行管理。(1)在施工环节,加强施工过程的管理,对施工方向进行引导,重视和施工技术人员的交流与沟通,全面掌握各个施工环节的进度。在道路工程工程建设管理的过程中,对施工的相关内容进行合理控制,优化施工质量,及时反馈施工信息,这样可以保障在施工出现问题时,及时发现并提出解决方案,不影响施工进度以及施工质量。(2)在整个施工过程中,都必须严格按照事先制定的道路工程施工方案进行施工,建立岗位责任机制,防止在发生问题时没有工作人员承担责任,出现互相推诿的现象,保证施工中的所有环节都有序、正常进行,还要制定清晰透明的奖罚机制,激发全体工程人员的施工积极性,从而确保道路工程施工建设目标得以实现。道路工程建设施工之前,设计具体、详细的施工方案,透彻地分析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保证施工过程顺利进行,为道路工程施工建设质量提供有效基础。 

4 结束语 

随着社会化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城市交通规划管理与道路工程质量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内容,也是我国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前提。因此,对相关部门与施工技术人员提出了更加严峻的考验与要求。现阶段我国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管理与道路工程建设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要求相关研究人员对其进行探讨与分析,提出有效的安全实施方案,加大施工组织的管理力度,为推动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篇8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城市建设已经取得了让人瞩目的成绩,同时也面临着许多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现代化的城市建设进程显著加快,对于城市发展的基础内容道路交通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当前城市发展来看,道路交通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道路传输力不足、交通结构不发达、交通设施陈旧等方面,导致了道路拥挤等问题的出现。因此,要想保证城市的健康发展,必须尽快解决城市道路交通问题,进一步做好做好交通规划管理工作。

一、我国城市交通系统现存主要问题

城市道路规划缺乏严肃性,道路交通拥挤现象层出不穷。

城市的道路规划作为城市的重要一部分,其重要性可想而知,所有城市的道路规划严肃性应突出地表现出来。一旦城市的整体道路规划确定下来,不能因为人为的因素的改变而改变。道路功能分工不明晰,布局不合理,道路建设与拆迁改造的统筹规划和协同施工管理欠缺,加剧了道路使用的困难。配合道路使用的交通管理制度不够,比如,出租车公司实行"招手停",随处停车,公交车公司设计路线不够严肃,公交点过于密集,加剧了某些地区交通拥挤问题。类似这样缺乏严肃性的道路规划,导致消耗了大量的城市资源,影响了城市的发展速度和质量,也使城市建设缺乏档次

(一)车辆的迅速发展与城市道路交通建设不协调

一直以来我国过于注重社会经济建设而忽视了本应该与其协调发展的道路交通建设,城市道路交通建设滞后于车辆的发展,进而凸显出道路交通的供需矛盾,以致交通拥堵的问题成为城市道路交通建设实行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严重矛盾所在。

(二)城市道路交叉口的建设被城市规划所忽视

这些年来,三块板道路断面布置是城市道路规划建设的主要手段,而对于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专有车道的设计和建设不够重视,这也就造成了城市道路的交叉路口各类车辆相互干扰而影响整个交通的畅通。与此同时由于环境、经济等多方面原因,城市想要通过拓宽现阶段的道路和加大路网密度,以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方法已经不太现实。所以,只有加大城市道路交叉口的利用率,才能有效避免城市道路交叉口因各类车辆干扰而影响城市交通通畅程度的情况发生。

(三)城市道路规划中没有体现"以民为本"的原则

我们大多数的道路规划过程中,人民群众的参与程度是不够的。道路规划缺乏独立性和公开性,人们的需要得不到反应。城市的道路规划的约束力不强,降低了人们对道路规划的信任和关注。在城市道路规划过程中,要采用先进的理论与实践知识相结合来规划城市的建设,要依据本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所起的作用和所处地位,给城市做一个好的定位,制定一个有效的城市发展目标。

二、城市道路交通规划措施

(一)改变以往城市道路规划建设的观念

我国传统城市道路规划建设的观念是:只是通过增加城市道路建设来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 这种观念有一定的片面性,必须要得到很好的改变,因为城市对于道路建设的增加的容量是有限的,而交通需求则会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变得越来越大。 所以,从长远看,只有对城市道路网的总规模和总容量有一个科学的分析,通过对现有道路交通的合理分配才能缓解道路交通日益增长的矛盾。

(二)采用全方位立体交通网络,满足城市发展的长远需要

经济发展迅速的沿海城市和所有大中城市,在编制或修订城市总体规划和专项道路交通规划中,所有城市对外交通的交叉口都必须预留立交桥的位置;城市的环状交通,过境交通必须预留封闭式快速高架路位置;城市中心区到各个重要交通港口、飞机场、汽车站场、火车站场、出海港口、重要工业基地,与四周所辐射和被辐射的各个城市、各县城镇都应多预留出几条快速对外交通和专用公路、轻轨铁路位置。所有这些不光要在图上规划控制,而且还要通过行政、法律手段,现场定桩立线,以求得今后能顺利实施。

(三)城市道路系统完整和通畅,交通均衡分布

城市道路系统应功能明确,系统清晰、完整,交通均衡分布,不同等级的道路应相互配合,尽量发挥各种交通工具的特点和效能,满足不同需要,形成一个合理的交通运输网,使城市各区之间有安全、方便、迅速、经济的交通联系,即要满足平时的交通运输要求,又要满足在发生各种自然灾害的紧急情况下的运输要求。 道路系统规划应与城市用地规划结合,做到布局合理,尽可能地减少出行距离和不必要的往返运输和迂回运输。要尽可能把交通组织在城市分区或组团的内部,减少跨越分区或组团的远距离交通,并做到交通在道路系统上的均衡分布。城市各部分之间应有便捷的交通联系,城市各组团、分区间要有必要数量系,在商业中心、体育场、火车站、航空港、码头等大量客、货流集散点附近的道路网要有的干道相联一定的机动性,也可为发生地震时疏散人流提供绕行道路。同时要为道路未来的发展留有一定的余地。

(四)保护与发展并重,真正实现城市道路规划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道路规划建设一定要以人为本,城市道路规划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改善市民的出行环境,因此在规划设计的时候一定要充分考虑公众的意见,使得能够更好的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要兼顾城市道路建设的发展和城市历史文脉的保护并重,在旧城改造时要科学合理的规划路网结构,选择部分区域为保护重点,保护城市历史文脉的整体性,进而实现城市发展于生态文明的和谐。

三、结语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关系到城市的当前及未来发展,关系到人们的日常出行,必须加强当前、中期及未来管理,而这取决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我国的城市道路建设还需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在道路规划、建设和管理这三个基本环节上,探索形成民主和科学的决策机制、激励机制、运行管理机制。

参考文献:

篇9

中图分类号:U412.3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中的现状以及应注意的问题

中国的城市建设已经取得举世成就,同时也面临的问题也许多大。如果不能够迅速的解决这个问题,,势必会对我国的城市规划建设有一定的影响。

城市建设依附与道路的规划。城市的广场,社区街道,旅游景观等等的建设都应列入到城市道路规划的行列中。而在目前的城市建设中,道路规划通常表现的很随意。主要表现有如下几个因素:首先,只顾眼前,没有长远的发展的眼光布局城市的定位;其次,城市道路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应突出地表现出来,一旦城市的整体道路规划确定下来,不能因为人为的因素的改变而改变。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个体的经验者,他们更愿意在利益的驱使下,为寻求更多的财力,将土地出让。

现今道路规划过程中领导们总是以自己的意志进行判断好坏是非,使得道路规划的约束力不强,降低了人们对道路规划的信任和关注。首先,在城市的道路规划中,完全忽视了那些有深厚文化的底蕴的文物古迹,名胜风景,文化遗产已经遭到严重的损坏;其次,在城市的道路规划中,一方面带来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焕然一新的城市面貌,另一方面却对城市的生态环境产生强烈的冲击。最后,在城市的道路规划中,完全是追求速度忽视质量。有些城市完全是为了早日完成任务,早出功绩,仅仅是追求城市的道路建设速度,完全忽视质量的问题,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的严重损失。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我国的城市道路的交通量在不断的增加,在道路上堵车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为了解决许多机动车的要求,一般规划都是旧街道巷子加宽,增加机动车道。但是增加机动车的道路,占地面积越来越多,使得土地资源越来越少。

其次在道路的交叉口设计缺乏合理性。大的交叉口是整个城市主要交通汇合、转换、通过的地点,在交叉口范围内,车速运行速度慢,通行的能力小,事故的高发地。在交叉口的设计中,交通设施不够完善,主干道数不足,通行的能力与路段成反比,在交叉口排水的设施不畅,在下雨阴天雨水堆积;

城市道路功能跟公路相比具有多样性,组织很复杂,建筑密集,无论在地上还是地下布线很多,建设的周期短。由于城市道路是政府的工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建设的过程中,为了按照要求的工期完成,不得不降低标准。许多主干道路由于基础建设的不够牢靠,没有采用科学的原理建设,在投入使用的不久,就出现路面断裂,下沉等一些现象,严重影响了道路的使用质量。在道路规划建设中,城镇化建设也在如火如荼的展开,初步统计将有2亿人口进入城市. 在当今城镇化高速发展和机动车迅猛发展的今天,之前的道路规划大幅度的压缩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的占地面积,许多主干道路,相隔700~800m,甚至是1 000m都没有一个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致使行人们随意的穿梭在大街上,轮闯红灯的现象导致了交通事故发生率逐年增高。

2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基本措施

在交叉口增强交通的信号,避免行人与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相互的干扰对交通信号产生影响。道路上的排水设施要经常的检查和维护,不能使雨天的积水对道路的交通有一定的影响。今年北京暴雨对我们了很大的警示。道路中路面设计要根据科学依据,减少政府的影响违背科学的原理,要做好根基工作避免刚投入使用的路面就沉降,路面断开。

在城市道路规划过程中,遵循以下几点要求:

规划城市的建设需要采用先进的理论与实践知识相结合,

需要依据本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所起的作用和所处地位,做好定位,制定有效的城市发展目标。

城市道路规划要坚持维护权威性和严肃性,反对搞政绩而朝令夕改,减少建设工作的失误。

遵循科学发展观,运用马克思辩证主义考虑问题,从基础着手,根据形势进行研究,这对于城市的建设规划很重要。不断的结合本身的问题,完善城市道路的规划体系,因地制宜,编造出更详细更专业的道路规划设计。加强对于城市道路规划的宣传力度,要人人参与,发动广大群众,多多为城市的道路建设提出宝贵的意见。

城市的道路规划发展是一个任重道远的任务。各级城市市政建设部门需要将规划实施的监督工作落到实处。国土资源局做好土地的审批和使用,市政建设部门严格监督正在进行的规划工程要经常进行监督检查,若发现有些违法的行为,要按照相关的制度进行纠正或处理。只有相应的制度才能维护监督的权益,使得管理规划工程更顺利的进行下去。

道路的规划是衡量一个城市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提升城市道路规划的管理水平,是城市交通发展的客观趋势。城市道路规划管理的工作需要进一步落到实处, 提高城市道路规划管理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道德水准,是保障规划道路切实发挥作用的关键一步。而规划人员的业务素质和道德水准的高低, 具体的操作水平直接关系到道路规划管理的效果,关系到能否正确的实施。在道路的规划过程中要严格坚持“以民为本”的原则,要树立一定的权威性和严肃性,要重视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要着重保护生态的平衡,也要将道路的规划建设有一个科学论证,理性分析,合理定位,要不断的加强规划实施监督,提高道路规划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从而有利的提高城市道路规划设计水平。

参考文献

篇10

1、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中的现状以及应注意的问题

在历史的浪潮中,取得巨大的辉煌必然会有一系列的问题产生。中国的城市建设已经取得让世人所羡慕的成绩,同时也面临着许多大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没有被合理迅速的解决,那势必会对我国的城市规划建设有一定的影响。

1.1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现状

1.1.1 城市的道路规划随意性

城市的建设,道路规划先行。道路的规划在建设中的地位很重要,城市建设依附与道路的规划。所有的城市建设例如,城市的广场,社区街道,旅游景观等等的建设都应列入到城市道路规划的行列中。而在目前的城市建设中,很难看到完整的道路规划,通常表现的很随意。可以理解出很多的原因,首先,所有的事物都在不断的变化,没有一成不变的事情,计划没有变化快;其次,从中牟取相应的利益,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个体的经验者,他们更愿意在利益的驱使下,为寻求更多的财力,将土地出让,这都将影响到城市的道路规划的问题。

1.1.2 城市的道路规划缺乏权威性和严肃性

在城市中一些领导为了自己的仕途得意,使得许多的城市道路规划都是由人为而改变的,缺少严肃性。城市的道路规划作为城市的重要一部分,其中重要性可想而知,所有城市的道路规划权威性和严肃性应突出地表现出来。一旦城市的整体道路规划确定下来,不能因为人为的因素的改变而改变。但目前的城市道路规划中存在这样的现象,即换届、换领导,道路规划马上就变,仅仅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没有考虑到道路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导致消耗了大量的城市的资源,影响城市的发展速度和质量。

1.1.3 城市的道路规划中没有体现出“以民为本”的原则

首先,从道路规划过程看,人们群众参与的程度是不够的。其次,在道路规划过程中,领导们总是以自己的意志进行判断好坏是非,使道路规划的独立性和公开性被打破,人们的需要得不到反应。最后,城市的道路规划的约束力不强,降低了人们对道路规划的信任和关注。

1.1.4 道路规划中有一系列不良的影响

首先,在城市的道路规划中,完全忽视了对文化的保护意识。一个城市的发展壮大,需要有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伴随长期的历史过程必然会有大量的文化遗产遗留下来。在城市的道路规划的过程中,那些有深厚文化的底蕴的文物古迹,名胜风景,文化遗产已经遭到严重的损坏;其次,在城市的道路规划中,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在城市建设规划一方面带来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焕然一新的城市面貌,另一方面却对城市的生态环境产生强烈的冲击。再次,在城市的道路规划中,完全是追求速度忽视质量。有些城市完全是为了早日完成任务,早出功绩,仅仅是追求城市的道路建设速度,完全忽视质量的问题,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的严重损失。

1.2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

首先,盲目的将道路拓宽,我国的城市道路红线宽度普遍较窄,主干机动车道的道数较少,一般只有几条。近些年,我国的城市道路的交通量在不断的增加,在道路上堵车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为了解决许多机动车的要求,许多城市没有经过具体的规划就将一些旧的街道巷子拓宽,将机动车的道数增加到10条左右甚至更多。机动车的道路是越来越宽,占地面积越来越多,使得土地资源越来越少。其次在道路的交叉口设计缺乏合理性。大的交叉口是整个城市各类交通汇合、转换、通过的地点,更是交通控制的地点,在交叉口范围内,车速运行速度慢,通行的能力小,事故的高发地。在交叉口的设计中,交通设施不够完善,主干道数不足,通行的能力与路段成反比,在交叉口排水的设施不畅,在下雨阴天雨水堆积;其次,与公路相比较,城市道路有一定的区别。城市道路功能的多样性,组织很复杂,建筑密集,无论在地上还是地下布线很多,建设的周期短。由于城市道路是政府的工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建设的过程中,为了按照要求的工期完成,不得不降低标准。有许多主要的干道根本没有采用科学的原理建设,由于基础建设的不够牢靠,许多主干道路在投入使用的不久,就出现路面断裂,下沉等一些现象,严重影响了道路的使用质量。最后,在道路规划建设中,忽视了我国的人口密集,行人与非机动车的交通量也是一个庞大的数目。在机动车迅猛发展的今天,行人与非机动车的交通量依然没有变化。在九十年代末期,为了满足机动车辆的增长,大幅度的压缩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的占地面积,许多主干道路,相隔700~800m,甚至是1 000m都没有一个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致使行人们过街不方便,随意的穿梭在大街上,轮闯红灯的现象很普遍。导致了交通事故发生率逐年增高。

2、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基本措施

2.1 解决在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国的城市的道路红线是普遍较窄,主干道的机动车道是比较少的,但是不可以任意的将一些旧的街道建造成超宽的机动车道,使得土地更加的紧张。在交叉口增强交通的信号,避免行人与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相互的干扰对交通信号产生影响。对于道路上的排水设施要经常的检查和维护,不能使雨天的积水对道路的交通有一定的影响。对与道路中的路面设计的问题,要根据科学来建造,不能因为政府的影响而违背科学的原理,要做好根基工作,将路基做好,不能使得刚刚投入使用的路面就沉降,路面断开等问题产生。还有一些在城市道路规划中工作的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工作人员没有一个严谨的工作态度没有一个高的道德标准,不能完全的保证城市道路规划设计有序的进行。

2.2 在城市道路的规划过程中坚持“以民为本”的原则

在城市道路规划过程中,要采用先进的理论与实践知识相结合来规划城市的建设,要依据本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所起的作用和所处地位,给城市做一个好的定位,制定一个有效的城市发展目标。城市道路规划要坚持维护权威性和严肃性,不要频繁的变换,否则必将导致建设工作的失误。不能脱离实际的问题,可以从基础着手,根据形势进行研究,这对于城市的建设规划很重要。要不断的结合本身的问题,不断完善城市道路的规划体系,因地制宜,编造出更详细更专业的道路规划设计。要不断加强对于城市道路规划的宣传力度,要人人参与,发动广大群众,多多为城市的道路建设提出宝贵的意见。

2.3 加强规划实施监督

城市的道路规划发展是一个任重道远的任务。要保证城市的道路规划的顺利实施、顺利进行,各级城市行政主管部门需要将规划实施的监督工作落到实处。首先要做好土地的审批,使用,建设工作,严格监督正在进行的规划工程,按照主管部门提出的要求完成。要经常进行监督检查,若发现有些违法的行为,要按照相关的制度进行纠正或处理。只有相应的制度才能维护监督的权益,使得管理规划工程更顺利的进行下去。

2.4 提高道路规划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