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关于经济发展的建议模板(10篇)

时间:2023-09-28 10:04:3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关于经济发展的建议,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关于经济发展的建议

篇1

1、要有科学规划。要牢固树立规划是法、规划是龙头、规划的节约是最大的节约的观点,切实抓好城镇规划的编制、实施和管理工作。在规划编制工作中,站位要高、定位要准、谋划要远,不仅要注重规划的系统性、完整性,更要在提升质量和水平上下功夫,保证规划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可行性。去年以来,我县城镇规划工作进展很快,但科学合理、梯度发展的城镇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要协助乡镇规划建设一批特色新村,在新农村建设规划中做到因地制宜,注重特色,不搞“一个模式一刀切”,建设体现赣县客家风情和产业特色的人文新村、生态新村、社区新村、旅游新村和产业新村。扶持茅店、江口、吉埠、南塘、田村、白鹭、湖江、王母渡、韩坊、五云、沙地等一批牵动力强的中心乡镇、特色乡镇,改善城镇面貌,增强城镇凝聚力。

2、要有产业支撑。要把产业发展放在突出的位置,积极培育经济基础,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做响沙地板鸭、阳埠腐竹、吉埠贡芋、田村密梨等品牌,通过产业的发展带动城镇发展,以城镇建设促进产业发展。充分利用小城镇连接城乡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服务业,并大力推进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的发展,增强小城镇的服务功能,促进农村劳动力、资金、信息、技术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带动农村经济结构的优化,吸引农村人口和农村非农产业向小城镇集中,推动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

篇2

呼伦贝尔草原是欧亚大陆草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著名的温带半湿润型草原,也是我国迄今保护相对完好、纬度最高的天然草地,被誉为“绿色净土”和“北国碧玉”。它已成为我国东北、华北地区的绿色生态屏障,是确保华北地区免受风沙侵袭安全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东北临近省区生态安全线的起始点。

但是,近年来由于全球性气候变化和人口增加及掠夺式经营,草原植被退化,载畜能力下降。目前,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状况与上世纪70年代相比,植被盖度降低10―20%,草层高度下降7―15cm,草地初级生产力下降28.84―48.19%。据统计,目前全市退化、沙化草原面积达5000多万亩,占全市可利用草地面积的42.4%,其中严重退化、沙化草地2400多万亩;天然草原生产能力也由上世纪80年代初的132.5公斤/亩下降到目前的90公斤/亩。因此,重视和保护呼伦贝尔草原刻不容缓。

保护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移民是从根本上遏制呼伦贝尔草原沙化、退化的好办法。但这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呼伦贝尔市当地财政无力满足巨大的资金需求。为此,建议有关部门筹措专项资金对呼伦贝尔市生态移民工作予以支持。

二、呼伦贝尔沙地治理问题

在国家政策支持和当地政府的努力下,呼伦贝尔沙地治理工作有了很大的进展。但由于呼伦贝尔市自有治沙资金有限,上级政府每年下达的2万亩的沙地治理任务与治理的实际需要相差甚远,沙地治理依然任重而道远。为此建议:国家在启动第二批国家重点公益林补偿时,将呼伦贝尔3660万亩沙地及其周边植被的保护纳入补偿范围;或将治理呼伦贝尔沙地启动的“樟子松行动”列入“三北四期”工程,在“三北四期”工程的封育和沙地治理方面,加大对呼伦贝尔的投入,使呼伦贝尔沙地尽快得到有效治理。

三、根河市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乡成立驯鹿文化保护区问题

敖鲁古雅乡的鄂温克猎民,是目前我国惟一的驯鹿饲养民族。驯鹿的饲养方式是野外放养,主要食物是苔藓和蘑菇,猎民也跟着驯鹿过着“逐藓而徙”的生活。目前,驯鹿活动范围在大兴安岭国有林区内。多年来,由于驯鹿饲养回报低、猎民生产积极性不高等原因,敖乡驯鹿种群发展缓慢,始终徘徊在800头左右。2005年,联合国下属的非政府组织“北方论坛”作出了“中国驯鹿濒临灭绝”的报告,呼吁实施抢救驯鹿行动,否则5―10年内中国驯鹿种群将灭绝。

在历史上,驯鹿驯化史和鄂温克族的民族史紧密地联在一起。在精神上,猎民与驯鹿有着深厚的感情。因此,保护驯鹿不仅是保护野生动物的问题,也是与鄂温克民族息息相关的民族问题。另外,从生态角度看,森林中的苔藓等植物,只有驯鹿能有效利用,对苔藓群落的形成、保持具有特定的功效和作用,是森林生态环境中不可缺少的生物链组成部分。

保护野生动物最有效的方法是保护其赖以生存的栖息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之一是建立自然保护区。为此,建议有关部门在东经120度12分至122度55分、北纬50度20分至52度30分根河国有林区管护区内建立驯鹿保护区,使驯鹿处于自然放养状态。同时,加大投入,为驯鹿防疫、防自然灾害提供必要的物资。

四、呼伦贝尔市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问题

篇3

(一)政府农村产业经济政策是农村信用社得以发展的前提。近年来,县委县政府进一步加大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把高产高效农业和农产品深加工作为主要发展方向,相继出台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系列的经济政策。在各项政策的指导下,全县农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以陵阳的西瓜大棚,小店的芦笋种植,库山、天宝的中草药,桑园、大石头的大姜等为代表的成规模的农业产业带,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00年共实现农业总产值27亿元,同比增长2. 4 %,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农村信用社的资金来源与运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二)提高认识,多措并举,各级政府全力支持农村信用社的发展。政府各级部门已充分认识到农村信用社是地方金融机构,其兴衰与政府息息相关。在支持农村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6月末其农贷总量占全县农贷总量的90%以上,农村信用社已逐渐发展成为最好的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是名副其实的农村金融主力军。

长期以来,各级政府多措并举化解风险支持发展,在涉及农村信用社切身利益问题,在政府利益与信用社利益发生冲突时,政府宁可自身承担也绝不把包袱甩给农村信用社。一是政府举债解决基金会问题。1999年根据上级安排全县清理农村合作基金会,根据有关精神对符合条件的基金会可由农村信用社收购,政府及时组织了人员对全县21家基金会进行了清产核资,县政府本着不甩包袱、不压担子、不转嫁风险的原则,将基金会全盘关闭,所形成的债务由政府承担,避免了将风险转嫁到农村信用社。二是帮助农村信用社增资扩股。增资扩股是农村信用社增强抵御风险能力、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主要手段之一,各级政府始终给予大力支持,充分发动社会各界踊跃入股。目前,农信社股金总额已达4727万元,较行社分门办公时增长4693万元。三是整顿社会信用秩序,清收盘活不良资产。今年5月份,根据市政府统一部署,县政府大力开展了清收盘活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活动,为信用社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活动中,县政府成立了由县政府分管县长任组长,公安、法院等职能部门为成员的清收盘活领导小组,积极帮助清收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并把清收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各乡镇。各乡镇政府也相应成立了清收领导小组,重点抓好清收工作中的组织协调工作。到目前,共清收盘活不良资产203万元,有效化解了农村信用社的经营风险。

二、明确经营思路,转换经营方式,建立有效监督制约考核机制。

(一)明确经营思路,突出以信贷支农为主线的工作重点。信用社充分认识到信贷支农既是信用社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又是摆脱困境、化解风险的必由之路,必须把握住良好的发展机遇,充分发挥“农”字优势,作好支农这篇大文章,使农村信用社真正占领农村金融市场,成为支农主力军。工作中,他们以发放小额农贷作为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形式,信贷人员走村串户大力发放小额农业贷款。今年,累计发放小额贷款9.6  万余笔,涉及金额34579万元,占贷款总投放量的87 %。

(二)建立内部考核机制,打破平均主义,真正体现多劳多得。长期以来,该社没有真正建立起行之有效的收入分配机制,职工“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孬干好一个样”,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普遍缺乏危机感和责任心。对此,今年初,该社对收入分配进行了彻底改革,先后出台了《****农村信用社2001年度经营目标考核办法》、《联社机关工作业绩考评办法》等相关文件,明确了经营目标与劳动报酬的关系,从两方面入手实行全员考核。经营目标分为基础目标、新增目标、中间业务新增利润目标三项,收入分为生活费和目标奖惩两项,收入报酬与工作目标相挂钩,完成基础目标可保证基本生活费;完成新增目标计划的全额兑现效益工资,对超额完成部分按比例给予奖励,最高可达1万元。分配机制的改革,拉大了收入差距,真正体现了“基本工资保吃饭,效益工资靠实干”的分配机制,成为促进业务发展的助推器。

(三)大力发展营销贷款,改变传统信贷投入模式。过去,由于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各地资金的需求状况也不同,加上个别信贷人员怕承担责任,出现了惜贷、惧贷的心理,导致信用社有款放不出、借款人用款贷不着的供求矛盾。针对这一问题,信用社及时调整工作思路,一改传统信贷投放模式,全面推行了贷款营销制度,主动走出社门向优良客户推销贷款。信用社与职工个人签订放款责任书,在限额内由其自主发放贷款,保证到期及时收回本息。为有效防范风险,对贷户实行信用等级管理,根据资信状况不同将贷户分成A、B、C三个等级,放款额度从1000元到2万元不等。营销贷款重点支持了城乡个体工商户和资金需求量大的农户发展经营项目,实现社会效益和自身效益“双赢”的良好经营局面。

(四)改革人事用工和干部任用制度,激发全员活力。年初以来,信用社进行了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实行全员聘任制,职工经过考试和评议合格者由信用社与职工签订聘用合同,聘期  2年,合同期满经过考核合格者重新聘用,不合格者自行解聘,使全员都产生了危机感、压力感。在干部任用上实行竞争上岗,在联社机关开展了中层干部竞聘,通过个人答辩、群众投票、组织考核等程序,有15名德才兼备、年富力强、群众威信好、学历层次高的人员竞争上岗,给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对基层信用社主任实行末位淘汰制,在年度综合考核中处于末位的信用社,其主任将自动辞职。

三、建议有关部门尽快帮助农村信用社解决当前面临的几个问题。信用社紧紧围绕“双增”工程,各项业务取得了快速发展,创建社以来的最好水平,上半年共缴纳税金80万元,自行社脱钩以来共缴纳税金1443万元,为地方财政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在支持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发挥了主渠道作用。但目前仍存在不良资产占比高、支农资金实力不强等不利因素需要加以解决。

篇4

1、非公企业数量不断增长

非公企业数量不断增长。2012年,全市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企业增加值完成74401万元,比2011年同期现价增长30.7%(2011年为56916万元)。非公企业数量显著增长。截止2012年末,全市登记注册的私营企业累计209户,较2011年同比增长16.8%。全市登记注册的私营企业注册资本(金)累计4.0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9.7%(2011年为30959万元)。非公经济呈现出稳定增长的发展势头。

2、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全市非公经济投资在原有的批发零售、餐饮服务、外贸、矿业、建筑业、农畜产品加工业外,逐步向旅游、金融、保险、文化等多个领域拓展。截止2012年末,从事第三产业的私营企业132户,比上年同期增长17.9%(2011年为112户)。从事第一产业私营企业13户,比上年同期增长44.4%(2011年为9户);从事第二产业私营企业64户,比上年增长10.3%(2011年为58户)。三大产业保持平稳的发展水平。总体上看,三大产业发展结构日趋优化。

3、非公经济发展环境不断改善

在政治环境上,额尔古纳市发挥非公有制经济领导小组的作用,建立健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协调机构和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形成了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合力。在经济环境上,按照政府组建、市场运作的模式建立了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加强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服务,支持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在社会文化环境上,利用多种传媒工具广泛宣传相关方针政策,增强了人们对招商引资和发展非公经济的重要性、必要性的理解;通过非公经济表彰大会等活动,在全社会逐步形成了一个尊重爱护非公有制企业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的良好社会氛围。

4、非公经济对社会发展的贡献能力不断提升

税收贡献不断加大。2012年非公有制企业实现税收17541万元,占其中:国税收入5918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1.4%%;地税收入11623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5%。非公有制经济贡献明显增强,有力地支持了全市经济建设和发展。在扩大社会就业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2012年,全市个体、私营经济实体共安排就业人员1.05万人,比2011年同比增长8.6%。非公企业成为安置就业的主要渠道。

二、我市非公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市非公经济取得了较快发展,但非公经济总体发展水平还不高,其生存和发展面临着很多困难和问题。

(一)从非公经济自身发展现状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发展规模较小,生产经营粗放

从发展轨迹看,我市非公经济起步较晚,起点较低,再加上所在区域分散,资金、人才、市场和技术支撑后续乏力,客观上造成了其规模较小、组织离散度大、产品技术含量低等发展现状。全市大多数非公企业处于小规模粗放发展阶段,市场竞争力不强,企业生存和发展面临严峻的考验。

2、发展领域狭窄,产业结构不合理

我市非公经济投资领域不宽,在第一产业中,非公经济投资农业、进军农村、改善农业投入不足,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带动作用还比较弱,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化经营的发展形势和要求还有较大差距;第三产业主要集中在传统服务业,形成了恶性竞争,现代服务业所占份额较低,有待加快发展;工业产业发展不足,许多企业的生产设备落后,很多是小作坊式企业,缺乏市场竞争力。

3、企业素质不高,经营管理模式落后

一是多数企业仍然采取家族式的管理模式,不愿聘请专家、能人管理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企业缺资缺智,也影响了非公有制企业的成长壮大。二是经营管理层素质不高。一些非公企业经营管理层,缺乏现代管理知识,经营方式、经营理念相对滞后,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三是企业员工素质不高。

(二)从非公企业外部发展环境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政策环境欠优化

当前的市场准入政策欠公平,一些歧视性政策限制了中小型民营企业的发展。同时,政府在服务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存在越位、错位和缺位现象。比如,在定价过程中,要么是政府部门过多介入竞争性产品价格决定,忽视了它只能拥有价格监督和维护价格秩序的职能,要么是在进行公共事业价格决策时,忽视消费者的参与。

2、服务环境待改善

有些部门的职能转变还不够到位,服务意识和办事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乱摊派、乱罚款、乱收费的现象还偶有发生。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为非公经济发展提供咨询服务、信息服务、技术培训、法律帮助等中介服务组织尚未建立,非公有制企业创业难、经营难、融资难、发展难的问题仍然存在。

3、融资环境待提升

资金是企业发展的血脉。但多年来,资金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市非公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根据对全市18户非公重点企业调查统计,目前有14户企业存在着资金紧缺问题,占被调查企业总数的78%。一些私营企业由于受资金困扰,生产形不成规模,产品上不了档次,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制约。

三、几点建议

(一)积极营造非公经济发展环境

1、优化政策环境。

要健全监督考核和问责体系。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建立健全科学的监督和考核体系。形成人大依法监督、纪委监察部门全程监督、非公企业、新闻媒体和群众共同参与监督的格局;发挥纪检监察部门行政效能投诉中心职能,完善行政效能投诉受理机制和举报投诉奖励制度,鼓励社会各界对干扰破坏软环境的不良行为进行监督、举报,真正做到有诉必查、有错必纠、查实必处。

2、优化服务环境。各级政府部门要搭建为非公企业服务的平台。一是要充分发挥行政服务中心的服务平台作用,进一步减少审批项目,简化审批程序,提高服务效率。二是通过争取上级项目资金等方式,进一步完善全市非公经济综合信息平台建设。三是要积极开展面向非公企业员工的培训工作,鼓励非公企业家参加有针对性的理论培训、管理培训和技术培训。

3、优化金融环境

充足的资金是企业经营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必须积极为中小企业信贷融资创造良好条件。要进一步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大力发展民营担保机构,不断扩大担保范围,提高担保能力。建立和完善创业投资机制,支持中小企业投资公司设立和发展。同时必须加强中介组织建设,要组建一系列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评估机构、经纪人公司、咨询公司等。

(二)努力提升非公有制经济自身发展水平

1、努力提升非公企业自身素质

篇5

一、乡镇财政与农村经济的现状

1.乡镇财政建设的现状

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国家财政收入实现了稳定快速的发展趋势,但是乡镇财政却出现了财源不足的现象,而且在财政改革的过程中资金管理方面也存在不规范的问题。目前财政管理支配面相当大,资金量也很可观,仅靠政府支持根本满足不了财政需求。所以,尽管现在政府正在完善乡镇财政建设,但这个过程中还是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的。

2.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国家加大强农惠农政策的力度,深化进行农村改革,促进了农村的发展。但是政府缺乏农业生产的控制力、的限制、现社会给予的经济压力、农民缺乏正确的意识等仍是现在农民经济发展的主要阻碍。

二、乡镇财政与农村经济中存在主要问题

1.乡镇财政建设的主要问题

(1)目前乡镇财政收入少,财源乏力是主要问题。乡镇财政造血功能差,主要财政来源就是向人民征收。而且现有的乡镇企业较少且规模不大,乡镇发展不统一,政府支持又较少等造成了乡镇财源有限,稳定性差,收入结构不合理的现状。

(2)乡镇财政支出较多,收支过程存在问题。乡镇财政作为政府机构之一,其职能就包括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建设各乡镇基础设施等,以满足乡镇经济发展需要,但是国家取消农业税后,使乡镇财政收入明显减少,但县镇支出却随着乡镇的发展日益增多,造成了现在乡镇财政收支不平衡的现象。

(3)由于乡镇财政负责面太广,包括乡镇的教育、医疗、农业、林业等各方面,使之出现债务量大的现象。但乡镇行政单位中存在太多需要供养的人,使之需负担的人员经费长期居高,还有现在乡镇的历史债务仍未还清,现在乡镇财政出现债务过于沉重的现象。

(4)资金管理混乱现象严重。由于乡镇财政面临着收入少、支出多的压力,为了解决一些迫在眉睫的问题,如人员工资等,财政部门借用行政经费、挪用项目资金、截留专项资金的现象时有发生。而且现在乡镇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监督体制不完善,内部财政控制不严密,造成了资金管理混乱,资金使用效益低下等问题。

2.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

农村经济建设中政府缺乏农业生产的控制力,尽管农业部门有相应的支持与辅助,但主要都是由农民自己决定农业生产。这种情况由于农民自身缺乏对行情的判断能力,种植又缺乏专业性,导致了生产缺乏科学性,会使农民失去很多机会。

现在农民对于农业的意识存在问题,现在普遍存在的两种现象:一种是传统的小农民思想,他们只要求生存温饱,以传统的方式进行农业生产,拒绝学习新的、科学的农业知识;还有一种是现在农村的年轻人的弃农心理,他们一心向往大城市、新生活,不愿过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而放弃了农业。这两种思想直接限制了农村农业经济的发展。

再者,是由于目前农业实行的是。这种制度当初激发了农民劳动的热情,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但就现在农业生产而言,但这种制度还是造成了土地资源分散的现状,也使规模性的经营和整体农业把关的生产方式很难进行。

最后,现在的社会现状,诸如:子女上学、医疗问题、养老问题等造成了现代农民沉重的经济压力。所以现在农民对农业的将来持有的态度是偏悲观的。农民并不认为现在的一方土地可以解决现有的经济压力。

三、完善财政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措施

1.完善乡镇财政体制建设

目前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势在必行。进行明确的财权和事权的划分,乡镇财政不能仅仅依靠税收作为财政来源,应积极发展乡镇企业,鼓励人们创业,同时理顺县乡与上级的财政分配,促进城乡发展。

在市场经济的今天,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是政府的主要职能。所以乡镇财政建设和农村发展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应满足农村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需要。

尽管目前我国农村居民基本上满足了温饱,但在教育、卫生、文化等方面的需求正在日益增重。而财政来源主要依靠乡镇财政的投入,所以农村经济发展要求更完善的乡镇财政体制,对农村基层财政有了更高的要求。现在乡镇财政建设困难重重,在满足农村社会需要、配合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满足农村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需要等方面仍有不足。所以,目前乡镇财政需要放弃就公共产品论公共产品的现状,改革乡镇财政体制、完善农村基层财政公共支出制度,促进乡镇发展。

2.规范财政资金管理

规范财政财务工作流程,完善乡镇财政管理制度是现财政的首要任务。在财政的管理制度、业务流程、岗位职责等方面进行完善;强化预算管理;强化债务债权管理;规范会计基础工作等措施规范理财行为。

3.统筹城乡发展

在促进城乡发展的进程中,应注意统筹城乡发展。加快乡镇财政体制改革,完善农村基础建设,加强农村经济财政扶持力度,积极发展乡镇企业建设,从而促进我国农村发展,推动我国经济建设,保证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四、结束语

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要特别注意乡镇财政建设与农村经济发展,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以推动我国经济建设,保证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参考文献:

篇6

中图分类号:F32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1012602

1 引言

关岭自治县位于云贵高原东部脊状斜坡南侧向广西丘陵倾斜的斜坡地带,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全县以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为主,降水充足,森林覆盖率46.51%。全县总面积1468 km2,以布依族、苗族、仡佬族等35个少数民族为主,是国家级贫困扶持县之一,脱贫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其中,发展林下经济是提高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之一。

林下经济是依托林地资源,在科技研究基础上,因地制宜选择适合林地生长的动植物或微生物种植、养殖的循环经济。就关岭自治县当前形势,其中林地面积816.55 km2(2015年统计数据),利用好林地资源、发展林下经济,对增加农民收入,实现林业脱贫攻坚、“不砍树也能致富”的目标以及提高当地林业产业的经济效益,具有重大深远的意义。

2 关岭自治县林下经济发展状况

2.1 关岭自治县林下经济发展现状调查

关岭自治县林下经济经营体制大多为“合作社+林业产业+农户”体制,经营模式有林―药模式、林―草模式、林―蔬模式、林―畜模式、林―禽模式、林―经济作物模式以及以上模式的复合模式。例如,水韵生态养殖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承包农户土地50亩,种植经济作物火龙果,并在林下开展野猪养殖,目前已有存栏野猪40余头;再比如华阳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经济作物四月李30亩,开展林下养殖八德灰鹅,目前已有800余只。对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积极示范带动作用,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据调查,关岭自治县林下经济年效益已达1445万元(表1)。

2.2 关岭自治县2016~2020年林下经济发展规划

关岭自治县2016~2020年计划总投资为人民15650万元(部分资金来源于退耕还林还草资金,部分资金为农业项目资金),在全县12个乡镇(街道办)建设林下经济基地10.2万亩。其中,林草结合模式9.7万亩,林药结合模式0.5万亩,林草结合模式为经济林下套种紫花苜蓿(或黑麦草、鸭茅草、三叶草),林药结合模式为林下套种桔梗。经济种植核桃42株/亩、蜜糖李56株/亩、枇杷42株/亩;牧草种植白三叶草0.7 kg/亩、花苜蓿0.8 kg/亩、黑麦草0.6 kg/亩、鸭茅草0.7 kg/亩、桔梗1 kg/亩。

林下种植基地建设工程的实施,在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稳定边坡、石漠化治理等方面发挥显著的生态效益,有利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社会进步。此外,项目建设需要大量劳动用工,增加就业选择机会,可给项目区退耕农户增加直接经济收入,项目建成后,经果林5年可到达盛产期,对推动全县精准扶贫有极大的帮助。

3 关岭自治县林下经济发展存在问题

关岭自治县林下经济发展总体有着良好的势头,但还存在如下问题。

3.1组织规模小,数量少、经营体制单一

近年来,随着林权制度的改革,国家乃至省市都积极倡导发展林下经济,纵观关岭自治县林下经济的发展,调查中发现组织规模都相对较小且数量少,经营规模都在20~2000亩之间,大部分在1000亩以下,带动农户能力有限;经营体制多为“合作社+林业产业+农户”型,关岭自治县现有林地122.4825万亩,可用于发展林下经济的用地面积宽广充足,就目前而言,农户直接参与承包发展林下经济的相对较少;此外,善于发现市场需求、整合资金的农(林)龙头带动型企业几乎没有。

3.2 林农认识不足,积极性不高

林下经济发展与全县各地林农思想认识有直接的关系,林农参与积极性高涨和专业合作社的积极引导,势必会成为林农增收的重要途径。一方面,林下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方式,林农缺乏对其认识,短时间内看不到经济效益的收入,绝大部分林农不愿发展除了传统农业经济之外的林业经济方式;另一方面,发展林下经济需要一定的资金、技术、人力投入,与传统农业经济相比,存在一定的风险,大部分林农不愿意冒险。

3.3 相关资金、技术匮乏

调查中发现,有些农户有发展林下经济的意愿和想法,但苦于没有启动资金,只好作罢;此外,关岭自治县属于国家级贫困县,大部分农户为贫困户,经济困难,对他们而言发展林下经济只是“纸上谈兵”。已经发展起来的专业合作社,还是使用传统的种植、养殖方式,效率低下、技术落后再加上相对资金的匮乏,难以形成规模化。

3.4 市场开拓、风险防控力度不足

就目前关岭自治县发展林下经济的合作社调查中发现,产品都是被动的等待收购,基本没有自己本身完善的市场营销体系和特色产业。在林下经济技术、市场风险防控层面也几乎为空白,都是粗放式经营。

4 关岭自治县发展林下经济相关建议

4.1 加强行政引导、扩大规模、鼓励多种经营体制发展

通过加强行政组织引导,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作用,科学规划,精心指导,及时出台具体林下经济发展的优惠扶持政策和奖补资金,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引导鼓励各类社会投资主体参与林下经济的投入建设,扩大规模,鼓励农民积极开展林下经济建设,发展“合作社(公司)+农户”、“林下经济示范基地”、“林业产业+畜禽养殖”等多种经营体制,因地制宜依据不同乡镇、村的林分、海拔、土壤的条件开展林-菌、林-禽、林-畜、林-药、林-蔬、林-粮、林下旅游等模式。

4.2 加强宣传、提高农民的思想认识

充分发挥林业局林业科技推广站的作用,通过现场参观、实讲培训等方式方法,多种渠道加强宣传;利用关岭电视台、报纸、新媒体普及林下经济的经营体制、模式以及政府政策等相关知识,不断提高农民的思想认识。编制《发展林下经济技术指导手册》,组织乡镇林业站技术员参观,学习培训相关技术到各村,对农户开展技术咨询服务,不断推动林下经济的发展。

4.3 多渠道整合资金以及开展技术培训

一方面要积极引导农户私有资金的投入,另一方面要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把发展林下经济产业纳入本级财政预算;此外,亦可出台相应发展林下经济贷款政策,鼓励有关金融机构将林业经济资产作为抵押贷款给有意愿发展林下经济的农户来筹集资金;鼓励有关外商企业来县投资,与当地农户形成利益共同体。县林业相关部门加强对林下经济技术的培训,发展一支专业性的林下经济人才伍,定期、定点开展结对帮扶,对农户提供技术服务,以此提高农户、企业经营林下经济的技术风险防范能力。

4.4 积极开拓市场,加强经营风险防范力度

一方面发展林下经济的农户、合作社、龙头企业以及乡镇政府要积极统计自身辖区内的林下经济发展规模、产品等信息,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向外传播,吸引相关行业内的产品需求企业以及消费者;另一方面要建立自己完善的市场营销体系,搭建农户-企业(龙头企业)-市场之间完善的桥梁及销售平台,全方位寻找销售渠道。

目前,关岭自治县林下经济产业还处于发展阶段,存在资金、技术、市场等方面的问题,但随着农民意识的提高和政府的重视,其发展前景广阔,势必会成为农民增收、企业(合作社)获利、政府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参考文献:

[1]李瑞盟,韦 彦.关于广西发展林下经济的思考[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2(1):21~25.

篇7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壮大经济发展主体为目的,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为抓手,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多渠道发展格局,实现经济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二、目标任务

到2016年,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镇域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城乡人民群众收入大幅提高。地方生产总值达到100亿元,年均增长27.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500元,年均增长13%;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亿元,年均增长35%。

三、具体措施

(一)突出招大引强

1.引进项目并成功落地者,除享受县奖励外,根据固定资产投资额大小(5000万元以上),奖励汽车一部(价值按固定资产投资额0.5%计算)。

2.享受税收分成,在项目落地后五年内,按实现镇财政收入的10%奖励项目引资人(资源类项目除外)。

3.引资人是镇内机关干部的,优先向组织推荐使用;是村两委干部的,重点培养,发展为党员或提名下届支部书记人选。

4.落地奖,项目落户在有关村,所在村在土地清理、赔偿等方面积极配合政府工作,并支持帮助企业建设发展的,自企业上缴财政税收年度起三年内,对所在村按该项目实现财政收入的2%给予奖励。

(二)加快技改步伐

企业因技术改造,加快产业技术升级,扩大产能的,按企业当年新增财政贡献(制造业增值税、所得税)的5%实行奖励。

2.组织有功人员外出学习。

(三)狠抓财税建设

1.企业在异地经营,将公司注册地迁回夏蔚境内并在夏蔚纳税的,经认定,可按年缴纳税额实现财力的10%给予奖励。

2.凡年内引进县外无偿资金的(不需有关部门检查验收的),按到位,!资金的30%给予奖励。需通过有关部门检查验收的,按20%奖励。

3.积极引境外税收的,按实现地方收入的20%奖励。

4.组织外出学习。对镇域经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有功人员,组织外出参观学习。

(四)积极实施土地复垦

按时高标准完成任务的,根据净增耕地多少,按200元/亩标准奖励有功人员,对做出突出贡献的村支部书记,给予续缴5年养老保险,在下届换届时,党委重点推荐。

(五)鼓励规模种植

对新发展各类林果200亩以上,栽植黄烟200亩以上的,年底给予村支部书记奖励。

激励干事创业

倡导干事创业,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向组织部门重点推荐工作有实绩的干部。

四、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

成立加快镇域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镇结算中心,由主要领导具体负责指导、协调和组织实施。

制定实施办法,及时兑现奖惩

为充分调动全镇机关干部和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按照奖励办法,将在年终表彰总结大会上,对为全镇经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机关干部、村庄和企业进行表彰,并及时兑现各种奖励。

在本年度内经济工作无实绩的,班子成员建议组织调离,站所长进行调整,工作人员进行诫勉谈话。

篇8

各庭(局)、处、室、队:

为充分发挥人民法院审判职能作用,促进和推动地方工业经济发展,院党委经研究通过了《关于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依法促进地方工业经济发展的意见》,现下发给你们,望结合实际认真加以贯彻,为地方工业经济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实施中如遇什么问题,请及时向院办公室反馈。

经济建设是当前我国各级党和人民政府的中心工作,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也应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通过执法活动支持和配合中心工作,服务中心工作,这也是审判工作取得良好社会效果的前提和保证。为充分发挥人民法院审判职能作用,推动和促进地方工业经济的发展,结合本院审判执行工作实际,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强化中心意识,增强为工业经济发展服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广大干警要深入学习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基本方针,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定不移地把促进和保护工业经济发展摆在法院工作的重要位置,结合辖区工业经济特点找准结合点。同时要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更新司法观念,牢固树立依法平等保护的执法理念,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的诉讼权利和实体权益。

二、依法及时打击各类侵犯社会经济主体人身财产安全的犯罪活动,努力营造和维护有利于工业经济发展的稳定的社会治安环境。对于扰乱市场经济秩序、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以及盗窃、哄抢企业财产、干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等影响企业外部发展环境的犯罪行为,要加大打击力度,依法惩处。

三、大力加强民商事审判工作,维护市场秩序和交易安全,促进诚信社会建设。要依法及时审理涉及工业经济的买卖、借款、建筑、用水用电等合同纠纷,依法认定合同效力,正确适用合同责任,制裁违约失信行为,推动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机制,保障工业企业参与公平竞争和合法经营。要及时妥善审理劳动争议案件,依法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用工制度的规范运行。在民商案件的审理中,尤其要注重调解方法的运用,尽力多做调解工作,以彻底消除当事人之间的矛盾,而使其有利于再投资、再合作、再发展。

四、充分发挥行政审判的监督和指导作用,依法优化工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良好政务环境。要依法审理好工业企业有关行政职能机关涉及税收、工商管理、质量监督、行政收费等行政案件,认真审查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依法制止对企业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侵犯企业经营自等不法行为,加强对行政执法活动的监督,营造一个有利于推进依法行政、工业经济活力迸发的政务环境。

五、拓宽执行途径,加大执行力度。对工业经济主体申请执行的案件,要及时立案、及时执行,依法用足用好法律武器,穷尽执行强制措施,认真解决执行工作中的难点和重点问题,确保工业经济对外债权的回收力度。

篇9

现代企业是从事生产、流通和服务等经济活动,为满足社会需要和获取盈利,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具有法人资格的基本经济单位。现代企业发展不单需要人员、资金和生产设备等要素,更重要的是通过管理,逐步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依靠创新驱动不断发展。因此,进一步认识经济管理在现代企业发展中的功能和作用十分必要。

一、 国内经济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1.经济管理中区域间的发展不均衡

经济管理中区域间发展的不平衡是由多种因素所导致的,为此,我们必须针对其具体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与总结。在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沿海地区以及经济发达的开放城市因便利的地域优势,其经济发展较陕。相对于东、西部而言,由于地处偏远,资源有限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经济发展相对缓慢。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与进步,这种差距将不断的扩大,进而导致经济区域间发展严重失衡,社会群体间的差距也将随之变大..很多区域为了保护其地方的发展特色,不愿“走出去”,也不愿“引进来”,这种错误的做法更是加剧了经济发展模式的失调,从而导致管理上出现了落后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发生还会导致贫富差距的加大,两者之间相互作用,彼此影响,为此,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从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2.经济管理中的产业结构不合理

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剧了产业之间的不平衡性,传统产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得到了大量的支持与发展,工业产业的快速发展从而引发了一系列新问题的出现。在盲目大力发展的同时虽然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建设的发展,但也带来了巨大的隐患,如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的出现,正一步步制约着经济建设的发展进程。与此同时,对农业生产,技术生产也起到了阻碍的制约作用,工业与农业发展的不平衡,将影响着整个经济建设的发展过程,尤其是导致了经济管理上的不均衡。

3.经济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导致政策实施不到位

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变化与发展,原有的旧经济体制已经很难适应时展的需要,在当今社会迅速发展的同时,我们必须积极的采取新的经济管理体制,用新的制度来维护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适当的调节那些不合理的因素,建立健全的经济管理法律制度,让经济管理有法可依,有据可管。强化政策的具体落实力度,不能走“形式主义”,要将政策落实到实处,真真正正的为经济建设服务,促进其发展。

4.经济管理的思想观念陈旧,没有创新意识

经济要想进步,社会要想发展,就必须要有创新的思想精神,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我们要时刻引进新的思想,新的观念。保留一些好的旧的思想,将新旧思想进行整合有效的进行创新,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时展的需要,才能更好的促进经济的建设发展。自我同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发展,这主要是我们解放了思想,打破了陈旧的思想模式。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今天,我们仅仅要根据国情制定特有的发展战略与目标,更加要引进新的思想和观念,借助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不断拓宽自己的眼界,建立健全的思想创新机制,不断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 加强现代企业实现经济管理的途径

1.建立和健全管理制度

现代企业制度作为职工行为规范的模式,使个人的活动得以合理进行,人际关系得以协调,员工的共同利益受到保护,从而使企业有序地组织起来,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根本,也是促进企业不断发展的关键。因此,任何现代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都需要针对自身情况,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尤其是经济管理制度,关系到现代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更应该得到重视。在建立健全制度的基础上,企业还应不断完善制度,并抓好落实,使各项经济管理制度能够落到实处,发挥应用的重要作用,促进企业经济管理效率的提高。另外,在实施现代企业经济管理制度过程中,还必须注重对员工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加强对员工的培训,使其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环境与管理制度,并能够在相关经济管理制度的约束与激励下,创新工作,提高工作效率,进而为现代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整体竞争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2.用经济管理促进现代企业文化建设

现代企业文化是在现代化大生产与市场经济发展基础上逐步产生的一种以现代科学管理为基础的新型管理理论和管理思想。也是现代企业全体员工在创业和发展过程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我国企业要真正步人市场,走出一条发展较快、效益较好、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依靠创新驱动发展的路子,就必须普及和深化现代企业文化建设。通过现代企业文化使员工认识到企业的价值,并认同企业的行为目标,形成一种强大的影响力和约束力,使具有不同价值取向的员工个体达到观念上的共识,通过文化熏陶让员工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员工以现代企业价值观作为个人行为的方向和准则,自觉将个人目标纳入现代企业目标之中,并与企业目标有机结合,促使员工能够更好地为现代企业服务,按照现代企业的规章制度来调整和约束自己的行为。

3.发挥财务管理的作用

现代企业管理是对现代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一系列职能的总称。财务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最主要内容之一。通过财务管理,加强资金布局,缩短工艺流程,使公司库存产品降到最低程度。调节资本结构,寻找最低成本筹资渠道。现代企业筹资方式有直接投资、发行股票、债券、银行借款、商业信用、融资租赁等形式,现代企业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现代企业发展需要的融资方式,以降低成本实现最大收益。

总之,随着新时期社会发展的需求,经济管理的工作应及时调整管理中存在的不足,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深化经济管理的体制改革,提高经济管理的作用,增强经济发展的平衡性,缩短区域差距,实现经济的均衡发展,加快经济建设的平稳发展。

参考文献:

篇10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全省外汇管理工作会议精神,加快转变外汇管理理念和方式,积极推进各项改革政策落实,不断优化外汇服务,加强跨境资金流动监测与管理,严厉打击“热钱”等违法违规外汇资金流动,增强外汇管理工作服务涉外经济发展的能力,充分发挥外汇管理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功能,促进我市涉外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二、进一步提高外汇服务效率

(一)建立联系企业制度。对全市主要进出口企业定期开展外汇管理政策和风险案例通报。建立沟通交流平台,加强引导,强化跟踪服务,落实优惠政策,帮助企业及时解决经营发展和业务办理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加快企业发展。

(二)搞好招商引资服务工作。积极做好招商引资的跟踪服务工作,大力宣传资本项目外汇管理政策,方便企业办理外商投资业务,进一步提高全市利用外资水平。同时,加强与上级外汇局的汇报和沟通,结合辖区企业实际情况为涉外企业争取更多的个案优惠政策。

(三)改进服务方式。坚持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等制度,不断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为扩大外贸进出口和利用外资提供优质便捷服务。

三、加快贸易外汇管理改革

(一)加快核销制度改革。实施进口付汇核销改革,使正常企业的进口付汇基本退出核销程序,同时继续推动出口收汇核销改革,努力促进贸易便利化。大力推广出口收汇存放境外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境内机构允许其一定比例或全额的出口收汇存放境外运作,提高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

(二)继续推进服务贸易外汇管理改革。在进一步便利正常的服务贸易对外支付的同时,加强对服务贸易外汇流入的真实性审核,规范服务贸易外汇流入管理。

(三)认真执行贸易信贷管理政策。认真贯彻落实贸易信贷登记管理政策,适时提高企业结汇付汇控制比例,增加临时额度,缓解进出口企业资金周转困难,积极支持辖区涉外经济发展。

四、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

为我市企业“走出去”的发展战略提供便利,取消境外投资资金来源审查,进一步简化境外投资资金汇出审核手续;借助直接投资外汇业务系统,便利涉外主体办理外汇业务相关手续,降低外资企业办理直接投资业务的成本;探索建立企业“走出去”会商制度,加大对企业境外上市的支持力度,支持企业境外融资,通过探索构建企业境外上市的联合办公制度,进一步完善境外上市工作的信息交流机制,为企业境外上市提供全方位的政策咨询;鼓励企业找准市场定位,有目的、有计划的“走出去”,加大金融对优势企业的支持力度,保证境外投资企业的资金需求。

五、营造良好的外汇服务环境

(一)做好对涉外企业的服务。以积极创新金融服务为支撑,充分发挥银企洽谈会的平台作用,积极搭建平台,解决涉外企业的融资瓶颈问题,为外汇指定银行、涉外企业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促进涉外企业和银行双赢发展。

(二)做好对涉外管理部门的沟通与服务。与涉外管理部门建立信息交流机制,加强情况通报、政策研究,为市委、市政府提供决策依据,切实为企业排忧解难,形成部门联动、上下互动、企业主动的良好格局。积极推动多部门间的电子平台建设,实现相关涉外部门和企业在政策、公开业务等方面的信息资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