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的步骤模板(10篇)

时间:2023-10-05 10:16:55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课堂教学的步骤,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课堂教学的步骤

篇1

二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公式、性质、定理的应用,忽视了对学生进行知识的形成过程的探索和数学思想方法、思维品质的培养。常表现为学生不能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积极参与到实践、观察、探索、思维、讨论等各种有意义的教学活动之中,缺乏对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的培养,使学生在掌握的过程中,实践和创新能力得不到充分的发展。

1 促进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发展

1.1教师必须有一个良好的主导情绪状态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情绪应该是积极的。教师的情绪是极易感染学生的,当教师由于种种原因拉长着脸,或表情淡漠、忧心忡忡,或神色恍惚、烦躁不安地走进教室,打开书本进行课堂教学时,学生会感到情绪压抑,从而使得学生心理闭锁,阻碍了新信息的输入。而当教师面带微笑,怀着喜悦的心情进行课堂教学,学生会倍感亲切,快乐之情油然而生。以教师自己的快乐情绪来影响和引发学生的快乐情绪,会使学生心扇敞开,思维活跃,可以更有效地接受信息的输入。

1.2加强教材内容的情感处理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富有情感地讲授内容,给学生情感上的感染,使学生在接受认知信息的同时,接受相应的情感因素的传递。达到以横生情,以情促知、知情共育的效果。

第一,要善于把握、挖掘教材本身所蕴的情感因素。教师在钻研教材和设计教法。学法时,必须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情感因素,即既要备好认知因素方面的课(知识性、技能性、思想性),也要备好情感方面的课(情感性、体验性、表情性)。而后者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往往被忽视。在数学教学中,首先应该用数学学科本身所具有的魅力去吸引学生、感染学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第二,可从数学学科应用的广泛性入手,把枯燥无味的数字、符号、公式、法则、图形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从而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产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求知的情感。第三,抓住数学本身具有的抽象美、逻辑美,诱发学生联想,在美感中提高追求真知的动力,促使学生产生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第四,结合课本内容适当介绍一些古今中外数学史或有趣的数学知识,设计一些趣味性、探索性和应用性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自豪感。

第二,要善于用语言来表达教材内容中的情感。过去一般的教学比较重视言语的通俗易懂、简明扼要,只求准确、清晰。在理解了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后,现在的教学言语除了准确清晰外还应追求生动活泼、形象、富有情趣和感染力,有一定的幽默感,以便使讲课言语既传神又传情,达到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统一,当然,这要求数学教师具有扎实的语言功力。

第三,要善于用表情来传递教学内容中的情感。教师在教学中使用最多的是言语表情。言语表情是通过在教学中的语音、语调、语速、节奏、停顿等变化来表达情感的。教师抑扬顿挫、缓急有致的讲课声,既能传情达意,感染学生,又能帮助学生理解内容,引发兴趣,而且言语表情的变化还会刺激强化学生注意力的集中性和稳定性。

1.3对不同学生给予不同的情感关注

传统教学十分重现“知识与技能”,优秀生和后进生的区分,实际上是以掌握“知识与技能”的优劣来衡量的。而事实上,传统意义上的“优秀生和后进生”都有各自的情感优势与缺憾,因此,我们必须对不同学生给予不同的情感关注,以实现真正的因材施教。

“后进生”课堂学习时的情感态度特点可能是:“没有自信的、压抑的、恐惧的”、其外现行为是“心不在焉、躲避的、依附的、沉默(或者破坏)的”,而“优秀生”,除了积极进取情感态度特点外,也有可能是“浮躁的,自我炫耀的或者是心不在焉,有时高度焦虑”。这些不同的情绪表现,都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察言观色,并给予合适的处理。

2 促使学生掌握方法,提高思维品质

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培养数学思维品质离不开数学实践,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应注重以下几种思维品质的培养。

2.1思维的灵活性

(1)培养学生思维不囿于固定的程序和模式,能够根据具体情况及时换向,灵活调整思路以克服思维定势。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善于运用辩证思维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2)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善于联想,长于发散,培养灵活思考进退自如的思维习惯。(3)强化数学语言教学,注意对同一对象的不同语言的表达方式,加强自然语言,符号语言,图像语言的互译训练。

2.2思维的敏捷性

(1)在数学语言的教学上应把自然语言、符号语言、图像语言有机结合,相互印证,便于理解数学概念、定理、公式,通过对数学语言的理解和运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敏捷性。(2)善于选择信息,善于运用直觉思维,善于把问题转换化归,注意思维的合理性,避免走弯路,出奇制胜。(3)教学中要注意思维块的积累,熟练地应用思维块是达到思维敏捷的有效手段之一。

2.3思维的批判性

篇2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5-0057-02

一、引 言

模因理论是一种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基础上,用来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模因论为语言演变引入了信息复制的观点,也为外语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启发我们以模因论生命周期的四个阶段为切入点,找到其与课堂教学步骤的关联性,提高英语听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模因论生命周期的四个阶段

模因复制传播的生命周期分为四个阶段:①同化(assimilation):成功的模因必须能感染新的个体,进入他的记忆。同化有两个条件:一是个体必须和模因载体有接触,通过思考、重组现存认知因子,独立发现模因;二是所呈现的模因必须分别受到注意,被宿主所理解和接受。②记忆(retention):此阶段模因停留在个体的记忆中。模因在宿主的大脑里停留的时间越长,传播和影响其他个体的可能性就越大。③表达(expression):指的是在与其他个体进行交流时,模因从记忆储存中被提取出来,作用于被感知的事物,进入能被他人感知的物质外形这一过程,常有的表达手段有语言、文字和图片等方式,最突出的表达手段就是话语。④传输(transmission):模因传输通常要借助于有很强稳定性的载体和媒介,防止信息流失或变形。常用的载体有书本、照片、人工制品和光碟等。

三、模因论与大学英语听说课堂教学步骤的关联

模因的生命周期规律告诉我们,语言学习必须经历一个从接受再到产出的渐进的过程,找到模因论生命周期的四个阶段及听说课堂教学步骤的关联性不仅可以对学生理解语言学习的过程提供帮助,而且可以使教师提高大学英语听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任何一位语言学习者都可以是语言模因的宿主或模因载体,在经过教师授予的一系列强化训练之后,如背诵、模仿等,我们可以人为的缩短语言理解和输出的过程,还可以增大长期记忆中的信息量,在与人交流中实现有效的交际。根据模因论的四个阶段,笔者把大学英语听说课堂教学分为四个步骤。

1.模因论的同化阶段与大学英语听说课堂教学中的输入

在模因的同化阶段,学生要发现模因,注意、理解和接受模因,任何一种听说教学材料都是一种能够被学生所注意、理解和接受的模因。教师首先通过介绍教学材料所涉及的文化背景及知识,借助材料的首次播放将语音知识与信息等传播给学生。同时要求教师在选材时要选择合适的材料,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易被感染而融入到材料的语言环境中去,如那些与日常生活较贴近、故事情节较强的影视材料。同化是指成功的模因必须能感染新的个体,进入他的记忆,而通过观看视听,使学生更多的接触到英语国家的文化、习俗、价值观等,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进入到记忆中。

2.模因论的表达阶段与大学英语听说课堂教学中的输出

当学习者的大脑中储存了一定量的信息之后,他们就可以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表达了。教师则通过对学生表达的反馈,帮助学习者更好的理解语言、更好的产出语言。听说读写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只有通过语言表达,才能使学生将所听到、看到的知识与语言表达的进行对比,从而将错误的信息反馈到大脑,纠正错误,充实脑海中的语言模因库。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反复表达自己的观点,把教学材料中输出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教师通过学生的表达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评,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使课堂充分的活跃起来。当学习者在使用英语时,模因因子在记忆中被释放出来,由记忆模式转化成为宿主能够感知的有形体,并且让他人也能感知这一模因。学习者表达自己的观点,接受了模因就达到了电影教学中的输出的目的。

3.模因论的记忆阶段与大学英语听说课堂教学中的巩固

课堂上说选择的教学必须通过反复观看来强化常用俚语和句式语法的学习,从而更充分的掌握英语国家人们的口语特征、词汇使用特征和思维方式。为了更有效地巩固学生的记忆,需要通过反复观看来建立和完善学生的模因库,增强学生对电影中文化知识以及内容的理解。记忆是指模因在记忆中的保留时间,模因在大脑里停留的时间越长,传播和影响其他个体的可能性越大。成功的模因必须能够感染新的宿主进入他的记忆,从英语教学的过程来看,只有经过反复的巩固,才能够被长期记忆。

4.模因论的模仿阶段与大学英语听说课堂教学中的创新

学生在短暂的课堂时间内掌握知识,最基本的在于举一反三,而不是机械模仿。针对固定句型,提炼功能句式,给出相应词汇反复替换操练,从模仿到背诵,由词汇、句型到对话,学生储存了大量信息,逐步形成用外语思维和表达的习惯。但是,模仿复制的过程,并不等于按部就班,而是模因的重组。教师必须教授学生根据不用的语境用不同的地道的表达方式表达同一思想,要让学生创新思维,在活动中巩固并创新所学的知识。教师应引导学生将所选择材料的话题与具体的生活与现实环境相结合,用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模因以适当的方式表现出来。

四、利用模因理论提高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的质量

1.丰富同化方式,进入学生的记忆。

动机是英语学习的关键因素。因此,在模因生命周期的同化阶段,教师要帮助学生找到适合的材料,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欲望,也就是要帮学习者找到模因载体。如何较为准确地为学生挑选有利于实现教育和教学目标的现场文本,是教师必须考虑的首要问题。之后,在播放教学材料之前,应先介绍背景,让学生对背景知识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而向学生导入目的语国家相应的文化背景知识,可加深学习者对所学语言国家的感性认识。

2.反复观看材料片段,强化记忆。

在模因生命周期的记忆阶段,由于记忆有很强的选择性,因此只有少数模因能够被保存下来。就需要教师有效的摘取材料中经典的部分,通过讲解,强化学生的记忆。通过剖析材料中涉及的思想及各色人物,体察影片中西方人的情感世界、道德观和生活观,并将其与本国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相比,还能够增强学习者进行中英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对比意识和语言使用的跨文化意识,最终全面提高英语语言的综合表达能力。

3.复述表达电影片段,加强传输。

在模因生命周期的表达阶段,教师应创造形式多样的语言模因输出,通过结合具体的生活和现实环境,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比赛,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及表达。具体可以采取复述、配音以及角色扮演三种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起外语思维模式。复述内容、配音以及角色扮演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帮助学生用所学的表达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如果这一系列的活动都能够熟练地、有效地让学生参与进来,那么一定可以提高大学英语听说课堂教学的质量。

(1)复述内容。复述是指播放完听说材料之后,使学生对材料的内容进行概述,这样的训练有助于提高逻辑表达能力。教师可引导学生将材料的内容与具体的生活和现实环境相结合,以学生为中心引导组织讨论,让学生有机会在掌握所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语言输出,表达出自己的观点。也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辩论,这种方式不仅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口语能力,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表达能力。

(2)配音。配音是一种最吸引人、最有挑战性,且很有趣的活动。以听说课堂上长选用的材料――电影为例,课堂教学中可以选择几个场景来让学生进行配音,画面静音播放,学生对角色配音,同时对非角色对话部分进行旁白。这项活动要求大量的准备工作,需要学生先把人物对白记下来,通过剧情对人物的了解,再模仿演员的腔调说话。而配音的过程中,学生会为了说出更长的话语而有意识的去记忆模板,这有利于加强知识的传输,真正的掌握地道的口语表达方式。另一方面,选择配音的片段也是一个重要的步骤,教师需要选择一些发音标准的影片,这有利于学生学习到地道的发音,同时也可以学到许多新的口语表达方式。例如,电影《夏洛特的网》,主要讲述的是一只名叫威尔伯的小猪与小女孩芬之间的友情和威尔伯与蜘蛛夏洛特之间的友情。最后的威尔伯得救,但是夏洛特的生命却走到了尽头,它们在草棚里对话的片段,不仅语音纯正,而且语速适中,难度不大,适合学生配音。

(3)角色扮演。角色扮演也是英语听说课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可在角色扮演活动中,选取材料的部分片段,组织学生扮演其中的人物,并在课堂上进行表演。这样学生必须进行大量的听说模仿,一遍一遍的重复演练。学生运用想象、动作、手势以及表情和一些简单的实物道具,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感到有趣、真实,另一方面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训练口语,记住常用的口语表达,在使用英语的过程中不断的提高英语水平。这样,就可以将材料里学到的语言模因与真实的语境相结合,从而产生新的模因,提高语言的输出能力。

4.鼓励创造性模仿,充实基础模因库。

在模因生命周期的传输阶段,可要求学生在完成课堂教学内容后写出自己的体会,充分的发散思维、创新思想,让学生根据所接受到的模因材料,重新组织并运用在自己的知识里。而作为大学英语听说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的电影教学可采用以下两种常见的训练方法:

(1)观后感。研究完一部电影之后,让学生从剧情、人物特点、文化差异或者口语句型等方面展开,写出自己对电影的真实感受,这样可以让学生充分的运用脑海中的模因材料,重新组织运用到写作中。而写的同时也能更深刻的理解电影,并加深印象。以电影《第九区》为例,毋庸置疑这是一部发人深省的作品,虽然披着科幻的外衣,讲的却是地球上一些种族隔离、屠杀的罪行,威库斯的变异让他感受到了人类对待异己的真实态度,他体验到了自己曾经所扮演的角色是多么可怕。这促成了他立场的逐步转变,一开始他一心为了变回人才和克里斯托弗并肩作战,最后他却愿意牺牲自己为克里斯托弗父子赢得逃离地球的时间。人类冷漠对待变异的同胞,最终导致他反省而站在原本异己力量的一边。这其实也是一个隐喻,人类对待异己的态度就是对待自己的态度,终究会有自食其果的一天。

(2)发散思维写作。发散思维写作是指根据电影的结局,让学生发挥充分的想象力进行写作。例如电影《盗梦空间》,影片的最后柯伯似乎从梦境的最深处醒来回到家中,当他在旋转陀螺,然后去和孩子拥抱了,但陀螺却一直转着直到画面结束。虽然知道字幕过后有陀螺停下的提示,但是整个梦境中他是不会清醒的,否则画面语言上没有理由做出诸多梦境中的暗示,那个停下的画外音代表什么?这些都可以让学生有足够空间去思考。如果这一切还在梦境中还会发生什么事情,在写的过程中,不仅可以训练学生的写作,还可以检验学生是否看懂了电影。

五、结 论

模因论的提出为语言教学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通过将模因论与大学英语听说课堂教学相结合,了解模因论四个阶段的特点与大学英语听说课堂教学的基本步骤,将理论运用于现实中,将课堂常见的教学方法进一步润色,充分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帮助教师提高大学英语听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傅福英.从模因论的视角重新思考外语教学[J].教育学术月刊,2010(2)

2 何自然、何雪林.模因论与社会语用[J].现代外语,2003(2)

3 何自然.语言中的模因[J].语言科学,2005(11)

篇3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应居于主体地位,教师居于主导地位。但在中等职业学校《电子线路》的实际教学中,由于班级人数较多,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教学仍然是教学的主要形式,学生只能被动地听、抄、背、练,被老师牵着走,而没有积极思考、发问、质疑的机会。为改变中等职业学校《电子线路》课堂教学的现状,我认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有必要采用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为总体目标的教学方式――任务型教学。

一、任务型课堂教学过程

根据学习任务的三要素,即任务目标、信息输入和活动,可以将课堂教学分为四个步骤:即交代任务目标、材料输入、合作活动和任务评价。

在课堂教学一开始就应该向学生明确展示教学任务,教师在布置任务时指令要清晰,要让学生心中有数。这样有利于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任务的完成上,体现任务的真实性。

输入是指学生接收所给定的任务方面的信息。教师要精心设计一个意思明了的情境,努力使自己成为示范表演者。输入的内容要以本节课的具体教学目标和内容为基础,充分展示教师的引导才能,以此来引起学生对新信息的注意,并产生学习新知识的动机。

在学习、理解课堂重要知识点的基础上,学生参与到任务中来,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合作。教师必须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精心设计各种任务,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大胆表达,交流合作,轻松地完成教学任务。

交流活动完成之后,要对任务结果进行评价。评价不应只着眼于知识获得多少,应特别关注学生的水平是否有所提高,参与学习的态度是否积极主动,情感是否有所变化,学习过程的创造性如何,是否有独到的见解等。

尤其要注意,课堂任务的设计是多层次的。一般遵循从理解为主的活动过渡到有控制端产出活动,最后到具有现实意义的设计活动这一过程。对于《电子线路》这门课应遵循先基本知识点、实例后应用、设计的顺序,使教学阶梯式地向前推进。同时,任务要有层次和梯度,每个层次和每个梯度都要使与之相应的学生容易达到,保证学生的参与率。

二、任务设计在中职《电子线路》教学中的实施步骤

1 创设问题情境

兴趣是动力。各种富有创意的课前导入活动设计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以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为例,在这一环节中提出学校目前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活动“校园十佳歌手大赛”,有三名评委。以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判定选手能否通过选拔。请你们为学校设计一个电路能够体现评委判定和选手是否过关之间的逻辑关系。学生对这一活动比较感兴趣,开始在脑中进行思考了。

2 引导学生理解任务

向学生布置任务后,说明本环节的目标,教师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讨论,围绕目标解决问题。比如对于上述“校园十佳歌手大赛”的例子,教师可以向学生提这样的问题:根据实际逻辑问题我们需要列出逻辑函数式,依据什么来列?列出函数式后为了使逻辑图更为简洁,还需进行哪一步骤?教师在设计本环节的问题时,应有意识地涉及到解决问题的步骤。通过这些形式的设计来训练他们短时列框架解决问题的能力,多角度训练思维的变通性。

3 师生合作完成任务

这时教师的任务是带着知识要点、疑难点进行讲解。本环节要注意以培养学生设计能力为第一,学习新的知识为第二。具体做法还是以任务为中心进行整体教学。首先由实际逻辑问题列写真值表,用A、B、c表示三名评委,用Y表示结果。状态赋值如下:对于变量A、B、C,1表示同意,O表示不同意;对于函数Y,1表示通过,O表示不通过。要求学生集体完成真值表,教师引导由真值表列出逻辑函数表达式,最后让学生化简表达式,画出逻辑图,可以请几个学生同时板书化简,选取最简表达式,培养学生的最优化原则。任务完成后,进行知识拓展:①用以实现组成该逻辑图;②若有人想投机倒把,如何改装可以任意遥控改变输出结果;在想投机倒把时用遥控器把遥控端的信号变为1。分组讨论进行,得出结论,让小组代表们各抒己见,教师加以指正和改进。由该任务总结出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步骤和方法。

4 小组合作完成新任务

为了让学生对本堂课所讲知识点能进一步地巩固和提高,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合作能力,再设计新任务让小组合作完成。例如在师生共同完成“校园十佳歌手大赛”任务之后,再布置一个新任务让小组成员们独立完成:设计一个楼上楼下开关的控制逻辑电路来控制楼梯上的路灯。在上楼前,用楼下的开关打开电灯,上楼后,用楼上的开关灭电灯;或者下楼前,用楼上的开关打开电灯,下楼后,用楼下的开关关灭电灯。要求:①完成电路的设计及电路验证;②有能力的同学可尝试进行三个楼梯开关控制灯的电路设计。学生可能有不同的讨论结果,教师再一一加以指正和讲解。

5 进行任务评价

任务的评价是任务型教学的最后环节。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体现人文关怀。评价应突出发展与变化的过程,关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积极主动的态度。通过恰当的评价,才能使学生体验进步与成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和调控,从而促进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全面发展。

随着评价的结束,一项任务也就顺利完成了。通过这些任务,学生不仅能完成设计,而且能获得知识,获得情感体验,培养了创造能力,提高了自身素质。

三、在设计任务型教学活动时应注意的问题

1 教师要营造良好的课(下转59版)堂教学氛围,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2 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任务的性质和目的,交待任务要清楚,并让学生明白完成任务的方法,任务的难度要适当,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

3 任务的焦点是解决某个实际问题,这一问题和现实生活有某种联系。

篇4

新课程标准中,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学生能够用英语做事情是课堂教学目标达成的主要体现。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普遍采用源于学生生活、易于参与、体验的任务型教学活动。如,在教学“What would you like?”的教学内容时,教师设计了“Menu”让学生到“餐馆用餐”的活动,帮助学生练习有关食物的单词:fish、rice、hot dog、bread、noodles、juice、milk、chicken、hamburger和句型:What would you like?Can I have some noodles,please?Sure. Here you are.在这个教学活动中,教学目标十分明确,复习食品名称、练习餐厅点餐的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这样的教学活动就是有效的教学活动。而有些课堂教学活动的目标性不强,甚至指向错误的教学目标。如,有一位教师在教学单词Chinese、English、school bag、notebook的拼写时,让学生通过身体的姿态语言表示出单词的字母,有的学生过于兴奋,而有的学生则乱扭一气,根本就无法用心拼读单词,只是笑啊、闹啊。这样的活动看似热闹,但不能真正起到加深单词记忆的作用。这样的教学活动不能认为它是有效教学。

二、情境创设——易操作巧安排

新课程理念提倡创设真实、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教学情境。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积累出发,创设生动富有趣味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思考、猜想、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课堂活动,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是小学英语课堂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小学英语教学中,主要有借助语言创设的教学情境,借助实物和图片创设的教学情境,借助活动创设的教学情境。如,在学习文具的词汇时,有的教师设计了利用ruler、pen、pencil、pencil-case、crayon等实物或图片进行猜谜游戏,让学生猜书包中的物品;在学习“At the zoo”话题时,教师设计了带学生参观动物园的情景,让学生口头描述他们所熟悉的动物,如,dog、cat、elephant、monkey、tiger、bear的特征,并能练说:“I like monkey.”这一句式。这些情境的创设都有利于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好地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教学活动目标明确。然而,在时下的课堂教学中,尤其在一些公开课的课堂上,有些教师过于注重创设情境,占用大量的时间创设情境。如,一位教师在教学“My clothes”的内容时,设计开服装店,买服装的情景活动。可是在授课时教师首先教学生用彩笔和纸在课堂上绘制shirt、skirt、dress、sweater、

trousers、jeans、jacket、vest等图片,结果一节35分钟的课,学生用了近30分钟的时间绘制 “clothes pictures”,仅在最后几分钟的时候,让学生用做好的“clothes pictures”开展clothes shop,进行情景对话练习。整节课的时间安排非常不合理,非针对教学目标的活动占用了过多的时间,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如果教师在课前安排学生每四人一小组,分别在家里画一些服装图片带到课堂上,课堂效率将会有极大的提高。教师在创设情境时,不仅要关注教学情境的真实、有趣,更要考虑到活动的参与度和效率,否则就会事倍功半。

篇5

一、教学结构

合理安排顺序,科学分配时间。一堂课既要有变化又要有顺序。一般来说,合理的课堂教学结构应遵循以下原则:

1.统一性原则

每节课都应有一个共同的基础或核心任务,确保在教学过程中不走板、不跑调。

2.完整性原则

整个课堂结构的基本成分要完整,起始步骤、展开步骤和结束步骤这三个步骤缺一不可。

3.系统性原则

各个教学步骤之间要有明确的联系,不得隔离或中断。这就需要过渡和照应。起始步骤提出几个问题,展开步骤就展开几个问题,结束步骤就总结几个问题。

4.详略性原则

在起始步骤和结束步骤中,点题的话语应详,铺垫的话语应略;在展开步骤中,重点难点应详,一般知识应略。在施教时,必须对于那些重点难点加以分解、补充或拓展,否则无以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运行。

5.巩固性原则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每一个较大的教学步骤结束以后,都需要及时巩固。

二、教学方法

依内容定方法,以学定教。我国最早的教育专著《学记》中说:“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意思是说,教师对人施教,主要是启发诱导。要引导学生主动学,而不是强迫他学习;要发现和强化学生的优点,而不是一味批评指责学生;要启发学生自己动脑筋,而不是直接给学生答案。注重引导而不强制,师生关系就会和谐;注重强化而不是责备,学生就会觉得容易学;注重启发而不直接给答案,学生就会勤于思考。师生关系和谐,学生学得容易,再加上学生独立思考,这就会教学了。教无定法,不可能找到一种“放之四海皆准”的所谓万能的教学方法,所以在实际教学中,要做到见仁见智;法有道循,只要我们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基本原则,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则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属。它关系到教学活动的导向、教学内容的取舍、教学方法的运用和教学效果的评价。教学目标的制定,主要是要围绕新课标的规定来进行。

“知识与能力”层面,要求教师要吃透教材,了解学生整体的知识积累和认知水平的同时也要突出个性。教学目标中知识点的组织要有明确的目标,要融合学生思维的逻辑,要有重点和难点,切忌不可无重难点、无中心地制定教学目标,使学生盲目而不知所措。

“过程与方法”层面,着重是教会学生如何学。教师在制定这个层面的教学目标时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习惯的问题,经历过应试教育的学生课堂能否“活”的起来。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层面,要着力于形成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在信息时代,价值观的多元化使得学生难以抉择。这样的情况下,教师作为一个心灵的工程师,应肩负起为学生引路的职责,根据教材的内容,有意无意地去引导学生学在社会中趋利避害,拥有自己美好的人生。

总而言之,制定教学目标要做到四“有”:脑中有课标,胸中有教材,心中有教法,眼中有学生。

四、教学手段

现代社会条件下,教学手段呈现出多样性,但我们应恰当运用不滥用,讲究实效不搞表演式。教师要在时间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运用和发挥学校教学设备(特别是多媒体设备)和教学空间条件的功能与作用。但是要始终坚持一条原则:教学手段是为高效的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而不是为了教师机械性的省力或是教师表演个人技能提供便利的。

五、教学艺术

教学离不开艺术。只有讲究艺术的教学,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学必须讲求科学性,必须遵循科学知识的逻辑性、系统性及其表达方式的规律性和原则性,但教学是一种创造性活动,要求教师发挥独创性,灵活地运用教学原则,恰当地运用教学方法,机智地处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因此,只有把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结合起来,才能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

所谓教学艺术,就是教师运用语言、动作、表情、色彩、音响、图像等手段,遵循教学规律、运用教学原则,创设教学情境,为取得最佳教学效果而组合运用的一整套娴熟的教学方法、技能和技巧。课堂教学中常见的艺术主要有以下几种:

1.导入艺术

富有艺术性的导课,能牵引整个教学过程,引人入胜,收到先声夺人、一举成功的奇效。

2.语言艺术

优秀的教学语言是激发学生情感、思维、兴趣的源泉和动力。因此,提高教师的语言艺术水平是赢得教育成功的先决条件。

3.生成艺术

一位优秀教师不但要善于答疑,还应善于激疑,使学生“于无疑处生疑”,促使他们动脑筋、想问题。

4.板书艺术

独具匠心的板书和板图,既有利于传授知识,又能发展学生的智力;既能产生美感陶冶情操,又能影响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是能启迪学生的智慧,活跃学生的思维。

篇6

一、“三四五”课堂教学的含义

所谓的“三四五”就是三步骤、四环节以及五课型,其中三步骤包括:课前拓展、课内探索、课后拔高;四环节包括:学习的自主性、探索的协作性、点拨的精讲性以及延伸的巩固性;五课型包括:阅读、写作教学课程,专题复习、探究课程以及测试讲评课程。

二、“三四五”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

为了提高初中语文“三四五”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对其含义以及实施过程有全面、详细的了解、把握。首先,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以及复习巩固课后知识;然后,课堂活动的实施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意识,引导学生进行共同探究,对于学生疑惑的部分再加以讲解和进一步巩固;最后,在上述条件的基础上,制定专门的课程类型。

三、初中“三四五”课堂教学的实际意义

1.对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视

初中语文“三四五”课堂教学除了关注课内的学习过程外,对于课前以及课后的教学也十分重视。基于此,才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构建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知识体系。

2.师生课堂角色的转变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发挥也受到了越来越多重视。在初中语文中,“三四五”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其教学过程也是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老师的引导而展开的合作、探究学习。

3.体现初中语文的特色

语文课程是一门具有很强综合性以及实践性的学科。而在初中语文中,“三四五”课堂教学的实施就是从语文的特点出发,在三步骤、四环节以及五课型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个性化、综合性发展。

篇7

职业生涯规划是中等职业教育德育课课程改革国家规划的一门新教材。传统的职业指导课,不够全面,不够完美,没有赋予当代德育的心得时代内涵,但是现代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已经逐渐趋于完善。作为现代教学的一部分,日益受人重视。职业教育需要以严肃的态度去对待,现代职业生涯规划包含着现代的要素,包含新的时代气息,也包含新的职业新的要求。所以如果现代职业生涯规划的老师仍然以以前的观念来教育现在的学生,是远远不够,也是达不到效果的。那么任课老师能否运用具有现代气息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能否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思路,能否科学合理地把握教材精髓。非常重要。本文也就是研究如何提高职高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给出几个建议以及合适的方法。

一、任课老师充分准备是教学优质的关键

任课老师在课前的准备非常重要,任课老师对运用具有现代气息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科学合理地把握教材精髓。是学生获得有效发展的前提。为了营造好的课堂环境,让学生了解更多知识和理念,教师必须在课前充分准备完善。首先,教师要熟悉教材,全面准确地把握学科知识。再次,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整理主次,做到源于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科学合理组织教材,最后,要结合生活实际,把实际生活的点点滴滴融入到教学中去,从而让学生记忆深刻。教学过程中要和学生融为一体,使学生们在教师的引领下,在学习研讨的气氛中,碰撞灵感,生成自己新的智慧。

确定好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设计怎样的课堂活动,采用怎样的教学手段,如何对学生进行评价,都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思考。教学目标就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清晰、恰当的课时目标是有效教学的保证。清晰地确定与表述课时目标是设计教学活动的根本依据。

课后反思和总结是教师自我发展的有效途径,只有在教学中积累自己的点点滴滴,包括得与失,功和过,再加上教育教学理论加以剖析,这样才可以素质不断提升,顺其自然,课堂上就会有不断提高的教学效率。

二、引导学生成为知己

与学生和谐共处,让学生成为知己。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是有效教学的关键。如果课堂老师们只是不停地讲课,而学生在下面有的睡觉,有的在窃窃私语,课堂教学是没有任何效果的。所以,一名德育教师就必须时时刻刻抓住学生的思想动态,注重和学生一起交流,让学生和自己成为知己。平等待人,关心每一位同学,爱护每一位同学,这才能为和谐课堂做铺垫。课堂上也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才是主体,要积极主动让学生主动起来,大胆地和老师或同学进行交流,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认清现实,结合学生所反映的关键问题进行重点解说,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微笑融入课堂,把关爱送给学生,做到教师和学生真正的和谐,真正的融为一体。,要在课堂上把教、学统一,老师和学生交流,从而在提高学生成绩的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三、教学的核心就是对学生的帮助

看学生学习到什么,学生的知识有没有大的提升,有没有大的发展,有没有大的改变,是判断教学是否成功的标准,教学的核心就是对学生的帮助。其实就是学生通过课堂教学后,懂得了什么知识,对新的事物,对新的知识有没有新的理解,有没有正确的理解,学生是否树立了准确的职业观,是否有好的职业理想,职业观念,都是老师教学是否有效的表现。要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有正确的世界观,正确的时代观。才能有正确合理的择业观,就业观和成才观。

四、有效教学以实践化教学为主线

职业生涯规划是让学生形成正确合理的择业观,就业观和成才观。所以是一门实践性科学,所以也要用实践化教学为主线的有效教学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教授学生就业、创业的课程,要让学生再未就业、创业的时候,对这些都有全面的理解。

(一)总任务布置

要求每名学生作一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二)总任务的实施步骤

教授学生制作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学生可以按照以下步骤更好更快地完成属于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步骤1:搜索资料。

实施途径:学生可以通过老师、亲戚长辈等搜索本校或者其他院校的毕业生的就业案例,了解之前和最新毕业生就要情况。

步骤2:熟悉了解自己。分析自身的发展目标和方向。

实施途径:学生要自我反省,再次深入自己的实际情况,熟悉自己的优缺点,自己适合喜欢的职业。通过自己的朋友或者亲人了解更明白了解自己的现实状况。

步骤3:分析生活社会的环境。

实施途径:了解最新的社会动态,总体把握。最重要的是熟悉现在最新的就业情况,包括哪方面就业热?哪方面就业人才紧缺?哪方面已经饱和……学习本专业和相关职业的内容,走访专业老师及毕业生等。

步骤4:初选自身职业的方向。

实施途径:通过以上三个步骤,大概了解了属于自己的初步自身职业方向。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预测、权衡、对比三个步骤对自身的职业目标进行初步选定。

步骤5:制定自身职业抉择后的实施计划(自己该怎么实现自己得到选定后的职业)。

实施途径:参考一些前任比较经典的范文,深入学习,学习到别人计划中的精髓,在老师的指导下,参考范文,制定自己的职业抉择后的实施计划,或者和与自己职业相近的同学组组合作完成。

步骤6:自己或小组作品展示。

实施步骤:先自己对自己的作品做一个属于自己的评价,然后让老师和同学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最后对自己的作品进行最终定稿。

(三)教师考核

包括学生参与整个活动的全过程,也包括学生最终的定稿的作品。按照满分一百分(平时表现30分,平时作业30分,最终定稿的作品40分)进行考核比较。

五、结束语

以上只是个人和参考别人对职高职业生涯规划课堂教学的推荐,曾经听过这样一种说法:“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只有不断创新,不断学习,才有进步。任何课程只有千锤百炼才能成为经典,才能真正成为学生获得知识,得到进步的摇篮。

当我们不断学习,不断反思,总会有一点不足,我们及时改正,及时交流,不断提高,最终都要面对实践,实践检验出成果的,才是好方法。“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参考文献:

篇8

在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教师在开展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时,应改变传统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合作等多种形式下,感受到英语学习的成功体验,最终实现教学目标。面对这一要求,必须要紧紧围绕核心素养下的初中英语教学目标,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微课,优化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提升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一、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虽然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已经得到了一定的改革,但是在具体的教学中,依然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致使初中英语教学现状不甚理想。首先,英语教学观念滞后,教学目标定位不够准确。教学目标是开展课堂教学的核心和关键,直接决定了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质量。但是在当前初中英语教学中,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制约,教师在设置教学目标的时候,常常将教学目标设定为知识和分数,忽视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如此一来,受到初中英语教学目标和教学观念的制约,导致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果不佳。其次,教学方法不当。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在开展英语教学的时候,必须要结合英语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不断提升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但是在当前的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所用的教学方法比较陈旧、单一和落后,基本上都是采用“满堂灌”的形式进行知识传授。如此一来,严重制约了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质量。最后,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低下。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是引导学生开展学习的内在源动力,直接决定了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但是在当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受到传统英语课堂教学手段、英语学习氛围、作业形式等因素的制约,致使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低下,严重制约了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质量[1]。

二、微课内涵及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一)微课内涵分析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微课作为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主要是以信息技术作为载体,彻底打破了传统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完整性,将英语教学重点内容和知识进行了处理,使其以碎片化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具体来说,微课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教学视频作为载体,紧紧围绕某一个知识点,并立足于学生的认知规律等精心设计教学视频,引导学生结合教学视频开展课堂教学,最终达到提升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相比,微课这一新型的教学模式呈现出四个显著的特征,即短:微课通常针对一个知识点开展教学,一节微课的视频基本上为5-10分钟,不会占用学生大量的时间;针对性:微课教学聚焦于一个知识点上,内容虽然非常少,但是却具有极强的针对性、集中性非常高;素材多样化:微课的呈现形式非常多,主要有图片、视频、PPT等,丰富了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内容,有助于学生对英语内容的理解;播放方便:在微课教学模式下,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可充分借助手机、电脑、iPad等智能终端开展学习,使得学生的英语学习,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同时,在借助微课开展教学的时候,学生还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选择回放、倒退等形式,进行反复学习,以提升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2]。

(二)微课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微课的应用彰显出显著的价值:第一,有助于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通过微课的应用,将英语知识与动画、图像、视频和文字等进行了有效的融合,使得英语知识直观、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并给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有效激发了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英语学习中;第二,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通过微课的应用,引导学生结合微课视频,开展英语预习、复习等,能促使学生提升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第三,有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将拓展的内容精心制作成微课,借助微课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补充,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开拓视野;第四,有助于提升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质量,通过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将复杂、繁琐的教学内容转化成为微课视频,并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初步的了解,进而提升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三、微课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初中英语教学中微课制作分析

精心设计和制作微课是开展微课教学的关键。在具体制作英语微课的时候,应遵循以下四个步骤。步骤一:分析与定位。设计和制作微课时,必须要对教学的内容进行全面、详细的分析,紧紧围绕教学重难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微课教学内容,使得英语微课更加具有针对性。步骤二:规划和设计。在制作和应用微课的时候,还要结合微课所需要的软件和硬件,对其进行科学规划与设计,保证微课制作质量。同时,在录制微课的时候,还要结合软件、硬件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以保障微课的制作质量。步骤三:开发与制作。在精心制作微课的时候,必须要充分挖掘微课素材,选择具有创新性、新颖性的,并对所需要的素材进行整理和优化,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录制方法进行微课的制作。同时,在制作微课的时候,还要对教师的教姿教态、语言、语速等给予关注,并确保微课教学的严谨性和逻辑性。步骤四:展示与评价。在微课制作完成之后,还要对其进行全面的展示,并结合具体的课堂反应、课后反馈等,修改、完善和优化微课,不断提升微课和教学的有效性。

(二)具体应用

1.借助微课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低下,严重制约了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质量。面对这一现状,教师在开展英语教学的时候,就可以结合应用学习内容,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微课,充分借助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使得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内容更加有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初中英语学习中。同时,在微课的应用下,教师在开展初中英语教学的时候,还可以结合英语教学内容,给学生创设一个英语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在特定的英语情境中积极主动参与到英语学习中。具体来说,教师在培养学生英语口语教学的时候,就可以利用微课给学生创设一个英语交流情境,引导学生在沟通的英语情境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英语学习中。

2.借助微课进行课前引导在课堂教学这一体系中,虽然课前引导只有短暂的5分钟,但是却具有极大的价值。只有保障课前导入的质量,才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英语新内容的学习中,进而提升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质量。针对传统初中英语课前导入教学效果不佳的现状,教师在开展英语教学的时候,必须要结合新的教学内容,借助微课精心设计导入,借助微课进行课堂铺垫,促使学生在图文并茂的微课视频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新知识的学习中。

3.借助微课,实施针对性教学在传统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受到“一刀切”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的影响,以及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性,传统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果不佳,致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分化现象。面对这一现状,教师在开展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时候,就可以借助微课这一形式,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自身的实际需求能力等,设计出不同层次的微课视频,并将其上传到教学平台上。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有针对性地选择微课视频开展学习,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均可在针对性的学习中,在自己发展区内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4.利用微课丰富教学内容、拓展学生视野在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教师在开展初中英语教学的时候,不能局限于课本上的内容,并在教学中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的视野,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尤其是针对英语这一语言性学科来说,其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学生在学习中,受到文化差异的影响,致使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不佳。因此,在开展英语教学中,教师必须要结合教学内容,丰富英语背后的相关文化知识,引导学生在文化背景下,更好地理解英语知识、提升英语学习效果。面对这一要求,教师在开展英语教学时,必须要充分借助微课的形式,结合教学内容,借助网络、图书馆等途径,搜集相关的教学内容,并整理制作成为微课,用来补充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的视野。

篇9

一、通过培养师生的情感提高教学的效果

学生对某学科感兴趣的主要原因除了需要教师精湛的教学技巧和渊博的知识外,还需有学生对教师的良好情感。所以,教师不仅要不断地研究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在学生心目中建立起对教师的敬佩心理,更应该注意感情投入。如何来增进师生情感?首先,多利用课余时间走进课堂,与学生交流,看学生所做、听学生所谈,并适时加入他们,让学生感觉老师是自己的朋友。其次,利用考试和平时的作业批改多关注差生,可经常在学习较差的学生的试卷或作业上写一些鼓励的话语,比如说:有很大进步,加油!相信你还可以做的更好……等等这样充满热情的话。虽然只是短短的几句话,学生却对老师充满了感激。学生对老师的喜欢是可以“传染”的,一批学生对某位教师的喜欢可以带动整个班级学生对教师的喜欢。学生喜欢某位教师,也就对他所教的学科产生了兴趣。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渴望上生物学课,在课堂上思维更集中,课堂的教学效果也更好。

二、通过具有生物学科特色的课堂教学提高教学的效果

做好观察实验,利用多媒体、挂图、演示等手段,加强直观教学,上出具有生物学科特色的课堂教学是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实验步骤是学生动手规范操作的要领,只有理解、掌握才能规范操作,实验才能成功。因此实验前指导学生预习,将实验步骤由繁化简,抓住每一步的关键词语串通于实验步骤之中可以收到较好的实验效果。如显微镜使用过程中的“三个一”:一、安放距桌边一掌;二、对光要目物通光一直线,光强用平面镜,光弱用凹面镜;三、观察时标本对孔正中距离物镜一厘米,视野中出现标本颜色时观察目标即将到位,微调粗旋镜升降,细旋校像清晰,找不到目标时缓缓移动玻片标本即可找到。教师规范操作一步,边讲该步的注意事项,边让学生模仿操作一步,教师巡视,及时表扬规范操作快而且准确的学生。纠正错误操作。这样学生很快对好光,观察到标本在视野中的图像。制作临时装片的实验,先将擦滴取展盖染的实验步骤写在黑板上,让学生看书了解每一步的涵义,圈上关键的词语,教师再讲每一步的涵义及注意的问题,边操作边叫学生模仿操作。然后强调注意事项。这样学生很快掌握步骤、要领,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自己制作临时装片,然后绘出看到的图像。这样学生就达到了实验的目的要求,兴奋不已,终生难忘,同时提高了学习的效果。

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认识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直观优势作为教学的辅助达到这一目的。多媒体可将书本知识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抽象为直观,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能起到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如课件展示“细胞的减数分裂”,将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分离整个动态变化过程及染色体的数目变化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有利于学生牢固掌握,形成深刻的印象。 利用标本、模型、挂图和演示也是上好此类课必不可少的。如展示“细胞膜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可以形象、直观地向学生传授生物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这些都有利于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效果。

三、通过有效的课堂提问提高教学的效果

课堂提问,可以检查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启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掌握学习重点、难点,及时调整教学进程,使课堂按预先设计好的路子进行,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师生间的感情,促进课堂教学的和谐发展。所以好的课堂提问对教学的作用就不言而喻了。教师提出问题,启迪学生思维,是启发式教学的主要手段,也是联系师生双边活动的一条重要纽带。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谈到问的重要性时,曾风趣地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可见,在教学中,问很重要,也有艺术性。问题设置要难易适中,面向全体,启发诱导性强,能够搭建学生的实际经验到学科知识的桥梁,实现两者之间的自然过渡,如“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那么组成酶的基本单位是什么?合成场所在哪里?”、“植物叶肉细胞含有叶绿体和线粒体,能否用于同时观察两者的实验?”、“从哪几个方面区分生长素和生长激素?”等等。对学生的回答,教师要注意倾听,给以适当的鼓励、表扬,使其有成就感。答错,要给予必要的疏导,让大家都来参与,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篇10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9-0232-01

1.转变教学理念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前提

新课程教学的依据是课程标准,教师是新课程实施的重要课程资源,因为教材的缺憾与空白靠教师去圆满,教材的运用与开发靠教师去创造。教师要从"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通过有效的校本教研活动,根据学情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进行重组、活用,使预设尽可能得到精彩的生成。因为预设与生成都是精彩的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预设水平高且能不断生成的课才算是精彩的。过分强调预设缺乏必要的开放和不断的生成,就会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使师生生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单纯依靠开放和生成,缺乏精心的准备和充分的预设,课堂教学则会变得无序、缺乏目标和计划,也不会有良好的生成效果。

2.选择适应课改的教学方法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关键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重在得法,贵在用活。课堂教学是一门极其复杂、内涵非常丰富的艺术,教学是个千变万化的动态系统,不能刻意追求和照搬某一种模式。只有科学性、灵活性、创造性地使用教法,才能适应课改要求。新课程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方式,但并没有否认传统的启发式、讲授式教学等方式,只是以往的教学方式太单一,不能满足不同特点、不同学生发展的要求。任何教学方式本身都是中性的,用得好是好方法,用得不好就是坏方法,它的功效发挥取决于多种因素的和谐,所以要克服形式主义。教师的教学方式在新课程教学中是否适用,一要看是否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二要看是否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三要看是否与教学内容的性质相符;四要看是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五要看教学技术手段的使用是否得当;六要看是否有利于教师发挥自己的教学优势。

3.通过培养师生的情感提高教学的效果

学生对某学科感兴趣的主要原因除了需要教师精湛的教学技巧和渊博的知识外,还需有学生对教师的良好情感。所以,教师不仅要不断地研究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在学生心目中建立起对教师的敬佩心理,更应该注意感情投入。如何来增进师生情感?首先,多利用课余时间走进课堂,与学生交流,看学生所做、听学生所谈,并适时加入他们,让学生感觉老师是自己的朋友。其次,利用考试和平时的作业批改多关注差生,可经常在学习较差的学生的试卷或作业上写一些鼓励的话语,比如说:有很大进步,加油!相信你还可以做的更好……等等这样充满热情的话。虽然只是短短的几句话,学生却对老师充满了感激。学生对老师的喜欢是可以"传染"的,一批学生对某位教师的喜欢可以带动整个班级学生对教师的喜欢。学生喜欢某位教师,也就对他所教的学科产生了兴趣。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渴望上生物学课,在课堂上思维更集中,课堂的教学效果也更好。

4.通过具有生物学科特色的课堂教学提高教学的效果

做好观察实验,利用多媒体、挂图、演示等手段,加强直观教学,上出具有生物学科特色的课堂教学是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实验步骤是学生动手规范操作的要领,只有理解、掌握才能规范操作,实验才能成功。因此实验前指导学生预习,将实验步骤由繁化简,抓住每一步的关键词语串通于实验步骤之中可以收到较好的实验效果。如显微镜使用过程中的"三个一":一、安放距桌边一掌;二、对光要目物通光一直线,光强用平面镜,光弱用凹面镜;三、观察时标本对孔正中距离物镜一厘米,视野中出现标本颜色时观察目标即将到位,微调粗旋镜升降,细旋校像清晰,找不到目标时缓缓移动玻片标本即可找到。教师规范操作一步,边讲该步的注意事项,边让学生模仿操作一步,教师巡视,及时表扬规范操作快而且准确的学生。纠正错误操作。这样学生很快对好光,观察到标本在视野中的图像。制作临时装片的实验,先将擦滴取展盖染的实验步骤写在黑板上,让学生看书了解每一步的涵义,圈上关键的词语,教师再讲每一步的涵义及注意的问题,边操作边叫学生模仿操作。然后强调注意事项。这样学生很快掌握步骤、要领,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自己制作临时装片,然后绘出看到的图像。这样学生就达到了实验的目的要求,兴奋不已,终生难忘,同时提高了学习的效果。

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认识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直观优势作为教学的辅助达到这一目的。多媒体可将书本知识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抽象为直观,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能起到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如课件展示"细胞的减数分裂",将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分离整个动态变化过程及染色体的数目变化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有利于学生牢固掌握,形成深刻的印象。 利用标本、模型、挂图和演示也是上好此类课必不可少的。如展示"细胞膜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可以形象、直观地向学生传授生物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这些都有利于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