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的利与弊模板(10篇)

时间:2023-10-05 10:16:55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人民币国际化的利与弊,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人民币国际化的利与弊

篇1

中图分类号: 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7010201

1 人民币国际化现状

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目前人民币虽然可以在境外流通,这并不代表人人民币已经完全国际化,但人民币境外流通的不断扩大最终必然会使人民币国际化,使其成为世界货币。

根据《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3》指出,截至2012年第四季度,中国的人民币国际化指数已经达到0.87,相较于前年的0.58增长了49%。虽然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处在高速增长阶段,但在国际使用方面人民币仍处在起步阶段。

2 人民币国际化的利弊分析

2.1 人民币国际化的有利方面

(1)有利于加强国际收支调节的能力,平衡中国经济。目前中国有一定量的外汇储备,其实质就是对外国政府的巨额贷款,而且面临着通货膨胀及国家风险。人民币国际化后可以实现货币之间的替代,中国利用资金又有了新的方法,这样既可以降低国际储备的数额,而且又可以减少中国因为使用其他国家的货币而引起的资源的流失。人民币的国际化有利于我国摆脱“米德困境”问题,即我国为了保持外部平衡,从而牺牲内部平衡,如通货膨胀率,国内充分就业率等问题。

(2)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国际货币体系朝着稳定与公正方向发展。美国次贷危机之所以能够引发全球金融危机的最重要原因就是美元是国际间的主要货币。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主要由发达国家主导,而发展中国家处于被动的地位。而人民币国际化不但有利于各国储备在币种上进行风险的分散,而且使发展中国家有了更多的话语权,将维护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和公正。

(3)有利于减少汇率风险,促进中国国际贸易的发展。汇率变动将增加国内对外贸易企业的风险,汇率的波动会对企业的经营产生不利的影响。人民币国际化后,在对外贸易活动中可以使用本国货币计价与结算,企业所面临的汇率风险也将变小,这可以促进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人民币国际化的程度越高,中国所面临的汇率风险也就越小,中国的经济会更进一步增长。

(4)有利于中国进一步的金融体制改革。人民币的国际化和中国金融体制改革是相辅相成的,人民币的国际化将促进国内金融体制改革,而国内金融体制改革也将促进人民币国家化。

2.2 人民币国际化的不利方面

(1)贸易摩擦增加。

全球金融危机导致全世界主要贸易国家的对外贸易遭受了一定程度的打击,大多数国家经济增长停滞不前或陷入衰退。为了恢复国家经济,各个国家纷纷出台了一系列贸易保护措施从而导致近年来我国贸易摩擦迅速增长。我国近几年已经成为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与多国产生了贸易摩擦。对外贸易虽然是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途径,但我们同时还要解决贸易摩擦,这样才能使人民币国际化持续发展。

(2)人民币国际化的风险。

人民币国际化是一把“双刃剑”,他让我国在获得人民币国际化利益的同时我们必须付出相应的代价。人民币国际化会影响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增加宏观调控的难度。根据克鲁格曼的“三角形”假说,在资本的国际自由流动、汇率制度的稳定和独立的货币政策这三大政策目标中,每个国家只能同时选择其中的两个目标。如果一国选择了汇率的稳定性和资本的国际自由流动,就必须放弃国内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人民币国际化后,国际金融市场上将流通一定量的人民币,其在国际间的流动会加强中央银行对国内人民币的控制能力。

(3)面临“特里芬难题”。

人民币国际化后我国将承担维护国际金融稳定的义务,在必要时充当最后贷款人的角色,因此我国将可能面临“特里芬难题”,即在以贸易逆差向储备国提供结算与储备手段的过程中,将出现本币贬值的压力与保持本币币值稳定之间的冲突。

3 总结

人民币国际化虽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处于初级阶段。人民币国际化是长期的一个发展,并不能一蹴而就,人民币也不会在短期内完全取代美元。一国货币能否成为国际货币是由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在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国际金融中的影响力所决定的。人民币国际化要建立在中国不断发展、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的基础之上。同时人民币离岸市场对人民币国际化发展十分重要,2014年一季度,从中国净流出人民币资金3400亿元,进一步补充了离岸人民币流动性;离岸人民币存。款余额达2.4万亿元,占全球离岸存款的比重上升至1.51%;新发行离岸人民币债券同比增长160%;离岸人民币外汇交易量比去年四季度翻番,这也是2015年人民币国际化的主题。人民币国际化是大势所趋,但在实现国际化的道路上困难重重,需要慎重前行,千万不可急于求成。

参考文献

[1]宗良,李建军等.人民币国际化理论与前景[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1.

[2]车德宇.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现状及发展[J].中国金融,2011,(23).

篇2

一、引言

2016年7月24日,国际货币论坛暨《人民币国际化报告》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会议《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6:货币国际化与宏观金融风险管理》。报告认为,在2016年10月1日,人民币将正式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成为继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之后的第五种“入篮”货币。人民币加入SDR意味着人民币是IMF认定的五种‘可自由使用’货币之一。”根据IMF的规定,IMF官方交易使用SDR或可自由使用货币来进行,这些交易包括向IMF缴纳份额、IMF向成员方提供贷款和成员国向IMF还款、IMF向成员国支付利息等。

如此看来,人民币的权重超越了日元与英镑,低于美元和欧元,成为SDR中第三大储备货币。人民币正式加入SDR,这是人民币推向国际化的一个里程碑,对世界和中国是双赢的结果。这些数据令人振奋,然而任何事情都有其两面性,人民币加入SDR之后面临很多困难要挑战。

中国人民银行在《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6》提出主题为“货币国际化与宏观金融风险管理”。聚焦宏观管理题,深入探讨人民币国际化进入新阶段后的宏观金融政策调整及其过程中可能诱发的宏观金融风险。报告提出,应基于国家战略视角构建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有效防范系统性金融危机,为实体经济稳健增长、实现人民币国际化最终目标提供根本保障。

二、人民币加入SDR后带来的积极影响

(一)有助于人民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

SDR为信用资产,在现实交易中很少用到。‘国际化货币主要包括:跨境交易结算与投资;进行人民币资产投资;国际储备货币。’这也是人民币目前在国际上的运用和发展。中国加入SDR并不意味着强制,各国仍有自己选择人民币储备或使用人民币结算。但是,通过加入SDR,人民币得到了世界各国的肯定,可以加大各国增持人民币为储备货币的信心,从而增加对中国金融资产的配置,中国将迎来更多的投资,大大促进了人民币从跨境贸易结算货币逐步升级为投资货币,加快了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

(二)有利于我国“一带一路”规划蓝图和中东欧投资战略的实现

随着我国实施“一带一路”规划,以及我国推进的中东欧投资战略,人民币在跨境交易结算与投资的作用,影响逐渐加深。在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中,物流领域、交通领域和能源安全领域的基础实施建设项目,这些领域的发展将不断扩大。各种基建项目的投资,涉及到出口固定资产,以及基建项目的融资等,都将会大量用人民币进行结算,从而更加迅速的加快人民币的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一直保持着很好的发展。到2015年底,“中国对外贸易人民币结算的比例近30%,全球贸易结算的人民币股票推高至3.38%。综合指数RII(反映了人民币的国际使用程度的量化指标),达到了3.6,五年的增长率超过十次。人民币境外直接投资达到7362亿元,比去年增长294.53%。”

三、人民币加入SDR后国内外带来的挑战

美联储从2015年开始提高利率,美元指数持续上涨,造成了大规模的资本流动,我们更多的国内资本向外流动给中国经济造成了很大的负担。而欧洲因为难民危机和英国“脱欧”,经济复苏缓慢,欧洲央行宣布实施负利率的利率政策,欧元大幅度贬值。欧盟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欧元的贬值对中国的进出口贸易也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中国经济的国际形势可能会更加艰巨。从国内的问题来看,产能过剩,私人投资资本下降造成了国内金融市场动荡和股票市场的灾难,据统计,“2015年超过200000亿元的市场价值蒸发”,再加上外汇市场令人“惊心动魄”的汇率调整,离岸市场的流动性直线下降严重萎缩。这些变化令国内外都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不确定性。

四、人民币加入SGR后中国人民银行推出的政策

实际上,中国人民银行已经为使人民币加入SDR推出了很多项改革措施,2015年8月IMF题为《SDR估值方法评估――初步考虑》的报告:“8月中旬改革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10月下旬宣布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完成利率市场化改革;11月初推出便利境外央行类机构进入银行间外汇市场的措施。”

在中国银行进行了这些政策改革中后,中国的资本市场价格之间的关系,杠杆率和跨境资本的净流入是改变以往单向驱动关系周期性关系,和短期资本流动已经足够影响资本市场价格和杠杆水平。有显著增加资产价格联动和国内外金融市场之间的财务风险,对跨境资本流动的影响更敏感。不能积极开放资本账户,有必要加强全口径资本流动监测。

就汇率来说,当前人民币汇率是不一样的,无论是境外还是境内的人民币汇率,而且时间不同,人民币汇率也会有较大的差别。中国人民银行以改变改变国内人民币汇率为导向,形成机制,但人民币汇率的起伏依旧很大。还有一种方案:便利国外中央银行机构,更容易参与银行间外汇市场,可以将人民币汇率调整在国内外趋近,但效果仍在进行测试,不能作为政策来解决这一问题;资本账户不会马上就全面开放,国内外外汇市场不是完全连接,在这种情况下,如何选择一个代表性的人民币汇率,如何让境外人民币汇率趋近境内汇率,这是一个难题。

而在利率方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评估了三月期国债,评估结果认为中国匮乏在二级市场的交易量,中国的债券市场不发达导致选取代表性利率比较艰难事实上,中央银行在实施货币政策,也不得不面对的选择代表利率,前中央银行确定基准利率是存款利率上限取消后,这个利率只是参考。

五、德国和日本国际化之后的政策调整

国际金融经典理论认为:“开放经济体的货币当局在货币政策独立性、固定汇率制度和资本完全自由流动等宏观金融政策目标中只能三者选择其二。”德国有着我们国家值得借鉴的历史经验。德国在货币国际化后把稳定初始汇率放在第一位。为此,甚至不惜再一次开启资本管制,令金融市场发展暂时停止,使用外汇储备干预市场,这不仅为维持德国了经济上的发展,提高工业生产的效率,巩固国内实体经济发展,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更是为长期稳定马克汇率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但是由于选择的政策调整路径不是很恰当,对国内经济和金融运行产生了负面的影响,使德国的货币国际化成果并没有取得良好的结果。同样的例子还有日本,日本太过急于求成,高估了实体经济的能力来应对汇率的升值的影响,而且不稳定日元。加上内部宏观经济政策错误,从根本上破坏了国家的实体经济,使得日元的国际化水平的快速下降。

六、结束语

我们通过德国和日本来总结前车之鉴:政策调整不能焦虑,在放开汇率和资本账户前,实体经济,金融市场和管理部门必须要有充分的准备。所以,我们要应对汇率波动的过程中把从“货币政策独立+浮动汇率+资本自由流动”当前的宏观经济政策组合的“货币政策独立+管理浮动汇率+有限的资本”的经济和金融运行的影响,但也尽快适应跨境资本流动,使国内金融市场不被影响,调节金融机构的机制,和实体经济的作用机制,还要特别注意预防各类风险和管理系统性金融风险。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银行《2016年人民币国际化报告》.

[2]欧阳觅剑《人民币加入 SDR 后还要面对新挑战》21世纪经济报道/2015 年/11 月/17日/第 004 版.

[3]杨长江,姜波克编著国际金融学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2014.

[4]张茉楠.人民币加入SDR推动国际货币体系重大改革.金融与经济,2015,12:1.

[5]统计年鉴 中知网.

[6]王雅宁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人民币国际化历史借鉴与态势分析》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篇3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428(2010)010-0045-05

一、引言

西方学者对货币竞争决定因素的实证研究进行多角度分析。基于数据的易得性,在货币使用部门和职能上,多集中于官方外汇储备研究。Eichengreen(1998)运用历史数据计量分析证明,欧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将超越美元,但由于历史惯性,这个过程十分缓慢。Eichengreen和Mathieson(2000)对1979-1996年数据重新分析,得出这些决定因素具有跨期稳定性的结论。Menzie Chinn和Jeffrey Frankel(2007)分析1973至1998年间各国官方外汇储备币种结构的决定因素。显著变量包括:货币发行国的经济总量,通货膨胀率,汇率波动方差,金融中心规模。大量实证研究表明:支撑一国货币国际地位的是这个国家背后的综合实力。除了综合实力,国际货币竞争影响因素还有历史惯性。国际货币具有网络外部性‘,人们倾向于选择当前使用范围最广的国际货币。从当前国际货币转换到一种新货币,除了需要支付转换成本。还要考虑网络外部性所形成的不确定因素。如果其他人不转换到新货币,新货币就不能形成网络外部性。使用新货币就要支付更多成本。这就使得人们更愿意使用现行国际货币,造成国际货币使用的历史惯性。只有受到足够大的外部冲击,才有可能引起国际货币地位的转换。即使一国货币失去国际货币地位,也先要经历一段积累过程,“渐变”到一个关键点之后,才会造成国际汇兑结构“突变”,出现国际货币转换的“倾覆现象”。

Chinn和Frankel(2005)建立模型,对1973-1998年全球外汇储备份额与货币选择决定因素指标数据进行回归分析,计算出滞后一期的自回归变量系数为0.85~0.95。Elias Papaioannou和Richard Portes(2007)指出,官方外汇储备选择表现出很强的惯性。美元在过去的五十多年里一直占据主导地位,英磅则在大约整个19世纪中都处于主导货币。Marc Flandreau和Clemens Jobst(2009)运用19世纪后期(当时英磅是世界领导货币)的数据,构造货币选择的微观经济分析模型,实证分析发现,国际货币选择的确存在着历史惯性,但国际货币体系演变并非单纯受到路径依赖和锁定效应的影响,规模因素最终起到举足轻重作用。

中国学者早期对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的研究比较宏观和抽象,21世纪以来,人民币国际化在研究方法上趋向具体,并开始进行数量与计量分析。何帆、李婧(2005)认为,货币国际化具有一定历史惯性,新的国际货币将有可能从区域经济一体化中诞生。李稻葵、刘霖林(2008)通过对官方储备、贸易结算以及国际债券中的各个国际货币比重进行计量分析,研究影响一国货币国际化水平的内在因素。显著因素包括:经济总量、通货膨胀率、真实利率水平、汇率升(贬)值及汇率波动幅度等。以计量回归模型为基础,模拟2020年当前主要国际货币在国际储备、贸易结算及国际债券中的比重,以及假设在可自由兑换的前提下,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中可能占据的份额。在中国经济最乐观情景下,预测到2020年,人民币在国际储备和国际债券中的比例均可能接近20%。

李稻葵、刘霖林(2008)在实证模型中增加欧洲货币一体化哑元变量,来考察网络外部性。Chinn和Frankel(2008)为了考察国际货币竞争的历史惯性,在模型中加入因变量一阶滞后项,运用了动态面板数据的OLS回归方法。然而Bond证明,在动态面板回归模型当中,如果被解释变量的滞后项与随机误差项相关,就会存在严重的内生性。这将使OLS估计系数有偏(向上的偏误),固定效应估计量有偏(向下的偏误),随机效应GLS估计量也有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Arellano和Bond(1991)提出了一阶差分广义矩(First―difference GMM)估计方法。这种估计方法首先对估计方程进行一阶差分,以消除固定效应影响,并将因变量的滞后项作为差分变量的估计变量。一般而言,因变量的滞后项并非其一阶差分的理想工具变量,尤其是当因变量渐近服从随机游走过程时,更是如此。Arellano和Bond(1995)、BlundeH和Bond(1998)进一步提出了系统广义矩(System GMM)估计方法,该方法把包含变量水平值的原估计方程与进行一阶差分之后的方程相结合,同时进行估计。与一阶差分广义矩估计相比,运用系统广义矩(System GMM估计)方法所进行的估计,其结果在统计上有效性更高。也因而很好地解决了动态面板数据在模型估计上所存在的有偏性和非一致性问题。本文的计量回归模型,在借鉴Chinn和Frankel(2008),李稻葵和刘霖林(2008)模型的基础上,参考Arellano,Bond,Blundel等人的研究成果,采用系统广义矩方法,对动态面板模型进行估计。运用水平变量和一级差分随机项的正交矩、一级差分变量和水平随机项的正交矩。有效地解决了动态面板数据因变量内生性问题和差分广义矩估计方法效率不足的问题。

二、国际货币竞争决定因素:实证分析

在当前既定的国际货币竞争格局下,人民币作为“后起货币”参与国际货币竞争。为充分考察国际货币竞争的动态特征和历史惯性,本文运用系统广义矩(System GMM)分析方法。

本文运用官方外汇储备中的货币构成来衡量货币国际化程度。选取主要指标:(1)货币发行国的经济规模。用GDP世界占比来衡量,为了分解汇率和通货膨胀率的影响,采取2000年美元不变GDP数据。(2)物价水平指标。用某一国际货币发行国家通货膨胀率(CPI增幅)与国际货币发行国通货膨胀率平均水平之差来衡量。(3)金融指标。用资本市场规模和利率水平来衡量。GDP、CPI、利率年度数据来自世界银行发展指数数据库,季度数据来自IFS数据库,资本市场市值数据来自世界交易所联盟。债券市场未清偿余额数据来自国际结算银行。(4)货币收益率和稳定性指标。汇率数据来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各种货币相对于特别提款权(SD R1汇率的统计数据。采用各个货币相对特别提款权(sDR)汇率的5年平均变化幅度,来衡量货币收益率;采用各个货币相对特别提款

权(SDR)汇率的月度数据,取对数再差分之后的5年平均标准差,来衡量汇率的稳定性。

本文国际外汇储备的数据来自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年报和COFER数据库。由于欧元推出前后数据不连贯,而欧元推出后的份额并不等于推出前欧元区国家份额之和(部分份额转到其他EMS国家),所以本文分两个阶段来考察。第一阶段从1973年至1998年,即欧元推出之前。主要的币种有美元、日元、英镑、马克、瑞士法郎、法国法郎、荷兰盾等。第二阶段为1999-2008年,即欧元推出之后,币种有美元、日元、英镑、欧元、瑞士法郎。

图1显示了从1973年至2008年之间四种主要国际货币国际储备份额变化情况,其中美元的比重从最高的近80%降低到最低的不到50%,欧元推出后份额有所上升,而日元的比重在近年来不断下降。

构造国际货币官方外汇储备份额share与其决定因素变量X1、X2……Xk回归模型,关系表达式如下:

Shareit=β0+β1X1it+β2X2it+…βkXkit+εit (1)

因变量Share变化范围为(0,1),如果直接运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回归估计存在问题。在share=0或share=1附近。函数因变量share对自变量x的变化很不敏感,且非线性程度较高。从现实意义而言,由于国际货币竞争的倾覆效应,模型因变量与自变量不会是简单线性关系。

对因变量share进行logistic变换,即θ(share)=logit(share)=ln(p/1-p)之后

θ(share)以logit(0.5)=0为中心对称,在share=0和share=0附近变化幅度变得十分明显。当share从0变化到1时,θ(share)从-∞变到+∞。即便因变量share与自变量x不是线性关系,θ(share)与x也非常接近于线性关系。有变换后的θ(share)来代替原来的share,就解决了前述问题。标准的logistic变换,以自然对数为底,通过实证分析对比发现,运用以10为底的变换所作出的模型估计效果更好。本文采取对因变量作以10为底的变换,并称为“准logistic变换”(表1)。

1999年欧元的推出。使得国际储备货币份额中的币种结构前后不连续。所以本部分以欧元推出为限界,分两个阶段进行实证分析。

1 1973-1998年(欧元推出之前)

模型1:Logit=β1*L.logit+β2*GDPit+β3*exratevolit+B4*inrateit+constant+εit

模型2:Logit=β1*L.logit+β2*GDPit+β3*exratevolit+β4*inrateit+β5*inflationdiffit+constant+εit

模型3:Logit=β1*L.logit+β2*GDPit+β3*exrateapit+β4*exratevolit+β5*inrateit+β6*inflationdiffit+constant+εit

三个模型相比,模型3中所有变量显著性都较高,估计效果最好。储备份额滞后变量对国际货币储备份额存在显著影响,说明国际储备货币竞争有很强的历史惯性。GDP影响显著为正且系数较大,说明国际货币竞争主要表现为经济实力的竞争。从影响国际货币风险收益的变量:汇率升值幅度、汇率波动性、通货膨胀率和利率来看,通货膨胀率最显著,其次是汇率波动性,然后是利率,最后才是汇率升值幅度。从实证结果来看,保持国内物价稳定和汇率稳定比汇率升值更能够提高国际货币竞争力。

2、1973-1998年(欧元推出之后)

运用五种国际货币发行国家的国内股票债券市场合计占五国份额来考察金融市场对国际货币竞争力的影响。欧元推出后,增加哑元变量与其他币种的国际货币相区别,考察区域货币合作对欧元竞争力的影响。

模型1:Logit=β1*L.logit+β2*GDPit+β3*exrateapit+β4*exratevolit+β5*inflationdiffit+β6*totalcapmarketit+β7*Eurodumit+constant+εit

模型2:Logit=β1*L.logit+β2*GDPit+β3*exrateapit+β4*exratevolit+β5*inflationdiffit+β6*totalcapit+β7*inratediffit+constant+εit

模型3:Logit=β*L.logit+β2*GDPit+β3*exrateapit+β4*exratevolit+β5*inflationdiffit+β6*totalcapit+β7*inrate-diffit+β8*Eurodumit+constant+εit

欧元推出之后,汇率升值与波动性变化对国际货币官方储备方面的竞争影响变得不显著。滞后变量十分显著(1%水平以上)且正相关,经济规模、资本市场深度比较显著(10%水平以上)且正相关,利率差异、通货膨胀率差异比较显著(10%水平以上)并且负相关。

三、人民币国际化:情景预测

当前人民币不可自由兑换,中国金融市场发展及开放程度有限,都对人民币参与国际货币竞争形成一定限制。随着中国经济、金融的持续发展和金融改革的推进,货币兑换限制将进一步放松。这将大大增加人民币的国际化程度,促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

在以下对人民币国际货币份额的情景预侧中,首先假设2015年之前人民币逐步实现可自由兑换,并且中国的金融体系能够抵御开放条件下资本流动形成的冲击。

分别预测人民币在2030年全球央行国际储备中可能占据的比重,假设如下:

1、十九世纪70年代日元国际化起步阶段,日元官方储备占世界份额迅速超过英磅份额。保守估计人民币可自由兑换对人民币国际货币份额的政策性影响,2015年之前人民币作为国际官方储备货币的份额达到2%;如果实现“四币整合”,则达到3%。作为2015年的1.logit值,在此基础上运用模型进一步估计。2015年由于人民币可自由兑换和资本市场发展,资本市场深度达到世界2008年平均水平1.92。2014年以后各国资本市场(股票市值+债券市值)/GDP维持2008年底相对水平。

2、其他主要国际货币的经济环境和2008年保持一致,货币稳定程度等不变。全球GDP的增长在2008年至2014年之间为3.5%,之后为4%。中国之外的其他国家GDP每年增幅取值为过去五年与IMF机构对未来两年增长预测(2010年1月年报)的平均值。

3、中国经济在2008年至2030年之间的增长情况情景假设。

情景一:中国GDP年增长幅度2008年到2014年之间为9%,后续每年增幅为8%。

情景二:其他条件同上,2015年之前已经实现中

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四币整合”。资本市场份额为四者合计。

情景三:其他条件同上,2020年实现亚洲货币合作,2030年之前东盟十国、韩国、朝鲜的GDP增长比率为5%,日本经济增长率为2%。亚洲整体货币稳定程度等不变。资本市场份额为亚洲国家合计。2020年英磅加入欧元区。

情景四:其他条件同上,2025年实现亚洲货币合作,2025年英磅加入欧元区。

在上述假设前提下,结合GMM方法回归结果,来预测人民币在国际储备中的未来比重。

表4显示,在人民币可自由兑换的假设下,人民币可能成为在国际储备中的第三大币种。情景一预测中,如果单一推进人民币国际化,2030年人民币大约占世界储备货币份额15.26%。如果2015年实现“四币整合”,人民币2030年大约占19.57%;如果2020年成功推行亚洲货币合作,2025年亚元份额超过欧元,成为第二大国际储备货币,2027年超过美元,成为第一大储备货币;如果2025年推行亚洲货币合作,2027年亚元份额超过欧元,成为第二大国际储备货币,2029年超过美元,成为第一大储备货币。

四、结论与启示

1、欧元推出之前,储备份额滞后变量对国际货币储备份额存在显著影响,国际货币竞争有很强的历史惯性。GDP影响显著为正且系数较大,经济实力影响显著。从影响国际货币风险收益的变量:汇率升值幅度、汇率波动性、通货膨胀率和利率来看,通货膨胀率最显著,其次是汇率波动性,然后是利率,最后才是汇率升值幅度。从实证结果来看,保持国内物价稳定和汇率稳定比汇率升值更能够提高国际货币竞争力。欧元推出之后,汇率升值与波动性变化对国际货币官方储备方面的竞争影响变得不显著。滞后变量十分显著(1%水平以上)且正相关,经济规模、资本市场深度比较显著(10%水平以上)且正相关,利率差异、通货膨胀率差异比较显著(10%水平以上)并且负相关。

2、国际货币竞争主要表现为综合实力和货币公信力的竞争,人民币国际化需要以中国较强的综合国力为支撑,发展经济、贸易和金融,“苦练内功”是中国发展也是提高货币地位的必然选择。在逐步放松资本管制,实现人民币的完全可兑换的同时,保持人民币的公信力,是人民币不断走向国际化进程中,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3、国际货币竞争历史惯性较强,人民币作为市场的后进入者,将付出更多的成本和面临更大的风险。本文情景预测结果显示,单一人民币国际市场份额明显不如李稻葵和刘霖林(2008)预测的乐观。人民币无论在区域内国际化,还是通过亚洲货币合作推行人民币国际化,都不可避免与日元的竞争。日元当前在亚洲地区虽然没有得到广泛使用,但无论是国际化程度还是网络外部效应,毕竟都要比尚处于国际化起步阶段的人民币高,具有历史惯性优势。从区域化再到国际化,人民币要成为与美元、欧元地位相当的国际货币,竞争对手“网络外部性”和“历史惯性”优势更加明显。突破历史惯性,成功实现二次“国际货币替代”,人民币国际化任重道远。从另一角度来看,国际货币竞争的历史惯性表明,人民币国际化要及早推行。中国要在周边国家和地区布局经济、贸易和金融服务网络,为人民币参与国际货币竞争中占得先机。

4、实证分析和情景预测表明,区域货币合作对提高货币国际化份额有正的显著影响。无论对中国、日本还是亚洲其他国家,亚洲货币合作是一个“正和博弈”,且推行宜早不宜迟。以区域货币合作模式推行货币国际化,能够更好地发挥规模效益,有区域经济、金融合作为依托,可以有效减少外界冲击与破坏,减少个体行为的不确定性,克服现有国际货币网络外部性和历史惯性,降低转换成本,大大提高国际化成功概率。在现有既定格局下参与国际货币竞争,区域货币合作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占优策略。

参考文献:

[l]Arellano,M., and Bond,S. (1991), "Some Testsof Specification for Panel Data, Monte Carlo Evidenceand an Applicatign to Employment Equations" ,The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58, 277-97

[2]Cohen, B.J.(1971), The Further of Sterling asan International Currency, Macmillan: London, St. Mar-tin's Press

[3]Eichengreen, B. (1998), "The Euro as a ReserveCurrency", Journal of the Japanese and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12, 483-506

篇4

随着我国整体经济实力的进一步增强以及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人民币的升值压力也越来越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将会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应对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一、人民币升值的原因解析

1. 人民币升值的内部因素

(1)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2)我国外汇储量大且逐年增加。从国际收支的角度来看,人民币显而易见地只能升值。

(3)我国利率水平相对平稳以及汇率政策的影响。人民币利率保持稳定,这样吸引了更多国外资金的进入以及中国在外资金的回流,从而拉动了人民币汇率的走高。另外,就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现实而言,央行在外汇市场的操作,对人民币汇率有决定性影响,这与西方国家普遍要求中国实现汇率市场化相矛盾。

2. 人民币升值的外部因素

由于我国已经加入了WTO,我国的涉外贸易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人民币的国际影响力也大大的增加,西方国家以及日本的发达国际经济体,为了自身利益的考虑,对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的贸易手段,其中采取各种措施促使人民币升值就是他们经常使用的一种经济和政治手段。

二、人民币升值的利与弊

1. 人民币升值的有利因素

(1)有利于降低进口的成本。当人民币的升值幅度大于进口产品的涨幅的时候,就会促使产品以便宜的价格进入,就会有利于降低进口的成本。

(2)有利于企业走出去。由于人民币的升值,导致在国内的新增投资成本上升,国内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和规避风险,将会走出去,到国外办厂,这样促进了我国企业的国际化发展。

(3)有利于催进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人民币适当升值,将会有利于推动我国的出口企业,提高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促进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从而改善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2. 人民币升值的不利因素

(1)人民币升值,不利于出口。对于出口企业而言,其盈利水平与本外币的汇率水平密切联系。人民币持续升值,将会导致生产成本的提高和企业利润的下降,从而影响企业出口的积极性。

(2)导致国内就业和失业压力加大。当人民币持续升值的时候,我国的一些出口型的企业就会遭受重大打击,特别是一些劳动密集型的出口企业,严重影响了劳动力的就业,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很大的失业压力。

(3)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由于人民币的升值,财政赤字必然会增加,这将会影响货币政策的稳定,另外,国际游资和热钱会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进入我国,容易引发货币和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4)通货膨胀的压力加大。

(5)影响外资的引进,加速资本外流。人民币的升值,将会导致以美元为股本金的外商投资企业,兑换人民币的能力减小,从而导致外商投资的成本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投资的竞争力。所以说,人民币的升值不利于我国引进外资,将会导致对外资吸引力的下降,并加速资本的外流,减少外商对我国的直接投资。

三、如何应对人民币升值

1. 引导公众形成有利的预期。当前,在人民币预期升值增大的情况下,如何做到预期的稳定,这对保证我国金融市场安全和减小人民币升值压力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同时,政府要树立自己的良好的信誉,发挥稳定汇率的决心,通过政策的配套保障以及国际关系的协调来进一步的降低人民币的升值压力。

2. 扩大内需,减轻本币升值压力。这就要求积极正确的引导资本的流向,防止盲目的投资,尤其要防止资产和经济的泡沫化,保证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

3. 采取有效可行的宏观经济措施,抑制通货膨胀。事实上,在抑制通货膨胀的所采取的措施中,如果单纯的依靠冻结物价等措施是不可取的,这直接会导致价格更快速的上涨。引发通货膨胀的进一步恶化。那么具体要如何做才可以呢?我国需要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发挥市场自动调节价格的走势的优势,进行资源的合理配置。

4. 利用金融手段规避外汇变动风险,增强货币政策的调控能力。

我国金融业要精心制定自身管理风险和承担风险的策略,大力发展汇率风险规避工具,密切关注预期变化,加强预期指导,使我国经济保持持续稳定的发展。

5. 出口企业要提高技术优势,优化产品结构,增强国际竞争力。出口企业要以人民币的升值为机遇,进行生产技术的改造和创新,加强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出口产品的结构,提高出口产品的档次和科技含量。同时,要加强成本控制,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不断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6. 加强国际资本流向的监控。在当前我国资本项目管制的背景下,由于国际收支中开放的经常项目已经成为国际游资流入流出的重要途径,所以,要着重加强对经常项目下国际资本流向的监管,防止套利性国际游资的大进大出及其对货币政策产生的不良干扰。

结束语:总之,面对人民币升值这一问题,我们必须要冷静思考,积极应对,制定合理的实施方案,通过汇率改革,来积极应对人民币升值,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认清和适应日益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进而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

篇5

中图分类号:F8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2

一、前言

RQFII(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又称为“小QFII”。简单地说RQFII就是,境外机构投资者用境外流通的人民币直接投资于境内资本市场的一种投资渠道。

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持续增强,人民币币值的稳步上升,我国国际影响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为人民币国际化加速前进创造了一个很好的契机。又作为人民币跨境结算主体的香港积压了大量的人民币存款,截止2011年6月底,香港人民币存款已达至5500亿元,拓宽人民币回流渠道迫在眉睫。2002年QFII投入市场至今已有十年多的时间,法规制度及市场体制等都已作出了相应改善,为RQFII的推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RQFII业务开展以来,学术界广泛看好RQFII的业务效应。其中李晨曦,张咏冬,黄伟莹(2011)在国内较早对RQFII做出研究,指出不断增多的香港人民币数量和高涨境外投资者的投资意愿为小QFII的推出创造了有利机会,对完善人民币资本的运作循环,加速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有非常积极的作用。方(2012)详尽分析了RQFII业务开展的意义,他指出RQFII业务的开展为境外人民币投资提供了渠道,推动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促进了香港作为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同时为中资金融机构创造了业务机会,推动了国内资本市场的发展。

二、RQFII的发展现状

2011年8月7日在国家“一二五规划与两岸经贸金融”合作与发展论坛中提到关于发展香港成为离岸人民币中心问题时,首次提出允许RQFII的发行,至今已有一年多的时间,期间RQFII市场运行效应良好,发展速度很快。本文主要从试点资格,投资额度,投资范围三方面来描述RQFII的发展现状:

1.资格条件

发行初期试点资格条件较为苛刻,仅允许境内基金管理公司、证券公司的香港子公司参与试点。在这一年间,香港试点机构普遍表示境外投资者对国内资本市场具有很高的热情,从而更多的机构希望参与到试点工作当中,于是在2013年年初的新的试点办法中资格条件明显放宽,境内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香港子公司或注册地及主要经营地在香港地区的金融机构都可参与试点。

上表为2013年3月31日国家外汇局所公布的数据

2.投资额度

有了境外投资者对境内资本市场的高涨热情及QFII十年经验积累,相比QFII而言RQFII额度的扩张相对较快,2012年间两次增加RQFII额度,截止年底RQFII总额度已达到2700亿元,已确认批复额度为700亿。郭树清还表示在2013年间RQFII额度将翻倍增长,且可能在台湾增发RQFII额度1000亿元。

上图数据均选自于2013年3月31日国家外汇局公布的数据,左图为QFII每年批复额度及累计批复额度趋势线,右图为RQFII每月额度批复及累计额度批复趋势线

3.投资范围

首批RQFII规定产品中80%的比例为固定收益类投资,权益类投资占比不得超过20%,且第二批RQFII全部用于投资RQFII-ETF产品,致使目前RQFII在市场上的产品种类过于单一。投资限制虽然有利于控制风险,但不利于满足消费者的多重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消减了投资者的热情。RQFII法规修订后,投资比例限制取消,试点机构可以自由决定资金配置。这同时也意味着我国证券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将会有更多的资金注入到国内证券市场当中。

三、RQFII对人民币国际化的积极作用

近几年来我国的综合国力持续增强,国际地位逐渐上升,俨然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中国目前还是一个处于转轨时期的发展中国家,国内的制度条件还相对落后。下图为各国际主要货币在当今金融体系中所占比例,可轻易看出人民币现今离国际货币还有一段距离,人民币国际化还处于初级阶段,其货币职能体现也多在于周边国家。RQFII业务的推出是人民币向外走的重要一步,其对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助于加强与港澳台及周边国家的联系

日本,德国国际化经验表明面对美国这个强大的敌人,单枪匹马的推进国际化是很难成功的,因此我们需要借助群体的力量,首先实现人民币周边化,努力推进人民币区域化,最终实现人民币国际化。RQFII业务的推行为境外投资者增加了投资途径,调动了境外机构投资者持有人民币资产的意愿,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民币在境外的流动性,为人民币周边化的完全实现提供了契机。

“四币整合”即模仿欧元模式将澳元,台币,港币与人民币四币合成一种货币,这将极大地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2011年底RQFII首先香港试点,港澳台三地的投资者都分别表示了对内地资本市场的热情,特别是台湾投资者,因此郭树清表示近日里拟在台湾增加RQFII额度1000亿元。RQFII业务实践仅有一年的实践,作用意义并不显见,但从长远来看必然有助于内地与港澳台四地经济的紧密联系,为实现“四币整合”,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积累力量。

2.有助于推进金融市场成熟化

一国货币的国际化意味着该国货币在国际市场上广泛流通,那么就需要一个强大健全的金融市场在国际上为货币流通提供服务。RQFII为A股市场带来了资金,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刺激国内经济的复苏,又第二批RQFII额度全部用于A股的ETF基金投资,促使我国A股市场接轨国际,有助于改善我国国内金融市场体制,促进我国金融市场更加成熟,逐渐趋于国际化,为今后人民币国际化提供更好的内部支撑打下基础。

离岸市场对交易活动制约限制的要求较少,货币可以更好地在离岸市场上发挥其固有的货币职能,因此,成熟的离岸市场的建立是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很重要的一步。而香港凭借其特殊的政治背景,地理位置和其作为亚洲最大金融中心所具有的强大经济实力,成为了离岸人民币金融市场的最佳选择。RQFII最初在香港发行直接表明了我国对建设香港离岸中心的决心,同时也巩固了香港金融中心的国际地位。

3.拓宽了人民币回流渠道,有利于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自由兑换

一国货币的国际化必然伴随着货币的自由兑换,两者是相辅相成的。RQFII业务是我国推进“证券投资”项目可兑换的重要一步,为我国证券市场引入了大量的资金。RQFII业务更深层的意义在于可以通过对额度的控制来控制证券市场开放的进程,并在RQFII试点初期通过投资比例等措施对流入资金进行相应的流向指导,为“证券投资”项目开放的安全过渡提供了保障。

同时RQFII业务拓宽了人民币回流渠道,为境外投资者提供了更多投资渠道,加强其持有人民币的意愿,提高了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且建立健全人民币回流渠道是人民币完全可兑换的必要条件,有助于人民币在国际上的循环流通,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四、RQFII业务的潜在风险

RQFII业务对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前进具有极大的积极意义,然而其同时也伴随着一定的不容忽视的问题:

1.国际热钱大量涌入,降低人民币币值的稳定性

稳定的货币币值是一国货币国际化的重要支撑,而币值稳定主要体现在国内物价的稳定与对外汇率的稳定。

RQFII业务可能为国内市场带来大量的国际游资,在短期内会引起国内流动性过剩及通货膨胀,汇率也会在短期内由于热钱的冲击而继续上扬。而从长期看来,由于我国金融市场体制相对落后,国内A股市场对国际游资的吸引力并不强,现今国际游资大量持有人民币主要在于人民币在这段时间内持续升值的预期,而随着时间的前进,人民币汇率不再上升或略有下降时,可能会造成国际游资的大量外逃,1985年日本“经济泡沫”,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和97年的东南亚危机都是由热钱的大量外逃所引起的。这会极大地动荡我国金融市场,影响人民币币值稳定,阻碍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2.加重跨境结算“跛足”现象,美元储备大幅上升

跨境跛足结算实质是拿高收益的人民币资产换取境外低收益的美元、港元资产,贸易规模越大我国损失越多,近几年,跛足现象有所缓和但现象依然存在。

RQFII业务的推出,在某一层面更进一步增加了境外投资者持有人民币产的兴趣,将会有更多的人民币通过不对称结算的方式流向境外,极大地加剧央行冲销压力,外汇储备急速增加。日本国际化失败的经验表明,在国际化进程中要尽量摆脱美元的控制,这是我国国际化推进过程中,一直坚持的原则,且人民币国际化的目标便是摆脱美元对人民币汇率的控制与降低美元汇率风险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由于跨境结算跛足所致的大量增加的美元储备,显然使得我们暴露在更大的汇率风险之下。如不能很好地控制“跛足”现象而放任自由,随着RQFII业务的扩张,回流渠道的不断拓宽,美元储备大量增加,定会使人民币国际化陷入两难境地。

3.加大陷入货币国际化“迂回陷阱”的可能

RQFII拓宽了人民币回流渠道,为人民币境外循环机制的建立打下了基础,然而这也加大了我们陷入货币国际化的“迂回陷阱 ”的可能。日本国际化失败的原因之一就在于日元流出并没有被金融机构及企业作为交易工具等使用,而是间接地迂回了国内市场,亚洲特别是香港只是日元迂回的中转站,日元在国际市场上并没有发挥出自身的货币职能。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RQFII业务是参照韩国、台湾QFII模式,结合两地成功实现资本开放的经验实施的。业务开展以来,进展速度很快,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额度便高达2700亿元人民币,且广受境外投资者的欢迎。其对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1)加强了与港澳台及周边各国联系;2)促进了香港离岸人民币金融市场和国内金融市场的发展;3)拓宽了人民币回流渠道。

同时,随着RQFII的推出,人民币国际化的进一步发展,我们需要面临一些问题并相应的要采取一定措施:第一、RQFII必然会为国内市场带来大量的国际游资,因此RQFII额度的扩张必须要经过深思熟虑,发展速度不能过快,同时还应采取相应措施鼓励金融创新,加大国内金融市场的吸引力。第二、跨境跛足现象可能会随着RQFII业务的开展而有所加重,必将导致外汇储备的大量增加,因此要加速推进利率汇率市场化,并且切实把握人民币国际化与资本管制之间的平衡关系。第三、谨防陷入货币国际化“迂回陷阱”,这需要国内市场为人民币提供强有力的后盾力量,要加速市场体制改革,推进金融市场成熟化,同时要扩大人民币国际循环的范围,为海外市场提供更多种类的可交易人民币产品。

随着我国经济与整体实力的不断增强,人民币国际化是一种必然趋势。我们应多借鉴他国经验,少走弯路,遵循人民币周边化-人民币区域化-人民币国际化步骤,一步步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目标。

参考文献:

[1]李晓,丁一兵.人民币区域化问题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6.

[2]唐浩.人民币国际化演化与实现路径.科学出版社,2012.4.

[3]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人民币区域化条件与路径.中国发展出版社,2011.8.

[4]刘力臻,徐奇渊,等.人民币国际探索.人民出版社,2006.10.

[5]方.中信银行总行.RQFII业务的意义及发展趋势浅析.现代经济信息,2012(05).

[6]李晨曦,张咏冬,黄伟莹.小QFII与人民币国际化,2011.

[7]陈革.人民币国际化:开弓没有回头箭.行政事业资产,2012(05).

[8]高翔.QFII制度:国际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借鉴.世界经济,2001(11).

篇6

一、货币国际化的含义

货币国际化是指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对于货币的国际化概念的界定,按货币功能划分可以提供一个相对完善的框架。根据kenen的定义,货币国际化是指一种货币的使用超出国界,在发行国境外可以同时被本国居民或非本国居民使用和持有。我们下面通过一张chinnandfrankel编制的国际化货币的功能清单(见表1)来直观的阐释。

国际化货币功能

货币功能官方用途私人用途

价值储藏国际储备货币替代(私人美元化)和投资

交易媒介外汇干预载体货币贸易和金融交易结算

记账单位钉住的锚货币贸易和金融交易计价

根据这份清单我们可以看出,一种国际化货币能为居民或非居民提供价值储藏、交易媒介和记账单位的功能。具体来讲,它可用于私人用途的货币替代、投资计价以及贸易和金融交易,同时也可用作官方储备、外汇干预的载体货币以及钉住汇率的锚货币。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道路——由区域化到国际化

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中国一直积极参与建立区域金融架构。中国已经成为清迈倡议框架下最大的双边互换协议的资金供给者之一,同时也积极参与区域多边政策对话和经济监控机制。在现有的区域合作机制中,人民币在一定范围内可以用于双边互换协议的支付货币。截至__年7月,在清迈倡议(见表2)框架之下,中国已经分别同日本、韩国、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签署了双边互换协议,总额达235亿美元。其中中国与日本、韩国、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签署的互换协议使用本币支付,其他协议也能够使用美元支付。

表2中国和其他“东盟10+3”国家之间的双边互换协议(截至__年7月)

bsa单向/双向货币协议总额状况

中国—泰国单向美元/泰铢20亿美元签署日期:__-12-06

终止日期:__-12-05

中国—日本双向人民币/日元

日元/人民币60亿美元签署日期:__-03-28

中国—韩国双向人民币/韩元

韩元/人民币80亿美元签署日期:__-06-24

中国—马来西亚单向美元/林吉特15亿美元签署日期:__-10-09

中国—菲律宾单向人民币/比索20亿美元签署日期:__-08-29

正日期:__-04-30

中国—印尼单向人民币/卢比40亿美元签署日期:__-12-30

修正日期:__-10-17

资料来源:日本银行。

__年,由美国次贷危机诱发的国际金融海啸席卷全球,给东亚各国经贸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东亚各国普遍认识到,只有通过加强货币金融合作提高各国金融的资源配置效率,才能有效抵御和化解金融海啸的消极影响。可以说,国际金融风暴生客观上推动了包括货币互换在内的东亚货币合作的深化。__年以来,东亚货币互换再次取得突破性进展,中国先后与韩国、香港、马来西亚、印尼等国以及区域外的白俄罗斯、阿根廷签署货币互换协议,总额达6500亿人民币。此外,货币互换的多边化版本区域外汇储备基金的筹集也取得了重大突破,基金规模从原定的800亿美元扩大至1200亿美元。

货币互换的拓展客观上推进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人民币的区域化是实现国际化的必要环节。我国通过与周边国家签署货币互换协议,促进周边国家在贸易活动中采用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可以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部分实现人民币国际结算功能和储备功能,加快人民币成为区域主导货币的进程。目前在我国资本项目尚未实现自由兑换的情况下,人民币国际化选择以东亚地区为基础和平台,坚持从区域货币到国际货币的发展路径是一种现实的选择。 __年12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对广东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与港澳地区、广西和云南与东盟的货物贸易进行人民币结算试点”。此举一方面一定程度上降低出口企业的风险,减少企业经营成本有利于双边贸易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更将有利于人民币向国际化方向的推进。时隔3个半月,__年4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上海和广东的广州、深圳、珠海、东莞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从货币互换到人民币用于国际贸易结算,人民币国际化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但总体上看,人民币仍然处于国际化的初级阶段。目前人民币在境外使用还局限于跨境流通,取决于人口的流动。真正的国际货币应该融入物流和资金流中去。另外,在国际金融市场上,人民币还只是一种交易符号,如无本金交割的人民币远期交易,不能用于结算,基本上与资金流隔绝。因此,人民币的国际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按照由区域到国际的战略思想不断前进。

三、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收益

我们可以将货币国际化利益按不同的形式分为两个部分:一是通过相关数据的核算可以计量出来的经济利益,二是难以量化的经济利益以及超出经济范围的利益,货币国际化总利益即为二者之和。

1.可以计量的货币国际化收益

(1)国际铸币税收入

国际铸币税是指当一国货币国际化后,货币当局凭借其发行特权,从外国居民那里所获得的

可量化的发行收益与发行成本之间的差额。货币发行收益巨大但发行成本却微不足道,国际铸币税收入相当可观。美国是国际铸币税的最大受益国,据专业人士计算计算,截至__年底美国获得的国际铸币税收益高达9530亿美元。目前我国拥有数额巨大的外汇储备,这实际相当于对发行国政府提供巨额无偿贷款,同时还要承担通货膨胀带来的风险,这是一种巨大的财富损失。如果人民币实现国际化,我国不仅可以减少因大量使用外汇而造成的财富流失,还可以通过向国外发行人民币筹集资金,获得国际铸币税收入。根据国内学者钟伟的测算,如果人民币的购买力在长期保持稳定,并且逐步推进人民币的区域化,那么人民币的铸币税收入可保持年均25亿美元左右。 (2)从境外储备资产的生产成本到金融运作的净收益

对铸币税的研究表明,货币当局可获收益的多少取决于它使人们持有货币或者其他资产的能力。这意味着当国外央行持有的境外储备资产主要以银行存款或国债等形式存在的时候,国际货币发行国必须为之提供一个正利息补偿,这种非零的生产成本减少了发行国的国际铸币税收益。进一步来讲,如果存在足够多种类的国际货币可供选择,或是持有储备资产的形式足够多样化,则国际铸币税收益可能因为竞争而消失殆尽。

事实上,国外央行持有的境外储备资产,无论是以存款形式还是以国债形式存在,都意味着为国际货币发行国的银行体系及其政府提供了巨额的资金来源,通过银行体系的资金引用和政府财政支出机制,这部分资金必将转换为可贷资金并带来收益。而且,国际货币所执行的交易媒介等职能必然通过发行国银行体系所提供的结算和支付服务来完成,这也为相关金融机构带来了佣金收入。

2.其它类型的货币国际化收益

货币国际化所带来的经济利益,远远不只是国际铸币税收益和运用境外储备资产投资的金融业收益,更多的是为国际货币发行国及其居民带来许多难以计量的实实在在的利益。例如,当本币成为国际货币以后,对外贸易活动受汇率风险的影响将大大减少,国际资本流动也会因交易成本降低而更加顺畅,从而使得实体经济和金融经济的运作效率有所提高。

(1)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我国的国际贸易和对外投资

绝大多数跨国货币收支,如国际贸易中的货款结算,国际金融市场上的资金借贷和本息偿还,都是由国际货币来参与的。因此国际货币成为了一种紧缺的资源。而要得到这种资源,其他国家就必须与国际货币发行国进行贸易往来,开展经济合作。在对外经济往来中直接用本币计价、结算,十分快捷,有利于其对外经济往来的扩大。一国货币的国际化还给本国进出口商、投资者及消费者带来很多的便利,使其在从事国际经济交易中可以大范围的使用本币而免受外汇风险的困扰。对进出口商来说,汇率风险是他们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规避它的最好办法是用本币计价、结算。这样做,一方面能使该国进出口商免去了对外汇收支进行套期保值的成本支出;另一方面便于对国外进口商提供本币的出口信贷,从而进一步提升出口竞争力,扩大对外贸易和经济往来,货币国际化必将给发行国居民和企业的对外贸易创造便利条件,提高经济效益。

人民币国际化后,大部分国际贸易结算可以采取人民币进行交易,避免频繁的货币兑换所带来的交易成本。根据欧盟委员会估计,欧洲货币统一每年节省的货币兑换成本在400亿美元左右。由此可得,美国历年所节省的货币兑换费用是可观的。当然,人民币国际化后,我国居民出境旅游将更加便捷经济。我国政府在对发展中国家提供经济援助时,也可以提供人民币信贷。

篇7

2011年2月18日至19日,二十国集团(G20)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在法国巴黎举行,“全球经济失衡问题”被列为会议的首要议题之一。自2005年2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全球失衡”进行概括以来,全球经济失衡问题就备受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关注,2008年经济危机以后,关注程度更是有增无减。本文在简要综述了全球经济失衡的原因后,重点从与利弊两方面探讨在当前新形势下,全球经济失衡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试图让人们对全球经济失衡有更客观和理性的认识。

当前关于全球经济失衡的原因,国内外专家学者各抒己见,并没有达成共识。目前共有如下几种主流观点:世界主要经济体内部经济结构的失衡、全球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美中之间不平衡的贸易政策、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南北经济失衡以及人民币汇率被低估。

全球经济失衡对中国经济的不利影响

对失衡原因的探索有助于我们认识全球经济失衡,而全面了解当前全球经济失衡对我国的影响,更利于我国采取正确的调整对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总裁 Rodrigo de Rato(2005)认为,全球经济失衡会对世界经济增长带来破坏。然而,目前对失衡的调整也已经成为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外部风险。其对中国经济的不利影响如下:

(一)外汇储备问题

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迅速增长,截至2010年底中国外汇储备累计为2.85万亿美元(见图1)。面对巨额的外汇储备,由于我国外汇管理体制的不完善,大量的外汇储备只是用于债权投资,收益率较低,造成了大量资源的浪费;加之当前为应对经济危机和复苏国内经济,发达国家大多实行低利率政策,外汇资产的收益就更低,外汇储备的增值保值越来越困难;再者,巨额的储备使我国货币错配问题越来越严重,细微的汇率变动都将导致我国巨大的外汇贬值损失。

(二)增加国内流动性并加重通货膨胀

在现行的外汇管理体制下,不断增加的外汇储备使央行被动投放大量基础货币,造成国内流动性泛滥,引起物价上涨。 2011年2月26日,易纲在第24次CMRC朗润预测报告会上表示,到2010年底中国外汇储备累计为2.85万亿美元,中国央行抛出了近20万亿元人民币来对冲。2010年M2余额为72.6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9.7%;M1余额为26.7万亿元,增长21.2%;流通中现金(M0)余额为4.5万亿元,增长16.7%。易纲认为“贸易顺差过大是通胀的源头”。面对通胀的压力(见图2),央行理应更加收紧货币政策,但过紧的货币政策可能导致经济发展速度的骤降,也使央行的货币政策陷入两难。

(三)经济结构和资源保障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结合自己的资源优势,实行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并在我国的经济崛起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初步计算,2010年人均GDP4383.74美元,中国经济实现了较大发展。但这种战略已经不能适应我国现在的经济发展形势。在多年的发展中,我国经济结构不合理和资源保障压力增大等问题越来越突出。一方面,在以往我国为鼓励出口赚外汇,更多地支持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使国内资源更多地流向对外部门,结果导致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挤占了内向型经济的发展空间,经济发展对出口的依赖较大,国内经济结构失衡。当外部市场下滑时,国内经济便受到较大影响,经济发展的风险也逐步增大。再者,我国目前经济总体发展水平较低,处于国际分工的低端位置,出口的产品耗费了我国大量资源,2010年全年能源消费总量32.5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5.9%,其中原油消费量增长12.9%、天然气消费量增长18.2%。主要原材料消费中,钢材消费量7.7亿吨,增长12.4%;精炼铜消费量792万吨,增长5.1%;电解铝消费量1526万吨,增长6.0%。使我国的资源保障压力不断增大。

(四)贸易摩擦

进入新世纪以来,虽然经历了2008年金融危机,使我国出口有所下滑,但每年仍有巨额的外贸顺差,2008、2009、2010年三年的外贸顺差分别为2981亿美元、1957亿美元和1831亿美元。中国对美的大量贸易顺差,使贸易摩擦也越来越多。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09年,中国出口产品共遭受116起贸易救济调查,涉案总金额约127亿美元。2010年全年,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共发起58起调查,其中有19起调查被诉方涉及中国企业,占调查总数的1/3。部分美国政客和经济学家将美国从中国进口制造品视为其巨额贸易逆差的主要原因。不断扩大的贸易逆差诱发了美国国内的贸易保护主义势力抬头。自美国2010年10月启动对中国的清洁能源有关政策和措施301调查以来,我国面临的贸易摩擦从深度和广度上都发生了变化,已经从过去的反倾销、反补贴、特保等方面,向产业政策等更高层次转变。

(五)人民币升值压力

自1985年“广场协议”签订后,在美国的高压下,日元大幅升值,使全球经济失衡问题得到了暂时的缓和。现在,在解决全球经济失衡问题上,除不断制造贸易摩擦外,美国最希望的就是签署第二个 “ 广场协议”即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因而随着全球失衡的加重,人民币的升值压力越来越大。2011年2月,美国国会参众两院分别重提人民币汇率法案,以图实现人民币的快速升值,人民币汇率问题逐渐政治化。我国提出的主动性、渐进性和可控性的人民币汇率改革,实施的难度不断加大。

(六)热钱涌入

快速增加的巨额外汇储备和不断增加的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加了市场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刺激大量热钱流入中国。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的《跨境资金流动监测报告》显示:2010年“热钱”净流入355亿美元,占外汇储备增量的7.6%,占当年GDP的0.6%,并且在过去十年中,“热钱”年均流入中国近250亿美元,占同期外储增量的9%。2003年至2010年,人民币单边升值预期强化,“热钱”合计净流入近3000亿美元。虽然流入的数额与我国的外汇储备和GDP相比并不大,但热钱的涌入特别是集中涌入个别行业,仍然增加了中国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和宏观政策调控的难度。

全球经济失衡对中国经济的正面效应

虽然全球经济失衡对世界、对中国经济都有重大不利影响,已经到了必须要调整的地步,但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其对我国也有一定的正面效应。

为应对将来可能的国际收支逆差转变作准备。据王宇(2006)所述,经济失衡是在国际分工中,中国等国家与美国比较优势实现的不同步,才造成“贸易失衡”或“经常项目不平衡”。因此经济失衡是临时的,可以随着美国比较优势产业未来的出口增长而得到弥补。相反,中国大量的外贸顺差未来可能转变为贸易逆差。另外,随着中国老龄化的到来、人口红利的丧失,以及各项制度的健全所引起的居民消费的上升,中国不再可能保持现在的储蓄率,根据国民经济恒等式,中国的顺差便可能减小并可能出现逆差。虽然这两种转变是漫长的,但中国需要有所准备。

为进口和对外投资提供了基础。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过程中,需要大量进口国外先进科学技术和战略能源物资,为我国的工业化提供新动力和基础。再者,要实现真正的中国崛起,我国也必须加大对外投资,在世界范围内获得更好的经济发展优势。无论是进口还是“走出去”,庞大的外汇储备必然为其提供坚实的基础。

就业问题。2010年,我国出口总额15779.3亿美元,其中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7403.3亿美元,加工贸易的比重近50%,而加工贸易的背后是约60万条生产线及附带的3亿劳动大军,2010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全年农民工总量为24223万人(见图3)。在当前城镇仍有大量失业人员、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的形势下,保持适当规模的出口对我国的就业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具有重要意义。

经济增长。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发展是第一要务。庞大的人口规模、就业、环境污染以及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等社会问题越来越突出,这些问题都需要中国在发展中解决。虽然经济发展对出口的依赖较大,加大了我国经济的发展风险,但鉴于国内消费短期内难有突破性的增长,投资已经产能过剩,经济转型难以短期到位等现实情况,扩大出口和保持一定贸易顺差对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仍然难以替代。据统计局初步测算,2010年GDP为397983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净出口扭转了2009年对经济增长的负拉动趋势,拉动GDP增长0.8个百分点。

增强对外汇市场的干预能力和经济风险的抵抗能力。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在牙买加体系中,汇率频繁波动,加上国际巨量投机资本的冲击,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风险越来越大。为促进贸易和投资的平稳发展以及国民经济的稳定,我国需要频繁干预外汇市场,以维持汇率的大体稳定,而大量的外汇储备是其必备的基础。

为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提供了基础。近年来,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人民币在我国周边国家和港澳地区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人民币逐渐实现周边化,国际化进程在逐步加快。 在实现国际化的进程中,为应付随时可能发生的兑换要求,要求一国政府必须要有充足的国际储备尤其是外汇储备。我国巨额的外汇储备,为人民币走向国际化之路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结论

全球经济失衡对中国来讲是把“双刃剑”,有弊也有利。面对全球经济失衡,中国有责任和义务也有必要,为失衡的调整做出贡献。但近来,美国和一些国际组织越来越强调外部世界对失衡的影响。毫无疑问, 强调外部世界的目的还是要其他国家更多地分担失衡调整的风险。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应该正确判断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失衡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其对我国的影响,对全球经济失衡有更加客观和理性的认识,以选择恰当的调整战略与调整途径。

参考文献:

篇8

一、引言

汇率是货币全球运动过程中必然的现象和结果。什么是汇率、汇率在我国经济运行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以及我国现有的汇率机制是怎么样的,这些都是有助于理解我国人民币升值现象的。汇率,简单地讲,就是一国的货币相对于另外一国货币的价格,把隶属于不同货币使用区的人联系起来。汇率是宏观经济的基本变量,一国的货币政策往往会牵扯到汇率问题,进而影响到其进出口业务,最终对一国的宏观经济发展造成影响。由此可知,一国的各类商品的价格和资本价格不仅受到国内的经济环境状况影响,在全球化下,还受到其他贸易国的经济运行的影响,而这些相互作用的影响因素便是通过汇率这一关键变量也发挥其作用的。

近年来,由于我国的外汇储备不断增加,对外贸易也一直保持着巨大顺差,这对人民币升值造成了很大的内部压力。自从亚洲金融危机以来,国际上对人民币升值的呼声就曾一度高涨,但是随着各国的经济逐步苏醒和发展,国际上的舆论似乎减弱了,然而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再次把人民币升值推到了国际舞台的风尖浪口,美国不断使美元贬值来加大人民币升值压力,人民币升值正遭受着空前的经济和政治压力,而人民币升值对于我国这类主要靠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国家的经济将造成深远影响。

二、人民币升值原因简析

1.内部因素

从经济学的供求模型上来讲,人民币升值压力的直接来源是我国外汇市场上的供需关系所决定的。我国外汇的供给大于外汇的需求,这样就产生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加上我国政府对外汇的严格管制及我国采取的人民币汇率制度,这些都间接地限制了外汇的需求,为人民币升值起到了推波助澜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的良好态势,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经济增长奇迹,其中外商投资是重头戏,然后便是我国的对外贸易,这也是我国这几十年来一直将其作为经济发展的驱动轮之一。然而外商投资需要我们人民币弱势来吸引,同时对外贸易也需要人民币贬值来增加竞争力,这促使了我国的汇率制度的选择偏向于保持人民币低位运行。这为未来人民币升值埋下了巨大的内部压力。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就其自身来说也是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另外,我国的外汇储备也不断攀升,我国的年均GDP增长率达到了两位数,外汇储备在有些阶段同比增长近百分之八十,这直接导致外汇市场供求关系失衡,促使人民币升值压力。

国内舆论造成人们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强烈,使投资者热衷于人民币投资,以期从人民币升值中获益,再者国外资本的进入,尤其是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和股市,这带动了国内投资,增加了我国内部对人民币的需求,在人民币供给比需求小的时候,人民币升值压力便不言而喻了。

最后,近期为应对金融危机,尽早实现经济复苏,国外各大经济体不断降息以刺激投资和消费,我国逆行道而为之,为了控制国内的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压力,不断提息,这便在国际上形成利率差,由于资本的趋利性,大量热钱不断涌入或打算进入中国市场,这将进一步扩大国内对人民币的需求,进而加大人民币升值压力。

2.外部因素

金融危机之后,美国发行大量国债,出于各种因素的考虑,中国不断购入美国国债并成为美国第一大国债持有国,同时通过美元贬值是人民币被动的升值。在金融危机,中国的经济经受住了考验,这令美日欧盟好生羡慕,他们为了维护各自的利益,认为中国对外贸易上给他们的重要造成巨大的逆差,是在向他们输出通货紧缩。为此,由于进入WTO以来,关税不再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壁垒,他们便变相地筑造其他替代壁垒,比如绿色壁垒、蓝色壁垒等等,然后借助国际舆论,强烈要求人民币升值。

一直以来美国都独断地把中国列为所谓的“汇率操纵国”,并将其作为借口,鼓动其盟国给人民币升值施加压力,为美国经济不景气埋单。另外,经过金融危机,我国经济一枝独秀,加上美元大幅贬值,和国际以及国内的投资者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强烈,国际热钱不断流入,这将给人民币升值带来巨大压力。

三、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分析

1.积极影响

有利于我国进口的增加。人民币升值,国外进口产品的价格将会下降,国内可以以更加优惠的价格购买到国际商品,有利于增加我国对国外消费品和先进技术设备的进口,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推动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创新,提高整体产业的制造水平,增加产品的科学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提高产业竞争力。人民币升值,还可以增加中国普通居民的收入,国内消费者的购买力也会加强,进而可以为国内扩大内需提供支持。

缓解我国国内的通胀压力,促进我国对外贸易。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崛起,我国对高技术设备、能源以及各种大宗商品的需求大幅增加,而且国内的替代品稀缺,这加剧了对原材料进口的需求。人民币升值可以降低原材料进口成本,减缓国内由于此类商品供给紧张而造成的物价上涨,减少国内企业制造成本,增强企业产品竞争力。当前,我国的农产品价格,油价,以及房地产的价格上涨推动我国通货膨胀现象不断凸显,形势不容乐观,为了增加房地产的供给,这就对我国钢材,建筑材料等提出了高产量高质量的要求。人民币升值,增加了我国对铁矿石、石油等的进口,一定程度上抑制房价的进一步大幅上涨,缓解农产品的价格上扬。因此人民币升值有利于控制当前的物价上涨,缓解国内通胀压力,减轻企业的原材料成本压力,有利于提高企业出口竞争力。

从我国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如果人民币升值的话,将会为国内企业的“走出去战略”带来利益,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和科学技术不断创新的步伐,减少国内企业参加国际企业并购或者直接对外投资的成本,加快国内企业国际化进程。然而,海外投资需要很高的投资风险管理水平,我国企业家们普遍缺乏战略意识和全球国际化思维,对国际资本运作规则了解不深,倘若在这些条件形成尚不充分的情况下,人民币的突然升值,国内企业在缺乏海外投资的情况下受利益驱动,盲目参与国际收购,很容易造成国内资金的外流和浪费,遭受巨额亏损。

增强人民币的国际吸引力,为我国对外贸易创建有利的金融环境。人民币升值,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加强我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可以为对外贸易活动提供有利的货币结算平台和方式,加强企业对外投资和贸易的实效性。此外,升值还可以减少对外贸易过程中的贸易摩擦。

2.消极影响

抑制我国的出口贸易。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以出口来拉动国内经济的增长,人民币升值对我国传统的出口产业产生负面影响,主要包括服装,机械,轻工业制造业等。我国制造业出口产品附加值低,基本上均处于微笑曲线的最底部,即在整个全球产业里中,处于创造价值最低的部分,相关企业的利润基本上来源于低利润基础上巨大的交易量,竞争力不足,基本上采取低价措施来获得市场份额,人民币升值将进一步压缩企业的利润,增加其生产成本,进而提高了产品价格,抑制了企业的出口,对我国大量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的国家市场价格竞争力造成伤害。

恶化国内市场环境。由于人民币升值将使我国的出口环境恶化,阻碍出口贸易,由此,对外贸易的相关企业有可能将国内市场作为其产品销售目标,而国内需求向来都不充足,而且几近饱和状态,这种情况下,习惯于利用价格优势抢占市场份额的出口类企业有可能采取价格手段竞争,这将引起国内市场混乱,企业之间恶性竞争,最终影响到我国国内和国际贸易状况。此外,人民币升值,进口产品竞争力的提高,将加剧国内市场的竞争,对我国相关企业造成伤害。

不利于吸引外资。人民币升值,外资便相对地贬值,这就增加了外商在华的投资成本,以及劳动力成本,减弱了我国对外商投资的吸引力。由于我国吸引外资的政策实行了许多年,很多外商企业在华已经发展到了稳定成熟的阶段,获取的利润也在逐年增大,人民币升值将直接提高其外汇利益,在利益驱动下,有可能加大国内资本外流,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结构完整性造成不利影响。

四、结论

当前,人民币面临的巨大升值压力的背景下,人民币升值已成为一种趋势,但是我们必须逐步推进人民币升值,给国内经济和企业一定的缓冲阶段,加快国内产业结构升级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加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积极扩大内需,使内需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轮之一,逐步改变严重依赖对外贸易来发展经济的局面。积极推动我国的汇率制度改革,稳中求进,根据我国实际经济情况来推行汇率制度改革,将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正面影响充分发挥出来,同时将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尽可能地降到最低点,保障我国经济的正常健康运行。

参考文献:

篇9

自90年代以来,我国一直实行钉住美元的单一的固定汇率制度——美元兑人民币在1:8.5左右,随着美国经济出现下行趋势,以及世界经济的持续疲软,2005年我国开始以市场供求为基础,本币挂钩多种货币进行调节,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自此,人民币进入了升值的快车道。人民币升值是内在动因与外在压力的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在动因:近年来,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经济实力、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人民币升值具有必然需求。外界压力:在国际上,我国贸易连年顺差,外汇储备持续增长,美元连年走软,美日等国施压逼迫人民币升值,而且近些年,以中国倾销为题的国际贸易诉讼不断增加,贸易纠纷不断。

一、人民币升值的积极影响

(一)人民币升值减轻了成本压力

首先,人民币升值降低了企业和政府的进口成本。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使我们对原油、铁矿石、合成橡胶、合成树脂等能源和原材料日益依靠海外市场,人民币升值使我们可以用单位货币能换取更多的所需资源,不仅合理利用了国际资源,也缓解了国内资源紧张的瓶颈。再有,像航空航天,高铁建设需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高端设备,无论直接付汇还是靠外汇债务融资都因本币升值而减轻了负担,而且也间接地提高了盈利占比。

其次,通过人民币升值,增强了国民在国际市场的购买力。人民币汇率上升降低了国民境外消费成本,如出境旅游、出国留学及购买国外产品等。近10年来,中国国民出境旅游意向愈来愈强,出境旅游人数不断增多,消费规模持续增高。因本币升值出国留学所需的担保金、学费、当地生活费等费用都有所下降,无形中为留学群体放低了准入门槛。随着我国开放程度进一步提高,我国国民对国际知名品牌、国外高档商品的追求也是不断升温,尤其在名包、名表、名车的购买量上表现得最为明显。升值使得国民境外观光度假、求学、提升生活档次的愿望得到了满足,旅行社、留学中介和海外代购中介等也赚得盆满钵满。

总的来看,升值汇率升值带来了实际财富的增加,国民的满足感也随之上升。同时,在升值过程中适当鼓励进口采购和境外消费也缓解了前几年在市场上发行人民币过多而产生的压力。

(二)人民币升值可以倒逼企业转型升级,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

在我国有很多生产规模相当、产品品质相似、生产效率相近的企业在出口贸易中靠低廉的价格形成竞争优势,这些企业依靠极低的利润率维持生存。一旦汇率在某时间段持续上调,这些企业将面临亏损。这种形势会倒逼企业提升产品技术与附加值含量,把粗放生产转向集约生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商品品质,有助于我国企业增强国际生存能力和竞争水准,在整体上增加了“中国制造”的含金量,为自主品牌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铺路。另外,还可以引导很多企业把目光转向国内市场,激发企业开辟内贸销售渠道,进而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合理调整,从而有助于实现国民经济的内外均衡。

(三)人民币升值调动了企业海外投资的积极性

看到我国综合国力直上青云的态势,越南、缅甸、坦桑尼亚等越来越多的亚非国家把人民币视作抗风险的硬通货,再加上人民币持续升值,这些国家会扩大对人民币的需求。由此会调动国内企业进行境外投资和海外收购的积极性,这些企业可以在这些发展中国家以较少的成本换取更多的资源甚至政策和上的特惠,同时可把自主研发的生活日用品、精密机械、数字信息设备等质优价廉的产品销售给当地市场,为这些欠发达伙伴国在谋求发展的行程中提供了能够负担得起的必需品。彼此交换比较优势,达到共赢的收效。如此一来,既分散了国内的经营风险,还获得了对其他国家或地区财富的支配使用权。

(四)人民币升值对金融领域也有积极影响

人民币升值会提升银行证券系统的吸金能力,大量海外资金为规避汇率损失或为投机套利流入金融机构。银行体系中有了充裕的货币,给银行业务的发展带来积极影响,企业融资难度也会有所降低。股票市场因大量资金涌入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获利机会,也提振了投资信心。同时,政策制定者要出台相关政策与法律法规,把这些硬性规定作为沟渠引导资金流汇入亟待灌溉的领域。此外,人民币升值还会影响外币负债结构,人民币升值减少了外币负债,同时预期人民币升值资本所有者会减少人民币贷款的,增加外币贷款;增加人民币存款,减少外币存款,从而有助于国际收支平衡。

(五)人民币升值有助于发挥我国的国际影响力

被动的讲,人民币升值可缓解我国和欧美日等国日趋紧张的贸易气氛,维护贸易伙伴关系。中国改革开放历经30年,出口迅猛发展和连年贸易顺差及其带动的社会效益为我国经济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也正因此,以美日为首的西方国家近几年不断叫嚣我国是“汇率操纵国”,给我国在、政治、外交、军事上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压力。近些年,针对我国“出口倾销”的贸易纠纷也接连不断,比如最近在欧盟发生的“光伏案”。因此本币升值也不妨为一种奏效的解决方式,同时也为我国在其他重大国际议题上争夺了话语权。

主动的看,我国的发展需要人民币升值。就我国经济现状来看,我们需要为自己打造良好的贸易生态,而不应因简单地据理力争给贸易发展带来障碍。只一味的说“不”只会给那些刻意制造“中国”的人凑论据。在紧张的氛围中,适时地让步展现着大国的风度和国际责任感,发挥着大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货币升值是国家实力的体现,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会有更多的国家、地区、更多地人愿意接受人民币,用人民币作结算货币、储备货币、投资货币。持币者对人民币的依赖程度愈强,我国在国际的作用力就越大,进而为树立了良好的国际形象,也为人民币走向际化道路奠定了基础。

二、人民币升值的负面效应

人民币升值的利与弊如同光与影,积极的作用也会附带着消极的影响。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短期均衡和社会稳定都会造成很大波动。

(一)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出口企业的带来不利影响

当本币升值时对于出口企业来讲,意味着与以前相比出口换回的本币数量减少,利润空间受到挤压,破坏了出口企业生产的稳定性。如果企业为保利润上调价位,便会失去价格优势,以致缩减市场份额;而且这种状况在短期也会打击企业积极性,给企业带来恐慌,影响企业生产安排;下游如若减产,还会影响上游的供给,扭曲了正常的国内资源配置状况,容易形成恶性循环。

(二)人民币升值会对就业局势造成冲击

我国出口企业中劳动密集型占比较大,人民币升值挤压企业利润,尤其是在那些靠低利润维持运营的企业,面对生存危机企业难免会有减员增效的冲动,企业职工将面临着失业压力,而且也缩减了给每年大学毕业生提供就业的机会,进而加剧社会动荡。

(三)通货膨胀压力加大

人民币的持续升值、外资的进入,造成中央银行以外汇占款形式投放的基础货币将要增加,货币供给增加,人民币的持续升值、外资涌入将推动资产价格上涨,其产生的“财富效应”将引起国内其他产品价格的上涨,这样使我国目前面临通货膨胀的压力加大。

(四)人民币升值还会触发金融风险

人民币升值期间,国内资产价格上涨,大量国际游资就会乘机而入,投资我国的资产项目,尤其是那些流通性较强的金融资产,从中赚取汇兑收益和资产上涨的利差。

(五)人民币升值给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实施带来负面影响

人民币升值过程中,热钱看好套利机会涌入国内市场,国家会以外汇占款形式投放更多货币,市场货币供应增多,导致物价上扬,进而触发导致通货膨胀。如果预期升值接近尾声,国际游资会大量出逃,导致某些企业资金周转吃紧,影响社会生产。这些情况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冲抵预先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实政效果。

三、应对人民币升值的主要对策

(一)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摆脱对出口的过度依赖

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结构中都是投资拉动型和出口依赖型占主导地位,但自从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出口压力大增,使我们意识到过度依赖出口的经济增长模式无法保证长久稳定。因此要解决这一问题,根本在于调整我国的经济结构,刺激和扩大国内市场需求,对内贸市场给予更多地重视和扶持,依靠投资和消费来驱动经济增长,同时还要调整产业结构和生产布局,以应对人民币升值给出口带来的消极影响。

(二)积极拓展海外新市场,调整对外贸易区域结构

目前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主要来自欧美日等发达地区,这些地区的出口受影响较大,我们可在保持这些区域的市场份额的同时积极开发其他市场,如中东、东盟、非洲、俄罗斯等国际市场。同时,不同贸易区域有不同的比较优势,有机会发现新的新技术成果和廉价资源,可为产品升级和产业链条优化带来机会。

(三)采用金融工具多样化来规避汇率风险

在人民币进入持续升值期间,我们可以运用多种金融产品或其组合来减少因汇率变化带来的损失。从出口方面看,在人民币持续升值压力下,出口企业面临因放账时间跨度带来的结汇损失,企业可以在贸易谈判时缩短结汇时间。反之进口企业可以借助升值期间延长付汇期限。另外企业还可以合理借助其他金融产品,如外汇期权、套期保值等。

(四)积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当前经济稳定,银行系统稳健,人民币汇率逐渐趋于均衡,中国应适时地开放人民币资本账户,助推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可以使我国汇率制度相对稳定,为国内企业做跨境结算减少了汇率风险,促进我国对外投资的长期发展。

(五)推进汇率市场化改革

人民币升值过程为汇率市场化改革汲取实践经验,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开放程度进一步提高,我们可对外汇储备机制作些调整,对民间储汇进一步放宽,把国家储汇和民间储汇的结构保持在更合理的水平上,同时完善人民币汇率的生成机制,控制央行的过度干预,以其他经济手段调整汇率水平;将目前国内企业的强制结售汇制逐渐过渡到意愿结汇制,建立银行、企业间外汇市场。除此以外,还要及时推进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兑换改革,使人民币最终成为完全可兑换货币。

结语

总之,近期来看,美国会逐步退出QE(量化货币宽松刺激计划),世界发达经济体也在逐渐恢复,我国目前为调整经济结构可能会降速,因此汇率升降会有反复。从长期看,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我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人民币应还有升值空间。我们应借助形势,充分认清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和负面影响,采取科学的应对之策,确保我国经济在整体上的良性发展。(作者单位:南开大学)

参考文献

[1]陈美华. 浅析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J].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04).

[2]李红梅. 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08).

篇10

中国因通胀第五次加息

国家统计局7月9日的最新数据显示,6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涨幅6.4%,创出34个月来的新高,超过5月份CPI涨幅,再创年内新高。此前两天,中国人民银行7月7日将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及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相应调整。这是2011年以来第3次加息,也是金融危机之后的第五次加息,中国正处于加息周期之中。

欧元紧跟中国步伐再加息

欧元区,自2010年11月以来,通胀率一直高于欧洲央行制定的’接近但低于2%”的通胀目标,6月通胀率初值2.7%。就在人民银行宣布加息不过12小时,欧洲央行宣布自7月7日起加息0.25%至1.5%。2011年4月欧洲央行宣布将基准利率上调25个基点,至1.25%,该行近3年来首次升息。此次宣布加息后,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召开新闻会指出,利率仍偏低,需要避免物价上涨演变成全面通胀压力,利率变动有助于控制通胀预期,在不确定性升高的环境下,成长前景的风险大致平衡,欧洲央行的责任是维稳物价。

英国、美国仍按兵不动

尽管英国CPl同比升幅2011年1至5月份大多时候位于4%之上,远高于央行2%的目标水平。人民币加息、欧元加息宣布之后,然而7日英国央行宣布维持05%的现行利率水平。英国央行自2009年3月以来直维持这基准利率,相比对通胀率居高不下的担忧,英国央行显然更担心经济增速的放缓。

美国5月CPI同比上涨3.6%,2008年10月以来最大涨幅。美国不计食品与能源价格的核心CPI5月环比上涨0.3%,2008年7月来最大涨幅。6月22日,美联储(FED)主席伯南克(BenBernanke)表示,尽管美联储在6月议息会议中继续对未来经济形势作出了乐观预期,但其依然秉承’较长段时期内“维持极低利率政策的立场。目前,美联储基准利率仍然0-0.25%,这一利率水平是自2008年12月17日起,已经保持了2年又7个月。

人民币再加息的利与弊

从国内形势看,由于当前商业银行存、贷款名义利率远低于市场利率水平,加息有助于校正我们所面对的存款负利率,一定程度将理顺价格传导,从而抑制通胀。同时,在流动性依然过剩的背景下,进一步的加息,也释放出抑制投资过热的信号,从而引导投资者不盲目投资。

然而,人民币存贷款利率上调也会对我国经济减速,较高的利率水平更会带来热钱不断涌入。值得注意的是连续五次加息后,我们的整个社会融资成本增加较大无疑增加了主要行业的综合成本,这也会定程度产生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我国倡导的大力发展小企业和做好三农支持,也会因融资成本的增加,造成一定程度的融资难。

此外,本次加息之后,5年期以上的基准利率突破7的历史心理高位,达到7.05%,房贷利率已升至最近10年来的最高水平。多次加息对个人住房贷款产生了叠加效应,一方面用利率的上调来抑制房地产价格的效果将显现,但同时存量购房者贷款还款负担进一步加重,如以20年期一百万贷款额来计算,第一套房增加的月供149.63元,第二套房增加的月供168.86元考虑到2010年10月份之前的大部分房贷利率仍可7折,对于这部分存量房贷来讲,在2012年开始执行新利率之后,仅2011年三次加息的叠加影响,将会使100万20年贷款月供增约400元,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风险将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