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第二课堂模板(10篇)

时间:2023-10-08 09:50:0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青少年第二课堂,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青少年第二课堂

篇1

学校在科学课程的设置上比较分散,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存在很大的弊端。在学校的科学课程设置上,学校可以试着将多节科学课程合在一起教学,这样,学生可以一次性搞清当堂课所涉及的所有科学知识,如果时间有剩余,教师还可以就所学知识进行拓展训练,让学生能更好地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多元化进行教学活动,比如,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第一单元《认识植物》,教师可以带学生走出学校认识生活环境中的植物,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当天学习新的科学知识后,回家找到相关的科研制品,就其工作原理和功能效果进行简单解释,以巩固新知识,为第二课堂的实施提供深厚的知识积淀。

二、在青少年心理方面

青少年正处于生理、心理和认识发展的关键时期,自我独立意识强烈,爱好广泛,对整个世界充满好奇心,特别是对新生事物具有浓厚兴趣,容易接受新信息、新事物。教育工作者就可以抓住青少年的心理特点,更有效地开展第二课堂,充分满足他们的好奇心,进而提高他们对待科学的兴趣,这样学生就会摆脱科学课堂上死板地接受知识,进而转化为主动地学习科学知识。

三、在行为表现方面

科学素养的形成和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一个人的科学素养的养成和提高是长期的甚至是终身的。科学素养的养成过程是他们经历以探究式学习为主的科学学习过程。第二课堂就是学生在课外利用周围环境条件,扩充科学知识的开放性活动。这是一个主动的行为,而且学校经常开展第二课堂,这就需要学生主动地了解第二课堂并参与到其中。比如,学生可以每两个周以个人或者邀约同伴,在家长的带领下,参加非学校组织的科普活动、参观科技馆、自然博物馆等。当量化达到一定的时候就会产生质的变化,即科学素养的提高。

篇2

早在2004年下半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中国青少年流行文化现象分析报告》就指出,中国青少年的欣赏品味、消费模式和参与的文化活动正在分化,并呈现出较明显的阶层化和小众化倾向。研究报告指出,阶层化是对社会金字塔的纵向划分,而小众化是一种横向划分,是指同一社会阶层内部或不同社会阶层的一些人群源于某种共同的兴趣、爱好或品性而聚合成一个小圈子的趋势。例如“DV爱好者”“暴走族”“驴客”“城市闪客”等,都是小众群体。这些“小众”的认同感比较强,因为有共同的兴趣爱好,成员之间联系密切。他们主要靠兴趣爱好来识别“同类”。充分利用当代大学生的自身特点来变革教学方式,会提高我们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

二、分众教学的思路

21世纪,因特网、地球村、国际化、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等,已经不只是一些字眼,而是我们可以真实触摸与感受到的社会现实。时代给教育学的发展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在传统与创新之间找寻一个均衡点?这是新时代的教育学所面临的大问题。

1 分众教学的概念

“分众”是近年来才出现的新词汇,由美国的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首次提出,此后立即获得了广泛的关注,直到现在都成为营销学上最有冲击力的观念革新。分众的概念一经诞生便顺利运用在市场营销领域,旋即产生了分众营销,就是在最恰当的地点,用最精确、最经济的方式把产品卖给最需要的目标消费者。

分众就是区分受众,分众教学就是要面对一个特定的受众群体,在大众教育的基础上,将学生细分,把教育信息及服务有针对性地传授给指定“受众群”的一种教育模式。通过分众教学,能让针对性的教育最精准和有效地击中目标受众,并因此来达到分众教学的最终目标。

2 分众教学与分层教学的区别

分众教学与分层教学看似相近,但实际上两者有着本质不同:

分层教学是让针对不同基础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通过分层次的实施教学过程达到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如让差生能掌握教材最基础的知识,具有初步技能,基本完成课堂教学的学习任务;中等生能较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独立思考,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优生则要求进一步拓宽视野,发展思维,提高能力,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

而分众教学不以成绩论英雄,不把学生按照基础的不同分成不同层次的优、中、差等生,而是打破班级和系科界线按照学生的兴趣爱好或具特定素质把学生分成不同类型,有针对性地传授的一种教育模式。在分众教学的对象中,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并列而非从属关系,只有技能和素质程度之分,而无高低大小之别。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给各种专业的学生提供成功展示自我的机会,而且长期接受这种活动文化的塑造,能刺激学生将关注点集中在职业技能和素质发展上,对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敬业精神具有现实和深远的意义。

三、分众实践教学的形式

针对学生个人不同情况,可改变现在单一培养模式,实行分众教学,将兴趣相同的学生集中起来,通过多种教学途径和方式加强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大学生发展兴趣,实现个性化发展。分众教学由于针对特定的受众群体,所以应该与传统的教学形式有所不同,有其自己的独特特点。

1 开辟第二课堂

分众教学由于是“分众”,势必不能面对所有的全部学生展开教学,所以分众教学的形式应该是在搞好课堂教学的前提下,又要在不增加课时、不加重学生负担的条件下延伸课堂教学、开辟第二课堂。第二课堂教学的对象是一些对专业课程较为感兴趣的学生群体,这些学生的上课积极性和主动性相对较强,对教学的需求已经远远高于传统专业课程的要求。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通过参加第二课堂以多种实践形式得到锻炼,以调动和发挥其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一课堂,是指学校教师按照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要求,在课堂内组织的以系统传授某一学科知识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活动。第二课堂,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在校内自主组织开展的学习、学术、科技、文体活动。第一课堂侧重系统知识传授,是教学的主阵地和素质教育的主渠道。第二课堂侧重发展学生的能力和个性,是第一课堂的延续和补充,目的是弥补第一课堂教学时空、形式等方面的不足,使教学形式灵活多样。

2 分众教学中第二课堂的特点

在大学校园里,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大多是通过各类社团实现的。但社团、俱乐部等兴趣团队是一种松散的、由学生自发组建的。与学校学生组建的社团不同,分众教学第二课堂最大的特点就是在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过程中,由教师全权带队指导和指挥。也就是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来组建兴趣团队,根据专业科目的性质组建“老师+学生”的组织结构,既保证了学生活动的自主性和灵活性,又增加了老师参与工作的指导性和规范性。这也使第二课堂成为教师教学水平、科研能力的大比拼,名师与高徒的联带效应可以推进办学质量的提高。之所以肯定分众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是因为教育对象的鲜明个性是由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教育者培养出来的。为此,教师的个性与创造性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一个学校在办学中不能形成自己的风格,就培养不出个性鲜明的学生。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要有高素质的教师来指导,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另外,分众教学中的第二课堂要立足本专业,要服务于专业的教学需要,服务于学生和将来的需要。活动内容可以由活动的组织者同参与者以活动目标为指针,结合学生的发展需要,根据现有的活动资源和空间条件共同商定,在活动前甚至活动中均可以作适当调整。在整个活动过程中,以学生有兴趣为基础,充分体现出活动的内部趋动力,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而促成学生受动性与能动性的统一。

3 第二课堂优劣分析

(1)优势

结合大学生的生理、心理的特点,高等学校有组织地开展第二课堂的活动,至少可以在以下诸方面产生良好的效果:

首先,有利于激发学习专业兴趣,营造良好“学风”。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所学专业的延伸,学生在实践中用到专业知识的同时,看到了专业的意义,自然会激发起学习专业的兴趣。有了学习兴趣,第二课堂活动就会更加充满活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你追我赶,互

相促进,从而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形成良好的学风。

其次,有利于学生培养创造性,发展个性,充分发挥兴趣特长。第二课堂的活动,主要是兴趣爱好接近者的结合体,可以集思广益,取长补短,这本身就具有创造性。第二课堂推崇一种自主创新精神,营造着创造的文化氛围,有利于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优势,结合自己个人知识水平、能力、兴趣参加不同活动,在活动中发展自己的个性,施展自己的才华,实现自我。

再次,增强学生的组织才能,有利管理人才的形成。丰富的第二课堂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业务素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交际交往能力以及外语和计算机等工具的运用能力,而这些正是大学生适应社会、服务社会所必须具备的素质。

(2)劣势

事物都有两面性,分众教学的第二课堂也有它的劣势:

一是缺乏高水平的指导教师。由于多方面原因导致目前高校教师很重视自己的教学和科研,主要精力放在科学研究上,很少有人把指导学生第二课堂活动作为自己教学和科研内容。缺乏高水平教师队伍指导,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整体层次难以提升。

二是活动的场地等硬件条件不佳。目前高校无论在校园建设规划还是在校园设施的使用安排中,更多考虑的是学校的教学活动需要,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场地等硬件建设和设施配备始终处于“边缘化”考虑的境地,虽然许多高校也有“学生活动中心”等建筑,但是从地点安排及结构类别设计上看并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对场地需要的小型化、多样化、便捷化等特点,导致大量学生自发的第二课堂活动在开展过程中只能依赖于想尽办法借用各种场地,这给学生活动带来了很大的不便,挫伤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三是增加教学管理难度。以往的第二课堂环节大都本着凭学生兴趣自愿参加的原则,参与面小,计划性不强,系统性的规划组织记录也不完善,导向和激励作用不够明显。因此,为了保证活动的正常开展和活动效果,全院、系部的活动要按顺序统一安排,系统规划、提前设计,这就势必增加了教学管理的难度和工作量。

4 第二课堂的管理方法

由于第二课堂活动的参与者具有共同的兴趣、爱好、特长及相应的发展水平,成员的文化价值判断标准同一,一个具有共同价值目标的活动群体,其组织机构及管理机制必然简单易行,可根据活动效益的需要而灵活设置服务机构和制订管理措施。且第二课堂活动方式的自主性与活动环境的广域性而表现为活动时空的开放性,它可不受既定的时间表按部就班地进行的限制,不仅可以走出课堂,也可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这些特点使得第二课堂是一项涉及面广,内容复杂,综合性强的系统工程。因此,必须采取一些有力措施,抓出成效。

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理应成为大学生在校学习安排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为方便对学生的管理可设置必要的学分。例如,在学分制条件下,可以设置第二课堂学分,第二课堂学分不收学分学费。在第二课堂中应增加其学分量,采取分段计分法,以必须达到的一定学分为基数,而不设上限。学生的第二课堂学分超过基数部分可以冲抵部分课程学习学习,或与评奖评优、推优保研等方面挂钩。我们可喜地看到国内许多高校已在这方面有所认识,纷纷推出诸如社会实践学分制、学生科技活动学分制等,但是这项工作的系统化则仍亟待加强。

第二课堂是组织实践教学的重要载体,是对第一课堂的有机延伸,为了更好的对第二课堂进行管理,学校可以成立第二课堂实践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负责制订全校第二课堂实践教学实施方案,负责组织协调全校第二课堂实践教学活动,并对第二课堂实践教学开展情况进行检查和督导;负责对第二课堂实践教学效果进行考核评价。第二课堂教学项目实施,要注重原始材料积累、成果整理,并及时上报。学校根据第二课堂教学实施效果,定期对成效显著的个人和单位进行表彰、奖励。

同时,全方位、多层次、有成效的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需要必要的硬件支持,如建立一批第二课堂活动的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活动场所和辅助器材等。学校可根据第二课堂教学要求,给予项目一定经费支持。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也可以寻求社会和企业单位的资助,通过适当的有偿服务等各种渠道,寻找经济来源,减轻学校的经济负担。

5 高校第二课堂实现分众教学的范例

高校第二课堂实现分众教学的例子有很多,可以给我们很好的借鉴。 例如,深圳大学在2000年指导学生成立了专业社团组织“广告一番”(学会),这是一个开展有关广告活动的社团,是深圳大学学生自主学习、交流广告文化的第二课堂。这个社团组成了策划部、公关部、多媒体部和秘书处,自主地组织多项活动。他们策划实施了大学网络科技节、校园原创DV会、百事可乐校园音乐颁奖会、每年的校园广告节、广告专业优秀设计展览、广告摄影展览、广告专业教学成果展览、每周定期举行专业学习活动、设计广告学习网页等等。广告一番社团的活动得到了深圳广告协会及广告企业的大力支持。通过这些富有创造性的活动,拓展了广告专业的发展空间和交流空间,焕发了学生的创造激情。又例如,江西理工大学文法学院在2006年4月成立了模拟广告公司――天纵广告工作室,由全体老师任董事会成员,分为办公室、策划创意部、设计制作部、市场客户部、市场调查部、媒体服务部共六个部门,由各年级广告专业学生自愿参加某组,先后为社会各企事业单位进行了成功的促销活动策划、宣传画册的设计以及当地风光旅游宣传片的拍摄制作。

篇3

何谓“第二课堂”呢?它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同样是要“传道授业解惑”,但它的开展形式却又比普通的课堂灵活生动,更重要的是互动。“第二课堂”的主要目的就是要传授科普知识,因此它的活动时间除了定在每年5月份的“科普活动周”及9月份的“全国科普日”以外,其他的机动时间可随贵阳市不同中小学机构的需要而变。并且自从2006年贵阳药用资源博物馆开展“第二课堂”后,每一年度都会设定一个科普活动的主题,随着主题的不同,“第二课堂”的上课方式也会发生变化。

2010年正值国际生物多样性年,“第二课堂”就把这期的科普活动主题定位在了“贵州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并依此主题开展了相关的活动。其中,“标本制作”的课程吸引了不少孩子们跃跃欲试。而为了这项活动,早在上半年,药博馆就做了前期的准备,开展了“贵州珍稀濒危植物物种多样性研究”课题,共采集到珍稀濒危植物标本80余种200余份,及相应的影像照片2000余张。这些珍贵的标本就是人们认识濒危植物的最直观的“教材”,以这些标本和照片为模型,老师们会手把手地教小朋友们制作植物标本,在言传身教中向孩子们传授爱护植物的理念。

濒危植物需要人们的保护,但有些植物却有着“杀人于无形”的暗器,比如紫藤、绣球花、水仙花、夹竹桃、黄色和白色杜鹃花等,这些植物看似美艳,实则有毒,观赏它们之时切忌用“手”,可由于孩子们对这些植物的识别力差,有时不一定能够辨认出它们,再加上现在很多社区周围都会种植花草来美化环境,若是孩子们不慎误摘甚或误食了它们,就会造成很大的危险。因此,教会孩子们辨识植物是一项很实用的课程。而“第二课堂”就为此开展了“远离常见有毒植物”的科普培训,在寓教于乐中教会孩子们认识有毒植物。此外,有关植物保护的科普情景剧“植物大擂台”也正在策划当中。

篇4

主管单位:湖南省科协

主办单位:湖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湖南省长沙市

种:中文

本:大32开

国际刊号:1005-4103

国内刊号:43-1054/G4

邮发代号:42-30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5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篇5

一、音乐剧的特征及其在国内外中小学音乐第二课堂中的现状

(一)音乐剧的简介

音乐剧是20世纪萌芽的一门新兴的艺术,早期被译称为歌舞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表演艺术。

音乐剧的篇幅长度并没有固定标准,但大多数的长度都介于两小时至三小时之间。通常分成两幕,间以中场休息。如果将歌曲的反复同背景音乐计算在内,那么一出完整的音乐剧大约包含二十至三十首曲。

音乐剧最大的特点是它是一种最贴近大众心声、最易感知、最有带入感、最为通俗易懂的艺术表演形式,因此,古往今来非常受大众的欢迎。一些著名的音乐剧包括:《歌剧魅影》《悲惨世界》、《音乐之声》《猫》、《西贡小姐》等。

(二)音乐剧中的音乐特点

音乐剧的歌曲演唱分为通俗唱法的演唱形式和传统唱法的演唱形式。通俗唱法的音乐剧更为贴近大众口味,其中融合了一些当地流行的歌舞元素,如爵士和摇滚的音乐歌舞元素,在20世纪引起了一大热潮。传统唱法的音乐剧通常叙述一些历史故事,融合了一些时代特征,具有着另一番风味。音乐剧的音乐旋律之美有着召唤心灵的强烈感染力,并且,音乐剧没有固定的音乐风格,它的形成是通过多种音乐风格的融合,因此,音乐剧的音乐还具有多面性与广泛性的特征。

二、音乐剧走进中小学音乐第二课堂的重要性

(一)音乐剧丰富青少年情感体验及音乐表现的作用

音乐剧中有着丰富的角色设定,每个角色都极具戏剧性,通过歌曲和舞蹈等的渲染,充满着浓浓的情感色彩,所有的音乐剧基本以爱为主题,青少年经过多次的欣赏和体验,并通过模仿,可以帮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的音乐表现能力,无论是在歌唱或是舞蹈中,对音乐的感知力和音乐的情感表达能力都会逐渐得到提高。

(二)音乐剧的欣赏与体验对中小学生学习声乐的促进作用

在音乐剧中,作为支撑的音乐剧三大要素:演唱、舞蹈、戏剧表演,这三者在不同的剧中都有不同的偏重,但音乐剧以“音乐”一词冠之,可见演唱在表演中占据的重要地位。音乐剧中的声乐演唱形式有独唱、二重唱、三重唱、四重唱和合唱等,也可能是多种样式的交置。这可以很好的帮助到中小学生接触不同的演唱形式,锻炼他们的合作演唱能力。音乐剧的歌曲一般分为传统的美声唱法和现代的流行唱法两种形式。其中,传统的美声唱法不同于歌剧的美声唱法,它更注重气息的流畅性、声音的美感、抒情性、叙事性和情绪情感的带入性,而歌剧更追求声音的高位置、圆润度和技巧性。流行唱法的歌曲更为通俗,但它也区别于一般的流行歌曲,其在通俗的唱法中饱满了独特的戏剧色彩。

(三)音乐剧的欣赏与体验对中小学生学习舞蹈的促进作用

音乐剧中的舞蹈是其中的一大特色。类型可分为:音乐剧中的肢体语言和戏剧行动、歌舞和舞段这三类。音乐剧的舞蹈创作没有固定的程式化特征,也没有舞蹈种类和类型的限制,这样的特点很好的帮助学生接触到各种不同的舞蹈元素,经过一些简单的舞蹈片段教学,使学生学会运用自身的肢体语言来表达内心的情感世界,不再局限于只是通过歌唱或是语言来抒感,大大增加了学生的音乐感知力和肢体表现力,全身性的感知音乐的律动与情感。

三、音乐剧走进中小学音乐第二课堂的必要性

(一)音乐剧的育人价值与作用

新课改的音乐基本理念中强调的每一点在音乐剧的欣赏与教学过程中都能得到体现,可见音乐剧的各要素和特征非常符合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和要求,并且,突出了音乐,强调了兴趣,注重了实践,感知了音乐文化的多样性,同时,还注重了个性的发展,开发了音乐创造力。

音乐剧的艺术综合性特征使得它富有强大的感染力与吸引力,再加上它音乐中的流行性元素更加使得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而兴趣正是音乐第二课堂中最重要的学习动力,在音乐剧的教学过程中所营造的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也是学生感知音乐的重要因素。

四、音乐剧走进中小学音乐第二课堂的展望

(一)音乐剧教学的引入对于中小学音乐教师的要求与促进作用

音乐剧的教学对于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各方面要求都是一个新的高度和挑战,它不仅要求音乐老师拥有过硬的多方面的音乐技能,并且对音乐教师的综合组织能力也是一个巨大的考验,这样的高要求会使音乐教育领域不断重视起来,设置系统的教师培训机制,不断增强音乐教师的专业素养并关注音乐教师的综合能力的发展,使音乐教育走向更为广阔的领域,避免局限性,跟上时代的步伐。

(二)音乐剧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和避免的一些问题

在音乐剧走进中小学音乐第二课堂的教学过程中,不是所有的音乐剧都适合在音乐第二课堂中展现,应选择优秀的且合适的音乐剧进行教学,内容应是阳光的,积极向上的,符合青少年身心特点的。应让学生感知音乐后,通过自己的理解来用一些肢体语言表现音乐,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加入一些原创的素材进去,充分发挥教学的创新精神。

结 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单纯的物质享受已经无法满足,更多的关注于精神上的质量。在我国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影响下,中小学音乐教育在“以人为本”的社会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同时,美育也被纳入为教育方针的内容之一。

本文通过对音乐剧的简要介绍,结合音乐剧自身的特点和中小学音乐第二课堂的教学目标、新课改对音乐活动课程的标准等一系列要求,阐述了音乐剧走进中小学音乐第二课堂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并根据教学现状做了一个小小的展望,希望通过对音乐剧的了解和中小学音乐第二课堂的认识,结合两者之间的关系和特点,将音乐剧的教学引入中小学音乐第二课堂中,使音乐剧在音乐活动教学领域得到更好的发展,并得到各界的高度关注,给音乐剧的教学过程制定一系列的评价标准。

参考文献:

[1]黄鑫.对国内音乐剧发展现状的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3.

[2]廖向红.论音乐剧创作特征(节选)[J].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02,04:74-95.

[3]刘靓.音乐剧走进中小学艺术课堂的初步构想[D].湖南师范大学,2006.

[4]刘洋君.音乐剧的艺术特征及其多元化的演唱风格[D].新疆师范大学,2006.

[5]王旭华.西方歌剧与西方音乐剧艺术特征的比较[D].首都师范大学,2006.

[6]郭宇.音乐剧演唱方法及其表现力[D].湖南师范大学,2007.

[7]汪涛.论20世纪音乐剧的发展历程及其美学特征[D].西南师范大学,2002.

[8]吴娟.音乐剧的形成、发展及其演唱风格[D].上海音乐学院,2003.

[9]唐婷婷.音乐剧演唱特点对传统声乐教学的启示[D].南京艺术学院,2004.

[10]余翌子.“音乐剧唱法”的演唱风格及其声音概念[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7,04:100-106.

[11]陈丹.初探音乐剧演唱风格的多元化[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5,02:100-103.

[12]刘靓.音乐剧走进中小学艺术课堂的初步构想[D].湖南师范大学,2006.

篇6

以往谈起政治课教学,很多都是简单的说教或照本宣科而感到枯燥无味。要克服这个通病除了改革课堂教学的方法外,开辟第二课堂,提高学习政治的趣味性、实践性是一种有效的方法。生动、活泼的第二课堂,既可巩固课堂知识,又可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促使学生形成高尚道德情操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开辟第二课堂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进行以下几种形式的课外活动。

一、开展社会调查,促进思想政治教学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支柱,也是实现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旋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着不同的内容。现阶段,热爱社会主义是我国公民应有的品德。为了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我们除了重视在课堂内悬挂国旗和每周一升国旗外,还结合九年级思想政治第四课“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的知识开辟第二课堂,指导学生进行改革开放成果调查。调查活动要求学生深入农村,走访家长、老人、村干部,把你所在自然村改革开放前后的家庭收入、住房、吃穿、家电设备、交通工具等方面情况调查清楚,然后对调查的材料进行分析,抓住典型事例进行对比,重点分析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帮助学生认识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激发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也促进学生对“坚持对外开放”国策的理解。

二、结合时政形势,促进思想政治教学

一个学生除了应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外,还必须掌握时代的脉搏,具备较强的政治敏锐性,能认清形势,紧跟形势。在教学实践中,我指导学生每天看报、读报、看中央电视台新闻、网络新闻,了解国际国内形势;针对近期的热点新闻组织每周一次时事点评活动,使学生能用学到的知识去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现象;举行时事政治知识大赛,激发学生把握时政内容。这样,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关心时事,了解天下事,既提高了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对学习政治的兴趣。如在讲授九年级第三课《认清基本国情》第一框中“世界舞台上的中国”时,我结合“嫦娥二号”的发射进行时事点评。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我国实现了“嫦娥二号”卫星奔月上天,这意味着中国在“雄伟的太空计划”上又向前迈进一步,象征着祖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正如美国太空政策专家约翰逊·弗雷泽说:“中国的太空探索能力正稳步提高。”“嫦娥二号”成功发射也向世界展现了中国的国力,从而教育学生勿忘国耻,发奋学习,学好本领,报效祖国。同学们的情绪慷慨激昂。这时,有一位学生在发言中引用了詹天佑的名言:“各出所学,各尽所知,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并表示:“我一定要努力学习,学好本领,建设中国,为增强我国综合国力而贡献自己一生。”听着学生发自肺腑的誓言,我看到学生已把自己的命运跟祖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再次得到一次爱国主义教育的洗礼。这样结合时事点评,学生很快领悟到祖国发展之快和在世界舞台之位置。

三、组织“模拟法庭”,促进思想政治教学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各种原因,侵害公民合法权益的事时有发生。例如,有的人被打伤,有的人遭到抢劫,有的人受教育的权利被人剥夺,有的人购买了假冒伪劣商品造成人身伤害或经济损失……受到了不法侵害应该怎么办?逆来顺受、忍气吞声是不对的,采用非法手段进行报复是错误的,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应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那么,如何让学生掌握、运用法律知识呢?除了学校每学期聘请公安、司法部门人员到学校教课外,我们还开展第二课堂,让八年级成绩较好的学生组织“模拟法庭”,审理生活中的有关案例。审判员、原告、被告的角色都由学生充当,通过这样的活动,使学生懂得了审判程序和如何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如何用法律利剑同违法现象作斗争,加深了学生对法律知识的掌握与运用。

四、开展“四自”活动,促进思想政治教学

中国是礼仪之邦,自古重道德,重礼仪。尊重他人,礼貌待人,帮助他人,尊重师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道德修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我国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准则,在对青少年进行道德教育中具有特定地位。为了帮助学生树立和发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可结合八年级思想政治“友好交往礼为先”的内容,开展第二课堂,进行“自查、自揭、自纠、自评”的活动。“查”即对照中学生礼仪常规基本要求检查自己做到了哪些;“揭”即揭发班内不讲礼仪的人,列举社会上种种不讲礼仪的行为习惯;“纠”即针对自查中错误的言行举止自己纠正过来;“评”即自己评价自己道德品质是怎样的。通过这一活动,使大家认识到树立和发扬中华礼仪道德风尚的重要性,对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起着积极作用。

通过上述的第二课堂活动,避免了以往政治教学中的单调、枯燥、乏味,激发了同学们学习政治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政治的学用能力。开辟第二课堂,可以极大地加强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徐明德.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之我见[J].新

课程研究,2010(3).

[2]王大力.转变初中思想政治教学观念[J].中小学电教,2010(3).

篇7

一、创业教育与第二课堂创业教育

1.创业教育

创业教育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的一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上,由美国著名学者柯林博尔提出。这次会议重点强调了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具备开拓事业的能力与精神。[1]柯林博尔认为,创业教育就是学生未来发展“护照”之一,创业教育在教育中的地位与学术性教育、职业教育同样重要。尽管现在距创业教育理论提出已经过了很长时间,但迄今为止依然没有一个较为合理、权威性的定义。有人认为,创业教育就是对学生开展创业能力培养,主要通过开设课程、提供资金与咨询等方式不断培养学生创业的能力;也有人认为,创业就是积极开发与提升青少年的创业素质,为社会建设培养出具备开创个性的人才。[2]

2.第二课堂创业教育

第二课堂教育主要将素质教育作为基础,不断培养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也就是在教学计划之外,组织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自愿参与进来,从而形成有组织、有纪律的各种活动。由此,第二课堂就成为了学校培养人才的重要渠道,成为促进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第二课堂创业教育就是在学生接受创业教育知识学习以外,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创设一系列与创业有关的开放性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创业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创业精神,强化其创业能力,培养其创业素质。

二、将第二课堂融入中职创业教育的方式

1.举办科创竞赛

接受中职教育的学生,年纪普遍较小,其好胜心较强,这时中职创业教师应根据学生这一特点,在创业教育理论课程完成之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第二课堂的实践活动,举办一些科创竞赛,让学生运用自身所学知识,积极参与到科创竞赛中。同时,第二课堂创业教育中应多为学生提供科研机会与平台,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通过实验、调查的方式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解决,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常规,在创业实践中进行创新,逐渐形成创业意识与思维,最终具备创业能力。

2.开设创业新课程

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除了要学习开设的各种创业基础课程之外,学校还要为即将走向社会就业的学生开设教育、咨询服务,积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观、择业观与创业观,不断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与技能,使其形成正确的创业心理,具备更多的创业知识,进一步推动社会发展,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在课程设置上不仅要包含技能培养,还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社交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应变能力及管理能力。

3.参与社会实训

参与社会实训是规模较大的第二课堂活动,这项活动主要是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有计划地参与到社会实践中,了解社会活动。通过参与社会活动,学生就能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社会,提升自身实际工作能力。在社会调查中,学生能够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将其处理,特别是涉及与生产操作的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就能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

三、第二课堂在创业教育中所起的作用

1.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

随着创业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到创业实践中。通过开展第二课堂创业教育活动,学生逐渐懂得在社会中生存与发展一定要具有一技之长。要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创业意识,最重要的就是为学生创设一个充满挑战的环境,学生能在这种环境中意识到创业的重要性。学校已经开设了创业教育课程,让学生了解创业的艰辛,尤其是在了解到我国严峻的就业形势以后,更会激发学生斗志,点燃他们的创业热情。

2.增强学生的团结意识

通过第二课堂创业教育,能够让学生认识到创业虽然艰苦,但只要肯努力,拥有极强的团结意识,就会取得成功。特别是在创办科创竞赛时,能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团结的重要性。在科创竞赛中,从最初的组建团队到参与创业竞赛,再到开始创业计划都在提升学生的团队意识。参与到实践中的学生会深深地体会到团结的重要作用,单靠一己之力是无法完成整个竞赛的,学生也能从中懂得日后创业也离不开团队的支持。中职学生接受创业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与创业精神,最终使其具备创业的能力,让学生准确把握住商机,将资源有机整合在一起,使学生在走出校园以后具备创业能力。通过以上研究得知,第二课堂在中职创业教育中能够发挥重大作用,因此,中职学校要注重第二课堂在创业教育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篇8

当杭州市提出建设“生活品质之城”的目标之际,如何提升青少年的生活品质成了王莺思考研究的课题。

“当前中小学生课业负担重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好多孩子平日里除了书本就是电视电脑,出去接触社会、体验生活的机会是很少的。”针对这个问题,王莺认为,“我们应该探索一个好的渠道,让学生能够去感受书本里、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让孩子们的身心得到全面健康发展。”想到杭州拥有秀美的自然风光、深厚的历史文化,王莺灵感闪现:“如果能把这些结合进课程设计,开辟一个富有杭州特色的地方课程,对学生进行课外教育,相信一定能够收到很好的效果。”一个第二课堂课程,创新的设想逐渐在王莺脑海里形成。

2008年初的杭州市人代会期间,王莺提交了关于打造“杭州模式”青少年第二课堂的建议,呼吁借助全市上下大力建设生活品质之城的契机,依托课程建设这个载体,打造一个富有杭州特色的地方课程,实施课外教育的“杭州模式”,进而提升杭州市青少年的生活品质。

“以介绍杭州城区各主要景点为教学主线,结合小学数学、小学语文、小学科学、小学英语四门主要学科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融合成富有杭州特色的地方课程。”王莺提出,“这样,一方面可以为弘扬杭州地方文化开拓新的空间,另一方面也能够填补课程改革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空白。”

建议得到了市教育部门和园文部门的高度重视,落实的举措相继推出。2008年3月,杭州市青少年学生“第二课堂”行动计划正式拉开帷幕,全市授牌首批青少年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基地”71个,并向6个城区27万中小学生发放了“第二课堂活动券”。2008年春假期间,全市各中小学校纷纷组织学生前往青少年宫、自然博物馆、名人故居、纪念馆等活动基地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第二课堂活动,在让杭州的风光与文化扎根于孩子们幼小心灵的同时,也使他们在介绍杭州的景点时,除了名称,还有具体的数据、生动的典故和实用的英文,展现杭州人的文化底蕴。”王莺如是说。

从“送教下乡”到“种教下乡”

“教育的扶贫不仅需要对贫困学生的物质帮助,更需要对农村教师进行智力扶贫!”这是王莺到农村支教的切身体会。

1998年,缙云县祝强希望小学的落成典礼,是王莺参加的第一次支教活动。10年过去了,王莺依然清晰地记得那个场景:老农吹着唢呐到村口迎接,村民和师生们带着求贤若渴的眼神夹道欢迎。“我的心灵受到很大的震撼,眼眶不由得湿润了,我在心中对自己说,自己只有竭尽所能才能承受得起师生们对自己的那份尊重,那份爱。”王莺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

在江山市福和小学支教时,王莺与该校一位跟着年迈的爷爷奶奶靠卖菜糊口的一年级小姑娘结了对子,每年资助600元,帮助她读完小学。

为了扩大教育扶贫的受益面,王莺把常山县青石小学的两名骨干教师请到上城区小营小学,让他们跟着小营小学的骨干教师一起听课、上课。半年下来,两名农村教师的视野扩大了,教育理念提升了,教学水平提高了。回去后,全方位地促进了青石小学的教育质量。

一次次的支教经历,使得王莺对城乡教育发展的不均衡深有感触。“从硬件上看,农村学校的现代化教育设备还配备不足、教学条件比较落后;从软件上看,农村教师的教学理念还比较传统、教学培训还比较薄弱。”同时,王莺感到,城乡学校的结对互助尚缺少制度的保障,交流上还需要改进。往往是,“城里去的师傅带农村徒弟用的是城里的办法,看上去很漂亮,但是起不了实际的作用。”

“要根本上解决教育均衡的问题,还是应从源头上入手。”王莺打了个形象的比方,“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有一个说法叫‘种文化’,我们是否也可以把‘送教下乡’的做法变为‘种教下乡’,帮助农村学校发掘自己的经验,扎根土壤。”

在2008年的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上,王莺提交了关于深化浙江省中小学校城乡结对互助工作的建议,希望从制度上对此项工作给予保障,全面推进城乡中小学结对互助,推动基础教育城乡一体化均衡发展。在建议中,王莺不仅对城乡教育之间的不均衡现状和农村教育实际状况进行了审视和分析,还对如何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做了深入的理论思考。

“教育公平不仅要关注受教育权利的平等,更要关注受教育机会的平等,给农村孩子创设与城市孩子同等的教育机会。同样的,教育均衡不仅要关注硬件建设的均衡,更要关注教育质量的均衡,让农村孩子也能上好学。”王莺在人代会上的动容疾呼,令不少与会者印象深刻。

近4000字的建议,有理有据,有血有肉,严谨缜密如同一项专题调研报告,得到了政府相关部门的采纳和落实。2008年,浙江省加大了农村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实施浙江省“领雁工程”,实行农村教师岗位津贴制度,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步伐正在迈出。

社会责任催生“心”的建议

带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王莺把工作和生活的积累与履行代表职责紧密地结合起来。

2007年,《杭州日报》、“杭州网”组织的“经典课堂”邀请她讲授小学生应用文写作课程,王莺想到了人大代表履行职务所经常使用的应用文体――建议。

“国家兴亡,我有责任”,作为学生,一个社会的小公民,应从小树立关心家事、国事、天下事的意识。因此,王莺设计了“心的建议”习作课,鼓励学生到生活世界中去听、去读、去感受,引导学生关心家乡,关注社会,对日常生活中碰到的各种问题进行讨论、提出见解,并帮助学生将建议向有关部门进行反映。

“马路上,垃圾那么多,扫干净了又有了,因为有些人乱扔垃圾;每天上学,最担心的就是堵车,害得上课都要迟到;延安路的天桥上,经常有乞丐坐在路边,影响了杭州的市容市貌;白色泡沫盒污染环境,过了很多年都不会降解,我们每个人都要少用一点;还有一些低保户,家庭经济困难,我们都应该来帮助他们,这样大家都会幸福……”孩子们的思维空间打开了,报纸、杂志、电视上看到和听到的各种各样的内容,都变成了学生建议书的有效元素。

“有写给社区居民关于自行车停放问题的,也有写给市长关于节能活动的,还有像道路扩建、市容管理、用电用水等社会问题,都被孩子们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和认真的思考,写了下来。”在王莺的鼓励下,孩子们的建议稍作修改后便实时发送到了杭州市政府的“建言献策”网站。半个月后,建议得到了相关部门的回复,“你的宝贵建议,我们会尽快处理!”看着网页上跳出来的这句话,每个孩子的脸上写满了兴奋,热情再一次被激发出来。一门简简单单的写作课,在王莺的演绎下,变得厚重而真实。

篇9

1.思想政治课第二课堂教学的特点

1.1以课堂标准为依据,实现学生在知识、能力、觉悟上的统一。重视学生在自主的活动中,深化思想道德认识,提高觉悟和能力,获得全面发展。

1.2在时间、空间上更具有开放性,形式多样化。它没有固定的场所的课时和场所,更多在课外,甚至是校外进行。在时空上比课堂教学更灵活,形式更多样化。

1.3以学生活动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性。它尊重学生的意趣、特长、自主选择的权利,更能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1.4第二课堂在内容上具有不确定性和特殊性。第二课堂 教学在内在目标上与课堂教学是统一的,都是在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但具体内容多来自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学校实际或乡土实际,而且是个不断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一般是难以预设的。

2.思想政治课第二课堂教学的作用

2.1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思想政治第二课堂其多样化的形式,生动且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实际的内容,对青少年特定认知心理更具有吸引力,没有时空和程式化的限制,又能使他们活泼好动,好"玩"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较充分地展示着不同的个性和潜能,获得学习的主动权,培养各种能力,激发兴趣,陶冶性情,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养。使"教育回归个性化的境界"[1]。

2.2对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促进作用。课堂教学以知识目标为主要载体,虽然也强调学生的主体体验、学生学习过程,关注其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但课堂教学的特定时空,教学过程的程式化、统一性,是"将兔子变成乌龟"[2]的地方,使得学生活动较少,真正的体验和内化为思想道德情感与自觉的相对有限。"道德品质的形成过程中,学生了解思想道德精神、规范只是初始外在阶段,内化为思想观念的一部分并在实践中自觉地贯彻出来才是思想品德教育的真正归宿"[3],第二课堂应是这种内化、实践的最可利用的形式了,因此应把课堂内化有机地统一起来,看作互相补充的有机整机,统一服务于教学目标,一个提供知识基础,一个提供实践活动的内化保证。

2.3是开展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有效形式。新课程中的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对于思想政治教学意义尤大,不仅理论联系着实际,学以致用,在对学生培养热爱家乡、社会责任感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第二课堂开展这些校本和乡土为内容的教学,发挥了地方特色资源,使思想教育内容更具现实性和针对性。

3.思想政治课第二课堂的开展

3.1要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与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目标相统一。政治课第二课堂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特点更能与学生的认知心理相吻合,所以要重视学生活动过程极其体验、情感,关注在活动当中的价值观、学习方式;倡导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收集处理信息、获取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交流合作的能力,把课文中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第二课堂活动中,使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在实践活动中得到深化提高。所以应把思想道德教育作为第二课堂的根本目标,使之与活动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将思想道德教育寓于活动中,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去体验,深化课堂认识,塑造良好的心理,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感、观念,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3.2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协调者。第二课堂的开展,是在教师的组织,指导帮助下进行的:教师要对活动的形式、内容、地点、时间进行组织安排;考虑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意义,使目标与活动协调组合;预测偶然因素的影响,并对活动进行引导与监控,掌握态势,及时防止、纠正不良倾向的发生。老师必须走进学生,让学生感到亲切,被学生理解、信任,适当时把握时机引导他们,充当"接生婆"的作用,实现思想认识的深化与提升,将知识内化为思想道德情感、道德观念。第二课堂教学内容太多是从学生实际、学校实际、地方实际出发,而"即使条件落后的边际贫困地区,素材性资源也是丰富多彩的,缺乏的是识别、开发运用的知识能力",所以教师应发挥主观能动性,开发好这些资源,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课第二课堂教学,使他们思想道德品质在愉悦中不断得陶冶,锻炼和提高。

3.3必须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自主性强,自由度大是第二课堂活动的显著特征。这种轻松的氛围下,学生才能真正发挥主体地位,自由的活动,自觉的认识和完善心理、思想道德等品质。"活动是学生生命得以表现的基本形式 ,活动过程是学生内在潜能得以双向对象化的过程,离开了活动,学生的潜能就失去了得以凸现、生发,确证与表征的基础"[4]。所以必须让学生真正处于中心地位,自主性得以充分展现。教师应当理解学生、相信学生、尊重学生,把他们的经验、感受、见解、智慧、问题、困惑等作为关注的重要内容,使他们成为真正的主人。

3.4必须体现和维护第二课堂的活泼、自由、多样特征。只有在这种氛围下,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在自主下学习,成为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让学生在充满兴趣激情的活动中得到潜移默化。教师应摆正在第二课堂中的位置不可将之弄成为变相的课堂说教,否则就失去了它对思想道德的深度上切实地得到进步,提高他们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能力。

3.5必须多学科相结合,这点必须政治教师去协调整合。学生对各学科的内容及学习过程,体验不同程度标准和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因此"关注学科内在的教育性,扩展 学科课程标准和相关教材的德育空间,各科教材必须有思想道德提供适当的素材,体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思想政治课第二课堂在形式上更容易实现这种整合,通过具体学科的实践过程和体验,在更广的空间上发挥其德育功能,实现各级文化素质与思想道德的统一。

3.6应该营造浓厚的校园课外氛围。思想政治教育是个不断熏陶,感染的内化过程,环境的熏染起着重要作用。"假如你要培养一个奴才,那你可以创设一个令人压抑,阴森恐怖、充满强制力量的情绪;假如你要培养一个幸福生活的创造者,民主社会的建设者,那么你就需要创设一个充满真情与关爱,融洽和谐的氛围,让学生的自、主动性、自发性得到认可和欣赏"[5]。在这个氛围中让学生感到愉悦、有着丰富的精神生活,确保今天的校园生活能给他们留下许许多多美好的回忆。所以我们应从物质设备等方面加强学校环境条件建设的同时,从文化、人文精神等软的方面着手,共同构建一个宽松与高洁,明丽与清新的校园文化氛围。

3.7从校本实际,地方实际出发,大力开发有效的校本资源,乡土课程资源。如我县的贫困人口、留守学生、白水洋旅游开发等调研,万安桥、甘国宝、洞等的历史人物、事迹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探究意识的能力,增强问题意识的理论的应用能力,在发现、分析、解决问题中培养探究的耐心和吃苦的精神,加深对家乡的了解,增强对家乡的热爱与自豪感的高深情怀以及社会责任感;这些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是易被学生认识理解和接受的最好课程资源。

第一课堂教学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而第二课堂则是建立在有形教育与无形教育之间的、在时间与空间上更加开阔的、可以承载更为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和内容的教育阵地和渠道。因此,我们应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第二课堂教育的重要教育功用,更好地实现以学生为本的人性化教育,传送生命的气息。参考文献

[1]郑永福.《让教育回归个性化的境界》.福建教育.2011.8.29

[2]木村久一.《早期教育与天才》.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02、11.P132.

篇10

课堂教学是教师根据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进行的教学活动,称之为第一课堂。第二课堂是指在第一课堂以外的时间里进行的与第一课堂相关的教学活动,也称之为课外活动。我们更多地把第二课堂作为了“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拓展学生的活动能力”的途径,第二课堂既是第一课堂的有益补充,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有效途径。开展第二课堂,有助于学生拓宽专业知识、锻炼动手能力、强化团队精神,从而全面提高素质与能力。

如果你站在街头,随便找个人问问,问他对化学学习有什么看法,估计十之八九都会说:化学啊,好难的,那么多的化学式、化学反应方程式、物质的化学性质……好复杂,令人眼花缭乱。确实,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里面的每一句话,每一个概述,都是经过反复推敲、高度浓缩的说明。在中职学校,化学这一门课程的开设,主要是为专业的职业学习做铺垫,不再是作为中学里面通往大学之路的重点课程。那么,在中等职业学校如何开展化学的第二课堂活动呢?下面,我以个人所在的中等卫生学校为例,谈谈在开展化学第二课堂活动的一些建议。

一、趣味性原则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要开展第二课堂,当然离不开实验操作。而化学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离不开趣味性,这也是在开展过程最需要注意的事项,否则,根本无法开展,学生也根本提不起兴趣,更谈不上收到好的效果。因此第二课堂活动要在内容和形式上力求新颖,做到灵活多样。在第二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活动内容和形式。在有机化学中讲到的皂化反应,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之一,甚至在开学第一次上课,告诉学生有这个实验内容的,全班同学都兴奋起来了,非常期待这个实验。但是课本这个实验是非常简单的一个验证实验而已,作为授课老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兴趣和探索心理,把课本实验内容进行拓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案例一:皂化反应

课本实验内容:在大试管中加入花生油20滴,乙醇20滴,10 mol/L氢氧化钠溶液20滴,振摇使之混合,把试管放在沸水浴中加热,不断振摇,几分钟后试管的内容物混合均匀,皂化反应即告完成。然后加入10 ml热的饱和食盐水溶液。搅拌,肥皂浮于表面,放冷,过滤,集取肥皂。

该实验课本给出的实验内容很简略,但是学生的情绪高涨,也会提出很多问题,例如:氢氧化钠究竟加多少才合适?对于学生提出来的问题,课堂教学由于时间的限制,难以开展广泛而深入的实践和应用活动,第二课堂正好作为补充,吸引学生参加实践活动,通过动手操作,提高知识应用能力。

在这次实验课后,我提供给学生有关资料,例如不同油脂的皂化值、水的加入量、皂化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细节问题……要求学生自己阅读,阅读后提供实验方案给老师审核,如果通过,可以到实验室自己动手开展实验,做出自己心爱的手工皂。这一项第二课堂活动开展得热火朝天,其他科目的老师也给学生打气,期待能看到他们自己制作的手工皂,学生的信心更足了。最后大家做的有橄榄皂、椰子皂、棕榈皂、……我让大家互相比较各种皂的硬度、气味、洁净程度……通过这一次第二课堂活动,学生了解了很多课本上没有的内容,也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团队精神原则

如今的学生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长辈的溺爱、父母的疼爱,造成他们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怎样与人交往,还有个别学生因为成绩差而产生自卑心理、或者同学之间因为家庭条件不同而产生的歧视心理……这一些问题,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是不能不考虑的。他们遇到挫折时往往考虑客观原因,没有从自身找原因,自然而然地在团队集体活动中也就缺乏了协作精神。他们还会觉得自己很独立,追求独立是好事,但是太过了,就缺乏了合作精神,独立的意识就不再受到尊重而是遭到批评了。第二课堂的大部分内容不用考试,学生能在轻松无压力的环境中学习,更好地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我在组织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时,一再给学生强调团队纪律,每一个小组就是一个团队,在实验过程中,实验成员之间必须互相协配,提前做好分工,出现疑惑时大家互相商量解决,解决不了再报告老师。

案例二:几种牌子的矿泉水硬度测定

要求学生分工协作,收集市面上常见牌子的矿泉水。用移液管各取100 ml开展实验,都加入已知的定量的Ca2+、Mg2+,作为空白值,用EDTA进行滴定,EBT做指示剂,得到测定结果后,再减去空白值,可以得到这几种牌子矿泉水的硬度,最后进行比较。

这个内容可以加以改动,把收集矿泉水改为到校外去收集水,井水、泉水、河流、小溪,实验结束后比较不同水样的硬度值;又或者利用放假时间,让家在外地的同学各自带来家里的水样,开展实验。

三、创新原则

生活中不断渗透化学,在化学中不断渗透生活,化学与社会生活实际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紧密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选取学生身边的生活事例,以社会中的化学问题为素材创设学习情境,可有力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和个性。青少年的天性是好奇的,凡事喜欢问个究竟,对此,教师应给予正确的引导和鼓励,结合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实验设计,让学生自己发挥,自己设计方案,再亲自动手实验,所取得的效果比老师指定实验内容的效果要好得多。实验室里有各种设备,在通常情况下,在课堂实验后就束之高阁,大部分仪器一个学期就拿出来使用一次,利用率低。在第二课堂活动中,不妨把一些仪器摆放出来,让学生自己根据提供的设备提出活动的内容,学生在动手实验和观察实验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的想法,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开创性。

案例三:利用酸度计,让学生自己确定实验内容

在讲到物质的pH时,同学们都很感兴趣,平时电视广告上也经常报道某些洗护产品的pH,但是在实验室给学生用到的pH试纸只能测到一个非常粗略的范围,如何得到精确的pH呢?酸度计就是一个很好的测量仪器,而且使用起来非常简单。给学生介绍使用方法之后,让学生回去分小组进行讨论究竟测定什么物质的pH,让他们把自己想测定的东西收集起来,制定表格,进行测量。

总之,化学第二课堂具有课堂教学不可替代的优势,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教学质量具有积极的辅导作用,能够很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参与各种实践活动的能力,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老师一起参与教和学,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