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09 10:33:2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急诊急救培训,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为了提高医务人员的急救应急能力,我院于5月12日在院办室举行了急诊、急救知识培训会,由我院参加过省级急救知识培训的医务工作者进行授课,全院职工参加了培训。
杨院长作了重要讲话,要求全院职工认真听课,结合实际,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临床工作中去,切实提高我院的医疗急救应急能力。培训围绕临床常见的多发伤的急救、急性化学中毒的诊断与治疗、农药中毒、亚硝酸盐中毒、昏迷的诊断和急救、过敏性休克的诊断和急救、呼吸衰竭和人工气道的建立与管理等内容展开,运用案例作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全院职工纷纷表示“象这样临床常见的医疗急救知识的培训,非常实用,使我们受益匪浅”。
民营医疗机构急诊急救知识培训总结
为了提升全市民营医疗机构相关医务人员急诊急救能力,更好的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医疗机构安定有序的发展,我局于5月12日针对全市民营医疗机构召开急诊急救知识培训,本次培训采取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
当各种原因引起心跳、呼吸骤停时,心肺复苏是最有效的紧急救护措施,为了让医务人员正确掌握心肺复苏术,首先由我局陈玉梅同志做培训讲解,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步骤进行急诊急救:物品准备、评估与判断、放置、胸外心脏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有效指征判断、安置患者,每一步操作流程都讲得细致入微,各单位医务人员也听得十分认真,接下来为大家播放心肺复苏操作视频课件,期间,由我们的专业人员在下面为大家答疑解惑,然后让大家现场用假人做实验,大家表现出极其认真的学习态度,会后为大家分发了培训试卷,成绩均达到合格。
这次培训不仅让医务人员加强了医疗工作中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建立了“生命第一、健康第一”的全新理念,懂得了生命安全比什么都重要的道理。在学习过程中,全体医务人员听课仔细,操作认真,不少同志还在下课后自觉留下来继续练习,表现了高度热情的学习积极性。
5月14日
2.颅脑外伤
首先了解患者的致伤原因、受伤情况、伤后时间,正确判断患者的病情,备好抢救药品及器械,给予患者平卧位或头高15~30°卧位,有利于减轻脑水肿和舌后坠及呕吐物阻塞气道,防止发生窒息。清除口鼻分泌物和呕吐物,吸痰动作要轻,给予低流量吸氧,协助医生对患者头部出血部位进行加压包扎,若患者神志不清,呼吸困难,不要拍击和摇晃昏迷的患者,应立即行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严格按照医嘱对患者进行治疗,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神志、瞳孔出现病情变化,立即通知医生处理,做好病情和护理记录。
3.创伤性休克
接收到患者后,应立即将患者送至抢救室,采取平卧位,上身抬高10~20°,下肢抬高20~30°,尽量不要搬动患者。要彻底清除患者口腔、呼吸道内的血块、分泌物等,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在患者口腔内放置口咽通气管。为了防止缺陷加重休克,给予患者行鼻导管或面罩氧气吸入,吸入氧浓度应达到40%~50%,呼吸严重困难或呼吸衰竭者应立即行气管插管或用人工呼吸相辅助呼吸。严重休克者,早期行静脉切开并测量中心静脉压,做好早、快、足的输液。患者在CVP检测下进行,防止急性肺水肿。行常规的采集血液标本,及时送检。在抢救过程中协助医生对出血部位进行止血和清创,每隔15~30分钟测量血压一次并记录,直到血压稳定后,可减少测量次数。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如意识表情、脉搏快慢强弱及呼吸频率的变化,出现异常,立即通知医生进行有效的处理。准确记录患者每小时的尿量、颜色及比重,随时检查患者各种管道的通畅。对于低体温的患者进行保温措施,热使用水袋,低温电热毯等,做好患者病情和护理记录。
4.结果
演练结束后对所有参加演练的急诊科护理人员进行考核评价,情景急救模拟演练使培训护士身临其中,寓教于乐,在有经历感的环境中,更加深理解和记忆,提高急诊护士的抢救配合能力,尤其是提高了低年资护士的综合素质。
5.讨论
5.1能提高急诊科护士的急救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情景急救模拟演练打方破了以理论讲解和单项急救技能的传统培训法[3]。而情景模拟演练具有仿真性和前瞻性等特点,将多项急救技能融合到抢救过程中,需要护士反应迅速,正确判断患者的病情,积极落实抢救措施,做好病情和抢救措施的记录。通过演练过程可以使护士意识到抢救步骤和抢救记录的重要性,在以后的抢救过程中做到物品齐全、条理清晰,合理安排各项操作,有文献报道,通过模拟急救演练能有效地加深护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提高应变反应能力[4]。
5.2能提高护士的综合能力和团队协助
通过情景急救模拟演练,可以考察到护士对护理知识及临床技能的掌握情况,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尤其会使低年资护士认识到自身知识和技能的不足,刺激和鼓励他们努力学习,提高知识技能水平[5-6]。在情景急救模拟演练中,有时会出现一些突发事件和暴露一些不足,通过演练可以提高护士的应变反应能力,补充和完善一些隐性问题,做到发现问题后进行针对性的解决,形成一套完整的解决策略。通过模拟演练,使护士亲身体会到在抢救过程中的每一步都是大家共同合作的结果,加强了团队之间的协助能力和默契[7]。
5.3能提高护士的心理素质,加强护患之间的沟通
通过进行情景急救模拟演练,护士能身临其境的经历抢救,在这种真实感的临床实践中,能使护理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操作正确敏捷,从而培养和锻炼了护士稳、准、快,避免在急救护理过程中出现紧张、忙乱的现象[8]。在情景急救模拟演练中,护士轮流扮演患者及家属的角色,能使她们亲身体会和理解患者和家属的心情。由于本院急诊科护理人员中低年资护士比例较大,工作经验少,沟通技巧差,通过演练能明显提高护士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技巧,加强护患之间的有效沟通,从而降低护理纠纷的发生[9-11]。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3.15.075
情景模拟训练是通过设置一种逼真的工作场景,要求操作者按照一定的程序完成一系列操作,从中锻炼和提高工作人员多方面的工作能力和水平[1]。急诊科室是一个综合的科室,是医院中重症患者最集中、病种最多、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急诊科的工作可以说是医院总体的缩影,直接反映医院的急救医疗、护理工作质量和人员素质水平[2]。为了提高急诊专科护士的急救能力,本院急诊科从2010年开始,采用情景模拟训练对急诊专科护士进行了培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急诊科护理人员18名,均为女性,年龄19~42岁,3名主管护师,5名护师,10名护士,其中本科2名,大专14名,中专2名。
1.2 方法
1.2.1 设计急救模拟演练方案 (1)成立一个演练小组,有急诊科护理部主任及副主任分别担任组长、副组长,组员由护士组成。负责拟定急救模拟演变方案、人员角色分配及对演练结果进行考核评价。(2)模拟演练方案,选取急诊常见的危重症,如心脏猝死、过敏性休克、颅脑外伤、创伤性休克病例,采取正确的急救抢救措施,并严格按照规定程序正确的向上级汇报,正确留取患者标本送检,做好护理记录,使用规范性温和的语言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地沟通交流,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积极配合治疗。
1.2.2 情景设置 模拟急救演练的时间选择治疗和护理工作量相对较少的时间,如节假日前、大型活动前等某个工作量小的时间段。急救演练内容上选择急诊科常见的急症,心脏猝死,过敏性休克,颅脑外伤、创伤性休克病例,由护士轮流扮演患者及家属的角色。
1.2.2.1 心脏猝死 接到急救电话,应立即通知医生,做好抢救的准备工作,迎接到患者后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意识状态,开放外周静脉通路,做好标本的采取送检,同时备齐抢救药品、除颤机、呼吸机等。行CPR术,开放气道,清除患者口鼻分泌物,防止发生窒息,除颤前应注意保护患者的皮肤,放电前嘱患者拿掉身上佩戴的金属物品,防止发生电击伤。妥善固定好建立的静脉通道,严格按照医嘱对患者进行药物输注,心肺复苏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神志变化,做好病情和护理记录。
1.2.2.2 青霉素过敏性休克 接到急救电话,做好抢救前的准备工作,患者因注射过青霉素,出现心跳、呼吸骤停等症状,主管护士应立即将患者放到抢救车,配合医生的抢救工作,皮下注射1 mg肾上腺素,患者取平卧位,呼唤患者,确诊患者心跳、呼吸骤停,进行有效的心肺复苏,开放静脉通路,应用地塞米松,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做好护理记录,并向家属交代病情及注意事项,按照规定程序进行。
1.2.2.3 颅脑外伤 首先了解患者的致伤原因、受伤情况、伤后时间,正确判断患者的病情,备好抢救药品及器械,给予患者平卧位或头高15~30°卧位,有利于减轻脑水肿和舌后坠及呕吐物阻塞气道,防止发生窒息。清除口鼻分泌物和呕吐物,吸痰动作要轻,给予低流量吸氧,协助医生对患者头部出血部位进行加压包扎,若患者神志不清,呼吸困难,不要拍击和摇晃昏迷的患者,应立即行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严格按照医嘱对患者进行治疗,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神志、瞳孔出现病情变化,立即通知医生处理,做好病情和护理记录。
1.2.2.4 创伤性休克 接收到患者后,应立即将患者送至抢救室,采取平卧位,上身抬高10~20°,下肢抬高20~30°,尽量不要搬动患者。要彻底清除患者口腔、呼吸道内的血块、分泌物等,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在患者口腔内放置口咽通气管。为了防止缺陷加重休克,给予患者行鼻导管或面罩氧气吸入,吸入氧浓度应达到40%~50%,呼吸严重困难或呼吸衰竭者应立即行气管插管或用人工呼吸相辅助呼吸。严重休克者,早期行静脉切开并测量中心静脉压,做好早、快、足的输液。患者在CVP检测下进行,防止急性肺水肿。行常规的采集血液标本,及时送检。在抢救过程中协助医生对出血部位进行止血和清创,每隔15~30分钟测量血压一次并记录,直到血压稳定后,可减少测量次数。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如意识表情、脉搏快慢强弱及呼吸频率的变化,出现异常,立即通知医生进行有效的处理。准确记录患者每小时的尿量、颜色及比重,随时检查患者各种管道的通畅。对于低体温的患者进行保温措施,热使用水袋,低温电热毯等,做好患者病情和护理记录。
2 结果
演练结束后对所有参加演练的急诊科护理人员进行考核评价,情景急救模拟演练使培训护士身临其中,寓教于乐,在有经历感的环境中,更加深理解和记忆,提高急诊护士的抢救配合能力,尤其是提高了低年资护士的综合素质。
3 讨论
3.1 能提高急诊科护士的急救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情景急救模拟演练打方破了以理论讲解和单项急救技能的传统培训法[3]。而情景模拟演练具有仿真性和前瞻性等特点,将多项急救技能融合到抢救过程中,需要护士反应迅速,正确判断患者的病情,积极落实抢救措施,做好病情和抢救措施的记录。通过演练过程可以使护士意识到抢救步骤和抢救记录的重要性,在以后的抢救过程中做到物品齐全、条理清晰,合理安排各项操作,有文献报道,通过模拟急救演练能有效地加深护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提高应变反应能力[4]。
3.2 能提高护士的综合能力和团队协助 通过情景急救模拟演练,可以考察到护士对护理知识及临床技能的掌握情况,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尤其会使低年资护士认识到自身知识和技能的不足,刺激和鼓励他们努力学习,提高知识技能水平[5-6]。在情景急救模拟演练中,有时会出现一些突发事件和暴露一些不足,通过演练可以提高护士的应变反应能力,补充和完善一些隐性问题,做到发现问题后进行针对性的解决,形成一套完整的解决策略。通过模拟演练,使护士亲身体会到在抢救过程中的每一步都是大家共同合作的结果,加强了团队之间的协助能力和默契[7]。
3.3 能提高护士的心理素质,加强护患之间的沟通 通过进行情景急救模拟演练,护士能身临其境的经历抢救,在这种真实感的临床实践中,能使护理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操作正确敏捷,从而培养和锻炼了护士稳、准、快,避免在急救护理过程中出现紧张、忙乱的现象[8]。在情景急救模拟演练中,护士轮流扮演患者及家属的角色,能使她们亲身体会和理解患者和家属的心情。由于本院急诊科护理人员中低年资护士比例较大,工作经验少,沟通技巧差,通过演练能明显提高护士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技巧,加强护患之间的有效沟通,从而降低护理纠纷的发生[9-11]。
3.4 情景急救模拟演练是一个有效的培训方式 情景急救模拟是通过实物演示、角色扮演等方式,在设置的情景中进行急救的各种技术操作及处理事情的方法。根据实战情况进行的仿真模拟演练,将工作的真实场景重现,通过角色扮演很容易将学到的技巧和经验应用其中。通过让护士轮流担任不同的角色,承担不同的抢救职责,可以让护士全方面的体会到抢救的全过程,从而使他们在以后的工作过程中,能够考虑全面,做到尽职尽责[12-13]。对于低年资护士,由于知识水平有限,急救抢救的经验欠缺,在临床上发生突发事件,往往缺乏相对的应对能力,很容易引起护理缺陷。本研究通过情景急救模拟演练,使培训护士身临其中,在有经历感的环境中,更加深理解和记忆,提高急诊护士的抢救配合能力,尤其是提高了低年资护士的综合素质。
总之,情景急救模拟演练在急诊专科护士的培训很有效果,明显提高了护士的综合能力,特别是使低年资护士的综合素质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陈莉莉.情景模拟教学法在急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0,8(11A):2898-2899.
[2]黄桂香,彭细果.浅谈急诊科护理管理[J].内蒙古中医药,2012,31(7):170.
[3]严秀芳.应用情景模拟训练提高低年资护士急救能力的实践及其效果评价[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4):79-80.
[4]孙君红.情景模拟带教在急诊低年资护士培训中的体会[J].现代护理,2010,7(33):68-69.
[5]吴晓贞,宋启慧.急诊科低年资护士应急能力培训的方法探讨[J].当代护士专科版(下旬刊),2012,(4):171-172.
[6]李艳,李银芳.情景模拟教学法在急诊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2,(2):162-163.
[7]郭建琳,郭建勋.急诊情景模拟演练在急诊团队配合培训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1,25(3):633-634.
[8]李士荣.急诊科年轻护理心理压力的因素分析及心理疏导[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2):332-333.
[9]李强,丁永献,李素贞,等.浅谈急诊科护患沟通的障碍及技巧[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7):61-62.
[10]徐海燕.急诊科护患纠纷的原因及防范措施[J].中国中医药咨询,2012,4(1):51-52.
[11]杨莘,王祥,邵文丽,等.335起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及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2):130-132.
[12]魏志明,王群.病例模拟教学法在急救护理技能操作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杂志,2008,8(1):809.
[13]宋岩.浅谈急诊科护士应具备的素质和业务能力[J].中国实用医药,2012,7(1):267-268.
中图分类号:G719.2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6-1533(2015)05-0062-04
Analysis of emergency medicin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system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ZHOU Jia1, ZHANG Kan2
(1. Luwan Branch, Ruijin Hospital Affiliated to the Medical School,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20, China;
2. Shanghai Health and Family Planning Commission, Shanghai 200125, China)
ABSTRACT The process and project of training and the guarantee of funding in the emergency medicin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system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were deeply analyzed and studied, and the effective proposal for the improvement of emergency medicin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system in China was also put forward.
KEY WORDS emergency medicin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system; effective proposal
急诊医学是一门研究急性病、慢性病急性发作、急性伤害和急性中毒诊治的学科,它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或跨科的学科。从1979年被国际上公认为独立的学科至今只有30余年的历史。虽然急诊医学是一门新兴学科,但目前国际上非常重视急诊医学的教育,设置专业的培训体系,以培养合格的急诊医生。而在我国,1983年协和医院成立第一个急诊科,1987年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成立,1995年国家卫生部联合人事部正式批准急诊医学为一门独立的临床学科[1]。虽然我国的急诊医学起步较晚,发展尚不平衡,技术力量和设备还较落后,但随着国家层面的重视,大型医院急诊科的建设,我们的急诊、急救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同时,我国对于急诊医学培训体系也投入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了更好地借鉴和学习国外的成功经验,本文对中国和美国急诊医学教育培训体系的异同进行分析研究,对中国急诊医学教育培训体系的建立、完善提出建议。
美国急诊医学教育培训体系
教育过程
美国的急诊医学教育主要有本科教育和毕业后教育两个阶段。医学生经过4年医学院本科教育毕业后,才能进入住院医生培养体系,这是由美国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Accreditation Council of Graduate Medical Education,ACGME)认证的[2]。而在此之前,必须要通过美国医师执照测验(United States Medical Licensing Examination,USMLE)的第一步和第二步。急诊医学在美国是竞争非常激烈的学科,它是申请难度排名第三的专科。而整个住院医师的培训时间大致为3~4年。完成住院医师培训后,就能获得专科执业医师协会认证,成为一名能独立执业的主治医生,可以选择教学医院或者社区医院进行执业。而有一部分医生则可以继续选择专科医生的培训。专科医生的培训是住院医生培训后的亚专科教育,一般为1年或2年,在此期间通常还能获得额外的硕士学位[如公共卫生硕士(MPH)]。
培训项目
为了应对各种紧急情况,美国要求“所有的医生都要上过急诊医疗服务体系课程” [3],同时还规定了“全职型的急诊医生不仅需要大量的急诊知识, 还需掌握整个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知识”。为此,美国急诊医学委员会(ABEM)、美国急诊内科医师学院(ACEP)、急诊医学住院医师导师理事会(CORD)、急诊医学住院医师联合会(EMRA)、急诊医学住院医师评议委员会(RRC-EM )、学院急诊医学协会(SAEM) 联合制订了急诊医学临床实践模式。
急诊住院医生培训计划包括内科、外科、创伤、心血管病、骨科学和产科学,以及对药物中毒和家庭暴力的识别和干预技能等,此外,还应该加强其他非专业技术的培训,如计算机技术、客户服务、商业管理、咨询技巧等。美国每年有950名住院医生通过这项培训。美国急诊医学会还为住院医生提供各职业阶段的培训,以确保各地的美国民众都可以获得同样高水平的急诊医疗服务。
全美急诊专科医生获得批准的培训项目共有467个。主要包括:医院管理、临床法医学、临床药学、科研、重症医学、灾难医学、院前急救系统(EMS)、环境卫生、老年急诊医学、全球急诊医学等。绝大多数急诊医学专科培训项目属于以下几类:院前急救系统(EMS)、超声、儿科急诊医学、全球急诊医学、科研、毒理学、重症医学、医学模拟、医院管理、医学教育、灾难医学和运动医学。
资金保障
专科医生在急诊培训期间的工资大致与住院医生相似,约为每年6万美金。培训项目基金一般不来源于联邦政府,而是由接受培训医生所在的急诊室工作盈利部分提供,另外,大多数受训医生都会参与科研工作,以获取一部分的劳务报酬。
中国急诊医学教育培训体系
虽然,我国的急诊医学起步较晚,但我们充分认识到急诊医学是一门涉及面广、实践性强的临床医学二级学科,是临床各学科的基础学科。近10多年来, 我国的急诊医学迅速发展,已形成了院前急救、医院急诊、危重病监护三位一体的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system,EMSS)和一支由临床、科研、教学相结合的急诊专业人员队伍。但全国现有专职急诊医师仅约5 万人,其中80%~90%为其他专科医师[4],且学历层次参差不齐。因此,我们必须加强急诊医学教育,尤其要做好毕业后的教育工作。
教育过程
与美国不同,我国是从2010年才开始在上海先行试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项目的。完成院校医学教育的医学生,将以社会人的身份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项目[5]。根据其学历和培训医院的不同,开展2~3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急诊科培训。培训结束将统一参加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考试,结业综合考核采用客观结构式临床考核(OSCE)的方式。考核合格者将获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合格证书,当然,在此之前必须先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同时有部分优秀医生还能获得硕士学位。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医师可以选择继续参加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2014年上海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新增了急诊专科培训基地。通过2~3年的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急诊科医生将获得更专业的亚专科教育,同时,优秀的还可通过自身努力获得博士学位。
培训项目
与美国众多的培训项目不同,我国专科规范化培训主要包括:院外急救(包含灾害紧急救援等)、院内急救(包含创伤、中毒等)和急危重病救治(ICU)这3大类[6]。通过培训,应掌握急诊患者的病情分级;掌握常见急症的症状鉴别诊断,对常见急症进行基本正确和独立的急救诊治;熟悉和初步掌握各种常用的急救技术和方法。另外,在科研方面,能阅读有关急诊医学的外文书刊并了解临床科研方法,结合实践,写出病案报道和综述。值得一提的是,上海专科医师培训将有2个月的集中培训,这是培训的一大亮点与特色,主要包括:院前急救、基础生命支持、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高级创伤生命支持、急危重症抢救技术(血液净化、呼吸支持、有创血液动力学、急诊B超、营养支持、监测等)、灾害医学、急诊沟通技巧等。
资金保障
与美国不同,我们建立的是政府投入、基地自筹、社会支持的多元投入机制,并加大对全科以及儿科、精神科等急需紧缺专业住院医师培训的财政补助力度。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探索社保基金增加划拨基地医院经费的长效投入机制。
另外,为保障上海市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市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经市卫生计生委、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等多部委讨论,拟由市财政拨付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专项经费。按照专款专用,统筹管理,合理有效的原则,对委派医院、培训医院和市卫计委行政管理部门这3个主体进行专项经费支持。
对急诊医学教育培训体系的建议
加强政策导向
虽然我们的毕业后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但这4年实践下来,为各级医疗机构培养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能独立、规范地承担本专业常见多发疾病诊疗工作的急诊临床医师。目前,急诊医学还属于紧缺专业学科,据统计,上海市二、三级医院急诊和ICU医护人员共有6 022人,医生占29.5%,其中医生硕博高学历的仅占25.9%。上海市100所二、三级医院急诊年工作量达到914.27万人,实际抢救和留观均超负荷。工作强度高,人员配备不足,医护高学历人员所占比例偏低是目前的主要问题。所以更需要我们加强政策导向,加快政策扶持、加大毕业后教育培训的力度与强度,培养出更多学历高、医术精、医德高的优秀急诊医生。虽然政策的推行与执行过程中有些障碍,但我们会贯彻始终,为培养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的医生、为促进临床医师培训和管理法制化与规范化,为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和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而发挥积极的作用。
加强培训监督
虽然在不同的医院进行规范化培训,但我们希望结果是同质化的。所以,对于基地的标准、培训的标准、考核的标准都做了统一的规范度量。如:对急诊科相对独立、合理的区域;科室设置与人员配置;医疗设备;医疗工作量;医疗质量以及师资条件都做了细致的规范。在培训标准里对于相关科室轮转计划,要求达到的培训目标都做了规范。在培训结束后将统一参加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考试,结业综合考核采用客观结构式临床考核(OSCE)的方式。但好的培训计划还需要有力的监督机制,以求达到从“进”到“出”都规范同质的结果。对基地的督导、对师资的培训、对考试过程的全程录音……都是我们加强培训监督的保障。为使急诊医学教育培训体系越来越完善,我们一定会把监督机制落到实处,绝不走过场。
加强急诊医学建设
上海作为国际性特大型城市,老龄化突出,交通、工伤事故,化学事故和中毒意外伤害,群体性突发事件,气象灾害等引起的急危重症已成为威胁生命的重要因素。积极应对人民群众对急诊医学发展需求、提高急诊、急救的管理和综合救治能力是政府加强公共卫生事业建设的迫切任务。目前我们已经完善了全市院前急救系统网络规划和标准化建设,另外经两轮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已建立了5个创伤急救中心、 2个烧伤急救中心、3个儿科急救中心、2个心脏急救中心、2个核化救治中心和1个脑外科急救中心。例如,上海市东方医院形成了创伤急救院前、院内“一体化”的优良模式。考虑到地域分布和伤病分类,结合5+3+1规划实施,我们已经实现优质医疗资源全市覆盖,医疗救护基本实现“就近急救”。下一步我们将积极探索开展分类救护模式、地理信息系统(GIS系统)的建立和应用,转运服务可实行预约或排队的服务制度以及加强救护车和急救装备配置,按每万服务人口不少于0.25辆的配置标准,确保救护车道路优先权,完善应急联动协作机制,确保急救专业队伍的建设和院前院内的序贯救治。
加强人员保障
美国急诊医生学会认为,急诊医生的健康是他们能够长期成功担任急诊工作的前提。他们的健康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轮班制的影响,这种影响具有累加效应,而且这也是急诊医生放弃这个职业的最重要的原因。因此,该学会建议轮班制度的安排应尽可能符合人的生物节律,推荐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专职上夜班和三班制的排班方式;避免在连续数天内上班时间过长,每一班的工作时间应小于12h,并且在轮班的过程中应规律地安排24h休息;将夜班医生的日间工作量降到最低;在排班的时候还应该考虑到急诊科的工作量、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以及医生的人数情况。这种人性化的处理模式值得我们学习,很大程度上显示了对于一名医生的尊重和理解。这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地方,也是我们能留住人才、培养人才的关键。
总之,急诊医学是一门新兴的、充满活力与希望的学科,是一门拯救生命、对抗伤痛的学科,是一门速度与激情的学科。为了让这门学科生机勃勃,我们一定要做好急诊医学的教育培训,因为这是人才、科教、兴国的重要使命。
参考文献
范肃林, 王庆丰, 范维. 急救医学的建设与发展[J]. 人民军医, 2002, 45(5): 305-307.
朱宗信. ACGME六大核心能力于一般医学教育与冲击[J]. 医疗品质杂志, 2009(3): 75-78.
Debra E. The value of the out of hospital experience for emergency medicine residents[J]. Ann Emerg Med, 2000, 36(4): 391-393.
沈惠云, 施小燕. 我国急诊医学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2(5): 20-21.
[中图分类号]R 78[文献标志码]A[doi]10.3969/j.issn.1673-5749.2012.06.005
Training and management of first-aid skills for out-patient nurse in hospital of stomatologyMao Xiaorong1, Zhao Forong2, Liu Manli2.(1. Nursing School of West China Hospital, 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610041, China; 2. Dept. of Nursing, West China Hospital of Stomatology, 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610041, China)
[Abstract]ObjectiveExplored the methods of training and management about first-aid skills at out-patient in the hospital of stomatology,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first-aid nursing. MethodsTo stratify and train the outpatient nurse with reverse complement teaching and scene simulation teaching, construct first-aid nursing network system, compare the scores of first-aid skills and the quality of first-aid nursing before and after training. Results The score about first-aid theory and skills and the nursing quality were improved significantly(P
[Key words]out-patient;first-aid nursing;management
龄1~35年,平均工龄(10.69±3.21)年。
1.2培训方法
1.2.1培训师资选择聘请综合性医院急诊护理专家、院内麻醉专家及颌面外科副高及以上职称的急救医师担任培训教师。
1.2.2培训形式对门诊全体护士按职称和工龄分为护士长及护理骨干、主管护师、工龄低于5年的护士进行多元化分层次培训。根据每一层护士的特点和能力,制定切合实际的培训计划和培训目标,分别采取多种形式给予不同的培训重点。1.2.3培训内容根据口腔门诊患者的特点,制定适合口腔门诊急救护理工作的培训内容,包括:急危重症患者的心理护理及沟通技巧;急救护理管理;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术、简易呼吸器的使用、吸痰、吸氧、静脉穿刺等急救技能操作流程及相关理论和注意事项;心跳骤停、晕厥、低血糖反应、癫痫发作、急性心肌梗死、休克等危急症的模拟抢救与配合。
的危险因素,快速预检、迅速施救,进而使其急救意识和综合急救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通过急救演练发现,新护士的抢救技能提高得特别快,遇患者发生紧急情况时不再出现措手不及、手忙脚乱的现象,也不再像以前等到麻醉医生到了才实施抢救,这期间往往要耽误5~10 min的时间,甚至更长。而现在则完全可由门诊护士与当班医生配合完成,节约了抢救时间,为挽救患者的生命创造了必要条件,从而大大提高了危急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3.3在口腔医院建立护理急救网络能有效提高急
救护理的质量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急诊科护士20名,年龄25~45岁,其中本科12名,大专8名,均接受过急救培训。
培训方法:将20名护士分4期培训,每期3周,每5名学员为一组,将急诊科作为实训基地,急诊护士长和具有5年以上急救工作经历丰富的主治医师2名,主管护师1名,分别担任带教老师和示教人员。
培训内容:①理论培训包括常见急症休克晕厥脑血管意外,有机磷中毒等的急救程序,心肺复苏(对CPR的认识实施步骤、肺复苏、心脏复苏、气道梗塞急救法等)意外伤害(触电溺水中毒烧伤)患者的抢救,创伤救护(骨折固定止血包扎及搬运护送)等内容。②操作演练:由1名医生和2名护士组成一组。操作时对面是模拟人按照急救教程各成员执行相对固定的角色操作。如心肺脑复苏抢救流程护士甲跪在患者右侧头部判断患者意识,病员无反应立即高声呼救,将患者仰卧判断呼吸,畅通气道进行人工呼吸2次,判断颈动脉搏动,此时医生和护士乙快捷赶到,医生跪在患者右侧,胸腰部位立即行胸外心脏按压,下达口头遗嘱。护士乙进行心电监护,准备气管插管物品及电除颤,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用药。医生和护士甲按照30:2的比例进行心肺复苏。护士甲协助麻醉科医生行气管连接呼吸机然后替换医生胸外按压,医生行电除颤判断抢救结果,护士在练习中要交换角色。③现场实践医护搭配轮流跟随救护车去现场急救及参与急诊的救护。
讨 论
医护合作培训的优点:在抢救过程护士要快捷应对做好与其他抢救者的配合与协调,护理人员敏捷的应急能力迅速准确和主动有效地护理配合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医护同组培训是一种较的提高护士综合素质的抢救能力的方法。
提高了护士的急救技能培养团队互助的精神,护士是急救措施的实施者。在培训时2名护士和1名有丰富经验的医生组成小组,由于分工合理,角色明确,各项操作穿行减少了工作盲目性和随意性,保证每个参与抢救的护士有自己的工作空间和任务,使重点任务落实到位。不遗漏护士能较快进入抢救状态,提高了护士的急救技能,培养了团结协作的精神,同时提高了满意度。
【关键词】
教育培训;城镇残疾人;就业影响
1前言
一直以来,我国一直被视为劳动力资源最多的国家,但是在2013年初开始,国内16-59岁这一阶段的劳动人口比上一年要少345万人,这一数据是对国内劳动力进行统计时首次出现减少的情况,因此也有很多地方出现了工作人员短缺的现象,这种情况提示我们不仅仅需要增加劳动人员的工作以及保障等,帮助以及鼓励未就业人员进行就业,更需要注重在适合就业年龄人群当中最容易被忽视的人群———残疾人群。根据统计,从1996年到2005年,我国每年新增城镇残疾人就业人数从16.22万人增加到39.1万人,增长了1.41倍。在2006年时进行了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检测,结果表明,我们国家残疾人数共计8296万人,占据了当时全国人口数量的6%以上,已经遍布到了7050万个家庭中,且残疾人家属人口已达到3亿。增加残疾人的就业率,这样能够增加他们的尊严,减少由于残疾所带来的伤害,改善家庭的经济情况,对社会的劳动力给予补充,做一个对社会以及国家有用的人群。
在世界各个地区中,在对残疾人就业情况进行研究时主要将其致力于生活保障上,就是将残疾人的生存能力作为基础,提高就业的培训能力,从而能够帮助残疾人士增加自身的技能,可以自主工作,并改善目前的经济条件。国内诸多的研究资料显示,残疾人士由于受到社会某些歧视,而这一原因也直接影响了残疾人士的就业率较低。残疾人士大部分的综合文化素质较低,专业能力较差,这也是影响其就业的第二大因素。近年来,与非残疾人相比,残疾人就业形势相当严峻,尽管残疾人的就业状况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是和非残疾人相比,就业形势仍很严峻。根据相关的统计,在各个年龄段,残疾人的就业率都低于非残疾人。所以本文使用2010年残疾人生活情况调查数据以及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数据,对4000位残疾人士的就业情况以及进行教育、培训等对城镇残疾人就业所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对残疾人群的就业情况提出更多的建议。重视并且有效的开展残疾人教育以及就业培训,并增加培训的种类,帮助更多的残疾人实现社会价值,增加平等参与社会的能力。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使用2010年残疾人生活情况调查数据以及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数据,对4000位残疾人士的就业情况以及进行教育、培训等对城镇残疾人就业所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将2009年-2010年期间内残疾人的具体情况依照抽样调查的数据编码进行匹配,对诸多因素展开分析。
2.2方法将研究对象“是否有工作”作为因变量,使用0作为无工作,1作为有工作,应选择使用因变量的模型,并应用二分类回归曲线进行研究。首先需要确立三个模型,使用的都是一般模型,自变量为研究对象的人口学变量。在第一个模型的基本条件下第二个模型增加了社会经济条件,这里包括了关于残疾的培训因素与条件,在第二个变量的基础上第三个变量增加了社会的帮助情况等相关因素。
2.3统计学方法将本研究所应用的所有数据结果输入到统计学软件SPSS16.00,经过统计学分析后,发现所有数据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用p<0.05表示。本实验主要对本地区劳动年龄残疾人口的样本信息以及其他地区劳动年龄残疾人口的样本信息进行对比,并分析对其他地区劳动年龄残疾人进行培训以及对再就业所产生的影响。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即对计量数据使用方差检验,对计数数据使用t值检验,并对所有数据进行回归分析。
3统计结果
3.1变量解释通过对残疾人的工作情况展开调查,变量为“是否有工作”的设置当中,将其“有工作”编码成1,“无工作”编码成0,对其采用卡方检验并了解其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
3.2样本叙述以及卡方检验通过相关的数据结果表明,本文共选取了4000个样本,其中有工作的数量是1276位,占据总比例的31.9%;其中没有工作的数量是2724位,占据总比例的68.1%。因为绝大部分的变量为分类变量,所以针对其年龄等多个方面也进行了相应的处理与分析,所以在此过程中应选用卡方检验对其进行判定。
3.3回归模型构建以及结果通过对其采用卡方检验我们能够了解到,每一个变量与工作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而且在每一个变量之间都会产生一定的交互效果,所以,把“是否有工作”当作本文的主要因变量,之前所阐述的诸多变量为自变量,对其使用Logistic回归建模。
4讨论
通过对其进行调查研究之后,在实验结果中可明确的了解到以下几点内容,这就是:(1)残疾人的文化程度与其是有无工作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较之于没有接受过文化教育的残疾人来说,接受过教育的残疾人更加容易获得工作,并且其文化水平越高的话,所面临的就业机会也就随之而增多,其适当社会的生存能力也随之增强。(2)残疾人是否进行职业培训对其今后的工作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当残疾人在接受培训之后,其所面临的就业机会较之于没有接受训练的残疾人机会多。(3)男性残疾人以及已婚残疾人的就业率较之于女性残疾人以及未婚残疾人的几率更高。(4)没有得到过社会保障以及没有领取相应生活保障的残疾人较之于有保障的群体,其就业率更高一些。经调查结果显示,提升残疾人的文化水准以及加强其职业培训能够显著提升其就业率。研究结果还显示,教育与培训对残疾人的就业情况均有着一定的正相关联系,由此我们则可得出提升城镇残疾人的文化水平与培训可以促使其迅速找到工作这样的结论。在其他国家的诸多研究结果中均对本文的这一观点有所证实。在1990年,国际著名学者Benz与Yovanoff通过进行实验调查了解到残疾人群体的就业情况以及文化程度之间均有着一定的正相关,并且伴随着文化水平以及工作经验的提高其绩效也会随之而增加,并且对各种类型的残疾人的就业方面均有着重要的帮助。
对此,相关的政策提出应重点展开残疾人的文化教育以及职业培训工作。经过相关的调查结果我们可明确的了解到,在我们国家,可采用提升残疾人文化教育水平以及工作培训的方式,使残疾人尽快找到工作。在为他们供应福利保障的过程中,应当按照一定的标准与要求去选择目标,在对其进行筛选之后予以最有需要的残疾人,防止使其产生一种懒惰心理,进而严重降低就业率。与此同时,也应加大残疾人的就业培训范畴。在对其实施教育培训工作的过程中,不但要极易接受培训的残疾群体提供帮助,例如肢体残疾以及言语障碍等,也要为情况比较严重且不能够进行沟通的残疾人提供相应的帮助。增加残疾人的就业情况,能够维护他们的尊严,减少由于残疾所带来的伤害,并且能够改善家庭的经济情况,也能够对社会的劳动力给予补充,做一个对社会以及国家有用的人群,所以该人群一定要受到社会的重视。
综上所述,进行职业培训能够有效的增加城镇残疾人就业情况,加大残疾人就业安置力度,开展订单式培训。培训前联系好适合残疾人就业培训的企业,提高残疾人就业培训的对接性,解决培训与就业脱节问题,解除广大残疾人的后顾之忧,所以,建议需要重视并且有效的开展残疾人教育以及就业培训并且增加培训的种类,帮助更多的残疾人实现社会价值,增加平等参与社会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胡仕勇,梅紫.公共服务状况对残疾人就业影响研究[J].调研世界,2015,04:20~25.
[2]杨宇,王灏晨.教育培训对城镇残疾人就业影响的实证研究[J].残疾人研究,2015,01:55~61.
[3]许巧仙.我国城镇残疾人就业问题研究综述[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3:34~38,91.
[4]杨伟国,代懋.中国残疾人就业政策的结构与扩展[J].学海,2007,04:48~55.
讨论与分析
课题类别:黑龙江省职业教育学会“十二五”规划课题,课题编号:GG0327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城乡经济体制进行了诸多方面的改革,这些改革举措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创造了条件,带动了农村劳动力大规模的转移。然而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过程中,因为种种因素的影响,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严重影响到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效率。在这些因素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因素就是,农村劳动力在转移过程中所接受到的培训的针对性和质量都不高,导致农村劳动力在转移到城市之后,很难适应城市的工作内容。如何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指向,如何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针对性,成为决定农村劳动力成功转移的关键因素。
1.农村劳动力培训现状分析
1.1培训时间过短,质量不高
据调查,就目前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培训工作大多是进行短期的培训,根本就没有深入地为农村劳动力进行培训过。因为在为农村劳动力培训过程中时间太短,导致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作、工种根本没有办法向这些需要转移的农村劳动力灌输,所以,造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质量低下。
1.2培训资源匮乏,针对性差
从当前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内容来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培训资源是相当短缺的,不仅仅体现在培训的基地、培训的设施、培训的教材等硬件资源上,同样,也体现在培训师资的投入等软件资源上。而且,在为农村劳动力进行培训的过程中,针对性也非常的差。针对性差可以从两个方面反映出来:一是,培训对象即所接受培训的农村劳动力所培训的内容大致一样,没有进行一些合理的细分,导致在培训过程中,只能培训一些概念性的知识,不能根据培训对象的兴趣和特长进行培训,使得农村劳动力的资源不能进行优化配置;二是,所培训出来的农村劳动力无法与城市企业的需求相对接,即向城市所转移的农村劳动力并不是企业所需要的劳动力,对企业的意义减小。
1.3培训内容局限,适用性低
在目前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大多是考虑到了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而忽视了农村劳动力心理健康的教育。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去适应城市的生活,不可能仅仅依靠技能,他们要真正融入到城市当中需要对城市的了解。培训内容的局限,直接导致了农村劳动力在转移过程中适应城市的能力降低。
2.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质量及针对性对策
2.1增加培训时间,提高培训质量
增加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培训时间,可以直接提高农村劳动力在转移培训过程中的培训质量。因为培训的时间延长和增加了之后,为农村劳动力培训的内容就可以直接的增加和深入,在一些知识的获取上,农村劳动力可以不局限于只得到一些非常基础的东西的培训。而且,培训时间的增加,一些需要更长时间来培训的技术含量高的工种,农村劳动力也可以学习的到,这样,也可以提高他们的培训质量,使得农村劳动力在转移到城市之后,可以从事更加专业性的工作。
2.2丰富培训资源,增强培训针对性
培训资源的增加既要从培训的一些基础的设施、设备上进行扩充和丰富,同样,也要增加培训过程中的师资力量的投入,这样,培训人员才能得到质量更优的培训。
首先,培训的一些基础设备、教材丰富和增加了之后,农村劳动力在接受培训的过程中,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优势,做出更具针对性地选择,这样,不仅提高了农村劳动力的培训的质量,使农村劳动力优势最大化,还提高了培训的针对性,使培训的效率极大提高。其次,师资力量的加大,使各个工种都能有专业的培训人员,也可以增加培训的针对性,培训对象有更多的选择。最后,还应该将培训与企业联系在一起,这是提高培训针对性的决定性因素,只有将劳动力与企业联系在一起,才能为企业提供所需的人才。
2.3丰富培训内容,强调培训适用性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让农村劳动力可以更好地融入到城市的生活当中,而心理的融入远比技能的实用重要得多,所以,在对农村劳动力进行专业培训的过程当中,要适当加入一些心理培训的内容,以保证农村劳动力在转移至城市之后,可以真正适应城市的生活,而不是一直像一个生活在城市边缘的局外人、一个旁观者。例如,可以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适当增加一些帮助农民疏导心理的内容,增加他们进入城市工作的自信心。
3.结语
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工作不只是农民自己的事情,也是国家的事情和社会的事情,所以,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的时候,国家和社会都要予以帮助和扶持,帮助他们顺利地度过转型期。